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返乡原因十篇

2024-06-07

农民工返乡原因 篇1

一、对农民工返乡现象的基本描述

关于农民工返乡的规模,目前,在全国范围内都没有一个精确的数值。不同地区,农民工返乡规模存在差异,但就总体而言,农民工返乡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并且根据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中国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研究”课题组的调查数据表明,返乡农民工具有以下一些特征:一是在年龄分布上,外出者比未外出者年轻10岁以上,而返乡者的年龄与未外出者的年龄相接近;二是受教育程度越低,返乡的机率越大;三是外出打工的女性返乡的机率大于外出打工的男性。这些特征对于农民工返乡的原因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对农民工返乡现象的原因分析

(一)城市的推力因素。

1. 预期收益的降低。

预期收益包括物质收益和机会收益,物质收益主要包括工资收益,机会收益包括能够获得自身文化水平提高的机会,子女获得更好受教育的机会,成为城市人的机会。农民进城打工,一方面是为了获得更高的收入,改善在农村的生活,另一方面,是为了给子女提供一个高水平的,稳定的教育环境,让他们能够成为真正的城市人。但是在现实中,由于各种现实的原因,他们往往没有得到那些预期的收益。在物质收益上,农民工的工资水平很低,而且增长速度慢。在机会收益上,农民工自身的文化水平虽然有一定提高,但是预期的子女在城市获得优质教育的收益在减少,大量的农民工子女在城市中无法正常入学,缺少高质量的农民工子女学校,再加上昂贵的借读费,很难使农民工子女接受到稳定并且高质量的教育。加上各种风险的增加,包括工作环境不安全而导致的人身伤害,工资不能按时发放,受到城市人的歧视,不能适应城市生活等等,预期收益呈现出降低的趋势。农民工在权衡收益后,最终选择返回农村。

2. 不容乐观的就业环境。

农民工本身受教育程度,技术水平,相对于城市劳动力而言较低,所以他们在城市中大都从事一些脏、累、重,别人不愿意干的活,工作强度大,工资收入却相对较少。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体力的下降,对于这些工作他们难以胜任,在工资少并且累的情况下,返乡是农民工理性的选择。在一些企业打工的农民工,当企业采用先进技术进行产业升级后,他们也由于文化程度低,学习新技术比较困难,不能适应新的就业环境而选择返乡。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有企业的改革,城市的下岗职工也迅速增加,这对农民工劳动市场来说,形成了很大的就业压力。许多城市为了解决下岗职工的就业问题,实施了许多“再就业工程”,出台了许多相关政策,对外来农民工从就业行业和总量上进行控制,这些地方保护色彩的政策,就限制了农民工的就业空间。同时,下岗职工进入了农民工从事的部分服务行业,加剧了他们就业的压力。所以农民工在就业不容乐观的环境下,只能选择回乡。

3. 缺乏制度的保障。

农民工返乡现象存在的制度根源,就是严格的户籍制度的存在,这种城市户籍制度,把绝大多数在城市已经工作很多年的农民工挡在了门外,使他们永远无法真正融入城市中。除了户籍制度外,就业,教育,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相关的政策和制度,农民工也是被排除在体制外,这样,一方面提高了他们在城市中生活的成本,增加了他们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当他们遇到经济困难,权益得不到保障时,他们往往得不到任何的救济帮助,也迫使他们回乡。虽然现在有很多的城市开始逐渐把一部分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障的体系当中,但是实际上,真正从保障中受益的农民工很少,而且大部分的农民工还是没有被包括在这些体制当中。当社会不能给他们的未来提供足够的保障时,他们只能自我规避风险,选择稳定,风险小的农村生活。

(二)农村的拉力因素。

1. 家庭的拉力。

农民外出打工,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善农村家庭的生活,给子女提供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一旦城市务工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时,并且农村的家庭也需要他们回来时,往往成为农民工回乡的主要动力。家庭的拉力主要包括:照顾老人和子女的需要、结婚生子、务农。

2. 农村环境的改善。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党中央提出了很多改变农民收入政策和改善农村生活环境的措施,包括减轻农民负担的税费制度的改革和土地承包政策的改革。现行的土地承包政策为农民提供了基本的生存保障,减少了农民向城市迁移的压力。农民没有了后顾之忧,可以说土地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就业机会,当他们无法在城市生活中生存时,依然可以回乡种田,保障自己的生活。

近年来随着全面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提出,各级政府都格外重视“三农”问题,提出了很多发展农村经济的措施,加大了对农村发展的投入,并且想方设法增加农民收入。这就大大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使农民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比起城市的种种困难,这些改变增加了外出劳动力返乡的可能性。在权衡利弊之后,很多人还是决定在家种田。另外,农村的这些变化,也使返乡创业成为很多农民工的愿望,加上当地政府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出了一些创业就业扶持政策,更加吸引了大批的农民工回乡创业。农民工回乡创业,主要是在集镇开办个体户、经营农产品粗加工、搞小商品贸易,或者摆设摊点经营特色小吃,还有一些人专门从事农产品的批发零售。

三、结语

对于农民工返乡原因分析表明,农民工返乡是各种城市推力因素和农村拉力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包括了社会制度,社会政策的影响,家庭,社会环境和农民工自身各种主客观的原因。虽然城市中存在推力,但是它仍然存在着强大的吸引力,所以外出务工仍是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总体发展趋势。作为一个理性的经济群体,农民工会针对各种因素,权衡利益,作出对自己有利的选择。不管农民工选择留在城市还是选择返乡,都需要为农民工创造良好的外出务工的条件,并且也要为农村提供更好的经济和社会环境,在不挫伤农民积极性的同时,使城市和农村经济都得到发展。

摘要:近年来,大规模的农民工返乡行为成为了中国农村人口流动又一引人注目的现象。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行为的产生。本文对农民工返乡现象的原因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农民工,返乡现象,原因分析

参考文献

[1]朱贵平,吴静波,赵国艮.安徽返乡农民工基本情况调查分析与思考[J].华东经济管理,2007,8

[2]路昌.对农村劳动力回流的成本收益分析[J].消费导刊,2008,5

农民工返乡原因 篇2

一、农民工返乡的成因

1.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分析

在经济学中把对消费一组商品所获得的满足程度称为效用。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消费者在逐次增加1个单位消费品的时候, 带来的单位效用是逐渐递减的。总效用先递增后递减, 边际效用为零那一点, 总效用是最大的。

同样, 劳动力的转移也具有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刚开始转移劳动力的时候, 既解决了人多地少的矛盾, 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总效用是逐渐增大的。当劳动力转移到边际效用为零那一点, 社会总效用最大。但是如果继续转移, 就会出现一定的社会负效用, 比如说前几年, 很多地区出现了地荒现象, 因为外出打工要远比在家种地赚的钱多, 而且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比如“386170”现象, 38指的妇女, 61指的儿童, 70指的老人, 留守的妇女、儿童、老人问题。所以从社会总效用最大化这个角度, 客观上是需要一部分劳动力回流的。

2. 需求层次理论分析

社会学家马斯洛把人类的需求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样五个等级。人首先要满足较低层次的需求, 较低层次的需求满足后要追求较高层次的需求。从这样的一个角度分析, 最初农民外出打工只是为了增加收入, 满足较低层次的需要, 而且刚开始的时候他们对自己地位的认定还是以农民为参照群体, 满意度比较高;但是, 随着外出时间加长, 他们的参照群体逐渐从农村移到城市, 开始产生不公平感。而且一部分外出打工农民在城市生活中增强了市场经济意识, 转变了观念, 提高了自身素质。他们已不满足低层次的需要, 而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如果与城市人或与流入地当地人比较, 外出打工农民依然处在最底层, 不容易实现对更高层次需要的追求。但是在家乡社会, 他们已经属于中等偏上阶层, 更容易实现对更高层次需要的追求。因此, 如果农民外出打工的原始动机可以用“淘金”二字来概括的话, 那么现在出现的回乡创业, 则是这些农民已不再满足低层次的需要, 而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同时, 从寻找自我发展空间这个视角出发, 这种回乡创业无论是继续从事农业, 还是做生意、经商, 都不是原来意义上的“谋生”, 而是一种寻求发展的手段。从这个意义讲, 农民从发达地区选择回乡创业, 是外出打工农民完成对自身价值重新认识的过程。

3. 羊群效应分析

羊群效应是管理学上一个著名的试验:在一群羊前面横放一根木棍, 第一只羊跳了过去, 第二只、第三只也会跟着跳过去;这时, 把那根棍子撤走, 后面的羊, 走到这里, 仍然像前面的羊一样, 向上跳一下, 尽管拦路的棍子已经不在了, 这就是所谓的“羊群效应”也称“从众心理”。这种从众心理是指由于对信息掌握的不充分和缺乏了解的情况下, 往往是通过观察周围人群的行为而提取信息, 在这种信息的不断传递中, 许多人得到的信息将大致相同且彼此强化, 从而产生一种从众行为。“羊群效应”一般出现在经营者素质不高、技术含量不强的行业上。而农民恰恰是体现“羊群效应”的一个群体, 当初外出打工的时候就是看某一个乡邻去大城市做某一种工作赚了钱, 他也去了这个城市, 做了相同的工作。现在回乡创业也是一样。

二、农民工返乡创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1. 实现“四增”联动效应

“四增”联动效应就是指个人增财富、国家增税收、集体增积累、农民增收入。回乡创业者首先增加了个人的财富;国家增税收, 兴办的企业需要上缴利税, 使国家增加了税收收入;集体增积累、农民增收入实际上就是以创业带动就业, 就地解决了当地一部分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使得集体增加了积累, 其他的农民增加了收入。而且这四个方面的联动效应非常明显, 从外出打工时的“输出一人, 致富一家”的加法效应转变为“一人创业、致富一方”的乘法效应。劳务输出的时候, 一个农民出去打工, 这个家庭富裕起来, 按一个家庭四口人算的话, 只是带动四个人的富裕。但现在一人回乡创业, 直接可以拉动5-7人的就业需求, 也就是5-7个家庭的致富, 可以带动20多个人的富裕。

2.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党的十七大以来,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要进展, 经济实力大幅提升, 社会建设全面展开, 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奠定了扎实基础。但是, 由于城乡发展很不平衡, 农民增收的难度很大。农民工返乡创业成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保持农民持续增收, 促进农村全面进步的有效途径。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最直接影响在于提升了创业者自身的经济地位, 他们的收入水平远高于外出就业的收入。更为重要的是, 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动了农民增收。一方面, 农民在返乡农民工创办的企业就业, 可以节省外出务工的往返车旅费, 提高实际收入水平。另一方面, 农民工返乡创办的劳动密集、技术要求不高的企业, 吸收了那些既难以外出打工, 又在当地缺乏非农就业机会的农民就业, 为他们提供了低门槛、灵活多样的就业机会, 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路子。他们可以离土不离乡, 农闲时到企业打工, 农忙时顾及家里的责任田, 务工、务农两不误, 既获得打工收入, 又保证农业生产收入, 达到“吸引一人返乡创业, 带动一批人就业致富”的效果。

3. 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供给均等化

我国城乡经济发展差距大,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差距更大。目前, 农村饮水、电力、道路、通信等公共设施落后, 上学、看病和社会保障等问题突出。因而, 改变农村基础设施滞后和公共服务不足的状况, 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是改变农村面貌、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着力点。基于该着力点, 地方政府应不断增加财政收入。农民工返乡创业正好为地方政府增加财政收入提供了契机。农民工返乡创办经济实体, 从中长期发展目标来看, 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促进县域工业与服务业经济的发展, 增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 使地方政府不仅有能力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 特别是增加对农村饮水、电力、道路、通信、垃圾处理设施等方面的建设投入, 实现城乡共建、城乡联网、城乡共用, 而且有能力巩固和发展城乡义务教育制度, 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体系和基本医疗制度, 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全面提高财政保障农村公共事业的水平, 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的建议

1. 降低创业门槛

全面拓宽准入领域。按照“非禁即许”的原则, 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行业和领域, 返乡创业人员都可平等进入;凡是国家承诺开放的领域和国有资本退出的领域, 都鼓励返乡创业人员进入, 重点予以扶持。简化审批程序。相关部门或机构应简化立项、审批和办证手续, 按照“一站式”服务要求, 实行限时办结和承诺服务制度。对于按国家行政许可法规定设置的前置审批项目, 可试行许可部门先告知申报条件, 申报者承诺在一定时间内达到规定要求, 工商部门先行核发营业执照的审批制度。

2. 提供信贷支持

加大信贷扶持, 各级政府要充分运用中小金融机构再贷款、支农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 增强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信贷投放实力, 引导其加大对返乡创业人员的信贷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 通过吸引社会资本和外资, 积极兴办为返乡创业人员服务的多种所有制的金融组织。积极探索适合返乡创业人员特点的新的贷款方式。发展租赁型融资模式, 通过利用改制企业、闲置厂房、设备和有效资产, 以及闲置经营场地, 以融物的形式为农民工返乡创业融通资金。

3. 提供公共服务

大力开展创业培训, 各级各部门举办的创业培训班要优先吸纳返乡创业人员参加, 也可专门举办返乡创业人员创业培训班, 使其掌握必要的法律法规和专业技能, 增强创业能力, 提高创业成功率。返乡创业人员可享受创业培训补贴。各地要成立返乡创业人员指导 (服务) 中心, 组建创业指导专家咨询委员会, 将创业服务向农村进行延伸, 免费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项目信息、项目开发、开业指导、创业培训、小额贷款、政策咨询等“一条龙”服务。

4. 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将其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和重大的政治任务, 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与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全民创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 统筹安排。各地要结合自身特点和发展状况, 根据国家产业政策, 制定发展产业指导目录, 引导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要整合相关职能部门的创业信息资源, 建立农民工返乡创业信息发布平台。要根据返乡创业人员的需要, 强化服务意识, 改进服务方式, 创新服务手段。要向社会公布各项行政审批事项、办事指南和办事时限, 及时公布法律、法规、政策等各类信息。

农民工返乡之后 篇3

2012年,当人们还在讨论如何让农民工更好地融入城市时,相当一部分农民工已经悄悄回到了家乡。

安徽阜阳市火车站的一份统计显示,今年6月份至今,返程的人数同期增长5万人左右,其中6月22日至6月26日,返乡人数就增加了约1100人。

阜阳市一直以来都是劳务输出大市。该市劳动就业管理局局长幕朝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12年第一季度,阜阳县域内转移就业人数新增23万多人。其中大部分是春假后不愿再出去的农民工。第二季度县域内转移就业人数新增近3000人。

“近年阜阳的农民工返乡人数呈增长趋势,明显高于外出人数的增长,但目前还没出现大规模返乡潮。”幕朝晖说。

类似的现象也发生在河南、四川、湖北等劳务输出大省。农民工返乡,早在2008年就显露端倪。河南省在经历了两年的回流后,2011年省内就业的农民工人数首次超过省外。

分析人士认为,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沿海制造业订单量锐减、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制造业内迁以及地方优惠政策吸引,是农民工返乡最重要的原因。除此以外,城市生活成本增加、劳动技能及经济能力的积累、与家人团聚等因素也促成了农民工回流。

当部分沿海企业为招工难头疼时,农民工回流省份的官员们也凭借近年累积的经验,积极地应对农民工返乡。而对于农民工来说,最关心的问题只有一个:能否获得更好的生活。

在家门口就业

2012年初,河南郑州富士康员工李为钢把上海打工的老婆也叫了回去。现在他的工资是2000多元,老婆回来后两人就有四五千,“在家挣得比在外头多,花得还少,合算。”

2010年,富士康位于郑州的工厂开工,在吸纳35万员工的同时,也吸引了50余家相关配套企业落地河南。根据其规划,未来郑州将是全球最大iPhone产品整机组装制造基地,5年实现产值5000亿元规模。今年2月份,其河南厂区普通员工底薪上调至1750元,月综合工资在2800~3600元。同时,员工享有食宿等“一站式”福利,基本生活无需花费。

这是中部承接产业转移吸纳大量劳动力的一个缩影。

离家近,工资相当,生活成本低,方便照顾父母,以及不让孩子变成留守儿童,吸引着农民工像部分都市年轻白领一样,逃离“北上广”。和李为钢有一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据了解,目前富士康河南工厂里90%都是河南人,其余则来自临近的陕西、山东等地。

为了适应水涨船高的就业市场,河南省内的双汇集团、思念食品有限公司等多家大型劳动密集型企业,也相应提高工资补助、完善住宿条件,甚至将员工流失率作为人力资源经理考察标准之一。据了解,郑州等地的快递员、服务员等岗位则普遍面临着招工难。

李隆是河南南阳人,2007年大学毕业后去了深圳富士康,去年5月申请到郑州富士康。目前他每月收入8000元左右,与深圳相当,但消费力却远高于深圳。他的妻子也在富士康上班,去年他买下了工厂附近的一套房子,打算从此安居乐业。

河南省人社厅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们目前正着力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体系,这意味着农民工返乡后将得到更专业的就业服务。

创业之路

凭借多年在外打工所积累的技能和存款,不少返乡农民工都有自己当老板的意愿。早在去年,四川江津工业园区就开展微型企业创业培训1135人次,新发展微型企业1900余户。

四川成都金堂县的孙成刚曾在广东打工18年,从鞋厂的勤杂工,做到月薪六七千元的部门主管。2008年,鞋厂受金融危机影响几乎停产,他决定回到老家,开展业余考察和钻研很久的中华鳖养殖项目。

他先参加了当地专门为农民工举办的创业培训班,又经过仔细的市场考察后,决定将所有积蓄投入创业。当地推出的小额担保贷款帮助他解决了创业中的资金周转问题。由于中华鳖得3年才能见到效益,市、县总工会又帮忙协调落实贷款贴息。

在他的带动下,周边共计15户返乡农民工开始投资甲鱼养殖,解决了50多名农村剩余劳动力。现在养殖项目已经步入正轨,他被选为“金堂县又新镇返乡农民工生态甲鱼养殖协会”会长,并打算扩建养殖池,办休闲观光园。

劳务输出的各地市都在扶助返乡农民工创业上有所行动。截至2012年6月,成都工会在新津、金堂、邛崃、彭州、温江、蒲江共建立了创业园区8个,园区创业人数1969人,园区年净利润达2.96亿元,实现带动1.5万人就业。

四川广安市明确规定,返乡农民工创业,可享受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创业优惠和免收工商管理费、登记费、证照类等行政事业性收费的优惠政策,并可获得5万元以内两年期小额担保贷款扶持。湖南省岳阳市则规定: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兴办的经济实体,3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并在用地、用水、用电上优先保障。

创业似乎渐成风气,然而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贺雪峰也提醒返乡农民工,能够创业成功的只是少数人,创业并非返乡后的唯一选择,应保持理性和谨慎。如果创业失败,不多的积蓄付诸东流,加上年龄偏大不适宜再次外出打工,返乡后的生活就会变得艰难。

贺雪峰在长期的农村调查中发现,许多临街的店面因经营不善每年都会易主,其中的转让费、装修费等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许多人则选择了最为保守的创业,在自住房里开个小店。即便每天的营业额只有几十元。

幕朝晖说,目前阜阳市的返乡人员主要是35~45岁年龄段群体,而许多新生代农民工不止看重工资,还看重环境,仍然会到城市开阔眼界。

农民工返乡原因 篇4

义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张继业书记赴遵义县调研返乡农民工创业工作

为及时掌握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动态,进一步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张继业于9月12日率调研组深入遵义县开展调研。

张继业书记一行在遵义县人社局刘文焰局长的陪同下,先后到由返乡农民工胡广芬任董事长的贵三红食品有限公司新厂房施工现场、和平工业园区中小企业创业园(农民工返乡创业园)、龙坪镇返乡农民工创业园查看,实地掌握了有关情况,并与企业和园区相关负责人交换意见。在了解到和平工业园区中小企业创业园建设如火如荼并已有10家企业入住、将实现2000—3000人就业,龙坪镇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刚成熟的提子产销两旺时,张继业书记对遵义县人社局帮促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张继业书记在调研中,不时与遵义县人社局及相关企业、乡镇、基层人社中心的负责同志研讨和交换情况,探讨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工作。张继业书记指出,由于农民工积累的资金、掌握的技术与经营管理经验非常有限等原因,返乡农民工创业的过程中仍面临重重困

加快农民工返乡创业步伐的思考 篇5

1 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意义

目前, 吕梁市一批又一批有着新观念、新思路的农民工自愿返乡创业, 不仅实现了从“打工者”到“创业者”的转变, 更重要的是为当地农业和农村发展提供了人才、资金、技术和市场支持。这些返乡农民工由于经受了城市文明、市场文明和工业文明的熏陶洗礼, 创业思路好、发展理念新, 已成为吕梁市各县 (市、区) 发展现代农业、乡镇企业、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

1.1 返乡创业带动了新农村建设

主要表现在:一部分返乡创业者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领头雁”。如, 中阳县宁乡镇凤尾村支书陈世明, 由原来贩土豆转为贩运木材, 他们的木材运销不仅在中阳县, 而且在全市各地形成网点, 涉及到全市大部分煤矿, 足迹踏遍了湖北、湖南、山西、陕西、黑龙江等省。2004年, 陈世民回乡担任村支书, 带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 建立了英国红芸豆生产基地和优质核桃生产基地。与此同时, 搞了新农村建设村通油路项目和人畜吃水工程, 2013年又带领群众投资 (共筹集资金120万元) 兴建了1个青砖厂, 实现利润105万元。通过砖厂的循环发展, 以点带面, 不仅吸收了本村50多名剩余劳动力, 而且为该村经济的全面发展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临县临泉镇上西坡村农民张润祥, 在外打拼十几年, 走上了富裕之路, 为了带领家乡更多人共同致富, 2005年他放弃了在外更好的发展机会, 回家并被当选为村委主任, 参与家乡的新农村建设, 依托城郊优势, 引领村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积极发展集约化养殖, 全村发展无公害蔬菜种植66.67 hm2, 新发展温室大棚1 667.5 m2, 新发展养殖户32户, 全村农民人均收入2 000元, 比全县平均的1 100元净增900元。

1.2 返乡创业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

回乡创业者中, 有相当数量的人依托打工时掌握的各种技能, 投身于种植、养殖、加工、运输、建筑等行业, 不仅引进推广了新技术, 而且改变了农村单纯依靠农业生产的格局, 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如, 汾阳市金井村村民魏有年, 通过外出打工, 引回了适合当地种植的药材品种远志、当归、黄芪等, 还成立了汾阳市中药材协会, 他们还准备进行中药材深加工, 把中药材这一行业做强做大;古浮图村村民李拉柱, 通过几年的努力, 逐步发展成自繁自养、年出栏600~700头猪的猪厂, 现该厂有能繁母猪50多头。该猪厂采用地暖供热, 配有淋浴等先进设施, 总投资100多万元;中阳县金罗镇东合村村民王玉生, 外出打工几年, 把目光投向养殖项目上, 2003年修建养猪厂, 投资10万元, 养了10头母猪、1头公猪, 目前养猪厂存栏达1 000多头, 固定资产100多万元, 2013年出售1 000头猪, 年纯收入达40余万元。在他的示范辐射带动下, 周边村涌现出很多依靠科学技术发家致富的养殖专业户。

1.3 返乡创业开辟了农民增收新渠道

返乡创业、兴办企业和实体, 为当地农民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 促进了农民增收。如, 岚县袁家村农民陈文杰, 前几年在南方城市打工, 认识了好多用煤大户, 于是抢抓机遇, 在2006年就跑起运煤生意, 仅1年时间, 除赚出50多万元的1辆车外, 自己又购买了1辆车, 并给同村的6位好友也找到了购货客户, 他们组成了一支运输队, 共同跑煤运, 收入十分可观。文水县下曲村农民经理梁一辉, 原来在北京一家粮油店打工, 经过8年起早贪黑的工作, 手里有了不少积蓄, 他想自己当老板, 于是回到家乡, 成立了文水农源食品有限公司, 变粮油大包装为小包装, 注册了自己的商标, 生意越做越大。目前, 他经营的粮油销往北京、太原等地, 北京的沃尔玛、华联、华堂等超市均有上货, 现在他的公司已开发出50余个产品, 供应100余家超市, 拉动了家乡经济的发展。

1.4 返乡创业加快了以工促农和以城带乡进程

汾阳市西陈家庄村的赵启发回乡后, 根据在外打工的经验, 投资1 000多万元办起了日生产能力30~50万元产品的彩板厂, 产品主要销往山西、河北市场, 解决本村剩余劳动力50余人。西陈家庄村民郑文利通过在外打工, 回乡后投资兴办了宏利制管厂。罗城村的张庆生, 投资兴办了空间网架结构用的钢球厂。文水县佰鱼村村民高平在村里办起了超市, 占地面积100 m2, 因交通便捷、货品全、质量好, 受到广大村民的一致好评, 农民纷纷效仿他的成功, 农村“便捷超市”逐步在新农村推进村中落地开花。中阳县郝贵平, 由于家庭困难, 初中毕业后外出打工, 经过几年拼搏和锻炼, 在县城307国道旁开了全县规模最大、技术高超、服务一流的大型汽配厂, 年收入达20余万元。

1.5 返乡创业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

孝义市高阳镇下吐京村村民郭庆春, 曾在建筑行业打工, 积累一定资金后, 回乡创办了一个铝矾土加工厂, 不仅成为当地的纳税大户, 而且解决了100余名村民就业。中阳县外出农民工返乡新办了8座焦化厂和洗煤厂, 其中张子山王宝成的洗煤厂吸纳本村劳动力53人, 年纯利润达200余万元。汾阳市建筑金属结构有限公司临时工任志明, 回村投资380万多元建起占地6.67 hm2的特种猪养殖场, 拥有能繁育母猪400多头, 特种种猪2 000余头, 仔猪1 500余头, 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260余人。

2 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困难和问题

2.1 促进返乡创业的环境不够宽松

个别县虽然制定了一些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 但不够具体, 特别是各部门存在各自为政现象。如, 农民工返乡创办个体商户, 必须到多个部门办理手续, 而且每道手续都要收费, 增加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成本。加之农民工住房、子女上学等一系列问题难以解决, 给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带来了烦恼。

2.2 促进返乡创业的资金不足

农民工外出务工的积累资金毕竟有限, 大部分回乡人员在企业投产后, 积累资金基本用完, 此时无流动资金和扩大再生产资金;通过向亲戚、朋友借款, 或者以股份等形式向民间融资的面比较窄、量非常小;金融贷款必须通过抵押才能办理, 农民工有效抵押物缺乏, 因此贷款仅是一句空话。

2.3 创业人员先进经营管理经验缺乏

农民工受教育程度较低, 知识水平有限, 营销观念落后, 思维方式传统, 缺乏现代知识和长远眼光, 创办的企业一般都是小规模、低效益, 加之回乡后对当地实际和市场需求不能准确把握, 信息不畅、手段缺乏, 往往难以达到预想的投资效果。

3 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建议

3.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主要是: (1) 健全完善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配套政策, 在尊重群众意愿、保留外出人员土地承包权的基础上, 允许土地使用权以各种形式依法流转, 鼓励连片开发、规模经营。 (2) 针对返乡农民工的创业需求, 在项目审批、立项、用地、信贷, 以及子女上学和城镇住房等方面大开绿灯, 开展一条龙、一站式跟踪服务, 简化投资手续, 克服部门关卡多、办事难等问题。 (3) 成立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服务的协会、基金会等中介机构, 加强回乡创业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协作, 保障回乡创业人员的多种权益。同时, 应聘请一些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才, 帮助返乡农民工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 提高他们的经营管理能力。

3.2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积极为返乡创业农民工开辟“绿色通道”, 如返乡创业农民工除享受本地出台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外, 要在申报项目、贴息贷款、项目评估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返乡农民工创办企业, 应从信贷、资本注册、项目审批等方面降低门槛。对从事个体经营、自主创业的, 可享受小额担保贷款政策, 从贷款额度、还贷时间上放宽限制, 竭尽全力为他们的创业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

3.3 加大信息发布力度

要在农村劳动力转移网上设置专栏, 发布国家农业产业政策、国内外市场供求信息、农产品市场行情等信息, 及时把各种信息传递给创业农民工, 帮助他们牵线搭桥, 使返乡农民工通过网络查询所需的创业政策和相关手续办理程序等内容, 实现创业梦想。

3.4 加大技能培训力度

各相关部门要把提高返乡农民工的素质始终放在重要位置。要以产业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为导向, 对返乡创业人员进行素质培训。通过定时、定向举办农民工回乡创业培训班, 提高农民工回乡创业能力及创业成功率, 进一步提升农民工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 为他们顺利创业提供便利。

3.5 加大舆论宣传力度

农民工返乡原因 篇6

随着国家推进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中西部地区利用自身优势吸引到越来越多的外来投资, 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中西部地区的创业机会, 加之传统的就业观念和浓厚的家乡情结, 部分农民工在积累了一定的技术、经验和资本之后, 愿意回到家乡继续发展;同时, 吸引本地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一直是不少农业大县工作中的重点, 但效果一直不是很好。本文以陕西省和四川省为例, 在借鉴已有创业能力测量表的基础上, 设计适合返乡农民工特点的创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结合调查问卷对这两个省份返乡农民工创业能力进行比较评价。

一、文献回顾

创业能力是一个非常模糊和复杂的概念, 在现有的战略管理、心理学和创业理论研究中, 关于创业能力的测度普遍采用自我效能或自我评估两种方法。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是否有能力成功完成在创业过程中需要完成的多种任务和承担多种角色等活动的信念程度, 自我评估的创业能力就是创业者自我评估完成具体创业行为所具备的能力。这类研究的侧重点是考察创业能力对创业成长和创业绩效的影响, 以Chandler、Man et al.的研究最为典型。无论是从创业自我效能视角还是从创业自我评估视角分析创业能力, 都是建立在对创业工作任务的分析上, 设置了许多任务并配套有各项指标。这些为完成企业创业过程的各种任务而设计的创业指标对于返乡农民工而言相对过大, 因为以个体经营为主的返乡农民工创业, 其创业规模一般很小, 在创业过程中并没有以上研究中所提到的各种类型的工作, 因此, 现有研究的指标体系并不适合对返乡农民工创业的研究。国内有针对农民创业能力进行的研究, 如黄德林、宋维平和王珍 (2007) 曾借用了Deb Markley测试表对农民创业能力的来源进行了判断, 并得到了相应的结论, 但是他们的调查对象是随机抽取的农民, 并不是针对正在创业的返乡农民工, 叶春霞 (2010) 也借用了Deb Markley测试表, 以温州市和杭州市的固定店面为载体, 对外地农民的创业能力进行了问卷调查, 从创新性、坚韧品性和合作性这三方面对异地城市农民的创业能力进行了评价, 这些专门针对农民创业进行的研究是创业能力研究的扩展, 但研究并未体现出农民这一创业群体与其他创业者的创业能力差异。

现有研究表明, 针对返乡农民工创业能力评估方面的研究目前还没有, 返乡农民工群体是中国特有的一个创业群体, 他们外出务工的经历为创业奠定了基础, 如经历了技术技能培训、资本的积累、人际关系的拓展、市场信息的获得以及世界观、价值观和性格品格的改变, 这些都综合地影响返乡农民工的创业能力。他们外出务工获得的技能和经验使他们在创业方面比普通农民更有活力与能力。因此, 关于返乡农民工创业能力的评价比较复杂, 目前国内外仍然缺乏这方面的指标体系, 本文在借鉴Deb Markley测量表的基础上, 结合返乡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的特征进行指标遴选, 设计了针对返乡农民工创业能力的指标体系, 并以陕西省和四川省为例对返乡农民工的创业能力进行了因子分析, 同时从人际资源性、创新性、竞争性、坚韧性、风险承受性这五个方面对陕西省和四川省进行对比分析。

二、返乡农民工创业能力评价指标

Deb Markley测试表是通过十个问题来测试创业者创业能力的强弱, 该测试表基本上反映了创业者在创业方面的基本素质和创业能力。由于返乡农民工是中国的一个特有的群体, 他们具有不同于一般创业者的特点, 因此, 我们把返乡农民工这一群体的一些创业素质和特点融入到Deb Markley测试表中, 获得了16个指标, 具体指标见表1, 这16个指标更适合反映返乡农民工的创业能力。在这16个指标中, 每个指标都分为5个等级, 按照其从反向意见到正向意见的顺序划分分别为:1分 (完全不同意) 、2分 (不同意) 、3分 (同意) 、4分 (较同意) 、5分 (完全同意) 。最终如何确定量表条款与返乡农民工创业能力的关系必须服从下面因素分析的结果。

三、返乡农民工创业能力因子分析

(一) 样本数据来源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部返乡农民工创业环境评估研究》课题组于2011年3-8月期间对西部五省实地调研之陕西省、四川省数据。项目调研的地点主要是陕西省返乡农民工创业较典型的杨凌区、武功县和兴平市, 四川省返乡农民工创业较典型的金堂县、郫县、双流县、温江区。每个省的问卷数量控制在400-500份左右, 以选择县城和乡镇的固定店面为主, 也涉及周边从事家庭承包经营的农户和政府扶持建设的创业园区。本次调查中的创业者是以个体经营为主、以固定店面为载体、实力强、创业典型的返乡农民工创业群体, 主要从事种植业、餐饮业、养殖业、建材业、轻工产品加工业、服装贸易、批发零售等行业的工作。调查员全部为经济管理学院的研究生和部分本科生, 调查中通过发放问卷, 调查员与创业者采用“一对一”访谈的形式获取信息。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1 036份, 收回964份有效问卷, 问卷有效率达到93.05%。

(二) 数据的描述性分析

本次调研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 样本数据描述见表2。分析显示, 各个指标的最小值都是1, 而最大值都是5, 说明指标设置合适。从均值上判断, 样本数据分布在2.886-3.675之间, 说明样本解释指标的能力好, 样本和指标都在研究的范围之内。

(三) KMO和巴特利 (Bartlett) 球形检验

为了考察原指标之间是否存在线性关系, 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法, 采用KMO和马特利 (Bartlett) 检验的方法进行分析, 同时对于调研数据中极少的缺失数据用均值进行补充。KMO检验用于比较变量间简单的相关系数和偏相关系数。KMO统计量的取值在0与1之间, 当所有变量间的简单相关系数平方和远远大于偏相关系数平方和时, KMO数值接近1, 这就意味着变量间的相关性很强, 原有的变量适合做因子分析, Kaiser给出了KMO的度量标准:0.9以上表示非常适合;0.8表示适合;0.7表示一般;0.6表示不太适合;0.5以下表示极不适合。本次KMO值为0.750, 表明样本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

巴特利 (Bartlett) 检验用于检验相关系数矩阵是否为单位阵, 即各个变量是否独立。以相关系数矩阵为出发点进行零假设, 假设相关系数矩阵是单位阵, 如果巴特利球形检验的统计量数值较大, 且对应的概率值小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时, 则拒绝原假设, 认为相关系数矩阵不是单位阵, 适合做因子分析。本次巴特利球形检验统计量观察值为136, 相应的概率为0.00, 因此统计量观察值比较大且相应概率为0.00, 则拒绝原假设, 认为相关系数矩阵与单位阵有显著差异, 原有变量适合做因子分析 (见表3) 。

(四) 因子的提取、命名及解释

采用以主成分分析为主的因子分析法, 为了便于分析各个创业能力指标之间的空间距离, 使原有因子变量更具有解释性, 在因子分析中采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旋转, 得到方差最大化后总的因子解释表 (见表4) 和正交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表。为了观察各个指标与新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程度, 将正交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表中不同指标在各个因子中的负荷水平按从大到小进行排列, 得到新的因子载荷矩阵表 (见表5) 。本文的因素取舍标准有两条, 首先是特征值必须大于1, 其次是因素的负荷必须高于0.5, 对于不符合这两条标准的指标将在因子提取过程中予以删除。由表4可知, 特征值大于1的有5个因子, 特征值分别是4.440、1.989、1.774、1.646、1.273, 并且这5个因子对创业能力的方差贡献度比较高, 能达到69.509%, 基本上能反映创业能力的构成, 因此本文就提取5个因子总体代表返乡农民工的创业能力。为了清晰、方便地对新的因子进行命名和解释, 整理得到创业能力因子命名和解释表 (见表6) 。

从表5可以看出, 指标X1-X4对因子1的负荷程度高 (分别为80.5%、80.3%、77.6%、73.1%) , 说明这4个指标对因子1的解释程度好, 综合反映了创业者人际关系情况, 将其命名为人际资源性因子;指标X5-X8对因子2的负荷程度高 (分别为81.0%、80.6%、78.8%、64.9%) , 说明这4个指标对因子2的解释程度好, 综合反映出创业者的创新能力, 因此命名为创新性因子;指标X9-X11对因子3的负荷程度高 (分别为90.3%、89.4%、87.8%) , 说明这3个指标对因子3的解释程度很好, 综合反映了创业者竞争能力的大小, 将其命名为竞争性因子;指标X12-X14对因子4的负荷程度高 (分别为76.6%、76.1%、71.8%) , 说明这3个指标对因子4的解释程度很好, 综合反映出创业者在创业中的坚韧程度, 因此命名为坚韧性因子;指标X15、X16对因子5的负荷程度很高 (分别为90.8%、90.1%) , 说明这2个指标对因子5的解释程度好, 综合反映了创业者承受风险的能力, 因此命名为风险承受性因子。

(五) 创业能力评价标准

依据对创业能力设定五个维度评价返乡农民工的创业能力, 最低的标准是创业能力很差, 最高的标准是创业能力很强, 见表7。

四、陕西、四川两省返乡农民工创业能力比较

通过SPSS (17.0) 软件计算得到5个因子的得分, 根据评价标准分别判断陕西省、四川省创业能力各个因子所代表的创业能力的强弱, 并对这两省的返乡农民工创业能力作如下对比评价 (见表8、表9) 。

1.人际资源性。

两省返乡农民工在创业中的人际资源性能力水平总体表现为:人际资源性能力一般的占据绝大多数, 其次为人际资源性能力较强和人际资源性能力较差, 极少数人的人际资源性能力很差和人际资源性能力很强。陕西省的返乡农民工具备一般人际资源性能力和较差人际资源性能力的人数比例明显高于四川省, 而四川省的返乡农民工具备较强人际资源性能力和很强人际资源性能力的比例高于陕西省。西部地区普遍重视血缘、亲缘以及邻里、乡里等人情关系, 返乡农民工在外出务工过程中拓展了人际关系, 他们都善于利用亲戚和朋友为自己创业提供帮助, 亲朋好友是其创业的主要资源, 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四川省返乡农民工除了拥有这个主要创业资源之外, 政府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的优惠政策也是重要的创业资源, 例如创业者可以享受每人5 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返乡农民工创业最高可贷款30万, 而陕西省返乡农民工创业缺乏其他社会资源。

2.创新性。

两省返乡农民工在创业中的创新性能力水平总体表现为:创新性能力一般的占据绝大多数, 其次为创新性能力较强和创新性能力较差, 极少数人的创新性能力很差和创新性能力很强。陕西省的返乡农民工具备一般创新性能力和较差创新性能力的人数比例明显高于四川省, 而四川省的返乡农民工具备较强创新性能力和很强创新性能力的比例高于陕西省。实地调查得知, 陕西省大多数返乡农民工具有及时掌握市场信息的意识, 经常关注来自经营方面的信息, 使他们能够较好地捕捉信息, 但是由于受到环境及文化水平等方面的影响, 信息的获得不全面, 且不能对信息进行全面深刻的分析, 使其创新性能力较强和很强的很少, 而四川省返乡农民工利用灾后重建过程中的各种民生工程、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工业集中区发展、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带来的机遇进行创业, 可以获得许多创业机会和优惠政策。

3.竞争性。

两省返乡农民工在创业中的竞争性能力水平总体表现为:竞争性能力一般的占据绝对优势, 其次为竞争性能力较强和竞争性能力较差, 极少数人的竞争性能力很差, 两省都没有出现竞争性能力很强水平。四川省的返乡农民工具备一般竞争性能力、较强竞争性能力、很差竞争性能力的人数比例明显高于陕西省, 而陕西省的返乡农民工具备较差竞争性能力的比例高于四川省。调研中发现, 四川省的返乡农民工人数明显多于陕西的返乡农民工人数, 这些返乡农民工在外出务工过程中获得了技术, 积累了经验, 相互交流创业经历, 提高了其创业的竞争性, 同时, 四川省有许多政府扶持创办的优秀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区, 而陕西省返乡农民工创业形式大都是个体小成本经营, 没有足够的资金、设备和技术做大现有的生意, 除了这些硬件竞争性能力不足外, 软件竞争性能力的缺乏也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原因, 农民工文化水平普遍较低, 打工时所学的技能大多技术含量不高, 导致自身的竞争力一般。陕西关中地区自然环境优越, 安于现状、缺乏进取的小农意识也影响着返乡农民工的竞争性能力。

4.坚韧性。

两省返乡农民工在创业中的坚韧性能力水平表现为:坚韧性能力一般的占据绝对优势, 其次为坚韧性能力较强和坚韧性能力较差, 极少数人坚韧性能力很差和坚韧性能力很强。陕西省的返乡农民工具备一般坚韧性能力、较差坚韧性能力、很差坚韧性能力的人数比例明显高于四川省, 而四川省的返乡农民工具备较强坚韧性能力和很强坚韧性能力的比例高于陕西省。中国农民普遍具备吃苦耐劳、能屈能伸的坚强品质, 在创业过程中有坚忍不拔的毅力, 但是西部地区特别是陕西地区农民思想保守, 惧怕失败以及经济实力的缺乏也使返乡农民工在较大困难面前缺乏强的坚韧性。

5.风险承受性。

西部返乡农民工在创业中的风险承受性能力水平表现为:风险承受性能力一般的占据绝大多数, 其次为风险承受性能力较强, 极少数人风险承受性能力较差和风险承受性能力很强, 风险承受性能力很差的没有。陕西省的返乡农民工具备一般风险承受性能力、较强风险承受性能力人数比例明显高于四川省, 而四川省的返乡农民工具备很强风险承受性能力和较差风险承受性能力的比例高于陕西省。陕西返乡农民工创业大部分是以个体小成本经营为主, 创业风险和创业压力相对较小, 在创业过程遇到困难和挫折时, 亲戚朋友的积极帮助也使得返乡农民工创业的风险承受能力增强, 四川省返乡农民工不仅有亲戚朋友帮助, 同时政府对其风险承担起到很大的作用。

五、结论与建议

西部返乡农民工创业能力总体呈正态分布, 具备一般和较强创业能力水平的居多, 创业能力很差和很强的比重少。返乡农民工创业层次不高, 创业能力不强, 处于初级阶段, 但创业者具有很大的潜力, 需要在相应政策的引导下进一步提升其创业能力。

为了提升返乡农民工创业能力, 应从农民自身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进行加强和完善。一方面, 对返乡农民工进行创业指导和培训, 有针对性地开展创业素质培训、专业技能培训、特色创业项目培训等一系列培训项目, 增强返乡农民工创业综合能力;另一方面, 政府应制定针对返乡农民工创业的优惠政策, 设立诸如“返乡农民工创业基金”等专项资金, 并建立不同类型的“农民科技创业孵化器”、“返乡农民工创业园”等创业基地, 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以激励和扶持返乡农民工在创业过程中由小做大、迅速成长。

摘要:在借鉴Deb Markley测试表的基础上, 本文设计了的反映返乡农民工创业能力的16个指标, 对16个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并提取了人际资源性、创新性、竞争性、坚韧性、风险承受性5个因子, 以对陕西省和四川省1 036份返乡农民工的创业能力问卷调查为样本数据, 对西部返乡农民工创业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西部返乡农民工创业能力总体呈正态分布, 处于一般水平的比重最多, 其次是较强水平和较差水平, 而能力很强和能力很差的都很少。陕西省创业能力一般、较差、很差水平比例高于四川省, 四川省创业能力很强和较强水平比例高于陕西。

关键词:西部,返乡农民工,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Chen C.C., Greene P.G., Does EntrepreneurialSelf-efficacy Distinguish Entrepreneurs FromManagers[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1998 (13) :295-316.

[2]De Noble.A., Jung, D.and Ehrlich, S.InitiatingNew Ventures:The Role of Entrepreneurial Self-efficacy[N].Paper presented at the BabsonResearch Conference.Babson College.Boston.MA, 1999.

[3]Chandler G.N., Jansen, E.J.Founder’s Self-efficacy Competence and Venture Performance[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1992, 7 (3) :223-236.

[4]Chandler G.N., Hanks S.H.Market Attractive-ness, Resource—based capabilities, VentureStrategies, and Venture Performance[J].Journalof Business Venturing, 1994, 9 (4) :331-349.

[5]Man, T.W.Y., Lau, T.and Chan, K.F.Thecompetitiveness of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A conceptualization with focus on entrepreneur-ial competences[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02 (17) :123-142.

[6]许昆鹏.农民工投资培训决策问题研究[J].商业研究, 2010 (6) :172-175.

农民工返乡原因 篇7

一、“被动返乡”带来就业、增收难题

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在华尔街金融市场一夜间血流成河的背后,也是我国出口依赖型加工制造行业及企业噩梦的开始。尽管时至今日,我国已开发了巨大的新兴市场,并占到一半左右的出口份额,但随着金融危机的深入和蔓延,新兴市场也面临难以独善其身的窘境。加之新《劳动合同法》带来的用工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的上扬、人民币大幅升值、安全环保标准门槛的抬高,“中国制造”不仅面临着升级转型的阵痛,更面临着生死大考。近期,全球最大玩具代理商之一、香港上市公司合俊集团旗下在东莞的两家工厂倒闭,被外界称为美国金融危机波及中国实体经济企业倒闭的第一案。事实上,合俊集团并非孤例。据统计,自次贷危机发生以来,仅2008年上半年全国就有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代表的纺织行业,中小企业倒闭超过1万多家。

此起彼伏的“倒闭潮”,不仅关乎当地的经济发展、中小企业的生存,也关乎企业倒闭后农民工群体的何去何从,还在不经意间强化了劳资双方的信任危机——由于对无法预知企业前景的担忧,弱化了外出务工的积极性。最近,劳务输出大省四川、安徽、河南等地,都不同程度出现了农民工返乡潮。因此,当前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妥善防范和化解农民工大规模“被动返乡”高峰的到来。

之所以要防范和化解,并不是说农民工不应该或不能“返乡”,事实上,在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体制下,只有农村才是他们永不抛弃不放弃的归宿;而是说,与农民工回乡创业式的“返乡”所不同的是,眼下随着一些中小企业的倒闭,农民工“被动返乡”,既增加了业已严峻的就业压力,也使农民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大大萎缩,从而加剧了农民增收的困难。

当前,就全球而言,受金融危机影响所导致的就业压力,将拖累全球失业总人数再创新高纪录。来自国际劳工组织的一项预测称,到2009年年底,全球失业总人数将再新添2000万,达到有史以来2.1亿的新高。就我国而言,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十分庞大,据测算,15岁至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2000年为8.6亿人,2016年将达到高峰10.1亿人,比发达国家劳动年龄人口的总和还要多。这意味着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就业问题将成为一道民生难题。2008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增长9.9%,已降至两位数以下。对于中国经济仍将持续增长,我们继续抱有信心。但是,同样,寄望于经济可能会有超高速的增长奇迹,是不现实的和危险的,中国经济必然将进入一个以平稳前进为特征的时期。如此,寄望于经济增长创造足够多的就业岗位,也是不现实的。

二、对扭转农村“空心化”倾向不宜寄望过高

农民工大规模“被动返乡”,固然增加了农村劳动力,并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一些地方农业生产缺人手、新农村建设缺人才、抗灾救灾缺人力的“三缺”现象,并能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的“三留守”社会问题,但如果寄望于以此扭转农村发展“空心化”倾向,只能说仍然是停留在传统二元体制的思维,不仅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公平的。

所谓农村发展‘空心化”倾向,主要是指随着“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的确立,“多予、少取、放活”政策的落实,传统的‘剪刀差”已不攻自破,然而,取而代之的却是同工不能同酬的工资、补偿标准明显趋低的土地等“新剪刀差”,更让农村缺乏活力的是,由工业部门的需求所决定,能够从土地束缚中解放出来的必然首先是具备相对优势的乡村精英,由此形成了经济意义上的‘空心村”和地理意义上的‘空心村”:前者指大批农民工的进城,而且都是文化素质相对较高的青壮年劳力,剩下的则基本都是老弱病残和妇女儿童,乡村干部后备力量缺乏,工作积极性不高,由于比较利益驱使,部分农民“主动失地”,尤其在一些城郊农村更为明显,这是一种经济意义上的‘空心”;后者多因前者而生,指在农民新建住宅过程中,由于村庄规划严重滞后、基础设施不配套等原因,新建住宅大部分集中在村庄外围尤其是公路沿线,而村庄内却存在大量空闲宅基地和闲置土地,是一种地理意义上的‘空心”。而更多时候,往往是两种意义上的‘空心村”交织并存。

因此,农村发展“空心化”倾向的本质是农村还不够发达,倘若以“返乡潮”化解“空心化”是不切实际的。且不说农业比较收益偏低在短期内难以扭转,农村中所谓“用工难”仅仅是区域性、季节性的现象,也不说在已转移出去的农民工中,由于在城乡间辗转的体悟,其后代包括新生代农民工已对“务农”产生了或多或少的排斥心理,单说这些早期转移出去的文化素质相对较高的青壮年劳动力返乡后,只会挤压有限的农村农业就业空间,越发加剧农村劳动力剩余的形势。而且,在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新形势下,作为已经为城市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农民工,理应享有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权利和机会,任何在客观上或主观上试图将农民固守在土地上的想法和做法,都是有违公平的。现代农业固然离不开现代新型农民,但农民能不能成为现代新型农民,有赖于各方面的支持和培育;而至于农民愿不愿意继续做农民或进一步做现代新型农民,农民是有选择权利的。

三、在城乡一体化中积极应对“返乡潮”

积极应对农民工大规模“被动返乡”,既要千方百计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又要做好大规模“被动返乡”后的应对准备。只有在统筹城乡就业的视角下,才能在宏观上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目标,通过深化就业制度、户籍制度、行政区划制度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制度安排,实现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良性互动;在中观上,激发社会各界调整思路,关注就业,尤其是激发自主创业的热情,推动民营企业的发展;在微观上,通过劳动力资源在城乡间交融,互通有无,在从业人员的辛勤创造中、在劳资双方的共体时艰中,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也唯此,才能彻底打破城乡二元格局,同时扩大城乡的接纳力、吸引力,使城乡经济与社会发展形成良性互动,从而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进程。

(一)健全完善促进城乡一体化的长效机制

只有打破城乡分割体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制度,才能统筹城乡就业,形成城乡协调发展的局面。为此,要着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建立公共财政向“三农”倾斜的长效机制,切实把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规模和比例,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充分发挥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将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机制相结合,促进城市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向农村流动,促进城市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形成城乡互促、共同繁荣的良好局面,使农民工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都能享受到基本的公共服务。

(二)协调推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

要稳妥推进城镇化和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使农民分享到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成果。为此,要提高工业化、城镇化水平,增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能力,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完善各级行政管理机构和职能设置,逐步实现城乡社会统筹管理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重点发展县城和重点镇,使其成为人口、产业、市场、文化、信息适度集中的经济社会发展平台,发挥其承接城市、带动乡村的桥梁纽带作用;要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并有计划分步骤实施,同时注重保持乡村特色、民族特点、地域特征,保护秀美山川、田园风光和优秀乡土文化,把现代文明引向农村。

(三)加大中小企业扶持力度

要注意到,企业倒闭不仅仅是转换升级、经营管理的问题,更多的是来自国际市场的冲击。给企业树立信心,其实就是给农民工树立信心。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金融保障,帮扶企业解困,优化政府服务,加强政银、银企对接合作,探索建立中小企业信贷绿色通道,重点支持成长型、配套型、科技型及农业龙头型中小企业。再此基础上,大力推动中小企业改革重组,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四)加大农民工维权帮扶力度

近来发生的一些工厂倒闭事件,出现老板突然人间蒸发、留下一堆烂摊子——比如银行贷款、拖欠货款及薪水问题,从而激化劳资矛盾。因此,要加大监管力度,建立企业经营危机预警机制,杜绝人间蒸发、以倒闭恶意欠薪逃避债款现象。

(五)加大全民创业扶持力度

2004年以来,中国吸纳就业最高的是私营企业,其次是有限责任公司,第三是个体户,它们解决的就业占全部新增就业的80%。因此,要加大全民创业扶持力度,以消化因中小企业倒闭所导致的待业群体。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来料加工,促进农村全民创业,鼓励返乡创业,吸引更多的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回乡创业。

摘要:与农民工回乡创业式的“返乡”所不同的是,眼下随着一些中小企业的倒闭,农民工“被动返乡”,既增加了业已严峻的就业压力,也使农民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大大萎缩,从而加剧了农民增收的困难。因此,当前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妥善防范和化解农民工大规模“被动返乡”高峰的到来。

农民工返乡也有积极意义 篇8

但是,凡事都要一分为二,农民工返乡其实也有积极意义。

打工者见多识广,相当一部分人还掌握了一定的管理经验,回乡后,他们创办的私营企业往往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湖北钟祥县外出打工青年回乡办企业,共引进设备及资金超过8000万元,占全县这几年工业投入的17%。在江西宜春地区,全地区百强企业中,“打工企业”也占到了三成。

打工者中也有入学到不少技术,回到家乡后,便成为身怀绝技的人才。据河南省乡镇企业局统计,全省乡镇企业数万个技术岗位上,37.8%是回归的农民工充当技术骨干。在山东农村,能工巧匠大多是在城里见过世面、受过专门训练的回乡农民工。某县农民兄弟开办的装潢公司在当地很有名气,其净资产已达300万元,而他们就是在深圳学的装潢手艺,5年前打回老家自己创业的。

所以,农民工返乡,其实是给那些农民工输出地送回了人才,只要引导得当,这个人群不仅不会给当地带来让人忧心的社会问题,反而倒有可能成为推动当地创业热潮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作为当地政府来说,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用热心迎接他们的回归,并及时制定扶持他们回乡创业的政策,比如,拓宽农民工回乡创业的融资渠道,运用再贷款等政策工具,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民工回乡创业的信贷资金支持。优先解决农民工回乡创业用地问题,将农民工创业用地纳入城乡發展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也可根据地区的实际,适当扩大荒山、荒坡、荒滩等非耕地的利用,健全农民工创业辅导和培训体系,加大对回乡农民工创业培训的支持力度,增强他们的创业能力,提高他们的创业成功率,等等。

农民工返乡原因 篇9

关键词: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对策

0 引言

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是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的明确要求,是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也是实施人才强国、变人口大国为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途径。农民工是我国转型期出现的一个庞大的特殊社会群体,《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等中央文件明确提出“要大力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和投身新农村建设,引导掌握了一定技能、积累了一定资金的农民工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但在目前我国城镇就业总量和结构性压力都比较大的现实背景下,一方面继续实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的有序转移,一方面鼓励有条件有能力的农民工返乡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采取“两条腿”走路和实现“双向”流动,是一条符合我国工业化、现代化进程和解决农民工切身利益的出路。

1 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认识不够明确,政策措施缺乏针对和配套

目前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比例并不高,且各地之间发展不一,这与地方政府的服务思想还不够明确有很大关系。有些地方认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是“小打小闹”,没有什么发展前途,不是当地经济发展扶持的重点。对引进的外商,大企业实行优惠政策,让其进入工业园区,实行配套服务,而农民工回乡创业进不了园区,也得不到对外资企业提供的优惠政策和多项服务。其实绝大多数返乡农民工,即使是搞“农业产业化”的农民,他们最希望返的“乡”,也不是原来出去的村庄,而是当地的城镇。绝大多数返乡农民工能够创的“业”,也主要不是规模企业或外商投资企业,而是微型企业、个体企业,不是资本、技术密集型的生产型企业,而是劳动密集型的服务型企业。因此,应根据返乡农民工的现实情况和实际需要出发来制定相应的引导政策与服务措施。此外,尽管国家和地方政府都为鼓励农民工创业就业出台了系列优惠政策,但许多政策还不够具体,实用性和有效性较差,缺乏政策的吸引力,加之宣传力度不够,农民工并未能及时了解到创业就业所能够享受的优惠政策和服务。

1.2 投资环境仍不够宽松,相关服务不到位

尽管国家和地方政府都出台了《关于做好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等类似文件,从资金扶持、费用减免、创业信息指导等方面对返乡农民工给予支持,但是受地理、经济等因素的限制,一些优惠政策很难落到实处,在短期内还不能形成宽松的创业环境。此外,农民工返乡创办企业要辗转多个部门,办理包括场地证明、资金证明、环保评估、消防和安全许可、生产许可、卫生许可、建筑规划和设计、工商登记等多项手续,而有些部门仍存在服务意识差、办事难、门难进、脸难看等现象,影响了地方投资环境的形象,制约了返乡农民工创业的积极性,导致众多在外务工的农民工还处于观望阶段,返乡创业缺少发展后劲和动力。

1.3 缺乏金融创新,融资难依旧突出

返乡农民工创业在简单再生产阶段,小规模的融资一般都是向亲友借贷,通过彼此之间的相互信任口头承诺来担保归还日期等。但在扩大再生产阶段,亲朋好友之间的借款已远远不够,必须通过银行信贷来解决,而县域金融机构贷款供给的增加受制于多种因素,资金来源不足、贷款品种有限等,金融机构出于风险规避心理,并不愿意把资金贷给前程未卜、缺乏担保的返乡创业者。由于当前农民工小额担保贷款是参照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执行,农民工缺少担保和抵押,又无金融服务组织牵线搭桥,加之贷款手续复杂,成本高,因此资金筹集仍是阻碍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最大障碍。

1.4 用地难,制约着企业的扩大再生产

很多农民工刚返乡创业时都是租用厂房、民房,或是用自家住房进行生产运营,当企业需要进一步扩大规模生产经营时,就涉及到生产经营用地的问题,批地难问题严重地制约着企业规模的扩大。此外,在涉及到征用农民土地问题时,存在被征地农民普遍反映被征用地价格太便宜,被征地成本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这又导致返乡农民工创业所需土地问题更加困难。

1.5 基础设施建设仍显滞后,企业发展不确定风险增加

农民工返乡创业一般都选在城镇和县城,因为集镇更靠近市场,物流量相对较大,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相对较好。在集镇和县城办厂开店,既增加了集镇和县城的实际人口,又增加了经济总量,特别是扩大了税源,是成本较低的一种小城镇发展之路。但目前中西部部分地区还存在水、电、路、通信、交通、能源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及其配套设施建设跟不上企业发展需求的问题。尤其是,乡(镇)一级地方的基础设施建设普通存在道路过窄、电力不稳、通信设施差、信息不畅通等问题,企业发展时刻面临风险。

1.6 创业者文化程度偏低,企业招工较为困难

目前我国农民工返乡创业者以初中和小学文化程度者居多,文化程度偏低严重制约着创业者的视野和思维模式,与经济发达地区业主相比,他们更趋于追求安稳,思想较为保守,家长式作风与家族观念严重,缺乏健全的制度和严格的规则,而在出现融资困难时也不愿意与别人合伙。此外,农民工返乡创业,主要面向当地农村招聘员工。由于当前农村年轻的、受过教育的劳动力多数外出务工,在家务农留守的多是老弱病残或妇女儿童,受教育程度不高,缺乏培训,导致企业招工困难,招聘熟练技术工人尤为困难,这些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2 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的对策建议

2.1 进一步提高认识,区别对待重点引导

地方政府要切实提高对农民工返乡创业重要意义的认识,从城乡协调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度把农民工返乡创业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纳入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在制定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时必须要考虑到不同行业的创业者和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具体情况与面临的实际困难,根据具体情况企业给予不同的财政与信贷支持。重点鼓励扶持发展本地特色农业,依托本地自然优势,积极挖掘、培育一些有地方特色和发展潜力的现代农业、品质农业、生态农业、特色农业,给返乡农民工提供在家门口创造就业的机会,就地解决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引导返乡创业农民工主动接受大中型企业的辐射带动,积极发展为大中型企业服务的配件配套企业,围绕外部配套产品生产,发展劳动密集型组装加工业,以实现产业发展的合理分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2.2 进一步降低创业门槛,加大政策优惠力度

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切实放宽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限制,尝试实施优越于外资的优惠政策,除国家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的领域之外,所有的行业与领域都应当向创业者放开。对于农民工返乡创办经济实体属于当地重点发展与扶持产业的,可适当降低其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并允许其注册资本分期到位。优化审批程序,探索实行试营业制度,可免费核发有效期为12个月的临时营业执照,在试营业期内,免收各种费用。允许农民进行非正规创业和季节性经营,对农民到集贸市场或政府指定区域摆摊设点销售自产农副产品的,可免予工商登记和税务登记,切实在更宽松意义上落实中央有关农民创业不进行工商登记的文件精神。规范各种收费行为,探索逐步取消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一些收费项目,对农民投资经营的经济实体,特别是对经营个体、微型和中小型经济实体的,试行“零收费”政策。加大政策优惠力度,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在登记注册后给予3年扶持期,扶持期享受国家和当地扶持发展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企业、农产品加工业以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

2.3 拓宽融资渠道,用活用足信贷政策

农村金融服务机构要加大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信贷支持力度,要明确将“取之于农”的存款按照一定投放比例“用之于农”。鼓励金融创新,进一步扩大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探索引导民间融资,地方政府根据各地的具体实际情况,也可尝试成立返乡农民工创业公共财政基金,对不同行业中的创业者和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给予不同程度的财政与信贷支持。大力推行信用证制度、农户联保贷款制度,拓宽农户小额信贷和联保贷款覆盖面,降低反担保门槛和贷款抵(质)押标准,创业人员证照齐全的房屋产权、土地使用权益、机器设备、大件耐用消费品和有价证券以及注册商标、发明专利等无形资产均可作为抵(质)押品。推行返乡创业贷款贴息制度,重点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贷款给予贴息,对农民工创办的符合农业产业化贴息条件的企业,适当降低贴息审批条件,优先给予贴息。对农民工在贫困地区创办的企业,符合扶贫贷款贴息条件的,优先给予扶贫项目贷款贴息。

2.4 放宽创业经营场所限制,试行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改革

政府有关部门要把农民工返乡创业生产经营用地统筹纳入城乡发展总体规划,搞好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放宽对经营场所的限制,允许返乡创业农民工的家庭住所、租借房,只要持有合法有效房地产证明文件或租房协议,符合安全、环保、消防等要求的前提下,均可以作为生产经营场所进行登记。允许在宅基地范围内建设生产用房,引导和鼓励返乡创业农民工利用闲置土地、厂房、镇村边角地、农村撤并的中小学校舍、荒山、荒滩等进行创业。建立健全土地资源承包权和经营使用权自由转让、承租和入股的土地交易市场,试行“土地交易所”和县级“土地置换”,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灵活多变地处理双方的经济利益关系,挖掘土地产权与交易的变革空间,鼓励土地向有资金、懂技术的返乡创业农民工手中流转。

2.5 强化基础设施等环境建设,积极创建创业园区

要把农民工返乡创业纳入城镇建设规划,以县城为中心搞好小城镇发展,突出抓好水、电、交通、通信、能源等乡镇基础设施及其配套设施建设,使之承载创业项目的能力不断增强,以切实解决企业发展的硬件设施问题,减轻创业者辅助投资的压力,降低返乡农民工的创业成本。取消对农村户口入居城镇的一切歧视性限制,公立中小学校对城乡孩子就学一视同仁,严禁向农村或外来人员子女入学收取任何附加费用。向返乡农民工开放已建成的城镇就业创业园区,并积极创建“农民工返乡创业园”或“返乡创业基地”,地方财政可以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园区给予一次性经营补助,鼓励各类开发区、工业集聚区和中小企业创业基地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支持,引导返乡创业农民工集中经营、聚集发展。

2.6 加强创业指导,实施对企业员工的职业技能培训

农民工返乡原因 篇10

一、全县农民工返乡规模及现状

据初步统计, 2008年9月以前, 我县有外出务工人员#万余人, 其中到沿海城市外出务工人员占外出务工人员总人数的70%, 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 在外贸企业特别是电子、服装、羊毛衫等从事纺织、制造业等行业工作的居多, 受金融危机影响, 相当一部分外出务工人员面临降薪、裁员等问题。据估计, 截至春节, 全县返乡人员达到3万人左右,目前有60%左右已返回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打工, 另有1.2万人左右留在家里创业就业。

二、应对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潮的措施

为有效应对此次因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潮, 我县采取了切实有效措施, 解决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创业、就业问题。

1.积极鼓励和支持返乡农民领办、创办农业特色产业。

近年来, 我县农业产业化工作取得较大成效, 先后引进国家级龙头企业温氏集团和正邦集团落户, 培植做大了横江葡萄、肉鸡、生猪、肉牛、松脂五大特色产业, 横江葡萄种植面积达1.8万余亩, 2008年总产达1.5万吨, 产值达1.2亿元, 辐射19个乡镇, 带动农户3800余户, 其中种植10亩以上的大户600余户。肉鸡产业依托吉安温氏和吉安正邦, 通过“公司+农户”模式合作养鸡, 全县合作养鸡户达3600余户, 辐射15个乡镇, 年肉鸡出笼量达到2000余万羽, 合作养鸡户户均年纯收入达2万余元。生猪产业依托吉安正邦公司, 仅一年多时间, 建成了登龙、安塘、凤凰3个大型种猪场, 存栏母猪1.2万余头, 年繁育仔猪25万余头, 通过“公司+农户”形式, 发展合作养猪小区7个, 发展合作养户86户, 新建猪舍5万余平方米, 已出栏生猪3万余头, 存栏生猪2.6万头 (农户每头猪平均纯赚90余元。肉牛产业新培植了一批常年存栏80头以上的育肥大户和肉牛贩销大户, 年出栏肉牛达11万余头。松脂产业拥有全省最大的湿地松森林资源, 全县现有湿地松林70余万亩, 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的金安林产公司今年又在县工业园西区新上了共混树脂生产线, 填补了国内空白, 公司现已达到年产1.5万吨改性树脂、1万吨共混树脂生产能力, 带动林农8000余户。打工返乡人员有一定的资金积累, 且思想观念较前卫, 有经营头脑, 最适合从事投资不大的农业特色产业开发项目。在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积极引导下, 全县一大批的打工返乡人员都选择了养鸡、养猪、养牛、种葡萄和湿地松造林等农业特色产业开发。据估计, 今年全县五大农业特色产业预计可吸纳打工返乡人员创业1500余户, 其中横江葡萄300户、温氏合作养鸡200户、正邦合作养鸡300户、正邦合作养猪300户、肉牛100户、湿地松造林和采脂300户;可吸纳打工返乡人员就业4600余人, 其中横江葡萄1000人、温氏合作养鸡600人、正邦合作养鸡1000人、正邦合作养猪1000人、肉牛200人、湿地松造林和采脂800人。敖城镇2008年第四季度共有13户农户加入温氏合作养鸡新建鸡舍, 其中有9户是最近打工返乡的人员, 消洲村的左金刚、大村的王敢祥一次性建鸡舍900平方米以上, 每户一批可养鸡1万羽, 年出笼肉鸡3-4万羽, 年纯收入可达5万多元, 比外出打工还强。固江镇古巷村的朱桂太原在广东打工, 去年8月份返乡后与正邦合作养鸡, 第一批养鸡1万羽, 11月下旬肉鸡出笼纯赚2.78万元。在他的带动下, 从外地返乡的9位亲朋好友全部参加正邦合作养鸡, 共同组建了一个近6000平方米的高标准养鸡小区, 目前鸡舍全部竣工并进了鸡苗, 年出笼肉鸡可达20余万羽, 年产值360余万元, 平均每户可获年纯收入4万余元。

2.积极引导返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到工业园就业。

近年来, 我县园区建设也取得较大成效, 目前已有124户企业正式注册, 协讯、博硕、浩汉、华亿等知名大企业纷纷落户我县, 县工业园新区 (凤凰园区) 的规模大、标准高, 现已有排名世界500强的华硕、排名行业百强的先歌等大企业落户, 2个企业的用工量达1万人以上, 落户工业园西区的浩汉电子、麦凯婚纱、新名婚纱、仁源艺品等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 现在还在扩大生产规模大量招工, 据初步估计, 县工业园区企业2009年招工需求可达5000-10000人, 基本可消化全县打工返乡人员的就业。

3.加大对返乡农民工创业扶持力度。

整合“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和“金蓝领工程”等培训资源, 为农民工实行免费培训。按照上级有关政策规定, 在用地、收费、培训、工商登记、税费服务、担保贷款等方面扶持农民工创业。如县劳动部门为返乡农民工提供免费职介, 为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的返乡农民工提供5万元以内的担保贷款;对企业新增岗位吸纳返乡农民工达到职工总数30%以上, 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 给予200万元以内的担保贷款。县教育部门成立教育便民服务中心, 集中解决返乡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县人才劳动力服务中心举办了返乡农民工现场招聘会, 共有5000余人进场, 达成意向协议2100余人, 录用2500余人。

三、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的对策

1、加强对农民工就业指导服务。

及时掌握外出务工人员回流动态, 研究制定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利用节假日期间在外创业人员回家探亲的机会, 动员在外创业人员多招收家乡的农民工。依托县劳动力服务中心等组织, 多渠道推动农民工就业。积极扶持中小型企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增强吸纳农民工就业的能力。借助县境内工业项目建设增多、用工机会增加的机会, 引导农民就近在工业园区企业、城镇建设工地就业。

2、扩大本地就业容量。

抓住国家扩大内需,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政策机遇, 争取新上一批项目, 扩大就业容量;抓住沿海地区企业向中西部转移的机遇, 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引进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督促已引进尚未开工企业尽快开工, 已开工企业尽快投产, 投产企业力争扩资增股, 为本地劳动者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3、积极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

扎实推进农民工“回乡创业工程”, 引导有技术、有资金、有创业能力的农民工进入科技创新型、资源综合利用型、劳动密集型、现代服务型等产业或行业, 引导返乡农民工利用农村资源优势, 依托龙头企业, 发展农副产品加工、规模化种植养殖、特色农业和“农家乐”旅游经济, 实行多形式、多渠道创业和就业。强化创业服务, 按照上级有关政策规定, 在用地、收费、培训、工商登记、税费服务、贷款担保等方面扶持农民工创业。

4、加快农村劳动力的培训与开发。

加大农民培训力度, 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 创新工作方法, 整合“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和“金蓝领工程”等培训资源, 结合县域农业产业基础, 针对农民种养习惯, 为农民提供实用的技术培训, 培养一批科技明白人、流通经纪人和致富带头人, 为新农村建设输送合格的建设者;重点加大对种粮大户、农机大户、科技示范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技术骨干的培训力度, 充分发挥示范带动效应。

5、加强信息平台建设。

通过人力资源市场、驻外劳务机构、各劳务协作组织广泛收集用工信息;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广泛发布各类用工信息;举办各种层次的招聘服务活动。加大力度, 继续做好劳务输出工作。建立完善就业信息评估机制, 定期对输入地就业岗位及需求进行评估, 对可能出现的就业形势进行预测, 指导、组织务工人员有序外出, 合理流动。

6、做好维权服务。

上一篇:饮料生产下一篇:拓宽通讯员的思维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