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综合实践活动十篇

2024-08-31

整合综合实践活动 篇1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搁浅?或许有些老师考虑的是安全问题, 或许有些老师认为是学校领导的观念还没有转变所致。诚然, 这些因素是有影响, 但却不是最根本的。笔者认为, 要让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 关键在于教师, 在于活动的切入点。只有立足校本, 以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为切入点, 与各学科教学, 学校、社区各种活动整合起来, 才能最大程度地调动老师的积极性, 让综合实践活动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常态道路。

一、与学科教学整合, 相得益彰

翻开我们现在的各类教科书, 能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内容比比皆是:语文中的“综合性学习”, 数学中的生活化内容, 美术中的“综合·探索”, 品德课程中要求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相联系的内容等等, 都是整合的最佳选择。如语文第十册第五单元是综合性学习:“有趣的汉字”。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了“汉字的探索之旅”综合实践活动, 各小组从汉字的起源、汉字的演变、汉字的谐音、汉字的书写等几方面开展探索。在活动过程中, 不仅语文教育的目标扎实完成, 学生学到了很多课外的知识, 而且每个学生都亲历探究的过程, 感受着探究带来的乐趣。

二、与学校活动整合, 相映成趣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传统活动, 或者特色活动, 我们可以将综合实践活动融入学校各类活动之中, 让它们相映成趣, 呈现出别样的精彩。

1. 根植传统活动。

比如浙江省首届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课的评比, 就要求围绕仙居实验小学体育节方案, 对学生进行过程指导。根植于体育节这一传统活动中, 学生们许多的创意令场下听课的教师暗暗叫绝, 课堂活力无限。我觉得, 这次综合实践活动和体育节相结合的举措, 是一次很好的尝试, 一举多得: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 参与积极性更强;老师的指导更加切合学生实际, 针对性更加明确。类似体育节这样的传统活动还有很多, 如读书节活动、安全月活动等。合理整合资源, 可以让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开展, 有效推进。

2. 携手校本活动。

比如我校的校本特色活动是“爱心岗”建设, 就是让学生设立一个服务他人的岗位以奉献爱心。起初, 老师让学生挑选岗位, 效果差强人意。后来, 我们在四年级开展了“我来设置爱心岗”主题活动, 根据学生投票高低确定试点的爱心岗, 结果, “节水劝说岗”、“日光灯开关岗”等新型岗位应运而生, 学生不但坚持了下来, 而且兴致勃勃。于是我们以此为开端, 高年级的学生还通过调查、统计等帮低段的学生确立了确实可行的岗位, 一学期以后, 再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岗位调整。几年来, “爱心岗”建设在我校如火如荼地开展着, 逐渐成了学校的一张金名片。

我觉得, 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要立足于体现每一所学校的特色, 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与校本课程开发相结合, 以利于充分调动学校领导和教师开发课程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无缝”对接, 高效运转。

3. 携手社团活动。

国家开展体艺“2+1”活动以来, 各个学校的各类社团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出来, 有的学校甚至把每周五的下午单独开辟出来开展社团活动。但审视我们的社团活动, 发现有的活动内容属于换汤不换药, 有的内容则已经跟不上时代。怎么办?我觉得, 我们可以借助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让社团活动焕发出新的活力。

如我们学校有一个纸模社团, 在做纸模“雄伟的天安门”时, 天安门前的柱子老是卷不好, 导致整体的质量下降。我带领同学们开展了一次让柱子又直又圆的综合实践活动研究。学生们发现了大拇指的指甲太长, 卷纸工具选用不当、粘贴不直、保管失策等原因。于是, 我指导同学们针对这些小问题开展研究, 找寻解决的方法。研究指甲组的同学通过调查、实践, 把指甲长度定位为0.2厘米;卷纸工具组通过反复的对比, 找到了雨伞的小圆骨、铅丝等几种中介物;其他的几个组也都找到了应对的方法, 问题迎刃而解, 而此时学生们探究的热情也被充分激发出来了。

4. 相约德育活动。

与其他课程不同,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超越知识体系、超越学科框架, 因而具有独特的德育价值。综合实践活动丰富的内容、广阔的范围、独特的主题、多样的活动, 不仅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到各种知识, 培养探究的能力, 最重要的是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 收到“无痕”德育的最佳实效。

如在“节约能源, 从我做起——红领巾节能大行动”中, 学生们通过阅读节能书籍, 了解我国能源现状, 调查城市节能现状, 明确了节能的重要性。针对各种浪费现象, 提出解决对策, 以水、米、电、纸为对象, 建立“金点子库”, 收集节能金点子;并且能从我做起, 动员家长制订家庭节能公约, 设立监督岗巡查,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呼吁社会节约能源, 增强了小主人意识和责任感。

三、与社区活动整合, 水乳交融

综合实践活动要“体现课程资源的地方特色”。社区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是使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的最佳学习领域。

素有“中国伞城”之称的崧厦镇, 几乎家家户户都从事伞具制作、销售, 制伞业已成为该镇经济建设的支柱。为此, 学校引导学生走进社区, 向工人师傅拜师学艺, 学习截伞骨、装伞骨、漆伞骨、套伞架、钻伞骨洞、裁伞布、缝伞布、缝伞珠、套伞帽、验伞、装伞等制伞本领, 开展“制伞技能大比拼”活动, 评选并表彰“制伞小能手”。

而“护绿小组”的学生们则紧紧围绕化工企业对伞城环境的影响进行调查研究, 在社区开展改善伞城生态环境、回收和利用再生资源等主题演讲活动, 提出“环保四件事, 人人参与”的行动目标:“人人写——写一首朗朗上口的环保歌曲;人人画——画一幅主题鲜明的环保小报;人人想——想一个富有创意的环保金点子;人人做——做一件栽花种树的环保实事”。学生们用自己的行动努力宣传环保知识, 呼吁和号召居民投身到“创伞城碧水蓝天”的活动之中。

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的实施呼唤学校各种活动的有效整合!因为只有整合, 才能变可能为现实;只有整合, 才能调动多方参与的积极性;只有整合, 才能摆脱高位理念和低位实施的尴尬, 让综合实践活动走向常态和有效。

参考文献

[1]郭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解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3]姜平.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实施:问题与对策.新思考在线研讨, 2006-02-28.

整合综合实践活动 篇2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生物课程,整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成为新课程的一个亮点和难点, 正在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实践活动, 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 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与各学科的有机整合, 即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拓展和加深。生物课程的开放性、实践性、前沿性等特点决定了生物课程可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整合, 既能体现生物学科的特点, 又能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因此, 将综合实践活动与生物课程进行整合 (以下简称生物综合实践活动) 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综合实践活动与生物课程整合的类型

综合实践活动通常以主题活动为主要开展方式, 从综合实践活动与生物学科的特点看, 生物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划分为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制作综合实践活动、社会调查综合实践活动、思辨性综合实践活动四大类型, 其具体实施过程各具特色。

1. 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

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是课题研究, 要求学生模仿或遵循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选择一定的课题, 通过调查、测量、收集资料, 运用实验、实证等研究方法, 对课题展开研究, 解决问题、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其学生活动的基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其教师活动的基本过程包括:帮助学生确定主题、指导学生设计科学的活动计划、帮助学生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指导学生撰写研究报告、组织研究结果的交流与评价。生物课程中研究性学习活动主题十分广泛, 主要包括与人的生存环境相关的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的研究, 例如, “关于长沙市中学生手机依赖情况的调查”、“人们对化学火锅认识的调查”、“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原因的调查分析”等。

2. 设计与制作综合实践活动。

设计与制作综合实践活动包括设计一项作品、一个系统, 并设计实施的方案, 它不同于课题探究学习的观察、调查、实验与文献组织, 它要求学生在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 进行问题解决的实际操作。学生通过亲自动脑动手, 制作出一件作品, 发展技术学习的兴趣, 形成技术创新的能力和态度。其学生活动的基本过程包括:确定要制作的作品、讨论所需的材料和制作方法、实施方案、交流与总结;其教师活动的基本过程包括:引导学生把握作品的结构特点、帮助学生确定制作的方案、帮助学生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评价修改方案。教师在教学中应挖掘与生物科学相关的设计与制作综合实践活动内容, 如“设计生态系统模型”、“设计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等。

3. 社会调查综合实践活动。

社会调查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有组织地进入社会情境, 直接参与并亲历相关社会活动与社会生活领域, 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它不同于课题研究类学习以发展探究能力为核心, 也不同于设计与制作类学习以操作能力为根本目标。它通过开展各种力所能及的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体验性学习, 以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其学生活动的基本过程包括:确定活动内容、制定活动方案、与相关机构取得联系、实践活动的全面开展、活动的感悟和体验;其教师活动的基本过程包括:帮助学生分析实践活动的可行性、指导学生修改活动方案、对如何开展活动给予技术指导、掌握实践活动的进展、引导学生对活动进行评价。如“社区居民对保健品的认识”、“社区的白色污染情况调查”、“人们对废旧电池的处理”等社会调查实践活动。

4. 思辨性综合实践活动。

思辨性综合实践活动可以说是生物课程特有的, 20世纪以来, 生命科学发展迅猛, 科学技术在为社会造福的同时, 也给人类带来了许多有争议的话题, 如“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问题”、“个人基因信息的隐私权问题”、“关注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禁止生物武器”等。这些活动适于以辩论的形式开展, 其学生活动的基本过程包括:立论阶段、驳立论阶段、质辩环节、自由辩论、总结陈词;教师可以在活动中担任主持, 宣布每一阶段的规则, 对违反规则的辩手适时提醒。通过思辨性学习活动的开展, 学生能参与到科学、技术与社会问题的讨论当中, 更加关注生命科学发展的最新动态;知道从事科学技术研究和对科学技术的应用都必须考虑伦理和道德的取向;认识到自己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上的责任;也学会了合作与交流, 这是在学科课程中难以做到的。

二、综合实践活动与生物课程整合的发展性学生评价体系

对学生进行评价是一个教育的过程, 同时也是学生与教师或他人协商共建, 互助关怀, 充满着民主、平等和科学的过程, 是最终落实到“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过程”。发展性学生评价就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学生评价理念和评价体系, 在生物综合实践活动中可采用以下评价法。

1. 目标取向的“评价量表”法。

目标取向的“评价量表”法主要基于发展性评价是一种注重一定培养目标的评价, 发展性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达到目标而不是检查和评比。评价量表是教育评价中对表现、满意度、没有现存工具可以测量的综合因素等比较抽象的评价对象进行评价时常用的方法。评价量表一般按照评价对象符合评价指标要求的程度分成若干等级或星级, 评价者把心目中对评价对象符合评价指标要求的程度, 按高低归入某一级别, 得出最后的评价结果。如根据综合实践活动三维目标将评价分为活动态度、组织合作、活动实施、实践能力、活动效果等项目, 每一项目中设计不同等级或星级的评价内容指标, 评价者根据评价对象的表现最终确定其在各评价项目中的级别。

2. 过程取向的“档案袋”法。

过程取向的“档案袋”法主要基于发展性评价, 是一种注重过程的评价, 发展性评价强调收集并保存表明学生发展状况的关键资料, 对这些资料的呈现和分析能够形成对学生发展变化的认识, 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学生的优势和不足给予学生激励或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档案袋”可记录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次数、内容和行为表现以及活动过程的体验等, 它包括观察日记、讨论过程、访谈记录、活动计划、收集到的资料、学生作品、结论、自己的感想、别人的评价等, 能比较全面地体现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 展现个人的独特风格。记录材料的整理积累有助于学生获得成功和满足的体验, 有利于鼓励学生的积极性, 为师生提供了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调查和反思的依据。

3. 主体取向的“自省”评价法。

主体取向的“自省”评价法主要基于发展性评价, 是一种注重学生本人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的评价。发展性评价提倡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 改变过去学生被动接受评判的状况。要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的制定, 在评价资料的收集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通过“协商”达成评价结论, 使得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学生反思、加强评价与教学相结合的过程。主体取向的“自省”评价法通过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反省”, 采用作“自我收获记述”、“自我反思与调整”等形式进行评价。这种评价不是靠外部力量的督促和控制, 而是靠每一个主体对自己行为的“反省意识和能力”, 这里教师不再是评价的主体, 突出了评价中学生的主体性, 是一种既关注结果又注重过程的评价。

参考文献

[1]郭元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8.

[2]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81-146.

[3]姜平.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86.

[4]姜平.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南[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34.

综合实践活动与语文学科整合 篇3

一、研究性学习方式与课文教材整合的常态化教学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模式。在教师的辅助下,由学生策划、执行及自我评估的学习方法。学生基于自身的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可采用全面渗透课堂教学使语文教学“研究化”和穿插设置“专题研究”课两种形式。教材是学科教学中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课程资源,是相关科学系统呈现的载体。而语文学科重在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学生如何通过研读教材获得能力的提升呢?研究性学习方式就发挥出它的作用了。

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找寻自己的兴趣点与怀疑点,通过探讨就可形成研究性学习课题。在《荷塘月色》的教学中,同学们对朱自清写下这篇文章的背景很感兴趣,但背景教学会冲淡散文本身的美感,那这个兴趣与争论点可以成为很好的研究性学习课题。通过资料搜集和思考,学生获得了自己的认识,结果并不重要,而在过程中对资料的搜集、对比筛选等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再如李白诗歌的教学,我们一贯强调他在中国古代诗歌发展过程中的巅峰地位,那经过研读,“后世为什么没有再出现具有李白这样地位的诗人”就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题目。此题目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人自身和他所处的时代的独一无二性。通过这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不仅要及时发现问题,更应该学会自主解决问题。长期坚持,我们的学生就不会是一只只被“填”的鸭子,而是一个个具有独立思想、会解决问题的“活”人。

研究性学习方式不仅使学生对课本本身一些富有价值的东西产生思考,并有所探索,而且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可能对其它的领域产生兴趣,从而产生出新的问题和价值观。此举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而且锻炼了寻找并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自主探索、活动体验方式与语文拓展研究题目整合的社会实践活动

1、课堂教学的“专题研究”形式适合语文学科的开放性单元的专题研究。我认为开放性即体现为操作的灵活性、知识的多样性和多变性(讲授可难可易、可多可少)。这种开放性主要体现在人教版必修的五册书中的“梳理探究”模块。在参与此模块的一项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感到模块教学内容活动性强,这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精髓十分契合。这种开放性单元的教学设计,运用主题探究的方式,使课内课外知识得到整合再合适不过了。模块中的内容更适合运用调查、采访、搜集资料等方法,这正符合综合实践活动重体验、重探究、重实践的理念。例如:文言文虚词研究、民俗文化研究、对联文化研究、谚语的收集与归类分析等。

2、阅读教学、写作教学拓展性训练。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的基本能力,其中阅读与写作更是个人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千篇一律的写作模式,万中唯一的阅读答案,这种抹杀创造性的方式扼杀了学生的热情。我想通过教师的鼓励,针对阅读与写作,可以尝试综合实践活动。例如,你最喜欢的书籍大征集、你心中的“大家”等等。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不是要求学生这样读、那样写,而是让学生自主研究思考为什么这样写,到底该怎么读,读出了什么这样的问题。活动中的体验对于学生是珍贵的、唯一的,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有了自身的体验和感受,阅读和写作才有了生命和意义。

语文教材只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范例,语文学科课程资源非常丰富,它的教学内容繁多灵活。我们要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延伸学科知识,使之与学科课程交相辉映,相得益彰。语文教师决不能成为一位教教材的匠人,而应该成为一名更关注学生生命本体的人文关怀者。我们应该看到综合实践活动对人体验过程的极大关注,真正利用好这门课程把语文特色和魅力展现出来。

整合——综合实践活动别样精彩 篇4

金坛市洮西中心小学

吕伟忠

04年秋学期我校综合实践活动尝试与少先队活动相整合,在全校推出“创业启蒙实践”活动,经过一学期的创业实践,我们发现原先的活动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的体验能力,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了较大地发展。在尝到甜头的基础上,本学期在上学期的基础上,我们又进行了更为理性的思考:活动如何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开展?如何拓宽综合实践的整合面,让学生的实践体验更为深入?于是,在原先活动的基础上,本学期我们又相继拓宽了综合实践的整合面,开展了系列活动,现汇报如下:

一、与创业体验相整合。

原先的跳蚤市场大多是学生自带自己不成用的东西,然后带到学校以拍卖的形式换得一些体验。诚然,这种活动增强了学生的体验,但由于一些东西本身缺乏吸引力,再加上学生多次参加这样的活动,对这样的活动缺少原有的热情。所以,我们在开学初少先队大队部与综合实践课题组便提出明确的要求,要求本学期开展的“跳蚤市场”活动,所有拍卖的物品须是自己平时收集的并经过自己重新加工的,杜绝将家中的东西直接带来进行拍卖。为此,我们将“跳蚤市场”活动放到学期结束前一个月,这样既给学生有充分地准备机会,也为教师组织系列活动提供了一个范围。为了与之配套,我们又为中高年级组提供两个活动主题:

1、变废为宝;

2、走近工艺世界。中高年级各班围绕这两个主题进行细化,设计出了许多小主题,并开展了系列活动。在五月底进行的“跳蚤市场”活动中,学生拍卖的物品不仅新颖、奇特而且成交率相当高,拍卖收入也颇为丰厚。此举不仅促进了“跳蚤市场”的深入开展,也为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体验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二、与“学科实践”相整合。

学科中有相当多的实践活动,如何将学科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与创业体验活动进行有机地融合,这是我们思考的主要内容。因为,任何活动只有与学科进行融合,才能激发起教师的兴趣,从而保证活动的质量。我们通过整理,发现各门学科中都有一些实践活动。我们将这些实践活动进行了有机地归类,再加上综合实践活动的系列活动,分别依据年级编拟出了学校的学科综合实践方案集。我们要求主学科教师从平时的自习课中挤出一课时实施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该方案集现正在各年级实施的过程中,力图通过教师的实践再不断地完善方案。通过平时的观察与调查,我们发现不少教师对该方案集采取了欢迎的态度。因为方案中提出了活动的构想,以及活动的简单过程。这不仅为一线教师减轻了搜集资料设计活动的难度,同时也为教师自主调整,展示活动个性方面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学生对学科综合实践活动也普遍欢迎,不仅活动中展示了他们的成功一面,而且通过学科实践活动也积累了知识,培养了一定的实践能力。许多学生在日记中写道:“这学期有一节课与以往的语文、数学有了明显的变化,它总让我们牵挂,让我们兴奋,让我们激动……这节课让我们在活动中不仅学习了知识,更让我们了解了我们平时熟悉了但又陌生了生活,我倘洋其间,感到无比地兴奋,愿这样的课能多开几节。”

三、与校本课程建设相整合。

为了全面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按照江苏省基础课程改革的要求,从本校实际情况的需要出发,在综合实践开展以来积累的相关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又把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建设进行整合,立足从乡土文化(传统农业、传统养殖业)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加强隐性课程开发的工作,相继确定了校本课程的年级目标与各年级段的校本建设内容,具体如下:

综合目标:乡土情怀、心理素质是个体整体素质的基础,学生这些素质包括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一般不同年级学生在智力方面是有差别的,即获得知识是有多有少的;此外不同年级学生在个人经历方面也是有差别的。因此,我们在各年级里将综合实践与校本课程建设进行有机地整合,构建了的如阶梯式的校本课程模式,力图在各年级依据不同年龄学生特征来实现不同年级的教育目标。

低年级段课程内容:

乡土文化:

1、认识我们的学校

2、认识草莓

3、学校的荣誉

4、了解自家种的蔬菜

5、红领巾监督岗哨

6、美丽的长荡湖

7、学校的变化

8、繁荣的农贸市场

9、洮小校歌

10、螃蟹的习性

心理教育:

1、说说我自己

2、小烦恼热线

3、神奇的大脑

4、相信自己

5、让我自己来

6、处处留心皆学

7、我不害怕

8、守好心灵的门户

9、我来当家

10、学会说“没关系”

中年级段课程内容:

乡土文化:

1、全国教育系统劳模——刘志英

2、围网养蟹

3、省级实小、模范学校——我们骄傲

4、走进草莓园

5、校友的骄傲——清华学子戴密

6、绿满我家菜园

7、学校的篮球运动

8、金沙十景——洮湖夜月

9、会提醒人的雕塑

10、一把把小伞――蘑菇

心理健康:

1、学会定目标

2、令人高兴的话

3、插上智慧的翅膀

4、心怀感恩

5、我这样记笔记

6、让我夸夸你

7、好习惯终生受益

8、请你原谅我9、爱心架起友谊桥

10、请你猜猜我的心

高年级段课程内容:

乡土文化:

1、走进家乡企业

2、品尝草莓

3、我是小小种植员

4、正是稻黄蟹肥时

5、家乡的名人

6、蔬菜的营养价值

7、未来的规划

8、高速公路畅想曲

9、我骄傲,我是洮西小学的一员

10、开发后的长荡湖

心理健康:

1、搭座心桥过代沟

2、我是谁

3、假如老师误解了我

4、我喜欢

5、喜怒哀乐

6、自信要决

7、笑比哭好

8、别说不可能

9、开心教室

10、意志--成功的助推器

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融合,使综合实践活动焕发出了新活力。因为它本身来源于平时的综合实践活动,只不过是在综合实践活动上的拓展与提高,再加之它以教材的形式出现,使教师有内容可操作,避免了活动开展的盲目性,从而有力地促进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

整合综合实践活动 篇5

一、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体实施设想

学期伊始, 认真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期规划, 围绕两条线索进行:一条是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与学校传统活动进行整合, 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另一条线索是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与德育专题教育活动进行整合, 在各年级中开展短线的月主题活动。采取这种长短线结合的方式, 一方面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实施, 另一方面使得学校各项活动得以扎实开展。

二、德育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效整合的基本策略

传统的班队活动、科技文体活动等均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非指定性研究领域。将它们整合变体, 进行取舍, 突出活动目标的综合性, 学生学习方式的探究性、活动的开放性以及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就可以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 这样不仅便于操作, 而且会给教师节省很多精力。

以三年级开展的《低碳节能伴我行》这一“环保教育”主题活动为例, 谈一谈我们打算怎样将传统活动、德育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相整合。首先是对活动目标的定位, 有别于以往的活动目标, 不再是单纯的定位为环保教育这一思想教育目标, 而是按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三方面将其活动目标进行分解, 突出活动目标的综合性。知识目标: (1)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搜集资料的方法, 会把搜集的资料进行简单的整理、汇总。 (2) 通过研究性学习, 使学生了解“低碳”的含义, 对“低碳生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能力目标: (1) 通过活动, 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 培养合作意识。 (2) 通过实地考察、调查研究、设计制作等活动,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 (3) 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 利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目标: (1) 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认识周边环境中的问题, 增强社会责任感。 (2) 培养学生自觉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关注周围、国家乃至社会性的环境问题, 提高环保意识, 养成节约资源和充分利用资源的习惯。

三、各年级德育主题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

德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为切实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进一步强化集体观念, 提高团队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校把班会课作为德育实践活动的主阵地, 对班会课进行改革。每班每周一节, 一学期各班级共安排班会课18课时, 其中三至六年级用4课时完成生存教育规定的内容 (学校在《生存教育学期规划》中布置了各年级在班会课上要求完成的授课内容) ;用4课时完成民族常识教育规定的课程任务;用2课时进行学期初、学期末的常规教育;用6课时的时间来安排德育实践活动 (主题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紧密结合) , 用2课时开展主题班队会 (包括筹备及班队会展示) , 一、二年级没有民族常识教育的内容, 用相对应的4课时进行养成教育。要求班主任保证课时, 在每一次主题活动完成之后, 要注意反思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活动过程性资料要及时整理, 存档。

各班德育主题实践活动与升旗仪式紧密结合, 相辅相成, 层层递进。每班有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主题活动内容, 教师必须实现由“导演”到协作者这一角色上的转变, 将时间、空间真正还给学生。其中成果展示的时间, 均利用的是每周一升旗仪式的时间。这也是我接下来要介绍的第四个内容。

四、将德育主题实践活动中的学生成果展示与升旗仪式进行有机整合。

反思以往的升旗仪式, 除了程序繁多、内容单一、形式呆板之外, 最突出的问题是师生参与面窄。鉴于以上问题, 我们静下心来思考, 怎样充分利用升旗仪式突出“人本”, 凸显“实效”, 本学期学校对升旗仪式进行了大胆的改革。

1. 改革宗旨:

将升旗仪式内容与综合实践活动、班队会主题进行有机整合, 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活动中, 使升旗仪式不仅成为德育教育的阵地, 更成为展现班级、年级、师生风采的平台。

2. 升旗仪式程序:

简化了程序, 将以往的“国旗下讲话”和“才艺展示”两个环节合二为一, 即为该年级或班级利用班队会时间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精华部分的集中展示。以往的值周总结、表彰等环节去掉, 改为其他时间进行。

3. 升、护旗手, 护旗方队选拔方法:

(1) 给每个同学参与竞争的机会, 人人都有权参加旗手的选拔, 由自我推荐、民主选举和教师推荐相结合的方式最终确定升、护旗手。教师推荐的候选人则是在某方面有明显“进步”的同学, 适时给予后进生、学困生鼓励, 让同学们共同见证他们的进步。

(2) 推选出的旗手要认真填写《旗手推荐表》, 并将文本与电子稿于本班升旗前一周上交大队辅导员。

4. 主持人产生办法:

升旗仪式主持人由之前少队部指定人员担任改为在负责升旗的中队中产生, 并由负责升旗的班级准备与升旗仪式主题吻合的主持词。

5. 升旗仪式主题的确定:

每周升旗仪式的主题与各班德育实践活动主题相一致, 内容周周推进, 具有一定的承接性和延伸性。承办班级由低到高循环。学校设置的各月大主题本着同学段、同年级相同的原则, 不仅便于主题活动的承接性, 也利于年级间、班级间活动效果的评比。

德育主题实践活动与升旗仪式的有机整合, 不但能为更多的同学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 而且将使全校同学受到不同程度的思想教育的熏陶。

五、将德育主题实践活动中的学生成果展示与主题中队会有机整合。

整合综合实践活动 篇6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统整的价值,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了一系列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研究方法以及当代社会的综合性问题, 着重培养学生运用相关学科知识来解决综合性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综合性课程所强调的活动方式是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基础的实践活动,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实现学科知识之间的统整。

将数学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地进行整合, 这种类型的课程对教师是一种挑战, 这种类型的课程应当贯彻“少而精”的原则, 保证每学期至少一次。它可以在课堂上完成, 也可以将课内外相结合。

一、合理地选择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主题

选择合适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主题是开展数学实践活动的良好开端, 是达到教学目标的关键, 所选择研究内容既要考虑学生的直接经验、能够启发学生思考, 也要考虑问题的数学实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例如, 我在教学完五年级下册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这一单元的内容以后结合书本上提供的相关素材并结合本班学情设计了“粉刷教室墙壁”这一实践活动, 活动主题的选定一下就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作为班级的一份子大家都跃跃欲试设计相关活动方案, 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在学完“方向与位置”之后, 我一直在思考, 如何能使学生在生活中将这几大方向区分清楚, 而不仅仅只是纸上谈兵。依据这种情况我制定研究主题“我是家乡小导游”或者“小小学校介绍员”通过引导学生确定自己以及家乡各景点的空间位置, 设计相关平面图或者行车线路图等等。通过实践课的实践训练, 既培养了学生动脑, 动手的实际操作能力, 又锻炼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进而提高了学生对方位的深刻感知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简单识别地图的能力, 对本单元的知识学习将更加深入与透彻, 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用途,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加强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教师指导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数学教师的参与合作与指导帮助, 是活动得以顺利实施的基本条件。比如在方案制定阶段, 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制定合理可行的活动方案, 培养学生的规划能力。而在活动组织实施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开展多样化的学习活动, 如实验、测量、计算、分析等或进行必要的方法指导, 小组合作指导等让学生在多种实践活动中, 充分锻炼与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例如在“粉刷教室墙壁”这一活动中, 我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指导使学生明确粉刷墙壁实际是要求出长方体教室五个面的面积 (不包括地面) 以及减去教室门窗的面积。计算出粉刷面积以后还需要知道什么条件呢?通过引导使学生明确还应调查涂料的品种、价钱以及使用年限等, 选择合适的涂料, 还应调查请工人所用的费用, 再结合所学习过的图形的变换设计教室的装饰图案等等。并且指导学生可以通过测量得出相关有用数据, 上网或去建材市场了解涂料的品种及价钱以及请工人的费用等等。有了前期的指导学生很容易知道应该如何去做这项实践活动, 使学生的活动有了更加明确的目的性。

三、注重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资料的收集与结果的呈现

通过学生一段时间的实践与体验, 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资料, 形成了一些感性知识, 这些资料可能是零碎的、多方面的, 这时就应该对活动过程的收获整理、加工、形成完整的书面材料, 还要及时进行活动成果的展示交流, 这也是实践活动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我认为结果的呈现可以以数学日记、制作PPT或者小组合作办一份相关主题的数学手抄报等等多种多样的形式。例如我在“粉刷教室墙壁”这一主题最后的呈现方式上让学生先选择用了数学日记这一形式, 学生通过书面材料详细地说明了每一环节的操作过程以及操作计算出的数据, 通过调查不同品牌的涂料选择物美价廉的产品, 同时几乎人人都考虑到一定要环保这一因素。这不仅是对前期工作的总结, 还是对这段时间数学知识综合运用的检阅, 通过思维的碰撞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更加深入。

整合综合实践活动 篇7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在美术课上进行综合实践活动, 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理解学科知识, 并从中获得乐趣。所以针对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动手能力结合课程知识来选择相应的实践活动, 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的和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现代教育最大的创新, 是与传统完全不同的教学方法, 对学生的艺术体验和学科认识都有很大帮助。这样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的学习环境, 为每一位学生都提供了发挥想象力, 发挥艺术创造力的学习空间。学生可以完全自主的支配自己的思想, 按照自己的想法完成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

整个活动当中, 老师充当的角色只是一个引导者, 指导者, 秩序维护者, 甚至是一个旁观者, 一切行动学生都完全自理, 如果在活动的进行中遇到问题可以向老师咨询, 老师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 进行相应的解答, 做一个指路人, 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

例如:苏少版初中美术教材《从心底接触自然》这一课, 可以借助雨的特性来进行综合实践活动, 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制作材料:水彩、水粉、油彩、蜡笔、彩色铅笔、彩色纸、皱褶纸、布料、胶水等等。让学生自己展开想象力, 在4开的纸板上创造出自己心里定义的下雨的样子, 通过多样的材料表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 老师可以在活动中为学生解决问题, 帮助他们完成自己的作品。作品完成后, 让学生针对自己的审计理念, 以及关于下雨这个课题的认识, 写出200字的鉴赏文, 然后将文章与作品进行评比, 选出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这整个活动的进行中, 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同时针对学生的艺术审美也有很大帮助。

二、美术鉴赏课程

新课改的要求, 不仅仅在内容上有了很大的丰富, 而且针对课程要求, 也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高了很大难度。教师除了单纯的教导学生学习基础的美术学科知识之外, 还要让学生从艺术当中体会文化的真意, 让学生在美术鉴赏课程当中学会观察、鉴赏、感受。做到这三点就可以不单单从表面认识到艺术的美好, 更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美术这门学科的真谛, 以及每样作品所想要表达的真正含义和内在情怀。

例如:苏少版初中美术教材中《多变的颜色》这一课, 老师就可以借助颜色的多面性, 让学生多多发挥想象力, 让他们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艺术。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问学生:生活中都有哪些颜色, 哪个颜色是你喜欢的呢?喜欢它的理由是什么?学生会有不同的认识, 有的人认为绿色是最接近大自然的颜色, 代表生命的起源, 让大地充满生机;有的人认为红色是最热血的颜色, 代表着吉祥与平安;有的人认为蓝色是天空的颜色, 纯净无暇, 给人平和;有的人认为粉色代表着甜美, 给人以安心的感觉。通过学生不同的见解和联想, 充分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判断和认识, 达到美术鉴赏的目的。让学生在鉴赏课堂上通过交流来增长见识, 互通情感, 以此目的来成为艺术欣赏的主题, 用自己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来进行美术鉴赏, 同时获得知识。

三、综合实践活动和美术鉴赏的整合

综合实践活动和美术鉴赏的整合让整个美术课堂教学抬高了一个层次, 让学生从死板无聊的美术课堂中走了出来, 进入两人一个开放自由的学习空间, 自主的学习美术知识, 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切实的感受丰富自己的艺术审美, 真正体会到美术的乐趣。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的现象力, 提高了他们的创造力, 同时又学会了美术鉴赏的知识, 可谓是“一箭三雕”。教师要学会开发学生的能力, 让他们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 教会学生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获得知识, 并从中提高自身的美术鉴赏能力。

总而言之, 综合实践活动与美术课堂教学的整合, 提高了美术课程教学的综合性、实践性以及探究性。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学到教材上的知识, 融合了多项实践活动, 即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与艺术素养, 还教会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合作创新的学习方法。综合实践活动与美术课堂教学的整合的教学方式对初中美术课程进行了探究性和综合性的艺术拓展, 是新课改初中美术课堂教学创新的最大改革。

摘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 针对江苏少年出版社教材的特点, 对初中美术的教学方法做出了相应的改进, 然而效果却差强人意。为了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同时, 学会怎样进行美术鉴赏俨然成为了新阶段的教学要求。除此之外, 教师还需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 做出相应的实践教学用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美术能力, 在进行实践的同时, 以探究为目的, 将美术课作为初中的一项综合艺术性基础课程来进行教学。以下将对美术课程整合实践活动这部分内容进行简要的介绍。

关键词:教学实践活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内容,课程整合

参考文献

整合综合实践活动 篇8

关键词:少先队;特色体验活动;乡土资源;综合实践活动

第七次全国少代会提出了“必须坚持把实践作为少先队教育的基本途径,着重组织少年儿童在实践中体验”的教育思想和要求,即体验教育。体验教育是少先队活动在理论和实践中的新发展,即在注重教育活动形式和过程的同时,还要突出少年儿童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沿江中心小学处于马头山脚,这里原先号称“沿江的北大荒”。这里的农民一直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但2008年,临海开展了美丽乡村建设,全市村镇都投入到这次活动中。美丽乡村建设不仅改善了人居环境,提高了人民生活质量,它还给少先队提供了大量的活动资源。这里物产丰富,黄土山笋、橘子、桑葚享誉中外;这里经济日益发展,新型产业不断诞生;这里乡土文化浓厚,民族风情独特。因此,我们紧紧抓住契机,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辅导员的精心指导下,在队员们的尽情参与中,开展了独具特色的乡村体验活动。立足于此,我校开展丰富的少先队体验活动,师生共同耕耘播种,打造了自己的品牌。

近年来,我校的“乡土特色”少先队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收获满满,少先队工作走出了自己的路子,开创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品牌体验活动,使沿江中心校的少先队工作走在了临海市少先队的前列。少先队大队被评为“临海市三星级大队”“临海市红旗大队”。队员们参与体验活动研究,活动成果在台州市评比中获一等奖;科技创新几次在市级以上获奖;多名队员被评为“临海市美德少年”等。回顾这些年来,家乡美丽乡村建设给我们的少先队体验探究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资源,队员们在这块美丽的土地上不断地展示着自己活动的魅力!

一、师生参与,人人争做乡村“美丽小卫士”

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之一是村村优美。首先要环境优美,才能成为最佳人居。我校坐落在马头山脚,这里原先有着大片的黄土荒山,是个“鸟不生蛋”的地方。当临海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号角一吹响,这里穷怕了的农民在村干部的带领下,率先投入本次活动中。“我们的土地便宜卖,你们到我们这儿来投资……”许多优惠政策吸引了投资者前来开发!原先的荒山岭转眼变成了闹市,一条条柏油马路、一盏盏迷你路灯、一幢幢威武高楼……这一切,让村民们看到了希望,没想到,我们的家乡还会变得这么美!没想到,我们也能享受到城市人般的生活!这一切,更让当地的村民有信心投入美丽乡村建设中。随着村委响应活动的一刻起,我校全体师生也积极参与其中,“我要为家乡出一份力——做个美丽小卫士”成了我校少先队活动的主题。

少先队结合“35812”的节日,开展了有特色的体验活动。建设家乡,保护母亲河是我们每个队员的责任。3月5日,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争做好人好事活动。队员们走进社区捡垃圾、扫街道,保持社区的环境。有时,他们还结队在社区发环保倡议书,开展“小手牵大手”活动,倡议大家一起保护家乡的一草一木。3月8日,开展“我给妈妈送鲜花”活动。队员们开展“种下一片绿,留下一份情”活动。队员们在校园里种花植草,在教室、寝室里绿化植物角,在家里与父母一起在房前屋后栽种树木、花草,绿化家园。节假日的实践活动培养了队员们的责任感,树立了学生做小卫士建设家乡的决心。除节日假日外,我们少先队还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多项体验活动,取得了更大的成果。

[活动剪影一]

在美丽乡村建设活动中,师生们研究各种花草树木的栽培,向种植户学习经验,精心培育金橘,学习种植技术,研究品种,并向农户推广种植。队员们上山、下地,学种植、学嫁接,他们先在自己家门口种植,然后推广到绿化带种植。通过队员们的努力,很多村民的门口、院子里都栽上了金橘。这样自己种植的金橘,不仅起到了美化效果,还可以为村里减少费用,节约成本。队员们通过种植、栽培、移栽,掌握了一整套技术,还当起了村民的小技术指导员。他们开展的“家乡的金橘”体验探究实践活动成果获得了大家的好评。

[活动剪影二]

在美化环境建设的活动中,村民把花草种植在花盆中,放在凉亭、街道、公园等地来装饰。善于观察的学生发现,种植在花盆中的植物,时间稍久,许多盆景就枯死了。怎样让盆景能更长久地美丽呢?于是,我们的队员又开展了“盆景制作与栽培的探究”探究活动。队员们开展盆景小制作、小发明比赛等科技创新活动,用废纸张、彩纸、塑料、废袜子等制作特色花盆,栽培的盆景真的“不会死”。此外,我们师生还开展了“小手牵大手”的实践活动,呼吁农民多利用废弃物,开动脑筋制作各类装饰品美化家园。

[活动剪影三]

近年来,随着投资商的日益增多,有很多工厂给我们的环境造成了破坏。善于思考的队员们又展开了活动,他们对周边工厂进行了逐一调查。2012年3月28日,环境保护部部署全国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活动。这一新闻又给我们的队员们敲响了警钟。我们临海工业区也有像这样的重金属工厂,它们整顿了吗?整顿之后还会有污染吗?一个个问题,带着我走进活动。我们成立了小组,开展“小电池 大揭秘”的探究实践会。在辅导员的带领下,他们走访电池厂参观电池的加工、制作流程,也亲眼认识了锌。通过实验,队员们还了解了电池对动植物的危害。通过上网查阅,得知了电池对人类的危害,从而开展宣传活动,呼吁大家回收废电池,不要再让它污染我们的环境。接着,他们又走进整治后的临海贝特尔电池有限公司,参观污水处理系统,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下,在实验的验证下,一个个疑团解开了,整顿后的电池厂可以放心开业了。本次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孩子们的环保意识,让他们更加热爱家乡、关爱他人,激发研究兴趣,拓宽了视野。此项探究活动成果获得了台州市一等奖。

美丽乡村建设要做到“村村优美”,任务还很艰巨,还有很多的问题等待着我们去挖掘、去探究。它成了我们少先队实践活动课的校外活动基地。相信,在我们师生的共同参与下,我们会结合更多的金点子,争做美丽临海小卫士,承担一份责任,把我们的家乡建设得更美!

二、家校联谊,合力培养乡村“新型小农民”

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之二:家家创业。随着外商企业的不断引进,家乡的土地被征用了。农村没有了地,他们的角色也开始转变了。有的农民开始进厂上班,有的开起了小店,做起了商人,有的却承包剩余的农田,当上了“种植、养殖大王”……他们变成了新型的农民。沿江水资源丰富,是种植、养殖的好地方。沿江农民们有胆量、有魄力,肯吃苦,也是最有“钱”途的人。这些年,种植户们开发“黄土山笋”等多种新产品;种植“大棚西瓜、西红柿”,一年四季可卖;引进绿色野生菜“野山露、百合”远销日本、韩国。这些农产品的引进,丰富了家乡种植的品种……这些乡土资源的开发,给我们的队员提供了许多学习的机会。为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培养队员的创业精神,我校少先队结合学校特色,开展了“亦工亦农 人人成才 幸福校园”的创新体验活动,开辟校园每一个活动角落,成立了QQ农场:有动物园、种植园、百草园。队员们把家里学来的种植、养殖方法用在学校的农场里,种好自己的植物,养好自己的动物。校外,队员们走进龙士达工厂,向工人们(这些工人很多是孩子的亲人)学习制作工序,了解产品的结构、作用,然后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学校成立了“沿江推销乐园”,队员们把从工厂里学来的知识,结合产品实物边演示边讲解,向大家进行推销。这种“亦工亦农”的实践学习,让队员们在活动中认识了许多新的事物,开阔了队员们的视野,成为一个个“名副其实”的小工人、小农民。这样一来,我们少先队探索实践活动的内容就越来越丰富,主题也越来越新鲜了。

[活动剪影一]

2015年5月,队员们开展了“美丽桑葚 种植有钱途”的探究实践活动。队员们与我种植户的姑姑一起下农田学习桑葚的种植、培育、采收、变卖,探究桑葚的种植过程以及生长的过程。我们的队员利用节假日时间帮助种植户一起采摘桑葚,体验了劳动的乐趣;帮助她一起叫卖、送超市、送水果店,锻炼了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队员们看到种植户的姑姑数着大把大把的钱,为她的丰收而感到高兴。

[活动剪影二]

沿江镇有竹林12000多亩,其中颇负盛名的黄土岭竹林就有5000多亩。这里出产的竹笋以鲜、嫩、笋壳薄为特色,并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及矿物质。本地还有不少手工艺人,常年从事毛竹加工制作工作。队员们为了做好品牌策划和宣传服务,因地制宜地开展了“竹文化”主题综合实践活动。在队员、辅导员、美术老师、种植户等合作探究下,制订了“竹文化”内容:(1)竹的生命:毛竹的生长过程、生长环境、生长规律,毛竹的种类、特点、特性等;(2)竹的价值:笋的食用价值,烹饪方法,竹的用途;(3)竹的文学:已有诗文诵读,文学创作;(4)竹的风采:绘画、制作、雕刻、粘贴等创作活动;(5)竹的奥秘:实验基地参观,演奏与游戏,研究与实践(如何增加毛笋的产量?毛竹生长如何受生态环境的影响?等等)。竹文化综合实践活动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发展了学生的认知实践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美丽乡村建设达成“家家创业”,要培养的是有创新、会合作的新一代农民。我们的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耳闻目睹的都是一些有创业精神的人,他们的思想受到了熏陶,能力得到了锻炼,他们一定会成为更出色的下一代。

三、挖掘资源,创新推崇乡村“红领巾小导游”

美丽乡村建设目标之三:处处和谐。我市构建“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一村一业”的好形象。漫步群山环抱之中的“美丽乡村”,寻笋采茶,下田摘菜,自制佳肴;磨豆腐、打年糕、酿米酒,尽享农事乐趣;憩于农家小院,沏一壶羊岩绿茶,望层峦叠翠,听流水潺潺……好东西要大家分享!我们的美丽乡村要让更多的人知道她、了解她、认识她,我们的队员可以承担起这一宣传任务。清潭头村作为临海市的精品村,注重的是耕读文化。随着小导游的介绍,游客们来到了家乡参观。“什么是耕读文化呢?”听一听“家乡的传说”吧。“以前的人是怎样耕读的呢?”我们走进吟诗农耕博物馆去看看吧。小导游们边介绍边用实物让人体验:拉拉磨、车车水、划划船、骑骑牛……小导游还会穿插吟诵古诗词:“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等诗句,来模仿耕读人的模样,那样子可逗人了,引得游客禁不住大笑。体验了耕读文化,小导游还会带你们参观“古寺”“二徐祠”与“二徐墓”,他们是沿江人的骄傲,是临海历史上最早、最有名的两位教育家的遗迹。

队员们经过实践锻炼以后,胆子大多了,解说起来也不害羞了。课余,他们还会与大人一起种种菜、挖挖地,体验劳动的快乐。通过家乡清潭头村小导游的培训,让更多的游客对马头山、龙喷水风景区产生兴趣,吸引他们来这里玩赏。我们还开辟了一条美丽乡村旅游线,专门由我们的队员为游客做导游,成为一条少先队红色美丽乡村专线。

“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乃闪灵光。”沿小农村少先队工作紧密联系农村实际,立足于少先队员成长的基点,走出教室,参与考察、调查、访问、探究等体验性实践活动,把探究为主的生活与体验结合起来,把接受型的学习生活与奉献型的有责任的生活结合起来,扩展了队员学习和成长的资源,达成了“学会自主、处处合作、时时探究、个个成才”的目标,营造了少先队文化良好的育人环境。

参考文献:

[1]王深根,毽华.新课程研究[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04.

整合综合实践活动 篇9

合研究

【摘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新课程标准尤其注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入德育教育,通过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向学生传达充满积极、健康、正能量的价值观,从而使学生用最佳的状态和饱满的热情投身到语文学习中去,最后达到帮助学生建立健全基本人格,使学生的身心得以全面健康发展这一终极目的。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语文;实践活动;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德育教育的整合以在语文课堂上通过积极开展有趣的实践活动为媒介,最终达到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提高语文教学的成果和效率的目标,这样的教学活动就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新课程改革提出要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因此在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也要做到一切以学生为主,通过设计科学合理又充满趣味性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深入分析语文知识和内容,最后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德育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比如小学语文教师在《荷花》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去学校附近的滨湖公园观赏荷花,让学生们一边仔细观察荷花的基本特征,一边用彩笔把它画出来,这样的小学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们通过结合自己的真实体验从而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语文教学的内容,小学语文教师在学生们观察和画荷花的过程中可以把语文教学的内容和重点融入进去,着重对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贵品质进行讲解和引导,此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学生们面前展示一些他们刚才画的美丽的荷花的图画,从而逐步引导学生感受和体会作者推崇的那种像莲荷花一样洁身自好、高贵纯洁的意志品质。学生在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上通过教师进行适当的德育教育的熏陶,从而树立起做人要像荷花一样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德育教育的整合策略

在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这本身就是一个长期的、持续不断的、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做好充分和长足的准备。教师作为传授和教育者,首先就要尽量因材施教,深入分析教材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努力挖掘出语文课本中的德育教育内容,引导学生用积极正面的心态来面对日常的学习和生活,通过教师适当的德育教育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小学语文。比如在学习《爸爸的手》这一课时,表面上是对作者父亲手的描写,教师可以在教学前安排学生回家仔细观察一下爸爸的手,然后把爸爸的手的特征记录下来,或者用相机给爸爸的手拍一张照片然后拿到课堂上来,让学生对自己爸爸的手部特征进行讨论、展示和交流。逐步引导学生走入《爸爸的手》这一课,让学生通过作者描写的父亲厚实、宽大又逐渐粗糙的双手来感受深沉、伟大的父爱。结合学生自己爸爸的手对学生们进行适当的德育教育,让学生们理解父亲的不易,感知浓厚的父爱,并且引导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人、尊重自己的家人。

小学语文教师通过结合教材中的具体内容进行有关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完成小学语文知识学习,在活动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适当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比如说在学习经典古诗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在班级或者在年级举办经典古诗文诵读大赛,评选出诵读古诗文最有感情、语音语调最正确的学生对其进行物质奖励和颁发荣誉奖状,学生在比赛中,通过朗诵经典古文诗句,从而体会出古诗文中传达的核心精神,在慷慨激昂的诵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时候学生可以体会到文天祥宁死不屈,对祖国的忠贞情感,在抑扬顿挫的诵读“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时候可以感悟到作者正直清廉、不怕牺牲的高贵品格,而通过诵读经典古诗文大赛更能够让学生体验和感知我们民族的伟大灵魂,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继承和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这也正是小学德育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三、结论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德育教育,有着重大的意义和作用。通过适当的德育教育,使得小学语文挖掘情感内涵和构建生命意义的目标得到了再一次的证实。所以,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还应该加强在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并且积极进行实践探索,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语文教育的发展。

整合综合实践活动 篇10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教学,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回归生活

教学资源来源于生活, 关键是看我们能否去挖掘和发现, 所以思想品德课教学只有根植于生动、丰富的现实生活中, 才具有旺盛的生命活力。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 结合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帮助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 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以达到内化思想和品德的作用, 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真正落实思想品德课程倡导的“来源于生活, 服务于社会”这一理念。现我结合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 就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内容和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引导学生主动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活动的实施离不开学生主动积极的实践和各种实际活动。突出学生主体, 意味着把学生作为课程的主体, 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 意味着发挥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要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 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活动主题, 积极开展活动, 在活动中主动发展。

二、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 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发展空间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要克服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脱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倾向, 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 与思想品德课紧密结合, 密切联系现实生活, 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 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

面向学生生活, 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实际, 是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个体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或自然生活中提出具有生命力的鲜活的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经验, 在开放的时空中促进学生生活活泼地发展, 增长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实际体验, 发展综合的实践能力。

三、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 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注重实践, 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规定。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强调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 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 要求学生超越单一的接受学习, 亲身经历实践过程, 体验实践活动, 实现学习方式的多元化, 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坚持从简到繁、由内到外的原则

开展课前生活事例评析活动,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在日常教学时, 要求学生从自己的视角来关注社会生活, 选取社会生活中有价值的事物或人物与学生共同讨论。在每节课前让两名学生来讲评生活事例, 时间一般不超过3分钟, 内容要真、准、新, 并作简要的评论, 发布者由全班同学轮流担任, 然后再经过点评、讨论, 以达到共识。例如, 在探究是从节约用水, 还是保护环境的角度去评析个别人将衣服用绳子吊到湖里去洗的事例时, 我借机向学生宣传《环境保护法》的有关内容, 并让学生列举出社会上关于环境保护的现象, 并指出哪些现象是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 哪些是不符合, 哪些是有待改进的。通过讨论和分析, 使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有关内容, 提高了环保意识。开展课前生活事例评析活动目的是将课堂外鲜活的生活内容引入课堂, 让学生用课本上的知识去分析这些事例, 或用自己了解到的事例来解释课本中的相关道理, 利用学生对事件产生的情感触动, 去体验、分析、反思生活, 让他们感悟出做人道理, 以达到教育目的。这种做法贴近学生, 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 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各类教育活动, 感受自我教育的氛围。思品教学与其它学科的不同在于前者帮助学生完成从认识到领悟, 从领悟到养成的两次转变。而承载这两个转变的最理想的途径, 便是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这些活动形式, 对于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学生眼里每一次实践活动对未来生活都赋予了真实的意义。一项训练耐挫能力的登山活动, 有可能是他未来坚强意志的一次锻炼;一次在游戏中的合作是会养成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 有利于他们的成长;一项评选“礼仪标兵”的活动, 使学生成为懂礼仪的讲文明的合格中学生。通过生动活泼的活动形式来提高思品课教育的针对性、指导性、实效性, 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 不断补充、优化和融洽已有的道德体验, 有助于他们妥善处理现实社会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把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与课本内容有机结合起来, 通过生动、具体的活动完成教学内容。这种教学形式要比教师在课堂上讲几遍还顶用。

利用本土教育资源, 点面结合, 引导学生感受生活。本土可利用的教育资源是要靠自己不断挖掘和发现。并对这些资源整合和利用。如“参观访问”就是要求学生从身边发生的、活生生的生活实际中寻找教育源泉。学生可以通过对社区、企业、农村、生态园林、自然风景区等地访问, 走进生活、了解社会、了解历史, 弥补课堂上无法学到的知识。在完全开放的范围中进行自我认识的建构, 在这样的氛围中, 学生会主动把自己所得到的信息资源, 社会生活中感受, 引进教学中来, 去讨论课本中有关问题, 受到的教育和启发的真实性就相对比较高。通过活动以事实唤起了学生的真实情感, 以活动激发学生的热情和潜力, 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 学生参与度高, 从而引导学生建构正确的思想和道德观。

服务社会, 促使学生的道德践行, 初步感悟人生的价值。服务社会的内容是很广泛的, 包括帮助孤老, 爱心捐助、进行环保宣传、法制宣传、维护交通秩序, 植树造林, 参加社区公益劳动等志愿者活动, 其目的在于以展现对他人和社会的爱心, 逐步培育起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组织学生参加这一服务活动既可在日常教学中进行, 如参加慈善一日捐、环保宣传等, 也可结合思想品德课教学同步进行。如为了教育孩子们要尊老爱幼的美德时, 组成学生到社区敬老院开展志愿者活动, 在替老人打扫卫生、聊天、梳头, 还为老人表演节目过程中, 让学生明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古训。活动使学生获得服务他人、服务社会、实现价值的真实感受, 感悟到了人生价值的所在。

五、开展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要注重四个结合

(一) 结合时代要求和传统文化, 实现学生发展全面化

开展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必须体现鲜明的时代精神, 但又不能割裂历史、排斥传统文化, 应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社会综合实践活动既体现历史的传承又保持时代的活力, 注重实效, 不断发展, 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

(二) 注重知、行结合, 实现教育行为科学化

“知”就是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做人的基本道理;“行”就是形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 达到在实践活动中内化思想品德的目的, 并逐步形成自觉行动。所以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必须以课堂教学为基础, 加强学科知识的学习, 用丰富的知识和德育素材来做活动的铺垫, 再通过活动去实现知、情、意、行的整合, 凸现了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性、实践性、主动性、内在性, 来触发学生对思想道德的切身体验。

(三) 结合道德需求、生活需要,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

所开展的实践活动要贴近现代的学生生活, 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水平、成长规律和道德需求, 做到有的放矢, 恰当好处地在生活中寻找活动的诱发点, 开展针对性和实效性明显的活动。活动强调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 追求外在的教育与学生内在的道德成长需要的和谐。

(四) 教育引导结合自主创新, 实现过程规范化

开展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倡导学生个体体验, 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 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去思考, 从而产生观念, 证实观察, 使学生体会到创造的快乐, 以增加他的自信心, 培养创新精神。但同样强调教师的设计、组织和引导, 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 提高设计和安排实施实践活动的质量, 从而使整个过程张驰有度, 确保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2]《试论“综合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上一篇:班主任工作之中途接班下一篇:农业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