运动生物化学实验十篇

2024-05-26

运动生物化学实验 篇1

1.当 前主要问题

1.1实验教学内容陈旧

当前,在许多高校体育院系中,很多教师参考和选用的实验教学内容还是十多年前或更久远的实验内容, 如尿酮体的检验等, 实验内容和课程设计已不能跟上现在体育科研的发展和训练实践需要,使理论与实践间的联系显得松散,实验教学流于形式,使学生学习起来兴趣不浓厚,严重影响运动生物化学学科发展。

1.2教师实验教学观念陈旧

实验教师的实验教学观念以传统为主, 如在运动生化实验内容安排上,将验证性实验设为主要类型实验,如血红蛋白和血尿素的测定等,三性实验比例很少或几乎没有,这种教学观念对学生的培养造成不全面。 引起此种教学观念的原因很多,可能与教师在教学中省心省事有关,也有可能与高校体育院系的实验仪器设备更新跟不上有关。 验证性实验方法比较死板,学生每次做实验时,基本按教师的指导开展,处于应付状态,这样很难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2.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

2.1更新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教学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演示性实验,主要让学生了解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二是基础性实验,主要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三是提高性实验,主要让学生灵活自主运用知识,这体现在三性实验中。 因此,更新实验教学内容首先体现在三性实验(综合、设计和创新性实验)比例增加上,对传统验证性实验应缩小规模,使实验教学结构合理化,尽可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实验并参与创新和设计, 以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强化创新意识。 另外需推陈出新,淘汰旧的、过时的实验内容,吸收国内外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最新成果,并将其安排在平常实验教学中,使实验教学内容体系日趋完善,以增强运动生物化学课程的实验教学效果。

2.2转变教师教学观念

教师是实验教学中的主要引导者、指路人,若教师教学观念不能跟上时代步伐, 学生学习效果和兴趣将大打折扣。 因此,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教师要更新传统教学观念,尤其有些教师存在看重术科训练而轻视理论和实验教学的不良观念,这种观念在高校体育院系中可能比较普遍。 因此,学校应营造一定的改革氛围,引领教师转变观念。 使教师充分认识到要依据不同学生能力,对不同实验教学内容进行强调,保证在实验开展过程中使每名学生认识到提高实验动手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过程的兴趣和积极性。

2.3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单独授课

将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授课独立,是提高实验教学地位的重要体现, 实行独立授课, 可改变实验教学属于理论课的局面,便于对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实行科学管理,有利于运动生物化学实验室的对外开放; 而独立授课的派生好处之一就是进行单独实验考试,这样可引起学生对生化实验的重视,改变其轻实验的思想。 此外,还可使实验教学课时得到保证,避免因学时不足不能完成实验教学任务, 保证实验教学的完整和连贯性,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2.4优化实验教学队伍

首先应选好作为带头雁的实验室主任, 保证实验教学正常有序的发展方向。 其次引进优秀硕士或博士进入实验教学队伍,为实验教学队伍增添活力,为实验室长远发展提供后备力量。 再次要求理论课教师参与实验教学,学校应鼓励理论课教师参加实验教学,因为理论与实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能完全分离,理论教师应亲身参与实验教学,加深对授课内容的理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渗透,尤其在当前运动生物化学瘦身的趋势下,为提高本课程教学质量,可将重要实验内容放在理论课中详细讲解,而在实验课中对重要理论知识进行验证,可突破教学难点、突出重点,对运动生物化学学习有利。 受实验教学内容多样化和创新性的影响,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会异军突起,实验过程中学生遇到的问题会增多、难度会加大,不但要求教师有丰富的理论和专业知识,而且对老师的随机应变能力也是一种考验。 另外,随着仪器设备使用率增加,出现故障的几率也会增大,因此,实验教师应对常见仪器设备具有一定的维修能力, 保证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正常开展。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高校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如实验教学内容陈旧和教师实验教学观念较为落后等,提出转化实验教学观念、更新实验教学内容、优化实验教学队伍、单独授课、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和改革实验课程考评方法等思路和建议,希望对高校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实施提供参考和借鉴。

运动生物化学实验 篇2

为了对所开设的生物化学实验进行真实、恰当的评价, 以便不断改进、完善实验教学, 我们对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两个专业200名本科生进行了调查问卷, 调查内容主要涉及基础实验、综合、设计实验在培养、提高学生各种能力上的影响, 调查结果统计见表1。

调查结果表明: (1) 在所考查各项内容中, 综合、设计实验评价“好、较好”的学生人数, 比基础实验都较多, 尤其突出表现在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几项上, 这表明由于综合、设计实验的实验项目采用了增加学生对实验原理、方法、结果的思考强度和时间, 引导学生自己开展、分析、完成整个实验等教学方式, 学生的综合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2) 基础实验在提高自学能力、观察问题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上, 评价“好、较好”的学生人数虽然少于综合、设计实验, 但相差不大, 这表明学生并没有否定基础实验在实验教学上的成绩和贡献, 说明基础实验也有着独特的优点, 必须加以合理的安排和利用, 充分发挥基础实验的优势, 为综合、设计实验的开展奠定基础;同时也表明, 由于学生能力表现不一, 基础实验比较容易掌握, 故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基础实验的作用给予了肯定的评价。因此生物化学基础实验、综合实验、设计实验之间的有机结合值得我们深入的探讨。

1 基础实验是牢固的根基, 项目的选择要精而细

基础实验是让学生学会基本操作, 训练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具有现象直观、操作简单、仪器常用、示范性强的优点, 有利于学生对生物化学基本实验技术和方法的掌握, 为学生完成以后的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 基础实验在实验进度上往往与理论教学内容相衔接, 实验中通过教师的讲解, 帮助学生加强理解并掌握生物化学课程的相关背景知识, 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充分融合。通过基础实验的学习, 强化了学生基本技能培训并规范了操作, 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 掌握了常规仪器的使用方法和使用原理以及注意事项[1]。

以往由于实验条件等因素的限制, 生物化学实验中基础实验部分占有比重较大, 经过近些年的发展, 综合实验、验证实验的逐步增加, 使基础实验呈现出开设项目少、项目选择不精、开设时间随意等不良的趋势。首先应明确, 基础实验不但要开设, 而且要开设好, 开设精。基础实验的开设不仅要教会学生基本的实验技能, 而且要为综合、设计实验教学内容的实施奠定基础, 实现从基础实验向综合、设计实验的转变。其次要精选基础实验项目, 做到少而精, 少而细。实验项目的选择可以根据所要开设的综合、设计实验的内容进行精心挑选, 要充分发挥每个基础实验的作用, 切不可随意安排。比如要开设有关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和鉴定的综合实验, 可以首先开设有关蛋白质提取的实验, 使学生熟悉蛋白质的性质, 细致掌握相关的仪器操作和使用, 避免在综合、设计实验开设时, 由于内容多造成学生实验中忙于学习基本操作、仪器使用, 而缺乏对实验本身设计、结果的思考, 从而提高了实验效率。另外基础实验项目也可根据知识板块内容来定。比如生物化学实验一般可以分为糖、核酸、蛋白质、酶、维生素等几大知识板块, 每个板块或者相接近的板块之间可以安排一个基础实验。最后基础实验的开设时间也可以灵活多变, 安排在综合实验之前或之后都可以, 比如核酸板块实验中在提取DNA、琼脂糖凝胶检测之后, 可以安排一个定量测定DNA含量的基础实验, 避免整个综合实验时间过长, 内容过多, 影响了教学效果, 但基础实验最好放在设计实验之前开设。

2 综合实验是巩固、衔接的桥梁, 项目选择要难而深

综合实验是对学生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进行综合训练的一种复合性大实验, 是在基础实验的基础上, 提高实验的难度, 旨在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实验技能,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实验动手能力及查阅参考文献的能力, 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单一的基础实验相比, 综合实验具有内容多、知识面广、实验过程长、连贯性强、所涉及的实验仪器较多, 教学内容所需要掌握的实验原理、方法、技术呈现多样化、多个知识点互相联系的特点, 这样可以在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巩固学生已经掌握的实验操作技能、梳理已经学过的理论知识, 而且可以拓宽学生思维空间, 提高综合思维能力, 挖掘潜在的创造力, 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相互帮助的协作精神[2~3]。

综合实验项目的选择首先要有很强的知识体系, 就某一方面进行一整套的系统研究, 并非是几个基础实验的简单叠加。难度和深度应逐步增加, 有利于选拔高水平、能力强的学生。比如涉及核酸的综合实验, 可以从核酸的提取、纯化, 到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核酸检测仪定量检测, 再到PCR扩增核酸片段、探针制备与核酸杂交。有关酶的综合实验, 可以包括酶的提取、离子交换柱层析纯化、pH值和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及最适pH值、酶活性、反应活化能、酶热稳定性的测定、反应时间、底物浓度、抑制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及Km和Vmax的测定。其次要根据实际情况, 合理安排综合实验项目。由于综合实验一般时间较长, 课时较多, 在有限的生物化学实验课时内, 应恰当分配其所占的比例。一般可以开设2~3个综合实验项目, 课时比例占总课时的60%左右。过多的综合实验项目会造成学生做实验如走马观花, 反而降低了学习的效率。所设实验项目也要有主次之分, 可以根据学科具体发展及国内外研究进展情况来开设。比如同时选择开设有关蛋白质、核酸、酶三个综合实验, 应有所侧重, 确定对其中某一个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 另外两个做次重点。若以核酸实验作为重点, 可将核酸的杂交包括在所开项目之中, 使核酸部分实验有了较大的深度和难度;若以蛋白质方面作为重点, 则PCR和核酸的杂交内容可以删掉, 这样有利于学生在短期内较好的接受所学的内容, 掌握更多的实验技术, 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一整套研究的完整思路, 有利于学生养成严密和综合的思维方式。最后综合实验实施过程中既要检验学生在基础实验中的学习情况, 又要为后续的设计实验做铺垫。通过基础实验的学习, 在综合实验时检查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常规仪器的使用、实验现象的观察等基本能力是否达到要求, 需要我们教师加以指导和启发, 帮助学生改进, 同时由于综合实验有一定难度, 学生能力不一, 可以通过培养2~3个学生之间的协同合作精神, 取长补短, 共同进步, 这也为后面的设计实验中放手让学生操作打下了基础。

3 设计实验是良好的检验标准, 项目选择要广而新

设计实验可根据专业特点及其学生兴趣爱好选择具有研究性质的项目, 通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 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施的实验。要求学生从实验材料、试剂的准备到实验仪器操作、结果记录、书写论文式实验报告均自己完成, 教师只讲解实验要点和容易出错的地方, 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 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 提高学生做实验的兴趣。设计实验是对学生在做完基础、综合实验之后, 集中两周左右时间, 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实验, 组织学生研讨、发掘实验中具有设计性研究性的素材, 引导学生在实验中提高动手能力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发挥他们的想像力, 开发学生智力和创造潜能, 从而提高独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是检验学生实验学习的重要手段。设计实验的开设突出了学生参与实验的主动性, 学生在实施过程中也表现出极大的创造热情, 具备了一定的科研素质,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研作风, 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4~5]。

首先设计实验项目的选择面要宽广些, 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 不必担心学生做错或者做得不好, 重要的是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 培养学生严谨的学术作风和创新的科研意识。比如要开设从不同材料中提取DNA及纯度鉴定的实验, 由于实验材料不限, 学生可选动植物、微生物, 如洋葱、猪肝、鸡血、酵母, 采用浓盐法、蛋白酶K法、CTAB法等进行提取, 其纯度鉴定的方法只要具备科学性和可行性即可。其次设计实验中团队协作尤为重要。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 在综合实验基础上, 增加至每4~6人组成一个团队, 各成员有明确的分工, 从实验方案确定, 讨论实验方法, 预实验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共同努力完成。这实际上是模拟了科学研究的过程, 为学生今后独立开展科研工作奠定基础。最后设计实验结果递交形式可以多样化, 可以采用小论文、大实验报告、小型产品等形式检验学生的实验结果。比如给定一些材料让学生自选, 如各种蛋类、各种动物血液、各种奶制品等, 要求学生在已掌握的蛋白质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基础上, 从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方面开展实验, 根据实验结果对不同材料的营养价值从蛋白质角度进行分析和评价, 最后以小论文的形式提交实验报告。

4 基础实验、综合实验、设计实验是环环相扣的统一体系

基础实验、综合实验、设计实验的项目安排应主次明确、特色突出、互相依托、互相促进。基础实验与综合、设计实验结合, 既能提高基础实验方法应用的灵活性, 又能对综合、设计实验结果做出科学的判断。实验项目之间可以前后相关, 前一个实验的结果是下一个实验的材料, 实验基本技术之间交叉运用, 使学生们在对生物化学某一方面进行系统实验时得到一次从科学思维到技能方法的全面训练。实验内容上可以有序地逐步加深, 有助于学生进行各种实验方法优缺点的比较、鉴别和运用。

生物化学实验更新速度较快, 为了培养能够适应新世纪发展的高素质大学生, 需要不断改进、完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 加强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和设计实验之间的互相促进和联系, 以求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摘要:本文在分析了200名本科生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情况调查结果后, 较为系统地介绍了近几年生物化学基础实验、综合实验、设计实验的教学特点, 探讨了如何加强三大实验的联系, 使其形成一个相互促进的整体, 并对具体所开设的实验项目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基础实验,综合实验,设计实验,结合

参考文献

[1]刘华忠, 杨捷.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体系的优化[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 2007, 91 (1) :17~20.

[2]周晓慧, 王文勇, 李素婷, 等.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承德医学院学报, 2007, 24 (2) :209~210.

[3]吴慧平.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 2007, 6 (8) :694~701.

[4]关亚群, 梁涛, 王延蛟, 等.浅谈开设生物化学开放性及设计性实验教学的体会[J].西北医学教育, 2008, 16 (3) :510~511.

运动生物化学实验 篇3

【关键词】运动生物力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On the Reform of Module Teaching in Sports Biomechanical Experiments

WU Wei-dong1, YUE Jing-jing2 ,CUI Zhi-yong1

(1.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 450044;

2. Henan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Vocational College, Zhengzhou, Henan 450000)

【Abstract】Module teaching in sports biomechanical experiment includes basic experiment module and comprehensive designing experiment module, which can better foster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scientific quality of students. In experiments of different modules, different methods can be applied to achieve better teaching effects. The change in the teaching model of sports biomechanical experiments is of certain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furthering reforms in experiment teaching.

【Keywords】sports biomechanics, experiment teaching, teaching reform

1引言

运动生物力学实验课教学是体育院校基础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要求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重视实验课教学,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1〕。为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作者认为应努力创新实验教学内容,加强实验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研究。运动生物力学实验课作为高等体育院校基础理论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切实提高运动生物力学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2运动生物力学实验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运动生物力学是建立在实验研究基础之上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是由于高等体育院校普遍对实验室建设重视程度不够,硬件投入相对不足,大部分仪器陈旧,新技术手段很难应用。同时长期以来,高等教育存在着专业设置追求“专、深”,忽视“宽、广”,存在着重理论轻实验的倾向〔2〕,基础实验教学一般随理论课进行,实验课的内容完全取决于理论课的内容,实验内容、学时、方法过于传统,缺乏创新。这种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课教学的模式和观念已经严重阻碍了实验课教学水平的提高。

运动生物力学属于自然科学范畴,但是现有实验教学内容却各自独立,缺乏融合,致使实验课内容重复较多,更新困难,大量课时浪费在无谓的循环中。而且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过于依赖理论验证,形式上孤立且脱离运动实践,无法联系学生的切身感受来开展实验。这种实验教学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但不利于学生创造性、研究性思维方式的培养,不利于激励学生钻研实验技术,熟练掌握专业技能。

3运动生物力学实验课教学模块化的内涵

运动生物力学实验课模块化教学是指将实验课按一定方式划分为若干模块组织教学,这种组织不是简单的集中,也不是形式上的独立,而是使运动生物力学实验课成为理论课基础之上的独立教学体系〔3〕。这种模块的划分要进行有机的编排,打破原来的分类体系,制定周密的教学计划,从而使实验课不再依附于理论课。运动生物力学实验课教学模块化的实施可以引导学生独立设计实验,借以实现增强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同时切实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的就是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自学能力、激发其创造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4运动生物力学实验课模块化的实施及管理

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可将运动生物力学实验整合为两大模块,即运动生物力学基础性实验和综合设计性实验〔4〕。基础性实验是指以巩固理论知识为目的的验证性实验,其目的就是加深学生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综合设计性实验主要是指学生在日常的体育活动或文献、图书的阅读过程中发现问题后,为顺利解决问题而设计的实验。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既可以相对独立,也可以分工合作,还可以随时联系老师来确定实验方案,并亲自实践,其目的就是增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该模块的建立可促使学生充分应用学习到的基础实验技能,从而将基础实验和综合设计实验两大模块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关于实验课模块化教学的报道并不陌生,但在不同实验模块的教学中实施怎样的管理方法鲜有报道。根据广大运动生物力学专业教师的经验以及作者的教学体会,本人认为可以针对两个不同模块实施精细与粗放两种管理模式。

4.1运动生物力学基础性实验模块的精细化管理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内容的精细化管理主要是针对以巩固和理解基础理论知识为目的的验证性实验。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及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实验项目、内容、目标、方法、考核标准等进行科学、规范的明确表述和量化描述。

4.1.1教学设计精细化。

教师对实验内容与任务、目的要进行精心规划和组织,保证每次实验课有明确的任务。对实验需要达到的知识、技能、素质目标进行精心设定,既要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又要具有很好的可行性。对实验耗材进行精心核算,确保实验教学需要,又要最大限度地减少消耗。面对相对不足的实验设备和经费,大力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把需要贵重设备和采用活体动物的实验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满足实验教学需要,缓解经费不足的矛盾。

4.1.2教学过程精细化

实验教学过程精细化要求教师严格按照教学设计的方案实施教学,认真落实每个教学环节,做好演示、指导和组织等具体工作。对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仪器操作、预期实验结果、注意事项等进行详细讲解。同时要不断改进由教师讲解、演示,然后按教师要求和实验指导操作,最后得出实验结果的传统实验教学模式。让学生从实验准备阶段就积极参与进来,与教师一起完成实验准备工作,这样学生在课前对实验就有了一个初步认识,有利于学生找准本实验课知识的重、难点,找到自己的困惑,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和学习。

4.1.3素质训练要求精细化

实验操作是学生素质训练的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应积极参与。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严格要求、及时指导,对出现的错误及时纠正,协助学生分析实验中出现的误差,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素养。

4.1.4实验考核精细化

实验考核是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和督促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有效手段,应重在反映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但是以往的考核手段主要以实验报告为依据,不能有效地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对问题的分析和处理能力进行客观评定。所以在考核方式上应首先使实验课的考核独立于理论课之外,通过闭卷考试的形式反映学生对实验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且加大期末总成绩中实验考核成绩的比例,以引导和调动学生学习实验的积极性。其次实验课应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考核。以学生独立实验的能力为考核依据,使学生珍惜平时的操作机会,重视日常学习,从而提高实验课的教学效率。

4.2运动生物力学综合设计实验模块的粗放化管理

为满足学生对知识的追求和提高动手能力的要求,同时为其提供更多学习现代化技能的时间和空间,必须开放实验室,为学生充分利用仪器设备创造条件。对于正常教学计划的实验实行部分开放,让学生自主支配时间,在有充足时间和宽松环境下独立实验,充分发掘学生潜能。在向实验室值班老师申请预约的前提下,课余时间也可按照理论课进度和自己的兴趣选做部分实验。对于正常教学计划外的实验,学生可自行设计,且在实施实验过程中独立查阅文獻、准备实验材料、配置实验试剂、操作仪器,可独立也可合作分析、探讨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尽量减少教师对实验环节的干预。

在综合设计实验模块中教师应注意将科研项目成熟的实验手段积极转化为教学项目,让学生积极参与这些具有研究性、实用性的实验,更好地接触到前沿科学研究。其次用一些科研项目的实验结果弥补陈旧实验教材的不足,并且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这些课堂上没有学过的实验方法。为顺利完成创新性的实验,教师可以积极动员学生改进和创制实验仪器。

在综合设计实验模块的教学中,教师应以科研论文的格式制定实验报告,讨论遇到的问题并分析出现的原因,找出解决方法,以达到提升学生科研素质的目的。该模块的考核方式应以学生独立设计实验为主。教师设计一定的问题情境,要求学生通过查阅相关图书、文献,设计实验方案、解决问题,达到考核学生思维分析能力的目的。通过对综合设计实验的粗放式管理,可以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查阅文献、设计实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结语

全面培养、提高高等体育院校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已成为高等体育院校广大师生的普遍共识。体育院校的学生一般理论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分析综合能力较差,但是思维活跃,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较强。通过将运动生物力学实验教学划分为两个模块,并实行不同的教学管理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提高其动手和科研能力。而且通过实验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研究的乐趣,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当今社会,已进入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实验教学方法只有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才能使教育和教学工作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但实验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不断探索、改进和努力,需要教育者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N〕.人民日报,1999-06-12(1).

〔2〕 孙爱民.深化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研究与探索,2002,21(2):9-10.

〔3〕 钱铭佳,邓树勋,张永明,等.创新体育教学:迈向新纪元〔M〕.北京:星河教育出版社,2000,83-88.

〔4〕 李香华,史湘平,周亮.运动人体科学模块化实验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4,23(1):20-24.

彭文豪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篇4

课程:运动生物化学实验名称:用pH试纸检测晨尿的酸碱度实验 实验时间:2013年4月18日实验地点:长江大学新体育馆

姓名:彭文豪班级:体教11001班

学号:201000290得分:

实验目的:学习并掌握如何用pH试纸检测晨尿的酸碱度,讨论尿液的成分以及24训小时练对尿液成分的影响。

实验原理: pH试纸是用来检测液体或气体酸碱度的工具,pH 英文全名hydrogen ion concentration,氢离子浓度指数。这是一种现成的试纸,想要使用时,撕下一条,放在平整的玻璃器上。然后用一支干燥的玻璃棒或滴管从玻璃容器中蘸取一滴溶液滴到pH试纸的中部,从它的颜色变化中可以知道溶液的酸碱度。pH试纸遇酸变红,遇碱变蓝。通过试纸变化的颜色与标准的比色卡的颜色进行对照,我们大致可以知道溶液的的pH值了。想要检测尿液的酸碱度,我们可以采用早晨起床的第一次的尿液,这样我们检测的值会相对比较准确。实验器材:1个玻璃杯、玻璃棒、pH试纸、标准比色卡、记录的工具、清洁剂、干抹布、手机上的秒表

实验对象: 测试者:彭文豪(网球专项)记录员:彭文豪

实验步骤:

1、清晨起床后开始收集自己未进食的尿液,盛放在玻璃杯中,并放在可测量的桌面上。

2、取出保存好的pH试纸,撕下一片,并将其他的pH试纸继续放在容器中好好保存同时把标准的比色卡平整的放在便于自己观察的桌面上。

3、取出干燥的玻璃棒,从玻璃杯中蘸取一滴尿液,滴到pH试纸的中部。14、过了半分钟,观察pH试纸的颜色变化,与标准的比色卡进行对照,观察出自己的尿液pH值,记录下各自的数据。

5、大约过2分钟之后进行第二次实验,重复第一次的实验步骤。并记录结果。倒掉剩余的盛放在玻璃杯中的尿液,清洗干净玻璃杯玻璃棒。并及时归还仪器。

6、通过检测出来的pH值,分析尿液是否正常,或者是造成尿液过酸或过碱的原因。

实验结果:

1,第一次测得彭文豪同学晨尿的pH值为6,第二次测得的结果为7。正常的尿液的pH值在5.5到7.4之间,所以,彭文豪同学晨尿的pH值在正常的范围内。

2,尿液的成分有水:95 %蛋白质,0%葡萄糖,0%尿素,1.8 %尿酸,0.05%无机盐1.1%。

3,两次测得的结果不一样是由于我们生活的大气中到处都是有细菌的。尿液放置一段时间后,会被细菌分解,自然产生了氨气,氨气成弱碱性,所以在第二次测试的结果上,尿液的pH值有所升高。

4,作为羽毛球专项蒲涛同学第一次的测试结果是5,第二次的测试的结果是6.而尿液的酸碱度的不同也是有许多方面的因素构成的,经调查蒲涛同学在前一天在激烈的网球运动过程中,机体处于缺氧状态,导致大量氧化不全,产物如乳酸、酮体和丙酮酸等酸性物质堆积,从而使尿PH值明显下降,尿液PH值可达5—6程度。而彭文豪同学进食正常,运动量也不大,所以尿液检测结果基本正常。而蒲涛同学检测结果相对呈酸性尿液。5,结论:饮食和运动的剧烈性可以影响人的尿液的酸碱度。

二维平面运动系统实验平台开发 篇5

毕业生实习不仅仅是在企业跑跑腿打打杂, 而且如今各大企业不愿意招收实习生也是由于实习生的工作经验少、思维严谨性不够造成的。所以校方在校内建立各类毕业生实习基地也是一种锻炼学生综合素质的好方法。若将科研设备进行改造和开发与学生实习有机结合, 即解决了学生实习问题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本文就二维平面运动系统实验平台开发与培养学生相结合讨论实验和实习的结合。

1 二维平面运动系统介绍及工作原理

首先对二维平面系统结构做一下简单介绍, 系统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上位机、伺服系统以及机械台体, 其结构如图1所示。上位机主要作用是实现人机交互, 实现对机械台体的多方面控制, 实验过程中通过PCI总线与运动控制卡连接, 属于高性能工控机。伺服系统属于中间环节负责系统中各部分的通讯联系任务, 同时还能完成系统的控制算法, 主要有伺服驱动器、滤波器、转接板以及扼流圈组成, 其安装地点处于工业机柜中。最后的机械台体部分要确保运动部件按照特定的运动方向运动, 所以需要包含两组相互垂直的滚动直线导轨, 这样才能提高运动部件运动的灵敏性和精确性。为了确保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以及设备和实习人员的人身安全, 需要在特定的位置上安装电气和机械限位, 避免设备损坏及人身财产损失。此外, 机械台体还是为成像设备提供运动的装置。因此可以帮助学生实习时理解各部分设备的连接情况和控制关系, 如图1所示。

其次简单介绍一下二维平面运动系统的工作原理, 前面提到了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所以在二维平面运动系统中我们采取了工控机与运动控制卡相结合的控制结构, 换句话说就是使用运动控制卡控制交流伺服电机。具体细节如下, 运动控制卡内的运动控制模块使用并行传输指令和相应数据法去提高接下来的伺服系统控制性能和数据处理速度。然后指示PCI总线与CPU之间进行通信, 接收来自PC的控制指令, 指令传达到后, 内部电路进行相应运算, 得出准确的控制信号, 最终传递给动力和执行装置, 完成二维平面运动控制功能。

2 数字化控制软件设计

对二维平台运动系统的内部结构及其原理进行讲解之后, 我们应该就其运动控制软件进行设计, 这里我们利用Windows系统在人机交互方面的优点, 使用此系统研究控制软件。

控制软件中需要添加相应的模块, 针对二维平台运动系统的应用方面, 我们添加的模块主要有人机交互模块、设备安保模块以及运动控制模块等, 接下来对这几个模块进行逐一介绍:

2.1 人机交互模块

人机交互模块主要用于状态显示和人机交互, 开发后的界面应实现以按钮点击形式做到运动复位、找寻原点位置、手动运行、运动轨迹输入、运动轨迹复核、实时绘制运动曲线及反应运动情况及当前位置等功能。由于是人机交互的页面, 在显示功能中应给出设备的运动情况以供工作人员对运动状态的分析, 还要给出必要的故障显示提示, 避免实习人员进行违规操作。

2.2 设备安保模块

设备安保模块主要目的是对相关设备起到保护作用。众所周知, 对于不同的设备来说, 其各类参数的调节情况一般都处于一个范围内, 这样才能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二维平面运动系统的相关设备也需要进行这样的保护措施, 通常我们设置的参数可以看做是设备保护参数, 此参数仅有管理员可以进行调整, 这样就能确保实习学生在使用时避免由于参数设置不当而对仪器造成损坏。

2.3 运动控制模块

前面提到了软件界面的相关运动轨迹绘制及输入模式, 那么就应该在系统中装入运动控制模块, 这样才能实现系统对运动轨迹的跟踪和控制, 其中包括手动运动控制和复位运动控制。手动运动控制的要求不高, 由于手动输入其到达位置就可完成运动控制, 所以其要求不高, 控制较方便。对于复位运动控制, 它指的是针对于软件保护的运动控制方式, 首先是负载达到设置的原点, 其次在显微开关的限制下确保负载的全部运行位置极限。

以上模块的增加不仅为人机交互提供可能的同时, 也能提高软件与二维平台运动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3 小结

二维平面运动系统实验平台的开发无论是在科学研究方面还是在帮助本科生实习方面均具有较重要的作用。对于科学研究方面, 二维平面运动系统实验平台的开发不仅能促进高校科学研究层次的发展, 还能提高学校师生综合素质;对于本科生实习方面, 二维平面运动系统实验平台的开发给予了实习学生更好的实习机会, 在解决本科生实习问题的前提下, 还提高了本科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 为他们走向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霍炬, 龚声民, 齐超.二维平面运动系统实验平台开发[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3 (30) .

运动生物化学实验 篇6

阳光体育的提出源于我国青少年体质水平下降而产生的对民族未来的担忧, 其决策出自于国家层面, 关注的是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和生活方式问题, 培养的是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 着眼于未来国民整体素质的提升。它不仅注重短期健身目标的实现, 更注重健身效果的累积, 是长远的战略举措[2,3]。而学校无疑是实施阳光体育的主要战场, 也是阳光体育运动质量评估的主体。怎样评估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情况,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能产生什么样的实际效果, 这是事关阳光体育长效运行的重大实践命题[4]。本课题在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 依据大学生体质的具体情况为其开具“运动处方”并进行实验研究, 最终得出结论与建议, 以期为阳光体育在高校中能够顺利长效地运行提供理论和实践的科学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兰州理工大学2013级篮球选项班女生120人 (随机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 各60人) , 2013级田径选项班男生120人 (随机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 各60人) , 共计240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对中国知网 (CNKI) 、万方、维普等文献数据库进行检索, 查阅、收集与本研究相关的资料, 为本课题提供理论支撑。

1.2.2 实验对比法

以240名在校大学生为实验对象, 随机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 观察以“运动处方”为手段的实验干预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方面的影响, 从而验证“运动处方”与体质健康水平的关系。

1.2.3 数理统计法

对实验前后测得的数据结果进行数理统计和比较分析。

1.3 实验设计与步骤

实验于2014年3月—6月进行, 结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实验前后对实验者分别进行测试。

(1) 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实验前对各个班分别进行基础水平测试。

(2) 对照班仍按照常规的体育教学计划进行教学, 学生自主选择、安排课后的锻炼项目和方法。

(3) 实验班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有针对性地实施“运动处方”, 学生在课后按照要求自行完成锻炼任务。“运动处方”按照科学性、趣味性、实用性的原则制订。具体内容包括: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网球、体育舞蹈、变速跑等。运动强度:最大心率的60%~80%, 一般控制在120~140次/分钟。

(4) 根据学生各阶段完成情况和锻炼效果定期、及时对“运动处方”进行修改和调整, 使学生达到更好的锻炼效果。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大学生实验前基础水平测试及专项综合考核情况

在实验前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进行了基础水平测试, 并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前专项综合考核成绩进行了比较, 结果见表1~3。结果显示, 学生各项测试指标 (身高、体重、肺活量、握力、50米跑、台阶指数) 及专项综合考核指标 (田径实验班和对照班考核100米跑、铅球, 篮球实验班和对照班考核三步上篮、14×4 m往返运球跑) 的测试结果、通过率等比较, 均没有显著性差异 (P>0.05) 。因此, 本实验研究是在同等条件下的对比分析, 具有较高的信效度。

2.2 大学生实验前后测试结果比较分析

大学生实验后各项测试指标的平均值及专项综合考核指标不同成绩人数分布见表4~5。

对表1、表4的测试数据进行比较可以看出, 实验班学生实验后各项测试指标中, 男、女生的肺活量、握力、50米跑、台阶指数4项指标的测试结果均优于实验前 (P<0.05) , 且男、女生的体重均轻于实验前 (P<0.05) ;身高指标由于实验周期短及年龄原因, 实验前后比较, 无显著性差异 (P>0.05) 。而对照班虽然实验后除身高外的其他测试数据都优于实验前 (P<0.05) , 但没有实验班的变化显著。

另外, 表2、表5中的测试数据统计结果显示, 通过对实验班学生实施“运动处方”, 实验班专项综合考核通过率显著提高 (P<0.05) 。实验后篮球2班 (实验班) 的优秀率和良好率分别是16.67%和46.67%, 高出篮球1班 (对照班) 1.67%和10.00%;实验后田径2班 (实验班) 的优秀率和良好率分别为21.67%和50.00%, 高出田径1班 (对照班) 5.00%和8.33%。

通过对以上实验数据的比较分析得出, 对实验班学生有计划地实施“运动处方”后, 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行的各项体育测试成绩显著提高。

2.3 实验班与对照班专项综合考核成绩的比较分析

在一个周期的教学实验后, 经过不同的教学辅导和课外锻炼, 对篮球实验班、对照班进行相同内容的专项考核 (三步上篮、14×4 m往返运球跑) ;田径实验班、对照班也进行相同专项考核 (100米跑、铅球) , 结果见表6。

从表6可以看出, 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的专项综合考核平均成绩分别为86.50分和82.68分, 实验班高出对照班3.82分 (P<0.05) ;而实验班的优秀率、良好率、通过率分别是19.17%、48.33%、100.00%, 高出对照班3.34%、9.16%和1.67% (P<0.05) 。

由于对照班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采用常规的体育教学模式, 教师没有依据学生的薄弱项目开具合理的“运动处方”, 导致学生体育锻炼目标不明确, 没有针对性, 对自身体质缺乏了解。因此, 相对实验班学生, 对照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幅度较小, 专项综合考核成绩在实验结束后显著低于实验班 (P<0.05) 。

3 结语

(1) 在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 结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为大学生开具“运动处方”, 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明显改善, 体育综合考核成绩亦显著提高。说明“运动处方”对大学生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2) 在实施“运动处方”过程中, 体育教师应当对学生的体育锻炼进行观察和监督, 并依据学生体质变化的实际情况及时更改、调整“运动处方”, 使学生逐渐从中获得体育锻炼的乐趣和成就感, 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3) 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调动基层学校的积极性, 出台相应政策, 建立阳光体育运动长效运行机制, 及时解决体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学校要注重将阳光体育与体育课程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作用, 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健全阳光体育的监督机制, 确保阳光体育运动持续有效发展[5,6]。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对比法、数理统计法, 在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 结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依据大学生体质的具体情况为其开具“运动处方”并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实施“运动处方”对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具有显著效果。

关键词:大学生,阳光体育,体质健康,“运动处方”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国家体育总局, 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S].教体艺[2006]6号.

[2]徐学慧.阳光体育研究述评[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1, 37 (3) :70-73.

[3]李霞, 袁宏, 周小敏.中小学“阳光体育”运行机制影响因素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1, 27 (2) :83-87.

[4]秦勇, 鲁飞, 李小刚, 等.构建学校阳光体育工程质量评估体系的研究——以四川省中学为研究对象[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26 (1) :102-104.

[5]朱书祥, 张玉兰.阳光体育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师的角色扮演[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10, 24 (4) :106-108.

运动生物化学实验 篇7

因此, 我们对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进行系列改革, 包括实验内容、实验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等方面。开展综合设计性实验, 对实验相关理论知识进行整合, 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自行设计实验方法, 教师指导, 以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 培养其自主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为学生今后的科研工作与生产实践打下坚实基础[2]。现将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的初步探索与实践总结如下。

1 选择合适的实验内容

设计实用性强、结果可靠稳定、实验材料简单易得的实验内容是关键。生物化学实验涉及的技术比较多, 如提取、离心、破碎、沉淀、膜过滤、层析、电泳、干燥等。高职卫生院校的学生入学成绩较低, 尚未完全摆脱高中时期被动接受的学习模式, 为此, 我们依据理论知识整合实验项目, 且实验涉及内容不能太广泛, 不同专业实验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见表1) 。

2 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2.1 课前讨论, 课堂汇报

教师理论课讲解结束后, 提前一周给学生布置实验任务, 学生查找资料, 分小组讨论, 自行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对其实验方案进行指导,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学生需在课堂上展示小组设计方案, 包括查找资料、讨论过程、实验准备情况、实验设计与思路、可行性等。在实验完成后, 各小组还需对实验与讨论结果进行总结汇报, 以锻炼学生表达能力, 展示个人风采。

2.2 实验前准备

每次实验前, 开放实验室, 给学生留出2~3天的时间, 让学生在实验室准备实验所需试剂, 调试所需仪器设备, 遇到问题向教师及时请教。这样就能使学生了解生物化学实验全过程, 巩固实验相关技能。

2.3 学生参与评价

课堂上学生汇报后, 让各小组互评, 对实验设计、准备、结果进行打分, 让学生看到别组实验的优劣及与自己小组的差距, 相互学习, 形成“比、学、赶、超”氛围, 增加学生学习热情。

3 教师给予充分指导

在实验准备和实施过程中, 教师要给予相应指导, 鼓励学生勇于创新、探索, 反对相互模仿、抄袭。如果实验结果不尽如人意, 也不要指责学生, 应教会其分析、总结。如果实验需用到较复杂的仪器设备, 教师课前单独进行讲解和演示, 以保证课堂进度。如果学生设计的方案过于繁琐, 可让学生适当改动, 也可让学生课余时间以兴趣小组形式操作一次, 并与课堂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4 评价方式多样化

传统的实验教学评价主要以教师评价学生操作过程和实验报告为主, 不能全面反映学生参与实验过程的情况。综合设计性实验旨在培养应用型人才, 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 强化过程性评价。因此, 在综合设计性实验中要加强过程性评价, 注重合作讨论、实验设计、小组汇报等环节, 具体见表2。

5 小结

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开展使学生对于实验的兴趣和投入精力明显增加, 学生测评反馈也很好。学生能够逐步学会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案、准备实验和总结与反思。同一实验, 学生的设计思路各有不同。比如在RNA的提取与检测实验中, 有的小组设计用苯酚法从猪心中提取RNA, 并用定磷法和定糖法检测;也有小组用盐溶液对酵母细胞破壁后提取, 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浓度测定。学生在汇报和听取其他小组汇报的过程中不断学习、提升, 培养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而综合设计性实验也增加了同学间、师生间的合作与交流, 从而增强了学生合作能力和班级凝聚力。

开展综合设计性实验, 要求教师不断学习, 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适时指导学生。此外, 学校也需不断更新硬件设施, 补充新的仪器设备与实训材料, 供学生实验使用。目前, 我校生物化学综合设计性实验开展较好, 后期该模式可逐步向其他学科推广, 使学生能够学到真正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思路, 为成为高素质技能型医护工作者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马列, 王梁华.开放性实验在生物化学教学改革中的实践与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 2011, 8 (13) :732-733.

做好科学实验前的“热身运动” 篇8

关键词:实验教学;课前准备;材料选择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上学生不仅要学习书中的知识,还要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利用各种媒体资源学习。科学实验课的准备活动就是课前学生根据课本的研究内容进行准备的过程,以准备活动材料和搜集相关背景资料为主,同时也对方法、心理等进行准备,是一个课内探究的“热身运动”,将科学探究活动提到课前进行。这一活动过程,需要教师在课前充分准备,认真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做到有的放矢。

笔者曾听过一节科学公开课“通电的线圈”,师生一起探讨实验步骤和注意问题后,学生分组展开探究活動。大部分小组制成了电磁铁,吸起了大头针。然而,有两个小组迟迟没有完成,教师也非常着急,就过去帮着这两个小组分析失败原因,然后重新做起实验。结果,其他小组的学生就处在无组织状态,等到这两个小组完成了实验,已经浪费了大量时间,这节课的任务也没有完成。

这种课堂突发状况,导致了课中探究活动无序,小组合作探究低效,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科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就会在课堂上“状况百出”。在此,笔者想浅谈一下如何做好科学探究前的准备活动,为上好科学实验课做好“热身运动”。

一、教师准备要“新”

科学实验课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教的过程,而不是照搬教科书的过程。照搬教材,把目标定在教知识上,忽视了学生创新、动手能力的培养;用教材,才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态度、价值观。教师只有树立“用教材教”的意识,用创新的思维钻研教材,才能把科学课的目标有机地和科学知识结合在一起。因此,备课时,教师要吃透教材,从“传声筒”角色向“开拓者”角色转变。准备好教学环节中所需要的各种信息、资源、材料等,灵活变通地运用教材,发掘生活中的鲜活素材并将其运用到教学中,引领学生到广阔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中去搜集材料,发现科学,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师在备课时,既要钻进教材仔细研读,把握教材要点,又要超越教材加入自己的创新,把自己变成教材的主人。

二、材料准备要“放”

很多时候教师上课时准备的材料丰富,为防止混乱,给每个袋子编好号码。但有的材料作用很小。如果教师这样准备材料,会浪费很多精力,而且学生会很“闲”,实验探究由主动变被动,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因此,科学教学中,教师主要做好指导工作,引导学生仔细阅读科学实验的要求,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然后相互交流实验注意事项,课前自行准备实验材料。一方面把教师从准备材料的繁重工作中解脱出来,另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研究的主动性,让他们体会到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喜悦。通过讨论还能使实验设计更完善,加深学生对实验步骤的印象,避免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出现手忙脚乱的现象。

三、材料选择要“实”

学校实验仪器室中的配套材料很多,但并不完全适用新的科学课程,如有的实验材料基本成型,学生只是简单组装,这样会缺少创新的过程。因此,科学教师要结合实际,让科学与生活真正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尽量选用身边容易找得到的并且效果明显的材料,增强他们探究科学的兴趣,真正做到把科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机联系。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时,笔者先让学生根据实验要求,研讨需要的材料,再安排学生准备生活中常见的牙膏皮、橡皮泥、小塑料瓶、塑料泡沫、螺丝、土豆、食盐等材料,这些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便于搜集,又节约了教师准备的时间,并且学生在寻找实验材料的过程中,脑海中浮现出来实验过程,有的学生会在课余时间尝试实验,这样既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又避免了在实验课堂上浪费时间,从而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实验探究上面,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思考、体验,得出实验结论。

四、准备方式要“活”

在科学探究中,有时实验要进行几组对比,或者几组实验反复证明一个道理。这时,教师可以协调好分工,让学生分组进行材料准备,如在“改变浮和沉”的实验探究中,两个组研究泡沫在不同条件下的下沉和上浮,两个组研究不同的形状的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现象,两个组研究怎样让土豆浮起来和沉下去。根据这个思路,学生有目的地准备材料,既保证了实验的全面性,又减轻了搜集材料的负担,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使探究活动更有深度。当然,在实验中是否需要分组,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灵活选择。

小学科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实验教学在科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课前准备是实验探究的“热身活动”,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保证实验探究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运动生物化学实验 篇9

摘要:开放性实验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生物化学实验课是医学各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是理论课的延伸和补充。传统的生物化学实验课已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特别是分子生物学和分子诊断学的飞速发展,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设置开放性实验已是势在必行。

关键词:生物化学;开放性实验;实验教学

生物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医学院教学中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之一。随着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的飞速发展,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的技术、手段和操作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对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开放性实验是学生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个人或团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些具有创新性的实验项目[1]。开放性实验以学生为主,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只提示和引导,启发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传统的生物化学实验较为简单,缺乏创新性和综合性,而且验证性实验较多,通常以测定物质含量和酶活性等的实验为主,加之标本来源有限,所以实验的效果很不理想[2]。开放性实验能够弥补传统生物化学实验的不足,增加了学生参与实验的过程和实验设计,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更加善于思考和学习。为此,我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在开展正常的实验教学外,结合我校特点,在小学期(第一学期)开放实验室,在正常实验教学中设置了多个开放性实验项目。近年来,我们针对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设置开放性实验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现介绍如下。

1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

(1)在生物化学实验中设置开放性实验,首先要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新近发展的实验技术引入教学,形成一系列的综合性、开放性实验,例如将基因提取、PCR、酶切、电泳等原本独立的实验结合在一起。我们设计了乙醛脱氢酶突变基因型的.检测、肥胖因子的检测、PCR法对基因突变位点的确认等多个分子生物学实验。实验标本均采自学生自身口腔上皮细胞,标本来源简单,实验效果明显,学生对测定自身标本的实验项目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过程引入与生物化学密切相关的临床案例,化抽象为生动,将模糊变具体,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剂良方[3]。例如针对“胰岛素和肾上腺素对血糖含量的影响”,我们设计了动物实验,通过对两组家兔分别注射肾上腺素和胰岛素,测定家兔注射相应药物前后血糖含量的变化。经测定,学生掌握了相关的知识点,加深了对书本理论知识的认识。结合大理植物资源丰富的特点,我们设计了大理不同产地茶叶中茶多酚含量测定、葛根黄酮含量测定、刺梨多糖的提取和含量测定等一系列活性成分的提取和含量测定的实验。这些实验贴近生活,实验材料简单易取,实验过程学生易掌握,同时实验又具有探索性和比较性,且重复性较好。通过测定含量,比较不同产地的含量变化,得出相应的调查数据,为以后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打下了基础。

2开放实验运行模式的改革

传统的开放性实验运行模式是由实验室管理处制订开放实验室相关制度及开放实验室管理办法,各个二级学院教师根据所在学科及具备的仪器设备申报开放性实验项目,学生则根据不同的专业选择相关的实验项目来进行实验,最后由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评价。学校应加大对开放性实验宣传的力度,鼓励学生积极进行申报,同时加大资助力度,学生管理办公室、班主任、团委等都积极广泛地参与开放性实验的宣传活动,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开放性实验的教学实践。

3实验项目实施过程的变化

以往的生物化学实验是按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专业的不同安排相应学时的实验项目,学生按教学进度表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实验教材所写的实验步骤和方法进行操作。而开放性实验打破了传统实验对时间的限制,学生进行实验时不再按部就班,而是根据项目名称查找相应的实验资料,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直至得出实验结果。具体到实验室是这样的一个过程:首先对所要开设的实验项目进行申报;其次是上级主管部门评审,评审通过则批准立项;最后则是实验的实施。在实验项目申报方面我们分为两种方式:一是教师申报(即传统的开放性实验)。教师通过提交开放性实验项目申请表,申请开设相应的项目,做出经费预算和提供开放性实验的学生名册,给出参加实验能获得的相应学分数,学生通过教务处教学管理系统选修自己感兴趣的实验项目。

另一种方式(新模式开放性实验)是学生自己组成实验团队,每个团队10人左右。在选定了实验项目后,联系实验室和指导教师,填写开放性实验项目申请书,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做出经费预算,上报实验管理部门审批。开放性实验项目获批后,实验室教师安排好实验室和值班教师,学生根据安排的时间进入实验室,填写开放性实验登记本,按设计好的实验方案配制实验所需试剂及准备相应的实验用品和仪器设备,准备好后即开始实验。教师在实验中只起指导作用,对于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可鼓励学生下去查资料和文献然后再进行实验。实验结束要求所有实验者上交实验报告,作为学生获得学分的依据。

4开放性实验教学的不足及应对措施

新模式的开放性实验虽然弥补了传统生物化学实验的不足和缺陷,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由于实验室的开放,仪器的损耗较大,故障发生率较高;其次,实验室开放率的提高使得实验教师的工作量大大增加,实验室管理工作难度加大;再次,实验室的支出经费增加。对于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采取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为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学生进入实验室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实验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必须向教师报告。在实验室开放前对学生实施包括仪器使用在内的生物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强化训练[4],对于精密和贵重的仪器,则要求指导教师示教,学生旁观学习。对于严重危及仪器设备安全的操作,应该在仪器的醒目位置做出相应的标识,以示警告。学生进入实验室需填写“大理大学开放性实验项目登记本”,使用相关仪器后应填写使用登记本,完善实验室建设相关资料,并作为档案进行保留。在实验过程中,如果对实验室仪器设备违规操作造成损坏,则按实验室规定进行赔偿。开放性实验增加了实验室教师的工作量,因此应该在立项项目中或相应的基金中提供经费作为实验室教师的加班补助。

5展望

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设置开放性实验,能够提高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学生通过开放性实验,学会了利用网络和图书馆资源获取知识的方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增加了与教师互动的机会,培养了不怕困难和失败的精神。在经费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举办开放性实验设计竞赛,并对优秀的设计进行奖励,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随着学校教学改革的深入,应该加大投入,建立相应的开放性实验项目库,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也参与开放性实验项目库的建设。

参考文献:

[1]丁爱侠.高校开放实验项目实施及现状调查与分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9(2):156-161.

[2]陈艳炯.医学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改革初探[J].西北医学教育,,17(2):118-119.

[3]苏上贵,凌敏.医学生物化学教学实践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几点体会[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47-148.

[4]刘颖,郭竹梅,江慧慧,等.开放实验教学模式对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50(5):464-465.

运动生物化学实验 篇10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高校新生为研究对象,根据自愿参加的原则,从工科、理科、文科新生中招募被试,从中随机选取80名被试(男40,女40)。随机选取40名为实验组参加团体辅导,另40名为控制组不参加团体辅导,年龄均在18~19岁之间。

1.2素质拓展的团体辅导

素质拓展的团体辅导是以团体为单位,以体育运动的素质拓展活动为载体,以自我体验为途径,引导团体成员通过平等沟通交流,认识自我潜力,解构自我认知体系,从而改变行为动机的过程。团体辅导方案有心理咨询中心设计,整个团体辅导方案共8次,在室内篮球馆进行相关活动,活动主题包括“成长路上结伴而行”“悦纳自我”“情绪与压力管理”“人际交往”“恋爱准备”“职业生涯”“时间管理”“价值观”。每周1次,每次持续时间为1.5小时,每次都按照“热身—活动—反思—总结”的程序进行。

1.3测量工具

1.3.1抑郁量表

本研究对抑郁的测量采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该工具已被国内外多项研究证明其适用于青少年。

1.3.2状态-特质焦虑量表

本研究对焦虑的测量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该工具已被国内外多项研究证明其适用于青少年。

1.3.3评估方法

CES-D量表、STAI量表采用统一的指导语,分别在团体辅导前、后进行测评,在第6周进行前侧,第15周进行后测。

1.3.4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均用SPSS 19.0进行处理,主要包括t检验,方差分析。

2结果

2.1素质拓展的团体辅导改善抑郁症状的分析

2.1.1实验组、控制组前测CES-D的分析

本次研究中,大学新生的平均分为9.025,大学新生抑郁程度较低。在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

大学新生抑郁得分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和控制组大学生在抑郁得分的四个维度及总分上都无显著差异(P>0.05)。

2.1.2实验组、控制组后测CES-D的分析

由表1可见,经过素质拓展的团体辅导后,实验组和控制组大学生,在抑郁得分的四个维度及总分上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

由表2可以看出实验组在素质拓展的团体辅导后,抑郁总分值降低,且非常显著(P<0.001);而控制组在前后测中抑郁分数变化不大,无明显差异(P>0.05)。这表明,运动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是有明显促进作用的,用好素质拓展的团体辅导有利于促进新生情绪适应良好。

2.2素质拓展的团体辅导改善焦虑的有效性分析

2.2.1实验组、控制组前测STAI的分析

在素质拓展的团体辅导前将新生男生、女生的S-AI(状态焦虑)、T-AI(特质焦虑)与正常人群S-AI(状态焦虑)、T-AI(特质焦虑)比较发现,新生男女生的S-AI(状态焦虑)都高于正常人群,且非常显著(P<0.001),新生男女生T-AI(特质焦虑)与正常人群相比略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素质拓展的团体辅导前,比较实验组与控制组的S-AI(状态焦虑)、T-AI(特质焦虑)成绩发现,实验组与控制组无明显差异(P>0.05)。

2.2.2实验组、控制组后测STAI的分析

由表3可以看出实验组在素质拓展的团体辅导后,实验组男生S-AI(状态焦虑)分数下降,与常模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控制组男生前后测S-AI(状态焦虑)分数变化不大,与常模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且非常显著(P<0.001)。这表明,素质拓展的团体辅导对大学新生男生的状态焦虑是有明显促进作用,参加素质拓展的团体辅导后的男生状态焦虑良好,无紧张、忧虑等不良情绪;而控制组未参加素质拓展的团体辅导的男生仍然存在状态焦虑不良,情绪紧张等问题。在T-AI(特质焦虑)项目上,实验组、控制组、常模之间都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在素质拓展的团体辅导后,实验组得分有所降低,可能是由于素质拓展的团体辅导导还需要更深入的开展才能更好地改变自身的T-AI(特质焦虑)。

由表4可以看出实验组在素质拓展的团体辅导后,实验组女生S-AI(状态焦虑)分数下降,与常模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控制组女生前后测S-AI(状态焦虑)分数变化不大,与常模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且非常显著(P<0.001)。这表明,素质拓展的团体辅导对高校新生女生的状态焦虑是有明显促进作用,参加素质拓展的团体辅导后的女生状态焦虑良好,无紧张、忧虑等不良情绪;而控制组未参加素质拓展的团体辅导的男生仍然存在状态焦虑不良,情绪紧张等问题。在T-AI(特质焦虑)项目上,实验组、控制组、常模之间都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在运动团体辅导后,实验组得分有所降低,可能是由于素质拓展的团体辅导还需要更深入的开展才能更好地改变自身的T-AI(特质焦虑)。

3讨论

近年来,高校新生情绪适应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本研究显示,素质拓展的团体辅导能够显著提高高校新生的情绪适应水平。情绪适应包括抑郁情绪、积极情绪、躯体症状、人际关系、状态焦虑、特质焦虑。根据情绪适应的具体内容,运动团体辅导设计了“成长路上结伴而行”“悦纳自我”“情绪与压力管理”“人际交往”“恋爱准备”“职业生涯”“时间管理”“价值观”等活动,利用素质拓展中的“盲人摸象”“穿越生死线”“无敌风火轮”等素质拓展项目,有效的调动了学生参加团体辅导的积极性,更好的达到了团体辅导的效果,促进了高校新生的情绪适应,改善了高校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实验组的新生在第一次团体辅导后指出“我知道自己需要成长,在成长中会遇到很多问题,这时候我需要寻求周围人的帮助,当周围同学需要帮助时,我也会伸出援手”。在第二次“悦纳自我”的团体辅导后,有同学在完成优缺点的填写后,认为自己对自己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并且学会了接受缺点,缺点是可以改变的。也让同学们在了解自身优点后,知道在适当的场合展示自己的优点。在第三次“情绪与压力管理”的团体辅导后,有同学指出,“外部的事件是客观存在的,导致我们情绪发生波动的主要原因在于我们对待事件的态度。改变我们的态度换一个角度看世界,我们会更快乐”。“人际交往”“恋爱准备”“职业生涯”“时间管理”“价值观”等活动促进高校新生情绪更好更快的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环境,提高了高校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Duchesne,S.,Larose,S.,Guay,F.,Vitaro,F.,&Tremblay,R.E.(2005).The transition from elementary to high school:The pivotal role of family and child characteristics in explaining trajectories of academic functioni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Development,2005,29:409-417.

[2]项爱斋,张云婷,张权,等.音乐刺激激活人脑情感系统的FMRI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14(2):215-217.

上一篇:风险归属下一篇:极端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