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查技术十篇

2024-08-12

核查技术 篇1

全国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是为了获取更加先进精准的煤炭资源储量及其矿产结构数量分布情况等基础数据, 更新全国矿产资源储量数据库数据, 对不同矿种和不同类型资源开发利用潜力、保障程度和资源安全水平做出科学论证。陕西省煤炭资源丰富, 作为该省的主要矿产资源, 此次核查工作尤为重要, 根据技术要求, 核查建库工作过程应实现全程计算机化, 包括录入、统计汇总、制表等工作。利用先进科学技术和计算机管理方法, 查清资源现状, 高效利用探明资源, 确保资源供应持续稳定, 为保证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做有力保证。

1 煤炭资源库建设

煤炭资源库储量核查包括煤炭资源空间图形分布数据及属性数据库两部分建库内容, 针对这两部分建库内容, 规定了数学基础、编码规则、图层划分成果图件分类;矿区属性数据库结构定义及填表说明, 建库工作流程从资料收集及图件预处理、图形编辑修改、图形误差校正、属性挂接方面分析, 下面以陕西省白水煤矿为例进行简单介绍。

1.1 数学基础

对矿区而言, 资料跨度时间长且绝大多数比例尺为1∶2 000~1∶10 000, 项目规定提交成果采用的数学基础是:1954北京坐标系, 平面直角坐标, 高斯-克吕格投影。数据库规定采用的图件比例尺及其代码依据GB/T13989-92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 见表1。

为了计算机能通过编码自动识别库中数据所属的地质专业分类及特征要素分类, 从地质调查领域全局考虑, 保证调查领域数据模型标准一致, 项目组采用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组的“五级专业谱系及代码+特征分类及代码”代码编码体系来反映地质专业谱系及空间特征要素分类。按照这个编码体系, 代码结构包括7位:前五位为专业划分代码, 后两位为特征分类代码, 如图1所示。

1.2 图层划分

根据核查成果图件中所涉及到图层的自然分类, 将所有图层归并到六大类, 分别为地理地质图层类、套合图层类、工程图层类、资源储量图层类、整饰图层类、MAPGIS格式电子图图层类。其中对套合图层类和资源储量图层类作以说明[1]。

1.2.1 套合图层类

该图层类共计11个图层, 其中5个区图层需挂接属性表。例如陕西省白水煤矿矿区内有4个勘查工作区 (2个详查区、1个普查区、1个简测区) , 4次分别提交的储量报告均经过正式评审备案, 但只有同一个矿区号。如图2所示。

1.2.2 资源储量图层类

该图层类包含与资源储量估算及资源储量分布有关的11个图层, 其对应图件可是水平投影图, 也可是垂直纵投影图, 故相关图层也分为水平投影及垂直纵投影两种。如图3所示。

1.3 成果图件分类

矿区核查成果图件的GIS (地理信息系统) 专题图主要包括地形地质图、核查矿区套合图、工程分布图及资源储量估算图四大类图件。

a) 地形地质图。地形地质图一般不单独成图, 通常用来作为其它各类专题图的背景底图, 如常作为核查矿区套合图底图及工程分布图底图, 一般需包含地理地质图层类中的各个图层;

b) 核查区套合图。核查区套合图需引用地理地质图层类、套合图层类的相关图层。尤其是套合图层类中的所有面图层, 只能被核查区套合关系图所引用;

c) 工程分布图。常见的工程分布图井上井下工程对照图, 井上井下工程图是将井田范围内的地物、地貌和井上下的采掘工程情况综合绘制在一张平面图上。对全矿区的工程分布图, 引用地理地质图层类、工程图层类的相关图层;

d) 资源储量估算图。资源储量估算图是矿区储量核查最重要的成果图件, 为使图件能准确反映矿区储量核查情况: (a) 按照技术要求, 每个核查矿区必须提供全所有矿体开采前 (原块段) 资源储量估算图及本次核查 (核查块段) 资源储量估算图; (b) 资源储量估算图根据矿体赋存状态分两种情况:当矿体为缓倾角时为水平投影图, 当矿体为陡倾角时则为沿走向垂直纵投影图; (c) 资源储量估算图上要反映出全核查矿区的资源储量利用情况 (占用、未占用、保有、采空、压覆等) [2]。

1.4 矿区属性数据库结构及填表说明

根据数据库用户需求分析, 矿区属性数据库共设计了18张数据库属性表, 分别为:

a) 核查矿区数据表;

b) 原上表矿区数据表;

c) 勘查工作区数据表;

d) 采矿权数据表;

e) 探矿权数据表;

f) 矿体数据表;

g) 采空区数据表;

h) 核查块段数据表;

i) 核查块段储量数据表;

j) 原块段数据表;

k) 原块段储量数据表;

l) 块段对照数据表;m) 核查矿区地质资料目录数据表;

n) 核查矿区附件数据目录表;

o) 专题图件数据表;

p) 专题图件图层数据表;

q) 煤质特征数据表;

r) 储量利用数据表。

按照表中存放数据的性质, 可将这些表分为3大类:空间图形数据库相应图层挂接属性表, 包括a) ~g) 及r) ;储量数据表, 包括h) ~k) ;其它辅助表。

2 建库工作流程

完成野外现场核查工作后, 应根据核查矿区具体情况, 全面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图件及相关储量数据库, 以满足成果报告的编写及数据库建库的需要。收集图形图像资料、储量核查实体资料、文字资料、其它资料等。

同时在收集资料的同时, 也应对资料做出系统的研究预案, 综合整理、深入剖析研究资料的内容及对精确资料做出准确筛选等, 做好图件预处理工作, 可有效提高建库数据采集效率, 增加图形和储量数据录入的精度和准确度。图件预处理主要考虑:图形要素分层、坐标参数一致性、纸质底图质量、属性挂接、误差校正。图件矢量化也是预处理的一部分, 对纸质图件、电子图件、精确拐点坐标的图层三类图件应做好矢量化预处理方案, 以便及时有效应对[3]。

3 结语

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全面、科学和完整的技术要求对于提高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数据的质量、保证资源储量数据的可靠程度具有重要作用。这次煤炭资源储量核查为获取陕西省最新资源储量数据、提高资源储量核查数据质量、有效保证资源储量数据准确提供了可靠技术指导。

以陕西省煤矿资源储量数据库的研究来看, 建立科学、规范、有效的数据库资料, 对于改进矿区资源储量管理的模式, 实现煤矿矿区资源储量的优化配置有一定的益处, 可最大限度挖掘煤矿资源的储量潜力, 减少因煤矿资源过度开采而引起的产能过剩, 合理规划煤矿资源储量的开采结构, 延长矿区各个矿井的使用寿命, 使煤矿资源回收利用率得到提高, 为煤矿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吴信才.MAPGIS地理信息系统[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45.

[2]杨启和.地图投影变换原理与方法[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1996:126.

核查技术 篇2

“期间核查”在JJF1001-201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中给出的定义是“根据规定程序, 为了确定计量标准、标准物质或其他测量仪器是否保持其原有状态而进行的操作”。由于期间核查对于实验室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 必须对期间核查引起充分的重视。

1 期间核查的必要性

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规范明确规定:与检定/校准以及检测工作质量相关的测量设备除了必须进行检定或校准外, 还要保证量值溯源到国家基准。但是由于存在以下原因还要进行期间检查。

1.1 测量仪器本身具有不稳定性。任何测量仪器, 由于材料的不稳定性、元器件的老化, 使用中的磨损、使用或保存环境的变化、搬运或运输等原因, 均可能引起计量性能的变化。

1.2 测量仪器检定/校准的局限性。这些测量仪器虽然能够保证测量的结果准确可靠, 但是仍旧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因此, 对于高准确度要求、过程复杂、结果重要的计量标准和测量仪器, 在管理中仅采用检定或校准的方法是不能够完全满足其要求的。为了有效的保证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持续的控制在规定的允许范围内, 必须联合采用检定/校准和期间核查的控制方法。

1.3 由于经常性的期间可查能够及时发现计量标准、标准物质以及测量仪器的变化, 因此, 能够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实施控制, 不仅让结果保持在规定的要求内, 并且处于长期连续质量控制之中, 从而有效的确保检定、校准和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

1.4 由于期间检查能够定量检定、校准和检测测量的不确定度并报告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因此, 期间检查能够满足需要了解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顾客。

2 期间核查的方法

2.1 对检测仪器的期间核查

根据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规范要求, 对检测仪器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期间核查:第一, 传递比较法。检查时采用高一精度的仪器设备或有证标准物质;采用被考核的计量标准测量稳定的被测对象, 然后用更加级别的计量标准进行测量, 如果两个标准测量的扩展不确定度 (U95或k=2时的U, 下同) 分别为Ulab和Uref, 它们的测量结果分别为ylab和yref, 在两者的包含因子近似相等的前提下应满足:, 可忽略Uref的影响, 此时上式成为|ylab-yref|≤Ulab。

第二, 对比法。采用同精度的仪器设备进行比对, 如果不能采用比较法时可采用多个实验室之间的比对。

当实验室的测量不确定度不同时, 采用算术平均值作为参考值。若被考核实验室的测量结果为ylab, 其测量不确定度为Ulab, 应满

其中:X1是被核查仪器A的测得的某参数的数值;X2是被核查仪器B的测得的某参数的数值;Ulab是实验室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由于传递比较法具有溯源性, 因此, 在不可能采用传递比较法的时候才允许采用比对法。

第三, 对稳定性好以及灵敏度高的样品应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地点进行多次重复测量, 并且采用统计技术对每次测量结果进行评估。

第四, 使用有证标准物质的方法主要适用于有标准物质的仪器设备的同时已知标准物质的不确定度。

其中:Xlab—测量值;Xref—标准物质指定值;Ulab—本实验室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Uref—参考标准的不确定度。

接受准则:当En≤1时, 表明被核查的仪器设备的校准/检定状态得到保持。

拒绝准则:当En>1时, 表明被核查的仪器设备校准/检定状态没有得到保持, 必须查找原因或重新送检定/校准。

2.2 对标准物质的期间核查

一是代用t检验法, 公式:。其中:L—代用t检验法L临界值;—标准物质期间核查测量的平均值;X—标准物质证书中给定的标准值;R—极差值。

接受准则:当L≤L (α, n) , 其中L (α, n) 由α=0.05, n为测试次数时查代用t检验法L临界值表所得, 表明该标准物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得到保证, 当L>L (α, n) 时, 表明该标准物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得不到保证。

其中:—标准物质期间核查测量的平均值;x2—标准物质证书中给定的标准值;U1—标准物质期间核查测量的不确定度;U2—标准物质证书中给定的不确定度。

当En≤0.7时, 表明实验室保持该标准物质量值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当En>1时, 表明实验室没有保持该标准物质量值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当0.7<En≤1时, 则表明该标准物质稳定性和准确性状态接近临界状态。

3 期间核查频次

期间检查通常在仪器设备两次周期检定间隔时间中期进行;在使用量值比对项目的主要计量标准器之前进行期间检查;对计量标准、检测设备的技术性能发生疑问的, 检测人员及时对怀疑的装置或设备进行期间检查;特殊情况则根据需要确定;质量管理部门的期间核查实施计划应当根据计量标准器和检测设备的周检时间确定。

4 期间核查记录

期间核查记录不仅是证明测量仪器在某个时刻是否处于校准状态的证据, 更是分析数据以及为下次期间核查提供对比数据的依据。为了使得多次测量的数据具有可比性, 在核查过程中所有影响结果数据的环节都应当记录, 并且确定信息充分以及内容完整。主要包括依据的技术文件、被核查仪器的信息、环境参数以及原始数据计量、拟采取措施的建议等。表格和图是核查记录的两种基本形式, 并且按照程序文件的要求保存和管理原始数据和核查曲线图。此外, 为了便于更新和查阅数据, 还要以电子文档的形式保存核查记录。

由于在实验室的管理中, 期间核查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 为了确保计量标准、标准物质或其他测量仪器的准确率, 实验室应当对这方面引起足够的重视。

摘要:期间核查在实际工作中也被称作“运行检查”或“中间检查”, 是指为了保持检定或校准状态的置信度, 实验室自身使用适当的技术以及校准方法对两次定期检定之间的设备进行的多次检查。期间核查的对象是计量标准、标准物质或其他测量仪器。其目的 就是为了确保计量标准、标准物质或其他测量仪器是否保持原有状态。

关键词:计量标准,期间核查,法定计量

参考文献

[1]JJF1069-2012, 法定计量机构考核规范[S].

[2]JJF1033-2008, 计量标准考核规范[S].

核查技术 篇3

关键词:3S技术?国家级核查?土地利用变更调查

中图分类号:P208;TP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9(c)-0131-01

目前,3S技术在国土资源调查管理中的应用,已由单一应用向综合或集成应用发展:以多源遥感影像为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检查的数据源,以GIS作为数据叠加分析和信息提取平台,以GPS/PDA为外业调查定位手段,三种技术优势互补,相互协作,共同为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内业核查、外业核查等提供决策支持和技术支撑。

2010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国家级核查作为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土地变更调查成果准确规范的一个重要措施,也是保证土地变更调查成果真实性的最后一个关键环节[2]。其目的是全面核查县级变更调查成果,确保土地调查的数据、图件与实地三者一致,为土地变更调查成果质量评定提供量化依据。

1 核查方法与技术流程

项目运用GIS空间分析以及多源多时相遥感影像对比等先进技术,利用成果核查软件,采用归纳整理、人机交互检查、统计分析等多种内业核查方法,借助核查地区地类影像样本目视判读,以县级行政辖区为单元,结合遥感监测成果,对2010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进行全面核查,逐地块检查变更调查成果数据与最新遥感影像及实地的一致性。保证土地利用现状、图件、数据三者一致。

通过内业核查,为外业实地检查提供目标和参考,为分析、验证调查数据的真实性提供基础资料,对国家下发的外业核查新增建设用地疑问图斑逐一进行实地核查,考虑外业核查图斑分布不集中、分布范围比较广等特点,充分利用GPS/PDA硬件平台,结合GIS的空间查询和分析技术对核查疑问图斑进行快速查找和定位,采用“远看近判”的方法开展核查工作。并对核查图斑进行实地拍照,获取实地现场资料,同时将核查的详细情况记录,并进行汇总统计、编写外业核查工作报告。

1.1 3S技術在核查中的应用

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核查,其目的是检查地方变更调查成果是否存在技术或人为因素造成数据失真,确保土地变更调查成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1.2 遥感技术

遥感是获取土地信息的主要手段,具有极高的空间和时间分辨率。文章采用数据库空间叠加套合检验法,开展内业地类一致性核查。以多时相、高分辨率的标准时点的遥感正射影像图为底图,在统一的地理参考坐标系统下,叠加需要核查的土地利用变更地类矢量数据,人机交互目视判读影像,结合解译标志,逐个对比检查影像判读地类与调查数据库中的地类一致性,将判读认为不一致的地类图斑标注处理,按照规定提取分类汇总归纳,形成数据文件,为外业实地核查提供依据。

1.3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是综合处理与分析多源时空数据的理想平台[3]。依据国家下发的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开发统一的数据库成果质量检查软件,采用人机交互式检查方法,检查数据库的数据精度、数学基础、图层的命名、拓扑结构及属性结构等是否正确,并对各层间的套合、逻辑一致性进行自动检查。利用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将遥感监测提取的年度新增建设用地监测图斑、本年批准建设用地(即B和P图斑)及“批而未用”土地建设情况(即PJ图斑)等与基础库图斑及变更数据库地类图斑等进行叠加分析处理,并将符合核查规程要求的图斑提取形成疑问图斑,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位,在地类一致性核查记录表的基础上,利用核查软件,按照疑问类型对疑问图斑进行分类型和分地类统计汇总,填写县级“疑问面积分类型统计表”和“疑问面积分地类统计表”。

1.4 GPS/PDA技术

GPS即全球定位系统,中文简称为“球位系”,是一个中距离圆型轨道卫星导航系统,结合卫星及通讯发展的技术,利用导航卫星进行测时和测距[4]。在外业核查过程中,采用GPS的空间定位技术可以快速便捷的搜索到核查图斑所在位置。

外业核查人员通过存储在PDA设备中的影像栅格底图数据和套合的疑问图斑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就能直观地在底图上查找到核查图斑所在的空间位置、几何形状等信息。对外业核查疑问图斑逐一进行实地核查并拍摄实地地物照片,确保照片与疑问图斑一一对应,填写外业核查记录表,为以后开展复核工作和内业后处理提供有效的依据。

2 结语

“3S”技术在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核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但是,受气候、地理环境以及软、硬件条件的影响,在核查过程中还是存在不够完善的地方。

1)部分核查地区受外部气候条件的影响,大气窗口时间较短,在影像数据收集时不容易获得无云雾覆盖的同时相图像。需要对该卫星图像进行去霾处理;

2)内业核查时,部分地区采用影像分辨率较低,结合解译标志进行地物类型判读时,对个人影像判读经验要求较高,不同的作业人员可能产生不同的判读结果,影响核查效果;

3)外业核查过程中,由于GPS接收卫星数据各地投影参数的不一致,以及差分计算方法的局限性,在进行定位导航时,会出现实地位置与核查疑问图斑位置有较大偏移的情况,还需要参照纸质的核查图斑分幅图进行比对,影响核查进度。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遥感卫星高空间分辨率、高光谱新型传感器的应用,地物光谱分辨率的增强,遥感影像数学处理模型方法的进步,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以及PDA硬件技术的发展,3S技术在空间信息获取、更新、存储管理、分析和应用的能力越来越强,其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完善。

参考文献

[1] 郭湘.对第二次土地调查国家级核查的思考与建议[J].国土资源情报,2010(12):18-20.

[2] 史赛赛.3S集成技术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中的应用[C/OL].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09-09-17.http://www.paper.edu.cn.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核查技术细则 篇4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全面落实国家林业局 “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工程建设要求,保证天然林保护工程(以下简称“天保工程”)建设质量,提高工程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家有关天保工程政策、管理办法和技术标准等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核查依据

一、国家林业局批准的省级天保工程实施方案,以及由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县级天保工程实施方案。

二、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印发的《重点地区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资金管理规定》,财政部印发的《天然林保护工程财政资金管理规定》,国家林业局印发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管理办法》、《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核查验收办法》,国家林业局印发的《全国造林实绩综合核查办法》,国家计委、财政部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下发的有关天保工程的相关文件。

三、上级部门下达的天保工程中央国债资金和任务计划(包括木材生产计划、公益林建设计划、种苗、防火项目、科技支撑项目等建设计划);上级部门下达的中央财政专项资金计划;地方财政下达的配套资金计划。

第三条 核查范围与内容

一、核查范围

17个省(区、市)20个省级实施单位(以下简称省):即长江上游地区的湖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6个省(区、市),黄河上中游地区的山西、内蒙古、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7个省(区),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的吉林、海南、新疆3个省,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内蒙古、龙江、大兴安岭3个森工(林业)集团公司。

二、核查内容

工程任务核查包括公益林建设、森林管护、木材停伐和减产、种苗工程、森林防火项目、科技支撑项目、富余人员分流安置、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政社性支出项目的任务完成情况;资金核查包括资金计划下达、拨付、到位、管理、使用等情况;能力建设核查包括考核机构设置、人员配备、档案管理等。

第四条 公益林建设和木材停伐减产项目的核查,按国家林业局资源司制定的办法执行。

第二章 核查方法

第五条 被核查的地方各级工程管理部门(单位),要按国家林业局下发的林天发[2002]80号文件要求提供相关资料。

第六条 核查县(局)的抽取

一、公益林建设核查县(局)的抽取,由资源司在国家林业局统一组织的全国造林实绩综合核查开始前统一抽取后,商天保中心确定。

二、公益林建设内容以外,包括森林管护、木材停伐和减产、种苗工程、森林防火项目、富余人员分流安置、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社会统筹、政社性支出项目和能力建设等核查县(局)的抽取,由天保中心根据需要自行确定。具体方法是,将各县(局)按照承担的森林管护任务从大到小排队,形成闭合循环,随机确定起始号,按照核查县(局)数除以应抽取的县(局)确定间隔号,抽取县(局)数量的比例不低于省级(建设兵团、森工集团)实施天保工程县(局)总数的15%。

三、凡属独立的科技支撑项目(有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等文件),对牵头的总项目和实施的子项目进行全面核查。

第七条 核查乡镇(林场)、责任区和人员的抽取

一、公益林乡镇(林场)的抽取,按国家林业局资源司核查办法确定。

二、森林管护任务管护乡镇(林场)和责任区的抽取,比照第六条第二款规定的抽取森林管护县(局)的方法执行,在每个县(局)随机抽取3个乡镇(林场),每个乡镇(林场)随机抽取4个管护责任区(以签订的管护合同为依据划分)。

三、种苗工程、森林防火项目,凡是被抽中的县(局)均对工程量进行全面核查。

四、完整的科技支撑项目,要对项目实施单位的建设内容全面核查;对添平补齐、且安排零散的设备仪器补助项目,与公益林和森林管护抽中的县(局)结合,对资金使用单位的建设内容进行核实。

五、富余人员分流安置在抽中的县(局)进行全面调查填表的基础上,抽查工作量按以下要求确定。

1、分流到公益林建设岗位人员的核查,以县(局)级分流到各个岗位上的富余职工人数划分: 500人以下的随机抽取30人,500~1000以下的随机抽取40人,1000人以上的随机抽取50人。对抽中的人员填写个人调查卡片,然后对抽中的人员一一核实。

2、分流到森林管护、种苗工程、森林旅游、林下资源开发和其他岗位的人员核查与公益林建设人员核查相同。

3、一次性安置人员的核查,在抽中的县(局)全面调查填表的基础上。随机抽取10-20人填写调查卡片,然后根据实际情况与可能,对抽中的人员部分核实。

4、下岗待安置人员核查与一次性安置人员的核查相同。

六、资金核查以公益林建设和森林管护任务核查抽中的县(局)为基本单位,对财务制度、会计帐册进行全面核查。

第八条 森林管护项目核查

一、核查具体内容:规划管护面积、实际落实的管护面积、管护责任(合同)书、巡山记录、管护设施、管护人员的落实情况。

二、核查方法

1、查阅全县(局)管护责任状汇总表等档案资料。

2、按县(局)提供管护合同(没有合同的按管护人员花名册),逐一对抽中管护责任区的管护人员的身份证(或其它能够证实本人身份的证件)、承包合同、管护情况的有关资料进行核实。

3、填写“天保工程森林管护调查卡片”(表2),并按要求计算分值;按管护面积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出管护责任得分数。得分标准见附件一。

4、管护评价指标计算:森林管护责任落实率按以下公式进行计算:全县(局)签订责任状责任区面积

落实率=×100 %

全县(局)规划应管护面积

5、管护措施落实评定:综合评定指标满分100分,其中,90分(含)以上为“好”,70(含)~90分(不含)为“一般”,少于70分为“差”;将各管护卡片的分值,按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抽查乡镇(林场)得分,再以此方法,计算出县(局)的平均得分,填写表2。

第九条 木材停伐减产核查

一、核查具体内容:木材停伐减产计划落实情况。

二、核查方法:采取与“全国一类资源连续清查”和“木材三总量检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用一类清查实际消耗的资源变化数据情况和三总量检查数据,对天保工程区的木材停伐减产情况进行考核。

第十条 富余人员分流安置核查

一、核查具体内容:富余职工分流安置情况,包括从事森林管护、公益林建设、一次性安置、其他安置途径等。

二、核查方法

1、查阅单位劳动工资部门提供的职工和富余人员名单,采取随机抽取人数的办法确定抽查的对象。

2、分流到公益林建设岗位的人员:查阅被抽中职工与单位签订的劳动用工合同,或承包的公益林建设的合同,或参加公益林建设领取劳动报酬的凭证等。

3、分流到森林管护岗位的人员:查阅被抽中的管护职工本人及身份证、单位聘用合同、单位与职工签订的承包合同,劳动工资单等。

4、分流到种苗工程、森林旅游、林下资源开发和其他单位的人员:查阅单位提供相应的人员花名册。

5、一次性安置:查阅已办理一次性安置人员的个人档案,包括个人自愿申请、单位审批、经法律公证的职工与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公证书、以及职工领取一次性安置费用凭证等四项凭证。凡是有一项缺少凭证的,就视为不合格。

6、下岗待安置:查阅有关部门提供的待安置人员领取基本生活保障费的花名册。

7、根据县(局)提供的富余人员安置情况和抽查组实际抽查的情况、按县(局)、乡镇(林场、单位)分别填写4表和5表。

第十一条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社会统筹核查

一、核查具体内容:以县(局)为单位,核查应参加养老统筹的人数、实际参加统筹人数、参加的形式(省级、地市级、县级、行业统筹)、缴费比例、养老统筹费用发放情况。

二、核查方法

1、查阅有关部门提供的档案及材料,按上级下达的计划对县(局)提供的情况进行核实,填写表6。

2、随机抽取人员(不少于10人),对县(局)缴费情况进行核实。第十二条 政社性支出核查

一、核查具体内容:以县(局)为单位,核查国家补助资金使用情况,包括学校、卫生院(所)、公检法司、政府部门的数量、人员数量等情况;

二、核查方法

1、查阅有关部门提供的档案及材料,按上级下达的计划对县(局)提供的情况进行核实。

2、按有关部门提供的人员名单,随机抽取人员(不少于10人),对开支人数进行核实,填写表7。

第十三条 种苗项目核查

一、核查具体内容:核查计划执行和完成情况,包括种苗基础设施建设、设备购置、种子园、母树林等全部项目内容,考核种苗项目完成合格率。

二、核查方法

1、按上级下达的种苗工程建设计划及批复的项目规划设计文件,对县(局)提供的项目建设地点、建设内容、完成的工程数量进行核实,填写表8—

1、8—

2、8—3。

2、对发现的问题,包括随意变更建设地点、数量不足、工程质量达不到批准的设计要求等进行单独汇总。

3、母树林和采种基地核查方法。根据母树林和采种基地上报小班(地块)数随机抽取不少于2个小班作为核查小班。上报数为1的全部核查。抽查面积不低于上报面积5%。在抽中的小班(地块)内,均匀布设3个半经为12米的圆形样地进行母树林和采种基地样地调查。

第十四条 森林防火项目核查

一、核查具体内容:全面核查实施单位的防火设施建设、设备购置,考核防火项目完成合格率等。

二、核查方法:比照种苗工程方法进行,填写表9。

第十五条 科技支撑项目核查

一、核查具体内容:按照省级下达的计划和提供的完成情况,对科技支撑项目总项目和子项目的生态定位站、技术示范(推广)林、繁育苗圃、设备仪器购置等,考核项目完成合格率。

二、核查方法:

1、以国家(或省级)批准科技支撑项目任务和省下达的资金计划,对生态定位站、技术(推广)示范林、繁育苗圃、监测和信息设备与仪器的购置等情况进行核实,分总项目和子项目单位填写表10。

第十六条 工程项执行能力核查

一、核查具体内容:省、县级工程管理机构建设(包括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办公室专职人员数、业务经费);省、县级工程信息管理(是否有档案、计算机管理),省、县级目标责任状签定等。

二、核查方法:根据省、县级有关文件、相关资料,现场调查予以确认,填写表11。

第十七条 资金核查

一、核查具体内容

1、各级主管部门是否按规定下达工程投资计划和财政专项资金计划,资金拨付单位是否按规定的程序拨付资金,有无截留、滞留、违规抵扣等现象。

2、资金使用单位是否按规定用途和计划下达的内容使用资金,实行专款专用。有无挤占、串用、挪用资金的现象和虚列工程支出、计划外工程以及超标准建设,擅自调整工程投资计划、改变财政专项资金用途等问题。

3、配套资金落实情况。

4、违规资金金额及整改情况。

5、资金管理和会计核算是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有无转移或转存资金、账外设账、私设“小金库”等问题。

二、核查办法

1、根据上级部门下达的计划,对县(局)提供的计划与资金完成情况进行核实,分乡镇(林场)填写表12~15。

2、资金核查与被核查县(局)的任务核查同步进行,对被核查的县(局)所有涉及天保工程的中央资金(工程资金和财政专项资金)、地方配套资金的财务帐册进行全面核查。

3、对发现的每笔违纪资金,经工程单位主管财务的负责人和财务人员确认后进行登记,汇总填写表16。

4、核查组提出具体的整改意见,责令其限期整改。对每一个县(局)做出的整改意见书要进行装订成册。

第三章 核查成果

第十八条 提交成果

一、全国天然林保护工程核查报告50份以及20个省级工程实施单位核查报告各15份;各省各类核查项目统计汇总表15份。

二、天然林保护工程资金核查报告50份;

三、提交国家级、省级核查报告文字部分(word格式)及数据表格软盘各1份(excel格式)。

第十九条 报告内容

一、工作开展情况、任务量、被核查单位数、工作时间、参加人员及核查、调查方法等;

二、核查结果:用文字和表格分述被核查单位天保工程实施情况,方案执行情况,管理及资金使用情况;

三、分析评价:详细分析天保工程实施情况,工程资金下拨、到位、地方配套及使用情况,天保工程成效好坏的原因,用典型事例说明,并客观做出评价;

四、经验、问题、建议;

五、对核查工作中,发现的典型个案,附典型材料。

第二十条 成果提交时间为核查当年的9月底。

附件一:森林管护调查评分标准

总分100分,其中:

一、管护责任(合同)书30分:签订责任书落实到人的得满分,没有签订的不得分。

二、巡山记录15分:有25天以上管护记录的得15分;记录不全的,每缺少5天扣3分,不足5天或没有记录的不得分。

三、管护设施15分:有管护标识或设卡(与综合核查外业结合)的得15分,没有的不得分。

四、管护人员抽查核实情况40分。抽中的管护人员与签定的责任(合同)书相符的得40分,列入管护人员名单且承担了相应的管护任务,但没有签定责任(合同)书的扣20分,列入管护人员名单但核实后没有其人(虚假)的扣40分。

国家林业局天保中心

手术安全核查表的应用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至2012年2月我院运用《手术安全核查表》的患者有1896例, 其中男1247例, 女649例。最大年龄81岁, 最小年龄3岁, 平均年龄 (36.7±11.3) 岁。

1.2 手术安全核表的应用方法

《手术安全核查表》适用于各级各类手术, 是由具有执业资格的手术室护士、手术医师、麻醉师、三方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患者离开手术室前三个不同时间段, 对手术患者进行逐项核查, 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手术部位、手术方式、手术知情同意、麻醉方式、麻醉知情同意、皮肤情况、静脉通道是否建立、有无药物过敏史、有无备血、手术标本是否正确处理、各种管道是否通畅、术后患者的去向等项目, 以确保各项核查项目准确无误, 并要求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手术室护士三方确认, 记录并签名。通过反复核查, 加强了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手术室护士及患者的交流与沟通, 增加了三方责任心及安全管理意识, 掌握手术患者各方面的情况, 做好充分的手术准备, 避免医疗及护理纠纷的发生。

1.2.1 麻醉开始前:

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巡回护士共同逐项完成安全核对工作。 (1) 核对患者的姓名、性别、住院号、床号、年龄, 确认手术部位、手术方式, 并签名。 (2) 确认麻醉方式, 麻醉知情情况、麻醉设备是否安全。 (3) 检查手术野皮肤是否准备、静脉通道是否通畅, 有无药物过敏史及手术前备血等。 (4) 了解术前检查结果, 是否有假肢体, 植入体或金属, 有无相关影像资料等。

1.2.2 手术开始前:

(1) 由手术医生, 麻醉医生, 巡回护士再次次核对患者身份、手术部位、实际手术方式、手术体位。 (2) 检查静脉通道是否通畅, 各种监测建立情况。 (3) 手术、麻醉风险预警:手术医生预计手术时间, 失血量, 可能需要的器械或设备及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 使参加手术人员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可能发生的意外, 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麻醉医师陈述患者的检查报告情况, 有无异常, 是否需要特殊药品、监测仪器设备、及需要护士配合的事项。护士陈述各种灭菌物品有无潮湿、过期, 是否符合要求, 术中所需仪器设备是否完好备用。 (4) 术前、术中有无特殊用药, 相关的影像学资料是否齐全。 (5) 确认无误后签字。

1.2.3 手术结束后离开手术室前:

(1) 手术结束后确认实施手术患者的身份、手术方式、手术用药、输血的核查, 器械清点是否正确, 标本是否已妥善处理。 (2) 检查患者皮肤的完整性, 确认各种引流管是否通畅, 是否有标识。 (3) 了解患者的去向, 病房或ICU。 (4) 检查各种仪器设备是否完好, 是否需要检修。 (5) 严格查对后签字, 将核查表放入病历中带入病房。

2 结果

我院应用《手术安全核查表》三年多来, 通过该表的应用, 明显提高了医疗和护理质量, 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患者满意度大大提高。经统计, 共发现安全隐患35例, 其中未备皮8例, 术前针未注射5例, 影像学资料不全12例, 未上导尿管3例, 未签署知情同意书7例。通过手术安全核查表的应用, 及时发现了上术医疗及护理问题, 得到及时解决, 使手术安全顺利地完成。

3 讨论

3.1 通过《手术安全核查表》的应用。

增强了手术室护士的工作责任心及安全意识, 提高了工作效率, 使其对手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每一项工作流程熟练掌握, 严格把关, 对潜在的护理隐患及时发现, 消灭在蒙芽状态, 确保手术安全顺利, 杜绝医疗和护理纠纷的发生。

3.2《手术安全核查表》的应用明确了责任, 增强了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及手术护士之间的沟通。

通过三方反复核查, 获得准确有效的信息。增进三科人员之间的理解和协作。《手术安全核查表》是记录手术过程的有效原始材料。过去在手术安全核查工作中, 由于没有书面依据, 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 容易被繁忙的工作所忽视。出现差错事故后, 互相责怪, 推卸。此表应用, 明确了责任, 三方反复核对增进了沟通, 且能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纠正, 减少科室之间的矛盾, 保证了手术的安全[1]。

3.3 改善了医患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患者的维权意识增强, 对医疗质量和安全提出更高要求。《手术安全核查表》的应用消除了各种医疗、护理隐患, 增进了患者、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手术室护士之间的沟通。使患者消除了恐惧紧张的心理。有效地提高了患者对手术室工作的信赖及满意度。

3.4 提高了护理质量。

《手术安全核查表》的应用有利于手术室护士全面了解手术患者的基本信息, 做到心中有数, 确保患者的安全。保证手术物品、药品、仪器、设备的齐全及完好性, 加强手术各阶段护理质量的检查, 从而提高了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质量及安全性[2]。

参考文献

[1]汪巧萍, 贾忠.手术安全核对表的设计与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 2009, 24 (19) :1795-1796.

实验室期间核查方法及评价 篇6

1 期间核查的概念及目的

所谓期间核查指的是为了确保设备校准状态的可信度, 在相邻近的两次校准或者是检定的间隔期之内, 核查设备是否仍然处于规定的所允许最大误差之内或者是所允许的扩展不确定度与准确度等级内。开展期间核查的主要目的就是对设备在两次检定校准之间的性能稳定性进行检查。

2 确定期间核查对象

一般对以下情况做期间核查:

(1) 性能不够稳定、使用相当频繁或是测试结果容易出现漂移, 以及需要经常性的带到现场进行检测的设备;

(2) 所使用的环境温度和湿度经常出现较大变化, 或发生维修或搬迁的设备;

(3) 使用过程中出现可疑数据, 数据统计过程中发现偏移趋势, 或遇到仲裁、有争议结论等时, 也需要对仪器设备进行期间核查;

(4) 历年检定校准证书示值偏移较大的设备。

3 期间核查实施要点

实验室要在程序文件中对期间核查方法及程序作出规定, 具体步骤如下:

(1) 编制程序文件, 明确期间核查流程、要求及人员职责分工, 并明确不符合结果的处理办法;

(2) 编制年度期间核查计划, 其中包括设备名称、规格型号、编号、以及核查的日期、频次、方法、执行人员及记录方式等内容, 并编制对应的作业指导书;

(3) 按计划执行期间核查并进行结果判定, 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有效实施。

4 期间核查的几种方法

4.1 利用标准测力仪进行期间核查

4.1.1 实验设备及条件

对量程范围0~20 000 N的CMT4204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 (以下简称试验机, 级别为1级) 开展期间核查。试验中所使用的试验机是国家法定计量部门检定合格的1级试验机且使用相当频繁。

JJG 139—2014《拉力、压力和万能试验机检定规程》对试验机的分级为0.5级、1级、2级三个级别根据该标准对各级别误差限要求得出核查结论。在核查中, 所允许的示值最大相对误差为q≤±1%, 所允许的示值重复性最大相对误差则为b≤±1%, 如果满足上述要求, 即为合格, 如果不满足则为核查不合格。

4.1.2 检验方法

按照JJG 139—2014中第6.2条的规定进行检验利用计量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且溯源合格的标准测力仪对万能试验机进行核查。标准测力仪型号为BK-2B (2t) ;级别0.3级。

(1) 安装测力仪, 试验机夹具轴线要与测力仪轴线重合, 保证试验夹持装置的同轴度;

(2) 以试验机的指示装置为准, 在标准测力仪上读数, 分别选择试验机最大量程的10%、30%、50%70%、90%, 对标准测力仪施加试验力, 核查标准测力仪指示的力值;

(3) 每个测量点测量3次, 计算算术平均值。根据JJG 139—2014中第6.2.6.5条款计算。

4.1.3 核查数据及评价

测量结果不管是示值误差q还是示值重复性误差都与JJG 136—2014中对于1级试验机的要求相符合则检查合格。

4.2 留样再测法进行期间核查

当实验室只有一台考核设备, 将其送到了法定计量机构进行检定或者是校准之后, 则立刻对核查标准 (也就是匀值材料试样) 开展多次测量, 并计算平均值, 以此来作为参考值x1。将核查标准良好保存, 在检定周期内, 或间隔半年后进行期间核查时, 再次测量该核查标准的同样参数, 通过多次测量计算测量的平均值, 将平均值作为核查值x2。参考值x1的扩展不确定度设为U1, 核查值x2的扩展不确定度为设为U2, 由于两次都需做到测量设备、方法、人员以及环境条件完全相同, 所以这两次测量都有着相同的不确定度, 置信概率达到了95%, 也就是U=U1=U2, 所以对核查结果进行判定时需要遵循以下判定原则:

接受段判据:|En|≤0.7, 代表获得的测量结果的质量可以得到保证;拒绝段判据:0.7<|En|≤1, 代表获得的测量结果质量没有达到要求, 需要找到出现问题的原因, 并及时进行改进;临界预防段判据:|En|>1, 代表测量结果的质量和临界相接近, 必须要找到可能导致问题的原因并做好预防。

4.3 利用标准物质进行期间核查

如果实验室中有需要核查的设备的标准物质时, 就可以利用该仪器设备测试核查标准物质, 将测量平均值与标准物质给定值进行比较, 进行期间核查。核查结果判断原则为:

式中, x1为测量平均值;x2为标准物质给定值;Δ为被核查仪器准确度等级对应的允许差。

4.4 注意事项

在进行期间核查时, 应排除人员、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尽可能在相对理想的测量环境中进行。

5 结束语

作为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的重要方法, 期间核查可以有效维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使实验室有针对性的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 同时也保证了检验检测机构为社会提供数据的可信度和满意度。

摘要:简述了实验室仪器设备期间核查的目的、核查对象, 较详细地介绍了期间核查的实施要点、操作方法及数据的分析评价。

关键词:期间核查,方法,步骤,数据评价

参考文献

[1]CNAS-CL01: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S].

[2]JJG 139—2014拉力、压力和万能试验机检定规程[S].

[3]王承中.万能材料试验机的期间核查[J].工程与实验, 2010.

泸县农机局开展补贴机具核查工作 篇7

2014年3月26日, 泸县农机局检查组到得胜镇开展补贴机具核查工作。检查组进村入户, 深入到接官坝村和高石塔村开展工作。每到一处, 检查组除了查看实物, 还对机具的生产企业、机具型号、出厂编号、动力编号、机具价格、购机者信息进行了核实和登记。

本次核查活动采取电话抽查和随机抽取购机户名单走村串户现场核查相结合的方法, 核实购机真实性, 严厉打击非法倒卖、套取骗取国家补贴资金的行为, 确保国家惠农补贴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 让购机户真正享受到农机购置补贴。截至2014年4月底, 泸县已电话抽查1 128户, 现场核查484户, 各类机具1 612台套, 涉及补贴金额212.4万元, 其中国补资金165.8万元, 县补资金46.6万元。

手术室安全核查表实施体会 篇8

【关键词】 手术安全;核查实施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72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722-02

手术室是医院手术治疗的重要运作部门,其护理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手术病人的安危[1]由于手术室工作特殊、工作节奏快、任何环节上的疏忽和错误都会给病人带来痛苦和伤害,因此加强手术安全核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安全护理是安全医疗的前提,正确的病人、正确的手术部位、正确的手术程序是保證手术安全最有效的方式,为了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我院于2010年起在手术室实施手术安全核对表,由主管医师、麻醉医师和巡回护士三方,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病人出术室前,不同时段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进行核查,现将实施方法介绍如下:

1 实施方法

1.1 手术安全检查由巡回护士监督执行并填写《手术安全核查表》,我院的《手术安全核查表》是由手术室统一发放的,此表格包括病人的基本信息: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手术日期和手术名称等详细内容。

1.2 手术病人均应佩戴清晰的腕带标识并且做好手术部位标识,以便检查识别患者身份,核对手术部位。

2 实施内容

从患者进入手术室到手术结束患者离开手术室之前,医护人员所进行的所有操作都必须进行核对,不同时机、不同内容的核对,必须有不同部门的人员来主持,其他部门的人员配合完成。

2.1 第一次核查 麻醉实施前必须有具有相应级别的手术医师到达手术间后,由麻醉医师主持,与手术医师及巡回护士共同确认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方式、手术部位和标识、知情同意、麻醉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业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其他内容三方共同确认,并且麻醉师签字。

2.2 第二次核查 手术结束前:切开皮肤前,停止所有活动,暂停一分钟由手术医师主持并由手术医师说出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手术物品准备情况的核查由手术室护士执行并向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报告检查结果,三方共同确认,并由手术医师签字(术后)。

2.3 第三次核查 手术结束前,由巡回护士主持再次与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清点手术用物、手术标本确认、皮肤完整性检查、动静通路、有无引流管、尿管,仪器设备是否需要检修,病人去向等检查结果三方共同确认并由巡回护士签字。

3 应用体会

3.1 明确责任 我们在以前的工作中,由于没有书面依据,在加之工作任务的繁忙,过分相信自己的主观判断,很容易发生差错事故。另一方面,对于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没有明确的核查要求,核查时容易完全依赖手术护士,实施安全检查后术中医护人员相互提醒,可避免发生手术错误并且可以明确每个医护人员的责任。

3.2 强化团队协作精神 1967年,在约翰霍普金斯医院推动下,首先出现“手术团队”的概念,指出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是团队不可缺少的成员,[2]安全检查,三方共同参与,大家可以相互监督、相互提醒,培养了医护人员严谨的工作态度,增加了团队的凝聚力,减少了不安全因素。

3.3 促进医患互动 鼓励患者参与核对全过程,增强患者的主观意识,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核查,从而增强了核查的准确性。

总之,手术安全核查的实施改变了以往核对的口头执行,使各项医疗护理操作进一步得到落实,使手术室护理管理进一步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并且有效提高了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手术护士对患者核查的准确性,为手术患者的手术安全提供了保障。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仍然要严格执行每项安全查对制度,抓好各个环节,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把安全隐患消失在萌芽状态,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更好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 常后婵,戴红霞,钟爱玲,等.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在手术室持续改进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3,(05):14-16.

环保核查清单 篇9

1.主要的原辅材料、燃料等及其来源、贮运方式及消耗量。

2.主要的产品及副产品产量、贮运方式。

3.环评批复、应急预案备案证。

4.生产设施情况、生产设备型号。

5.2011年-2012年企业各建设项目生产过程采用的工艺、技术、生产设施及产品等资料。(工艺、生产设施、产品是否改造过?如改造过需提供已淘汰、改造的落后工艺、生产设施、产品等的证明材料)

6.原料堆场、产品堆场、废料场、尾矿库及情况、锅炉除尘脱硫情况、各工艺产生的无组织粉尘处理情况、排污情况

7.试生产申请、试生产审批文件、排污许可申请、排污核定通知书、排污费缴纳通知单、排污许可证、排污缴费单收据等情况

8.竣工验收申请报告、竣工环保验收审查意见及竣工验收监测报告等文件

9.历年来的监测报告

10.企业自动监测设施或仪器的建设、安装、联网的验收资料

11.政府或环保部门下达给企业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和削减量指标相关文件(未分配总量减排指标的企业,提供环保部门出具的证明)、近两年政府对企业总量指标完成情况的认定性文件

12.提供企业的减排方案,属于工程减排的,提供减排工程验收文件及验收监测报告;有无污染事件、环境纠纷、若无环保部门出具

证明;停产时间、停产原因,停产证明

13.环保设备运行台账、提供环保部门要求企业安装在线监测设备的文件、自动监控设备运行情况

14.环境现场执法情况文件

15.环保局环境行为评价文件

16.尾矿库验收文件、尾矿库容量

17.环境保护制度管理文件

18.清洁生产情况(企业历次清洁生产审核报告、评估验收意见等相关文件)、清洁生产审核咨询合同、审核报告、评估验收申请及相关环保部门的受理回执、评估验收意见、同第三方签订的清洁生产审核合同书等文件

19.重金属污染防治情况(重金属污染物处理工艺、处理设施运行及污染物排放情况)、是否安装重金属污染物在线监测装置并与环保部门联网、提供近两年环保部门出具的重金属污染物排放的监督性监测报告、环保竣工验收监测数据及企业在线监测数据

20.企业是否建立了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

21.危险化学品使用情况、提供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台账和信息档案、涉及新化学物质企业提供申报资料和登记证

22.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情况、产生危险废物的企业,委托外单位处置利用的,提供危险运输、处置合同书、转移联单及被委托方的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

23.提供企业生态防护措施、生态恢复措施、生态补偿措施有关实施

方案、规划及整改资料

24.提供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的生态影响评价专题报告、相应的环保部门评审文件及其他相关资料

25.提供厂址周围主要环境敏感区分布图

26.近两年是否发生过环境事件、是否存在未解决的环境纠纷、是否发生过重大、特大环境污染事故

27.提供企业环保规章制度文件资料及企业环境管理机构相关资料;提供企业环保责任制执行情况资料;提供环保档案资料的收集归档有关资料

28.提供排污口规范化设施的照片及相关资料

29.提供包括处罚部门、查处时间、主要环境违法行为、违反的法律条款、受到的处罚内容、采取的整改措施、整改效果以及处罚部门认可整改情况的证明材料

30.提供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报告书;提供在各类媒体上公开环境信息的版面、截图等资料;提供企业向周边公布环境信息的照片资料

加强业扩流程计费参数核查的措施 篇10

1 现状分析

对嘉兴电力局2012年1至6月的电费差错进行分析, 全局共发生电费差错31笔, 其中计费参数差错19条, 占总差错笔数的61.50%;计费参数差错金额0.70015万元, 占总差错金额的1.37%。

(1) 错误原因分析:19条计费参数差错中, 有15条是计量点设置差错, 另外还有线损计费参数设置、表计类型配置, 电价设置错误各1条, 系统原因错误1条。

(2) 流程类别分析:19条导致电费计算错误的流程中, 17条为改类流程, 1条改压流程 (电价设置错误) 、1条增容流程 (线损计费参数设置) 。

(3) 业扩参数设置可能导致电费差错的其他情况容易造成计费差错的流程主要有新装、增容、减容、改压、改类、暂停恢复等。在用电类别、电价、计量装置、受电设备等参数设置时容易导致电费差错。常见典型差错的主要有3类:一是计量点设置错误 (二级计量点设置成一级计量点) ;二是电价设置错误;三是减容流程停送电环节未按实际日期来修改查勘环节时输入的变压器停启日期, 造成基本电费错误。

2 差错管控的形式

差错管控主要考虑采取两种形式。一是采取业务人员交叉复核的方式。对流程设置人员和核查人员开展AB角色的双重核查。针对业扩计费参数设置的易错点分高、低压流程设计《业扩流程计费参数核查单》, 由非本流程操作的业务人员在流程信息归档前进行签名复核。优点:强制管理, 见效快。缺点:带来额外的工作量。二是采取作业指导卡提醒方式。设计《电费差错标准化作业指导卡》下发至每个岗位人员, 方便岗位人员在走流程时查阅对照。在岗位人员熟悉掌握后, 应用于业务流程中。优点:工作量小。缺点:依赖岗位人员本人的自觉性、缺乏监督。经过优缺点分析, 决定在差错管控实施初期采用两种方式并行, 实施一段时间差错率下降后, 改为只保留作业指导卡提醒方式。

3 差错管控的具体措施及内容

业扩流程计费参数核查的流程范围包括10kV及以上高压电力客户所有业扩流程和10kV以下低压电力客户的改类、改压流程。

3.1 10kV及以上高压电力客户

根据《高压业扩流程计费参数核查单》 (略) , 对10千伏及以上高压电力客户的业扩流程计费参数进行核查, 核查环节为竣工验收环节和停送电管理环节。

3.1.1 竣工验收环节

(1) 对计费方案进行核查, 包括基本电费计算方式、需量核定值、功率因数考核方式、是否执行峰谷标志和功率因数标准等各项参数。

(2) 对计量方案进行核查, 包括变损分摊标志、变损计费标志、线损分摊标志、线损计费标志、有功线损计算值、计量点、示数类型和综合倍率等各项参数。

(3) 对受电设备方案进行核查, 设备“首次运行日期”“实际停用日期”与实际送电日和停用日应保持一致。

3.1.2 停送电管理环节

对送电日期、新装变压器启用日期及拆除变压器停用日期进行核对。

备注: (对核查单中未列明项目, 如核查发现不合格, 请在此注明)

3.2 10kV以下低压电力客户

根据《低压业扩流程计费参数核查单》 (见表1) , 对10kV以下改类、改压流程的低压电力客户进行业扩流程计费参数核查, 核查环节为现场勘查环节和安装信息录入环节。

3.2.1 现场勘查环节

(1) 对查勘方案进行核查, 核对用电类别的选择应与实际相符。

(2) 对计费方案进行核查, 核对是否执行峰谷标志。

(3) 对计量方案进行核查, 核对计量点、示数类型等参数设置。

3.2.2 安装信息录入环节

对录入营销业务系统的装拆日期与实际现场换表的日期进行核对。

3.3 监督与考核

将业扩流程计费参数核查工作纳入营销日常稽查工作范畴。营销部稽查室以一月为一个稽查周期, 对各单位的计费参数核查工作质量进行抽查。每月随机抽取各单位当月归档的高压和低压 (改类、改压) 业扩流程各5条, 对抽取流程的计费参数核查单与营销系统内各项参数设置对照, 同时对核查单的规范和质量进行核查。核查及整改情况进行全局通报。

4 结束语

上一篇:间歇机构下一篇:开放源码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