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基米德原理五篇

2024-09-08

阿基米德原理 篇1

这是北京市16中初二年级的物理课———阿基米德原理。16中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坝乡。在教学过程中, 该案例使用了现代技术———电子书包辅助教学, 得到了现场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这节课在张老师带领下, 同学们在电子书包上记录实验数据, 做课堂作业及检测, 教师实时观测学生的实验记录和做作业情况, 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也使学生第一时间了解自己的做题结果, 及时地订正, 不用再被动等待老师的讲解。

张老师这个“阿基米德原理”教学案例, 改变了教学以纸质学案为主的模式, 使学生的数据电子化, 而且学生的思维轨迹清晰可见, 结果便于保存、查找和回顾复习。

案例亮点

亮点1:实验数据电子化

物理课离不开实验, 实验离不开数据, 而数据怎么便于保存、展示并回顾呢?张老师让学生把实验数据记录到电子书包上, 电子的数据代替了纸质手写数据, 这样, 既方便了老师课堂上的展示, 也方便了学生修改、保存以及以后的复习。最后的数据上传至网络, 不用再担心数据丢失的问题。

亮点2:课堂练习电子化

离开了课堂纸质学案, 课堂练习电子化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在学生做题的过程中, 老师可以实时调取学生的屏幕, 监控学生的做题过程, 及时了解学生的做题思路, 如有问题, 方便及时纠正, 及时引导。

亮点3:课堂检测电子化

如何检测学生当堂课程的内化结果, 很多老师都选择布置课后作业题。在电子设备飞速发展的今天, 电子设备走进课堂已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当堂检测学生内化结果已不是问题。张老师在课前把准备好的测试题推送到学生的“电子书包”学习端。学生做完后提交, 即刻知道答题结果, 自己根据正确答案自我解决。张老师利用网络平台统计功能, 很方便地了解全班学生的做题情况, 进而有针对性地讲解。这样的好处是, 节约判卷时间,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验操作来学习阿基米德原理, 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分析现象并总结, 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培养了学生学习本学科的兴趣, 增强了他们学好物理的信心。

在“电子书包”的辅助下, 学生的一切活动都尽收眼底, 学生作品的修改和展示十分方便, 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电子书包”电子学案可以做到无纸化操作, 既节约了纸张, 又方便保存, 为今后的复习做铺垫。在课堂检测环节, 通过“电子书包”的测试反馈功能, 学生做的测试题结果可以实现即时统计, 使教师能够快速掌握学生学情, 有针对性地对错题进行讲解。并且在监控过程中, 还能看到学生思维输出的过程, 这将对学生的辅导更有针对性, 便于在课堂讲解环节进行有针对性地加强与弱化。

“电子书包”给我的课堂带来很大的方便, 使师生的互动更加快捷, 同时, “电子书包”的资源库也大大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 让学生愉快地学习知识, 轻松地提高成绩。

专家点评

本节课是张老师讲授的阿基米德原理, 整堂课衔接得非常好, 问题设计得也非常到位, 能够适时的引导学生思考, 使学生带着问题操作实验器材, 并在电子书包的辅助下, 完美地结束了本节课。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 电子设备进入课堂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本节课使用的“电子书包”技术, 从课前的课外知识推送, 到课堂的实验记录、课堂作业和检测, 都充分体现了现代技术的优势。快捷、顺畅、环保。同学们不用在纸上写字做题, 改为电子设备上书写, 既方便老师的观测和展示, 又能节约环保, 何乐而不为呢?同时, 还能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让老师快速地掌握学情, 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讲解。在师生互动方面, 老师不用在教室里漫无目的地转, 在讲台上便对学生的情况了解透彻, 下来有针对性地指导, 大大提高了效率。高科技进入课堂, 将会给课堂带来巨大的变化, 我们将拭目以待!

探究阿基米德原理 篇2

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如何引出问题,是本实验成功的前提.因此,在这一环节,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小实验,让学生人人动手,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给每组学生准备一大杯水、一个空的矿泉水瓶,让学生把空瓶子慢慢压入水中,师问:“你感觉瓶子受到的浮力是否变化?”,生回答:“感觉瓶子受到的浮力在增大.”学生此时自然而然产生疑问:“浮力为什么会增大?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这样的引入,学生对问题的体验是实在的、深刻的,但是略显单薄.此时教师可以因势利导,投影轮船、潜水艇、热气球等图片,告诉学生这些物体在设计和制造的过程中,都需要对其受到的浮力进行计算,从而将浮力的大小问题与社会联系起来,让学生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价值和重要性.

猜想与假设 师:“请你对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提出猜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

科学假设不是凭空猜想,要以一定的事实为依据,这些依据可以来自于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等.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猜想和假设,并说出猜想和假设的依据.说出猜想依据是为了保证猜想的科学性,避免出现胡猜乱想的现象.

学生一般会从浮力的受力物体与施力物体入手进行猜想,浮力大小可能与物体有关,也可能与液体有关.学生可能猜想出与物体有关的因素:物体的体积、物体的密度、物体的质量、物体的重力、物体的形状、物体在液体中的深度等;与液体有关的因素:液体的密度、液体的多少、被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被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被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等.

但是面对如此多的猜想,如何引导学生把探究的目标锁定在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上,从而得出阿基米德原理,这是教师普遍感到头疼的教学难题.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提出的这些猜想进行分析、归类,去伪存真.教师可以参与并引导学生的讨论.如教师可以问:“m排与ρ液和V排有关系吗?G排与m排有关系吗?F浮与G排的单位是相同的,所以,我们可以直接探究浮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系.”通过以上讨论,学生大都能做出科学的假设:浮力的大小可能跟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有关,物体排开的液体重力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要激发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充分讨论,发挥他们的想象力,适时地加以引导和点拨,但是切忌教师包办代替.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一般来说,学生设计的方案可能有多种多样,也不尽完善,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这些方案进行讨论、比较,不断地完善,最后选择一至二套方案进行实验探究.

在探究阿基米德原理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何测量物体受到的浮力?”“如何测量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归纳出所需要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并设计出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重物、盛有液体的大烧杯、溢水杯、空杯等.

实验步骤:

(1)用弹簧测力计在空气中称出重物的重力为G和空杯的重力为G杯.

(2)将溢水杯盛满水(或其他液体),把重物浸没在水中,用空杯承接从溢水杯中被物体排出的水,记下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

(3)用弹簧测力计测出被物体排出的水和杯子的总重为G总.

(4)用称重法求出物体所受的浮力F浮

=G-F ′和物体排开水的重力G排=G总-G杯,并比较F浮和G排的大小,得出结论.

记录数据的表格:

进行实验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教师巡回指导.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设计的方案中可能有不完善的地方,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地讨论和修改.在实验过程中教师既要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又要让学生明白发挥团队协作精神的重要性,同时要提醒学生及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事先设计好的表格内.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在一组实验完成后,发现F浮=G排.师问:“我们能否就根据这一组数据就得出浮力等于被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生回答:“不能.”教师此时应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如何改变实验条件进行实验探究,防止实验结论的偶然性?生可能回答“改变液体种类或将物体部分浸入液体中”等.然后教师要指导学生修正、完善原来设计的实验方案,研究物体浸没在其他液体(如酒精、盐水等)中或者将物体部分浸入液体中时物体所受的浮力和被物体排开液体重力之间的关系.学生再次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数据后,仍发现F浮=G排.

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探究的结果,总结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与它排开液体的重力之间的关系为F浮=G排.教师要告诉学生,大家“发现”的规律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

评估与反思

2.提出问题:物体所受的浮力与物体的密度、物体的质量(或重力)、物体的形状以及物体进入液体中的深度是否有关?教师启发设计实验方案,继续探究上述问题.

实验1 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物体的质量(或重力)的关系:把等体积的铁块和铝块分别浸没在水中(保持ρ液和V排不变,二者的密度、质量、重力不同),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二者的浮力,比较它们所受的浮力大小,得出结论.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得出: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只与液体的密度ρ液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有关,而与物体的密度、物体的质量、物体的重力、物体的形状及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等无关.

阿基米德原理 篇3

第四节阿基米德原理(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

2、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二、课型与课时:科学探究型课2课时

三、重点:在探究浮力的过程中,怎样引导学生去猜想。

难点:设计探究浮力大小的实验。

四、教学准备:弹簧测力计、石块、细线、溢水杯、烧杯、水。

五、教学思路:本节课的教学顺序没有按照课本的顺序来,因为在“什么是浮力?”后,探究阿基米德原理比较好。从阿基米德洗澡的故事提出问题,再教学生进行猜想,可以直奔主题,且猜想也能很好的实施。中间可以不要对“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内容进行过渡。但“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内容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可以作为第二课时的内容进行。

本节内容分两课时进行:

第一课时,内容是浮力的概念和探究浮力的大小。关于浮力的大小要经历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与收集证据、评估、交流等环节。

第二课时,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和无关。这要经历分析论证、实验验证两个环节,主要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平时都喜不喜欢听故事呀!

生:喜欢。

师:今天,在上新课之前先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相传,多年前古希腊的亥尼洛国王做了一顶金王冠。但是,这个国王相当多疑,t他怀疑工匠用银子偷换了王冠中的金子。国王便要求阿基米德查出王冠是否是由纯金制造的,而且提出要求不能损坏王冠。阿基米德捧着这顶王冠整日苦苦思索却找不到问题的答案。有一天,阿基米德去浴室洗澡,当他跨入盛满水的浴桶后,随着身子进入浴桶,他发现有一部分水从浴桶中溢出,阿基米德看到这个现象头脑中马上意识到了什么,便高呼:“我找到了!我找到了!”他忘记了自己还光着身子,便从浴桶中一跃而出奔向王宫。一路上高呼:“我找到了!我找到了!”科学家们发现真理时的喜悦是让人无法想象的,他这一声高呼便宣告了阿基米德原理的诞生。同学们想知道阿基米德原理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吗?

生:想。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阿基米德原理。生活中我们都见过万吨巨轮能够载货远航,巨大的热气球能够腾空而起,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现象的发生呢?哪位同学能给我们说一下呢?

生:是因为它们都受到了浮力。

师:这位同学解释的很好!那么究竟什么是浮力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首先,我们要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什么是浮力。在进行实验探究之前,请同学们听清老师的要求,明白自己在实验中应该做些什么:

第一,同学们先测出石块在空气中的重力G

第二,将石块完全浸入水中,记下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数据记录在125业蓝筐内。看一看,示数到底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

第三,将钩码拿出水中,看看用什么样的方法能够达到与第二步相同的结果。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的实验都做完了吗?

生:做完了。

师:实验做完了,哪位同学能够告诉我,你用什么方法能够使空气中弹簧测力

记的示数与第二步相同。

生:用手向上托物体。

师:通过这个实验你能够得到一个怎样的实验结论呢?

生:我得到的实验结论为:液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一个竖直向上的托力。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好。液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一个竖直向上的托力,那么,

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是否有托力的作用呢?现在同学们一起来跟我看一下这个实验。

(教师演示书上124业实验7-20)

师:在刚才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把气球的气针插入篮球后,气球膨胀,而此时的杠杆为什么不平衡呢?

生:是因为左边篮球受到的浮力增大的原因。

师:通过刚才的这个实验,同学们又能够得到怎样的一个实验结论呢?

生: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也有竖直向上的托力。

师:这两个实验都做完了,通过这两个实验同学们又能够得到怎样一个实验结论呢?

生:液体和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都有竖直向上的托力。

师:这位同学总结的很好,液体和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都有竖直向上的托力,物理学中把这个托力叫做浮力(buoyancyforce)

现在我们仍然回到刚才第一个实验中,我们作实验时可以看到把石块放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记的示数变小了,是因为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现在我们就来分析一下浸入水中的石块到底受到几个力的作用。

生:石块受到重力G、浮力和拉力,

师:很好,这个物体在这三个力的作

用下处于静止状态。所以。

这便是我们学习测量浮力大小的第一种方法,

称之为用称量法计算物体的浮力。浮力是否是力的一种呢?

生:是。

师:它是否满足力的三要素呢?

生:满足。

师:因此,浮力也有它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由力的平衡的知识可知,物体在向上的浮力和拉力,在向下的重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因此浮力的方向与重力的方向相反,是竖直向上的。而这三个力都作用在物体上,所以浮力的`作用点在物体上。

师:以上便是我们这堂课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什么是浮力,以及如何用称量量法计算物体的浮力大小。

刚才通过实验得到的称量法计算浮力的公式:

应用这个公式计算浮力是相当有限的,因为万吨巨轮的重力是不可能用弹簧测力记来测量的,因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探究浮力的大小如何计算。

师:上课前,给大家讲的故事,就是2000多年前阿基米德发现计算浮力大小的另一种方法。在阿基米德发现中,他发现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与它排开液体的重力有一定的关系。那么,今天我们就要通过实验来重温阿基米德的发现。首先,请同学们来认识一下这个特殊的杯子,它被称为溢水杯,当向溢水杯倒入水后,水高于溢水口时,水便会从溢水口向外流出,等溢净后。将物体放入溢水杯,用烧杯将水接住,就知道物体放入溢水杯后有多少水被排出。那么,哪位同学能大胆的猜想一下,物体所受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生:我的猜想结果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 篇4

我说课的题目是《阿基米德原理》,下面从四个方面谈对这节课的设计。

一、对本节教材的理解

这节课是“浮力”这一章的核心内容,又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内容。

阿基米德原理是通过实验来研究浮力规律,所以这节课又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各种能力的好素材。所以,确定这节课的目标如下:

1、知道阿基米德原理,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猜想、设计、实验、分析,体验探究过程,渗透物理学的研究方法“猜想——设计——验证——结论”.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选择的教法

1、 将被动观察改为主动探究,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索实验。

2、 探究模式采用与物理研究方法相同的模式,猜想——设计——验证——分析归纳——评估。

三、学法的指导

在课堂上着力开发学生的三个空间

1、 学生的活动空间。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分组试验,全体学生参与,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探究过程,得到发展。

2、 学生的思维空间。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自己体验、感知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思维碰撞,培养思维能力。

3、 学生的表现空间。通过把自己的想法、结果展示给大家,学习交流与合作,体验成功的愉悦。

四、 教学设计

1 、引入

利用多媒体展示画面,一块小石头浸在水中,如何测浮力?

从而复习弹簧秤法测浮力。接着出现画面,一块大石头浸在水中,怎样测浮力?由于学生知识有限,激起认知冲突,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提出问题,进入课题。

2、猜想

利用课件演示石块浸入水中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水上升,同时弹簧秤示数减小,提出问题,哪些因素影响浮力?培养学生直觉猜想能力。

3、设计

这个实验难度较大,涉及的器材多,步骤繁琐,学生思维负担重。所以,这个环节是这节课的重中之重。根据猜想的内容,主要引导学生讨论下列几个问题:

(1)、浮力大小如何测?

(2)、为什么要收集溢出的水?怎样使收集的水恰为排开的水?从而明确溢水杯的作用。

(3)、没有溢水杯怎么办?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锻炼学生用身边物品做实验。

(4)、用什么样的.容器接水?如何测水重?是否可以用塑料袋代替小桶?从而降低实验难度,减轻思维负担。

通过讨论,要达到的目的有三点,第一,设计、讨论实验的可行性,发展思维水平,培养创新能力。第二、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第三、学习拟定简单的实验方案。

4、实验、评估

帮助学生进行实验,收集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分析,从而得出结论。使学生学习交流、合作。提高人文素质。

5、深化理解

有两项内容,一是纠正前科学概念,例如:物体浸入水中越深,浮力是否越大?二是深化认识,漂在液面上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可以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吗?体现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从而实现认识的第二次飞跃。这两项内容都可以通过实验解决。

6、总结 主要是总结知识、能力、态度,尤其是使物理方法显性化。

请提出意见-阿基米德原理的教案 篇5

请提出意见-阿基米德原理的教案

<故事引入>  关于浮力原理,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在一次,希耶隆二世制造了一顶金王冠,但是,他总是怀疑金匠偷了他的金,在王冠中掺了银。于是,他请来阿基米德鉴定,条件是不许弄坏王冠。   最初,阿基米德也是冥思苦想而不得要领。一天,他去澡堂洗澡,当他坐进澡盆里时,刚躺进盛满温水的浴盆是,看到水浸溢出来,同时他则感到自己的身体被轻轻托起。于是他忽然想到:同样重量的物体,由于体积的不同,排出的水量也不同,于是他从这个现象进一步分析,得出了浮力原理,人们今天称之为阿基米德原理。   那么,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获得。  <实验探究:阿基米德原理>1、介绍器材 2、进行试验,收集证据 3、分析论证,得出结论: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故事深入>  阿基米德经过了进一步的实验以后来到王宫,他把王冠和同等重量的纯金放在盛满水的两个盆里,比较两盆溢出来的水,发现放王冠的盆里溢出来的水比另一盆多。这就说明王冠的体积比相同重量的纯金的体积大,所以证明了王冠里掺进了其他金属。于是工匠被国王斩首,而阿基米德也得到了国王的`嘉奖。但这次试验的意义远远大过查出金匠欺骗国王,阿基米德从中发现了浮力定律即阿基米德定律。一直到现代,人们还在利用这个原理。   可是故事并没有结束,若干年后,有一个老妇人前来找阿基米德,老妇人拿出一个黄金的圆球,并请求阿基米德帮忙测试她请人做的这个金球是否被别人偷取了黄金!确定原始总量和金球没有差别后,阿基米德便用以前的排水法测试体积,结果发现按照阿基米德的理论,该金球被惨进了其他成分!就当阿基米德当众公布结果时,老妇人却气愤得将金球一切为二,出人意料,金球是空心的!老妇人是那个工匠的母亲,为了昭雪自己的儿子,她用了数年的时间设法证明阿基米德是错误的。阿基米德疏忽了皇冠上的无数金饰件中有许多是空心的!   也就是说,阿基米德原理中,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做成空心的物体,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变大,物体排开液体中的体积变大,它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重力也随之大,物体受到的浮力也会变大。阿基米德在运用自己的原理时,只考虑了实心物体的情况,结果导致了他的狭隘性! 那么,阿基米德原理中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是怎样的关系呢?我们再来看:   <阿基米德原理的展开>  F浮=G排=m排g=ρ排V排g=ρ液V排g=ρ液gV排 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 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 ρ液:液体的密度 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 (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练习>   1、一个重5N的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将它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3N,则石块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N,溢出水的重力是________N。  2、“武汉号”导弹驱逐舰在亚洲处于领先水平,参加了我国海军首批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的护航任务。“武汉号”的排水量为7000t,是一种防空、反潜、反舰能力均衡的远洋驱逐舰。满载时,“武汉号”受到的浮力有多大?   3、有一个空心球,重为5.5N,体积为0.5dm3,将它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4、某物体重为0.5牛,把它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溢出重为0.3牛的水,则它受到的浮力 A 一定为0.3牛 B 一定为0.5牛 C 可能为0.2牛 D 可能为O.4牛  

上一篇:围观人群划分下一篇:小型餐饮企业成本管理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