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语文听说能力十篇

2024-09-12

培养语文听说能力 篇1

一、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

什么是语文意识?它是我们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 对如何运用语言正确表达, 如何遣词造句, 如何谋篇布局的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关注。一句话, 就是对如何运用语文的一种自觉。语文意识的养成就是正确的语文习惯的培养和形成的过程。

在平时的教学、教研实践中, 我不断地提醒自己要有较强的语文意识, 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语文教学要摈弃功利, 褪尽修饰, 删繁就简, 回归常态。凭借简明的教学目标, 简约的教学内容, 简化的教学环节, 简便的教学方法, 达到真、纯、实、活的简简单单的语文教学境界, 简简单单教语文, 完完全全为学生, 扎扎实实求发展。语文教学应该走在语文路上, 将视野对准语文的本体, 把握语文的实质, 彰显语文的价值, 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

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强化学生的语文意识?还是以读为例。对一个具有高度语文意识的教师来说, 教授一篇课文, 就不仅要使学生搞清楚课文写了什么, 而且要搞清楚它是怎么写的, 为什么要这么写, 这么写有什么好处, 换一种写法行不行, 效果有什么不同。有没有这个语文意识, 语文学习的效果是大不一样的。有这个意识, 语文学习的效果就好, 进步就快。没有这个意识, 收获就少, 进步就慢。

现在, 在语文教学中, 语感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引起大家的重视。但是怎么培养语感, 大家并没有一致的认识。我认为, 语感就是语文意识的直觉形式, 它就是语文意识不断丰富、提高、强化的结果。语文意识的养成对正确、丰富、敏锐的语感的养成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阅读过程是一个生命的成长过程。阅读给人以智慧, 给人创造力。教师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并加以方法上的指点。阅读就仿佛是一粒火种, 只要时机适当, 足以点亮人们心中的那一盏灯。因此, 我们要注意鼓励学生。难以想象, 一个只读课本的学生长大了会怎么样, 至少他的心灵之河不会有丰沛的水源。所以, 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他们力争读透适合自己的优秀书籍。

我们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认真品味文字, 掌握技巧, 从而使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发现自我、提升自我, 使鉴赏活动成为他们的自觉修养过程。

作为一名学生, 能独立阅读非常重要。而通过召开学生座谈会和家长问卷调查, 我了解到中高年级学生阅读现状不容乐观。经过反复构思, 我设想了一套量化表格, 由“阅读规划表”、“阅读摘抄卡”、“天天阅读登记表”等组成。动员家长参与, 适时给学生布置具体的阅读任务, 开展读书竞赛活动、诵读活动等, 制订有效的奖励机制。

三、注意作文教学的过程性指导

一个完整的写作过程, 应该是“构思、起草、修改和成文”的过程。而我们的作文教学比较注重写作前的启发和写作成文后的评价与反馈, 对于写作过程中的其他环节的指导还不深入。学生作文兴趣普遍不高, 作文的质量不够理想, 从教师这一块来看, 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不能有效地作用于学生的写作过程, 即过程性指导。因此, 要改变现在作文教学的现状,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就必须要作用于学生的写作过程。也就是说, 作文, 要把过去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为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与学生的写作实践进行面对面的碰撞, 在学生的思维上产生影响。那么, 这其中有哪些可以运用的方法呢?举例如下:

(1) 注重“两记”。坚持让学生写好“两记”, 即日记和读书笔记, 奠定良好的语言基础, 并积累写作素材。 (2) 现身说法。注重教师的示范作用, 以“下水”作文激发学生写作的主动性。和学生交流自己在写作过程中获得的感受和体会, 让学生从中获得启发, 得到教训。 (3) 典型展示。让学生在和别人交流写作感受和体验的过程中形成对写作过程的正确认识。注重评优激励, 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4) 放大细节。对写作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环节进行铺演和解剖, 让学生在放大的镜头中发现问题, 在反复的历练中揣摩要领, 领悟规律。 (5) 现场提升。让学生在修改和调整中获得过程性的体验, 在动态比照中获得强烈的学习刺激, 鼓励合作, 提高作文质量。

总之, 我们老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想真正地发挥效用, 发挥老师的导师功能, 就一定要想办法去作用于学生的写作过程, 而不能只是讲孤立的知识, 悬空的技巧。

四、持之以恒抓写字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 写字培养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点。从修订大纲到课程标准, 十分重视写字, 强调打好基础, 包括“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 能按笔画规则用硬笔写字, 注意间架结构”、“书写规范, 端正整洁”、“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体现了加强写字, 提高写字质量的指导思想。同时我个人认为美好的字体可以表达一种情怀、一种趣味、一种心境、一种追求。

现代人不可能像汉朝书法家张芝那样天天洗砚台, 把池塘水洗黑了, 更不可能像王羲之的七世孙智永和尚, 单身居寺楼一练就是三十年。眼下的孩子几乎全是独生子女, 教师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坚持有效地练字, 至关重要。而练字比较枯燥、乏味。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有句名言:“为了让学生学好, 必须使他们好学”。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 不如好之者。这充分说明了兴趣的地位和作用, 本人尝试了以下几种激趣法, 效果较好:

培养语文听说能力 篇2

一、培养学生听说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开启学生心扉的一把钥匙,教师应采取多种形式教学,不断创新,以新颖的形式进行训练,特别是运用媒体参与教学,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来设计话题,鼓励学生善于在听中发现对方的情绪意图,捕捉对方谈话传递的信息,鼓励他们敢说、爱说,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始终情绪高昂地参与训练。

二、结合日常教学,加强朗读训练

朗读是一种口头的语言艺术,对听说能力的形成起着基础训练的作用。宋代朱熹说,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在朗读教学中,既要求学生不读错,不丢字,不添字,不颠倒,忠于原文,不走样,连贯而流利地读下来,又要求他们学会根据内容处理好语调与停顿。课堂回答问题,发表见解的前提是熟读课文。文章读熟了,读懂了,语言就连贯了,就有了表达的基础,从而产生表达的欲望。那些不爱发言、性格内向、胆小的同学,通过反复地大声朗读,既可锻炼胆量,又可使文章烂熟于心,长久训练,就会愿意并善于表达了。因此朗读是培养我们当众表达思想、发表见解的重要途径。

三、结合阅读课教学渗透听说能力的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巧妙设计问题,让学生回答、讨论,不失为一种培养学生口语表达的好方法。教学小说《项链》一文时可以提问:小说的魅力在于巧设悬念,引人入胜,渐进高潮,你能谈谈对小说的悬念之处、高潮之处的认识吗? 小说的结尾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是否符合生活的真实?有什么意义?以此来着重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还可以让学生讨论玛蒂尔德的形象,说一说对玛蒂尔德持一种什么样的态度,补充一个故事的结局。这样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能力。

四、记好笔记,进行听说训练

学生记笔记是最好的听力训练之一。听记笔记时,要让学生注意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听和理解上面,既要获取重点信息,也要注意细节信息的获取。开始时,教师可以将要记录的重点、难点说得慢一点,以后,记录的速度逐渐加快。这样,经过一个阶段的适应训练,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做听课笔记了。每隔一段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笔记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提高自己的听说能力。

五、鼓励学生在课内主动赢取加强听说训练的各种机会

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赢取各种训练听说的机会,提问、朗读、背诵、辩论、讲演、作文评讲等等,只要有机会,就要积极参加。这对于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是大有益处的。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短,班级人数又不少,所以,这种机会的覆盖率不是很高。自己主动一点,这种锻炼机会就可以多一点。

六、开展课外活动延伸听说训练

课外活动为听说训练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教师在活动课时可组织学生开展故事会、普通话朗读比赛、辩论会、童话表演、相声小段、课本剧和小品表演等活动。还可运用录音、广播、幻灯、电视等视听手段进行听说训练,或与组织参观、访问游览节目主持等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以外也能积极参与到听说的氛围中,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听说能力。

语文听说能力培养初探 篇3

一、创造氛围,激发愿望

听说训练要在学生的语言实践中进行,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激发学生听说的愿望。在选择说话内容的时候,角度可以新颖一些,内容可以丰富一些,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如:讲完《狐狸和乌鸦》一文后,我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谁能想象一下,乌鸦嘴里叼着的肉被狐狸骗去后,它会说些什么呢?”然后,在学生自由练说的基础上再指名发言,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怎么想就怎么说。学生消除了紧张心理后,纷纷举手抢着发言。有的学生学着乌鸦粗声粗气地说:“坏狐狸,我再也不会上你的当了。”还有的说:“唉,我真不应该喜欢听它的好话,结果上了它的当,怎么就忘了它的本性就是狡猾的呢?”……学生们说得有声有色。由此可见,只要教师在教学中抓住时机,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学生就会有话可说,有话乐说。

二、利用教材,加强训练

语文课本是最好的听说训练材料,它体现了语言学习的规律,提供了许多口语训练的素材和形式,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有意识地加强听说训练。

1.活用插图法。教师可以借助课文中直观形象的插图,对学生进行听说训练。如教学《丑小鸭》一文时,可先由教师朗读课文的相关语段,然后让学生看文中插图《谁都欺负他》并展开想象:小姑娘讨厌他,两手叉腰,会对它说些什么?其它的动物又会说些什么?最后再安排学生进行分角色表演,体会丑小鸭当时在家的境遇。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能力。

2. 想象配画法。教师可以利用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调动学生的想象,并把想象的内容在纸上画出来。如在教学《葡萄沟》时,文中有一段描写葡萄长势的文字,我让学生拿出一张白纸,边听边画。先画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形成绿色的凉棚;再画一大串一大串的葡萄挂在绿叶底下,颜色各异,以突出文中“五光十色”这个词,加深学生对葡萄沟的葡萄长得美、长得多、长得好的理解;最后让学生看着自己的画说一段话。学生对此很感兴趣,都有话可说,取得了较好的听说训练效果。

3.比较训练法。教师提供几个意思相近的句子,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异同,并说出哪句好,好在什么地方。如:○1树上的叶子不动,蝉不叫。○2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通过比较,使学生知道语言表达怎样才能更明确、更具体。

4.重点复述法。利用板书(或听故事)的形式,让学生复述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加强练说。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理解、记忆能力稍差,对于一些抽象的内容不易理解,教师可借用板书,帮助学生复述课文,加深记忆。如:在教学《看月食》一课的月象变化时,教师可进行如下板书:

圆月 小船 镰刀 眉毛 细钩 圆影 学生在板书的提示下,能够较容易地把月象变化过程复述出来。

三、开展活动,锻炼能力

听说训练仅仅依靠课堂是不行的,教师还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锻炼提高。如:成立听说训练小组,按学生听说能力的不同进行分层次训练;开展听说竞赛活动,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好动、注意力不易持久的特点,经常举行朗读、复述、仿说、讲笑话、讲故事比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争取做到生生参与,通过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听说内容,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际能力。

当然,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很多。教师要利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听”“说”的欲望,并在此基础上,多给学生以鼓励,使学生敢说、能说、说好。这样,学生的听说能力就一定能够得到有效提高。

培养语文听说能力 篇4

【摘 要】几十年来语文教学效率问题和学以致用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语文教师往往致力于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却忽视了语文听说读写的内核,甚至不自觉地放弃了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所以虽然语文教师花费了巨大的心血,学生也做了很多努力,语文能力却总是达不到预期的要求。本文试图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来论述回归语文教学本真的重要性。

【关键词】教学效率 听说读写 语文教学 本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0)09-0090-02 语文教育大师张志公先生曾尖锐地指出:“多年来,我们语文学科,自觉或不自觉的可以说变化不大,或者说没有实质性的变动……学生大学毕业了,工作所需要的语文能力还是没有。需要写,写不好;说呢,结结巴巴,说不好。就是大家经常说的要写写不来,要说说不来……今天的语文教学要考虑到七八年、十几年以后需要什么样的语文能力。现在社会发展很快……要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这是一。第二,做到学用兼顾,学以致用。学以致用,是句自古名言,可是我们在语文课上没有做到。学语文,需要写,就能写;需要说,就能说。简而言之,我们要在这两个方面有突破性的办法,一是在效率上有所突破,二是在致用上有所突破。”张志公先生的一番话,可谓切中了我们当前语文教学的时弊,我们的语文课堂在不自觉的背离语文教学的本真,往往抓住了表象,却忽视了语文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内核。听读说写是当代中学语文教学所要求的四个基本方面,也是当代中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最易忽视的四个方面。就其作用和特点来说,四个方面既有严格的区别,不能混为一谈、互相替代,同时又有严密的联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处理好听读说写的关系,对中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十分必要。

在听读说写四个方面中,读是大前提。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借助读来传授知识,学生通过读来获得感悟,接受思想教育和感情熏陶。不同形式的诵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和创造能力。范围广泛、不拘一格的诵读可以给写提供丰富的素材,一个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对读这一环节应该是狠抓不放、持之以恒的。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老师引导学生裨善于读,则其功至伟。”古人也曾留下“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等格言。从古至今,“读”一直就是用得最多而且是行之有效的语文教学法。为什么被我们不屑一顾的旧式私塾教育,《四书》《五经》一气贯通的背诵,即死记硬背,反而培养出了许多学识扎实、才华横溢的人?而今我们却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学了几百篇课文,听了几千节语文课,仍然是胸无点墨,腹中空空。这其间可能有许多个人的特殊原因,然而关键点恐怕还是语文功底浅。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少讲些,让学生多读多背,多体会多积累,胸中存下几百篇课文的底子,待到自己说话作文时,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来。

从教师的角度讲,不读熟课文,就无法制订教学计划,也就无法上课;即使上课,也只能是无的放矢,乱说一通,学生会听得莫名其妙,教者应传授的知识传授不出来,学生应提高的能力无法提高,更谈不上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至于写作能力的提高更无从谈起了。教育家段力佩先生在他的语文教学法中,主张“读读议议,讲讲练练”,首先提到的就是“读”。叶圣陶先生也曾说:“作者思有路,寻路识斯真。”就是说,作者写一篇文章,他都有一定的思路,读者只要顺着这条“路”走下去,就能读懂文章的内容,明白文章的要旨。不读,怎么找到“路”?找不到“路”,怎么“识斯真?”读一篇课文的目的就是要“识斯真”,看来语文教学不花大量的时间去读是行不通的。听,其实也是读,是读的另一种形式。读接触的是无声的语言,听接触的是有声的语言。读的对象是直观的书面语,听的对象是抽象的口头语。读是通过视觉接收文字符号,送入大脑储存;听是借助听觉接收声音,送入大脑储存。两者殊途同归,最后的目的是相同的。听和读结合得好,可以扩大知识面,增加信息量。而对中学生来说,在老师指导下的有意识的听就显得尤为重要。课堂里的听、学校里的听、听报告、听老师讲课、听别人发言、听集体讨论等,都可以帮助学生扩大视野、提升能力,可以减轻目读的负担,可以和目读互相调节、互相补充,有利于增加知识的广度,为写作实践提供更多的范例。读得多了,听得多了,知识的积累自然就多了,能力也就相应发展了,即所谓“见多识广”。

通过写作可以发展需要,使听读更有针对性和选择性。从语文课的任务来说,小学注重的是读书识字。根据其特点,在三四年级才有简单的作文练习,到五六年级才有初步成篇的作文。到了初中一年级,已经具备了独立阅读的能力,读的范围扩大了,对读物的内容的领会也比以前深刻了。从知识的积累和模仿、想象、表达能力的提高来看,是开始练习写比较复杂的作文的时候了。但是,依然需要认真的引导,使学生从以读为主逐步过渡到读写结合的方面来,逐步养成在老师指导下独立作文的能力。中学的写作训练主要以记叙、说明、议论为主;按其难度大小是先记叙文,再说明文,后议论文。中学的写作训练就是按照这个顺序进行的,中学的语文教材读的内容也基本是按照这个顺序安排的。不难看出,读和写是相互结合、同步进行的。这就要求语文老师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并掌握这些内容,学习其写法,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写作训练。

写是书面形式,说是口头形式;写是无声的说,说是有声的写。要把获得的知识利用起来,把读获得的信息输送出去,只能通过说和写两种形式。运用哪种形式,可根据需要来选择。说和听结合,是信息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说和写结合,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听读说写是密切结合、相互并存的。听读是说写的基础,说写是听读的再发展。就“双基”教学来看,听读是基础知识的传授,说写是基本技能的训练。两个方面的总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学生丰富知识、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每个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然要将这四个方面合理安排,有机结合,既要把每个方面都抓好,又要使四个方面配合好,切不可轻视或偏废某一方面。只要把握好听说读写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扎扎实实、一丝不苟、环环紧扣,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回归语文教学的本真,让学生学以致用,那么我们就可以期待学生语文能力全面提高的那一天。参考文献

培养语文听说能力 篇5

现代科技迅猛发展, 交流必不可少。简洁、有效的语言交流尤其显得重要。听说能力作为语言交际的重要基础和重要内容, 它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听说, 而应该是:在听别人讲话的过程中, 敏捷地抓住别人谈话的中心, 并迅速做出反应;迅速、有条理、简洁准确地把自己的思想情感传达给别人, 以说服乃至感动对方。这些能力, 并非与生俱来, 需要科学、系统地训练。事实证明, 科学地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 对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锻炼学生的思维敏感性, 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际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对此, 许多发达国家早已十分重视, 专门开设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课程。我国随着素质教育思想的深入和大语文教育观的完善, 对听说能力的培养也加大了力度, 教材中设置了语言交际训练内容。但是, 听说读写互相促进的教学基本原则, 在部分教师眼里仍是以读写为重, 听说能力的训练既无专门课时, 又无系统计划, 随意性很大, 导致学生在独立进行社会交际时, 常常羞于表达、词不达意, 听说能力普遍偏差, 难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现实促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度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训练问题。

在职业教育中等学校中, 学生经过三年学习, 面临着社会的挑选。他们在走出学生到职员的第一步———求职这一角色转换的过程中, 听说能力就得经受考验。答非所问、吞吞吐吐、词不达意、仪表仪态不端, 这样的表现无疑给人以能力不佳、不善交际的印象, 同时也就失去了一定的竞争优势。在教学中, 进行一定的听说能力训练, 对学生、对教师大有裨益。

任何知识技能的学习, 都应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听, 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能力;说, 就显得较欠缺。建立在素质教育基础上的大语文教育观, 在继承传统语文教学精华的基础上, 把语文教学看成是一个多元体, 即多层次、多规格、多渠道来进行教学, 这一理论对我们进行听说教学富有指导性意义。美国成人教育家戴尔·卡耐基在《语言的突破》一书中指出:“任何人都没有天生的演讲能力, 当众说话是培养这种能力的第一步。”

学生听说能力训练, 也可以从这一步———当众说话开始。中专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常规的听说能力训练和回答问题、记笔记、读报纸杂志 (一人读, 多人听, 进行复述) 等从学生上学就已经开始, 为学生的听说能力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在此不再赘述。职校学生的听说能力训练, 可以从演讲开始。这里的演讲, 并非要求学生鸿篇巨论。可以安排每周一到两次课的前半部分, 每次安排三到四人。让学生自由选取感兴趣的题目, 写成文章, 酝酿准备。要明确要求学生不能背稿纸, 尽量熟记文章的提纲, 利用提纲来组织、熟记内容就行。在演讲中, 每个学生演讲完, 下一个学生先对前面学生的演讲从中心、材料、语言、仪态等方面进行评述。

一次演讲完毕, 教师针对学生的演讲, 首先对每一个学生的优点进行肯定, 再把某些不足轻松、诙谐地提出来, 辅之以示范。一开始, 学生肯定会紧张, 看稿纸、背稿纸等, 这很正常, 几次训练后, 就会发现, 学生的演讲能力、技巧大有改观, 对演讲课的积极性非常高。其实, 每个学生都有极强的表现欲和参与欲, 教师只需要认可他们的能力, 激起他们的兴趣, 就可以把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起来。

美国教育家华特·科勒涅斯说:“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教学最贴近生活, 是极富情感性和艺术性的学科。演讲正是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出发, 让学生感到有话可说;在学生演讲时, 教师是一个彬彬有礼的听众;在总结时, 教师肯定每一个人的优点, 没有一次找出一大堆缺点 (即使有很多缺点) ;只要学生不背稿, 不看稿, 能用心中的材料围绕中心展开演讲, 就是最大的成功。经过这样的训练, 学生说的能力得到培养, 听的能力也在评述中得到锻炼提高。这里要提出的是, 对学生演讲技能的训练, 不能急于求成, 一下子要求学生从语言、语调、语速、表情动作、仪表仪态等方面都做得完美, 这是不现实的, 也不符合人的认知规律。

在说的训练中, 还可以利用学生的同向思维能力, 在学习一篇文章后, 进行“说文章”训练。这里, 可以选取某个过程, 某个点, 从某个角度进行。

对照提纲, 学生有了线索, 就可以有条理地进行“说文章”训练, 这样的训练简单易行, 学生有话可说, 而且说得有条有理, 还使学生对范文的学习不再孤立, 多次进行后, 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 也能主动进行类似的训练。久而久之, 学生的归纳、说写能力都得到提高, 逐步从模仿走向创新。

素质教育理论主张优化教育课程、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除了破除以教师为中心外, 还要破除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教学中, 利用录音机播放或教师口述文章, 要求学生边听边将文字内容用计算机进行录入, 并进行编辑排版。训练中, 开始语速要慢, 可复述两到三次, 根据学生听力的进展, 逐步减少复述次数。这样训练, 结合大语文教育观, 使语文教学不再孤立地局限于本学科, 同学生专业学习结合起来, 学生逐步学会在听中抓重点、抓要点。学生的听力水平、思维敏捷性和专业水平都会得到锻炼提高, 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当然, 不同专业与语文科的结合, 有不同的切入点, 只要深入研究, 勇于探索, 就能进行有效尝试。

结合学生的专业, 还可以进行场景训练, 如《挑战主持人》、《一周立波秀》等电视节目, 可由学生自拟求职、推销、业务状况汇报等场景, 由学生进行模拟听说训练, 使学生的心理素质、思维敏捷性得到提高, 有助于毕业后进行自我推荐、社会交际。

以上的听说能力训练实践, 作为一种尝试, 具有一定的成效。但是, 语文教材中的《语言交际训练》作为较具有科学性、系统性的训练课程, 更应当重视。要尽可能地将其列入教学计划中, 安排一定课时进行教学, 切勿顾此失彼, 随意删除。

听说读写互相促进, 是语文教学中的基本原则。强调听说能力训练, 并不等于放松读写训练。听说读写训练虽可独立进行, 但它们是相辅相成的。说写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大信息量的阅读, 听的能力反过来又培养了说、写的技巧。教师一定要注意听说读写的有机结合, 摒弃教学中的主观随意性, 让学生的听说读写得到均衡发展, 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意识地进行听说读写训练, 积极培养、发挥自学能力, 广纳博采, 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语文素质, 这样, 也就达到了“授人以渔”的教学目的。

摘要:语言是人类思维、交流、交往的工具。现代科技迅猛发展, 迫切要求日益提高交流效率, 现代语文教学就必须大力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现代职校的语文教学也是如此。学生听说能力训练可以从当众说话开始, 从训练演讲开始, 还可以利用学生的同向思维能力, 在学习一篇文章后, 进行“说文章”训练, 可以与计算机课程教学训练, 也可以进行场景教学训练, 等等。

谈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 篇6

英语教育过程使师生双方积极主动、和谐合作的教育过程。这个过程是否成功, 主要取决于学生能否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 培养技能、能力的活动。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激励、指导, 推动学生学习的成功。在此过程中, 学生是主体, 是内因, 教师是外因。内因起决定因素, 外因只能促进内因尽快发展。在一定条件下, 外因也能转化为决定因素, 起决定作用。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 教最终是为了不教, 教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学会学习和掌握终身学习的能力。

听和说是英语教学中的两个基本环节, 两者密不可分。听是理解、吸收信息的过程;说是传递、表达信息的过程, 听领先于说。

听的语言心理过程是: (1) 感知语音, 听者在一连串连续的音流中依赖稍纵即逝的声音记忆, 初步辨别, 区别语音, 并切分为语句片段。 (2) 辨别语句, 运用语言规则, 将听到的语言切分, 组合成不同的层次, 将辨认出的句子片段迅速地, 不断地同其他片段建立内在联系, 形成短时的记忆, 完成语句的辨认。 (3) 判断分析理解意义, 判断说话的类型, 推断说话人的目的, 为了确切理解信息, 听者还要回忆与特定情景和主体相关的背景知识, 个人经验, 并与当前信息相联系。另外, 听的人还要弄清话语的表面意思的引申意义, 作出假设和验证假设。 (4) 重构意义, 语言材料的贮存并不是以听者最初感知到的方式进行的, 而是以更加简炼的、结构化的方式重新编码构成的。听话者所听到的语音信息, 只有经再现和重构运用才能进入长时记忆。培养学生英语听的能力应该经历以下阶段:

1.模仿、重复和及时反馈。在教学中, 老师播放某个语句或某一对话让学生仔细听, 其目的是让学生进行集体或个别模仿, 重在训练准确、地道的语音语调。有时课堂中的听力活动可能是对老师某个话语的回应, 如:日常用语:How are you today?发出指令:Take out your workbook.要求解释说明:What is the problem?等等。这类口语, 没有学生的心理加工过程, 因而体现在交际的课堂里不应占很大的比重。但它却是必须的, 是培养学生听力的第一步。

2.精听, 侧重地听其中的组成部分。如重音, 语调, 单词以及某些语法结构。老师有时可以多次重复一个句子或较长的一段话让学生反复听, 加深学生的印象, 并让学生集中注意于某个方面。

3.泛听, 全面培养学生口语的能力。它既可以是一段较长的广播词、讲座、报告, 也可以是一小段谈话, 其目的是让学生得出整体大意。

4.选择性听。在一长段文章中, 学生可以有选择地将注意力集中在听某些信息上。其目的不是获得总体意思, 而是找到对学生来说重要的信息。

5.综合性听。这往往体现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辩论、交谈、角色表演以及其它活动之中, 它常常和说等技能交织在一起, 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听。

说是一种主动、积极的交际行为。学生从学会发音, 模仿到运用语言连贯地表达思想是一个漫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说”有多种所样的说, 是有一定层次和类型的。

1.模仿, 即对语音、语词、和句型结构、语法要点的重复和仿说。这对于学生形成准确、地道的语音语调, 掌握典型的语言结构很为重要。模仿的注意力集中于语言形式上, 它不是真正意义性的交际, 而仅仅是为交际准备。因此, 模仿不宜太多, 否则, 学生会很厌倦这种形式。

2.即时反馈, 主要指师生这间一问一答, 可用日常用语, 也可用简单的问题回答, 内容可以简单, 没有必要扩展成对话。这种问答具有真实性和意义性。

3.操练, 这应该作为英语课堂里出现较多的口语训练形式。操练分不同的层次, 开始时往往是机械性的, 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 操练应具有意义性, 最后向交际性过渡。操练应多采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pair work及group work, 以扩大操练的面和量。

初中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对策 篇7

关键词:初中英语,听说能力,问题与对策

一、当前初中学生在英语听说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 教学设备欠缺

有些初级中学教学设备欠缺, 不少学校缺乏必要的一些教具, 比如挂图、实物教具、幻灯、多媒体教室等。初中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强, 抽象思维能力较差, 如果在教学的时候缺乏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存在很大的困难,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情绪就不能得到很好的调动。

2. 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

教师在课堂上害怕学生听不懂英语, 这样大量用汉语来组织教学, 很多知识的讲解都翻译成中文来解释, 实际上这样对学生学习英语并没有益处, 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听的能力培养起来也就比较困难, 课堂上明显缺乏了一种良好的语言环境。

二、提高初中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对策

1. 多媒体作为现代化教学的重要手段, 促进了英语教育改革

它将图片、文字、声音、图像相结合, 可以极大的优化教学, 增加知识传输量, 丰富并活跃课堂氛围。在初中英语教学中, 采用多媒体教学, 可以让学生能更直观地接受信息、消化信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多媒体为基础, 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与学生互动, 将标准的英语发音通过多媒体有效地传递给学生, 让他们模仿外国人的说话特点和说话语调, 使他们的语音更趋近于标准。

2. 在课堂上教师必须采用英语来组织教学

使用英语组织教学, 辅助一些身势语进行引导, 在课堂上营造一个小小的英语世界, 促使学生集中精力来听懂教师的讲解, 让每个学生在耳濡目染中自然地形成听觉记忆, 增加学生听说英语的机会, 促进听说能力的提高。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不断地努力学习, 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尤其是口语水平。同时, 在讲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与学生的合作与交流, 让学生养成长期运用语言的习惯, 为学生听说训练的提高创造良好的条件。

3. 在课堂上坚持各种形式的听说练习

听力练习应从单词、句子开始, 从成段话语到全篇短文。听时要注意养成良好的习惯, 每听到一个句子、一个语段或一篇讲话, 应明确其主要意思和谈话的主题。对于学生听不懂的可以让学生多听几遍, 或者让他们先看听力材料后再听一遍, 这样他们就能够很清楚地知道难点在哪里, 领悟其中的技巧, 并取得更好的效果。

听和说是逆反的过程, 听是一种信息输入, 说是一种输出活动, 先输入后输出是一种规律。所以, 听的能力的训练对学生掌握听说能力相当重要, 老师除了在课堂上要注重培养学生听的能力以外, 还要注重学生说的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上多给学生说的机会。可以给学生分配角色进行对话, 也可以让学生分别朗读课文等。

4. 积极开设英语活动课, 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 学生的多方面技能是从训练中得到的。由于初一课文内容浅易, 练习起来相对简单。随着初二、初三内容的增加, 课堂理论教学已不能满足需要, 这就有必要在课堂理论教学之外开设英语活动课, 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而老师则作为一个参与者来组织学生进行全员口语操练。在活动课上, 学生们把理论课上学习的英语知识运用到实际情景之中, 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老师可以在活动课中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散文朗诵、故事的演讲、单词接力赛等等。除此之外, 还可以在活动课中做一些主题活动。例如, 学生可以在活动课上以“商品买卖”为题作一个交流会, 学生在活动课中设几个实际商品买卖的摊位, 学生按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所在的摊位, 推销自己的商品, 如本子、铅笔、钢笔、胶水, 等等, 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运用英语的良好习惯, 在实践中提高了他们的听说能力。

注重听说训练培养听说能力 篇8

随着英语教学的不断发展,听说教学已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听说教学的地位也在日趋提高。

所谓英语“听说”能力,是指能够听懂别人说的英语并能够用英语口头表达自己意思的能力。听说能力对于英语学习至关重要,因为每一种语言都是有声的。声音是语言的物质基础,英语学习也不例外,必须首先从听说开始,听说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读写能力的发展,甚至影响到整个英语学习的成败。

如何培养和加强听说能力呢?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和环境能使学生的心理处于最低焦虑状态,利于学生进行学习活动,听和说能力都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形成的,所以教师应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进行听说训练。

首先要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友好融洽,课堂气氛轻松民主,学生的心理就会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进行听说训练。

学生在听说训练过程中的心理障碍是爱面子、害羞、怕说错、怕同学耻笑、怕老师斥责,为了排除这些心理障碍,减轻学生的紧张心情和压力,教师要以丰富的感情,生动的表情、幽默的谈吐、恰当的手势、配以适当的游戏和直观教具,使学生克服紧张感,轻松愉快,放心大胆地参与听说训练活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坐着回答问题或述说,平时要以鼓励为主,及时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对学生的错误只做正面纠正,绝不讽刺、斥责,态度要和蔼可亲,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其次培养学生听说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带有感情色彩的认识倾向,是激发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勤奋学习的激素。

听说训练搞不好就会十分枯燥,学生厌学,教师难以驾驭,这就要求教师采用多种形式,如利用音乐、美术、朗读、游戏表演等组织好课堂活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听懂学会,达到由苦学苦练到勤学乐练的目的,在乐趣与活动中自然而然地提高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能力,收到潜移默化的效果。首先在挑选教材时,要注意由浅入深、宁易勿难的原则。如果学生以前缺乏听力训练,听的材料即使比读的材料容易的多,听时还是困难很大,所以要从实际出发,降低难度,培养兴趣。在训练方式上也要经常变换形式,如看幻灯片,听录音的同步视听法,看文字、听录音的听读法,根据内容的难易程度,有边看边听、先看后听、先听后看和只听不看等方式。在做说的训练时,要尽量利用那些内容简单,情节生动,短小精悍的微型故事,便于学生记忆和转述。

游戏也可用于听说教学,它不仅适用于儿童,对成年人也有很好的效果,因为做游戏时,学生会感到愉快,精神放松。

利用图片和插图进行听说训练,也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因为借助直观手段,有促进学生说话的典型情景,可以减轻学生记忆上的负担。视觉刺激因素是发展口语熟练的一种适宜而有效的方法。

最后教师要坚持用英语讲授英语。

用英语讲授英语的目的,旨在增加学生的听说机会,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自然而然地形成听觉记忆,养成听说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听的机会,上课开始,师生用英语互相问候,然后教师用英语扼要的重复一下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概述一下本堂课要学的内容。这不仅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起到了训练听力的作用。此外用英语解释单词还有利于学生语感的形成和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在学习新课之前,对课文的作者生平和课文所涉及的背景知识作扼要的介绍,教师应用学生所熟知的词句解释新的句子。

总之,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课堂的45分钟,坚持用英语上课,使课堂成为一个小小的英语世界。教师还须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教师要注意纠错方式。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由听转到说。说还是检验听力理解的手段。学生刚开始时要多鼓励、多表扬。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评价时,一个“good”就会使学生激动不已,勇气倍增。因此教师要善于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善于体谅学生的这种心理,并加以利用,不要逢错必纠。这样,学生就会逐渐克服害羞和怕出错的心理,大胆开口了。

第二,教师要组织各种课外活动,创造听说英语的机会。

第三,教师要尽量广泛地应用视听媒体。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缺一不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持之以恒地进行听说训练,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教师自己要不断提高口语能力,凡是学生熟悉的语言材料,教师自己都要能用生动活泼的使学生易于接受的口语讲述,这样的师表作用对于树立学生的信心意义很大。

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凭一时激情,靠当时兴趣是难以收到实效的,因此作为起指导作用的教师要持之以恒。

培养语文听说能力 篇9

对英语教学中加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尝试,说说自己的几点认识及做法。

一.加强英听说能力的培养

1、坚持课前三分钟的Free Talk

既巩固了学过的知识,温故而知

新,又尝到了口语对话的喜悦,这也是口语表达能力再发展的基础。

2、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

3、利用多媒体课堂教学,突出听说训练

4、让学生参与表演教学

5、强化听写方面的练习

通过听写,学生的听力,发音,语法,拼写和词汇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都会得到

锻炼和提高,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并迅速落笔的快速反应能力。

二、加强英语读写能力的培养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下面我说一下自己的建议。

1、有效的抓好课堂阅读教学

我在教一篇课文时,经常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快速阅读,然后回答问题,评议答案。之后,再引导学生仔细研读,深入理解课文,回答难度较大的问题,找出课文的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接着让学生自己指出课文中的语言难点及有用的词组、短语或句型,老师讲解,师生共同讨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2、有计划的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多读、多背、多用,注意分析积累,是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惟一途径。唐代大诗人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英语阅读的多,可以拓宽知识,复习单词,积累词汇,熟悉句型,了解文化背景、风土人情。掌握英语词汇特点,有助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阅读理解能力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理解文段的词句,整句阅读,利用上下文把握新词和难句的意思。利用词的构成,猜测词的意思。通过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理解句子的意思。(2)分析文章的结构,找出各段的主题句,说出各段的大意或要点。指出文章的转折及转折词,指出文章前后情节的关系。(3)摘录文章常用的词汇、词组、警句、重要内容或对自己有用的知识。(4)对读过的材料作评价,对读过一篇文章都应写出简短的评述,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或对文章的看法,这样,既练习了写法,也可以提高分析鉴别的能力,还有助于对课文的复习、理解、消化与记忆。(5)选择难易适中的课外阅读材料,增加阅读量、拓宽知识面。看英文电视,阅读英语书籍、报刊、杂志,提高英语素养,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英语,能够更好地理解语意,拓宽知识面,了解文章的文化背景、风土人情。听、说、读、写训练基本同步、相互结合。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1、让学生用课文所学的语言点进行造句练习,我要求学生写准每一个句子,写好每一个句子是写好一篇短文的基础。

2、模仿作文。英国著名作家斯蒂文森谈学习写作的经验是说过,学习写作,要多练还要多模仿。每学完一个对话或一篇文章我都要求学生仿写英语日记,书信,电子邮件,明信片,贺卡等等。

3、看图作文。选择合适的图画,结合所学的词汇和句型通过看图让学生叙述画面或编故事,这需要学生发挥其观察力和想象力。如图片描述的是老师带领同学去公园玩,学生有的游泳,有的踢足球,有的唱歌,有的围坐一起交谈等等。我让学生口笔头练习,最后成文。

4、命题作文。老师要提出要求,介绍写作技巧和要领.要让学生审题,列好提纲,按英语的句型,语法和语言习惯写准句子,要连贯,并注意书面表达的形式,最后仔细检查,认真修改。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方法 篇10

一、听的能力的培养

听不仅意味着只听课文录音, 上课时认真听老师讲解尤其是英语讲解, 听同学们回答和发言, 在与同桌或在小组活动中听其他同学的操练等, 还要在课外争取机会多听电台的英语讲座和电视英语节目等, 而且要坚持并养成习惯, 从点点滴滴到汇流成河。不能只顾上课做笔记, 不顾别人的英语表达甚至听讲精力不集中, 这些都是影响我们听力提高的不利因素。

二、说的能力的培养

我们说的机会很多, 如每天的专题讲话, 回答问题、提问, 复述课文、听短文或对话后复述大意、看图说话或就某一题目展开讨论, 都是开口讲英语练英语的好时机。当班级或学校组织主题班会或表演英语节目时, 要积极参与、大胆尝试, 一定要把握好机会。还可以在假期利用网络聊天, 结交一些国外的朋友进行语言的交流学习, 培养说的能力。

三、读的能力培养

经常大声地、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是最好的训练方法并养成习惯。除了读课文之外还要认真做好课内外的各种阅读类练习, 还要自己创造条件在课外多找些文章或浅显易懂的英语读物, 增大阅读量, 扩大词汇量和知识面。要逐步养成爱好阅读的习惯, 不断提高阅读的技巧和速度。在阅读时遇到生词, 要习惯查字典并记录, 养成自学的好习惯。

四、写的能力培养

要抓住机会逐步培养写的能力, 我们经常做的造句、完成句子、改写句型、缩写课文、看图写话、记日记、出通知、用英文和朋友通信或就某一题目写几句话等, 都是较好的练习形式。写和说是英语表达的两种形式, 起初不容易, 但只要循序渐进, 持之以恒, 就一定会越说越顺, 越写越会。

上一篇:理财渠道下一篇:五倍止泻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