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儿童健康上网指南论文三篇

2024-07-08

少年儿童健康上网指南论文 篇1

关键词:网络,青少年,原因,健康上网

0 引言

由于计算机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 网络在短短20多年间从无到有, 异常迅猛地扩展到了全球的每个角落。据专家估计, 到2003年底, 国际互联网已连接了100多万个各类网络, 1亿台主机和5亿左右的用户。中国国际互联网的发展也异常迅速。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统计, 截止到2003年底, 中国互联网用户人数已达890万, 为上年的424%, 其中18----24岁, 25----30岁用户人数分别占42.8%, 32.8%, 学生用户人数所占比例则从上年的16.4%跃升至21%, 远远超过其他群体而高居榜首。[1]网络的出现, 拉近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 加快了人们生活的节奏, 从根本上改变了信息被接收和分配的方式, 从而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和合作交流的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个名副其实的网络时代已经来临。

网络的迅速发展和青少年网络群体的日益庞大, 给青少年的如何正确健康上网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去年对学生家庭电脑使用情况进行的调查统计, 约有78%学生家庭拥有电脑, 家庭已经联网的占50%以上。而且, 随着中关村地区日新月异的发展, 这个数字还在增加。因此, 如何结合网络时代的新特点, 探索加强引导青少年正确健康上网的方法, 就具有了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1 网络时代提倡青少年健康上网的必然性

互联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即时通信、电子邮件、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电子商务、在线学习、网上购物、网上交友等, 使人类充分享受到网络带来的无穷乐趣, 体验到了高科技的魅力。但是网络是把双刃剑, 网络给人们带来极大方便。同时, 也给社会带来了许多不良影响, 色情、暴力、欺诈、垃圾信息无处不在, 网络犯罪成为新的犯罪形式。特别是青少年沉溺于互联网已成为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 “网络成瘾”害苦了很多未成年人, 成为“吞噬”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电子海洛因”, 也成了众多家长及老师眼中的“洪水猛兽”。

如何正确引导青少年健康上网已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问题。2006年2月, 国家信息产业部启动了“阳光绿色网络工程”系列活动。

网络是现代科技的一种产物, 作为青少年, 接触网络是完全应该的。但是, 青少年如果使用过多的时间上网, 甚至迷恋网络, 此时应特别小心网络陷阱, 防止成为网络受害者。[2]

作为青少年德育教育工作者, 应该说网络时代对我们的挑战是十分严峻的, 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但是, 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德育教育工作也并非毫无办法。因为网络说到底还是一种新的技术工具, 是由人发明出来的, 本身不是什么洪水猛兽, 它给青少年德育教育工作提出严峻挑战的同时, 也存在着巨大的机遇。利用网络开展青少年德育教育工作具有传统政治思想工作不可替代的优势。我们应当趋利避害, 加强引导, 把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工作与现代网络结合起来, 利用好网络这个平台, 寓教育于网络, 通过网络来开展生动活泼的青少年政治思想工作。从我们的经验来看, 目前加强正确引导青少年健康上网是当务之急。

2 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1) 网络成瘾; (2) 网络虚拟造成青少年心理人格扭曲; (3) 电磁辐射对青少年身体和视力造成危害。

3 我国青少年网络使用不当原因分析

3.1 自身原因

(1) 青少年缺乏自制能力; (2) 青少年好奇心天性使然。

3.2 家庭原因

(1) 无知型——家长溺爱方式; (2) 放任型——家长疏于引导; (3) 不当型——网络代替体育活动。

3.3 社会原因

(1) 社会大环境造成一些不好影响和导向; (2) 网络虚拟世界诱惑着青少年; (3) 网络相关保护青少年法规不健全。

4 对我国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的几种网络活动

(1) 网络游戏; (2) 网络色情; (3) 网络聊天。

5 正确引导青少年健康上网若干方法

小学教师特别是小学德育工作者在提高自身网络知识的同时也要教育引导小学生正确看待网络时代, 学会利用网络, 因势利导, 积极规范青少年的上网活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5.1 学校首当其冲

(1) 教育工作者应该尽快地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使用技术, 及时掌握计算机网络中的各种动态, 加强自己的信息素质。学校应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随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组织有关教师对学生进行网上心理健康教育, 可以对一些网上心理问题的案例组织专门的讨论、交流, 并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辅导活动。

(2) 学校倡导教师辅导教育、学生举报帮助、家长监督引导的机制, 建立“教师、学生和家长网络群体”的沟通机制, 共同承担起维护“青少年网络安全”的重任。由于青少年处在全新的网络环境中, 随时都可以操作计算机网络, 原有的道德准则和规范已经不足以约束青少年的网络行为。

(3) 向家长和青少年推荐好的优秀的儿童网站。青少年上网最初带有盲目性, 所以要向家长和青少年推荐优秀网站如雏鹰网、知乐网、中青网等十几家青少年健康网站, 在了解网络安全知识后我们还积极参加他们组织的有意义的活动。

5.2 家庭积极监督引导

(1) 对孩子的心理变化家长要及时掌握、沟通是关键, 同时要创造相对和谐的家环境。在学生使用电脑及上网过程中, 采取疏而不堵的策略, 如果父母一味强制“堵”的话, 就会给孩子一种误导——他们误认为上网就是找父母不让看的东西, 就会把网络当成逃避的港湾。

(2) 有电脑的家庭, 和孩子订好协议。规定上网不得超过多长时间;上网应该做些什么;电脑游戏可以适当玩一玩, 但得有时间限制。如果违反, 就将被强制多长时间不许再上网。

(3) 家长应该懂一点网络基础知识。在孩子上网的同时, 如果家长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网络知识, 家长就可以为孩子安全上网发挥一些指导作用或采取一些保护措施。如果家长掌握了一定的网络操作办法, 还可以多和孩子一起利用网络查阅信息, 一起交流分析, 这样既可防止孩子躲开父母的视线上不良网站和聊天室, 还可以在一起上网浏览、聊天、玩网络游戏的过程中增加情感, 增加共同语言, 增强自己的发言权。

(4) 必须增强孩子网上防范能力和鉴别能力。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 上网者会有意无意地浏览到一些不健康的网络信息, 为此, 要教育孩子拒绝访问有害信息, 对有欺诈嫌疑的信息要谨慎对待。与网民聊天时不要随意透露自己与家人的真实姓名、地址等信息, 以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更不能随便与网友会面。

总之, 在网络这个大染缸里, 主动占领网上阵地, 变堵为导, 利用网络开展青少年德育教育工作, 这是网络时代德育工作者面临的崭新课题。我衷心希望全国的教师和德育工作者行动起来, 学习网络知识, 变被动为主动, 创造网络绿色空间, 正确引导青少年健康上网。

参考文献

[1]引自万新恒主编:《信息化校园:大学的革命》[c]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页.

少年儿童健康上网指南论文 篇2

关 键 词 青少年;健康上网;网络素养;网络监管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6)08-00-03

互联网已经成为当前我国青少年不可或缺的学习、信息交流和娱乐工具。截止2015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68亿,其中10-39岁的网民比例高达78.4%,20岁以下网民规模占比增长1.1%,呈现继续向低龄群体渗透的特点[1]。互联网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能通过提供信息选择促进青少年自主,即时通讯提升青少年社会联结,知识汇聚和志同道合者的汇聚产生合力促进青少年创造性的发展,社群交流促进身份建构和职业兴趣爱好的发展等[2]。然而,互联网是把双刃剑,在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消极影响。因此,如何促进青少年健康上网,成为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面临的重大挑战。

一、提升网络素养,培养数字公民

我们认为,提升网络素养,培养数字公民是帮助青少年健康上网的根本途径。网络素养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McClure于1994年提出,认为包括学生正确利用与判断网络知识、有效使用网络技能等两个方面[3]。Art Silverblatt认为,网络素养成包括七个方面:可为自己的网络消费做决定;知道网络传播的基本原理;意识到网络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有能力分析和探讨网络信息的策略;能解读网络文本、了解网络文化;对网络内容享受、理解和欣赏的能力;提供真实有效、负责任的网络信息。[4]国内学者自2004年开始关注网络素养的研究,陈华明等认为网络素养是正确使用并有效利用网络的能力[5];贝静红将对网络信息的批判和网络道德素养纳入网络素养的范畴[6];李春燕等则认为网络素养是对网络信息进行选择、理解、使用、质疑、评价、创造和制作、思辨等七种能力[7]。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我们认为青少年的网络素养主要包含青少年网络认识意识、网络信息区分意识、网络使用管理意识、网络自我发展意识、网络使用道德意识和网络使用安全意识六个方面。其中,网络认知和信息区分意识是网络素养的基础,决定了青少年网络使用管理和网络自我发展水平的高低,而道德意识和安全意识则是网络使用中所形成的良好习惯。

在中小学阶段开展网络素养教育,可以在如下两方面展开:

1.开设网络素质教育课程

我国网络素养教育课程尚处于探索阶段,对于课程目的、内容、教材和师资等问题都非常缺乏经验。为此,我们不妨借鉴国外比较成熟的做法。例如,新加坡中小学开设的网络素养课程,课程目的是保护学生免遭网络危害,养成理性使用网络的习惯和能力;核心内容在于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促进他们在网络中对自己的安危负起责任;具体教案题目包括:网络礼仪、网络安全、网络色情、网络成瘾、网络危险和网络欺凌等。在教学过程中倡导通过“辨识-思考-行动”的启发式学习模型来组织课堂教学[8]。美国网络素养教育的目标则放在培养儿童具备开放的视野、合作共享的理念、强烈的责任意识,让他们“会选择、会判断、会思考、会决策、会交流、会创造”上。在实践过程中,基于网络探究的理念,强调调查研究、对话与实践的过程,通过增强儿童的网络实践能力,使他们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提升自我发展能力。[9]

参考新加坡、美国等在网络素养课程方面的经验,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学会保护自己应成为网络素养教育的重点内容。2014年5月27日,我国发布的首份《青少年上网安全分析报告》显示,我国互联网随处可见色情、赌博、暴力、代写作业等内容以及网络欺诈陷阱,网络欺诈受害者中,16岁以下的青少年占比1.8%[10]。在网络受骗用户中,“90后”比例高达49.2%,青少年是网购最易被骗的人群[11]。此外,近年来交友网站和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的广泛应用,极大地增加了未成年人特别是女生网络性诱拐的风险。因此,教导学生辨识网络风险,学会保护自己和他人,面对网络欺诈懂得如何应对,都应成为网络素养教育课程的重点内容。

(2)将防止网络欺凌列为教学重点。自腾讯公司2011年推出微信以来,朋友圈越来越火。处于形成自我同一性关键时期的青少年,需要在同伴交往中寻求自我价值,因此,朋友圈对他们的影响尤其重要。微信朋友圈中同伴之间的相互评论、转发、点赞,都会搅动他们敏感的神经,而有时同伴有意无意间的留言、评论,或是恶意的造谣、羞辱或恐吓,很容易给青少年带来心理创伤。因此,教育学生在网络使用时自尊自重,不随意发布易对他人造成伤害的图片或文字,应列入网络素养课程当中。

(3)通过向社会教育机构和公益组织购买服务,解决网络素养教育课程的师资问题。在我国现有条件下,尚无法解决网络素养教育课程的师资问题。因此,可以学习新加坡的做法,通过聘请经教育部门认证的教师,向某一片区的学校开设网络素养教育课程,承担相应的教学任务。

2.将网络素养教育融入学科课程

网络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主动探究知识的广阔平台,为他们的学科学习提供了有力的支撑。青少年可以通过网络与合作探讨、交流分享、合作完成等,拓展学科学习的范围。课任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应有意识地为学生设计网络探究作业,使学生学会网络资源搜索信息、整理数据、分析判断等网络技能。

3.搭建网络教育平台

一方面,教育部门和学校应有意识地建立发布经过认证的权威信息的网络平台,另一方面,应大力促进专门针对青少年的积极网络内容的开发。当前我国专门针对青少年的积极网络内容非常缺乏,他们在搜索需要的、感兴趣的内容而无收获时,往往会漫无目的地在网上闲逛,从而接触到不良信息。因此,政府主管部门应大力扶持青少年网站的建设,与互联网服务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积极开发适合青少年的网络信息。

nlc202309091043

二、加强网络监管,预防网络成瘾

网络监管主要包括国家法律监管和家庭父母监管两个方面。国家法律监管,主要在于网络安全立法和加强网吧管理两个方面:首先,国家应进一步加强法律监管,推进网络安全立法。目前,网络进安全法已列入今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计划。其次,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网吧管理力度。网吧往往是不良青少年的聚集地,大量研究表明,结交不良同伴是青少年身心问题的放大器,会使得青少年在短时内爆发大量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如抑郁、网络成瘾、烟酒使用/依赖等),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相关部门有必要严厉取缔非法经营网吧,普及安装过滤软件,防止不良同伴集聚,净化上网环境。

对于家庭网络监管,我们建议:

(1)父母应适度限制孩子上网的地点、时间和内容。就上网地点而言,在家上网总体上可促进青少年积极发展,而在网吧上网总体上不利于青少年积极发展。就上网时间而言,父母有必要强调间歇性上网,以避免长时间持续上网引发干眼症、颈椎痛等疾病;按时休息,避免通宵上网等影响睡眠和身体发育。就上网内容而言,父母和教师要鼓励孩子与熟人在线交流,提醒孩子不与陌生人交流或约会。

(2)良好的亲子关系是预防网瘾的“心理疫苗”。当亲子关系具有暴力、专制、溺爱、忽视等特征时,孩子最易沉迷网络。可见,良好的亲子关系特别是父子关系是预防网络游戏成瘾的重要保护因素。“爸爸去哪儿”等电视节目的热播,折射出家庭教育中父亲的缺位的现实,也反映了孩子对父亲回归家庭的渴望。亲子沟通中,父母应注重孩子自尊等基本心理需求的满足。民主型的教养方式对孩子戒除网瘾最为有利。父母应多与子女沟通互动,用孩子的眼光看待问题,尊重他们的思想和意见,这样不但能获得他们的理解和信任,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也有助于解决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碰到的其他困扰。一旦发现孩子沉迷网络游戏,不妨淡化孩子的网瘾身份,渐进式限定上网时间和内容,以避免孩子因独自承担各方压力而转向不良同伴。

(3)营造孩子好的朋友圈。研究表明,父母的网络监管主要通过防止青少年结交不良同伴而对网瘾行为产生影响[12]。家长对孩子的网络监管,不应只是禁止、限制或隔离,而应把重点放在防止结交不良同伴上。首先,相似性是形成同伴友谊的基础性因素,对青少年而言,有着相同的兴趣追求或烦恼、相近的家庭住址或班级座位等相似因素,是青少年形成同伴关系的重要因素。而这些基础因素,都是在父母营造的成长环境中逐步形成的。父母给孩子营造怎么样生活环境、养成什么样的生活态度,对小孩结交什么样的朋友有直接的影响。其次,男孩间的关系是“肩并肩”式的,更多通过活动的共同参与而形成,他们受男性同伴的影响更大;而女孩间则是“心贴心”式的,她们的不良行为受男朋友的影响更大。因此父母对男女生同伴关系影响的特点应有所了解,注重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第三,很多网瘾青少年在学校常被视作不良少年,难以发展健康的同伴关系。父母和老师应注重教给他们如何加入一个群体,如何专心且友好地倾听,学会以正面形象吸引他人的注意,学会与他人沟通的技巧和原则。具体到父母身上,母亲应营造温暖、支持的家庭环境,及时回应孩子的情绪诉求,有助于孩子交往能力的提高;父亲则侧重于为孩子提供行为准则和需遵守的社会规范而树立的榜样上。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2015年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OL]. (2015-07-16)[2016-6-20].http://www.cnnic.net.cn.

[2]张卫, 胡谏萍, 甄霜菊,等. 网络游戏成瘾的心理与神经机制研究.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48-53.

[3] McClure C R. Network literacy: A role for libraries?[J].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libraries, 1994, 13(2):115.

[4]Art Silverblatt. Media Literacy in an Interactive Age[EB/OL]. (2006-4)[2016-6-20].http://www.readingonline.org/ne-wlitercies/silverblatt/index.html.

[5]陈华明, 杨旭明. 信息时代青少年的网络素养教育[J]. 新闻界, 2004 (4): 32-33.

[6]贝静红. 大学生网络素养实证研究[J]. 中国青年研究, 2006 (2): 17-21.

[7]李春燕, 陶喜红. 论当代大学生网络素养的缺失[J]. 教书育人: 高教论坛, 2007 (21): 38-39.

[8]王国珍, 罗海鸥. 新加坡中小学网络素养教育探析[J]. 比较教育研究, 2014, 6:99-103.

[9]李宝敏,李佳.美国网络素养教育现状考察与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 2012, 41(10):69-75.

[10] 360互联网安全中心. 青少年上网安全分析报告[R/OL].(2014-08-05)[2016-6-20].http://zt.360.cn/report/.

[11] 奇虎360科技有限公司. 浏览器上网“防忽悠”研究报告[R/OL].(2014-08-05)[2016-06-20].http://se.360.cn/360se_2013report.pdf.

[12]宋静静, 李董平, 谷传华, 等. 父母控制与青少年问题性网络使用: 越轨同伴交往的中介效应[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4, 30(3): 303-311.

责任编辑 徐向阳

青少年健康上网问卷调查报告 篇3

长丰县朱巷中学 陶李 余晓艳

一、调查背景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应用,网络的触角伸向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毋庸置疑,网络作为信息的载体,它给人类的社会生产力带来了巨大的飞跃。“网络”已成了当今了解世界、走向世界的快捷的窗户。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和探索精神的青少年,对网络更是情有独钟,一“网”情深。然而“网络”在展现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的同时,也打开了一个无限巨大的“垃圾场”的大门,对身心尚未成熟的青少年来说可谓“一半是馅饼,一半是陷阱”。

二、调查方法:

1、各种书刊资料收集

2、网上查询

3、网络问卷法

4、组员讨论研究

5、材料整理与编辑

三、调查研究:

1、调查数据基本情况:

调查对象主要是13—18岁的青少年,调查发现“大数据”的到来确实对我们广大青少年产生了一些不良的影响,例如:喜欢玩手机游戏的同学占调查总人数的54.96%;曾经连续玩网络游戏超过一个小时的同学占有调查总人数的44.48%;自己承认曾经熬夜玩手机的同学占调查总人数8.92%。初中生的网龄主要集中在一年左右,占比为45.33%,高中生的网龄主要集中在一至三年,占比为36.97%,由此可以发现,在青少年

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网络的痴迷程度也是在增长的;70.79%的调查者希望自己的手机具有“上网”功能,居所有调查选项中最高项,可见广大青少年对网络的渴望程度,也可发现广大青少年对网络的依赖程度。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以及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致使广大青少年的上网手段也发生的改变,以前主要都是能过电脑上网,而当下的青少年主要都是通过手机来上网的,占比为67.22%;对于“亲密的网友邀请您见面,您会去么?”这个问题,73.58%的青少年都选择了不会去见面,由此可以发现随着网络安全教育的开展,广大青少年的网络安全意识还是得到了提高的。

通过调查数据还发现,广大青少年对“大数据”可能给我们带来哪些不良影响以及这些不良影响的应对措施等相关内容了解的还是挺多的,如:82.39%青少年认为沉迷网络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自己没把握好上网尺度;80.82%青少年认为克服网瘾最需要的是个人的自制力。

2、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原因:

通过调查数据发现,绝大多数青少年对“大数据”可能给我们带来不良影响的认识都是非常到位的,即使出现了不良影响,如何积极应对这些不良影响,广大青少年也是有一定理论基础的。但是,现实生活中还是有不少青少年沉迷网络,难以自拔,究其原因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原因造成的。

第一,青少年进入青春期后,成人意识强烈,觉得自己已经是一个大人了,什么事都可以自己处理,不需要别人的帮助。但事实往往相反,他们经常无法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再加上现在的孩子多数为独生子女,从小受娇宠惯了,一点小小的挫折可能就会令他们无法接受,具体表现为,情绪波动比较大、控制情绪能力不强、无法解决实际问题、受挫折后情绪不稳定,使得这些孩子不自觉地去寻找一个能充分满足自己的世界,网络恰好为他们提供了这一条件。在网络世界里,他可以解决任何问题,他可以完全逃避现实,他的情绪可以得到充分的宣泄。

第二,家庭关系紧张,无法与父母进行很好的沟通是青少年选择网络的又一主要原因。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在确立人生观、世界观最关键的时期尤其需要来自父母的正确指导。很多父母更习惯于那种“家长命令式”的教育方法,忽视了青少年的叛逆心理,造成了青少年偏要和跟父母对着干的局面——你们不让我打游戏,我偏要这么做。此外,像我们这样的农村中学,留守的孩子比较多,孩子与父母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缺乏相应的爱和信任,致使网络成为了这些孩子们的一种精神寄托。

第三,学习成绩差,自暴自弃。大多数沉溺于网络世界不能自拔的孩子,学习成绩都比较差,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体验不到学习所带来的成就感,往往会选择网络来满足自己,在一些网络游戏中找到一些满足感来弥补现在生活中的空虚,最终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现实生活中越是空虚越是要从网络空间中来满足;沉迷网络越深,现实生活中的空虚感就会越来越强,最终导致无法自拔。

第四,青少年自控能力差,容易冲动,一旦陷入网络游戏,明知会影响学业,但是却不能自拔。

3、青少年上网的利弊分析:

应该承认,网络对学生还是有诸多好处的,主要表现在:可以拓展知识面:网络世界的出现,使学生的生活空间,从原先相对狭小的物理空间进入了一个完全开放的虚拟空间,扩大了学生的人际交往层面;提升了社会交际能力,能够促进学生甄别现实与虚拟空间的真伪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成绩,打字速度快;经常玩游戏的同学反应速度快,思维敏捷。

但是,由于青少年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青少年无节制地上网所产生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

第一,影响学业。中学生上网大多是为了打游戏、聊天和点歌等,这些娱乐方式对中学生很有吸引力,意志不坚定的学生常常身不由己,情不自禁,沉溺其中而不能自拔,严重影响学业。有的上网时间过长,不能好好地休息,上课无精打采,精神恍惚;有的即使上课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下,有的为了上网甚至旷课、逃学等诸如此类的现象日益增多,浪费了大好时光,导致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大好前途。

第二,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目前,大多数中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本来就缺乏与他人沟通的机会,如果再沉迷于网络游戏或聊天,就会使他们减少和人交流的愿望,甚至患上“电脑自闭症”,处于亚健康状态会直接呆滞心理障碍。

第三,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有些网吧环境较差,大量的吸烟导致烟雾缭绕,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有的学生上网时间太长,容易引发很多疾病,长时间上网不但对眼睛造成极大伤害,还打破了正常的生活规律;有的学生为了上网常常节省午饭钱,长此以往,还会导致内分泌失调。引发一系列身体疾病,更可怕的是还会导致心理疾病,这将给中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学习带来无法预计的损失。

第四,诱发中学生犯罪。上网费用入不敷用时产生邪念欺骗家长或者抢劫校学生钱物。这种现象现在时有发生,网上不健康的内容也会导致中学生的行为道德不规范。学生光顾不良网站,也容易使学生走上犯罪道路。

4、建议和意见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吧的数量也逐渐增多,家庭上网的数量也越来越多,中学生上网的人数也会呈现不断增多的趋势,这是他们的权利,学校和社会不可能也不应该禁止。但中学生正处于身体与心智成长之中,他们上网弊远远大于利,特别是不健康上网给中学生带来严重危害,我们必须对他们的上网行为给与关心、引导和教育,使互联网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阵地。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加强各方面教育。作为学校,如果只是强行禁止学生上网,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应该变“堵”为“疏”,采取多种形式,运用典型事例,加强法制教育、网德教育、责任

意识教育和自我保护意识教育,使学生彻底认清不健康上网的危害,注重引导学生健康上网。作为社会,通过各种媒体普及中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开设中学生心理咨询热线。作为家长,不要只是关注学生的衣食住行,更要关心孩子的心理成长,不要对孩子放任自流或者强加干涉,配合好学校、社会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第二,加强政府管理。加强对网吧的审批,继续加大对网吧的检查力度和管理力度,尤其是对网站内容、上网时间和身份证等方面进行细心检查,严格管理。阻止不健康的进口游戏泛滥,杜绝不健康上网情况的发生,保护中学生的身心健康。不能只对非法网吧知识罚款了事,更不能只知道伸手向网吧收钱而疏于管理,使网吧的经营出现秩序混乱的情况,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第三,加强网络管理,加大法治力度。对于境内境外一些非法网站加强监控力度,对这些网站坚决取缔,对于境外的网站进行严格过滤,制定专门法律,继续加强对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保护中学生健康上网。

四、调查结论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经过讨论做出了以下的总结。但由于我们的认识还不足,对问题不能全面、客观地分析,因而做出的结论不是很全面。

1、在我们朱巷中学及周边地区有过上网经历的中学生已经不是少数,数量比较庞大,高中生居多,仅9.48%的人从没有上过网。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还有许多中同学对网络表示的很向往,可见中学生上网的人数会越来越多。

2、大部分的中学生能够做到比较理智上网,大都在周末、假期上网,而且上网时间还是比较有节制的。痴迷于网络的中学生还是比较少的,当然我们决不能对这少数人掉以轻心。老师、家长一定要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指导,否则,他们沉迷于网络,会毁了他们的一生,而且他们也会影响到其他的同学或朋友。

3、网络可以扩大我们的认识面,让我们更好地学习,尤其是一些网

络学校对我们的学习很有帮助。从调查统计数据来看,我们的中学生还没有充分地发挥网络的优势,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较多中学生上网的目的为了玩游戏和聊天,约占33.10%。这也说明了游戏和聊天对中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他们喜欢聊天,反映了他们有很强的交友欲望,可能在现实中这种欲望得不到满足,他们就想从虚拟的世界得到满足。

4、从调查中,我们发现,上网对中学生的生活、学习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很多中学生的学习成绩受到影响,其中一部分中学生的学习成绩受到较大的影响。同时,上网对中学生的性格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性格外向和中性的中学生许多转变为内向。原来性格内向的中学生也有一些变得更内向。接触网络以后,中学生周围人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较少部分人对周围的人的态度变冷淡。这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学生沉湎于虚拟世界,对现实世界感到不满,这不利于中学生适应将来的社会现实,对塑造中学生健全的性格也是很不利的。

5、中学生上网的环境差。正规的网吧不多,“黑网吧”较多,这些黑网吧的环境普遍较差,没有消防设施,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网吧业主只管自身的利益,不理学生有任何不良行为。学生在网吧内任所欲为,吸烟、喝酒,任由学生喧哗。多数网吧显乌烟瘴气。另外,网吧内上网的人员复杂,不乏流氓,未成年人易误入歧途。

6、网络引发的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的通力合作才能解决。为中学生正确、理智地上网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社会、学校、家庭要负起责任。更重要的是,中学生要提高自身的素质,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自制力、上好网、上健康网。

五、建议

1、中学生应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多与同学、老师、家长交流,丰富自己的精神、情感世界。应该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使自己的生活更充实。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制力,不去看色情、暴力的网站,充分地利用网络资源,为学习、生活等方面服务。同时也要自觉遵守有关法规,以《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见

附录)为准则,严格律已。

2、社会应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有关执法部门要加强对网吧的整顿力度,严厉打击“黑网吧”,决不姑息。国家应加快网络技术的研究,对色情、暴力网站进行有效的管理。通过各种形式,加强网络道德建设。网吧业主要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规定,抱着对社会,对未成年人负责的态度,严禁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完善法规,如《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见附录二)、《未成人保护法》等法规,更有效地规范网吧经营及保护未成年人。

3、学校应真正地落实教育部关于“减负”的有关规定,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开展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普及电脑和网络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正确、理智地上网。多让学生了解网络存在的问题,教导学生处理这些问题,使学生能够辩识网络的是非、利弊。

4、开设学校网吧。现在许多学校都开设有信息技术的课程。在此基础上,开设学校网吧,让学生在学校上网,由学校专人统一管理,避免学生与网络中不健康的信息接触,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学习与上网的关系。这个我们可以和学校积极争取。在校园网吧上网环境洁净、空气清新、上网环境好,既没有不三不四的人,也无人吸烟,还有老师管理和指导,玩游戏、聊天很有节制,还给对信息技术感兴趣的孩子提供了很好的学习的平台。

5、家长应多与子女沟通,了解他们的情况。多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方面的需求。让孩子得到情感上、精神上、心身上的满足。正确地引导孩子“健康上网”。

六、心得体会

经过一年的研究活动,我们懂得了应该如何正确地凭借事实,从具体的感性材料中总结经验,提取出具有可行性和代表性的理论。我们从中认识到自身的某方面的不足,例如对问题如何客观地看待、分析和下结论的能力存在不足,在处理意见冲突的能力等的不足。在调查的过程

中看到的现象,也让我们对自身行为有所思考。要正确地、合理地处理好上网与学习和其它方面的关系,利用上网学习,让上网向有利的趋势发展。我们也要以上网不良的现象引以为戒,提高自身的素质,尤其是是非的辨别能力和自我控制的能力。有正确的上网意识。

上一篇:针对性控制措施下一篇:细磨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