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病人疼痛的护理十篇

2024-08-19

骨科病人疼痛的护理 篇1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骨科手术病人100例, 男65例, 女35例;年龄18岁~63岁, 平均37.0岁;胫腓骨骨折28例, 股骨干骨折22例, 肱骨骨折18例, 尺桡骨折17例, 胸腰椎骨折15例。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50例, 男32例, 女18例;年龄18岁~62岁, 平均36.8岁。观察组50例, 男33例, 女17例;年龄18岁~63岁, 平均37.2岁。两组病人年龄、病情、病程等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病人主诉疼痛时给予镇痛药物, 同时给予病人相应的心理疏导。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①疼痛知识指导。告知术后镇痛方法包括非药物镇痛和药物镇痛2类。非药物方法常用的有针灸和视觉分散法, 如看电视、听音乐, 放松训练如深呼吸, 慢节律呼吸等可使病人全身心放松而降低疼痛阈值。向病人详细讲解镇痛药物的名称、剂量、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 使病人对药物有一定的认识, 告诉术后镇痛的安全性, 是促进术后康复的重要环节, 用药对症治疗, 其副反应对人体损害小于疼痛的影响, 消除病人对使用镇痛药的恐惧心理, 特别是对镇痛药成瘾的错误理解, 增强其对药物的依从性[2]。②环境护理。重视环境对病人疼痛的影响, 保持病房温度光线适宜, 尽可能降低噪声, 创造整洁、舒适、安静的环境, 以利于病人休息和睡眠而减弱疼痛。③体位支持。根据手术种类、部位、疼痛程度对病人采取一定的体位支持, 保证病人舒适, 术后活动受限病人需协助进行翻身。④准确评估疼痛。护士主动了解病人疼痛程度, 耐心倾听病人述说, 正确评估病人的疼痛程度, 及时向医生报告, 以采取相应的措施。

1.2.2 疗效评定标准

①疼痛评分采用疼痛数字评价量表法 (NRS) [3], 病人从0~10中选取1个数字代表即刻疼痛感, 0 为无痛, 1~3 为轻度疼痛 (疼痛不影响睡眠) , 4~6为中度疼痛, 7~9 为重度疼痛 (不能入睡或者睡眠中痛醒) , 10 为剧痛。分别对两组病人在术前、术后12 h、24 h及48 h进行评分。②采用问卷法调查病人满意度, 问卷结果分为满意、较满意及不满意3种。总满意度= (满意+较满意) /总例数×100%。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3.1 骨科术后疼痛的特点

骨科术后疼痛系机体对疾病本身和手术创伤所致的一种复杂的生理反应, 多为较强的急性疼痛[4]。骨科术后疼痛强度大, 多为中重度疼痛;疼痛时间长, 一般持续3 d~10 d;炎症反应重, 会加重疼痛, 延长康复期;病人镇痛要求高, 应想方设法满足康复要求。骨科术后疼痛不仅对病人生理、心理形成一定的影响, 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术后的早期功能锻炼和康复。

3.2 骨科术后疼痛的影响因素

3.2.1 病人自身因素

有研究显示, 年龄、性别、性格、受教育程度、心理因素等与创伤无关的因素会影响术后疼痛的程度及表达[5]。根据疼痛的闸门控制理论 (gatecontrol theory) , 不同文化素质的人对疼痛刺激的耐受性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有研究显示, 病人害怕麻醉药引起的副反应或担心药物成瘾等使病人拒绝用药, 进而影响疼痛的治疗[6]。

3.2.2 疾病因素

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创伤和手术是疼痛发生的主要原因;术后体位不当、血肿及敷料的压迫也是影响疼痛的重要因素。

3.2.3 与护士有关的因素

国外调查表明, 许多护士仍然缺乏疼痛知识, 且对病人术后疼痛认识存在较大差异, 护士自身技术与知识水平影响他们对术后疼痛的处理态度[7]。护士在临床中与病人接触最多, 尤其是术后, 护士对病人护理影响非常大。本研究显示, 观察组病人护理后12 h、24 h及48 h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病人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 。

3.3 骨科术后疼痛对护理干预的要求

疼痛是各种原因导致的主观反应, 常伴有生理、行为和情绪反应, 易受心理状态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临床疼痛的护理更宜采用个体化、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 包括疼痛教育、心理护理、护患沟通、环境护理及体位支持等。不断提高护士疼痛评估的技能。只有正确理解和学会使用相应的评分工具, 掌握评分技能, 才能准确评估疼痛并及时止痛。重视疼痛护理工作[8], 将疼痛护理工作质量作为一项持续的质量改进护理项目来抓, 制订医院疼痛护理的质量要求及相关制度和操作程序, 评估检查疼痛的控制情况, 针对问题加以分析解决。

综上所述, 骨科术后疼痛是影响病人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因此, 应重视骨科病人术后疼痛的治疗。

参考文献

[1]杜克, 王守志.骨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5:331.

[2]李美杏.骨折病人院内急诊的护理体会[J].广西医学, 2008, 30 (3) :449-450.

[3]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科常见疼痛的处理专家建议[J].中华骨科杂志, 2008, 28 (1) :78-81.

[4]李萍, 邓惠英.综合疼痛评估图在骨科病人术后疼痛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 2006, 13 (9) :4.

[5]蒙小燕.急性创伤骨科病人术后疼痛影响因素评估及个体化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08, 14 (4) :19.

[6]林贵平.骨科病人疼痛护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中外健康文摘, 2008, 5 (5) :265.

[7]赵继军.疼痛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2:8.

骨科病人疼痛的护理 篇2

关键词:心理护理,骨科,术后,疼痛,效果

骨科创伤多源于各种意外事件, 而疼痛作为骨伤患者的特有体征以及首发症状, 通过都会伴随其整个诊疗、康复过程[1]。由于骨科创作患者病程长、疼痛感较强烈、肢体活动受限以及恢复缓慢等因素, 往往会直接影响到患者正常的工作、生活、学习;从而, 患者往往会产生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因此, 对骨科患者进行疼痛干预, 减轻其痛苦, 对消除其不良情绪, 正确面对疾病, 积极配合各种诊疗工作都会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我单位于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98例骨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58例, 女40例。平均年龄 (35.6±3.8) 岁, 平均住院时间 (12.5±3.2) d。其中:42例焦虑者;29例无奈、懊悔者;17例抑郁者;10例积极乐观者。并将98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 (49名) 和对照组 (49名) ;其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评估疼痛

全面了解骨科患者的病情, 并依据患者主诉、行为以及生理方面进行疼痛评估。主诉疼痛性质、程度、行为和时间;行为主要包括患者的体位、活动、表情、睡眠以及焦虑。由于不同的患者会对疼痛产生不同的反应, 因此医护人员应及时准确地对患者的疼痛程度做出判断, 并为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提供有效、准确的依据。

1.2.2 心理表现

骨科患者在伤后往往会表现出对自身疾病以及手术过程的恐惧感和焦虑感, 因此, 常常会出现睡眠不佳、不思饮食等反应, 甚至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通常情况下, 患者都会历经震惊、否定、恐惧、抑郁的阶段, 然后才会达到承认与适应阶段。有些患者甚至还会出现悲观、不配合治疗, 预后自卑, 甚至出现轻生等现象。

1.2.3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骨科术后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在对照组护理方法基础之上结合以下心理护理, 首先, 护理人员应针对每个骨科患者进行系统而全面的个性化分析, 并全面对患者受伤的病因、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全面的、客观的评估, 同时, 还应及时了解患者伤后、术后的情绪变化以及疼痛等不良刺激因素对患者产生的影响。其次, 护理人员应尊重患者的态度, 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同情心, 在经过对患者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与护理操作的同时, 还要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这样一来, 不但可以得到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 同时还可以使患者体会到自己被关注、被尊重、被理解[3]。第三, 通过对患者病情的客观了解, 以及患者自身的教育程度、家庭背景等情况的综合掌握之后, 则可以从病情、有效的治疗方式、方法、注意事项以及术后结果等方面给患者做出一个客观、详实的解释与说明;并对患者所提出的各种问题加以详尽的解答, 以达到及时消除患者焦虑、紧张、恐惧的心理[4]。第四, 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多进行交流与沟通, 还应及时的给予其鼓励与支持患者, 让患者树立起与疾病作斗争的意志。第五, 护理人员可传授一些有效减轻疼痛的方法, 如选择舒缓的音乐、指导其放松心情进入深度睡眠、在与患者交流的时候讲一些轻松、幽默的小故事等。

2 结果

通过对研究组49名患者进行心理护理, 不但有效地减轻了骨科患者的疼痛, 同时, 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见附表。

注:*两组比较, P<0.05

3 讨论

疼痛可令人产生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 而有效地加强对出现疼痛感的人进行情感支持和疏导则是心理、疼痛干预最为主要的防治手段。因此, 对骨科患者加强心理护理能够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 并可通过护理人员的心理干预, 进一步增加患者的治疗信心, 利于病情好转;同时, 还可以有效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5]。而本文的研究组则在经医护人员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及疼痛干预之后, 所有患者在疼痛与不良情绪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 同时还极大地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参考文献

[1]谭菊香.护理干预对骨科病人术后疼痛的影响[J].当代护士 (专科版) , 2011 (3) :47.

[2]鲁慧敏.护理干预对骨折后焦虑及疼痛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 11 (20) :4832.

[3]郑艳, 张建梅.护理干预对骨折患者疼痛及睡眠质量的影响[D].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 32 (12) :1997.

[4]饶海芳.280例骨科患者疼痛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 24 (17) :2119.

骨科病人疼痛的护理干预 篇3

方法:对120例骨科患者采取及时有效地解除疼痛,对症护理,心理疏导。

结果:患者疼痛减轻,身体状态和功能改善。

结论:及时有效止痛护理能促进患者疾病痊愈,有利于康复。

关键词:骨科疼痛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336-01

世界卫生组织(WHO,1979年)和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ASP,1986年)为疼痛所下的定义是:“疼痛是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不愉快感觉和情感体验”。疼痛是绝大多数骨科疾病的共有特征,又是许多骨科疾病的首发症状[1]。疼痛提示个体的防御功能或人的整体性受到侵害,疼痛是个体身心受到侵害的危害警告,常伴有生理、行为和情绪反应。[2]它受心理状态和其他因素的制约,直接影响着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如何有效地止痛,减轻病人的痛苦,减轻其对机体的有害影响,对做好骨科的护理是十分重要的。所以疼痛是骨科医生最常要处理的临床问题。然而由于中国社会教育、经济发展等因素,疼痛的治疗常常被忽略,认为疼痛只是疾病的症状,是不得不忍受的。随着当前生活水平的改善和对疼痛认识的提高,人们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对止痛的需求也日益增高,因此病人和医生都应当改变传统的、消极的疼痛治疗观念,尽早、尽可能彻底解除骨科疾患所引起的疼痛。

1临床资料

随机选择2007年6月~2008年6月间住院病人120例,其中男63例,女57例,年龄10-80岁。根据可视模拟标尺法(VAS法),本组患者1-3分35例,4-6分30例,7-10分55例。经过治疗护理干预后1-3分49例,0分71例。

2护理干预

2.1及时解除疼痛。创伤性疼痛:骨折后妥善保护患部,制动肢体,移动病人时,应帮助病人托扶固定患肢,动作轻柔,避免因活动患肢加重疼痛。

炎症性疼痛:应用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有脓肿时及时切开排脓并冲洗。

急性缺血性疼痛:立即除去导致缺血的原因,如去除一切外固定物及包扎过紧的敷料,解除动脉痉挛,改善组织缺血状况。

恶性肿瘤性疼痛:行手术切除肿瘤,化疗、放疗。神经性疼痛:针对不同病因行手术、牵引或按摩,并辅以应用消炎药物及理疗,以消除局部组织炎症、水肿,解除神经压迫。

2.2对症护理。根据疼痛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2.2.1按医嘱给予镇痛药物,可促进病人的舒适与睡眠。并注意观察药物效果及有无不良反应发生。

2.2.2物理方法止痛。可用局部冷敷、抬高伤肢等方法减轻伤肢水肿,起到减轻疼痛的作用。热疗和按摩可减轻肌痉挛引起的疼痛。[3]

2.3为病人创造安静舒适的氛围。病房安静、清洁,利于病人休息和睡眠,因为失眠会加重病人的疼痛。看喜爱看的电视节目,听轻音乐,转移病人的注意力,音乐能刺激听觉中枢对疼痛有相互抑制作用,同时音乐可提高垂体啡呔的浓度,脑啡呔能抑制疼痛。引导病人过愉快、充实、丰富的生活,帮助病人制订康复计划。骨折病人病程长,有的还伴有终身的特征,把锻炼原理告诉患者,提高其进行功能锻炼的自觉性。教育和沟通患者的亲朋好友,使其较多地体恤患者的处境,使病人保持最佳的心理状体,提高生活质量。

2.4心理干预。指导病人及家属应用心理暗示、转移注意力或松弛疗法等缓解疼痛。患者常因对疾病和治疗效果不了解而产生恐惧心理,从而加剧了疼痛的感觉,因此护士给予必要的关心,疏导患者心中郁積,使病人感受到被理解、被关怀的温暖。平等的双向交流会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使病人减轻心理负担,正确认识疼痛,提高痛阈。贯彻知情同意原则,了解患者的心态和疑虑,及时与患者开展心理交流。应以同情、安慰、鼓励的态度支持患者,设法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分散注意力,使患者保持精神愉快,情绪稳定,思想轻松,可提高疼痛阈值,增加对疼痛的耐受性;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热情主动地与病人交流,操作熟练,取得病人信任,同情病人,尊重病人。在治疗护理时,动作准确、轻柔,避免粗暴,尽量减少疼痛刺激,如进行清创、导尿。换床单、翻身等护理操作必须注意移动患者时注意保持舒适的体位,避免引起患者疼痛。同时应争取患者家属的配合,当患者疼痛时,陪伴家属也受到影响,表现出焦虑不安的情绪,这种情绪反过来又会影响患者,致使患者疼痛加剧。做好患者及家属思想工作,使患者有良好的心理因素,积极的心理状态,也能起到止痛和有助于康复的作用。[4]

3总结

疼痛是绝大多数骨科疾病的共有特征,又是许多骨科疾病的首发症状。它不是单纯的生理现象,而是受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和文化素质等多种因素影响的独特主观感受,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正确的疼痛评估、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病程,提高医疗和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杜克,王守志.骨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7

[2]段磊.护理学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

[3]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

骨科病人疼痛的护理 篇4

1.及时解除疼痛

创伤性疼痛:骨折后妥善保护患部,制动肢体,减轻疼痛。炎症性疼痛:应用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有脓肿时及时切开排脓并冲洗。急性缺血性疼痛:立即除去导致缺血的原因,如去除一切外固定物及包扎过紧的敷料,解除动脉痉挛,改善组织缺血状况。恶性肿瘤性疼痛:行手术切除肿瘤,化疗、放疗。神经性疼痛:针对不同病因行手术、牵引或按摩,并辅以应用消炎药物及理疗,以消除局部组织炎症、水肿,解除神经压迫。

2.对症护理

(1)药物镇痛。非阿片制剂:阿司匹林、扑热息痛、消炎痛等。阿片制剂:吗啡、度冷丁、芬太尼等。采用预防性用药、定时用药,有效地缓解疼痛。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口服、肌注等。药物治疗新技术:椎管内注射镇痛药,硬膜外麻醉。

(2)技术性镇痛法。理疗:冷疗热疗冰敷,温泉浴,微波,红外线等。针刺疗法:中医针灸。神经外科手术止痛:植入给药泵,神经切除术,神经刺激术。

3.心理干预

使病人感受到被理解、被关怀的温暖。平等的双向交流会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使病人减轻心理负担,正确认识疼痛,提高痛阈。贯彻知情同意原则,了解患者的心态和疑虑,及时与患者开展心理交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热情主动地与病人交流,操作熟练,取得病人信任,同情病人,尊重病人。

骨科术后疼痛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 年1月—2010 年9 月入住我科进行骨科手术的300例病人, 其中男182例, 女118例;年龄16岁~68岁, 平均45岁;四肢骨折239例, 脊椎骨折61例。将30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 每组150例, 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150例病人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150例病人除按医嘱采取镇痛措施外, 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护理。

1.2.1 术前、术后疼痛宣教 为病人提供相应护理信息支持平台, 加强疾病知识宣教。护士根据每例病人的具体情况, 将疼痛护理的有关知识技能告诉病人, 引导病人正确认识疼痛的原因、疼痛的机制和疼痛的后果, 消除病人的焦虑、恐惧心理和紧张情绪, 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另外, 对病人讲述自控镇痛 (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 PCA) 的定义、PCA工作原理、PCA适用对象、如何使用PCA泵、PCA泵使用时间、PCA泵的安全性以及如何、何时寻求医护人员的帮助等, 使病人对术后镇痛有一个全面了解。

1.2.2 营造舒适的病室环境 尽量避免病人受到不良条件刺激。通过放音乐、讲故事等方式分散或转移病人注意力[3,4,5]。

1.2.3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作为整体护理的核心内容极为重要, 其护理质量可以直接决定对病人护理质量的高低[2]。术前加强与病人沟通, 改变病人的消极心理, 使病人的紧张和焦虑程度降低, 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重视病人主诉, 感受病人对疼痛的反应, 并确认病人的痛苦等, 进而帮助病人正确对待即将发生的疼痛。及早告诉病人术后切口最痛的时间, 协助其采取最舒适体位, 引导病人摆脱痛苦意境或淡化疼痛意念, 分散对疼痛的注意力。

1.2.4 镇痛 病人术后均放置静脉自动镇痛装置, 使用期间准确判断疼痛程度和镇痛效果, 记录病人的症状和体征, 调整给药方案。

1.2.5 评价方法 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1], 对两组病人术后6 h、24 h、48 h疼痛情况进行评估。具体做法为在一张白纸上划一条10 cm直线, 两端分别注明无痛和剧痛, 病人根据自我感觉在直线相应部位划线, 从无痛端至记号之间的距离即为疼痛评分分数。0分为无痛; 1分~3分为轻度疼痛; 4分~6分为中度疼痛; 7分~10为重度疼痛。

1.2.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采用t检验。

2 结果

3 讨论

骨科手术病人多为急性损伤, 病人大多伴有恐惧、焦虑等负性心理, 可引起内分泌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变化, 造成血液激素酶类的异常, 内源性抑痛物质降低而致痛物质及抗镇痛物质增高, 使疼痛时间延长或程度加重。因此术前以及术后帮助病人建立积极正确的符合实际情况的认识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正确的心理护理, 可以使病人以更加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疼痛, 从而提高病人痛觉控制的潜在能力。研究显示, 系统化疼痛口头教育和发放教育手册能有效降低术后病人的疼痛[6]。另外, 加强医护人员疼痛知识的教育, 掌握正确的评估方法, 才能制订个性化的疼痛护理方案, 确保疼痛护理的有效实施[7]。本研究结果显示, 对实验组病人实施疼痛护理, 可有效降低骨科术后的疼痛感, 提高病人满意度。

参考文献

[1]谭冠先.疼痛诊疗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

[2]张玉芳, 殷磊.心理护理的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 2002, 17 (3) :179-181.

[3]王继红, 吴新.护理干预对骨科病人术后疼痛的影响[J].护理研究, 2008, 21 (7C) :1914-1915.

[4]马玉兰.骨科术后疼痛的护理[J].护理研究, 2007, 21 (5C) :1347.

[5]王华平.骨科病人疼痛的管理[J].护理研究, 2010, 24 (s增刊1) :96-97.

[6]史崇清, 李峥.3种术前教育方法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自控镇痛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 2005, 40 (11) :807-809.

骨科病人疼痛的护理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6月创伤骨科手术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 经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44例, 男性25例, 女性19例, 年龄19~72岁, 平均年龄 (45.32±3.17) 岁, 创伤类型:13例为桡骨骨折;10例为胫骨骨折;8例为股骨骨折;6例为腓骨骨折;3例为股骨骨折合并上肢骨折;4例胫、腓骨骨折。致伤原因:27例为交通事故;10例为高处坠落;4例为重物压砸;3例为暴力打击。对照组44例, 男性27例, 女性17例, 年龄21~70岁, 平均年龄 (45.39±3.13) 岁, 创伤类型:14例为桡骨骨折;9例为胫骨骨折;10例为股骨骨折;5例为腓骨骨折;4例为股骨骨折合并上肢骨折;2例胫、腓骨骨折。致伤原因:25例为交通事故;11例为高处坠落;5例为重物压砸;3例为暴力打击。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 (P>0.05) , 存在可比性。纳入标准:具有手术指征者;术后生命体征平稳者;术后意识清醒者;对本研究知情且同意者。排除标准:重要脏器严重功能不全;全身多处骨折患者;颅脑严重损伤患者;术后昏迷不醒者;认知或交流障碍患者;精神疾病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在术后行常规护理, 给予心理干预、健康宣教、饮食护理及康复训练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 具体方法为:

1.2.1 营造舒适病房环境

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病房环境, 室内温度控制在23℃左右, 湿度保持在65%左右。定时开窗换气,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每日对病房进行消毒、清理, 保持病房洁净、卫生。定期更换衣物及被褥, 夜间避免强光照射, 可在病房放置绿色植物。护理人员在病房中进行各项操作时, 动作轻缓, 避免出现噪音。

1.2.2 减轻术后疼痛, 增强患者生理舒适度

骨创伤患者术后一般会出现不同程度疼痛, 护理人员应通过分散、转移患者注意力, 从而降低患者对疼痛的关注度。护理人员可为患者播放音乐、电视, 给患者讲故事、读小说, 对患者伤口周围皮肤进行轻柔按摩等, 从视觉、听觉及触觉上分散患者注意力。指导患者正确放松方法, 如慢节律呼吸等, 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 选择按摩、冷敷、热敷等方式缓解疼痛。对于疼痛较为明显者, 可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

1.2.3 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骨创伤患者术后多会出现焦虑、紧张、抑郁等负性情绪, 可造成心理、生理应激反应, 降低疼痛阀值, 影响生活质量。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情况, 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及时告知患者手术效果, 缓解其焦虑、紧张状态。多同患者交流, 给予积极暗示, 同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多开导、安抚患者, 使其保持放松、平和心态。例举以往成功康复病例, 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嘱咐家属多陪伴、鼓励患者, 为患者寻求家庭支持。

1.2.4 预防并发症发生

骨创伤患者术后易出现褥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切口感染等并发症, 而并发症发生不仅对治疗效果及患者康复有较大影响, 还会降低患者舒适度, 因此在术后护理中应采取预见性措施, 预防并发症发生。对患者皮肤状况进行密切关注, 保持患者衣物及床单干燥清洁, 定时辅助患者进行翻身, 每日对患者皮肤进行擦浴, 对于骨突出部位, 需使用专用气垫进行保护, 降低褥疮发生风险。注意全身保暖, 避免冷刺激引发血管痉挛、血液瘀滞;卧床患者下肢抬高30°, 避免静脉回流, 在不影响患肢血运情况下对进行下肢按摩, 防止出现深静脉血栓。术后遵医嘱给予足量抗生素, 护理操作中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 定期更换敷料, 尽量减少切口暴露时间, 防止出现感染。

1.2.5 提高患者睡眠质量

良好随眠状态对骨创伤患者病情恢复、生活质量改善均有重要作用。尽量将护理操作集中到白天, 减少夜间操作, 夜间灯光调暗。患者入睡前进行擦身、洗脚, 使身体舒爽。部分入睡困难者, 可遵医嘱给予适当药物干预。

1.3 观察指标

以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 对患者术后1h、1d、3d、5d疼痛情况进行评价, 在纸上划10cm横线, 横线一端为0, 另一端为10, 分别表示无痛与剧痛, 中间部分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 患者根据自我感觉在横线作标记, 分值同疼痛程度呈正相关性。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PSQI) 对患者术后1d、3d、5d睡眠质量予以评价, 量表包括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效率、催眠药物、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等7个维度, 满分21分, 分值同睡眠质量呈负相关性。

出院前向患者发放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 问卷包括护理操作水平、护理态度、健康宣教、人性化关怀等内容, 满分100分, 80~100分为满意, 60~79分为一般, 60分以下为不满意, 满意率= (满意例数+一般例数)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SPSS20.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x2检验,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 结果

2.1 两组VAS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术后1h的VAS评分无显著差异 (P>0.05) , 观察组术后1d、3d、5d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PSQI评分对比

观察组术后1d、3d、5d的PSQI质量评分同对照组比较, 均明显较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2.3 两组护理满意率对比

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3.18%, 与对照组72.73%相比,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14.788, P<0.05) , 见表2。

3 讨论

骨科手术患者因手术应激、心理应激等原因, 可产生交感神经反射, 形成引起血管、肌肉收缩, 使切口缺血、机体代谢异常, 不利于术后恢复, 也可能影响患者远期预后。同时术后疼痛会使机体释放5-羟色胺, 产生强烈缩血管作用, 加速血栓形成。术后疼痛也是影响睡眠质量的主要原因, 特别是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疾病患者, 睡眠质量差、情绪低落等都可能诱发心肌缺血、伤口出血、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2]。因此, 骨科手术后患者实施舒适护理, 减轻疼痛疼痛程度, 提高睡眠质量, 对促进术后康复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舒适护理是一种高效护理模式, 主张实施创造性、个性化、整体性的护理方法, 使患者心理、生理均达到最舒适、愉悦状态, 从而减轻心理与生理负担, 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促进病情康复[3]。术后疼痛是影响骨科患者术后康复与生存质量的关键, 在术后护理干预中应用舒适护理, 对提高患者舒适度, 降低疼痛程度具有显著作用。本研究显示, 观察组术后1d、3d、5d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0.05) , 提示, 通过舒适护理可起到提高患者疼痛阀值, 减轻患者痛苦效果。指导患者听音乐、看电视、读小说等, 使其分散注意力;可根据患者病情予以按摩或冷敷、热敷, 以达到缓解疼痛目的[4]。

本研究显示, 观察组睡眠质量明显较对照组高 (P<0.05) , 提示, 通过舒适护理能减轻患者焦虑情绪、缓解疼痛, 使患者提高睡眠质量, 减轻心理与生理负担。舒适护理是一种轻松且愉快的护理方法, 重视患者主观感受, 且因人而异使用护理技巧, 充分尊重患者喜好与意见, 使患者增加自我控制力, 以达到减轻负性情绪作用[5]。本研究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可能与舒适护理能充分尊重患者相关, 通过舒适护理可增强患者舒适感, 增加护患语言沟通及交往频数, 从而起到和谐护患关系作用[6]。

综合上述, 舒适护理可缓解骨科术后患者疼痛程度, 也能提高睡眠质量, 对减轻患者生理与心理负担具有满意效果, 能最大程度提高患者舒适度, 对降低护患纠纷, 提高护理质量具有意义, 值得推广。

摘要:探讨骨科患者接受舒适护理对术后疼痛程度及睡眠质量的影响。选取2014年5月2015年6月创伤骨科手术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 经随机数字表法分组, 观察组44例, 对照组44例, 对照组术后行常规护理干预,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睡眠情况及护理满意度。两组患者术后1h疼痛评分无显著差异 (P>0.05) , 观察组术后1d、3d、5d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术后1d、3d、5d睡眠质量评分同对照组比较, 均明显较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3.18%, 与对照组72.73%相比, 显著较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骨科患者实施舒适护理, 能有效缓解疼痛, 改善睡眠状况, 提高生存质量, 且能增强患者护理满意度, 提高依从性, 值得推广。

关键词:骨科,疼痛,舒适护理,睡眠质量

参考文献

[1]况学芳.护理干预影响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临床观察[J].黑龙江医药, 2014, 27 (5) :1257-1258.

[2]欧运娇, 傅爱凤, 陈丹琼, 等.舒适护理对胸外科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4, 20 (8) :910-912.

[3]巫梅岚, 邓兰英, 黎小群, 等.舒适护理结合生命力保养在骨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 2015, 12 (14) :132-135.

[4]蔡昌兰, 李琼, 谭敬华, 等.舒适护理对癌痛患者止痛效果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3, 30 (15) :37-39.

[5]刘长红, 李明杰, 韩丽娜, 等.舒适护理模式对肛周脓肿术后病人疼痛的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 2013, 27 (15) :1486-1487.

骨科病人疼痛的护理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7月在我院骨科行手术治疗后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例。对照组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20~75(38.7±10.4)岁;骨折类型:多发性骨折16例、骨盆骨折8例、股骨骨折1例、脊柱骨折4例。观察组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20~7(39.1±10.5)岁;骨折类型:多发性骨折17例、骨盆骨折8例、股骨骨折10例、脊柱骨折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骨折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患者常规术后护理,主要内容是给予患者实施术后健康教育,并协助患者做好功能恢复。同时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耐心解释患者提出的疑问。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规范化疼痛护理,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2.2. 1 非药物治疗疼痛干预

(1)舒适护理:责任护士应主动关心患者,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调养的住院环境。做好晨晚间护理,及床上洗头、擦浴等基础护理工作,使患者居住环境干净、整洁,自身干洁。(2)心理护理:责任护士多与患者进行交流,交流时间以患者不觉疲乏为度。护士须给予患者术后健康教育,解释术后疼痛产生的原因,避免劝说患者需尽量忍受疼痛的错误方式。鼓励患者说出疼痛引起的不舒适感,因为术后疼痛与引起的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呈正比例关系[3]。据报道[4],人在患病期间,不良负性情绪较多,希望得到更多社会支持和关心,焦虑情绪越严重,机体对痛阈越低。因此,责任护士应做好家属思想工作,嘱咐其多关心体恤患者,避免其产生孤立、消极等不良情绪。(4)放松疗法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往往与患者的心理因素息息相关,通过放松疗法可使其在生理和心理上达到一种松弛状态,从而缓解患者焦虑、紧张心理,有效将疼痛感削减。通过指导患者取舒适体位,播放柔和音乐,嘱患者放松肌肉闭目倾听,能有效疏解患者紧张情绪,达到止痛作用。同时,可指导患者通过读书、阅报等方式转移注意力,一方面可陶冶情操,另一方面可缓解疼痛。

1.2.2. 2 药物止痛干预

根据患者的主诉,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疼痛程度评估法,正确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并按照止痛药物使用原则,给予患者合适的药物止痛。同时根据患者的疼痛性质,控制药物使用的剂量及次数。轻度疼痛患者给予非阿片类止痛药;中度疼痛患者给予弱阿片类药和非甾体抗炎药;重度疼痛患者给予强阿片类药。凡用药后半小时,应观察患者的药效作用,重新痛疼评估。

1.3 观察指标

(1)术后1周进行评估疼痛程度: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表(VSA)进行评估[5]。将一根长为10cm的尺子,“0”表示无痛,“10”表示剧痛,让患者选择与自身疼痛相对性的数字。轻度疼痛为“1~3”,中度疼痛为“4~6”,重度疼痛“7~10”。(2)分别于手术后当天及术后实施护理干预后1w进行心理状态评估。采用自评焦虑量表(SAS)和自评抑郁量表(SDS)进行评估[6]。每个量表均有20评估项目,当标准分大于50分时,则表示患者存在焦虑、抑郁心理。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采用规范化疼痛护理后,术后疼痛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两组患者心理状况比较

干预前观察组患者采用疼痛规范化护理后,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3 讨论

随着卫生教育知识的普及化,人们对疼痛的认识也更加全面,疼痛已成为体温、血压、脉搏、心率之后的第五项生命体征。疼痛不仅能对患者造成生理痛苦,还能引起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而负性情绪又能加剧患者疼痛程度,从而恶性循环,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巨大伤害[7]。医疗服务的提高,护士已成为疼痛管理的主导力量。骨伤术后患者常需承受疼痛带来的折磨,且造成术后疼痛的原因较多,可因术后伤口牵扯、周围神经痉挛,肌腱受损所致,亦有不少患者则是自身心理素质过差所致疼痛加重。

据本研究结果可知,通过对40例骨伤科术后患者实施规范化疼痛护理后,其术后疼痛程度、焦虑及抑郁状态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由此可知:通过舒适护理、心理指导及放松疗法结合的疼痛规范化护理干预后,可直接或间接提高止痛药物疗效的作用,从而更好控制疼痛。从患者的身心角度出发,舒适护理满足患者的基础需求,心理指导帮助患者更能了解自身疾病。同时采用音乐治疗,转移治疗等放松疗法,使患者身心得到高限度放松,从而有效解决了患者不良情绪,进一步减轻了疼痛程度。

综上所述,骨伤科患者实施规范化疼痛护理干预后,可有效减轻术后患者疼痛程度,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摘要:选取2014年1月7月在我院骨科术后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疼痛规范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焦虑、抑郁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采用疼痛规范化护理后,术后疼痛程度及焦虑、抑郁状况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科术后患者实施规范化疼痛护理干预后,有效缓解了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从而减轻了患者因疼痛产生的焦虑、抑郁心理,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疼痛规范化护理,骨科术后,应用,体会

参考文献

[1]林炬平.骨伤科专科护理路径的制定与临床应用效果探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8):92-93.

[2]程凌燕,高立红,王伟丽,等.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的实施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3,11(5):356-358.

[3]王继红,吴新.护理干预对骨科病人术后疼痛的影响[J].护理研究:下旬版,2008,22(7):1914-1915.

[4]谭菊香.护理干预对骨科病人术后疼痛的影响[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1,19(3):47-49.

[5]孙玲.护理干预对骨科病人术后疼痛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3,11(10):916-917.

[6]丁雪清.创伤性骨折应用辨证护理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15):111-112.

疼痛病人的心理护理 篇8

【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251-01

疼痛是人体对各种伤害性刺激的一种生理性反应,是一种主观感觉,包括着情绪和经验的成分,是许多疾病的常见症状,目前认为慢性疼痛是一种疾病。而剧烈的疼痛可以引起生理功能紊乱,导致患者烦躁、失眠甚至休克,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在提倡有效治疗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心理护理对控制疼痛、乃至消除疼痛十分重要。

一、疼痛的心理因素

疼痛作为一种主观和自觉体验,因人而异地决定了这种感觉是难以衡量的,疼痛总是伴随着不同程度的惊慌、焦虑、害怕等消极情绪,疼痛是患者手术后最痛苦的體验<1>,也是一种主观的不愉快的情绪体验<2>。中重度疼痛常常伴随着剧烈的情绪反应,常常是疾病恶化及医疗纠纷形成的触发因素。因此疼痛与心理因素有着密切关系。对疼痛的注意程度是影响疼痛的重要因素,术后病人的疼痛往往在夜深人静时更为剧烈,而且当病人情绪不佳焦虑紧张时疼痛部位对疼痛更为敏感,甚至感到疼痛逐渐增加。疼痛生理研究表明,除了感知定位作用外,大脑皮层还以俩种方式参与痛觉调节调制过程,一是传入大脑皮层的痛信号和其他信号互相作用,二是在大脑皮层下不同水平控制信号向意识领域传导,这是痛和抗痛现象在大脑皮层水平表现方式,以上两种因素的相互作用结果,决定了患者对疼痛的感受及程度。由于痛觉的个体差异存在,安慰剂镇痛的神经生物学基础成为我们实施心理镇痛护理的科学依据。对中重度疼痛而言,我院实施的多模式静脉自控镇痛,广泛使用于外伤、手术后、晚期癌症的疼痛,积极而规范的配合治疗,患者自身的因素是关键的。

二、疼痛患者的心理护理

按照以上理念,针对患者的实际,护士在接触护理病人中,通过自己的良好态度、语言、状态、行为可使患者精神振奋,心情舒畅而促进镇痛。护士应避免消极的语言,合理使用心理疗法,从心理上给病人以安慰支持心理疏导,减少病人的紧张,以行动行为纠正病人的病态心理。护士态度和蔼可亲、沉着镇定可使病人感到温暖,护士在操作中稳重、敏捷、有条不紊更能直接安抚病人焦虑不安等情绪,愉快安定的精神因素使紧张的心理得到松弛,使神经系统和部分内分泌系统的活动恢复稳定,可降低患者的痛阈以减轻缓解疼痛乃至消除疼痛。

病人来自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生活阅历和文化素养亦不尽相同,现阶段各阶层人员不同的就医行为,对疼痛有不同的感受和不同的心理需求,护士应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社会学知识,自身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并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在认知、情感、意志、气质和性格方面的能力,充分认识到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病人的心理现象认真观察、仔细分析,因人因病实施心理护理,减轻病人痛苦,减轻疼痛对机体的有害影响。是提高医疗水平、满足患者要求,体现人文关怀,和谐医患关系,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一项工作。

总之,疼痛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对患者的影响,已众所周知,控制乃至消除疼痛,是医患双方共同的目的,古今中外,各界人士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应用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心理的方法进行镇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就简单易行、可复合使用,综合效果明显,心理护理具有明显优势。

参考文献

[1]王进亮 刘云峰 许占平 多模式静脉自控镇痛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的疼痛 中华腔镜外科学杂志 2011 4(2)60.

[2]卢振和 红外热像技术在疼痛临床的应用 疼痛学杂志2010 6(2)121.

骨科病人疼痛的护理 篇9

外科护理学

一、A1

1、①急性疼痛对机体的影响,下列正确的是

A、心率血压降低

B、活动减少,耗能减少

C、低血糖

D、机体水钠潴留

E、胃肠道功能亢进

2、①术后疼痛对于病人的影响不包括

A、肺通气功能增加,二氧化碳排出过多

B、血压升高,心动过速

C、胃肠道蠕动能力下降

D、免疫系统受到抑制

E、产生不良情绪

答案部分

基础知识-第八章 疼痛病人的护理

一、A1

1、【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疼痛会引起机体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疼痛时骨骼肌活动增加,机体耗能增加;应激反应使高血糖素升高导致高血糖;疼痛导致醛固酮、抗利尿激素增高,致使机体水钠潴留;交感神经兴奋抑制胃肠道功能,故D正确。

【该题针对“基础知识-第八章 疼痛病人的护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4986】

2、【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术后疼痛除造成病人痛苦外,重者还可以影响各器官的生理功能,使病人血压升高、心动过速,胃肠道蠕动能力下降,免疫系统受到抑制,同时还对病人的心理造成影响。使其产生不良情绪。但术后疼痛不会使肺通气功能增加、二氧化碳排出过多。

【该题针对“基础知识-第八章 疼痛病人的护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344637】

骨科病人疼痛的护理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院骨科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124例创伤骨科患者, 随机将其分为两组, 每组62例。观察组患者中男38例, 女24例, 年龄16~75岁, 其中肱骨干骨折12例, 股骨干骨折24例, 踝骨骨折18例, 其他部位骨折8例;对照组患者中男39例, 女23例, 年龄15~74岁, 其中肱骨干骨折11例, 股骨干骨折25例, 踝骨骨折172.2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例, 其他部位骨折9例。两组患者均在发生创伤24 h上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P<0.05) �内接受治疗。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症、病程等见表2。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具表2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比较有可比性。组别例数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总满意度[/! (%) ]1.2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 包观察组62 38 22 2 60 (96.8) 括保持病房内整洁, 常规用药护理、换药护理等。对照组62 31 18 13 49 (79.0) 观察组患者采用全面护理干预, 具体方法如下。3讨论1.2.1基础护理在术前对患者进行疼痛知识的讲3.1与创伤相关的术后疼痛因素 (1) 通常来说, 患者解, 告知患者术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况, 减轻患者心发生创伤后或手术后的2 d内会感到疼痛程度日渐加理压力。并对耐受能力差的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护深[3], 这一般是由于肌肉组织受到破坏而引起的疼理, 有必要针对其特点进行个人护理。在术后, 为痛, 因此要针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必要的疼痛护理和处促进骨折部位的良好愈合, 要正确指导患者保持正理; (2) 另外, 由于骨科手术后, 对患者的体位要求很确的体位, 减少移动, 同时对其进行舒适度护理, 严格, 有时常需安放特殊体位, 这就难免会造成患者对于术后仍较痛的患者给予必要的止痛药物, 减少因不适应体位而产生疼痛; (3) 同时, 在治疗过程中的患者疼痛。另外, 在后期训练恢复过程中, 护理人翻身、内固定、牵引、外固定等均有可能会使得创伤员也要给予专业的指导和帮助, 从而通过专业的指部位发生疼痛或角度异常增加患者的疼痛[4], 甚至可导使患者尽快恢复, 从而减轻心理压力和疼痛感。能会由于长期卧床使患者肢体发生肿胀、疼痛等; (4) 1.2.2心理护理首先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使医护人员在进行护理和治疗过程中的操作不当或操患者愿意与护理人员沟通, 信任护理人员, 从而提作失误等也有可能引发患者的疼痛, 另外, 不适当的高其护理依从性和治疗依从性。另外, 护理人员要应用镇痛药物也可能会增加患者痛苦。与患者家属进行必要的沟通, 使患者家属鼓励患者3.2与创伤无关的术后疼痛因素 (1) 年龄:老年患进行康复治疗, 从而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提高患者或患儿的疼痛程度可能相对较高, 这一方面是因者的治愈信心。另外, 对于老年患者、抑郁患者, 为其耐受能力差, 另一方面是由于其身体特征的原其心理压力较大, 护理人员要及时对其进行心理开因; (2) 性格:相对来说, 性格外向的患者更容易将导, 使患者消除紧张心理, 放松神经, 减轻病痛, 疼痛表现出来, 而性格内向的患者则更倾向于忍受提高治疗效果⑴。疼痛, 所以在进行疼痛治疗、护理时往往被忽略;1-3观察指标 (1) 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采用 (3) 受教育程度:学历较高的人员对疼痛的认知能力VAS评分[2], 0分为无痛, 10分为剧痛; (2) 观察两也相对较高, 更容易将疼痛表现出来, 而学历相对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采用医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较低人员更倾向于忍受疼痛; (4) 心理因素:心理焦评分表, 分为:满意 (90分以上) , 基本满意 (80�躁、紧张的人员更容易感到疼痛。90分〉;不满意 (80分以下) 。总满意度= (满意例本研宄中, 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数+基本满意例数) /总例数X 100%。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护理满意度上, 观察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析,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检验, 意义。总之, 对骨科创伤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干预计量资料以无土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感, 提高护理满意度。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参考文献2结果[1]韩凤莲.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因素与护理进展[J].护理实2.1疼痛评分比较经过全面护理, 观察组患者践与研宄’2011, 8 (23) :1 13-114.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朱玉琴.创伤骨科患者术后疼痛影响因素评估及护理m.齐鲁 (尸<0.05) , 见表1。护理杂志, 2012�18 (8) :56-57.表1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比较 (分真±幻[3]黎彩红, 刘姗姗.创伤骨科患者术后疼痛影响因素评估及护理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丨0, 7 (24) :80-82.观察组62 9.0土2.3 2.3土1.5[4]李秀霞.创伤骨科患者疼痛护理干预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对照组62 8-7土2.2 5.2±1.6 (医学专业) , 2013, 15 (9) :333-334.

参考文献

[1]韩凤莲.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因素与护理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宄, 2011, 8 (23) :113-114.

[2]朱玉琴.创伤骨科患者术后疼痛影响因素评估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12, 18 (8) :56-57.

[3]黎彩红, 刘姗姗.创伤骨科患者术后疼痛影响因素评估及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 7 (24) :80-82.

上一篇:城市道路绿化现状下一篇:电器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