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政治活动课九篇

2024-05-23

初三政治活动课 篇1

一、对“活动课”定性

初三政治活动课虽然是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一部分, 但它毕竟是学科教学改革的前沿, 故具有鲜明的特点。

1. 活动形式多种多样。

初三政治教材共设计了16项活动内容, 有的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 用教材中的理论或自己的观点分析实际问题。有的通过学生查找资料或访问, 用掌握的事实, 说明理论、观点。有的通过理论、事件、资料的分析, 提出行为要求。形式多种多样, 不拘一格。

2.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初三政治教材根据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活动课;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具有一定的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设计活动内容;学生可以采取调查、讨论、访问、演讲、辩论等多种方式进行活动;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 通过个人努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些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意识。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现代社会的竞争实际就是创新性人才的竞争。在教学中进行创新教学是教学理论与实践变革的必然趋势。如何使学生从应试教育走出来, 全面提高素质, 是教育的重要课题, 也是活动课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初三政治活动课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学生在活动课上可以不受学科知识体系的限制, 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从而不断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 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敢于质疑、批判的精神。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二、对活动课教学定性

1. 思想上高度重视。

活动课的设置体现了我国课程改革的趋势, 是初三政治课程改革的最亮丽的风景。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明确规定, 用于开展学生课堂活动和相关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总课时数的20%, 此外, 每一单元还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了2—3个活动。要把活动课作为呈现教学内容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环节。近年来, 一些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大量出现在中召考试的考卷上, 如西部大开发、入世、环保等。这些试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是学科知识教学难以完成的任务。所以, 设置活动课既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也是适应中召考试改革的需要。基于以上的原因, 教师、学生对活动课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2. 教师适度指导。活动课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

供了广阔的天地, 教师在活动课上应是一个指导者, 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 解释疑难;对学生的积极参与进行鼓励,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应启发学生的思维、介绍方法、设置情境, 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既不能代替学生活动, 又不能放任自流、袖手旁观。

3. 转变学习方式。

活动课的设置就是要把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在初三政治活动课的实施中, 可以采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注意给学生提供进行完整科学探究活动的机会, 这样的活动虽然要用更多的时间, 但对学生体验科学家的探究过程,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和科学精神是非常必要的。

三、对活动课思辩

1. 人们对活动课缺乏认识。

活动课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口, 但在目前的升学压力下, 它的存在会引起其他任课教师、家长的疑惑。毕竟, 上活动课要占用课程时间甚至课余时间。有的家长甚至认为孩子的动手能力可以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或有先发育智力, 后培养能力的想法。对此, 除了依赖加大对素质教育的重视和宣传, 还要依靠广大教师在活动课这一课题上多探索, 多总结, 让人们逐渐认识活动课的重要性。

2. 活动课的开展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

分组讨论要求该课堂隔离于其他班级, 避免干扰和被干扰。还要求有较大的教室, 便于教师巡视, 随时解决他们的疑问。但现有的教室数量、大小等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影响了活动课的质量。

3. 活动课的逻辑结构需要改善。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 是学生由过去从学科的概念、规律的开始学习转变为通过各种事实来发现概念和规律的方式。这种学习方式首先应让学生发现问题, 然后通过收集资料并进行归纳、比较、统计分析, 最后通过讨论和交流, 形成对问题的解释。而初三政治活动课总是先给出理论方面的阐述, 然后呈现一些典型资料或事例加以论证, 最后才是让学生活动。这种逻辑结构不符合学生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规律, 也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还容易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教材给出的理论范畴内,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不利于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

初三政治活动课 篇2

对初三学生来说, 提不起复习兴趣一方面与政治课理论内容枯燥有关, 另一方面与教师引领不当有关, 由于学生在复习中不得要领, 无法较快地掌握知识点, 往往会丧失复习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复习之初, 给学生适当的指引, 帮助学生找寻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 这样, 能够让学生树立复习信心, 从而培养他们的复习欲望和兴趣。例如, 在复习《我国的资源和环境问题》一课时, 教师可以先和学生进行交流互动, 让学生来说一说他们会用什么形式来完成本课的复习。有的学生表示会将我国资源状况特点、环境保护原则和环境污染危害等通过表格的形式列出来复习, 有的学生表示会通过写复习提纲的方式来复习, 学生会说出不同的复习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些复习方式进行讨论, 并引导学生试验, 看哪一种方法复习效果最好。最后教师可以再引导学生掌握一些比较符合自身记忆特点的复习方法和技巧。通过这种引领, 学生会发现政治复习并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 是有技巧可循的, 让他们在寻找技巧和利用技巧轻松记忆知识中感受乐趣, 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培养兴趣。

二、结合案例温习知识, 激发学生探讨兴趣

掌握了复习技巧是激发学生复习学习兴趣的重要一步, 为了让学生对复习课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教师要学会精心准备复习课, 将理论知识复习和案例分析结合起来, 通过生动的案例, 让学生在分析过程中温习知识, 并记住知识点。例如, 在复习爱国责任知识点时, 很多学生觉得爱国责任比较宽泛, 不需要记忆, 因此不能够认真的复习相关知识点。教师可以给学生先讲案例“赵薇在长沙街头身穿日本军旗装遭泼粪”, 这个案例中的人物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人物, 会吸引学生眼球, 接着教师让学生用所学政治知识来分析这一案例。有的学生谈到了维护国家尊严, 有的学生只是简单地说“这是不爱国的表现”, 但是具体论述时却无法结合政治课本中所讲授知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探讨, 让他们利用国家尊严知识客观评价赵薇的行为, 用公民的人格尊严知识分析群众的泼粪行为。通过这种案例分析, 可以激发学生探讨兴趣, 能够加深他们对复习知识点的印象。

三、给学生展示复习成果的舞台, 调动学生的复习兴趣

很多学生在复习中容易产生偷懒和懈怠思想, 政治教师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的这种复习思想和特点, 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复习积极性。教师可以在每节课的复习之后, 抽出十五分钟的时间进行复习提问, 可以采用让学生竞赛回答的方法。当教师提出一个知识点时, 学生可以踊跃回答, 教师可以抽查, 并认真记录每节课学生的复习情况。对于课堂复习中表现好的学生, 教师要给予积极肯定的鼓励, 对于复习效果差的学生, 教师要引导他们反思复习方法和复习态度, 并引导他们端正复习态度, 掌握复习方法。通过对课堂复习效果的考察, 能够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 可以以复习效果好的学生榜样作用来带动复习效果差的学生, 还可以让复习效果好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能够帮助学生克服复习中的懒惰和懈怠情绪, 从而提高复习效果。

复习课就是为了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让其在回顾旧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总结, 为了提高复习效率, 必须要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 让学生乐于学习, 最终实现高效复习的目标。

摘要:政治作为中考必考科目, 是初三学生必须要征服的一门重要科目。但是由于初三政治课程中包含大量理论知识, 很多学生复习起来会觉得比较枯燥, 知识点比较难掌握, 因此缺乏兴趣, 复习效率不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复习成效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为了提高初三政治复习课的质量, 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初三政治,复习课,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初三政治“活动课”的几点尝试 篇3

关键词:初三政治;“活动课”教学;尝试策略

传统的初中政治教学,教师往往倾向于生硬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导致学生越学越没兴趣,从而降低了政治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初三政治教师应该及时革新教学理念,努力提升自身教学素养,积极开展课堂活动来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在提高教师教学效率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当前的初中政治教学中,广泛提倡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多应用表扬与鼓励的做法,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以使初中政治教学收到最佳的效果。为此,探讨了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应用激励理论鼓励和表扬学生,以更好地促进初中政治教学效率的提升。

一、开展初三政治“活动课”的重要性

初中生正处于好奇心强、稚气未脱、活泼好动的时期,面对枯燥乏味的政治课本内容,他们往往不能对课程保持较高的兴趣。对此,初三政治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适当设置一些课堂活动,尝试去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引导初中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帮助他们克服厌倦学习政治的不良心理。除此之外,开展政治“活动课”教学是素质教育在新时代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这种转变要求初三政治教师将教学和活动结合起来,在活动中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初三政治课程的教学效率。

二、初三政治“活动课”的几点尝试策略

1.设置合理的初三政治“活动课”教学方案

初三政治教师应基于政治教学大纲,设置合理的“活动课”教学方案。首先,政治教师应该紧扣教学内容确立“活动课”的活动主题。其次,教师要统筹安排活动内容、活动流程和活动的组织形式,带领初中生广泛搜集活动所需的材料。例如,在学习初三政治“认清基本国情”一节内容时,教师应认识到本节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初三政治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搜集诠释我国基本国情的资料,然后鼓励初中生在活动课上把自己搜集的资料讲解给同学听。初中生在演说时,不仅加深了他们对我国基本国情的理解,还能够促进他们消化、吸收政治课本知识。另外,这种活动方式激发了初中生参与政治课堂教学的积极性,集中了他们的注意力,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2.引导初中生在“活动课”中进行探究性学习

政治“活动课”除了能够激发初中生的学习能动性,还能够启发初中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性思维,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在“活动课”上,初三政治教师可以为初中生创设宽松、自由的思考空间,鼓励初中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学习初三政治“坚持对外开放”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在“活动课”上将学生划分成若干个讨论组,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对外开放的必要性。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相交流,初中生可以一起探索问题的答案,互相完善彼此对改革开放政策的认识,深化他们对坚持对外开放这一国策的认同感。同时,小组交流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性思维,从而有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近年来,我国的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发展,各个科目的教学方式及策略都开始不断创新改革。初中政治教学也是如此,在以往的初中政治教学中,大多数学生对政治课程都普遍缺乏相应的学习兴趣,并且政治教师本身的专业素质水平也亟待提升。因此,在当前的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师必须对课堂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创新,以此来提升教学效果。

中国的课程改革刚刚起步,在课程中开展“活动课”教学是一种崭新的尝试。因此,初三政治教师需要积极借鉴其他教师开展“活动课”的教学案例,在实践中不断操练、积累“活动课”的教学经验。此外,教师还应秉承敢于突破陈规、大胆创新的理念,积极实践,勇于探索,使初三政治“活动课”教学朝着更高效、更科学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万远辉,王喜宇.开展活动课,让政治课活起来:对初三政治活动课的点滴思考[J].江西现代教育,2014(42):36-37.

[2]侯东峰.试析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怎样凸显人文精神[J].华夏教师,2016(7).

[3]范宝仙.对初中政治教学生活化的思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8).

[4]孙丽靖.初中政治互动教学模式略谈[J].中华少年,2016(25).

[5]陈隆润.论初中政治的课堂教学[J].中华少年,2016(26).

初三政治活动课教案(一) 篇4

(一)——《改革开放》

陈小满

一、学生分析

1、初三的学生经过初一的懵懂、初二的动荡逐渐走向稳定和成熟、有主见,对人对事都会形成自己一套较为独特的见解,但由于心智不够成熟、社会阅历较浅,对事物的理解会过于表面化。对于政治这门理论性相对较强的学科普遍觉得比较枯燥和难以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学习的兴趣相对较低。

2、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已掌握了改革开放是党在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之一,懂得改革、开放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3、经过前面的教学,学生已懂得了学习政治的基本策略:理论联系实际、从现象看本质,初步培养了理解、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1、“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是初三政治第三课第二节“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活动课

2、“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是对“党基本路线”的一种理论的升华和理论联系实践的活动。

3、本活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A、学习有关理论,包括三个要点B、“神奇的业绩 无限商机”C、建议实践活动——“从身边的变化谈改革开放”。三个方面的逻辑性较强,在教学中基本可以参照其顺序推进

4、本活动课通过“理论”——“资料阅读理解感受”——“身边人身边事大家谈”的模式,可以使抽象的东西形象化,理论的东西通俗化,更容易使学生从情感上去认识、认可改革开放的必然性和重要性,理解现实生活中国家关于改革开放方面的政策、措施,并用实际行动宣传和支持改革开放;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学习政治的兴趣,更好的开展政治教学,实现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特点和本活动课的课程要求,本活动课的核心任务是通过教学和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改革开放的理解。

A、知识目标:通过教学和实践活动,让学生识记并理解“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坚持改革开放,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B、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理解、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社会调查能力、资料收集整理能力

C、思想觉悟目标:通过教学和实践活动特别是“从身边的发展变化谈改革开放”活动,使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和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从而使学生产生为祖国、为家乡、为学校改革开放事业作贡献的情感

四、教学策略

1、本节课打算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讨论法、调查法、例证法(举例子)、对比法、2、根据初三学生的实际和认知特点,借用多媒体,运用创设情境法、讨论法、调查法等教学方法,以贴近学生的材料“从身边的发展变化谈改革开放”为教学切入点,课堂教学围绕“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通过“畅所欲言”、“调查结果交流”、“说一说、比一比”、“自由论坛”等活动设计,以学生为主体讨论改革开放前后中国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落实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注重感情教学和行为指导,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实现知行结合的教学目标。

3、课前准备的材料:歌曲《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前后图片对比展示;学生课前调查访问的材料(短文、图表、图画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情感导课

播放VCD《春天的故事》,欣赏歌曲,创设一种意境和氛围。

《春天的故事》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提问:歌词中的“春风”是指什么?“老人”是谁?

“春风”是指改革开放

“老人”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多媒体显示)课题: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2、讲授新课

回忆:“三个代表”的内容分别指什么?

思考:党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

生答后,师指出党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并不断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我们党与时俱进,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屏幕显示]展示改革开放前后的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深圳的图片

同学分组讨论:上述这些地方在短短20年取得如此巨大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生答后,师归纳:正是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使中国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使人民走向了富裕的道路。

问:那么,我国为什么要进行改革开放?(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的角度去思考)

学生分组讨论、推选出代表发言

生答后,师归纳

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改革是调整和改革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和环节,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加强与世界交流和合作,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强国之路。

[屏幕显示]学生上台展示调查访问结果,讲述改革开放以来本地或身边发生的巨变,并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荧屏播放录像]:老爷爷、老奶奶讲述生活经历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感受。

师归纳,正是由于20多年来我国坚持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使我国也使我们本地的经济和社会发生了巨变。

(堂上练习)思考:“发展”是我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请你谈谈改革开放与发展的关系?

课后作业:根据所学的相关理论和调查资料办一期以“改革开放”为主题的的板报

六、课后反思

初三思想品德“活动课”之我见 篇5

一、初三思想品德“活动课”的特点

1. 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初三新课程标准教科书思想品德教材共设计了16项活动内容,有的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用教材中的理论或自己的观点分析实际问题;有的通过学生查找资料或访问,用掌握的事实说明理论、观点;有的通过理论、事件、资料的分析,提出行为要求。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

2. 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初三政治活动课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教育资源,紧贴学生生活和社会热点。触及到“三个代表”、“中学生上网热”、“国际形势”等社会问题,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也使思想政治课焕发出勃勃生机。

3.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初三政治教材根据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活动课;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具有一定的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设计活动内容;学生可以采取调查、讨论、访问、演讲、辩论等多种方式进行活动;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通过个人努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些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意识。

4.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初三政治活动课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学生在活动课上可以不受学科知识体系的限制,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不断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敢于质疑、批判的精神。

二、活动课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 思想上高度重视。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用于开展学生课堂活动和相关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总课时数的20%,此外,每一单元还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了2—3个活动。要把活动课作为呈现教学内容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环节。近年来,一些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大量出现在中招考试的考卷上,如西部大开发、科学发展观、环境保护等。这些试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学科知识教学难以完成的任务。所以,设置活动课既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适应中招考试改革的需要。基于以上的原因,教师、学生对活动课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2. 教师适度指导。活动课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教师在活动课上应是一个指导者,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解释疑难;对学生的积极参与进行鼓励,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应启发学生的思维、介绍方法、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既不能代替学生活动,又不能放任自流、袖手旁观。

3. 转变学习方式。活动课的设置就是要把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在初三政治活动课的实施中,可以采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注意给学生提供进行完整科学探究活动的机会,这样的活动虽然要用更多的时间,但对学生体验科学家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和科学精神是非常必要的。

三、活动课目前的尴尬

1. 人们对活动课缺乏认识。活动课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口,但在目前的升学压力下,它的存在会引起其他任课教师、家长的疑惑。

2. 活动课的开展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分组讨论要求该课堂隔离于其他班级,避免干扰和被干扰。还要求有较大的教室,便于教师巡视,随时解决他们的疑问。但现有的教室数量、大小等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影响了活动课的质量。

3. 活动课的逻辑结构需要改善。初三政治活动课总是先给出理论方面的阐述,然后呈现一些典型资料或事例加以论证,最后才是让学生活动。这种逻辑结构不符合学生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规律,也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容易把学生思维限制在教材给出的理论范畴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不利于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

初三政治复习提纲 篇6

初三政治复习提纲

初三政治知识点

1、党的地位:党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是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

2、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源于她的先进性(表现)

(1)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党的奋斗目标:是谋求民族的独立和复兴、国家的繁荣和富强、人民的解放和幸福

(3)党的性质: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4.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5.为什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怎样理解发展是硬道理)?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②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我们的根本任务。

③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离不开发展;

④巩固、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离不开发展;

⑤保持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离不开发展;

⑥提高国际竞争力、掌握国际斗争的主动权离不开发展;

⑦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离不开发展。

⑧发展是我国当前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

6.为什么要进行改革?(改革的必要性)

①我国的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成熟、不完善,存在着体制上的种种弊端,②抑制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使经济组织失去了应有的活力,③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只有通过改革才能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扫清障碍。实践证明,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7、怎样理解改革对我国社会发展的作用?(改革的意义。)

⑴完善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制度,给我国社会注入了生机和活力,⑵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⑶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地解放,国家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实践证明,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8.改革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9.为什么要进行对外开放?

①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要发展必须走向世界。

②只有对外开放,才能利用国外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才能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才能紧跟新科技革命的发展潮流,追赶世界先进水平。

③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10.我国对外开放包括“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种基本途径。具体措施有:发展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创办经济特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到国外承包工程、办企业等。

11.我们青少年应怎样对待改革开放?

①我们每个人都应以主人翁的姿态对待改革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正确对待改革给个人和家庭带来的影响,争做改革事业的拥护者、参与者和推动者。

②我们青少年应树立平等、开放、参与的国际意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将来参与我国对外开放事业做好充分准备。

12.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什么?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也是时代赋予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

13.三步走:①1990年温饱②2000年总体小康2020年全面小康③2050年实现现代化

14.总体小康特点: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

15.为什么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①艰苦奋斗是通向理想的必经之路,是我们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②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实现共同理想决定的。

16.提倡艰苦奋斗,并不是提倡过苦日子,当苦行僧。而是反对铺张浪费和贪图享受。我们只有从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做起,自觉磨砺自己,才能逐步把自己造就成能担负众人的人。

17.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8.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是由我国的性质和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即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

19.我国的各种经济成分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集体成分。

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

20.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①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居于主体地位,②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③是国家引导、推动经济发展的基本力量,④是实现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个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

21.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①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②是促进我国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2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根本目的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23.我国如何对待公有制、非公有制经济?

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24.为什么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1)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2)它对于增加税收、活跃市场、拓宽就业门路、方便人民生活、促进经济快速增长发挥着重要作用。

25.判断和衡量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是什么?

①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②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③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6.我国分配原则和分配制度是什么?

分配原则:确立劳动、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7.实行这样分配制度有什么意义?

(1)改变了以往的“大锅饭”做法,有利于发挥收入分配的激励作用,极大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有利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⑶使一切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和知识的活力竞相迸发,使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28.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为什么要坚持这一根本政治制度?

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原因:(1)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民不可能都去直接管理国家,只能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去管理国家事务。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形式,它有力地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

29、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30.人民代表大会与政府、法院、检察院的关系(国务院为什么向人民代表大会作报告)?

(1)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2)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由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国家的权力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

⑶并授予它们分别行使行政权、审判权和检察权,政府、法院、检察院必须对同级的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受它监督。

(4)它们分工不同,职责不同,但根本目标都是代表人民利益,为人民服务。

31.人大代表和人民的关系:(1)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2)人大代表对人民负责;⑶人大代表接受人民监督,人民有权罢免自己不满意的代表。(4)人大代表只是代表人民行使权力。

32.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原则是什么?我国形成了什么样的民族关系?

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33.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1)妥善地解决了国家统一和民族自治的关系,既维护了国家统一和安全,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务的自主权利,使少数民族人民真正当家作主。

(2)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力地促进了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34.青少年应如何处理好民族关系?

(1)应自觉拥护我国的民族政策。

(2)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做到一言一行都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不做伤害民族感情的事情,各民族同学平等相处,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

35.共和国巨变的表现:(1)百姓生活发生了大变化。人们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由温饱到总体已小康的历史性跨越。(2)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36.共和国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是:

(1)党的正确领导

(2)坚持改革开放

(3)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4)人们的辛勤劳动

(5)

(6)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7)坚持科学发展观

(8)发扬了艰苦奋斗的精神

(9)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10)坚持弘扬民族精神,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37.38.(1)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A、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B、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C、西部大开发D、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2)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A、实施科教兴国战略B、设立国家科学技术奖C、神舟七号和嫦娥一号发射成功D、北京奥运会举办成功

(3)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A、免除农业税B、义务教育实行两免一补政策C、实行廉租房制度D、关注下岗职工再就业

先进人物代表:郑培民、孔繁森、任长霞、王启民、许振超等

39.科技的作用

(1)实践证明,一个国家和名族的命运与其科学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输掉了科技,也就输掉了未来。

(2)科学技术史第一生产力,它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速度。

(3)科学技术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

(4)科技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资和精神财富。

40.快速发展的现代科技的表现:

(1)蓬勃兴起的信息技术

(2)迅速崛起的生命科学(21世纪高科技的主流)

(3)突飞猛进的空间科学(现代科技中最快的尖端技术之一)

41.科技成果

(1)嫦娥二号奔月成功

(2)神舟七号发射成功

(3)天河一号计算机居世界前列

(4)蛟龙号潜水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42.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怎样理解科技创新?):

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技的本质就是创新。

②要想真正地缩小差距,赶超发达国家,关键是靠创新。

③只有把科技进步的基点放在增强自主创新和持续创新能力上,才能实现我国科技的跨越式发展,真正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④没有创新,就要受制于人,没有创新,就不可能赶超发达国家。

43.好奇与创新的关系是什么?

答:〈1〉好奇心是科学家们走上科技发明创造之路的起点,是创新的最初动力。〈2〉好奇心也需要正确把握,要符合道德和法律的要求,否则也会对人们的成长造成消极影响。

44.怎样由好奇走向成功?

答:〈1〉要把好奇转化为兴趣,进而发展为志趣。〈2〉多加观察,大胆设想,锲而不舍。

45.怎样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1)善于观察;(2)展开想象;(3)求异思维;(4)积累知识(5)勇于实践。

46.教育的重要性(为什么把教育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

(1)科学技术的发展,关键是人才;

(2)高素质的人才是一个国家最为重要的资源,而人才的培养主要靠教育;

(3)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并最终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

47.怎样理解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时代的正确选择?(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我国科技和教育的整体水平不高,制约着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了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就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科技和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2)大力发展科技、尤其是高新科技,可以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3)大力发展教育,才能提高我国国民素质,培养更多的人才,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巨大的人才资源优势。

(4)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时代的正确选择。

48.怎样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把科技和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2)大力发展科技,提高我国的国际科技竞争力;

(3)大力发展教育,提高我国国民素质,把人口负担转变为巨大的人才资源优势。

49.怎样有好奇心到创新?(好奇心与创新的关系)

(1)好奇心是走上科技发明创造之路的起点,是创新的最初动力。

(2)好奇心需要正确把握。

(3)只有好奇转化为兴趣,进而发展为知趣,多加观察,锲而不舍,才能有所发现和创造,从而走向成功。

50.中学生怎样成为创新性人才?

(1)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在学习生活中,就要从转变学习方式做起,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进行创造性学习。

(2)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开发自身潜能,为创新奠定知识基础。

(3)勤于思考,善于观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4)勇于质疑,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5)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的热情和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

(6)学以致用,勇于实践,积极参加科技实践活动,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7)让创新思维闪光,培养好奇心,善于观察,展开想象,求异思维。

(8)树立远大理想,担负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

初三政治选择题知识点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平、合作、负责任。

2、为什么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2)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3)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所以,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算起,至少需要一百年。

5、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6、面对主要矛盾,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举例):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嫦娥二号成功飞天、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等。

8、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9、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原因有哪些?(1)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3)坚持改革开放。(4)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5)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6)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7)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10、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11、我国制定基本路线的依据: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

12、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含义: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

14、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重要性)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15、四项基本原则

16、为什么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重要性)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17、为什么要坚持改革开放?(重要性)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18、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9、怎样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

(1)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起来。(2)在实际工作中牢牢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大局。(3)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史硬道理,稳定压倒一切。

20、基本路线的重要性: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2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22、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23、怎样维护民族团结?

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24、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5、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6、用事实说明,一国两制的方针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保持了繁荣、稳定和发展,事实证明,“一国两制”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初三政治观点 篇7

1.对自己负责,子女的责任,学生的责任。

2.对他人负责,有利于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

3.对集体负责,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我们要关爱集体,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

4.对社会负责,有利于共同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5.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得到了初步显示,我们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6.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名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和义务。

7.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有利于“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8.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9.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有利于促进我国科教文事业的发展,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10.我国现在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水平不高,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11.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12.体现了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①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为xx提供了法律基础。

②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有利于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13.体现了正确行使建议监督权,积极参与政治生活,有利于依法治国方略,有利于对社会负责。

14.体现了我们要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政治义务,对社会负责。

15.体现了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有利于缩小区域/城乡差距,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16.体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我国的思想道德建设和和科教文建设,我们要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初三政治学习计划 篇8

以中考升学的指导为方向,以学生终身发展为基本理念,以教师的教育思想、师德、敬业精神为前提,以课标为依据,以考纲为准绳,严格按照袁校长提出的教学理念,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带领学生进行全面、深入地总复习,全面提高政治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以百倍的信心迎接中考的挑战。

二、考纲解读

《政治考试说明》是中考的直接依据组织组内人员研读考纲,以市里辅导为标准,试题逐一落实,熟练于胸。

三、学情分析

1、目前学生学习状态总的来说很好,但缺乏主动性,学习热情不高。

2、部分学习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被动接受知识,课前准备不好,课后巩固提高不及时。

3、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对本学科不够重视。

4、基础知识的掌握有待于提高,运用能力有待于培养。

四、复习策略

以每次模拟考试时间为参考,将复习分成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3月1日~3月29日

目标:因为考纲还没有下来,模拟考试是阶段性的,复习范围为第七课——第十

课,七、八、九课为重点,第十课考单选。

方法:1、以去年考纲内容为重点,结合教材进行复习。

2、夯实基础、将知识点进行总体的全面的复习。

3、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领会、记忆,并使其系统化。

4、多关注教材重点和社会热点的结合,使学生能够扎实地掌握所应学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阶段:3月29日~4月25日

目标:第一课——第十课

方法:1、复习重点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按照考纲,制定复习计划。

2、按照“课题——节题——框题——目题”的顺序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反复落实基础知识,学会整理知识,查漏补缺,认真钻研教材,在练中发现问题,不留知识疑点,达到“准、全、牢、熟”,把知识梳理一遍。

第三阶段:4月27日~5月23日

目标:第一课——第十课

方法:1、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2、目标明确,讲练做到有的放矢。配合各种练习,边做题边对学生进行方 法的教授,边测试边训练学生应试的心理和技巧,以最好的状态应战中考。

第四阶段:5月26日~5月13日

目标:第一课——第十课

方法:1、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2、进行一句话知识点、易混知识点专项。

3、研究最近5年的中考题,训练答题技巧、考场心态、临场发挥的能力 目标明确,讲练做到有的放矢。

一、指导思想

以20中考升学的指导为方向,以学生终身发展为基本理念,以教师的教育思想、师德、敬业精神为前提,以课标为依据,以考纲为准绳,严格按照袁校长提出的教学理念,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带领学生进行全面、深入地总复习,全面提高政治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以百倍的信心迎接中考的挑战。

二、考纲解读

《政治考试说明》是中考的直接依据组织组内人员研读考纲,以市里辅导为标准,试题逐一落实,熟练于胸。

三、学情分析

1、目前学生学习状态总的来说很好,但缺乏主动性,学习热情不高。

2、部分学习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被动接受知识,课前准备不好,课后巩固提高不及时。

3、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对本学科不够重视。

4、基础知识的掌握有待于提高,运用能力有待于培养。

四、复习策略

以每次模拟考试时间为参考,将复习分成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3月1日~3月29日

目标:因为考纲还没有下来,模拟考试是阶段性的,复习范围为第七课——第十

课,七、八、九课为重点,第十课考单选。

方法:1、以去年考纲内容为重点,结合教材进行复习。

2、夯实基础、将知识点进行总体的全面的复习。

3、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领会、记忆,并使其系统化。

4、多关注教材重点和社会热点的结合,使学生能够扎实地掌握所应学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阶段:3月29日~4月25日

目标:第一课——第十课

方法:1、复习重点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按照考纲,制定复习计划。

2、按照“课题——节题——框题——目题”的顺序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反复落实基础知识,学会整理知识,查漏补缺,认真钻研教材,在练中发现问题,不留知识疑点,达到“准、全、牢、熟”,把知识梳理一遍。

第三阶段:4月27日~5月23日

目标:第一课——第十课

方法:1、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2、目标明确,讲练做到有的放矢。配合各种练习,边做题边对学生进行方 法的教授,边测试边训练学生应试的心理和技巧,以最好的状态应战中考。

第四阶段:5月26日~5月13日

目标:第一课——第十课

方法:1、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2、进行一句话知识点、易混知识点专项。

3、研究最近5年的中考题,训练答题技巧、考场心态、临场发挥的能力 目标明确,讲练做到有的放矢。

六、培养目标

(一)、状元工程

1、培养名单

李雅楠、陶明鑫、张晓满、肖明俊、刘熙濛

2、措施

1)全面了解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关注学生内心发展;

2)面批面改,及时指导反馈;

3)分层教学。

(二)、一中、二中工程

1、培养名单

各班前18名

2、措施

1)全面了解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关注学生内心发展;

2)树立信心,增强学生实力;

3)分层教学。

(三)其他重点高中工程

1、培养名单

年部前200名

2、措施

1)全面了解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关注学生内心发展;

2)给学生一定的学习空间,没每节课的学习目标的制定一他们为标准,给他们足够的信心和力量,使其不断增强学生实力。

(四)可上可下学生名单

1、培养名单

年部200~300名

2、措施

1)低起点,夯实基础;

2)抓重点,树立信心;

初三政治工作总结 篇9

楚国兰

本学年,我担任九年级82班、83班、84班三个班级的思想品德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扎实工作,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这学期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备课,精心选择教法。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为此,本人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堂教学,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在深入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认真写出了切实可行的教案,使每一节课都能做到“有备而上”。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乐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了愉快教学的目的。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活动,活跃课堂气氛。

二、加强对中考的研究和中考信息的把握

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加强中考研究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学和中考复习中,我联系教材,研究课标,研究考试说明并不断总结三年来的中考题,从而把握中考的热点和复习的重点。极大地改善了中考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通过多渠道获取中考信息,加强对学生的中考模拟训练,使学生掌握答题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他们解题的灵活性。

三、面对全体学生,尤其留意培优补差,加强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本人非常重视身心健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树立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四、不足之处:

1、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感到自己和学生沟通得还不够,对后进生关注还是少。

2.教学中,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平时对思品题目的训练和学法教法的指导还不够,对学生应试指导不够,高分低能现象依然存在。

3.新课改理念运用于实践较少。虽然大家思想上、观念上发生了较大变化,但是对于新课改理念落实的还较少,课堂上还是较多地采用传统的教法,给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的时间、空间机会不多。

五、改进方向及具体措施: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不仅要努力做学生的良师,还要做学生生活中朋友。在课堂教学中,更多的关注后进生,给他们更多的赞赏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成绩迎头赶上。(1)更新观念,改进教学

新教材的设计和中考的命题要求,要求我们尽快改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所以我们的教学不仅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还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2)夯实基础 提高能力

以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为出发点的,都是以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深化来命题的。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准确、全面地理解和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在对主干知识记忆和理解的基础上,学会对知识进行归纳、比较,把握其内在联系;同时要明确不同阶段的学习目标与具体的要求,对照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对知识进行学科内和学科之间的整合。

(3)掌握方法 规范答题

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的指导,强化归纳综合的训练。训练是使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有效途径,适度训练,可以逐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以及学科表达能力。我们要善于挖掘教材,把握教材重点,从不同角度、层次,精心选取不同题型练习,以此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应变能力。

上一篇:风格概述下一篇:道德目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