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共享四篇

2024-08-10

互动共享 篇1

其实, 每一个教师都处在广泛的、真实的、鲜活的、具体的教育实践中, 有大量的经验积累, 有自己的独到理解, 也有自己的认知结构和特有风格。师资培训应当让受训教师感受到自己实际经验的价值, 找到自身经验的理论支撑点, 提醒一线教师在实践中的理论自觉。这样, 教师培训就能够诠释教师的困惑, 弥补教师的不足, 增强教师的力量, 给教师以信心和智慧。

基于此, 培训者应当转变角色, 从传授者、教导者、训话者的角色中剥离出来, 成为与受训教师平等的对话者、协调者、引领者和内在思想的激发者、培训活动的组织者。尤其是对教师的内在需求, 培训者应善于倾听、善于发现和善于引导, 脚踏实地帮助教师整理、完善与升华教育教学经验, 接通经验与理论之间的纽带和桥梁。如此一来, 培训内容就不再是现成的、既定的, 很多观点和问题并不都在预设中, 而是在培训中自然生成。

只有当受训教师真正成为培训主体时, 一线教师才能在分享他人经验的同时又贡献自己的经验, 而且分享和贡献包含在同一个过程之中。也正是在这个时候, 培训者与教师才能形成一个有机的学习共同体, 培训者成为与教师平等合作的参与者, 成为一个向一线教师学习的人。也只有这样, 才能不断提升培训效益, 变不合格教师的培训理念为教师要学习、要思考、要成长和要发展的新的培训理念。

互动共享 篇2

一、搭建信息交流平台, 实现“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内方便快捷的“建”前互动

优质教育资源的“建”前互动是指, 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内, 围绕教师需要什么样的“资源”而进行的互动交流, 交流依托于区域协同办公平台和校园网站。

首先, 成立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 全区共有20多所学校加入联盟, 我校是联盟的链头学校之一。

其次, 我校通过区域协同办公平台和校园网站征集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菜单, 其作用在于为建成什么样的教育资源指导方向, 从而提高教育资源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再次, 把征集到的教育资源需求菜单进行分类整理, 计算出每一类资源的需求百分比。整理发现:语文、数学、英语的课堂教学实录的需求量一共约占43%, 各类课件需求量约占26%, 语文、数学的练习设计需求量约占16%, 教案设计需求量约占8%, 班队活动实录约占3%, 教研活动实录约占2%, 其他约占2%。基于上述统计, 我们大致了解到教师们最喜欢的还是课堂实录, 其次是方便上课的教学课件以及练习设计, 一些重要的活动, 如班队活动和教研活动, 虽然需求的百分比不高, 但也是教师们所需要的教育资源。据此, 我校的教育资源建设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大大提高了建成资源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链头学校做好统筹安排, 实现“建”与“享”的同步互动

我区“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学校中, 4所链头学校实现“班班通”, 其他联盟学校均达到“两室一机”, 这为我区联盟学校实现“建”与“享”的同步互动提供了重要的硬件条件。为实现联盟学校之间“建”与“享”的同步互动, 链头学校需做好统筹安排。以课堂教学实录为例, 我校作为链头学校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管理中做到“三个提前”: (1) 提前两周通知上课教师做好备课准备, 同时确定上课内容、上课班级。 (2) 在教师确定上课的课题、上课的班级后, 教导处及时汇总, 然后提前一周制定出下周的课堂节目菜单。节目菜单的内容包括上课的教师、科目、年级、课题、班级、上课具体时间 (第几节课) 等, 并把节目菜单提前一周在校园网站、区域协同办公平台、校园公示栏中公布, 同时打印出课堂节目菜单下发给上课的教师。这样可以让联盟学校的所有教师提前知道下周的课堂教学内容, 并根据自己教学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点播听课;同时也可让参与录课的教师明确自己上课的具体时间, 提前做好录课的准备。 (3) 提前一天让上课的教师把教学所用课件复制到录播室的电脑桌面, 并且预先播放教学使用的课件, 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做好“三个提前”以后, 还需做到“三个落实”: (1) 落实上课的教师必须按规定的时间到录播室上课; (2) 落实有专业的技术人员为录播室的录课提供技术支持; (3) 落实听课教师对该节课的教学评价和信息反馈, 即教导处通过校园网站及时收集和整理听课教师对该课堂听课后的教学评价表, 根据汇总的评价表对该堂课进行等级评定, 并把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上课教师。

通过上面的“三提前”和“三落实”, 不仅大大提高了联盟学校的教师对提供的教育资源的知晓率, 同时也加强了上课教师与资源点播教师的沟通和交流。但这样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即互动仅限于文字交流形式。

三、通过网络在线教研, 推进共建、共享中的动态互动

为鼓励教师利用好优质资源, 推进资源共建、共享中的动态互动, 我们在校园网站中开辟了联盟学校教研、科研专栏, 供教师浏览、下载与自己学科和学段相关的教案、课件、案例、论文等。但是, 我们发现有些教师把别人的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源完全照搬, 自己对课件和与之对应的教案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缺乏认识, 再加上对课件的运用不熟练, 反而使课堂教学效果不好, 导致优质的教育资源并没有实现外化到内化的转变。为此我们在联盟学校内创建了同年级同学科的“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QQ群”, 并规定每个QQ群的联盟成员的具体在线时间, 这样不费太多的人力、财力就为提供资源的教师和分享资源的教师之间搭建了一个网络在线教研平台。

通过这一互动平台, 提供资源的教师和分享资源的教师之间可以通过文字、音频、视频的方式探讨某一课题的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关键、教法、课件如何使用、课堂练习如何设计、自己班上学生的实际情况、使用资源后效果如何、还有哪些建议等。通过这样的交流, 分享资源的教师不仅能够根据自己班上学生的实际情况, 对现有的教学资源及时进行取舍和创新, 同时也能让提供资源的教师知道自己提供的资源还有哪些不足, 以及在不同学校、不同教师、不同学生的课堂投入后, 会产生怎样的效果等。

从上面我们不难发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QQ群”—“网络在线教研平台”的搭建, 实现了文字、音频、视频三位一体的互动交流, 完全突破了教师们由于所处学校不同的空间限制, 实现了教师间的网络零距离接触, 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中的动态互动。

四、在联盟学校内开展“师徒结对”“师徒同课异构”“师徒同台献艺”等教学研讨活动, 不断推进深层次互动

为了进一步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中教师们的深层次互动, 我们开展了“师徒结对”“师徒同课异构”“师徒同台献艺”等教学研讨活动。

首先, 在联盟内, 不同学校之间的骨干教师和年轻教师组建成“1对1”的师徒关系, 这实际上就开启了教师之间心灵的窗户, 为教师们的学术交流活动从情感上拉近了距离, 并架起了一座友谊桥梁, 从而为资源共建共享的深层次互动提供情感催化剂。

其次, 在“师徒结对”的基础上开展“师徒同课异构”集体备课研究活动, 即结成师徒关系的两位教师, 通过网络在线教研平台, 同步备课, 备同样的课, 共同创建资源, 共同分享资源, 共同拥有资源的知识产权等。

再次, 在“师徒同课异构”基础上, 又推出了“师徒同台献艺”现场观摩活动, 即师徒两人在“同步备课, 备同样的课, 形成相同的教学资源”的基础上, “上同一节课”。需要指出的是, “师徒同台献艺”的课堂既不同于一般的研究课, 也不同于一般的教师赛课。一般的研究课上完之后, 教师们就是相互简单提提意见, 教学评价没有统一的标准, 评价说服力不强。而一般的赛课活动虽然有了统一的评价标准, 评价也有说服力, 但那只是针对某一位教师的某一节课进行的评价, 并不能检验出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所带来的不同地区学校的教师同步均衡发展的成效。我们推出的“师徒同台献艺”课堂教学活动, 先是制定了统一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然后对师徒两人进行“捆绑式”评价, 就是根据师徒两人得分总数的多少来评奖、颁证。在此过程中被评价者谁也不知道自己的单一得分, 最终公布的也是师徒关系两人的总成绩。基于这样的评价方式, 结成师徒的教师在资源共建共享的过程中, 真正做到了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没有私心, 毫无保留, 教师间的互动也更加深入, 亲密无间。

五、结束语

由共享到互动的追求 篇3

关键词:网络公开课;精品课程;建设形式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9-0004-04

网络视频公开课已成为当下最流行的教育技术应用范例之一,它是开放教育资源的一类,是基于资源共享原则,利用网络无远近、交叉串连的功能,在开放大学团队的主导下,通过计算机虚拟空间营造的网络公开视频形式。网络视频公开课正以一种教育资源共享的全新面貌影响着人们。

对很多学生来说,网络视频公开课的最大魅力在于不是满堂灌,而是引人思考。对于那些求知欲很强的人而言,这些各路名校的网络公开课,如同一个丰盛的精神盛宴。但是与国外视频公开课尤其是欧美名校视频公开课逾10年的发展历程相比,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才刚刚起步,这就难免存在诸多不足,急需完善。

一、网络视频公开课建设的理想:从共享走向互动

1.基于教育资源共享理念的精品课工程

2003年我国在开放教育资源理念的影响下,开始了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我国建设精品课程,是期望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达成优秀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国内整体教学质量,从整体上推动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在国家政策和经费的支持下,针对高职高专、专科、本科、研究生等不同层次学习者,我国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大高等院校迅速开展了“国家—省级—校级”三级精品课程体系的建设,2003~2010年之间,教育部通过国家精品课程评选活动,相继评选出国家级精品课程3694门、省市级精品课程共7879门,共计11573门课程。

精品课程的建设改变了我国高校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满足了学生对知识的扩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高校的教育方式:学习者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教学变成了主动学习,学习范围扩大,学习者可以挑选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来充实自己;教师上传的课堂教学视频,帮助教师摆脱重复教学的困扰,使得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科研项目和学科领域的探索之中。

随着教育教学要求的提高,精品课程推广过程中也存在不足,很多普通高校学生不知道有精品课程或者知道精品课程却不知道从哪儿打开。通过高校学生精品课程的使用率可以看出,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在整个学习体系结构中居于份量较轻的位置;同时精品课程内容陈旧与上课方式的一成不变造成了学习者对使用精品课程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降低。[1]

目前,精品课程建设还存在以下的不足:

(1)无法实现有效交流和分享造成资源低水平地重复性开发,部分热门课程被反复录制,而一些专业课程被冷落,也因为网络平台的使用技术不一样,对信息交流造成了影响,资源不能被有效利用,闲置浪费。

(2)网络教学平台技术缺乏,许多网页内容无法浏览、链接与内容不符等原因降低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3)网络课程与素材资源脱节,学生在学习该视频课程的过程中没有辅助材料,造成学习困难。

(4)缺乏师生与生生互动,没有交流的教学想要继续前进,效果一定是会大打折扣。

(5)针对教师团队师资的研究缺乏,很多高校某一专业课由一两个教师全权负责,很难形成教师队伍,使得教学方法的探讨受到了限制。[2]

2.基于互动交流理念的视频公开课项目

我国的网络视频公开课项目被提出以后,大家迅速从精品课程的研究中抽身而出,纷纷呐喊“精品课程已经是过时的东西,本来就没有收益的东西本就应该被抛弃”,并迅速把网络公开课作为研究热点,展开热烈的讨论和研究。看过国外大学视频公开课的人会发现,国外大学视频公开课几乎全部都是课堂实录,而“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的部分课程却有些不同,课堂更像是讲座,上课更像是演讲。真实的大学课堂应该是有讲课、有交流和有互动,而不仅仅是听一堂讲座。无论是实际中的课堂教学还是网络教学,人与人、人与内容之间的互动交流已经成为教学成功的重要基石之一。因而,视频公开课的兴起与发展从本质上讲是人们对教学过程中互动交流行为需求增加的结果。

结合互动交流的需求目的,当前视频公开课的建设与发展要努力实现以下两点:

(1)线下互动反馈活动的加强。许多课程的讨论留言板块会显现出两种类型的学习态度,一种是“非常热情”和“非常冷漠”, 某些学习者将讨论区当作感情抒发园地,讨论的重点偏离教学主题,而另一些学习者因缺乏网络交流经验而不知如何切入讨论,也担心因为自己的知识背景不够而提不出对该课程更好的见解,这些现象造成了教师和学习者不能达成双向互动。[3]在线下的互动过程中,教师及助教可以担任讨论交流的示范代表,通过对较为沉默的学习者鼓励和支持、对较为积极的学习者进行人际互动引导;对讨论问题进行分析和指引;让学习者产生信任感。在后期的课程学习中,学习者之间相互逐渐熟悉并了解更多,便能够引起他们之间的交流互动,同时也能减轻教师对课程问题直接回复的负担。

(2)线上互动教学活动的建立与展示。线下的交互形式给了学习者和教师更多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时间,但这种非实时的交互形式容易造成学习者学习兴趣降低,学习效率低等问题,对线上实时互动的迫切愿望就在此时得以展现。课程教师或该课程组织人员可以通过YY语音、QQ等即时交流工具建立有关群组,定期开展与课程相关的学术交流会,通过在线的课程问题答疑或者讨论会来巩固学习者对该课程内容的学习效果,以使学习者对该课程以及该学科的其他相关课程保持持续关注度和积极性。[4]将实时讨论的整个过程记录下来,展示到视频学习的网站上,学习者可以在后期通过此次在线互动内容的学习解决许多课程相关问题,也避免了学习者重复向教师提同样或类似问题现象的发生。

二、网络视频公开课建设的现实:互动教学过程的实施

1.加强技术支持

我国大多数教学平台由于后期管理及维护技术的落后,很多网站不能承载较多人数的同时点击,也有一些网站有时会产生打不开或者链接错误等现象,这些现象必然会影响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而且,一个视频效果能否有效实现,与其拍摄技术也有很大的关系,我国在对网络视频公开课课程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的关注外,应该也要注意加强技术的支持,以能够保证网络平台上课程的正常运行。

(1)网站承载能力的维护。我国视频公开课的对象从在校大学生扩展到社会大众,也就是说视频公开课推广以后,会有成千上万甚至更多的人使用这个网站。为了避免因为大量点击同时进行导致的网站崩溃,在技术上我们应该要保证服务器和数据库的配置能够承受并反应大量的点击信号,并做好服务器的维护,保证网站的正常运行。

(2)网站界面管理。有研究者在对国外开放教育资源的比较中发现,国外名校的开放教育资源的网站上都有清晰的导航系统和明确的定位标记以及明显易辨的链接,这些最基本的界面要求能够满足人们在视觉上的需求,并能够帮助使用者有效地使用网站的链接。[5]此外,针对整个网站的内容可以建设关于学校为一级目录的分级目录表,或者是关于学科的分级目录,方便使用者对学校或学科的选择。

(3)视频课程摄录编的技术支持。对视频来说,摄像师的拍摄角度、构图、色度的使用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视频最终所要表达的效果,这样的理论同样也适用于我们的精品公开课的拍摄过程。很多学校花了很多经费对课程进行拍摄,在剪辑后观看会发现教师的课讲得很好,但是视频拍摄的效果总是有意无意地影响观看效果以至于影响整段视频的学习效果。针对这样的问题,建议学校建立一支专门负责视频公开课拍摄的团队,并定期组织对国内外其他高校视频公开课进行学习分析,保证视频公开课的拍摄效果能够有效地促进这门课程上线后的教学效果。

(4)课件效果实现技术。尽管我国对很多教师都进行过多媒体课件制作方面的培训,但教师们还是很难花大量时间去制作高技术含量的课件,渐渐地多媒体课件就成了一种仅仅是信息呈现的工具,失去了知识的组织与扩散、交互等特点。学校可以组织一个课件制作团队,帮助教师实现课件需要实现的技术,减轻教师在课件制作方面的压力,以增加课件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5)开发基于各系统平台的学习形式。移动学习已经渐渐成为一种社会学习趋势,我们的视频公开课的形式也可以从最初的网络形式逐步向移动学习平台发展,开发基于Android、Apple等市场主流的系统平台上,增加视频公开课的影响力。[6]

2.教师队伍建设形式

在进行视频公开课建设时,可以借鉴国际各高校的教学方法或模式,针对自己学校以及我国学习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整理和修改。联合学科相关教师进行学术与教学交流,将课堂的有效性扩展达最大化。教师队伍的建设形式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进行:

(1)校内各学科教师集体学习。尽管各学科的教师教学方法有区别,但是都基于相同的教育理念,学科教师之间相互学习,除了对合适的教学方式进行探讨外,还可针对本校学生学习特征策划教学策略。通过这种方式建设具有学校特色的教师队伍,在教学过程中展现学校魅力。

(2)校际教师相互交流。针对我国负责某门专业课教师少的情况,可以采取校际教师交流合作的形式。与其他高校中相同专业的负责教师组建一个学习小组,相互讨论,共同学习,形成这门学科或专业的师资队伍。

3.教学方式

当前国内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较深,虽然近几年教师们都已经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但是真正能将技术融进教育的教师还比较少,大多媒体工具都只是流于形式地被使用,没有发挥具体的效用。同时,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将教学者与学习者的界限划得太过清晰,没有融进学习者群体,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对知识接受能力差,并时常抱怨上课没意思等现象发生。为了让视频公开课取得较好的成果,对教师教学方法的要求与建议也是必不可少的。

(1)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在学习了国外名校的视频公开课后,很多人注意到一些名师的课堂没有用到多媒体工具,讲授的知识内容一样深入人心,于是,有人就开始提出在课堂教学中并没有必要强调多媒体工具的使用。虽然在课程建设中并不一定强制教师必须使用多媒体工具辅助教学,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一个优秀的课件能够促进我们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工具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一种不一样的学习氛围。人们之所以认为多媒体对教学的促进效果一般是因为我国很多教师对多媒体的认识局限在信息呈现这一单方面用途上,没有发挥多媒体的效用。在成立了单独的课件技术实现团队后,他们可以帮助教师完成课件期望实现的效果,增加课件的有效性,辅助教师组织课堂,以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

(2)授课形式多样化。国内课堂授课形式大多都是一个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听,在授课过程中参与互动。笔者在对国外视频公开课的学习过程中发现,国外公开课所用的课程形式多样化,有讨论会、讲座等多种形式,面对的学习者也不仅仅局限于学生这一类人群。例如纽约大学的视频公开课“GOOGLE vs. APPLE, who will win?”的课程形式是一种媒体小组讨论会,直接参与讨论会的人员共有6人,他们有不同的职务背景,如学院院长、移动设备公司开发部职员,手机媒体服务公司创始人、移动广告公司董事长等;在讨论过程中,每个人就问题表述了自己的观点,也对其他参与者的观点进行讨论。整段视频形式新颖,氛围轻松,参与人员对该问题的社会态度和观点经由这种讨论形式深入人心,让人受益匪浅。在国内,这种针对于一个社会热点问题的小型讨论会形式比较少见,这样的方式对国内学习者也一定会带来不一样的学习感受。

(3)教学方法多样化。在哈佛大学“公平与正义”这门公开课,教师运用了很多与现实生活接近的问题来引导学习者,在逐步解决问题并提出新问题的这个过程中,学生对知识进行学习及思辨。我国教师可以在课前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精细策划,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讨论教学、项目问题解决、主题探究等等,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以酿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4.教学内容

我国视频公开课的教学内容设计应该考虑到“大众化”、“多样化”、“特色鲜明”等视频公开课特点。我国的网络视频公开课以大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大众免费开放,由此,视频公开课的建设成效不仅仅体现在大学生这个群体上,也跟社会大众对视频公开课的学习与支持程度有关,社会大众也将在学习者中占很大比例。因此在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时,要考虑到社会大众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将社会关注的热点以及社会知识融入教学之中,在展现大学课堂教学魅力的同时,推动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从“大众化”向“普及化”的转变[7]。

5.师生、生生互动及反馈形式

建议专门建立与网络视频公开课相关的社区、论坛或视频聊天室,并针对每一门课程创建独立的讨论区。通过视频聊天室也可以实现教师和学习者的实时交流与在线答疑,在这个讨论区当中,学习者可以共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学习日记,同别的学习者探讨该门课程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与教师交流,实现教师与学习者、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同时教师在讨论区可以得到自己这门课程的反馈信息,通过学习者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对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方法进行改进。

三、结束语

在我国网络视频公开课的建设过程中,应该着手开发具有自己文化特色的课程,在学习国外视频公开课建设经验及教学模式的同时还应避免“复制版”课程的出现,展现我国优秀教师的教学特色和高等教育文化的魅力;在教育形式的逐步发展中探寻我国高等教育的新着眼点,避开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误区,构建基于我国教育现状的课程发展形式,通过这一次的网络视频公开课建设,大幅度地提升我国教育知名度和学习者知识水平。?

参考文献:

[1]王佑镁.高校精品课程网络资源教学有效性的缺失与对策[J].中国电化教育,2010(8).

[2]黄德群.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研究特点、问题与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2010(5).

[3]林甘敏,陈年兴.网络大学学习问题探讨[J].信息管理研究,2002.

[4]岳修平.网络开放学习环境之教学策略与互动研究[J].隔空教育论丛,2001.

[5]叶冬连,焦建利.国外开放教育资源的比较及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10(10).

[6]刘羽.量化标准可逐层落实[J].中国教育网络,2011(7).

[7]周妍.网络公开课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3).

[8]宫天然.美国名校网络公开课的启示与借鉴[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11(6).

[9]李令群.网易公开课:猛虎来袭?[J].中国远程教育,2011(1).

[10]锁志海.通过网络公开课传承本土文化[J].中国教育网络,2011(7).

[11]许雪梅,陈珍国.美国哈佛TFU网络课程的研究及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07(3).

[12]Nitza Geri.If We Build It, Will They Come? Adoption of Online Video-Based Distance Learning [J].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 of E-Learning and Learning Objects,2011(7).

互动共享 篇4

“村校共建互动,共享远程资源”实施方案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党中央关心“三农”,解决西部落后地区实施的一项造福亿万农民群众的富民工程,为扎实有效地推进我乡教育系统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服务的工作,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在党员干部教育和农村国民教育中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一站多用,进一步探索开展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服务的经验和规律,切实提高农村教育服务“三农”的水平,巩固去年“村校共建”成果,结合我乡实际,现拟定现代远程教育“村校共建互动”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现代远程教育为“三农”服务的宗旨,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村校共建的基础上,建立“共建共管,协调互动,两不误,双提高,双促进”的长效运行机制,使学生、家长掌握现代远程教育知识和部分种养殖技术,实现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农村富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村校共建互动”活动,达到提高人口素质,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目的,使各村实实在在的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方面有新的变化,达到整村推进,基本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三、工作措施

实施“村校共建互动”是推进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管好,用好远程教育设备,充分发挥站点功能作用的重要举措,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抓好落实。

(一)加强协调,齐抓共管。各村(社区)、教站、各学校要加强联系,密切配合,共同为“村校共建互动”的实施提供管理人员和必要的经费。谋求共同发展的路子,加强对工作的指导和督促检查,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二)加强协作,明确责任。镇远程办、教站、各学校共同筹集资金,集中使用,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细化单项工作目标,确保工作责任,抓好工作落实。

(三)积极实践、勇于探索。要把开展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村校共建互动”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级联创”和“三创三强”工程结合起来,与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与各级教育系统中心工作结合起来,不断探索新经验,研究新方法,推动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四)精心组织,保证质量。要从实际出发,认真做好工作计划,把工作做好、做细。在抓好“村校共建互动”工作中,建立“双提高,双促进”机制,真正在实现“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实惠”和确保为“三农”服务的目标的同时,有效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

(五)树立典型,创建示范。我镇以岜沙村为示范点,实行挂牌示范,通过示范带动,典型引路,达到共同推进的目的。

(六)大力宣传,全民皆知。要求镇干部,村干部、教师学生大力宣传远程教育的作用,“村校共建互动”的意义及用途,使全社会都了解“远程教育”是建在农村家门口的一所科技学校。

(七)明确目标,抓好考核。镇党委要将“村校共建互动”工作作用目标考核工作的重要内容,使此项工作督促检查到位,考核工作到位,确保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并将此项工作作为年终评优评模的依据。

四、工作方法

(一)强化“四个一”建设,夯实村校共建互动基础。

1、建好一套制度。主要建立《教师双休日、节假日轮流值班制度》,明确教师服务农村党员干部、群众的任务;建立《学生周五远程教育光碟借阅制度》,由教师负责指导帮助学生借阅相关光碟回家组织家长学习;建立学生与家长小手牵大手远程教育“一促一”、普通教师与科技示范户远程教育“一帮一”、党员教师与村党员干部“一帮三”、学校班子与村支两委定期议远教联席会议工作等制度,形成教师带学生、学生帮家长远教服务网络体系。

2、建好一个信息资料库。学校根据所在村规定性学习计划、群众自主性学习需求,进一步明确责任,采取有力措施,接收下载卫星宽带网教学资源,建立一个适应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综合素质、适合本地经济发展和群众需求的信息资料库。

3、建好一支服务队。发挥少先队的主体作用,建立一支服务农村的少先队小远教信息员队伍,明确目标任务,充分调动少先队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切实把少先队员培养成远程教育信息的传递员、播放员、宣讲员。

4、建好一个示范点。结合实际建立岜沙村校结合示范点,通过示范带动、典型引路,达到整体推进远程教育教学工作的目的。

(二)启动“四个一”活动,强力助推村校共建互动。

1、开展一次远程教育能手评选活动。每年组织开展一次农村党员干部、群众远程教育科技致富能手、教师远教能手评选活动,认真

总结各类专业大户利用远教发展农村经济,勤劳致富的典型事迹,以及各站点管理、技术人员和教师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好做法、好经验,以开展评选活动为载体,逐步推广农村党员干部、群众、教师在实践中探索出来的新经验、新技术、新成果,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学校素质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注入新活力。

2、开展一次学习心得评比活动。每年组织开展一次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和学校教师远程教育学习心得评比活动,激发农村党员干部、教师齐抓共管理教育的积极性。同时,采取办专刊、编发远教简报等形式,组织进行宣传学习,营造良好的远程教育氛围,进一步促进教学工作开展。

3、开展一次学生远程教育科技实践活动。学校结合本地经济发展实际,以学生为纽带,在高年级学生中开设远教科技课,提高学生的科技意识,要求学生回到家中讲给父母听、做给父母看。同时,在每个寒暑假期间,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深入农村,到项目点上开展一次远程教育科技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和远程教育服务意识。

4、开展一次“远教进我家”活动。落实班主任教师抓远程教育工作的责任,通过学生开展以“我家发展的是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为主要内容的“小远教信息员”和“远教进我家”征文(演讲比赛)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掀起

全镇利用远教资源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潮,提高远教知晓率,拓宽远教覆盖面。

(三)落实“四联一帮”责任制,促进村校共建互动成果转化。以落实“四联一帮”(“四联”即学校党支部班子联村党支部班子、学校党员教师联农村普通党员、学校普通教师联农村科技示范户、学生联家长;“一帮”即学校党支部帮助村党支部进一步探索教学组织与管理的有效途径)责任制为载体,建立健全结对帮扶责任制,进一步建立远程教育教学组织与管理的长效机制。同时,依托村校共建学示范点基地开展教学示范活动。

涌溪乡远程办

上一篇:区域教育技术实践下一篇:治疗发烧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