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技术试析十篇

2024-05-19

机电一体化技术试析 篇1

机电一体化, 既机械电子学, 属于综合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涉及到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机械技术、信息技术以及自动控制技术等。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 机电一体化技术就已经在国外的机械工程中得到应用, 80年代微电子技术更加推动了机电一体化的发展, 从根本上改变了工程施工机械的面貌, 提高了产品的性能, 使工程施工机械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工程施工机械正处于机电一体化的时代, 在工程施工机械中引入机电一体化, 将电子控制技术和机械技术进行有机结合, 促进工程施工机械性能 (可靠性、动力性、安全性、精度、经济性以及操作舒适性) 的提高。目前, 在工程施工机械中已经普及运用微处理技术, 电子控制技术深入到工程施工机械的各个领域, 例如挖掘机的电子功率优化、铲运机变速箱的自动控制等。

1 机电一体化在工程施工机械中的发展概况

不管在任何时候, 人们都会利用先进的电子技术去完善机械产品, 第二次世界大战刺激了电子产品和机械产品的结合, 先是运用在军事上, 后来转为民用。由于当时的电子技术的发展水平较低, 机电一体化的研发处于自发状态, 还不是很深入和广泛。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不断的完善, 尤其是大规模集成电路以及微型计算机的发展, 为机电一体化的实现提供了基础支持。工程施工机械机电一体化更是迈入了深入发展的新阶段。一方面, 光学技术、通信技术以及微细加工技术进入机电一体化中, 创造了微机电一体化、光机电一体化等分支;另一方面, 增加了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建模设计、分析和集成方法、学科体系以及发展趋势的深人研究。另外, 由于神经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以及光纤技术等技术的发展, 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开辟了发展的广阔天地。

2 当前工程施工要求机械应具有的性能

当前工程施工机械应具有的性能如下: (1) 节能降耗性能, 顾名思义, 就是提高生产效率, 减少能源消耗, 例如, 日本小松公司的挖掘机采用新型节能控制器, 可节省23%的燃料。 (2) 电子监控性能, 要求工程施工机械具有故障自诊和自动报警功能, 一旦工作出现问题, 就可以自动报警, 并指出故障发生的位置, 简化设备维护检查工作, 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3) 作业精度性能, 为提高作业精度, 以混凝土搅拌设备为例, 采用微机控制的电子称量系统, 实现称量的自动化, 不仅提高作业精度, 还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3 在工程施工机械中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优势

3.1 提高产品的性能

机电一体化技术1971年起源于日本, 由机械学和电子学组成, 如图1。它可以实现工程施工机械操作的自动化以及智能化, 其需要利用计算机等先进的设备及技术, 通过数字显示器以及控制技术实现对产品按钮的操作, 简化了按钮操作的次数, 使得控制操作更加简便, 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所以, 利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产品的性能, 还能实现机械工程控制的智能化。

3.2 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

由于机电一体化设备具有安全报警以及自动检测、修复的功能, 所以, 应用这项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及高效性。机电一体化设备是对传统设备的革新, 该技术自动修复的功能有效的提高设备的安全性, 保证了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

3.3 机械设备的养护更加方便

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 可以有效的控制工程施工机械的质量, 其可以通过输入程序, 并分析施工机械的运行特点, 在不借助任何配件的前提下, 有效的调整机械设备。如果机电一体化技术需要应用在具备储备功能的机械中, 则需要在该设备中安装特定的体系, 以满足机械设备需要为目的, 有效的实现机械设备操作的自动化。这项技术还可以根据企业不同的生产需求对操作进行调整, 这样也可以提高机器运转的效率。另外, 机电一体化技术还具有自动报警的功能, 其在机械设备出现故障时可以自动发出警报, 并对故障进行及时的检测与修复, 避免了因为设备故障而出现的低效率问题, 保证了工程机械设备正常、问题的运行。

3.4 扩大了工程施工机械的应用范围

机电一体化设备是对传统施工机械的改进与创新, 其改变了传统设备应用范围窄, 功能单一的问题, 扩大了机械设备的使用范围, 有效的提高了工程施工机械的效率。所以, 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 可以有效的促进工程施工机械行业的发展。

4 工程施工机械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实例

随着社会、技术的发展, 人们对于机电一体化的研究不断深入, 可以说, 当前机电一体化技术无处不在, 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下面介绍一些工程施工机械中的机电一体化实例。

4.1 挖掘机中机电一体化的应用

4.1.1 具有电子节能技术的挖掘机

当前, 在美国对于挖掘机的节能要求很高, 必须要符合Tire 3标准的发动机才可以上市, 该标准的挖掘机较机械式发动机在节能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 (图2为Jcb的中型挖掘机) 。

4.1.2 具有自动怠速功能的小型挖掘机

由于只有符合Tire 3标准的发动机才可以在美国市场使用, 因此, 美国市场的挖掘机的发动机电控效果好, 但是受成本问题的影响, 10t以下的小型挖掘机得到推广应用, 图3为New Holland小挖的自动怠速系统, 设计了自动怠速结构, 虽然仍采用机械拉杆的形式, 但是一旦检测到需要进行自动怠速, 电磁铁就会吸合, 发动机就会回到怠速状态。

4.1.3 采用电液比例控制技术的挖掘机

该产品主要是利用电液比例技术控制挖掘机, 通过采集电手柄的动作信号, 运算控制器, 进而输出相应的PWM值控制比例阀, 实现挖掘机的自动或半自动功能。

4.1.4 各种监控技术的应用

为操作方面, 及时了解挖掘机的工作状态, 机械式仪表或者黑白液晶显示屏等技术应用与挖掘机中, 图4是Jcb挖掘机的黑白液晶仪表。

4.1.5 GPS技术的应用

GPS技术的定位精度不高, 主要是用来采集远程维护所需的信息, 通过网络可看到机械的状态, 图5所示的是Hitachi展出出的挖掘机上的GPS系统的构成, 我国的挖掘机也都采用了该技术, 但是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高精度GPS技术可以通过软件界面的设计, 在系统中设置施工场地的三维图形, 方便管理和调度, 提高工作效率。

4.2 旋挖钻机上中机电一体化的运用

近几年, 旋挖钻机在我国得到广泛的应用, 多集中在大型桩基础的施工中, 国外在这方面的使用和发展较为成熟, 主要品牌有Soilmec、Mait、IMT、Junttan等, 我国的旋挖钻机品牌主要有三一、山河智能 (见图6) 等, 旋挖钻机对施工的精度要求高, 因此需要具有自动控制功能和高精度特点。另外, 不同的公司根据厂家的需要还设计出了具有图像监视屏、报警面板等特色的机电一体化的挖掘机。

5 工程施工机械中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5.1 智能化

21世纪机电一体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实现智能化。在机电一体化研究中, 人工智能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 进而出现了数控机床、机器人等智能化机械。智能化主要针对的是机械的行为, 使其可以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判断推理等能力, 以实现更高的目标。通过实现工程施工机械的智能化, 可以使其在工作中, 通过判断, 进行选择性施工。

5.2 网络化

20世纪90年代, 网络技术成为计算机技术的突出成就, 其兴起和飞速发展给科学技术、工业生产、教育等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各种网络将全球经济、生产连成一片, 企业间的竞争也将全球化。机电一体化新产品一旦研制出来, 只要其功能独到, 质量可靠, 很快就会畅销全球, 由于网络的普及, 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方兴未艾, 而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本身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 现场总线和局域网技术的应用, 可以通过与机械的连接, 实现远程控制工程施工机械, 这样人们坐在办公室里就可以进行机械的操作。

5.3 模块化

作为一项重要工程, 研究和开发机电一体化的产品单元, 实现模块化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例如研发具有图像处理、视觉识别等功能的控制单元, 完成操作的机械装置, 迅速开发新产品, 扩大生产规模, 另外还要制定国际标准, 以确保各个零件可以相互匹配。

5.4 微型化

微型化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 指的是机电一体化向微型机器和微观领域发展的趋势, 国外称其为微电子的机械系统, 微机电一体化产品体积小, 耗能少, 运动灵活, 在生物医疗、军事、信息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微机电一体化发展的瓶颈在于微机械技术。微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加工采用精细加工技术, 即超精密技术, 它包括光刻技术和蚀刻技术两类。

5.5 环保化

工业的发达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变化。一方面, 物质丰富, 生活舒适;另一方面, 资源减少, 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于是, 人们呼吁保护环境资源, 回归自然, 绿色产品概念在这种呼声下应运而生, 绿色化是时代的趋势。绿色产品在其设计、制造、使用和销毁的过程中, 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的要求, 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少, 资源利用率极高。设计绿色的机电一体化产品, 具有远大的发展前景。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绿色化主要是使用时不污染生态环境, 报废后能回收利用。

5.6 系统化

系统化的表现就是系统体系结构采用开放式和模式化的总体结构。灵活组态、任意剪裁与组合, 以寻求实现多子系统的协调控制与综合管理。

6 结束语

在工程施工机械中, 机电一体化得到广泛的应用, 其使用价值也越来越高, 机电一体化正逐步成为机械领域的发展方向, 同时也为传统的机械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在科学技术的各个分支高度发展以后, 各分支之间的相互交融渗透是必不可少的, 以机械技术、信息技术、电子技术为基础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正是众多学科相互渗透融合的产物。

参考文献

[1]莫卓宁.论工程施工中的机电一体化[J].现代商贸工业, 2011, 17:323.

[2]曾华明.探讨工程施工机械中的机电一体化[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 05.

[3]那凤华.工程施工机械中的机电一体化探讨[J].中华民居 (学术版) , 2014, 07.

机电一体化技术试析 篇2

【关键词】机电安装技术;土建工程项目;配合

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社会需求的不断更新,机电行业也进行了更为先进的技术革新,在为我们提供更多优质服务的同时,也提高了对机电安装技术和土建工程项目的配合要求。而机电安装技术与土建工程项目的具体配合贯穿于整个建筑施工的各阶段,因此,妥善处理好机电安装技术和土建工程项目的配合问题,从而减少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影响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的问题,对保证整个建筑工程的安全和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1.机电安装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影响

机电安装是是土建工程安装系统中最为复杂也是最为困难的部分,积极对机电安装技术和土建工程项目的配合进行合理的优化已经成为众多建筑单位的共同意识。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电路与电气设备的铺设十分关键,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整个建筑电气设备的运行带来严重的危害。因此,严格按照设计图进行规范的安装操作十分重要,一旦出现设备安装操作与设计图不相符的情况或者使用质量达不到设计要求的设备,都会对整个工程的质量带来难以估量的危害。此外,机电安装贯穿于整个土建工程活动中,与不同专业工种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施工过程中与各部门间的沟通协调或者相关专业工种的配合出现问题,那么不仅导致整个建筑工程工期的延误,还会造成工程经济和质量上的严重损失。[1]

2.合理优化机电安装技术与土建工程项目的配合工作

2.1施工前期机电安装工程的准备与配合措施

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主要是由机电设计人员提出具体的电力设计要求,并将之在建筑工程施工图中充分体现出来,包括电路的敷设和电力设备的固定件预埋等,这对后期土建工程的顺利开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在土建工程开始施工前,应由机电安装和土建施工的技术人员对整个建筑施工图进行全面的系统分析,结合实地严格审阅设计方案的规划是否足够精确与合理,是否能实现与土建工程的相适应,最终形成最恰当的方式达到机电安装技术与土建工程项目的完美配合。

众多的工程实践经验告诉我们,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是土建工程项目顺利开展的先决条件,而在设计阶段规划好机电安装技术与土建工程项目的配合正是实现科学合理设计方案的重点与难点。

2.2主体施工阶段机电安装技术与土建工程的配合措施

(1)在主体结构施工阶段,机电安装技术人员需要预留好电力管线和机电设备的安装位置,其中重要的就是预埋工作。要做好预埋工作需要在以下三个阶段处理好对应问题:第一阶段为完成土建结构模板的搭设时期,这个阶段需要做好放线工作,合理预留出配电箱、排水管、插座开关等设备的放线位置;接下来是完成沉梁底筋的铺设阶段,此阶段主要是对对放入预留位置的各部件做好加固处理;最后一个阶段是面筋及封膜完成前的时期,这个阶段主要工作是查遗补漏,对前两个阶段的施工质量进行检查,及时发现不合格的地方并进行处理,检查合格后,就可以进行混凝土浇筑了。

(2)在混凝土浇筑环节合格达标后,便开始了砌体工程施工阶段。这个阶段要求机电安装技术人员时刻掌握土建工程的进行状况,确保机电安装工程的顺利开展。机电安装工程也同样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土建工程完成后进行预埋位置的清理工作和放线工作,然后就是砌体的施工阶段了,最后进行批灰前的处理工程。这个环节中的清理工作很重要,需要专人确保预留位置的清洁,为砌体和铺线工作做好准备。[2]

2.3机电安装工程与土建施工项目的协调工作

在主体结构和砌体施工结束后、机电设备和敷设线路进行抹灰之前,机电安装技术人员需要再次进行机电设备安装位置的检查以确保符合安装规范。然后严格按照安装标准进行安装操作,在对建成土建的墙面做好保护工作的同时,确保机电安装符合规范、运转正常。机电安装工作完成后,需要做好防护措施,防止外界的动物或环境对机电设备造成损坏。此外,室内装修阶段很容易损坏墙体的内部线路,所以需要在装修前充分掌握建筑工程的电力埋设位置,一旦出现问题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补救。

2.4土建工程施工收尾阶段的配合措施

在土建施工即将竣工而进入收尾阶段的时侯,机电安装技术人员应再次与土建施工人员一起进行机电设备及各基础设施的验收工作,其目的是检查机电安装过程中是否对土建施工造成了损坏以及土建施工是否遗留下一些不利于机电设备的隐患,然后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和完善。这个阶段需要土建施工人员和机电安装人员紧密配合,双方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验收工作的重要性,做好最后阶段的查遗补漏、防微杜渐工作,以确保土建工程圆满顺利地收尾,从而保障土建工程的质量。

3.机电安装与土建工程配合施工的具体注意事项

(1)在土建工程的初期准备阶段和基础施工阶段,机电安装人员与土建工程施工人员必须对设计图纸中的各项标识形成统一明确的认识,并且对每一个标识的细节进行专业的会审和检测,确保其科学性和合理性。此外,要专门安排人员对混凝土浇筑工作进行监管看护,以免影响到预留管线中的磨具导致出现脱位情况,对建筑工程的安全和质量造成损害。

(2)在具体土建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如果出现实际工作与设计图纸不相符的情况,机电安装人员与土建工程施工人员应及时进行分析和探讨,通过专业的会审迅速达成符合实际工作情况的统一修改意见,然后进行科学合理的更改并进行记录。

(3)在孔洞预留的具体施工中,土建施工方要严格按照施工图进行工作,如果对图纸上任何标识的位置或尺寸有疑问,必须及时联系机电工程人员,通过沟通解除疑惑,确保任何一个细节都与图纸保持一致,杜绝任何疏漏和失误的出现。

(4)混凝土浇筑工作中极易出现位移,土建施工中应通过钢筋电焊等方式对其进行加固处理,同时要做处理好机电安装工程与土建工程在主体施工阶段和后期收尾阶段的生产顺序,确保二者井然有序的进行,防止出现因顺序不合理造成双方互相影响,最终对工程工期和造价带来不利影响的情况。[3]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机电安装工程作为贯穿整个土建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筑工程的顺利开展和质量保證有着重大的影响,它与土建施工项目之间的配合更是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能否顺利进行下去。因此,积极对机电安装技术和土建工程项目的配合进行合理优化应该成为建筑单位的共同意识,在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各个阶段做好己方工作的同时,积极做好双方工作的配合,不断加强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素养,严格按照国家安全生产条例进行验收检查工作,确保机电安装和土建施工的质量,促使建筑工程保质保量地顺利完成,从而推动我国建筑施工水平与机电安装工程管理水平的健康、快速发展。 [科]

【参考文献】

[1]夏茂英.论土建施工与电力工程的关系[J].科技创业家,2013(04).

[2]刘业秋.浅谈机电安装在建筑工程中的施工与管理[J].科学管理,2013(06).

机电一体化技术 篇3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将机械技术、电工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接口技术、信号变换技术等多种技术进行有机地结合,并综合应用到实际中去的综合技术。现代化的自动生产设备几乎可以说都是机电一体化的设备。所以说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应用领域广泛,就业岗位群大,社会需求量大,是就业前景很好的一个专业,据了解,广州白云工商技师学院机电学院的毕业生几年来都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状况,其毕业生主要在珠三角地区企业从事数控设备的维护、调试、操作、制造、安装和营销等技术与管理工作,工作稳定,收入水平高。

为培养适应企业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的需求和有利于学生更好就业。广州白云工商技师学院()机电学院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拥有一流的实训设备,实训场室5000多平方米,用于教学和学生实训的设备投资达3000多万元,学生除接受理论教学外,主要是利用实训基地先进设施设备进行实际操作训练,让学生更直接、更全面地掌握操作技术和技能。专业分为电气自动化、机电设备维修、工业机器人、电力系统与控制四个专业方向,每个专业方向的学习重点不同,课程的设置也不一样,学生就业的岗位也有所不同。

电气自动化方向: 主要培养学生掌握电气自动化控制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组建和维护液压、气压系统能力;能根据工作任务设计机电设备的PLC控制程序;能对自动化生产流水线进行PLC﹑人机界面和伺服定位控制;会使用变频器对电动机进行变频调速控制操作。能够从事车间生产、技术管理、企业与质量工程管理等工

作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主要学习课程有:工程制图与CAD、电工电子技术、电动机与变压器、传感器技术、电力拖动与控制、液压与气动、三菱和西门子可编程控制(PLC)高级应用技术、变频应用技术、伺服定位控制技术、触摸屏技术、组态监控技术等。

就业岗位: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技术员、销售及管理人员;自动化生产线的电气设计维修人员;各类工厂的机械、电气设备的管理人员等。

机电设备维修方向

培养学生掌握现代机电设备维修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电气仪器仪表使用和维修能力;能利用计算机绘图软件AutoCAD绘制机械和电气图;液压和气压系统维护、伺服定位控制、变频调速控制等技术;能够从事数控设备维护、维修和电气改造等工作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主要学习课程:电工电子技术、工程制图与CAD绘图、机械基础、电动机与变压器、传感器技术、电力拖动与控制、液压与气动、可编程控制(PLC)与变频技术、伺服定位控制技术、数控机床操作与维修、电梯原理与维修等。就业岗位:电梯、数控机床维修、电气改造、售后服务技术支持、各类工厂企业的机电设备维修、管理人员等。

工业机器人方向

培养学生掌握现代工业机器人设计、制造、维护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机械结构设计、电气控制、传感技术、智能控制等专业技能,能从事“工业机器人”及“服务机器人”系统的模拟、编程、调试、操作、销售及自动化生产系统维护维修与管理、工程图绘制、生产管理等工作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主要学习课程:机器人技术基础、工业机器人机械结构与制图、AUTOCAD、电工电子技术、电力拖动与控制、可编程控制(PLC)高级应用技术、变频应用技术、伺服定位控制技术、触摸屏技术、组态监控技术、机器人工作站安装调试与维修

等。

就业岗位:汽车制造、家电制造、玩具制造等单位,从事“工业机器人”及“服务机器人”模拟、编程、调试、操作、销售等相关工作;先进制造业自动生产线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与管理等工作。

电力系统与控制方向

培养学生掌握电力系统的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具备电力系统电气安装、调试、维护、检修及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项目管理能力,能够从事电力系统工程设计、运行与管理等工作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电工电子技术、电动机与变压器、电力拖动与控制、电气制图与CAD、可编程控制(PLC)应用技术、变频技术、组态监控、输配电网络工程、电力系统

运行与管理、电力系统自动化等。

就业岗位:电力行业从事电力系统调度、电力系统设备安装、调试与维护、发电厂与变电所管理、电气自动化生产线技术员、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项目管理等工作。

选煤厂机电一体化技术研究 篇4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现状;发展趋势;选煤;应用

1.机电一体化发展现状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利用电子技术来完善机械产品的性能,从而刺激了机械产品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进一步奠定了技术基础。20世纪80年代末期,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得到了极大发展。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型计算机的出现,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各个国家均开始对机电一体化技术提供技术支持。20世纪90年代后期,机电一体化技术迈向了智能化的新阶段,进入了深入发展时期。光学、通信技术等进入了机电一体化,微细加工技术也在机电一体化中展露头脚,出现了光机电一体化和微机电一体化等新分支。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开展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它的发展和进步依赖并促进了相关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目前,机电一体化技术已成为一门有着自身体系的新型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还将被赋予新的内容。

2.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2.1全信息化

全信息化即智能化,是21世纪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它是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人工智能、运筹学、计算机科学、模糊数学、心理学、生理学和混沌动力学等新思想、新方法,模拟人类智能,使它具有判断推理、逻辑思维、自主决策等能力,以求得到更高的控制目标。人工智能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研究中日益得到重视。今后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全息”特征越来越明显,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这主要得益于模糊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除此之外,其系统的层次结构也变简单的“从上到下”的形式为复杂的、有较多冗余度的双向联系。

2.2光机电一体化

光机电一体化系统主要由动力、机构、执行器、计算机和传感器五个部分组成,它们相互构成了一个功能完善的柔性自动化系统。其中计算机软硬件和传感器是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重要组成要素。光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研究开发涉及到许多学科和专业知识,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声学、机械工程学、电力电子学、电工学、系统工程学、光学、控制论、信息论和计算机科学等。光机电一体化是一门学科的边缘科学技术,多种技术的综合及多个部分的组合,使得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及产品更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和科学性。该系统各个组成部分在综合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过程中要相互配合,并有严格的要求,這就要求各种技术扬长避短,提高系统协调性。

2.3“生物-软件”化

未来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注重产品与人的关系,即机电一体化的人格化,其有两层含义:①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使用对象是人,怎样将人的智能、情感、人性赋予机电一体化产品显得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家用机器人,其最高境界就是人机一体化;②模仿生物机理,研制出各种机电一体化产品。随着科技的发展,机电一体化装置对信息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很多时候类似于活的生物;当控制系统即大脑停止工作时,生物便死亡,而当控制系统工作时,生物就充满活力,即信息决定系统的工作与否。目前,在仿生学研究领域中已经发现的一些生物体优良的机构,可为机电一体化产品提供新型的机体,但是如何使这些新型机体具有生命力还是研究中的一大难题,这一研究领域被称之为“生物-软件”或者说“生物系统”,而生物的特点正是“硬件-软件”一体,不可分割。机电一体化产品虽然有向生物系统化发展趋势,但将有一段漫长的道路要走。

2.4网络化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兴起和飞速发展带动了科学技术的巨大发展,网络的普及使得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借助于网络可将各种设备连接成以计算机为控制中心的集成系统,大大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和便捷性。现场总线和局域网技术的应用使家用电器网络化已成大势,机电一体化产品也必然会朝着网络化发展。

2.5微型化

微型化指的是机电一体化向微型机器和微观领域发展的趋势。目前,利用半导体器件制造过程中的蚀刻技术,在实验室中已制造出亚微米级的机械元件。届时机械和电子完全可以“融合”,机体、执行机构、传感器、CPU等可集成在一起,体积很小,并组成一种自律元件。微机电一体化产品体积小、耗能少、运动灵活,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微机电一体化发展的瓶颈在于微机械技术,微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加工采用精细加工技术,即超精密技术,它包括光刻技术和蚀刻技术。

2.6环保化

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环保化主要是指使用时不污染生态环境,报废后能回收利用。如今,生态环境已经受到严重污染,保护环境、回归自然成为了新时期的主题。环保产品在其设计、制造、使用和销毁的生命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的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少,资源利用率极高。因而设计环保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3.机电一体化在选煤行业的应用

机电一体化在选煤行业中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对实现煤炭的高效、安全、自动化分选和选煤设备性能的提升起到了促进作用。

(1)在跳汰机中的应用。它通过控制给煤设备实现了入料的稳定控制;智能数控风阀可以调整交变脉动水流流体动力学特性,进而调整床层脉动状况,达到控制床层分层效果的目的;通过排料控制,确保了连续、稳定、精确调控排料量。机电一体化技术在SKT型跳汰机的应用,提高了整机性能,保证了该机良好的分选效果。

(2)在加压过滤机中的应用。可以使用集机、电、液、气控制于一体的固液分离设备,它是选煤中浮选精煤和原生煤泥脱水的理想设备,它有效地解决了盘式真空过滤机存在的生产能力低、滤饼水分高等问题。该设备整机实现了自身流程(包括进料、脱水、卸料、输送等)过程的自动控制及各部件运行的安全保障,使整机的可靠性、运行适应性、安全性和可维护性等得到了明显提高。

(3)在其他选煤设备中的应用。在选煤生产中广泛应用的电液执行器、板框压滤机、TBS、破碎机、煤泥沉降离心机等也不同程度地应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此外,在选煤生产过程中,变频器的应用也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体现,给煤机、合介泵、大功率入料泵等设备均可通过变频调速来确保重要工艺参数(如压力、流量、液位)的稳定,从而达到稳定分选指标、节能降耗的目的。

4.结语

综上所述,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众多科学技术发展的成果,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与机电一体化相关的技术还有很多,各种技术相互融合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未来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选煤和其他行业的发展前景将会越来越广阔。

【参考文献】

[1]宋云夺.光机电一体化业的未来[J].光机电信息.2003.

[2]李建勇.机电一体化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 篇5

摘要:现阶段,随着我国全面改革的深化,各个领域发展都加快了步伐,机电一体化的技术层面也有了优化,对生产领域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经历了长时间积淀,发展至今已经在应用生产力层面得到了提高,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本文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字: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 1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现状

至今,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主要在四个方面,分别是工业机器人的开发和利用、数控机床应用、分布式控制系统应用。工业机器人的产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人类,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代机器人因为不具备高智能化水平,只能依据简单的程序执行简易的工作;第二代机器人可以依据内部传感器获取、分析环境中的信息,做出具体的动作;第三代机器人可以在不同环境下工作。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最成功的案例就属数控机床,目前数控机床是一个机床是可以同时进行多个任务的操控,让提高工作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分布控制系统的安全和功能水平极高,随着测控技术的发展,分布式控制系统能够在干生产过程中实现调度、处理等多种功能。

2机电一体化的应用 2.1计算机的集成

计算机集成过程中的机电一体化,其意义主要是通过对各系统进行整合的方式,达到将全局动态进行综合展示的目的,因此,可以说计算机的集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对产品研制、生产和经营等各个流程进行有机结合的要求,为产品的开发提供了相应的信息。随着各企业对自身集成的程度进行不断提升,不同生产要素所具有的相关配置也得到了一定的优化,这对于将生产要素的功效进行最大化发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2数控机床

研究结果表明,机电一体化在对数控机床操控的精确度进行提升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数控机床的模块化结构也正是依托于该技术而产生的,除此之外,数控机床所具有的智能化技术和软件研制也无法离开机电一体化而独自生存,上述研究成果的发表和应用,不仅保证了数控机床功能性的有效提升,还在很大程度上为产品生产速度的提高提供了理论依据。

2.3工业机器人中的应用

将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在工业机器人当中可以细化成三个阶段:①工业机器人能够根据具体的规定要求对某一动作进行重复性地操作,而且在适应工作环境和对象变化方面能力偏弱;②工业机器人已经具备了传感系统,可以及时获取并处理与工作环境相关的状况与信息。及时反馈,有效地控制动作。在此过程中,工业机器人也具备了低水平智能特征,可以达到实用化目标;③工业机器人与时俱进,呈现出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并且具备感知能力,而且形成了逻辑思维,可以判断并决策,自身的环境适应力与行动力已经相对成熟。

2.4在汽车行业的应用

2.4.1汽车的打火系统使用机电一体化技术

原来的汽车打火系统接收到的打火指令信号较弱,使用时间一长,打火会很困难,影响汽车的启动,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通过数字模式增强打火信号,提升电路传感能力,系统自动对空气和燃料质量之间进行对比,减少它们的比例,使燃料的含量提升,打火容易很多,实现发动机的快速反应。

2.4.2汽车的雷达系统使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

它的应用不仅使人们的生活更加方便,而且减少了危险因素。生活中,汽车在倒车、行驶、停车的时候,我们虽然也会减速对周围的环境进行观察,防止发生意外,但总会有视觉死角,在这种情况下,汽车的雷达系统检测到障碍物就会自动发出警报,给驾驶员已提醒,有效的避免了事故的发生。

2.4.3汽车的制动系统使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

之前,汽车的制动是靠车后轮安装的制动系统来完成的,是为了及时停车,保证安全,但是,随着汽车行驶速度的提升,原来的制动作用已经难以满足现代汽车的需要,因此,运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能够减轻汽车质量,提升车速,使得车辆在行驶状态下遇到紧急情况也能够实现快速平稳的制动,汽车的安全性更强,制动效果更好,防止了交通事故的发生。

3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3.1智能化

在21世纪机电一体化的主要研究就是智能化,智能化主要针对的是机器行为,是基于控制理论,综合运用人工智能、运筹学、计算机科学、模糊数学等一些新技术,让机器能够具有人的基础能力,例如判断推理、罗辑思维和自主决策的能力,通过不断的研究,最终可以达到更高的控制要求。研究出来的机电一体化产品虽然不具备和人一样的能力,然而微处理器具备高速度和高性能的特点,这使机电一体化的产品能够具备低级智能或者人的部分智能完全可以在未来实现。

3.2微型化

微型化主要针对的是外形尺寸为毫米,元件尺寸为微米的机电装置,从在该理论指导诞生的技术被广泛投入使用至今,人们对微电装置的追求始终没有停止,这是因为该类装置具有小巧、灵活等诸多优点,因此,在军事和医疗领域对其进行合理运用,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3绿色化发展趋势

新形势下,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一定程度上完善了人们物质生活质量,同时也提高了居住环境的要求。因而,环境问题也逐渐成为了人们所关注的重点内容,希望可以减少对于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为此,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生产产品的绿色发展逐渐成为社会目标。其中,绿色机电一体化技术备受关注与认可,能够将自身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对城市生态环境予以全面保护,进一步推动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3.4网络化发展趋势

随着网络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一定程度上促进人们生产与生活质量的提升。网络技术在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中的应用不断增加,而在网络技术发展的同时,也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高新技术,对人们生活产生了影响。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制造远程监控终端设备,在各领域中广泛应用。而在家庭中,同样可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由此可见,必须要重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网络化应用。

结束语:综上所述,机电一体化的发展中,技术的升级进步对机电一体化设备的优化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我国在机电一体化的发展中有了长足进步,但是在发展中存在着诸多不足。从理论上对机电一体化的技术进行研究分析,就能为实际机电一体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带动我国机电一体化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谈谈机电一体化中的接口技术 篇6

一、机电接口

由于机械系统与微电子系统在性质上有很大差别,两者间的联系须通过机电接口进行调整、匹配、缓冲,因此机电接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行电平转换和功率放大。一般微机的I/O芯片都是TTL电平,而控制设备则不一定,因此必须进行电平转换;另外,在大负载时还需要进行功率放大;

(2)抗干扰隔离。为防止干扰信号的串入,可以使用光电耦合器、脉冲变压器或继电器等把微机系统和控制设备在电器上加以隔离;

(3)进行A/D或D/A转换。当被控对象的检测和控制信号为模拟量时,必须在微机系统和被控对象之间设置A/D和D/A转换电路,以保证微机所处理的数字量与被控的模拟量之间的匹配。

1.模拟信号输入接口

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反映被控对象运行状态信号是传感器或变送器的输出信号,通常这些输出信号是模拟电压或电流信号(如位置检测用的差动变压器、温度检测用的热偶电阻、温敏电阻、转速检测用的测速发电机等)计算机要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必须获得反映系统运行的状态信号,而计算机只能接受数字信号,要达到获取信息的目的,就应将模拟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接口——模拟信号输入接口。

2.模拟信号输出接口

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控制生产过程执行器的信号通常是模拟电压或电流信号,如交流电动机变频调速、直流电动机调速器、滑差电动机调速器等。

3.开关信号通道接口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控制系统中,需要经常处理一类最基本的输入/输出信号,即数字量(开关量)信号包括:开关的闭合与断开;指示灯的亮与灭;继电器或接触器的吸合与释放;电动机的启动与停止;阀门的打开与关闭等。

二、人机接口

人机接口是操作者与机电系统(主要是控制微机)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接口。按照信息的传递方向,可以分为输入与输出接口两大类。机电系统通过输出接口向操作者显示系统的各种状态、运行参数及结果等信息;另一方面,操作者通过输入接口向机电系统输入各种控制命令,干预系统的运行状态,以实现所要求的功能。

1.输入接口

(1)拨盘输入接口。拨盘是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常见的一种输入设备,若系统需要输入少量的参数,如修正系数、控制目标等,采用拨盘较为方便,这种方式具有保持性。拨盘的种类很多,作为人机接口使用最方便的是十进制输入、BCD码输出的BCD码拨盘。BCD码拨盘可直接与控制微机的并行口或扩展口相连,以 BCD码形式输入信息。

(2)键盘输入接口。键盘是一组按键集合,向计算机提供被按键的代码。常用的键盘有:

1)编码键盘,自动提供被按键的编码(如ASCII码或二进制码);

2)非编码键盘,仅仅简单地提供按键的通或断(“0”或“1”电位),而按键的扫描和识别,则由设计的键盘程序来实现。前者使用方便,但结构复杂,成本高;后者电路简单,便于设计。

2.输出接口

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发光二极管显示器(LED)是典型的输出设备,由于LED显示器结构简单、体积小、可靠性高、寿命长、价格便宜,因此使用广泛。常用的LED显示器有7段发光二极管和点阵式LED显示器。7段LED显示器原理很简单,是同名管脚上所加电平高低来控制发光二极管是否点亮而显示不同字形的。点阵式LED显示器一般用来显示复杂符号、字母及表格等,在大屏幕显示及智能化仪器中有广泛应用。

结语:

机电一体化技术论文 篇7

1、机床数控领域

机电一体化在数控机床领域的发展已经有40年的历史,在技术领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无论是在结构上功能上还是在操作上都发展的比较完善。类型具有总线式、模块化、紧凑型的结构,在开放性设计中,这种设计硬件体系和功能模块具有层次性和兼容性的,可以大大提高用户的使用效益和智能化的。在机电一体化的系统研究中分出多级的网络,这样能使复杂加工系统的作业能力的运行。可以数控机床可以装置单板、单片机以及控制中心等高新集成技术。

2、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领域

计算机系统的组合不是分散的子系统的组合,它是由全局的实践总结出最优的系统的组合,它需要各个部门加强沟通,围绕制造展开工作。当产品的集成度越高,就能够使各个生产要素间的配置更加合理和完善。

3、工业机器人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篇8

【关键词】机电 一体化 现状 趋势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4-0027-0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各个领域科学技术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有步入统一化的趋势,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不同领域的技术的协调和渗透,这让我国的工业技术革新加快了步伐,促进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壮大。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可以让工业发展由机械化模式稳定的向智能化及网络化模式发展,对于我国的产业变革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1.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概述

机电一体化是机械设备和电子技术融合后的统称,机电一体化深入应用于机械设备可以使机械设备在性能控制和信息处理等各方面更加智能化、自动化。机电一体化作为一项机械系统技术,其基础就是机械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自动化技术等现代化技术的综合。目前,机电一体化已经有很强的系统性和相对独立性,很大一部分的职业院校把机电一体化技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进行教学,培养出许多的高素质的机电一体化方面的技术性、应用型人才,为我国工业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2.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在应用技术方面的快速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已经渐渐的从初步的应用阶段发展到对智能技术的应用阶段,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技术革新及深入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我国加强了对集成电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力度,机电一体化技术也随之步入快速发展时期,让机电一体化技术更深入的在人们生活中融合与实践。例如,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智能云电视、方便烹饪的微波炉、及可以清洁房间的吸尘器机器人等,此技术还应用于工厂之中,比如,数控机床的生产功能控制等。另外,部分的研究人员越来越重视电子智能技术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结合,也使生活起到了这样或那样的改变,例如,智能机器人可以进行超越人类体能极限的工作,娱乐人们的生活等。所以,加大机电一体化技术对机器人的深入应用研究,对很多的特殊行业有很重要的意义。

3.机电一体化发展趋势深化思考

机电一体化技术现阶段已经融入多种新兴一体设备,通常使用多媒体等技术实现全智能,而且已融入到各行各业,为社会便捷的目标更好的跟进,现今得到许多人的认同和赞扬。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不断投入智慧与物资,力求将最先级的科学成果与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结合,使机电一体化技术向着先进的方向发展。下面段落向各位阐述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模式在日后的不断升级。

3.1 智能型模式

我国计算机技术在近几年有了很大的进步,让智能化技术也能得以更加深入的研究。机电一体化逐渐走向智能化,将极为显著地提升工作效率,并能够打破固有模式的生产局限,进行大规模的、高质量的产出,有效的降低了对人力物力的投入,对于优化资源结构配置有很大的作用。智能化除了能够应用于机械生产设备中,还能应用于时下最火爆、最先进的机器人研究领域,让机器人研究能够更加人性化、更加贴近于人类智慧,为人类生活更好服务。现而今,国内在机器人领域的开发与应用还不够普遍,所能应用的领域仅仅是少数的服务行业,使用机器人的营销效应远远超出机器人所能提供的智能服务。但是相信随着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智能化的发展,机器人领域定会有长足的进步,赋予机器人更多、更好、更新、更人性的功能与科技,已达到造福于人类的目的。

3.2 环保型模式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环保化方面的发展中,会让自然界中的资源能被更加合理的开发,能有效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的进程。但随着资源减少速度的迅速提升,自然环境的变化速度也会随之加快。近几年,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成为国内外专家学者的一致呼声,在不远的未来,低碳环保、可再生资源会成为各领域共同追求的目标。此种改变将会影响到人们生活的许多方面,例如环保低耗的生产过程,可回收可分解可再利用的环保产品等,从根本上让资源的利用率得到提升,最大限度的减少对环境以及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与影响,并努力保证对既有资源的高利用率与高转化率。日后,产品从整体上会逐渐做到以下几个要求:第一资源利用率先比提升;第二,杜绝对环境的污染;第三,对资源进行二次使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环保化发展将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有一次升华重组,对未来环保经济的持续发展铺垫了厚厚的基石。

3.3 网络型模式

现阶段,全球经济一体化形势发展迅速且不可逆转,人们通过网络,可以第一时间了解想要的市场信息,最新的技术发展方向,最新的国家政策与相关规定。因为网络技术是当今科学技术发展中速度最快的,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效率保障,减少了很大的劳动量。由此,机电一体化技术也将投身于网络化发展的浪潮中,通过网络了解国内外在技术领域的最新动向与研究成果,通过网络,专家学者们可以实现无国界、跨时空的交流和讨论,打破技术垄断,实现资源最有配比,共同推进人类文明向前发展。

4.结语

机电一体化技术A卷 篇9

《机电一体化技术》 A卷

考试形式:开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

所有答案均要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60分。)

1.简述一个典型的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组成要素。2.试简述光电式转速传感器的测量原理。

3.滚珠丝杠副的轴向间隙对系统有何影响?如何处理? 4.简述机电一体化对机械系统的基本要求及机械系统的组成。5.步进电动机是什么电机?它的驱动电路的功能是什么? 6.伺服控制系统一般包括哪几个部分?每部分能实现何种功能?

7.在模拟输入通道中,采样/保持器有什么作用?是否模拟输入通道中必须采用采样/保持器?为什么? 8.柔性制造系统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9.试述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10.列出3种常用的数字滤波方法?并说明它们各自的特点。11.什么是现场总线?并列出几种典型的现场总线。12.什么是传感器的灵敏度?灵敏度误差如何表示?

二、分析设计题(每题20分,共40分。)

13.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M的正反转控制,主电路如图1所示,要求如下:按下正转按钮SB1,电机M正转,按下反转按钮SB2,电机M反转,按下停止按钮SB3,电机停转。请按照如下步骤设计:(1)画出输入/输出端口分配表;(2)画出梯形图。

《机电一体化技术》试题

第1页(共2页)

图1 电动机正反转主电路

图2为实验室常采用的冰浴法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接线图。请回答:1)图中依据了热电偶两个基本定律,分别指出并简述其内容; 2)将冷端至于冰水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对补偿导线有何要求?

图2 冰浴法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接线图

《机电一体化技术》试题

第2页(共2页)

机电一体化技术试析 篇10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发展背景;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9-0106-02

作为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机械制造这一产业已经日益成熟,为了迎合社会经济的告诉发展,其生产工艺也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由此衍生出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得到了推广,并且经过实践观察,其在工业生产中有极大的利用价值,包括实现了工业生产的高效以及自动智能化、网络化。这一项技术的应用也是未来我国工业生产主要的发展方向。

1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背景

根据时间段来看,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背景能够概括为三个阶段。即使萌芽阶段、发展阶段以及成熟阶段。萌芽阶段主要指20世纪60年代左右电子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初步应用,同时世界战争频发,为了提高自身的战斗力,西方发达国家都想将电子技术与机械融合在一起,但是这个阶段受限于电子技术的尚未成熟,因此机电一体化没有得到实质的发展;第二阶段为20世纪70年代左右,这阶段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多种科学技术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的形成创造了条件;第三阶段为20世纪90年代,这一阶段社会经济繁荣、科学技术更加成熟,尤其是一些新兴的科学技术,例如神经网络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都为机电一体化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还出现了机电一体化相关的建模分析、设计以及集成方式,为机电一体化的深入发展提供了多样化的技术手段。以上累积的研究经验对于机电一体化未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结合目前的发展现状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不难发现机电一体化未来将向智能化、绿色化、系统化、网络化、微型化、模块化的方向发展,这是进一步提高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必要历程。下文将围绕这些方面开展研究。

①智能化。智能技术是21世纪科技发展的主要标志,并且在机电一体化中应用智能化技术的必要性已经被社会各界所认可。将智能化元素应用在机电一体化中的代表有机器人以及数控机床。智能化技术涵括了人工智能、模糊数学、计算机计算、生理心理学等多种学习,是一个综合性的智能系统,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具备了逻辑思维能力、决策能力以及分析判断能力,能够替代一部分人員的工作,从而减少人员的工作量并使生产效率和生产精度得到显著的提高。但是完全替代人的思维也是没有必要的。就目前来看,智能化仅仅是技术人员操作的辅助工具。

②绿色化。随着环保节能型社会的理念深入人心,社会对于工业生产的生态绿色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标准,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保证工业发展以及经济发展可持续性的基本前提。绿色化要求工业生产品在设计、生产、使用以及销毁的全寿命周期内对人体和环境不会产生损害,并且能够实现资源的重复利用,这与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特征相同,即以生态的理念进行设计,进行无污染或可控污染的生产工艺,在投入使用后对于人体和环境没有危害,最终还能够回收实现其他的利用价值。

③系统化。系统化发展的特点在于体现系统结构的模式化和开放性,其内部结构能够实现动态的调整,便于管理和控制,另外还具有较强的通信功能,包括RS232、RS485、DCS人格化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重点在于和人思维模式的结合,将机电一体化向人格化的方向引导,包括明确机电一体化的使用对象、尤其是一般居民所使用的日常机器人,其发展得最高层次就是能够实现人机一体化,还有一种技术是带有明显的仿生学知识,当前存在的很多技术都是在自然环境中受到的启发。

④网络化。就目前来看,网络技术可以说是计算机技术中最显著的成就,并且目前网络技术已经应用在众多的领域,为经济全球化的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同时是我国社会进步的主要推动力。机电一体化技术生产出的产品功能全面,稳定性高,因此也得到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应用,同时建立在网络环境中的远程控制和安全监控技术也得到了发展,机电一体化设备是各种远程控制的载体,因此机电一体化向网络化发展的趋势不可扭转。

⑤微型化。顾名思义,微型化就是进一步提高机电一体花的微观领域应用能力,向纳米、微米等微电子机械系统发展。微型化产品具有众多优势,包括体积小、节能、灵敏等等,能够从事医疗、建筑、军事等众多行业的特殊任务。但是机电一体化微型化的发展面临较多的技术难点,尤其是加工微型产品的微机械,必须采取超精密技术才能保证微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质量。

⑥模块化。随着机电一体化的不断发展,目前产品种类以及制造厂家的数量明显上升,而电气、动力、机械、环境接口的机电产品具有极高的研发难度,但是也是必要的。例如动力单元必须包括对图像的识别以及对距离的预测能力,通过标准单元立即研发出新产品,进一步增大了生产效益。但是这就需要对各个单元或者部件的兼容性和结构进行统一制定,但是目前实现这一点的难度较大,对此在未来应该在一部分的大企业中率先实施。只有实现了系统化、标准化才能够进一步提高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水平。

3 结 语

综上所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产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要产物,也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有效手段,在未来随着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发展日益成熟,机电一体化技术必定会实现更高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范基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与思考[J].科协论坛(下半月刊),2013,(9).

[2] 邱继焱,雷艳华,张海辉,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J].电子制作,2013,(16).

[3] 陈伟洪.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现代工程机械中的发展运用分析[J].装备制造技术,2014,(1).

[4] 李娟.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与思考[J].硅谷,2012,(11).

上一篇: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下一篇:产婆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