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酷的学徒制十篇

2024-05-25

残酷的学徒制 篇1

关键词:传统学徒制,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

0引言

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懂技术、懂管理的高技能型人才。随着中国智造品牌的塑造和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调整,我国对高技能高素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上升。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各种高技能型人才是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和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需要。然而,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人才培养的问题也日益呈现。企业需要的人招不到,毕业的学生又无法很好的胜任企业的工作要求,很多学生毕业后,只有在企业工作过程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以致走了很多弯路最终才能达到企业的需求。由此可见,目前在职业教育过程中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更多的停留于形式,职业教育改革面临着新的挑战,职业教育必须解决就业市场技能型人才紧缺的问题。我们应当对传统意义的学徒制进行剖析,与西方学徒制进行横向比较,充分结合两者各自的优缺点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模式。

1西方现代学徒制的起源

学徒制我们可以理解它是职业教育的最早形态。它从青铜器时代就已经产生,在青铜器时代由于手工业已经有了初步的发展,仅仅依靠以前家庭父子之间的技艺传承已经无法满足手工业发展的需要。因此技艺或者称之为技术的传承就逐步的走出家族的圈子,通过言传身教传授给家庭以外的人员。这方面的历史记载在希腊、罗马以及中国战国时期均有出现。这种契约式的传承并未形成正式明确的相关制度,而是以一种私人行为维持存在,但这种技艺的传承我们已经可以称之为“古代学徒制”。

中世纪(Middle Ages)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这是欧洲历史上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时代,随着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的到来,工业得到的迅猛的发展,已经产生了行业协会及其相关的管理制度。学徒制在13-14世纪的这一时期也达到了鼎盛时期。在这一时期,学习者分为学徒、工匠和师傅三个等级,学徒关系建立不光只是一种私人行为。它还必须接受行业协会的监督,行会已经参与了学徒制这种关系的建立与管理,这就使得学徒制的从古代的私人性质转变为公共制度,这时代的学徒制就被称为“行会学徒制”或“传统学徒制”。

16-18世纪是欧洲各国手工业家庭作坊的重要发展时期,行会由于竞争的恶化,学徒制管理逐步的恶化,行业成为了技术垄断的帮凶,为了阻止他人对于技术的改造和升级,师徒关系彻底转化为了雇佣关系。为了缓解这种矛盾,国家开始通过立法方式介入对学徒制的管理,这一时期的学徒制可以被称为是“国家干预学徒制”。

18世纪到19世纪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工业化浪潮完全颠覆了传统学徒制的生存基础,学徒几乎被当成了廉价的劳动力,直到20世纪60年代末德国以法令形式确立双元制的职业教育地位,德国工业异军突起,这才引起了世界对学徒制的重新思考,西方国家纷纷进行学徒制的改革,“现代学徒制”已然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热点。

2国内学徒制现状分析

学徒制是我国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我国的学徒制一直采取作坊式的培养,国家和行业很少通过法律或相关的管理制度进行有效规范和管理。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对学徒制进行了相关的改革与规范化管理,很多企业员工在工作之余利用业余时间直接进行相关的理论与文化知识学习。企业也随之进行相关的人事制度改革,实行招收学徒工即为招生培训,先培训后就业的制度。这样技术工人培养逐渐从学徒制过渡到半工半读的招工培训机制。改革开放以后,我国80%的技术工人都是通过此种方式培养出来的。进入20世纪90年代开以后,随着国家职业教育的兴起,学徒制便逐步的转移到学校的职业教育轨道上来,但是传统意义的学徒制仍然存在,国家也意识到单纯的学校职业教育无法克服理论脱离实际的病根,国家通过各种形式加强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这也是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建设的核心所在。

3反思与思考

从职业教育的整体层次上考虑,我国还没有建立工学结合的法制体系和制度保障。在政府方面,国家很重视职业教育的工学结合,但迄今为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仍然是学校热,企业冷。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结合还是不够紧密,学校的教师普遍缺乏工程体验和生产实践,企业的行业能手又缺乏精力来投身于教育事业。学校教学与企业需求之间的联系是模糊的,教学内容的制定更多的是学校行为而非企业和行业认可制定,这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现代学徒制与职业教育的结合还不够紧密,现代学徒制的法制化体系不够健全,对于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业包括学校而言,缺乏可以操作的配套法规和制度保障,缺乏相互均衡制约的利益平台和监管平台,教学及人才培养处于学校单方面的组织与考核体系,缺乏企业和行业的教学标准和考核监督机制。最终的结果就是政府、企业、学校、教师和学生都在各自的圈子里忙着自己的事情,闭门造车,缺乏相应的职业人生规划和技能提升体系。

因此现代学徒制与职业教育的结合,应避免过度在意企业的一时需求,而应回归到教育的本源上来,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在企业实践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特点与所长构建适合自己的职业人生规划和终身教育体系,以适应企业不断发展的业务需求,打造学习型的社会。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行业协会在人才培养中发挥作用,才能真正促进现代学徒制的发展,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做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吴全全.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基本问题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徐建.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识与实践[J].教育发展研究,2006(12).

[3]芮小兰.传统学徒制与现代学徒制的比较研究[J].消费导刊,2008(04):101.

残酷的学徒制 篇2

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思想相结合的产物, 是一种企业与学校合作育人的职业教育制度。目前, 现代学徒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

1. 关于现代学徒制内涵的研究。

主要包括现代学徒制的定义、意义、影响因素等方面的内容, 约占所有现代学徒制文献的10%。关晶、石伟平“将二战以后出现的以德国双元制为典型、适应经济和社会的现代性要求、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纳入国家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的学徒制统称为现代学徒制”, 李玉静、卢超、杨黎明、叶东等学者均提出了自己对现代学徒制的理解。纵观各家学说, 现代学徒制主要有四个特征:一是现代学徒制不是新生事物, 它是在传统学徒制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既受传统学徒制影响又是对传统学徒制的继承和发扬;二是现代学徒制的基础是校企深度合作, 以此来共同完成学习和培养目标;三是现代学徒制中的学生具有学生和学徒双重身份;四是现代学徒制的目标是提高国家人力资源发展水平。

2. 关于现代学徒制类型的研究。

主要包括与传统学徒制的比较、历史沿革以及在国内的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这类研究所占比重较小, 约占5%左右。芮小兰指出了传统学徒制与现代学徒制在各方面的不同;赵志群则将新中国学徒制分为三个阶段, 并论述了我国学徒制的现状及展望;崔铁刚对中国学徒制的演变进行了制度分析;毕结礼探讨了中国学徒制的历史与创新问题。纵观上述研究, 现代学徒制的类型可分为中国学徒制、西方学徒制、传统学徒制和现代学徒制。

3. 关于现代学徒制的实践研究。

包括不同学校、不同专业、不同地区对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进行的探索, 约占35%。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江西渝州科技职业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科贸职业学院秘书专业、河北省等学校、专业、地区都对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进行了积极探索。

4. 关于国外现代学徒制的研究。

主要包括英国、澳大利亚、德国、芬兰等国家, 约占所有研究现代学徒制文献的10%。刘冉昕总结了澳大利亚和芬兰的现代学徒制特点;徐瑾劼从实施动机、培训框架、证书融通性、政府培训目标与资助侧重点、课程特色五个方面介绍了英国和澳大利亚的现代学徒制;关晶介绍了西方学徒制的产生背景及西方各国的探索;翟海魂在其专著《发达国家职业技术教育历史演进》中对开展现代学徒制比较典型的国家进行了介绍。综合上述研究, 西方国家现代学徒制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五种类型:一是英国的“三明治”模式, 二是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 三是澳大利亚的“新学徒制”模式, 四是瑞士的“三元制”模式, 五是德国的“双元制”模式。

5. 关于国外现代学徒制的启示及中国现代学徒制构建的研究。

这类研究占现代学徒制研究的比重最高, 大约占到40%。关晶、赵志群、吴静、杨黎明、杨敏、陈德容等学者通过借鉴国外现代学徒制的有益经验, 对我国构建现代学徒制的构建提出了建议, 主要包括:充分发挥政府作用, 构建有利于现代学徒制发展的法律制度体系;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体制机制;改革职业学校办学体制, 开展集团化办学;实行学分制, 改革考核方式;完善现代学徒制的保障措施等。

通过对现代学徒制研究现状的梳理可以发现, 现代学徒制的实践研究相对不足, 而且多聚焦在某个专业或立足于某所学校, 在区域内整体推行现代学徒制的研究不多, 而且研究者大多来自高校, 基层教育工作者和教育行政机构人员数量很少。

二、现代学徒制研究动态

1. 关于现代学徒制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特别是从2011年以后, 关于现代学徒制的学术研究成果呈直线上升趋势。

2. 关于现代学徒制的研究越来越细化, 由“建立人才培养的质量监控体系与评价标准”“加大政府财政投入”等较为空洞的研究逐步转化为制定学籍、学分管理办法、实行弹性学制等更为细致的研究。

3. 研究重心逐步由理论研究向实践研究转移, 随着对现代学徒制认识的逐步加深, 具体专业、具体学校、具体区域探索推行现代学徒制将成为关注的焦点。

4. 世界各国正对目前的现代学徒制进行改革, 以使其更加适应世界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带来的变化。

摘要:了解现代学徒制的研究现状可以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从内涵、类型、实践、国际比较及借鉴等方面研究现代学徒制的现状, 得出目前我国现代学徒制的研究动态。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研究现状,研究动态

参考文献

[1]关晶, 石伟平.西方现代学徒制的特征及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 2011 (31) .

[2]陈俊兰.中国学徒制研究需求与原因分析[J].职教论坛, 2011 (31) .

[3]关晶, 石伟平.现代学徒制之“现代性”辨析[J].教育研究, 2014 (10) .

[4]欧阳忠明, 韩晶晶.雇主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利益与权力诉求:基于英国学徒制项目调查报告的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 2014 (11) .

[5]赵鹏飞, 陈秀虎.“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3 (12) .

残酷的学徒制 篇3

自明末清初晋商兴起并最终执商界牛耳500年左右的时间里,山西成为中国毫无争议的贸易和金融中心。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城市中颇具派头的金融机构和商铺,总部大抵都在山西平遥、太谷、祁县,正如余秋雨在《抱愧山西》中所写:这些大城市只不过是腰缠万贯的山西商人小试身手的码头而已。

地理知识丰富点的人都知道,山西不具备“海内最富”的自然条件。三晋“表里山河,最为顽固”的地理优势,使得山西在动乱时代成了周边省份老百姓天然的“避风港”,人口也因此变得越来越雍滞。商业便是当地普通人家摆脱困局的最好出路甚至唯一出路。上期杂志中提到晋商的身股制成就了晋商企业最强悍的商业竞争力,而成为学徒则是获得身股的必经阶段。

虽非深奥,但整个学徒过程也比较漫长和复杂,为了便于读者理解,下文便虚设一个叫小李的学徒代言人,谈谈晋商的学徒制。

小李的学徒生涯大致分三个阶段:入门前的考察、“请进”后的培养以及学徒的出班。

一入门前的考察习俗

如果小李立志于在商业上获得发展,进入商号学习的话,首先要有一位有名望、有信誉的人保举,俗称学徒的保举制。介绍人必须与商号掌柜熟识,能取得商号的信任。这是最基本的前提条件。甚至有的商号还要求介绍人必须是与商号有利害关系的人,有的还要保单人立有保证书,学徒如有营私舞弊,盜弄钱银及私自逃走等事,保举人要负连带责任甚至全责。

也就是说,如果小李想进铺子当学徒,第一就是要能找到保人。而保人的责任很重大,找到得力的保人便不是简单的事。太原师范学院副教授殷俊玲在民间收集到的一个无名抄本,开篇即日:

终日在家胡打算,一心只想人当典。

央朋友,求举荐,书札来往六七遍。

事未成,常想望,逐日常把音信盼。

可见,想当学徒的第一步就有着重重阻隔。

在期待与焦躁交织的漫漫等待后,如果商铺认可了保举人的推荐,小李就要接受商铺比挑女婿还要严格的考察。

首先商铺要摸清小李的家庭背景。“恐有不良遗传,必先问其以上三代做何事业,出生贵贱”(1)商铺要求小李家世清白,其父母必须老实厚道。

对小李家庭背景基本无异议后,接着才对小李个人进行考察。

小李年龄要在15岁至20岁之间,身高五尺左右,五官端正;然后“测其智力,试其文字”,即让其认字、写字、打算盘,看其文化高低;再与之交谈,察其应對是否灵活,是否聪明。如果小李只碰到这些考核,那说明他运气还不错。有的商号招收学徒,除了年龄、身家、书算合格外,“更须仪态大方,习于礼貌”,且“不惮远行者”(2)。有些商号还有很特别的规矩。如祁县大德通票号就做有一双铁鞋,面试时让学徒试穿,穿上了才有资格进号当学徒,穿不上就不会被录用。还有的商号以一顶帽子、一件衣服来决定是否录用学徒。(这是晋商票号业发达的反映。正如时人所说:“因社会间认汇票庄为求取富贵之惟一捷径,有子弟者群思代之在各庄觅一位置,奔走请托于各庄主持者之门,来者过多,应付为难,遂不得不设一拒绝之法以为藉(借)口,而评定合格与否之权,仍操诸主持者之手也。”(3)

上述种种考察,是晋商挑选学徒至关重要的环节,也是十分严格且不可逾越的。

二学徒“请进”后的培养

如果商号考察小李基本满意后,会挑选一个好日子让其入号,名曰“请进”。以显示东家及掌柜对伙计的欢迎和尊重。当天有一顿好饭予以款待,此后就开始了更严格的考察与磨炼。从日常起居到衣食住行,从号内事务到号外交往,对小李都有一套很细致严格的礼仪规范。

首先,小李必须经受严格规范的日常生活礼仪培训。

凡打水、烧水、扫地、铺床叠被、冲茶、侍候掌柜等事务,俱系小李这样的初学者要干的。这类日常事务一般至少要做一年。这些看似简单的日常事务,由于种种讲究和要求,做起来也是相当不易。

例如扫地,小李得先洒水,然后再一帚压一帚,轻轻而扫,不能使灰尘飞起。来客了,“俟客坐定,即斟茶,双手之请茶奉过,退两步,再回头走。茶吃过,即奉烟、请烟。如客坐多时,再茶再烟。客去即将茶钟(应为“盅”)烟袋归于原处,不可东搭西惯(惯,应为“掼”,扔的意思)”。(4)

小李还必须练就“站”的功夫。即学徒入门后,要整天站着,俗称“站柜台”。至于“站”几年,各商号时间不一,那就要看小李进的是哪个商号,有的三、五年,有的十年。如果小李进的是晋商复恒当商号,那就得站十年。从早上六点开门,到晚上十点左右关门,小李每天要站十四、五个钟头,而且必须是立正姿势。除非接待顾客,手绝不能放在柜台上。许多学徒伙计因此腿脚浮肿,甚至会晕倒在地。正是:“当铺饭,真难吃。站柜台,下地狱。没有金鸡独立功,莫来这里当长工!”(5)

对于小李的衣食住行,商号也有严格的礼仪规范。

站,必须“挺身稳立,沉重端严,不可倚墙靠壁,托腮咬指”;坐,“务必平平正正,只坐半椅,鼻须对心,切勿仰坐偏倚,仰腿赤足”;睡,“屈膝侧卧,闭目吻口,最忌者瞌睡岔脚,露膊弓膝”…………

对学徒小李而言,除了平日的辛苦外,还要经受三年甚至十年才能回家探亲一次的身心煎熬,(三年探亲一次这是绝大多数商号的号规之一,有的远在异地的商号规矩更苛。如大盛魁规定,学徒入号必须满十年才能探亲,第二次探亲需满六年,此后是三年一次。)三年探亲的规矩虽然不仅仅涉及学徒,但学徒初入商号,谨小慎微,辛苦异常,更感有家难回之苦。晋商手写《杂算书一本》,内有打油诗一首,直白地倾诉了学徒们离家在外的思乡之情:

一日离家一日深,好是(似)狐狸入山林。

谁(虽)然此处风景好,还有思家一片心。

种种要求,几近苛刻。由此也说明晋商对学徒要求之严,可见学徒生涯之不易。

其次,商号会对小李进行商业基本技能训练。包括写字、珠算以及学习少数民族语言等。

写字,一般是学写小楷。小李必须练就工整、好看的字,俗称“买卖人字”。文字必须大小均匀、清秀。抄写的主要内容是商号的往来信件,抄写的过程当中小李能够了解整个分号与总号之间的业务关系往来,比如有些什么批示,在哪儿执行,各个地方市场信息情况,这样,既练习了写字也熟悉了企业情况。

珠算要在晚上关门后练习,忌在白天打空算盘。背口诀,记位数,要求既快又准。一般是管账先生结账时,让伙计们打算盘。他故意把数字念得特別快,看谁出手快,打得准。数字念完后,让各人报数,看谁打得对。如果小李打对了自然没的说,两、三次都打错了的话,就会被赶出去罚站或接受其他惩罚。为了快而准地计算,小李肯定挤出时间自己额外练习,但在掌柜等人睡觉以后还不能打得很响,以免影

响他人睡眠。正如晋商商业书《生意论》中对学徒的劝戒:“遇闲暇时勤学算法,逢忙碌日事要经心,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不图自在,不旷功夫,尽心竭力,不懒惰,不好间(闲)。”如果小李所在商铺在蒙古、俄罗斯等地,还要学习蒙语和俄语等地方语言,也要了解地方风俗习惯,以便与当地居民融洽相处,易于贸易。

小李学习过程中的每一步都会被商号不时察看,优者奖,劣者汰。随时可能被开除,一旦被开除出号,意味着小李的学徒生涯就此结束,商业之路也就无望走通。因为晋商在录用学徒的商业实践中形成了一条非常严格的行业禁忌,即决不录用跳槽者和被其他商号开除的人。“最所担心,铺盖立卷”是学徒内心备受煎熬的真实写照。

在基本的商业技能训练后,小李就要开始艰辛的专业技能的学习过程。

专业技能依行业不同各有区别。入票号、钱庄,主要学习辨别银钱成色,票号和钱庄专门编有银色歌与平码歌。通行银色歌曰:天津“化宝”“松江”京,“纹银”出在广州城,上洋“豆规”诚别致,“公估纹银’西安行,票色重贵“足纹原”,云南“票锭”莫忘情,“川百锭”出成都省,“荆沙老银”沙市行,“二四估宝”属汉武,桂梧“化银”记分明,“常纹”通在湘潭县,长沙“用项”银出名,常德“市纹银”为主,金陵“项化”是足色,粗俗不堪入目视,诚恐难记随口诵。(6)平码歌有津行平合恒记砝平歌、规银合汉估平歌、规银合津行平歌,等等,是记各地银色比较及换算的歌诀,都是数字。

对于银色歌与平码歌,要求必须背熟记牢,因为平色对票号做生意很重要,要记不住,出去就做不了生意。而它们往往内容繁多,五花八门,总之,行业不同,学习的内容也各有差异,但无论如何,都会让学徒心力俱劳。当地俗谚“十年寒窗考状元,十年学商倍加难”,“最所担心,铺盖立卷,一旦学成,身股入柜。已有奔头,双亲得慰。’(7)不但表现出小李这样的学商者的劳苦艰辛,也流露出他们辛劳中的无限期盼。

三學徒的出班

经过前两段的考察,小李就要经历学徒的第三个阶段:学徒的出班。

学徒出班,意味着学徒接近尾声,开始进入执掌事务的行列。要达此目标,不仅要有良好的商业技能,还需经过种种业务实践和道德考验。学徒小李在经过了上述种种考核后,经高级人员推荐,可以取得练习跑街资格,上街市打听行情等事。经过几年时间,被考察认可是可造就者,会被派充录信员,先誊各埠来函一年,如果被上级赏识,即让其缮写外发信件。再经年余时间,才有升充帮账的可能。帮账半年后,遇各分庄有人员调換时,经高级人员推荐提拔,就有机会被派往各埠分庄服务。这样的业务锻炼是一个票号学徒出班前的必经之路。此阶段商号会十分重视学徒的道德操守的考察,墙角、门边,小李会时不时发现一些散碎银两或其他一些比较值钱的小件物件,那是掌柜的有意放在那儿的,拾起来交回柜上考试合格,拾起来装进兜那就得打铺盖卷回家了。在小李有机会接触实际的商业后,商号对于这种考验和教育就更为重视。

在考察小李能否担当大任时,还有更具体详细的方法和谋略:

在各项练习考核都合格了的前提下,对小李的做事能力与道德再进行一系列测验:如远则易欺,远使以观其志;近则易狎,近使以观其敬;烦则难理,烦使以观其能;卒则难办,卒间以观其智;急则易爽,急期以观其信;财则易贪,委财以观其仁;危则易变,告危以观其节;久则易情,班期二年以观其则;杂处易淫,派往繁华以观其色。(8)如此种种能力与道德考验之后,才能最终确认学徒者是否过关,也才能使学徒上升到高一级层次,从而真正结束学徒生涯,否则,学徒小李们就永远是个小伙计角色,甚至被辞退出号。

学徒制是严酷的,例如严格的探亲制度,父子可能一辈子就见不了几面。假如学徒小李的父亲在大盛魁商号,十年可以第一次探亲,再六年可以第二次探亲,而小李可能在他父亲第二次探亲前就被录用当学徒去了。一个家庭长期被割裂几处(晋商号规规定不准带家属),今天来看也不人性。但是,严格规范学徒的言行举止,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察言观色、服从忍让,养成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坚忍品质,这些品质造就了晋商无可比拟的商业竞争力。

莎翁说:“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想必每个读者对晋商的学徒制也都会有自己不同的感受和理解吧。

1、黄鉴晖,等,山西票号史料(增订本)[z].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2.P612

2、同1,P613

3、同1,P613

4、张正明,晋商兴衷史[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5.P336

5、李希曾,晋商史料与研究[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6.P597

6、黄鉴晖,等,山西票号史料(增订本)[Z].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2.P696

7、李希曾.晋商史料与研究[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6.P490

8、黄鉴晖,等.山西票号史料(增订本)[Z].太原:山西经济出版舍尔。2002.P614

北魏的残酷祖制故事 篇4

历朝历代的帝王之家,如果儿子被立为皇储,当母亲的一定喜不自胜,因为从此可母凭子贵,尽享富贵荣华。然而在南北朝时期的北魏皇室里,后妃们却害怕生下皇子,因为按照祖宗的规定,一旦自己的儿子被立为太子,她将走上死路……

子贵母死,残酷无奈

北魏是鲜卑族建立的北方政权。入主中原之前,鲜卑族首领继承人的册立和即位往往有赖于母亲一族势力的强大。登上皇位的并不仅仅是皇储本人,而是有强大的母族做支撑。这种“母强子立”的体制一直持续到北魏的开国皇帝道武帝拓跋继位。道武帝即位后,积极扩张领土,并于386年建立北魏,三年后又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并称帝。颇有远见的道武帝意识到,先前的部落体制已经不再适用,北魏需要建立超越一切的专制君权。而在原来的“母强子立”的体制下,母权对皇权的影响是巨大的。为此,道武帝痛下决心,创立残酷的“子贵母死”制度,即一旦某位皇子被立为储君,储君的母亲就要被赐死。

制度刚一设立,道武帝就赐死了太子拓跋嗣的母亲刘贵人。年少的太子伤心得号啕大哭。道武帝却对他说:“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不让妇人以后干预政权,让外戚势力作乱。你要把这种方法继承下去。”旁边的大臣也连忙附和道:“是啊,古代圣明的君主也是这么做的。”

大臣指的是汉武帝赐死钩弋夫人一事。汉武帝晚年想册立钩弋夫人所生的皇子刘弗陵为继承人,又担心自己死后皇帝年幼,太后容易把持朝政祸乱朝廷。于是,为了皇权的稳固,汉武帝狠心赐死了年轻貌美的钩弋夫人,以绝后患。

就这样,已有“先例”的“子贵母死”制度作为北魏的祖制传了下来,历代帝王都必须遵守这项制度。这可苦了生下皇子的后妃们。儿子被立为皇储本是好事,可这也意味着宣布了她们的死期。

尼姑出身的胡太后

胡太后年少时曾入佛寺做尼姑。她在佛寺钻研佛法,通晓很多佛经义理。她的姑姑也是尼姑,经常出入皇宫。北魏宣武帝即位初年,姑姑引荐她入宫宣讲佛法。容貌秀丽、口齿伶俐的小尼姑,很快就打动了宣武帝。于是,宣武帝下诏封她为世妇,留在宫里。她又不把“子贵母死”的制度放在眼里,拼死为宣武帝生下一名皇子。宣武帝将她生的皇子立为皇储,并为她废除了“子贵母死”的残酷制度。儿子即位后,胡太后耗巨资开凿石窟,兴建佛寺,生活奢靡,荒淫无度。她的胡作非为直接导致了北魏的分裂。

一立一废,两场悲剧

然而,这种极端的制度并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

小皇帝的生母被赐死,就需要有其他女性来照顾他。于是,北魏出现了奇特的三位皇太后并存的局面。一位是皇帝的生母,皇帝即位后要追封被赐死的母亲为皇太后;另一位是皇帝的养母,由于对皇帝有养育之恩,她们也会被封为皇太后;第三位更神奇,按照北魏拓跋氏的古制,皇帝的妃子需要亲手铸造一个金人,只有铸造成功的才有资格被立为皇后。于是,在前朝铸造金人成功而被选为皇后的人(非皇帝生母)到了后一朝,便理所当然被尊为皇太后了。

在这种制度下,后两位皇太后依然拥有左右皇权的能力,因此,“子贵母死”制度的效力大大减弱。又因为这项制度对于每位皇帝来说,都是一场童年的噩梦,所以北魏很多皇帝都想废掉它。着名的孝文帝就曾因不忍杀死自己的爱妃林氏,而向祖母冯太后苦苦求情,却没有得到应允。

直到北魏的第八任皇帝宣武帝元恪在位时,因为笃信佛教,不忍心杀生,断然宣布废除这项制度。但仁慈的宣武帝没有想到,自己的好心换来的却是王朝的衰落和灭亡。

宣武帝不忍心杀死太子的母亲胡充华。宣武帝死后,即位的孝明帝只有六岁,未谙世事。胡太后临朝听政,独揽大权。她不仅在国内大兴土木,建造佛寺,开凿石窟,而且极其喜欢饮宴游乐,在朝廷里掀起攀比富贵的奢靡之风。与此同时,她还重用佞臣,豢养情夫,把朝廷内搞得乌烟瘴气。

残酷的学徒制 篇5

一、德国“双元制”模式的特点

德国自“二战”结束开始推行“国家主导、市场驱动”的“双元制”模式现代学徒制。国家以政策和法律等手段主导学徒制的推进, 市场对学徒制参与主体的权益进行调节。“双元制”学徒一般通过用人单位直接招聘, 入职即入学且签订学徒合同, 同时接受雇主单位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学校的职业教育培训, 学校的培训内容也与企业的要求相符合。所谓“双元”即企业与学校两个场所, 在企业参加职业技能的实践培训, 在职业学校则以学习与岗位、职位相关的专业知识为主。德国和奥地利采取的“双元制”结合了传统学徒制与现代职业学校教育双重因素, 很好地攻破了学徒/学生职业技能与专业知识结合不当的难题。

德国和奥地利的“双元制”模式教育中, 学徒在校外参加实践培训的时间占总全部时间的70%, 而在校内学习专业知识的时间约为30%, 在企业培训是学校学习时间的两倍还多。“双元制”模式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主导和行业企业的积极参与。政府以立法为保障, 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的, 以学徒技能本领为核心, 以企业实践为基础, 与职业学校教育相融合, 大大提高了学徒/学生技能与知识的学习质量, 增强了对行业企业的吸引力。

二、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当前我国家职业教育普遍存在的企业“千金难求一才”, 而高校相关专业毕业生却无处就业的现象。借鉴发达国家现代学徒制的成熟经验, 可以看出要想解决上述矛盾的唯一办法就是加大企业在职业教育阶段的参与程度, 行业企业来作为学徒培养的主体。而当前发展我国职业教育的主要模式“校企合作”面临学校热企业冷的态度, 企业对职业教育没有热情, 影响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打破当前局面我国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改革创新:

(一) 管理体制创新构建现代学徒制管理框架

借鉴德国经验, 我国应着手设置自上而下的全国—省级—地方三级学徒制管理部门, 并规定每级管理部门的职责。全国学徒制管理部门设计我国现代学徒制总框架并协调统筹, 省级机构负责制定符合本省省情的学徒制管理规范, 地方机构负责学徒制运行过程中的监督、管理与反馈, 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在学校和企业之间完成。各级学徒制管理部门应积极为学校、行业、企业、学徒创造合作条件, 权责划分明确保障各方参与者利益均衡。

(二) 健全法律法规保障现代学徒制稳定运行

出台一系列保障现代学徒制稳定运行的法律和政策规章, 详细规定政府教育管理部门、行业企业、高/中职业院校、学徒、社会组织在学徒制运行中的责、权、利, 学徒制参与各方的行为受到法律的保护和制约。《职业教育法》应规定企业负有参与职业教育的责任和义务, 增强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法律约束力。同时出台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优惠政策, 提高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热情和动力。《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应该把参与学徒制的学生纳入保护范围内, 保障其基本的医疗、安全、休假、报酬获取等权益。只有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现代学徒制法律保障体系, 确保学徒制利益相关者的权益, 最终才能调动参与各方的积极性。

(三) 制定学徒职业标准完美衔接学校与企业

借鉴德国经验, 我国应该建立学徒制职业标准, 确保培养出的学徒是企业所需的人才。建立职业标准需由教育专家、行业专业、企业一线师傅、学校教师来共同制定。首先确定哪些职业或专业需制定职业标准, 然后制定全国范围普适的现代学徒制职业标准。各地方结合本地区职业教育现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制定更加详细的教学标准。参照详细的教学标准, 学校和企业合作实施学徒制教育。在学徒制教学标准制定过程中, 一定要深入人才市场、行业和企业调研, 确定学徒最终需掌握的职业能力, 要保证制定过程的科学性、规范化, 制定出可操作、可验证, 并可调整的统一的教学标准。

参考文献

[1]黄晶晶.典型职业教育模式下现代学徒制的形态与特征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6 (15) :43-47.

[2]陈伟芝, 陈岩.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外贸人才培养模式保障体制机制研究[J].职教论坛, 2016 (2) :55-59.

[3]朱金兰.德国双元制与日本产学合作的比较研究[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4 (3) :44-50.

现代学徒制在国内发展的情况分析 篇6

一、国内现代学徒制的发展现状

从世界范围看,德国、瑞士、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都广泛开展了现代学徒制。教育部于2015年8月公布了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地区及单位名单,从此开始了我国现代学徒制的探索之路。现代学徒制不同于传统的学徒制,而是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推进的一项育人模式,其教育对象既包括学生,也包括企业员工。学生一部分时间在企业生产,一部分时间在学校学习,这就导致出现了“学校热,企业冷”的困境。企业一般是以营利为目的,从事生产、流通或服务活动的单位,学徒的学生身份让企业有很大顾虑,学徒学生具有双重身份,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员工,虽然政府提倡“招生即招工”的做法,但部分学生尚未达到18周岁,与禁止使用童工的法律相违背。若学生短期之内离开,还会影响企业生产秩序。此外,有些家长希望孩子学习更多的文化知识而非实践能力,多接受学校教育而非到企业锻炼,还有学生和家长担心参与学徒制可能会沦为企业的廉价劳动力。

二、针对问题探索解决方法

从制度建设角度看,现代学徒制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学徒培养标准,试点地区及单位应采取有效措施科学地、循序渐进地开展此项工作,最终形成全国统一的培养标准。

(一)解读文件精神

按照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的有关要求,结合试点地区职业教育实际,确定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内容,包括推进招生招工一体化、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开发课程体系、校企互聘共用师资、建立健全现代学徒制管理制度、以特色载体推进特色现代学徒制研究等内容。

(二)初步构建校企合作平台

现代学徒制是对传统学徒制和学校教育制度的重新组合,主要特征是学生和学徒身份相互交替,表现为招工即招生,首先解决学生的员工身份问题;校企共同负责培养,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共同实施人才培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学徒学生的培养。

(三)校企相互调研考察

学校成立项目组,与企业展开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背景、推进过程、进展情况以及双方在招生招工、学徒培养、课程开发、互聘师资、学徒制度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入的交流,进一步明确校企权利义务和工作分工,建立定期研讨机制等方面达成一致,制订相应的计划和方案。企业进入校园考察其教学设施设备、师资力量、学生素质,使企业看到参与现代学徒制的意义和益处。

(四)制订相应的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

学校项目组与企业可共同拟定《现代学徒制试点实施方案》《现代学徒制申报书》《学校与试点企业和学生三方协议》;开发《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体现现代学徒制特点的“校企主导,双重监管”的教学管理规程、学籍管理办法和双导师的选拔、培养、考核、激励方案;开发基于学徒岗位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制订学徒管理制度和学徒证书获取制度;形成现代学徒制考核评价体系等内容。

(五)校企共同选拔,动员学生积极参与

采用学校推荐、企业面试甄选的方法,从试点学校选出一部分学生作为学徒学生。学校应向学生及家长传达教育部和吉林市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有关文件精神,介绍学校成为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单位的工作进展情况,并对现代学徒制的内涵、试点工作意义等进行解读诠释,并就现代学徒制的核心要素、实施步骤、具体程序、教学运行、特色试点和就业情况等方面进行讲解,动员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其中。

(六)变革教学组织和管理模式

依据培养过程中学生发展的共性和个性需求选择教学组织方式,实行校企共同参与的柔性化的教学管理模式,校企共同实施课程管理、共同评价课程实施效果和评估高技能人才培养绩效。

从学校角度来看,在专业课教学上不断完善与改进“行动导向教学法”等教学方法,一是摒弃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讲解,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结合在企业一线维修实际,注重知识的实用性。注重培养企业中必须掌握的分析能力、沟通能力等综合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以企业的真实维修案例作为情境载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安排相应的教学。教师选取典型的工作任务,经过教学化的处理,作为情境载体,让学生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评估—总结”的过程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三是将学生学习变被动学为主动学,教师变主动教为引导学生学习,教师按照工作任务的难易程度,由简入深,逐步安排相应教学,教师可首先通过上课引入案例,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收集相应资料,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对讨论结果进行监督检查,鼓励学生进行分析讨论,逐步完成学习任务。

(七)应采取考核的形式定期对学徒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

由学校和企业组成的考核组联合对学徒学生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应包括专业理论知识、岗位实际操作、学徒自我评价和企业师傅对学徒学生的日常评价。考核评价结合企业生产实际,采用教学、生产、鉴定相结合的过程性考核方式。其中,专业理论考核是在企业学习阶段,由校内教师和企业师傅按照现代学徒制专业教学标准规定的各项教学内容进行考核评价,包括平时考核与期中考核两个方面,重点考查学徒学生在每个岗位实习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生产评价是在企业生产阶段,让学徒在实际工作环境中现场操作,由企业师傅针对学徒的岗位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而进行生产方面的评价,包括职业素养、工作态度、实习表现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重点考查学徒学生在每个岗位实习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通过这种考核形式,以确保学徒学生在岗位实习期间根据岗位要求所需要的专业技能,提高学徒的就业基础能力、岗位核心能力和职业迁移能力,进而实现“人人有技能,个个有特长”的现代学徒制培养目标。

(八)注意过程材料的积累

在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过程中,应注意现代学徒制申报书、学校与试点企业和学生三方协议、招生招工方案等材料的制定与整理,除此之外还包括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管理规程、学籍管理办法和双导师的选拔、培养、考核、激励方案、基于学徒岗位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学徒管理制度和学徒证书获取制度等等。

积极推进现代学徒制的意义在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不断提升“校企联合培养,双主体育人”模式的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推进“双证书”制度的推广;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创新职业教育招生制度、管理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完善现代企业劳动用工制度,解决合作企业的“招工难”问题。推进现代学徒制不只是学校和企业需要付出努力,还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由于我国职业院校分属不同部委主管,在培养思路方面,人社部更关心企业需求和学生职业发展,教育部更侧重学校发展和学生学历需求,可以说,现代学徒制是一种与人才培养相关联的经济制度,各部委都应参与其中。

此外,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学生应得到相应的资金支持,参与企业也渴望得到政府各方面的帮扶。南北方各试点地区应均衡地开展工作,如果地方政府只是将上级文件精神下达,一切后续工作只依靠企业和学校领导间的协商合作,此项工作终将难以开展。

参考文献

残酷的学徒制 篇7

一、各国现代学徒制实践的比较分析

世界上许多国家, 如澳大利亚、芬兰等国家政府都对学徒制教育高度重视, 并将学徒制作为职业教育的主体模式, 是现代学徒制展开的比较成功的国家, 其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模式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研究与借鉴。

1.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职业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于1998年引入“新学徒制” (New Apprenticeship) , 它将以前相互隔离的学徒制和培训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将学徒 (学生) 、培训机构、雇主三者有机结合起来, 形成实际操作和层次分明的培训课程一体化的体系。新学徒制受澳大利亚职业培训法的保障。

澳大利亚国家训练局 (ANTA) 负责制定全国性政策, 通过立法促进和指导行业,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各个层面的决策, 如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课程评价等。全国统一的《澳大利亚资格框架》《澳大利亚职业教育质量框架 (AQTF) 》和澳大利亚资格框架下的培训包 (Training Package) 从制度和质量上保障了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在澳大利亚, 学徒制是将在校学习和企业培训“捆绑”在一起的, 雇主、学徒和培训机构都是培训计划的一部分。

学徒和雇主到国家注册的新学徒制中心签署培训协议, 然后学徒到注册培训机构 (主要由澳大利亚各州和地区内的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 (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 缩写为TAFE) 承担) 进行面试, 学生、雇主和培训机构三方商讨后鉴定签署一个培训计划, 计划中要明确培训的目标, 培训的能力项目以及三方的权利和义务。培训机构 (TAFE学院) 承担知识传授和部分技能培训, 可得到政府的教育经费;企业培训是学徒制的主要组成部分。雇主必须在整个培训过程中不断为学徒提供见习机会, 并给予相应的报酬, 政府对于雇佣学徒的企业雇主给予津贴补助。

2.芬兰。

作为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一种形式, 芬兰的学徒制培训 (Apprenticeship Training) 具有悠久的历史。1992年专门颁布的《学徒制培训法》规定了学徒制培训的实施过程 (包括学徒合同、培训期限、资格证书等) , 为学生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芬兰的学徒制培训类型多样, 根据1994年正式实施的《职业资格证书法》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s Act) 规定, 通过学徒制培训可获得初级职业资格证书 (Initial Qualifications) 、大专资格证书 (College Level Qualifications) 、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Further Qualifications) 和专门职业资格证书 (Special Qualifications) 。芬兰有严格的就业准入制度, 各行业必须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才能就业。因此, 多科技术学院所设置的课程和专业必须以职业资格认证的具体要求为基础, 以适应就业准入和劳动力市场的需要。

芬兰职业技术教育主要受国家核心课程所控制, 国家的各类教育政策通过核心课程来体现。核心课程的教学大纲由国家教育委员会 (FNBE) 与雇主组织、商会、教育商会和学生会拟定, 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审通过。核心课程详细说明了国家统一的职业技能标准, 描述了教育指标和发展方向, 为各培训机构自主开发特色课程提供了一个宽泛的框架。

二、现代学徒制对我国职教发展模式改革的启示

1.法律法规保障是实施现代学徒制的重要基础。

很多国家通过法律和法案的形式, 推动学徒制教育和培训, 如澳大利亚的《职教法》、芬兰的《学徒制培训法》等。因为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制度与劳动制度的有机结合。学生、学校、企业三者必须通过法律合同明确各自的责任并保障各自的权利, 这些法律法规对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国现行职业教育法内容偏重原则, 可操作性不强。对诸多不履行对职业教育发展具有保障意义的义务行为没有规定具体的法律责任与惩罚措施, 更没有专门的责任章节, 这大大削弱了我国现行职业教育法的执行力度。因此, 通过完善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明确现代学徒制中政府主导、学校主办、企业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运用合同制来进行管理;明确办学资金来源、支出规定、生均经费, 明确学业与就业的要求和保障等内容是十分必要的, 也是一项紧迫和长期的任务。

2.建立全国统一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

从上述两个国家的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和发展来看, 建立全国统一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保证现代学徒制培训质量的前提, 符合目前世界职业教育发展潮流和趋势。纵观我国的职教体系, 缺乏全国统一的职业能力标准是导致职业教育发展混乱的重要原因。因此, 应由专门机构统一制定并颁布对学徒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而进行技能认证和评估的职业能力标准、专业知识和技能规范等。一个职业资格可有若干单元 (模块) 组成, 职业院校 (培训机构) 应据此来开设课程。企业据此来对学徒进行必要的培训, 最终使学徒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 并有就业准入制度为保障, 使持有该职业资格的学徒能在相关行业就业。

3.深化工学交替的校企合作模式。

现代学徒制的最大特点是将职业学校的教育和学生将来所要就业的行业企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各国多数采用企业现场教学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尽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途径, 得到了应有的重视, 但从全局看, 由于法律制度对企业参与职业技术培训等责任缺乏强制性规定, 导致企业和行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意愿不高、高等职业院校“一头热”的现象。如何开展深度校企合作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不可回避且必须解决的问题。

首先, 要为试行和逐步推广现代学徒制提供法律依据与保障, 出台相关法律法规, 确立学徒制培训的法律地位, 明确企业、学校和学生等各方的权、责、利;其次, 建立健全政策激励机制, 政府应充分考虑企业经营对利益追求最大化的特点, 采取多种措施, 如税收优惠、资金支持等, 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最后, 解构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 由学校和企业共同重构在课程设置、教学要求、时间、进度等方面适合现代学徒制推行的新方案。

现代学徒制试点协议 篇8

甲 方(学校): 乙 方(企业):XX公司

丙方(学生、学生家长):

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和《xx省教育厅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学徒制项目建设工作的通知》精神,甲乙丙三方应本着合作共赢、职责共担的原则,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和潜能,创新合作机制,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形成校企分工合作、协同育人、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针对性,促进职业教育主动服务当前经济社会进步,推动职业教育体系和劳动就业体系互动发展。本着“友好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原则,确定在 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 专业现代学徒制XX班,甲乙丙三方经协商一致,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责任与义务

1.负责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行业协会企业等单位参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全过程。

2.负责提供现代学徒制“XX班”办班及相关研究项目开展所需经费。

3.负责现代学徒制“XX班”管理机构的筹建、学校工作人员的组成,教师队伍与专门管理人员的配备。

4.负责联系合作企业共同做好现代学徒制“XX班”的生源和招生计划数申报、生源资格审查、考核选拔与招录、转专业、学徒协议签订、中途学生(学徒)退出善后安排、补录等招生招工工作。

5.负责现代学徒制“XX班”学生(学徒)的学籍管理、毕业资格审核、毕业证书发放等。

6.负责现代学徒制“XX班”学生(学徒)校内学习日常管理。

7.负责提供现代学徒制“XX班”校内运行所需的教学场所、教学设备,包括多媒体教室、实训室、教学器材设备等。

8.负责组织购买现代学徒制“XX班”学生(学徒)的在校责任险、学生意外伤害险等保险。

9.负责现代学徒制“XX班”相关各类经费的发放。

10.负责向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支持和项目申报。11.负责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经验的总结与推广。

二、乙方责任与义务 1.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参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全过程。

2.负责现代学徒制“XX班”管理机构企业方工作人员组成,带徒师傅与专门管理人员的配备。

3.负责协助学校共同做好现代学徒制“XX班”的生源和招生计划数申报、生源资格审查、考核选拔与招录、中途学生(学徒)退出善后安排、补录等招生招工工作。

4.负责制订招工选拔标准、学徒协议、劳动合同等。

5.负责现代学徒制“XX班”学生(学徒)在岗工作(学习)的日常管理。

6.负责协助学校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理论与技能课程及教材、共同做好教师师傅“双导师”教学团队的建设与管理、共同组织考核评价、共同进行项目研发与技术服务等。

7.负责制订人才培养标准、岗位技能考核评价标准等。

8.负责提供现代学徒制“XX班”企业运行所需的工作场所、工作设备等,保证每学期学生(学徒)在岗工作学习时间平均不少于一个月。

9.负责提供现代学徒制“XX班”学生(学徒)企业技能培训所需的学习资源等。

10.负责现代学徒制“XX班”企业技能培训的组织与运行。11.负责协助学校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

12.负责学生(学徒)在企业岗位培训、实习、工作的人身财产安全。

13.负责现代学徒制“XX班”企业参与人员的津贴、交通费等费用的发放。

14.负责协助学校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的支持及申报。

15.负责推广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经验。

三、丙方的责任与义务

1.丙方应严格按照甲方和乙方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安排认真学习,掌握相关的技术技能。

2.丙方在学校学习期间,如因无法适应现代学徒制项目,提出转专业申请或退学申请,须经甲乙双方协商同意后方可转专业或退学。

3.丙方在校学习期间应服从甲乙双方的共同教育和管理,自觉遵守甲方制定的各项校园管理规定及各项教学安排,丙方在乙方公司实践教学期间,须遵守乙方依法制定的各项管理规定,严格保守乙方的商业秘密。

4.根据甲乙双方制定的考核标准参加考核,考核成绩与甲方组织的理论考试拥有同等效力,并归档作为后期选优参考。

5.丙方在规定年限内,修完人才培养方案规定内容,达到毕业要求,准予毕业,由学校 发给丙方入学专业的毕业证书。

6.在学习期间,丙方如有以下行为,甲乙双方协商达成共识后有权将丙方劝退,由此产生的后果由丙方自行承担(1)在实践期间违反国家法律法规;(2)丙方不服从甲乙双方共同制定的教学安排;(3)严重违反甲方学生管理制度或乙方相关管理规定、劳动纪律。

7.丙方在乙方的实习期间的薪资,另行签订协议。

四、其它事项

1.甲方、乙方、丙方违约,各自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

2.对于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甲乙双方应当本着相互尊重、互相谅解的原则友好协商解决。

3.甲乙双方有关现代学徒制“XX班”人才培养的详细要求及具体计划,由双方专业人员另建附件。

4.甲乙丙三方有关薪资和录用方面的详细要求,由三方人员另建附件。5.本协议未尽事宜,三方另行协商解决。

6.本协议一式三份,三方各执有一份,三方签(章)后生效。

甲方:

乙方:(授权代表):

(授权代表):

日期:

日期:

丙方(学生):

学生家长:

残酷的学徒制 篇9

关键词:产教融合,现代学徒制,双主体,“教师+师傅”

随着企业生产模式的不断改进, 对员工综合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 校企合作应该从深度和宽度上与时俱进, 不然, 很难培养出满足实际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在这种情况下, 需要及时更新人才培养方案, 积极推进以政府为引导, 以院校和企业为双主体的产教融合培养模式。

一、以校企为双主体, 共研产教一体化

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了要积极开展“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1]在高职院校的生源中, 自主招生的学生数量占有很大比例, 这样的学生大多数具有一定的工作经历, 他们真心想通过再求学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2]也就是说, 他们在报考专业时, 就已经准备好了未来的就业/创业方向, 这样的学生定将成为未来就业单位的技术骨干。

随着北京现代汽车公司第四工厂落户沧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沧州将成为华北重要汽车产业基地, 京津冀汽车产业的布局也更趋合理。据北京现代汽车公司人力资源部门介绍, 第四工厂的投产需要大量一线生产制造、汽车质量检验、生产设备维护等员工。除从原厂调用少量骨干外, 其他员工主要在当地聘用。学院是沧州职业技术教育的龙头, 现开设专业与现代汽车公司用工要求基本吻合, 且多年来为沧州及周边地区装备制造业培养了大量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学院距离北京现代第四工厂约4 公里, 学生愿意选择大型企业就业, 工学交替容易实现。因此, 由沧州市政府牵头, 以沧州职业技术学院和北京现代汽车第四工厂为双主体, 共同研究并实践产教融合的一体化模式。发挥学院和现代第四工厂的人才及实训设施的各自优势, 资源共享, 校企共同制定培养方案, 教师与师傅联合培养企业急需的、实用型人才, 保障北京现代第四工厂形成稳定高效的人才保障体制。

二、以“教师+ 师傅”为双导师, 联合传授技能

现代学徒制是产教融合的基本制度载体和有效实现形式, 它倡导学校、企业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联合传授, 是对传统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递进。“工”与“学”交替的现代学徒制要求学院的教学模式发生质的改变, 企业师傅也加入到教学团队中。[3]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 还要熟悉专业所对应的主要职业领域的工作过程知识, 具备本专业内较强的职业实践能力, 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发挥各自的优势, 联合传授给学生 ( 学徒) 技能。

学院与北京现代联合招收汽车制造工程、汽车检测与维护、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等高职专科层次全日制学生, 并命名为“北京现代班”, 双方共同制定培养方案、教学大纲、考核方式等。由学院相关专业教师和北京现代一线技术人员组成“北京现代班”的“教师+ 师傅”双导师制教学团队, 针对企业的用人标准, 开设具有北京现代班特色的课程, 考核合格者成为北京现代员工。

三、以培训中心为平台, 共践现代学徒制

以沧州市政府为主导, 以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和沧州职业技术学院为双主体共同承建“北京现代汽车培训中心”, 由沧州职院负责日常运营与管理, 双主体方均提供培训讲师, 培训设备都是现代汽车公司提供的相关车系的真实汽车部件。校企共同推进实施、资源共享, 根据企业的岗位要求, 学生在校内就能够真实训练。[4]经过校内训练合格后, 再进入北京现代第四工厂进行就业。

“北京现代汽车培训中心”以现代学徒制为培训模式, 以培养企业需求的实战型技能人才为主旨, 以校企共同制定的培养方案为大纲。一是课程开发与企业需求的紧密性: 优化课程资源, 针对现代汽车公司的岗位需求, 有的放矢进行课改, 将相关专业的最新技术和设备使用情况传授给学生。二是提升专业教师的业务能力: 教师进入培训中心和进入生产车间一样, 可以针对自己的专业研究领域向师傅学习实战技术。三是实现校企互利共赢: 学校为现代汽车公司提供“实用”的人才, 为公司创造更多效益; 公司为学校提供技术与信息交流平台, 为学校拓宽专业视野和企业用人要求。

四、结语

随着企业生产模式的不断改进, 对员工素质需求的不断提高, 作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职院校, 应该与时俱进改进培养模式。应根据不同课程性质选用适合的教学方式, 企业和学校作为双主体联合设计教学方案, 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采用现代学徒制共同培养学生, 最终实现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及就业的一致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 (2014~2020年)

[2]白云莉.高职单招学生特点及教育管理对策[J].科技风, 2014, 16:164

[3]赵鹏飞, 陈秀虎.“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3, 12:38~44

现代学徒制在职业教育中的探索 篇10

1、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基本概况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56 年, 是一所由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具有铁路特色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在湖北省教育厅及武汉铁路局、武汉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 在国内率先组建了 “湖北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 政、行、企、校联合开展 “双主体”和 “全程订单”轨道交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为现代学徒制搭建了试点平台。

2、近年来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 学校与武汉铁路局、武汉地铁集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探索 “双主体”育人模式, 不断推进招生与招工一体化探索, 在湖北高职院校中率先实施 “新生进校千人订单工程”, 校企共同签订订单培养协议, 2000 年开始与武汉地铁集团共同组建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订单班”, 2007 年开始与武汉铁路局共同组建 “动车组检修员订单班”; 不断推进校企育人一体化探索, 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以工学交替为主要特征的人才培养方案, 共同组建以 “楚天技能名师”为龙头的专兼结合教学团队, 共同建设以央财支持的高速铁路实训基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实训基地、湖北省大功率机车检修实习基地为代表的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 共同开展以 “校企双班主任”为抓手的学生管理, 共同组织实施教学, 共同保障教学质量; 不断推进学生毕业与就业一体化探索, 学生完成全部学习内容, 并取得学历证书和相应岗位的职业资格证书, 企业验收合格后, 即可上岗就业, 实现毕业即就业, 学徒身份到员工身份的 “无痕”转变。“双主体”育人实践促进了育人观念转变, 优化了校企共同育人机制, 为推进现代学徒制奠定了扎实基础。

学校与武汉铁路局、武汉地铁集团在 “双主体”办学过程中, 形成了校企一体化办学为特征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框架, 这一教育实践有力促进了学校办学发展, 形成了较为丰富的办学经验。近年来, 学校被湖北省教育厅立项为湖北轨道交通运营职教品牌, 在高速动车组检修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等专业中推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按照现代学徒制理念, 建成了国家高速铁路实训基地、国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实训基地、湖北省大功率机车检修实习基地; 以现代学徒制为核心内容的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型构建与长效机制建设成果获得了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学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被 《2014 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报》作为典型案例收录。

二、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机车车辆学院是第一批定为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 按照现代学徒制试点的要求, 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优化了课程的知识体系, 完善了学生培养的方案, 尝试学生在校学习的课程和实作的要求与用工企业岗位作业的要求相一致的一体化的机制, 通过几年的探索和积累下面我从实施现代学徒制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的探索进行介绍。

1、遇到的问题

通过几年的实践, 我们探索出 “学生→准企业员工→企业员工”的培养模式, 首先优化了原有的理论课知识体系, 使得课堂传授的知识更加贴近企业用工要求的员工素质, 强化了理论课后通过实践再次认识, 从而达到知识内化过程。但是在由 “准企业员工→企业员工”这个培养的过程中, 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 比如进入企业后学生们跟随企业的在岗职工上岗劳动, 学生通过几年的在校学习, 基本上都具备了 “明白干”的基本条件, 但作为一名未来的企业员工, 企业期望学校培养的学生能顺利的完成 “准企业员工→企业员工”的转化, 进而学生毕业之后能马上胜任工作岗位, 因此当学生进入企业中进行 “准企业员工”这个环节培养时暴露出对企业文化的兼容性, 作业纪律的严格性、作业程序的规范性、安全意识的严肃性等方面的欠缺, 很多学生对 “规范干”、 “安全干”的认识还有差距。曾经出现过个别学生检修的铁路车辆配件工艺不达标, 产品质量不过关;作业过程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发生学生受伤等问题。

2、解决的方案

针对上述的问题我们在现代学徒制的 “学生→准企业员工→企业员工”的流程中加入了 “学徒”这个环节, 优化为 “学生→学徒→准企业员工→企业员工”这个流程。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理论课程学习完毕后实施实训, 由代课老师担当 “师傅”这个角色, 全体学生按照在企业中岗位上的作业标准和要求进行实作, 每一个工种, 每一项实作项目均按照企业的要求制作了 《作业指导书》。实训中将学生按照5 - 7 人的范围编制成班组, 由老师指定 “班组长”带领同组的同学进行实作, 各个班组开始实训前认真学习作业项目的《作业指导书》, 实作中突出:

( 1) 掌握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

(2) 严格按照企业中劳动纪律的各项要求和程序进行;

(3) 严格按照工作项目的作业程序和工艺要求进行;

( 4) 严格按照工作要求穿戴劳保用品并提示作业中人身安全的关键风险点;

( 5) 教师全程参加, 对学生的实训情况进行评价, 指出作业中存在的生产组织、作业标准、劳动安全等方面的问题。

上一篇:公益类科研单位下一篇:新闻采编的常见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