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极空间十篇

2024-09-12

消极空间 篇1

城市公共空间作为展示城市风貌的场所,对于每一个城市居民和旅游者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空间的品质无疑受到大家的高度关注。城市消极空间的定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空间不够开放;空间内的城市功能单一;空间内缺乏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围合空间要素的尺度不接近人的尺度;空间缺乏特色,难以展现城市形象等。具体而言,它们可能是由于城市交通问题而产生的城市三角地带、城市建设问题产生的城市废墟地带、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的城市隔离带,或是建筑与道路之间的城市角落空间等等。

“柳南高速公路来宾城区段两厢城市设计”中所提到的城市公共空间即高速公路两侧的绿地、广场、建筑等组成的空间。因为高速公路,这里的交通、环境等都受到影响,其两侧空间可以理解为城市消极空间。因此,在设计中,我们首先提出城市“客厅”这一概念,意图将城市消极空间转变为城市“客厅”。从某种意义上讲,城市“客厅”是把这个城市的历史、发展、未来、文化的东西都综合展现在某些特别的人文景观之上,并串联城市各个组团,具有复合的城市功能。

2 项目简介与消极空间现状

2.1 项目简介

项目规划范围为柳南高速公路两侧各500m用地。通过城市设计,为后续规划提供参考依据,有效控制和引导该区域的开发建设,优化城市形象。规划研究范围内除高速公路入口至桂中大道段有部分为已建设用地,多为未开发建设用地。

柳南高速公路来宾段的现状红线宽度26m,为两幅双向6车道,两侧各有1条爬坡车道,部分路段与两侧用地存在3m~5m的高差。对城市现状产生的影响为:对两侧用地分隔大,噪声污染严重,存在生态危机。

2.2 消极空间现状

高速路为全封闭,两侧均为防护绿带,空间不够开放;空间功能单一,交通联系也不方便,是缺乏人气的交通走廊。空间景观体系尚不完善,自然景观特征不突出,人文景观未充分体现;城市形象不突出,空间缺乏组织,城市轮廓线有待改善;组团边界的意向性不明显,难以展示组团的特色。

3 转变措施

穿越城市的高速公路毗邻城市各个组团,是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通道;而两侧区域是城市各个组团区域的边界,是展示城市风貌和组团特色的重要载体;两端则是城市重要的入口节点,是城市门户。因此,将高速公路两侧原本的消极空间转变为城市“客厅”,是非常必要的。(见图1)

3.1 有机混合的功能布局

城市“客厅”是将城市的历史、发展、未来、文化的东西综合展现,因此,我们将科教会展区、商务办公区、综合商业区、现代产业区都展示在这个大的城市“客厅”。(见图2)

(1)A科教会展区——教育、会展、商业、居住、休闲;

(2)B商务办公区——商务办公、商业、酒店、娱乐、居住;

(3)C综合商业区——商业、居住、娱乐、文化休闲;

(4)D现代产业区——工业、商贸、办公、居住、休闲。

消极空间正是有了这些元素的注入而充满活力,增强了可进入性与参与性,吸引了大量的人驻足停留,人们在这个空间里学习、工作、居住、游憩,使之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客厅”。

3.2 建立城市公共领域圈,整治与美化环境

建立城市公共活动集中的领域圈。根据不同领域圈的自然与文化特征,组织丰富的城市公共生活,增加城市的吸引力,提高城市的可驻留性。规划在该区域形成五个城市公共领域圈(见图3)。

区域内的步行系统将成为穿越整个区域的一个持续旅途,局部将通过人行天桥和地下空间穿越城市道路,保证安全的步行环境;通过滨水步道和林荫步道为新的生活品质提供更多的公共绿地及服务设施;结合步道局部营造一个纯步行的商业区域,提供宜人的休闲、购物环境。

以水系和绿带为骨架,形成不同性质,不同层次的开放空间节点,如生态开放空间节点、绿地广场开放空间节点、防护绿地开放空间节点、滨水开放空间节点。

结合来宾市引水入城规划,在落实北部区域水上游憩系统的基础上,增加组织南部的水上游憩路线,进一步强化来宾“水网、绿廊、新城”的格局形态。

3.3 构筑城市意象系统,建立合理的高度序列,打造城市精品地段

通过建立城市意象要素系统,使该区域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在市民和宾客的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规划将通过高度控制来塑造具有连续性、功能性、秩序性、流动性和节奏性的城市空间序列。

研究表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城市都有一个或几个集中展示城市形象的精品地段。因此该规划将着重打造商务中心、会展中心、商业服务中心三个精品地段。

此措施丰富了城市形象,并使空间富有特色。

3.4 建立立体化的交通体系,建立BRT公交系统

由于受到城市快速路的分隔,规划将通过互通式、分离式立交,跨线桥和人行天桥等形式将不同的交通通过不同的标高加以解决,既加强两侧区域的联系,也保证了道路对速度和安全的要求。通过在城市快速路上建立快速公交系统,使其与常规公交之间能够便捷换乘。此措施联系了城市的各个组团,使高速路两侧不再是封闭的空间。

上述四项措施分别在城市活动、城市功能、城市特色、生态环境、交通组织等方面,将高速路两侧空间打造成一个富有城市活力、城市功能齐全、城市特色明显、生态环境优美、交通组织便捷的优质空间,使之成为城市“客厅”。

4 总体设计

4.1 功能结构——“一核两轴四片五节点”

一核:以红水河与快速路相交区域形成的生态景观核心;

两轴:分别是红水河生态轴和快速路的功能组织轴;

四片:由北自南分别是文教商贸片区、商务办公片区、居住及服务片区、工业物流片区;

五节点:位于两端的入口景观节点和四片区的中心景观节点。

4.2 城市风貌

(1)现代产业区:通过入口广场、景观来塑造一个迎客空间,并通过工业区的入口标志景观展示城市发展的根基所在。

(2)综合商业区:通过居住建筑、具有宜人尺度的商业空间,结合沿路绿化空间,营造一种具有生活气息的宜居环境形象。

(3)红水河两岸:结合引水入城工程,打造红水河上最重要的景观节点,注重自然岸线利用,拉近人与自然距离,突出城市园林化的特征。

(4)商务办公区:通过高密度的开发,将组团内部的旅游设施和办公设施向沿路吸引,建设高级宾馆、高层商务办公等,打造现代化形象。

(5)科教会展区:通过校园建筑及大体量的文化会展设施,并注入具有地方文化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元素,以体现出城市的文化内涵和气质。(见图4)

4.3 建筑高度控制

分为四个高度控制区域,分别是:鼓励建设高层区,即商务办公区和综合商业区的中心地块;高层控制区,即快速路沿线区域和东西向干道沿线区域;高层严格控制区,即红水河沿岸区域;多层小高层区域,即纵深的居住及其他地块。

4.4 道路交通

柳南高速来宾段现状和近期将仍然为高速路,采取的仍然是全封闭的交通模式,但随着来宾城市的发展,城市内部交通将不断增大,而这条道路将成为城市内部南北向交通走廊,承担不断增长的城市内部交通。而远期,当绕城高速公路将过境交通隔离后,柳南高速来宾段将主要承担城市内部交通和各组团之间以及凤凰新城与来宾新城之间的中、长距离交通,同时也将承担来宾部分的对外交通,因此其交通走廊的功能十分突出。

4.5 绿地景观

通过高速公路两侧用地的规划控制,引入生态廊道理念,与城市公园、防护绿地形成生态网络。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始终遵循以人为本,市容风貌为前提,合理调节城市交通与城市景观和谐发展的原则。(见图5)

5 结语

城市的消极空间对城市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笔者仅通过对城市消极空间转变为城市“客厅”的方法和措施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完成这些转变的措施,借此对今后城市消极空间的处理有一定的帮助,尽量利用这些空间,使其转化成积极空间。

摘要:城市消极空间是指缺乏景观特色、功能单一、难以展现城市形象的公共空间。本文结合实例探讨城市消极空间如何转变为城市“客厅”,提出四种转变措施。

关键词:城市消极空间,城市设计,开放空间

参考文献

[1]施煜峰,王蕾.城市中心区“边角料”地块开发机制研究——以黄浦区“边角料”地块改造规划为例[A].陈超,王耀武.理想空间第三十二辑:个性与创造——中心区城市设计[C].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

[2]王承华,袁锦富.一花五叶,共生共荣——南京高新区泰山园区柳州路城市设计国际招标中标方案简介[A].陈超,王耀武.理想空间第三十二辑:个性与创造——中心区城市设计[C].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

消极空间 篇2

新文化运动以来, 人们莫不以最大限度地逼近人性与人道之全的人生幸福为信条, 而最终导致人生趣于高尚的独立意义不能被自觉化, 偏执地追求人生幸福也致使人生神圣感的丧落。二十世纪的主流文化使得水墨从不食人间烟火的“烟霞气”转变为“烟火气”。“饮露餐霞”成为了水墨传统所以故去的一个标签, “红尘欢歌”成为现代流行的一个趣味中心。显然, “导人超拔于肉体欲望的牵累而趣于精神境界的高尚”, 在今天来谈依旧很不合时宜。有哪位菁英愿意在一个物欲横流、急功近利的时代, 舍弃唾手可得的人生幸福, 固执地坚持灵魂的出走, 在荆棘遍布的险滩做九死一生的流亡呢?时代风云触探着艺术家的节操与底线, 打磨着精神的孤俏与粗糙。

而真正艺术家只消孤独地做自己。于是, 对文化传统的历史变迁、价值异化的关注与反思, 以及对中西双重传统交叠而成的错综生态间的取舍成为了当代不断衍生新精神的重要母题。

如果以水墨的传统审美做参照, 赵飞的水墨探索无疑属于一种另类的美学范畴;而若以西方现当代的艺术观念作解读, 它又是典型的东方式的语言体系, 因为它务求笔墨品质与写意精神的高度结合。这种崭新的视觉图式是从属于当代的, 同时, 对水墨标准的坚守又体现为水墨文化扩张的自觉与自信。赵飞的水墨, 激情中透出破坏与颠覆, 一种突兀的“废墟情结”以“消极美”的艺术特征在当代水墨中脱颖而出, 展露出它独特的美学价值。

赵飞在艺术创作上无疑选择了一种精神的流亡。对于生命神圣感的探问是赵飞的水墨表达的一个切入点。废墟, 远离了人类活动, 却拉近人类关于生命的思考。它带有消极的象征色彩, 在传统文化的语境中意味着不祥与死亡。赵飞的水墨作品中的废墟情结并不同于一般意义上曾流行于西方艺术中的废墟情境的再现。首先, 它的表现内容并非是直接面对废墟化的客观可见物, 所以它不是一个空间概念;其次, 它也不是透过历史的折射来表达一种物质化生命体衰败的过程, 同样它也不是一个时间概念。这一情结是将时代精神中日渐萎靡的某些正面部分, 以及现代文明中非人性的负面部分的放大与剖析, 其间隐藏着一种对传统文化的追思和怀念, 带着悲悯的情感, 具有明显的现代性与文化批判色彩。

自然生态在遭遇了现代都市文明的扩张之后产生的荒芜感、距离感, 大道崩颓导致整个时代精神的平面化, 生命抗争意识的消弱导致对个体生命力量的藐视等等, 都成为废墟情结的表现内容。这一废墟情结不同于“文革”后的伤痕美学, 它拒绝矫情的隐喻, 也不与政治做纠缠勾斗, 而是做足了象征意味, 裸露人性的真实, 达到平凡生命意义对废墟 (死亡) 的超越。尽管废墟弥漫着消极的气息, 但却是活的证物, 让苟活者畏惧、不安。

各种层次灰黑色的运用, 线画张力与无序化, 形体、团块秩序的解构与重组, 都呈现为一种另类的、陌生的审美趣味。传统水墨程式化、秩序化的笔墨特色在赵飞的水墨中走向了反面, 拒绝程式化, 笔墨变得碎片化、无序化, 甚至带有某种伤害性的压迫感。传统语境中所赋予笔墨的独立意义被完全消解, 而笔墨却是情绪、性格、品质, 是形象的抽象表征。他在追求表达的力度时, 作画中甚至是抵制笔墨经验, 让情绪肆意释放, 积墨、泼墨、破墨, 干湿、强弱、虚实在不可控的冒险中交由上意识与下意识的节奏操控, 在获取形象的同时遭遇笔墨。于是, 破坏性的、凌乱的但又协调统一的笔墨语言连同废墟情结一起引向了异样的审美——消极美。

陌生而抽象的笔墨秩序所营造出的美感, 不同于视知觉层面的绵软滑腻的审美愉悦感, 而往往伴随着一种赤裸的、毛茸茸的潜意识层面的直觉展开。废墟情结的表达必然产生消极效应, 而消极并不都是通往颓废的, 赵飞的水墨变苏蒂纳的颓废迷狂为一种平视生命的情感观照, 变基弗的沉重历史感为精神省察的深刻, 在意义追索中去深化它在当下文化情境中的意义。

无论是表现沉船的《沉船》系列, 还是表现独个大鸟的《它们》, 画面都顽固地萦绕着死亡的气息、抗争的无力感与生命的孤独, 散发着重金属爆裂的颗粒状破音, 浓烈、跋扈。每一幅独立的作品都像是与当下文明世界温柔乡对照鲜明的丰碑。丰碑——埋葬物的标记, 毕竟是消极的, 然而, 它却是深刻的。

赵飞的水墨探索带着知识分子文化自觉的智性, 将精神体验的深层思考投射给了受众, 在心灵深处引发某种自省与自觉意识的共鸣。赵飞创造着独特水墨形态, 在消极的影像间引爆又抽离, 将另类的深刻植入纸本。

解读设计中的积极空间和消极空间 篇3

积极空间与消极空间

1.基本概念

积极空间和消极空间的概念最早由日本建筑师芦原义信在他的著作《外部空间设计》中作了专门的论述,他认为建筑空间可以概括为从周围边框向内收敛的空间和以中央为核心向外扩散的空间,这也就是积极空间和消极空间最初的解释。

2.拓展认识

积极空间可以理解为实体围合而形成的空间,如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就是积极空间的一个很好实例,四面房屋相互串连形成的中央内庭院成为家里人一个很好的户外活动场所,一家人可以在这儿喝茶聊天,其乐融融;消极空间则可以理解为实体占领而形成的空间,如空旷的沙漠环境中矗立着的方尖碑,以其为中心的周围空间呈现出向外扩散的趋势,该空间的尺度感易烘托出恢宏庄严的环境气氛,身临其境的人只可仰望方尖碑的高耸,仰慕崇拜之情也就油然而生了。

对于积极空间和消极空间还有更进一步的理解。积极空间往往是有导向性,有计划性的,积极的空间在很大一部分情况下是经过设计师精心设计过的,空间表现出一种秩序性和可持续性。相反,消极空间多呈现出一种无序性和盲目性,消极的空间好比是被遗弃的空间碎片,很难聚集人气。

由此可见,消极的空间很难被人再度利用起来。这也就要求我们的设计工作者在进行空间的组织安排过程中,一方面应尽量避免消极空间的过多出现,另一方面也要尽可能地把城市或者是建筑中被人遗忘的消极空间积极化,让其重新焕发出生机从而聚集人气。这样以来,空间的利用率就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同时空间发展和优化的可能性也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空间属性的应用

1.广场空间的设计

随着现代城市工业化和综合化的不断发展,规划设计的重要性也在不断增强,城市规划对于一个城市的健康、可持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在现代规划设计中,广场与步行街道的设计又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以下我主要想谈一下关于这两项设计中的一些问题。

首先,作为城市的“客厅”,广场在规划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广场可以说是其所在地区的一个脸面,因此处理好广场的形象自然也就成了规划设计中一项比较重要的环节。而一些领导及设计师认为广场的大小最能体现起形象,觉得广场越大越有气势,进而可以体现该地区的综合实力。于是他们把广场建的很大,而空旷的广场难免易生单调感,为了打破这种单调,他们又在广场中点缀一些雕塑、立柱之类的景观小品,认为这样的广场空间既有气势又有吸引人的魅力。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我们经常看到的是,这些广场除了有某些大型活动在此举办的时候人比较多以外,平日里几乎没多少人在此聚集,充其量也就是人来人往的一个大过道。由此可见,这样的广场在很多时候是被闲置的,缺乏其应有的聚集人气的积极性。

当然,广场应该具有其应有的尺度规模,不然也就不能称之为广场了。但如果这种尺度太大,则会让身处广场中的人缺乏一种心理上的存在感和归属感,这样以来,人们便不愿意在广场中作过多时间的逗留。为了避免这种尴尬情况的发生,可以在广场中设计一些有意思的景观小品来吸引人们的目光,但单单做到这一点还是远远不够的,一些绿化景观、水景观及休闲桌椅等元素的引入也是有必要的。通过这些元素的引入,广场的巨大空间便得到了进一步的划分,空间的形式也有所丰富,有局部围合的空间,也有开敞的空间。当然,必要的综合大空间也应有所保留以满足大型活动的举办需要。空间有大有小,时紧时收,各空间之间相互流通并提供人们平时社交活动的积极场所。这样,广场设计的初衷便基本上达到了。

2.商业步行街的设计

说到商业步行街的设计,我主要还是想谈一下其中的空间处理问题。随着现代商业文化的发展,商业街区的地位也在逐渐提高。因此,处理好商业步行街中的空间关系将有利于吸纳更多的购物者前来,这对于地区经济文化的蓬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商业步行街既然是属于街道的一种,那么它就承担着一种人流往来的集散作用。但它又不同于一般性的过街,它需要聚集人气以满足商业的繁荣需要。基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商业步行街所应表现出的积极性,它需要收纳人群在此进行一系列的商业娱乐活动。这决定了商业步行街中应涵盖较多的积极空间,应具有人们购物娱乐所需的舒适的空间尺度以及丰富的空间层次。

传统的街道多为一种直线性的空间形式,这对于人群的聚拢不太有利。如果适当引入一些曲线形的以及线与线相交叉的街道形式,并通过一些有趣的小广场来组织这些交叉产生的节点空间,这样的购物空间将极富变化。而且,步行街中不宜有过多的车辆涌入,适当设计安排一些休息桌凳、休息平台及特色景观小品也是有必要的。通过这些积极空间的精心设计和合理化组织,商业步行街也将成为人们进行休闲、娱乐、交际等一系列社交活动的好去处。

结语

人们在消极空间中穿行,在积极空间中驻留。城市的活力来自于人际交往,有赖于空间所提供的场所和文化氛围。积极空间对于和谐的场所精神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美好的人居环境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来营造,希望未来的城市可以更好地向着稳定、和谐、蓬勃的方向发展。

(作者单位:长安大学建筑学院)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王卓(1991-),男,湖北随州人,长安大学建筑学院城乡规划系;

应避免暗示性消极评价 篇4

暗示性消极评价既不同于积极评价, 也不同于消极评价, 而是貌似积极评价, 背后却有消极评价的影子, 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积极评价 +消极暗示”, 这种评价不经意中易给学生心理造成伤害。暗示性消极评价既不是单纯的积极暗示, 也不是单纯的消极暗示, 而是一种既有积极暗示也有消极暗示的综合体。饱受挫折的学生一般不能体会到教师积极暗示的激励本意, 而会敏感捕捉到消极暗示带来的负面、批评之意。因此, 暗示性消极评价从评价功能来说具有内隐性、综合性、复杂性、隐蔽性等特征。无数实践证明, 教师不经意的暗示性消极评价很容易使学生产生自卑、逆反心理, 会影响学生健康成长, 甚至使学生成长的轨迹与教师的美好初衷背道而驰。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导致学生学业失败。教师对学生的暗示性消极评价容易导致学生形成消极的自我概念, 表现为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 从而放弃努力, 或在外部环境的逼迫下进行毫无效率的被动学习。教师对学生的暗示性消极评价还会导致同伴的消极评价和歧视, 影响学生的归属感, 造成厌学, 严重的还会产生旷课、逃学等学习上的退避行为, 导致成长中更多的困难。另一方面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学生特别看重教师对自己的评价和态度, 并容易将其作为自我认定的主要依据, 因此, 学生尤其是长期经受挫折的学生对教师的言行特别敏感, 往往教师关注的就会得到强化。老师赏识性的评价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激励作用;相反, 教师不经意的暗示性消极评价就像是一个魔咒紧随着学生, 伤害着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处于弱势群体的学生会因为努力未能得到肯定而疏远老师, 有些则心存戒虑, 处处提防, 自我封闭, 变得压抑、沉闷、抑郁、恐慌, 导致人格扭曲。某些学生因此所造成的心理创伤, 终生都会隐隐作痛, 在一定的情境中或诱因作用下容易产生挫折、自卑、冷漠和逆反等心理障碍。

正因为如此, 我们应尽量避免暗示性消极评价。为便于说明, 下面以三个具体案例来剖析暗示性消极评价的表现与矫正。

【案例1】“还有更好的吗?”

A教师在课堂拓展环节出示问题并要求学生讨论交流:我想对砍伐树的人说:“”。

生1:砍树会带来沙尘暴。

师:很好!生1近段时间发言很积极, 大家要向他学习。还有谁能比他回答得更好?

生2:砍树会造成水土流失。

师:是呀, 树有固沙保土的作用。还有更好的吗?

生3:砍树会造成自然灾害。我们也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了。

师 (满意地点点头) :想得真深远!还有比她的答案更精彩的吗?

(一片寂静, 没有人发言, 老师一脸期待的巡视。)

【诊断】上述案例中, A教师在每位学生回答问题后都给予了评价。A教师评价语的特点———肯定中带有否定, “甜中带有辣味”。每个评价语都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对已发言学生的肯定与鼓励, 第二部分貌似在鼓励、激发未发言学生的积极性, 可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品味就不难发现, 教师在激励未发言学生时却又变相地否定了刚发言的学生———暗示刚发言的学生的回答还不够好、不够完美, 且对未发言学生寄予了很大的期望。事实上, 当“还有更好的吗?”成为教师评价学生的口头禅时, 每位学生都有被“否定”的遭遇, 久而久之, 这种语言暗示无形中成了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 会助长学生不良的倾向, 重复暗示能引发相应的心理定向, 让学生会误以为我们的回答都不会令教师满意, 导致大多数学生不敢也不愿意发言, 压抑学生学习的热情。

【矫正】A教师在肯定、鼓励、表扬已发言学生的同时, 可把诸如“还有更好的吗?”改用“还有不同的看法吗?”“还有谁愿意跟大家分享自己的见解?”“还有谁来Show一下自己的精彩观点?”等, 这样既是对已发言学生的欣赏与激励, 又是对未发言学生的鼓动性引导。

【案例2】“不要害怕自己是倒数第一”

小刚的数学测试成绩经常是一位数, 这次破天荒得了23分, B教师认为这是鼓励小刚的好机会, 于是决定找小刚谈心。“这次考试你进步较大, 对于你的进步, 老师我为你高兴, 祝贺你!……”这肯定、表扬之语如一股暖流, 流进了小刚的心田, 小刚脸上露出了从未有过的幸福, 这可能也是他自入学以来第一次获得成功。B教师继续说:“希望你能戒骄戒躁, 继续努力。……前进的路上会有很多坎坷, 尤其像你底子差, 还会遇到更多的困难, 不要害怕自己是倒数第一, ……”小刚的脸一沉, 幸福的脸儿马上增添了几分沮丧与失望……

【诊断】上述案例中B教师找小刚谈话的内容实质上就是对学生的评价。“对于你的进步, 老师我为你高兴, 祝贺你!”这是教师对学生的肯定与赞赏, 是积极的暗示,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而教师的一句“不要害怕自己是倒数第一”, 宛如一块烧得通红的烙铁被劈头泼了一盆冷冰冰的水, “滋滋”地冒着白烟:我是倒数第一, 老师是这样认为的, 我再努力也不能改变这个事实。学生于是滋生“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的自卑心理。同时也会让学生猜忌:老师不信任我, 老师认为我的能力有问题, 反正我在老师心目中就是倒数第一。这无形中强化了“倒数”在学生心目中的分量, 让学生变得更加自卑, 让教师的鼓励大打折扣。

【矫正】B教师可对小刚已取得的进步进行表扬, 多听听学生的感受, 在此基础上与学生共同总结经验, 教给小刚学习的方法, 为后续学习铺路搭桥, 为下次考试或学习定下目标———让学生有奋斗的目标。

【案例3】“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

学校篮球比赛, 八 (2) 班是强队, 每次都无一意外地获得第一名, 作为班主任兼教练员的C教师每次都会说:“同学们, 你们是好样的!你们在球场上不怕苦、不怕累, 顽强拼搏的精神, 值得我们发扬。这既是我们班精神风貌的展示, 也是我们的班魂。……我们要坚持‘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的信念”。不少学生为此犯疑:冠军不是最好吗?我们老师希望的更好是什么呀?看来, 还是要保守一点, 果然这次勉强获得了季军。这让C教师感到很失望。

【诊断】上述案例中, C教师利用“每次篮球比赛胜利”的机会对全班进行信心教育, 这一做法凝聚了班级的向心力, 提振了班级成员的斗志。“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看似在为学生指明奋斗方向, 激励学生要更加努力, 更上一层楼, 其实仔细品味会发现, 这既是模糊评价, 也是模糊要求。“最好”的标准是什么, “更好”的标准是什么, 学生一头露水, 此时就衍生为消极暗示, 反倒让学生认为:我们的表现老师不满意, 老师的要求很高, 我们无法达到, 从而使学生降低或丧失信心, 逐渐让消极情绪占了上风, 多次强化就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进而容易产生敌对情绪。

【矫正】对学生的表扬、肯定要实事求是, 不能言过其实, 这样才会让学生感到教师的真心、真诚;对学生提出的希望要具体、明确, 让他们感觉到通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上述案例中, 在班级优势明显的情况下, 在上一次获胜的时候, 可提出下次“保持冠军, 总分超过第二名多少分”的具体要求, 这既体现了“我们的最好”目标, 也明确了“我们的更好”追求。

暗示无痕胜有痕。暗示性消极评价犹如秋风吹黄了绿叶, 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学生的心灵。因此, 无论何时何地, 我们都要将暗示性消极评价转化为激励性评价或积极暗示, 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杨宗义.实用教育心理学[M].重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 1991.

[2]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9.

[3]倪华.积极和消极的心理暗示对孩子的影响[J].中国农村教育, 2012 (9) .

[4]韩玮, 周军.教师对学生消极评价的影响及其改造策略[J].现代教育, 2011 (11) .

如何调适移民学生的消极心理 篇5

(1)经常会因为同学间的小矛盾,而产生团伙相互攻击、打架斗殴现象。

(2)很多学生受成人影响,把一些不满情绪带到学校,形成对学校、教师的敌对情绪;他们有较强的排外、叛逆、对抗心理,有时不服教师管教。

(3)不习惯新的地方教师的授课方式,不适应新学校的有些规章制度的约束。

(4)部分学生自私自利,不关心班集体,不愿为班级做贡献。

(5)喜欢用方言交流,甚至在课堂上也不讲普通话,很难达到信息的畅通。

(6)寂寞孤独,失落感强。移民学生与周围的同学还不完全熟悉,没有可以诉说心里话的朋友,常常感到孤立无援。

二、移民学生消极心理产生原因分析

(1)因为有些移民政策落实不够到位,所以个别移民家庭对社会存在一定的不满情绪,而家长无意识地把这种思想传染给孩子,引起了他们的不公平心理,使他们形成封闭、对抗、团伙等心理。

(2)从外地迁过来后,新开垦的土地贫瘠、荒芜、盐碱化,导致粮食产量很低,经济收入少,致富缺乏门路,所以大批青壮年外出打工。孩子留在家里只能靠年迈的爷爷奶奶照顾,由于年龄悬殊,爷爷奶奶的文化程度偏低、管教方式不当等使他们形成了自私、叛逆、冷漠等心理。

(3)有较多的家庭把今后的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对孩子寄予很高希望,而孩子因为适应环境问题,达不到家长的要求,加上部分家庭教育方法落后,家长经常以简单粗暴的方式进行教育,导致学生无归属感,从而产生不良心理。

(4)中学阶段的学生情绪容易多变,喜欢“与众不同”“标新立异”。他们往往由于好奇心重,对不允知道的东西、禁止干的事情特别有兴趣,你越禁止,他越想知道;你不让看的东西,偏要想方设法看。

(5)移民学生背井离乡,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加上区域文化背景、生活习惯的不同,他们绝大部分都处于被人轻视的状态,由于部分教师工作不到位,使他们倍感孤独、心理不平衡。

三、移民学生消极心理的辅导与调适

为使移民学生达到心理平衡,使他们消除不良心理,我们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

(1)课堂教学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要完成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方法的教授、思维的发展等任务外,还要力图使学生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学习自信、实施潜能开发、养成良好学习习惯、锻炼人际交往能力、塑造乐观开朗性格。

(2)教师要在教育教学中树立人本主义的教育观和学生观,尊重移民学生的情感和尊严,鼓励他们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少一些指责,多一份关爱;少一些生硬,多一份引导。

(3)教师在学习、生活中要处处关心移民学生,不仅给予精神上的安慰,必要时给予物质上的帮助;同时教导同学之间互帮互助,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使他们感受到大家的真诚和集体的温暖,形成强烈的归属感。

(4)对移民学生进行价值观、信念、理想教育,给他们指明前进的方向,使他们懂得自尊、自爱,学会自律、自控,成为学习生活的真正主人,鼓励他们努力实现未来的目标。

(5)组织各种活动,使迁入地不同的学生加强沟通和交流,改变移民学生旧有的想法,广交新友,适应新环境。

(6)利用现有条件和校本教材对移民学生进行本地地方资源、风土人情、自然景观、历史沿革、移民致富政策、移民致富途径等知识讲解,使学生以新的视角认识新环境,深刻感受到党和政府对移民子弟的关爱,进而增强热爱新学校、热爱新家园的情感。

(7)充分利用学校开设的心理咨询室,引入心理辅导,加强心理咨询,引导学生客观分析环境的变化,努力调整、适应这一新变化。某些移民学生自身不能克服矛盾时,教师有必要对其进行心理专题辅导,运用心理指导书,或找心理指导教师或者专业的心理医生,使其固有的一些不良情绪和症状得以疏通和缓解。

(8)教师对移民学生要有极大的爱心,尤其对心理消极的学生,应善于因势利导,随机应变,有的放矢,掌握教育时机与分寸,利用自己渊博的学识、崇高的师德、精湛的教学艺术,理解移民学生的心理状态,并与他们形成同感,与他们密切交往。

(9)教师要与家长交流,深入了解学生在校与在家的各种表现,对家长教育子女的一些不正确、不合理的方式以委婉的方式提出,争取家长的配合,帮助有消极心理的学生走出心理误区。

移民学生的消极心理像一颗毒果,不但影响其自身的发展,而且影响移民学区教育教学的成效。所以,移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已迫在眉睫,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应该承担起不可推卸的责任,关爱移民学生,给他们创造一个自由快乐的新天地。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两西”工程的落实,甘肃省瓜州县的移民越来越多,占全县人口的55%。随之,学生也不断增加,移民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家园,他们缺乏新环境下的生活能力和适应新环境的心理素质,任何一件微小的事情和问题都会因此而给他们带来精神上的压力。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积极研究移民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了解移民学生心理上的不良反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工作。

消极修辞:写作教学的新视野 篇6

消极修辞和运用语言的过程相始终, 普遍地存在于一切言语现象中, 是最基本的修辞活动。其研究范围大致分为内外两个层面: 向内的层面主要是对修辞活动中有关篇章结构组织的基本规律和功能特点的研究; 向外的层面则将整个修辞活动纳入语言交际活动中, 探讨文本与文本以外的语境因素间的制约关系。囿于篇幅, 我们这里只介绍内部层面的一些主要内容。

一、篇章结构方式

一个完整篇章的产生虽然从表面看是先由一个个句子连缀成段, 然后再由段组合成章, 但在实际写作中, 其实是一个由大到小的过程。首先要立足于已确定的文章主旨和内容, 考虑如何安排文章的整体结构, 即布局, 然后再根据初步设计的框架结构进行具体写作。

篇章的结构方式归根结底只有两种, 即纵式结构和横式结构。纵式结构又叫顺连式, 即按照一定顺序, 如时空变换、事件发展、事理联系、逻辑关系等为依据来安排段落的先后。例如,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先从心绪不宁出门散步写起, 然后按照空间的转换顺序, 围绕荷塘依次写通往荷塘的小路、荷塘中的荷花和荷叶、荷塘周围的树, 最后按照事理联系转入对江南采莲的联想。横式结构又叫平列式, 即将与中心有关的几件事情或内容或论点等彼此并列, 齐头并进, 彼此间并没有从属关系。例如, 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先分别写北方的槐树、秋蝉的残声、北方的秋雨、北方的果树, 进而写文人学士对秋的赞颂, 用的就是横式结构。在具体运用中, 纵式结构和横式结构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 相互渗透, 但又有主次之分。尤其是横式结构多头并进, 一定要注意各个项目间的逻辑联系, 并在各个并列项目保持相对均衡的基础上, 突出主线, 主客分明。例如, 夏衍的《包身工》采用纵式结构写包身工一天的生活, 但在纵式结构中又穿插部分横式结构。如在写他们吃过早饭后, 穿插分析包身工制度发展的原因时就采用横式结构具体分析了三种情况: 身体属于带工老板没有人身自由; “管理”上极为有利, 是一种“罐装了的劳动力”; 工价低廉。

当然, 一个个具体篇章, 为了表达主题的需要或为了避免结构的单调呆板, 完全可以不拘泥于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先后、本末、轻重等内在顺序或联系, 而采用灵活的办法调配结构, 可以将有意强调突出的内容或者先说, 或者后说, 或者插说等。如鲁迅的《祝福》就采用了倒叙的方法: 先写“我”碰到沦为乞丐的祥林嫂, 后写又听到她死去的消息, 然后才开始写祥林嫂的经历和悲惨遭遇。这样的结构安排有效地突出了作品的回忆性或追述性特征, 产生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二、衔接和照应

衔接和照应是指存在于篇章内部的, 能使篇章的各个组成部分连接成一个整体的各种形式手段和意义关系, 是篇章连贯性的重要保障。一般来说, 衔接和照应主要有两种方法, 即形合法与意合法。所谓形合法就是利用一定的形式标志把句子、段落组合成一个整体; 所谓意合法就是依靠所表达内容的内部逻辑关系把句子、句群、段落组成一个整体。

1. 形合法

形合法最主要的手段是运用关联词和具有关联功能的词语或手法来进行连接。如表顺接的“于是、所以”等, 表转接的“但是、然而、反之”等, 表次第的“第一、第二、首先、其次”等。恰当运用这些词语, 能使篇章前后连贯, 脉络分明。例如:

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 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在我们这儿是零碎的, 薄弱的, 到你们那儿发展得明朗圆满。反过来也是一样。因此, 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 会引导你回到本国诗。这事了不足奇。 ( 钱钟书《谈中国诗》)

第一句和第二句都用“有……也有……”将中国诗与西洋诗进行对比以分析原因, 然后, 在第三句中以“因此”引出结论, 使前三句形成一个严密的论说整体。最后一句, 在前面客观分析的基础上, 引出作者的主观性评论“这事了不足奇”, 从而使整段话显得有理有据, 而不是空发个人评判。同一词语或句式的反复使用也是形合法的一种重要手段。例如:

从某种意义上说, 在布热金卡, 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 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 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 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

这真像一场噩梦, 一切都可怕地颠倒了。在布热金卡, 本来不该有阳光照耀, 不该有光亮, 不该有碧绿的草地, 不该有孩子们的嬉笑。布热金卡应当是个永远没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的地方, 因为这里曾经是人间地狱。

每天都有人从世界各地来到布热金卡———这里也许是世间最可怕的旅游中心……

布热金卡在波兰南方城市奥斯维辛城外几英里的地方———世人对奥斯维辛这个地名更熟悉…… ( 罗森塔尔《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通过对“布热金卡”这一词语的重复, 不仅把文章的叙述推向新的段落, 也把不同的段落连成一个整体。

词义的引申、上下位词、反义词等有时也可以作为衔接和照应的手段。例如, 鲁迅在《拿来主义》中用“送去、送来、拿来、抛来、抛给”等一系列反义词或近义词, 将整个文章的论述连接成一个严密的整体:

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 自己不去, 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 又碰了一串钉子, 到现在, 成了什么 都是“送去主 义”了。……

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 说道: 拿来!

文章开篇先谈“送去”的种种表现, 然后引出“拿来”。接下来:

这种奖赏, 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 这是“抛给”的, 说得冠冕些, 可以称之为“送来”, 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 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 “送去”之外, 还得“拿来”, 是为“拿来主义”。

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其实, 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 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在谈“拿来”之前, 先说明“来”也就是借鉴的必要性, 但“送来”“抛来”等被动的态度是不可取的, 由此, 最后点出“拿来”的实质: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 放出眼光, 自己来拿!

有了前面的分析交代, 论点的提出更加明晰有力, 使整个文章说理缜密信服, 浑然一体。

2. 意合法

意合法没有形式上的明显标志, 主要靠所表达内容的内部逻辑关系和语义关系进行组合。尤其在句与句之间, 这种靠意合法连接而成的句群被形象地称为“流水句”, 是一种极具特色且非常灵活的衔接手段。例如:

我记得清清楚楚,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 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 随后走进了一个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 穿着肥大的长袍, 步履稳健, 风神潇洒, 左顾右盼, 光芒四射, 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 梁实秋《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这一段回忆, 以时间、地点及场景开始, 然后从人物的外貌、衣着、步态、神情、气质等方面进行描写, 最后交代人物身份, 整个段落几乎没有明显的连接词语, 而是完全按照作者在回忆场景中的视角转移来排布语句, 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三、句式选择策略

所谓句式选择主要关注同义句式的选择。同义句式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基本相同的意义或内容, 但形式或结构却不完全相同的句子。同义句式的选择就是把多种同义句式作为一种表达的预备手段, 在具体说写过程中, 根据特定的语境, 选择一种最好的形式作为表达的载体, 从而取得最佳的表达效果。

1. 整句和散句

单个的句子无所谓整散, 许多句子组织在一起时才有一个整散的问题。所谓整句就是把几个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句子或分句整齐地排列在一起。例如:

我梦想有一天, 这个国家会奋起, 真正实现其信条的真谛: “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

我梦想有一天, 在佐治亚的红山上, 昔日奴隶的儿子将能够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坐在一起, 共叙兄弟情谊。

我梦想有一天, 甚至连密西西比州这个正义匿迹, 压迫成风的地方, 也将变成自由和正义的绿洲。

我梦想有一天, 我的四个孩子将在一个不是以他们的肤色, 而是以他们的品格优劣来评价他们的国度里生活。 ( 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

这一段大量运用排比和反复, 声韵和谐, 节奏鲜明, 气势贯通, 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

所谓散句就是把几个结构不同、长短不一、语气各异的句子或分句交错地排列在一起。例如:

端午日, 当地妇女、小孩子, 莫不穿了新衣, 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大约上午十一点钟左右, 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 把饭吃过后, 在城里住家的, 莫不倒锁了门, 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 ( 沈从文《边城》)

这一段句子长短不一, 句式也不相同, 读起来自由活泼、富于变化, 具有明快生动的表达效果。整句和散句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整句用多了会显得单调呆板, 甚至显得做作。散句用得不当, 会显得散乱而不成整体, 有杂乱堆积之感。因此, 将整句和散句配合使用, 整中有散, 散中见整, 才能使文章错落有致, 起伏得当。

2. 长句和短句

长句和短句是一组相对的概念, 并没有明确的界限。一般来说, 长句是指结构复杂、词语容量大、能表达较复杂内容的句子; 短句是指那些结构相对简单, 词语容量较小, 表达内容相对简单的句子。长句和短句各有自己的用处, 通常长句叙事具体, 说理严密, 多用于政论文或学术论文的撰写。例如:

我们若想用我们自己建筑上的优良传统来建造适合于今天我们新中国的建筑, 我们就必须首先熟悉自己建筑上的“文法”和“词汇”, 否则我们是不可能写出一篇中国“文章”的。 ( 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

这是一个把几重关系的分句组织在一起的二重复句, 一个长句便清楚地把复杂的意思都表达了出来。长句能够产生精确、严密、细致的修辞效果, 具有说服人的力量, 适于表达较为复杂的意义或思想。

短句结构简单, 语义关系明确, 短小精悍, 生动活泼, 明白易懂。例如:

她不是鲁镇人。有一年的冬初, 四叔家里要换女工, 做中人的卫老婆子带她进来了, 头上扎着白头绳, 乌裙, 蓝夹袄, 月白背心, 年纪大约二十六七, 脸色青黄, 但两颊却还是红的。 ( 鲁迅《祝福》)

这段话全部都是短句, 作者就像日常聊天般介绍主人公的身世和外貌特征, 语句平缓易懂。

正因为长句和短句各有所长, 所以在具体使用时, 往往根据表达的需要交错使用。长句和短句相互补充能使文章波澜起伏, 疏密有致, 既可以收到长句精密、细致的效果, 也可以收到短句简洁、明快的效果, 增加了语言的表现力。

3. 常式句和变式句

常式句是语言中按照常规形式结构组织而成的句子。对汉语来说, 一般常式句的语序总是: 主语 + 谓语、述语 + 宾语、述语 + 补语、定语 + 中心语、状语 + 中心语; 对复句来说通常是: 偏句 + 正句。但在特殊的语境中, 为了强调突出某方面内容, 或为了达到生动灵活的表达效果, 可以改变某些常规句的形式, 尤其是语序, 这样产生的变异的句子被称为变式句。常式句是语言运用中最多见的形式, 在语法研究中讨论很多, 因此, 在这里主要讨论变式句。最常见的变式句是单句中的倒装句。例如:

“别想啦, 老家伙。”他又放开嗓子说。 ( 海明威《老人与海》)

荷塘四面, 长着许多树, 蓊蓊郁郁的。 ( 朱自清《荷塘月色》)

以上例句中, 前者是主语和谓语倒装, 后者是修饰语和中心语的倒装。这些变式句主要是为了突出倒装成分, 以达到强调某些内容的作用。其中, 倒装成分的后置, 如前者, 往往还有某种追加的意味。除了单句外, 复句中的变式句也常常表现为倒装的形式。具体来说, 一般在表示条件、因果、假设、转折等偏正关系的复句中, 是偏句在前, 而正句在后, 但为了强调偏句所要表达的内容时, 可以将偏句放后, 正句置前。例如:

一些科学家鄙视更高维数世界的说法, 是因为他们不能在实验室里便利地验证它。 ( 加来道雄《一个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把一条鱼弄死也许是一桩罪过。我猜想一定是罪过, 虽然我把鱼弄死是为了养活我自己, 也为了养活许多人。 ( 海明威《老人与海》)

这种句子也具有较强的补充说明作用, 后一句中, 先说弄死一条鱼也许是罪过, 紧跟着补充说明这种“罪过”是为了养活自己和许多人, 以强调对“罪过”的怀疑态度。

总之, 消极修辞和运用语言的过程相始终, 普遍地存在于一切言语现象中, 是最基本的修辞活动。将消极修辞的一些规律和方法用于对具体写作过程的指导, 从而使写作者能够在一定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下, 有意识地进行写作, 可以有效地提高写作能力。

外贸信函中消极信息的礼貌传递 篇7

关键词:外贸信函,策略,礼貌原则,威胁

1 引言

中国在加入WTO后和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更加频繁。为节约时间和费用, 过去国际贸易沟通中大量使用电报与电传, 广泛采用缩略语, 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正式信函的写作。而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 外贸信函越来越多地采用电子邮件来传送。以电子信函形式的沟通缺乏谈判时可以营造的祥和气氛, 因而在沟通中应尽量使对方感受到尊重。

外贸信函写作一般遵守“7C”原则, 即courtesy (礼貌) 、correctness (正确) 、conciseness (简练) 、clearness (清楚) 、completeness (完整) 、concreteness (具体) 、consideration (体谅) 。礼貌用语在国际贸易中产生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它有助于营造一种尊重对方、寻求合作的气氛, 为公司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积极、正面的信息可以给贸易伙伴带来好心情, 但也不可避免地需要传递消极信息给对方, 缓和其影响力降低对对方面子的威胁显然需要外贸从业人士更多关注。本文针对礼貌原则探讨如何在礼貌原则理论指导下, 从语言和策略两个方面在外贸信函中更有策略地传递消极信息。

2 礼貌原则理论的提出

礼貌原则是指一种对别人表达尊敬, 从而实现有效沟通的原则, 源于20世纪60年代Grice提出的合作原则。因为有时人们会不直接遣词达意, 而用间接的方式声东击西, 违背合作原则, 因此语用学者提议在此基础上用礼貌原则来补充Grice的合作原则。20世纪80年代Leech提出礼貌原则, 并将其细分为六个准则, 即少让别人吃亏而尽量多使别人受益的策略准则、少让自己受益而尽量增加自己付出的慷慨准则、少贬低别人而尽量多赞扬别人的赞誉准则、少赞扬自己而尽量多贬低自己的谦虚准则、减少双方分歧而尽量扩大双方一致的同意准则以及减少双方厌恶感而尽量增加双方同情感的同情准则。他认为“发话人话语的命题内容越有利于受话人, 话语就越有礼貌, 反之就越不礼貌”[1]。其核心内容就是尽量自己吃亏而使别人获益, 以便取得对方好感, 从而使交际顺利进行, 并使自己从中获得更大的利益。

但首次对礼貌、面子问题进而系统探讨的是Brown和Levinson。他们认为人有积极和消极两种面子需求。“积极面子需求是指作为社会人希望得到别人认可或赞许的面子需求;消极面子需求是指希望自己的行动不被人干涉的面子需求。”[2]针对这两个类型的面子, 语言研究团体提出了相应的积极礼貌策略 (如表示兴趣、强调共同点等) 和消极礼貌策略 (如使用间接表达、避免强加等) 。

3 传递礼貌的策略

外贸信函中向对方传递的除了令人振奋的积极信息, 也会有一些令人不快威胁面子的索赔、抱怨及拒绝接受等消极信息。将礼貌策略运用于引导外贸信函写作, 从为客户着想的角度以委婉的语气、礼貌的语言传递消极信息, 可以有效化解可能产生的不愉快, 甚至终止合同的情况。

3.1 设身处地, 换位思考

在外贸信函交流中, 应多将自己置于对方的角度, 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 从而表现出对对方的尊重。体现在语言上就是当涉及话题是让对方受益时, 以you为句子主语;相反如果话题是有损于对方时, 主语为I或We, 这样就使得句子的语气显得平和、友好, 而避免指责。如:

(a) We think our products are superior in quality and reasonable in price.

(b) If you take the quality into consideration, you will see that our price is reasonable.

为了说服客户接受我方报价, a句显得主观臆断, 不够尊重对方, 而b句则符合Leech礼貌原则中减少双方分歧而尽量扩大双方一致的同意准则, 巧妙解决了双方价格上的分歧。

又如:We did not receive goods specified in ourorder on time.

没有按时交货的话题有损于对方, 而we的使用巧妙地回避了直接指责对方失误, 给对方留有余地, 但敦促对方尽快按时交货。另外, 文化对语言的影响无所不在。外贸信函沟通的对象可能来自不同文化背景, 为客户着想还体现在认同文化差异。

3.2 委婉表达, 软着陆解困

委婉语是为表示礼貌、避免冲撞、满足双方利益和心理需求的一种用语。由于其含蓄、模糊的表达方式, 褒扬的手法, 使贸易双方能够采取一种比较间接的方式来谈论容易威胁面子的事, 从而有效打破贸易双方僵局或避免矛盾冲突。礼貌原则就是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把不礼貌的因素减弱到最低限度。把一些对听话人或者第三者来说不礼貌的话, 或是略去不说或是婉转间接表达出来。

(a) We cannot ship your goods until the L/Creaches us.

(b) Your goods will be shipped as soon as the L/C reaches us.

句a抱怨对方没有及时将开立的信用证送达, 语言过分强硬, 威胁到对方的面子。而句b传递了对方关注的货物装运的信息, 同时委婉、礼貌地传递了希望对方尽快开立信用证的愿望。

3.3 礼貌措辞, 得体有节

外贸信函中选择礼貌的语言可以传递一种客气和考虑周到的情感, 给自己的贸易合作伙伴, 可以为信函增添有利的色彩。Please、thank you、I would appreciate it if you would等短语都是有效传递礼貌的语言。Thank you是使用频率最高的礼貌用语之一。无论信函的主题是接受还是抱怨、拒绝、索赔, 把Thank you或Thank you导出的不同句型作为正文第一句可以很自然地将礼貌传递给对方。如:

(a) We have received your e-mail of October5, 2008.

(b) Thank you for your e-mail dated November5, 2008.

句a是不带感情色彩的事实陈述, 而句b以Thank you导出显然让对方有受尊重的感觉, 尽管随后传递给对方的可能是负面信息, 但这种礼貌语言也起到缓和、降低威胁面子的作用。而且在西方, 这些礼貌语言的使用已经成为习惯, 尽管它们只是很平常的客套语, 不是很重要, 但如果缺少了, 他们就会感到不高兴。

4 传递礼貌的语言方式

外贸信函传递信息、运用礼貌策略都需要通过语言实现。传递负面信息时, 生硬、直白的表达只能扩大双方的分歧, 而客气、礼貌的措辞则可以化解分歧。在外贸信函写作中情态动词、疑问句、条件句、语义模糊的词汇、被动态和无人称表达等都可以起到缓和语气, 礼貌传递负面信息的作用。

4.1 情态动词

情态动词尤其是过去式是传递礼貌的最常用形式。might, could, would等来表达陈述和建议或者请求常常可以使语气更加礼貌、委婉。如:

We would like to bring your attention to the cardboard package of your product.

对方包装有问题, 该话题有损对方面子, 而情态动词would大大缓和了语气, 降低了对对方面子的威胁, 不至于使磋商陷入僵局。

4.2 疑问句

疑问句型可以通过询问对方的能力或意愿去传递请求或命令, 因将过于直接的威胁面子的话语隐含在提问中, [3]给对方留有余地, 避免了采用直接的陈述句或肯定句去传递命令的唐突, 传递了对自己贸易伙伴的礼貌和尊重。运用不同助动词的一般疑问句可以使自己表达的要求显得更为礼貌, 其中含有情态动词的一般疑问句是传递礼貌、增加礼貌程度最常用的句式。

(a) Make payment by sight L/C.

(b) Could you make payment by sight L/C?

要求对方有即期信用证付款, 句a的祈使句命令的口吻显得盛气凌人;句b采用了带情态动词的疑问句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要求, 显示了对对方的尊重。

4.3 条件句

条件句可以使建议听起来更具试探性、商量性, 有利于对方接受我方建议;同时也可以“给对方更大的拒绝余地, 减轻请求的强加性”。[3]P505这符合避免强加自己意见的原则。如:

If you find the product acceptable, please email us as soon as possible.

条件句的使用使我方邀请对方询盘的强加性降低了。

4.4 语义模糊的词汇

语义模糊的词汇可以缓和了口吻, 减少了负面评价的直接性, 给对方留有余地, 从而给对方留有消极面子。模糊词语如seem, appear, I am afraid, a little bit, roughly, almost, to some extent常常用于描述某些情况的程度或范围不敢完全肯定时, 可以避免武断。如:

(a) I'm afraid I cannot accept your D/P terms.

(b) We appreciate the good quality of the bicy-cles, but unfortunately your prices appear to be on the high side.

4.5 被动语态和无人称表达

主动语态在表示批评或指责时常常含有谴责对方的意思, 使用被动句或无人称表达法, 可以避免直接指责听话者之嫌, 缓和语气, 做到语言上的婉约, 让人更容易接受。主动态强调的是动作或行为的执行者而被动态强调的是行为动作, 能够削弱行动的个人针对性, 而无人称表达法就事论事, 不涉及具体人物, 这符合以回避为主的消极礼貌策略。如:

(a) You delivered the goods two months behind schedule.

(b) The goods were delivered two months behind schedule.

(c) The delivery of goods was two months behindschedule.

显然, 句b的被动态和句c的无人称表达避免直接提到客户 (you) , 弱化了责备的语气而强调货物没有按时运达事件本身, 避免了正面冲突, 传递了礼貌。此外, 带please的祈使句和虚拟语气也是礼貌地传递消极信息常用的语言形式。在外贸信函中, 合理使用礼貌语言可以增光添彩, 但凡事都有一个度, 如果过度要求礼貌, 在信函中采取非公开或不实施威胁面子的行为, 那在行文上可能会出现罗嗦、累赘的现象, 这将违背商务信函的简明和清晰两个原则, [4]P50而且使用过于频繁容易让人感到厌烦或者缺乏诚意。有时如果语气太软弱或过分谦卑, 往往使对方以为有商量的余地, 而使我方陷入被动和不利。

5 结语。

总之, 外贸信函写作要灵活运用礼貌传递消极信息的各种语言方式和礼貌策略, 缓和不利信息带来的消极影响, 降低给对方面子带来的威胁, 从而使对外贸易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Leech, G.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Lon-don:Longman.1983.

[2]Brown, P.&S.Levinson.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Politeness Phenomena[A].In Goody, E. (ed.) .Questions and Politeness:Strategies in Social Interaction[C].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8:56-289.

[3]陈融.英语的礼貌语言[A].束定芳.中国语用学研究论文精选[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499-511.

消极空间 篇8

关键词:儒家文化,现代教育,消极影响

文化是教育之源, 是教育之根, 且教育本身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 承载着文化的传承、发展, 文化与教育紧密相关, 共同发展。我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 尤其是儒家文化, 博大精深, 似一个巨大的宝库, 其中的精华我们不言而喻, “建国军民, 教育先行”、“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德育为先”等教育理念大大促进了我国现代教育的发展, 然而, 儒家文化中“功利性”的一面对现代教育产生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小觑。

传统儒家文化倡导“学而优则仕”, 这种教育目的观严重误导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三字经》里说:“上致君, 下泽民, 扬名志, 显父母, 光于前, 裕于后”, 从中可以看出光宗耀祖, 显荣父母, 遗泽后代是当时特有的家族思想, 而对自身的身心发展没有太多的提及, 几千年来, 这种“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颜如玉”的教育观根深蒂固, 功利性的教育目的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家长和学子。“学也, 禄在其中也”, 儿童从小就被这种以学求官, 以学求利的思想所熏陶、所诱导, 他们的学习动机自然也是为了出人头地、光宗耀祖, 把读书看成是跳出苦海、将来飞黄腾达走向政坛的唯一途径, 希望可以通过读书取得好成绩, 拿到高文凭, 最终找到所谓的“铁饭碗”。如今我们的大学毕业生在毕业找工作之际竞相报考公务员、选调生, 几百人甚至上千人为了竞争一个岗位不计一切代价, 报考各种辅导班, 练就各种“神功”, 总之是使出了浑身解数, 这种趋之若鹜的现象与功利性的学习目的、学习动机不无关系, 这样的教育目的如何实现人和社会的真正发展。同样,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为了提高升学率, 无视学生的个性差异, 无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 一味灌输书本知识, 让学生机械硬背, 完全将学生视为存储知识的容器, 完全背离了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 形成了“十年寒窗无人问, 一举成名天下知”的“喜剧性”悲剧。

传统儒家文化中“尊师重教”的思想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和思维发展。尊师重教是孔子所倡导的思想之一, 封建社会, 统治阶级为了统一人们的思想, 一般情况不允许有不同声音出现, 所以那个年代的尊师可谓是唯师, 老师就是权威, 老师说的一切都是正确的, 学生一般不允许有异议, 认真遵从便是。虽说我们现在倡导言论自由, 但古代那种“师道尊严”的影响还是根深蒂固, 很多学校和家庭从小就对孩子灌输“要听话”、“不要顶撞老师”、“老师就是权威”、“老师说的都是正确的”的思想, 尤其是在很多中小学里, 学校教育就是一种教师教、学生听的单向传递, 教学过程中缺乏师生、生生之间的积极互动。其实儿童的思维是极其活跃的, 他们有很多新奇且有趣的想法, 只是被家长和教师所灌输的“要听话”思想所束缚, 碍于教师的权威很少敢于发表异议, 长此以往习惯了听从老师的安排就不再有自己的想法, 再往后就出现了我们现在大学课堂上老师提问题后出现的“鸦雀无声”的局面, 不再愿意积极主动地各抒己见, 很多人都是因为从小受“尊师重教”、“师道尊严”这些思想毒害而变成这样的。其实尊师重教本身并没有什么错, 我们确实应该尊重教师的人格尊严, 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 但错就错在我们过于尊师甚至唯师, 将教师的言行视为唯一的标尺, 从而忽视了学生自身的个性差异, 严重压抑了学生的个性, 让他们在智力、思维、想象力等发展的最佳时期没有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发展。

传统儒家文化对“劳动” (这里主要指体力劳动和物质生产劳动) 的鄙视也不利于当代素质教育的顺利推行。从孔子不屑谈“稼、圃”之事, 到孟子的“劳心者治人, 劳力者治于人, 治于人者食人, 治人者食于人”的思想能够看出:儒家文化所蕴含的教育理念并不提倡体力劳动和物质生产劳动, 甚至轻视体力劳动, 认为读书人应儒冠儒服、温文尔雅, “手脚不沾泥, 毛孔不出汗”, 应以读书为本, 将来做个劳心者去统治他人, 而且劳心者受劳力者供养, 不需要去自食其力, 更不需要为此感到羞耻。然而, 当代素质教育所提倡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这里的“劳”就是劳动教育, 即一定的体力劳动和物质生产劳动。教育的真谛在于学生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精神劳动和物质生产劳动结合起来实现自身潜力和能力的发展, 深受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 不论是我们的社会、教育者、家长还是学生对劳动总有一种鄙视的眼光, 认为体力劳动是一件很低贱的事情, 没有能力的人才会从事体力劳动。尽管现在学校开设有劳动教育课, 但仅是迫于政治需要和行政压力, 而不是发自教育者本身真正的教育思想, 所以很多学校的劳动教育课都是名存实亡, 被其它诸如语文、数学、英语课所占用。社会和家长们从内心深处也认为体力劳动是低人一等的, 总认为学习的目的就是要摆脱体力劳动, 将来学有所成做一个劳心者, 尤其是农村的一些家长, 把上学看作是跳出农门, 摆脱体力劳动的跳板。随着教育的普及和科技的高速发展, 我们必须要改变这种传统观念, 劳心者未必就是治人者, 劳力者未必就是治于人者, 而且现代的物质生产劳动者已不再只是劳力者, 他们的生产是体力与脑力的结合, 所以我们应该更科学地理解“劳动”, 教育者也应该科学地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 以便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合格的劳动者。

消极空间 篇9

一、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消极影响

1.投资过度或不足可能引起经济波动。在我国, 投资活动是影响国民经济总体运行的关键因素, 投资规模在短期内可能通过投资需求总量影响社会供给需求的总量。可以说投资是促进供给增加的第一推动力, 要使总供给能与不断增长的总需求相匹配, 则必须要有追加的投资, 只要有了追加的投资, 就能提高相应劳动者的素质, 改善原材料的质量或是提高对原材料的利用率, 最终会增加总供给。但是倘若投资规模或是结构与社会需求的总量不符, 就会导致生产结构的失衡。在经济繁荣期, 投资往往会大幅增长, 特别是对于那些短期内较为盈利的行业投资会有大幅增加, 这可能会造成这些部门投资过热, 供过于求, 资源的浪费。大额资金进入这些部门, 就可能导致此类部门所需原材料的价格上升, 基础原材料的价格上升再度引发相关产品的价格上升, 如此循环下去, 通货膨胀的厄运就在所难免了。在经济衰退期间, 居民企业对经济发展趋势的悲观情绪可能使投资不足, 导致总需求的不足, 经济疲软, 同时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甚至可能引发失业, 产品供过于求, 引发通货紧缩。

2.不合理投资结构阻碍产业结构升级, 从而制约经济快速增长。一些短期获利较大的领域, 会促使投资项目的涌进, 会产生该领域的投资过度, 引起产能过剩, 资源的浪费。除此, 对于中长期来看很有潜力创利的领域, 可能会产生投资不足, 从而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增长。企业民间投资都带有短视性, 会有一些跟风行动。投资与需求不同, 它往往更为复杂, 更不稳定, 企业家的投资目的就在于谋取利润, 投资对于他们的引诱主要来自于投资将有利可图的预期。短期来看, 投资可以带动经济增长, 但是从长期来看, 这种投资高增长无疑会进一步加速国内经济结构的失衡。而对于长期看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产业 (高收益与高风险并存的高新技术产业) , 可能就会发生无人问津的局面, 从而不利于我国产业升级, 最终将影响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增长。

二、消除不利影响, 实现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1.完备信息, 正确决策。投资波动往往是由于投资相对实际经济供给过大或是不足。投资相对经济是否合适, 最终都要回归到对最终消费需求的考察, 必须有相应的消费市场, 投资才能充分发挥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而政府进行投资常常带有主观性, 可能就会因其主管臆断或是信息不完全, 从而造成决策上的失误, 导致投资过大或是不足。对此, 为减少经济波动, 政府首先要对投资项目、投资领域进行考察, 加大对市场信息的搜集, 制定正确的投资引导计划, 尽量消除因行政性的政策而产生的盲目投策。

2.建立合理预期, 逆风向采取政策。在经济衰退时加大政府投资, 建立乐观的心理预期;经济繁荣时要适时减少投资, 以提防过热现象。在经济的低迷时期, 单纯靠“看不见的手”即市场机制来调节资本边际效率和利率对净投资增长的贡献是很有限的, 因为资本边际效率受预期的影响很大, 而普通居民对收益的预测知识缺乏, 基础脆弱, 缺乏信心, 从而使投资容易突然发生变化。因此这时由政府出面引领投资, 安排投资收益稳定性的规则, 从而稳定投资者的信心状态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经济繁荣时期, 由于市场机制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往往使人们过于乐观, 盲目追加投资, 特别是短期来看, 对能快速带来利润的项目投资速度较高。如此下去, 人们纷纷跟风, 很容易发生投资过度的问题, 造成重复建设, 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产业结构趋同等问题。从中国经济发展轨迹来看, 中国经济增长经历的几次大的波动, 基本上都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加速引起的。投资及其增长速度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因此, 政府要更多发挥间接作用, 引导居民在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作出不同的投资决策, 以纠正市场机制的缺陷, 帮助居民作出正确的判断, 从而推进经济增长。

3.建立相关经济走势的预警机制, 提前做些准备。政府加大投资, 在制定相关经济计划时, 可能会因为一些经济信息及参考数据不是根据市场供求状况来提供的, 会产生很大的偏差, 因此, 每次政府增加投资可能引发的经济过度扩张不能得到有效的宏观调控, 政府减少投资引发的经济收缩也可能因为调节手段的单一和时间的滞后形成叠加效应, 从而使经济波幅更大。因此, 为防止经济发生的大幅波动, 政府建立预警机制, 采取预调节来降低经济的波幅。

消极空间 篇10

一、新课程改革视阀下教师消极情绪的产生

新课程改革过程中, 许多教师因为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对教师在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思维方式、教学能力以及教学手段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教师因职业原因而产生职业倦怠等原因而衍生出消极情绪[2], 为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带来了极大的阻力。

二、新课程改革视阀下教师表征消极情绪的原因

(一) 制度落实不到位

虽然新课程改革提出已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可是相关的教育评价政策, 尤其是考试制度及模式却迟迟未有改革之姿, 这无疑给予新课程的实施极大的阻力, 也使得教师在新课改实施中饱尝辛酸。[3]

(二) 课程资源不到位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 对教师同时提出了新的要求, 要求教师要具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意识。而目前, 许多教师想要实行新课程改革, 而课程资源匮乏的现状使得其寸步难行, 只能以观望之态投身于新课程改革, 显示出极大的无奈。

(三) 角色转换压力大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悄然发生着变化, 而许多教师自身并未在角色转换中做好充足的准备, 面对教师权威受到挑战, 而一向依靠权威来管束学生且自身权威意识极浓的教师, 失落与沮丧的情绪油然而生。

(四) 师范素养显不足

新课程的实施打破了以往教师只需掌握学科知识的局面, 需要教师要有深厚的学科知识以外, 还要有其他知识和能力, 如课程的设计和开发、课程的组织和实施等。正是因为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从而使得教师出现焦虑、自我贬低等不良情绪。

(五) 缺乏勇气实践难

新课程改革的最终实施者既是一线工作的教师, 由于教师本身职业易产生倦怠从而导致教师缺乏改革的主动性, 再加上制度和现实的不统一, 使得教师表现出犹疑、漠然的情绪。

面对课程改革的紧迫形势, 由于教师职业本身易产生职业怠倦等原因, 有很大一部分教师采取无所谓的态度, 他们对外界的动态漠不关心。不管媒体如何狂轰滥炸, 也不管大会小会如何强调, 依旧该干什么就干什么, 以观望的姿态处理这件事, 等到别人成功以后再依样画葫芦。

三、课程改革视阈下教师消极情绪应对策略

(一) 深入课程改革

我国新一轮课改的目标是要实现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转变, 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4]因此, 在深化新课程改革的同时, 应该更改对学生的考核制度, 从单一的闭卷考试向多元化发展。

(二) 完善资源配置

新课程改革设置了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 对学校的硬件资源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学校在资源方面的不足, 使得新课程的一些举措难以顺利实施, 导致教师的消极情绪。[5]因此, 需要政府加大对教育的补助力度, 对于基础教育落后的地区, 提高资源配置。

(三) 提高教师素质

缓解参与新课改的压力, 不能仅靠外部环境的改变, 更需要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靠自身的努力排解消极情绪。许多消极情绪的产生皆因教师自身素养有待提高而引起, 应该注重对教师的再教育。最重要的就是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 教师观念的更新和先进教学理念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 是推动新课改的必备条件, 是缓解中小学教师心理压力的有效途径。[6]

教师要学会控制管理好不良情绪, 使自己的不良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 在教学中尽最大可能地保持良好的情绪, 从而实现自我价值, 享受快乐教学。

摘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为教师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的同时, 也催生了教师的消极情绪。从社会制度、课程资源、教师自身等多方面进行探究, 了解教师消极情绪产生的机制, 从而提出相关的解决策略, 愿能为完善不良情绪的调控做出贡献。

关键词:新改革,教师情绪,消极,机制,对策

参考文献

[1]李壮成.课程改革视阈下教师的情绪表征及应对策略[J].教育导刊, 2009 (9) :40-43.[1]李壮成.课程改革视阈下教师的情绪表征及应对策略[J].教育导刊, 2009 (9) :40-43.

[2]尹弘飚, 李子建.课程实施与教师心理变化[J].全球教育展望, 2006 (10) :20-25.[2]尹弘飚, 李子建.课程实施与教师心理变化[J].全球教育展望, 2006 (10) :20-25.

[3]尹弘飚.教师情绪劳动:一个象征互动论的解读[J].全球教育展望, 2011 (8) :27-33.[3]尹弘飚.教师情绪劳动:一个象征互动论的解读[J].全球教育展望, 2011 (8) :27-33.

[4]汤志东.新课程理念下中学英语教师问题转型探讨[J].安顺学院学报, 2008 (2) :54-56.[4]汤志东.新课程理念下中学英语教师问题转型探讨[J].安顺学院学报, 2008 (2) :54-56.

[5]李芳.新课程实施中教师的消极情绪研究[D].西南大学, 2007.[5]李芳.新课程实施中教师的消极情绪研究[D].西南大学, 2007.

上一篇:环保节能绿色建筑材料下一篇:静态观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