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操教育课程目标五篇

2024-09-11

体操教育课程目标 篇1

1新时期体操教育课程目标分析

2003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各类主干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提出的体操类课程的具体目标是:掌握体操类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基本技能的实际运用能力,能够从事学校体操、健美操、舞蹈教学和指导大众健身锻炼;基本掌握体操类教材的重点内容,了解教材内容的延伸内容,并初步掌握开展学校体操活动与竞赛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习惯,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的形成。这一目标,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将这些目标细化为课程目标,以此提升我国体育院体操教学目标的顺利实施。

1 . 1满足现实人才需求

按照《指导纲要》的要求,体育院校的体操教育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中小学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体育院校毕业生已经成为我国中小学急需的人才,特别是随着各类学校人才观念的不断增强,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因而体育院校的体操教育必须要与社会需求接轨。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把满足现实人才需求作为体育院校的体操教育课程目标,主动适应中小学以及各类中等专科学校的教育需求,在体操教育课程中添加体操教学、体操训练、课外指导、组织竞争、教学研究等教学内容,努力为中小学及各类中等专科学样培养专业体操教师。

1 . 2突出“三基”教学

掌握体操类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基本技能的实际运用能力的“三基”目标,是《指导纲要》对体操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三者既独立又关联更是一种递进的关系,因而必须把“三基”作为体操教育课程的重要目标,特别是要加强对“三基”内在联系和重要性的认识,在体操教学课程设计方面应进行一定的改革,既要将“三基”独立设置课程,更要着眼于强化“三基”的内在联系创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体操基本理论知识, 还要使学生掌握体操基本技能,更要让学生掌握运用基本技能的能力,特别是要学生处理认识和处理“三基”的关系,提升综合素质。

1 . 3强化学生职业发展

从根本上说,绝大多数学生接受体操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未来职业发展奠定重要基础,使学生具备职业发展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在未来的职业发展过程中,无论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还是从事表演工作,或是从事组织管理工作都能够通过努力予以实现,真正使学生具备“多元化”的职业发展路径。因而必须把强化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作为体操教育课程的重要目标,既要让学生学习体操知识技术和技能,又要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教学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等综合能力,使体操教育课程更具理论性、实践性和前瞻性。

1 . 4推动学生创新发展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是《指导纲要》提出的新要求,这一要求体现了体操教学与整体教育的深层次问题,对于提高学生适应社会、适应时代、适应未来至关重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不仅需要对体育教育课程进行优化设置,更重要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创新思维的渗透,开展具有创新性的实例教学,布置具有创新性的创新作业,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着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一点应该作为体操教育课程的核心目标。

2体操教育课程目标的实现路径

2 . 1转变体操教育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要想实现上述体操教育课程目标,就必须首先在转变体育院校体操教育理念上狠下功夫,特别是着眼于新形势、新任务对教学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重新定位体操教育课程的“多元化”目标,改变过去“重技能、轻运用”、“重传统、轻创新”、“重专业、轻职业”的狭隘观念,应将体育教育课程目标进行有效拓展, 不仅要通过体操教学教会学生体操技术动作,更要通过体操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切实让学生掌握体操类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基本技能的实际运用能力。

2 . 2完善体操教学内容

要想更好的实现体操教育课程目标,就必须在完善体操教学内容上狠下功夫。因而体育院校的体操教育课程设置必须从其目标出发,既要进一步丰富理论教学,又要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更要进一步强化管理教学,而重中之重的是要着眼于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空间。完善体操教学内容,还必须更多的吸纳延伸性和拓展性教学内容,比如可以将广播体操以及体操等级动作纳入体操教育教材当中,增加教育类、管理类课程,使学生能够获取更多的理论知识。

2 . 3改进体操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实现体操教育课程目标,必须在改进体操教学方法上狠下功夫,重中之重的是要改变过去以技术动作教学为主的教学方式,向“多元化”和“综合性”方向发展,特别是要积极探索竞争教学、互动教学、游戏教学、创新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能动性,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改进体操教学方法,还应采取“分类教学”的形式,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类型的教学。

2 . 4优化体操教学评价

实现体操教育课程目标,必须进一步优化体操教学评价,特别是要在加强教学评价的综合性和多元化方面狠下功夫。随着体育院校体操教育课程目标的不断发展,过去那种将技术动作完成情况作为术科成绩评定的唯一标准已经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必须对现行的体操教学评价标准进行改革,将技能运用、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等纳入评价体系。改变过去以“考试”为主的评价模式,重视对教师教学创新、前沿理念情况纳入教学评价体系,以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来推进体操教学课程目标的实现。

3结语

总之,体育院校的体操教育课程目标应在《指导纲要》的指导下进行明确和细化,特别是要从满足现实人才需求、突出“三基”教学、强化学生职业发展、推动学生创新发展出发,进一步转变体操教育理念、完善体操教学内容、改进体操教学方法、优化体操教学评价,努力推动体操教育课程目标的最优化。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和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入实施,对教育课程目标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国体育院校的体操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特别适应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要,对课程设置进行了一些改革,取得了重要成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该对我国体育院校的体操教育课程目标进行学入研究,以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本文对新形势下体育院校的体操教育课程目标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就如何实现体操教育课程目标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体操教育课程目标 篇2

教学设计是指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 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 运用系统方法, 对参与教学活动的诸多要素所进行的一种分析和策划的过程[1]。教学设计应用到体育领域里, 对体育各个项目的教学, 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 教学层次的明确, 教学内容的编排等具有很大的意义。例如, 在体操教学方面我们必须要根据体操内容和目标来筛选出要进行的教学内容;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和生理机能, 还有场地器械来编排体操教学内容;体操课结构 (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 各个部分里内容的安排等等, 这些的合理进行都是教学设计。因此, 研究好教学设计对体育教师教学工作意义重大, 用行为科学方法里的知识来理解, 可以把教学设计作为中间变量, 是体操内容和实践教学相互影响的媒介。

本文通过对近十年 (2003-2013) 中文的核心期刊关于体操教学设计的文献进行分析, 检索发现直接针对体操教学设计的文章研究的是比较少的, 比较集中于某种理念下的教学设计或者是某种模式下的教学设计, 更多的是针对体操的教学培养目标、教学方法的研究, 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教学设计本身就是一种过程和方法, 具有很大的抽象性。笔者把抽象的教学设计从具体化方面研究, 即从体操教学设计包含的几个要素来归纳分析, 即从体操教学的培养目标、体操的教学内容和体操课的组织安排来分析, 探究体操课程的教学现状, 找出一条教师学生都感兴趣的体操教学设计路线。

2 主题

前人对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程各个方面的研究对本文有很大的理论参考价值, 对笔者开拓思路, 寻求创新点都有很大的帮助。我国学者王德平认为, 体育教学设计是系统研究规划体育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和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及其方法[2]。由于对体操教学设计的研究较少, 通过分析体操教学现状来探讨高校体操课程的教学设计, 使体操教学更具合理性和实际性。

2.1 对体操课程培养目标的研究

朱施成的《体育学院函授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程教学目标发展趋势探讨》以我国体育学院函授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学目标为研究对象, 以实证研究方法为主, 辅以文献、访谈、统计、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 对我国体育学院函授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学目标进行再认识, 认为体操课程教学目标发展函授生运用体操手段进行健身指导能力、教学能力、自学与创新能力, 符合当前我国体育学院函授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思想, 提出改革我国体育学院函授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程教学目标大方向, 应向着重能力、重创造的教学模式方向发展。[3]

体操的健身功能是新的研究方向, 不要让学生强制的学完课程后再也不愿意去接触体操, 而是希望学生像热爱打篮球一样, 能自愿的玩转体操, 这也是体操课程教学设计需要考虑的新的关键点。

2.2 对体操课程内容的选择的研究

体操项目包括的内容相当丰富, 那么就需要有一个原则来确定从中选择的内容, 也可以理解为是最终学生为了实现什么样的目的, 那么这个原则就是探讨的首个问题。确定好教学内容后, 需要把这些内容进行层次的划分, 使内容清晰明确, 每部分内容适合的群体及作用。最后进行内容的编排, 对教学内容设计的构想实践于课堂中, 使教学目标最大优化。对体操内容的选择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不能随意的安排体操课程的内容, 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 呼唤学生的个性发展,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当今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这样一个大的目标, 具体到体操教学方面, 最重要的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 而位居首位的就是健身性[4], 这表明, 体操教学内容的选择应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主要依据, 考虑并确定其教学内容与方法。从体操的教学内容的锻炼价值, 不同阶段的学生有不同的而选择依据。学生需求的多样性:由于学生的性格、年龄、生活习惯、学习环境等不相同, 形成了多种多样的体育爱好和兴趣, 对体操教学内容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性。比如有的学生为追求“难”与“美”而乐意学习竞技性体操动作;有的学生为了娱乐身心而愿意学习趣味性体操内容;有的学生为塑造形体美而坚持不懈地进行轻器械体操练习;有的学生受全民健身活动的影响而不失时机地在全民健身路径上进行锻炼;有的学生为了增强与同学间的交流而广泛地参加多类型的体操活动。以上是综合了几位研究者的观点[5], 这些表明, 选择体操教学内容要有基础性、健身性、娱乐性和系统性。

2.3 对体操课程组织实施的研究

在进行教学内容的编排上, 也就是体操课程的组织, 学生的主题地位首当其冲, 教师要很好的指导。例如, 在教授广播体操时, 教师可将学生分为几组, 对每组学生教授不同的节操, 然后每组学生负责把其他组的学生教会, 依次类推, 这种教法, 就是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同时也高度培养他们的责任心。总之, 教学内容的编排一定要灵活多变, 丰富多彩。首先, 小学主要教授各类内容的基本动作, 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点感性认识, 着重培养学生对体操的兴趣;初中主要教授各类内容的简单组合动作, 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高中可以教授一些稍微复杂的动作和组合练习, 同时让学生体会体操教学内容的内涵所在[6]。因此, 教师要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教会学生锻炼身体的方法, 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总之, 要注意各学段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排列, 防止各学段教学内容的低级重复。结合上述内容, 不同阶段的体操教师可对体操课的结构的内容进行编排。另外, 有研究表明, 适当安排些校际间的体操比赛, 可以激发学生认真并自觉的学习体操内容[7], 这也是体操内容编排的亮点。

2.4 对不同群体体操教学内容层次划分的研究

从体操理论知识可知道, 体操的分类方法有几种, 根据不同的依据进行分类, 而学校体育里的体操内容包括队列队形、广播体操、技巧、器械体操和理论知识。明显区别于其他体育项目的特点就是有保护和帮助。根据毛振明先生对体育教学内容的划分方法将体操教学内容划分为以下四类:精学类内容、粗学类内容、介绍类内容和锻炼类内容[8]。

精学类内容—以掌握运动技能为主, 兼顾其它领域目标。其特点是运动技能的可操作性比较强, 内容较简单, 利于学生掌握, 能够满足学生的“成功感”, 就容易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利于“运动技能”“运动参与”课程目标的达成。例如广播体操、跳马等。

粗学类内容—掌握运动技能身心全面发展。学习这类内容, 要求学生能够初步掌握, 学有所得, 在以后的体育锻炼中能够学以致用。同时, 让学生了解体操文化的博大精深, 体验体操运动的乐趣, 培养团结合作、公平竞争的精神。在达成“运动技能”目标的同时, 重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目标的实现。例如技巧中的滚翻类动作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保护与帮助、队列队形等。

介绍类内容—主要介绍体操运动文化和项目知识, 可采用理论教学和多媒体教学, 向学生介绍更多的内容。既增长学生的知识面, 又使学生从理性的层面深刻地认识体操运动的实质。同时, 通过学习, 可以使学生初步认识这些项目, 如果以后有机会学习, 他们能会更快更好地掌握, 有利于完成“运动参与”“社会适应”的课程目标。例如体操理论知识。

锻炼类内容—以提高身体素质为主。主要发展学生力量、灵敏、柔韧等专项素质以及身体基本活动能力, 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实现“身体健康”和“运动技能”的课程目标服务。例如技巧、器械体操。

根据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及各方面的影响因素, 教学设计更多的是从队列队形和徒手体操出发, 也就是精学类的内容, 其他类动作教授非常有限, 不能满足中小学生日常生活的需求和发展[9]。

3 总结

在体操内容的选择依据方面, 必须得了解学生的需求, 依据这样一个原则来选择教学内容, 但是, 实践则不是, 每个阶段的内容都以规定, 体育教师不会去考虑每位学生的需求来安排内容, 按部就班, 低级重复。因此, 就要求教师有自己的创新, 要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体操内容的划分, 本文是依据毛振明先生提出的方法, 这种方法是对体育教学内容的整体划分, 这种划分方法并不是绝对的, 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这种有利于明确对象, 明白能达到什么样的目标。精学类、粗学类、介绍类和锻炼类这四种类型是把体操教学内容作为手段和载体的形式结构, 除此之外, 我们还要考虑体操教学内容的实质结构即技能与价值目标。要把每一类能实现多个目标作为划分的重中之重。

在体操教学内容的编排上, 就是最能够体现教师教学能力的部分。通过以体操课的结构为主题进行检索, 对着方面的研究是数量很少, 笔者对这个主题有很大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 按照基本步骤: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进行, 总是这样, 缺乏创新, 久而久之, 学生也会失去兴趣, 觉得枯燥。笔者举的例子就是一个很好的突破方法, 在各个部分的教学内容, 体育教师要勇于突破常规, 内容形式要丰富, 激发学生的兴趣, 那样教学目标就能最大化的实现。

4 体操教学设计的发展趋势

不论是体操教学还是其他的运动项目的教学设计, 都必须要回归到我们的学校体育教育, 那么就有这样一个问题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即, 对学校体育教育的坚守与选择。在不断强调体育课重要性的同时, 却很难看到课程本身的价值, 就比如一台旧机器, 总是不断的强调加润滑油和换零件, 却不评价机器本身的时代价值, 这就是我们坚守的问题。学生进入社会后, 确实需要良好的身体和有规律的锻炼, 但这些, 不一定都是学生在课堂锻炼的, 从另一方面讲, 就是学生的终身体育的观念。体育教师不管有怎样的教学设计, 一定要培养出学生终身体育的理念, 那样当学生步入社会, 有规律的锻炼才体现出了学校体育教育的价值, 这就是我们选择的问题。把体操教学内容设计成体操是学生必不可少的部分的程度, 这就是文献研究的意义所在。

摘要:体操课程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主要课程之一, 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对体操课程的教学的研究也是相当多的, 不论是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的等方面, 而怎样把这些因素合理有序的安排下来, 就是教学设计的任务。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根据体操教学培养目标→选择体操教学内容→组织体操教学”的路线来探究新颖的体操教学设计, 为体操教学的创新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大学,体操课程,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曲鲁平, 王健.大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体操类项目的教学设计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9 (3) :322-325.

[2]李鹏, 蔺新茂.体育新课程标准体系下体操教学现状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8 (5) :674-676.

[3]朱施成.体育学院函授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程教学目标发展趋势探讨[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5 (2) .

[4]姜敏.中学体操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开发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 2008.

[5]李静.《新课程标准》下的基本体操教学现状与分析[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8 (3) :147-148.

[6]韩颖, 陈通海.中小学体操教学的分析与建议[J].中国学校体育, 2012 (12) :48-50.

[7]杜文娅.对北京体育大学体操教师教学理念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 2011.

[8]孔祥珍.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体操类运动项目教学方法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 2012.

体操教育课程目标 篇3

摘 要:根据当前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程技术考试评价体系存在的弊端,对体操课程技术考试内容及其标准、学生的体操运动能力与其素质的差异性与如何构建新的体操技术考试方法体系进行了反思。本文提出了开放体操课程的技术考试内容,并对体操课程技术考试自选成套动作的编制原则、单个动作的赋值等体操课程技术考试内容与方法的设计方案提出初步设想。

关键词:普通高校;体操技术;考试内容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G807.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8-1105-03

On the Reform of Major Gymnastics Course Examination Content in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 in

General Colleges

WU Xiao-feng1, ZHANG Han-jin2

(1.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2.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 Science,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350108, Fujian China)

Abstract:Physical education major students' technique examination of gymnastics course is an evaluation on the irregularity of system existence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ystem, to gymnastics course technique examination contents and its standard, the student's gymnastics sport the difference of ability and its character with how to set up a new gymnastics technique examination method system to carry on to introspect. This text puts forward opening the technique examination of gymnastics course contents, and to the technique examination of the gymnastics course from select a set action of draw up a principle, single act of endow with a value's, etc.. Gymnastics course technique to examine the design project of contents and method to put forward first step to conceive.

Key words: general colleges; gymnastics technique; examination contents and method

体操课程是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在体育教育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几年来,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探究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取得很大成效[1]。课程体系改革成效的主要体现是对课程设置的优化,使人才培养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学生发展需要。随着课程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教学标准、教学内容与考试改革等方面的研究已成为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程技术考核内容改革研究正是在课程体系改革与优化的背景下提出的。体操课程由于受传统体操教学观影响,教学内容与考试方法改革的步伐缓慢[2]。体操课程技术教学与考试的模式是,全体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学完规定的教学内容,并围绕四个项目的一套动作进行考试。为本着打好基础、突出个性、提高能力的原则,本文对体操课程技术考试内容与方法提出若干改革思路,改变传统考试模式,整合体操技术动作考试内容,以期对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程技术考核内容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1 对体操课程技术考试评价体系的反思

目前,体操课程技术考试是以学生能否完成一套动作来评定学生的体操技术动作学习情况。体操课程考核与评价体系不是很完善,制定合理的评价内容与标准问题的研究仍处在探索阶段[3]。近几年有关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程考试评价文献,从不同侧面对学生评价进行了一定研究,但这些研究从总体上讲是分散的、零碎的,没有充分体现人才培养特点。

长期以来,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程的技术考试作为体操教学的反馈手段和对学生评价的机制,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存在着如下有待研究与探讨的问题。

1.1 如何看待体操课程技术考试内容及其标准问题 以规定成套动作评定学生掌握体操动作的完成情况是长期以来体操课程技术考试的普遍做法,形成了一套体操课程技术考试评价体系。这种成套规定动作的设计,给每个动作定出分值,苛求动作的准确与技术的完美,能统一考试标准,好检查完成动作质量,考试操作简洁明了。但这种考试评价体系,教师围绕成套动作教,学生围绕成套动作学,学生明确应试内容。从经验上看,这种考试体系使学生的技术考试成绩分布区间差异不显著,尤其对具有较强技术技能的学生未能评价出较好的成绩。

1.2 如何应对学生的体操运动能力与其素质的差异性问题通过体操课程教学,每一个学生都具备了掌握体操动作的能力,虽然学生之间掌握动作的数量存在差异,但采用规定的成套动作考试获得学习评价的办法,显然对学生的发展不利。

规定成套体操课程技术考试评价体系,不考虑学生原始体操运动能力和素质的差异性。体操课程教学中存在着个别学生学习体操技术较困难。技术考试时,个别学生对规定的成套动作中分值较高的动作完不成,该学生将面临考试不及格。面对这种情况,要么降低评分标准,要么降低动作分值,或者允许单项不及格,这样才能使这些“困难户”的学生通过体操技术考试。这种现象尤其在《体操》课程的学时数压缩的情况显得更为突出。为此,要摆脱这种被动局面,必须考虑学生体操运动能力与其素质差异性问题。另一方面,在体操课程技术考试的4个项目中,有些学生某一项目动作技术好,而某一项可能比较弱,因此在考试评价中也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差异。

采用规定动作成套动作考试,容易挫伤处于头尾两极学生学习积极性,显然不符合教育规律和体操教学的特点。

1.3 如何构建新的体操技术考试方法体系问题 以往的体操课程技术考试评价体系没有弹性,未能很好地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对调动学生学习体操技术的积极性不利。为此,国内个别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尝试采用“半开放”的体操技术考试改革。一种做法是由学生选择考规定动作或自选动作[4];另一种则编排出两套动作(不同分值)由学生选择一套考试[5]。以上“半开放”的体操技术考试改革无疑是一种进步。考试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深化体操技术考试改革,有必要构建新的体操技术考试方法体系。

2 开放体操课程的技术考试内容

开放体操课程的技术考试内容,改变以往全体学生一个标准的做法,这符合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要求,更好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对激励学生学习主动性、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开放体操课程的技术考试内容依据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尊重学生学习体操的经验,特别强调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与不同要求,提高学习体操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习体操课程,掌握体操技术成为能动行为,适应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考试对教育教学活动具有两个重要的功能。1) 对教学活动具有导向功能。例如对教学进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产生作用而直接影响教学质量;2) 评价功能。例如通过某些评价指标和方法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活动是否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教育管理目标及其实现的程度等进行价值判断。开放体操课程技术考试内容必须考虑考试的两个重要功能。开放体操课程技术考试内容后,必然影响教学的进度安排、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也就是说,不是按部就班地一个动作分几次课才能教好,而是按照体操动作的技术结构、难易度,一节课必须教几个动作,对教师分析教材能力、运用教法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开放体操课程技术考试内容后,必然牵涉到学生应掌握哪些动作、必须掌握多少动作等属于人才规格的“底线”问题。因此,必须研制出体操技术考试内容与考试方法。

3 开放的体操课程技术考试内容与方法的设计方案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技术考试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考试的内容要体现出人才培养目标的规格要求,考试的方法要以检测出学生真实水平为准。开放体操课程的技术考试内容的基本思路是学生根据自己的自身能力编排一套自选动作。技巧、双杠和单杠3个项目考试成套动作,跳跃考2个单动作。

为了保证自选动作考试的实施,一方面应制定体操课程技术考试单个动作分值(表1~4),对组合成套动作进行价值评估,以保证学生编排的自选动作能达到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例如技巧项目编排时,如果学生仅仅掌握前滚翻、后滚翻、肩肘倒立、平衡、跪跳起等“低难度”动作进行编排,该项目的起评分太低,考试通不过。另一方面,为了鼓励学生使用较难的动作编入成套,获取较高的起评分,但动作数量、同类型不同动作的认定等,必须给予限制,这就必须制定成套动作编制原则与要求。

体操课程技术考试内容的编制原则:1) 成套动作起评分不封顶,动作数量为10个动作(女生技巧项目的舞蹈动作不超过3个);2) 同一单个动作只允许做1次;3) 双杠、单杠项目的上、下法分别只能选择1次;4) 技巧项目的同类型动作只能选1个动作(例如前滚翻和前滚翻成坐、后滚翻和后滚翻直腿起、俯平衡或侧平衡、肩肘倒立和头手倒立只能选择其中的1个动作);5) 成套动作的编制应体现价值与动作完成质量(例如编制成套动作时,应尽量选择较高分值的动作,否则成套动作分值太低,完成情况扣分后可能造成不及格;选择较高分值动作应考虑自己的能力和成功率,否则,完成动作时出现大的错误,将扣去大错误的分)。

考试前,学生根据所学过的单个动作的类型、分值,自己选择动作,并将选定的动作创编成一套自选考试动作参加考试。考试时,教师根据每个学生自选动作中动作类型、动作分值、编排情况及完成情况给学生打分,考场上每个学生考试动作将完全个性化。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面对招生规模扩大的现状,教学质量成为当今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现阶段体操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如何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应该成为评价体操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改革考试内容与方法对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教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从学生发展本位的价值取向看,对学生的学业成绩与学生潜能进行评价时,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是评价内容的重中之重,毕竟体操技术技能是学生走向社会的一项重要技能,是就业面试的重要指标。因此,开放体操课程的技术考试内容,给学生以充分的展示自身能力的空间,应该受到学生的欢迎。从教师方面看,开放体操课程的技术考试内容,也能动作用于教学的过程,要求教师不断调整教学节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4 小 结

本文提出开放体操课程的技术考试内容,尤其对体操课程技术考试单个动作的赋值、自选动作的数量等规定,还必须在考试评价的实践中加以修正,以便更好地调整参照信息,了解学生的整体与个体特征,完善体操技术考试内容与方法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 黄汉升.继承发展和创新—《全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比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5):649-652.

[2] 龚成太.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程考试现状分析与改革思考[D].首都休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6:1-2.

[3] 张允蚌: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体操普修课程内容整合的研究[D].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12-13.

[4] 凌辉.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学改革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5) :682-683.

[5] 谭长青,童昭岗.体育院校体操普修课程改革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0):1406-1408.

[6] 陈艳武.新时期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考核评价体系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9):122-124.

[7] 李忠堂,汪敏.在体育院系体操普修课中采用“升降式教学”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7):967-969.

[8] 赵殿魁.论大学课程考试改革及其相关配套改革[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123.

[9] 崔帆.学科课程的合理性及其批判[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11-13.

[10] 高立.我国体育院校函授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1):101-103.

[11] 黄俊亚,关颖颖,谢莹,等.对体育院(校)艺术体操教学适应社会市场需要改革的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3):318-320.

体操教育课程目标 篇4

一、教师的教学观念要转变

高师体操教学的改革,关键在于要改变高师体操教师的教学观念。传统的教学观念是重教而轻学,认为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只是按照教师的设计去做,教师让他们做什么,他们就去做什么。当前素质教育要求体操教师要从体操教学的过程认识到自己的主导作用,并且辨证的把握自己的主导作用。也就是说:当我们面对体操教学时.要想到为什么要教体操?通过教体操,要教会学生什么?还必须了解体操的教学魅力所在。因此,体操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要求其必须了解以下方面:首先,体操教师要对当前教育改革的理论背景、教育思潮动向等宏观形式把握的较清楚,在了解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下,才能够更确切的知道自己在体操教学中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和知识,从而去进行体操教学。其次,体操教师要了解当前各中等学校体操教学的实际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有针对性的进行体操教学.以完成体操课程教学目标。

二、教学内容要转变

根据课程目标,中等学校体育教学实际符和体育教育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体操的基本教学内容是突出中等学校体育教学大纲中的体操教学内容。具体为体操概论、体操与健身、体操术语、保护与帮助、基本体操、体操动作技术分析、体操动作教学、体操比赛的组织与裁判及技巧、跳跃、双杠、单杠等主要内容,辅之以鞍马、吊环、高低杠、平衡木等介绍内容。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九门主千课程》的通知中规定体操普修课时定为136学时,在着136学时里要完成上述教学内容,很多院校的做法是:重技术的掌握而轻理论的学习,每一教学内容都占有一定的教学时数,且在技巧、跳跃、双杠、单杠等项目上占有很大教学时数,一般为65%—80%。教学内容大多数为那四项的三级规定动作。笔者认为:合理的教学内容设置应当由教学数量、教师业务能力、教学水平、教学硬件条件加之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课程时数为保证。在规定的体操教学总时数下,应强化非竞技性体操的教学。非竞技性体操是指基本体操和团体操。它在中学的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中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是体操系统中不可忽视的子系统。高师体操教学应摆脱以“三级规定动作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在具体的教学中要分清主次,突出中等学校体育教学大纲中规定的体操教学内容的同时,加强非竞技性体操的学习,触类旁通,符合学校大学生实际接受能力。根据不同的学生,可适当增加或减少动作数量和动作难度,要求学生在“会做”的基础上强调“会讲,“会教”。所以高师体操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注重师范性、实用性和新颖性,体现继承和发展,“少而精”,学以致用的原则。

三、教学方法要转变

体操教学方法是为实现体操教学目标和提高体操教学质量服务的。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示范—讲解—学生练习—教师指导”。传统的教学方法单

一、组织教学形式僵化,忽视学生的学法。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状态,很少考虑到学生的创造力、思维力的培养;很少考虑到体操教学效果的统一要求与学生个体差异之间的矛盾、相对不自由的体操教学形式与学生熟悉的自主运动形式之间的矛盾、技能掌握的必要性和技能掌握的困难之间的矛盾及教师进行安全教学的义务和学生冒险尝试心理之间的矛盾。笔者认为:要改革体操的教学方法,首先,必须抓住体操的特点,即体操是具有较强艺术性和美学效果的运动项目,在教学训练中广泛采用保护与帮助。其教学方法必然与田径、球类项目有所不同,要区别对待。其次,要研究教学对象、教材性质、课的类型。同一班级的学生由于身体素质的不同,如身高、体重等不同,在组织教学时,教学方法要有所不同;不同性质的教材、不同类型的课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再次,要考虑到教学条件。即场地、器材等,不同教学条件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此外,还要考虑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为学生创立自我教育、自我练习、自我创造的环境,让学生去进行自我尝试、自我练习,包括小团体的方式,尝试性学习方法的锻炼。总之,体操教学方法的转变要有利于实现体操教学目标,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社会适应性和创造力。

四、学生成绩评定方法要转变

学生体操成续一般是以学期结束的卷面考试和规定动作的完成情况(技术)来评定的。笔

者认为这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学生认真学习和较全面的成长与发展,不能全面反应学生的真实水平。因为卷面考试和规定动作达标所测得的仅仅是所教的知识、技术和一般的学习能力:我们让学生学习体操的目的不是培养体操运动员,而是让学生理解体操动作和体验那种本体感觉,然后让他们在以后的体育教学中教给学生。所以,我们在对学生进行体操成绩评定上,应当综合考虑。既要对学生进行卷面考试和技术动作考试,又要考学生对基本体操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此外,还要考学生对体操动作中保护与帮助的实际运用及掌握的程度。只有通过这样的考核,才能比较公正、客观的反映出学生的体操成绩。

五、结论与邃议

(一)高师体操教学改革应符合各校教学计划所提出的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应突出重点,避免重复性内容的安排、。强调“三基、四会”,克服盲目增加动作数量和难度的思想。

(二)高师体操教学的内容应包括体操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技术教学内容应与中等学校体育课本接轨,注重非竞技性体操的同时,并不完全否定竟技性体操教学。二者之间的安排要联系实际、合理、科学。并注重教材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三)高师体操教学方法的转变要注重学生个性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体操教育课程目标 篇5

关键词:学前教育;课程目标实施;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1-0109-02

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和人民思维观念的进步,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入。但是由于历史上积累的一些偏见,一时之间还不能消除,学前教育要想在短时间内取得巨大的成就,还需要克服很多的问题。当前,我国的适龄儿童入学率保持着较快的增长,但是基础设施还是比较落后,不能有效满足所有入学学生的需求。现存在学前教育中的一些问题,都亟待解决。

一、当前学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前教育机构收费混乱,收费水平差异大。

政府对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不足造成学前教育机构收费混乱和差异大,严重影响了学前教育的发展。大多家长为了孩子的学习会选择条件较好的公办学前教育机构,但是仍旧存在普遍违规收取赞助费或择园费的现象,在农村地区,学前幼儿园的建设更是严重不足,有的地区适龄儿童的入园率仅达到百分之三十。现在,国家的政策正在对二胎政策进行“松绑”,可想而知,如果这些问题不得到有效的解决,在未来的三到五年,学期教育“入园难”的问题会更加突出。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不合理,“入园贵”现象依然突出。虽然近些年对教育有着很大的投入,但是难以在一时之久就弥补以往的所有欠账,教育的投入保障不足,体制机制建设不合理问题很突出。

(二)我国各级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

现在各大院校培养目标单一,只开设针对培养幼儿教师的专业,造成幼儿教师充斥市场,质量参差不齐,忽视了幼儿其他方面的需求。这些院校应该找到自身发展的特性,朝着一个专业重点发展,形成自己的优势,而不是随波逐流。其实我国学前教育市场发展存在很大空缺,早教机构鱼龙混杂,问题十分突出。例如,一些院校可以重点培养幼儿营养师或者幼儿心理咨询师,同时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满足孩子各方面的需求;也可以致力于研究幼儿智力的开发,培养更多科研人才,进行理论研究,提供技术支持等等。以上种种都告诉我们,院校应该紧跟时代潮流,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级人才。

(三)教育质量不均衡。

提供合格的学前教师和教师的薪酬,才能有高质量的师资,才能保证学前教育水平的高质量。民办幼儿园教师没有固定编制,工资的高低也是和学校的生源多少和办学效益相关,民办的教师的质量和待遇基本没有良好的保证,故而在学前教育民办教师通常待遇远远不如在公办幼儿园工作的教师。由于这种待遇较低,在市场竞争的过程中,教育机构级别不同,教育质量也就不同,有的时候差别很大。因此,总是有教学较好、质量较高的教师往待遇办学效益较好的发达地区幼儿园流动。一些落后地区和办学薄弱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师往往得不到保障,城乡发展差距大,出现严重师资短缺,日常使用的教材质量也无法得到保障,孩子们的监管都是很大的问题,不用提游戏娱乐了,从而根本不能保障学前教育服务供给的均等化。

二、 解决当前学前教育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改革和完善学前教育机构收费管理体制。

1、收费透明化。建立学前教育机构成本计算和公开方法,成本信息以报表的形式报告政府,向社会公开,最重要的是告知家长,让他们知道钱花哪儿了。

2、物价部门应进行成本审核。核实学前教育机构送上来的报表,确保会计新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合理性,让孩子们上有保证的学,让家长们放心。

3、地方政府部门应制定本辖区学前教育收费标准。我们在成本透明化的同时,也要为乱收费设臵“门槛”,让它们“无处遁形”、“无从下手”。

4、教育部门设立监督体系。有效监督是否有学校乱收费,并设立信箱,让有疑惑、有困难的家长提出意见,我们会作出相关回应,保障学前教育收费的合理性。

(二)加强政府办学的引导和指引。

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出来的不一定都是做幼儿园老师,还这个专业还可以分的更加精细,如保育员、家政服务人员、儿童营养师等等。在我国发展学前教育中,制度管理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没有做到统筹兼顾的发展。在教师的编制、培训和上升渠道上没有做到良好的保障。很多问题没有深入的研究,政府的权责意识,主体意识没有做到有效的发挥。在地方的管理体制机制中,学前教育的责任主体始终是民办园,而这种个人出资建园的直接影响就是所有的资金渠道都是通过收费来达到,因此,家长的负担可想而知。在政府管理的改革中,成效不明显,缺乏对城乡集资建园、企业建园、事业单位建园的有效支持。基层教师队伍缺口严重,薪资待遇低,编制问题得不到解决,专业培训得不到加强这些都亟待解决。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合理,权力责任义务不明确,各级政府之间也有相互推诿的嫌疑。而原有的公办学前教育,则越来越市场化,利用自己的知名度和公办教育的头衔谋求经济利益,在社会上招收高价生、转校生,这些都严重违背的学前教育的创办宗旨,使得教学质量和学风、校风下滑。

(三)政府应当加大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

家长抛开自身情绪和认知的局限,顾全大局,站在国家的角度看待学前教育,可以认识到学前教育对公民家庭生活的和睦、公民素质的提高、良好社会秩序的建立与国家的经济繁荣都有着重大的影响。但是幼儿家庭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必然存在不足,所以完全期望幼儿家长是一种不现实的想法,这就需要政府加大对学前教育投入。在许多的省份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并没有明确的资金指标,只是笼统的一提而过,这种现象是不负责的。与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国家相比,我国的学前教学家长负担依然很重。而且,国家政府对有能力的企业和事业单位以及城乡集资创办学前教育缺乏政策性指引和资金帮扶。这都在一定的程度上对“入园难”问题的产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希望在今后的学前教育发展中,政府能为学前教学多做些贡献,保障学前教育的建设,为祖国的下一代建设美好的教学环境,保障教育教学的公平正义,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实现均等化的教育机会。

参考资料:

[1]赵海燕. 学前教育民俗文化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12.

[2]张娜. 学前教育课程模式设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3]向海英. 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

上一篇:中国玩具产业下一篇:风险导向审计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