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银行在中国论文十篇

2024-05-22

投资银行在中国论文 篇1

2013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第12年,也是中国金融业履行承诺对外全面开放的第7年。这七年,世界的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变;中国的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GDP更是跃居世界第二。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和外汇管理局等相关管理机构,认真履行对外开放承诺,为外资银行在中国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持续增长的经济体系也为外资银行发展提供了稳定基础。据中国银行业协会提供的资料显示,截至2012年12月末,共有来自49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行在华设立了42家法人、95家分行和197家代表处,包括外资银行支行在内的营业网点已达到900家。外资银行在华经营取得积极进展,经营规模、客户对象和服务能力均得到良好发展。外资银行在华主营业务领域除传统的信贷业务外,还涉及中小企业融资、大宗商品贸易、资产管理、托管和清算服务等。

在适宜的外部环境中,外资银行在华经营格局初步形成,经营基本面健康,本土化程度逐步提高,逐渐熟悉并融入整体经济环境,外资银行来源的广泛性和专业背景的多样化,为我国银行体系提供了多层次的有益补充。已成为我国银行业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参与者。

外资中国方略

外资银行主要分布在外资企业聚集的经济活跃地区,在熟悉的业务领域和客户群体中开展业务,并逐渐开拓新的客户,以点带面提高服务能力。在监管机构的鼓励和引导下,外资银行积极响应国家关于东北振兴、西部开发和中部崛起的发展战略,在金融欠发达地区设立机构,挖掘新的业务机会和增长点,在巩固传统服务内容的同时,外资银行依托优势业务,不断完善产品体系,本币业务和本地客户业务量稳步增加。外资银行本地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并积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目前,外资银行发挥微小金融服务优势,中小企业贷款占比明显高于银行业平均水平。本土服务功能的深化也有效促进了银行业竞争,中外资银行以各自比较优势为基础展开合理竞争,优势互补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也得到加强,带动整体服务水平的提高,形成了平等竞争、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在华外资银行始终秉承理性发展,审慎经营,发挥特色的理念,发展崭新而具有比较竞争优势的金融产品与服务,给客户提供不同于中资银行的体验。

外资银行在华经营稳健,包括流动性比例、不良贷款率、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等各项监管指标表现良好。基于中国区业绩的良好表现和对我国宏观经济前景稳定向好的预期,外资银行母行纷纷在业务战略和资本分配上给予倾斜,尽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给国际银行业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许多跨国银行集团面临战略调整压力以及监管改革带来的不确定性,但外国银行对中国区业绩表现和中国经济发展信心十足,持续加大对华投资和支持力度。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已累计有40多家外国银行追加投入了280亿元等值人民币资本(或营运资金),部分外国银行进一步强化了中国区在联通欧亚市场方面的作用,更加积极地拓展中国业务,体现了外资银行对中国市场的信心和长期承诺。

在华外资银行经营特色

外资母行(总行)长期形成的风险意识文化显著影响在华外资银行经营方式,使其在华业务的发展受到风险管控水平和能力的有效约束,体现在对目标客户的甄选较为严格,对在华机构授权较小。绝大多数外资银行母行(总行)衡量在华子行(分行)发展是综合性的,评价体系主要涵盖财务指标、风险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三大类,各类指标的权重比较均衡,没有突出扩张资产份额的倾向,且未给予资产增长较高权重。外资银行普遍认为银行的经营绩效水平不仅仅反映在资本、资产的规模上,更体现为规模、质量和效益的有机统一,规模发展并不一定能带来质量和效益的相应提升。在华外资银行更着眼于银行的长期发展,更注重业务增长的质量,而非资产规模。

在2009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下,中资银行信贷资金大量涌入房地产行业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埋下了风险隐患。相比之下,国内绝大多数外资银行并没有为了获得市场份额贸然跟进,而是坚持审慎合规经营,坚守目标客户群稳健发展,控制风险为本。统计数据也从侧面反映了这种审慎经营模式的效果:截至2012年末,在华外资银行整体资本充足率19.74%,核心资本充足率19.25,不良贷款率仅0.52%。

海外母行(总行)相对保守的整体战略部署决定部分在华外资银行仅为在华综合业务平台的一部分,市场定位差异化比较明显,无意在各业务条线与其他中外资银行展开全面竞争。

以北京辖内5家欧美资法人银行为例,其母行摩根大通、德意志银行、瑞士银行、法国兴业银行和加拿大蒙特利尔银行均为国际知名全能型金融机构,他们通过设立在华子行和参股中资银行、证券、基金、信托等各类金融机构,在中国已搭建起比较全面的金融服务平台。在华子行作为综合性业务平台的一部分定位明确,重点发展其母行最具竞争力的优势业务,并与其他业务板块(如信托、证券等)合力为目标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中外资银行在竞合中共同发展

自加入WTO以来,中外资银行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展开多层次合作,不仅在资金清算、信贷融资、跨境结算、金融市场业务等方面进行广泛合作,还积极通过战略协作共同开拓市场、联手推出金融服务。例如,在泰国中小企业信贷市场占有最大份额的泰华农民银行与中国民生银行携手拓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在母行层面,中外资银行也相互为了解和进入对方市场提供网络、资金和技术等方面支持。

与加入WTO前相比,中外资银行经营已不再各自为战,在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等地区,在贸易融资、房地产金融、中小企业融资、消费信贷和理财等领域,在优质高端客户方面已初步形成竞争格局,为客户提供了更多产品选择和优质服务体验。适度竞争在中外资银行间形成良性互动。一方面,外资银行差异化的市场定位、细致的客户选择标准、严格的风险回报要求、个性化的营销方式和积极的中间业务策略等促进了中资银行经营理念的转变。另一方面,中资银行全面的综合服务体系、丰富的本地运营经验和稳定的客户关系也对外资银行优化业务策略及流程产生了积极影响。

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趋势

面对中国市场同质化不断加剧,本土化程度不断提高,差异化发展将是外资银行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拓展:

1、在我国建立分行或独立法人银行的外资行会越来越多

随着中国经济金融的不断发展,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和发达小国的金融机构将不断在中国增设机构,大型外资行则成立独立法人银行。

2、网络拓展依然是发展重点

大部分外资银行把东部沿海地区作为机构铺设的首选,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在开始向中西部地区扩展。相对中资银行,外资银行的网络数量和覆盖区域都较薄弱。因此,网络建设依然是外资银行业务发展的重点之一。

3、持续推进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

2012年初,《“十二五”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规划》正式发布,力争到2015年,基本确立上海的全球性人民币产品创新、交易、定价和清算中心的地位。面对历史性的机遇,外资银行将在持续推进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4、差异化发展不断突出

中国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走与中资银行差异化发展之路,实现中外资银行的良性互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外资银行已经在全球市场业务、人民币国际化相关服务、衍生产品等领域积累了一定的优势。未来外资银行将进一步巩固这些领域的优势。其次,外资银行根据国家政策的导向和内外经营环境的变化,适时开拓新的业务领域,丰富和完善银行的产品线。最后,对于尚未获得业务资质的领域,外资银行积极争取放开的同时,正在客户、系统、人员等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

5、注重提升资本效率

即将于2013年实施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商业银行于2018年底前全面达到相关资本监管要求,外资银行需要将资本充足率维持在10.5%之上。随着新资本协议实施的推进,对外资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及资本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6、外资银行市场准入将越来越广泛

一些外资行已经获批开展借记卡业务,下一步外资行拓展的重点应是信用卡业务。一部分外资独立法人银行提出A股上市及发行次级债的要求,以谋求在中国的长远发展。

尽管,外资银行可以在中国场外交易的银行间市场对商业票据和中期票据进行交易,但外资银行仍希望尽早加入对这些票据(包括资产证券化票据)的承销商行列。

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

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金融是任何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牵一发而动全局。

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不仅是作为一个大国的成熟与自信,同时也是中国经济日益融入世界经济的客观要求,提高整体竞争力的需要。而且也是继续推动中国改革与发展的要求。继续坚持金融业对外开放也是中国作为负责任的WTO成员,积极参与国际贸易金融一体化进程的需要。过去三十年的对外开放经验,为我们实施进一步对外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得我们对实施进一步开放具有充分的信心。

实践证明,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对于推动中国银行业的改革与发展,促进银行业的金融创新,提高银行业的服务质量,提升银行业的整体效率与竞争水平,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银行业的对外开放也促进了我国金融市场的深化、金融基础设施的改善和金融监管水平的提高,推动了中国银行业的金融创新,提高了开放环境下中国银行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从而提高了整个经济体系的资源配置效率,外资的经营发展理念,引发了中国体制机制的变革。

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不仅是作为一个大国的成熟与自信,同时也是中国经济日益融入世界经济的客观要求,提高整体竞争力的需要。而且也是继续推动中国改革与发展的要求。继续坚持金融业对外开放也是中国作为负责任的WTO成员,积极参与国际贸易金融一体化进程的需要。过去三十年的对外开放经验,为我们实施进一步对外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得我们对实施进一步开放具有充分的信心。

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

投资银行在中国论文 篇2

一些创业企业在发展的早期, 对资金的需求量是巨大的, 但是他们本身难以通过自身的资本积累筹集到足够的资金。这个时候, 外部融资成了这些企业的救命稻草。这些外部融资主要有三个来源: (1) “爱心资金”, 也就是朋友或者家人出于情谊, 向创业企业提供的资金; (2) 已经形成一定资本积累的天使投资人; (3) 创业资本基金, 由职业化投资经理人管理的基金, 这些基金的来源主要是私募基金以及机构。从事该类投资的人员被称为创业资本家。

在上述三类外部资金来源中, 爱心资金的规模非常有限, 大多难以向创业企业提供资金之外的支持, 如参与经营管理、帮助进一步融资等。创业资本基金更偏好于已有一定规模的创业企业, 同时, 它们的投资规模大多超出了早期创业企业的资金需求。因此, 天使投资人常常是早期创业企业最愿意、也是最有可能获得资金以及其他支持的来源。国外的实践已表明, 天使投资人填补了爱心资金与创业资本基金之间的空缺, 是创业企业在早期发展阶段的助力器[1]。

而天使投资在我国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 本文旨在通过一些国内外文献来提出一些适合在中国大力发展天使投资的措施和方法。这也是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方向。

2 天使投资的基本内容

2.1 定义

所谓天使投资, 指的是比较富有的个人, 使用自己的资金, 通过债务或股权投资的形式向其他人经营的私人企业提供金融资本。这里的其他人, 不包括资本拥有者的朋友或者家人[2]。

2.2 特征

只有早期项目预计有十倍以上的回报, 才能吸引到天使投资人来投资。原因是天使投资人投资一个项目的金额不大, 但是为了分散风险, 他们常常在一个行业一次性投资十个以上的项目。他们深知最终只有一个或者两个项目可以获得预期的收益。只有这个项目预期有十倍以上的回报, 才可以分担风险。

具体特征有以下三条:

(1) 天使投资一般不像风险投资那样对要投资的企业审查严格, 一般都是由天使投资人个人的喜好决定的。投资的金额一般也不大, 不会分几次投入。

(2) 大部分天使投资人经历过创业初期的困难, 能够了解早期创业企业的难处, 对于刚刚起步的企业来说很有帮助。很多天使投资人本身是企业家, 了解创业者面对的难处, 他们给企业带来的不仅是资金, 还有企业的信誉以及可能的指导。因此, 天使投资人是起步公司的最佳融资对象。

(3) 由于天使投资的金额一般较小, 所以天使投资人不需要是非常有钱的富翁, 他们也许就是我们身边的任何人。

2.3 天使投资对创始人无可替代的作用

许多公司在成立之前, 创始人或创业团队拥有很好的技术, 产品也极有商业价值, 但需要大量的流动资金来促成公司的创建和运转, 此时, 获得投资人的青睐、拿到第一笔投资对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天使投资作为风险投资的一种特殊形式, 往往是高风险、高收益新兴企业容易获得的第一笔投资。这样的投资人, 正如“天女下凡”的天使一般, 通过为新企业的诞生提供了第一桶金, 成为商业模式创新与企业成长落地的基础[4]。

3 促进融资的对策

3.1 建立行之有效的信用机制

对创业者而言, 要增强诚信意识。可靠的信用是获得天使投资的关键, 中国民间信用的缺失是难以形成“创业天使”机制的主要症结之一。政府推动是我国构建完善与发达的信用体系的核心动力, 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经验也表明, 单纯依靠市场力量难以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 还必须借助政府力量, 把信用作为市场经济的内在要素和力量, 自觉运用于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直至建立全国统一的信用监督与管理机构。

3.2 完善投资环境

为充分发挥天使投资对中小企业的孵化器和催化剂作用。一方面, 政府要加大天使投资政策倾斜力度, 特别是制度投资环境的改善。要大胆借鉴外国的成功经验, 从我国国情出发, 逐步完善我国的天使投资机制、为中小企业与天使投资的联姻扫清道路、开渠放水。另一方面, 作为中小企业自身也必须苦练内功, 积极采取措施以吸引天使投资加人。

3.3 完善天使投资的退出机制

天使投资的风险和收益都比较高。退出机制是天使投资发展推进过程中必须要完善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不仅是投资人取得应得收益的途径, 也是天使投资人收回资本, 继续投资到下一个项目的前提。是否有良好通畅的退出机制, 关系到天使投资能否在中国良好发展。

3.4 开创天使投资融资新机制

目前我国缺乏相对成熟的天使投资与创业相融合的环境, 投资与创业实际成功率并不高。但在当前中国崛起的时代, 中国经济的复苏、中国创业板的设立都给了天使投资与中小企业以新的机遇, 在新的形势下需要用更加大胆的思维来迎接挑战[6]。

3.5 创建非营利性的天使投资人网络

基于我国目前天使投资网络覆盖面小且都是私人或者民间组织发起创建, 提供的项目以及服务有限等问题, 政府应当积极引导并推动非营利性天使投资人网络的建立。非营利性投资人网络可以由中小企业局 (或者其他政府部门) 负责创建、运行和维护, 并承担网络主要的运行费用, 通过口令控制系统, 为天使投资人和创业者提供地区性乃至全国性的网上交流平台, 为创业企业提供一个全国性的网上权益资本市场。

3.6 发展多种形式的天使投资人俱乐部

从国外天使投资发展情况来看, 天使投资人群体已经发展到非常专业化的复杂组织, 为创业企业提供了一个非常有效率的融资市场, 也使天使投资人更能有效地发现投资机会, 例如美国华盛顿地区的“晚餐俱乐部”就是非常有名的天使投资人组织。因此, 我国应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天使投资人俱乐部, 通过论坛、沙龙、讲座、联谊等形式, 全方位整合资源, 构筑一个创业企业与天使投资人交流合作的平台[7]。

3.7 设立政府天使投资引导基金

政府天使投资引导基金是指由政府财政部门出资设立, 负责资金的计划审批、使用和监督, 同时由科技管理部门辅助监督项目进展情况跟踪的基金。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参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运作模式, 通过天使投资人俱乐部 (网络) 的平台直接资助天使投资人的投资活动, 其本质是实现政府与天使投资人联合投资。政府设立天使投资引导基金主要有两方面的用途, 一部分与天使投资人形成联合投资, 另一部分作为投资失败和投资损失的补偿金[8]。

4 一些成功人士的经验和建议

因为在中国天使投资的发展很不尽如人意, 要把它尽快地做大做强, 不光要掌握充分的理论知识和方法, 还要听一听前人的意见和经验, 这样才有助于对天使投资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4.1 做天使投资很快乐

奇虎360公司董事长周鸿伟也很喜欢做天使投资, 他在做天使投资的过程中感觉自己也在参与创业, 变成了创业者背后的创业者, 能够帮助创业者走向成功, 这满足了他的虚荣心和成就感。

天使投资的收益不一定比风险投资的收益少。风险投资的投入金额大, 同时风险也高, 程序比较麻烦, 需要对企业进行多方面的审核。而天使投资多数情况是由投资人的喜好决定的, 不需要进行严格的审查, 金额小, 这样, 投资的时候, 天使投资人感觉到很快乐, 帮助了自己想帮助的人, 也仿佛经历了自己创业一样。这是风险投资所不及的[6]。

4.2 对天使投资人的几点建议

枫谷投资董事长曾玉对天使投资人有几点建议:

一是要明确天使投资是民间的投资行为, 投资资金要比较小, 才能做出天使投资不同于风险投资的地方。

二是投资人心态要正确, 最好是用自己的“大资源”来帮助“小创业者”, 而不是“大鱼吃小鱼”倾轧创业者。

三是创造更好的“尊重创新, 扶持创业, 传递继承”的天使投资文化。如让更多的中产阶级和职业人士都可以参与到天使投资的事业中来[10]。

4.3 天使投资者股份不要拿太多

光速创投董事总经理曹大容则建议天使投资者股份不要拿太多, 主要还是要让创造人赚到, 很多创始人第一次创业, 充满激情和动力, 但是被天使投资人主控之后可能失去了创业的乐趣, 还是要给他们一定发挥的空间[11]。

5 结语

天使投资作为VC的一种形式, 在国内逐渐被人们所重视。但是由于各种原因, 在我国的发展较慢, 不尽如人意。本文针对这种情况, 在粗略研究天使投资特点和含义的基础上, 综合许多国内外文献提出了七条建议, 即: (1) 建立行之有效的信用机制; (2) 完善投资环境; (3) 完善天使投资的退出机制; (4) 不断开创天使投资融资新机制; (5) 创建非营利性的天使投资人网络; (6) 发展多种形式的天使投资人俱乐部; (7) 设立政府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相信通过政府以及各界人士的努力, 天使投资一定可以在我国有一个飞速的发展。

摘要:天使投资作为风险投资的一种形式, 在国内逐渐被人们所重视。但是由于各种原因, 其在我国的发展较慢, 不尽如人意。本文针对这种情况, 在结合我国国情分析研究天使投资基本特点的基础上, 综合国内外文献提出了一些建议。另外, 本文还引入一些成功人士对天使投资的经验和建议, 相信将对后人有指导性的作用。

关键词: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在中国发展,促进对策

参考文献

[1]Madili, Judith J., Haines JR, GeorgeH., Riding, Allan L.The Role of Angels in Technology SMEs:A Link to Venture Capital[J].Venture Capita1, 2005, 7 (2) .

[2]史建梁.天使投资人的投资行为研究:一个理论综述[J].经济管理与研究, 2011 (8) .

[3]刘曼红.超级天使与一般天使[J].中国风险投资, 2011 (3) .

[4]徐苏涛.天使投资·风险投资·战略投资之于商业模式创新[J].新材料产业, 2011 (6) .

[5]Sullivan M.K., A.Miller.Segmenting the Informal Venture Capital Market:Economic, Hedonistic and Altruistic Investors[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1996 (36) .

[6]吴敦龙.我国天使投资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的对策与建议[J].理论界, 2011 (7) .

[7]李姚矿, 姚倩, 江竹青.我国天使投资运作模式的探索[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2011 (2) .

[8]邓超, 郑元婷, 王昌东.政府促进天使投资发展的国际比较与启示[J].经济问题探索, 2010 (1) .

[9]周鸿伟.我为何喜欢做天使投资[J].科技创业, 2011 (Z1) .

[10]曾玉.对天使投资人的四点建议[J/OL].2011-05-12.http://www.iceo.com.cn/renwu/46/2011/0512/217648.shtml.

投资银行在中国 篇3

站在外滩,黄浦江对岸,矗立着以金茂大厦、东方明珠和将要建成的环球金融中心为代表的摩天建筑群,体现了上海作为现代中国经济最具潜力的发展成果。而外滩,是在上世纪被誉为远东华尔街的“万国建筑群”,那些欧洲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蕴含着上海曾经的殖民时代。它们从昔日的买办阶层开始的,其背后隐藏着日后影响全球经济的金融大鳄,它们包括,汇丰银行、花旗银行、渣打银行以及美林集团……随1840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纷纷“抢滩”上海,并且按照西方的传统建造属于它们的房子,它们傲慢、无理、自傲,代表了西方经济组织和机构,它们的在华的演变史可以反映出中国的一段历史。

时至今日,外资银行在华所服务的对象和担当的角色已有转变,这种转变切合了中国的历史变革和经济发展,并且随需而动,从曾经的强势到现今的如履薄冰,从主导中国金融领域到服务于中国工商企业。外资银行一直在顺应着中国的变化,比如投资银行。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地点选在上海浦江饭店,据说最终定点于此,有两个原因,一是这古老的建筑具备一定的象征性,二是饭店有一个可容纳500多人同时用餐的孔雀厅,可用作交易大厅。从此,孔雀厅代表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开端,以后,它将吸引国外财团和银行家再次回到这片土地。

初涉中国

媒体曾有报道,在1985年刘二飞(现任美林集团中国区主席)第一次回国时与一位省级高官见面就遇到了尴尬,这时的他已加入罗西尔投资银行一年,“你们的银行既不存贷款,又不投资,只是让需要钱的人和有钱的人聚在一起,让他们互通有无,这不是二道贩子吗?”刘二飞一时语塞。

这是在尚未接受西方经济运行模式的中国必然遇到的尴尬,而中国资本市场的真正萌芽,则起始于邓小平南巡之后。

在意识到这种东西方的隔阂后,刘二飞开始学会入乡随俗,选择用中国人能听懂的话,比如,向需要投资银行服务的国企领导解释说:“投资银行说白了其实就是一个中介,是资金市场上的一个中介,在物流领域应该就是一个批发,在小商品市场就是二道贩子,在婚姻市场上就是红娘。”这种语言体系符合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也颇具中国式智慧。因为,在当时的中国大陆,虽已改革开放多年,但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有着天然的抗拒和忧虑。

外资投行在中国业务局面的打开,源于经济全球化和中国金融市场逐渐开放这一背景,在迫切需要想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增加企业透明度的中国企业,上市是必须接受的一步,这顺便带来的好处是,吸纳自由市场上足够的现金流,同时为未来可能的进军海外提供便利。之后,中国移动、中国石化的海外上市让国外投行获得认同。消除了其名不正言不顺的尴尬角色,从此它们一路凯歌。

1995年的中国,第一家具有国际模式的中外合资投行——中国国际金融公司,它昭示了中国金融机构将正式参与国际资本的运作,而几年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它们提供了条件。

TMT时代外资投行的盛宴

如果把企业的上市过程比喻成一出戏的话,那么,企业是制片人兼主角,而投资银行则是这部戏的导演,投行想让企业知道,投资者喜欢什么样的企业,然后不断地帮助企业达到预期,对于投资者,告诉他们,现在哪些企业具备潜力并说服他们相信。这种“导演”加“制片人、主角”的合作,在TMT时代达到顶峰。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美国硅谷为代表的互联网概念迅速蔓延至中国,一些有着海外留学背景的华人把它移植国内,这种继承西方商业模式的公司让投资者容易接纳,而这也带来另一些全新的概念:风险投资、投资银行和纳斯达克。

1999年7月,中华网登陆纳斯达克,这个具备标志性的事件刺激着中国新经济的热潮,也为国外金融机构与资本提供了更大的舞台,紧接其后的三大门户,新浪、搜狐、网易陆续登场,宣告了互联网时代大幕的拉开,网络经济的英雄们成为那一时期媒体的关键词,这明亮的商业世界为世人所推崇,而在这些看似完美的上市历程中,背后站着受益最大的庄家投资银行。

新浪的主承销商是摩根斯坦利,搜狐的主承销商是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网易的主承销商为美林证券,这个名单可以延续更长,而我们会发现其有着共同的特点,清一色的外资背景,外资投行依靠其专业的资本市场运作手段和对国外相关法令的熟悉,使资历尚浅的中资投行难于染指。以最常见的股票发行业务为例,投资银行一般要抽取5%-10%的佣金,若客户发行价值10亿美元的股票,投行就将获取5000万—1亿美元的回报,这只是投行业务之一,除此之外的破产清算与兼并重组也是主要利润的增长点。

互联网经济的兴起,为外资投行打开了通往财富之路的大门。前期的困境因此而柳暗花明,在这一系列的成功案例之下,让各行业的中国企业主对它更加认同,这些企业包括巨型国企、新媒体、现代服务业。日后,一个个举世瞩目的上市路演过程,总会目睹国外投行的身影,也让它们赚得盆满钵满。

本土投行的崛起

如今,随着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本土投行正迎来崛起的良好契机,当年的风险资本以其“两头在外”即融资和资金退出皆在境外的模式,使之被誉为最具国际化的行业,而随着2005年外管局“75号文”以及2007年商务部“10号文”的政策出台,使得外资投行谙熟国外资本市场的优势化为乌有,到目前为止,仍未有一家有外资背景的项目被批准在境外上市,这为本土投行提供了天然的有利条件,他们也因此做出了积极的反应。

中国本土投行若再细分,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国有银行旗下的投资银行,这些银行往往有着境外资本的身影。如,名声在外的中金公司和第一家合资投行工商东亚。另一种,则有着完全的本土化色彩,它们的商业行为更遵从中国文化,其中以坚信做“中国的高盛”的汉能投资集团,和专注于新媒体、电信领域的易凯资本最具代表。它们是中国金融行业的新兴力量,并为未来本土投行和国外投行之争带来了各种可能。

价值投资在中国 篇4

在2007-2009年市场的跌宕起伏的过程中,一些以价值投资为主导的资产管理人和投资者,表现却差强人意。价值投资在中国市场的有效性受到质疑,投资的实质应该是保障资本的安全,在获取尽可能确定的收益同时,降低风险。比别人更早地发现价值洼地,并使成本具有安全边际,方是盈利之道,才是从整体上把握投资方向的出发点。再成熟的市场,短期波动甚至阶段性背离的情形,也是无法避免的。

“内在价值”和“安全边际”是价值投资的两个核心概念。完全的市场环境、成熟的市场构成是保证价格在偏离价值后能有效向价值回归的基础。在此前提下,价值投资认为企业未来的收益水平决定企业的价值,而股价的合理性就在于其在一定的安全边际内能真实反映价值。价值投资的特点有:①内在价值决定股票价格;②在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下和和近乎苛刻的安全边际;③长期的、有保障的增长率对资金风险进行补偿;④长期持有。价值投资发挥出其优势的条件在于:

1.有长期的历史数据作参考。价值投资分析非常注重对公司以往的数据分析投资是建立在可靠的数学分析基础之上的。未来本身就是未知的,不可预测。建立一个由数据做为基础的分析标准,才能发挥价值投资优势。

2.有类似的投资可作比较。投资的价值在于获取投资收益,同等投资环境下,投资者需尽量使投资收益最大化。在同等的交易条件下,对不同使用投资工具的效果进行横向的比较。

3.有完全的市场化操作。这是整个价值投资理念成立的基础。完全的市场环境、成熟的市场构成是内在价值决定股票价格的前提,而这一前提的所需条件就是完全的市场化操作。由供求变动和市场作用来决定最终的均衡价格。

将我国的实际状况与价值投资的适用条件作比较可知中国市场的现状:

1.股市建立时间短,参考数据难以增加价值分析的可靠性。我国股市成立于 1 9 9 0年,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上市时间短的问题,造成的一个直接影响就是分析数据的不足,难以反映公司长期的发展轨迹。

2.金融产品种类少。我国只有深圳、上海两个全国性的交易市场,交易的品种有限,相比较国外市场多层次、多品种的资本市场体系,供投资者的选择的投资范围大大缩小。

3.整体环境不同。我国特殊的股本结构国有股、法人股、流通股,同为企业 的权益股份的组成部分,交易制度不同决定了它们在企业中具有不同的地位,投资成本不同,承担风险不同,这些差异决定了它们各自要求的收益率也不同。、企业权益构成,决定我们不能完全

照搬外国的价值分析方法来评定企业的真实价值。

以上分析说明:我国还处于一个相对不完善,具有特殊性的市场。作为新兴的市场,出现与成熟市场不同的地方是正常的,但是这种特殊性对市场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从市场本身分析,当前中国股票市场的特性决定了我们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的投资理论,而要立足当前实际,重新主导市场定价权。完全依照国际市场上的成熟经验,不能很好解释现实的内在的市场逻辑,其所发挥的作用也是有限的。对价值投资理论实践效果的评价必须建立在对市场环境的分析基础之上,同时需要考虑其市场实现程度因素,包括:市场制度、股权结构、投资者力量对比等影响及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综合进行理性的价值判断,才能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资产的重新估值、通胀、宏观调控等事件,以及市场短而快的周期,都是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历程中的缩影。政府宏观调控的强大影响力,缺乏效率的市场,经济形势的快速切换,都给处于成长期的中国资本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比成熟市场高得多的风险。在经历了网络科技股泡沫破裂和会计丑闻频出的背景下,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市场定价有了更为理性的的思考,主流投资理念从价值投资、成长型投资、概念炒作又重新回到价值投资的理念上,以巴菲特为代表的价值投资法重新受到市场的尊重。作为国内主要的机构投资者,各个基金管理公司对投资理念的思考和总结日益完善,理性投资正逐步成为机构投资人的主流理念。但我国证券市场仍呈现一种资金推动型为主,价值推导型为辅的市场格局。价值型投资从中长期来看,属于一种趋势。但是,我国证券市场整体又呈现一种投资价值不高、价格与价值分离的态势。

这表明美国式价值投资理念并不能在中国金融市场很好地适用,别人的“成功”方法常是自己失败的陷阱。只有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才是成功的开始。所以应该引出“中国式价值投资”这一符合中国市场投资理念。

用符合中国企业价值发现原理的价值投资方法精选值得投资的股票,用周期投机理论指导买卖时机,这就是“中国式价值投资”。严格用四折的模糊价格购买一元模糊价值的优质公司,才可以确保所投本金的安全。结果就是:熊市中用企业未来高分红来冲抵本金可能发生的暂时浮亏,优质公司未来业绩增长的确定性将促使预期市盈率的下降,并最终必然驱动股价回升,使得本金可以有绝对安全保障;牛市中借助索罗斯所称的市场自强化过程来优化投资收益,最终让本金增值的目标最大化。这就是中国式价值投资的核心。加上我国的证券市场有低到十几倍高到五十多倍的平均市场市盈率波动区间,有自然人投资股票免缴所得税的政策,充分利用我国证券市场固有的周期波动特点与税收优势,从而让取得超额收益成为

投资银行在中国论文 篇5

沃伦·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和投资方法, 在很多人看来是不符合常规的。首先, 巴菲特通常在市场处于疲软的状态, 股评家纷纷建议股民持观望态度的时候大笔投资。其次, 巴菲特先生并不赞成被大多数人都认同的通过“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的规避风险的方法。真正的规避风险的方法是, 熟悉一个或几个行业或是企业, 然后在认为值得投资的时候大笔投入。再次, 巴菲特先生排斥那种时刻关注证券市场变化, 随时对投资作出变化的投资方法。

根据巴菲特的投资理念, 他认为, 在市场低迷的时候, 也是很多企业的股票价格低于其实际价值的时候, 是投资的绝好时机。规避股市风险最好的办法是尽可能的熟悉所投资的行业及企业。市场的波动会影响企业股票的价格, 但是企业的价值不会发生变化。因此在充分了解企业基本面和技术面信息, 并合理投资后, 不必要为中短期市场状况而惊慌失措。

巴菲特先生进行的所有投资都遵循了这三方面的理念。从可口可乐、吉列到迪斯尼, 无不是在公司处于困难的时候进入, 在经过几年调整之后, 大获收益。巴菲特先生认为, 投资者最常犯的三大错误是:高成本, 错误决策, 以及跳船太快。高成本的原因主要是投资者过度买进或者支付投资管理者的费用太高;错误决策, 是指投资者往往依据的是小道消息或者投资潮流, 而非扎实可靠的调查研究;第三则是指投资者一旦看到所持股票增长停滞或下降便立即全部抛掉, 弃船而逃。

2 中国证券市场特点

中国的证券市场相比于西方来说, 起步比较晚, 国际和国内的背景环境比较复杂, 在制度等方面遇到了很多西方证券市场没有遇到的问题。从2005年6月股权分制改革的推出, 中国股市最大的现存制度性障碍终于得以着手开始进行实质性的解决。

目前中国证券市场呈现以下特征:a.上市公司股权分散化, 内部人控制风险可能大于一股独大风险。股改后, 上市公司可能由原来的一股独大过渡为以后的内部人控制。b.财务欺诈可能更具有内在动力, 透明度面临新的考验。股改之后, 为使资产价值最大化而做假帐的内在动力要比融资冲动更加强烈, 期权制度的设计也可能带来危害。c.不平等关联交易会大幅度减少, 大股东行为渐趋理性。如今, 不平等资产关联交易是上市公司获取利益的最重要渠道。股改以后, 不平等关联交易会损坏上市公司的利益, 其中大股东的资产价值损失最重, 这将会扼制不平等关联交易。d.并购重组活动更加透明、市场化, 并购效率将会提高。由于制度上资产定价功能的发挥, 并购重组活动将会更加透明。并购活动将会有利于产业整合, 而投机性并购活动将逐渐减少。e.股改有利于建立利于企业长期成长的激励机制。f.证券市场将具备储备财富、促使财富成长的机制。中国证券市场将从货币性功能转变成资产性功能, 将成为全社会财富管理的中心。g.证券市场将从政策市逐步走向晴雨市。中国股市将从目前唯一的政策市逐步走向既反映政策变化又反映宏观经济变化, 同时还反映公司业绩的市场。

3 沃伦·巴菲特投资理念在中国证券市场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中国证券市场一直以来的炒作模式是, 首先是超级大主力达成一致, 巨大的资金向某些品种集中, 其次是一般主力机构跟进, 最后是市场的底层———中小投资者的全面认同并抢进, 这个过程是比较长的, 因为要打破人的思维习惯并形成新的思维习惯, 是非常困难的, 而且一些龙头品种的涨幅往往是惊人的, 否则示范效应不足以引起中小投资者的关注。在这种投资模式下, 中国证券市场的中小投资者多进行短线操作, 牛市时交易大厅人声鼎沸, 交易量成倍扩大, 由此造成某些企业趁机圈钱, 股票价格大大高出企业价值, 造成泡沫;熊市时股价大跳水, 股民深套其中无法自拔, 常常期盼政府能够有利好政策出台刺激股市产生新一轮的增长。

在这种情况下, 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在中国很难得到切实的应用。巴菲特强调的是投资企业胜于投资股票。巴菲特不仅投资一个企业的股票, 而且通过占有企业一定的股权取得企业的管理权, 参与企业的日常管理和战略的制定。但是一直以来, 中国企业股权结构复杂, 同股不同权的情况比较普遍。因此, 企业的股东对企业的管理、战略的制定等方面没有切实的权利。很难将实业投资于股票投资结合起来。

另外, 巴菲特通过计算企业价值, 并与企业的股票价格相比较来判断企业是否值得投资。计算企业的内部价值, 需要利用企业年报中披露的财务数据。因此, 几乎在巴菲特每一本投资理念书籍中, 他都会强调企业以及其财务人员要诚实地向股东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报表。但是, 在中国股市中, 为了各种各样的目的, 以及本身财务制度不完善, 企业的财务报表很难做到真实可靠。而且,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 不论是监管机构还是一般的股民, 都忽视了对上市公司年报中提供的财务报表进行数据分析, 也因为这个原因, 2001年10月, 当刘姝威通过分析蓝田股份的财务报表, 发表了《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这一文章时, 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震惊, 也促使中国的证券投资界和股民开始重视企业年报中的财务报表。

股权改制之后, 证券市场更加注重企业的资产价值, 凭借其资产的价值多少来赋予企业相应的融资力量。这与巴菲特的投资理念是相符合的。不平等交易的遏制以及促进有利于企业长期成长的机制的建立, 有助于投资者采用巴菲特先生强调的“购买的是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 而不仅仅是企业的股票”的投资理念。由于作假账的动因加大必然导致国家在财务审计等方面的监管, 从而更有力地保证了企业年报的准确性。吴教授其他几方面特征推断, 则描画了中国证券市场更加接近西方成熟证券市场的蓝图。

因此, 如果说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在中国早期的证券投资市场上并不适用, 那么, 2005年开始的股权分置改革, 推进了中国股票市场进一步完善, 制度更加市场化, 也更接近西方成熟证券市场的特点。在这种市场背景下, 巴菲特的投资理念所要求的使用条件已经基本具备, 投资机构和投资者可以考虑采用巴菲特的投资理念进行投资分析和决策。当然, 这里的使用并不是完全的照搬, 毕竟中国整体的市场环境有其自身的特点。其一, 中国产业非美国产业呈垄断竞争的均衡状态, 市场竞争形态多样式, 因此公司业绩不稳定;其二, 产业结构巨变催生新的产业并购整合的新格局, 10倍速、50倍速成长的公司将纷至沓来;其三, 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在中国均有成长空间, 完全有别于西方成熟市场的产业特征。这些产业市场特点又决定了需要对巴菲特的投资理念进行一些细节的修改, 才能更好地使用与中国的投资活动。

参考文献

[1] (美) 安迪·基尔帕特里克.投资圣经——沃伦·巴菲特的真实故事,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投资银行在中国论文 篇6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 国际直接投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和实体 (直接投资者或母公司) 与在另一国的企业 (国外直接企业、分支企业或国外分支机构) 建立长期关系、具有长期利益、对其具有经营管理权的投资。

国际直接投资的理论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 主要理论成果有斯蒂芬·海默的垄断优势理论、巴克利和卡森的内部化理论、雷蒙德·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约翰·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威尔斯的小规模技术理论、拉奥的技术地方化理论、小岛清的边际产业扩张理论、坎特威尔和托兰惕诺的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阿·勃利兹诺伊利的过度资本积累理论等。

现有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能合理解释顺梯度的国际直接投资, 强调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要有东道国企业不具有的专有优势。从表面上看, 国际直接投资主流理论无法解释我国在发达国家的投资, 因为我国是发展中国家, 资本没有严重过剩, 产业和企业的整体竞争力远不如发达国家, 整体上并不具备优势。但是, 整体实力的相对孱弱, 不代表我国没有优势明显的个别企业可以在发达国家直接投资。因此,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能够解释我国企业在发达国家直接投资取得成功的现象, 这些取得成功的企业一定具有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中阐述的必要特点。本文以中国企业海尔在发达国家直接投资的成功经验为例, 用国际直接投资理论解释我国企业在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

1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解释

约翰·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是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集大成者, 该理论认为一个企业必须同时具备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这三种优势时, 才能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对它之前的直接投资理论具有高度的兼容性和概括性, 形成了综合的理论框架, 标志着对外直接投资主流学派的最终形成。随着邓宁对国际直接投资研究的深入, 他将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进一步模型化, 解释市场寻求型、资源寻求型、效率寻求型国际化生产的行为;将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动态化, 提出了投资发展阶段理论, 符合许多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实际情况, 指出了一条理论研究的发展方向。

1.1 所有权优势

所有权优势是指企业在为特定市场或多个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方面具有的竞争优势, 包括自身拥有的或能得到的其他企业没有或难以得到的资产性所有权优势, 如有形资产上的优势, 以及生产要素禀赋、生产技术、产品质量、创新能力、规模经济、营销手段和渠道、品牌价值、管理和组织技能、融资能力、人力资本经验的储备等无形资产上的优势;也包括交易性所有权优势, 如企业在全球跨国经营、有效配置资源、稳妥规避风险过程中全面降低交易成本获得的优势。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具有的所有权优势, 必须足以弥补在国外生产经营的附加成本。

1.1.1 海尔的产品质量优势

80年代中期, 中国家电产业刚刚起步, 海尔就将质量视为企业的生命, 1985年的“砸冰箱”事件集中体现了海尔在设计、生产、检验等各个环节上的精益求精;1990年, 海尔向当时世界制造冰箱水平最高的德国出口冰箱, 海尔冰箱和德国名牌冰箱去掉商标后摆在一起, 经销商从中选出的最好的冰箱是海尔冰箱;1993年, 海尔在德国权威质量检验机构“商品检验基金会”的抽检中, 成为获得“+”最多的冰箱。海尔出色的产品质量优势, 使其有了在发达国家直接投资、与发达国家企业同台竞技的基础。

1.1.2 海尔的技术创新优势

海尔的产品质量优势是其技术优势的体现, 技术优势是质量优势的前提。海尔超级节能无氟冰箱, 既符合国际市场冷柜全无氟制冷的环保要求, 又实现了节能50%的目标, 节能技术指标超过了意大利、丹麦等世界制冷王国的水平。法国经销商曾要求海尔提供适合法国人生活习惯、功能最先进、能移动的空调, 海尔在5个月内就把符合要求的产品搬到法国经销商面前。海尔的技术创新能力是海尔产品完善升级、质量提升的坚实后盾。

1.1.3 海尔的投资路径优势

投资路径的选择体现了企业的战略制定能力。海尔的国际直接投资并不是从发达国家开始的, 而是先在周边发展中国家进行投资尝试。海尔从1996年开始对外直接投资, 先后在印度尼西亚建立了海尔海尔·莎保罗有限公司、在菲律宾建立了海尔LKG电器有限公司、在马来西亚建立了海尔工业 (亚细安) 有限公司。海尔正视自身实力, 准确定位, 做出了正确的对外投资路径选择, 为向发达国家直接投资积累了大量的有形、无形资产优势。

1.1.4 海尔的规模经济优势

海尔在向发达国家投资以前, 已经是中国家电市场的领头雁, 国内激烈的竞争和大量市场需求使得海尔形成了与之相匹配的巨大的生产能力, 海尔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也为它在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积累了大量的资本, 并使得海尔有跨区域调配资源的能力, 庞大的生产规模使得分摊在产品上的成本大幅降低。

1.1.5 海尔的企业文化优势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形成的, 并被全体成员普遍接受和共同奉行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的总和。企业文化是精神文化, 通过企业制度和物质形态表现出来。优秀的企业文化, 可以统一员工思想, 增强企业凝聚力;可以激励员工奋发进取, 形成发展动力;可以树立企业形象, 提高企业声誉, 扩大企业影响力。

企业文化优势也是企业管理技巧优势, 企业管理方式是企业文化的表现形式, 每个企业都有独特的企业文化。文化形成的长期性, 使得这种优势不能被迅速复制。

海尔独特的企业文化是它向发达国家直接投资的助推器。“真诚到永远”、“永远战战兢兢, 永远如履薄冰”、“品牌是帆, 用户是师”等理念贯穿于海尔经营的始终, “赛马不相马”的人才观让每个员工将自身发展与企业发展紧密相连。此外, 海尔始终追求卓越, 坚持打造国际品牌, 用宽广的国际视野、一流的产品和服务满足用户的多样需求。

1.1.6 海尔的产品营销优势

海尔秉承“企业生存的土壤是用户”的服务观, 销售的不仅仅是质优的产品, 更是精致的服务。海尔建立了完备的服务体系, 力求每件产品的完美, 甚至进行定制营销, 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消费需求。海尔的员工坚持微笑服务, 传递海尔的真诚。

海尔坚持品牌战略, 不做贴牌生产。发达国家的消费者有很强的品牌意识, 在国际市场上, 有品牌才有发言权, 海尔深谙这一规则, 树立优秀品牌形象, 重视品牌宣传和推广, 使它能在发达国家立足。

海尔本土化的市场调研是它成功的一大法宝。欧美上流人士藏酒、品酒是交际的需要和品位的体现, 但是美国市场上大多是与厨具相连的嵌入式酒柜, 不能彰显它的独特。海尔从调研中敏锐地察觉到商机, 设计生产了可以放在客厅的独立酒柜, 实用、时尚, 并不断升级换代, 受到了美国消费者的喜爱, 打开了美国市场。

1.2 内部化优势

内部化优势是指企业将所有权优势在企业内部配置、转让和有效利用比通过市场化交易能够带来更多收益的优势。通过这种优势的发挥, 企业可以避免不完全的市场给企业带来的影响, 降低市场交易成本, 绕过外部障碍, 让所有权优势有效发挥。企业使中间产品在组织内部转移, 可以获取更大利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 以知识技术为主的信息产品成为了中间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尔通过向发达国家直接投资, 可以获得和强化的内部化优势主要有:获取战略资源和突破贸易壁垒。

1.2.1 获取战略资源

通过国际直接投资可以获得的战略资源是不易直接通过市场交易获得的资源和通过市场交易不能获得、只能通过内部化获得的资源。前者如知识、技能等资源, 其中的核心和精华需要长时间、近距离言传身教才能发生转移, 将知识资源内部扩散、吸收、利用后才能获得明显的效益;后者如产业集群的正外部效应等, 无法通过市场交易转移, 只能在对外直接投资后, 将它们内部化, 并且以较低成本在组织体系内部转移。

海尔在法国里昂、荷兰阿姆斯特丹等地的设计中心, 在意大利米兰、美国纽约等地的销售中心雇佣的管理和设计人员大多来自当地发达国家, 他们了解市场偏好和需求, 有丰富的产品设计、企业管理经验, 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 这些经验和技术海尔可以不断学习, 提升自己的技术、品牌优势, 利于高屋建瓴、向更多的发展中国家投资。

海尔在美国洛杉矶的设计中心就是利用了当地创新产业集群的正外部效应, 获取技术创新动力和实力。

海尔在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不仅仅采取新建投资这一唯一渠道, 还采取了并购、合资等方式。2001年6月, 海尔在意大利收购了迈尼盖蒂公司下属的一家冰箱厂。通过收购, 海尔可以获得该冰箱厂的管理团队、营销网络、企业关系资源等, 加快进入欧洲市场的速度, 减少进入时间的耗费, 同时降低了进入欧洲的资金成本。2002年, 海尔与日本三洋公司合资建立了三洋海尔株式会社。通过合资, 可以规避日本政府对外国投资者的歧视性待遇, 获得大量的政策优惠, 借助当地合资伙伴三洋在销售渠道和销售手段方面的资源和优势, 更快地占领日本市场。合资方式的直接投资不但投入资本较少, 而且共担风险, 使投资的安全性提高。上述种种好处, 就是通过直接投资获取的重要战略资源。

1.2.2 突破贸易壁垒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沿海地区凭借成本低廉的劳动力优势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出口贸易, 生产加工的商品因成本领先、价格低廉远销海外, 但是经常遇到发达国家关税、配额限制和反倾销、反补贴诉讼, 使出口企业蒙受巨大损失。随着发达国家地区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加强, 原产地证明、产品材料环保标准等非关税壁垒也会削弱我国产品的出口能力。

海尔在美国直接投资建设工业园从事生产活动, 海尔的产品就是美国制造, 它通过巧妙地利用内部化手段避开贸易壁垒, 进入美国市场, 获取最大利润。

1.3 区位优势

区位优势是指企业在投资区位选择上具有的优势。拥有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的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前进行区位选择的标准是企业获利程度。企业获利程度的判断不仅仅考虑短期盈利, 还应考虑长期总体盈利水平。东道国为企业提供的区位优势是其固有的、不可转移的, 如自然资源禀赋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市场偏好及需求状况、实际消费能力、吸引外资的政策、政治环境、法律制度环境、科技发展水平、劳动力成本、劳动力素质等。

海尔对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 发达国家能提供给它的区位优势是显著的。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 人均收入高, 市场容量大, 购买力强, 需求多样化程度高, 科学技术发达, 劳动力素质高, 金融市场发达且容易进入, 政府干预少、对外资持开放态度, 市场竞争公平高效, 法制健全, 基础设施完善, 有助于企业获得更大收益。

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 是世界经济和科技最发达的国家, 信息产业快速发展, “新经济”成为经济史上的一大奇迹, 海尔抓住了投资的黄金时期。在美国的区位选择, 海尔将工业园设在南卡罗来纳州, 因为该州政府提供了大量的优惠政策, 如雇工工资税抵免、房地产税减免、销售税减免等。此外, 南卡罗来纳州的劳资关系比较稳定, 是美国工会组织最少的州之一, 劳动力成本也相对较低, 工人工资低于全美平均水平。再如海尔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的设计中心, 该地是欧洲的门户, 交通便利, 通信网络发达, 研发的软硬件条件一流, 极大地促进了海尔在欧洲市场的开拓。

此外, 从企业长期利润来看, 在发达国家直接投资的成功, 利于扩大企业的品牌影响力, 提高整合利用战略资源的能力, 利于稳定和提高企业在母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中的行业地位, 获得长远收益。

2 竞争优势理论的解释

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认为, 产业内部的条件决定了企业的战略和表现。产业竞争优势与国家的“钻石”形态有关, 即一国国内要素供给情况、市场需求情况、相关的支持产业和本行业竞争情况会影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倾向。国内要素供给紧张、需求饱和、上下游产业对企业的支持不够或国内市场激烈的竞争等都会驱使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一国企业要在全球竞争中击败对手, 需要依靠国内激烈的竞争, 因为激烈竞争可以形成差异化产品和精致化服务, 提高企业竞争优势。

基于生产线的耐用消费品生产制造业是中国竞争较充分的产业, 20世纪90年代的竞争尤为激烈, 要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 海尔一方面强化自己生产、服务的优势, 一方面积极争取国外市场, 开始了对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

波特认为, 在充分竞争的市场条件下, 高差异和低成本的企业可以获得高于平均水平的收益率, 他提出了三种竞争战略: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专一化战略。海尔在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采取了差异化战略。20世纪90年代, 惠而浦、GE等全球性跨国公司几乎占领了整个美国冷柜市场, 但是它们生产销售的冰箱大多是大型冷柜, 一些美国大学生和单身人士喜欢小冰箱, 海尔抓住这一市场契机, 生产销售小冰箱, 并根据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对小冰箱进行不断改进, 先后推出了带活动台面的小冰箱和电脑桌小冰箱, 迅速拥有了市场份额, 提升了市场地位。

海尔成功地运用差异化战略打开了美国市场, 凭借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培养了美国人对海尔的品牌认可度和忠诚度, 利于直接投资的顺利进行, 为拓展生产品类奠定了基础。

3 小规模技术理论和技术地方化理论的解释

威尔斯的小规模生产技术理论认为, 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优势之一是具有为小市场需求服务的小规模生产技术, 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由于开发了满足小市场需求的生产灵活的、适合小批量生产的技术而获得竞争优势。

拉奥的技术地方化理论认为, 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可以通过对成熟技术的当地化改造, 形成和发展自己特有的竞争优势, 开展海外投资。利用经过地方化改进的技术, 可以生产出更适合东道国市场需求和消费偏好的产品, 发挥差异化优势, 并且这种技术会在小规模生产条件下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前文提到过的海尔生产新型独立式酒柜和小冰箱, 就是发挥了发展中国家企业生产技术灵活性、适用性的特点, 满足大学生、上流社会人士等细分市场的特定需求, 把握住了发达国家的缝隙市场, 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4 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的解释

坎特威尔和托兰惕诺的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地理分布随时间推移发生变化。发展中国家的对外投资受国内产业结构和内生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 企业利用特有的学习经验和组织能力, 掌握和开发现有的技术, 再通过技术创新为企业发展提供根本动力。投资的地域分布, 遵循周边国家—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渐进轨道。

上文提到的海尔对外投资路径符合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与对外投资升级的动态过程, 先在发展中国家投资, 再转向发达国家投资。

5 中国企业对发达国家直接投资的前景展望

邓宁的投资发展阶段论认为, 企业拥有的优势与一国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具有关联性, 使一国的国际直接投资状况呈现阶段性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工业化基本实现, 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 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 劳动者素质提高, 宏观调控水平提高,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 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目前, 我国GDP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 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 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二。

加入世贸组织后, 我国大型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十分活跃, 涌现了大量具有国际化经营能力的跨国公司, 如中国化工进出口集团、中国远洋运输 (集团) 总公司等大型贸易集团, 中国国际信托公司等大型金融保险集团, 首钢集团、春兰集团等生产型企业集团和以高科技为后盾的民营企业华为等。

随着开放型经济的不断发展, 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 我国企业的经济实力、生产技术和研发能力也会不断提高, 现代企业制度会不断完善, 竞争优势会更加明显, 向发达国家直接投资的数量和质量会显著提高。增加的对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 会进一步促进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 借鉴、整合发达国家先进战略资源,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迈入强国之列,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6 中国对发达国家直接投资的建议

6.1 宏观层面的建议

我国不是资本过剩国家, 对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正处于发展初期, 大量企业还缺乏对发达国家投资的经验和实力, 处于对发达国家投资的摸索阶段。因此, 国家除了进一步加大创新型国家建设力度、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外, 还应为在发达国家投资的企业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

6.1.1 制度保障

首先, 要完善我国对外投资管理制度。对外投资管理部门应当对不同所有制形式的企业一视同仁, 不能歧视民营企业, 也不能过分限制国有企业。对外投资的管理机构不仅要对企业的对外投资行为进行监管, 保持货币政策自主, 防止企业承担过多的外部风险, 还要为企业提供对外投资信息咨询、人才培训等支持性服务, 督促并协助我国企业增强在发达国家的竞争力。

其次, 要完善我国对外投资审批制度, 明确划分审批机构各部门权责, 杜绝多部门交叉重复审批的情况, 提高审批机构行政效率, 简化审批程序, 缩短审批时间, 降低我国企业对发达国家投资的体制成本。

此外, 要建立与完善我国对外投资法律制度。发达国家普遍拥有健全的法律体系, 要保障我国对发达国家投资企业的利益, 建立和完善对外投资法势在必行。与此同时, 我国还应加快同发达国家签订投资保护协定、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等保护跨国公司利益协定的步伐, 为我国企业走进发达国家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6.1.2 政策支持

为鼓励我国企业到发达国家直接投资, 政府的政策支持是必要的。政府可以采取的财政、金融支持政策主要有税收优惠政策, 包括一般性的出口退税和国外纳税额扣除政策等;信贷支持政策, 包括设立支持企业对发达国家投资的专门基金、降低企业对发达国家投资的贷款利率等;对外投资保险政策, 包括设立专门保险险别、设立亏损准备金等。

政府的政策支持利于帮助我国企业降低融资成本、降低投资风险、提高经营净利润, 利于刺激中小企业开展对发达国家的学习型对外投资, 从而促进我国产业结构高度化, 技术结构尖端化。

6.2 微观层面的建议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一直在强调对外直接投资要具有某些优势才能进行, 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更应遵循这一规律。我国企业对发达国家直接投资的首要条件是具有竞争优势, 缺乏竞争优势的企业盲目对发达国家直接投资必然失败。

6.2.1 夯实所有权优势

要对发达国家进行直接投资的我国企业, 应当着重夯实自身的所有权优势, 要首先在国内的本行业内具有独特所有权优势, 尤其是技术、品牌、企业文化等, 比竞争对手更好地为目标顾客创造价值, 进而获得自己应得的价值, 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垄断、不可替代性。企业的所有权优势反映了企业整合战略资源和创造价值的独特能力。国内的行业龙头企业在向发达国家投资前, 可以强强联合, 组成大型综合产业集团, 共享、强化所有权优势, 以强大整体与发达国家企业抗衡。

6.2.2 培养内部化优势

要对发达国家进行直接投资的我国企业应当着重培养自身的内部化优势。对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是将企业已有的优势运用到发达国家市场, 并利用发达国家提供的区位优势整合资源, 形成新优势的过程。因此, 我国企业要善于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经验, 将人力资本内部化, 通过内部化将战略资源转移到企业集团内需要的部门或领域, 提高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 提高企业经营效率。

6.2.3 利用区位优势

要对发达国家进行直接投资的我国企业, 应当善于利用东道国提供的区位优势, 提高本土化和差异化经营能力, 强化品牌意识, 争取东道国消费者的支持和认可, 甚至是依赖。

6.2.4 理性对外投资

要对发达国家进行直接投资的我国企业, 应当理性、审慎地制定远期战略规划。我国的一些大型企业资本实力雄厚、技术研发能力强, 可以依靠竞争优势获取丰厚回报, 但是中小企业不能盲目跟风、一拥而上, 应客观评价自身实力, 在具备了比较优势、时机成熟时再投资也不迟。此外, 企业要选择合适的直接投资形式, 提高投资的安全性、收益性, 稳健开展对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

简言之, 培育潜在优势、强化已有优势、拓展综合优势, 会让我国企业在发达国家直接投资取得成功。

摘要:随着开放型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 中国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新兴力量, 对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不断增加。本文以海尔在发达国家直接投资的成功经验为例, 用西方主流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和针对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理论解释了中国在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 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并对我国企业在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中国,在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海尔

参考文献

[1]赵春明.跨国公司与国际直接投资[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2]桑百川, 李玉梅.国际直接投资[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3]张海东.国际商务管理 (第四版) [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 2012.

[4]李辉.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决定因素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中国银行跨境人民币指数在昆首发 篇7

自中国银行2013年9月20日首发CRI以来, 这是第一次在云南发布。该指数通过跟踪人民币在跨境交易中的使用活跃度, 能完整地反映人民币跨境循环的规模、结构和水平, 引导客户更好地选择和使用跨境人民币产品和服务, 同时也可有关国家部门和研究机构的研究提供决策参考。

会上, 中国银行云南省分行行长周洪源称:“指数发布将对推动云南省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 提高云南省沿边开放金融综合服务知名度, 加快云南省金融服务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等起到积极作用。”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副行长刘莹也表示:“云南省围绕‘一带一路’、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等重大战略部署出台了若干支持措施, 这必将为下一步云南省跨境人民币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中国银行云南省分行行长周洪源 (左) 、中国银行总行贸易金融部副总经理滕琳惠 (中) 、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副行长刘莹 (右) 共同为指数发布揭幕

据了解, 2010年7月, 云南省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正式启动之后, 人民币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发展趋势, 正在成为全球贸易和投资的新选择。5年来, 中国银行云南省分行作为云南国际化程度最高, 国际结算领域市场份额最大, 最具产品、技术、人才、渠道等优势的商业银行, 充分依托中银集团清算渠道、客户基础、金融产品、专业服务、品牌形象等多方面优势, 积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发展, 全力打造“云南省人民币国际化业务主渠道银行”。截至2015年9月, 中行云南省分行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已突破900亿元, 在云南省连续5年保持市场份额第一。

发布会结束后, 中国银行云南省分行还对人民币国际化业务进行了推介, 如对人民币双向资金池、跨境人民币贷款、人民币境外放款等企业较为关注的热点进行了详细介绍, 这将为银企合作开拓更深、更广的空间。

名词解释:CRI

投资银行在中国论文 篇8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溢出效应

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快速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中的一大热点。本文将在现有理论文献基础上,对中国制造业的FDI产生的产业内溢出效应和产业间溢出效应进行实证分析,说明FDI的溢出效应大多是发生在产业间还是产业内。

一、我国FDI溢出效应的比较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有三种:横向效应、后向效应和前向效应。横向效应指的是外商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发生在同一产业内。横向效应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渠道产生:第一,跨国公司通过示范效应加速本土企业采用新技术的速度,有助于本土企业效率的提高;第二,跨国公司子公司的进入和存在,在东道国市场引进竞争,迫使国内同类企业采用更有效率的生产和管理手段;第三,经跨国公司培训的本地工人和管理者逐渐地从跨国公司流入本土企业,从而提高本土企业的人力资本积累。

纵向效应是指外商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发生在不同产业间,其中又分为后向联系产生的效应和前向联系产生的效应。前者指的是处于产业下游的外商投资企业通过购买国内中间产品从而对上游的国内供应商企业产生的溢出效应;后者是指处于产业下游的外商投资企业通过向下游的本土企业销售产品而产生的溢出效应。

实际上,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负向外溢效应也同样存在。它可能出现在横向方面:由于外商投资企业拥有比本土企业先进很多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他们的进入和存在垄断了东道国原来的竞争市场,降低了本土企业的市场份额;外商投资企业实行高工资制度,造成本土企业人力资本的减少和积累速度的减慢等。负向外溢效应也同样可能存在于纵向方面:外商投资企业在排挤同业中的本土企业之后,在中间投入的采购方面,从国外进口中间产品,这将导致本国中间产品或上游产品生产厂商受到排挤而发生生产能力的萎缩;由于外商投资企业生产的中间投入品的技术标准远远超过国内下游企业的技术要求,从而使国内下游企业萎缩等。

下文就针对FDI的这几个效应,建立估计模型,用我国制造业28个行业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以检查上述分析的有效性。

二、 模型方法

本文运用计量经济学中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采用道格拉斯函数模型,将FDI的横向效应、FDI的后向效应、FDI的前向效应作为模型的解释变量,产出作为被解释变量引入到方程中来,然后利用EVIEWS软件中的广义最小二乘法(generalized least squared, GLS)进行回归估计,来检验我国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与制造业产出之间的关系。由于制造业的FDI占我国FDI总额的比重较高,约为67%,因此,回归模型选用1995年~2003年中国制造业里的28个行业的数据,其中1998年的数据缺失。估计模型如下:

是行业j在t-1时的实际产出,本文用以1997年为定基的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来调整的工业总产值数据来表示;为资本,用经1997年为定基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调整后的固定资产净值来表示;表示劳动力,用职工人数代替;为原材料投入,用经1997年为定基的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调整后的各年各行业的中间投入来代替,其中:中间投入=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应交增值税;表示外商直接投资横向效应;表示后向效应;表示前向效应;为外商直接投资的份额,用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资产合计占我国全部企业的资产合计的比例表示。其中:=行业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工业总产值/行业全部工业总产值。

行业j表示外商投资企业k的上游产业,表示行业j的产量供应给行业k的比例,k if k≠j是指不包括同一产业内的效应,因为这已经包含在横向效应里面(下文前向效应的公式也类似)。例如,假设纺织业提供占总产出30%的产品给家具制造业、30%产出给造纸业、40%产出给服装业,如果家具制造业、造纸业、服装业的外商直接投资横向效应分别为0.2、0.1、0.1,则纺织业的外商直接投资前向效应为:30%×0.2+30%×0.1+40%×0.1=0.13。的数据来自于1995年和1997年的投入产出表。其中1995年~1997年的用1995年投入产出表的直接消耗系数表示,1999年~2003年的用1997年投入产出表的直接消耗系数表示。根据投入产出表直接消耗系数表,由列的方向由上往下看,就可以得到。因为投入产出表的数据并不是按照制造业28个行业进行编排的,为使本文数据的一致性,笔者将投入产出表的数据按照28个行业进行了重新编排。

行业j表示外商投资企业m的上游产业,表示行业j的产量供应给行业m的比例,其中1995年~1997年的用1995年投入产出表的直接消耗系数表示,1999年~2003年的用1997年投入产出表的直接消耗系数表示。根据投入产出表直接消耗系数表,由行的方向从左到右看,就可以得到。下面的图1、图2、图3分别描绘了外商直接投资的横向效应、后向效应、前向效应从1995年到2003年的变化比例。由图1可以看出,大部分行业的FDI的横向效应都增加了,其中增幅较大的有专用设备制造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造纸及纸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等,增幅都在70%以上。此外,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的增加比例达到609%,由于其增加比例远远大于图表中的其他行业,不方便在同一个图表中表示,所以没有在图1中描绘出来(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的前向效应的增加比例达到657%,增幅远远大于其它行业,由于上述类似原因,因此也没有在图3中表示出来)。只有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和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三个行业是减少了的。由图2可以看出,除了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的后向效应是减少(减幅较大,约为55%)的外,其他行业的后向效应都是增加的,其中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的增幅约为110%,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的增幅约为98%,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约为89%。由图3可以得知,大部分行业的FDI前向效应都是增加的,其中家具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的增幅较大,都在100%以上。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FDI前向效应是减少了的。

图1横向效应的变化比例(1995年~2003年)

图2后向效应的变化比例(1995年~2003年)

图3后向效应的变化比例(1995年~2003年)

三、 模型结果及分析

利用eviews的pool workfile,对方程(1)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得回归方程:

回归结果如下:

上述经济计量分析的各项统计检验(拟和优度检验、t检验和f检验)基本符合要求,回归效果较好。该模型检验了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回归方程(4)的系数表明:第一,FDI的横向效应和我国的工业总产值成负向关系,FDI在我国产业内产生的是负的溢出效应,这是主要因为FDI带来的同行竞争对本土企业产生了挤出反应;第二,FDI的后向效应和我国的工业总产值成正向关系,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对我国上游的本土企业产生的是正的溢出效应,但是这种正效应并不显著,这是因为:外商投资企业从国外进口中间产品或实行后向一体化战略,因而对上游的本土企业溢出不足;我国企业对溢出的消化吸收能力不强;第三,FDI的前向效应对我国工业总产值产生负的影响,即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对我国下游的本土企业产生的溢出效应是负的,不过这种负效应并不是太明显;第四,FDI的份额和我国的工业总产值成正向关系,说明引进外资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

四、结论

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利用外部资源,是一国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促进经济发展的手段之一。综合上面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我们得到以下结论:

1.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的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就业增加、出口增加、技术进步等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2.由于外商投资企业在技术上和管理能力上的优势,在与我国的本土企业的同业竞争中一般处于上风,在某些行业我国的本土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技术差距还较大,学习模仿的效率不够高,因此FDI在我国产业内产生负的溢出效应。

3.我国多数的外商直接投资企业都会向上游的供应商购买中间投入品,出于对技术和成本的考虑,外企会给上游本土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和人员交流,或协助他们提高管理水平,因此FDI在我国一般产生正的后向效应,但是这种效应不显著。

4.外商投资企业也可能给下游的本土企业提供支持,但是由于外商投资企业生产的中间投入品的技术标准可能会远远超过国内下游企业的技术要求,从而使国内下游企业萎缩等,FDI在我国产生负的前向效应。

参考文献:

[1]陈涛涛:《中国FDI行业内溢出效应的内在机制研究》.《世界经济》,2003年第9期

[2][英]邓宁:H.《重估外国直接投资的利益》,《管理世界》,1999(1)

[3]《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01》.《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04》

投资银行在中国论文 篇9

正文 评论(21)更多中港台的文章 »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搜狐微博 转播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优士网 投稿 打印 转发 英文字体一份新的研究报告显示,去年外资银行中国业务的利润有提高,但仍然明显落后于中资银行的盈利增长速度,人才争夺战推高了外资银行的成本。

预计将于9月18日发布的这份由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KPMG)撰写的报告汇总了中国33家外资银行的数据。报告显示2010年内地外资银行的税后总利润上升24%,但各外资银行之间的业绩差异很大,约有三分之一出现亏损或利润下滑,即使那些利润有所提升的银行,其盈利水平仍大大低于2008年的高位。

AFP/Getty Images 汇丰控股有限公司(HSBC Holdings PLC,简称:汇丰控股)中国子公司的利润在2010年增长28%,至人民币9.22亿元(约合1.44亿美元),大约只有2008年18亿元利润水平的一半。汇丰控股是在中国内地经营规模最大的外资银行,其分支机构超过100家。渣打集团(Standard Chartered PLC)中国子公司2010年的税后利润为3.84亿元,和2009年相比下降9%,远低于其2008年6.38亿元的利润水平。摩根大通公司(J.P.Morgan Chase & Co.)中国子公司2010年的利润下降49%,至7,000万元,2009年其利润降幅已达21%。花旗集团(Citigroup Inc.)中国子公司的利润水平在2010年上升19%,至8.71亿元。花旗集团没有公布2008年中国业务的利润。

相比之下,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Industrial &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td.,简称:工商银行)去年的净利润增长了28%,至1,651.6亿元。2009年工商银行的净利润增幅为16%。按资产规模计算,工商银行是中国最大的银行。毕马威的报告显示,去年中国银行业的整体利润(包括内外资银行)增长了36%。

今年是大多数外资银行披露其中国子公司业绩详情的第二年。2010年中国银行业监管机构要求外资银行公开披露这方面信息。公开的数据仅仅包括外资银行中国子公司的业绩情况,不包括外资银行投资中资银行的收益或向赴海外上市的中资企业收取的承销费等项目。毕马威报告中所包括的大部分数据全年都公布在这些外资银行的网站上,但不仔细找往往难以发现,这些银行通常也没有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一些银行没有公开发布这些数据,它们将数据直接交给了毕马威。

一直以来,外资银行都将中国视作促进增长的动力,但大部分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的势头还难有起色。截至2010年底,在中国银行业的总资产中,外资银行只占2%。

由于2009年的金融危机,外资银行在华收益大幅下滑,主要是因为在中资银行大量放贷以配合政府出台的刺激计划之际,外资银行却采取了其总部提出的谨慎做法。银行高管说,外资银行近来的主要问题则是,由于它们推行激进的在华扩张计划,经营成本不断上升,特别是人员方面的成本。

摩根大通中国区董事长邵子力将该行在华成本的上升归因于分支机构的扩张、聘用更多的人员,以及与众多寻求增加在华银行业务人员的外资银行之间的人才争夺战。摩根大通的经营费用在2009年减少近20%后,去年增加了38%。

花旗中国区首席执行长欧兆伦(Andrew Au)说,该行在华增设分支机构和扩充人员推高了费用。渣打银行说,随着该行继续在华投资新的分支机构和人员,费用出现上升。这些银行拒绝透露今年的利润预期。汇丰拒绝置评。

外资银行都在争夺能说汉语和英语(或其他一门外语)、有能力和经验但数量相对较少的人才,在这种情况下,成本开始上升。一家外资银行驻上海的一位高管说,在中国拥有至少10年外资银行工作经验的双语员工能比欧洲一些拥有同样经验的人挣的还多。

毕马威会计事务所驻北京的金融服务地区负责人李世民(Simon Gleave)说,人员在外资银行间的流动性相对较大,他们频繁跳槽。银行间的人才争夺战极大地推高了成本。我认为近期内这种情形不会改变。

另外一个可能给盈利能力带来压力的因素是监管部门的要求。监管部门要求,在中国注册的外资银行年底前必须将未偿贷款减少至其所吸收存款的75%以下。这将使外资银行与一直以来必须遵守这条监管规定的中国本土银行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并将增大外资银行争取客户存款的压力。

李世民说,鉴于外资银行有限的分支网络,我认为这将是一个持续性的问题,并不仅限于今年。他指出,数家外资银行已建立了足够大的网络来支撑相当大的存款基础。他说,小银行将难以在存款市场上竞争。

Dinny McMahon

(更新完成)

投资银行在中国论文 篇10

高力国际在报告中指出, 房地产业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 对金融依赖性较强, 在中国市场近20余年的发展中, 国内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较为单一, 商业银行贷款成为支撑多数企业持续发展的命脉, 国家对于商业贷款的调控政策往往对房地产行业产生着直接的影响。对融资渠道多样化的需求激发了中国内地企业在海外市场发行投资性产品进行筹资的探索之路, 这其中就包括在新加坡市场发行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

新加坡证券市场是中国物业在境外进行REITs上市中获得关注度较高的一个市场。截至2016年7月底, 新交所有40只REITs在市场上交易, 总市值约为620亿新币, 2015年全年的平均股息收益率为6.7%。按市值划分, 目前新加坡已上市的REITs集中在商业、工业和写字楼三个业态;在40只REITs产品中, 有11只REITs资产包中包含位于中国的物业资产。高力国际中国区估价及咨询服务高级董事贺志蓉表示:“经过若干年的发展, 新加坡形成了相对比较成熟且国际化程度较高的REITs市场, 并且在REITs产品上市的条件要求和优惠政策方面也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体系, 帮助发行人规避潜在风险并促进REITs交易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上一篇:剪力墙施工技术综述论文下一篇:智能路由器成新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