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种补贴政策十篇

2024-09-12

良种补贴政策 篇1

1 棉花、玉米、水稻良种补贴项目实施的利与弊

1.1 项目实施任务目标有利于生产增收。

项目实施任务目标以“稳定面积、提高单产、优化结构、改善品质”为出发点, 以“全面覆盖、整体推进、因地制宜、补贴农民”为思路, “品种择优、公开推介、农民自愿”为原则, 补贴资金直接发放的补贴方式, 按照玉米每亩10元、水稻和棉花每亩15元的标准进行补贴, 鼓励农民使用优良品种, 加快了良种推广步伐, 进一步稳定了玉米和水稻种植面积, 提高了棉花、玉米和水稻单产和总产, 优化了结构, 改善了品质, 此为利。

1.2 种子款的利用成问题。

在购买玉米杂交种和水稻种子上可操作性强, 农民仍然可以像过去那样用钱购买优质种子;而棉花种子是常规种子, 利津县棉花面积大, 种子用量大, 尽管混杂退化影响棉花产量, 但是农民为了节约生产成本, 经常自留种子。补贴资金直接发放的补贴方式, 会使大部分农民不把棉花良种补贴款用来购种子, 发挥不了棉花良种补贴的真实作用, 不利于棉花优良新品种的推广, 不利于新品种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在生产上发挥良种先行的作用, 此为弊。

1.3 良种补贴项目要求农民自愿购种, 必须加强种子市场监管。

农业局应积极会同公安、工商等部门, 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 加强种子市场管理, 净化种子市场经营主体, 维护种子市场的良好秩序, 坚决打击坑农害农等不法行为, 防止假冒伪劣种子进入生产领域, 切实保障种子市场供应渠道畅通, 规范有序, 保障农民生产用种安全, 为良种补贴项目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对农民此为利。

1.4 加强种子市场监管必须加大人力、财力的投入。

为加强种子市场监管, 增加了公安和工商等部门的支出, 农业局比统一供种时多出动执法车129辆次, 人员645人次。增加经费意味着纳税人增加负担, 此为弊。1.5棉花、玉米和水稻种植面积的准确核定。做好棉花、玉米和水稻种植面积核定工作, 是保证将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准确地兑现到农民手中的重要基础。农业局、财政局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 按照“准确、及时和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严格实行分级负责制, 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 周密部署并层层落实责任, 确保如期完成分区域、分农户棉花、玉米和水稻种植面积的核定工作。面积核实准确, 此为利。

1.6 棉花、玉米和水稻种植面积核定工作量大、没有经费。

面积核定主要由乡 (镇) 、村两级负责组织实施。乡 (镇) 人民政府作为基层政府肩负着将棉花、玉米和水稻良种补贴资金不折不扣落实到农民手中的直接责任, 为第一责任主体。村民委员会要在乡 (镇) 人民政府的领导组织协助监督下做好本村棉花、玉米和水稻种植面积核定工作。村民委员会没有财务支出, 但丈量种植面积用工必须花钱, 而村民委员会能省则省, 所以面积是否准确令人质疑。乡 (镇) 核实依村为准, 为工作支出也认了, 但乡 (镇) 对良种补贴工作很消极, 此为弊。

2 小麦良种补贴项目实施的利与弊

2.1 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通过为农民提供优质价廉的小麦良种和推广节本增效技术 (配方施肥技术) , 有效提高了单产并降低了成本, 提高了小麦商品质量和市场销售价格, 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增加了农民收益, 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此为利。

2.2 促进了优质小麦品种区域化种植, 规模化生产。

通过在项目区内全面推行统一区划、统一供种, 实现了优质小麦品种大面积集中连片种植, 从而进一步提升了优势产业带优势水平, 加快了商品小麦市场培育步伐, 为发展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同时加快了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速度, 此为利。

2.3 项目经营商和品种选择性差。

中标的经营商规模达到时, 有时其专利品种不一定是我们要选择的, 比如一些优质专用小麦品种, 此为弊。

2.4 种子发放难。

小麦种供种时到乡镇容易, 到村、到户难, 主要是装卸、运输、分发费用承担成问题, 种子分发损耗也难处理, 此为弊。

3 良种补贴项目实施建议

补贴资金少、补贴程序复杂、组织实施经费少等原因已使良种补贴成为鸡肋。良种补贴项目实施必须要有改进。

3.1 提高良种补贴。

良种补贴项目实施六年来, 物价涨了近四成, 实施成本也在增加, 可良种补贴仍是每亩10~15元, 建议每亩补贴资金提高到20~30元。

3.2 变棉花、玉米、水稻、小麦、花生良种补贴为农作物良种补贴。

因为这五种作物占地一般在95%以上, 这样可直接按土地面积补贴, 省去大量的人力物力, 简化了实施程序, 节约了国家资源。

3.3 直接补贴农业人口, 体现社会公正公平。

土地多者本身资源占有多已不公平, 再增加补贴收入会进一步拉大农民间的贫富差距。按人口补贴农民都受益, 增加农民生产积极性, 对维护社会稳定、加快土地流转等都起重要作用。

良种补贴政策 篇2

1 实施良种补贴项目所取得的成效

1.1 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良种补贴在加快我市玉米优良品种推广中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在实施良种补贴过程中, 我们严格按照“四严格一确保”进行操作, 即严格补贴区域, 严格补贴品种, 严格供种企业, 严格组织程序, 做到了确保补贴到户。良种补贴项目区基本实现了品种布局“一主两辅”、“一乡一品 (品种) ”, 良种覆盖率、种子统供率、产品质量抽检率达到100%。通过落实种子供种企业招标, 进一步降低了玉米品种的价格, 极大地激发了农民购买新品种和种植玉米的积极性, 加快了玉米新品种推广普及步伐, 推动了我市新一轮的玉米新品种更新换代。良种补贴实施以来, 项目区良种覆盖率和统供率均达到100%, 其中农大84、潞玉6号、屯玉42等3个优良品种种植面积达到70万亩以上, 已成为我市新的玉米主干品种。

1.2 新品种的更新更换和推广速度加快

随着国家良种补贴面积全覆盖, 我们加强了对最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质高产新品种的示范展示。在主要依靠市县两级种子站来完成的同时, 拓展渠道, 积极吸纳种子企业、各级经销商共同参与, 在全市不同生态区建立各类农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点, 让广大农民就近观摩到新品种的明显增产效果, 加快了新品种的推广速度, 也加快了不适合农业生产需要或有难以克服缺点的品种退出速度。

1.3 促进了新优品种区域布局, 科学化管理

通过良种补贴项目实施, 我市重点以乡镇为单位, 以品种推广为切入点, 良种良法配套技术推广为主要措施, 在提高良种覆盖率的同时, 提高了测土配方使用率和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率, 通过集中连片规模化种植, 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使品种布局区域化, 管理科学化, 最终达到优质生产高效的目的。

1.4 加强农业技术服务, 提高了农民科学种田意识

在良种补贴进程中, 我们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乡村, 切实解决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使广大农民不仅了解了良种补贴政策, 也认识到科学种田的重要性。特别在小麦生产上, 良种补贴后比良种补贴前增产30%~40%, 每亩增加经济效益200元左右。多年来, 我市黎城县的小麦良种购买都采用两种方式进行, 每亩以10千克供种。

2 目前存在问题

2.1 良种补贴涉及部门多协调不够

良种补贴项目的实施, 是通过市县两级农业局、财政局及各乡镇分工协调合作来完成的。2009年国家对玉米、小麦、棉花实行良种补贴全覆盖, 由于各有关部门协调不够, 按资金预算指标和使用计划分配表安排的我市玉米计划面积与我市核查下来的面积之间尚有60多万亩缺口, 这样各县财政要拿出600多万元作为良种补贴的垫付资金。由于部分县财政困难, 给良种补贴的实施造成一定难度。

2.2 良种补贴工作经费缺乏

良种补贴工作涉及面广, 任务重。一方面要在市县两级政府的领导下, 对良种补贴的方法、进程和时限进行具体安排和部署, 以各乡镇和村为单位, 村委会具体负责, 逐家逐户对农户种植的品种和面积进行核实, 登记造册, 进行公示;另一方面, 要提高农民对新品种科技含量的了解, 但各地基本没有安排工作经费, 给落实良种补贴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

2.3 常规作物良种补贴阻力大

近年来我市小麦播种面积逐年减少, 主要由于小麦优质不优价, 形成产量低、投资大、价格低、效益差的局面, 农民种麦主要用来解决自己食用, 加之小麦种子属常规种子, 农民习惯留种, 导致良种推广速度慢, 也使得小麦良种补贴工作受到了比较大的影响。

2.4 规模化种植难度大

良种补贴项目涉及面广, 农民素质不一, 在品种选择上自主性强, 农民担心种植同一品种一旦发生病虫害而造成严重减产;再加上水肥耕作条件和管理水平的制约, 难以一下形成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种植, 而导致一村多品、一产多品现象普遍存在, 并且不能用行政手段来强迫统一品种, 致使整建制村实现一村一品的难度大。

3 采取的措施与建议

3.1 加强政策宣传, 技术服务到位

要让农民了解良种补贴政策, 认识优良品种, 可以通过电视、报纸、标语、黑板报、宣传单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 扩大影响。同时, 在技术服务上下功夫。一方面, 在玉米、小麦收获前举办大规模的品种观摩会, 让农民亲眼看到优良品种的增产效益;另一方面, 通过技术服务大蓬车、良种良法配套栽培技术讲座 (平衡施肥、适期播种、精量播种) 等形式进行技术培训, 使政策宣传到户, 技术服务到位。

3.2 加强组织领导, 明确责任分工

在良种补贴工作中, 各相关部门严格职责, 合理分工, 协调合作, 各负其责, 搞好落实。农业部门与各乡镇负责落实面积, 供种企业负责筹备种子, 财政部门兑付补贴资金, 种子管理站登记造册、监督供种企业供种, 做到四个到户, 即政策宣传到户, 造册登记到户, 资金兑付到户, 技术培训到户。

3.3 进一步提高种子质量和科技含量

种子是不可替代的有生命的农业生产资料, 是各项科学技术措施的载体, 必须在提高质量和科技含量上下功夫。

首先, 要严格管理种子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只有在保证种子质量上狠下功夫, 才能加大良种补贴对广大农民的吸引力, 加快新品种的更新, 充分发挥良种补贴的内在效应。

其次, 要重视种衣剂的选用。近年来, 我市玉米丝黑穗病发生比较突出, 因而要求各个企业在提高种衣剂质量的基础上添加防治丝黑穗病的药剂, 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只有不断提高种子的科技含量, 才能使良种补贴对广大农民更具有吸引力。

3.4 严格补贴程序, 管理规范有序

良种补贴政策的利与弊 篇3

【关键词】良种补贴 利弊 建议

国家良种补贴政策实施以来,极大地调动了种地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拉大了多地农民与少地农民、没地农民的收入差距。实施过程中也出现很多弊端。自政策实施以来,我一直参与这项工作,从亲身体验中发现良种补贴项目实施中的利与弊,并感觉应该提出补贴项目实施的建议。

一、棉花、玉米、水稻良种补贴项目实施的利、弊

1.项目实施任务目标有利于生产增收

项目实施任务目标以“稳定面积、提高单产、优化结构、改善品质”为出发点,以“全面覆盖、整体推进、因地制宜、补贴农民”为思路,“品种择优、公开推介、农民自愿”为原则,补贴资金直接发放的补贴方式,按照玉米每亩10元、水稻、棉花每亩15元的标准进行补贴,鼓励农民使用优良品种,加快良种推广步伐,进一步稳定玉米和水稻面积,增加棉花、玉米和水稻总产,提高单产,优化结构,改善品质,此为利。

2.种子款的利用成问题

在购买玉米杂交种和水稻种子上可操作性强,农民仍然可以像过去那样用钱购买优质种子;而棉花種子是常规种子,利津县棉花面积大,种子用量大,尽管混杂退化影响棉花产量,但是农民为了节约生产成本,经常性自留种。补贴资金直接发放的补贴方式,会使大部分农民不把棉花良种补贴款用来购种子,发挥不了棉花良种补贴的真实作用。不利于棉花优良新品种的推广,不利于新品种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在生产上发挥良种先行的作用,此为弊。

3.良种补贴项目要求农民自愿购种,必须加强种子市场监管

农业局积极会同公安、工商等部门,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加强种子市场管理,净化种子市场经营主体,维护种子市场的良好秩序。坚决打击坑农害农等不法行为,防止假冒伪劣种子进入生产领域,切实保障种子市场供应渠道畅通、规范有序,保障农民生产用种安全,为良种补贴项目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对农民此为利。

4.加强种子市场监管,必须增大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的大量投入

为加强种子市场监管,增加了公安和工商等部门的支出,农业局比统一供种时多出动执法车129辆次,人员645人次。增加经费意味着纳税人增加负担,为弊。

5.棉花、玉米和水稻种植面积的准确核定

做好棉花、玉米和水稻种植面积核定工作,是保证将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准确地兑现到农民手中的重要基础。农业局、财政局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准确、及时和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严格实行分级负责制,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周密部署并层层落实责任,确保如期完成分区域、分农户棉花、玉米和水稻种植面积的核定工作。面积核实准确此为利。

6.棉花、玉米和水稻种植面积核定工作量大、没有经费

面积核定主要由乡(镇)、村两级负责组织实施。乡(镇)人民政府作为基层政府,肩负将棉花、玉米和水稻良种补贴资金不折不扣落实到农民手中的直接责任,为第一责任主体。村民委员会要在乡(镇)人民政府的领导组织协助监督下,做好本村棉花、玉米和水稻种植面积核定工作。村级没有财务支出,可丈量就必须劳动力力,人工必须花钱,所以村级基础工作能省则省,面积核实准确令人质疑。乡(镇)核实依村为准,为工作支出也认了,但乡(镇)对良种补贴工作很消极,这为弊。

二、小麦良种补贴项目实施的利、弊

1.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通过为农民提供优质价廉的小麦良种和推广节本增效技术(配方施肥技术),有效提高了单产并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小麦商品质量和市场销售价格,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增加了农民收益,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为利。

2.促进了优质小麦品种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生产

通过在项目区内全面推行统一区划统一供种,实现了优质小麦品种大面积集中连片种植,从而进一步提升了优势产业带优势水平,加快了商品小麦市场培育步伐,为发展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我县主要推广济麦22、良星99这两个品种,下一步着重推广优质专用小麦,提升品种与品质结构调整优化水平,更好的适应市场变化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同时加快了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速度,为利。

3.项目经营商和品种选择性差

中标的经营商规模达到时,有时其专利品种不一定是我们要选择的,比如一些优质专用小麦品种,此为弊。

4.种子发放难

小麦种供种时到乡镇容易,到村、到户难,还是费用的问题,装卸、运输、分发费用承担成问题。种子分发消耗也难处理,此为弊。

三、良种补贴项目实施建议

补贴资金少,补贴程序复杂,组织实施经费少等原因已使良种补贴成为鸡肋。良种补贴项目实施必须要有改进。

1.良种补贴项目实施六年来,物价涨了近四成,可良种补贴资金仍是10~15元每亩,实施成本也在增加,建议补贴资金涨到20~30元每亩。

2.变棉花、玉米、水稻、小麦、花生良种补贴为农作物良种补贴,因为这五种补贴占地一般在95%以上,剩下的如利津县是蔬菜也该补贴。所以多品种补贴改为农作物补贴,直接按土地面积补贴,省去大量的人力物力,简化了实施程序,节约了国家资源。

3.直接补贴农业人口,体现社会公正公平。土地多者本身资源占有多已不公平,再增加多的补贴收入,更拉大农民间的贫富分化。按人口补贴农民都受益,增加农民生产积极性,对维护社会稳定,加快土地流转等都起重要作用。

良种补贴政策(农网) 篇4

以来良种补贴的具体政策是,补贴作物实行了全覆盖,不区分作物品种,水田每亩补贴15元,旱田每亩补贴10元。具体内容是:

第一是补贴范围。总的原则是,在全市行政区域内的`耕地上按照实际种植面积全部补贴。但是,在草原、荒山、荒坡、滩涂等违规开垦的耕地上种植的玉米、水稻、大豆、小麦等不列入补贴范围。

第二是补贴方式。采取现金直接补贴方式,实行良种推介、自愿购种、直接发放。

第三是补贴标准。玉米、大豆和小麦良种补贴标准为每亩10元;水稻良种补贴标准为每亩15元。

第四是补贴对象。对生产中使用玉米、水稻、大豆、小麦良种的农民(农场职工)给予补贴。

第五是补贴品种。凡种植经过审定通过的玉米、水稻、大豆、小麦(不含退出品种),均可作为良种给予补贴。种

植未经审定和过期淘汰品种不享受补贴。

良种补贴政策 篇5

2005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实施奶牛良种繁育补贴项目, 并首先在黑龙江、内蒙古、河北和山西4省区15个项目县开展试点, 补贴荷斯坦牛67.5万头, 项目资金1500万元;补贴标准为每剂冻精补贴10元, 每头能繁母牛按两剂标准实施补贴;补贴对象是奶牛养殖场、养殖小区和养殖户。2006年至2009年, 中央财政奶牛良种补贴资金由1亿元增加至2.6亿元;补贴规模由4个试点省区覆盖至全国;补贴品种由荷斯坦牛延伸至奶水牛、褐牛、牦牛、乳用西门塔尔牛和三河牛, 其中荷斯坦牛从2008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良种冻精补贴。补贴标准为荷斯坦牛冻精每剂补贴15元, 其他品种牛每剂冻精补贴10元, 每头能繁母牛按两剂标准实施补贴。自2009年起, 最早实施良种补贴试点改良出生的一批母犊牛已生长发育成熟, 并陆续完成了其首个泌乳期。

为了解奶牛良种补贴项目实施成效, 农业部奶业管理办公室、全国畜牧总站组织调研小组, 赴山西省应县、山阴县, 河北省正定县、徐水县, 黑龙江省肇东市、大庆市以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九原区等4个试点省区部分项目县开展专题调研, 同时收集了38家奶牛养殖场的1278头奶牛 (639对母女) 的生产数据, 并进行了统计分析。

1 奶牛良种补贴项目试点实施基本情况

试点项目省区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和财政部关于实施奶牛良种补贴项目的要求, 强化领导, 精心运作, 圆满完成了项目任务。2005年, 4省区试点项目县采购使用良种补贴冻精135万剂, 出生改良后代母犊牛28.7万头。黑龙江省双城市、富裕县、大庆市大同区、肇东市和安达市5个奶牛生产重点县 (区) 列为试点县, 5个项目县实施良种冻精补贴能繁母牛26.1万头, 采购使用良种补贴冻精52.2万剂, 选用了黑龙江、北京、上海、天津4家种公牛站的40头种公牛。内蒙古自治区有4个试点旗县 (区)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呼伦贝尔盟鄂温克旗、包头市九原区、乌兰察布市凉城县, 补贴奶牛数量19.5万头, 采购使用良种冻精39万剂, 冻精来自北京、天津、上海和内蒙古的4家种公牛站。河北省试点项目在正定县、徐水县、滦南县和张北县开展, 补贴奶牛数量15.6万头, 采购使用了北京、上海和河北等地种公牛站的良种冻精31.2万剂。山西省在山阴县和应县组织实施试点, 补贴奶牛数量为6.3万头, 采购使用了北京、上海和山西等地良种补贴冻精12.6万剂。

2 奶牛良种补贴主要做法和经验

2.1 强化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 推动项目顺利实施

奶牛良种补贴项目由农业部和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 采取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方式。农业部为项目主管部门, 负责制定项目实施指导意见, 审核各地项目实施方案, 评选确定项目用种公牛, 对项目进行协调、监督、检查和指导等。省级畜牧主管部门组织指导地方申报项目, 编制项目实施方案, 组织省级技术培训和项目检查等;县级畜牧部门负责项目具体实施。财政部门负责落实补贴资金预算, 及时拨付资金, 对补贴资金使用管理进行检查监督等。通过国家和地方分别建立职责明确、分级负责的项目管理机制, 保障了项目顺利实施。

2.2 加强项目指导和督查, 确保项目预期成效

农业部在对项目的指导和监督检查方面着重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抓好种公牛评选和冻精产品质量检验, 保障奶牛改良效果。二是组织专家开展项目督导, 了解项目落实情况, 督促指导项目实施。三是加强资金使用管理。与财政部共同制定了《奶牛良种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对项目资金的下达、管理与监督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

2009年6月, 农业部组织畜牧、财务等部门人员对项目执行与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 确保项目资金安全高效使用, 切实维护奶农利益。各级财政和畜牧部门均设立了专线监督举报电话, 随时接受单位和个人的情况举报。同时, 地方各级畜牧部门也积极组织开展项目督导、检查等工作, 促进项目落实, 保障项目成效。

2.3 开展项目管理与技术培训, 提升项目实施水平和质量

为提高项目实施水平, 农业部多次组织项目管理与技术培训以及种公牛冷冻精液生产技术培训班。各地也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培训活动, 普及奶牛人工授精、选种选配、编号、系谱档案建立和计算机管理等方面的知识。黑龙江省大庆市采取与八一农垦大学合作的方式, 选拔文化基础好、素质高的配种员和养殖户, 参加脱产大专班学习培训。2005年全省共组织培训班9期, 培训人工授精员902人次, 培训奶牛养殖户近万人。

2.4 积极筹措资金, 支持项目实施

为把国家奶牛良种补贴试点项目落实好,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要求各试点旗县 (区) 安排相应的配套经费, 用于项目宣传、培训、建档立卡等, 4个试点旗县 (区) 共安排配套资金73.6万元。黑龙江省各项目县筹集资金100万元, 其中大庆市财政筹集80万元, 50万元用于购耳标、卡片等基础工作, 30万元用于补贴冻精使用建档, 且在国家补贴的基础上对每剂冻精再补贴2元。山西省为项目县购置奶牛耳标7.2万枚。

2.5 抓好制度建设, 规范项目管理

为加强项目管理, 各地通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有效推动了项目规范实施。一是推行冻精费和配种服务收费分离制度。两费分离后, 养殖户能够充分了解国家补贴政策、补贴标准、补贴冻精的质量、价格等。二是推行配种员持证上岗制度。为提高奶牛人工授精技术水平, 河北省率先开展了配种改良技术人员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内蒙古凉城县要求配种员必须经过县畜牧局培训考核合格, 持有《配种员资格证》和《牛冷配站合格证》后, 方可参与项目区配种工作。三是推行冻精三联单管理制度。三联单内容包括冻精采购价格、补贴后价格、配种费价格、配种日期、牛只编号等。通过使用三联单, 加强了对项目冻精发放使用的管理。

此外, 为了让项目实施公开公平, 国家和地方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编印图谱、印发宣传单、制作喷绘宣传板等多种形式向广大奶牛养殖者宣传中央奶牛良种补贴政策, 保障项目实施公开透明, 推广项目实施中好的做法及经验, 扩大项目影响, 提高实施效果。

3 奶牛良种补贴项目实施主要成效

五年来, 中央财政共安排奶牛良种补贴资金7.15亿元, 累计改良奶牛2482.5万头 (次) , 270多万户奶农直接受益。奶牛良种补贴项目实施取得显著成效,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3.1 良种补贴奶牛改良效果显著

根据对4试点省区的专题调查和数据分析, 良种补贴后代女儿牛305天平均产奶量为6166kg, 比母亲牛提高99kg。良种补贴后代女儿牛均为第一胎产奶量, 而母亲牛则为一至五胎产奶量。奶牛不同胎次间的产奶量存在较大差异, 为提高数据可比性, 需将不同胎次产奶量校正为成年当量再进行比较。成年当量是指各胎次产量校正到第五胎时的305天产奶量, 即305天产奶量与成年当量系数的乘积。利用成年当量可以客观比较不同奶牛生产性能的高低。数据校正为成年当量后, 良种补贴后代女儿牛305天产奶量为7076kg, 比母亲牛提高568kg, 乳脂肪率提高0.14%、乳蛋白率提高0.05%, 体细胞降低54万个/mL。另据对4个试点省区部分牛群的跟踪调查, 良种补贴后代牛体型匀称紧凑, 外貌清秀, 乳腺更加发达, 初生重平均增加约3kg, 犊牛成活率高, 遗传疾病发生率低, 良种补贴冻精使用和改良效果十分明显。

3.2 奶牛养殖者真正得到了实惠

各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实行精液费与配种服务费分离制度, 初步统计每头牛配种服务收费平均降低15元左右。如果包括国家补贴冻精费用在内, 以及配种服务收费节省的费用, 按生鲜乳价格2.4元/kg计算, 在投入相同的情况下, 奶农全年每头牛可实现良种补贴增值效益1008元。据初步测算, 奶牛良种补贴项目实施以来, 共带动农民增收约85亿元。

3.3 加速了奶牛良种化进程

奶牛良种补贴项目的持续实施, 加速推进了我国奶牛良种化进程。目前全国奶牛良种覆盖率提高到50%以上, 其中荷斯坦牛达到了100%。同时奶牛良种冻精的有序推广和使用, 有效规范了奶牛冻精销售市场秩序。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通过开展佩带耳标、建档立卡等工作, 建立健全了奶牛系谱和档案资料, 也为科学选种选配奠定了良好基础。

3.4 奶牛良种繁育体系进一步健全

良种补贴项目的实施显著促进了奶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黑龙江省富裕县项目实施前有奶牛繁育站点120个, 繁育技术人员130人。项目实施后到2005年末, 全县新增繁育站点50个, 新增繁育技术人员50余人, 服务网络覆盖了全县所有行政村、自然屯。随着项目的持续实施, 奶牛生产水平逐步提高, 推进了奶牛性能测定和良种登记工作的开展。奶牛配种改良站 (点) 基础设施进一步健全, 促进了基层技术推广队伍的稳定和推广体系的完善, 为促进奶牛良种补贴政策落到实处提供了有力支撑。

3.5 带动种公牛站加快发展

受奶牛良种补贴政策带动, 全国各种公牛站在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力量配备、自主培育种公牛能力、种公牛质量等方面明显提升。1996年种公牛站冻精质量检测合格率只有86%, 近3年来均已达到96%以上。自2005年奶牛良种补贴试点以来, 有关种公牛站已累计提供入选良种补贴乳用种公牛3346头;其中自2008年起, 提供了后裔测定成绩为正值且育种值准确度大于60%的荷斯坦种公牛332头, 标志着荷斯坦牛的改良工作跨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良种补贴政策 篇6

1 强化监管九到位

1.1 加强组织领导, 明确责任到位

市农业局、财政局成立了小麦良种补贴领导组, 下设办公室, 各项目区也成立了由分管县 (市、区) 长为组长, 农业、财政、涉及乡镇为成员的项目领导组, 并制定《小麦良种补贴项目实施方案》以政府文件下发有关单位, 明确了各部门职责, 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1.2 实行公开竞标, 供种企业到位

根据省农、财两厅文件精神, 我市代省制定招标方案并及时发布招标公告, 严格招标条件和招标程序。招标会前, 对种子质量监管、种子价格、供种程序、招标工作纪律等都做了详细规定, 提出了明确要求。

1.3 立足区域种植, 品种管理到位

实施小麦良种补贴项目4年来, 均按照国家、省优质专用小麦补贴品种要求和本区域生态条件及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原则, 集中优势产区规模化生产项目区小麦补贴品种。

1.4 保证让利于民, 合同价格到位

实施小麦良种补贴项目以来, 我市坚持:⑴每亩供种不低于10千克;⑵每千克商品种子价格不得高于当地当年当时市场每千克商品小麦的价格。几年来, 市小麦良种补贴项目领导组每年都根据当年商品小麦价格确定本年度的供种价格上限 (当时当地小麦商品粮价) , 各项目区供种企业均按此价格执行。

1.5 严格规范运作, 档案管理到位

各项目区都能按照国家和省项目要求建立起规范的项目档案, 做到了县有良种推广补贴示范区域图, 乡镇有任务分解表, 村有供种清册, 户有供种 (定单) 卡。供种清册上注明户名、品种名称、种植面积、供种数量、补贴金额、购种人签名, 经公示后分别由农业局、财政局、供种单位保存。有些项目区还做到了在供种前对申报农户造册登记, 落实供种后再核实供种数量, 重新填写供种清册, 让农户签字后归档装盒管理。

1.6 强化行政职能, 全程监督到位

一是质量监督。从源头上抓起, 严把种子质量关, 及早做好种子的精选、包衣、包装。规范种子营销档案, 落实种子质量可追溯制度。切实搞好种子质量检测, 没有质检报告和抽检不合格的种子坚决不准供应到农户, 杜绝不合格种子下地。

二是供种清册督查。各项目县农业局根据供种清册随机抽查, 落实面积、地块、户数, 实地走访当地干部群众, 核查良种入户情况, 防止弄虚作假现象发生。

三是跟踪督查。切实加强对供种单位的监督管理, 促使其自觉履行中标合同规定的义务。

1.7 良补专款专用, 资金拨付到位

我市小麦良种补贴资金发放工作严格按照政策规定要求进行, 项目县农业局做好良种补贴的组织、协调工作, 积极配合供种企业开展工作, 积极配合财政部门保证资金及时拨付到位, 不能因资金问题影响供种进度和任务完成。各县 (市、区) 财政局在供种企业供种前将70%补贴资金拨付给供种企业, 其余30%补贴资金在市项目办组织验收后再拨付。

1.8 种子播前播后, 技术服务到位

各级农业部门及供种企业组织技术力量, 按照“优质种子供到手, 技术服务跟着走”的要求, 加强跟踪技术服务。播种前, 通过电视讲座、发放技术资料、进村入户搞培训、田间地头传技术;播种后, 像“海尔”电器实行售后全程服务那样, 在小麦生产的每个关键时期下发有关品种栽培技术材料, 当项目区生产中出现问题时随叫随到, 及时解决, 确保了补贴品种与栽培技术要点一并到户, 实现良种良法配套。

1.9 严格操作程序, 验收工作到位

为了保证小麦良种补贴工作持续健康开展下去, 2008年小麦供种结束后, 市项目办组织由监察、纪检、人事、种子等专业人员参加的专项验收组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了全面验收, 采取的主要程序是:接受汇报, 核对账面和公示图片, 检查供种清册;每2万亩随机调查一个村, 进村入户随机抽查供种情况, 逐户填写入户调查表 (调查表包括户主姓名、身份证号、电话号、播种面积和供种落实情况) , 填写后由户主签字, 并拍照存档, 对供种企业按百分制评价其完成任务情况;对于有问题的项目区, 要求限期整改并进行回访。

2 对搞好小麦良补工作的探讨

2.1 充分认识广泛宣传中央惠农政策和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的重要性

小麦良种补贴是一项关系到千家万户农民的政策措施, 只有广泛宣传发动, 让广大农民了解政策的惠农意义, 认识使用新品种新技术的好处, 才能调动广大农民种植小麦优种的积极性。目前, 有些地方在实施小麦良补项目上不能按照国家、省下达的任务如数完成, 其中原因, 客观地说, 与小麦是常规作物, 种子可以连续使用有一定关系, 但问题的关键还是对中央的惠农政策宣传不到位, 没有让老百姓真正认识到采用补贴种子的好处。在今后实施小麦良补项目上, 当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供种企业要进一步搞好宣传发动工作, 不仅要宣传贯彻落实小麦良种补贴的重要意义, 把中央的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还要认真总结采用新品种新技术获得高效益的典型经验, 进一步宣传新品种新技术, 让广大农民充分认识新品种, 消除使用“老品种保险”的旧观念, 从而加快新品种推广速度。

2.2 只有加强项目监管, 才能保证小麦良补健康发展

小麦良种补贴是一项覆盖面大的惠农政策, 也是一条不可跨越雷池半步的“高压线”。要保证项目专款专用, 保证农民用上质优价廉的合格种子, 必须加强项目实施的全程监管工作。在2008年小麦良补项目专项验收过程中, 我们发现在个别供种企业提供的供种清册名单中, 有的农户根本没领到补贴种子, 还有个别供种企业提供的供种数量是进村入户随机调查供种户种子数量的两倍。虽然这些问题仅涉及个别企业, 但如果不进行监管验收, 及时发现处理, 就会蔓延扩展开去, 会使中央的惠农政策大打折扣。只有严肃处理, 才能有效地堵塞供种环节中出现的漏洞。

2.3 实施项目要与解决小麦生产的主要问题结合起来

近年来, 由于气候的变化, 在小麦生产上病、虫、草害呈加重趋势, 加上不少农民耕作粗放, 采用撒播等方式, 还有的采用机械化直接秸秆还田硬茬播种, 以及不少农民种植小麦基本上是“种、收”两见面, 很少采取防病治虫措施, 一旦病、虫、草害问题出现在供种项目区内, 一般都会认为是统一供种带来的问题。此类问题处理不好, 势必会影响小麦良补项目的顺利实施。因此, 在实施项目的同时, 要注意解决小麦生产出现的主要问题, 还要提前预防可能出现的问题。

2.4 要在第一时间处理种子质量问题

在实施小麦良种补贴项目过程中, 尽管严把各个环节的种子质量关, 但由于供种面积大, 供种时间紧, 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种子质量问题。对于所出现的种子质量问题不要回避责任, 找理由去开脱, 而要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把问题处理在萌芽阶段。2008年我市在第一时间共召回 (兑换) 有问题种子37.09万公斤, 这样做, 一是及时为老百姓挽回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二是提高了种子企业的信誉, 三是树立了政府服务于民的形象。

2.5 供种企业宜实行市场化运作供种

目前, 供种企业一般是通过县农业局、有关乡镇、村干部填制供种清册、收取种子款、发放种子到户, 多采用的是行政组织运作供种的方式。这种供种方式存在的弊端是, 依靠行政行为操作经济工作, 有些工作不容易到位。针对这种不适应, 我们探讨了供种企业市场化运作的供种模式, 即通过项目区乡镇、村的种子经营户 (种子营销连锁组织、农村经济合作社、协会等) 来完成供种清册的造册登记、收取种子款、分发种子、技术服务等工作。这样做的好处, 一是按种子经营市场化运作逐级下发种子, 经营户责任心强, 能够把供种工作做到农户家;二是种子经营户可以劳取酬, 同时也减少了县乡行政部门没有经费开展工作的困难;三是理顺了项目实施部门的关系, 种子企业按市场化运作承担供种任务, 并负责供种清册造册登记工作, 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行使项目监管职责。

2.6 通过招标实行异地供种

近两年的实践证明, 异地种子企业供应项目区种子是可行的, 一是可以有效地解决供种过程中监管过程中人情关系多, 抹不开情面等问题, 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堵塞不少供种漏洞;二是可以解决在本县供种, 基地周围农民私自留种串换不交种及就地繁就地供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三是实行异地供种符合“小麦异地换种”增产的原理。当然, 异地供种存在经营费用高、运输成本高等问题, 但总的算账, 行政成本减少了, 漏洞减少了, 利还是远远大于弊的。同时, 我们征求项目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供种企业的意见, 他们都认为这样操作是可行的。

2.7 建议实行“三三制轮换”全额供种

针对小麦生产的特点, 为了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步伐, 提高小麦生产的区域化、规模化水平, 建议在实施小麦良种补贴项目上实行“三三制轮换”, 全额供应项目区种子, 即每年1/3的农户享受免费种子, 第二、三年种植自产的种子。这样, 一是按行政区域成建制供种, 项目区提供农户小麦种植面积即可, 减少补贴供种由农户申报交种子款的繁琐程序;二是由扩大供种面变为提高供种质量, 缩减大面积供种的工作量和开支, 为提高供种质量奠定了基础;三是由农民花少量钱购优种变为不花一分钱用优种, 国家把有限的良种补贴资金集中起来使用, 真正调动广大农民使用优种的积极性;四是由供种面较大、优种分散种植变为有重点的供种优种区域化种植, 加快新育成品种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 有利于粮食加工企业收购优质商品粮, 实现优种优价, 发挥优种区域化种植的规模效益;五是供应农户第一年使用原种, 第二、三年种植自产的种子, 最大限度地发挥原种增产潜力, 也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种子生产成本。

2.8 进一步提高种子科技含量

良种补贴政策 篇7

农业部畜牧业司陈伟生副司长6月27日在郑州举办的2008年全国奶牛、生猪良种补贴项目管理与技术培训班上公布了一组最新数字。全国现有760万头荷斯坦能繁母牛得到补贴;奶、水牛补贴数量由20万头增加到23万头。除广西、云南保持原有补贴规模外, 又增加了广东、福建和湖北3省的部分奶、水牛养殖县;褐牛补贴仍然在新疆范围内实施, 共补贴22万头;今年还首次在新疆安排了10万头乳用西门塔尔牛的补贴任务, 计划在30个县实施;青海省继续实施牦牛补贴数量为5万头。

此外, 2007年8月开始实施生猪良种补贴, 覆盖25个省 (区、市) 和黑龙江、广东、海南农垦局的200个县 (区、农场) 。2008年生猪良种补贴项目中央财政资金投入3.6亿元, 在2007年项目实施地区对900万头能繁母猪, 使用良种猪精液开展人工授精给予补贴, 每头能繁母猪按年繁殖两胎, 每胎使用2份精液, 每份精液补贴10元, 也就是说每头能繁母猪年补贴40元。

据悉, 我国奶牛良种补贴项目从2005年开始实施, 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补贴资金2.15亿元, 改良奶牛760万头, 全国140万户奶牛养殖户直接受益。实施这一项目新增良种母牛300多万头, 平均单产增加500公斤, 累计年增加产奶量150万吨, 直接经济效益约37.5亿元。按户均饲养3头奶牛计算, 实施奶牛良种补贴后, 每户奶农每年可节省冻精成本90元, 通过提高奶牛单产可增收3750元。 (范建)

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实施经验材料 篇8

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实施经验材料 立足“四个强化“

推进生猪养殖科学发展近年来,我县先后被确立为全国优质生猪生产基地县、全国生猪良种补贴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在项目实施工作中,通过强化领导、强化管理、宣传学习、强化宣传,走出了一条生猪养殖科学发展之路。被省政府评为“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先进单位“。

一、强化领导,为顺利推进“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实施提供保障

一是成立高规格的领导小组。结合我县实际,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各相关科局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负责项目实施

方案的审定、管理和监督,以及项目工作进度检查、总结和验收等相关工作。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实施监督、技术指导、财务管理三个工作小组,为“生猪良种补贴“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制定切实可行方案。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及项目实施要求,出台了《县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实施方案》,对供精单位招标、技术培训、组织管理、补贴范围、收费标准、督查验收、资金拨付等方面作了详细明确规定,使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三是落实工作责任。对我县的畜牧科技人员采取“一对一“方式联系供精单位,负责项目的技术指导、检查督促工作。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强化分工、明确职责,在全县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管一级、一级落实一级的工作格局。

二、强化管理,为顺利推进“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实施奠定基础

一是强化动态管理。对12家供精单位实行动态管理,县畜牧水产局和县财政

局定期或不定期的对项目开展情况进行督导和随机抽查,重点对供精站标准化建设、公猪精液生产利用的质量管理、项目资金补贴兑现情况、人工授精台帐、人工授精收费单管理等方面的监管。二是强化台帐管理。要求人工授精台帐要有畜主签名并按手印、填写联系电话。并填写能繁母猪配种卡,在配种卡上注明最高配种收费标准和畜主签名,确保养殖户真正受益。三是强化资金管理。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监管,项目补贴资金的发放坚持多配多补、少配少补、不配不补,据实补贴的原则。制定精液收费和服务收费标准,并严格按制定的标准执行,实行两费分离。一旦发现有不按项目规定操作的现象,经查实后,一律取消项目资格。对弄虚作假骗取国家资金构成违法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以确保国家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三、强化学习,为顺利推进“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实施增强动力

为把生猪品种改良工作落实到畜牧生

产发展一线,我县从加强技术技能培训入手,加大对生猪人工授精技术的推广工作力度,提高人工授精水平,为项目实施提供技术保障。一是培训学习。我县从基层动物防疫站、村级动物防疫员中挑选事业心强、技术过硬的防疫员,进行统一培训。目前已经举办了5期人工授精技术培训,参加培训的人员近120人。经严格考试考核合格后,有40位同志择优聘请为人工授精员,统一持证上岗。二是“取经“学习。我县两次组织人工授精技术员到省级畜禽标准化创建示范场县松艳农业生态发展园参观学习,相互交流,在交流互动中提升人工受精员的技术技能。三是“比武“学习。为整体提升人工授精员的技术技能,举办了两次人工授精技术技能“比武“活动。通过强抓学习,提升技术技能,使人工授精员能为广大的养殖农户提供一流的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为项目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四、强化宣传,为顺利推进“生猪良种

补贴“项目实施营造氛围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我县把项目实施应具备的条件、要求、优惠政策等内容在县电视台图文频道滚动播出,同时利用举办技术讲座、深入养殖场户讲解、向养殖农户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加大宣传的力度,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二是推行“阳光操作“。按照《湖南省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公开公示制度》的要求,对供精单位实行挂牌公开,建立良种服务收费公示制度,并开通了投诉和举报电话。组织供精站按月将辖区内的精液发放登记情况、受益母猪饲养户的情况,包括母猪养殖户的姓名、提供精液的供精单位名称、公猪品种、领取精液数、财政补贴标准及金额、人工授精收费标准及金额等内容向社会公开公示,接受社会及广大养殖户的监督。三是加大典型宣传力度。在项目实施工作中,我们对工作推进快、成效好的松艳养殖场、石桥供精站进行典型推介宣传。通过正面宣传,典型带动,推动了生猪良种补

贴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良种补贴政策 篇9

关键词:良种补贴,合同制,增产定补贴

1 良种推广应用补贴的意义

良种推广应用补贴,是国家继免除农业税和种粮直补之后推出的又一项重大的惠民强民政策,是党中央国务院重视“三农”问题的重要体现;是中央财政为扶持农民群众选用优良品种以及配套栽培技术、降低农民用种成本、增加农民收入而提供的资金补贴。作为财政支农的重要手段,其主要目的在于:以资金为手段,放大惠农政策效应,以优良种子的选用为载体,通过良种良法相配套,达到提供农民科技水平,提供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改善品质,加速农业生产区域化布局、规范化种植、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从而提高农业科技进步的贡献率,提高粮食产量,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

2 良种推广应用补贴方式分析

这里主要针对良种推广过程中的重要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论述,主要包括按地补贴还是按粮食补贴、以及先补还是后补的问题。

2.1 按耕地面积补贴还是按粮食补贴?

我国自从2004年以来,实施了粮食直接补贴、良种和农机购置补贴,到09年中央财政安排补贴资金1230亿元,那么对于良种补贴而言,是怎样补贴更能激发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和发挥良种补贴的积极作用呢?是按照农户的耕地面积补贴还是按照农户的种植面积补贴呢?这里进行简要的分析。

目前全国各省的良种补贴方式是按照农户所拥有的耕地面积进行补贴,这个耕地面积是按照全国第二轮土地承包的计税面积,尽管我国对良种的补贴总额不断加大,但是平均到每户农民家庭,也只能得到每亩十几、几十元的补贴额,补贴产生的良好效应不大;更为重要的是,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因而出现了相当普遍的农村土地的经营流转,出现了耕地农民拿不到良种补贴,而不耕地农民得到补贴的情况。这必然损害种粮农民的积极性,因此应该按照“谁种地谁得补贴”而不是“谁的地谁得补贴”,正是如此,具体的良种补贴应该是“补贴粮食”而不是“补贴耕地”,即按照对粮食生产的贡献来进行补贴,也是在此分析的前提下,笔者提出了以粮食增产为良种补贴的思路。

2.2 先补贴还是后补贴?

良种补贴的先补还是后补,是在确定补贴的标准基础上采取的下一步工作,针对目前全国范围实施的按亩补贴的方式而言,是要先补的,因为这样可以解决农户的后顾之忧,缓解农户家庭的资金紧张和维护政府的信赖原则。但是,在现实调查中发现了许多存在的问题,先补贴会发生农民拿了补贴资金后不种植粮食,如果是后补的话,农民会担心补贴到底发不发,发多少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作者设计的以增产定补贴标准的良种补贴模式,是签订合同为基础和前提的,具有法律效力,是政府对良种补贴的承诺,等使用良种收获后根据增产的量确定补贴的数额,这样既打消了农民的各种顾虑又确实增加了粮食的产量,因此我认为以增产定补贴的模式要实行后补方式,而不是先补贴方式。

3“合同制,以增产定补贴”补贴新模式探讨

针对目前的“以面积定补贴”的良种推广应用模式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指出要使良种推广应用补贴能够顺利的发挥政策效应,就要必须极大地提高农户的种粮积极性,极大地提高农户使用良种的积极性,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要改变目前的“以面积定补贴”的模式,这里试图建立一套“以增产定补贴”的良种推广应用补贴新模式。

“合同制、以增产定补贴”是指国家与农户签订种粮合同,按照农户使用良种带来农产品的增加量作为确定良种推广应用补贴的依据,实行多增多补、少增少补、不增不补的措施。在这里首先要各种补贴农作物普通品种的平均产量,以此作为确定为基准产量,以使用良种后的农作物的平均产量减去基准产量的值为良种增产产量,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家和各地区的财政情况确定合理的补贴数额。

国家建立良种推广应用补贴的初衷是为了提高农户的种粮积极性,扩大粮食生产,从而提高粮食的产量。可以看出,粮食产量的提高是最重要的目标,当然会伴随着有农户生产收入的提高、农业技术的推广等效益的实现,因此要建立以粮食增产为良种推广应用补贴的依据正是从补贴的目标入手,而不能简单的按照耕种面积实行补贴。

在良种推广应用补贴三个体之间,对良种推广应用补贴政策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是农户。国家要技术推广、要粮食;良种企业研发良种,增加投入,要利润;一方面是良种企业由于生产成本的增加而提高良种价格;一方面是国家对良种进行补贴间接地降低了良种的价格。良种推广应用补贴政策的成效就要看农户了,如果良种推广应用补贴政策不能激发农户使用良种的热情,那么国家要粮、企业要利、都是无法实现的;但是如果良种推广应用补贴政策能直接与农户的生产相联系,实行“增产补贴、多增多补、少增少补”,就必然能推动良种推广应用补贴政策的顺利推进,进而实现国家要粮、企业要利的目的,同时农户本身也得到了更多的收益。由此看来,农户的积极响应才是良种推广应用补贴政策成效的关键,这样形成的良种推广应用补贴多少与农户有直接关系,这样就形成了国家政府、良种企业、农户三者之间的良性循环关系,一环促一环,层层相互促进,必定会取得更好的政策效果。

“以增产定补贴、多增多补”的补贴方式可以更好的提高农户的使用良种的积极性,更好的发挥良种的作用,增产与农户利益直接相关,增产与良种推广应用补贴量直接相关,下面在此理论基础上确定增产补贴的原则。

4“以增产定补贴”补贴原则

国家商品粮基地主要指的是粮食的主产区,是国家商品粮的提供者,主要是用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针对粮食主产区和非主产区粮食生产的作用不同,所以实行不同的补贴方式。粮食非主产区还是按照国家规定案按照播种面积进行补贴,这里主要研究国家商品粮基地“以增产定补贴”的模式。创新良种推广应用补贴模式,要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国家统筹、地方独立。

国家统筹良种推广应用补贴资金,根据各地区的粮食增长潜力和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贡献确定合理的良种推广应用补贴资金数额。

二是突出增产,强调增产。

国家商品粮基地不走非粮食主产区的按亩补贴标准,是为了更好的激发农户的种粮积极性,重点要突出“增产”,以增产作为激励的手段,以增产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措施。

三是“以增产定补贴”政策主要使用在粮食主产区,粮食种植条件较好的商品粮基地。

四是充分考虑各地区的自然状况和粮食增产潜力,设置粮食增产权重系数。

为了科学合理的安排良种推广应用补贴资金的分配,要充分考虑各地区自然环境情况和自然灾害,鼓励发展粮食生产,同时又要肯定各地区农户的努力,为此设置粮食增产权重系数,希望能更好的使用良种推广应用补贴资金。

参考文献

[1]张建国,卢小良,王丁棉.创建TMR供给中心促进奶牛饲养管理高效化与轻劳化[J].广东奶业.2007(02).

[2]卢小良,柯兴彬.运用价值工程选育青饲玉米良种[A].中国价值工程辉煌成就20年(1978—1998)[C].1998.

良种补贴政策 篇10

2009年工作进度

2008年以来,伊宁县畜牧兽医站在县委和县政府的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技术指导支持下,依托良补项目,狠抓牛品改和科技服务,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自加压力,自主创新,超额完成上级部门下达的牛品种改良工作任务。现将2008年我县奶牛良种补贴项目工作总结如下:

一、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

一是2008年年初,成立了由政府主管牧业的副县长任组长的奶牛良种补贴项目领导小组,县兽医站与20个乡镇场的兽医站站长及全县87个配种站的技术员签定了《伊宁县奶牛良种补贴项目冷配任务责任书》,明确了各方责任,将项目任务具体落实到点、落实到人,保证了项目的有序开展。二是实行分片负责制。将全县20个乡、镇、场划分成三个片区,每个片区由一名畜牧局领导和两名站所领导包片负责,对改良等各项畜牧工作进行督查、指导。县站抽调六名改良技术员长期下到各承包片区负责良补项目实施的督查、培训,并与年底考核挂钩。三是县上出台优惠政策,大力推广村级综合服务站建设,建成了一批集门诊治疗、配种、鲜奶收购及销售饲料为一体的村级畜牧兽医综合服务点37个,服务点在农牧民经济困难时期,实行先服务,后以奶款抵付服务费的办法,避免了因养殖户暂时的经济困难而延误了对牲畜冷配、治疗工作。

二、冷配档案和各项制度的规范化

一是在原制定的办法《伊宁县奶牛良种补贴项目实施目标管理考核办法》、《伊宁县奶牛良种补贴项目冻精的保管、发放和使用管理办法》、《伊宁县奶牛良种补贴项目专职配种员职责》及《奶牛改良手册》的管理下,实行倒扣分制办法,牛配种员全年因档案填写、耳标佩戴、照片等工作不能及时完成,被县站扣分超过5分时,年底取消奖励资格。二是县兽医站每20天定期送

发一次液氮。若是因配种员的原因无法添加液氮或操作不当而使冻精活力下降或全部死亡,配种员将按每剂冻精15元的价格全部赔偿。对不积极配合工作的,将取消其配种员资格。三是规范收费标准。奶牛良种补贴项目配种收费冻精一律免费,牛冷配技术员根据路途远近,仅收取40—60元的冷配技术服务费和材料费,配种收费全部用统一配发的“三联单”收取,对违规收费配种员严肃处理。

三、2007年冷配及产犊情况

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2007年共使用冻精40000枚,配牛24478头。其中使用项目冻精32500枚,项目冻精配牛15313头,截止到2008年9月10日,已累计产犊16644头,其中项目冻精产犊9916头,享受项目补贴母犊3943头。2008年,使用项目冻精55560枚(2007年余7500支冻精,提前使用2009年冻精8060枚),配牛26277头,购买液氮12500立升。2008年我站已100%完成了州站下达的25000头配种任务,并超出5个百分点。2009年,由于受后备母牛补贴款发放的鼓励,农牧民已开始重视牛冷配工作,只要牛发情,就找配种员。截止到3月17日,我县已使用项目冻精12825枚,项目冻精配牛4378头,比上年同期的2423头多配1955头。

四、2007年伊宁县良种补贴款发放情况

为贯彻落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畜牧厅《畜牧字【2008】23》文件精神,为切实做好我县2008年优秀后备母牛补贴工作,我县专门成立以县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负责后备母牛补贴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管理。同时要求各乡、镇(场)要成立由乡、镇(场)长任组长,乡畜牧兽医站、财长所、村民委员会负责人为成员的后备母牛补贴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辖区后备母牛补贴工作。由乡、镇(场)主管领导任组长,畜牧兽医站、财政所、村民委员会负责人参与的后备母牛核查小组,负责补贴母牛数量的摸底、核实、汇总、上报等工作。

2009年1月7日,在中央、自治区财政奶牛良种补贴款与伊宁县地方财政配套补贴款均已到位的情况下,伊宁县畜牧兽医局

在愉群翁回族乡率先展开了《2007年国家奶牛良种补贴款发放仪式》,仪式由伊宁县主管畜牧业副县长海军主持,参加的领导和人员主要有:伊犁州育种站副站长全灵、改良科科长巴登加甫,伊宁县常委艾木拉江、伊宁县畜牧局领导、愉群翁回族乡主管领导及享受补贴奶牛养殖户共同参加。仪式上各级领导均发表了讲话,对我县奶牛品种改良工作以及奶牛良种补贴项目的实施情况做了充分的肯定,进一步确立了我县畜牧业发展在农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在奶牛良种补贴款发放过程中,工作人员严格按照补贴款发放程序进行,享受补贴养殖户不仅要出具配种时由配种员填写的三联单,还要将后备母牛牵到现场进行确认,由乡兽医站人员负责与档案核对后,乡财政所才对其进行补贴款发放,避免一牛多次享受补贴款现象的发生。

由于补贴款只对留有配种时配种员填写的三联单存根,并有后备母牛为依据的养殖户发放。在补贴款的发放过程中,出现一些养殖户将饲养的享受补贴后备母牛卖到他人手中,但配种时三联单票据自己仍然保存着,而买牛者也将牛牵入发放补贴款现场来领取补贴,也有部分养殖户因今年三鹿事件,奶价持续走低的原因,已将牛卖到外县。对上述情况,县畜牧兽医站及时出台解决办法,对那些已将牛卖到他人手中,但仍留有存根的,由畜主于买方自行商定补贴款应由谁来领取,如达不成一致意见的,将补款一分为二,每人领取250元,如果三联单也随牛一起出售的,补贴款将发给新畜主。由于国家奶牛良种补贴项目就是要让养殖户切身享受到国家对发产畜牧业的优惠政策,养殖户应对自己所饲养的黑白花后备母牛负责,因此对留有配种时三联单存根,而将后备母牛卖到外县又无法找回的,一律不予补贴。

奶牛良种补贴款发放仪式的成功举行,兑现了中央惠农、富农的承诺,消除了部分奶牛养殖户对国家扶持奶牛业发展优惠政策的疑惑,使广大奶牛养殖户切实感受到了国家的优惠政策,对奶牛养殖热情达到空前高涨。领取到补贴款的养殖户满脸喜悦,并纷纷表示:“感谢国家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政策,在今后我们

不仅要养牛,我们还要养好牛、养高产牛、养优质奶牛,要充分利用这些好政策,增加我们的收入”。截止到2009年2月17日,伊宁县2007年奶牛良补项目后备母牛补贴款已全部发放完毕,共发放3912头后备母牛补贴款,卖到外地无法找回和死亡的31头牛未予发放补贴款。

在今后的工作,伊宁县将继续紧紧把握奶牛良种补贴项目实施的良好机遇,争取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进一步推进全县奶牛养殖产业的壮大和健康发展。

五、存在的问题

由于州畜牧局今年给我县下达的牛冷配任务达3万头,而项目分配的任务只有2.2万头,老百姓已习惯使用项目冻精配牛,并且配种费也下降至40—60元。今年我县预计可配牛3.2万头以上,冻精缺口达2.5万支以上,估计到7月份冻精就会用完,望畜牧厅考虑我县的实际情况。

上一篇:考核档案计划论文下一篇:自动化智能技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