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科研信息十篇

2024-09-13

临床科研信息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临床病例资料来源于新疆冠心病临床科研信息一体化技术平台。首先确立以冠心病为重点病种,通过构建冠心病术语库、冠心病结构化电子病历,重组冠心病临床科研信息数据采集、数据管理及统计分析与数据挖掘系统,从而达到建立新疆冠心病临床科研信息一体化平台的目标。此后通过确定研究方案,根据研究目标所需要的信息建立冠心病术语库、冠心病临床电子病历模板,选择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均来源于2012年6月—2013年10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第一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患者。纳入病例标准:中医诊断为胸痹的住院患者; 结构化电子病例所需信息完整,包括患者基本信息、诊断、中医理法方药、西药用药情况。排除标准:患者有冠心病史,但冠心病不是此次住院的主要原因者;以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入院,但基础疾病不是冠心病者,或无确切证据表明冠心病为此次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住院的主要基础病因者;入院后首次记录资料不全或未完成必备检查项目即自动出院或死亡者;无明显症状, 仅为定期入院输液或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入院的冠心病患者;不配合调查或依从性差的患者。

1.2研究方法经过筛选共纳入符合条件的临床病例1 589例,本研究仅对前期录入的202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初步分析,后期对数据库的挖掘有赖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的技术支持。初步研究新疆冠心病 (胸痹心痛)的中医证候特点、证候分布规律、中医证候与中药关联性的研究、不同证型西药应用情况。

在目前运行的电子病历系统中录入科研病历,通过网络技术与挖掘系统进行数据连接,将所需的临床病例数据导出,由专业网络技术人员将导出的临床病例数据导入源数据库,使用ETL软件[ETL是ExtractTransform-Load的缩写,指数据抽 取 (Extract)、数据转换(Transform)、数据装载(Load)的过程],从源数据库导出需要规则化的数据对数据进行规则化处理,将规则后的数据导入细节数据库,用以后期的数据挖掘分析;利用临床科研一体化平台,通过对明确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患者提取科研病历数据, 进行了部分数据的统计分析。

1.3统计学处理通过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后期数据挖掘可利用数据挖掘技术(DM),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证候要素采用K-means法进行聚类分析。利用Business Objects软件进行冠心病临床需求的多维主题查询、分析及Web多维分析,利用WEKA软件实现贝叶斯 网络的冠 心病辨证 因素挖掘,利用Oracle工具实现冠心病中医辨证治疗的评价分析,冠心病证候研究采用聚类分析(样本聚类和变量聚类相结合)和判别分析。

2 结 果

2.1研究对象基本信息(见表1) 本次分析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明确为冠心病的住院患者202例,其中男134例,女68例。

2.2中医不同证型构成比202例冠心病患者根据症状、体征及舌苔脉象概括分为痰瘀互阻证、秽浊痰阻证、气阴两虚证、秽浊痰阻偏瘀证、气虚血瘀证、痰热内扰证六型。其中痰瘀互阻证53例,男36例,女17例; 秽浊痰阻证56例,男37例,女19例;气阴两虚证31例,男18例,女13例;秽浊痰阻 偏瘀证37例,男27例,女10例;气虚血瘀证21例,男15例,女6例;痰热内扰证4例,男1例,女3例。中医6种不同证型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构成比:秽浊痰阻证>痰瘀互阻证>秽浊痰阻偏瘀证>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 痰热内扰。可以看出新疆冠心病患者中以秽浊痰阻证占首位。详见表2。

2.3不同证型的用药频次研究通过对不同证型的用药频次进行归纳总结后得出,不同证型用药频次分析:胸痹痰瘀互阻证前十位高频用药依次为丹参、川芎、陈皮、桔梗、全当归、茯苓、瓜蒌、红花、郁金、元胡; 胸痹秽浊痰阻证前十位高频用药依次为丹参、当归、川芎、桔梗、薤白、元胡、陈皮、首乌藤、瓜蒌皮;胸痹气阴两虚证前十位高频用药依次为全当归、丹参、太子参、 麦冬、桃仁、赤芍、黄芪、川芎、首乌藤、川牛膝;胸痹秽浊痰阻偏瘀证前十位高频用药依次为丹参、全当归、川芎、红花、薤白、桔梗、瓜蒌、厚朴、元胡、炒麦芽;气虚血瘀证前十位高频用药依次为丹参、陈皮、茯苓、黄芪、红花、郁金、川芎、桔梗、鸡内金、元胡;胸痹痰热内扰证前十位高频用药依次为炒枳实、丹参、丹皮、瓜蒌、厚朴、 全当归、薤白、九香虫、竹茹、白术。

2.4冠心病患者诊断亚型及合并病情况

2.4.1冠心病诊断亚型高频分布结果(见表3) 在冠心病患者中诊断亚型疾病诊断名称频次排列顺序为:心肌梗死,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陈旧性前间壁心肌梗死,陈旧性心肌梗死,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陈旧性正后壁心肌梗死、急性侧壁心肌梗死,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

2.4.2冠心病合并疾病高频分布结果在研究的冠心病患者中合并疾病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高血压病、 2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性并发症。详见表4。

3 讨 论

3.1男女构成比本次分析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明 确冠心病 住院患者202例,其中男134例 (66.34%),年龄61.54岁±14.08岁;女68例(33.66%), 年龄为67.49岁±10.37岁。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男性多于女性,可能与抽烟、饮酒、饮食习惯、工作压力大等因素相关,男性平均年龄小于女性,可能与男性的文化就诊意识、重视程度有关,但因本研究为非随机抽样调查结果。在后期的研究中扩大样本含量并进行随机抽样调查进一步补充研究结果,设计研究方案进行男性多于女性的相关因素研究。早在1991年美国心脏协会公布,冠心病在男性与女性中有明显差异,女性冠心病死亡率随年龄增高趋势比男性晚10年。女性冠心病发病率低,除如吸烟、血压、精神因素等一些常见危险因素对女性影响较男性为轻外,绝经前内源性雌激素也起重要作用。

3.2不同中医证型之间西药使用结果分析痰瘀互阻证西药用药频次前五位:抗凝药、降压药、降脂药、抗心律失常药、抗心绞痛药;秽浊痰阻证西药用药频次前五位:抗凝药、降脂药、降压药、抗心律失常药、抗心绞痛药;气阴两虚证西药用药频次前五位:抗凝药、降压药、降脂药、抗心律失常药、抗心绞痛药;秽浊痰阻偏瘀证西药用药频次前五位:抗凝药、降压药、抗心律失常药、降脂药、抗心绞痛药;气虚血瘀西药用药频次前五位为抗凝药、降压药、降脂药、抗心绞痛药、抗心律失常药。五种证型中前五位用药类别相同,均为抗凝药、降压药、降脂药、抗心律失常药、抗心绞痛药,均属规范用药,与指南相符。痰热上扰证与其他证型不同,为抗凝药、抗心绞痛药、平喘药、补钾剂、降脂药、降压药、抗酸及抗溃疡药、止咳化痰等,究其原因可能与痰热上扰证病例数偏少,患者合并病等因素有关。

3.3冠心病诊断亚型疾病名称频次结果分析在冠心病患者中诊断亚型疾病名称频次排列顺序为:心肌梗死,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陈旧性前间壁心肌梗死,陈旧性心肌梗死,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陈旧性正后壁心肌梗死、急性侧壁心肌梗死,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在前期部分病例还有诊断疾病名称不统一现象,如同一概念的有: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前期录入数据是初步应用阶段,今后要进一步要求录入医师规范疾病名称,西医诊断按ICD编码在系统中规范录入病历。

3.4冠心病合并疾病名称频次分析在研究的冠心病患者中合并疾病名称情况如下: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并发症。从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冠心病主要合并疾病前三位为高血压、糖尿病、 慢性支气管炎。在统计工作中也存在数据质控问题, 如数字录入的全角和半角的不同。今后工作中要严加注意,避免后期数据统计不精准的问题。因为团队中统计人员大多为数理专业人员,针对海量的数据,因医学专业人员录入不规范给统计工作带来的后果是可想而知的。通过专业分析,在冠心病患者中合并高血压为第一位,糖尿病为第二位,慢性支气管炎为第三位。

临床科研信息 篇2

医院承担着医教研三大管理任务, 目前一般医院在医疗信息化方面投入较大, HIS、LIS、PACS、EMR等系统纷纷上线, 医院的信息化也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但是医院的另一个重要任务科研管理的信息化方面投入较少, 还基本上处于一个手工管理的现状, 即使有些HIS (医院信息系统) 里含有科研管理模块, 但真正投入使用的医院较少, 上线也是最基本的录入功能。每到申报课题时科研科管理人员只能翻阅原始数据, 工作量比较大。我院决定上线科研管理信息系统, 为全院的科研人员搭建了一个新的工作和管理平台, 将院内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科研管理工作结合, 以科研文档、财务网络化存储管理为核心, 解决人员之间协同工作与知识内容的积累与共享, 提高医院科研信息资源的整合能力。将以往单一的项目管理模式向互动模式转化, 实现项目申请、项目评审和项目管理的全程网络化和全自动化, 实现对课题的过程管理、经费查询, 实现网上互动。

解决系统的合理构建问题, 实现网络强大的互动功能, 建立符合实际操作的流程。我院经过考察论证选中某公司的医院科研管理信息系统。

2医院的需求分析

2.1课题申报阶段:

系统进行课题的添加, 查看课题审核状态、课题基本信息等。

2.2课题立项阶段:

系统进行课题立项的添加、审核、通过、否决等功能。

2.3课题实施阶段:

具体查看课题的执行、执行是否通过、是否需要延期、是否需要终止等功能。

2.4课题结题阶段:

有结题审核、结题是否通过、审核进展和结题报告等功能。

2.5课题成果阶段:

主要有成果添加、成果统计、论文添加、论文统计、专利添加、专利统计、药物临床试验批件添加和统计、药品注册批件添加和统计、新药证书添加和统计、医疗机构制剂注册批件添加和统计等功能。

2.6课题财务审核阶段:

主要有课题预算方案、预算审查、报销审核、经费管理和预算修改等功能。

2.7课题的基本信息:

对系统科目按名称查询修改、修改课题经费名称、修改课题经费来源。

2.8系统管理:

添加、删除、修改、查询用户信息、权限管理、前台信息发布等。

系统的体系架构如下:

科研信息系统实施方案:

总体设计内容:

(1) 角色控制权限管理

提供灵活的可配置的角色, 全方位的对项目管理、财务管理等重要流程进行审核和权限控制, 保证操作员分工明确、业务流程安全可靠。

(2) 科研项目申报、审核、反馈流程

用户端申请者, 通过网络上传申请书, 科研管理部门进行审核或邀请专家评审, 通过网络及时给予反馈信息, 节省了双方的时间和精力, 减少了不必要的办公消耗, 同时便于院内项目审查, 建立完整的项目申报数据库。

(3) 项目立项、中期管理和结题管理

科研项目的过程管理是科研管理的重中之重, 也是难点之一。本系统在医院项目立项后, 要求各项目负责人定期将进展报告、延期报告或结题报告上传, 由科研管理部门进行汇总、审核, 对于项目的进展情况, 管理部门将进行反馈评价, 要求项目负责人完成相关任务。产生的资料信息汇总、统计, 可以很好地为日常科研管理活动服务。

(4) 项目成果管理

如何评价项目实施的效果是项目管理的一个要点。本系统要求所有项目负责人在项目实施及结题期间, 将该项目研究成果包括论文、专利、奖励等电子版或扫描件对应上传, 以便向医院提供完整的科研成果信息, 便于综合评价该项目实施情况。

(5) 经费预算、报销及查询管理

经费报销和查询是项目管理的难点。本系统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设立预算表, 项目负责人在网上登记报销明细, 报科研管理部门审核, 审核通过后, 请部门领导签字, 至财务处报销。未能通过审核者, 给予反馈;预算超标者, 将进行标记、警告。

建立完善的经费查询系统, 项目负责人可根据项目名、项目来源、时间、经费类别等查询经费使用情况, 即时了解项目的总额、使用明细、结余, 安排下一步经费使用;科研管理部门则不仅可了解各个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 也可以通过查询科室、时间、项目类别、经费类别等对全院经费进行管理, 并对信息进行汇总、统计, 为日常的科研管理活动服务。

(6) 人才基本信息库的建立

建立完善的人才基本信息库, 由用户端填写, 并随时更新, 信息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职称 (技术或教学) 、职务、科室、学历学位、毕业院校、工作学习经历、学会任职兼职、代表性文章、代表性成果、主要学术头衔等。基本信息可以导出并存档, 作为对人才管理的重要文件。

(7) 科研下载区

建立科研下载区, 包括各级申报书、申报软件;课题进展报告、结题报告等;各级项目成果批文;以及其他科研表格等。

(8) 信息发布平台

科研管理部门发布各级科技政策和信息, 包括国家、省市项目、成果申报信息, 各级项目管理办法, 经费使用办法, 以及医院的各级通知公告。

技术实现:

(1) 技术环境

(a) 软件:visual studio 2010, 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

(b) 开发语言:C#, asp.net

(c) 操作系统:microsoft windows 2008 server

(2) 技术描述

B/S结构 (Browser/Server, 浏览器/服务器模式) 应用程序, 是WEB兴起后的一种网络结构模式, WEB浏览器是客户端最主要的应用软件。这种模式统一了客户端, 将系统功能实现的核心部分集中到服务器上, 简化了系统的开发、维护和使用。客户机上只要安装一个浏览器 (Browser) , 如Netscape Navigator或Internet Explorer, 服务器安装Oracle、Sybase、Informix或SQL Server等数据库。浏览器通过Web Server同数据库进行数据交互。

基于微软.net开发的B/S应用程序除了继承B/S模式的传统优势外, 还具备了简易性、可管理性、可缩放性、安全性等优点。asp.net将应用程序定义为所有文件、页、处理程序、模块和可执行代码的综合, 这些文件、页、处理程序、模块和可执行代码必须可在web应用程序服务器上的给定虚拟目录的范围内调用或运行, 每个程序可独立使用httpapplication实例池, 相互不受影响, 可实现一台服务器运行多个应用程序。

系统应用总结:

(1) 系统方面

(a) 改变了管理方式, 提高了医院科研管理部门的管理水平。

将信息技术与现代管理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相融合, 实现网上互动, 极大的简化了科研管理工作程序, 促使科研行政管理效率提高, 实现了申报及管理工作的公开、公正、透明、统一;为实现医院科研目标创造了切实有利的环境。

(b) 简便实用, 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很好的技术平台。

促进了资源共享利用;由于科研项目管理系统实现医院科研项目、成果、经费及科技信息的网络化管理, 建立交互式平台, 科研信息资源可以实现网上的查询。各学科和实验室可以利用系统, 通过相应查询方式, 了解学科科研发展情况, 对于评价学科发展现状, 确立学科发展方向提供了数据支持。

提高了经费使用的计划性和科学性;科研人员在网上提交经费报销, 查询自己的科研经费使用情况和结余情况, 做到心中有数, 在合理的预算开支范围内, 简化了报销手续, 使之能更好的安排经费支出, 对于项目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2) 业务方面

(a) 立项阶段轻松便捷

项目立项功能模块节省了审核过程中需要消耗的大量纸质文件, 提高了审核的相应速度。

(b) 实施阶段可控性强

实施功能模块可以更好的反馈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 并且进行实时评估。

(c) 结题阶段查找方便

结题功能模块是对项目过程的一个认定结束阶段, 有效的对项目进行了归纳总结。

(d) 成果阶段延续性好

项目结题功能模块使得项目成果得到了有效的管理和保存。

(e) 财务经费管理高效

预算方案:预算方案功能让项目实施起来对财务的控制更加合理。

预算审查:预算审查对项目经费进行了严格控制, 确保经费用在合理的地方。

财务统计:财务统计功能让财务管理透明、清晰、一目了然。

参考文献

[1]钟世镇.数字医学概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2]应荣华.浅谈B/S结构的发展[J].商场现代化, 2006 (5) :90

临床科研信息 篇3

关键词:激励理论 科研信息管理系统 科研能力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将创新放在了首要位置,充分说明了在新的社会经济发展时期,创新活动的重要地位。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基础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教师是创新活动的重要力量,如何提升他们的科研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我国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许多高校的科研管理活动基本都是通过科研信息管理系统来完成的,其管理内容一般涵盖了科研人员的信息收录、项目管理、成果鉴定、技术转让等一系列活动。信息技术的运用,大大提高了科研管理工作的效率,不仅节省了时间,减少了犯错概率,而且提高了信息的数据化程度,方便了科研管理人员对信息的统计、分析等数据挖掘活动,提升了科研管理决策规范化、科学化程度。

现如今,我国关于高校科研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方兴未艾,相关研究刚刚起步,虽然已有不少相关的论文,但绝大部分都停留在技术层面,偏重于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而关于高校科研信息管理系统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对高校教师产生的作用等方面研究较少,几近空白。在使用科研信息管理系统的过程中,高校更多的是把它作为科研信息的数据采集平台,以及消息的发布平台等,在培养与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方面发挥的作用有限。笔者将从激励理论的视角出发,分析影响教师科研能力的相关因素,进而研究高校科研信息管理系统在提升教师科研能力方面发挥的作用,以供科研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者和应用者参考。

激励一般是指激发人动机的心理过程,它有三个要素:激励对象、激励方式、激励效应,即对谁激励、怎样激励、激励效果。从本质上来说,“人的行为激励的过程就是由刺激变量(目标、诱因)引起机体变量(个体需要与动机等)产生持续不断的兴奋状态,从而引起积极的行为反应,实现目标。当目标实现之后,经过反馈,又强化了刺激,如此反复,延续不断”。

良好的激励可以为人的行为提供动力,发挥人的内在潜力,还可以激发人的工作热情与兴趣等。因此,各个高校采取了许多激励措施以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激励的措施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经费支持。如加大科研项目的配套投入,提高科研成果的奖励,减免项目管理费等;第二,人事管理政策激励。从职称评聘制度、年度科研工作量考核等方面进行激励;第三,科研成果转化为平台支撑。如申请、维持及转让专利等。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高校教师的科研热情,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从激励对象来说,这些激励措施对于科研能力强的教师作用更加突出,容易造成“强者恒强”的局面,它对科研能力较弱的教师激励作用较弱,甚至出现反向激励;从激励方式上来说,这些激励措施更加偏重物质激励和结果导向,以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为唯一的衡量标志,容易造成“重立项,轻结题”,盲目追求科研成果,甚至导致各种学术不端行为;从激励效果来说,这些激励措施多是结果导向的,虽然激励量大、激励方向明显,但激励周期较长,激励频率不够,激励效果的可持续性较差。有些教师甚至认为搞科研就是为评职称,以至于在评上职称后再也不搞科研了,他们更关注的是科研成果给自己带来的好处,而不是科学研究过程中的乐趣。

一、高校教师在提升科研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高校教师虽然都受过高等教育,也经历过一定的科学研究训练,但是其科研能力与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培养高校教师,尤其是科研能力较弱教师的科研能力,是高校科研管理的重中之重。目前,高校教师在提升科研能力方面存在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1.基础薄弱,起点较低

高校教师中,科研能力较弱的群体主要是刚进学校的青年教师,以及長期不从事科研的教师。这些教师由于从事科研时间较短,或者太长时间不从事科研活动,所以在知识的积累、研究方法的熟练掌握和科研实践等方面有所欠缺,在从事科学研究的时候经常是费时费力,又不易出成果,所以得到经费资助的可能性较小。

著名的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弗鲁姆阐述的期望理论模式是:“某一目标对某人的激励力量取决于其所能得到结果的全部预期价值乘以其认为达成该结果的期望概率。”该模式可表示为:M=V*E,其中M为激励力量,是指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和激发其内在潜力的强度;V为目标效价,即预定目标对于满足个人需要的重要程度与价值的大小;E为期望值,是指根据以往经验,判断达到目标可能性大小的主观判断。从该模式可以看出,对科研基础薄弱、起点较低的教师来说,付出的更多,成功的概率却可能更小,他们的期望值(E)会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无论其目标效价(V)高低,都会造成激励力量(M)不足。在实践中,部分教师在几次努力失败之后,就会彻底放弃科研,或者只从事一些低水平的科研活动,无法有效提升科研能力。

2.科研兴趣不足,完成任务心态较严重

科学研究最基本的动力来自于人们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它是一项高难度的脑力活动,充满了挑战和艰辛,只有当人们对于未知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甚至想通过研究去改造世界时,才会对科学研究产生源源不断的动力。而人类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往往来自于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会引导人们从事各种艰难和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从克服困难和解决问题中找到乐趣,以苦为乐,且乐此不疲。没有兴趣而去从事科研工作是痛苦的,也是难以持续的,许多教师也因此倍受煎熬。

在实行了科研工作量绩效考核的学校,许多教师做课题、写论文更多的是为了完成任务,而不是基于兴趣。在没有实行科研工作量绩效考核的学校,许多教师干脆放弃了科研,有的甚至十几二十年都没有做项目、发论文,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与当下高校科研管理采取内容型激励和结果导向政策是有关联的。目前的政策更多偏向于对科研项目与科研成果等结果性的奖励,较少关注教师科研的过程性支持。如果没有兴趣等长期性激励因素,学校提供的内容型激励一旦对教师失去了影响,则再难调动教师的科研积极性。

3.信息闭塞,缺少指引和交流

影响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缺少与外界和同行的交流。科研活动是建立在学科专业基础之上的一系统学术活动,要想提升科研能力,除了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学术规范之外,对科研政策的了解、与外界和同行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就难以把握本专业的学术发展动态。不知道当前的学科发展的理论前沿、热点、难点,不了解经济社会发展对学科发展的新的需求,就很难真正做好科学研究。而有些教师在开展科研活动时,恰恰存在这方面的问题,不了解学术动态,缺少同行的指引与交流,以至于事倍功半,科研水平难以提高,挫伤了科研积极性。

4.激励频率不够,难以产生持续激励

激励频率是激励的影响因素之一,不同的激励频率在不同情况下对激励对象的影响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对于能力较强、能够胜任工作的人来说,激励频率应该低一些;而对于能力较弱的人来说,激励频率应该更高一些。

在科研管理方面,学校的激励措施往往一年(多以年度考核为主)或几年(以职称评、聘为主)一次,周期较长。对于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来说,因为平时生活中已经习惯从事研究工作,这类刺激产生的是强化激励,可以促使其更加努力;对于科研能力较弱的教师来说,也许在年度考核或者职称评、聘等兑现科研奖励时,才会对自己科研能力不足的现状产生紧迫感,从而产生提高科研能力的冲动。但是,这种短暂的刺激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减弱,很快回到原状,难以形成持续激励。

5.科研氛围不浓,持续刺激不强

科研活动的开展,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环境,对于科研能力较弱的人来说尤其如此。学校科研氛围不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是目前高校大量扩招的现状下,教师忙于教学,没有时间开展科研,造成“重教学、轻科研”的情况;有些是因为学校重视不够,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还有些是因为没有良好的学术互动平台,教师之间不开展学术交流,或者是交流活动只局限于本专业,甚至是某个教研室。在这种环境下,学术活动少,教师之间交流不畅,一方面,造成教师的信息来源减少;另一方面,没有对教师进行持续刺激,不利于其开展科研活动。

二、利用科研信息管理系统提升教师科研能力的五个模块

主观因素和外部环境都存在制约教师提升科研能力的因素,那么如何帮助教师提升科研能力呢?笔者发现,利用高校科研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比较好的途径,它可以建立以下五个模块:

1.建立个人学习日志

在高校科研信息管理系统中建立一个专属于教师个人的学习日志。在该日志中,可由教师自己设定学习计划,由系统定期向教师发送提示,如在每年、每学期或者每月开始日发送提示,或者根据学习计划完成的进度发送提示。在日志里,教师可以撰写学习日记、笔记或者论文提纲等,也可以将这些内容发送给相关人员,或者共享到公共平台,供大家讨论、评议。鉴于人们的使用习惯,这一功能最好能在移动终端上运行。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加强知识积累和学术讨论,还可以增加刺激频率,提供持续刺激,增强激励效果。

2.科研服务区

科研服务区是一个科研管理人员与教师互动的区域,科研管理人员可以发布学校政策、各类通知和服务指南等各种服务于教师的信息,为他们提供服务和支持。教师也可通过科研服务区了解学校政策,获得各类信息,或者向科研管理人员咨询各种问题。这一模块有利于教师随时获得学校政策、项目申报、论文评选等相关信息,便于开展科研活动。从双因素激励理论来说,它属于保健因素,有保持人的积极性、维持工作现状的作用,虽然它对教师的激励作用不大,但是缺少这个模块,会挫伤教师的积极性。

3.学术讨论区

这是一个类似于BBS的网上学术沙龙,也是一个知识共享的区域。教师面对面地进行学术讨论往往存在成本高、时间不灵活,以及讨论时理性思考时间较少且过程不易保存等缺点,所以这种方式在实践过程中开展的频率较低,一个学期往往开展不了几次。这就存在激励的频率和程度不够的问题。

在学术讨论区,教师可以围绕不同的主题随时展开讨论,这种学术讨论可以摆脱时间和空间的制约,给人更充分的思考和深度探讨的时间,討论的过程也可以全程数字化记录,成本低,效率高。在讨论的过程中还可以实现知识共享,增进知识所有者之间的知识沟通,激励他们去思考、去研究,从而发现新问题,找出新办法,促进知识创新。

4.科研工作量得分排名榜

目前,教师科研工作量渐渐成为高校考核的重要指标,它将教师的科研活动成果,如科研项目、论文、专著、研究报告等按照不同的权重进行赋值,从而将教师的科研成果进行总体量化。将教师的科研工作量得分进行排名,对于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具有正向激励作用,也有利于科研能力较弱的教师认清差距,受到刺激,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5.学术达人展示

通过展示学校学术达人的科研成果、成长经历、经验心得等方面,能为教师树立榜样和标杆,激励他们学习优秀经验,努力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

总而言之,目前大部分的高校科研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服务于科研管理人员的科研管理工作。具体来说,是科研信息的采集、存储、统计分析等,对于如何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方面关注较少。但是,科研信息的采集、存储、统计分析只是科研管理的一个环节,而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是科研管理的根本目标。因此,高校科研信息管理系统如能运用到提升教师科研能力方面,将更有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Mowery D,Nelson R.The Sources of Industrial Leadership[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2]王晓军,孙路阳等.高校科研管理系统与科研管理信息化[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4,(12).

[3]高树军.组织行为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4]赵丽梅,张庆普.高校科研创新团队成员知识创新的激励机制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3,(3).

[5]林依.高校社科科研团队激励机制的问题与创新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1,(3).

[6]赵建梅,张连芬.知识管理组织的激励机制探索[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9).

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科研论文 篇4

摘要:阐述了高职院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法及期实现的关键技术,系统能够适应科研成果统计、课题在线申报等管理的要求,满足当前科研管理工作的需要。

关键词:科研信息;管理人员;审核

一、系统需求描述

当前高校教师的科研信息越来越多,如果继续采用传统的人工方式管理,会给学校的科研管理人员和教师带来工作效率低下、信息丢失等一系列问题。随着校园网络信息化的建设,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技术实现高校科研管理的信息化,整合相关的工作流程,形成一个动态的科研数据中心和科研管理平台,服务于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和教师,全面、实时、准确地给为他们提供相关的科研信息。

1.系统角色需求分类。

1.1教科研管理人员。此类人员主要职责是对所有教师提交的`科研信息进行审核并正式入档,同时对所有院系的科研信息进行分类统计,查询和打印报表等服务。

1.2院系科研秘书。此类人员主要职责是对所在院系教师提交的科研信息进行审核并上报教科研管理部门,同时对所在院系的科研信息进行分类统计,查询和打印报表等服务。

1.3普通教师。教师使用系统进行个人教科研信息的上报和校级课题的申请,对个人上报的教科研信息(未完成审核的)进行修改,教师可以对个人的科研信息按照查询条件查询和打印。

2.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科研管理系统采用.Net技术构建,采用B/S模式,其功能模块如图1所示

2.1科研成果登记。科研成果登记模块主要设计用于教师登记个人科研成果,主要包括论文、著作、专利、课题等个人科研信息的申报登记。

2.2科研成果审核。科研成果审核模块主要设计用于科研秘书和教科研管理人员对教师个人申报的各项科研成果进行审核,对于审核通过的成果的计入学校的教科研科研统计基本数据。

2.3校级科研申报。校级科研申报模块用于校内教师申报校级教科研课题,主要记录包括课题名称,参与人员,课题背景,课题意义,应用前景、申报经费和课题的起止时间等课题信息,上述信息可以导出成Word格式,作为科研评审组审核课题的依据。

2.4人员信息管理。人员信息管理模块主要包括个人信息的基本维护,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密码修改和人员权限分配等功能。

2.5信息统计与查询。信息统计与查询模块用于对历史信息的查询和统计,主要包括论文、著作和专利等科研信息的统计,并且可以对统计结果进行导出和打印服务。

2.6系统管理。系统管理模块主要实现对系统数据的备份与还原和系统用户的创建与权限分配。

二、系统实现及其特点

1.报表打印。报表打印是科研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查询检索出来的科研信息都可以按照一定的格式打印并附上相关的统计结果。本系统中利用.Net自带的RDLC(ReportDefinitionLanguageClient)生成报表。它具有以下特点:①简单易用的控件,特别是表格控件,非常方便实现字段在报表上的排列;②灵活的可定制性,RDLC使用XML来描述报表的相关信息;③高度可编程性,报表的预览和打印等一系列操作通过代码就可以实现;④支持数据钻取功能;⑤可以将数据导出Excel文件格式,而且可以不需要安装Excel。2.2生成申报书。在校级教科研课题的申报过程中,教师通过系统填写相关信息,这些申报信息虽然已经记录进入数据库,但是在审核过程中,评委不可能人手一台计算机进行查阅,因此有必要将将上述信息生成Word格式并打印留存,便于评委审核使用。

三、结语

教科研系统采用了B/S模式的系统结构,便于系统的升级和维护,所有的后续升级和维护工作只需在服务器端进行,客户端就能及时刷新,避免了传统客户端软件的安装和配置。系统运行一年来,实现了学校科研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提高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的效率,加强学院在科研方面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磊,陈建华.谈高校科研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J].兰台世界,(6):26-27.

[2]何杰,张剑平,王刚,梁殿超.基于Internet的高校科研管理系统的实现[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8):34.

[3]陈巧玲.高校科研管理创新探析.商业时代[J],2008(17):71-73.

[4]李斌.高职院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13):3283-3285.

高校科研信息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 篇5

目前, 很多高校科研信息的管理主要是通过手工录入到Excel和Word里, 然后分类进行管理, 工作量大, 又不便于管理。这涉及到时间迟滞性, 并且工作效率极其低下[1], 给高校科研成果管理和教学进程带来很大的麻烦和不便。所以, 急需科研信息管理系统, 方便快捷的解决科研信息的管理, 避免由于人为原因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差错。

2 需求分析

2.1 建立科研基本情况信息库。

信息库能够反映岗位、任务变化信息, 提供科研人员详细信息, 为校科研处进行科技成果统计提供准确数据, 对科研项目定期监控。

2.2 具备综合的科研信息统计功能。

能完成对不同职称、不同岗位的科研人员发表的学术论文、出版的教材和著作、获得的各类科研成果奖励、科研专利等科研成果及属于纵横向来源的科研项目统计。可对第一作者为分院科研人员的论文、著作、教材等及以分院为第一完成单位的科技成果、项目进行统计, 为分院科研考核提供统计数据。

2.3 具备科研考核功能。

能根据各项科研业绩, 如计算各部门、各教师的当量工作量进行统计分析, 以考核科研工作业绩。

2.4 具备方便快捷的科研信息查询功能。

能根据不同条件对科研人员信息、科研项目信息、科研成果信息及学术交流信息进行查询。

2.5 具有简便的操作功能。

能输出科研项目信息、科研成果信息管理及学术交流信息的日常报表和年报表。

3 数据库的设计

数据库一共设计8个表, 分别是管理员表、科研人员信息表、论文信息表、科研项目表、科研成果表、科研奖励表、学术活动表和学院信息表。

管理员ER图如图1。

科研人员ER图如图2。

论文信息ER图如图3。

科研项目ER图如图4。

科研成果ER图如图5。

科研奖励ER图如图6。

4 系统实现

系统功能模块主要分为两个权限, 分别是科研人员模块和管理员模块。

4.1 科研人员的权限下的功能有:

个人信息管理、论文信息管理、科研项目管理和科研成果管理。科研人员模块包含的内容有科研人员对于自己个人信息的修改, 包括职工号、姓名、性别、职称、出生日期、所学专业等;论文信息的管理有论文信息添加和论文信息的查询, 论文信息添加内容包含论文名称、刊物名称、刊物类别、刊物级别、主办单位和作者等, 而论文信息查询则是根据以上所有信息进行已有的论文查询;科研项目管理包含科研项目添加和科研项目查询, 科研项目添加包含的有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来源、项目类别和经费金额等, 查询项目跟论文信息查询一样, 根据以上信息进行查询;科研成果管理则包括科研成果添加和科研成果查询, 科研成果添加包含成果名称、成果类别、成果经费、完成时间、负责人和完成单位等, 科研成果查询同上。 (见图7)

4.2 管理员权限下的功能有:

系统用户管理、学院设置管理、科研人员管理、科研奖励管理、学术活动管理和数据备份。 (图8) 管理员模块包含管理员对系统用户的管理、学院管理、人员管理、科研奖励和学术活动, 最后还要包含一个数据备份。系统用户管理是超级管理员添加普通管理员的管理过程, 同事具备删除修改管理员的权限;学院设置管理包含学院添加和学院查询;科研人员管理包含科研人员添加和科研人员查询, 科研人员的添加包含的信息由职工号、姓名、性别、职称、出生日期、所学专业等, 查询也是根据以上信息进行查询;科研奖励管理包含科研奖励添加跟科研奖励查询, 科研奖励添加包含的信息由获奖人员、项目名称、奖励名称、授予单位、时间和备注, 当然查询也是依据这些信息;学术活动管理包含学术活动添加跟查询, 学术活动添加含标题名称、时间、类型、内容和附件;最后是数据备份, 点击数据备份将直接将数据备份, 方便快捷 (图9) 。

5 结论

随着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 信息化建设速度的提升, 信息管理备受关注, 信息在经济和社会交往过程中的重要程度逐渐增强。高校科研信息的管理实现电子化, 提高办公效率[2], 对于科研信息管理效率有很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田晓芳.高校科研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研发[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07 (19) .

浅析临床医学科研档案保密与利用 篇6

关键词:临床医学,科研档案,保密,利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 档案资源巨大的社会价值逐渐为公众所认知, 这就涉及档案的保密和利用工作。这项工作做得好坏, 会直接影响到党和国家及单位的平安和利益。档案是一种重要的社会信息资源, 对于档案信息资源, 不但要重视其载体的保管和保护, 更要重视其所含信息的开发利用, 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医学科研档案是医学科技知识的重要载体, 是医学科学研究活动中, 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和开发利用价值的各种文字、数据、图表、照片等不同形式的科学技术文件材料, 最原始地记载了科学研究的详细内容和历史过程, 是一种丰富的信息资源, 对科研工作的先进性、科学性及实用价值的鉴定起着重要的作用。医学科研档案有别于其他行业科研档案, 它具有形成的周期长、学科性强、综合性强、载体多样化以及保密性等特征。了解了医学科研档案的定义和特征将能更好地做好医学科研档案的保密工作, 开发利用工作提供指导。近年来, 我国医学科技迅速发展, 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医学科研档案资料, 尽管在医学科研档案保密和开发利用方面做了些工作, 但还是远远不够的。目前在医学科研档案保密和开发利用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医学科研档案保密和利用存在的问题

(一) 临床科研档案保密和开发利用意识薄弱。

总体而言, 医学科研管理人员对医学科研档案的归档意识还不是很强, 对于医学科研的归纳整理还不足, 对于医学科研档案的保密意识还不够, 对医学科研档案资源利用也不够。在医学科研档案外借方面还不是很规范, 科研档案未及时归还, 科研档案丢失和损坏的现象也常常存在。而对于一些应该保密的核心医学技术也没有严格的保密措施。因此总体而言在临床医学科研档案保密和开发利用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二) 临床科研档案保密相关法律规范不完善。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颁布20年来在我国整个保密法律法规体系中起着主导和决定性作用。《档案法》和《保密法》是规范我国档案工作和保密工作的两部专门法, 是制定一切档案及保密法规、规章和具体保密制度的基本依据, 同时为国家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促进和保障作用。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人员国内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 我国的保密法已经不能很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 需要进一步更新完善。对于临床医学科研档案方面的法律条文更是缺失。

(三) 临床科研管理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医学科研档案管理对于医学科研管理人员有较高的要求。医学科研档案人员要有比较强的政治素质、档案专业知识、医学相关知识、计算机知识、管理学知识, 以及熟悉所保管的档案内容和档案法规;在文化素质方面, 要有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 能总结和分析利用工作中的经验与问题, 从中掌握利用工作的规律。然而当前我国医学科研管理人员很多是大专学历人员, 学历类型多样化, 档案专业知识不强, 业务能力一般, 政治意识不够。因此要进一步做好医学科研档案的保密和开发利用工作, 临床医学科研管理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 临床科研档案保密和利用界线不清, 未能平衡好关系。

对临床科研档案的保密工作虽然是必要且必须的, 因为这涉及到核心技术保护和知识产权方面的问题, 但这并不代表医学科研档案就要绝对不被人利用, 档案本身的存在价值就是要被人利用的, 不然档案的存在将失去意义。严格保密档案资料是每个档案管理人员都应该尽到的责任和义务, 然而现在许多档案管理人员在对档案进行严格保密的同时, 忽视了有些临床科研档案资源利用, 使得临床医学科研档案利用不足, 削减了档案的存在价值, 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因此在临床科研档案保密和开放利用方面存在界线不清, 未能很好的平衡好相关关系。

(五) 管理激励机制不足, 权责不明确。

任何工作要做好, 有效的管理和激励机制是非常重要的。当前我国对临床医学科研档案管理总体上还不是很重视, 各级领导权责不明确。对于科研档案管理做的好也并未有一个及时有效的激励, 对于科研档案丢失甚至一些泄密事件也并未有很好的惩戒措施。

二、对策

(一) 加强领导, 重视做好组织建设。

在我国领导重视是做好一项工作的必要且重要前提和保障。因此做好临床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必须领导要重视, 要积极加强组织建设, 完善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的具体分工, 领导和员工的职责, 为做好临床科研档案管理提供组织保障。

(二) 做好制度建设, 将临床科研档案保密与科研诚信相结合起来。

我国目前涉及科研档案保密制度还不完善, 而临床医学科研档案保密方面的规章制度更是缺乏。因此要进一步完善临床医学科研档案保密制度, 在政府层面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同时各医疗机构也应制定具体的措施, 为临床医学科研档案保密与开发利用提供制度保障。此外临床医学科研档案保密工作要和医学科研诚信建设结合起来。医学科研档案泄密可能会造成一些人员复制拷贝相应的研究成果, 重复发表论文或者申请成果, 导致一系列科研不端行为的发生。因此加强临床医学科研制度建设, 加强核心技术的保密工作对于防止科研不端行为也具有重要意义。

(三) 做好人的工作, 加强管理人员培训。

对于做好临床科研档案保密、开发和利用工作, 管理人员是很重要的因素。而要作好这些工作客观上要求临床科研档案人员具备有计算机专业知识、加强的政治素质、综合分析能力、医学相关知识等, 因此要更好具备这些知识和能力, 加强对科研管理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因此要在日常工作中进一步加强培训工作, 及时给他们充电。

(四) 做好管理和激励以及惩戒机制建设。

当前我国临床科研档案管理和激励机制还未建立, 总体重视不够, 临床科研管理人员积极性、主动性不够。因此要进一步完善管理和激励机制, 对于临床科研档案管理做的好的员工在绩效上给予肯定, 同时对于在科研档案工作中有较大失误, 造成严重泄密事件给单位甚至国家带来损失的个人予以相应的处罚, 只有好的管理激励机制和惩戒机制才能更好的推动临床科研档案的工作, 才能提高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敬畏心、责任心。

(五) 处理好临床科研档案保密和利用关系。

医学科研档案的保密和开放利用工作本身就是一对矛盾, 但是不能走极端, 临床科研档案的保密和利用要做好平衡关系。对于核心技术, 涉及国家、单位利益以及个人知识产权方面的, 要做好保密工作。而对于社会有较大效益的, 为诊断治疗疾病提供很大帮助的科研成果要及时做好推广工作。因此如何做好保密和开发利用工作首先要做好科研档案的归类整理分析工作, 设定保密级别和保密期限, 同时对于可以共享的临床医学科研档案要做好相关借阅手续, 做到及时完整的归还。同时做为科研管理人员还应该及时关注科研档案的利用情况, 要防止科研成果抄袭等科研不端行为的发生。

(六) 做好协议制定工作。

随着临床医学科学技术发展, 临床科研人员流动日益频繁, 国内国际交流也日益增多。因此在涉及临床医学科研档案方面要进一步规范相关的合作行为, 建议要加强合作协议的制定, 做到有依可据, 做到先礼后兵, 以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和矛盾。

三、总结

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医学科研档案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尽管对于医学科研档案的保密与开发利用许多专家学者也都做了些探讨, 但是真正做好这项工作, 更应该在实践中不断体会和平衡, 更好的进行归类整理, 在实践中总结, 然后把总结体会运用于指导实践工作, 同时要不断创新医学科研档案保密与开发利用的方法和手段, 在做好技术保密工作的同时又能使许多好的临床医学科研成果运用于广大患者, 造福人类健康。

参考文献

[1]周毅斌.医学科研档案特点及其作用[J].广州医药, 2010, 41 (2) :72-74

临床科研信息 篇7

1. 航天科研院所物资管理的重要性

物资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物资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成本。[1]航天科研院所的型号物资需求总量较大, 采购品种繁杂, 每年需要采购大量的物资及配套产品。在整个科研生产的管理体系中, 物资供应是科研生产的第一道工序, 被称为前端物流。物资供应与型号产品的质量控制、成本控制、生产和交付进度控制密切相关, 特别是在型号产品的批量生产阶段, 物资供应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是质量控制、成本控制、保证连续生产、均衡生产、按进度交付产品的前提。

2.航天科研院所物资管理的特点

20世纪90年代中期, 航天五院提出了型号物资实行“五统一”管理的思路, 即:凡是用于卫星研制和生产的各种物资, 均实行统一选用、统一采购、统一筛选复验、统一下厂监制验收、统一失效分析, 被称为“五统一”管理模式。航天科研院所实行“五统一”管理模式, 带来物资采购、检验、仓储、配送和质量管理工作量的大幅增加, 并有以下几个特征:[2]一是物资种类多, 有关原始凭证的信息量大且进出频繁。二是物资质量要求高, 要求物资管理具备准确的溯源管理流程。三是要求集中处理, 业务量大。四是信息交叉, 查账困难。五是由于一张单据记录了多种内容的信息, 而所需报表及各种统计需要摘录各自不同的信息。势必造成信息交叉, 重复劳动, 给查阅带来困难。六是要求制定合理、准确的动态供应计划。七是时间性强, 精确度要求高。不仅要求按规定时间完成有关数据的记录、汇总、统计、核算、编制和呈送报表, 而且要为各部门领导进行决策及时提供有关信息。[3]

航天物资管理系统的性能需求[4]

设计一个物资管理系统的目的, 不仅是要完成通用的物资信息管理功能, 还应该能够为领导层具体决策和管理业务提供更大的便利, 其最终目的是提高管理水平和自动化水平, 不断增加航天科研院所的经济效益, 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因此, 需要具备良好的性能。

1. 效率要求

由于物资管理涉及的信息流量大, 且信息来源于各个不同部门, 因此, 首先要保证系统的反应速度。在设计与实施中要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系统, 最大限度地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具体来说, 系统应满足最低不少于200个并发访问, 响应时间应不超过1小时。

2. 可维护性和开放性

系统设计应面向未来的发展, 提供各种必要的标准接口, 以使用户可以根据需要, 随时添加必要的设备和系统, 扩充系统功能。还要充分考虑到组织机构和业务流程的调整变化等因素。

3. 安全性要求

航天科研院所物资管理系统要面向全所员工, 许多信息具有高度的安全性要求。因此, 必须建立一整套的系统安全保密措施, 规定一系列访问系统的、不同级别的权限, 严格杜绝非法访问数据操作。

4. 友好的人机界面

鉴于系统用户不可能是专业的计算机技术人员, 有的甚至对计算机了解甚少, 所以, 必须提供清晰、友好的系统界面, 提高系统的可操作性和人机交互功能, 最大限度地方便用户使用。同时, 系统应能提供方便的联机在线帮助功能。

5.与其他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

要想实现真正的管理现代化, 就必须走出信息孤岛的尴尬境地。因此, 在信息化建设时, 就必须考虑到在建系统和以后系统的集成问题, 如财务报销系统、仪器仪表管理系统, 以及以后可能使用的合同管理系统、AVIDM系统等。这样, 才能在信息系统建设上的投资不至于很快就被淘汰。

6.可靠性要求

航天科研院所的物资信息管理系统连续无故障运行时间应不少于120小时, 且能自动对数据进行增量备份和恢复。

7.兼容性要求

数据库前端操作软件应能运行于Windows XP系统上, 对计算机硬件配置则无特殊要求。服务器端软件可视访问数量及性能要求运行于Windows X/NT/Server上, 对服务器硬件配置无特殊要求。

业务流程功能需求

1.基于审批流程定制的业务管理

航天科研院所物资管理的许多业务都需要逐步的审批流程。在这些业务中, 不同类型、不同用途的物资, 其审批流程也各不相同。另外, 也可能根据需要, 对某些审批流程进行修改。为此, 物资管理系统需提供审批流程的功能。如可自定义各种业务单据的类型以及相应的审批流程, 当业务员在物资系统中开出相应的业务单据时, 系统中的审批流程控制器会自动根据上述自定义的审批流程, 提示相应的人员进行审批。

2.基于任务盒的任务提示机制

物资的管理、使用及审批中, 有大量的业务需要相关人员处理, 而且这些业务又时间紧迫, 传统的信息系统由于缺乏相应的任务提示机制, 用户登录系统后, 必须不断地查询相关的数据, 来确认应该办理哪些业务, 否则, 就可能造成业务的延误。为此, 本系统提出使用任务盒机制来解决这个问题。

任务盒, 是根据某用户的业务功能权限, 统计出相关待办业务的数量, 来提示用户办理相关业务的机制。一个任务盒代表一种业务 (任务) 的集合, 一个用户可能有多个任务盒, 不同岗位的用户拥有的任务盒各不相同。每个任务盒中的任务都是用户待办的业务。任务盒如果为空, 则表示用户暂无相关业务;如果不为空, 任务盒中任务的数量即用户待办的业务数量。通过任务盒, 用户可直接了解到有哪几种业务需要办理, 并且可直接从任务盒中调出待处理业务的软件界面进行相应业务的处理。这样, 用户每时每刻对自己需办理的业务都了如指掌, 一方面大大提高了用户的工作效率, 同时也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任务的延误。

3.与条码系统集成

航天物资管理对质量有较高的要求。产品出现问题时, 需要层层溯源归零, 而条形码是一种自动识别的技术。利用相关的条码扫描设备, 可以非常快捷地进行信息的识别与录入, 减少人为差错, 特别适用于对物品进行辨别、清点、计数等处理, 是进行物流追踪的重要手段。条码主要有物料条码和单据条码两大类。物料条码主要用于物料的追踪, 在使用时, 条码作为物料标识, 随相应的物料一起流转;而单据条码主要用于查询历史业务, 核对单据是否丢失。物料条码的生成和使用主要在于以下三类业务。

(1) 物料条码在到货时产生, 在保管员进行收货入库时打印条码, 并制作相应的货架标牌 (及条码本) 。

(2) 在领用物资时, 保管员可以扫描实物条码录入发放批次。

(3) 在盘点时, 可将条码打印在盘点单上, 并在上面手工记录盘点数量。盘点完成后, 可扫描打印盘点单上的条码, 找到电脑中相应的记录, 录入实盘数量。

物资管理功能模块需求

1.物资采购需求管理

(1) 录入物资采购申请和仪器设备采购申请。

(2) 审批采购申请, 能够提供按类别审批采购申请功能。

(3) 查询采购申请和已经录入的采购申请单, 包括各种状态的采购申请单。

(4) 修改、删除物资采购申请。

(5) 撤销采购申请和录入并提交但未开始审批的采购申请单。

(6) 提供物资备选目录, 供物资申请人员选取。物资备选目录中包括, 物资名称、型号、参考价格、供应商名称等。此目录由物资采购人员定期维护, 或从采购历史物资信息导入。

2.物资采购与到货管理

(1) 采购合同管理合同模版。一是录入采购合同文本、模版, 供生成采购合同时使用;二是生成采购合同。根据采购计划单号录入采购合同;三是审批采购合同。审批后的采购合同才能在到货通知单业务中被选取;四是查询采购合同。查询包括各种状态的采购合同;五是撤销采购合同。对生成但还未提交审批的采购合同进撤销操作;六是采购合同结案、合同冻结和解冻。在采购合同管理业务中, 有时为了应对其他情况, 需将暂时中止执行合同, 待问题解决后再恢复合同的执行条件。此时采购员可对合同进行冻结、解冻操作, 合同完成后进行结案操作。

(2) 采购订单管理。一是生成采购订单。合并多个采购申请形成采购订单, 采购清单形成后, 每项采购物资作为一个事项管理, 可设字段如到货期、订购供应商、联系电话等。如交货超期, 采购人员登录系统时会自动提醒催货;二是审批采购订单。对已经录入的采购订单进行审批;三是查询采购订单。查询已经录入的采购订单, 包括各种状态的采购订单;四是撤销采购订单。对生成但还未提交审批的采购订单进行撤销操作;五是采购订单结案。对执行完的采购订单进行结案操作。

(3) 采购到货管理。一是到货通知 (检验、验收) 单功能。根据合同、订单生成或录入到货通知单, 并生成批次号。对无需检验的产品直接生成入库单, 若需检验, 单据转为检验状态;二是检验结果录入, 由相关检验人员填写检验结果;三是检验结果处理。检验合格生成入库单, 检验不合格单据则转为退货装态;四是查询到货通知 (检验、验收) 单;五是运卸费录入。记录采购运费、杂费等信息, 待库管员、物资会计接收确认并摊销。

(4) 采购报表功能。根据年度需求, 自动编制年度采购计划报表。

3.物资库存与账务管理

(1) 出入库管理。一是入库单维护功能。维护由到货通知单生成的入库单;二是入库单据查询功能:查询入库单据, 提供多种查询方式;三是入库单据过账功能。将入库单据的数据记录到库存总账中, 可成批过账;四是出库单据查询功能。查询出库单据, 提供多种查询方式;五是出库单维护功能。应通过在库存记录中快速查询, 以选择的方式形成出库单。另外, 应尽量遵循先入先出的原则, 确保能正确核销物资;六是出库单据过账功能。将出库单据的数据记录到库存总账中;七是退料单录入功能。根据已经出库的出库单办理退料。

(2) 库存核算。一是月末结账功能。计算月末结存金额, 将本月月末结存量转为下月月初量;二是单据结转功能。为提高系统性能, 将指定月份以前的入出库单据转移到历史单据表中。可实现年度的结转, 将本年末各明细的余额转至下年初。进行年度结转后, 上年的数据将不能进行修改;三是恢复结账功能。提供恢复到上一个核算期库存账状态 (恢复结账以后, 系统恢复结账前核算期已经过账的单据状态会转变为未过账, 待调账完毕后重新过账处理) ;四是未结账单据核算期调整功能。可查询到所有的未结账单据的信息, 并修改核算期。

(3) 库存账目查询。一是仓库总账查询功能。查询库存总账, 默认查询出所有仓库的账目信息, 支持分仓库的账目查询;二是仓库明细账查询功能。查询仓库明细账, 支持分仓库的账目查询。对账单可实现报表的自动生成功能, 在按报表格式定义好模块后, 能根据明细账自动生成各类报表;三是仓库台账查询功能。查询库存明细台账, 可以了解某种物料在所有的、或某个核算期之间的每笔出入库情况。

(4) 库存初始化。仅在系统初始化时使用, 作为系统运行的初始数据, 包括初始化单据录入、初始化单据过账和初始化单据查询。

(5) 库存盘点管理。一是生成盘点单功能。根据用户指定的仓库生成盘点单;二是盘点数据录入功能。录入盘点实物数据, 计算盘点差异;三是生成盘盈盘亏单据功能。根据盘点单生成盘盈盘亏单;四是查询盘盈盘亏单据功能。查询盘盈盘亏单, 提供多种查询方式;五是盘盈盘亏单据过账功能。将盘盈盘亏数据记录到库存总账中;六是库备物资采购预警功能。对安全库存预警信息查询, 并可根据预警信息生成库备物资采购申请。

(6) 物资转库管理。一是转库单录入功能。供物资转库使用, 记录转出库、转入库、转库物资及相应人员的信息;二是转库单查询功能。查询转库单据, 提供多种查询方式。

(7) 部门 (课题) 物资成本核算管理。部门物资领用统计报表 (发料凭证汇总表) 。根据所有出库凭证, 对领料部门的不同领用项目中的数量和金额进行统计分析, 可按月提供部门 (课题) 的成本明细, 供部门领导或课题负责人审核确认后作为成本核算凭据。

4. 预算与计划管理

可分部门或课题统计年度物资采购预算情况、统计实际年度执行情况, 也可提供跨年度进行课题成本统计分析, 并将预算情况与实际执行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5. 文档资料管理

主要包括, 元器件资料与图片、说明书、文档等电子资料。可开放式上传、提供下载、查询等功能。

6. 供应商管理

合格供应商的信息包括, 合格供应商目录、合格供应商评价表、供方业绩考察表。可录入相关信息并分类查询、统计、打印。

结论

航天科研院所物资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建设, 是一种管理创新, 业务流程合理化是信息系统发挥作用的前提。本文所述的系统需求, 是在充分调研并结合实践总结出来的, 在实际管理系统制作的过程中, 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 并在使用过程中逐步提高和完善。如果能够利用先进的自动化技术, 建立科学的航天物资管理系统, 将大大提高物资管理水平, 降低航天产品的成本, 增强航天工业的竞争力。

摘要:本文通过调研航天物资管理系统的建设情况, 查阅国内物资管理信息化的相关资料, 结合航天物资管理流程, 从性能需求、业务流程需求, 到详细功能模块需求, 对航天物资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对于航天科研院所建设功能完备、易于维护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物资管理,信息系统,需求分析

参考文献

[1]颜洪忠.物资管理系统需求分析.电子与信息化, 1998 (10) :21-24.

[2]赵金毅, 李明芬, 吕雪云.航天三院型号物资“五统一”的发展历程.物流科技, 2011 (2) :28-32.

[3]王晓阳.辽宁通信物资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万方数据.

临床科研信息 篇8

关键词:教育科研管理,信息平台,信息档案,管理方法,原则

在信息被称为当今世界三大能源的背景下,网络环境日益成熟,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给教育科研管理信息资源的收集、运用带来了优势。 但信息资源纷繁复杂,布局分散,尤其是教育科研信息资源管理大部分学校还停留在80年代前的文字性的“图书馆”式管理。虽然一部分学校已实现“图书馆”式与网络信息化并存,成为互补的两种信息优势,但并没有科学化、系统化,加之没有较好的协调机制和高效的策略,使资源的开发具有小团体的局限性,资源管理也杂乱无章,分类混乱,影响了科研管理的效率。那么如何制定出教育科研管理信息资源的有序分类,科学的分类原则,是摆在教育管理者和科研部门的一个重大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根据我区实际,确立了我区《教育科研管理信息资源的分类原则》的国家子课题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效。具体做法如下。

一、注重实际,创新理念,奠定开发、研究之基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落实教育科研管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应用系列研究活动,科研所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确立课题组负责人,全所教研员及实验校负责人为课题具体实验员,教科所“一把手”亲自实验,做到宏观气氛,微观调控,统筹规划实验工作。

(二)分析资源现状,确立实验目标

教育科研管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应用是系统工程。为此,课题组针对我区现状及经济因素等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建立自主研发的科研信息管理体系,总结出一套规范的分类方法和原则,是体现我区科研特色的一项重大的课题。为此,我们首先确立了开发的方案及目标。

1.培养、了解教育科研信息资源的管理人才,使其专业化,具有创新和研究能力。

2. 各参研单位建立教育科研信息资源平台,对信息分类进行具有可操作性的研究,总结分类方法及所遵循的原则,创新更好的分类方式,不断反馈总结。

3. 从学习与调查入手,了解新型教育科研管理面临的新形势及信息资源对提高教育科研管理的重要性,全面了解其方法、重要内容、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各级部门的实践操作及运用,掌握有效的分类方法,并不断完善事项,总结操作中所遵循的原则。最后,通过不断操作、反馈、总结形成完善的分类体系与原则,为国家总课题的研发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4.通过课题研究,规范教育科研管理,建立一套具有学校特色的教育科研信息系统,推动科研管理的科学化,促进科研信息的交流与共享。

(三)强化过程管理,落实好各项保障措施

思想上加强认识,机制上做好保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信息管理的意义在于不断完善运行机制。为此,MIS的建立,为教育科研管理提供科研信息流程,规范了学校科研管理实效。强大的信息库,增强了内部交流, 为研究提供依据。大量信息收集,增强了管理者及广大教师对科研工作的了解、分析。为更好的计划,有效的决策提供了平台。信息分类明确,原则明理,使整个教育科研信息资源流程清晰,一目了然。总结区域内教育科研信息资源的分类方式及原则,为国家课题组提供部分实验资料。在统一认识的同时,把教育科研管理信息库和平台作为科研所及各学校工作的媒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抓,为课题的研究实验做了机制上和认识上的保障,确保了它的健康发展。

二、层次分明,目标明确,确立课题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完成前期调研、方案设计,申请立项子课题,宣传组织全区学校参与课题研究,评审申报,初步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2. 实施阶段: 建立课题领导小组,组织实施各学校教育科学管理信息资源研究与开发子课题实践操作,并定期调研反馈,定期现场指导,定期经验交流,及时总结方法。3. 总结阶段: 收集汇总课题研究材料,检查落实总结工作,写研究报告,个案分析和论文等,并有效进行全区性推广经验。

三、认真研究,逐步探索,总结教育科研信息资源的分类方式及原则

( 一) 研究教育科研信息资源的分类方式。

1. 巩固“图书馆”式信息管理方式。有些文献材料在网络上无法交流与保存,可延续文字保留。如文件、图书、报刊、会议记录、磁带、光碟、证书等。2. 重点建设网络信息( 1) 建立教育科研交流平台。建立以学校为单位的网站、信箱及QQ群、博客、微信等,及时发布最新教育信息,存储有效资料,交流教育、教学体会,了解重点,解决难点。( 2) 建立教育科研资料库。 【按管理分类】分别为学校办公室资料库、教导处资料库、教务处资料库、辅助科室资料库。【按教育科研纲目分类】分别是文件材料、课题管理材料、 教育教学活动材料( 包括计划、方案、声像、总结) 、成果汇总材料。【按资源用途分类】分别是a、学习资源: 文件、政策、法规、经验、网上教程等。b、应用资源: 优秀案例、课件、讲稿、优质课、讲稿等。c、管理资源: 与教育科研, 课题管理有关的信息、活动相关材料。【按年份管理】把资料按年份分类后,归档线索会更清晰。

(二)研究教育科研信息资源分类的原则

初步拟定的分类原则: 1、方向性原则。体现以科研管理为中心,意在提高学校科研管理的能动性与实效性。2、实用性原则。获取信息要切合本地区、本单位的教育科研需要,教师的教育教学需要为前提进行操作。 3、系统性、科学性原则。信息收集、整理、存储分类要一目了然,条理清楚, 内容明确。4、发展性原则。在操作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更新技术,发掘全新方法,使本课题不断完善。5、快捷性原则。信息资源设置要注意方便、快捷,操作简单易行。交流信息交替更新要迅速。

四、定期总结,逐步升华,使教育科研管理工作更加完善

临床科研信息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和访谈对象

2014年2月至4月期间我们以电子邮件形式发送临床科研需求调查问卷115份, 回收有效问卷102份, 问卷调查的102人中, 初级职称占66.7%, 中级职称22.5%, 高级职称6.9%, 无职称人员3.9%;硕士研究生89.2%, 博士研究生占10.8%;男性49.0%, 女性51.0%;50%的调查对象从事本专业时间少于2.25年。同时抽取我院内、外科以及医技科室主任和博士、硕士研究生33人作为对象进行访谈, 方法采用以访谈提纲为框架, 面对面深入交流, 每次平均访谈时间约25分钟。

1.2 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一般情况, 从事或未从事科研的原因, 科研过程中存在的障碍, 科研相关信息的知晓程度, 科研相关知识培训需求程度、培训形式, 以及迫切需要的培训内容, 提出目前所提供的科研服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近期拟开展的科研项目等。

访谈内容包括科研培训需求, 目前所进行的科研面临的主要困难, 近期拟开展科研的内容, 是否有和院内其他科室或与医学高校展开科研合作项目, 希望获得医学高校哪些方面的科研信息以及资源等。

2 结果与讨论

2.1 科研培训需求

2.1.1 被访谈者科研培训需求

访谈对象科研培训需求见表1。

2.1.2 问卷对象培训需求

102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在对科研信息知晓程度上, 有61.8%的调查对象对科研相关设施还不了解, 45.1%的调查对象对科研基金种类不了解, 52.9%的调查对象对科研基金申报程序不了解, 13.7%的调查对象对文献检索来源不了解, 73.5%的调查对象对院外 (福建省高校、科研院所) 资源不了解。在科研需求程度上, 主要是科研课题申请、成果申报, 科研选题与设计, 科研技能 (仪器设备的使用) , 医学统计方法与应用, 标书基金撰写等方面的需求较多。希望培训的形式主要为专题讲座, 占44.4%, 系列论坛, 占26.5%, 培训因素方面主要在于其内容的实用程度上, 占71.43%。

33名访谈对象与102名问卷调查对象在科研培训需求上相一致,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希望能举办科研设计和科研选题方面的讲座:临床医生往往能从医学实践中闪现出一些想法, 然而如何将这些一闪而过的想法转化为课题, 如何能够进行合理的选题是他们目前能力比较欠缺的。他们希望能够举办相关的知识讲座, 并结合实际案例, 指导他们形成规范的科研设计以及理清思路, 使之在临床工作中能够寻找到课题, 并将临床中的一些想法转变为课题。

(2) 希望获得统计学和流行病学方面的培训:此次访谈很多访谈对象都提到希望加强医学统计学方面的知识讲座, 希望能够获取一些实际的案例, 以具体地指导他们做科研。在流行病学的需求上, 如重症外科等一些科室有做流行病学方面课题的需求, 因此希望能学习相关的知识。

(3) 文献检索和科研标书撰写方面的培训:对于年资比较低或没有接受过系统科研培训的人员而言, 他们希望能够接受文献检索以及基金标书撰写方面的培训。文献检索和数据库使用是科研工作的基本技能, 对科研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一些访谈对象希望能够接受这方面的培训。有些刚参加工作的临床型研究生则希望得到基金标书撰写方面的培训, 如标书撰写的技巧和其注意事项。

(4) 此次访谈中, 一些访谈对象还提出有意愿参加实验仪器使用以及实验技能方面的培训。

(5) 在课题申报途径以及在读研究生科研管理方面的规范培训:在读研究生迫切需要如何准备开题、如何请假、研究过程中如何作好实验记录等。这些基础培训对于研究生管理以及对规范研究生研究行为都很重要, 因为很多科研任务的执行是由研究生完成的, 研究生科研能力水平的高低对科研产出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2.1.3 科研培训需求方面的建议

(1) 针对科研设计、选题、统计学和流行病学方面培训的需求, 提示我们可以和所在地的医学高校建立定点联系, 如邀请福建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专家、教授来我院开展实用型科研设计、科研选题、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学方面的培训, 引导科研人员在科研设计中形成设计的总体思路和知识框架, 同时也为他们搭建一个沟通的平台, 以便于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可以及时请教专家;此外在培训过程中还要注重实用性和实际的效果。

(2) 针对文献检索和数据库应用方面的的需求, 可以邀请一些知名的数据库开发公司或者高等院校的计算机中心专家来院开展这方面的知识讲座。

(3) 标书撰写需求方面的培训:应提供一些实践的机会让科研人员亲自撰写标书, 并给予具体的指导, 只有让科研人员亲自去撰写标书, 才能发现所存在的问题。因为我院每年都有不少科研人员申报各类课题, 我们则可以请相关专家对所撰写的标书进行点评, 通过点评来提升标书撰写的技巧和其注意事项, 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4) 对于实验技术和仪器使用方面的需求, 可以请专业人员对该方面需求的科研人员进行手把手地教, 同时也可以派送研究生到专门的公司实习, 这样的学习效果则更为有效。

(5) 通过调查、访谈了解到的对于课题申报途径、条件以及研究生在读期间相关管理行为的知识培训需求, 让我们认识到在科研管理培训方面我们做得还不是很到位, 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管理和培训, 以使我们的工作能进一步规范化以及更好地为临床一线服务。

总之, 我们开展科研培训的立足点是要注重其实用性和所能取得的效果。此外, 在访谈过程中部分科室主任谈到希望科研处能够举办一些小范围的知识讲座, 以能够针对一些问题进行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通过互动效果可能会更好。同时他们还希望科研处在举办各种培训后, 能将讲座内容的PPT以及相关材料整理下发给大家, 从而实现资源共享。

2.2 科研人员在科研中存在的困难及其应对

2.2.1 访谈、调查对象科研中面临的困难

访谈对象在科研中所面临的困难见表2。

102名问卷调查对象科研面临的困难:依据其调查反馈的情况其科研的困难主要在于缺乏科研思路和信息资源, 临床工作很忙、没有时间, 缺乏团队合作, 没有资金或资助力度不够, 实验技术平台仍欠缺, 图书馆所能提供的文献不全, 获取外文文献更为困难, 科研氛围不够等, 这与访谈对象所面临的困难基本一致, 归纳如下。

(1) 科研实验平台不足:对于基础科学研究, 医院科研人员尤其是年轻的科研人员普遍表示做课题很困难, 一些人不了解医院有哪些科研实验资源、仪器可以利用, 或者对这些医院实验资源、仪器利用不足, 不利于科研工作的开展;由于科研经费有限, 科研进程则会受到影响, 调研中发现基础课题需要资金比较多, 同时在实验设备资源又比较缺乏的情况下, 使开展科研工作更加困难, 尤其对于临床型课题而言, 主要有两个方面问题:一是临床课题周期时间往往比较长, 另一个方面就是要求有比较严格的科研设计, 因此临床型课题质控工作是难点。

(2) 缺乏科研团队:在调研中许多科研人员反映做科研课题除了实验平台外就是人手不足。大多数科研人员都没有自己的科研团队 (除一些大科室主任外) , 往往是单打独斗。无论是临床型课题还是科研类课题, 如果缺少团队合作则是很难完成的。一些被访谈的科室主任希望能多招到研究生以推进科研工作的开展。

(3) 经费不足问题:此次调研许多科研人员表示经费不足是影响科研工作顺利推进的一个因素, 尤其是基础类科研课题其资金需求较大, 则影响较大。目前除国家基金课题外, 我省科研课题提供的经费还是比较少的。但对于临床类课题而言, 有些临床资源是可以利用的, 因此我们在科研管理中发现:一些课题做完后还会有资金剩余, 而一些课题则资金不足。

(4) 临床工作忙、时间不够等问题:无论是内科医生还是外科医生普遍反映临床工作占据了他们大部分的精力, 这也是导致影响科研的很重要因素。

2.2.2 应对及建议

(1) 针对科研实验平台不足问题:很多科研人员可能对医院实验资源不是很了解, 对于这个问题, 科研处要提供全院科研仪器、设备等资源分布的信息, 并协助其有效利用。科研处应立足促进医院整合实验资源, 建立一个大的开放的实验平台供科研人员利用, 同时还应加强对综合实验室的管理及其利用, 并对其实行预约制和收费制管理。

(2) 关于缺乏科研团队问题:科研处应努力创造条件为那些有潜力博士、硕士生导师的人员提供相应信息, 帮助他们能够招收到更多的研究生, 建立起科研团队, 通过团队合作完成科研任务。此外, 还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建议医院制定重点科室的博士、硕士导师人员培养规划, 造就一支博士、硕士生导师队伍, 以构建更多、更好的科研团队。

(3) 对于经费不足的问题, 医院学术委员会应对科研课题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审核, 课题负责人要定期对科研进度进行汇报, 对需要医院进一步提供资金资助的项目要详细说明理由, 科研处应加强这方面的协调及其管理。

(4) 建议医院对一些课题申报类别少以及经常申报都没有立项的课题进行小额的资助, 在院内立项, 这样则可鼓励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同时也可为他们进行较大的课题申报奠定前期工作基础。

通过此次调研我们深刻感受到临床医务人员做科研确实是很不容易的, 为此我们应为他们创造一些有利条件, 根据其需求, 提供针对性的服务。

2.3 院内科室间合作以及与高校合作

有些科研项目属于跨学科交叉研究, 因此需要多学科共同合作[2], 在这方面我院的总体效果还比较理想。但是有些项目需要其他辅助科室予以协作, 科研管理部门应做好这方面的协调工作, 尤其是这些方面的信息和资源可能存在不足, 以及存在信息不对称等方面的问题。

在与高校合作方面, 有57.58%的调查对象希望能与实验基础条件好的高校合作, 解决实验平台问题, 并希望科研处能积极予以协调, 联系有关高校 (如福建医科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厦门大学、莆田学院等) 寻求合作途径, 以及相关合作信息。在调查中, 有20.21%的人建议科研处能协助寻找有合作意向的人或机构。从访谈中我们还了解到在与高校科研合作中, 高校方往往在合作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他们主要需要我们提供一些病人的标本, 而我们需要更多的是其技术方面的指导, 以及实验室平台资源的利用, 因此我们应做好这方面的协调工作。我们应全面地了解我省主要高校的重点资源和其特色, 整合相关信息和其资源, 并实现信息在院内文件库中互通互联, 供医院科研人员随时调取, 参考。我院目前在申报国家级课题以及省级课题过程中已有一些项目和部分高校如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医科大学形成了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 互惠互利, 资源互补,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此外在与高校合作方面, 部分受访谈的科室主任还提出了在目前申请博士、硕士生导师资格相对困难的情况下, 希望通过协调能够争取成为莆田学院、厦门大学医学院的兼职硕士生导师, 以充实团队研究人员。

调查问卷法和深度访谈法作为科研常用的方法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领域, 是最为常见的数据收集方法[3]。而将这两种常用科研方法同时运用于医院科研管理领域进行研究, 这在以往则很少有。通过CNKI以及生物医学核心数据库搜索, 以主题词、关键词和题目键入调查问卷、访谈法以及医学科研管理, 相关研究文献为0。通过本次调研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 我们认为将这两种方法同时运用于医院临床科研需求调查是非常实用的。通过调查问卷和一对一深度访谈, 我们基本了解了我院临床科研的主要需求, 存在的主要困难。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可为我院科研管理部门制定科研管理政策以及改进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从而提高科研管理的效率和效果。近半年来, 我院根据问卷调查和访谈的结果, 有组织、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了科研相关培训工作, 如组织、开展了文献检索知识培训:邀请了医学科学研究院长期从事医学查新工作的专家来院传授医学文献检索的心得及其技巧, 引起了很好的反响;同时还邀请了统计学专业专家讲授了临床统计学知识, 请临床科研做得出色的教授讲授“如何将临床思考转化为临床课题”等。

总之, 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 推进了我院的科研管理工作, 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也为促进科研管理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摘要:目的 了解、分析该院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对开展科研工作的需求、存在问题和困难, 以更好地改进科研工作及其管理模式, 从而提高科研管理效率和效果。方法 运用调查问卷和通过“一对一”深入访谈法与临床科室主任、科研人员进行深入访谈以了解各临床科室科研需求与开展科研存在的问题与困难。结果 调查反映出该院临床科研需求呈多元化, 医院科研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科研经费和实验平台不足, 尚未形成科研团队优势, 可申报的课题类别较少, 因临床工作繁忙而与医学高校合作程度不够等。结论 调查问卷法和深度访谈法作为科学研究常用的方法运用于医院临床科研需求调查和改进科研工作非常实用, 可为科研管理部门改进工作提供方法和技巧, 从而提高科研管理效率和效果。

关键词:医院科研管理,问卷调查,临床科研

参考文献

[1]杨智庞心元新时期科研创新与医院发展关系的探讨.[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 2005, 3 (3) :238-240.

[2]金昌晓, 杜圣普.精细化管理在公立医院管理中的实践[J].中国医疗管理科学, 2014, 4 (2) :22-25.

浅谈科研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化 篇10

一、科研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从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来讲, 存在以下问题。

(一) 对会计信息化认识不足, 缺乏建立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的动力

目前, 一些科研单位普遍认为会计信息并不能全面反映事业单位实际情况, 事业单位不像企业那样需要对绩效成本进行考核, 以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 因此, 会计信息化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也就决定了无法被普及应用。另一方面, 科研事业单位实现会计信息化只是一味地追求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然而在信息化初步阶段由于熟练程度会影响工作效率, 还会出现很多与技术相关的问题, 影响工作质量, 这就使得他们没能认识到会计信息化的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以及通过会计信息化可以使得相关的财务信息融为一体, 实现业务内部管理向外部管理转变等, 从而导致他们建立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的动力不足。

(二) 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规范, 制度体系不健全

我国大部分科研事业单位缺乏系统科学的管理制度规范, 事业单位之间存在很大的区别, 因此其实用的管理制度也应该存在很大的差异, 不同事业单位之间应该建立具有自己的特色的理论实践经验和规章制度, 而不能照搬照抄。而现阶段, 有些会计信息化起步早的事业单位已经建立起了自己的比较完善的制度规范, 相应的会计管理体制也相对健全, 相对的那些起步较晚的事业单位会计管理与控制就比较落后, 这种制度上的缺陷就比较明显。

(三) 会计基础工作信息采集是否充分, 是信息化管理的难题

会计基础信息的采集完整与否关系到整个会计信息系统实行全面管理的成败, 科研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信息包括平时单位物资的采购、入库出库等的原始记录, 以及职工入辞职、工资定额、各类科研经费、科研成果、工作进程、初中期考核等, 这些信息能真实反映事业单位的物流、资金流、人力资源流的整个管理过程, 因此其是进行系统管理的基础。会计信息化要求将这些传统手工输入制作的东西全部通过计算机来完成, 即要确保基础数据采集的充分性, 否则必将影响会计信息化的进程。然而, 目前不少科研事业单位尚没有制定一套相对普及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这是规范化信息管理目前面临的难题, 也是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的缺陷。

(四) 复合型会计信息化人才的缺乏, 是会计信息化举步维艰的根本原因

复合型会计信息化人才是指具有专业会计知识、精通会计相关操作、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素质相对较高的人才。在人才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 事业的成败归根到底还是人才的储备, 而现阶段严重缺乏这种复合型人才, 会计从业人员千差万别, 人才培养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因此, 制定统一的人才建设理念是培养复合性人才、发挥人才积极性的关键。

从外部来讲, 会计信息化离不开计算机和网络的支持, 而且其对计算机基础设备的要求较高, 除了在信息输入、储备等方面需要专门的软件和设备支持外, 还需要高速安全的内部网络来完成会计信息的传递工作, 这些设备和软件在一般的科研事业单位都是不存在的。另外, 事业单位内部有许多保密信息, 在网络传输过程中如果没有专门的系统安全防护设备, 就会导致信息的泄漏, 而目前事业单位的设备和软件开发重点放在日常的核算和提供多功能管理控制方面, 很少有投资于安全防护功能的, 成为以后实行会计信息化的隐患。

二、对科研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的建议

针对以上提到的问题, 同样从内外部两方面提出合理建议。

从内部角度来讲, 主要从管理理念、管理制度、内部人才培养等方面着手解决遇到的问题。

(一) 强化会计信息化管理的理念

根据科研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 建立各级管理层统一的会计信息化的系统思想, 形成科学、高效的管理系统理念, 重组会计信息流程, 全面采集会计基础信息, 对关键事件的信息采集工作不容忽视, 做到适时监督控制。

(二) 建立健全会计信息化相关的管理制度, 确保会计信息化健康运行

“把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只有建立起科学、全面、系统的管理制度, 才能约束信息化过程中的不合理、不合法的行为, 解决技术之外的问题只能靠制度进行约束。科研事业单位应当建立科学的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 并确保其能与时俱进, 不断适应会计信息化发展, 根据各个单位特色和外界环境的差异性而相对变化。

(三) 确保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档案的安全保存

科研事业内部会计档案的保存包括如记账凭证、会计报表等会计信息的存档, 实现会计信息化要求运用相关的系统软件和会计软件, 将这些纸质文件转化成电子文件的形式保存。目前仍有些事业单位停留在人工记账, 人工档案纸质文件的保存阶段, 这些单位只是将电子文件打印成纸质版进行保存, 并没有将其刻录成光盘或其他形式进行存档, 以致于对档案的保存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另外由于一些文件之前存档的软件进行了更新换代, 现在再想调出来就存在一定的难度, 从而失去了当初保存的意义。因此, 科研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内部会计信息的存档工作, 这也是会计信息化实施的首要因素。

(四) 加强单位管理制度和高技术的结合, 确保会计信息化流程的顺畅

科研事业单位在实行会计信息化的过程中要恰当地将管理制度与会计和电子计算机高技术结合起来, 使得制度有所束, 技术有所用。因此相关的会计工作人员要有全局观念, 运用先进技术协助制定全面系统的管理系统。

(五) 培养全面复合型人才, 是会计信息化成败的关键

当今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 会计信息化进程中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 科研事业单位要大力培养全面复合型人才, 并使他们在面对变幻莫测的外部环境时, 能够结合单位岗位的要求, 加强自身知识的积累, 提高个人素质;能不断总结经验、拓展知识面、扩宽视野, 以适应现代会计信息化的需求。另外, 事业单位要实行严格的优胜劣汰政策, 定期对内部人员进行考核, 对可造之才实行培训, 淘汰一些与岗位不匹配的人才。积极引进优秀人才, 对那些给事业单位做出重大贡献的人才给予高度的鼓舞和奖励, 不断激励内部人才的自我提升, 从而建立起一套完备的事业单位人才储备机制。

从外部上来看, 一方面科研事业单位除了要加大投资在计算机基础设施建设、相关软件设备的购买方面, 还要建立起高效、安全的网络信息安全保障系统, 杜绝信息的安全问题, 阻止危险的发生, 从而保证信息的高度安全保密。在“黑客”等的网络危险防范方面也要加大力度, 防止因会计系统中毒等原因导致无法运行。另一方面, 科研事业单位内部要建立先进的信息系统, 如果没有先进手段的支持, 得到准确、最新的消息是很难的, 所以科研事业单位要切实建立起一套会计信息处理平台, 根据单位实际情况, 改进手段, 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高效性。

三、结语

信息时代的到来, 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 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科研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化是针对科研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管理提出的挑战。因此,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相关的科研单位要认识到存在的问题, 针对本单位存在的问题实行相应的对策。文章对科研单位出现的内外部问题, 从管理理念、管理制度、人才培养、档案保存、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几点建议, 旨在更好地帮助科研事业单位实现会计信息化, 以提高我国科研事业单位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田阳.当前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的问题分析和前瞻[J].第九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 2010, (5) .

[2]胡冰.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发展进程问题的探讨[J].现代商业, 2010, (7) .

[3]夏立平.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问题的思考[J].科教文汇, 2012, (5) .

上一篇:林分结构下一篇:五四新文化运动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