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适宜策略三篇

2024-05-19

节能适宜策略 篇1

1 北方寒冷地区的气候特征、建筑要求及能耗特点

该气候区的气候特征为:冬季较长且寒冷干澡,平原地区夏季较炎热湿润,降水量相对集中;气温年差较大,日照较丰富;春、秋季短促,气温变化剧烈,春季雨雪稀少,多大风沙天气,夏秋季多暴雨。

由于所处的气候区的气候特征以及现有村镇住宅的窗户密封性较差、屋面隔热效果较低等原因,该气候区的建筑要求是:建筑物应满足冬季防寒、保温、防冻等要求,夏季部分地区应兼顾防热。总体规划、单体设计和构造处理应满足冬季日照并防御寒风的要求,主要房间宜避西晒,应注意防暴雨;建筑物应采取减少外露面积,加强冬季密闭性且兼顾夏季通风和利用太阳能等节能措施;结构上应考虑气温年差较大、多大风沙的不利影响;建筑物宜有防冰雹和防雷措施;施工应考虑冬季寒冷期较长和夏季多暴雨的特点。

该地区目前的能耗特点主要是:冬季采暖及夏季降温效果差,照明设计落后。

其相应的采用措施如表1

针对上表相应的措施,选择有代表性的100户住户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具体统计分析结果如图1。可以发现,在冬季采暖措施方面所有的住户都只使用一种采暖方式,如土暖气、火炉、火炕、燃气采暖炉等。主要以传统的采暖方式居多,而传统的采暖方式所用的采暖设备及供暖管道,要不非常陈旧,要不自己用砖瓦和水泥做成,与外界的换热系数比较大,必然造成能源的大量损失。而且这几种供暖方式主要是燃烧煤和柴,燃料的利用率不高,也造成了能源的大量浪费。相比而言,严寒地区与夏热冬冷地区已采用空调、集中供暖、暖气采暖炉、电暖气等较先进的采暖方式。对于夏季降温措施大部分住宅采用电扇来降温,很小一部分使用空调扇进行降温,户式集中空调完全没有采用。而在其他地区,户式集中空调、分体式空调均已开始采用。对于照明设计,通过调研结果可以发现该地区采用白炽灯作为照明设备的比例还相当高,其节能效果相对较差。因此合理选用高效节能光源,推广使用低能耗性能优的光源用电附件,如电子镇流器、节能型电感镇流器、电子触发器以及电子变压器等较低能耗的节能设备以加强照明节能设计显得尤其重要。

2 村镇住宅的节能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原因

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的加快,村镇住宅建设的数量日益庞大,据建设部《2006年城市、县城和村镇建设统计公报》显示,全国村镇房屋竣工面积为10.6亿平方米,其中住宅6.95亿平方米,农村住宅建设投入高达2807亿元。然而村镇住宅的建设质量普遍不高,存在设计落后、住宅能效低下、能耗高、舒适度低等问题。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基层技术基础落后。与城市相比,村镇住宅建设技术人才缺乏、建设管理松散、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限制村镇住宅的可持续发展。②相应的建设标准及体系落后。目前我国执行的建筑设计及规划标准很大一部分都是针对城市住宅的,而针对村镇住宅的《村镇规划标准》和建设管理条例仍然停留在1993年的水平,使得村镇住宅的建设普遍存在间距不足,日照、通风、采光条件较差等问题,同时配套设施相对缺乏、私密性差等。③缺乏适宜技术。与城市相比,我国村镇文化相对落后、经济欠发达、村民的文化程度低,接受新技术的能力薄弱,加上“先进、经济、可行”的适宜村镇住宅建筑节能技术缺乏,使得村镇住宅在采暖、降温、照明等均处于严重耗能状态。因此,积极向农村推广建筑节能理念,总结一套对村镇住宅切实可行的节能技术成为改善该地区广大农村住宅节能问题的关键。

3 北方寒冷地区村镇住宅建筑节能适宜技术

经过节能政策的推广,节能产品层出不穷,节能技术也不断完善,借鉴其它地区的成功经验,并不断研究开发适合该地区气候特点的节能技术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主要技术包括墙体节能技术、门窗节能技术、屋面节能技术以及太阳能技术、空调技术、生物质能技术等于节能有关的其他技术。

3.1 墙体节能技术

3.1.1 外墙外保温节能技术。

外墙外保温技术将保温材料置于外墙的外侧, 能够增加建筑的有效空间,消除或大大减弱“热桥”的存在,充分发挥材料轻质、保温高效的特性,从而达到较高的保温效果。同时也能够保护主体结构,延长建筑物的寿命,提高居住的舒适度。目前常采用主要以下几种:

(1)以EPS板为核心的外墙外保温节能技术。该技术主要包括EPS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节能技术、EPS板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节能技术、机械固定EPS钢丝网架板外墙外保温节能技术。其中EPS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节能技术具有导热系数小,保温层厚度一般不受限制;弹性多孔结构能吸收热湿应力,即使在罕见的气候条件下出现水蒸气凝结并且结冰,自身结构也不会破坏;自重轻,且具有一定的抗压、抗拉强度;化学稳定性好,耐酸碱,具有很好的使用耐久性等优点。EPS板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节能技术具有的优点在于混凝土墙体与保温层结合紧密,比不带矩形槽的聚苯板的结合力要大10倍左右;能够一次浇注成型,有利于缩短工期,降低造价。机械固定EPS钢丝网架板外墙外保温节能技术是由国外直接引进的“专威特”外墙外保温系统基础上发展而来,有着比较成熟的系统体系,已在实际工程中较多应用。

(2)ZL胶粉聚苯颗粒外保温技术。ZL胶粉采用氢氧化钙、不定型二氧化硅加入少量硅酸盐水泥做骨料,并加入高分子粘合剂、保水增稠剂等外加剂。该技术具有施工速度快,容易控制质量,整体性强,材料利用率高等优点。

3.1.2 外墙内保温节能技术。

外墙内保温节能技术就是将保温材料置于外墙的室内一侧,具有施工简单、造价低廉、操作安全,并且不受气候影响。目前适宜北方寒冷地区的外墙内保温节能技术主要有:

(1)粘贴聚合砂浆复合聚苯保温板技术。该技术采用三层聚合物砂浆与两层聚苯板复合形成夹芯保温板,解决了保温板自身强度低的弱点,增强板的柔度和抗裂性。同时该板取消了边肋,减少内保温热桥5%左右,保温节能效果相对其他技术好。

(2)增强粉刷石膏聚苯板内保温技术。该技术将60mm厚中密度聚苯板粘贴在墙体结构层上,保温层罩面采用干缩值较低的粉刷石膏,结合玻璃纤维网格布共同使用。施工时采用现场直接成型,增强了保温面层的整体性及抗干缩能力。该技术避免了块材保温墙体易出现的冷(热)桥、表面开裂等质量通病,施工工艺简单,节能效果较好。

3.1.3 夹芯复合墙体保温技术。

外墙夹芯保温即为将保温材料置于同一外墙的内、外侧墙片之间,内、外侧墙片均可采用传统的黏土砖、混凝土空心砖等。目前采用的主要有砌块墙体的方式及夹芯墙体的方式。前者是在砌块孔洞中填充保温材料;后者是在两叶墙之间根据热工要求设置保温层。

3.2 门窗节能技术

在建筑围护结构的墙体、屋面、门窗三大围护部件中,门窗的绝热性最差,是影响室内热环境和建筑节能的主要因素。据统计,在采暖或空调的条件下,冬季单玻窗所损失的热量约占供热负荷的30%—50%;夏季因太阳辐射热透过单玻窗射入室内而消耗的冷量约占空调负荷的20%—30%。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能源节约的重视,对于门窗的性能要求也逐渐提高,尤其是对门窗的保温隔热和密封性能要求更高。因此,减少门窗能耗,增强门窗的保温隔热性能是改善室内热环境质量和提高建筑节能水平的重要环节。

衡量门窗性能主要通过4个方面的指标进行衡量:阳光得热性能、采光性能、空气渗漏的防护性能和保温隔热性能等。门窗的节能技术是通过提高门窗的性能指标,主要是在冬季有效地利用阳光,增加建筑的得热和采光,同时提高保温隔热,降低通过窗户传热和空气渗透形成的建筑能耗;在夏季采用有效的遮阳和降低透过窗户而产生的辐射得热及空气渗透引起空调负荷增加产生的建筑能耗。为方便对北方寒冷地区村镇住宅的门窗体系的选择,现将各种门窗的使用性能比较如表2所示:

3.3 屋面节能技术

屋面保温作用的优劣,不仅影响到建筑节能,而且对顶层墙体的开裂有重要影响。如果屋顶保温效果不好,结构层会由于温差过大胀缩变化剧烈,导致墙体特别是顶层墙体的开裂。所以,加强屋面的保温隔热性能,不仅是建筑节能的需要,同时也是预防因温度变化出现墙体开裂的重要手段。目前,屋面隔热保温材料主要有加气混凝土屋面板、陶粒混凝土复合保温条板、聚苯复合材料、玻璃棉等。

(1)粘贴加气混凝土屋面板技术。

加气混凝土屋面板在建筑上应用非常普遍,该制品是加气混凝土板材中产量最大,应用技术较为成熟,其具有重量轻,保温、隔热、隔声、施工简便、经济效益好等优点。其长度为1800—6000mm,宽度为600mm,厚度为150—2500mm,根据实际需要而定。

(2)粘贴陶粒混凝土复合保温条板技术。

该节能材料主要特点是表观密度小,抗压强度高,隔热保温、隔声、防火、防渗、耐久性能好等,目前在北方寒冷地区如北京、天津、沈阳等均开始生产与应用。其构造上上层和底层均是砂浆混凝土,平均表观温度约是1550kg/m3,骨料是陶砂和黄砂,上层厚度20—30mm,底层厚度30—40mm。中间层一般为全轻陶粒混凝土或无砂大孔陶粒混凝土,平均表观温度约是600—850kg/m3,抗压强度≥35MPa,厚度根据实际需要而定。[1]

(3)硬质发泡聚氨脂防水保温技术。

硬质发泡聚氨脂材料,泡孔致密,闭孔率高,具有光滑厚实的自结膜。施工时直接喷涂在结构找平层或找坡层上,形成一个无拼缝的,柔性、耐水性、抗渗性极好的整体保温层。用50mm厚聚氨脂做防水试验,经多次储水和雨后观察, 未见渗漏。该材料传热系数 K =1.1—1.5W/(m2·K),50mm 厚硬质聚氨脂可达到 200mm厚水泥珍珠岩的保温效果,其隔热保温性能明显优于一般绝热材料。该技术隔热防水一体化,节省了防水层,简化了施工工序,使用效果很好。[2]

3.4 与节能有关的其他技术

3.4.1 太阳能技术。

太阳能技术在村镇住宅建筑中的应用,实际上是利用建筑结构本身所形成的集热、蓄热和隔热系统,以及附加在建筑物上的专用太阳能部件对太阳能进行光—电和光—热转换等,以此满足建筑物的热水供应、采暖、空调及照明等方面的能耗需求,从而达到减少建筑能耗,节约常规能源,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目前,国内太阳能热利用,主要集中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被动式太阳房、太阳能干燥器、太阳能路灯等方面。并且这些科技成果不同程度地转入小批量生产及推广使用,在缓解当地常规能源短缺和减轻生态和环境恶化等方面收到了实效。例如,太阳能温室种植蔬菜,太阳灶为农户提供炊事能源,太阳能路灯提供照明等都得到很好的普及推广。

3.4.2 空调技术。

随着村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技术已经在经济条件较好的村镇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大多数装置的热效率低,一次能源消耗量大,不利于环境保护与节约能源和大范围推广。结合北方寒冷地区的气候特征,空调热泵技术能够满足其采暖要求。

热泵技术是利用低品位能源的有效技术之一其能够以较低的能量消耗,实现把低温位热能输送至高温位的功能,能大量利用自然资源和余热资源中的热量,因此能够有效减少输入能,很好地满足冬季采暖的要求。同时具有安装使用方便、能量利用效率高、减少温室效应、环保等优点。[3]目前北方寒冷地区村镇住宅所使用的典型热泵技术有海水源热泵空调系统和双级耦合热泵空调系统两种。其中海水源热泵是低温空调技术中的一种,它利用少量电能,以海水为辅助热源,达到供热和制冷的目的,是一种真正的绿色能源。海水源热泵包括取水设备、板式换热器、热泵机组(压缩机)和输风管4个部分。其最显著的特点是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能源利用方式,解决了传统供热锅炉和水冷机组造成的一系列能源耗费、环境污染及占地等问题[4]。而双级耦合热泵空调系统则是针对空气源热泵冷热水机组在寒冷地区冬季使用时结霜、热效率低等问题提出的,其能够很好的解决在寒冷地区低温制热时热泵性能恶化问题。工作原理是:在冬季,用放置在室外的空气源热泵冷热水机组制备10—20℃的温水,通过水环路送至室内的水-空气热泵或者水-水热泵系统从水中提取热量,以达到供暖目的。整个系统通过水回路将空气源热泵和水源热泵组成耦合的双级热泵供暖系统。[5]

3.4.3 生物质能技术的利用。

目前,在寒冷地区生物质能技术的利用主要有沼气技术、生物热制气技术、秸秆固化成型燃料压缩技术。沼气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改变农村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改善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农业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据统计,到2005年底,全国已建成户用沼气池1807万个,年产沼气约65亿m3,折合464万吨标推煤;建成以集约化畜禽养殖场为主的大中型沼气工程3556处。[6]生物热制气技术是通过气化炉将固态生物质能转换为使用方便而且清洁的可燃气体,用作燃料或生产动力。我国北方寒冷地区有着丰富的农业废弃资源,采用生物热制气技术提高其利用效率,不仅可以减少污染,而且可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与生活品位。秸秆固化成型燃料压缩技术即将生物质原料(秸秆、木屑、芦苇、稻草等)粉碎压缩成型以替代煤炭、木柴等燃料的技术。主要目的是以廉价废弃的燃料来替代高价值的燃料。将松散的秸秆、树枝和木屑等挤压成固体燃料(密度为1.1—1.4t/ m3),密度相当于中质烟煤,体积缩小5—8倍,燃烧特性得到明显改善。不仅能减少农村商品能源消耗,而且能有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4 结论

村镇住宅建筑节能是一项综合性的技术,墙体、屋面、门窗、采暖等保温系统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内外保温措施相互结合, 构成居住条件的舒适环境。选择因地制宜的节能技术,积极研发推广保温性能更加优良、更加适合本地区的建筑节能新材料、新技术将有助于降低建筑能耗、提高住宅室内热环境舒适度,使农民的生活质量真正提高及促进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参考文献

[1]张雄,张永娟.建筑节能技术与节能材料[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2]尹强,陈全良,黄振利,等.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喷涂外墙外保温系统研究[J].施工技术,2006(2):89-90

[3]饶荣水,谷波,周泽,等.寒冷地区用空气源热泵技术进展[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05,24(4):24-28

[4]肖忠钰.北方寒冷地区村镇住宅节能技术适宜度评价研究[D].天津城市建设学院,2008

[5]马最良,杨自强,姚杨,等.空气源热泵冷热水机组在寒冷地区应用的分析[J].暖通空调,2001,31(3):28-31

节能适宜策略 篇2

关键词:建筑;适宜技术;设计

中图分类号:TU113.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136(2010)08-0165-02

1 中国当前建筑中存在的问题

1.1 城市化高速发展及资源的高消耗

在改革开放以来短短的30年里,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路程,城市人口规模迅速增加,城市人口比例大幅提高,中国城市化率已由1978年的15.82%提高至2006年的32.53%。城市化进程带来规模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规模风险。城市生活是一种资源高消耗型,高成本、高代价、高风险的生活形态,高速城市化也意味着对资源的高速消耗,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必须建构在资源充足供给的前提下。如果继续以粗放模式发展,城市生态就会面临崩溃。

1.2 背离以人为本的建筑思想

西方的传统艺术观、社会观中充斥着大量人类实践与自然对抗的观念,在此概念指导下的建筑必然割裂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虽然近现代西方加大对生态建筑与环境的研究,但其高技术的生态方式投入的成本颇高。这种模式对于中国这种生活方式、经济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差异的发展中的中国是不适合的。

1.3 建筑设计中盲目追求高标准

有很多建筑,设计时不顾当地的条件,盲目追求高标准,要与国际接轨。“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城乡差别、地区差别较大,环境和资源压力较大,经济并不富裕,……不能不顾环境和资源条件追求豪华。特别是在当前一些地方不顾财力盲目建设,追求高标准建筑。”

1.4 对形象的关注重于技术

建筑设计中,存在着对于建筑形象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技术,技术只是盲目的屈从于建筑形象的副产物,业主只从形象出发,对于其是否节能考虑甚少的问题。有时建筑搞大玻璃幕墙,盲目追求建筑形式的美观,却忘了节约能源。有的建筑物搞超大体量,照明耗电量非常大,还有许多宾馆、饭店、会议室的窗户设计得很小。

1.5 技术的直接引进带来的问题

对于新技术必须辩证对待。现在的新技术有很多是针对发达国家的国情与生活方式的,必然与中国国情有着巨大差异,盲目引进新的技术,只是对新技术的堆砌,是不科学的,导致的结果也往往是新技术引进了,但是却比没有引进之前的能源浪费还严重。所以在应用新技术之前要调查清楚:这一新技术是在什么情况下解决解决什么问题的?如果它是那种全天空调模式下采用的节能技术,那么此项节能技术是在发达国家生活模式基础之上的节能,而不是适应中国普遍生活模式及建筑物使用方式基础之上的节能。如果不考虑这点,这项新节能技术非但不能起到节能的作用,反而会增加能耗。

2 适宜技术节能建筑的概念

2.1 适宜技术的起源

适宜技术的提出被认为是“高技派”建筑师所做的贡献。“高技派”尖兵,理查德·罗杰斯曾说:“我们对科技有极大的兴趣,但它不一定是高级和低级的,而应当是合理的技术”。

福斯特对技术进步的信念也是坚定不移,他认为技术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反技术如同向建筑即文明本身宣战一样站不住脚,他一直强调“适宜技术”,认为自己对技术的依赖从来没有超出“适度”的范围。他对“适宜技术”的理解为:在决定采用某项技术时,必须根据当地的条件来判定,而不论其“先进”与否。

2.2 适宜技术的特征

2.2.1 适宜性

适宜性是要使建筑符合特定环境、特定文化背景人群的生活方式。这样的技术往往脱胎于当地的乡土建筑,技术特征有着明显的本土化、地域化。湖南湘西的吊脚楼是针对湖南地区夏季湿热地区的生态化设计,竹木结构的吊脚楼底部架空,利于通风散热,而北方的窑洞,则利用厚实黄土其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使窑洞内部冬暖夏凉,同时几乎没有生产加工运输能耗,窑顶覆土层又可耕种,既节约土地资源,又能够生活,具有很高的经济性。

2.2.2 高效性

在适宜的条件下,最大程度的发挥技术、材料的效率,以获得更多的生态效益与使用功能,可以说就是高效性。创作主体应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发现平凡技术和材料的不平凡性,赋予其高效的生态功能。如建筑师Jersey Devil设计的考拉松住宅(Camino Con Corazon House),建筑材料为常用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砌块填充,为了能够更大程度上的适应墨西哥南巴利亚半岛的炎热气候,建筑师设计了一个钢筋混凝土覆盖的凸起的蝴蝶型桁架屋顶,桁架弦杆下为板面水泥抹灰,形成了自循环通风的双层屋顶体系,有效的消除了太阳辐射,同时优雅的蝴蝶造型还成为建筑最显著的造型。

2.2.3 经济性

经济性体现在低造价上。因地制宜的挖掘本土材料,改进传统的施工工艺,在传承本土建筑文脉的同时减少建造过程中的运输,节约成本,降低造价,减少无序拼贴“高技术”的生硬建筑形式。

2.2.4 可操作性

适宜技术的可操作性则体现在具有成熟的建筑技术予以支撑,能够适用并广泛推广。同时,对于成熟的建筑技术,可以对传统技术予以总结,在科学的基础上对其加以提高和创新。

2.2.5 文化性

“高技术”建筑,给人一种生硬、激进、“缺乏人情,没有艺术性”的感觉,其为了体现时代感,往往不顾位置、场所和文脉,运用大量的高新技术材料和结构工艺手段,在形式上与环境产生极端的冲突。与此相对,适宜技术的节能建筑则多从本土挖掘当地材料和适用技术的生态化节能设计手法。是“一种自觉的追求,用以表现某一传统对场所和气候所作出的独特解答,并将这些合乎习俗和象征性的特征外化为创造性的新形式,这些新形式能反映当今现实的价值观、文化和生活方式。”运用适宜技术的建筑在适应本土气候、使用本土材料、尊重本土风俗的同时还有弘扬本土文化的作用。

综上所述,可以大致勾勒出适宜技术节能建筑的现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侧重建筑技术的适宜性、高效性,通过普遍的建筑设计手法,精细设计建筑细部,提高对能源和资源的利用率,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保护生态环境,同时有选择的借鉴当地建筑文化传统和技术,使建筑具有地域特色,实现技术的人文升华。

2.3 适宜技术的价值

适宜技术节能建筑由于具有以上特性,非常适合工业化水平处于中下等、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地方材料和技术相对成熟、仍有现代建筑表达可能性的国家和地区。人们应“总结传统经验,走适宜技术道路。如能根据具体实际,在科学的基础上对其加以总结、提高、创新,适宜技术将大有可为”。

3 适宜设计策略研究

3.1 设计中的适宜材料策略

对于适宜技术的节能建筑来说,因地制宜的选取当地材料是极其重要的原则。本土建筑材料的选用直接的反映了建筑的性格,与此同时,建筑也成为地域文化的载体。所以,“适宜技术”的材料策略表现为:因地制宜的选取当地建筑材料,充分发挥材料性能,发现平凡材料的不平凡性,赋予其最大的生态功能与美学表现力。

3.2 设计中的适宜设计策略

“适宜技术”应该是当代建筑技术发展的成果和传统地域适应性技术的综合产物,是辨证与智慧的结晶。“适宜技术将当代的先进技术有选择地与地域条件的特殊性相结合;同时提倡改进和完善现有技术,充分发掘传统技术的潜力,实现建筑技术的本质。”所以,在“适宜技术”的实践中,建筑师的设计策略必然遵循以下原则:

①综合实际地域条件,对技术进行比较和选择,以是否符合地域的实际要求和特定情况作为标准,进行价值与效益的判断;②注重技术与当地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不以牺牲地域生态平衡、耗用地域资源为发展技术的代价;③注重技术与当地文化传统的协调发展,在技术现代化的进程中,努力保护地域性文化结构的连续和完整;④注重技术与地域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避免脱离实际经济发展水平,盲目追求技术的高、新、奇,从而导致技术目标与效益的失衡;⑤注重对现有技术的改进与完善,重视地域传统技术的挖掘、继承与改良,对有代表性的地域技术予以保护;⑥在设计中自觉地融入世界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在经济、适宜的前提下最大效能的表现新技术所提供的可能性和其中所蕴含的美学意义。

4 总结

运用常规的、经济适用的建筑技术和建筑设计策略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建筑既要“物美”又要“价廉”同时还要“生态、可持续”,是不能摒弃“适宜”这一重要原则的。

参考文献:

[1]胡绍学等.“生态建筑”研究绿色办公建筑.建筑学报.2000年,5期

[2]万书元.当代建筑西方美学.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7.

[3]同济大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筑设计的主要思潮、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

[4]刘先觉.现代建筑理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12.

[5]王帅,魏春雨.建筑设计中适宜技术生态策略的研究.华中建筑.2008.5.

Appropriate Technologies for Building Energy-efficient Design Strategy Thoughts

Wu Chen,Zhang Yongsheng

Abstract: China’s current urbanization in the community to tell the development stage,when the urban sprawl of the city’s resources have withered. In such circumstances,to vigorously develop energy-efficient eco-building has become inevitable. However,the rigid application of foreign advanced technology, without considering our own culture,geography and environment,will inevitably lead to disharmony. Articles suitabl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nergy-saving technologies were summarized,summary,and then make appropriate technology,a general law.

节能适宜策略 篇3

摘 要:将锅庄纳入藏族地区幼儿园课程,符合幼儿身心发展、传承民族文化的适宜性。从锅庄与艺术活动整合、锅庄与语言学习活动整合、锅庄与体育活动整合、锅庄与社会活动整合等方面研究纳入幼儿园课程的适宜性及策略。

关键词:锅庄;幼儿园课程;适宜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0;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9-0073-01

锅庄是指在民族地区广为流传的藏族“圆圈舞”。我国的藏族主要生活在西藏自治区、青海省、甘肃省、云南省和四川省,各个地区的“圆圈舞”都具有本地特色且称呼不同。如今在城镇中,为了便于接受,将知名度比较高的“锅庄”一词用来称呼所有的藏族圆圈舞。就地取材将这种随处可见的舞蹈文化纳入幼儿园课程,无疑可以为民族地区幼儿传承民族文化、发展情感态度、提高肢体技能等提供充足而适宜的营养。本文研究锅庄纳入幼儿园课程的适宜性及其策略。

一、锅庄作为民族地区幼儿园课程资源的适宜性

首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一方面,藏族民间舞锅庄是深厚历史文化长期积淀的产物,具有浓烈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另一方面,锅庄是一种集体舞,幼儿在这种集体活动中能够认识他人,与他人进行交流,建立真正的社会交往关系,发展幼儿的群体行为。其次,锅庄作为一种集体舞,它是随着藏民族生产、生活和发展而产生演变的。锅庄舞既有表现打青稞、捻羊毛、喂牲口、酿酒等内容的劳动歌舞,也有表现藏族风俗习惯、男婚女嫁、新屋落成、迎宾待客等内容的生活歌舞。将这种集民族文化与地方文化为一体的文化资源纳入到幼儿园课程中,有利于在民族地区幼儿园教育中传承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再次,凡是纳入到课程中的文化资源都要符合教育性标准,其核心尺度有二,一是育人性,二是发展性。锅庄的育人性体现在锅庄舞具有较强的自娱性和娱人性。锅庄是通过身体运动来宣泄情绪、欢娱身心,同时给人以心理满足。将锅庄纳入幼儿园课程,能够让幼儿在舞蹈时体验那种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和谐,使得情绪得以宣泄,身心得以欢娱。

二、将锅庄纳入民族地区幼儿园课程的策略

(1)锅庄与艺术领域活动整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藏族锅庄舞不但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与藏族人民的社会生活紧密相连,涉及藏族的生产、习俗和历史,是藏族人民社会生活的缩影,是生活与艺术的完美结合。锅庄是藏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在幼儿园课程中,将锅庄中那些适合于幼儿欣赏、学习和操作的部分挑选出来,让幼儿通过亲身的体验来感受本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感受本民族文化之中的美。

(2)锅庄与语言学习活动的整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提高幼儿运用语言交往的积极性,发展语言能力,帮助少数民族地区的幼儿学会本民族语言。多数藏民族地区的幼儿园在语言学习时,既要学习通用的普通话,也要学习他们本民族的语言。锅庄音乐中的唱词多以当地的民族语言为主,再现民族生活、习俗,是幼儿们再熟悉不过的内容。教师可以抓住这一契机,让幼儿在具有自己浓郁民族特色的文化形式中学习、使用语言。

(3)锅庄与体育活动的整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锅庄动作协调、流畅、富有弹性,充分表现了健与力的形体美,也是藏族传统的体育项目,可以通过控制动作的速度、幅度来调节运动量和强度。另外锅庄有较大的随意性,不受人数的限制,场地、音乐的要求也不像其他舞种那么固定,在幼儿园里开展比较易于组织。教师可以利用锅庄的这种特点来安排不同形式的体育课程,针对儿童身体发展的特点和关键期开展体育活动。

(4)锅庄与社会领域活动的整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加强师生之间、同伴之间的交往,培养幼儿对人亲近、友爱的态度,教给必要的交往技能,学会和睦相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锅庄具有互动性与参与性,同时也传达着藏民族团结、友爱、热情、和睦的民族性格。教师可以利用锅庄的这一特点,让幼儿之间、师幼之间进行交往互动,互相学习、互相模仿,锻炼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发展幼儿的社会性。

三、结束语

总之,少数民族地区在进行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的时候,应当将本地的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积极进行精心处理和加工,将其纳入到对幼儿的教育当中,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上一篇:加强财务管理的动因下一篇:概念及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