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特色学校教育思想十篇

2024-08-24

农村特色学校教育思想 篇1

一发挥农村优势, 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1. 充分发挥农村生活环境优势

农村生活环境虽然不及城市生活浪漫迷人, 但农村生活朴实丰富, 这是城市学校无法比拟的优势条件, 可以帮助我们透过生活现象寻求本质。

2. 积极运用农村种养环境优势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村种植业、养殖业也得到优先发展。利用对比归纳法分析农业生产现象, 产生感知从而强化认识。认识到科学知识对生活的指导和从生产的实践中验证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3. 农村学生自小受农村特有环境的熏陶, 有着勤劳朴实的生活本质

在劳动生活中接触了丰富的自然现象, 如“冷在三九, 热在中伏”“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开水不响, 响水不开”等, 教学中指导学生将这些无意观察变为有意观察, 在观察中受启迪而发现自然规律, 强化有意注意意识。让学生把生活中接触到的奇特现象记录下来, 成为教学中探究活动的良好素材。

二结合农村实际, 形成独特模式

1. 稳定科学教学研究机构, 坚持不懈地进行改革实验

新课程标准指出, 不要拘泥于教科书上规定的教育内容, 学生眼中的科学世界永远是妙趣横生的。因此要对教材进行深入剖析, 对符合学生实际, 理论严密而合乎逻辑的内容深化理解;对不够严密的内容, 筛选后进行专题改革实验;对易于就地取材进行教学的内容逐步积累, 加以完善, 将农村实际和科学理论有机整合。

2. 充分利用农村种植养殖资源, 让丰富的种植养殖资源发挥更高的实用价值

“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里, 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更广阔天地。”农村种植养殖资源不仅是动植物的普通标本基地, 更是利用自然知识进行实践和创造的场所。如根据植物不同的习性和特征进行间作、套种、配种实验;开展地下 (菌类植物) 、地面 (草本植物) 、地上空间 (木本植物) 的立体式综合种植实验, 将教学实践和研究融为一体。形成农村学校独特的走进大自然的大课堂教学模式。

三进行实验改革, 运用灵活教法

1. 农村动植物资源丰富, 让学生采集储存标本

各种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等植物标本;鸟、鱼、昆虫、爬行动物、两栖动物等动物标本;大理岩、砂岩、页岩、化石等标本。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认识动植物及其特征, 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爱家乡、爱科学的情趣。

2. 在科学教材的编排中注重了同季节的关系这一特点, 可以即兴寻找活教具

例如, 花的传粉方式、花的结构与果实形成的关系等知识的教学, 课前指导学生养蝌蚪、收集桃花、油菜花和樱桃等标本, 使学生对照标本进行观察, 将室内实验搬到大自然中去做。既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发现、科学探究、科学创造的过程, 又积累了生活经验。

3. 就地取材, 模仿农村生活、生产方式制作学具

如根据水车原理制作水轮机, 根据风车原理制作风力发电机, 利用酿酒原理制用水循环演示装置, 利用木块、有色玻璃、大小颜色鲜明的石粒进行沉积演示等, 使演示从简从速地达到明理。

四走进“自然”课堂, 建立科学基地

在自然资源相对丰富的农村, 我们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进行科学教学。

1. 走出去, 走进“自然”课堂

在大棚基地进行植物与环境的教学, 可得到改变环境使植物生长的启示:在养殖场进行动物与环境的教学、在花卉场观察各种各样的花、在林场学习植物种植、在加工厂学习机械和杠杆知识等, 都可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使知识应用得以深化, 在现场操作中进行教学, 使学生受到改进和创新的启发。培养学生从小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习惯。

2. 请进来, 建立科学教学基地

聘请农业种植技术员到学农基地进行玉米、红薯、桔子和梨种植的示范和讲解种植科学。让学生在从事基地劳动中深化、理解科学知识。结合教学内容, 聘请专业人员进行实践经验介绍, 让学生将来能将知识学以致用, 在学习活动中树立学好知识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的远大理想。

总之,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教学强调以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利用学生身边的事物、活动进行科学教学, 能直接引起学生的兴趣, 具有典型的科学教学意义。通过这些活动的教学, 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发展、科学探究、科学创造的过程。

[责任编辑:陈晨]

摘要:科学教学不能受教材的约束, 更不能受学校条件和地区差异的制约, 而要因地制宜, 发挥地方优势, 结合学校实际, 实现培养科学素养的科学教学宗旨。

农村特色学校教育思想 篇2

特色学校建设与学校特色发展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近几年关于学校特色办学的研究和实践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然而,学校的特色化发展也产生了很多问题,比如学校之间盲目追风、模仿,学校随便找个文娱项目就可以作为特色,学校特色与学校发展脱节,师生压力增大,等等。总的来说,特色学校建设呈现随意性和趋同化的特点。究其原因在于学校领导者对学校特色的认识模糊,学校发展战略不明确。所以,明确学校特色办学的目的,建设特色学校建设的意义、作用以及如何建设特色学校,成为值得探讨的话题。

一、特色学校建设要有利于学校长远发展

当前,我国的中小学校虽然整体上还是以升学率为导向的单维度发展,但是很多学校在与其他组织的发展呈现趋同化以后,都开始谋划学校特色发展问题。与此同时,这也产生另一“怪现象”,即在各个学校风风火火地开展特色建设项目的同时,这种特色的“趋同”也在逐渐蔓延。校际之间相继模仿,组织之间相互“复制”。这种学校特色发展途径本来是共享资源的好方法,并没有问题。但出现了很多学校照搬照抄其他学校的经验,尤其是发展薄弱的学校直接效仿优质学校建设学校特色。

在当前学校组织之间发展趋同以及以升学率为导向的形势下,只有特色建设才能让学校凸显出来,提高竞争优势。但特色学校建设绝不应为了特色而特色,其最终目的只能是“发展”。每一所学校都要基于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师生的实际需求开展“本土化”特色建设,要致力于探索出本校师生认可的、有利于学校长远发展的发展路径,致力于提高学校发展的效率和质量。

二、特色学校建设要以服务学生为要旨

仅仅以升学率为目的的发展模式已无法适应这个教育民主化、产业化的时代,也无法满足新一代学生及其家长的教育需求。新世纪学校营销的理念是“以顾客为导向”,我国政府也要求“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所以,特色学校建设的要旨是以服务学生为本,以人为本,要把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要办“优质教育”,而不是“优才教育”,要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而不是“竞赛机器”。正如作者在《定位》一文中提到,一所有特色的学校,“好在它不是以把自己做强做大,而是以学生的需求为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好在它不是以升学率,而是以学生的发展为质量标准;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健康发展,从而满足了学生、家长的需要,也满足了国家提高全民素质的需要”[1]。

三、特色学校建设要实现师、生、校的和谐发展

在实际的特色学校建设中,很多学校会顾此失彼,仅仅为了提高学校的声誉而埋没了师生的发展需求,认为师生发展与学校发展是矛盾的,其实不然。

真正有效的学校特色建设是立足于本校及师生的实际情况,以促进师生发展尤其是学生发展为根本原则的。其目的在于通过特色项目建设,带动整个学校的文化、风气和活力,进而提升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教学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师生的发展能够促进学校的发展,同时师生的发展也是学校发展的一部分,这是一个和谐、循环、互动共生的发展过程。同时,学校的特色建设目标要有指向性,要清晰、独特、唯一。但是,学校的特色建设不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某一个特长,而是对于师生的整体发展起到导向和引领作用,是通过让师生参与学校特色建设的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师生校的和谐发展的过程。

具体而言,特色学校建设要借助学校特色的平台培养学生个性,帮助学生树立自信,点燃他们求知奋进的热情,带动他们身心的全面发展。如果能让学生在愉悦精神、塑造健全人格的同时,通过训练获得思维品质的提升,他们的学习动机和热情将得到进一步的激发,其学习成绩将逐步得到提高。特色学校建设对于教师发展的作用也是如此。学校整体教学质量提高以后,更有机会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机会,生源质量和师资质量也会提高,整个学校呈现出健康、积极的发展态势。

四、特色学校建设要发挥文化引领作用

学校文化是一个学校长期形成的核心价值观与行为规范,是一个学校不同于其他学校的独特发展思路,也是其得以发展的依据。通过文化引领能够形成学校共同价值观,塑造师生共同愿景,促进学校的长远特色发展。学校核心价值观是学校特色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动力。比如,北京大学在建校之初的办学思想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在战争年代成为我国汇聚人才、生长思想的主要“知识阵地”。“北大自蔡元培任校长起,‘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办学的理念已升腾为北大之魂,融化于每位教师的行动,渗透进每堂课,每个讲座,乃至于北大的学生也有一种‘天老大,我老二’,旷放不羁,不甘平庸,总想着改造世界的心态与气质。”[1]由此可见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对于学校的特色长远发展的重要性。

此外,学校的核心价值观要得到师生的认可才能实施。只有师生认可的才是真正的学校文化,才能产生效用。作者通过走访芬兰的小学,发现当地的学校很少有安装封闭的校门,校内也没有刻意的人工装饰,学校设施随意人性,却培养了全球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最高的学生。由此可见,特色学校建设的重点在于营造温馨的校园环境,建设人性化的校园,陶冶师生心灵。

五、特色学校建设要通过学校特色活动实现

学校文化或者特色学校建设的思想应当体现在每一个人、每一件事上,其中最主要、最有效的手段就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校活动来体现和落实。但是,现实的情况是大多学校仅仅为了特色而特色,或是把个别学生特长的培养作为标杆来宣传。此外还有的学校尽管管理和教学都较好,学生礼貌规矩,教师尽职尽责,学校秩序井然,但缺少“人气”,缺乏活力,学校的特色办学与实际的教学生活脱节,扯“两层皮”,特色办学的思想并没有真正落实下去。正如作者在《让学校有的可“爱”》一文中所说,“一方面,我们提倡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另一方面,我们把学校办得死气沉沉;一方面,我们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我们把学生紧紧捆在教科书和标准答案上;一方面,我们希望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我们用严酷的学校生活销蚀他们的生活激情”[1]。

由此看来,学校的特色活动要真正立足于学校现实的条件、学校可获得的人财物力资源以及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设置,不但不能随意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还要让学生乐在其中。此外,学校的特色活动必须是全员参与的活动,不能以培养个别竞赛选手为首要目标,要让师生各施所长,寻找优势,树立自信。

参考文献

端正教育思想 办好农村特色学校 篇3

关键词:农村;特色学校;办学理念;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27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4.24.0080

四平市铁东区二龙湖学校是一所普通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创建于1948年,占地总面积为10000平方米,校园占地面积2180平方米,学农基地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有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08人,教职工30人。我们以创建“农村示范校”为契机,在“端正办学思想,面向全体学生,立足素质教育,探究教学艺术,创办特色学校,争取一流质量”的办学过程中,把创办农村示范校作为整体改革的突破口。

1 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树立为“三农”服务的办学理念

在1998年~1999年,学校与某种子公司合作搞种子试验,到2000年实行大规模合作,把学校46亩土地全面搞试验田,有对比实验田和自交系制种,种植达400多个品种,每年向社会推广30个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良品种。春种,夏锄、秋收,学校师生全员参加学农基地的科学试验劳动,学生通过实践学到了各种农业科学知识,由科学种田、喷洒除草剂到观察品种的对比,秋后的测产、品种的选择,使学生学会了选良种,使学生在劳动过程中既学到了农业科学知识,又培养和锻炼了多方面能力,同时也体验了父母在劳动时的艰辛,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2 集思广益,拓宽教育渠道

面对农村每年只有少数人升学,而大多数毕业生将回乡务农的现状,学校一方面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积极为上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另一方面千方百计为那些不能够升学的学生铺设一条成才之路。让他们在毕业之前,既能学习文化课,又能学到相关农业实用技术。回乡后,能学有所用。学校在学生升入初中时,就开始实施分流教育,将那些厌学、面临辍学、升学无望的同学,在自愿的基础上,从普通班分流出来,组建分层次教学班,在适当降低文化课学习要求的同时,适时增加职业技术教育课的内容。学校从农村经济建设的实际需要和学校自身发展的状况出发,经多次研究、考察、论证,建立肉牛养殖实践基地,为回乡务农的学生找到一条致富之路积累经验。为此我们先后到双辽茂林、梨树大房身、公主岭刘房子等肉牛养殖大户学习饲养技术;到伊通英城、双辽玻璃山、辽宁平岗、亮中、八棵树等黄牛交易市场考察牛的品种和价格;到市畜牧局,畜牧站学习防疫、疾病的预防治疗技术等。结合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经历教育的实践活动、学校开设了相关的肉牛饲养与防疫课程,专任教师自编教材,学生亲自参加饲养场的实践活动,通过开发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学生掌握了肉牛饲养的基本技能和方法,体验了饲养肉牛的艰辛和成功带来的喜悦,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对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起到了促进作用。为校园周边农民致富奔小康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我校在原有种植实践基地和肉牛养殖实践基地的基础上,2104年暑期学校又建起了饲料加工厂。饲料厂的建设,使我校形成了农科教相结合,种养加一条龙的办学模式,这些基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农业科技知识和参加实践活动的机会。2010年初我们还兴建立了果园,当年成活率达80%。目前我校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

3 深化素质教育成果,提升学校综合办学水平

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坚持走农科教相结合的办学道路,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办出农村学校自我发展的特色。

3.1 德育为首,大力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

结合经历教育,利用主题班会、团会落实《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执行情况,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开学初,对初一新生进行为期一周的军事训练,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磨练学生的意志;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理想前途教育;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法制教育”,定期召开法律知识讲座。通过校园广播、板报等形式,使学生知法、懂法、守法,争做合法、守法的小公民。学校还通过播放爱国主义影片及向贫困学生献爱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五爱”意识和奉献精神。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额巩固率明显提高,学风日趋浓厚,校风明显好转。

3.2 坚持以教学为本,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抓好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根本。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的生命线。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取决于教师自身的能力和业务素质。要提高课堂的授课效果,就必须努力打造一支,过硬的专业教师队伍。在这方面我校以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汇报课、评课等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带动教学成绩的提高。

3.3 实施分层次教学,培养农村经济建设的适用人才

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分层次教学的实施使一些原来对学习产生厌倦,不愿意学习的学生能够坐住板凳,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分层次教学班的课程设置,除了开设正常课程外,主要侧重计算机课程,同时,增开了农业技术课。补充相应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内容,将职业教育思想贯穿到学科教学之中,如我们开设的计算机的组装与维修、玉米的种植、肉牛的饲养与病害的防疫、花卉的栽培等。现在分层次教学在我校已顺利实施并取得了一定经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稳定学额,控制流失生,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学校充分开展课内外活动,通过开展学科竞赛,丰富兴趣小组活动,突出了趣味性、广泛性,进一步发挥学生特长,丰富了校园文化。学校呈现出良好的育人氛围,由于管理得当,学生的素质全面、协调、健康发展。学校的各项教学工作都取得了较好成绩,中考成绩几年来一直得到稳步提高。

农村特色学校教育思想 篇4

——通川区第十二中学2014年春学校工作总结

郝流文

各位老师:

大家好!2014年春季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全校家长的积极配合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全面完成了工作任务。今天,我们在这儿举行总结大会,这次大会我的发言题目是《统一思想 振奋精神 努力办好农村特色学校》,发言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进一步诠释学校的办学理念;二是对本期学校的工作进行总结;三是对来期工作有一些初步的展望。

一、学校办学理念

几年前,学校生源差,校园环境差,社会对学校的评价差,学校根据现实情况,琢磨出了适合学校发展的办学措施:那就是打造学校的“一碑三度”(“一碑”就是口碑;“三度”就是信誉度、美誉度、声誉度),建好三个团队(领导团队、教师团队、学生团队),坚持走内涵式(校园文化的打造、校园活动的打造、精细化的管理)发展道路。这一基本的办学措施不会变,加强办学措施各个环节,从而为“办农村特色学校”这个办学目标服务。

学校校训是:崇德、博学、笃行、尚美

校训是学校的办学理念,今天借这个机会,在大会上给全体教师进一步诠释校训的内涵:

【崇德】“崇德”之“崇”是推崇的意思。“德”,是道德、德行,也就是人的品质或品格。“崇德”即主张人要推崇高尚的品格,这是为人之本。把它列于首位,体现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指导思想。

【博学】:《说文》中说“博”,大通也。即宽广、广博之谓。我们要求教师,应学识渊博、造诣精深;我们亦要求学生,应打下厚实的功底,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笃行】:《礼记·儒行》:“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 “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把它列为校训,强调教生必须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做到“知行合一”。

【尚美】:“尚美”之“尚”有尊崇、注重的意思。“美”蕴涵着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等丰富的内容;它既是外在的、物质的,也是内在的、精神的。“尚美”不仅是人的天性,更是一种高尚的人生境界。我们尊崇全校师生要追求一切美好的东西。

“崇德、博学、笃行、尚美”,就是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以师生共同全面发展为办学目标,以清雅有序的学校管理模式,脚踏实地的办学作风,营造和雅温馨的校园书香氛围,推崇高尚品格,尊崇读书学习,培养道德认识与道德实践统一、学问思辩合—、追求真善美全面发展的儒雅学生。

二、本学期工作总结

1、“五坚持”抓德育工作,为学校发展增活力

一是坚持流动红旗制度。按照每天早上打扫,至少两次保洁的传统,学校操场教室宿舍各个区域卫生干净整洁,内务工整有序,值周检查学生会卫生部唱主角,严格斗硬实行流动红旗制度,流动红旗每周一面,文明寝室每月评比有奖励。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为学生人生发展垫下良好的基础。二是坚持国旗下的讲话。每周一个主题,组织进行国旗下思想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尊师重教教育,感恩教育,爱国爱校教育,安全卫生教育,前程理想教育等等,保障校风纯正。三是坚持活动的打造。每期至少一个大型活动,这学期主要是庆五四迎六一文艺汇演,前后近一个月时间,整体还算圆满成功,较好的提升了我校的口碑,提高了社会及家长对我校的认可度,极大的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充分展现出了活动这强大而有效的育人形式。四是坚持周会课的开展。每周星期一下午第一节课,全校上周会课,班主任可以对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行表扬和强化,对出现的不好现象及时进行批评教育指正,效果良好。学校德育处通过查资料,现场抽查周会课等多种形式确保周会课的开展。此方法将进一步推行到各村小。五是坚持学生组织的培养。小学部的少先队大队部,初中部的学生会,这两大学生组织的成员不仅是学习和良好行为习惯的楷模,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的“以帮带教”,潜移默化改变学生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学校德育教育中坚力量。

2、“四继续”抓教学工作,为学校发展添动力

一是继续实施校本教研。为确保教研工作的实效,学校投入了专门的教研经费,确保了校本教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的教研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对老师教学技能和理念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二是继续加强教师业务培训。多名教师到成都等地参加各类培训。张泽、牟艳、柏文老师参与赛课获奖。何忠祥老师在参加通川区学科带头人比赛中被推选为达州市市级学科带头人。三是继续抓好教学常规工作。教学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无突出的教学事故发生。四是继续加大对教学质量的考核。交叉监考,统一阅卷,逗硬奖惩,这是抓好教学工作的一大法宝,必须继续强化。

3、“三强调”抓安全工作,为学校发展添稳定力

一是强调安全工作无小事的理念。学校举行了“防震紧急疏散演练”与“防暴疏散演练”,提高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树立安全无小事的安全理念。二是强调安全工作要务实。学校花费资金在沿河与重要路段安放了防溺水安全警示牌7个,包括村小都悬挂了防溺水告家长书共计7面,同时学校通过安全月报制度,建立安全台账,随时监控学校的安全,将安全工作事事落到实处。三是强调心理健康等隐形安全。如今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学校应该加强这方面的教育,预防心理疾病等因心理原因产生的不安全因素。

4、“二保证”抓后勤工作,为学校发展给保障力

一是保证后勤不乱。后勤是学校发展的财力保证,通过各方面的监督,不乱报,不乱拿,一切按照学校财经制度办事。二是保证积极完善教学楼修建手续。教学楼的修建是学校发展的大事,更是师生共同学习的平台和主阵地,因此把学校的教学楼修建放在学校的工作之首。本人尽力尽心完善学校教学楼修建的各种相关手续。

5、“一引导”抓村小工作,为学校发展增生命力

在“优秀村小”的引导下,各村主任教师的积极探索创新下,村小各方面的工作都有非常大的进步。有些工作从无到有甚至到优,比如二村小新队员的入队仪式,十一村小的学习雷锋等德育活动,都非常不错。

三、来期工作打算

1、继续加大教育教学研究、注重通过教学研究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强化教学奖惩,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一如既往地抓德育工作,始终把德育工作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来抓;

3、随着形势的变化不断地完善健全各方面的制度;

4、是要加强校园的文化建设,使校园环境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5、要重视工作执行力的提高。

今后的工作,任重道远。认真办好集中办学,提高教育质量,这是我校积极进取、求真务实、努力工作的方向,相信在学校的全体教职工的努力下,一定能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努力办好农村特色学校!

农村特色学校教育思想 篇5

我想起伟大领袖毛主席曾说过, 每个国家, 每个民族都有其长处, 不然他就不存在了。同理可推, 每个人也有其长处, 不然他就不会自立于世了。这应了古人的一句话“天生我才必有用”。这样看来, 学生都有其长处, 这是不容质疑的了。那么, 由谁去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呢?当然是我们的“伯乐”——当代的人民教师了!光发现了还不够, 还要对其进行这方面的培养, 由谁去培养呢?当然应当由有这方面的特长的教师去培养了。师高则弟子强嘛!强强联合, 教学相长, 就可能培养出这方面的顶尖人才来, 就有可能在这方面领先于同行, 夺得世界自然科技之巅那颗璀璨的明珠。

从学校管理者的角度来看, 我们该怎么办呢?纵观中国现当代教育史也只不过一百年左右, 这与我国古代几千年的文明史和教育史来比较, 那太短暂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不灭, 中华儿女创造了灿烂的华夏文明, 历朝历代, 仁人志士不断涌现, 这与我国古代优秀的教育制度和方法是分不开的。这意味着, 我们还应首先从我国古代几千年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中去吸取精华和营养。我认为, 我国古代教育的精华就是“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就是学生不分贫、富、高、低、贵、贱, 也不分健康与残疾, 均应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性格、志趣、爱好等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加以培养, 让人人成才。古代师带徒的教学形式正是基于这一要求而形成的。这种形式与西方的现代学校教学形式相比也有其局限性。那么, 我们现在何不把这两种形式进行取长补短, 综合应用呢?

我们不能等、靠、要。应根据本校的硬件、软件条件采取适宜的办法: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教学的场地、设施、设备, 充分挖掘教师的潜在的教育教学能力并加以发挥;针对本校学生的能力、性格、志趣、爱好等具体情况施行不同的培养教育, 教师努力去寻找;尽早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并由有这方面特长的教师来对其进行培育而让其尽早尽快地发展成长为该方面的专门人才, 从而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的需求。具体的实施步骤是:

首先, 按重庆市教委颁行的最新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课程课时, 让教这些课程教学效果好的老师去任教, 让学生有一个全面奠定基础的机会, 为将来的多样化发展打下基础;也让各科教师从中发现各学科成绩优异而有某学科特长的人才, 有针对性地加以培养, 为培养各方面的专业人才准备资源。

其次, 在全校教师中广泛发掘教师的各方面才能, 经综合考查后确定一些项目, 用作开设校本课程的备选资源。结合学校的文化传统和现有师资情况, 确定一至三门课程为校本选修课的必须课, 即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课程;其余的科目为校本选修课, 供全体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 兴趣和爱好选修。

第三, 校本课程的开设。校本必须课与课程计划的课程一样, 排入每个班的课程之中, 由有该方面专长的教师去上。校本选修课则先限定各科招生人数, 再按比例分名额到班, 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由班主任确定人送报教务处核准, 编入相应的班级, 选修课的上课时间是统一的, 不分年级, 只分科目, 由有该方面专长的教师授课。

第四, 坚持凡开课必考, 凡考必计入学生期末考试总成绩的原则, 只是计入总数时区分一定的比例。对学生对教师的考核既要看单科同年级的比较, 也要看综合考核的成绩。

这样一来, 既充分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 让其特长得到了发挥, 满足了其自身发展的需要, 又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 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 因师设课的目的。达到了师生教与学的双赢, 既解决了过去只重视学生的语、数、外、理、化、政、史等主要学科的学习成绩的问题, 也解决了部分教不好主要学科的教师的工作安排的问题, 各取所长, 各有所得, 何乐而不为呢?

以上这些只是我的一点初步想法, 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实施的过程中可能还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 如实施设备的问题;师资培训的问题;学生的考核问题;偏冷学科的学生上升通道的问题;家长是否支持的问题等等;都有待逐渐解决。

我坚信, 只要按照这个思路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做, 一定能办出学校的特色, 办成老百姓身边的好学校。

摘要:校本课程能发挥灵活性、针对性强的优势, 因校制宜、因材施教成为实现学校特色创建的有效途径, 也是培养学生特长的有效方法。由学校根据现有的硬件、师资条件开发的校本必修课和校本选修课, 可以从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培育, 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成为他擅长方面的人才。

农村特色学校教育思想 篇6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

首先, 它是当今社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坚持以完整准确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为根本指导思想, 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能够得以建立和健康发展的根本条件, 也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根本保证。以完整准确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为理论基础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 要始终坚持以整体性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为指导。另一方面, 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伟大成果为指导。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仅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在基础理论上一脉相承, 都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而且在纲领目标上一脉相承, 都始终坚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 它就是当今社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理应成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

其次, 它是党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 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 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样说, 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 另一方面它是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主题, 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 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可以说, 它是当今中国最大的政治问题。因此, 理应成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

二、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他们中宣传和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大学生的头脑, 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1.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加强大学生理想和信念教育。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它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提供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 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 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 明确方向。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如果动摇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这个精神支柱, 动摇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就会导致思想混乱, 社会动乱, 那将是党、国家和民族的灾难。”因此, 当前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和深刻的社会变革, 面对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干扰挑战, 面对西方敌对势力的西化、分化, 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冲击和影响。而马克思主义从来都是在应对挑战中巩固和发展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为我们坚定理想信念提供了强大的思想理论武器。只有紧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进程, 抓住坚定理想信念这个核心, 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 才能以理论清醒保证政治坚定, 始终做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动摇, 从而为大学生奠定扎实的思想根基。

2. 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 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基础上产生的, 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有机结合的必然产物。它既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不懈的努力与奋斗,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形成了系统的理论和思想, 又指出了目前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在发展过程中还呈现出一系列阶段性特征, 前进的道路上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实现和谐社会的构建还任重道远。然而, 现时代的大学生都是“80后”、“90后”, 他们沐浴在阳光下, 生活在幸福中, 没有亲身经历过新中国的成立和改革开放的过程, 感受不到中国社会发展的艰难和困苦。因此,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大学生, 就是让大学生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历程, 知道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来之不易, 让他们倍加珍惜, 怀抱感恩, 正如十七大报告要求一样, 要“永远铭记”。更重要的是我国经过改革开放虽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 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没有变, 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的发展, 出现许多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 需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因此,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大学生, 就是要教育他们既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更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青春和力量。

3.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 构筑大学生精神支柱。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纽带, 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 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的集中体现,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系统得以运转, 社会主义秩序得以维持的基本精神依托。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 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其思想道德状况如何、价值去向如何、行为表现如何, 将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实现, 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能否成功, 因此, 必须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目前大学生思想主流是健康向上和积极进取的, 但同时也是多元、多层、多维、多变并存的。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 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

WENJIAOZILIAO

益多样化, 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表现也受到一定影响。如何在多样的环境和观念中教育学生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健康的主导价值, 是思政教育工作者应深入思考的问题。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正是契合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 这为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

4. 坚持科学发展观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正如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的,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总结我国发展实践, 借鉴国外发展经验, 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既是对社会发展的要求, 又是对人的发展要求。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是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而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则是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思想教育, 首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以人为本思想, 一方面指要坚持民主平等的观念,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价值追求,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指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服务宗旨,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三贴近”原则。其次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学生的全面发展, 就是指学生在德智体美等各个方面既要得到发展, 又能够有重点、有特色地发展。学生的协调发展, 就是指学生的个人发展要与社会、自然, 以及学生身心同时和谐发展。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就是指学生在德智体美等各个方面, 既要立足现实, 又要有远大目标;既要注重满足眼前需要, 更要着眼于长远发展。因此, 面对思想政治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就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总之,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和普及, 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头脑, 就是要在深刻理解和把握其思想体系、基本原理、方法和精神的基础上, 重点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及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 从而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为将来投身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大潮中建功立业。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是我们党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 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头脑,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体现, 也是高等教育的神圣使命, 因此, 理应成为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农村特色学校教育思想 篇7

一、歌曲艺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

常言道:“一首红歌一面旗, 一支红曲一把号”。充分地证明了歌曲艺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历史意义。那一首首难忘而生动感人的历史革命歌曲, 描绘着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历程, 谱写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可歌可泣的生动故事, 诉说着中国在革命时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各个历程。就是因为有了这些不朽的丰碑和曲折激发起无数爱国、爱政治的创作者, 创作出大批反映毛概体系发展的各个时期的经典艺术歌曲, 广为传唱, 宣传政治, 鼓舞士气, 凝聚人心, 把中国建设成为今天繁荣富强的美好局面。见证和记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斗争、顽强拼搏的辉煌诗篇。

在毛概体系教学中融入歌曲艺术, 让大学生们倾听、欣赏和演唱等, 就是对中国历史和共产党的奋斗史的一种追忆、一种传承、一种昭示, 就是要回顾党的历程, 就是要歌颂共产党人的战斗足迹, 让伟大的革命精神和光荣传统发扬光大。

在教学中, 我们可以通过课堂、课外、演唱会、红歌比赛、红歌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形式, 唤起大学生们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记忆, 激励大学生发扬优良革命传统, 坚定不移跟党走,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坚定不移地走改革之路的决心和信念。

二、艺术歌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

(一) 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目的的需要

每一首红色经典革命歌曲和爱国情怀的艺术歌曲都蕴藏着爱国主义的历史情感, 每一句歌词都铭刻着共产党人的光辉足迹, 每一段旋律都辉映着社会和谐进步的历史足音。这些歌曲都包含着先进文化的精神内核, 彰显着时代旋律的主体基调。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大力传承先进文化、弘扬时代主旋律是新时代培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需要, 是政治思想文化传承的需要。在课堂中充分利用好歌曲艺术的教育形式, 积极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人民军队好、人民群众好、伟大的祖国好的时代主旋律, 为扩展和升华毛概体系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效果, 完善教学形式和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良好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所以, 歌曲艺术在毛概体系课程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 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需要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转型期和定型期, 在毛概体系课程中采用有效的歌曲艺术教育手段, 融入“八荣八耻”、“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义勇军进行曲”等歌曲的学习引导, 教育学生勿忘中国今天的繁荣昌盛来自不易, 警示学生切忌追求贪图享乐、崇尚消费、铺张浪费等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歌曲具有强烈的激励和鼓舞作用, 为学生树立正义感和责任感, 培养他们的理想信念和崇高品格, 能够在教学中体会到歌曲带来的进取意识和奉献精神, 敢于与坏人坏事作斗争, 甘于为人民群众而牺牲的革命精神。

三、歌曲艺术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时代思维

学习毛概体系课程就是学习中国的发展史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 学习不同时代的先进思想和理论。我国的歌曲艺术无不清楚地反映着不同历史的发展进程和思想理论。

在旧民主主义时期, 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中国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三元里歌》《太平军来》《中法战争歌》《辛亥革命歌》《义和团歌》《打洋鬼子》《说唱义和团》《矿工苦》《苦百姓》等歌曲呼号着旧民主主义时期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统治和推翻封建主义的压迫与统治的斗争情怀, 反映了中华民族不断探索救国道路和在夹缝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历史。

《国民革命歌》《劳工歌》《工农兵联合起来》《农友歌》等家喻户晓而且至今仍脍炙人口的歌曲是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北伐的产物, 曾唱遍大江南北, 表明当时人民的革命热情高涨, 信心十足。这些歌曲反映了从国共第一次合作到工农运动高涨的历史。

《八月桂花遍地开》《红军想念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秋收起义歌》《十送红军》《松花江上》等革命歌曲在神州大地上被广为传唱, 生动地反映了当时代表中国人民利益的共产党和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主要矛盾, 转变为从1931—1937年, 随着日本侵华加深, 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成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 革命的主要任务也由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变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

《大刀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到敌人后方去》《南泥湾》《保卫黄河》《酸枣刺》《游击队之歌》等一首首琅琅上口的经典歌曲, 展现了硝烟弥漫、烽火连天的反法西斯的战斗岁月。掀起了中国人民推翻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殖民统治斗争浪潮。

《团结就是力量》《解放区的天》《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咱们工人有力量》等歌曲, 都反映和体现了民族气质与时代精神, 以及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史。

《毛主席的著作像太阳》《大海航行靠舵手》《社员都是向阳花》《革命熔炉火最红》《毛主席的话儿记在我们的心坎里》等“文革”歌曲, 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至今还能唤起经历过那一时代的人们留在心底最深处的记忆。“文化大革命”的历史, 证明毛泽东同志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主要论点既不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 也不符合中国实际。

《爱我中华》《红旗飘飘》《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七子之歌》等许多人们耳熟能详的歌曲被广为传唱。歌曲表现了面向21世纪的中国人乘风破浪, 不断前进的信心, 给人以鼓舞, 给人以力量。歌颂了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它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开始和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四、结语

学生渴望改变枯燥说教的纯理论教学方式和思想意识观念, 渴求教师采用多题材、多色彩、多风格、多品种的教学方式源源问世。歌曲艺术就是一种辅助毛概体系课程教学的不可缺少的教学方式。歌曲艺术不仅可以在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提高教学效果, 还可以培养大学生的歌曲艺术学习中培养出一种豪情, 一股精神, 一种气节, 激发出一种动力, 去弘扬爱国主义、凝聚民族力量, 成为大学生心灵向往和精神的追求!

摘要:歌曲艺术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一种不可缺少的辅助教学手段和方法, 是大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必要形式和时代思维, 歌曲艺术见证和记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辉煌诗篇, 有着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

农村特色学校教育思想 篇8

在20世纪90年代,全国各地的县级职教中心高举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旗帜,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办学,既加快了县域主导产业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进程,也壮大了自身办学实力,提高了办学水平。2005年后,在中央大力支持下,各地县级职教中心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服务能力显著提高。近年来,由于多重原因,县级职教中心出现分化趋势,一批县级职教中心进入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行列,办学规模越来越大,社会效益越来越高;另有一批县级职教中心则困难重重,办学规模日渐萎缩,有的已经濒临荒芜,陷入困境。于是,社会上出现了许多议论,特别是对于生存艰难的县级职教中心,有的认为应当依靠政府,突出公益性质,加强政策倾斜;有的认为应当面向市场,办得成就办,办不成就散。孰是孰非,何去何从,令人莫衷一是。

笔者认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问题,任何一个县级行政区域都不可避免地具有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转移农村劳动力、培训当地从业者及外来农民工的任务。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加强农村职业教育资源合理配置,下大力气办好县级职教中心,走中国特色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之路,对于优化农村教育结构,开发农村人力资本,促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城市化和农民劳动力转移,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教育公平,保障社会发展,加快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大的现实影响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农村音乐教育发展的特色论文摘要 篇9

毕业论文

摘   要

农村的音乐教育之所以发展相对落后,除了教育观念、教育管理、教育投入等方面的原因以外,教育科研也跟不上教育发展的需要。农村的音乐教育往往是步城市学校音乐教育的后尘,照搬城市学校音乐教育的模式,结果由于自己本身条件的限制而收效甚微。这就给我们提出了1个迫切的`课题,要求我们针对自己的条件和特点。因地制宜,对音乐教育的观念、管理、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展开科学研究,探索出新的历史条件下适应农村音乐教育发展的科学的教育思想和体系,让我们的农村音乐教育走自己的特色化发展之路。

关键词:农村;音乐教育;特色

ABSTRACT

Rural development has lagged behind that music education, in addition to educational concepts, educational management, education input reasons, education is not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research needs. Music education in rural schools are often urban music-education footsteps and imitate urban school music education model, the results because of their own conditions and the results are minimal. This gives us a pressing issue, we address our own condi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the concepts of music education, management, content, methods, means of a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explored the new historical conditions of rural music educa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thinking and education system, let us take our own rural music education characteristics development route。

当前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研究 篇10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 需要科学地认识和分析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对象

1.科学认识和分析农村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培养和造就千千万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只有培育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才能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 才能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的主体性和创造潜力, 将新农村建设扎实稳步地向前推进。当前我国以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居民, 正在分化为不同的利益群体或阶层。这就要求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要全面准确地把握不同的教育对象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和个体差异, 针对不同对象的思想实际, 制定不同的对策, 提出不同的要求, 并运用不同的方法, 有的放矢地解决不同教育对象的各种思想矛盾和问题。只有这样, 才能使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才能使农民的素质得到提高, 才能扎实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2.科学认识和分析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当前, 我们正处在一个大变革、大发展的社会转型时期, 新旧体制的交替、利益格局的调整、社会矛盾的冲撞, 势必带来农民思想道德关系的复杂性和观念的多样化, 带来农民思想道德观念和农村道德秩序的调整。不少国家的发展进程表明,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1000美元到3000美元之间的阶段, 既是发展机遇期, 又是矛盾凸显期。而中国正处在这一发展阶段上。农村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 开放性和流动性大大增强, 原有的区域界限和地缘关系被打破, 传统的人际关系、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受到巨大冲击, 各种矛盾日益突出, 各种利益之间的协调平衡更加困难。只有正确认识和分析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对象, 了解和掌握教育对象的各种实际情况, 在此基础上有效地组织思想政治教育, 才能及时化解、疏导农民群众中的矛盾和情绪, 形成公平正义、团结友爱、诚信互助的氛围, 为构建和谐的新农村打下牢固的思想基础。

二、当前我国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特点

1.农民分化成不同的社会阶层。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 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农民内部出现了不同的利益群体。依据农民实际从事的职业、使用生产资料的方式和对所使用生产资料的权利, 可将农民划分为八个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农民工阶层、雇佣工人阶层、农村知识分子阶层、个体工商户和个体劳动者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乡镇企业管理者阶层和农村社会管理者阶层。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市场化的不断推进, 农民的阶层仍在分化组合中, 至今还没有一个比较稳定、比较成熟的状态。[2]这些不同的利益群体, 由于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 往往会形成不同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根据社会阶层的特点进行不同内容和形式的教育, 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

2.农民需求发生了变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农民的发展意识增强, 他们需要社会提供各种发展机会, 尽可能地施展自己的才华。他们的民主意识增强, 关心本地区的发展, 要求参与本地区的各种事务, 越来越关心时事, 关心同自己利益密切相关的党的农村政策的变化, 并通过各种形式表达对农村政策的态度和意见。他们对文化教育和科学知识的需求增强, 对自己获得知识和子女接受更多知识都有较强的要求。因此, 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要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 增加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

三、要根据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特点, 有针对性地加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坚定不移地进行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核心的各种教育。要坚持从农村和农民实际出发, 坚持不懈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教育, 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使广大农民树立科学的理想和信念,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引导农民群众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发扬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 发扬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增强发展意识、效率意识、竞争意识, 使村村谋发展、家家忙致富、人人思创业蔚然成风。深入开展民主法制教育, 帮助农民群众增强法制观念, 提高法律素质。广泛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 培养诚实守信的道德风尚, 发扬勤俭节约、自力更生的优良传统。

2.农村社会管理者阶层要成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强有力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农村社会管理者阶层主要指乡村两级的农村基层干部, 他们是党与政府各项方针、政策在农村的具体执行者, 是农村社会力量的中坚, 对本社区的政治安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起着关键作用。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要依靠乡镇党委班子领导、部门支持、基层组织发挥作用。首先, 要依靠乡镇党委班子领导。各乡镇党政一把手是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必须加强领导, 明确责任, 切实加强对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检查、督促和考评工作, 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 真正把责任落到实处。其次, 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要依靠部门支持。努力营造党政工团和各部门配合、齐抓共管的良好环境。再次, 要充分发挥村级“两委”班子的战斗堡垒和支撑作用, 为开展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当前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切实改进干部作风, 调动农村基层党政干部抓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还必须对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增加人力、财力和物力方面的投入, 为其提供良好的保障。

3.做好乡镇企业管理者阶层和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思想政治工作。这两个阶层越来越在农村的经济、政治生活中拥有地位与影响, 有一定的资源支配力与组织管理能力。他们的政治态度、道德水平、个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如何, 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或影响着党在这些企业工人群众中的威信和工作的开展。因此, 必须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 促进党的工作在这些企业中顺利开展。第一要加强这些企业的党组织和工会组织的建设, 进一步教育和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第二要充分发挥行业商会的作用, 正确引导他们参政议政;第三要建立健全领导协调机制, 寓统战工作于服务工作之中;第四要从造就现代企业家的高度出发, 培育和塑造这些阶层正确的群体意识, 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特别是通过企业中党的组织, 教育广大企业主, 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水平, 使他们拥护党的领导, 热爱社会主义, 遵纪守法, 合法经营, 回报社会, 为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4.对其他阶层要深化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创新教育手段。一是构建农民终身教育体系。要抓好农村义务教育, 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确保广大农民受到基本教育。要整合农村成人学校、农民夜校、农村闲置学校等各类存量教育资源, 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现代媒体, 统筹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农村现代远程教育, 对农民进行多层次、多渠道、分门别类的培训和教育。二是狠抓农村“文明细胞”建设。要积极开展文明镇、文明村、文明户等创评活动, 采取“以镇带村, 以村带户, 村镇辐射一片”三级联创的方法, 将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千家万户农民的日常生活中。三是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要充分利用节假日、农闲时节, 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 着力发展农村特色文化、民俗文化和农村题材的文化产品。要扎实开展“三下乡”活动, 大力发掘培养乡土人才, 努力变“送”文化为“种”文化, 引导农民在先进文化活动中受到启迪、熏陶。四是强化农村宣传阵地建设。各级财政要增加对农村文化发展的投入, 切实加强村文化室、图书室和乡镇文化站、广播站等农村宣传阵地建设, 加快互联网等现代媒体的推广普及和科学应用。五是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要针对不同农民群体的不同需求, 从为他们解决问题入手, 在办实事上着力, 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寓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于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之中。

参考文献

[1]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104.

上一篇:保险公司弊端发展下一篇:房建施工中注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