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线风险管控四篇

2024-09-11

条线风险管控 篇1

通过梳理现有业务流程, 会计业务分为三类, 即会计核算、支付结算、现金及反洗钱业务。主要存在会计科目使用不恰当、重要单证、印章管理使用不善、账户管理不规范、票据真伪识别、不按规定办理大额取现以及错报漏报可疑交易等风险。长期以来, 省联社高度重视会计操作风险的防控, 从完善制度建设、加强业务培训以及监督检查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建立起长期有效的风险防控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整章建制, 建立健全会计业务相关制度

按照“内控优先、制度先行”的管理要求, 省联社对现有会计业务条线的规章制度及操作流程进行了梳理和完善, 对制度缺失、无章可循的, 及时制定;对存在缺陷或不完善的, 立即修改完善。仅从2011年会计部分设之后, 就先后制定了《云南省农村信用社会计基本制度》、《云南省农村信用社营业网点柜面管理暂行办法》、《云南省农村信用社财税库银横向联网业务操作规程 (试行) 》以及《省联社关于进一步加强现金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等15项业务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 对会计基础工作、柜面管理、代理业务、跨境贸易以及反洗钱业务进行了规范。

(二) 强化培训, 提高制度执行力

为了帮助广大财会人员熟练掌握业务办理规定, 提高会计业务制度执行力, 省联社开展了多层次、多渠道的会计业务培训。一是从新制度、新业务、新系统推广上线着手, 开展制度学习、业务流程和系统操作培训。二是坚持营业网点晨会学习制度。三是借助外部力量, 鼓励符合条件的会计人员积极报名参加省财政厅的组织的高级会计管理人才和在职会计硕士的考试和培训。四是充分发挥网点主任、明星柜员对基层营业网点会计人员的指导和激励作用。五是逐步完善技术职称的职业晋升通道。

(三) 监督检查, 及时纠正制度执行偏差

为了杜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随意变通、肆意规避等行为, 真正把会计制度规定落到实处, 省联社按照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原则创新监督检查方式, 采取内部检查和外部监督、突击检查和常规检查相结合的方式, 全方位、多角度开展检查工作, 提早发现问题、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范风险。

一是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年报审计, 自2009年首次开展年报审计以来, 已连续四年进行了年报审计, 会计核算工作日益规范, 会计报表信息的真实性和公允性得到了较大提高。

二是深入开展会计达标升级工作, 各县联社根据《云南省农村信用社会计工作达标升级试行办法》的要求, 逐条对照考核标准, 全面开展营业网点的达标工作, 发现问题、立查立改。以联社为单位, 2012年全省实现40%的单位会计达标, 2013年努力争取实现80%以上的县联社达标, 20%的联社达到三级达标单位的验收标准。

三是积极配合人行开展综合执法检查。2013年从3月起, 人民银行昆明中支成立多个工作组, 对全省农信社的银行卡、票据、电子支付等所有支付结算业务进行全面检查, 通过检查, 我省农信社的支付结算业务的合规性不断提高, 账户管理和客户服务水平将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四是严格执行查库制度。按照查库制度规定, 营业网点负责人每月自查不得少于两次;管辖社出纳主管人员和分管领导每月至少查库一次;县级联社应对本社营业网点开展不定期查库;县级联社主任或分管领导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性查库。

二、目前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县级联社对会计业务风险重视不够, 在会计人员配置和资质要求方面与管理要求存在差距

一是为控制营业网点的操作风险, 真正实现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立的要求, 省联社规定除县联社营业部之外的营业网点岗位配置不得少于5人, 制度实际执行一年半以来, 仍有部分网点人员配置不足, 存在一人多岗的情况。

二是县级联社财务会计人员配备不足, 部分联社财务会计部仅有2~3人, 与业务发展规模不匹配, 而且存在会计人员频繁更换导致会计业务不连续、会计报表出错等问题。

三是尽管省联社一直强调我省农信社会计人员必须取得从业资格证, 担任内勤主任、会计经理应具备相应资质, 但是部分联社仍然存在会计人员无证上岗, 内勤主任、会计经理不具备相应资质的情况, 会计人员素质总体不高。

(二) 县级联社现金库限管理不到位, 存在超库限的情况

按照《云南省农村信用社营业网点柜面管理暂行办法》第四十条“营业终了, 营业网点的现金余额原则上不得超过各项存款余额的1% (规模较小的网点不能超过1.5%) ”的规定, 县级联社应根据各营业网点日常现金需求。但是, 以2013年7月末的数据计算, 现金库限超过1.5%的县联社就高达76家, 其中最高的5家县联社分别是沧源 (7.18%) 、漾濞 (6.46%) 、永德 (5.58%) 、双江 (4.60%) 和绿春 (4.27%) 。

(三) 现场授权模式缺陷突显, 亟待改进授权方式

现阶段我省农信社的业务授权均由主管柜员办理, 虽然核心系统内共配备了9 010名主管柜员, 但授权人员绝大多数兼职柜员, 负责授权的同时也承担其他工作, 需要授权时才跑到各个柜员前操作。由于没有专职的授权人员, 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信社的发展。

(四) 服务产品创新速度加快, 制度办法相对滞后

随着我省农信社各项业务跨越性发展, 存款从突破3 000亿到突破4 000亿, “农信速度”让人惊叹的同时, 各项服务产品不断创新对传统会计业务制度规定提出了新的挑战, 如何既不违反制度规定, 又能最大限度满足客户需求, 争取优质客户成为会计业务制度制定必须研究的课题。今年以来, 不断有大客户提出新的业务需求。

三、下一步的风险防控措施

(一) 加强财会队伍建设, 夯实会计工作基础

随着金融市场竞争的加剧, 金融机构结算渠道和业务品种不断推陈出新, 农村信用社各项业务快速发展, 资产、负债规模不断扩大, 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保障各项业务平稳、高效运行, 必须有严密的会计管理和核算作支撑, 加强会计队伍建设, 提高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 各级联社应制定会计人才培养、储备、交流、和约束机制, 从在职人力资源中筛选会计学专业人员, 切实把会计专业人才优化充实到会计工作岗位上, 并建立会计专业人才信息库, 鼓励支持会计人员参加专业知识培训和专业技术职称考试。

(二) 加强库存现金管理, 严格进行检查考核, 将库存现金监测和检查制度化

一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为避免现金业务运营事故的发生, 各县联社应高度重视, 加强对库存现金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联社 (合行) 主任 (行长) 对库存现金限额管理负总责;现金管理部门负责全辖营业网点现金的监测、分析、考核及督导等管理工作;营业网点负责人和内勤主任是网点的现金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对网点库存现金进行实时掌控, 随时调度。

二是制定库存现金管理考核办法。根据工作实际情况, 从营业网点的经营环境、现金流量等综合考虑, 按照辖内营业网点存款余额、网点数、ATM数核定库存现金绝对额, 制定出详实可行的考核办法, 将现金指标计划与营业费用挂钩, 实施激励约束措施, 将库存现金管理工作纳入绩效考核。

三是建立库存现金检查通报制度。为保障库存现金限额管理的有效实施, 一方面现金管理部门应对辖内营业网点柜员钱柜进行突击或不定期检查, 要形成制度化。另一方面现金管理部门指定专人每天对辖内营业网点库存现金进行监测, 对营业网点上报的整改报告存档备查。

四是做好辖内营业网点现金回笼与投放的匡算工作, 在保证现金支付的前提下, 合理压缩库存现金占用,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一方面灵活调配辖内营业网点现金供应, 加快现金周转, 提高现金综合运用率。另一方面加强现金及时整点工作, 强化辖内网点现金管理意识, 做到“三个及时”, 即及时核查本网点库存现金、及时整点现金、及时调缴现金。

五是强化库房管理, 确保资金和财产安全。库房是银行资金运作的中枢, 营运管理的重要部位, 也是风险防范的重要环节。对有章不循、违章操作、玩忽职守、检查不严、监督不力等造成重大事故, 使国家和信用社资金受到严重损失的管库员和相关领导, 省联社根据事实情节, 追究经济、行政和法律责任。

(三) 研究推行柜面业务分流措施, 优化网点人员配置

目前, 全省普遍存在客户数量激增, 但网点人员配置紧缺的情况, 省联社除强调县级联社必须按照文件规定配齐网点业务人员的要求外, 积极研究柜面业务分流的措施, 通过整合账户、提高自助业务替代率, 缓解柜面业务压力, 提高农信社竞争力。

(四) 积极探索远程授权模式, 提高业务运行效率

经过反复需求论证, 省联社初步确定采取将柜面业务集中到县级联社集中授权的模式进行远程授权系统的开发设计。为尽可能地控制风险, 同时又能兼顾前台操作过程中的效率, 省联社将对核心业务系统现有授权交易进行梳理, 合理划分现场授权交易和远程授权交易, 并根据业务风险控制的要求新增部分授权交易。配合系统上线, 省联社将制定远程集中授权系统管理办法、使用细则和交易操作要点, 对远程授权的各个操作环节进行规范。

(五) 优化业务办理流程, 及时推出新兴业务管理办法, 支持业务发展的同时严控操作风险

业务发展必须有严密的制度办法做支撑, 为了更好地支持业务拓展, 控制操作风险, 省联社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制度。一是积极制定单位协议存款管理办法, 明确规定开办协议存款办理的条件、利息计算和具体操作流程。二是研究代理土地复垦资金业务管理模式, 规范虚拟账户的开立、使用和管理, 确保复垦费用及时缴存、支取、转移、安全使用和监督。三是增加代收交通罚款的电子银行服务渠道, 采用省财政厅开发的非税罚没收入及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银行端, 业务交互模式变更为银行系统与财政部门系统交互的模式, 由财政对交警、信用社实现实时数据互通。信用社仅作为财政收入的代收渠道, 无需再与交警部门发生除账务核对外其他任何业务关系, 简化业务办理流程。

摘要:银行业是高风险行业, 为了实现稳健经营的目标, 必须将内部控制的重点放在防范风险上。会计是实现农信社业务的基础环节, 贯穿于经营的全过程, 相对于信用社的整体风险控制而言, 会计风险控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农信部门应及时对会计业务条件风险管控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

如何管控裁员风险 篇2

L公司的裁员策略具有一定典型性,其具体操作环节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反映出一部分企业裁员操作方法的粗糙和法律意识的淡薄。因此,要合理管控裁员中产生的风险,应做实以下四项基础性工作。

全程化的沟通

从法律层面看,裁员的本质是企业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对此,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企业)解除劳动合同必须有法定或约定的合法事由。除此之外,企业无权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因此,裁员应是有合法事由作为前提条件的。对于该事由,员工有权事先知晓。这提醒企业在裁员操作时全程沟通非常必要。

沟通应贯穿裁员的全过程,包括裁员预备阶段、裁员后的安抚阶段。不仅由企业人力资源部门来进行沟通,也应得到企业高层的重视;不仅要与被裁人员进行沟通,还应与企业全体人员开展必要的沟通。这不仅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有效手段,也是法律上保障合法裁员的必要条件。

及时有效的沟通既可让被裁员工“安全走人”,也可让留职人员“安心工作”。企业裁员在预备阶段即与员工沟通,可使被裁员工对企业裁员计划知晓,并尽量达到认可,满足被裁员工的知情权。在实施中,将实情告诉利益相关者,使留职人员和外界都能够了解企业所面临的处境,成为裁员的支持后盾。通过沟通,可以让员工理解企业的难处,从而释放员工的对抗情绪。最重要的是,经过沟通,即使没有达成一致意见也可视为劳动合同法规定的“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过程。该过程是满足法律规定的程序性要求的必要条件。

案例中,5名工人的拒绝似乎出乎L公司的意料。如果强行下达解除劳动合同的通知,这5名员工起诉到劳动仲裁部门,要求L公司继续履行劳动合同,仲裁部门势必会以L公司“没有合法理由,且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与劳动者进行协商,属于违法解除”等为由支持员工的请求。裁员前缺乏沟通,也就缺少了法律所规定的协商程序性要件,导致了双方的僵持。

工会参与

《劳动合同法》第五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会同工会和企业方面代表,建立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即由代表政府的劳动行政部门、代表职工的地方总工会和代表用人单位的企业代表组织(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商会等),共同研究解决劳动关系方面的重大问题。三方协商机制,实际上是一种平等对话的机制。裁员涉及员工的切身利益,工会有义务去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但工会在大多数中小企业里并没受到应有的重视,很多企业视其为雇主们的“绊脚石”。现今这种情况正在逐渐得到改变。在金融危机下的裁员浪潮中,裁员要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就需要企业与工会组织密切配合,而不是绕过工会或与工会对抗。

让工会加入裁员的事前指导、事中监督和事后服务工作中去,是非常明智的选择。通过工会与企业、员工的积极行动,在裁员方案的颁布与实施过程中,工会的参与可以鼓励员工关心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引导员工理解并支持企业采用的合法合理措施,动员员工为企业的发展献计出力,共谋发展。工会的参与,不仅是企业裁员顺利实行的保证,也是企业规避裁员风险必须修炼的策略之一。

案例中,全部的裁员工作只是由HR部门来主导完成。事前没有“惊动”工会,事后也没有将情况与工会“通气”。结果与期待的相反,少了工会的参与,裁员工作“欲速则不达”,5名员工与企业玩起了劳资博弈。

及时的文档化处理

企业裁员策略的实行全过程应当进行文档化处理。从法律上来看,文档化就是书面化、证据化。文档记录能够证明所采取的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裁员方案如何出台?企业与员工如何协商一致?协商一致后的成果如何固定?在没有达成一致的情况下,企业又是如何调整、最后又是如何反馈和再调整的等等。这些事件和采取的行动必须以书面形式记载下来,无论是出于协调、谈判、调解的需要,还是基于将来可能发生的仲裁与诉讼的取证依据。文档化处理的方式是多样的,典型的是书面笔纸记录,当然也包括律师见证,公证机关公证等。从管理层角度来讲,企业作出的裁员决定,让每一个员工心服口服,完全赞成是不现实的。裁员中,企业必须时刻关注裁员进程,采取必要措施规避风险、处理危机。熟练的文档化处理可以帮助企业尽可能地实现这一目标。

案例中,L公司的HR主管只以公司订单减少为由,并以支付双倍经济补偿金为补偿劝说工人主动辞职,但没有将与订单减少情况相关的文件、数据、图表等出示给工人,更没有用书面方式将裁员过程记录下来,因此,导致了他们对强行下达解除通知后果的顾虑。

把握法律底线

稳妥的裁员策略应当以法律规定为行动指南,越过法律底线的裁员可能是最危险的裁员。在劳资关系市场化的背景下,政府担心弱势群体(员工)的利益被雇主的资本力量所吞噬,便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以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于是,市场经济下的劳动法律在保证了雇主自治权的基础上,基本上是偏向于劳动者的,这即构成了企业裁员应注意把握的法律底线。

条线风险管控 篇3

内控合规部

根据通知要求,我部对财会条线上半年合规风险进行了梳理。为规范业务经营,强化风险管理,增强计财部全员合规经营意识,降低案件风险隐患,确保安全、稳健运行。我行进行了严格规范的自查分析。

我部门按照制度要求,重塑合规制度流程 按照最新文件规定、相关岗位操作流程和有关制度办法,认真梳理财务工作岗位中应知、应会、应做、应遵制度、知识、技能以及职业操守,组织学习了本岗位的文件材料。

其次,加强学习,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对各种文件制度进行集中学习,并做好学习笔记,提高对风险防控工作的认识。同时,把提高员工素质作为工作中的一个基本点,全员行动,按照合规创造价值、合规防控风险、合规保障发展的整体目标,多措并举,从工作作风、考勤会风、优质服务、工作效率等方面树立新形象,推进财务案件风险防控工作,逐步建立案件防控工作长效机制,加快构建系统全面、精细严密、运行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 做足准备。通过对我部门条线的风险自查,发现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

一、我行2016年存在税款滞纳金871.77元。泽州支行2、3季度土地税及房产税滞纳金847.75元,原因是由于泽州支行红星街分理处取得土地及房产证较晚。沁水支行土地及房产税3季度滞纳金24.02元,原因是由于延迟缴纳税款所致。

二、我行在2016年12月28日报账过程中,因未核实收款账户信息,持卡人销卡,导致餐费及过路费,金额为270元,470元无法及时入账。

食药品风险管控重在“治未病” 篇4

前移关口,主动发现风险。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本质上就是风险管理,重在“治未病”。去年,我们先后建立食品、药品风险研判机制,形成食品“123”风险研判例会(县级局每个月、市级局每两个月、省局每三个月召开一次例会),省、市每季度召开一次药品风险研判例会制度。根据研判的风险等级和风险性质,通过及时发布风险警示信息、查封扣押问题食品药品、专项整治等措施,增强了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今年,我们以问题为导向,按照“四统一”原则,把评价性抽检与监督性抽验相分离,加大重点品种抽检频次,实现高风险品种全覆盖。同时,还采取日常监管、抽检监测、飞行检查等多种手段,及时发现问题。

严格监管,强力遏制风险。违法者受重惩、守法者得利益的导向越强烈,食品药品安全风险就越小。去年,我们坚持监管必须查案、查案必须从严,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亮剑行动”、医疗器械“五整治”和农村食品市场食品安全整治等专项整治,加强行刑衔接,形成了持久的强有力的震慑。全省立案查处各类食品药品违法案件17240件,罚没金额1.42亿元,捣毁制假售假窝点68个,移送司法机关案件358件,配合司法机关抓获犯罪嫌疑人203人,均比2013年成倍增长。全省没有发生重大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事故,一般事故总数同比减少14%。违了法,不能简单地“罚酒三杯”了事,必须实行最严厉的处罚,这是从源头上防控风险的根本举措。今年,我们将创新风险防范手段,参照汽车驾驶证照违规扣分管理做法,制定高风险企业积分管理办法,以“资格罚”倒逼企业切实落实主体责任,自主防控风险。

稳妥处置,有效化解风险。食品药品安全,没有“零风险”,当然也不可能有“零事故”。事故一旦发生,如果处置不当,就可能引起舆论持续发酵,甚至诱发“次生灾害”;处置稳妥,就可以化危为机,掌控主动。去年,我们制修订了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突发事件防范应对工作规程等规范性文件,探索建立了省、市、县、乡四级联动机制、相关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和新闻发言人制度,加强应急处置设施设备配置,开展应急演练243次,妥善处置各类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舆情136起,有力提升了应急处置能力。同时,我们与省级主流媒体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展舆情监测,开辟食品药品周刊,升级政务微博,联办“食事药事微剧场”,为防控化解风险营造了良好氛围。

(作者系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

上一篇:大画幅制作下一篇:卫星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