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分析论文十篇

2024-05-09

内部分析论文 篇1

一、内部会计控制特点

与财务记录间接相关、与坚持经营政策和经营效率相关的所有程序和方法组成了内部管理控制的计划和组织,通常情况下包括质量控制、员工的培训计划、业绩报告、操作和工时的分析、统计分析等控制方法。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衡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关键、它具有着提升管理效率、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强化会计监督等作用,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控制财务活动有效性和合法性,会计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客观性,以及保护物资财产的安全性则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其特点也体现于此。

(一)采购内部会计控制问题

缺乏审计、财政等监督力度;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有章不循;已建立的审计机构或者为创建内部审计机构;会计工作的监督、复核、审核仅为形式表现;会计职责权限不清、设置岗位不合理等等这些都是导致企业内部控制未达到预计效果的原因。一套行之有效的、完善的医院会计内控制度是现阶段迫切需要的。例如:大肆收受药品回扣、药品采购不再受到制约与监督等情况,这些问题体现出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内部审计制度不够健全。

(二)内部会计控制电算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医院内部会计审计计算机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相比于传统手工记账方式,现代化、电算化医院会计的实行,在财务报表、会计账薄、记账凭证、药品会计汇总核算、药品计价、出院结账、入院预交费管理、门诊收费等方面,既对建设的制度提出了新的挑战,也有效提升了会计工作效率。当改变了存储会计资料的方式后,数字形式取代了手工信息记录,会计账薄严肃性受到记账清除功能的影响,因为手工方式下的更正和修改都会留下痕迹,而电算化的拷贝、擦除、修改等均不会有任何痕迹留下,所以无法留下可靠、真实的责任依据。

(三)会计信息的失真

因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严密,甚至不健全,常会发生虚报和隐瞒利润和收入、成本的乱挤乱摊、账外账的设置、会计数据的篡改等问题。而某些领导为了提升自己工作政绩、忽略了法制观念,让会计人员瞒报、虚报财务指标。实际中,对于本单位的跨级资料以及会计工作的完整性、真实性,单位负责人应承担起责任,不得强令、指使、授意会计人员和会计机构对会计事项违法办理,应确保财务会计报告的完整与真实。为防止会计信息的篡改,在医院财务部门中,审计人员合法、合理、独立地开展审计工作,并创建功能健全、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二、医院会计控制制度的完善措施

(一)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

要保证医院会计控制的有效性,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不可缺少的,因此,应该建立并健全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应通过以下两个层次进行控制。第一,建立以查为主的、有效的监督体系,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医院管理人员按照各项职务互相监督、 互相制约、互相分离等原则,对机构进行合理设置,以若干工作岗位为基准来细分各职能部门业务,并赋予权限和职责。第二,创设时候稽核制度,为助于对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进一步规范,向财务负责人直接反馈稽核结果。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保障了医院内部审计的准确性,促进了医院会计工作的发展。

(二)内部稽核制度的建立

所谓医院内部稽核制度指的是稽核岗位由医院专职设立,并对其权限和职责进行规定,检查与考核实施内部控制制度情况。因此,内部稽核不仅包括了单纯复核会计凭证、原始资料等工作,还具有监督、复查、审核等一系列相关工作。具体有:账实相符情况;各项物资财产增减结存情况;药品计价准确性;采购药品渠道畅通与否;审核会计报表、 账薄、凭证是否完整、真实;对原始凭证合规性进行检查;避免挪用、滞留公款;使用收据的连续性;确保审核门诊、住院收据的准确性与完整性等。对于医院而言,内部稽核制度的建立保障了医院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对会计工作中存在的疏漏能够有效的进行监督,避免了不必要的失误。

三、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执行

(一)电算化管理制度的制定

为了确保有效实施医院内部会计控制,消除和减少人为操纵因素, 内部会计控制系统中应运用电子信息技术。与此同时,还应注意如下方面的控制:网络安全、存储与保管文件、输入域输出数据、开发与维护财务会计电子信息系统。另外,电算化管理制度具有: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的制定;审批与监督会计核算软件制度的修改与完善;备份数据制度的建立;电脑操作岗位的设立;上机操作记录制度的建立;确立工作人员的工作权限和工作职责。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的制定是医院内部会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能够对医院内部会计工作起到规范和促进作用。

(二)内部稽核岗位的设置

该岗位由专业水平高、责任心强的财会人员担任,在此之前,应先将相应的内部稽核制度制定出来,并赋予岗位权限和职责。值得注意的是,稽核工作不得由出纳人员兼任。严禁一人保管银行预留印,由会计主管审核批准银行存款、现金的支付,医院卫生材料的等级材料明细账、验收入库、采购报账等不得一人监管,会计档案管理也不得由出纳兼任,实施内部牵制制度,监控各种经济业务的办理结果集办理过程是内部牵制制度的核心所在;定期轮换付款业务人员及采购人员的岗位, 创立岗位轮换制度。

(三)加强对人管理

在互相制约和监督条件下,确保医院各项经济业务能够有序、协调、合理、合法地开展,应强化内部控制行为主体管理,以医院的经营目标和管理目标为核心,制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要求达到完善合法、 科学合理的标准。各级管理层承担责任和行使职权时必须在授权范围内,需要对岗位责任制进行明确,坚持不相容职务的分离原则,并在决策重大投资时落实集体审议练联签制度。例如:在采购过程中,采购人员利用采购高价吃回扣,中饱私囊,因此,为了杜绝舞弊行为的发生应设立价格管理部门,制定相关制度、建立招投标委员会,有效分离采购的付款和执行、采购和审批的执行等职务,严防吃回扣的现象,避免暗箱操作。而内控制度的完善制定强化了专业人员和各级管理人员的素质,并从选拔和管理人的方面确保内控制度的顺利实施。在对人的管理上,还可以采取制度管理、定期考核考评的方法。

四、结束语

医院内部审计内部稽核与内部会计控制是一项复杂的、重要的工作,要想整体提升医院会计队伍素质,创建健全、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就必须给予内部会计控制真正的重视,从各个方面入手,不断地总结工作经验、不断摸索行之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方法,才能将医院财会管理工作落到实处、顺利开展医院内部会计控制。

参考文献

[1]郑石桥.审计机关组织模式和审计效果——以规制俘获理论为研究视角[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2

[2]沈丽英.实现审计转型为加快经济建设助力——审计机关如何实现审计转型、更好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之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1

[3]张鸣,田野,陈全.制度环境、审计供求与审计治理——基于我国证券市场中审计师变更问题的实证分析[J].会计研究,2012

[4]李朝芳.论构建基于会计控制的企业内部环保约束机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1

[5]许坦.5新《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下公立医院全成本核算与会计支出的勾稽关系[J].中国卫生经济,2011

内部分析论文 篇2

一、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系统的构建程序

会计内部控制系统的本质特征是以会计核算流程为基础, 这是会计内部控制系统构建的一个重要途径。针对会计内部控制系统可能存在的风险点, 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会计内部控制系统应从以下程序着手:

1.成立会计内部控制系统构建机构

要构建严密实用的现代企业会计内控体系, 首先需要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或增设专门的岗位, 组织专业的风险分析团队和会计内控体系设计人员, 制定相应的工作流程。

2.舆论导向的宣传

在会计内控体系建立之初, 内控部门应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 让所有员工都明白会计内控体系的构建与自己的工作及企业前途的关系。只有宣传教育工作做到位, 企业全体干部职工都能理解, 会计内控体系的建设、推广和运行才会更加顺利。

3.完善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环境

要使会计内部控制环境在会计内部控制体系中得到完善, 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还需从改进公司内部治理、更新管理层经营理念、加强员工职业道德教育、重新梳理会计业务流程等基础工作做起。

4.进行会计内部控制系统风险识别

无论是内部风险还是外部风险, 内控部门风险分析团队都应关注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加以分析识别, 结合企业设定的风险承受度, 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

5.构建科学合理的会计内部控制系统

对于识别出的会计内部控制系统的风险点, 应通过手工控制与自动控制、预防性控制与发现性控制相结合的方法, 综合运用各种应对策略, 实现对风险点的有效控制, 设置风险关键控制点, 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会计内部控制系统。

6.执行严格的内部监督

内部监督就是对会计内部控制系统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评价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发现会计内部控制缺陷, 并及时加以改进。内部审计人员根据会计内部控制系统流程, 对各个控制点进行检测, 检验控制点是否具有合理性、可操作性, 并是否得到了有效的运行, 而后形成内部审计报告进行信息反馈。

二、哈药集团构建会计内部控制系统的案例分析

哈药集团是拥有两家国内上市公司 (哈药股份、三精制药) 和 27家全资、控股和参股企业, 融医药生产、科研、贸易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药企业集团。由于集团公司下属企业数目众多, 各下属公司具体情况相差悬殊, 如何最大限度调动各下属公司积极性, 挖掘其内部发展潜力, 强有力地执行集团公司业务发展战略, 提高管理效率, 成为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与高效运行的最大挑战。目前公司总部负责创造内部控制环境、设计内部控制制度原则、对公司总体内部控制风险进行评估, 通过相关定期或特别的报告、内部会议进行信息沟通, 通过内部审计部门对分子公司的全面审计, 评价分子公司内部控制设计的合理性、执行有效性并体现在对分子公司的考核中。

各分子公司依照总部关于内部控制的精神与要求设计本公司内部控制体系, 在总部限额内进行相关岗位设置, 组织开展会计、销售、采购等方面的内部控制体系, 对内部控制的经济有效负责并对执行中的情况进行反馈。

哈药某厂是哈药集团有限公司的重要分公司, 经济效益与经营效率均居集团公司所属各分子公司前列, 会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初步形成了以总部业务直管部门为线条的纵向控制与分公司内各部门统一协调的横向控制交错形成的网状控制关系。

哈药某厂按照集团公司的统一要求, 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 制定了本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体系。该体系针对会计核算流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从预算管理、内部牵制、货币资金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往来账款管理、成本管理、财务报告、税金管理、会计档案管理、内部审计制度、存货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费用管理、财务审核14个方面设置关键控制点, 形成一套完整的会计控制系统。

1.会计内部控制系统的风险点及其描述

通过对哈药某厂的会计核算流程进行梳理, 项目组确定了哈药某厂会计内部控制系统的14个风险点, 对于会计内部控制系统的具体风险点及其描述如下:

(1) 预算管理。工厂预算不合理、不准确使工厂资源得不到合理的配置, 无法实现工厂的目标或管理意图。

(2) 内部牵制。未做到职责分离和岗位定期轮换容易造成工厂内部舞弊, 导致工厂资产和信誉损失。

(3) 货币资金管理。资金管理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可能遭受外部处罚、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失。未经适当审批或越权审批, 可能因重大差错、舞弊、欺诈而导致损失。资金记录不准确、不完整, 可能造成账实不符或导致财务报表信息失真。有关票据的遗失、伪造、被盗用以及非法使用印章, 可能导致资产损失、法律诉讼或信用损失。

(4) 信息系统管理。财务数据丢失或被修改, 授权审批不规范会导致越权使用, 危害财务数据安全。

(5) 往来账款管理。收付款、往来账款管理不善, 容易造成收、付款过程中的差错和舞弊。处理方法不规范导致工厂账务处理错误, 造成财务报表不准确和资产损失。

(6) 成本管理。成本支出未经适当审批或超越授权审批, 可能因重大差错、舞弊、欺诈而导致损失。成本预测不科学、不合理, 可能因成本支出超预算或者预算外支出导致工厂权益受损。成本的核算和相关会计信息不合法、真实、完整, 可能导致工厂财务报告失真。

(7) 财务报告。财务报告编制与披露未经适当审核或超越授权审批, 可能因重大差错、舞弊、欺诈而导致损失。纳入合并报表范围不准确、调整事项或合并调整事项不完整, 可能导致财务报告信息不真实、不完整。财务报告披露程序不当, 可能因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重大遗漏和未按规定及时披露导致损失。

(8) 税金管理。税金核算不准确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可能遭受外部处罚、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失。税收信息掌握不及时、不充分, 税收知识缺乏, 导致工厂未充分享受国家税收优惠政策。

(9) 会计档案管理。财务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而无法保证档案的真实和完整, 影响账目的复查, 相关业务环节没有严格受控而产生的舞弊、档案混乱等。

(10) 内部审计制度。在财务报告和信息披露方面弄虚作假;未经授权、滥用职权或者采取其他不法方式侵占、挪用工厂资产;在开展业务活动中非法使用工厂资产牟取不当利益;工厂高级管理人员舞弊给工厂内部控制和经营管理可能造成的重大影响;员工单独或者串通舞弊给工厂造成损失。

(11) 存货管理。存货管理不完善导致工厂资产损失;核算体系不健全而发生违规、账务混乱;盘点制度不到位引起账实不符, 工厂存货无法真实、准确掌握, 影响工厂生产经营和决策。

(12) 固定资产管理。固定资产的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 由于决策失误而造成工厂严重损失;固定资产的使用、维修、盘点缺乏健全的日常管理, 无法保证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固定资产处置和转移制度不健全或者执行不力, 无法保证资产的合理利用;固定资产的折旧、减值等财务处理违规导致工厂资产损失, 无法准确反映工厂资产状况。

(13) 费用管理。费用的定额和计划缺乏可操作性;费用的控制缺乏严格、有效的审批, 造成工厂费用的无益增加;费用的核算违规;缺乏费用的考核与分析, 给工厂决策带来不利影响。

(14) 财务审核。账簿与科目管理不善, 缺乏会计信息的可检验性;凭证违规, 缺少有效审核;账证不符、账账不符、账实不符。

2.会计内部控制系统的关键控制点

项目组经过对识别出来的风险点的认真分析和评估, 确定会计内部控制系统的关键控制点包括: 预算管理体系的合理性, 内部牵制制度、内部审计制度、财务审核制度的有效性, 与货币资金相关的管理、往来账款管理, 存货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性, 成本控制、费用控制的有效性, 计算机信息系统财务数据的完整性与保密性及财务档案管理制度的有效性, 财务报告的质量, 纳税风险控制的有效性。 具体如下:

(1) 预算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体系, 明确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考核等控制流程。加强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分析。

(2) 内部牵制。有效的进行职责分离, 明确内部牵制并定期轮换岗位, 提高财务人员职业道德, 加强财务人员考核。

(3) 货币资金管理。货币资金的管理需符合法律、法规;银行账户的开立、审批、核对、清理应当严格有效;现金盘点和银行对账单的核对应当按规定严格执行;与货币资金有关的票据的购买、保管、使用、销毁等应当有完整的记录;银行预留印鉴和有关印章的管理应当严格有效。

(4) 信息系统管理。科学规范计算机信息系统中财务数据的管理, 明确人员的变更、授权审批程序;保证会计数据的完整性;确保会计数据安全保密, 防止对数据的非法修改和删除。

(5) 往来账款管理。加强收付款、往来账款的处理审批;建立并执行定期对账流程, 建立并执行付款计划, 付款分配建立管理程序, 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6) 成本管理。建立并执行成本预测、决策、控制、核算、分析、考核的控制流程, 对成本核算、内部价格的制订和结算办法、有关成本费用考核等应当有明确的规定。

(7) 财务报告。明确编制财务报告过程中, 有关对账、调账、差错更正、结账等流程的控制。起草财务报告、校验、编制财务情况说明书、审核批准等流程应当规范。完善工厂信息披露的整体制度, 明确信息披露的内容, 确保信息披露质量以及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8) 税金管理。建立并执行工厂纳税风险控制的有关制度, 保证按章纳税, 加强税收信息交流与沟通, 积极争取税收优惠政策。保证工厂使用最新的税收系统。

(9) 会计档案管理。建立并执行财务档案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财务档案装订、保管、销毁的控制机制。

(10) 内部审计制度。建立健全财务内部审计与稽核的制度体系, 制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制度、措施和方法;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审计与稽核工作不应受到人为限制;建立审计与稽核的计划、执行、结果处理的管理机制;完善投诉、举报管理制度, 明确投诉、举报处理程序、办理时限和办结要求。

(11) 存货管理。存货盘点和处置的原则及程序应当有明确的规定;存货成本核算方法、跌价计提等会计处理方法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12) 固定资产管理。固定资产取得依据应当充分适当, 决策和审批程序应当明确;固定资产取得、验收、使用、维护、处置和转移等环节的控制流程应当清晰;固定资产投资预算、工程进度、验收使用、维护保养、内部调剂、报废处置等应当有明确的规定;固定资产成本核算、计提折旧和减值准备、处置等会计处理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13) 费用管理。费用定额、费用计划编制的依据应当充分适当, 费用事项和审批程序应当明确;费用预测、决策、预算、控制、核算、分析、考核的控制流程应当清晰, 对费用核算的制订和结算办法、责任会计及有关费用考核等应当有明确的规定。

(14) 财务审核。建立健全记账与凭证审核的管理制度;记账程序合规并标准统一;会计账簿与科目的设置与使用符合国家法规和工厂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凭证传递程序。

3.会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成效

经过对会计核算流程的梳理, 针对会计内部控制系统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点, 设置了合理的关键控制点, 哈药某厂已建立起会计内部控制系统的总体框架, 完成了《哈药某厂会计内部控制手册》, 满足了会计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 基本达到设计有效。编制完成的《哈药某厂会计内部控制手册》针对16个关键控制点制定详细的会计内部控制管理措施, 整套会计内部控制体系基本覆盖了会计核算流程中的主要业务环节和岗位, 为会计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运行奠定了制度保障。该会计内控体系已经进入试运行阶段, 哈药集团公司及该厂将组织涵盖会计核算各业务流程的全面的符合性检查, 开展跟单测试与抽样测试, 查找体系实施过程中将出现的问题与阻碍, 将体系建设从设计到执行进行全面改进, 实现会计内部控制的设计有效和执行有效, 从而经受住管理层自我测试和外部审计测试的考验。

三、构建会计内部控制体系的重点

1.转变思想观念并提高对会计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

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由人来设置, 也由人来执行, 因此, 转变思想观念, 重视会计内部控制建设是提高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水平的根本办法。首先要加强公司主要管理者对内部会计控制重要性的认识, 自上而下地推动各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执行落实, 这是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得以真正施行的根本保证;其次, 公司财务人员也要转变财务部只负责财务核算的观念, 要把会计内部控制当作财务部的首要职责, 主动出击, 加强内部会计控制重要性的宣传力度, 让公司上上下下看到会计内部控制将会给他们带来的现实和潜在利益, 慢慢从被动执行走向主动实施, 从而使公司上下树立起正确的内控观;再次, 加强员工的风险控制意识, 认识到会计内部控制在整个内部控制中的重要地位, 使得财务部在执行内部会计控制职能时能得到更多的支持和配合。

2.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

为了保证会计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运行, 必须配备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具备良好的专业胜任能力和较强的综合能力。即内部审计人员应精通审计、财务、法律等专业知识和熟悉计算机、统计等专用分析手段, 通过全面了解企业运转特点以及会计核算流程, 制定风险管理方案来帮助企业有效应对会计核算过程可能出现的各种非系统性风险。二是要有面向未来的积极态度及增值观念。内部审计不再是对过去的评价, 应该洞察风险、评估风险、寻找机会, 成为增加企业价值的推进器。三是必须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和客观性是会计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的保障。

3.建立风险评估体系

没有风险评估体系, 就谈不上有效的控制和应对风险。企业可以借鉴COSO委员会的ERM框架, 构建适合企业自身的风险评估体系。设计风险评估体系可分为三步:风险识别与确认、风险分析与评估和风险控制与报告。第一步, 风险识别与确认, 是指企业确定发展目标后, 对企业面临的风险进行辨别和判定其性质的过程。主要内容包括风险类型、风险发生的原因、风险对企业经营可能产生的影响等。第二步, 风险分析与评估, 是指对收集到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和计量的过程。具体的方法可以分为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有“标准化调查法”、“四阶段症状分析法”“、三个月资金周转表法”、流程图分析法和管理评分法等方法;定量分析法有评估一般危害性风险的MPY (年度最大可能损失值) 估计法和评估投资组合潜在损失的VAR (风险价值) 估计法等。第三步, 风险控制与报告。风险控制方法一般有转移风险、回避风险、分散风险等。风险报告是要在获取充分证据, 认真讨论评价, 形成具有建设性、可操作性并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内部审计建议的基础上, 由内部审计机构撰写, 交单位负责人核批的报告。不断修正和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形成企业动态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为进一步有效实施会计内部控制提供有力支持。

内部分析论文 篇3

(一)职能较单一,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

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执行,靠的就是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并予以规范化和系统化,使之成为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企业需要应对来自国内外两个市场的激烈竞争,围绕内部控制,对内部控制进行监督、评价和提出建设性意见的职能凸现了出来。但由于我国企业普遍对内部控制的认识程度不高,内部审计的工作主要局限于对财务活动的查错防弊方面,对如何协助管理者加强内部控制以降低经营风险几乎没有什么作为。

(二)独立性定缺。使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多流于形式化

为了同内部审计的财务监督定位相适应,我国内部审计机构大多数隶属于总会计师或主管财务工作的副总经理,虽然便于开展工作,但却失去了其应有的独立性,并且使其工作范围不可能涵盖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再者,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一个相对独立的职能部门,却没有与其地位和职能匹配的必要的纠错权和处罚权,事无巨细,必须报经最高当局处理,既影响了其工作效率,又失去了其应有的权威性。

(三)沟通协调不足,使作用于内部控制的审计质量与效率低下

由于受内部审计定位以及领导人重视程度等因素的制约,独立审计师从风险角度考虑,普遍不愿直接利用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主要原因有:独立审计主要关注的是内部控制,而内部审计关注的则是具体的财务数据;内部审计程序和工作不规范,通常没有系统的工作底稿作为审计证据,审计轨迹不清晰;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普遍不高,审计质量比较差;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强,审计证据的公信力比较差等等。

二、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框架中定位的要素

(一)多元化的内部审计方式

内部审计的范围应当从目前的财务收支领域扩展到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既要评价资源利用的经济性和有效性,又要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及对其的遵循情况进行评价。对存在缺陷和无效的内部控制,内部审计人员应提出改进和完善建议,并督促有关部门执行。因此,内部审计作为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一种监督形式,理应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形式实现多元化。多元化方式是实现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职能的必然趋势。

(二)与公司治理模式相适应的内部审计模式

内部审计大体上有两种模式。一是美国模式,即董事会导向型的审计模式。其特征是由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领导内部审计,对经营者进行监督。由于这种模式普遍存在董事会与经营人员合一,需要借助于外部董事解决“自我监督”的矛盾。二是法德模式,即所有者导向的审计模式,其特征是按照分权制衡的原则,南隶属于监事会的内部审计对董事会行使监督权,为了确保监事的独立性和审计质量,也需要依靠外部监事发挥作用。

(三)独立性和权威性与其职能相匹配的原因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的一个职能部门,不可能完全摆脱其它职能部门的牵制,其独立性总是相对的。基于这个原因,世界各国无不通过独立审计或独立监事制度以确保内部审计人员以客观、独立的立场独立发表审计意见。此外,赋予内部审计独立的处罚权和纠错权都是必不可少的,以便内部审计能够对在其工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有一定的处置权,确保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和提高审计效率。将来不管理是董事会审计还是监事会审计,抑或是二者的结合,都应当坚持这条原则。

(四)企业内部多部门联动的新的工作机制

从协调性角度看,内部审计隶属于经营者能贴近企业,有利于取得经营者和组织其它职能部门的支持,因为内部审计毕竟是企业内部的一个职能部门。因此我国《内部审计准则》和《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均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应当有较强的人际交往技能,以取得组织内外相关人士的支持。因此对内部审计地位的定位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原则上应当是在对其独立性没有实质性损害的情况下,尽可能贴近企业以取得经营者支持。

(五)与独立审计机构互相协调的内部控制制度评价标准体系

现代审计是以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为基础的,尽管国际上各大会计公司逐步由制度基础审计向风险导向审计过渡,这一基础也没有发生动摇,由于内部控制始终是审计风险评估的基础。共同的基础和相同的服务领域是独立审计和内部审计协调的根本动因。此外,独立审计和内部审计具有互补性。内部审计的及时性及服务于内部控制全过程控制的特点是独立审计所没有的,但独立审计对内部控制事后评价方面权威性及独立性又是内部审计所不及的。独立审计不但需要利用内部审计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审计风险,内部审计也需要利用独立审计的权威性提高管理当局重视程度,内部审计因此对独立审计普遍持支持态度。

三、关于我国内部审计体系定位的再思考

(一)推进审计委员会与监事会共同审计模式

我国企业外部治理力量比较弱,侧重于内部治理,《公司法》因而要求企业采用类似于法德等国的“双会制”治理模式。这种模式的关键是充分发挥监事会对董事会的监督作用,为此监事会必须要有独立的监事权。但从现行企业监事人员的构成来看是不具备这一实质要件的。从长远来看。我国公司治理必须从调整所有者结构人手,造就所有权明确的具有真正意义的大股东,以强化董事会的责任,落实出资者对企业法人财产的最终控制权。但在目前的治理环境条件下,借助于审计委员会,通过独立董事的工作改善治理问题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二)实施内部审计同独立审计相互协调一致的审计思路

内部审计得到独立审计师认同的关键是其自身的独立性及其工作质量。基于内部审计准则是内部审计工作的行为规范和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权威性的判断标准,建立高质量的审计准则是世界各主要国家审计界一致追求的目标。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由独立审计、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共同构成的审计准则体系业已形成。由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实务指南组成的内部审计准则框架也已经构建完成,它不仅同我国独立审计准则体系具有相当的一致性,而且已经在最大程度上同国际惯例标准保持了一致。

内部环境分析SWOT分析 篇4

一、SWOT分析的一般方法

SWOT分析是一种对企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的分析。在分析时,应把所有的内部因素(包括公司的优势和劣势)都集中在一起,然后用外部的力量来对这些因素进行评估。这些外部力量包括机会和威胁,它们是由于竞争力量或企业环境中的趋势所造成的。这些因素的平衡决定了公司应做什么以及什么时候去做。可按以下步骤完成SWOT分析:

(1)把识别出的所有优势分成两组,分类的原则是,看看它们是与行业中潜在的机会有关,还是与潜在的威胁有关;

(2)同样的方法把所有劣势分成两组。一组与机会有关,另一组与威胁有关;

(3)建构一个表格,每个占1/4;

(4)把公司的优势和劣势与机会或威胁配对,分别放在每个格子中。SWOT表格表明公司内部的优势和劣势与外部机会和威胁的平衡。

在企业的计划中,一定要把以下步骤都写出来:

① 在某些领域内,可能面临来自竞争者的威胁;或者在变化的环境中,有一种不利的趋势,在这些领域或趋势中,公司会有些劣势,那么要把这些劣势消除掉。

② 利用那些机会,这是公司真正的优势。

③ 某些领域中可能有潜在的机会,把这些领域中的劣势加以改进。

④ 对目前有优势的领域进行监控,以便在潜在的威胁可能出现的时候不至于措手不及。

二、公司的优势和劣势

产权视角的内部控制分析 篇5

内部控制历来是财务、管理等领域内比较热点的问题, 经历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五个阶段。从上世纪80年代起, 我国的理论界和实务界开始关注内部控制的研究, 从多范围和多角度对内部控制的概念、框架和效果等进行了探讨。

(一) 文献回顾

我国早期的内部控制研究大多从财务会计的角度出发解决和分析内部控制问题,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出现了很多关于内部控制概念的研究, 如朱荣恩 (2001) 、杨雄胜 (2005) 分析了内部控制的产生与发展过程、理清了内部控制的演变轨迹。探讨内部控制究竟服务于审计还是管理也一直是理论界研究的热门话题, 如李心合 (2007) 认为, 相对于审计视角的内部控制而言, 管理视角的内部控制研究更有意义。随着内部控制概念的逐渐清晰和明朗化, 众多学者又将目光转向内部控制研究相对成熟和系统的美国, 基于1992年COSO委员会发布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 得出了建立在委托代理理论、风险管理理论、权力配置理论等基础上的内部控制本质的结论和内部控制框架结构。杨有红、胡燕 (2004) 认为内部控制系统局限性的克服应信赖于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两者间的无缝对接;王莉 (2006) 认为应该从公司治理结构出发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可以说, 这一阶段的研究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一是我国的内部控制研究起步较晚, 必须加快对其理论与实务方面的研究。安然、银广夏事件都极大地说明了内部控制课题研究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不论是理论框架的构建, 还是与公司治理的关系, 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显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范财务舞弊、管理不善等风险, 并极大地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成果。二是我国还没有成熟的内部控制制度框架, 一味照搬国外的理论或经验都是不可取的, 只有在广泛探讨与研究的基础上才能形成独具我国特色以及适应我国企业特点的内部控制理论体系和框架。此外, 伴随COSO《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的发布以及我国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的出台, 也有学者致力于研究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 如谢志华 (2007) 认为应该基于风险管理的基础构建内部控制、公司治理、风险管理三者整合的框架。

(二) 文献评析

从以上的回顾可以看出, 不论从公司治理角度还是风险管理角度出发探讨内部控制, 都是为企业及其出资者服务的, 而企业又是其内部各产权主体契约的联结。笔者认为只要理清产权与内部控制的关系、从产权角度出发构建内部控制体系, 就可以完善公司治理, 同时更好地服务于风险管理。

产权具有比所有权更广泛的含义, 既包括所有权, 即物权, 又包括使用权、支配权、收益权等, 产权问题的关键是对人的行为、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的界定。现代企业中主要包含两大产权主体——物质资本所有者和人力资本所有者, 但目前世界各国的企业产权制度都是一种“物质资本至上”的企业产权制度, 企业内部控制也是为物质资本所有者服务, 只注重反映物质资本所有者在企业的权益, 而不太重视反映人力资本所有者在企业的权益。如果在内部控制框架中能够明确人力资本所有者与物质资本所有者同等重要的产权地位, 将有效地解决产权保护和产权约束问题, 使企业内各产权主体的行为以及其利益关系得到合理的安排, 最终实现产权保值增值的目的。

二、产权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企业内部控制权的配置需要借助产权界定与安排来实现, 这种产权主体之间关系的安排也需要一定的准则来制衡, 即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为使企业的资源得到最合理的配置、保证产权安排的有效实施, 内部控制在企业中所表现出来即是制度的实施。

(一) 共同的目标——实现企业高效率运营

企业产权是利益相关者共同接受的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引起的彼此之间的行为准则, 产权的界定就是对企业在资源配置中的这一系列行为准则的制定, 目的是实现企业的高效运营, 而根据1992年的COSO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定义, 内部控制合理保证的目标之一正是“运营的效率和效果”, 因此内部控制作为企业最根本的控制, 可以在制定这种行为准则 (即产权的界定) 中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和实施。

(二) 内部控制是产权保护的有效手段

由于负外部性的存在, 企业需要构建一个合理的控制机制, 使各种出资者的产权受到保护而不被公司管理层和拥有控制权的大股东侵害。内部控制的目标是产权保护, 根据《内部会计控制规范》, 内部控制的主要功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经营活动的合法合规、提高经营活动的效率效果”, 四者共同的目标都是保护产权。同时, 在现代产权制度的“归属明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四项要求中, “保护严格”是最高的一项要求。因此, 从产权视角出发考虑内部控制体系, 更进一步地保护各产权主体的权益, 以产权保护作为目标, 使得内部控制与现代产权制度的要求一致。

(三) 内部控制的本质——降低内部成本、使产权保值增值

由于企业内部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 其内部成本昂贵, 在各种权力配置过程中很难寻找到一个最优解, 但内部控制可以通过对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合理配置来降低内部成本。形成一个动态的权力配置机制就可以使各个产权主体的利益得到保护与制约, 使其借助企业这一契约主体实现产权价值运动过程, 即产权保值增值的过程。

三、产权视角的内部控制框架分析

企业作为契约的联结, 其内部各产权主体委托产权后, 使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 从而节省契约成本、降低交易费用、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使内部成本降低, 同时使产权在流动过程中保值增值。在现代企业中, 所有者将控制权让渡给管理层, 使管理层拥有对企业资产的使用权和控制权, 从而对企业进行经营和管理, 为企业所有者创造价值。管理层在获得企业控制权后, 也会将这种权利分解到其他企业员工。但管理层作为一种人力资本, 由于信息的优势以及人力资本与其产权主体的不可分割性, 可能会滥用这种控制权, 为自身谋取利益, 做出损害企业、损害所有者利益的行为。因此, 所有者为维护自己的利益, 需要对委托产权进行控制, 管理层也要履行其产权受托责任, 确保产权在流动中能够保值增值。基于产权和内部控制的密切关系, 可以把内部控制定义为企业为了实现高效率运营、实现产权保值增值, 而对其内部各个层次的权力配置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2004年9月, COSO发布了包含八个要素的风险管理整合框架, 而其1992年发布的内部控制框架体系则包括五个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 显然, 内部控制是包含在风险管理中的。笔者认为, 产权与内部控制的密切关系决定了一个合理的内部控制框架的各个要素都应以产权保值增值为目标考虑, 可以整合COSO的风险管理框架和内部控制框架, 制定我国的内部控制框架体系如表1所示:

(一) 内部环境要素分析

内部环境要素主要包括风险管理理念、风险容量、诚信和道德价值观、胜任能力承诺、组织结构、权责划分、激励与约束机制。这一要素的建立有两个关键点:一是明确各产权主体地位, 二是产权保护导向的激励约束机制。由于目前企业中普遍存在着物质资本产权至上的观点, 或者虽然提倡产权归属明晰、但相应制度跟不上, 因此, 在考虑内部环境的构建时, 应该首先明确各产权主体的地位, 尤其是一直被忽视的人力资本产权地位。明确人力资本的产权地位不仅有利于增加人力资本存量, 而且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本的效能, 这与产权保值增值的目的不谋而合, 使内部控制在基础层面就与产权进行了有力的结合。物质资本产权主体对企业投入了可以量化的物质资本, 人力资本产权主体对企业投入了以管理行为为特征的难以量化的人力资本要素, 要想把人力资本产权主体放在与物质资本产权主体同等重要的地位, 那么产权保护导向的激励约束机制势在必行。从积极方面来看, 内部控制的本质是降低内部成本、使产权保值增值, 而企业主要的人力资本产权主体———管理层由于其在企业中的中心契约人地位, 在追求产权保值增值中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建立以产权激励为主的激励约束机制可以对管理层产生较强的驱动力, 促使其自觉维护所有者和企业利益。从消极方面看, 由于不确定性风险的存在, 管理层可能会有盈余管理、关联交易等机会主义行为, 这必然会损害所有者的利益, “人力资本利用只能通过激励而不能通过压榨获得”, 建立以产权激励为主的激励约束机制可以使得管理层和所有者的利益趋向一致, 最终获得最大程度的产权保护。

风险控制是在既定的目标下分析并减少风险, 制定确保管理层指令得以实施从而削弱风险的政策和程序。无论是COSO早前提出的内部控制框架, 还是其后来提出的风险管理框架, 风险控制都是一条贯穿其中的主线, 其必不可少的内部控制框架要素之一就是风险控制, 这一要素的建立也有两个关键点:一是各产权主体利益最大化, 二是建立相互协调的三层控制机制。

(二) 风险控制要素分析

风险控制的前提条件是设立目标, 只有先确立了目标, 管理层才能针对目标确定风险并采取必要的行动来控制风险。目前大多数企业盲目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 其内部控制系统也都只看到了物质资本产权主体的利益, 而忽视其他产权主体, 使企业内的产权关系混乱, 继而产权不能得到全面的保护, 更谈不上产权的保值增值了。因此, 内部控制的建立, 应该体现全面的产权保护目标, 而不只是单一针对某一产权主体。

风险控制要素的另一个关键点就是建立相互协调的三层控制机制。控制机制是指控制主体为合理保证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而建立的一系列政策和程序。内部控制通过一定的手段, 合理配置企业的相关权力, 从而形成有效的相互约束和制衡的控制体系, 目的在于协调企业各契约主体之间的产权关系, 促使其长期合作, 保证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一般观点认为, 内部控制应该从所有者出发, 建立两层内部控制机制, 一是所有者对其委托产权的控制, 二是管理层因其受托产权而实施的控制, 即通常所说的治理控制和管理控制。但应建立一个相互协调的三层控制机制, 除了治理控制和管理控制, 还包括自我控制。人力资本不同于物质资本, 其产权主体本身可以为自己投资, 增加其人力资本存量。人力资本产权主体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 投入大量的体力、精力、时间等使自身存量不断积累, 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因此, 可以把自我控制定义为一个理性的人力资本所有者, 为了保护自己的专用性人力资本不被掠夺, 同时使人力资本存量不断增加而进行的提高自身知识技能的控制。事实上, 治理控制和管理控制已经能够合理保证COSO提出的内部控制的两个目标——财务报告可靠性和法律法规适用性, 但“经营的效果和效率”这一目标则没有受到重视, 自我控制对这一目标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内部应该制定自我控制的相关政策和程序, 并据此确定人力资本参与企业剩余价值分配的比例。一个理性的人力资本所有者, 为了保护和提升自己的专用型人力资本, 必然会遵循自我控制程序, 据以获得企业剩余中应得的份额, 这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带来的风险。

(三) 评价监督要素分析

评价监督是内部控制诸要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将会使内部控制得到长期有效的执行。如果内部环境和风险控制两个要素都可以从产权角度进行考虑, 构建相应的原则、政策和程序, 那么对内部控制的各个环节则可以进行相应的评价和监督, 并对偏离产权保护目标的差错做出建议。同时, 对内部控制在产权保护方面的效果还应该对外进行披露, 保证各产权主体的利益均受到保护。

参考文献

[1]朱荣恩:《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的思考》, 《会计研究》2001年第1期。[1]朱荣恩:《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的思考》, 《会计研究》2001年第1期。

[2]杨雄胜:《内部控制理论研究新视野》, 《会计研究》2005年第7期。[2]杨雄胜:《内部控制理论研究新视野》, 《会计研究》2005年第7期。

[3]李心合:《内部控制:从财务报告导向到价值创造导向》, 《会计研究》2007年第4期。[3]李心合:《内部控制:从财务报告导向到价值创造导向》, 《会计研究》2007年第4期。

[4]杨有红、胡燕:《试论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对接》, 《会计研究》2004年第10期。[4]杨有红、胡燕:《试论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对接》, 《会计研究》2004年第10期。

[5]王莉:《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结合》, 《管理科学》2006年第12期。[5]王莉:《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结合》, 《管理科学》2006年第12期。

企业存货的内部风险控制分析 篇6

一、企业存货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存货的内部控制弱化,控制体系不完整

目前,在我国很多企业仍然轻视内部控制,行政指挥占据主导,家长制管理的现象屡见不鲜。我国很多企业没有制定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与存货相关的部控制制度也散见于各种内部文件之中,更谈不上对存货的科学管理和相互衔接,虽然不少企业制定了存货的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但缺乏一定的方法的和措施。特别是对存货相关的内部控制的检查,大多未落实到实处,更没有定期报告的说法,与存货相关的内部控制的缺陷未暴露,更新的合理化建议不能及时得到采纳。

2、会计系统设计未充分考虑内部控制

由于存货的会计系统设计沿袭了计划经济的弊端,会计资料过于简化。比如,从会计凭证来看,只强调印章,而忽视签字;对存货采购的资金支付缺少授权,付款凭据和支票签发未能分离,各种发票、收据格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与存货相关的内部控制不能体现。从收款方来看,发票、收据记录不全,从中很难找出收款的方式和相关依据;从付款方来看,也很难找出付款的授权依据和方式,发票收据格式中没有设置审批付款的签字,也没有印制背书处,有些发票收据审批付款只有在原记录处签字,根本无法辨认。

3、存货内部控制评价缺乏具体的标准

对于不同的企业应有不同的存货管理模式,相应的应具备不同的存货内部控制模式。大型企业人员分工较细,内部牵制制度较完善,内部控制程序也较为严密;而中小型企业为了有效利用人力资源,内部控制程序就不够严格。

4、忽视对“内部人”的监督

企业的核心是人,人的诚信、道德价值观和胜任能力构成了企业的内控环境,这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其他控制要素的核心。但是企业在日常管理中往往偏重与对工组程序的监督,而忽略了对““内部人”的监督。现在,有些企业,在其内部只强调对“审批程序”的监督,不管“内部人”做的对不对,只要有“内部人”的签字,尤其是有领导的签字或者印章,毫不犹豫地在相关文件上盖章,这就算内部控制监督到位了,但这些人缺乏内部牵制或内部监督的思想,结果“孕育”出一批“硕鼠”、“蛀虫”,吞噬了国家和企业的公共财产,致使企业也随之迅速衰亡。

二、完善企业存货内部控制的相关措施

1、建立健全存货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可以对存货采购、验收、入库、付款等环节实施严格控制和监督,建立健全存货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分工,落实责任,使各项存货都能够得到有效管理。建立健全存货内部控制制度不仅有助于防止存货业务的错误记录和舞弊行为的发生,还能使企业加强成本控制,实施低成本战略,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持续稳步发展,达到以效益为中心,向管理要效益的目的,是企业实现经营目标的重要保证。

2、用现代的管理方法来加强存货物资控制

如何做好存货物资的控制一直是困扰企业的大问题。现代管理方法的落后会降低工作效率,增加重复工作,影响存货的流转速度和产品的生产及其销售。应采用一套合适的控制软件来加强存货的控制,建立计算机内部网络系统,在相关部门设立站点,从采购计划的制定到销售的实现达到数据共享。

企业的财会人员坚持存货物资控制制度,在充分保持传统企业经营中采用的有效的规章制度外,还应创新地推行对库存物资的数量、价值、时效、品种的控制,做到既不积压又不短缺,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账、款、卡、物相符。因此就出现了财会人员、保管员、供应人员“三位一体”的控制格局,根据历年生产和市场运行的规律来确定采购的时间、数量以及充分利用各地的价格差进行订货、进仓、零用、核算。企业还要求在仓库货架上建立物资卡登记制度,要与物资的数量、价值相符,财务人员经常到仓库内进行抽查、核实,做到财务账与仓库账相符。

3、制定合理的存货周转流程

针对公司的具体情况,以财务部门为中心制定一套适合本公司的高效合理的存货周转流程。市场营销部门、生产调度中心、生产部门、采购中心、库房、车间按照流程填制各类单证,保证原材料的采购、领用、加工、入库、发货和销售,使每一环节物流、单证流同步进行,财务部根据单证按照一定的方法及时记账,对重点存货做到永续盘存,从财务账上反映出产品的生产过程。

4、有效执行企业的存货内部控制制度

有了完善的存货内部控制制度得不到有效执行,也都是枉然。存货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是环环相扣,不能忽视任何一个步骤。

(1)把好采购关。企业购进货物要慎重,要充分做好市场调查,顺应市场行情,购进适销对路的商品。采购货物必须是必需的、不可或缺的,而且是无库存或库存不足以满足需要的,采购货物必须适量,不得超标积压,采购货物的单价须为询价后合适的单价,而且力求是最低的单价。

(2)做好保管工作。企业经营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随机事件和特殊情况,保管员在工作中要始终把握手续齐全这一原则,并以高度的责任心及时将所发生的意外事件向领导汇报,以尽量减少损失。作为领导,应经常查验库房,及时处理保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配合保管员共同做好存货的管理工作。

(3)建好激励制度。强化对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情况的检查与考核,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为了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并使之不断地得到完善,企业必须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得到有效遵循,执行中有何成绩,出现了什么问题,估计可能产生或已经造成什么后果。对于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对于违规违章的,坚决要执行相应的处罚。只有做到压力与动力相结合,才能最终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

摘要: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以存货为例来分析企业的内部控制,分析当前我国企业存货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存货,内部控制,风险分析

参考文献

[1]、岳芳;煤炭企业存货的内部控制及风险防范《财税与会计》2003年第11期

内部审计外包的决策分析 篇7

20世纪80年代末, 内部审计外包的概念逐渐开始流行, 发达国家一些企业为了重整组织和改造流程, 逐渐将一些非核心业务或非专业领域外包。直到现在, 内部审计外包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备受争论的问题。

目前研究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外包问题的课题逐年增多, 但是大多数是理论性的规范研究, 倾向于分析内部审计外包的利与弊。但是, 如果仅仅局限在内部审计外包的利弊问题上, 那是远远不够的, 如何对内部审计外包进行展望以适应现代经济的迅猛发展, 如何研究内部审计外包决策的影响因素, 如何对国内外企业的内部审计外包决策做出指引和提供依据, 个人认为, 是关于此课题研究的重点。本文希望明确内部审计外包的主要影响因素, 并在此基础上, 提出假设, 为企业进行内部审计外包作出评价标准和依据。

二、文献综述

Martin和Lavine (2000) 阐述了内部审计外包的四种形式: (1) 补充。通过补充, 外部承包人和公司内部审计部门一起完成短期内需大量时间或需要专门技术的工作 (2) 审计管理咨询。这是对原有咨询或审计项目的扩展, 组织可能设立内部审计职能, 也可能不设立 (3) 全外包。公司并不设立内部审计机构, 全部由外部机构提供内审职能 (4) 部分替代。用外部机构部分替代现有的内部审计部门, 即通常所说的合作内审。

王光远和瞿曲 (2005) 对内部审计外包做了述评与展望。他们对内部审计外包的研究发展做出了梳理, 并从四个方面对内部审计外包问题进行了深层分析, 从理论和实践角度提出意见, 作者认为应客观地分析内部审计外包问题, 避免受职业利益的影响, 还要考虑内部审计外包问题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文化背景;不能忽视社会公开化程度对内部审计外包的影响。最后对内部审计外包进行展望, 从内部审计本质、内部审计外包解释、研究方法的多样性三个方面对内部审计外包进行展望, 他们认为运用实地研究来分析组织内部审计外包决策的影响因素, 相对实验研究或问卷调查而言, 更具有重大意义。

刘斌和石恒贵 (2008) 选取了703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实证分析, 这些公司都是在2007年披露内部审计职能的。研究发现, 内审资产的专用性、内审活动的开展频率、审计委员会的有效性是影响内部审计外包程度的主要因素, 即内审资产的专用性越低, 内审活动开展越不频繁, 审计委员会未成立或未有效运作, 公司越可能将内部审计外包。

Peter、Nava (2006) 等人运用回归分析模型来阐述内部审计外包的决定因素, 他们对99家澳大利亚上市公司进行调查, 研究内部审计外包的决定因素, 这99家公司中, 54.5%是完全内置审计部门的, 而另外的45.5%将部分或者全部内部审计职能外包。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成本和内部审计服务提供者的专业胜任能力与内部审计外包决策显著相关。研究中还发现, 企业规模越大则越趋于内部审计外包, 规模越小, 则更适合内设审计部门。

三、研究假设

本文认为, 决定企业是否适合内部审计外包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公司规模、内审部门审计技术及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财务报告是否出现日后更正、年度报表的审计结果。

1. 受自身认识、资源和企业发展阶段等因素的限制, 中小企业

的内部审计存在很多瓶颈, 如内部审重视不够、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不足、内部审计审计技术和设备落后等, 因此, 规模较小的企业适合内审外包;因而提出:

假设1:上市公司规模越小, 越适合内部审计外包。

2. 内审部门审计技术及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也是影响内审外

包的重要方面, 如果企业的内部审计技术不能满足企业管理的需求, 审计人员素质保证不了审计的质量水平, 那么, 这样的企业也可以考虑内审外包;于是提出:

假设2:上市公司内审技术落后和内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不足, 则适合内部审计外包。

3. 笔者认为, 财务报告是否频繁出现日后补充更正是对内部审

计实施效果的一个衡量标准, 若企业出现报表报出后日后补充更正, 那么至少我们可以设想, 内部审计在职能履行上有一定的不足, 内部审计的有效性受到一定程度的质疑;因此提出:

假设3:上市公司频繁出现财务报告日后补充更正, 则适合内部审计外包。

4. 最后, 若年度审计报表出具的是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或

者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时, 我们也可以推断出内部审计是未能有效发挥其应有的监督职能的, 因此提出:

假设4:上市公司的年度财务报告被审计为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 则适合内部审计外包。

四、结论及不足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内部审计外包无法避免, 而企业如何进行内部审计外包相关问题的决策, 之前的研究成果并没有给出直接的依据。本文在国内外学者对内部审计外包的认识上进行再分析, 并提出了影响内部审计外包决策的4项假设, 上述假设对企业进行内部审计外包决策虽能提供一定参考, 但缺乏事实数据的支持, 这是本文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参考文献

[1]刘斌、石恒贵.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外包决策的影响因素研究.审计研究2008 (4) 66-73

战国文字系统内部简化现象分析 篇8

关键词:战国文字  简化  删减  借用  原因

汉字的简化现象,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能找到实证。何琳仪认为“趋简求易,是人们书写文字的共同心理。因此,文字从产生之时就沿着简化的总趋势不断地发展变化。战国文字简化现象,不但在各系文字中普遍存在,而且其简化方式比殷周尤为复杂”[1]。裘锡圭指出:“汉字形体上的变化主要是简化。”[2]可见,简化在汉字形体演变中的地位毋庸赘言。汉字从产生之初就沿着简化的总趋势不断发展变化。

在汉字发展史中,战国文字上承新石器时代及商周文字简化,下启秦汉后世汉字简化,具有明显的传承性。战国时代是一个特殊的大变革的时代,其时的文字也较彻底地摆脱了传统的羁绊,进入了一个大变革的时期。这时的文字形体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剧变,主要表现在俗体字的迅速发展上。而俗体之中最常见的是简体,其简化方式之多样化,几乎囊括了后世所有可见的简化方式。战国文字简化方式的考察对于研究整个汉字的简化无疑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一、删减类

(一)删减笔画

删减笔画,就是指通过单纯地删减正字形体笔画来达到简化的目的。根据删减笔画数目,可以将之分为单笔简化和复笔简化两类。

1.单笔简化

单笔简化的传统可以追溯到殷商甲骨文时代。它是指对原来不该有缺笔的字减少一笔,诸如横画、竖画、斜画、曲画等。一般说来,这类一笔之差并不影响文字的总体结构,因而并不影响相关文字的释读。

(1)简省横笔

A.元  博三·周33        侯马16·3

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在构件顶部简省了一横笔。

B.斋  新蔡甲三134   十七年邢令戟,集成11366

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简省了构件示上部的一横。

(2)简省竖笔

A.归  博一·孔10       郭店·唐6

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简省了构字部件帚下部的竖笔。

B.言  尔玺3076       尔玺4285

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简省了一竖笔。

(3)简省斜笔

A.马  博三·周22     博三·周32

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简省了右下侧的斜笔。

B.此  博一·孔1      博七·吴2

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简省了构件匕右侧的斜笔。

(4)简省曲画

A.州 三晋63      先秦编321

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删去了中间的一弯曲笔画。

B.囚(昷)集成2766       包山260

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删去了右上的一弯曲笔画。

2.复笔简化

复笔简化是与单笔简化相对而言的一种简化形式。这类简化形体与通常形体相比较,书写时要减少两笔或两笔以上的笔画。

(1)简省同形笔画

A祸  新蔡乙一15     秦九九11,楚系36

前者构字部件骨所从构件冎包含两个构件冎,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简省了其中一个同形构件笔画。

B.教  包山99      郭店·唐5

前者构字部件孝所从构件耂包含两个构件耂,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简省了其中一个同形构件笔画。

(2)简省处于字形中间的笔画

A.登  包山175(《说文》籀文)   包山27

前者构字部件豆下部表示圈足的笔画处于字形的中间,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简省了这一构字部件。

B.复  新蔡零421     新蔡乙四54

前者构字部件复中间的甘字形笔画处于字形的中间,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简省了这一构字部件。

(3)截除性简省

重  安邑下官钟,集成9707  春成侯钟,集成9616

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截除了田字形笔画下部的笔画。

B.质  侯马156:24     侯马156:25

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截除了贝字形下部的笔画。

(4)其他

A.贞  中山王鼎,铭文选2.880    公厨右官鼎,集成2361

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简省了构件鼎表示鼎足的部分的外侧笔画。

B.佥  博四·曹8      包山121

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简省了上部的构件亼。

(二)浓缩简化

一般是指通过浓缩文字笔画或形体的方式来实现简化目的的一种简化方式。它在战国之前的古文字形体中就有零星存在,到了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浓缩作为汉字简化的一种重要方式逐渐凸显出来。将浓缩笔画划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浓缩笔画

士  郭店·老乙9     博一·孔6

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中间的竖笔收缩,仅仅与上面的横相接。

B.周  尔玺1196     尔玺1197

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中间的竖笔收缩,仅仅与字形中部偏上的横笔相接。

2.浓缩形体

A.岁  陈璋壶      子禾子釜

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将左侧部分“匚”浓缩为单笔,里面的部分浓缩为两点。

B.孙  尔玺1212    尔玺1213

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将右下旁“糸”浓缩为一横、一点的组合。

(三)删减偏旁

删简偏旁主要是针对会意字和形声字提出来的。一般来说,偏旁在文字中都具有某种表意功能,轻易不得省简,然而在战国文字中,不但笔画可以删减,而且偏旁也可以删减。所删简者,包括删减形符、删减音符以及删减同形三个部分。

1.删减形符

所谓“形符”,特指会意字中某一偏旁,或者会意字中某一偏旁的部件。一般来说,简省这类形符会失去会意字或会意字偏旁表意功能。然而在特定的条件制约下,这类简化字任然可以识读。

A.咸  陶录6.9.2    陶汇5.405     集成285叔尸鎛

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先后删去内中“口”上一横和左侧竖笔。

B.相 玺汇3210     玺汇0788

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删去右侧的“木”旁。

2.删减音符

这是形声字独有的一种简化类型。形声字的音符一般不能省,省声存形就不成其为形声字。然而在战国文字中的确已出现这类特殊现象。

A.违 上博五·三8      上博六·竸12

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删去右上“韦”旁顶部。

B.敬 玺文4172      玺汇3363

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删去左侧形符“苟”。

3.删减同形

古文字中有许多所谓“即形见义”的“同文会意”字,这类“同文”叠体作为独体出现,其“同文”部分不能省简;如果作为复体出现,则往往可以省简“同文”中的一个或两个部件,这就是所谓“删简同形”。这种简化方式很早就存在于汉字系统当中,战国文字中最为常见。

羽  包山269     包山1号牍

前者所从构件包含两个构件习,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直接删去其中一的一个同形构件习。

B.药  小篆        玺文1·5

前者所从构件艹包含两个构件屮,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直接删去其中的一个同形构件屮。

(四)合文删减偏旁

所删简者,是合文内部某一个字形的部分偏旁,或两个字的部分偏旁。从目前所见例证来看,它与文字载体的形制及其空间大小有密切关系。

司马   玺文合1      玺文合1

将“口”和“马”合并在一起,然后删除重叠部分。

B.司工 玺文合2      玺汇合2227

将“司”和“工”合在一起,然后删去“口”。

1.合文删减笔画

合文删减笔画就是删减合文形体内部某一部件笔画的现象。它在玺印文字和货币铭文最为常见。

空侗 玺汇3972     玺汇3976

删去上部“空”字中竖。

B.工行 货系2963        货系2961

删去“行”字下部两侧外撇之笔画。

2.合文删减数字

就目前所能见到的资料来看,此类删减多见于货币铭文,删减的内容均为序列数“口十口”中间的“十”。

A.五十五  货系789

删除中间的“十”字。

B.五十八  货系2450

删除中间的“十”字。

这六种都是采用删简的方式,从删简单笔、复笔到偏旁、音符、形符乃至整个同形字体。通过删减的方式达到简化形体的目的。

二、借用类

(一)借用笔画

借用笔画,简称“借笔”,是晚周文字中非常有趣的简化手段。文字的两个部件由于部分笔画位置靠近,往往可以共享这两个部件的相同笔画。这类简化只要安排合理,尚不会影响文字的释读。在战国文字中,借用笔画的简化方式被广泛使用。

和  程训义1-148      玺印汇1875

后者在前者基础上,构件“口”的横笔与构件“禾”的右下斜笔共享笔画。

B.固  玺汇1604     玺汇0713

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构件“古”的横笔借用构件“口”上面的横笔。

(二)借用偏旁

严格说应称“借用相似偏旁”。一字之中两个偏旁或部件如果比较类似,可以借用。

皮  石鼓文·作原       龙岗85

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口”形与“又”形体共享。

B.踦  说文小篆      玺汇1684

“足”借“奇”中的“口”旁成形。

(三)合文借用笔画

借用笔画,是一个字之内的笔画共享;合文借用笔画,则是发生在两个字之间的笔画共享现象。外在形式有异,内在实质相同。

A.上下  长沙帛书

“上”的下面一横与“下”的上面一横笔画共享。

B.至于  侯马355

“至”的线面一横与“于”的上面一横笔画共享。

(四)合文借用偏旁

合文借用偏旁,是借用偏旁的外延。当古文字中前后相因的两个字有共同的偏旁时,书写者为求方便,多将后一字的偏旁承前省略。它的实质是合文中下字偏旁承上字省略,形式便是上下二字共享偏旁。战国文字借用偏旁多见于“合文”。这是因为“合文”多是固定词汇,或地名、或复姓、或习语,借用笔画也不会造成误解。

1.有共同部件的借形

(1)借用上部形体

A.之时  上博二·容51

借“时”字上部作“之”字。

B.是日  新蔡零282

借“是”字上部作“日”字。

(2)借用下部形体

A.寡人  集成2840中山王鼎

“人”字借“寡”下形体为之。

B.货贝  睡虎地·日甲103

“贝”字借“货”下形体为之。

(3)借用左侧形体

A.驷马  曾乙146

“马”字借“驷”字左侧为之。

B.害割  郭店·语四18

“害”字借“割”字左侧为之。

(4)借用右侧形体2

A.并立 郭店·太12

“立”借“并”字右侧形体为之。

B.稽首  清华壹·祭3

“首”字借“稽”右侧形体为之。

(5)借用内部形体

旬日 清华壹·尹至1

“日”字借“旬”字中部为之。

(6)借用外部形体

禠衣上博四·昭6

“衣”字借“禠”外部为之。

2.无共同部件的借形

A.司工  玺汇0091      玺汇2227

“司”下借“工”字为之。

B.青中(精忠)玺汇5383

“青”下“口”形借“青”为之。

有相似部件的借形

A.教学 郭店·语一61

“教”字借“学”字成形。

B.旅衣 睡虎地·效41

“旅”字借“衣”字成形。

(五)合文借用形体

合文借用形体是战国文字极特殊的简化方式。即下字所借上字形体仅为上下二字的“共享”形体,而未必一定涉及偏旁。这类字以单字形式出现,却读二字。一般来说,首先读单字本音,然后读该字偏旁的读音。或顺序正相反。这类合文虽属借用偏旁,但所用的偏旁在合文中又是一个独立的字。因此称“借用形体”以区别之。或称“包孕合书”。

A.高安 货系1433

“安”借“高”下成形。

B.子孙侯马355

“孙”字左侧借“子”字成形。

三、简化原因分析

(一)社会原因

社会对文字书写简便的要求不断提高。由于战国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许多下层人民有了更多的机会与条件使用文字。汉字使用范围扩大,使用频率增高,这对文字的简化产生了新的推动力。例如:

为 赵孟疥壶,集成9679   温县WT1K1:3687

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省略了表示大象躯干的笔画,这是因为随着文字被大多数人使用,这就要求其书写形式去繁取简,满足人们趋简的心理,从而更好地为人们日常生活服务。

(二)文字载体及书写工具因素

战国文字的载体主要有竹简、丝帛、青铜器物、陶器等,书写工具有毛笔、刻刀之类的刀具。文字载体、书写工具不同对文字的形体会有或多或少的影响。比如书写在竹简上的文字,由于宽度的原因,可能就需要删去某些部件。用刻刀等工具刻的文字,由于比较生涩,可能会使某些笔画出现断裂甚至缩减。例如:

害割  郭店·语四18

由于这是写在竹简上的文字,而竹简的宽度有限,所以就将这两个字合并,借用“割”的左侧。

(三)书写风格

由于文字用途不同出现了书写风格的不同,有些用于比较正式的场合,书写风格比较端庄,有些用于日常生活,书写风格就比较随意,这同样会导致文字的简化。例如:

容  尔玺3060  公朱左官鼎,集成2701

前者是用于比较正式场合的玺印上的文字,写得比较端庄;后者是用于日常生活的青铜器上的文字,写得比较随意。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简化了许多构件。

(四)书写者文化程度

书写者大部分为普通工匠,其文化水平也有一定的差异。文化程度高的书写者,写得比较认真端庄,而文化程度低的书写者,写得急就草率,因而字形简化相对来说比较明显。

在文字的发展过程中,简化是汉字形体演变史上的一个主旋律。战国文字简化字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仅可加深我们对战国时代文字的认识,有助于研究战国文字形体演变规律,还可以帮助我们弄清某些文字的演变脉络,对古文字的考释具有重要作用。

注释:

[1]何琳仪:《战国文字通论》,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版。

[2]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参考文献:

[1]杨蒙生.战国文字简化[D].安徽: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2]刘云.战国文字异体字研究[D].北京: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内部审核分析报告(定稿) 篇9

根据学校“三标一体”教育质量管理模型的运行要求和内部审核计划的安排,质量管理部牵头组织,教学部、学工部、总务部参与,于2010年11月25-26日对教学执行部门实施了第二次内部审核。本次审核旨在整合审核资源、提高审核效率、提升运行质量,实现体系运行的深度融合。学校按照“分类审核、分段推进、联动实施、系统整合”的原则将内部审核与半期教学检查等进行了融合。现将审核情况予以报告。

一、审核的基本概况

本次审核历时2天。4个内审小组针对审核条款和内容,通过查阅材料、沟通交流等方式分别对全校16个二级学院进行了内部审核。此前,学校及时召开了内部审核工作会,对内部审核的目的、检查要求、注意事项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解读。同时,质量管理部针对此次审核工作的特点,按照内部审核工作要求,结合主控部门提出的检查内容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检查表格,为审核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证。

从本次内部审核的总体情况看,各二级学院基本上能熟练运用“三标一体”教育质量管理模型的基本理念与方法,重视内部制度建设,各级人员责任意识、质量意识、规范意识、创新意识、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工作效率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从工作推进的总体效果看,各二级学院重点工作重策划实施,常规工作重过程控制,各项工作规范扎实,推进有力,成效显著。其中数学与统计学院、外国语学院、计算机学院、应用技术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美术学院、音乐学院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各项工作开展有序,过程控制到位,常规管理规范,特色创新意识凸显。

在青年教师指导方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对青年教师在教学、科 研、师德师风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指导,工作细致到位;电子电气工程学院青年教师指导材料完整规范;音乐学院教师教学评价工作到位,包括学生信息员表格的填写都落到了实处;数学与统计学院青年教师指导工作过程控制到位,成效显著。

在教学质量监控方面,数学与统计学院、计算机学院、应用技术师范学院、旅游学院日常教学巡查、督导听课落实到位,学生评教扎实开展,过程记录材料翔实;音乐学院强化内部管理,督导工作扎实,从听课记录、半期总结中都体现出此项工作开展的良好局面,总体评价好。

在实验室管理方面,美术学院管理制度明晰,运行记录规范,效果好,其记录表格值得推广。

在学生管理方面,电子电气工程学院学生“四自四会”活动特色明显,记录材料翔实;教育科学学院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成效显著;美术学院学风建设专项调查问卷设计科学,调查报告完整。

在团学工作方面,应用技术师范学院过程控制到位,2009年学生科研按期结题率达100%;数学与统计学院、外国语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计算机学院结合专业特点开展学生技能训练,可操作性强,效果明显。

在就业工作方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美术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就业工作效果明显,其中美术学院2010届毕业生签约率已近90%;数学与统计学院在就业市场的拓展上狠下功夫,召开专场招聘会,加强了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切实提高了就业率;音乐学院就业工作扎实有效,对每个学生进行拉网式谈话,根据学生的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记录表格设计科学。

二、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审核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教学执行部门的内部审核,发现各学院均存在程度不同的问 2 题,本次审核共开出了不符合项3个,观察项39个(见不符合项报告和观察项报告),提出工作建议87个(具体情况已与各学院现场反馈)。现将本次内部审核中发现有关问题分析如下:

1、关于青年教师的培训指导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指导青年教师交流材料不完善,证实性材料不充分、总结分析不规范,如美术学院、计算机学院、教育科学院等;有的学院仅提供了导师制相关文件的材料,还缺乏对一些共性问题如教学、科研、师德师风等的培养指导,需加强全面的培养指导,如体育学院等;对青年教师的指导计划与学校要求不一致,如旅游学院;培训中,有的学院助教的听课中没有听指导教师课的记录,如化学与环境工程、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等。总体看,青年教师培养指导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强,指导内容和方式需要进一步完善。

2、关于五大教学改革的实施

从审核结果看,有的学院五大教学改革相关工作仅有工作实施方案,且方案数目过多,凌乱无序,无工作开展的证实性材料,如经济与管理学院;还有的学院制定的五大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没有进行充分的讨论评审,科学性、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如美术学院等。从审核结果看,大部分学院对五大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但其深度、力度和强度还不够。

3、关于学生评教工作

审核人员在审核中发现,学生评教工作形式比较单一,问卷调查、信箱、网络交流平台、学生座谈会等形式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如体育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等。另外,有的学院学生评教记录不完善,如:有的问卷调查没有日期,看不出是哪学期进行的评教,如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有的学生评教表格填写指向不明确,未显示被评对象,如政法 3 学院。另外,在评教结果的反馈上,各学院均重视不够,使评教工作的结果未得到充分运用,对教师教学质量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不明显。

4、关于辅导员制度执行

通过审核发现,有的辅导员的部分听课记录不完整,如体育学院、旅游学院等;辅导员对课堂教学管理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出现流于形式的现象,如文学与传媒学院;部分辅导员深入学生宿舍没有相关记录,如外国语学院等;辅导员与学生谈话记录不完善,如电子电气工程学院、美术学院等。从这些现象看,辅导员工作制度的完全落实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5、关于安全稳定工作

从审核中发现,有的学院每月安稳排查,多数未提供过程性记录,只有上报学工部的材料,不能有效证实开展了安稳排查,如电子电气工程学院、美术学院、体育学院、旅游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等;平安校园建设工作总结质量不高,证实性不充分,如政法学院、应用技术师范学院;重点人员的梳理情况仅提供了安全稳定工作排查报告,未制定相应的稳控措施,如计算机学院等。

6、关于教研室工作

通过审核发现,部分学院教研室活动开展情况差别大,教研室活动形式比较单一,尤其是深入课堂不够,对课堂教学中的问题研讨不够,如体育学院、旅游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有的学院各教研室活动尽管内容比较宽泛,但活动主题不鲜明,活动记录与其工作计划不一致,且未见成效(未见讨论结果),教研室活动记录项目填写不全,如政法学院、音乐学院等;有的学院教研室工作计划,不能充分体现重点工作,如美术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也有的教研室工作未能体现教师充分讨论和参与情况,如电子电气工程学院;另外,比较普遍的问题是各学院 4 的教研室活动开展更多的是传达文件精神,缺乏对教学问题的研讨,背离了教研活动的主题。

7、关于教学大纲修订

在审核中发现,部分学院本教学大纲修订工作进展缓慢,未见到相应工作开展材料,进度和力度不够,如外国语学院、电子电气工程学院等;有的学院教学大纲修订过程性材料体现不充分,如教育科学学院等;教学大纲评审控制有效性验证不充分,评审表格存在项目填写缺失,结论和整改建议存在不相符等现象,如音乐学院等。

8、关于毕业论文(设计)

有的学院在毕业论文(设计)上进行了较大的改革,逐步从理论向应用、工程设计拓展,但对过程和工作量控制没有相应的举措,改革的力度离重庆文理学院[2010]1号文件要求还有距离,如体育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等;有的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改革方案内容较混乱,改革措施和评价标准不明确,如经济与管理学院、计算机学院;2010届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评价没有统计分析和改进措施,如外国语学院。

(二)主要原因分析

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领导作用发挥不够

一方面,领导对部分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学院领导也想抓好管理,主观上希望“三标一体”教育质量管理模型在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缺少有效的方式和方法。有的学院在科研、教学或其它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自认为各方面管理都很到位,而没有把体系运行放在重要位臵。为此,往往出现学院管理体系中职责不清、内部沟通不够,人力资源配备不当或不足等问题,从而导致体系运行效果不好。另一方面,策划不周,策划不正确或者根本就没有进行充分策划。有些学院对 5 重要工作策划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或者没有按照标准的要求(即5W1H的策划模式)进行策划,尤其是对现状的分析不够深入,对市场、顾客、法律法规的要求把握不准确,从而导致文件策划没有深度,或者策划不全面,或者不正确,或者可操作性不强。再次,缺乏创新意识,没有把本次内审改革的最新精神吃透。为积极推进二级管理体制,充分适应学校改革发展需要,在总结“三标一体”教育质量管理模型实践运行基础上,学校对审核体系进行了较大的改革。改革的重点是将内部审核与半期教学检查融合,将管理评审与目标考核、总结等融合。由于本次审核是与半期教学检查融合,内审的具体内容不能向受审方公布,仅公布了教学检查的内容,因此,在审核中,有的学院在内审材料准备上出现漏洞,甚至手忙脚乱,这说明“三标一体”教育质量管理模型在运行中的“两张皮”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

2、员工的认知和参与不够

一方面,教职员工对标准理解不透彻,行动中对标准的落实不到位。尽管标准体系要求建立文件化的管理体系,十分重视文本和记录,但这些文本和记录主要针对的是每项工作开展实施过程情况,而不是光有计划文本,而无具体实施的过程记录。临时抱佛脚,赶一些材料来应付检查,形成典型的形式主义,从而陷入一种“泛文字化”的怪圈。另一方面,个别单位员工凝聚力不强,全员参与意识弱。存在学院领导和教职员工无有效沟通,未统一认识,无协调行动等现象,致使体系的运行、工作的开展出现脱节、滞后、散乱、不闭合等现象。

3、运行机制的稳定性不够

体系运行机制的稳定性直接决定组织贯标的全过程和管理体系运行的效果。以激励机制为例分析,激励机制是推动体系运行的“保障机制”的一部分,有的学院激励机制不健全,激励方法不全面,没有认真 6 研究激励机制的内在规律和实际情况,出现简单化和片面化的倾向。有的学院偏重物质激励,忽视了精神激励、信息激励;存在偏重机械的激励评价方式,忽视辩证的评价分析;偏重短期效果,忽视长远效果;偏重负向激励,忽视正向激励等现象。再如改进机制,有的学院不能摆脱习惯做法的束缚,惯性思维、习惯行为对“三标一体”教育质量管理模型依然形成很大障碍,出现不能很好适应,嫌麻烦,图省事,越干越烦恼等现象,未能主动以持续改进的意识和精神开展工作。

三、持续改进措施

(一)领导示范,真抓实干

充分发挥领导作用是组织保持体系运行良性运转并取得业绩的关键。领导者必须认识到自己的活动是管理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设计运行机制的核心。领导者不仅是一个强有力的号召者,还应该是踏实的实践者,从确定方针、目标、策划开始,到确保资源的获得,进行管理评审,到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领导都应明确自己应该干什么、怎样干、干得怎么样、如何改进等。在运行的全过程中切实做到尽职尽责,而不是简单下一个限期达标命令,单纯地用奖罚、撤职、下岗等方法推进组织的工作,更不要把产生的问题随意推给教职员工,而让自己臵身于运行体系之外。真抓实干,身体力行,充分发挥领导作用,以领导者和实践者的身份深度参与并推动体系建设和维护,是体系运行有效性最直接、最有力的保证。

(二)达成共识,全员参与

组织上下要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切不可以短期行为或功利主义超越体系运行,要加强协调沟通,达成共识。一方面,要相信。相信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管理标准是全世界先进管理经验的总结;要相信我校“三标一体”教育质量管理模型能有利于提高学院的管理水平和服务 7 水平,有利于持续增强顾客的满意程度,强化学校毕业生参与就业竞争的能力。一个对“贯标”将信将疑的组织,很难有强烈的使命感、责任心、追求欲。就会出现瞻前顾后,优柔寡断,一旦碰到困难或挫折,便会走入误区,搞形式、背包袱,越干越沉重等现象,这就很难解决运行机制中出现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参与。全体教职员工一定要有全员参与的意识,要有自觉性,应主动加强对标准的学习和研究,不断提高对标准的理解程度。如果不努力去学习、体会、实践,只在表面上下功夫,即使会背、会说,也无济于事,难以入门。领导必须带头学习,在学院内部培养一批精通标准并能实际运用的行家,坚决摒弃对其他外来力量的依赖心理,克服人云亦云的弊端。

(三)健全机制,科学管理

医院内部控制系统建设分析 篇10

目前,医院在保持快速发展的同时,在内部控制方面也出现了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医院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 本文从卫生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医院的内部实际出发,分析了在医改背景下,医院内部控制方面出现的问题和漏洞,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期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能有更好的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1当前卫生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当前,卫生事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显现,面临重要发展机遇。 卫生事业在扩大内需、增加就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国家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增长的综合国力为卫生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各地更加重视加快卫生事业发展,社会各界、国际社会对卫生工作给予了高度关注和支持,人民群众对卫生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卫生事业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带来多重健康问题挑战,卫生工作任务更加艰巨。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面临的健康问题日趋复杂。 一方面,重大传染病流行形势依然严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精神疾病对人民群众的健康威胁日益加大,新发传染病以及传统烈性传染病的潜在威胁不容忽视。 另一方面,生态环境、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食品药品安全、职业伤害、饮用水安全和环境问题等对人民群众健康的影响更加突出。 不断发生的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及社会安全事件也对医疗卫生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服务理念、服务模式等亟需作出相应调整。

制约卫生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日益凸显,医改进入攻坚阶段。 卫生事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存在。 卫生资源配置、卫生服务利用、居民健康水平在城乡、地区和人群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群众大病医疗费用负担仍然较重。 随着医改的推进,深层次的体制矛盾、复杂的利益调整等难点问题进一步显现,改革已进入“深水区”。 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基本药物制度还需巩固完善,公立医院改革需要深化拓展, 推进社会力量办医仍需加大力度,人才队伍总量和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持续不断地推进改革。

2内部控制的定义

内部控制是在一定的环境下,单位为了提高经营效率、充分有效地获得和使用各种资源,达到既定管理目标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段与措施的总称。

医院内部控制制度是医院现代化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医院为了保证资产安全、完整,提高管理效率,避免医疗风险,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形成的一种内部自我检查、调整、制约、评价的控制系统。 内部控制具有全员性、全方位性、全过程性,涉及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和全体人员,包括医院的组织架构、人力资源、医院文化、业务活动。

3医院内部控制的作用

医院内部控制作为现代医院经营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医院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管理的重要举措。 良好的内部控制有以下作用:

(1)可以保证医院的财产安全 ,保证医院经营合法合规 ,单单依靠工作人员的自觉性来维护单位财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靠内部管理系统,对单位的资产进行定期盘点核算,使医院财产处于全方位的监控中。

(2)可以确保医院各种信息的真实性 ,内部管理机制相互配合、互相制约,及时将信息反馈到控制系统,系统自动进行检查和纠正,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使领导层能及时了解医院的运营过程,根据正确的信息做出准确的决策。

(3)可以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 ,内部控制系统明确各科室之间的职责,对每位工作人员都划分具体的工作内容和岗位职责,设立明确的审核考察标准和奖惩制度,这就使各部门紧密联系、协调运作,有效地提高了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保证了各种医疗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提高各项经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减少了各类事务性工作的劳动强度,节约了大量劳动力成本,提高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促进了服务水平与工作效率的提高。

总之,建立完善的医院内部控制系统对医院的生存和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高质量的管理可以使医院的各职能部门及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主动承担相应职责,保质保量地完成本职工作,为医院的后续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4在建设医院内部控制系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1 内部控制系统的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由于人是内部控制系统的设计者、维护者、运行者,所以医院内部控制能否发挥作用主要取决于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职业道德素养、风险识别能力。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这部分人员并没有达到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想做但不知道怎么做,另一方面是不该做的却做了。 前者是由于医院没有落实完整的人才培养计划, 多数员工没有受到专业培训和后续教育, 人才队伍建设不能满足内部控制发展的要求,专业技能低下的员工完成这份工作,工作效率自然会降低。 后者是由于员工自身素质低下,违纪违法的现象时有发生,例如在人员招聘、职称评比、 具体业务开展的时候经常会发生通关系、收红包、行贿受贿等情况。

4.2 管理者对医院内部控制系统的建设不重视

一方面,医院的管理者多是来自临床和教学岗位,他们拥有高超的医学技能水平,但是缺乏管理方面的知识。 他们的工作重心多是医疗技术和医疗服务,认为医院的发展壮大主要依靠的是医疗水平,做出的决策多是直接服务于此,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不高。另一方面,内部控制给医院正常运转提供的是后勤保障, 其产生的经济效益比较隐形化、长期化,不具有直接性,短时间内不能看到成效, 管理者不能充分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表面上强调要建设与完善内部控制系统, 但是缺乏有效的执行力, 未对内部控制进行完善与监督,使内部控制的相关工作无法落到实处。

管理者的观念意识可以左右医院发展的方向,如若他们对内部控制系统的建设和完善不能高度重视,那么最直接的影响是医院内部管理混乱,间接影响的就是医院的长期健康发展。 如一些医院注重对硬件的改善和投入,但是缺少有效的内部控制,导致大型医疗设备的投资回报率比较低,潜藏着经济风险。

4.3 医院缺乏内部控制的环境基础

医院内部实施内部控制制度的氛围不够,由于实施内部控制程序繁琐,会对现有的工作流程形成制约,影响其他日常工作的进展效果和速度,因此上至医院管理层下至普通员工主动实施内部控制的积极性不高,多数还处于被动状态。此外,某些工作人员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认为以权谋私是正常现象,反之才是不正常。

多数医院在内部控制的职权方面普遍存在职权交叉,各个科室之间的权利与职责模糊不清,岗位责任安排不明确,权利责任制度缺失,相关工作人员不清楚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在日常工作中,多数人觉得领导安排的就是自己应该做的,领导没有传达的就不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对工作内容没有明确概念。 这种工作意识和工作方式只能导致工作没有效率, 出现问题就相互推卸责任。

4.4 缺乏系统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监督检查机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院经济形式多种多样,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系统,但是普遍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没有建立起针对各个环节、 各个部门之间相互控制的全面的内部控制制度;2已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在设计上不够科学、严谨, 权责划分不严格、不是特别明确;3内部控制系统的应用范围过于简单化,仅仅是职责划分和奖惩措施的标准,控制活动设计不全面;4缺乏风险评估体系,造成内部控制失控;5相应的监督检查机制也存在一定问题,如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很多医院都流于形式、监督范围较小、工作重点不明确等,这就导致对医院内部控制的执行过程和效果缺乏有效监控, 内部控制不力的现象经常出现。

5加强医院内部控制的措施

一方面要加强医院管理者和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的认识, 提高从业者的专业素养。 医院要组织专门的培训,针对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教育形式、设置不同的教育内容,主要是让所有员工对内部控制有正确的认识、改变“重医疗、轻管理”的理念、增强领导的管理能力、更新内部管理知识、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改进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加强对内部控制理论的学习等。 总之,要让医院形成实施内部控制的良好氛围,使医院的管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另一方面是内部控制系统和监督检查机制的建设。 医院根据自身特点建立合适的内部控制系统,重点是要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和完善、科学设计,在实际工作中做到以制度来管理人、管理事,提高工作效率。 监督检查机制是对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情况的评价和反馈,设置独立的监督部门和专业的监督人员,做好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对重大项目、投资决策进行跟踪监督,并且监督范围要将管理层包括在内。 总之要实现控制、管理、监督、评价相结合的内控体系,使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得到显著的提高。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医疗市场的竞争也日益激烈。目前,医院在保持快速发展的同时,在内部控制方面也出现了诸多问题。本文探讨了内部控制对医院发展的作用以及当前医院内部控制系统建设出现的问题,最后提出了解决措施。

上一篇:开放实训平台下一篇:电气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