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生如何写好作文十篇

2024-06-22

农村学生如何写好作文 篇1

一、引导学生注重平时积累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写好作文,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学生一定要注重积累, 只有积累了丰富的语言和写作素材, 才能为写好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1. 引导学生在丰富视野过程中积累作文素材。叶圣陶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 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 才会做成什么文章。”大自然和社会生活是千变万化的, 丰富多彩的, 是学生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因而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积累素材。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多留心观察生活, 要求学生养成处处留心观察的好习惯, 并让他们将生活中的趣闻一一记录下来, 作为写作的素材。

2. 从阅读中积累写作语言, 作文表达需要大量的语言积累。“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而广泛阅读, 多读书, 读好书, 是获得写作语言的有效重要的手段。平时我要求学生从以下两方面来积累写作语言: ( 1) 摘抄佳句。课外读物内容广博, 知识丰富, 篇篇文章优美, 是前人细心观察的结晶, 更是学生写作中可以广泛采撷的素材, 鼓励和指导学生从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开始, 经常阅读, 动笔批划和摘抄丰富的词汇, 精彩的句段, 有趣的歇后语, 形象的比喻, 富有哲理的警句和格言等, 从而使学生提高阅读效率, 积累广泛而精要的语言, 为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 2) 听记语段。无论是在生活中, 还是在课堂学习中, 都要随时随地注意学习他人语言, 遇有佳句语段, 可以及时进行语段听记训练。《草原》是老舍的作品, 语言纯朴简练, 清新优美, 情景交融, 读来生动感人, 美不胜收, 我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 组织学生听文中的一段话: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 就像只用绿色渲染, 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 到处翠色欲流, 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 即使人惊叹, 又叫人舒服, 即愿久立四望, 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而后, 我让学生再听写, 念这段话时重点突出“柔美”“绿色渲染”“翠色欲流”几个关键词句, 强化语段的形象生动的记忆, 提升学生对语音的敏感性。语段听记虽然是个简单的方法, 但只要持之以恒, 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3.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积累素材。“重视文本”是新课标的要求, 但我认为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从课文中学习写作, 再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及时指导, 注重学以致用。例如, 我们学过林海音的《冬阳、童年、骆驼队》是一篇描写作者童年往事的文章, 在讲本文时, 我让同学们说说他们小时候的童年生活是怎么过的。同学们情不自禁地说: “我们的童年生活丰富多彩: 捉蚂蚱、扑蝴蝶、堆雪人、掏鸟蛋, 给爷爷画眼镜等。”我微笑地听着同学们的叙述, 开心的看着同学们那兴奋的笑脸。最后我说: “既然我们有这么美好、快乐的童年, 何不用笔把它写下来呢? 咱们今天的作业就以《童年趣事》为题写一篇作文。”结果这次作文, 学生写得非常成功。

二、注重大胆创新, 指导学生写作

1. 虽然现在很多优秀文章都能从课内课外接触到, 很多同学都会欣赏模仿。但是, 在农村小学, 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有限。它的作用比不上我们周围人的一篇好文章, 特别是教师的文章, 小学生是很乐意去学习的。所以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 不断积累好材料, 要以身作则写作文, 让学生看到教师的优秀作品, 这样学生才会向你取经, 也只有这时才能融洽地和学生谈写作体会、谈生活、谈写作技巧、谈写作时出现的问题。教师的作文能引起学生的写作兴趣, 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2. 爱因斯坦说过: “一切创造都是从想象开始的,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也是提高农村小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想象的来源是观察, 观察的范围愈广阔, 想象力就越丰富。因此, 平时教师就要注意引导学生全面细致地观察生活中具体的人、事、物, 并以日记形式把它记下来, 为今后的作文积累素材。小学的课文大多是精选的佳作, 内容丰富, 教师也应充分利用文中生动的语言、精彩的情节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3. 培养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现在许多学生写完作文后就直接交上来, 老师批改时就发现错别字、句子不通、内容不具体等问题。如果学生在习作后能把文章读一读或念给别人听一听, 就能发现文章中错别字和不通顺的地方, 并把它改正过来。说多了, 写多了, 就能解决语句不通的问题。

三、教师要注重对学生作文的评价和激励

作文的评价, 既是对本次作文的总结, 又是下次作文的指导。教师的评价对学生非常重要, 评价得当, 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 因而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千篇一律, 应该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 对于写的好的要给予表扬、激励, 树立他们的信心, 取长补短。评价要多元化, 学生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这样做, 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 看到希望。

总之, 作文教学要从农村学生的实际出发, 充分利用农村生活的写作资源, 促使学生养成热爱读书的良好习惯, 写作中给予学生精心指导, 使学生愿写、乐写, 就一定能达到逐步提高农村小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

摘要:农村小学由于受经济文化等诸方面的原因, 大部分学生缺乏作文写作激情, 作文教学水平比城市小学偏低的现象普遍存在。针对这个话题, 结合对《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多年来的作文教学实践, 从农村的实际出发, 谈几点见解。

农村学生如何写好作文 篇2

一、抓住景物的特征,全面细致地观察

观察和感受景物不仅要用眼睛仔细观察,还需要调动各种感觉器官。从不同角度、不同感觉、有动有静地写景,能让人读来身临其境。如著名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就写出了从不同的角度看到庐山的样子。再如:叶圣陶的《记金华的双龙洞》:“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准确写出了溪流经过时的样子。又如:老舍先生笔下的大兴安岭的山势是“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绵延起伏,温柔可亲。他写林海,工于调色,在他的调色板上,绿色是那样变化无穷:宛如一位技艺精湛的丹青妙手,“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特别是“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这一囊括比喻、拟人、反问三重修辞格的句式,给我们描绘出一幅立体、绚丽的画卷,使人感到一种说不出来的美。他写花更具特色,你看:“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恰当的比拟,敏锐的观察,绘声绘色的描绘,美不胜收,妙不可言,怎不令人折服?

二、把握写景顺序,写出层次

我们在描写景物时,可以由高到低,由远到近,由整体到局部,由物到人,由动到静,等等。总之,把握住写景的顺序,描写出的景物才能层次分明,清晰自然。描写景物的顺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时间顺序,比如写一棵树,我们可以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写出它在各个季节是什么样子的;还有一种是空间顺序,例如我们描写一座山峰,就可以写远处看它是什么样子,近处看它是什么样子,或者从上看是什么样子,从下看是什么样子等。比如:《乡下人家》中“几场春雨过后”,“在夏天的傍晚出散步”,“秋天到了”,采用的就是时间顺序;《观潮》一文对潮水的描写就采用了由远到近的空间顺序。

三、展开合理的想象

在对景物进行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张开想象的翅膀,根据所见所感展开合理的想象,再把景物状态、颜色、声音、气味描写出来,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桂林山水》中,作者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作者从桂林山的“奇”,想象出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使景物内容更加丰富,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又如:《林海》一文中,作者从千山一碧、万古长青的林海,联想到广厦、木材,直至日用家具,“有多少省市用过这里的木材呀!”此句将大兴安岭同祖国各地紧紧联系在一起,使人感到了它的存在,认识到它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起的举足轻重的作用,“亲切、舒服”之感顿涌心头。

四、注意情景交融

写景的目的,不应为写而写,重要的是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处理好“景”与“情”的关系。景与情贵在融合,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才能达到水乳交融、不可分离的境界。只有这样,才能为文章注入活力,才能写出生动形象的文章。比如:《林海》一文,通览全文,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作者的一腔赞美之情。作者正是凭借这真挚的感情,讴歌了大兴安岭,讴歌了绿色宝库———林海。他告诉我们,大兴安岭不仅是良材产地,还是科研基地。人们利用大自然,改造大自然,“给大兴安岭添上了新的景色,添上了愉快的劳动歌声”。这说明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因此,作者情不自禁地联想到“兴国安邦”的意义,其结束句,既深化了文章的中心,又余味无穷,耐人寻味。

五、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

只写静景,很容易使文章呆滞,而只写动景,又可能失去稳定。只有将静态描写景物形态特征和动态描写利于传神的长处结合起来,所绘景物才会具体、生动,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爬山虎的脚》一文中第二自然段的“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就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描写手法体现爬山虎叶子的不同特点。又如:《鸟的天堂》中作者第一次经过大榕树时,对榕树的描写采用了静态描写;第二次经过大榕树时,则采用了动态描写,让文章更加具体、生动。

六、充分运用修辞手法

古今中外著名作家成功的写景片断都是非常具体、形象的。许多作家不约而同地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在描写景物时,适当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能把景物描写得更加生动。如:“春天,她像童话里的仙女。山顶的嫩绿色的落叶松,像仙女的纱巾。山间的绿树,像仙女的绿袍,其间盛开的白色梨花,就像点缀在绿袍上的花朵。山下的樱桃花丛就像仙女的花裙。山脚下的一片片蒲公英花,就像仙女穿的黄色绣花鞋。”这里的比喻浅显易懂,并且把比喻和拟人结合在一块使用,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更加显示了出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如何指导农村小学生写好作文 篇3

【关键词】 农村 小学生 作文 指导

农村孩子,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相对于城市孩子来说,眼界不宽、生活阅历不深。指导农村孩子写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为追求习作的真、实、活、新,我认为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要切实从农村孩子的认知和情感的角度去关注生活,引导他们观察、发现,引导他们把自己最真实的想法用语言表达出来,努力体现作文的生活化。

一、丰富写作素材,提倡多渠道的积累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文时,农村的孩子常常无话可写。究其原因,主要是生活积累匮乏。要让他们找到“下锅之米”,真正做到“下笔如有神”,就要注重平时积累,积极引导他们积累写作素材。积累的方法一般有:一是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不少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二是通过写观察日记来积累。叶圣陶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要解决学生“没有材料可写,无法表达情感”这一作文中最大的困难,老师就必须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获取作文材料,抒发自己的情感。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三是通过开展活动来积累。为丰富学生的生活,老师可根据作文训练的要求,结合学校的专题教育,利用班队会、课外活动时间,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活动,并努力使思想教育和作文训练同步。

二、加强学科联系,提倡多形式的教学

“作文难”是学生写作心理的一大障碍。指导小学生写作,不能采取硬性命题的做法。小学生情感丰富,善于想象,易受感染,必须调整他们的作文心境。教育家聂恰耶娃就主张,把作文训练同阅读、美术、音乐等学科联系起来,在调动学生情感的前提下,让他们摄取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内容。因此,在指导习作时,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用语言或借助电教手段,通过朗读、评论乐曲、看画面等手段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意境中去感受、去联想,从而使学生入境生情,浮想联翩,继而有感而发。如在教《蒲公英的种子》时,首先引导学生想象,在脑海里再现两颗小种子干死沙漠与淹死湖泊的悲惨画面,引发情感。其次,通过朗读,传达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所带来的不幸,又使浮现在学生脑海里的画面更鲜明,形象和情感相互起作用,把学生带进童话世界。最后,可让学生动笔写一篇《给蒲公英的种子的一封信》的作文,情感拨动了学生写作的笔头,收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效果。

三、关注个性差异,提倡多层次的要求

1.命题要自由灵活。新课标要求我们,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作文训练中,不妨以半命题或话题作文的形式让学生写作,放开学生的作文思路,努力让他们写真心话,抒真实情。

2.时间要适当放宽。根据学生的作文水平和能力,不统一习作完成时间,具体上交时间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确定。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我要求那些写作基础较好的学生,写好后经过认真检查,就可以拿给老师批阅。对于写作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则允许他们用更多的时间去构思、准备素材、写作、修改,直到满意后才上交。

3.训练要疏密有致。作文训练不能千篇一律,要根据学生的智力发展规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加以训练。对于优秀生,可适当加大作文训练的密度,如每周安排写两篇习作,并布置其他阅读任务,以拓宽他们的视野。而对于一般及写作基础薄弱的学生,则坚持少而精的训练原则,每周安排一篇习作,给足时间,多让他们斟酌修改,避免疲于应付。

四、注重正面引导,提倡多样化的评改

1.重视鼓励表扬。批改讲评学生的习作,以激励、表扬为主,以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不能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如“这次作文,你进步真大,真了不起”“能写出这样好的作文,真让老师吃惊”等。还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对基础差的学生,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

2.变革讲评方式。不少老师重视习作指导,而忽略习作评讲,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幅度不大。因此,要变革习作评讲课的方式方法,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引导学生从语言、内容、结构、立意等方面掌握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可采用下列评讲方式:一是对比法。选几篇不同层次的作文进行对比辨析,让学生在对比中“知其所以然”。二是讨论法。揭示作文中的共性问题,分组探讨修改意见,集体交流评改收获。三是示范法。选择一些佳作印发给每一位学生,让他们欣赏借鉴。四是剖析法。选取有代表性的劣作,组织学生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评析,挖掘存在问题,指明努力方向。

农村小学生如何写好作文 篇4

左权县示范小学李丽霞

相对于城镇的小学生来说,农村小学生见到的人和事很少,可以提供的写作素材较少,加之农村的文化氛围本来就不浓,其父母又不能提供这方面的帮助,因此写作文成了农村小学生的一大难题,经常是提笔难下、无话可写。针对这一实际,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几条解决难题的办法:

多观察生活,积累素材。打个比方说,城里的小学生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车,可是他们一般很少有机会看到鸡、鸭、牛、羊、猪等,农村小学生就可以多观察这些动物的生活状况,然后写《我家的鸭子》或者《我家的小牛》,写起来就有话可说了。

多阅读课本,模仿写法。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语文课本选取的都是名家名篇,把每篇文章都反复阅读揣摩,最好能够背诵,在还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之前,完全可以模仿其遣词造句、谋篇布局。

多读课外书,积累词句。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固然好,但是从数量上讲太少了,所以就必须得到课外书的补充。学生要多看对写作有帮助的书,包括童话、诗歌、故事、小说、寓言等,多掌握一些词语和句子。

如何辅导三年级学生写好作文 篇5

关键词:指导写作,能力提高,起步工作

三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到写作文,而多数学生感到无从下笔, 有的即使写出来,也多数是内容不真实,或者是流水账之类的文章,还有的虽然是完成了任务,但竟然是东一句西一句拼凑起来的。针对这些情况,我在作文教学中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指导学生写作文。

一、从最基本处要求,抓好作文的起步工作

一开始,我给学生的作文要求是:写一段话,字数多少不限,但是语气要通顺,内容要真实,尽量写完整,尽量不写错别字,标点也力求点准位置,课后,学生对教师提出的作文要求,普遍反映不算高,经过几次练笔,学生均做到了:语句通顺连贯,内容完整,断句准确。

二、从看图写文入手,克服学生畏惧作文的心理

分析学生为何畏惧作文,我觉得主要是因为不知道写什么,而看图作文就正好弥补了这方面的缺陷。看图写话就是通过观察画面,根据其提供的内容,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而且,看图作文不但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我在教学生时,注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图画,让学生进行小作文训练,多次练笔,学生不再感到作文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自然也就不再害怕写作。

三、热爱生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让学生满腔热忱地去对待生活,被生活强烈地吸引,他们才会仔细观察和体味生活,才会产生有把美妙动人的、丰富多彩的生活记录下来的冲动,也才会对习作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注重有意识地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方式去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比如,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作业:回家后让妈妈做一道凉拌黄瓜,你要注意观察妈妈先把黄瓜怎么样了?然后怎么样?放什么佐料?搅拌后你看到这道菜是什么样的?有一股什么味传到你的鼻子里?这时,你最想做什么,吃到嘴里有什么样的感觉呢?这么一讲,学生跃跃欲试,回家都让妈妈做菜,并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记下来,这样一来,一篇内容充实、条理清楚的作文就诞生了。学生也都尝到了结合生活学写作的甜头。我抓住学生激发起来的写作兴趣,结合来自学生生活题材,例如:“值日”“洗衣服”“植树”之类的题目让学生进行写作。渐渐地,学生开始留心观察周围的生活,并不时地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

四、读写结合,指导学生写作技能

在学生觉得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了,还不能就此罢休。因为学生有内容可写,并不能说明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了,也许是面面俱到、主次不分。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在这几年的语文教学中,我非常重视那些篇章结构较为突出的课文,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在选择材料、结构布局和表达方法上的特点,让学生觉得在有话可说、有话可写的同时,再做到有章可循,而不是看东说东,看西写西,随心所欲。例如,我在教学语文《课间十分钟》这篇课文时,就注重发掘其内在的潜力,来培养学生一定的写作技能。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后,你能告诉老师在课间你们进行那些活动吗?学生争先恐后地说:“打乒乓球”“打卡”“丢沙包”……然后我又问:“这些活动是不是很好玩呀?”如果要我们来写课间十分钟,你是不是该把所有活动都写上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请同学们来默读一遍课文吧!去看我们这篇课文的作者写了哪些活动,默读课文后告诉老师。几分钟后,学生就积极地回答了我的问题,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我进行了总结。我们以后写文章,不能看见什么就写什么,而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事来写,并在这些事中选出最有趣、最有意义的事作为详写,其他的进行略写。听我这么一讲,学生又跃跃欲试,这时,我便让他们进行了一次练笔,题目是《下课铃响后》,要求学生留心观察后,把自己亲眼见到的记下来。结果,大部分学生写出来的文章都不错。

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写好作文 篇6

1 培养阅读兴趣, 指导阅读方法

阅读是写作的前提。所谓“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只有大量广泛的阅读, 才能积累丰富的词汇, 掌握布局谋篇的技能。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因此, 我从低年级开始就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常常开展读书比赛, 让学生分享自己读书的收获和心得, 以此来督促学生大量阅读。

不仅如此, 老师还要引导学生正确选择课外读物, 根据个人爱好进行取舍, 经常推荐一些对学生成长有益的书籍, 以扩展学生的视野, 帮助他们吸收到更多元化的信息。同时, 我会指导学生科学的阅读, 规定时间、规定任务, 让学生的阅读成为一个长期性的计划, 保质保量地完成。在学习完教材课文后, 我会安排学生阅读配套内容, 做到一周一本, 并定期交流心得体会, 放寒暑假时推荐学生读课外经典名著、古今中外的各种文体, 让他们养成阅读的习惯, 并且在阅读时做到勤动笔, 对好词佳句要进行圈点、批注、摘录, 偶尔写随感、作评论, 有机会和同学相互交流分享、常思辨、善讨论, 共同进步提高。总之只要坚持不懈, 日积月累, 在达到一定量后必然会有质的飞跃。

2 注重表达和修改能力的培养

如何将学到的好词佳句准确无误地运用到写作之中?这对学生而言是一个不断尝试、总结、提炼、升华的过程, 因此教师要尽量多制造练习的机会,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让他们尽情地发挥。

实际教学中我会经常指导学生做一些即兴的口语表达, 教他们如何把话说得更好, 更顺畅。比如我会让学生带一些他们喜欢的物品, 通过观察其外形、颜色, 感受其气味、触感, 并根据物品的用途, 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语言习惯对物品进行描述, 要求语句通顺、用词准确、内容完整。学生在表达过程中, 我会纠正他们的一些描述, 有用词不当的、有逻辑不清的、也有修辞有误的……在整段表达基本无误时, 再让学生重复描述一次, 以体会不一样的表达。同时, 我常常会在课堂上设计生活场景, 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而开展对话, 这样学生不仅敢说想说, 还说得津津有味, 从而激发了学生表达的欲望。

另外, 对于学生所写的作文, 我常要求他们自己做修改。古今中外的作家都非常重视文章的修改能力, 因为文章是改出来的, 而不是写出来的。小学生的作文常常会有表达不准确、词汇贫乏、病句和错别字多、空话套话多等问题, 再次修改迫使学生重新阅读, 就会发现其中的表达和遣词造句的问题, 下次写作时就可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 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在“写-改”的重复循环下得到了提升。不仅如此, 还可发挥小组合作的力量, 在组内相互修改, 共同讨论, 积极评议、通过思维的碰撞凝结出集体智慧, 使作文修改能力真正得以提高。

3 善于积累素材并正确取材

很多学生在看到作文题目时, 脑子一片空白, 不知道写什么, 缺乏写作素材。因此, 在日常教学中, 我会鼓励学生热爱生活, 走向大自然, 大自然是艺术语言的发源地, 那里有许多美妙的现象, 自然有写的素材。还要走进社会, 社会生活蕴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各种资源, 比如做环保志愿者、担当小记者、卖报纸等等, 凡事多动手, 自己去体验, 并积极参与集体活动, 学生只有看得多, 才能想得多, 头脑里的东西才会越来越丰富, 思维也才能得到发展。这个过程中如果学生发现任何事物有一点特别、一点新颖、一点与众不同, 都把它记录下来, 写下自己的真情实感, 还有同学们的童年趣事, 那些因好奇贪玩、幼稚莽撞而干过的“蠢事”“趣事”都是非常好的题材。这些零碎的生活片段就是我们要寻找的素材, 所以要善于积累和提炼, 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栩栩如生、生动形象。

学生在写作时光有素材还不行, 还要学会对材料做出正确的取舍。一般而言, 一篇作文的篇幅有限, 不可能列举每一则材料, 学生要根据写作目的, 确定选材范围, 然后选取最能表现中心议题的材料, 精心组织, 对重点内容要认真详写, 次要内容甚至可以略写。比如写《我勤劳的父亲》, 组织材料时要选择能表现父亲不知疲倦、一丝不苟精神的事迹做细节描写, 至于他的外貌、职业可以略写, 甚至不写。

4 鼓励大胆创新

曾几何时, 我们的作文课一度成为了模仿课, 不是只有满分作文才是好作文, 也不是只有教学范文才是好作文。有些学生为了写好作文, 照搬照套范文模板, 为形式去选内容, 甚至造假, 这种过度的模仿毫无真情可言, 太过机械、僵硬。在学习优秀范文时, 要借鉴别人的表达、对修辞的运用、词汇的把握以及谋篇, 但这些出彩之处也要恰如其分地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之中, 否则就如东施效颦, 让文章读起来四不像。

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鼓励创新, 因为社会在不断的进步, 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概念被推到第一线, 学生写作时要紧扣当下时事, 写出的东西才具有可读性和时效性。另外, 许多形式和表达的方式也并非一成不变, 只要不违背语言的基本规范, 做到意形结合、心领神会, 反而会成为文章的一大亮点, 使作文增色不少。

5 灵活多样的作文评价

作文评价是老师开展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 它是对学生作文成果的价值判断, 对学生写作而言有着不可替代的指导意义。作文评价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对其作文水平的提高有重要作用。

老师在对作文进行评价时切忌以分数说话, 因为分数没有任何指导意义, 不能增进学生的写作水平, 再则要避免使用“不好”“不该”“差”等伤害学生自尊的语言, 绝对禁止使用侮辱和带歧视性的语言。评价应以鼓励、赞美、表扬为基调, 小到一个字词的运用、一个片段的描写, 大到文章的材料、内容、立意、学生的表达技巧, 甚至工整的书写、错别字的减少, 作为教师都应该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研究表明教师适时、充分、恰当的鼓励和肯定往往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老师一定不能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从学生的作文中找到亮点、给予肯定, 并对其不足之处, 提出建议, 使其形成鲜明对比, 让学生自己体会和领悟。相信在老师一次次作文评价的指引下, 学生的写作水平定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大变化, 写出一篇篇让人引以为傲的佳作来。

总而言之, 学生的写作水平是综合能力的表现, 在指导过程中首先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 老师再给予适当的点拨和启发, 才能使教学富有成效。同时教学作文也应遵循它固有的规律, 不能急于求成, 也不能松懈怠慢, 要鼓励学生多阅读、勤练笔, 才能写出好作文。

摘要:巧妙的谋篇、丰富的词藻、精准的表达及真实的情感是一篇好作文的标志。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战经验, 认为应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指导阅读方法, 注重表达和修改能力, 善于积累素材并正确取材, 鼓励大胆创新, 灵活多样的作文评价等几方面来指导和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阅读,表达,词汇,谋篇,指导,作文

参考文献

[1]赵东阳.小学作文教学低效原因及对策[D].河北师范大学, 2007.

如何写好学生的操行评语 篇7

一.以“细心、童心、爱心”为前提, 捕捉孩子的亮点。

1.让评语更具说服力, 它需要“细心”。

只有当我们真正走近孩子, 用心与心去交流, 我们才会惊喜地发现, 原来他的身上有那么多的闪光点, 足以让我们给他一个客观的评价, 不至于步入“一丑遮百俊”的误区, 或动笔时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焦躁。

2.让评语更具说服力, 它需要“童心”。

因为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 所拟评语最先面对的是孩子, 应以他们喜欢看和能看懂为益, 因此, 在写评语时, 我们也要有一颗童心, 让自己的语言童趣盎然, 并尽可能地用孩子的眼光看待他们的所作所为, 用孩子的心灵揣摩他们的内心世界。只有这样, 他们才会真正从心底接受老师, 并因“亲其师”而“信其道”。

3.让评语更具说服力, 它需要“爱心”。

捧着一颗爱心, 用爱的眼光审视孩子, 赏识他, 我们会看到他的熠熠生辉。要善待有缺点的孩子, 经常和他们做游戏, 讲讲故事, 说说笑话……对他们要以爱来感染、来转化, 对他们的进步, 哪怕是微不足道的, 我们都要发自内心地及时肯定, 及时赞扬, 让他们在老师的期望中提高自信心, 发展积极性。

二.以鼓励为主, 注重启迪, 促进孩子成长。

小学生是喜欢鼓励的, 对老师的批评和指责并不在乎, 我们写评语切不可有意贬低优点或有意夸大缺点, 一定要慎重地字斟句酌, 不用分量过重的词语给学生做过早的肯定及否定, 对成绩多赞许, 对进步多肯定, 对缺点不足应采取信任与期望的态度, 在评语中暗示学生、用清新、委婉的语言, 促使学生对自身思想、行为进行反思、评价, 自我完善, 要善于点燃学生的希望之光, 让评语成为学生继续前进的动力。

如班上有一位叫路通的同学, 他生活在一个特殊的家庭环境———三代单传的农村家庭, 父亲常年打工在外, 母亲目不识丁。为了孩子的前途, 母亲专职在县城带孩子读书, 母亲又是一个特别娇惯孩子的人, 好些缺点甚至瞒着他的父亲。久而久之, 让孩子有机可乘。于是, 对他的教育成了我一直的主题, 对他的评语更是至关重要, 但他的懂事和能干是无人可及的, 抓住其闪光点, 我给他如下评语:“操场墙脚下, 有你为班上装炉子的身影, 是你教给大家生火, 是你最懂的父母的艰辛, 聪明的你一定懂得什么该做, 什么不该做, 老师看着你拼搏的身影。”结果, 一个新的学期来临, 他真的变了。

三.掌握要领, 写出个性, 切忌千人一面。

首先, 要辨证地分析和全面地评价学生。辨证地分析要求评语客观, 不能全盘否定, 也不能以偏概全。其次, 要抓住特点, 写出个性。只有抓住学生的特点, 在评语中真正写出学生的个性, 才能体现针对性。再次, 要从正面引导, 以鼓励为主。学生时代的世界观及日常习惯处于建立形成时期, 正面引导学生鼓起学生从善弃恶的信心和勇气。

浅谈如何教会学生写好作文 篇8

关键词:作文 素材

作文作为小学考试的必考题型,在试卷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作为语文教师该如何教会学生写好作文呢?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是生活的结晶。要想写好作文就要学会观察生活,抓住生活中印象深刻的事情,并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写到作文里。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让学生学会积累,学会记录,使学生养成每天写日记的习惯。每天坚持写日记,将会为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要想提高写作能力,最关键的还是要多练,平时多动笔,养成爱动笔的好习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能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写得不够好,教师在这时要鼓励学生:“不要紧,只要你肯动笔,你的写作水平就会与日俱增。”教师还应该让学生学会使用积累本,把自己平时看到、读到的好文章、好词、好句、名言记下来。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对词句的积累能力。

作文是真实世界的反映,因此,内容要真实。离开了真实的生活,在写作时没有自己的感受,仅为完成作业而编造出来的作文,肯定漏洞百出,偏离实际,自然也不是好作文。有的学生会问:真实的作文从哪里来?当然来源于生活。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培养学生成为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周围的生活,养成善于动脑思考、勤于动笔记录的好习惯。哪怕是不起眼的小事,都应该引起一连串的思考,悟出小事背后所蕴含的大道理。只有这样,才会有源源不断的身边的事作为写作的素材,成为作文的内容。

要想写好作文,学生就应该平时多读书,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教师应告诉学生读书不要仅仅局限于课本或与课本有关的书,只要是健康有益的书,都可以有所涉及,如天文、地理、历史、科技,都可以广泛阅读。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会觉得写作时有话可说了,写出的东西也就有血有肉了,还可以多引用名言典故、历史事件等等。

要想写好作文,教师应鼓励学生“走出去”。只有“走出去”,学生的作文才不会被书本所禁锢,才会看到更多生活中的“真实”。人们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想写好作文,仅仅是多读书还远远不够,教师应建议学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到外面走一走,去大自然中寻找灵感。大自然是非常好的写作素材,教师应让学生利用节假日,到公园、动物园、山上、农村走一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把所见、所感及时记下来。这样日积月累,学生就会有话可说,作文水平也会与日俱增,写出来的东西就不会空洞。

要想写好作文,教师就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动脑筋,培养学生养成爱动脑筋的好习惯。教师应要求学生把课本上或是平时看到的好文章多加分析,考虑作者为什么写得好,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在以后写作中能否借鉴一下等等。作文是表达自己思想的东西,因此教师在写作前应要求学生多动脑筋、多构思,要把自己对一些人或事的体会和真实感想写出来,也可以借鉴一些优秀的作文,适当地参考一下,帮助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和思路。

在学生写作文时,教师应教会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写。观察静态的事物要按空间顺序,如从外至里或从里至外,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或按东西南北方位,依次进行观察。例如观察校园,教师可让学生先观察校门口,再观察校门口的中厅,接着观察中厅旁边的操场,然后再观察教学大楼等。在观察教室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外至里地观察,即先观察教室的外表、颜色,再观察教室里面的陈设情况。这样学生就对整个校园有了完整的印象。观察动态的东西时,往往要按时间顺序观察,即弄清楚“先怎么样,后怎么样,结果怎么样”,然后再按这样的顺序记下来。比如,观察牵牛花的变化,早晨是什么样子,中午花蕾又是什么样子,傍晚又是什么样子。如果观察一种植物生长情况,那就需要更长的时间,按照发芽、长叶、开花、结果这样的顺序进行观察。观察的顺序、条理,不仅对认识事物有好处,而且还有助于训练学生的逻辑性思维和表达的条理性。因而,教师应在小学作文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

要想写好作文,平时上课认真听讲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师通过讲读课文,让学生从中获得作者怎样观察,怎样描写,从而初步感受作者观察的方法。通过给课文分段和归纳段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每段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中段与段之间是怎样衔接的,了解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安排材料的,从而让学生学会作者选材、安排层次的方法。通过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从中学习如何“立意”。通过讲解课文,可以让学生的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所有这些都有助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教师还应教会学生构思好开头和结尾。作文的开头直接影响到读者对整篇文章的印象。文章是否吸引读者,关键是看作文的开头是否精彩。“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如果作文起笔不俗、新颖生动,就会使读者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但是如果是平常的开头或是内容脱节的开头,就会让阅读者感到厌倦。当然,与开头相对应的结尾也是至关重要的。明代学者谢榛说:“结尾当如撞钟,清音有余。”的确,好的文章结尾能够产生一种“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艺术效果,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唤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让读者沉浸在文章的境界之中,久久回味。

教师要让学生学会独立,脱离教师的“拐杖”,学会自己修改作文。初写作文的学生还不会评价作文的好坏,所以教师在教学课文时,应训练学生来评价课文的优点并找出理由,或读一些优秀的作文让学生欣赏并从中体会作文的优美之处。这样多次评价,学生对好坏已有了深刻的认识,学生在自己习作时就会发现不足之处,找出差距,燃起评价、修改的作文火花。只有多修改,作文中的字、词、句才能使用更加准确生动,作文水平也会随之提高。

总之,学生的认识水平提高了,学会观察周围的事物,许多原来熟视无睹的事物,在他们眼里渐渐变得生动而有意义了,让他们明白风景就在他们周围,他们周围也有风景,他们的作文材料也就丰富了,就觉得有话可说,作文质量也会随之提高。要把作文写好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套用,只要学生积极参与到写作中来,有浓厚的写作兴趣,学生的写作能力就一定能够提高。

作者简介:

周桂平,女,专科毕业,小学语文一级教师。1980年参加工作,有丰富的语文教学经验,现工作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骊城学区范各庄小学。

如何指导学生写好作文细节 篇9

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那么,细节就是文章的眼睛。一篇好的文章除了要有明确的主题外,还需要恰到好处的细节描写。

什么是细节描写呢?细节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描写手法。就是在创作中,把对表现人物和情节有特殊作用的细微语言、动作、表情、物件、景色等环节进行准确、细致、生动的描写,使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如临其境”。这种描写或描写人物的心理微澜,或描摹情态的微妙嬗变,或展示生活的细枝末节,都有其独到的魅力。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指导学生写好细节:

首先,要立足课内外经典篇目,引导学生感悟细节的魅力。

1、表现人物性格。

鲁迅的小说《故乡》中的杨二嫂,在“愤愤地回“絮絮地说”之后,“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这一细节把杨二嫂这个恣睢的小市民的尖酸,刻薄而贪小利的形象入木三分地刻画出来。巴尔扎克在《守财奴》中也有一个动作细节:“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个老虎扑上一个熟睡的婴儿”。寥寥几笔,惟妙惟肖地刻画出葛朗台这个老箍捅匠爱金如命的性格特征。

2、揭示人物心理。

《孔乙己》中写孔乙己初到酒店喝酒时,“便排出九文大钱”。这一个“排”的细小动作,揭示出孔乙己在短衣帮面前的得意、炫耀、爱面子的心理。在《荷花淀》中。当水生女人听到水生已报名参军时,“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手指放在嘴

里吮了一下”女人酸甜苦辣的复杂情感,对丈夫似嗔似怒的微妙心理,全在这个不经意的动作里暗暗透出,作家匠心独运,辞约而意半,耐人品味。

3、充实作品的情节

彭荆风在《驿路梨花》中对小茅屋是这样描写的;“大竹床上铺着厚厚的稻草,大竹筒里装满了水,清凉可口,屋后有干柴,梁上竹筒里有盐巴,有辣子”。这一细节地描写,把文中瑶族老人补米,“我”和老余修葺小茅屋。哈尼族小姑娘替姐姐照料小茅屋等情节接成一个整体,小茅屋成为连接全文的纽带,其它的《百合花》中的百合花被子,《七根火柴》中的七根火柴等,都是组合作品情节的例子。

4、深化作品主题

成功的细节描写,一定于纤细中深厚,成为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和深化作品主题的重要手段。《故乡》在写“我”与闰土二十年后重逢时写道:“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作声。他的态度却终于恭敬起来,分明的叫道:老爷!······”这一细节的描写将人物的精神的坍塌,思想的沦陷表现无奈,这就有力地表现了作品反封建的主题,具有撼人心魄的力量。

5、表达作者情感

文章不是无情物。“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感人的细节描写无不灌注着作者的深挚的感情。读过《藤野先生》的人,都不会忘记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外貌---辫子这一细节的出色描写。这一细节表达了东渡日本寻求救国真理的鲁迅先生,对不学无术的“清国留学生”的不满和失望的思想感情。《老杨同志》中老杨同志的那双“至少也有半斤重的硬鞋“,表明老杨同志是贫苦农民的真正的自己人。作者对老杨同志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其次,要引导学生多观察积累,捕捉生活中的细节。

1、创设情境,激趣表演。

例如:上课了,我走进教室,走向角落,轻轻地拿起扫把无声地打扫讲台周围和教室中学生桌椅边上的纸屑来。教室里鸦雀无声,所有的同学都惊奇地看着我,有一个同学出来抢我的扫把,想帮助我扫地。随后我们展开讨论,将自己刚才看到的说给老师和同学听,看谁说的最详细。经过讨论发现学生关注了我的一举一动,说得特别详细。也许是兴趣的调动和情境的创设效果吧。

2、展开想象,填补空白。

其实,我们教师只要认真研究自己的文本,就会发现:课文中有神态细节,动作细节,有对话细节„„但字里行间往往留有“空白”,给我们留下无限的细节描写空间。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空白”点,重视引导学生对课文的细节加工训练,做到读写结合。例如在《半截蜡烛》一课的教学中,有这么一处“空白”: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上„„”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补白”:此时此刻伯诺德夫人会想些什么呢?她的心中会有什么期盼呢?„„通过这种心理细节描写,既加深理解课文内容,又能感悟出习作方法。长此以往这样训练,学生在习作中,就会有意识做到细节描写,从而使习作更生动、有趣!

3、妙用修饰语,细化动作。

片段(1):

妈妈推进来,看见我又在看电视,骂道:“整天就知道看电视,快去做作业,下次没考好看我怎么收拾你!”边骂边走过来关了电视,还揪着我的耳朵把我拎进了房间。

这个片段显得单调、平淡,怎样才能让这个片段变得丰富、生动、有趣呢?别忘了加上修饰语,和细化动作来写。请看修改后的片段:

片段(2): 妈妈轻轻地推开门,蹑手蹑脚地走进来,我津津有味地看着电视..

剧,竟没有发觉。妈妈见我又在看电视,而且看得如此投入,真是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用她那高而尖的嗓子声色俱厉地吼道:“整.

天就知道看电视,快去做作业,下次没考好看我怎么收拾你!”边骂边在我额头狠狠地指了下,“啪”的一声关了电视,又迅速地转过身来,..准确无误地揪住了我的耳朵,用她有力的大手把我拎进了房间。..

第二个片段因为加上了“轻轻、蹑手蹑脚、津津有味、声色俱厉、”等修饰词语和细化了的动词,所以变得丰富、生动、有趣多了。

其实动作细节描写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身边。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各色人等,无不以各自特有的动作细节展示着自己的个性特征,比如:老师讲课,同学回答,老友相逢,吃饭走路等等情境中人们的动作细节,只要我们留意观察、细心揣摩、练笔积累,就会逐渐掌握这种描写方法。

最后,评改侧重“细节”

习作评改是语文写作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重要途径,而将细节纳入评改教学的重点是很有必要的。在习作评改课上,教师不但要讲全班习作的“共性问题”,更应该抓住其中的代表,从一篇篇具体的习作中,让学生感悟到细节描写的魅力。比如,可以让学生找到自己习作中最得意的一处细节描写,读出来,全班评议。在这种及时的交流过程中,激发学生对细节描写的关注。

细节,是文章的眼睛,很能传情达意。一篇文章,尤其是故事性较强的文章,有出色的细节描写,读起来就生动有趣,就觉得真实可信;反之,文章情节再曲折,思想主题再深刻,也只能是干巴巴的,让读者觉得味同嚼蜡,缺乏感染力。

浅谈如何引导小学生自觉写好汉字 篇10

引导孩子们写好汉字, 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 需要我们平时课堂上多多指点并让孩子们多多练习。

一、培养孩子的书写兴趣, 保持孩子们的认真书写积极性

给孩子们描绘一个春天, 这个春天就是孩子们心中一份朦胧的对美好的憧憬, 这是调动孩子积极性的最有效的方法。让孩子们对写好汉字始终怀着一份美好的向往与追求, 激发孩子们的书写兴趣, 引导他们自觉向着这个目标迈近。经常给孩子们出示一些美的字帖, 或者指导孩子们欣赏书上的楷体字, 给孩子们讲述汉字的形体之美、音韵之美, 引导孩子们欣赏一个个美好的汉字, 如同欣赏一幅美好的画面, 凝练含蓄, 婉转千折。引导孩子们悟解汉字之骨力、汉字之神韵、汉字之丰富的内涵、汉字表达的丰富情感。引导学生探索每个汉字背后的故事, 每个汉字背后的喜怒哀乐, 与汉字成为朋友, 让汉字在孩子的笔下成为有生命的精灵, 或内敛、或奔放、或秀气、或豪迈。学生才会真正走入汉字, 真正感悟汉字之美, 自然愿意认真、用心地写好每一个汉字, 让汉字在自己的笔下如花绽放, 字字生香。自古以来, 中国是讲求天人合一, 物我两忘的, 引导孩子们真正投入书写的乐趣, 修到一定程度, 孩子们的精神和书写就融合在一起, 化不开了, 如此, 孩子们便能在书写中真正达到忘我的境界, 写不好、写不美汉字, 他们也就觉得交代不了。

二、课堂上抽出一些时间, 教师指导范写, 学生练习

孩子们年龄小, 对汉字的书写有一种急切的愿望, 总喜欢自己在一朝一夕之间, 能够练得一手好字, 他们并不理解汉字的书写不是短期可以练好。首先, 老师得把板书写好、写美, 要想让孩子们写好汉字, 老师必须以身作则, 古人曰“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在老师美观板书的感染下, 学生才会产生对汉字美的领悟与崇拜。在孩子对如何把字写美的探求渴望中, 我们教师也要多讲一些汉字的书写方法, 如起笔、落笔, 字体的间架结构, 书写时落笔的轻重缓急, 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孩子的书写, 并在学生中树立榜样, 多表扬写字好的同学, 让同学们对汉字之美主动去欣赏、去模仿、去追求, 让学生们以写美一张习字为荣、为豪。有意识让孩子们在写字中找一找写字的灵感,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需要心情和感觉的, 让学生从适量的习字中寻找感觉、总结经验:怎样起笔、落笔, 必要时可以给孩子们讲一讲汉字的书写理论, 让学生向着一个目标前进, 按照书上的楷体字书写, 将字写得有骨力又不失秀美。

三、为了写好汉字, 不必给孩子们留太多的写字作业

现在学生考试压力大, 作业量多, 不少孩子忙于作业, 基本是为了应付, 不考虑书写的质量, 不少孩子在平时辛苦练习的字, 刚刚有了起色, 回到作业上又回到了当初。所以对于小学生来说, 给孩子布置适量的作业, 让孩子们从一笔一画写起, 把字写规范、写标准是根本, 写美观、写漂亮是书写目标。先学会走, 再学跑, 让孩子们书写由慢逐渐变快, 持之以恒, 以写好字为荣, 写差字为耻。同学们认识汉字的美, 善于观察汉字, 熟练掌握了汉字的笔画特征和结构特征, 向着美的方向写, 自然也就能写出好看的汉字了。引导孩子们用欣赏的眼光看汉字, 用陶醉的心情书写汉字。每一笔、每一画, 都会透着对孩子们对中国汉字的无限钟情与热爱。“最爱写的字是中国方块字”, 我们是中国的孩子, 写好汉字, 是每一个孩子作为一个学生最基本的责任。

四、“我手写我心”———用美的字迹书写自己的内心感悟

语文是一个传播美、欣赏美的课堂, 而汉字书写亦是这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汉字之美, 还美在她只对喜欢的人揭开自己神秘的面纱, 这些可爱的精灵, 在语言大师的“点化”下, 忽而成为文辞隽永的美文, 忽而成为气势磅礴的诗歌, 时而温婉, 时而豪放, 时而细腻, 时而粗犷。汉字, 她总以各种姿态呈现在喜爱她的观众面前, 让我们为之倾倒。在众多烦琐的语言教学之后, 给孩子们一点时间, 让孩子们静下心来将心中的语言用自己的笔写下来, 欣赏自己的遣词造句, 揣摩自己的内心世界, 又欣赏自己的书法之韵、风笔之骨。一段段或婉约或豪迈的美文, 一张张端端正正的方块字, 目之所及, 美在其中, 乐在其中, 陶醉在自己的文字作品中, 孩子们也会如我们一样, 被自己笔下的小小魔块所吸引, 以致于“沉醉不知归路”, “为伊消得人憔悴”啊。如此, 既培养了孩子们的写作之趣, 又磨炼了孩子的书写之功。

古人云:字如其人。愿我们的孩子写出端端正正的秀美汉字, 树立端端正正的做人态度, 让这些中国少年的英姿, 如同他们笔下不断流淌的一行行汉字, 端正、高洁、坚强、灵动、有骨气, 顶天立地!

摘要:汉字, 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课, 教好孩子写好汉字, 尤为重要。教师要从培养孩子的书写兴趣入手, 从汉字的基本书写知识入手, 课堂上有意识地对汉字的书写进行有目的的训练, 让孩子们在小学阶段写一手漂亮的汉字。

上一篇:天麻商品论文下一篇:病情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