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重视建筑节能

2024-06-22

世界各国重视建筑节能 篇1

我国是一个餐饮大国, 住宅餐饮油烟排放量巨大, 对大气造成的污染严重。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 由于直排式油烟机对建筑外墙面的污染十分严重, 原建设部推广了集中排烟管道。随着集中排烟管道的全面推广和大面积使用, 特别是新建住宅高楼越来越多, 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导致了排烟不畅, 厨房烟道串味, 滋生害虫, 管道内油污累积到无法清洗及火种隐患等难题, 严重影响了民众健康卫生, 随时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住宅高楼公共烟道防火设备安全问题不容忽视。目前我国住宅厨房大都采用吸油烟机烟道高排, 没有采用油气分离技术, 不但用能明显增长, 而且存在巨大的火灾隐患问题, 由于烟道内存积大量油渍, 一旦火苗窜入或人为破坏公共烟道, 高楼烟道将可能释放出炸药般的威力致人死亡, 造成火灾事故, 给百姓带来无法补救的灾难。

建筑外墙保温材料主要是利用外墙保温系统成套技术防止墙体温度升高, 但只是解决了建筑防火安全的一部分而已, 建筑住宅的“心脏” (公共烟道) 防火安全也十分重要。目前有一种“油气分离技术”应用于建筑住宅领域中, 一方面可大大降低高楼厨房高温的废油排放, 同时使建筑住宅节能减排效果明显提高;另一方面, 从源头上解决了建筑高楼烟道火灾事故发生, 可谓一举多得。

这种油气分离技术, 由武汉创新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发明, 该项技术已获得国际发明专利金奖, 目前主要应用于三大领域:餐饮油烟净化、家用厨房油烟净化、工业除尘。武汉创新环保工程有限公司研发的厨房油烟净化机是对传统吸油烟机厨电行业的一次颠覆性革命。家用型油烟净化机分柜式、挂式两大类。可有效避免排烟烟道内产生油垢、串味、滋生蚊蝇、细菌等;柜式油烟净化机, 可直接和建筑结构配套安装, 既可降低开发成本, 又可增加厨房面积, 并且对建筑外墙面和大气无污染。该产品采用全动态离心技术专利装置, 可有效节能减排, 防止烟道火苗上扬, 在进风口处有效拦截分离和回收油烟混合颗粒, 避免了风机、电机和油烟管道油渍堆积, 彻底根除高楼住宅烟道内的火灾隐患。产品由于本体阻力小, 较之市场上传统吸油烟机可节电40%左右 (一台顶三台) , 油烟净化率可达到95%以上, 超过国家规定标准, 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武汉创新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是“十二五”住建部建筑住宅厨房标准起草单位之一。杜绝高楼火灾, 不仅要从外墙保温材料入手, 住宅高楼公共烟道“心脏”油烟净化设备也是一个重要抓手, 武汉创新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发明的“油气分离技术”是一项建筑节能与防火安全综合应用技术, 如能推广, 可以起到建筑防火安全的预警作用, 从而造福民众。希望引起高度重视。

世界各国重视建筑节能 篇2

关键词 节能功能 节水 给排水

建筑给水排水的节能就是在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新建(改建、扩建)、改造和使用过程中,执行建筑节能标准,采用节能型的建筑技术、工艺、设备、材料和产品,提高系统效率和保温隔热性能,本文从加强建筑物用能系统的运行管理,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保证建筑物给排水功能和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减少给水排水系统的能耗。建筑给水排水的能耗虽然在建筑能耗中所占的比例不大,但降低其使用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有利于节约用水、改善设计系统的效率、保护环境。因此,重视建筑给水排水节能的途径,对研究建筑节能将有积极的意义。

一、建筑给水排水节能的主要途径

1.给水。(1)合理确定用水量(包括冷水、热水及其他等用水)的定额。严格执行《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中的生活用水量定额标准,并非用水量越高越好。合理设计建筑给水系统主要可通过下列方法实现:充分利用市政管网的压力,直接供水;合理进行竖向分区,平衡用水点的水压;采用并联给水泵分区,尽量减少减压阀的设置;推荐支管减压作为节能节水的措施,减小用水点的出水压力;合理设置生活水池的位置,尽量减小设置深度,以减少水泵的提升高度;优先考虑水池-水泵-水箱的供水方式。推广采用节水的卫生器具。如限制卫生器具的流出水头、红外线感应龙头和便器等,不应采用无控制花管、长流水的小便槽。

(2)合理采纳变频调速泵组供水。当采用变频泵供水时,应优先采用变频变压变流量的给水方式,其节能效果要优于变频恒压变流量的给水方式;当采用变频恒压变流量时,工作压力的设定应接近水泵工频运行时高效段扬程的下限;工作水泵应选用2台或2台以上,不同级配工作泵的流量宜以1/2的流量梯变,宜采用大小水泵搭配的形式,并设气压罐小流量给水。当市政条件允许时,宜采用叠压供水设备。具备条件的,应当至少选择一种可再生能源(指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用于建筑物的热水供应。热水水源的利用可采用太阳能、水源热泵、地源热泵技术。在采用水源热泵、地源热泵技术时,不得对水体和土壤造成污染和浪费。如利用地下地温地源自动供暖制冷系统,就是通过表层地下水为载体,或将盘管埋在土壤中以盘管内流动的介质为载体,将这些地温热源输送到水源热泵进行能量转换,冬季输出45℃~65℃的热水。在太阳能的利用上,有条件的可采用太阳能蓄热技术,太阳热水系统的工程参数应结合建筑所处的地理位置确定。太阳能热水器的循环可采用强迫式、自然式循环太阳能热水器和直流式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应有温控装置,并应合理控制和设定热水的温度。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热能再利用与节水技术还应相互结合。太阳能热水器可作为热水供应的预加热措施,可设在其他热交换器的前端。热水系统宜机械循环以满足用水点的节水要求。

(3)合理设计热水供应系统。加强余热的回收和利用(包括工业余热、废热、烟气余热、蒸凝结水、热风能量的回收和梯级利用),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城市热网或区域性锅炉房的热水或蒸汽作热源。可采用专用的蒸汽或热水锅炉制备热源,也可采用燃油、燃气热水机组制备热源或直接供应生活热水。当地电力供应较富裕的地区或鼓励夜间使用低谷电的政策时,可采用电能作为热源或直接制备热水。从技术可靠、经济适用的角度出发,应合理配置组合各种不同热源的比例关系。对集中热水系统远距离的少量供热点可采用局部加热方式;对不同场所可采用不同的热源形式。热水供应系统储水温度宜控制在55℃~60℃。应合理确定热水用水量定额、耗水量、耗热量、供水水温、水质等热水系统的基本设计参数。热水供应管网宜采用同程回水的给水方式。当采用电作为热源时,宜采用储热式电热水器,以降低耗电功率。热水供应系统宜缩短热水的给水时间,增加机械循环,并平衡冷热水的水压。对于适合热电联供技术的工程,应优先考虑。

2.排水和雨水。排水应尽量采用重力排水的方式;污废水管道的敷设应就近排放,并应避免压力提升;中水的利用;利用空调凝结水排水;蒸汽凝结水的回收利用;雨水的收集和综合利用。

3.冷却水和消防给排水。冷却水宜循环利用,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在水源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采用江水、河水、湖泊水、海水、地下水等作为循环冷却水。合理选择冷却塔。在空气湿球温度较低的干燥地区,可通过设计计算来适当提高冷却水进出水温差,以减少循环水量和循环水泵的能耗,缩小循环管道的管径。

合理布置冷却塔。保证冷却塔之间的距离,有良好的气流组织条件,避免影响冷却塔的散热效果。针对不同的循环冷却水水质应采取化学(杀菌、灭藻等)、物理(过滤)的水处理方法,具有缓蚀、阻垢的水处理功能,减少管道和机组内的结垢、腐蚀。在一定的条件下,设置合用消防水箱,以减少消防水箱的清洗用水。利用消防试验排水,将消防排水返回到消防水池。增加消防水池、消防水箱的水处理设备。

二、建筑给排水节能与功能、节水、经济的关系

1.节能与功能。建筑给排水节能应用技术是综合应用的工程技术。在追求节能的同时,需要满足建筑给排水设计的基本功能要求,不能顾此失彼,失去功能要求的节能是没有意义的。不要出现以节约能源和节约用水的名义做出一些既不节能、节水,也不环保的措施。问题解决的根本还在于节能价值观的调整,设计应该树立一种全面的系统价值观念。建筑给排水节能的关键是从系统的设计抓起。合理的系统设计需要既满足使用功能又满足节能要求。节能需要多种技术的综合应用,结合建筑的特点、地区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节能方式的组合。雨水收集与砂基渗水砖应用技术、生态污水处理系统与中水回用应用技术就是建筑给排水节能与功能处理得较好的方式之一。同时,也需对因节能引起设计功能变化的问题进行处理。变频调速技术(如变频增压给水设备等)节省了建筑所耗电能,但由此产生的高频谐波,对内压较低的电器易产生冲击而造成损坏,其节省能耗产生的经济效益可能还不足以弥补损失。

2.节能与节水。建筑给水排水的节能技术也是综合节水技术,建筑给水排水的节能、节地、节水和节材潜力很大。建筑给排水的节能和节水是相互联系的,在节水的同时往往也能达到节能的目的。建筑给水排水的节能是重点降低长期使用时的总能耗,节水是重点考虑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节材是重点研究新型工业化和产业化道路。对生活水池的大小尽量按经济、节地、节能的原则设计,从节水的角度出发,生活水池内采用釉磁涂料涂刷或采用不锈钢材料,确保卫生、减少水箱的污染和换水次数,以达到减少水资源的浪费,达到节能的目的。采用新型给水管道,如塑料管、不锈钢管、衬(涂)塑钢复合管等,同样是在节约用水的同时,也节约了材料和能源。在居住区排水中应用塑料检查井技术,还可达到节地的目的。

3.节能与经济。建筑给水排水的节能是需要经济的投入,特别是建设初期。节能应强调建筑整体的效益,根据功能目标、使用性能、经济效益达到预期的目的。事实上,节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经济问题也是需要考虑的,节能的经济性可以通过一定时期的运行来得到经济回报。对于工程项目中建筑给排水有明显节能效果的技术措施,应进行节能量、投资额和投资回收期进行必要的经济技术分析。设计在考虑技术、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应该充分考虑节能的先进性。

上一篇:翻译机构场域下一篇:声乐学习与音乐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