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区节水十篇

2024-08-24

灌区节水 篇1

灌区特别是大型灌区, 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骨干基础设施和粮、棉、油菜的主要生产基地, 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 由于投入不足, 政策不配套, 自身管理薄弱, 存在着管理体制不顺, 运行机制不活;工程设施配套不全, 后期缺乏维护更新, 导致设施年久老化失修, 灌区效益衰减;水费低于管理成本, 实收率低;管理机构臃肿, 冗员多, 负担重, 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动作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严重影响灌区的可持发展, 也影响到农业基础的稳固和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与农业水利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很不相称。

二、水库灌区节水改造建设的必要性

目前, 由于种种原因, 灌区灌溉系统未按设计标准开挖完成, 工程配套不完善、标准低, 现有设施损坏老化, 骨干渠道淤积、渗漏严重。导致输水能力低, 效益衰减, 现灌溉面积达不到应有目标, 灌区大量土地资源得不到开发利用, 严重制约了灌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加快水库灌区的节水配套改造建设, 改善灌区的水利条件, 对提高该灌区的农业开发程度, 为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提高灌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灌溉水的利用率, 改善灌区灌溉和排涝条件,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促进农业综合开发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水库灌区节水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三、水库灌区节水改造措施

1、除险加固、更新改造

一般应以除险加固为主, 灌区渠系大部分经过山丘区, 在强降雨的冲击下, 渠道易崩塌、淤塞, 局部淤积过厚, 有些断面的过水能力不到原设计的能力。总干渠主要是拦截山沟小溪挖填连成。由于施工时采取群众运动施工, 无质量保证措施, 坝基基本不清基, 填土压实不够, 造成土坝渗漏水严重, 每到汛期均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防守。所以, 应采用坝身加高加厚, 上游砼面板防渗护坡, 坝体灌浆, 下游坡脚增设反滤体的处理措施。保证输水大动脉的正常运转。

2、加固防渗

针对易崩塌、淤塞的渠段, 原开挖断面未达设计要求的渠段, 高边坡的环山渠段砂砾土地段进行清淤、开挖、修整、加固、堵漏, 以达到提高渠道的输水能力的目的。易塌坡的高边坡段开挖出二级平台, 防渗板加厚并局部加底肋梁板支护, 增设排水孔。

3、消除安全隐患

灌区特别是总干渠系建筑物, 大多老旧, 设备老化, 年代久远, 缺乏建筑材料, 建设标准低, 质量差, 损坏极其普遍。大部分建筑物局部已丧失调控水的功能。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需要完成总干渠的渠系建筑物的改造建设和配套完善, 增设量水设施, 方便用水的计量, 增设方便群众, 保护渠道的桥梁及码头台阶。

总之, 灌区建设主要是渠系防渗加固及建筑物的配套改造, 节水增效是最终目的。

四、节水改造工程的建设与管理

1、要强化领导、强化责任、强化

配合、强化监管。项目在实施过程中, 要严格执行基建程序, 实行招投标制、业主负责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质量监督制, 规范项目建设管理。要严格执行审批下达的项目建设任务、投资计划, 积极落实配套资金, 对项目工程进度、材料设备、工程质量、施工管理、项目资金使用等要严格把关控制和监督, 避免项目重复建设, 杜绝“豆腐渣”工程, 保证项目工程建设质量和项目工程顺利实施。

2、要加强与规范项目建设资金管理, 严格专项资金监管。国家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工程主体建设, 其他非工程主

体各项费用由自筹资金解决。国家专项资金和配套资金要专项蓄存、专款专用、独立核算, 保证项目资金安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对项目完成情况、建设进度及执行中存在的问题等有关情况与统计报表要及时上报省水务厅农水处。

3、项目工程建设的服务对象为农

业、农民、农村。项目的建设应将其纳入地方政府基础设施建设计划, 并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和持续、稳定的政策和资金来源, 特别是保障地方财政配套资金足额到位, 为项目工程建设提供投入保障。

4、灌区管理体制和机制改革应与

灌区改造建设统一规划、统一安排、同步进行, 做到灌区建设与改革两促进;要积极推广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模式, 形成管理、经营、服务、收费一体化的运行管理新机制。

5、灌区在运行管理中, 要根据灌

区运行管理情况, 进一步对灌区用水管理制度、用水调配等方面提出具体方案与措施。要加强水量的合理调配, 实行集中水权、统一调度、计划用水、合理轮灌的配水方式;要严格水费收缴, 强化水费的回收和管理, 努力建立灌区良性运行机制, 保证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6、项目工程完工后, 要建立健全

工程运行管理制度, 强化工程建后管护, 加强对工程的维修养护和运行管理;要严格项目工程审计、监督, 认真做好竣工验收工作。项目工程经试运行并具备竣工验收条件后, 向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项目验收申请, 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级农综办、财政等部门组织项目工程竣工验收, 并办理验收证书。

灌区节水 篇2

1 完善农业高效节水技术保障服务体系

随着农业高效节水灌溉规模的发展, 如何有效使用、发挥节水灌溉工程的综合效益, 使农业高效节水建设和运行管理可持续发展, 是当前发展农业高效节水建设管理的一个重大且现实的问题。为解决好这一问题, 昌吉地区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 为完善农业高效节水技术保障服务体系, 不断探索实践, 进一步加强节水滴灌运行和增效管理等, 提出“三支队伍”运行管理模式[2]。以农民用水者协会为主体, 具体负责滴灌首部、管道、球阀的运行管理, 参与运行管理的农民每人每月发放一定数量的工资;以乡 (镇、场) 水管站水管人员为主体, 具体负责全乡 (镇、场) 辖区内滴灌设备、管材的维修养护, 维修人员工资由水费承担, 维修材料费由受益农民承担;以乡 (镇、场) 农技站技术推广人员为主体, 具体负责棉花生育动态监测、农艺技术指导、统一技术措施、技术要求、技术标准, 确保节水滴灌棉花高产。

2 积极推进农业水价改革

加强水利工程的农业水价调整管理力度, 结合长期以来农业灌区灌溉与供水管理运行实践, 测算近年来水利工程的供水运行成本, 以及构建不同灌溉工程类型、灌溉运行管理时期的调节管理运行机制, 为推广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 高效节水技术逐步示范应用

随着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 针对林果业、棉花、小麦等多种作物的种植模式, 实施棉花、小麦、果树+间作的多种节水灌溉模式也在大力地示范应用。在很多县、市内的一些灌区, 开展并实施自动化滴灌工程系统, 灌溉系统由出地桩、地面PE管网、DE16滴灌管、自动化设备 (首部控制系统、田间控制站、阀门控制器、电磁阀门、自动施肥器、超声波流量计、土壤湿度采集器等) 组成, 采用远程无线微波通讯方式进行自动控制。在昌吉州大部分灌区, 大面积推广应用大田膜下滴灌灌溉工程运行模式。这些工程运行后, 作物产量比常规灌溉提高10%~15%, 对农民增产、增收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3]。

4 建立农用机电井智能化计量设施

在一些机电井灌区建立实施IC远程遥测信息管理系统, 包括水资源智能控制器、智能遥测终端、直读式脉冲干式水表、信息化管理软件, 可对每眼井开采量、地下水位动态、井灌区地下水资源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这套管理系统的运行使用, 不仅提升了地下水资源的技术管理水平, 更重要的是对农业灌溉实施水资源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 发挥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

5 做好冬春农田水利工作

重点抓好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农业高效节水项目、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工程、中央和自治区重点小农水补助项目、中小河流治理、牧区水利骨干工程、大中型水闸除险加固等重点项目的设计工作, 为大规模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建设方案, 为抢抓国家投资机遇创造条件[4,5]。

6 强化工程质量管理

工程管理作为水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工程质量与安全、工程效益的发挥、水利的基础和长远发展;从质量监管方面来看, 水利工程建设百年大计, 质量第一, 容不得丝毫麻痹和疏漏;从安全监管方面来看, 在在建工程多、病险工程多的情况下, 如何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运行安全, 防范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是工程人员面临的严峻挑战。

6.1 强化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

水利部将颁布修订后的《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管理规定》是工程管理的基本依据。在具体工作中, 应加大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的力度, 狠抓事故隐患整改措施的落实, 特别是要防止发生重大特大安全事故。加强对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 增强安全意识, 防止违章行为, 减少人员伤亡。

6.2 深化管理体制改革

深入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管理制, 积极推行施工图审查制度, 加强造价管理, 严格市场准入, 完善水利建筑市场主体信用档案, 尽快建立水利建筑市场主体信用体系, 建立工程防拖欠长效机制, 确保水利建筑市场规范运行[6]。

6.3 认真落实运行管理的各项制度

按照水利部《关于加强水库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水库降等与报废管理办法 (试行) 》等要求, 认真落实注册登记、安全鉴定、除险加固、降等报废等各项管理制度, 不断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

6.4 加大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执法监察力度

建立技术责任制和工程质量责任制, 加强水利工程项目的检查指导;质量监督人员按照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及时到现场监督检查, 采取定期质量检查、不定期质量抽检、专项检查与综合检查相结合的工作方式, 全面推行质量信息报告制度;做到“事前预防为主、事中加强监督、事后严格验证”, 不断完善“项目法人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政府质量监督”的质量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李志宏, 马俊永, 高林森.河北省未来农艺节水的途径与关键技术[J].华北农学报, 2003, 18 (F9) :17-19.

[2]毛金梅.宁夏扬黄灌区发展节水型高效生态农业的探讨[J].宁夏农林科技, 2008 (6) :147.

[3]李广敏.采取综合技术措施提高节水农业水平[J].华北农学报, 2003, 18 (F9) :14-16.

[4]崔粉玉.发展高效农业与节水灌溉有关问题的探讨[J].吉林蔬菜, 2010 (2) :96-97.

[5]郑昭祥, 杨忠, 陈红.山区节水农业发展思路探索[J].华北农学报, 2006, 21 (F12) :108-112.

灌区节水 篇3

关键词:灌区;节水;建设

中图分类号:F3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11-0210-1

蛟河市乌林灌区,是上世纪70年代建设的引水灌区,设计灌溉面积1.5万亩。灌区有总干渠1条,分干渠2条,灌水支渠6条,三级渠道总长度12km,各类水工建筑物38座。渠首引水流量 1m3/s,灌溉乌林乡刘家店、厢房店、罗圈、乌林沟、厂沟、乌林、太平等7个村的1.35万亩水田。灌区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光照充足,灌排便利,农业技术水平较高,是蛟河市的主要商品粮基地。

1 灌区水资源利用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灌区工程老化失修

乌林灌区渠系骨干工程多为设计标准低,不配套,长期以来投入不足,老化破损工程不能及时修复改造,大批渠系建筑物带病带险运行,多处建筑物只能用草袋子维持当年通水。目前灌区的工程管理和灌溉管理仍延续传统的人工值守,人工调控,手工操作的方法,管理手段落后,科技含量低,已不适应节水灌溉与现代化管理的需要。

1.2 灌溉效益不能正常发挥

灌区设计水田灌溉面积1.5万亩,历史上达到1.35万亩。由于工程老化损坏严重,灌排工程配套不完善,加之干旱年份水源供水不足,灌溉面积大幅下降。现在乌林灌区的实灌面积只有2700多亩,还有80%的灌溉效益没有正常发挥,许多用水户只能望水兴叹。

1.3 灌区水资源利用率低

乌林灌区总干渠道是老河道,经过多年运行,建设初期的黄粘土防渗铺垫已不复存,在大部分渠道两侧堤段已形成细小的渗漏通道,垂直渗漏和侧向渗漏都比较严重,两侧的水田几乎不用供水就形成水层,全灌区渠系水的利用系数只有0.5左右。大部分支渠仍然是“大锅水”,田间用水管理粗放,全灌区毛灌溉定额达到10000m3/公顷。

1.4 工程调控能力非常有限

在灌区6条支渠中,有3条支渠是灌排两用渠道,即保田期水位低时压坝灌溉,一遇降雨拆坝排水,压了拆,拆了压,一个灌溉期反复多次,不仅渠道遭到不应有的损坏,而且水量损失浪费较大,由于没有节制性工程,大量的区间水和回归水没有利用,白白流失。

2 推进节水型灌区建设的工程措施

2.1 加大灌区工程的配套和节水改造

加快灌区骨干工程节水改造步伐,加大对灌区工程节水改造的投入,尤其要以骨干渠道防渗砌护,重点建筑物改造,末级渠系改造和灌排体系建设为重点,优化渠系布局,减少渠道输水损失,提高灌区工程配套程度和工程调控能力,使现有工程发挥最大效益。

2.2 建立农田基础设施投入机制

节水型灌区建设离不开农田基础设施的投入。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完全依靠国家已不可能,因此,要区分不同的项目和设施,按照“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投资体系,稳定投资来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3 实施小型水利产权制度改革

小型水利基础设施按照“放开建设权、明确所有权、搞活经营权”,利于发挥水利设施的作用和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进行经营使用权有偿转让和拍卖,建立以产权为纽带的科学管理、自主经营、充满活力的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机制,使水利设施管理多样化,充分发挥其功能和效益。

2.4 充分利用区间水和回归水

水田灌区的回归水量由灌溉水转化而来,每亩回归水量大致在210-260m3的范围内,万亩以上灌区,每年就可以产生回归水200万m3以上。如果结合区间水,还有更大的利用区间。

3 推进节水灌区的非工程措施

3.1 加强灌溉用水管理

推行供水到户,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灌水管理体系。供水到户分三个层次,干渠、支渠由灌区水管单位负责配水、量水、计费,支渠以下由农民用水户协会负责配水、量水、计费,毛渠入田由用水者自行管理。通过建立科学严密的用水管理体系来避免管理上的用水浪费。

3.2 大力推广田间节水灌溉技术

水田的田间节水技术很多,有土地平整、泡田节水、晒田节水、充分利用降水等。通过田间节水技术优化配置,减少田间的灌水量,提高田间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合理降低毛灌水定额,提高单方水的生产效率。

3.3 合理调整水价

利用水价杠杆可以有效的促进节约用水。2002年,蛟河市水利局对乌林灌区水价进行过测算,成本水价为0.078元/m3,现在执行物价局的定价为0.03元/m3。仅达到成本价的38.5%。由于水费未按成本计收,长期低偿供水,造成工程改造投入不足及大水漫灌现象屡禁不止。因此,利用水价杠杆作用逐步提高水价,可以保证水利工程的正常维护,促进节水型灌区的建设。

3.4 建立节水新技术促进机制

要努力从政策上、体制上和机制上创造条件,建立节水新技术促进机制,加大水田节水技术研究开发投入力度,建立节水科技推广体系,创造有利于新技术推广普及的环境,加快新技术成果转化,通过水利现代化和节水新技术促进节水型灌区建设。

灌区各级水利部门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树立现代治水理念,把推广农业节水技术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综合运用各种工程措施、农艺措施、管理措施、因地制宜地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水市场运行机制,以现代水管理手段和技术,把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与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社会进步结合起来,把灌区建设成节水型灌区,把我们的社会建设成为节水型社会。

××灌区节水可行性报告 篇4

可行性研究报告

1综合说明

1.1 项目背景

2004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指出:“节水灌溉、人畜饮水等六小工程对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发挥着积极作用,要进一步增加投资规模,充实建设内容,扩大建设范围”。因此,大力发展节水型农业,利用科技手段,提高用水效率是今后在水利建设方面的一项重要内容。

是国家的主要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农业是的主导产业。近年来,通过推广水稻节水控灌、渠道承包经营、用水者协会管理、畦田改造等管理措施以及对支渠等骨干工程进行砌护、配套的工程措施,有力地促进了节水工作的发展,河水从1998年的9.6亿m3米减少为2004年的5.83亿m3,取得了良好的节水效益,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极大地促进了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灌区末级渠系改造和田间配套不到位,灌区管理上还存在的供水管理体制不顺和水价机制不合理等问题,影响着灌区体制改革和总体效益的发挥。

大坝渠是大坝镇主要灌溉支渠之一。大坝渠总面积7433.6亩,支、斗、农末级渠道全部为土渠,水利配套设施差、渠道老化失修、输水损失严重,给节水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已制约了当地的农业经济发展,为了加快建设现代节水型灌区,保障粮食安全生产,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2005年由水利局会同吴忠市水利工程勘测设计院编制完成《大坝渠节水示范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规划对大坝渠灌区进行节水砌护改造。

1.2 项目范围、规模、内容与工期 1.2.1项目规模与内容

在项目区内全面推广节水灌溉技术,采用工程、农艺、管理等措施,建设节水灌溉农田5820.5亩。

(1)节水工程措施

对大坝渠灌区项目区内的支斗渠全部砌护,共砌护支渠1条,长4.3km,斗渠3条,长3.2km,兴建各类配套建筑物132座。

(2)农艺技术措施与科技措施

在项目区内,结合渠道砌护配套,选用优良的节水型新品种,扩大设施栽培,大力推广科学施肥耕作技术。科学规划土地利用率,重新确定沟渠规格,平整土地,采用小畦灌等先进的地面灌水技术,并通过开展非充分灌溉、水稻控制灌溉、充分利用降水、降低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和采用覆膜保墒等农业综合节水技术,实现灌区全方位节水。

(3)管理措施

加强水权管理,按照“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原则,把项目区农业用水管理权明确到西贴渠用水者协会(大坝渠从西贴渠引水),引水权确定到干支渠;按照自治区宁农水费发《##灌区农业供水管理体制及水价形成机制改革实施方案》[2004]1号及自治区宁价商发《关于自流灌区农业供水价格改革与水费计收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2004]79号文件精神,在项目区全面实行“一票制”和“一费制”的水价制度,将现行的干渠水价、征工折款和支渠维管费进行“三费合一”,开展“量水到斗口”,实行水量核算,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农民节水的积极性。

1.2.2建设工期

大坝渠节水示范项目区的建设规划从2005年9月开始实施,2006年9月竣工。

1.3投资估算、资金筹措 1.3.1编制依据

(1)原能源部、水利部水建[1991]43号文“关于印发《水利工程设计概算(估)算费用构成及计算标准》的通知”。

(2)原水利部水建[1994]284号文“关于印发《〈水利工程设计概算(估)算标准〉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机械台班费定额〉的补充规定》的通知”。

(3)原水利电力部(86)水电基字第81号文水《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预算定额》。

(4)能源部、水利部能源水规(1991)1272号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机械台班定额》,其中一类费用调增15%,二类费用按预算价格或部颁定值价格进行计算。

(5)国家计委2002年颁发的[2002]10号文《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

(6)《水电水利工程工程量计算规定》DL/T5088-1999。

1.3.2工程投资及资金筹措

估算总投资202.83万元,其中:渠道砌护及配套工程投资166.92万元,其它费用(勘测设计费、工程质量监督检测费、建设单位管理费、工程监理费、材差)17.47万元,基本预备费18.44万元。

申请中央财政、自治区财政资金50%,共计101.41万元,申请财政及群众自筹资金50%,共计101.42万元。

1.4效益及经济评价 1.4.1经济效益

工程建成后,项目区内年节约水量327.27万m3,节省水费支出6.22万元;农民实际亩均负担的水费支出降低42.72%;农业方面粮食年增效益95.23万元,按照20年经济计算期计算,效益费用比为 1.28,内部收益率为16.8%,经济净现值62.17万元。

1.4.2社会效益

通过项目的建设,可以稳定该地区灌溉面积和改善原有的灌溉条件,可以促进原有传统、粗放的农业灌溉方式的改变,促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和优化耕作技术、耕作制度,对推进农田灌溉现代化和管理科学化,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促进地区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4.3环境影响

通过节水灌溉项目的实施,当地群众对水的需求日趋合理,用水量相对减少,渗漏水量相对减少,从而降低了局部地区的地下水位,同时也使局部地区的地下水、地表水的分布更加合理。灌溉用水量的减少,可以减少灌区农田淤积,增加土壤的透气性,有利于作物的生长。通过节水灌溉项目的实施,节约的一部分水量可以用于生态用水,对改善生态环境起着积极的作用。

1.4.4综合评价

由以上经济效益分析,该项目技术上是可行的,经济是合理的,各项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

1.5组织和管理 1.5.1组织

为保障工程建设顺利实施,项目建设实行分级管理负责制,市计划发展局与市水利局负责工程的申报、监督工程实施和组织工程验收及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组织管理和技术指导;西贴渠用水者协会负责组织农民群众投工投劳,并参与项目重大事项的决策和检查验收,负责末级渠系建成后的运行管理。

项目开工前市水利局与项目区西贴渠用水者协会正式签定投劳协议,确保投劳按时足额到位。

1.5.2管理

在工程建设管理方面,积极推行工程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建设监理制和竣工验收制;采取大宗材料设备集中采购制;采取资金报帐制,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挤占挪用;采取项目公示制,在项目建设前,召开公示大会或以标志牌的形式公示项目建设内容及目标,项目建成运行后,公示项目运行情况及目标完成情况。

1.6结论

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分析看,各项指标都符合项目的立项要求,项目的实施必将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对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重要的作用,对节水事业也将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2.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政府支持,领导重视

委、政府对水利工作长抓不懈,尤其对开展节水灌溉、发展节水事业非常重视,通过积极筹措配套资金,对节水工作给予极大的支持。全市河水量从1998年的9.6亿m3,下降到2004年的5.8亿m3,节水灌溉工作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2)大坝镇、村、队干部及群众已经认识到节水就是增收的道理,节水意识不断增强,他们对项目建设决心大,积极性高,要求迫切,愿望强烈。

⑶项目区多年来十分重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2004年在“黄河杯”农田水利优秀评比活动中获得好评。项目区内沟、渠、田、林、路已进行了综合整治,为项目实施奠定了基础。

⑷项目规划经深入调查、反复论证,合理准确,符合当地条件,也符合立项原则,并通过征求镇村队的意见,节水措施可操作性强,便于施工。

2.3项目建设的目标

根据《节水技术规范》(SL207—98)的有关规定并参照《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本项目建设的具体目标有:

(1)节水灌溉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后,单位面积用水量比建成前节约20%以上。

(2)渠系水利用系数大于0.75,灌溉水利用系数大于0.7,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15%以上。

(3)农民实际负担的水费支出降低15以上%。(4)水分生产率提高20%以上,不低于1.2kg/m3。(5)节水灌溉项目效益费用比大于1.2。

(6)田间工程实行畦田技术,实行畦田灌溉与水稻控制灌溉相结合的节水技术。

3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

3.1水资源概况

项目区多年平均降水量180.0mm,年内分配很不均匀,主要集中在7、8、9月,连续最大3个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根据平均长系列资料点绘降水量频率曲线,通过适线,取Cv=0.36、Cs=2.0Cv、多年平均年降水量180mm,由此查得相应频率的Kp值,算得保证率P=50%、P=75%的降水量分别为172mm、133mm 4 项目区水资源利用现状 4.1 农业及林果业用水量

2002年—2004年,大坝渠节水示范项目区农业平均引用黄河水727.76万m3,林果业引用黄河水38.3万m3,实际亩均用水量1316.15m3/亩。

4.2 人畜用水量

2002年—2004年,大坝渠节水示范项目区人畜用水量为4.19万m3,全部为地下水,其中用水人口2396人,用水量2.62万m3,定额30L/人·天,大牲畜489头,用水量0.54万m3,定额30L/人·天,小牲畜3134头,用水量1.03万m3,定额9L/只·天。

4.3可利用水资源量

大坝渠节水示范项目区地下水资源量按前计算为285.17万m3,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开采系数按0.6计,则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为171.1万m3,黄河水可利用量按现状耗水量479.15万m3计,则水资源可利用量=可耗黄河水+地下水可开采量= 650.25万m3。

4.4规划农作物灌溉用水

该区域种植农作物主要以小麦套种玉米和水稻为主。其灌溉制度根据作物种植品种、比例及项目区自然条件、土壤类型、农业技术等,分析作物全生育期田间需水量、有效降雨、土壤水利用量后确定。

1、旱作物灌溉定额(1)作物需水量分析

作物需水量采用彭曼公式分析,并结合灌溉试验成果和丰产经验进行修正和调整。

a)旱作物需水量。根据彭曼公式分析标准作物的田间需ET0,计算公式如下: ET0 = –—————

P0

△ ––.–– +1 P

r P0

△ ––.––.Rn+Ea P

r

ET = ET0×Kc 式中:ET0:参考作物腾发量,(mm/d);P0:海平面气压(毫巴); P:本站气压(毫巴);

△:饱和水气压与温度曲线上的斜率; r:温度计常数; Rn:净辐射总量;

Ea:干燥力,mm/d,根据彭曼公式和气象资料,分析确定出标准作物潜在腾发量ET0;

作物生育期灌水定额:灌区主要作物生育期的灌溉定额,根据作物需水量,按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内农田水量平衡原则分析确定。

M生= ET-P-﹙WO-W﹚-WK,式中: M:作物生育阶段的灌溉定额,(m3/亩);

ET:作物田间需水量(m3/亩);

P: 作物生育期内的有效降水量(m3/亩);

WO、W: 播种前、灌头水前计划湿润层内土壤储水量(m3/亩);

WK:作物生育期内地下水利用量(m3/亩)。

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主要作物0.7m,深根作物(树木)取1.0m,土壤物理性状和土壤含水率指标见表4-7,不同作物生育期可利用有效降水量,见表4-8,地下水利用量见表4-9,土壤利用量(WO-W)经分析计算自流灌区夏作物对土壤的利用量为68 m3/亩,其它作物60 m3/亩,作物生育期灌溉定额见表4-10。

冬灌属播前灌水,其作用是为来年土壤储备必要的水分,保证春季土壤墒情,以便适时下种,并满足作物生育前阶段的需水要求。冬灌灌水定额按1.0m深度土壤自然含水率达到田间持水量的需水量加20%确定并保证不产生深层渗漏,水稻田无冬灌。冬灌定额按1.0m土层土壤含水率所用水量确定,粮食定额为100m3/亩,经果林为60 m3/亩。

水稻灌溉定额根据控制灌溉技术水稻各生育期控制指标确定,灌水上限控制在饱和含水量,下限控制在饱和含水量的60%—80%。

根据三年来水稻控制灌溉技术在示范推广所观测的统计资料分析,确定节水示范项目区的水稻灌溉制度为:稻地泡田灌水1次,亩灌水量80m3,水稻从移栽结束到返青结束(5月7日~5月31日),灌水6次,亩灌水130m3。分蘖期(6月1日~7月7日),平均每6天灌1次水,灌水6次,亩灌水量205m3;拨节孕穗期(7月8日~8月9日),平均7天灌1次水,灌水5次,亩灌水量225m3;抽穗开花期(8月10日~8月24日)平均每7.5天灌水1次,灌水2次,亩灌水量100m3;乳熟黄熟期(8月25日~9月13日)平均每7天灌水1次,灌水3次,亩灌水量120m3。水稻田全年亩灌溉定额860m3,详见表4-12。

根据灌区作物需水规律的分析和灌溉试验与群众实践经验总结,综合分析确定规划年项目区的灌溉定额,见表4-11。

5项目建设内容及节水工程技术设计方案

5.1工程规划及工程设计的指导思想

工程规划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节水为中心、构建以工程建设为龙头、农艺措施相配套、科学技术做支撑、管理制度为保障、群众参与为基础的用水保障体系。完善西贴渠用水者协会的自主经营、自我管理机制、探索新时期下节水农业的供水管理体制,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现代节水型灌区,确保粮食安全,确保我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5.2项目建设的内容

以渠道“U”型砼板衬砌防渗和田间工程为主,配套完善渠道控水建筑物和量水建筑物,优化灌区灌溉模式、耕作方式、浇灌制度和调整种植结构。

5.3项目工程技术设计方案 5.3.1工程等级和划分

大坝渠节水示范项目区的渠道灌溉流量小于5m3/s,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本工程等级应为V等五级。

工程设计基本资料:(1)、《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2)、水利部《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18-91),(3)、水利部《水闸施工规范》(SL27-91),(4)、《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98),(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

6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6.1投资估算编制说明 6.1.1编制原则

本项目属水利工程项目。工程投资估算按现行水利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费用构成和计算标准进行估算,并结合工程建设实际情况进行编制。材料价格执行##造价管理信息2004年第三季度的市场综合价。

6.1.2编制依据

(1)原能源部、水利部水建[1991]43号文“关于印发《水利工程设计概算(估)算费用构成及计算标准》的通知”。

(2)原水利部水建[1994]284号文“关于印发《〈水利工程设计概算(估)算标准〉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机械台班费定额〉的补充规定》的通知”。

(3)原水利电力部(86)水电基字第81号文水《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预算定额》。

(4)能源部、水利部能源水规(1991)1272号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机械台班定额》,其中一类费用调增15%,二类费用按预算价格或部颁定值价格进行计算。

(5)国家计委2002年颁发的[2002]10号文《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

(6)《水电水利工程工程量计算规定》DL/T5088-1999。

6.1.3基础单价分析

(1)人工预算单价

土石方人工工资13.85元/工日,浆砌石、砼、及其它工程、机电及金属结构设备安装工程、机械台班人工工资14.97元/工日。

(2)电、水基础单价

施工用电按0.52元/kw.h计,用水按1.0元/m3计算。(3)材料预算价格 ①主要材料预算价格 根据原水建[1994]284号文的规定,进入工程单价的材料预算价格,高于规定的定值价格部分计取税金后,作为价差列入相应工程项内,材料价格执行2004年第三季度的市场综合价。

②施工机械台班费

根据能源部、水利部能源水规(1991)1272号文《水利水电施工机械台班费定额》进行计算,并结合水规[1991]43号文的规定,将第一类费用增调15%,二类费用按基础价格或部颁定值价格进行计算。

6.1.4费用标准

取费标准执行水建[1991]43号文及水建[1994]284号文的补充规定。

1、工程单价计算中有关费用标准(1)其他直接费:

其它直接费取费基数为定额直接费,其它直接费包括冬雨季施工增加费、夜间施工增加费及其它费。取费标准执行水建[1991]43号文件标准费率。

(2)间接费:

间接费取费基数及取费标准执行水建[1991]43号文件间接费定额标准。

(3)计划利润:

按工程直接费+工程其它直接费+间接费之和的7%计取。(4)税金:

税金按工程直接费+工程其它直接费+间接费+计划利润之和的3.15%计取。

2、临时工程

临时工程按第一至第三部分建安工作量的3%计取。

3、其它费用(1)建设单位管理费

①建设单位建设经常费=经常费用标准×定员人数×经常费用计算期。

②项目建设管理费按建安工作量的0.1%估列。③工程监理费按建安工作量的2%计取。(2)科研勘测设计费

科学研究试验费按建安工作量的0.5%估列,规划统筹费按勘察设计费的20%计列,设计费、勘察费按国家计委价格(2002)10号文规定执行。(3)其它费用

定额编制管理费按建安工作量的0.09%计取。工程质量监督费按工程直接费的0.28%计取; 4预备费

基本预备费按一至五部分之和的10%计算。

价差预备费本工程不考虑。

6.2投资估算

该项目工程静态投资为202.83万元,其中渠道砌护及建筑物配套166.92万元,其它费用(勘测设计费、工程质量监督检测费、建设单位管理费、工程监理费、材差)17.47万元,基本预备费18.44万元。

6.3资金筹措

申请中央财政、自治区财政资金50%,计101.41万元,财政及群众自筹资金50%,计101.42万元。

7工程管理

7.1管理机构

为保障项目工程建设顺利实施,项目建设实行分级管理负责制,发展改革委和市水利局负责项目初步设计和实施方案的审批与编制及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组织管理和技术指导,西贴渠用水者协会负责组织农民群众投工投劳,并参与项目重大事项的决策和检查验收,负责末级渠系建成后的运行管理。

7.2管理办法 7.2.1建设管理

项目下达后,项目法人代表要与项目主管单位签订项目实施责任书,坚持工程质量终身制。

(1)要加强对节水灌溉的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的水危机意识和对节水灌溉工作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争取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和参与,使全社会都来关心、重视、支持节水灌溉工作,为节水灌溉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2)积极实行工程建设“五制”。

在工程建设管理方面,积极推行工程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建设监理制、公示制、合同制;积极采取大宗材料设备集中采购制,节约运输资金;项目下达后,项目法人代表要与项目主管单位签订项目实施责任书,坚持工程质量终身制;对工程发包,实行公开招标方式,优选施工队伍,按公正、公平、诚实受信的原则确定中标队伍。

(3)坚持按规范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在施工过程中,一方面要抓典型,以点带面,每一施工工艺先进行试点示范,质检员和各施工队负责人、技术员挂牌上岗、跟班操作,达到规定工程标准后再全面铺开;对施工现场进行规范化管理,要求严把放样、清基、材料质量、配料拌合、浇(砌)筑、养护等六关,以达到工程按规范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4)全面实行工程建设管理目标责任制。

成立项目工程施工管理小组,明确职责,签订目标责任书,为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市水利局专门抽调二名领导和四名技术代表到施工现场指导施工单位的工作。明确下派的领导、技术员及质检员的职责,并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在施工前,将工程任务、质量要求、竣工时间及奖惩规定进行明确,逐级负责,责任到人。严格执行《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23-1999)的各项要求。

(5)建立各项制度,规范施工管理。

水利局已经制定了《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手册》、《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办法》、《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手册》、《水利工程奖励办法》等,进一步明确建设工程的质量责任和义务、建设工程的保修、监督管理等,从工程组织、目标职责、施工要求、验收标准、奖惩措施、建筑材料、施工队伍入场等方面做出了具体规定。施工中负责领导和技术人员实行工资下浮制度、工程质量保证金制度和工程运行观察制度等,为工程高标准、高质量按期完工提供了保证。

(6)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工程质量

渠道采用平板与砼U型板进行砌护,龙门支渠采用浆砌石弧底平板护坡、加砂砾石透水层;各斗渠采用砼U型板进行砌护。伸缩缝采用PVC802油膏填筑。建筑物采用定型建筑物和装配式建筑物,以新技术、新工艺,提高工程的科技含量,促进工程质量的提高。

(7)、健全乡村农技服务网络体系。按农业技术管理职责落实农业技术管理责任。对农民进行节水实用新技术、作物种植要点等技术方面培训和指导,加强病虫害防治和观测。

(8)、项目建成后,为使节水灌溉工程充分发挥效益和正确评价节水灌溉工程效益,为节水技术的全面推广提供最优技术参数,加强对节水工程的效益、性能指标等进行观测。

(9)、健全水政监察执法网络,加大水政监察执法力度,保障节水工作顺利实施。特别是加强对纵水入沟和管理松散造成水量损失的单位和个人要加大处罚力度。

7.2.2资金管理

在资金管理上要严格财务专户管理。

一是严格按国家基本建设单位会计制度进行项目资金管理,单独开户,单独列帐,做到专款专用。按照国债资金管理办法和要求,实行项目财务审计,自觉接受财政监督,保证项目资金的专款专用。二是健全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和会计制度,严格遵守国家水利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严格执行项目计划和国家项目资金管理制度,完善会计岗位职责和工程预支款审批拨付制度。根据资金来源、项目计划、项目工程合同审核和监督项目资金支出,使项目资金使用合理规范。要充分调动地方各级政府和受益单位及群众的积极性,采取有力措施,确保配套资金落实到位,要确保各级资金按项目计划和工程进度的要求及时、足额到位。

7.2.3运行管理

为切实做好节水示范项目区工程的建后管理,在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将项目工程分类编号,建立档案,移交给西贴渠用水者协会运行管理。

具体措施有:

一、西贴渠用水者协会实行自主管理、自主经营、自我服务、民主决策、市场化运作的运行管理方式。协会接受水管单位和市水利局的业务指导。节水项目区内全面实行“量水到农口、配水到户、核算到亩、按方收费”。收费方式按照“一价制”水价标准实行“一费开票到户、一票收费到户”,运行管理费按物价部门核定的标准从综合水价中返还给西贴渠用水者协会,用于支斗渠的维修及管理人员工资开支。

二、建立“水量公开、水价公开、水费公开、多方监督”的监督制约机制。水管单位及西贴渠用水者协会及时向用水户公布灌溉面积、用水量、水价和水费,自觉接受镇村组织和农民的监督,杜绝用水和收费中的不正之风,对水票外任何以水费名义的收费,农民有权拒交,并可向上级部门或水管单位举报,依法严肃查处。

三、为使工程充分发挥效益,要做到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的有机结合。工程措施可以有效地提供农田和作物所需要的水资源,非工程措施则保证作物高效地利用水资源,提高作物的产量。

四、水管单位指导协会建立规范的支斗渠运行管理制度及办法,在加强干渠管理的同时,协助农民用水组织开展测量水、编制用水计划、提出支斗渠维修改造计划等业务工作,实现支斗渠 运行安全、灌溉合理、用水科学。

7.2.4运行维护

在工程运行中,本着“谁收益、谁负责”的原则对大坝渠节水示范项目区的各配套工程明确使用权和所有权,加大毁坏事件的查处力度。协会配合水管部门做好工程的维修、养护、防止人为破坏,及时解决处理灌溉中的矛盾纠纷,以确保灌区管理工作正常有序开展,以达到节水增效的目的。

8工程建设招标方案

本项目由于规模较小、任务急,时间紧迫,勘测设计工作由吴忠市水利工程勘测设计院完成,以下委托书的形式进行。对工程监理,由于投资少,不够招标标准,也采用下委托书的形式进行,对渠道砌护及配套工程进行邀请招标,工程招标具体情况见表8—1,表8—2。

9施工组织设计

9.1施工条件 9.1.1自然条件 大坝渠灌区节水示范项目区属中温带气候区,其特点是干旱少雨,风多砂大,蒸发强烈,日照充足。多年平均气温为8.8℃。最冷一月平均气温-8.3℃,最热一月平均气温23.8℃,年最高气温36.7℃,最低气温-23.7℃,土壤冻结始于10月下旬—11月中旬,第二年4月上旬化通,最大冻土深度1.2m,多年平均降水量180mm,其中72%的降水量集中在6~9月份。

9.1.2供水供电及其它条件

(1)水电交通条件:该工程位于109国道北侧,交通便利。工程施工用水直接利用附近农户机井水,运水距离一般在2km左右,施工用水易解决。施工用电可采用农用电,节水示范项目区队队通电,农电网四通八达,施工区电力供应十分便利与充足。

(2)临建设施:施工现场紧挨村庄,因此办公用房和施工人员可就近租用农户住房。

9.1.3工程条件

大坝渠系节水示范项目区劳动力供应充足,交通运输、供水供电及地方材料条件较好,施工场地比较开阔,便于施工布置。

9.2主体工程施工

主体工程包括土方工程、渠道砼U型板砌护、配套建筑物的施工。土方工程由叶盛镇农民出工完成。土方工程主要为渠道填方,要求填料要分层夯实,每层厚度≤250mm,含水率控制在16%±2%以内,压实系数≥0.92。

砼U型板的预制由预制厂(企业资质为三级)统一预制。渠道砼U型板砌护及配套工程由中标施工单位组织施工。渠道防渗衬砌施工严格执行水利部《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18—91)的有关规定。

砌石工程及建筑物配套、维修,参考水利部《水闸施工规范》(SL27—91)第八章的有关规定执行。

9.3施工进度安排

工程建设安排在2005年9月20日—2006年9月20日。2004年9月20—2005年10月20日开始做施工准备,组织预制砼板和装配工建筑物构件,安排渠道土方回填工作。

2006年3月10日—2006年4月20日,完成渠道砌护及配套工程的全部建设任务。

2005年9月20日,申请有关部门验收。

9.4施工监理与质量控制

为确保工程质量,施工单位要求有2~3名技术人员,具体负责工地现场的质量检测工作,实行“三检制”,收集整理、分析各项技术资料,严格执行技术标准。

⑴ 检查各项技术资料

检查有关的设计和批复文件,施工说明、施工设备安装说明和技术标准、施工规范、质量标准、施工细则及操作规程,施工方案和各项技术措施。

⑵ 检查材料的规格性能是否经过鉴定,其规格、主要性能指标能否满足设计要求,不合格材料严禁使用。⑶ 检查施工放线是否正确

根据施工图纸提供的控制点坐标,进行施工放线,检查建筑物边桩、中心桩的位置和高程是否正确,发现问题及时通知现场妥善处理。

⑷ 施工检查

施工检查按工种、工序分单元、分阶段逐项检查,前一道工序经质检人员和现场监理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10水土保持方案

10.1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依据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条例》;

③##回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④《水土保持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1996。⑤水利部《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

10.2生产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预测

水土流失预测时期分为工程建设期和工程运行期两个时期。工程建设期经测算:

(1)取土及拉运土方扰动原地貌面积为28.9亩。(2)工程建设及施工运输损坏植被面积为15亩。工程运行期经测算不会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10.3水土流失治理

(1)大坝渠渠拜宽且高,渠道土方可就地取材,灌区内有许多土堆,取土后,一方面进行平田整地,可作为耕种地,另一方面植树造林,建造农田防护林,个别地段土方不足,可取高田土方。

(2)渠道土方任务完成后,运输道路结合农田基本建设进行平整。(3)渠道用的预制件(包括砼U型板)在农业综合开发办预制厂定点预制,有专用场地,不会造成水土流失。

(4)施工期对各施工队伍加强管理,防止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如因工程建设无法避免的原因造成了水土流失,施工结束后,恢复原貌,无法恢复的通过种树种草措施,防止水土流失。

经以上分析,项目实施只须采取必要的防止措施,对大坝渠节水示范项目区不会造成水土流失,另外,工程建成后,渠道断面减小,渠堤两侧可种植防护林带,改善农田小气候。

11环境影响评价

通过工程项目的实施,一方面,减少了取用水量,另一方面,随着当地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作物种植结构不断合理化,对水的需求日趋合理,用水量相对减少,综合以上几个因素,渗漏水量相对减少,从而降低了局部地区的地下水位,同时也会使局部地区地下水、地表水的布局日趋合理。通过对渠道、沟道进行治理,有利于保护水土流失,防止土壤盐碱化。

充分发展绿色农业,利用秸杆还田等措施,增加土地肥力,改良了土壤结构,可适宜不同作物的种植需要,为引进新品种、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打下了基础。

通过高标准营造防护林带及农田防护林,绿化沟渠路两侧,整治美化庄点环境,使大坝渠节水示范项目区整体环境得到提高。为灌区粮食增产和经济效益的快速增长起到了保障作用。

12节水效果及经济评价

12.1节水效果分析

大坝渠节水示范项目区实施节水改造工程后,灌区用水量、引水量均有显著降低,土地利用率和水份生产率指标将明显提高。

12.2社会效益分析

(1)通过实施项目建设,大力推广水利节水技术和措施,节约用水,减少水费支出,改善农业供水管理体制和水价形成机制,使农民得到实惠,对巩固完善农村承包经营机制,增加地方财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2)通过实施项目建设,体现党和国家重视水利建设的政策,重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更加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有利于促进农村的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

12.3生态效益分析

通过实施项目建设,逐年实现农田林网化,对沟渠路及庄点硬化路两侧进行绿化,增加林木覆盖率;对渠道进行防渗砌护,对沟道进行治理,防止土壤盐碱化,降低地下水位,使灌区的地下水位控制在1.2~1.5m。

12.4经济效益评价

工程实施后,各工程在经济分析中将作为一个整体计算费用和效益,工程经济评价主要依据《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进行。12.5不确定性分析

考虑到效益和费用分析计算中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因素,比如有许多资料和数据都是估算或预测而来,是否符合实际,对各种因素的估计也并不是准确等等。为了解决其对工程经济评价的影响程度,考察工程项目的抗风险性,确保工程方案的经济效益,按《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要求进行敏感性分析。根据本工程的具体情况,分别对投资增加10%、效益减少10%,以及投资增加10%和效益减少10%,三种方案进行敏感性分析,分析结果详见表12—5。

12.6综合评价

根据国民经济评价结果,该工程经济效益内部收益率EIRR为16.8%,经济净现值ENPV为62.17 万元,经济效益费用比EBCP为1.28。

灌区节水 篇5

1 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

项目管理是指对投资项目的筛选评价、建议实施、投资使用所进行的一整套的调查分析, 评估决策和指标控制的过程。项目管理的基本要求是优化资源的配置, 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使项目在技术上恰当、经济上合理, 并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投资效益, 即对项目所进行的全过程、全方位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 以保证项目目标的完满实现。

1.1 项目组织管理及主要职责

经过10年来对东雷抽黄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探索, 笔者找出了一条适合大型灌区项目组织管理的路子, 即上有项目领导小组、中有项目办、下有各实施部门的管理模式。项目领导小组管理主要体现在投资前期的决策, 如可行性研究、项目评估决策等阶段。一切有关项目的重大问题如投资规模、项目技术基本方案、项目大致方位的圈定以及项目与外界的主要联系和协调等, 应由项目领导小组拍板敲定, 虽然所需费用不多, 但对项目成败起举足轻重作用, 因而成为项目管理的核心。

项目办作为项目管理的中间机构, 是高层管理和低层管理的桥梁, 具有承上启下的特殊作用。因此, 人们常将项目管理理解为中层管理, 即由业主授权项目办和监理工程师管理, 代行其事, 全权负责。其职能是对项目建设的全过程负总责。包括项目的决策、设计、施工招标和谈判签约到建设实施、生产准备、竣工验收、后评价。

各实施部门 (设计、水工、机电、财务) 是对项目进行战术性和技术性管理, 即人、财、物的具体管理。

1.2 前期工作管理

受委托进行的可行性研究以及评估审查报告是否客观实际, 所提供的参考资料和咨询建议有无差错和漏洞, 其有关资料来源和研究手段是否可靠等, 项目业主在可能条件下也应注意审议, 拍板决定。如在灌区南乌牛站自动化监控改造上, 业主对漏项集水井和浠油站要求增补, 对自动测流系统结合管理实际提出改造意见。又如对漏斗排沙工程, 业主邀请省内多名专家充分论证, 针对设计方有关资料来源和研究手段是否可靠提出质疑, 提出了分步实施的意见, 即在室内试验成功的基础上, 再进行现场模型试验, 最后彻底解决问题。

1.3 合同管理

有关业务虽已委托或承包出去并以合同形式确定, 但这并不意味着业主的管理和监督职能的削减或丧失。合同不是万能的, 它不可能将所有问题都包括进去, 也不可能预料未来所有各种事件。对合同本身也存在一个管理问题, 至于某些游离于合同内外的“擦边”问题, 则要根据实际情况、行业惯例灵活处置。项目业主与受托方、承包方是不同的利益主体, 承包方的积极性有的要靠发包方去调动, 承包人的履约实践更需要连续的、严格的监督管理。在一些施工建设中, 发生的敷衍了事、偷工减料甚至“豆腐渣”工程, 警示项目业主对委托承包活动绝对不能掉以轻心。

1.4 协调关系

项目建设牵涉方方面面, 业主要配合支持委托方对项目内外各有关部门和活动进行协助调节, 并密切各个工作环节的联系, 是项目成功的重要保证, 也是建设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项目周期由若干有序阶段组成, 每个阶段都要服从其具体目标和要求, 都是为总体目标服务的。只有站在业主或法人的高度, 才可能统筹全局, 前后照应, 并在必要时牵头解决各种多边问题和交叉业务。如在南西干渠沉陷段改造中, 针对承包方在土模施工工程中、砼现浇收面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以及因阴雨连绵拖延工期可能影响冬灌运行的问题, 业主及时联系, 研究协调, 全面支持配合承包方, 最终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 既节约了承包方和业主的资金, 又按期完工。

2 项目控制指导思想

2.1 整体优化与三项控制的辩证关系

质量最佳、投资最省、工期最短是奋斗方向, 但三者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矛盾的统一体, 一旦一个目标发生变化, 必然会影响其他2个目标的变化。因此, 对三者不能过于苛求, 只能因时因地抓住主要矛盾, 并要顾及其余目标, 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境界。

2.2 主动控制与一般性管理措施相结合

即要求将前馈式控制与反馈式管理控制相结合, 事前、事中、事后均有所为。传统的管理和控制工作主要集中在判断目标以及实施过程的纠偏上。从管理实践看, 这无可厚非, 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的管理工作, 都要面对这种大量的不断纠偏的现实, 不仅如此, 还要尽可能提高纠偏水平 (成本低, 速度快) 。但是这种管理毕竟比较被动并带有某种经验管理的色彩。现代管理更强调主动管理, 积极控制, 即事先采取主动措施, 抓住事件的源头, 如责任主体以及此前各个环节 (如规划、设计、采购发包等环节) 。从理论上讲, 投资决策及设计阶段对投资的影响是决定性的, 那是龙头和总闸门。然而人们历来重视施工阶段费用控制, 也是很有道理的。在项目投资中, 施工阶段投资所占比重最大, 稍有不慎便会超支、突破限额甚至成倍增长。实践证明, 对项目投资额影响重大的是占建设期大约1/4的技术设计前的工作阶段, 因此应将投资控制的重点由施工阶段转移到设计阶段。必须明确保证优良设计为重, 切不可恣意压低设计费用而因小失大。切实选好投资目标, 推行限额设计, 工程发包过程中确定合理的合同价;材料和设备采购越来越趋于公开招标形式, 其有关技术数据虽较明确, 但仍存在货比三家及供货商的资质信用尤其是技术和财务实力等问题。项目业主要依靠监理工程师进行协调、监督、管理和控制, 以实现阶段性、整体性目标。对于专业性较强的设计和施工技术的有关细节的监督、控制, 主要依赖监理人员去进行, 但业主应定期或不定期听取汇报, 发出指令, 对关键工程或节点进行检查。

2.3 经济与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控制

项目全程的各个阶段始终贯穿着技术和经济这两条主线, 无一能够离开技术和经济问题。技术是前提和载体, 但经济效益才是归宿, 必须以经济目标来维系, 为经济目标服务。在实际工作中, 以上两者既对立又统一。故单纯的技术观念以及单纯的经济观念都不利于项目总目标的达成。这意味着技术人员必须关心经济, 在其有关的技术活动中应处处讲究提高效率和效益, 而经济管理人员又必须关心技术, 使管理和控制做到有的放矢。

摘要: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多数项目需要借重社会力量去完成。在项目建设管理中, 业主或法人处于中心地位, 有所侧重地将指挥控制渗透到项目建设的全过程。通过东雷抽黄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 总结了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 提出了项目控制的指导思想。

关键词: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项目管理,内容,指导思想

参考文献

[1]赵竞成.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的科学管理[J].中国水利, 2005 (23) :50-52.

[2]王旭萍.大型灌区节水改造探讨[J].水利天地, 2001 (11) :38.

[3]何武全, 张英普, 寇广潮, 等.论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对策[J].西北水资源与水工程, 2002 (1) :50-52, 58.

灌区节水 篇6

近年,灌区正在进行改革,主要包括节水制度改革和推行节水新技术。农民作为一项新技术和制度的最终接受者和采用者,农户的行为响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节水制度和新技术是否推行成功。关于农户节水技术采用行为,国外学者主要从确定性分析和不确定性分析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确定性分析即农户对节水灌溉技术采用与否是确定的,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农户采用节水技术的因素,这类研究主要分析水价、种植作物的收益、田地规模、政府补贴、水供给的可获得性等因素对技术的扩散有显著影响[3,4];不确定性分析即诸多不确定因素使节水技术的采用也具有不确定性,这类研究多是把水文气候的不确定性、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对农户节水技术采用的影响考虑进去[5,6]。国内学者主要从水权制度、水价、节水效益、灌溉费用、政府决策等方面探讨了对农户灌溉行为的影响[7,8,9,10,11,12,13]。但定量探讨农户采纳节水行为主动性程度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仍不多见。本文选择典型绿洲灌区石羊河流域武威市为研究对象,基于农户访谈与问卷调查的方式,采用最优尺度回归模型对农户节水行为进行分析,探讨农户节水行为选择机理,为政府制定更为合理的用水政策,加强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1 农户节水技术选择理论分析

农户节水技术选择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较多,有些因素是起直接作用,有些是起间接作用,由此形成了农户节水技术选择过程中多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机理(图1)。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与土地经营情况具有差异,一方面影响农户节水行为,另一方面影响政府用水制度的形成。农户特征和农户经济状况直接影响农户节水动机、节水意识,由此产生不同农户在节水技术选择行为之间的差异。用水制度是在综合考虑农户特征和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形成的,并随着出现的新问题做相应的变化,使农户节水行为不断优化。农户节水技术选择行为是在自然环境因素、农户特征、制度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结果,进而决定土地用水效益,用水效益是决定农户节水技术行为选择是否合理的最终目标,以此为依据,对影响农户节水技术选择行为的多种因素进行调整,使其对农户节水技术行为的影响更加合理,产生更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14,15,16]。

1.1 自然环境与土地状况的影响

武威石羊河流域的地貌类型从上游至下游依次为山地、山峡和平原区,特殊的地形地貌决定了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匀,进而影响农户节水技术选择行为。山地区农户耕地比较细碎,平原区农户耕地面积较大,从而引起农户节水技术选择行为差异。

1.2 农户特征的影响

理论上假设,农户年龄越小、受教育程度越高,其接受新技术的速度越快,能较快的对新技术进行评估选择,那么其对节水技术选择的机率也越大。同样,农户农业收入的高低也对其节水技术选择行为有影响,农业收入高说明从事农业生产有利可图,农户有资金再投入,选择节水技术的意愿就强。

1.3 制度环境的影响

农户追求的是生产效益的最大化,但其不一定是行为的最优决策者。因此,在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短缺和时空分布不均的情况下,针对农户用水问题,政府制定相关用水制度调控农户节水技术选择行为,一方面通过制度控制农户用水不科学现象;另一方面通过激励制度鼓励农户运用节水技术。约束制度主要有用水配额限制、水价等;激励制度主要有资金扶持、技术支持等。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武威市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段,乌稍岭以西,祁连山北麓,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依次形成南部祁连山山地、中部走廊平原和北部荒漠三个地貌单元,海拔介于1 020-4 874 m之间。属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7.8 ℃,降水量60-610mm,蒸发量1 400-3 010 mm。全市总耕地面积25.5万hm2,其中保证灌溉面积16.9 万hm2,其余8.6万hm2山旱地完全依赖自然降水,全市农田灌溉用水量占用水总量的88.30%[17]。近年来,由于人口增加及水资源不合理开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流域内经济社会发展大大超过水资源承载能力,生态系统遭到极大破坏,逐步成为我国干旱区内陆河流域中生态系统退化速度最快的地区[18]。

2.2 数据来源

本次调查主要是武威市农户,为了本次调查的农户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综合考虑到不同灌区、距离城市的远近等情况,样本选取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选择石羊河流域武威市的15 个乡镇32 个行政村,然后再在各个行政村内,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15 户左右农户进行调查。本次调查由调研人员对农户逐个进行参与式问卷调查,实际调查农户483 户,其中有效问卷466 份。

调查信息为农户节水技术选择行为情况,具体分为:1)农户基本信息,包括农户年龄、学历、耕地面积、家庭人口和劳动人数;2)农户收入与支出情况,包括农户的收入来源、支出情况、劳务情况;3)农户的灌溉情况,包括种植结构、灌溉水价、作物灌溉定额、灌水次数;4)农户种田收支情况,种地支出包括种子、化肥、农药、灌溉、机械、雇工等,种地产出包括作物单产、总产量、价格;5)农户的节水行为选择情况。

2.3 变量选择

根据前面的分析和实地调查情况,本研究将自变量因素归纳为四类:农户特征、土地状况、农户经营状况和制度环境。考虑到有些变量之间会存在高度的相关性,尽可能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变量。因此本文以年龄、受教育程度、劳动力数量占总人口比重、耕地面积、种植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务工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水费占种植业支出比重、对新技术的态度为自变量,农户节水行为主动性程度为因变量(表1)。

2.4 模型选择

根据基础数据的特征,选用最优尺度分析法对问卷调查所得数据进行处理。选用这一方法的原因是:基础数据中多属于分类变量,若使用线性回归分析,其结果的准确性差;若使用Logistic模型,尽管在理论上可行,但并不现实,因为该方法对分析变量的处理比较细致,当因变量、自变量都是有序分类变量时,得出的结果往往难以解释[19]。最优尺度回归分析是由荷兰Leiden大学DTSS课题组研制并在SPSS10.0 之后新增的一个应用程序。该方法不同于一般的回归分析,它允许因变量和(或)自变量为各种类型的分类变量。这种方法通过采用一定的非线性变换对原始分类变量进行转换,然后反复迭代直到找出一个最佳回归方程式,因而在处理分类变量数据时有着独特的优越性[20]。用最优尺度回归模型处理本次调查的数据可望得到最为满意的结果。模型的一般形式为:

式中:y为农户采取节水行为主动性程度,xn为各因变量,n为1-8,分别表示年龄、受教育程度、劳动力数量占总人口比重、耕地面积、种植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务工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水费占种植业支出比重、对新技术的态度,an为各自变量的系数,ε 为误差项。

3 结果与分析

3.1 统计描述分析

从受访者的基本情况看,受访者年龄集中在36-45 岁之间,占受访者的42.1%(表2);受教育程度以初中受教育程度的受访者居多,其次是以小学受教育程度的受访者;劳动力数量占家庭总人口比重集中在30%-50%,占受访者的62.2% ;种植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在30% 以下的受访者占总受访者的32.4%,居最多;在受访者中,务工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大多在30% 以下,占44.8% ;水费占种植业支出比重集中在30%-50%,占受访者的47% ;受访者的家庭耕地面积大多在0.67 hm2以下;对新技术的态度,55.6% 的受访者首先考虑增产效果;在节水行为的选择中,不采取节水措施、接受乡镇村安排和因灌溉定额限制被动接受的农户占调查人数的67.4%,而视水费而定和有长远考虑的农户只占32.6%,说明农户的节水行为主要还是被动的接受,而非从长远考虑来节水的。

3.2 模型结果分析

运用SPSS16.0 对模型估计结果显示,模型的相伴概率值P小于0.001(表3),表明该模型有统计学意义,模型各自变量的容忍度在变换前后都大于0.1(表4),表明该模型不存在共线性问题。模型的决定系数为0.391,调整的决定系数为0.373 (表3),说明纳入回归模型的8 个变量对农户节水行为选择具有37.3% 的解释力。不可否认,还有一些相对重要的影响因素在该项研究中没有被发现,这也是以后深入研究所努力的方向,但是,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多元回归确定系数值一般不是很高,故这一方法多用于进行分析,较少进行预测[21]。因此,尽管解释力相对较低,但并不影响对现有纳入模型因素的解释。

3.3 河西绿洲灌区农户节水行为影响因子分析

农户的受教育程度、耕地面积、种植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水费占种植业支出比重、农户对新技术的态度对农户采纳节水行为主动性程度有显著正向影响,务工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对农户采纳节水行为主动性程度有显著负向影响(表5)。

户主受教育程度对农户采纳节水行为的主动性程度有正向影响,即户主的文化程度越高,采纳节水行为的主动性也越高。通常情况下,文化程度越高,接受新事物和新知识的速度就越快,其视野也更开阔,信息的搜集处理运用能力、机会把握能力、创收能力也相对较强。灌区推行的节水制度和节水新技术对农户而言是一个新的事物,文化程度高的农户对其更关注,对节水改革的认知程度也较高,并且新的节水制度和技术相对于传统的用水方式,需要农户掌握运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因此,文化程度高的农户更易于接受新生事物,采用新品种、新技术。

耕地面积对农户采纳节水行为的主动性程度有正向影响,说明耕地面积越大,农户采纳节水行为的主动性也越高。农户的耕地越多,越有利于农户实行规模化经营,而规模化经营有利于农户享受节水技术的规模效应带来的好处,从而采用节水技术的需求越强,这与已有研究结果相符[22,23],对于耕地面积大的农户,不采取节水行为的机会成本相对于耕地面积小的农户来说要大的多,而且耕地面积大的农户在采取节水行为时容易形成规模经济[24],因此,耕地面积大的农户比耕地面积小的农户更愿意去了解有关农业技术方面的信息,采取节水行为的主动性也越高。

种植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对农户采纳节水行为的主动性程度有显著正向影响,即种植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越高,农户采纳节水行为的主动性程度也越高。农民作为理性经济人,所追求的是在自己既定的资源条件下,如何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对于种植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大的农户,在种植业比较效益逐渐下降的趋势下,要保持相对的收益比较优势必须进行内部改造和提升,增加科学技术的含量,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在这种趋势下,节水技术的推广有助于传统农业(种植业)的改造和提升,因此,种植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大的农户采纳节水行为的主动性也越强。

务工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对农户采纳节水行为的主动性程度有显著负向影响,说明务工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越大,农户采纳节水行为的主动性程度越低。随着农村家庭收入来源的多样化,农村家庭收入越来越依靠非农收入,在调查的466 户农户中,有72.3% 的农户家中有外出务工人员,43%的农户务工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超过了50%。对于务工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越大的农户,他们认为农业生产需要的劳动力多,在劳动力市场化配置情况下,农业生产的主要成本已经是劳动力成本,对于一般家庭来说,劳动力成本的上升造成农业比较效益低,农业收入不再是其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其对节水制度和技术的关注程度也就不高,采纳节水行为的主动性也较弱。

水费占种植业支出比重对农户采纳节水行为的主动性程度有显著正向影响,即水费占种植业支出的比重越高,农户采纳节水行为的主动性程度也越高。从成本收益的角度看,当一项费用占总成本的比重大时,通常都会采取措施降低这项费用。水费占种植业支出比重大的农户,在农业水资源严重匮乏而实施定额限制灌溉的情况下,对于采取节水技术降低生产成本的意愿更强烈,采纳节水行为的主动性也更强。

农户对新技术的态度的系数为0.158,由于农户对新技术的态度是无序分类变量,其系数只能表明其对农户节水行为主动性程度有影响。影响农户对新技术态度的因素依次为增产效果、节水效果、劳动力安排、生产成本、有无补贴(图2),其中选择增产效果的农户人数占到55.6%。由此可见,农户采取节水行为时首先考虑的是该项行为所带来的效益收入,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也一致[25,26]。因此,在推行节水改革时,制定的制度或采取的节水技术带给农户的效益不能低于农户未使用该项节水技术时的收益,农户采取节水行为的主动性才会强。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农户采纳节水技术的主动性程度有较大差异,不同的认知结果对节水技术的采用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农户的受教育程度、耕地面积、种植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水费占种植业支出比重、农户对新技术的态度对农户采纳节水行为主动性程度有显著正向影响,务工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对农户采纳节水行为主动性程度有显著负向影响,农民在种植结构、生产方式面临调整时,文化程度高的、耕地面积、种植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和水费占种植业支出比重大的农民可以更为自如地调用自身资本转变生产方式,接受新的用水制度和应用节水新技术。

研究表明,农民采取节水行为最主要的考虑因素在于:一是农民采取节水行为是否能获得利益,也就是说是否值得采取节水行为;二是是否有能力承担采取节水行为后的风险,如农户是否有资金、技术进行节水设备投入,或是否有其它的替代生计之路;三是政策的影响。

4.2 建议

1)促进农户对节水技术的理性认知。在深入分析农户的心理特点和对节水技术的需求的基础上,利用各种信息传播平台加大节水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农民文化水平,帮助农户了解转变现有的灌溉方式的必要性,提高农户对节水技术的理性认知,从而加快农户对节水技术的认知,以增加农户选择先进节水技术的预期。

2)加快土地整合,形成规模经营。石羊河流域人口密度达到54人/m2,是河西地区平均密度的3.4倍,造成农户耕地少,地块小而分散,采用节水技术不便,因此,加快土地流转,进行地块整理,有利于提高农户采纳节水技术行为的主动性。

浅谈灌区发展农业节水的必要性 篇7

一、河套灌区节水工作基本情况

近几年, 内蒙古河套灌区在节水管理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 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特别是用水者协会的推广, 得到了灌区人民的欢迎。为了适应新的形势, 灌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必须进行改革和调整, 进一步明晰水权及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等方面的关系, 使水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和最有效的利用。河套灌区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节水国家分配给内蒙古每年引用黄河水指标是58.6亿立方米。近年来, 由于黄河天然来水量达不到正常年份, 国家在年度水量分配时, 根据黄河当年实际来水的多少, 按照“丰增枯减”的原则对沿黄各省区进行分配。从2009年至今, 分配自治区年度水量指标平均为53.06亿立方米, 只达到正常年份分配水量的90%。2004年, 内蒙古分配给河套灌区每年引用黄河水指标是40亿立方米, 而实际上灌区每年净引用黄河水5 2亿立方米左右。内蒙古河套灌区引黄控制面积116万亩, 现有效灌溉面积57万亩, 由内蒙古河套灌区管理总局负责管理, 总局下设5个灌域管理局, 负责灌溉、维护、收水费等日常工作。灌域管理局下设有所、段, 一般管到斗渠分水口。斗渠以下水费的收取原来由管理局委托村、镇负责, 已经进行灌溉管理制度改革的地方, 改由用水者协会或者由斗渠承包者负责灌溉和收水费。

二、河套灌区开展节水灌溉的意义

1. 只有开展农业节水, 才能有效缓解灌区农业生产用水不足的问题。

目前, 河套灌区现有的工程引水条件和灌溉方式, 用于保障农业生产最低限度用水是49亿立方米, 每年指标性缺水10亿立方米左右。2012年国务院又出台了《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明确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纳污控制“三条红线”, 水资源管理刚性约束逐年增强, 使得争取超指标用水日益困难, 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现实表明,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巴市农业生产和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 灌区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率仅为36.9%左右, 远低于国家50%的水平;全市节水灌溉面积只占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的20%左右, 并且多数为低水平。

2. 只有开展农业节水, 才能为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水资源支撑。

巴彦淖尔市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综合利用水平低, 在62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中, 农业用水约占95%以上, 城镇、工业、生态用水仅占5%, 存在农业用水量偏大, 工业用水量偏小, 生态用水不足的结构性矛盾。农业用水降不下来, 工业就难以发展, 城镇和生态用水也无法保证。因此, 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全局考虑, 必须加大农业节水, 只有把农业用水节下来, 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水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保障作用。

3. 只有开展农业节水, 才能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农业节水灌溉, 其实就是科学灌溉, 让有限的水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益。长期以来, 人们对黄河水资紧缺的形势认识不足, 思维上仍然是“水从门前过、不淌意不过”, 大水漫灌陋习依然存在, 灌水定额远远高于农作物生育需水, 既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又增加了农民水费支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条件, 因此, 推进农业节水的过程, 就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战略性举措, 尤其是以市场为导向, 调整农业种植结构, 对灌溉供水和耕作栽培技术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适量的灌溉, 不仅不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还能进一步提高灌溉保证率, 降低农业成本, 改善生产条件, 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实现节水节费, 增加农民收入, 进而推进高效农业体系的建设。

三、节水工作的思路

1. 灌区在节水管理方面采取的措施包括:

分阶段定价, 超量用水加价;推行按亩计费、细化测流量水划小收费单元;平整土地, 缩小地块;全面实行计划引水等。

2. 开展节水工作的主要思路

(1) 是加强宣传教育, 增强全民节水意识。巴彦淖尔市在节水工作中还处于初级阶段, 公民的节水思想意识、节水观念还没有从根本上转变, 宣传仍然是节水工作中的重要任务, 要把“世界水日”和“世界水周”做为重点, 进行广泛持久地宣传, 不断社会的水忧患意识, 使全社会都能深刻认识节水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 是筹措资金加大节水工作的投入, 解决节水基础设施。以政府投资为主, 建立政府、企业、公民共同参与的节水新机制。把供水与排水结合, 促进水务市场化发展;提高水价, 通过经济杠杆, 使用户增加对节水建设的投入, 降低成本节约水资源;另外限制高耗水行业;普及城市生活节水设施, 提高节水器具普及率, 采取措施废水再用。

(3) 是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试点工作。节水型社会是实践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 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形成的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 大力推进农业节水示范区建设, 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好的基础。

摘要:科学完善的水利体制机制, 有利于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水资源的节约保护与优化配置。

灌区节水 篇8

博尔塔拉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综述

博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保证工程安全运行,推动了灌区水管体制改革,促进灌区节约用水,改善灌区生态环境环境,促进灌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作 者:刘芝英  作者单位:博河流域管理处 刊 名:大科技・科技天地 英文刊名:SUPER SCIENCE 年,卷(期): “”(3) 分类号:S2 关键词:博河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   水管体制改革   灌区可持续发展  

灌区节水 篇9

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设置, 对于保障我国农业生产和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因为如此, 多年来我国一直在加大对于农业水利工程尤其是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的投入和建设。但由于缺乏对工程的经济效益进行客观、合理、全面的评价所以部分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在运行中存在很多问题, 一些建设设施甚至老化、荒废, 一些项目甚至已经完全报废。因此对灌区节水改造工程进行经济效益评价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本文下面将从评价的方法及内容、评价的指标和评价方法两个方面来探讨重点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的经济效益评价。

一、评价的方法及内容

1、动态分析法

对重点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的经济效益评价应该采用动态分析的方法, 从而保证做出的经济评价更加客观, 更具发展性。由于工程的使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它的花费和收益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因此如果采用静态的分析方法是无法得到更具发展性的数据分析结果。因此, 应该对各项参数以动态的方法进行获取和分析从而得出更具客观性的经济评价。

2、影子价格估算法

在经济效益的评价中, 对于效益的估算和费用的估算是基础性工作。为了保证估算的价格更具动态性也更能反映实际的价格波动。因此对于重点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的经济效益评价中一些价格的估算应该采用影子价格估算法即选择那些同时可以表达社会资源真实价值的和能表达资源的合理配置的影子价格及其参数进行分析与评价。

3、基础数据调整法

对于各项基础数据, 在进行重点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的经济效益评价的时候需要根据已经确定好的影子价格进行调整。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获得的数据和各项观测指标能够更加科学、客观、合理地反映工程实际的经济效益。也就是说基础数据的最终确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是根据实际的经济情况进行调整。

4、报表法

为了更加直观地进行重点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的经济效益评价的评价, 对于获得的各项数据需要通过报表法来进行各种报表的编制, 从而方便管理者和决策者能够从各个方面直观地对比经济运行状况, 以便做出科学的决策。

5、比较法和优选法

在重点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的经济效益评价的过程中应该通过比较法和优选法为工程项目寻求更加客观、合理和科学的经济决策和技术决策。通过比较和优选既可以在横向上对于不同的决策方法提供比对和选择的依据, 也可以在纵向上看到方案的改进方向。所以比较法和优选法是重点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的经济效益评价进行决策选择的重要手段。

6、综合评论法

前文已述, 进行重点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的经济效益评价的目的在于能够得出当前工程运行的实际动态。通过经济效益评价能够发现工程运行的诸多问题。所以, 在进行经济效益评价的最后, 必须根据所得到的各种动态数据以及报表对整个项目的实际经济运行情况和整体的运行状况作出最终的综合评价, 并对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整体的量化分析和解决方案的提出, 只有这样才能够让评价真正滴发挥作用。

二、评价的指标及评价方法

1、费用计算

费用是重点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的经济效益评价一项重要的评价参数。只有通过费用的计算才能够得出只有的经济效益的好坏, 而费用计算的客观、准确与否也直接影响最终的经济效益测算的结果。对于工程费用的计算应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 一方面是对于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费用, 另一方面是可再生资源的消耗费用。不可再生资源的费用是指在重点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建设过程中对于水、森林、矿产等自然的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 对于这部分不可再生资源的费用计算应该按照资源的机会成本来确定其影子价格。

重点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的经济效益评价是采用影子价格法, 从整体的角度分析计算项目的费用和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因此, 根据国民经济评价的目的及规范要求, 剔除投资概算中施工单位的税金、计划利润等属于国民经济内部转移支付的费用。项目费用包括工程固定资产和年运行费两项。固定资产是指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费用的总和, 这其中既包括对各种重大设施的建设费用, 也包括对原地质环境的改造费用。年运行费则是主要是包括管理费和综合维修费。其中管理费是指包括管理人员工资和补贴在内各种运行管理所产生的费用, 而综合维修费则是指项目在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各项维修费用。

2、经济效益估算

重点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的经济效益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客观地反映工程建设和运行所产生的经济效益。通过经济效益估算可以客观地发现工程项目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所以, 在进行效益估算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前面计算的费用价格, 根据各项参数指标进行细致地核算和分析。

首先, 估算要考虑项目建成后能够灌溉农田的实际面积。这也是进行经济估算的一项重要的、基础的经济指标。其次, 在进行经济效益估算时还要考虑由于实施了改工程而对农田的抗旱能力、抗涝能力和抗碱能力的提升程度以及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和农副产品加工业所带来的连锁经济效益。

上述的经济效益的估算, 最终都可以通过报表的形式进行呈现。通过报表的形式, 决策者可以一目了然由于实施了该工程而造成的农作物的生产状况和经济状况, 从而对重点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的经济效益有了更加直观和感性上的评价。此外, 除了各种角度、各个方面的报表, 还需要根据这些报表来编制完整的项目改造的综合评价。在综合评价中需要对项目运行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行详细地阐述, 以便决策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参考文献

[1]陈佃红、尚泽军、李萍:《水库灌区节水改造之思考》, 《治淮》, 2007 (01) 。

[2]李春雨、卢良森、钱道暹:《灌区节水改造经济评价》,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03) 。

灌区节水 篇10

宁夏回族自治区是全国水资源最缺乏的地区之一, 用水结构不合理, 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90%以上, 农业节水潜力较大。作为全国第一个建设节水型社会省级示范省市, 节水型社会的建设对我区的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耗水大户——灌区节水及节水型灌区的建设将极大的促进宁夏节水型社会的全面推进。2008年, 受水利部综合事业局节水型社会建设专项基金的资助, 宁夏就节水型社会载体建设标准及考核标准、综合示范等开展相关研究, 节水型灌区建设及考核标准研究是其中的一部分。

1 节水型灌区建设标准研究总体思路[1]

广泛调研宁夏灌区的特点, 参考国内其他省市的关于节水型灌区建设及考核标准的相关研究成果以及国家、区内关于灌区节水、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相关规范、标准等, 初步制定出《宁夏节水型灌区考核标准》的各项指标。广泛征求各界专家的意见, 在专家咨询、打分的基础上, 利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符合宁夏实际的各项标准及其权重赋值。

2 建设标准及依据

节水型灌区的建设对象为自治区行政区域内的各级灌区, 目前建设重点为大中型灌区。

宁夏农业用水占全社会用水的90%以上, 农业用水传统大水漫灌、大引大排, 用水浪费严重。节水型灌区建设的主要内容为:渠道砌护、建筑物修复、田间工程配套建设、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种植结构调整等灌区节水建设等;通过灌区组织管理、灌区计划用水、节水宣传工作等为自治区水资源高效利用做出贡献。考虑宁夏灌区的具体情况[2,3], 节水型灌区建设指标选择应符合以下技术及管理标准。

2.1 指标选择及取值参考依据

(1) 《宁夏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纲要 (2004-2020年) 》, 宁夏自治区人民政府。

(2) 《宁夏“十一五”规划重大问题研究》, 宁夏发改委, 2005年。

(3) 《宁夏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思路》, 宁夏水利厅, 2005年。

(4) 《宁夏城镇体系建设规划》, 宁夏建设厅, 2004年。

(5) 《全国节水规划纲要及其研究》, 水利部“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 2003年。

(6) 《宁夏水资源质量评价》, 宁夏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2006年。

(7) 《宁夏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 宁夏人民出版社, 2007年。

(8) 《宁夏工业及城市生活用水定额分析研究》, 宁夏水利厅、发改委, 2007年。

(9) 《水稻节水高产控制灌溉技术应用研究与示范推广项目成果总报告》, 2002年。

(10) 《宁夏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 宁夏自治区人民政府, 2006年。

(11) 《宁夏黄河水权转换总体规划》, 宁夏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2005年。

(12) 《宁夏灌溉试验资料整编与分析》, 宁夏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2006年。

(13) 《节水灌溉技术规范 (SL207-98) 》, 1998年。

(14) 《宁夏节水灌溉发展“十一五”规划》, 宁夏水利厅, 2006年。

(15) 《宁夏水资源综合规划——节水规划》, 宁夏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2007年。

2.2 标准及取值[4,5,6,7]

经过专家、基层技术人员质询及灌区调研, 本次宁夏节水型灌区载体建设标准研究共列入11个项目指标, 因第11项指标目前无统计资料, 但专家认为有必要作为今后努力的方向, 因此, 仅列出作为参考指标。

(1) 渠道防渗砌护率E1。

截止2005年, 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渠道防渗砌护率干渠砌护率只有18.4%, 直开口支斗渠只有33% , 渠道防渗砌护率低严重影响渠道节水, 提高渠道防渗砌护率成为节水型灌区建设的首要任务。本文结合高效农业节水示范区建设标准对渠道防渗衬砌率的要求, 大、中、小型灌区分别不低于40%、50%和70%及宁夏回族自治区节水型社会建设与水权转换总体规划, 对灌区砌护率提出一定要求, 首先从提高砌护率水平来促进灌区节水能力得分提高。具体见表1。

(2) 建筑物完好率E2。

节水型灌区建设完成后, 灌区各类建筑物完好率达到80%。

(3) 渠系水利用系数E3。

节水型灌区建设完成后, 自流灌区青铜峡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达到0.55, 沙坡头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达到0.6, 其他为0.5。扬水及库井灌区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5。

(4)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E4。

节水型灌区建设完成后, 扬水及库井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59, 自流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45。

(5) 节水灌溉面积比例E5。

节水型灌区建设完成后, 发展小畦灌、管灌、水稻控灌、喷灌等节水灌溉面积, 达到85%, 通过此目标促进灌区节水技术的发展。

(6) 平均综合毛灌溉定额E6。

根据《宁夏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纲要 (2004-2020年) 》, 平均综合灌溉定额水平下降, 达到6 825 m3/hm2, 此目标控制灌区整体用水水平, 以利于灌区种植结构调整。

(7) 用水计量体系建设率E7。

1.0 m3/s以上的干渠直开口是否有量水设施, 小于1.0 m3/s的支、斗、农渠采用多种形式的量水方式的比例。通过计量手段的完善, 提高用水计量准确性。

(8) 灌区主要作物的灌溉定额E8。

如水稻、春小麦、玉米、油料、瓜菜、经果林牧草等灌溉定额不超过《宁夏水资源综合规划》专题六:《宁夏节约用水规划》中的2010年取值。通过灌区主要作物定额指标的控制促进灌区作物节水水平提高。

(9) 单方水粮食生产量E9。

此指标可体现出灌区节水建设的增产效益。

(10) 其他组织管理及目标E10。

通过检查资料, 确保灌区有专职管理机构、专职管理人员、有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灌区有用水户协会;灌区节水宣传工作有计划、经常性;灌区用水有规划、有计划。通过管理制度的建设保障灌区节水建设有章可循、节水工作长抓不懈。

(11) 奖励性指标E11:

单方农业节水投资低于全区平均水平。

2.3 节水型灌区考核标准

节水型灌区建设完成后, 依照以下指标进行考核并进行打分。考核指标用E表示。如表2所示。

节水型灌区载体采取百分制的考核办法, 具体评分标准见以上灌区载体的建设及考核标准表。宁夏回族自治区节水型灌区载体的总分必须达到85分以上, 且各单项定量指标均不得低于考核指标的最低标准水平。

对于有空项的灌区, 可按其余项目达标情况进行折算, 公式如下:

=100-×100

3 结 语

本研究在对宁夏灌区用水水平调研及专家、技术人员咨询的基础上, 参考国内其他省市经验和区内相关规划, 对宁夏节水型灌区建设标准进行了初步研究和探讨, 初步制定了包括渠道防渗砌护率、渠系水利用系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节水灌溉面积比例、全灌区平均综合灌溉定额、用水计量体系建设率、主要作物灌溉定额、单方水粮食生产量及灌区管理等11个指标在内的宁夏节水型灌区建设及考核指标, 同时给出了各个指标的考核标准和宁夏节水型灌区的具体标准。本研究对今后宁夏乃至全国节水型灌区的建设及考核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节水型社会载体建设及考核标准的研究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指标筛选的全面性及代表性、指标取值的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 都需要在实践中作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宁夏节水型载体建设标准及综合示范研究[R].宁夏:宁夏瑞沃水资源工程研究院, 2009.

[2]宁夏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纲要 (2004-2020年) [Z].宁夏自治区人民政府, 2004.

[3]宁夏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 (2006) [Z].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2006.

[4]张秝湲.江苏省节水型社会建设载体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中国水利, 2008, (13) :17-20.

[5]赵勇, 刘昌明.节水型社会的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初探[J].干旱区研究, 2004, 21 (2) :125-129.

[6]李红梅, 陈宝峰.宁夏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水利水文自动化, 2007, (2) :42-45.

上一篇:发达国家建筑产业化下一篇:德育要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