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学习对幼儿的影响六篇

2024-06-09

钢琴学习对幼儿的影响 篇1

关键词:钢琴教育,兴趣,家长,科学的教学方法

社会不断发展, 人们的生活不断提高, 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及各方面素质的培养越来越引起做父母的注意, 钢琴的学习也成了许多父母为自己的孩子接受早期教育选择的形式之一。究竟学习钢琴能给孩子带来什么, 以及孩子在早期钢琴教育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就此笔者对其进行了初步探究。

一、我国钢琴教育的发展现状

随着钢琴教育的迅速发展, 并且也越来越受到广大家长及幼儿的欢迎。当然不可否认的是, 幼儿钢琴教育在培养幼儿的智力因素及非智力因素方面有很大成效;但在另一方面, 由于部分教师错误的教学方法, 幼儿不健康的学习心理, 以及紧迫的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也就出现了许多负面效果。这种倾向也开始危害着幼儿, 并对他们各个方面的素质和发展有一定的消极作用。因此, 我们必须分清利弊, 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二、对幼儿进行钢琴教育时应注意的事项

(一) 要注重培养幼儿对钢琴的兴趣

教育心理学指出:兴趣对于人的学习、工作等一切活动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它可以成为学习与工作的巨大动力, 又可以激发一个人的创造性才能。对幼儿来说, 兴趣的培养则更为重要。因为幼儿时期, 他们的心理发育尚不完善, 缺乏意志力和责任感。虽然他们的好奇心很强烈, 但如果不能将好奇心转化为对音乐的浓厚兴趣, 久而久之必然会对枯燥的指法和音阶练习产生厌烦情绪。

因此, 针对这些问题, 在教学中老师应该采取启发、诱导、激励等方法来培养和加深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二) 要注意启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幼儿学习钢琴的目的不仅仅是钢琴本身, 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钢琴来开发智力、使记忆协调和集中注意力得到发展, 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教育心理学认为, 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发展智力的核心。在钢琴教学中有意识的去启发儿童的创造性思维, 不仅可以提高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力, 还对其智力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德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所创立的奥尔夫音乐教育法应用了音乐教育心理学的原理, 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各个感觉器官来接触音乐、感受音乐。比如, 相同的一个节奏型或一段旋律可以根据个人的不同感受演化出不同的动作表现。

因此, 老师应用生动的、形象的语言来帮助幼儿分析旋律中所蕴含的情绪和思想, 启发幼儿用创造性思维去丰富和想象音乐中的乐趣。让幼儿充分感受音乐的内涵, 然后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去弹奏, 充分发挥想象力。

(三) 要注重对幼儿进行因材施教, 循序渐进

幼儿正处于生理上的发育期, 各年龄间以及每个幼儿之间都存在不同的差异。因此, 在教学中要根据每个幼儿的不同特征, 因材施教, 循序渐进。

作为钢琴老师必须要了解每个幼儿的不同特点, 针对这些幼儿的特点, 老师不能过于批评, 应该对于幼儿上课的进步进行及时的表扬和肯定。同时用非常温和的语气引导纠正错误, 切记进行斥责和暴力。以免产生恐惧心理, 这样才能使孩子们在学习钢琴中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

在家长方面, 有些家长看到自己的小孩落后了就非常着急, 不仅会对幼儿不时地训斥, 而且还甚至打骂和强制性的对幼儿进行约束。针对这种情况, 家长应该调整心态, 需要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和特殊的优势, 因势利导, 扬长补短, 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真正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四) 要注意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老师在进行教学时首先要培养幼儿正确的弹奏姿势, 并且使幼儿懂得如何正确运用身体的重量和力量来触键和发声, 提高弹奏的准确性。其次, 老师在弹奏前老师应该让幼儿学习一些必备的基础知识。再次, 老师要懂得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让孩子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钢琴。

老师在安排课程教学时, 应该要在有限地时间里让孩子充分得到最大的效益。老师可以适当的多做示范, 让幼儿对乐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能够更直观明确的体会到弹奏的要点和重点。

老师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针对每个幼儿的年龄、生理及心理的特点, 并结合他们的日常生活去进行教育, 让孩子在学习钢琴时能够感受到愉悦和美妙的意境。

三、总结

随着当今幼儿教育发展趋势, 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观念的加强, 儿童钢琴教育必将逐渐发展并繁荣起来。

钢琴教育不仅对幼儿的智力因素有很大发展, 而且在非智力因素方面也起着积极的作用。然而, 在进行儿童钢琴教育时必须针对幼儿心理进行适当的引导, 从而使钢琴教育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而不应该成为幼儿童年的一种负担或是父母实现愿望的替代品。

学习钢琴对幼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 幼儿老师们引起高度重视, 必须加强幼儿钢琴教育的必备知识, 不断充实自己, 完善自己。并且要充分结合家长的作用, 使幼儿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同时, 也希望家长们调整心态, 根据幼儿自身的特点和兴趣来选择其发展方向。再接受钢琴教育的时候, 家长也要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 对幼儿进行监督, 使幼儿在一个轻松愉悦的、和谐的氛围中享受钢琴所带来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张丽华:《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 华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年。

[2]陈帼眉:《学前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年。

[3]傅宏:《幼心理健康和辅导》, 河海大学出版社, 2005.7。

[4]廖乃雄:《奥尔夫音乐教育法》,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5.6。

钢琴学习对幼儿的影响 篇2

一、学琴年龄的要求

很多人认为钢琴要学的好, 必须是“童子功”, 所以很多家长在孩子两三岁时就开始培养弹钢琴。其实这是个错误的观点, 专家提议, 5岁以下的儿童最好不要安排正式学习钢琴, 因为对于骨骼、关节还未完全发育成熟的孩子来说, 过早练习钢琴, 有可能影响儿童手部骨关节, 骨骼长发育, 严重者还可能导致骨骼发育畸形, 可见, 开始学习钢琴最佳年龄是5岁左右为最佳。

二、学琴兴趣的培养

许多家长、老师对培养儿童学习钢琴都有这样的共识, 从兴趣开始。四五岁的孩子开始学弹钢琴, 注意力容易分散, 兴趣不易集中, 缺乏稳定性。要想使他们适应并习惯于钢琴教学训练, 首先必须使他们热爱钢琴, 使他们喜欢钢琴教师, 喜欢学琴的环境。其次, 培养儿童学钢琴的兴趣, 教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由于每个学生素质不同, 接受能力也不同, 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处理方式, 尤其是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采取不同的方法。人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教师可以用“表扬加鼓励”的方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有成就感, 有自信心。有了兴趣就会有积极性, 变被动为主动, 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所以说, 兴趣的培养, 对儿童学习钢琴是尤为重要的。

三、学琴环境的营造

创造一个良好的学琴环境, 环境对儿童的心理状态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孩子练琴时, 家长要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练琴环境, 安静、愉快、整洁的练琴环境能使孩子们的注意力集中, 有利于激发练琴的积极性, 加强记忆力, 练琴效率比较高。注意在家里营造一个良好的音乐氛围。在孩子对音乐有一定兴趣时, 他们会在琴上胡乱地弹出一些音符, 这时放手让他去做, 不要指责, 除了琴谱上的东西, 平时多注意对音乐感觉的积累。钢琴也是一种表演艺术, 总是关在家里练习, 或仅仅是上课是远远不够的。儿童存在有受人期待和引人注意的需要等心理, 可以适时的举办一些表演观摩活动及竞赛活动。有机会还可以带他们去音乐厅聆听现场音乐会, 收看电视上好的音乐节目, 在休息时, 播放一些好的音乐, 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自发的体验音乐, 以唤起他们对学习音乐的兴趣。因此, 儿童从刚开始学习钢琴时起家长一定要注意孩子是否满足这个条件, 儿童从刚开始接触钢琴时起, 教师就一定要注意教学方法和教学语言的正确运用, 使他们能够顺利地踏入钢琴学习之门。五六岁学琴的孩子, 大脑的形象思维比较活跃, 逻辑思维尚未发展, 他们的学习方法主要是模仿性的, 所以教师正确的示范很重要。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语言特点, 运用生动形象、简单易懂的儿童语言来教学, 才能收到好的效果。一个良好的开端是学业成功的一半, 此话一点不为过。它可以避免走弯路或少走弯路, 可以避免一些不应有的毛病而成为日后钢琴学习过程中的障碍, 甚至是难以纠正的坏习惯。

钢琴学习是一个长期而又艰苦的过程, 良好的家庭氛围和正确的教育态度、方法是儿童学习钢琴重要的心理基础。对孩子来说, 它的魅力并非完全取决于知识、技巧的练习, 更多的是表现在启迪、唤醒、感染、关爱、信任、尊重和激励等教育效应上。因此在练习过程中也要做到劳逸结合, 让孩子喜欢上坐琴凳。兴趣是使个人对所爱的事物给予优先注意, 并且具有时刻向往的心情, 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有着直接的关系。家长要做的是激发这种学习的热情, 而不是抹杀这种兴趣。因此在一开始, 父母就要帮助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练琴习惯并制订一个严格的时间表, 使练琴规律化、正常化。在选择联系时间的时候, 要恰到好处, 尽可能抓住孩子一天中经理最充沛、最有学习愿望的时间安排他们练琴。凡是孩子困了、累了、生病了的时候都不要强迫孩子练琴, 不然即使练习了, 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反复练习是浪费时间, 会使听力和演奏上的坏习惯增强, 比不练还坏。年龄比较小或注意力集中比较差的孩子, 不要一次弹太久。有些家长不顾孩子生理和心理上的特点, 一味的要求卡时间练习, 让孩子一练就是好几个小时或者更长, 这样反而使孩子疲劳厌倦, 练习效率低, 而且久而久之, 孩子会产生逆反心理, 不想练琴。孩子感到练习钢琴是一种负担, 又怎能对它产生兴趣呢?这样对孩子学习钢琴的兴趣的培养是很不利。

结语

浅析钢琴教育对幼儿的影响 篇3

[关键词]钢琴教育 提升气质 增强信心

[中图分类号] G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5-086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也在不断的提升。研究表明,幼儿期是早期教育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我国民间也有“三岁看小,七岁看老”的说法。抓住这一时期进行科学的教育和心理训练对幼儿的未来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学前教育中,音乐教育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趋势。钢琴作为乐器之王,其突出的艺术表现力以及多方面的素质要求,使得钢琴教育成为幼儿早期教育的首选。

钢琴演奏者进行演奏时,既要弹奏、看谱、听音还需要脚踏,这个过程需要人的眼、耳、手、脚、脑等多个器官共同发挥作用,相互配合。钢琴教育很大程度上对儿童的协调性、视觉感受力、听觉感受力、专注度等方面进行了锻炼。儿童在学习钢琴时,需要十个手指各自独立灵活运动,使得左右脑都得到均衡的独立训练、均衡发展。从现代生物学、医学的相关研究中我们可知,在正常情况下,人的左右脑既有分工同时又相互配合工作——左脑是具有语言、逻辑、计算、理解和抽象思维功能的语言脑;而右脑是具有感知、记忆、情感、文学、音乐、时间概念与空间感、形象思维功能的非语言脑。我们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使得我们大部分时间是在使用左脑,这样不仅会造成左脑负担过重而导致能力下降,同时右脑无法很好的开发,使得左右脑无法均衡发展。因此钢琴教育对幼儿的大脑发育有着重要意义。

幼儿进行钢琴练习,不仅要训练手的灵活度,同时对听觉也要进行训练。如果无法准确听辨出音调、音色、强弱、和声,是无法弹出一手好钢琴的。在进行听力训练时,不仅要听清楚,同时还要边听边思考、联想,儿童的思维可以伴随着听觉很好地相互促进,提高儿童的智力。

儿童在练习钢琴的过程中,必须要一边看琴谱、手指进行相应的动作,脑袋还要思考、耳朵要听音准,并要看到接下来的音符,有时甚至要加上脚踏,身体的多个部位同时活动、相互配合,这要求幼儿在进行练习时保持高度的注意力集中才能弹出符合曲子内涵的流畅的音乐。这种高层次的注意力集中──“一心多用”,需要注意力分配和转移两方面的能力训练。我们都知道,“注意力”的训练对于智力开发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注意力的分配和转移能力更是对幼儿之后的学习等各方面的过程的进行有着重要意义。例如在上课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听老师讲授知识,同时需要自己进行思考,动手做笔记,这个过程同样需要儿童掌握对注意力的分配和转移能力。

进行钢琴教育不仅可以使幼儿的智力得到很好的开发,同时在非智力方面也有很好的影响。音乐作为人类的第二语言,对人们的身心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而钢琴练习对处于成长发展期间的幼儿的心理品质的塑造方面更是具有很大的影响。

首先,学习钢琴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意志力。学龄前儿童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好动,难以长时间专注于一件事情,而钢琴练习可以对幼儿的毅力和意志力进行训练。因为钢琴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习得,必须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这就要求强大的意志力和坚强的毅力。儿童在练琴的过程中逐步学会管理自己,克制自己的行为,从而培养自身的意志力,使得儿童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可以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和各种人生目标。

其次,学习钢琴可以对培养儿童的性格气质。首先钢琴演奏本身就是一门高雅、深奥的艺术,再来幼儿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会接触到大量的优秀的艺术作品,会学会如何鉴赏、品味艺术。长期受到音乐作品的熏陶,对孩子的情感表达、理解能力、举手投足、性格形成都会有重要的影响。孩子的情感会更加丰富细腻,性格会更加平和阳光。

再次,学习钢琴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增加幼儿的自信心。钢琴的弹奏需要在同一时间内眼看、耳听、脑想、手弹、脚踏,需要高度的协调统一以及注意力高度集中,要弹奏一手好钢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个过程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认真的钻研,不断克服自身的弱点,掌握其中的技巧才会有收获。因此,钢琴学习的过程可以教会孩子如何面对困难,克服困难,同时建立起战胜困难的勇气和自信心。

最后,学习钢琴可以帮助孩子学习如何更好地理解、感受和表达情感。每一首乐曲中都蕴含着作者独特的情感,但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只有对乐曲充分理解才能更好进行演奏,在感受、理解不同乐曲的同时,孩子学会了如何体会创作者的情感,而在儿童进行练习演奏的过程中,又会学会如何处理自己对于乐曲的理解以及自身所要表达的情感。这个过程可以让幼儿更好掌握理解、感受和表达情感的能力,对于以后生活、人际交往都会有一定的帮助。

钢琴教育对幼儿的影响 篇4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让孩子学钢琴的好处多多,如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音乐素养,可以促进孩子身心的协调发展,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坚持性。那么,在孩子准备学钢琴的同时,作为家长,应该如何做才能更好的起到鼓励和支持孩子学钢琴呢?

1.学龄前儿童不宜过早接受钢琴教育:

5岁以前的幼儿,最需要的是学会用耳朵聆听各种音乐,享受身体有韵律的摆动,试着制造一些声响。通过对歌唱、舞蹈的感受,先累积一些音 乐的概念,以此来丰富幼小的心灵。从身体的条件而言,5岁以下的儿童因为神经肌肉发展未臻成熟,所以能够使用的乐器多少会受到一些限制。家长们也许曾经听 说过年仅2岁的儿童就已经开始学习小提琴、钢琴或大提琴,但是大部分的教学实践者仍然主张:对于钢琴、提琴、横笛或吉他这类正式的乐器,最好延迟到孩子5 岁以后再学习。

2.培养孩子兴趣很重要:

无论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考虑,还是从钢琴学习本身来说,兴趣是最为重要的。如果孩子确实表现出对音乐和钢琴有浓厚的兴趣,作为家长则应尽力为孩子提供相关条件来进一步培养孩子的兴趣,丰富孩子的体验。

3.切勿拔苗助长:

强迫孩子按时学琴,担心会揠苗助长;放任他,又怕孩子产生消极的学习态度,真是进退两难。学习钢琴是美育,切不可让孩子慢慢对学琴失去 兴趣。美育不能靠家长命令,美育的实施,要靠焕发兴趣,靠吸引。学习时间过长,学习方法枯燥,要求过严,到了孩子力不能及的程度,都会挫伤孩子学琴的积极 性,甚至会让孩子觉得学钢琴是压力,从而厌恶学钢琴。

4.讲究科学学习方法:

可从《小汤普森》开始学起,对于还不会看谱的孩子,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学一段时间,这样对于回家练习的时候能及时给予孩子帮助,等到孩子会看谱后家长就可以退出了。手的姿势是很重要的,必须要按老师的要求,但由于孩子小,一次练习的时间不宜太久,免得孩子会疲劳与厌烦!

5.保持平和心态,切勿盲目与他人攀比:

很多家长在孩子的学习问题上总是愿意和其他孩子进行比较,总是对孩子抱有过高的期望,期待孩子经过几年的时候可以达到钢琴几级水平等等。事实上这样反而给 孩子造成很大的压力。我们不能忽视一个根本的问题:孩子是否快乐?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孩子的生活并非只有钢琴,它只是孩子生活中感兴趣时的好伙伴, 切不能反过来为了自己的欲望和面子让孩子因为钢琴失去他原本宝贵的自由玩耍的时光。作为家长应该学会为孩子的学琴之路“减压”,尊重孩子的意愿,相信孩 子,用心呵护孩子宝贵的童年时光。

幼儿在学习钢琴中的心理暗示 篇5

5-6岁的孩子无意注意占优势, 容易被外界的事物所干扰。比如正在上钢琴课时, 听见外面有其他人的谈话声、笑声或琴声, 思想就开小差了。还有一些学生天生爱动, 坐不住。在刚开始学琴的时候也许只能坐十分钟。过了这个时间段, 孩子就开始出现抵触情绪。不听老师讲课, 也不愿弹琴。教师应该及时领会到孩子的心理暗示。在这个时候不能硬逼着孩子学习, 而是满足他的愿望让他出去活动一下, 但是在让孩子活动之前, 应该诱导孩子把前十分钟学到的内容做到很好, 作为奖励让他出去放松一下。这样, 孩子会很乐意的认真弹琴。

大部分幼儿在遇到困难时, 不敢迎难而上。这个时候需要教师及时的鼓励, 给予孩子解决困难的信心。当孩子看见一个自己认为复杂的曲子时, 可能会出现心不在焉的情况, 还伴随着喃喃自语“这个挺难的”还有孩子会说“我第一次双手合, 怕弹不好”教师应该告诉孩子, “这首曲子并不象你看的那样难。其实弹起来一点都不难。”“没事, 你试一试。”“这首曲子对你来说, 应该没问题的。”教师应该通过语言告诉孩子他看到的困难, 并不是真正的难。让孩子在心里消除疑虑。孩子害怕困难、怕失败, 教师应该多鼓励孩子, 勇于挑战。在行动上, 可以让孩子喝点水补充些能量, 或者帮孩子按摩一下手臂, 拍拍孩子的肩膀, 让孩子感受到教师给予的信心和力量。

5-6岁的幼儿心理是比较敏感的也是比较脆弱的。教师在指导孩子学琴时要有耐心。幼儿的理解能力较弱一些, 可能做不到教师要求的音响效果, 甚至不能理解教师要求的内容。这个时候, 教师应该用“孩子”的语言和学生进行沟通, 打个比方、做下示范, 让他们明白教学的目的是什么。目的越明确、越具体, 越能引起和维持孩子的有意注意。如在弹奏的时候, 要引导孩子认准音符、注意节奏、左右手要配合在一起。目的明确, 孩子上课的时候才能更认真。教师还应该考虑到孩子的注意广度还很低, 有时不能做到同时兼顾五线谱、钢琴的位置和双手的配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耐心地逐步引导孩子眼睛、大脑、双手、耳朵并用。当孩子出现小的差错时, 千万不要露出不耐烦或嫌弃的神情, 这样会深深的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也许因为大人们不经意的一句话或一个眼神, 会导致孩子不愿意去弹琴。我有一个学生就出现了这种情况, 在上课的时候, 两手插在口袋里怎么都不愿意弹琴。孩子的妈妈一直在哄她, 我在旁边也是软硬兼施, 用尽所有的办法都不行。后来, 我特意了解了一下原因。原来孩子在弹琴时, 家长在旁边不知道说一句什么话, 伤到了孩子。才会出现孩子不愿意弹琴, 甚至连手都不愿意露出来的情况。这件事情, 让我反思了很久:孩子的心理是多么的脆弱, 教师或家长不经意间就会伤害到孩子的心灵。我们应该小心再小心, 多用温暖的语言, 肯定的语气和孩子交流。幼儿大都喜欢听到赞美的话, 你越是夸奖他, 他学得越起劲。也许孩子在弹奏一首乐曲时, 还没有做到很好。可能节奏有些问题。教师就可以在乐曲的完整性上、手型上等方面先给予孩子肯定, 然后再告诉孩子, 如果在节奏方面注意一些会更好的。这样就比直接指出孩子的缺点, 效果要好的很多。

幼儿的依赖性也很强。在学琴的时候会让家长一直陪着。父母让孩子自己学习, 孩子会出现哭闹的情况。一方面是因为孩子个性比较害羞, 希望家长在旁边给自己打气。另一方面害怕自己有听不明白的内容, 可以让家长帮助讲解。正因为这样, 孩子有可能在上课的时候注意力不够集中。孩子会有一种侥幸心理“有爸爸妈妈在听课, 他们会帮助我完成作业的。”其实除了年龄很小的学生需要家长陪读, 但凡能够有独立学习能力的孩子, 应该让他们自己学习。家长和教师都应该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孩子意识到, 学习是自己的事情, 没有人可以依赖。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讲, 学会老师教授的内容, 课后自觉练琴完成作业。我发现, 有一些学生明明自己可以独立学习, 但是还要让家长陪着。上课的时候一会给家长说话、一会闹脾气, 甚至影响到正常的上课秩序。孩子可能会有这样的心理, 有家长在, 老师不好意思批评自己。所以上课时没有抱着很认真的态度。我有一个学生就属于这种情况。及时和家长沟通后, 一致认为应该让孩子自己独立完成上课内容。现在孩子在上课时认真听讲, 积极去做老师要求的声音效果。也有一些学生, 在上课的时候不喜欢家长在旁边盯着。上课的时候, 孩子会把家长请出教室。有时候家长想要了解一下上课的内容, 孩子极力反对。我问过学生原因, 孩子告诉我, 如果自己没有做到老师要求的效果, 家长在旁边会一直训斥。家长们望子成龙的心情, 大家都可以理解。但是学习钢琴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对待孩子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信心。孩子感受到了爱心, 才能更加用心的学琴。

作为一名优秀的钢琴教师, 不但需要掌握专业的演奏技巧、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而且还要能够读懂孩子的心理, 这样在教学中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摘要:作为一名优秀的钢琴教师除了需要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 更需要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幼儿在钢琴的学习中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 教师应该能够正确的看待这种现象:5-6岁的孩子无意注意占优势, 有意注意比较短暂。教师还应能够及时捕捉到孩子反馈来的心理暗示。通过孩子的心理暗示调整相应的教学方法, 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心理暗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

参考文献

钢琴学习对幼儿的影响 篇6

(一) 正确认识儿童学钢琴

通过上述现象体现了幼儿容易对艺术活动表现出自发的热情和兴趣, 但是这种自发的兴趣多属于浅层兴趣, 往往不带有情绪色彩。只是停留在“好玩”“喜欢”的层面上, 这种兴趣很容易转移也易于波动。儿童对于别人传递给他的任何一件东西都是充满了主动性和积极性的, 在儿童的内在有一个“精神胚胎”, 这个精神胚胎有一个特殊的功能帮助他认识世界, 就是“敏感期”也就是儿童的一种自发行为, 若没有遵循这个发展规律的, 儿童发展就不会健全。儿童时期不需要成人的那种“灌输”而需要条件准备。钢琴活动要在儿童自身达到一定的发展水平时进行, 由于自主行为产生的一种渴望学习的要求并对其产生兴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在艺术领域基本思想和原则中阐明要通过艺术活动激发情趣、激活兴趣。要把儿童的浅层兴趣引申并提高到一定的深度动机上。这叫“动机呼唤”, 即“把儿童原有的兴趣导向内化, 将表层的热情转化为主动从事艺术活动的推动力, 使之成为积极主动的参加者。不要让父母的期望变成孩子的负担, 不要因为父母的过高要求损伤了孩子在情感、性格方面健康成长的导火索, 培养健全人格才是教育追求“以人为本”的主旋律。笔者认为, 要让父母认识到孩子学琴的目的是什么, 只是为了成为一个会弹琴的工具, 还是成为一个会享受美、感受美、渲染美的人。盲目地追求考级, 只会造成孩子的基本功不扎实, 教师拔苗助长、家长急功近利的态度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让孩子渐渐丧失学琴的兴趣。有很多孩子学习钢琴都是为了应付考级, 缺少对音乐语言的理解, 对音乐的感受。教师和家长应该从心理上对考级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不能只把眼光停留在考级层面上, 而应该认识到在学琴过程孩子不仅仅是学, 还是在享受生活, 把考级当成技能展示和现场交流的机会, 让孩子大胆地展示自己, 调动孩子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

(二) 尊重幼儿兴趣

学前段的幼儿学琴, 主要是培养他们对钢琴的兴趣, 对音乐的理解, 而不是一味地强调技能技巧。什么是兴趣?就兴趣而言, 有的学者认为兴趣是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它总是伴随良好的情感体验。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了兴趣, 就会对该事物表现出特别的关注、大胆的探索, 乐意去从事与此事有关的活动。1学者在文字表述上不尽相同, 但都基本强调:以特定事物和活动为对象, 是带有情绪色彩和向往心情的意识倾向, 这种倾向是和愉快的情感体验相联系的。自从有了人类以来, 这种情感就伴随着人类发展的始终。幼儿的音乐兴趣也是在主动参与、积极探索过程中, 逐步由短暂兴趣发展为稳定而持久的音乐兴趣。2音乐的基础是感知。学前段学习钢琴的主要目的是让孩子在学琴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美好, 钢琴老师也应以正确的指引和练习为前提, 唤起孩子的音响感觉和音乐感受。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对一切来说, 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 他远远超过责任。”学习音乐也是如此, 只有对音乐产生浓厚兴趣, 才能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去追求音乐的最高境界, 才能实现孩子在弹琴时对音乐产生深入体验, 才能提高孩子的乐感和艺术感悟, 激发一个人的创造性才能。

(三) 创造良好的音乐氛围

生活是音乐的源泉, 儿童音乐教育应回归儿童的真实生活。儿童生活的环境对儿童成长影响巨大, 音乐学习尤其如此。良好的音乐环境, 可以让儿童充分侵泡在音乐的海洋里, 可以渐渐让儿童喜欢并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情趣。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家庭创设美好的音乐氛围胜过一切在外的技能学习。”小孩子学音乐可以从小学开始, 但小学音乐一定要注意引导的方法, 使用正确的手段培养孩子的音乐兴趣。

在《我们的主张》一文中, 陈鹤琴说:“若是儿童生来喜欢音乐, 但环境没有什么音乐的表现以适应他们的欲望, 这怎样能够发展音乐才能呢?3这也说明了音乐环境对孩子发展的必要性, 一切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不能离开环境, 儿童自出生起, 周围环境、家庭及照管儿童的成人对儿童有着很大的影响, 孩子在与环境发生交互作用中得到发展。家庭音乐氛围对孩子美育发展尤其重要, 在欧美国家, 人民普遍具有高水准的音乐水平, 处处充满音乐氛围, 钢琴在家里是必备, 额外还有一些伴奏小乐器, 孩子从小在音乐氛围中长大, 这不仅提高了他的音乐感受力, 同时也建立了对不同音乐的鉴赏能力。单一的音乐风格只会使孩子停留于一种音乐享受, 不同类型的音乐和表现方式可以有利于孩子的大脑神经及智力发展。家庭音乐团聚方式有助于亲子关系和谐, 也会在不知不觉中陶冶孩子性情, 培养孩子音乐兴趣, 同时也有助于孩子社会性发展, 以音乐的方式表现自身情感, 增强孩子交往能力。

幼儿艺术教育是培养审美能力的启蒙教育, 幼儿的审美愉悦包括感受美、发现美和创造性的表现美。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审美需要的冲动在每种文化, 每个时代里都会出现, 这种现象甚至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所以在钢琴表现艺术中, 需要尊重孩子对于音乐的审美渴望与要求, 使得幼儿获得自我满足感和体现自我的价值, 钢琴活动同时也是幼儿表达自己审美程度的一种重要方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

[2]孙瑞雪.新儿童教育法[M].银川: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

[3]姚本先.心理学[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 2003

[4]叶奕乾.普通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5]张凯.音乐心理[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6]陈鹤琴.陈鹤琴全集 (第2卷) [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1

上一篇:童话和寓言的教学方法下一篇:苏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