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发展十篇

2024-09-12

制约发展 篇1

瓶颈一:养殖小区建设用地调节困难。2007年国土资源部和农业部联合下发了《关于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有关用地政策的通知》, 使得长期困扰养殖小区建设用地的属性问题得以解决。但在实际工作中, 养殖小区的建设用地依然面临诸多操作层面的问题。其中, 养殖小区建设用地的调节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在基层农村, 由于每个农户所承包的土地较为分散, 导致养殖小区建设用地调节困难, 部分养殖小区不得不选择建在水、电、路等基础条件相对较差的偏僻地方。这样不仅增加了养殖户的资金成本, 而且落后的基础条件也制约了畜牧养殖小区进一步发展壮大。一些养殖小区由于土地因素而被迫停建设或改变规模规划, 养殖户受到损失, 干部群众发展养殖小区的积极性受挫, 一些乡镇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也受到影响。

瓶颈二:资金短缺制约了养殖小区的发展。畜禽养殖业属于高风险微利产业, 而且技术要求比较高, 一些养殖户本身经济基础薄弱, 大部分资金用于圈舍等基础设施建设, 搞完了基础设施建设后因缺乏流动资金, 致使投入的设施、设备长期闲置或利用率不高, 导致投入产出不协调, 效益不好。在广大边远的农村, 一些规模不等长期闲置的养殖小区随处可见, 而有些养殖小区基本上是半拉子工程, 一个原因就是没有钱投入。即使正常进行了养殖生产, 但是在遇到养殖效益不好, 或整个市场价格下滑时, 养殖户因赔不起致使畜禽存栏量下降或空栏, 在效益好转时却不能及时挣到钱。在农村养殖小区的建设与发展上, 资金短缺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现象, 极大地制约了农村养殖业的转型与发展。

瓶颈三:养殖小区管理不到位。个别地方对于养殖小区建设“重建轻管”, 为了完成任务, 大力宣传和鼓励建设畜牧小区, 但建成后没有及时动员养殖户进小区养殖, 缺少帮助他们实现生产良性循环的办法, 从而出现了小区畜禽存栏率和养殖户入住率极低, 甚至出现“有区无畜”现象, 造成土地和圈舍闲置浪费。在养殖技术上缺乏对养殖户的引导和培训, 管理严重缺失。众多养殖小区只是从生产方式和饲养规模上看与传统饲养不同, 而在饲养技术上并没有多大的进步。在品种选择、饲料配制、环境控制、疫病防治等方面, 许多养殖小区还是延续传统的饲养方法, 缺乏现代养殖应有的技术含量。

制约发展 篇2

1 基本概念

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目标是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资源配置和生产力布局,而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因此在造价管理改革中计价模式的改革首当其冲,所以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也是工程造价体制改革的核心环节。

企业定额是施工企业根据本企业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而编制的人工、材料和施工机械台班等的消耗标准。它能体现本企业在某方面的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是公司的商业秘密。实行工程量清单报价就是要打破过去由政府的造价部门统一单价的做法,让施工企业能发挥自己最大的价格和技术优势,不断提高自己企业的管理水平,反过来推动整个建设行业的发展。

2 国内有关企业定额的研究及其发展现状

2.1 国内有关企业定额的研究

笔者查阅了有关文献,发现国内有关企业定额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类:1)关于推出企业定额必要性的研究,目前基本达成共识;2)有关企业定额编制方法和编制手段的研究,多数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3)有关企业定额作用及其应用研究;4)有关企业定额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的研究。

笔者通过知网平台用企业定额为关键词进行搜索,从1999年~2012年收录的专业论文数量趋势见图1。图中显示,2003年清单计价规范发布以后,有关企业定额研究的文章数量快速增长,而2009年以后,相关研究的文章数量呈下降趋势。从文章内容来看,2010年前后有关企业定额的研究更加侧重于企业定额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建议。

2.2 企业定额的实施现状

由于定额计价是我们使用了几十年的一种计价模式,施工单位已习惯于使用行业及地方定额。国家建设部于2003年7月1日颁布的GB 50500-2003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2008年12月1日,修订后的08版清单计价规范开始实施,目前13版清单即将发布。清单计价的思路就是“政府宏观调控,企业自主报价,市场形成价格,加强市场监督”。企业定额是清单报价的基础,也是市场价格形成的重要因素。

国家鼓励企业建设自己的企业定额,但目前只有少数大型国企特别是重点拓展海外市场的公司在开展相关尝试,中小企业由于实力原因只能继续依赖于预算定额进行组价,国内市场上鲜见利用企业定额进行投标的案例。其次,从编制情况来看,虽然有关企业定额编制的研究比较多,但研究成果中所提的企业定额测算方法基本上都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一般企业都负担不起,所以利用企业定额进行投标报价的情况并不理想。在查阅论文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习晓兰、兰茗等在2003年12月份对建筑市场做过调查,认为有接近10%的建筑施工企业已经编制了企业定额,有不足20%的施工企业正在编制企业定额,大部分处于观望状态,如果数据可信的话,只能说明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企业定额的发展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有一点值得思考的是,在主要从事劳务分包的一些劳务公司承接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有些公司的决策过程往往表现得迅速、可靠,他们的报价模式相对而言更加接近市场定价。

3 制约企业定额发展的因素分析

3.1 编制和维护企业定额的成本过高

由于制定一套完善的企业定额,需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数据处理技术,去完成原始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等任务。而企业定额的数据采集,主要是企业自己的已完工程资料;企业定额要充分体现企业的个性,但同时又要反映本企业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特点的各个工程项目的共性。因此,企业定额的编制和完善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大量人、财、物的投入。企业定额在编制过程中不仅依靠定额测定人员的主持,还需要广大技术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参与和配合。随着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采用,定额的内容和水平也需要不断进行修改、调整和更新。对于依靠项目施工获利的施工企业而言,编制和使用维护成本过高成了制约企业定额发展的重要因素。

3.2 传统定额计价模式的不利影响

长期的定额计价模式对市场从业人员和建筑行业仍然保持着很强的影响力,造价人员拿到工程量清单后,习惯性的开始用定额计算规则进行算量,然后组价折算为综合单价,表面上看是使用清单计价,究其实质仍然是改进的定额计价。未能体现量价分离、市场定价的原则。

另一方面,高等教育中工程造价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仍然带有强烈的定额计价色彩,从综合单价的形成、统一的取费表到工程价款的结算和审定,没有一个环节能脱离传统定额计价模式的影响。现行造价类教材中计量与计价环节在讲授的过程中很难让学生体会清单计价的真实意义。

3.3 企业定额的使用环境不乐观

无论是现行03,08还是即将实施的13版清单计价规范都对综合单价分析和控制价提出了要求并给出了相应的表格形式,施工单位依照企业定额投标后还是要按照要求进行综合单价分析,对于企业定额的保护措施几乎为零,作为商业秘密的企业定额完全没有秘密可言。辛辛苦苦编制的企业定额可以被其他企业简单仿造使用。市场上常见的拦标价、投标限价、控制价的编制和确定方法、评标规则都对企业定额的使用带来了一定的麻烦。

4 结语

随着建筑承发包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企业定额终将走到台前并将在清单报价中起到应有的作用,可以缩短投标报价周期,降低投标报价书编制成本。笔者期待有更多的人开始考虑统一的地方、行业定额的退出机制;如何依赖加强法制监管来防止恶意竞争而非采用报价限制和要求提供单价分析;如何逐步完善无标底招标,规范建筑市场主体行为,尽快与国际接轨。

摘要:分析了国内有关企业定额的研究和实施现状,从企业定额的编制和维护成本、使用环境等方面阐述了制约企业定额发展的因素和原因,指出企业定额能较好的适应清单计价模式。

关键词:企业定额,计价模式,工程量清单

参考文献

[1]王亚晖.建筑企业定额现状和发展及存在的问题分析[J].山西建筑,2010,36(26):246-247.

[2]饶楚锐.由企业定额引出的定额改革思考[J].建筑经济,2010(10):31-34.

[3]陈宏伟,陈佳.基于数据挖掘的结算备案管理系统设想[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2(4):77-82.

“硬伤”制约电信发展 篇3

不能否认中国电信的技术层面是首屈一指,上千种应用业务,固定电话老大,有线网络强劲,开始在家庭客户群普及光纤,这是很有历史性意义的。

接过CMDA手机网络后的两年多,各种手机款式辈出,已经全面第三代,目前主要以Android智能系统为主打,并且推出许多强劲实用的手机应用,如看电视、坐公车、税通、全球眼等等。

服务滞后

说到电信,不能不说它的历史背景。可能是在这个整个行业老大光辉背影地“照耀”下,电信的服务一直不能让人很满意。虽然在没有出现手机前曾经出现过一短暂的洗心革面式的调整,但现在又似乎持完全放任的态度。对于这些服务行业,如果没有服务,就像是只有用技术一条腿走路,永远都走不远。

而谈到服务,不得不说说我们整个社会服务行业的瓶颈所在。业务员素质欠佳,公司不守诚信,缺少必要的监督,这些都是导致服务行业短板的重要因素。而真正的服务除了很有礼貌外,它的核心价值是诚信、博爱、真诚的体现。很明显电信公司没有做足这三项,而想单凭垄断地位和技术的优势,以霸王条款和资费问题获得利益,更加不妥。

套餐繁多

套餐多有时候是件好事,也有时候是件坏事。因为中国电信的套餐实在太多,并且变得快,每季度一变,所以以套餐忽悠群众成为电信的主要伎俩。多,多到你看得晕,一晕就好控制,即便现在不晕,也终有一天会把用户弄晕。

霸王条款

不得不说中国电信的背景十分强大,大有“有恃无恐”之势。因此,电信方面制定出来的一些政策,也往往不经过调研和听证,一家独霸,让很多用户有苦难言。

而霸王条款的最厉害之处在于你躲不过,因为作为现在最为普遍的通信工具,谁也离不开它。无论家庭客户,或是沿街商铺,再到写字楼,最后到纳税中小企业,只要有电信的地方,就有可能出现对这种“霸王条款”压人的情况。

资费猫腻

资费问题应该是每个营运商的坏习惯和必杀技。“不求明白消费,只求冤枉消费”,可能是他们的宗旨。

而中国电信分标准资费和套餐优惠也存在着很多猫腻。不仅有的标准资费贵的吓人,还动不动就出现几个天价电话单、天价流量单,让很多用户根本摸不着头脑,有苦没处诉。

制约港口发展的因素 篇4

第一,铁路疏运能力不足。目前,连云港以铁路作为疏运方式的货种主要是铁矿石、化肥和有色金属。这些货种是连云港港的支柱货种,其经济腹地主要是沿桥地区。这三个货种具有很好的发展前途,一方面是沿桥地区经济的发展,需求上升;另一方面连云港港环境的改善和临港工业的发展促使吸引量增加。因此,以上三个货种还将是铁路疏运的主要对象。但从连云港最近五年铁路疏运占全部疏运中的比例变化情况看,铁路疏运在连云港港疏运中的比重2002年达30%,而1998年只有18.5%,五年内增长了11.5%。铁路集运在连云港集运中的比重达54%,从1999年开始,港口货物的集疏运对铁路的运输依存度逐年加大,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从目前港口货物运营情况看,港口铁路疏运仍然不畅,铁路车皮数量供应不足,铁路陆桥运输之间各货物流通节点的衔接还不完善,港口压货现象时有发生,增加了堆物压力,影响了港口货物通关效率。

第二,公路疏运成本较高。连云港港城之间朝阳收费站十分具有争议性。收费站一方面给连云港市带来一定的财政收入,用来还贷修路;另一方面又减轻连云港市财政压力,但从目前朝阳收费站主要收费对象的情况看,主要是进出港口的车辆,主要货种是木材、粮食、化工原料及制品、集装箱等港口货物。因此,朝阳收费站的设立,从短期看,增加连云港港集疏运成本。增加客户的物流成本,影响港口的发展。

从长远看,影响连云港整体发展,影响城市发展战略的实现。因此,许多港口城市为了港口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都已果断撤消了港口周边的收费站。

制约乒乓球发展的因素和发展方向 篇5

一、环境变化的影响

初期乒乓球管理体制是“举国体制”。凭借着政府强有力的政策干预, 高度集中和封闭的从业余到专业到国家队的“一条龙”的运动员训练管理体制, 运动员退役后的工作安排等政策, 曾有力地保障了运动队伍的稳定, 有效地促进了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但是发展不进程, 随着我国的经济体制的转变体育机制的深化改革, 原先的培养体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生了变化, 教练员、运动员人才流动的问题、运动员出路问题等得不到解决, 严重影响了乒乓球人才的培养。

二、教练员和运动员人才流动的问题

从事竞技体育人才培养需要大量的资金保证, 由于资金不足, 难以提供必要的外部环境, 训练所需要基础性条件得不到保证, 导致基层教练员队伍不稳定, 大批具有较好潜力的运动员过早的退出训练队伍。同时由于对经济利益的过度追求, 国家尽管有一定的保护措施也无法阻止人才外流现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基层训练学员以自费为主, 教练的水平参差不齐, 整体训练水平不高, 好的苗子上不来, 失去了原来的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些都限制了乒乓球运动的发展。

三、运动员退役后的出路问题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退役运动员安置相对顺利, 但在转入市场经济体制后, 运动员安置问题日益突出, 许多退役或被淘汰的运动员很难在当今社会中生存和立足。再优秀的运动员也有退役的一天, 运动员依然要面对社会的选择。

四、教练员因素

教练员是运动训练的设计者和组织者, 在训练中起主导作用。运动员能够取得运动成绩, 一方面取决于刻苦的训练和天赋, 另一方面也需要一个足够专业、训练能力和经验丰富的教练的指导。教练的专业程度在于教练员的职称和执教时间。教练员的职称基本反映了教练员的理论知识和发展潜力。教练员的执教时间影响其训练经验的累积, 教练员只有通过日积月累的训练经验总结, 才能准确把握训练和比赛的节奏, 创造更多的获胜机会。

五、运动员的因素

运动员参加训练的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 是激励学习活动的主观原因。只有了解运动员的参加动机才能更好得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调动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运动员对待训练的态度反映出他们主题的意识倾向, 直接影响运动员训练的积极性。还有运动员对乒乓球最新技术和战术的了解程度, 对训练内容和训练条件的看法都是很重要的。

六、后备人才的因素

后备人才的水平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未来乒乓球的发展水平。目前少年乒乓球运动员主要有2种, 专业和业余。前者集中训练, 集中学习, 训练为主, 学习时间很少。后者训练为辅, 学习为主, 训练时间得不到保证, 无法完成训练任务, 训练水平下降, 使得后备人才的输送受到制约, 严重影响到未来乒乓球水平的发展。

七、未来发展方向

(一) 改革体制, 成立专项管理机构

以体制改革为切入点成立专项管理机构, 把各项工作衔接、协调、统管起来。良好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水平是一个系统运行优良的可靠保证。随着社会的发展, 要求管理者具备更高, 更细化的管理水平和能力。从招生, 训练培养和人才输送等方面进一步做到合情合理、同时制定和完善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各种制度, 形成科学合理, 效率突出的管理体制。训练基地将体校体工队的球馆统一规划管理利用。对基层的乒乓球训练网点作为人才的基础基地加以指导, 协调和开发, 规范和开拓乒乓球市场等。

(二) 加大对教练员的培训, 提高教练员的水平

教练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训练的水平。训练中不要一味地模仿别人的技术, 要突显出技术创新的能力。教练员需要不断地学习, 把先进的训练方法, 加以分析, 归纳, 形成自己独特的训练方法。另外教练员的待遇, 职称等方面, 要加大支持力度, 全面提高教练员的工作能力和热情, 提供良好的训练环境和条件。

(三) 加强对运动员的管理和培养

运动员的自身努力是运动成绩和技术水平提 (下转第20页) (上接第29页) 高的关键因素。在训练条件, 手段和方法的差别日益缩小的情况下, 个人努力的重要性就非常突出。所以教练员要加强对运动员的思想教育, 最大限度的调动运动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 加强后备人才的培养和建设

高质量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现了该项目的发展前景, 后备力量的培养及储备是影响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扩大优势后备人才的储备量, 强化训练并加快培养有潜力的运动员。在基层的培养人才上多下功夫, 健全后备人才的培养体系。注意培养的层次性和衔接性, 规范化和有序化保证乒乓球后备人才的梯队建设的良好发展。

(五) 营造好的团队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系统工作运行的润滑剂, 它不仅使人和人之间产生良好的情感认知, 还可以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和工作效率。合理的人际关系还能减少和排除人为因素对乒乓球运动项目发展各个环节的影响。为运动员进一步的深造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陈秋喜.我国乒乓球运动发展状况, 结构与区域分布特征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0.

[2]吴飞.中国国家乒乓球队教练员素质的调查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 2007.

[3]兰彤.竞技乒乓球后备人才多维度可持续发展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6.

[4]张志伟.乒乓球后备人才的培养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 2004.

[5]李晓东.新理念新实践诠释当今乒乓球发展的指导思想[J].中国体育教练员, 2006.

[6]杨江.对我国乒乓球运动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分析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 2006.

[7]张红玲.当今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趋势[D].北京体育大学, 2006.

[8]刘玲, 孟贺明.浅谈乒乓球运动的特点和发展规律[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3.

[9]孙岩.我国业余体育训练的历史发展及现状分析[J].体育学刊, 2003.

农业机械化发展主要制约因素分析 篇6

农机工作者认为农民是农业机械化的主体, 因而不再去研究农业机械化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例如, 农业机械化的结构是否合理, 给农民带来多少经济效益, 如果加以改进是否带来更大利益, 对农民的投资趋向和经营方式要不要调控等问题。其结果造成如今对农机化发展的关键问题认识不到位, 因而不能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

2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受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很大。目前,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布局缺乏战略规划, 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第一, 把重心放在了种植业内部结构的调整上, 而忽视牧业、林业和渔业的发展;第二,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仅限于生产行业, 而对农业再生产过程中的产前、产中、产后不够重视, 所以对农机产品和农业机械化作业的广度和深度研究不够;第三, 经济林、水果类等部分农作物的生产周期较长, 在农业产业结构凋整中往往出现“一任一个思路, 一任一种格局”的短期行为现象, 不能形成专业化、特色化生产。另外,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极端化和趋同性。发展特色农业在许多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占有重要地位。有些人只要提到特色农业就会联想到新、奇、特产品, 不顾当地实际, 不讲市场需求, 盲目引进不能产生良好经济效益;而且由于农民不能及时准确地获取市场信息, 寻找特色农产品的难度较大。加之农民的投资能力较弱, 经营规模小、方式落后, 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 他们担心结构调整失败而无法承担经济损失, 并且许多地区和农户纷纷效仿特色, 结果特色也就变成了千篇一律。

3 农业机械化管理机构不稳定

现行的农业机械化管理体制是以行政区划为基础设立的, 实行中央和地方多级管理, 基本上实行的是有一级政府就有一级农机管理机关, 它们在行政上受当地政府的领导, 业务上受上级主管机关的指导, 这种管理机制的弊端已经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除此之外,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 国家行政机构不断调整和精简, 给农业机械管理机构的稳定性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目前农机管理部门逐渐萎缩, 并且存在办事手续繁杂、服务质量差等问题, 使农机管理的功能受到削弱。

4 现有动力机械配套比低, 配套农具单一

多数仍是性能较为落后的产品, 产品能耗高, 机动性、通用性低, 经济效益差。我国拖拉机与配套农机具的比例约为1:1, 而发达国家达到1:7左右。这样既便加上农村运输、农产品加工等动力机械, 农机动力使用时间也是有限的, 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农业机械的闲置和农业机械投资的浪费, 使本来较为紧张的农机投资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5 农业和农机总体投入低, 结构不合理

由于投入不足, 经费缺乏, 许多农业机械化科技单位的职能作用得不到发挥, 制约了农业机械化发展。例如, 高层次科技人才匮乏、农机科研滞后、农机技术试验研究深度不够、公益性农机推广与培训职能削弱和从业人员老化等问题严重。

目前, 农业机械行业主要缺乏科研开发、新技术新机具引进、技术标准制修订、农机产品质量跟踪调查、科技示范基地建设、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和农业机械化科技宣传与科技培训交流等经费的支持。科技工作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基础不牢, 农业机械化很难有大的发展。农机行业作为农业技术装备支撑部门, 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 尤其是科技资金的支持, 否则将制约农机化的发展。

海洋农业发展制约因素与对策分析 篇7

关键词:海洋农业,制约因素,对策

1 海洋农业发展存在问题

1.1 海洋资源管理体系不完善

海洋农业资源的开发和海洋农业发展的过程中, 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从目前大连现状看, 尚未形成较为完善的海洋资源综合管理体系, 相关管理部门存在着条块分割、各行其是、相互矛盾的问题。各涉海管理部门之间存在着管理权限和管理范围不清或不合理的问题, 难于适应大规模海洋开发的要求和发展趋势, 难以满足现代海洋管理的新要求。同时, 各个区域发展过程中缺少海洋农业的总体发展规划, 不能完美地配合, 影响了海洋农业的整体效益。

1.2 海洋农业相关人才匮乏

大连作为全国沿海城市之一, 海洋农业还是一个新兴的产业, 急需海洋农业科技人才。然而现在海洋农业的人才队伍却难以满足海洋农业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已有的高级、副高级海洋农业技术人员多数已接近退休年龄, 另一方面海洋农业的队伍普遍学历较低, 一些人员又是非海洋渔业专业毕业, 加之工作实践经验少, 使得海洋农业科技人才队伍整体发展和能力建设速度趋于下降, 使整个海洋农业人才队伍比较薄弱, 创新能力和创新活力不足, 发展的动力和后劲不强, 短期无法实现科技服务质量上新的突破和革新。

1.3 海洋农业资源枯竭

目前大连绝大多数的海洋农业生产活动都是在近海海域进行, 由于海洋农业的发展, 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与管理, 一些企业和个人, 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 不顾资源的现状, 盲目开发。渔业生产主要是拖网作业方式, 拖网捕捞毁坏了海底珊瑚群体, 严重威胁了鱼类的生活环境, 渔业资源的过度捕捞, 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再生能力产生巨大的威胁, 导致大量鱼类资源减少。一方面, 工业生产所产生的污染物过度排放, 给海洋带来严重污染, 造成海洋生物大幅度减少;填海造地、盲目攫取海底能源等开发行为, 使海洋生态资源枯竭[1]。

造成海洋农业资源的枯竭主要有海洋渔业资源的过度捕捞、野蛮的作业方式、环境污染问题三个方面。

(1) 海洋渔业资源的过度捕捞, 一些企业和个人盲目地增加效益, 人为地增加产量, 超出了资源的再生能力, 渔业的资源将面临严重的枯竭的危险。目前有限的海洋资源难以满足强大的捕捞强度, 海洋农业的发展靠海洋资源, 过度的捕捞, 加速了海洋农业资源的破坏。

(2) 野蛮的作业方式, 海洋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各种违规方法, 使海洋生物资源不断减少甚至灭绝, 政府管理部门抓不胜抓, 长期如此, 必将破坏海洋农业的持续发展。

(3) 环境污染问题, 各种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 不加处理或处理程度不足倾流入海, 成为海洋环境的重大污染源头。其他海洋经济活动对海洋的污染, 以牺牲环境来发展经济, 海洋生态环境遭到极大破坏, 对海洋农业的发展造成巨大的损失。

1.4 海洋农业环境恶化

随着工业、农业的快速蓬勃发展和人口的膨胀, 污染源迅速增多, 使海洋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给海洋生物资源造成严重威胁。据2013年12月30国家海洋局发布陆源入海排污口排污状况, 我国78个入海排污口超标排放占比过半, 辽宁超标率为60.9%。辽宁省水域流入渤海的大小河流几乎都被污染。双台子河等15条河流入海监测断面水质为劣五类, 环辽东湾的辽宁盘锦、营口、葫芦岛等市的海洋排污有增无减, 仅锦州一市每年排入海域的工业废水达5538万t, 含污染物1214万t。

2 海洋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2.1 政府缺乏引导

海洋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正确引导, 目前政府对海洋农业的管理机构虽然存在, 但管理力量严重不足, 海洋农业有关政策制定得不及时, 并且得不到落实。海洋农业的发展, 主要由渔民主导, 渔民的一些不正当做法, 政府缺乏引导, 个别渔民还无视管理规范;另一方面, 对海洋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各种问题, 政府不能及时掌握解决, 渔民对政府失去信心, 直接影响海洋农业的发展。

2.2 重要水生物基因组研究过于片面

大连的海洋农业产业规模和经济总量目前正逐渐增加, 但总体上技术水平还比较落后。海洋农业发展的科学技术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只在半滑舌鳎、鲤鱼等少数物种开展了全基因测序工作, 全基因组选择育种研究方面发展缓慢。应该增强在海洋生物基因测序方面的成果, 由于只是注重少数生物基因方面的片面研究, 制约了辽宁省海洋农业产业规模和经济总量的提高。

2.3 渔业基础设施落后

我国是渔业大国, 而不是渔业强国, 表现在海水养殖业, 主要体现在渔业产业基本设施陈旧老化严重、技术保障支撑不配套等问题。目前, 在海洋渔获物总产量中海洋捕捞业的产量约占全国的60%。很多地方海洋捕捞的产量已接近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临界值, 一些品种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种群数量增长的临界值。海水集约化养殖技术尚未形成一定的标准和规范[2], 急需研究在不同生产模式、不同生产对象、不同操作环节的养殖技术标准体系。目前集约化养殖方式主要以粗养、散养为主, 集约化水平不高。

2.4 海水养殖生物投入品研发滞后

海水养殖中疫苗、渔药、饲料等养殖投入品对保障水产品的安全有重大影响。而我国养殖安保产品研制起步较晚, 不能满足海洋农业所需的技术要求。新型安全渔药的研究比较落后, 为了防治各种病害大量使用各种兽药、农药甚至化学试剂, 严重影响了水产品的安全。水产动物营养需求研究缺少系统性、全面性, 专用的配合型高效环保饲料开发严重滞后, 饲料的开发和使用技术有待提高。海水养殖中的渔药、饲料的滥用, 既浪费了天然渔业资源, 又破坏了水体环境, 对海洋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3]。

2.5 水产品加工技术落后

水产品一经捕捞后, 如不立即采取必要的保鲜措施, 就很容易造成水产品的腐败变质。目前大连主要的水产加工方式还是冷冻保藏, 机械化和技术工艺难以满足现在社会的需求。在加工和综合利用方面与发达国家水产品加工相比存在巨大差距。一是水产品加工量较低, 大多数都是直接出售;二是深加工技术含量低, 加工的种类较少, 难以满足社会需求;三是对加工过程中的废弃物综合利用较少, 水产品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 大多数都用来生产鱼粉, 对废弃物中有价值的成分难以合理利用, 大大浪费了资源;四是主要加工方式还是传统产品的加工方法, 不能做到与时俱进, 不能做到工厂化生产, 效率较低[4]。

3 促进海洋农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3.1 转变发展思路, 明确发展道路

海洋农业发展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要跳出过去以海论海的观念, 由传统相对独立的海水农业转变为海陆统筹发展的海洋农业;由粗放型无序捕捞海洋渔业资源向集约性工厂化利用海洋渔业资源转变;由无偿使用海域、竭泽而渔式开发海洋渔业资源向海域有偿使用、可持续发展的海洋农业转变.走适度捕捞、集约化养殖、精深加工、标准化生产的发展道路。避免竭泽而渔式的捕捞方式, 适度捕捞, 逐步取消传统的自然采捕的渔业, 进行人工增殖和工厂化养殖, 提高渔业资源的再生能力, 使海洋农业持续高效地发展。沿岸淡水对浅海海水盐度的冲淡而造成养殖对象的生存, 破坏了养殖生物的生存环境。不要走“先污染、后治理”道路, 实现科学开发与可持续利用的有机结合[5]。

3.2 健全制度保障

一是完善海洋环境评估制度。对海洋资源开发项目要进行严格审查, 使其必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加强对海洋环境的监测管理。二是建立净化污染物入海国际化标准制度和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制度。减缓海洋生态环境污染对海洋农业的影响, 加强对沿岸工业和生活废水、污水等污染物的管理和治理, 对影响海洋农业发展的其他海洋经济活动, 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三是建立起满足种群生长曲线最大捕捞量的控制制度, 使渔业资源保持稳定。要严格控制近海渔业资源的捕捞强度, 保持渔业资源相对稳定, 完善相关海域的禁渔期、禁渔区管理制度及措施, 加大管理力度和处罚力度。四是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完善海洋监察制度, 为海洋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法律保障和支持。

3.3 提高海洋农业的生产水平

为了确保海洋农业的持续发展, 应提高海洋农业的生产水平。主要的海洋生产有两种, 一种是“广种薄收”, 实行不投入饲料, 依靠海域自然环境的养殖;另一种是进行集约化的工厂化养殖方式, 降低高成本、低效率的养殖方式, 提高效益。发展低投入、高产出的集约化的工厂化养殖是海洋农业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可不断地提高海洋农业的生产水平, 极大地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6]。

3.4 健全科研队伍, 加强海洋科学研究

应加强海洋科技自主研发能力。培养适合现代海洋农业所需的各种人才。如科技人才, 管理人才等, 使人尽其才, 因地制宜地发展海洋农业。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 发展海洋农业的高新技术产业, 鼓励海洋农业相关企业提高科研经费, 把大力发展海洋农业高新技术放在重要的位置。政府应建立海洋高科技示范基地, 重点推进海水健康养殖、耐盐碱植物开发等高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促进海洋农业的崛起。

参考文献

[1]王文翰, 杨坤, 王冬.辽宁海洋环境保护与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1 (5) :56~58.

[2]杨蕾, 舒延飞, 温琰茂.我国海水养殖及其可持续发展的对策[J].水产科学, 2003 (4) :45~48.

[3]孙建富, 张大鹏, 韩绍祖.辽宁海水养殖增长方式转变研究[J].农业经济与管理, 2013 (6) :82~87.

[4]韩立民, 王金环.“蓝色粮仓”空间拓展策略选择及其保障措施[J].中国渔业经济, 2013 (2) :53~58.

[5]高磊, 陆亚男等.我国海洋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技术路径初探[J].中国渔业经济, 2013 (1) :35~40.

制约现代果业发展的因素及对策 篇8

【关键词】现代果业;现状;制约因素;问题;对策

1 发展现状

果业是陕西省经济发展的优势特色产业之一,也是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十一五”期间,陕西果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10年全国苹果种植面积达2140000hm2,其中陕西省占601333hm2,占全国面积的28.19%;全国苹果产量3326万吨,其中陕西就有856万吨,占全国总产的25.74%。陕西省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首位,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优质苹果集中产区。2010年,全省果业仅第一产业增加值就达到196亿元,果业收入已成为果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基地县果业收入占农民人均收入的70%。

在现代果业取得蓬勃发展的同时,我们必须看到,与国外先进苹果生产国家相比,我们在苹果栽植、科学管理、机械化耕作等方面都有较大差距。仅就出口率来讲,世界平均出口率在10%左右,发达国家如新西兰为61%、智利为55%、法国为35%、意大利为33%,而我国苹果的出口率仅占总产量的2.5%左右,出口率较低,这说明我国苹果市场竞争力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

2 制约因素

2.1 人才问题

2.1.1 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年龄结构老化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从事果业科研的技术人员数量较少,且近年来呈下降趋势。现有技术人员年龄结构老化、思想较为保守,果业发展急需生力军。

2.1.2 基层技术推广人员缺乏,技术骨干偏少

接受、掌握新技术能力较强的县乡一级技术推广人员缺乏,远远满足不了现代果业发展的需求,而且基础功底扎实、创新能力强的技术骨干偏少,多数技术推广人员年龄结构偏老,对新技术、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差、创新能力低。

2.2 劳动力问题

2.2.1 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果农年龄结构老化

近年来,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留守的大多是老人和妇女,没有劳动力或劳动力低,且果农的年龄结构趋于老化,果农家里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

2.2.2 果农和果业工人的文化素质较低,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低

据调查,在农村从事果业生产的农民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大多数只有小学文化水平,文盲、半文盲大有人在,他们仍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对新知识和新技术缺乏了解、果园管理水平低,导致技术推广工作进展缓慢,实用新型技术得不到有效地推广和普及。

2.3 产业化经营问题

2.3.1 龙头企业太少,示范带动作用不强

目前,我国苹果优势区域内贮藏、加工企业有2200多家,年处理量仅占苹果总产量的15%,苹果浓缩汁年出口量115万吨,实际消耗苹果1000万吨左右,真正能够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很少。

2.3.2 农村专业合作社规模小、数量少且专业化程度低

当前,我国农村专业合作社正处于起步阶段,许多合作社规模小、数量少、农户少,专业化程度低,缺少资金和技术,组织化程度不高,缺乏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营销人才,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

2.3.3 农村市场营销网络亟待完善

农村市场营销网络不健全,营销人才缺乏,一体化协作化程度低,销售渠道单一。大多数果农在家坐等客商上门收购,对市场行情不了解,没有自主定价权。

2.3.4 实用技术少,技术成果转化能力不强。

近年来,我国在果业技术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但真正实用的能普遍推广的少,技术成果转化能力不强。

2.3.5 “产—学—研”协作体系不完善,创新能力低

科研院所、企业与农户三者之间缺乏有效协作与配合,没有形成产业链,创新能力低。

2.4 品牌建设问题

2.4.1 品牌意识薄弱,果品主要品牌不突出

许多市县在发展果业时只注重数量和规模,却忽视了最重要的品牌建设,品牌意识薄弱,没有品牌或主要品牌不突出;没有专业的品牌建设规划和人才,市场知名度低。

2.4.2 果品包装没有产地标识

果品在销售过程中,没有统一的原产地标识,往往借助其他地区的包装标识。

2.4.3 优质果品缺乏规模和产量

由于缺乏规模化生产和高效生产技术,优质果品的规模和产量相对较少。

3 对策与建议

3.1 人才方面

(1)积极实施果业技术人才振兴工程,通过政策、资金、人力、物力倾斜,大力发展果业科研院校,实施果业提质增效工程,支持重大科研项目,培养一大批新型果业专业技术人才。

(2)重点抓好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培训,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提高基层推广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业务素质,打造出能力强、素质高的基层技术推广队伍。

3.2 劳动力方面

(1)积极引导农村青年自主创业,回归农村投身农业,在政策、资金方面重点倾斜,加快培养一批“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增强果业发展后劲。

(2)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广泛开展农民文化知识和专业技术培训,提高果园管理整体水平,提高果品贮藏、产后处理和果实深加工水平,最终形成市、县、乡三级长效培训机制。

(3)扶植培育一批农村致富带头人,培养农村技术骨干和技术能手,为农村经济发展储备人才。

3.3 产业化经营方面

(1)加快扶持、培育果业龙头企业,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果农(基地)”经营模式。培养有技术、会管理的农民企业家,在融资、税收方面予以优惠,积极为企业牵线搭桥,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尽快建成一批在国内有影响力的企业,使之发挥辐射带头作用。逐步实现以龙头企业带动果农的产业化格局,从而带动果业的健康发展。

(2)加强农村专业合作社建设,使合作社真正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鼓励和扶持先进典型,引导农民走联合经营之路。

(3)建立与健全营销网络,培养新型网络营销人才。

(4)减少成果转化的中间环节,加快新技术的推广力度,推广一批新型实用技术。

(5)鼓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加强科技交流合作,优势互补,形成产、学、研结合的大气候,深入农村、服务农业,加强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双向联合,进行科技创新,建立与健全产学研协作体系,全面提高产供销一体化水平,增强市场进入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6)建立果业创新机制,大力提倡技术、体制和理念创新,制定创新激励机制,培养创新性人才,提高果业的产业化创新能力。

3.4 品牌建设方面

(1)完善果品体系。①制订果品系列标准。要制定果品生产、加工、销售标准,业务部门要指导果农按照标准管理果园。②健全完善技术服务网络。进一步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林果技术服务网络,培训技术骨干和果农,使每个果树主产乡都有林果技术员,实现村有村级技术员、户有技术能手。③积极推广国家标准园技术。全面推广整形修剪、壁蜂授粉、果实套袋、配方施肥、果园生草、果园覆盖、果实增色、果实提质、综合防治病虫害等先进而实用的技术。④加速水果产供销一体化建设,推广产业化经营。一是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二是扶持基础好的果品加工企业,使加工的产品质量好、市场竞争力强;三是建立和完善现代农业物流体系,对在省内外有影响的贸易市场升级改造,建立以集中采购和统一配送为核心的新型营销体系。⑤健全果品质量监督检测体系,成立专门的果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

(2)组建果品品牌建设机构。

(3)制定产业优惠政策,每年拨出部分资金用于基地建设。

(4)加强果园各项基本建设,完善道路、排灌、防风、防雹、防霜设施建设,全面提高果园的机械化水平,引进机械作业,包括挖沟施肥机、高效弥雾机、割草机、分选机等。

(5)树立品牌良好形象,突出原产地标识。

(6)扩大品牌果品的知名度,相关部门要多方位、多角度地采取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在有影响力的媒体上进行宣传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郭民主等.苹果安全优质高效生产配套技术[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制约广播谈话节目发展的因素 篇9

摘要:TALK SHOW是广播电视中以谈话为主要传播方式的节目,字意为“谈话节目”或“讨论节目”,香港、台湾人把它称作“脱口秀”。广播谈话节目的发展十分迅速,这类节目补充了广播节目中谈话类型节目的空白,也丰富了整体节目层次。广播谈话节目制作周期短,有着最为经济的成本结构,并且涉及的题材非常广,上至国家大事,下至百姓人生,内容极其丰富,因此深受听众欢迎。

但是在广播谈话节目的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广播谈话节目的产生与发展,以及制约广播谈话节目发展的因素入手,提出广播谈话节目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广播谈话节目;制约因素;发展

一、谈话节目的定义 广播电视谈话节目,即“在广播电视中,有两个人或两个人以上

【1】就某个或某些问题进行口语交流的一种节目形态。”

谈话是人类最普遍的信息传播及交流方式,谈话节目就是将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相结合产生出的最接近生活的节目样式。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紧张忙碌的人们大都渴望在感情上有更多的交流和沟通的平台。应运而生的谈话节目,恰好满足了人们的这种欲望。

二、广播谈话节目的产生与发展

世界上的第一个广播谈话节目是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特菲尔德的WBZ广播电台在1921年播出的,其谈话内容是有关农业耕作问题。早期的谈话节目大多只是有一个主持人(通常是某一问题的专家)侃侃而谈。自20世纪30年代起,嘉宾的介入和观众的参与使得谈话节目的形式日趋丰富,有些问答和音乐节目也常常穿插其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的无线电广播黄金时代,广播谈话节目也处于极盛时

【2】期,一个广播听众在一周中所能选择的谈话节目多达500个以上。

我国的广播谈话节目是从广播诞生的那日起就存在的。例如请专家、先进人物谈理想、人生,介绍自己的事迹,具有很重的说教味道,而直到改革开放,广播谈话节目才有了长足的发展。先是1987年5月11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蔚兰主持的《蔚兰信箱》,开了早间谈话节目的先河;继而天津人民广播电台1989年1月开办的由张琦主持的《悄悄话》,又开了夜间谈话节目的先河。此后,在广播节目中谈人生、谈情感、谈婚恋的栏目盛行不衰,以为此类节目的嘉宾只出声音不出图像,具有一定的私密性,再加上社会转型,人们情感波折多

【1】多,这样的谈话节目不仅延续至今,也将伸展于未来。

应该说,在广播电视的发展变化过程中,谈话类节目的异军突起对这一行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它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媒体关门制作节目的***惯,更多的社会精英被引进到了广播电视节目的策划和制作过程中,也给受众提供了一个参与节目的空间,和节目交互的谈话场,受众对节目的关注度增加了。

从谈话节目在国内发展初期的成功经验和国外同类型节目的情况来看,谈话节目的节目类型在媒体中的生存空间和优势还是十分明显的,但同时也有很多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值得我们思考和总结。

三、制约广播谈话节目的三大因素

1、谈什么——话题因素

话题即节目选题。对于谈话节目的听众来说,话题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一项有关美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受众调查表明,73%的观众认为,谈话的话题是决定其是否收看或收听一个节目的最重要的因

【3】素,尽管谈话节目的主持人的吸引力也很重要。”因此,对于谈话节目来说,选择一个好的话题就意味着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1)话题应该具有引导性 由于媒体的传播力强,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因此谈话节目的制作者必须以负责任的态度来制作谈话节目,一个成功的谈话节目,话题的引导必须是正确的、积极向上的。对于时下一些流行的“社会新潮”,谈话节目的制作者在选择话题时,必须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对事物必须有冷静、理性的思考,而不能跟着一起“发烧”。【4】

(2)话题应具有“卖点”

“所谓‘卖点’,指的是节目最具独特、最能吸引观众的地方。【5】”节目好不好看,有没有观众市场,能否引起广告主和观众的注意,特别是能否让广告主慷慨解囊,就要看节目的“卖点”如何,只有找到了具有“卖点”的话题,节目的收听率才会有保证。明星、名人可以成为谈话节目的“卖点”,比如在新闻评论类的谈话节目中,每当有大事情发生人们也总愿意听听他们的看法,这种公信度及影响力是一般的新闻报道所不能企及的,这不仅仅是发现新的话题,而且是发掘新闻背后的最深处的东西,关键在于话题的视角与深度。这些重量级人物的出现不仅吸引了大批观众的注意,也提升了节目的谈话层次。

悬念与新奇感也可以成为节目的“卖点”。美国的很多电视谈话节目的选题就立足于满足受众的窥视欲望与好奇心理,把观众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神奇佚事作为话题,这样的选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节目的收视率,但负面作用也不小。我国的电视谈话节目不能像美国的电视谈话节目那样走极端,但也可以有所借鉴。

(3)话题应具有时效性

谈话节目应当多选择社会上新近发生的社会事件、社会问题作为谈论的话题,增强谈话的时效性,以吸引人们的关注。以新闻评论类的谈话节目为例,其内容多是就当日或近期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请来一些该方面的专家,对此问题进行多方面的权威分析,着重在于揭示事情的真相,分析事件产生的原因。这使得谈话节目不仅能成为许多历史的见证者,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以自己的力量改变着这些历史事件的进程。

2、主持人——谈话节目的灵魂

综观现有的广播电视节目,没有哪一种能像谈话节目那样,给主持人一个如此广阔的发挥空间。没有事先写好的台词,没有固定的稿纸,一旦谈话正式开始,主持人就要因势利导,以此来引领节目有序的发展。主持人不仅担负着引导话题、调度情绪、协调气氛、拉近嘉宾和场内观众距离并提起他们谈话欲望的重任,而且控制着全程节奏,决定着节目的走势和趋向。

广播谈话节目是考验节目主持人综合实力的试金石,要保证节目的效果,实现“有效交流”,前期准备工作必不可少。

一是资料的搜集准备。根据节目的选题,节目主持人应该准备好各种资料文字资料,录音素材,背景音乐歌曲等如果可能的话,把节目从开场白到结束语全都准备好,演练一番对于话题的提出、展开、转折、归纳总结要能成竹在胸,对听众参与内容要事先预计,并准备好应对其可能提出的问题的种种资料。

二是心理准备。有位听众曾打过一个比喻谈话节目主持人就象一 个垃圾筒,每做一次节目,都要吞下一堆精神垃圾。事实也的确如此,听众朋友在与节目主持人就个人问题进行交流时,他们所背负的一般都是负面的、消极的情绪和压力。谈话节目的宗旨在于心灵上的沟通、交流和启迪,在于提供人生道路上的最佳选择方案或策略思考。这就决定了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需要不停地转换角色亦师亦友,亦庄亦谐,亦老亦少,当然万变不离其宗节目主持人。

三是表态得体,褒贬有度。节目过程中,常常会有听众向节目主持人反映个人或社会的问题情况,希望电台和主持人帮助解决。作为节目主持人,能帮的忙一定不要推托,可节目主持人毕竟不是政府官员或是法官,电台也不是政府职能部门,所以不能轻率表态,更不能根据个人的喜好,对所涉及的人和事轻易做出自己的评判。

四是节目主持人与嘉宾的关系。广播谈话节目由于节目的需要,经常邀请嘉宾参与节目,嘉宾的出现对于活跃气氛、丰富内容、增强节目的权威性有很大帮助,但如果嘉宾是官员、名流、明星、学者等,容易对主持人的心理产生微妙影响,造成“喧宾夺主”的情况。所以节目主持人必须牢记只有自己才是主持人,节目的控制权必须掌握在节目主持人的手中。节目主持人在与嘉宾交流的过程中不能表现过份谦卑,更不应象个追星族。同时节目主持人应协助嘉宾尽快熟悉直播室,进入角色,并帮助嘉宾从情绪紧张、表达错误中摆脱出来,充分发挥嘉宾的作用。

3、和谁谈——嘉宾因素

邀请什么样的嘉宾,也是关系谈话节目成败的重要一环。杨澜曾说过:“就像一个农民犁地、播种、杀虫、锄草,可是如果老天不下雨,或者放引洪水下来,照样是颗粒无收。这可遇而不可求的天气就是嘉宾本人。他(她)本人是否健谈,他(她)那天的情绪如何,都直接影响节目质量。”一般来说,嘉宾应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有人格魅力。在主持人的引导下,嘉宾要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讲述自己的故事,释放自己的情感。不管是哪类嘉宾,都要求他具有人格魅力,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嘉宾,往往会带给节目非同寻常的成功;还要求他善谈,又能说实话,唯有实话才生动,才个性化,切忌说套话,讲不着边际的大道理。

四、结论

综上所述,谈话节目的话题选择是否恰当,主持人选择是否合适,嘉宾选择是否得当,对于一档谈话节目能否取得成功有着重要作用。选择一个好的谈话话题,意味着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选择一个合适的主持人,对电视谈话节目能否取得成功起着重要作用;邀请什么样的嘉宾,也是关系谈话节目成败的重要一环。这三方面的因素直接决定了一档广播谈话节目能否取得成功。一档广播谈话节目要想取得成功,应该在这三方面努力。

参考文献

[1] 魏南江.节目主持艺术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12 [2] 马庆平.外国广播电视史[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1997 [3] 石长顺.当代电视实务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3 [4] 王婷.电视谈话节目创作散论[C].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1 [5] 叶子.电视新闻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1997 赵老师请查收

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篇10

1 物流发展的制约因素归纳

1.1 社会各界对物流业的认识

由于“大而全、小而全”传统经济思想的束缚, 大部分工商企业热衷于自营物流, 对物流外包反映冷淡, 造成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市场需求严重不足。有关调查表明, 物流企业的业务在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所占的比重仅为21%和13%, 而60%~70%的世界五百强企业都将物流业务外包给了物流企业。

1.2 国内生产总值 (GDP) 、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与社会物流总费用的关系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网站数据显示: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2010年预计为7万亿元, “十一五”时期将达到27万亿元, 是“十五”时期的2.1倍, 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例稳中有降, 由2005年的18.3%下降到2010年的18%左右, 降幅仅为0.3%。而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都低于10%, 美国为8%左右。

本文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2006~2010年的统计数据, 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来分析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关系。其中用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来分析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

设社会物流总费用为, GDP因素为, 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为。

相关系数=1.000, 判定系数=1.000, 说明样本回归方程的代表性强;统计量=17771.768, 相伴概率值<0.001。说明多个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存在线性回归关系。二元线性回归方程为:

从上式可以看出, 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成正相关关系, 与固定资产投资成负相关关系。

1.3 产业结构、区位与物流业发展的关系

一个地区的物流业发展水平, 与该地区的产业结构、区位有着密切的关系。第二产业对物流的需求远大于第三产业, 当一个国家以第二产业为主导产业时, 它的物流成本支出就远大于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国家。一个国家在不同的发展时期, 三大产业的比例不同, 美国已经进入以第三产业为主导产业的时期, 而我国还处在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的时期, 因此我国的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较美国高。在分析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时, 考虑物流成本管理水平的同时, 还需要考虑产业结构的影响。

区位对物流业的发展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地处交通便利的地方,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物流业就较发达, 如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物流业发展的差距, 一部分因素是由区位造成的。

1.4 企业的规模对物流业的影响

从表1中可以看出, 企业规模较大, 物流成本较低, 中小企业支付较多的物流成本。

1.5 人才对于物流业的影响

我国的物流人才非常缺乏, 物流及相关从业人员占总人口的比例远远低于香港的13%, 且目前我国物流从业人员中拥有大专以上学历者仅占21%, 而其中许多人都是半路出家, 未接受过物流专业系统的教育。我国未来物流人才需求量在600余万人, 其中大专以上学历大约为40万。而在物流业较为发达的美国, 早在几年前的调查数据中就已经显示, 物流从业人员中, 92%的人具有学士学位, 41%的人具有硕士学位, 22%的人具有正式的资格证书。

1.6 管理体制对物流业的影响

物流业是一个跨产业、跨部门的新兴复合服务行业, 与工业、贸易、制造业有着紧密的联系, 它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但目前我国物流业管理条块分割的现象仍没有很好地解决。由于物流业涉及到发改、商务、经贸、交通、规划、土地、公安、税务等多个部门, 且各地区、各部门经济利益的存在, 造成了目前的管理体制协调能力差, 有许多不到位之处。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 使得网络化的物流服务发展相当困难。而作为物流理念发源地的美国, 积极提倡物流中央化的管理模式, 强调以整体利益为重, 冲破按部门分管的体制, 从整体进行统一规划的管理方式。

由以上分析, 可以将制约物流发展的因素归结为社会各界对物流业的认识、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区位、物流人才、经济结构、企业规模和管理体制8个方面。

2 物流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2.1 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和区位

物流发展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 而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是一个缓慢发展过程, 很难在较短时间内大幅度改变, 区位是一个自然地理因素, 也非人为因素可以改变, 比如港口城市, 具有先天优势, 可以带动该地区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同时, 区域经济对港口物流具有辐射作用, 遵循按距离递减规律, 同样, 港口对省市的经济拉动效果也遵循按距离递减规律。与内陆省份相比, 沿海地区吸引外商投资能力强, 物流量大, 地区经济总量大, 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十分明显。

2.2 社会各界对物流业的认识、企业规模、管理体制

社会各界对物流业缺乏正确的认识, 造成物流业的市场需求严重不足, 物流企业为了生存, 陷入了低价竞争的困境。专业的运输公司提供的运价是许多自营物流企业很难达到的一个成本目标, 大批闲置的仓库对物流服务的购买者几乎是有求必应。工商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购买物流企业提供的物流服务是一种理性选择, 然而没有这么做, 主要原因在于许多企业经营者认为自己与物流企业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利益冲突, 为了获得物流业的这个“第三利润源”, 他们宁愿选择成本较高的自营物流, 也不愿意外包自己的物流业务。而事实上, 物流企业的利润来自于物流总成本的节约, 并非来自生产企业利润的转移, 它的利润来源与生产企业追求利润的目标是一致的, 而不是矛盾的。再者, 工商企业的人、财、物等资源有限, 应该将非核心的物流业务外包, 集中优势资源经营自己的核心业务, 才能够获得更大的利润。

第五次中国物流市场调查的结果显示, 规模在500人以上的物流企业仅为11%左右。国家统计局2008年的统计显示, 全国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 从事物流活动的法人单位有13万家, 而业内人士估计, 从事物流活动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已经超过百万家, 但是排名前10位的大型物流企业占领全部市场份额不足2%。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已呈现出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的局面, 企业的物流设备严重不足, 机械化程度不高, 服务能力受限, 造成成本偏高, 规模效益难以实现。

我国的物流管理体制缺乏全国性的交通运输、仓储管理、信息网络等的总体规划, 物流管理权限被划分为若干个部门, 物流业呈现多元化的管理方式, 不利于物流业开放式、跨区域、跨部门、网络化的发展。

2.3 基础设施建设和物流人才培养

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布局不对称, 东西部物流基础设施发展不平衡, 东部地区的物流基础设施较为完善, 而广大中西部地区建设仍然不足。基础设施设备投入不足, 在交通运输、包装搬运、仓储保管、通信信息、货物保障等方面的设施装备比较落后, 集装箱和物流配送中心建设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求。条块分割的现象导致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和兼容性差, 基础设施建设和规划缺乏必要的协调性和系统性。

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缺乏人才, 就缺少了创新和发展的动力。我国目前物流管理人才极为匮乏, 制约着物流业的发展, 在高等院校中, 开设物流专业和课程的仅有40多所, 占全部高等院校的3%左右, 研究生层次的教育刚刚开始起步, 博士生方面的教育还有待发展, 我国物流人才短缺并不是总量上的短缺, 而是高端物流人才短缺。

3 对促进我国物流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3.1 大力宣传现代物流新观念, 使社会各界树立对物流业的正确认识

我国社会各界物流意识单薄, 要发展物流业, 首先应该增强社会各界的物流意识, 这就需要进行广泛的宣传, 举办讲座、物流培训、问卷调查、政府倡导等方式, 使工商企业的经营者提高对物流业发展的认识, 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开展物流外包业务、探索物流过程的重组形式, 促进我国物流业的发展。

3.2 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物流业的信息化水平

政府应加大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 做好统筹协调工作, 规划好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避免重复建设或盲目建设等现象, 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在加强网络建设的同时要重视节点建设, 使节点和网络连接起来, 形成畅通无阻的物流网络系统。

同时, 政府应鼓励企业丢掉纸质作业方式, 引导和照顾企业使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采用物流信息新技术, 如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和全球定位技术等, 提高物流运作效率, 降低物流运作成本, 使我国的物流企业在硬件配置方面上一个新台阶, 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3.3 加大物流人才培养力度, 促进物流业发展

(1) 树立人才培养新观念, 改变理论教学的现状, 强调知识和能力相结合, 以能力为重点的教学理念。

(2) 建立完善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 形成多层次、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优化课程设置, 重视实践训练, 培养面向实用化、综合化和国际化的物流人才。

(3) 重视学习国外经验。在加强自身物流体系建设的同时, 应该引进国外专家来国内指导、讲学或有针对性地送出人才到国外学习深造, 这样可以较快培养自己的高端物流人才。

3.4 扩大物流企业规模, 降低社会物流总费用

企业规模的扩大可以使企业享受规模经济效益, 节约社会物流成本。首先,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支持, 鼓励物流企业扩大规模。其次, 通过制定合理的市场准入制度, 限制弱小企业进入市场。再次, 鼓励物流企业间的合资、合作和兼并。

参考文献

[1]杨向东.影响物流产业发展的因素[J].经济师, 2003 (11) .

[2]牟维.影响我国物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及对策思考[J].理论前沿, 2006 (1) .

[3]刘昆宇, 黛钰.影响物流产业发展的宏观因素探析[J].当代经理人, 2006 (8) .

[4]蔡学玲.中美物流成本的比较研究[J].现代商业, 2010 (12) .

上一篇:预防复发转移下一篇:生土墙体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