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特点初中生物八篇

2024-06-11

教材特点初中生物 篇1

一、高中生物新教材 (人教版) 的内容特点

从内容方面看, 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教材突出了科学性, 加强了直观性, 显示了实用性, 它较好地体现了创新意识, 展示了近年来教育改革方面的最新成果, 充满着时代气息, 特别是在图表、STS渗透、探究学习三方面更为突出。

1. 图文并茂, 直观拓展

据初步统计, 仅新教材的必修本中有图表200余幅, 包括实物图、坐标图、生物结构模式图、生理过程示意图、遗传图解及遗传系谱图、生物技术流程图等, 但不再像旧教材那样为每幅图表配以大段的解释性文字说明, 这就给相关知识留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2. 体现人文, 渗透STS

新教材拓宽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范围, 包括社会生产、个人生活、生物技术、环境保护、社会问题、自然、职业等, 处处渗透着STS, 课课都能让学生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

3. 强调探究, 设计巧妙

新教材安排了系列化、多样化的探究活动, 几乎每一节都有“问题探讨”、“思考和讨论”, 另外“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社会调查”等探究性活动也穿插在教材当中, 设计非常巧妙。这些探究活动不仅能拓展学生的视野, 丰富学生的科学见闻, 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技能, 还能巩固学生的书本知识,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二、教学处理策略

在一年多的教学中, 经过自己的努力和集体备课活动开展, 针对以上新教材的突出特点, 不断探讨处理策略。下面分别从对图表、STS渗透、探究学习三个方面的处理策略浅谈一点体会。

1. 注重背景, 巧妙转换

图表是生物学的第二语言, 它具有直观、概括性强、知识容量大等特点, 是表达、概括生物学知识的重要形式, 也是高考命题喜欢采用的形式之一, 同时它还能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 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新教材不再对每幅图表配以大段解释性文字说明, 因此导致许多学生并不仔细去深究这些图表所包含的知识和信息。因此, 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如何结合背景知识从这些图表中找出有用的信息, 引导学生通过联想, 把课本内的有关生物学概念、原理、规律等与图表中相关信息建立联系, 将相关的生物学知识与图表紧密结合, 在头脑中构建新的图表-知识体系, 揭示问题的实质, 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实践证实只有将图、文有机结合, 抓住知识要点, 突破难点, 掌握重点, 才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综合、逻辑思维、图表转化以及用图表反映生物学现象及规律等多方面的能力。例如在分析温度对酶的活性的影响时, 我先让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去读图, 然后鼓励学生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进行信息转换, 用生物学语言正确描述, 再进行必要的知识迁移, 学生经过分析、讨论, 很容易找到坐标图中的几个关键点和变化趋势, 效果特别明显。这样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更容易促使他们主动接受新知识。

2. 注重引导, 将计就计

为了突出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未来意识和参与意识, 我国新的《生物课程标准》要求对学生进行“STS”教育, 只有通过“STS”教育思想的渗透, 使学生掌握各种生物学技术在生产及生活中的应用, 才能适应现代化经济发展的需要。既然课本中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处处渗透着STS, 我们也应将计就计, 在课堂上也要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 处处渗透“STS”。在生物教学中渗透“STS”思想, 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参与、合作、交流、决策能力, 还能引导学生从伦理、道德、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去考虑问题, 对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一节的教学中, 我先让学生设想自己是一位玉米育种专家, 利用已学过的相关遗传学知识, 结合生活经验, 大胆设想, 充分讨论, 各抒己见, 寻求尽可能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结合“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研究成果, 我在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的信息。通过课堂上的交流, 一方面让学生了解育种专家为社会做出的巨大贡献, 另一方面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学习热情。通过讨论“杂交育种的不足之处”、“诱变育种的局限性”, 要求学生对自己和同伴的方案进行评价并大胆提出改进意见, 从而培养学生的参与、合作、交流、决策能力, 同时也渗透了“科学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这一真理。教材编排了“与生物有关的职业”之“育种工作者”, 内容安排可谓恰到好处, 从“就业单位”到“学历要求”, 从“必须具备的素质”到“职业乐趣”, 无一不透出编者的良苦用心。我通过指导学生畅谈理想, 渗透人生观教育, 让学生明白只有今天努力学习科学知识, 打下良好的基础, 才有条件接触学习更先进的知识、技术, 才有机会将科技变成生产力, 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为了更好地、更直接地了解育种工作, 我带学生参观了市郊农业科技示范园, 学生饶有兴趣地参观了瓜菜新品种的引进栽培试验示范区、花卉种苗工厂化生产区、花卉生产示范区、林果示范区等。在这里他们亲眼看到了“组织培养”、“无菌操作过程”, 亲身感受到了工作人员的辛苦, 也更真切地感受到了科技的力量和创造的乐趣, 在这种环境下, “STS”思想渗透便水到渠成。

3. 注重实际, 因材施教

“学会与人合作, 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是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一。这就要求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 要注重实际, 不搞花架子, 要因材 (新教材新特点和学生实际) 施教。高中学生具有求知欲旺盛、自学能力较强、自信等特点, 希望尝试通过思考、讨论来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新教材的设计更适合于开展小组合作探究, 但不要让合作探究流于形式, 要追求合作探究形式与效果的统一。在备课时努力做到:凡是学生自己能够探索得出的, 教师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 教师决不暗示, 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假设。要充分利用好“问题探讨”, 在探讨中处理“问题”或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探讨;解决好“思考与讨论”, 在讨论中引导学生思考, 让学生有更多的自由思考的空间。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在开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中才有实现“自主探究”的可能;只有使学生在探究的气氛中学习, 鼓励学生的探究精神, 把学习变成学生内在的需求, 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学生认知、能力、个性的发展, 乃至完美人格的形成。例如我在《伴性遗传》一节的教学中, 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红绿色盲检查图” (包括红绿色盲患者眼中的图形) 及与“色盲”有关的交通安全漫画, 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然后结合“问题探讨”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并讨论;再引导、鼓励学生结合“资料分析”判断出“红绿色盲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进而进行探究活动———学生分组写出并分析六种婚配方式的遗传图解, 并鼓励他们总结出伴性遗传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探究性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并适时向生活中的医学知识拓展, 大屏幕上显示如下探究题:基因检测可以确定胎儿的基因型。有一对夫妇, 其中一人为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决定的遗传病患者, 另一方表现型正常, 妻子怀孕后, 想知道怀的胎儿是否携带致病基因, 请回答: (1) 当妻子为患者时, 表现型正常胎儿的性别应该是男性还是女性?为什么? (2) 丈夫为患者, 胎儿是男性时, 需对胎儿进行基因检测吗?为什么?通过探究, 学生不仅对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进行了巩固, 培养了不断探索新知识的精神, 同时也了解了近亲婚配的危害和生活中的医学知识。

教材特点初中生物 篇2

陈旧的教材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 因为它只是偏重于传授专业知识, 而对学生的情感、能力和价值等方面关注较差, 中学生物教师传授完知识已经是很大的工作量了, 哪还有精力再去提升学生的素质?此种教材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教师的手脚。一节课讲下来, 教师付出了很大的辛苦, 而学生听着枯燥无味的讲授, 兴趣低, 精力不集中, 学习效果很差。新改版的教材, 正是针对这一问题而进行改善的。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优势明显, 它的内容活、宽、新, 渗入了一些全新的教学理念, 强调“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主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教学相长。教师也从传统的满堂灌的讲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重视实验教学, 理论联系实际, 主张学生探究性教学, 提倡素质教育。新教材的出现适应了社会主义发展的需要, 也适应了社会对广大初中生的要求。笔者在此谈一下自己的基本认识。

一、新教材的突出特点

1. 贴近社会, 贴近生活。

旧教材追求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而新教材从社会的需求和学生自身的实际出发, 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 注意到了科学、社会和技术三位一体的构想, 极具科学性、合理性和操作性。从整体上看, 新教材抓住了现代学生的认知基础、心理特点, 力求让其一拿到教材就爱不释手, 对教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 加强与时代同步的科学知识概念的渗透, 如转基因食品、为类基因计划等等, 都体现了新教材比旧教材更能与时俱进的特色。

2. 陶冶素养, 注重能力。

新教材的编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精准设计思路, 突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生物圈和人类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培养学生健康科学的生活观。教材中所涉及的实验, 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从学生的生活中取材, 创设现实情景, 引导学生自探究, 自主学习, 从而培养其探索科学世界的能力。

3. 渗透活动, 辅助插图。

新教材还安排了丰富多彩的图画, 色彩明丽, 极具观赏性。这些精美的插图与教学内容相辅相成, 有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喜爱本学科的情愫。一些学生活动的渗入, 也有助于教师帮助学生开阔视野, 启迪思维, 提升教学效益。

二、新教材的实施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1. 新教材的实施要求教师从传授者向引导者转型。

生物学教师一定要主动参与到新课改当中, 积极学习, 主动提高自身的素质, 创造性地解决教学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要解放思想, 更新陈旧的“填鸭式”的教学观念, 虚心学习新的课改精神。要集引导者、学习者、合作者和研究者于一身, 要从传授者向引导者转型, 从高高在上的教师宝座上下来, 与学生平等相处, 尊重学生, 与其建立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这样,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英国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说过, 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所学教材兴趣的刺激。可见, 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深究教材, 激发兴趣, 引导其主动地学习、探究教材。

2. 教师要培养学生多方位、多角度考虑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知识贵在活学活用。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的知识从课本中来, 到生活中去, 让其学习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方法, 调动其经验, 到生活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一系列的探求过程中, 让学生亲自去体验成功的喜悦和体验。教师要随时随地紧跟学生的思维, 必要时提出引导性问题, 促使其共同思考、交流探讨, 让其在面临同一个问题时要从多方位、多角度去解决并思考问题。

3. 新教材要突出情感和价值观的教育理念, 注重生物学科探究能力的培养。

中学生物教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远远比传授其专业的生物知识要重要得多。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托, 每时每刻都要对其进行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教育, 相信功到自然成, 学生一定会达到教育目标。教师也要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来丰富课堂教学, 让学生百学不厌。中学生物教师还要注重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分组对同一问题进行讨论, 相互交流, 师生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推动学生自学能力的增长。笔者认为, 没有学生参与的课堂是不完整的课堂, 没有讨论探究的课堂是有缺憾的课堂, 没有师生互动的课堂, 是不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的, 也不能为社会主义输送有主动参与意识的高素质公民。

综上所述, 新教材进一步体现了社会与人的和谐关系, 注意到了科学、社会和技术三位一体的构想, 极具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这就对使用新教材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一线教师一定要解放思想, 从传授者向引导者转变, 培养学生多方位、多角度考虑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多走出课堂, 走入社会去发现生物现象, 探求生物新知, 教师也要加强情感和价值观的渗透教育, 从而为我国多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公民。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进行, 修订后的教材进一步体现了社会与人的和谐关系, 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新教材的实施, 要求教师从传授者向引导者转型, 要加强培养学生多方位、多角度考虑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突出情感和价值观的教育理念, 注重生物学科探究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材,探究

参考文献

[1]汪忠.生物课程标准内容体系解读.新课程学科培训专家讲解精选.2002年10月

新编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特点分析 篇3

关键词:新编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特点;分析研究

教材是上课时必不可少的教学材料,也是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的重要工具。所以,教材的质量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我國教育发展的同时,也特别注重教材的编写。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初中生物教材也有所改变,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更好的发展。因此,本文主要针对新编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特点展开的分析讨论,并且对教师教学产生的影响进行了阐述。

一、新编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的特点

1、充分体现新课标的要求。新编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是在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指导下,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改编的,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新编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具有很大的新意,它积极落实了新课标的要求,初中生物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在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提升了自己的探究能力,并且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统的生物教材中,其内容都是一些学习起来比较困难的理论,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但是新编人教版生物教材改变了这一现象,它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探究能力,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加强对内容的理解。与此同时,也体现出教学要“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2、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编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的表现形式很独特,图文并茂,并且附上了很多的颜色,这一特点很吸引学生的眼球。在生物教学课堂上,教师所讲解的一些内容学生不能理解的时候,就可以参照书上的图文进行理解,这样让学生理解起来更加直观。比如在学习一种昆虫的时候,教师对昆虫的结构描述很模糊,学生很难理解,那么就可以通过观察教材中的昆虫结构圖进行学习,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此节内容的理解。另外,生物教材中的内容都是跟我们的生活相关的,那么学生学习起来就会相对轻松一些,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重视探究性学习。教材注重的是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实践能力,所以设计了多个模块,通过多种不同的内容对学生进行锻炼。在教材中,有“观察与思考”模块,设计此模块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同时还设计了“资料分析”模块,这主要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让学生能够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另外,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对教材进行初步的了解,等到学生对教材的内容看完以后,教师再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以及理解的程度进行讲解,这种教学方法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自主探究,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学习空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编初中生物教材特点对教师教学产生的影响

1、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突破重难点。在教学课堂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学生学好一堂课的重要环节,另外,新编教材也具有很大的特点,和传统的教材相比较来说也具有很大的优势。虽然有些内容变得比较难理解,但是图文并茂的特点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教材插入的一些图片,都是通过编者深思熟虑过后得来的,并不是随意编写的,因此,教师要对图片的意图进行深入了解,理解编者的用意,然后根据教材内容对教学方案进行合理的设计,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去教学生,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以此来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质量。举例来说,对“营养合理”这一节进行学习的时候,首先教师应该通过设置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面包是否可以代替正餐食用?营养是否合理?这个问题是比较符合生活实际的,学生在来不及吃饭的情况下,都会把面包当作代替品填饱肚子,那么学生就会有很大的兴趣去了解这个问题。

2、灵活使用案例教学。使用案例教学的方法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同时还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案例教学法是目前为止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并且使用这种方法具有显著的效果。在教师进行案例教学的时候,要注意案例的选择和使用,首先要选择和所讲内容相符合的案例,然后再考虑这种案例是否具有代表性。首先,教师应该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然后在为学生揭晓问题答案的时候,为了加强学生的理解程度,教师可以列举一个典型的案例进行讲解,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掌握所学知识。举例来说,在学习“生物链”时,主要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对生态系统进行了解:水稻→稻螟虫→青蛙→ 蛇,他们之间形成了一个生物链,这样将形成生物链的具体生物列举出来,学生就会很容易理解了。

三、结语

教材是上课时必不可少的教学材料,也是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的重要工具。所以,教材的质量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新编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的特点是值得我们进行分析探讨的,生物教师只有对教材进行很好的掌握与理解,才能够更好的利用教材,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本文就是对新编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特点以及对教师教学产生的影响进行的分析研究,希望能够提高生物教学课堂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李玉玲.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学习兴趣培养[J].文教资料,2007(8):186-187.

[2] 孔爱华.生物学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探微[J].生物学通报,2002(11):48-49.

[3] 丁湘宁.研究性学习与初中生物学科教学整合研究[J].网络科技时代,2007(8):62-63.

[4] 课程教材研究所,生物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生物学(七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深圳的初中英语新教材特点 篇4

全国都在进行课改,深圳也不例外.其他的科目教材,大多采用人教版或北师大版的教材,可惟独英语采用的是深圳教研室根据上海出版的<牛津英语>改编的. 我们在进行教材培训时,说教材很好,等等,可是,具体在教学中,根本没有办法正常使

用. 原因有:

1,教材的难度偏大,初中英语的第一课就出现了比较级和完成时态,学生根本就不

明白是怎么回事,只有个别小学英语学得很好并在外面上过兴趣班的学生能勉强跟上.

2,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小学的英语学得并不十分懂,又由于没有升学考试,很多

词汇早已忘得差不多了,学习这套教材对他们来说就象没学会走就让他跑一样,很痛苦.

这样的结果,只能是很多学生放弃英语学习.

3,现在不允许分重点班,学生层次不齐,老师把握教材的难度很大,搞不好,优生也会给耽误了.

4. 我询问过其他年级的老师和学生,得知,现在的初二用的教材和初一的一样,而初二的老师在教学生时,都感觉难度很大. 想想,已经学过一年初一英语的学生学习起来都有困难的教材,让刚从小学出来的学生如何学习?

5. 说真的,为教材和学生的事,我们真的好着急. 就拿我所教的班级来说,有

十几个学生连26个字母都不能保证全部写对,学习这样的教材,那不是象听天书?我是在公立学校教书的,我不想放弃我的任何一个学生,于是,我放慢速度,边给他

们补小学的知识边教新课,但是,跨度实在是太大了!我真的不知道如何是好

教材特点初中生物 篇5

1. 差异对照,对比归因

“差异对照”的策略模型为:在A,B中,A中有c,B中无c,其他条件应素一致,如果A能产生C,而B不能产生C,则c是产生C的原因。在科学探究中选择单因素变量设置对照实验,是归因的基本策略。例如,在“扦插材料的处理”实验中,要求探究影响扦插成活率的因素。根据“差异对照”策略,如果以“茎端口的切法”为变量,可做如下探究设计:取足量的相同紫背天葵茎,设置“茎上端和下端都斜切;茎上端斜切、下端水平切;茎上端水平切、下端斜切;茎上端和下端都水平切”四组对照实验,在同等的外界环境条件下培养,定期对比观察。发现:植株“下端斜切、上端水平切”的一组最容易成活。得出结论:茎端口的切法是影响扦插成活率的因素。植株下端斜切可以扩大表面积,增加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上段水平切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利于插条保持水分,更易成活。对植株的选择处理还有很多方面,如茎的长短或老嫩对比,腋芽的有无或饱满与否对比,不同植物种类对比,同种植物不同器官对比以及环境条件方面不同温度、不同光照、不同湿度的对比等都可采用该策略逐一探究。要注意的是:选择某一因素进行对照处理时,要保证其他条件的相同,否则说服力不强。

2. 共性归结,演绎归因

“共性归结”的策略模型为,在A、B、C中,A中有a和d,B中有b和d,C中有c和d,如果A、B、C均能产生D,则d是产生D的原因。例如: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吗?”的实验中,根据“共性归结”策略,可作如下探究设计:(1)在光照条件下,将一盆绿色植物和一支点燃的蜡烛一同放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里,发现植物能长时间活着,蜡烛也没有熄灭;(2)在光照条件下,将一盆绿色植物和一只小白鼠一同放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里,发现植物和小白鼠都能正常地活着;(3)在光照条件下,将一盆绿色植物和一瓶开盖的汽水一同放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里,植物依然生长盛。由于蜡烛燃烧能产生CO2,小鼠呼吸会排出CO2,汽水分解能飞逸CO2,可见CO2光合作用的原料。当然,“共性归结”带有一点猜测的意味,往往需要从相反的角度进一步演绎求证。

3. 共存共变,跟踪归因

“共存共变”的策略模型为:无a存在就不会产生A,有a存在就会产生A;a如果发生变化,A也会跟随变化,那么,a是产生A的原因。从某种程度看,“共存共变”是“共性归结”的补充。例如,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吗?”的实验中,我们还可根据“共存共变”策略,设计实验:在两只透明密闭的玻璃罩内各放一盆相同种类、生长茂盛的绿色植物,所不同的是一玻璃罩内盛放一瓶开盖的汽水,另一玻璃罩内盛放半烧杯Na OH溶液,一起放在阳光下,数天后可见汽水旁的植物依然茂盛,而Na OH溶液旁的植物出现萎蔫。由于汽水能释放CO2,溶液能吸收CO2,在光照下,有CO2存在时植物就能正常生长,而无CO2存在或量少时植物就会出现萎蔫,显然,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又如,在“蚂蚁的通讯”实验中,要求探究蚂蚁依靠什么传递信息。根据“共存共变”策略,可设计实验:在侦察蚁返巢的路上事先放几张纸片,让它从上面爬过,待大批工蚁出动时,取走纸片,工蚁就乱作一团。如果将侦察蚁爬过的众纸片摆成一个圆,则工蚁会沿着这些纸片不停地转圈。可见,只要有纸片,工蚁就能找到行动方向;纸片摆成什么形状,工蚁行进的路径就会变成什么样。如果把纸片换成树叶等其他物品进行实验,结果也一样。由此说明:留在纸片等物品上的气味才是蚂蚁信息传递的载体。

4. 否定其他,迂回归因

“否定其他”的策略模型为:有a、b、c存在时会产生A,但有b时却无A,有c时亦无A,那么,a是产生A的原因。这种非此即彼的排他策略在限于某些条件难以直接求证时尤其管用。例如,在“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中,要求探究馒头变甜的原因。馒头在口腔中受到了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与唾液(含水和淀粉酶等)混合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限于实验室条件,唾液淀粉酶一般难以提取后直接实验,根据“否定其他”策略,可作如下设计:取3支试管,在试管(1)中放入适量的馒头碎屑,再注入2ml唾液并进行搅拌;在试管(2)中放入适量的馒头碎屑,再注入2ml清水并进行搅拌;在试管(3)中放入适量的馒头(不切碎),再注入2ml唾液,不进行搅拌。3支试管一起放在370C左右的温水中约10分钟后取出,各滴入2滴碘酒,摇匀。发现:试管(1)不变蓝,试管(2)变蓝,试管(3)部分变蓝。试管(1)不变蓝说明馒头中的淀粉已被糖消化,可能是由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中水或淀粉酶的作用变成麦芽糖;试管(2)变蓝说明水和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淀粉无真正的消化作用;试管3部分变蓝说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仅起辅助消化的作用。所以,馒头变甜的真正原因是唾液中淀粉酶将淀粉转变为麦芽糖的结果。

又如,在“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实验中,由于各种鳍同时摆动,在自然条件下直接观察不易分辨每一种鳍的各自作用。根据“否定其他”策略,可采用捆绑或剪掉其他鱼鳍的办法,排除干扰因素。如探究尾鳍的作用,既可从控制其他鳍后鱼依旧能保持原有前进方向的表现中归纳,也可从控制尾鳍后鱼不能保持原有前进方向的反常表现中体会。

从以上分析亦可看出,有时在同一个探究实验设计中需要综合多种归因策略,只有灵活运用,统筹安排,才能更奏效。

教材特点初中生物 篇6

那么,初中历史教材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笔者经过学习与梳理,总结出如下三点,并尝试对其进行详细的阐述。需要强调的是,突出历史教材的特点并不是初中历史教学的目的,而是借此让历史课堂变得更加生动灵活。

一、科学性

历史是一门特殊学科,这个特殊倒不是说其有学科优越性,而是指历史知识往往都来自于史书的记载,因此在教材的使用中,教师要注意新旧教材的比较,注意教材与教参的比较,注意教材中引用的史学研究或教研成果,通过这些材料,让学生去感觉到历史是一门严谨的社会科学,而不只是一些需要死记硬背的简单知识。观察课程改革以来的教材,我们会发现新教材上面多了许多插图以及相应的说明文字,这些插图多是近年出土文物或遗址的照片。这些材料的呈现,会让学生更加感觉到历史的厚重感,从而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以及对历史课程的认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教材还部分地介绍了目前历史学术界有些争议的观点,这是与传统的历史教材有所不同的。传统历史教材的“定论”意识由此也被打破。事实上从教学的角度来看,这是符合学生的认知需要的,这样的补充会让教材不再具有滞后性,能更好地引领学生认识历史,而不是落后于学生的历史认知。

二、联系性

笔者以为,历史教材的联系性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其一,历史自身的联系性。历史本身具有纵横两个方面的联系性,一件历史事件的发生总有其前因后果,而一件历史事件发生的同时,世界上的另一个地方也正在发生另一件历史事件。通过这种纵横两个方面的比较,可以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历史的联系性。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比较秦始皇与汉武帝、唐太宗与宋太祖的历史功过;可以让学生比较中国四大发明的历史事件与当时国外文明的发展……这样的比较可以让学生获得对历史规律的把握。

其二,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性。用历史照亮现实,应当是初中历史教学的一种基本观点,任何一个历史知识只有与现实联系起来时,才会在学生的头脑中扎下坚实的根基。而与之相伴的就是“读史可以明智”,有人说,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百家争鸣”对当前中国社会舆论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对此,笔者认为,文明和谐的社会语境不在于毫无价值的争鸣,而在于服务于社会大局发展的争鸣,只有越争越积极的争鸣才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因此,要想提升全民的舆论水平,就必须在历史教学中渗透这种历史联系现实的联系性。

其三,历史知识的跨学科联系。无论是文化的发展,还是科学与技术的发展,都与历史息息相关。因此要树立初中历史的联系性,历史教师必须具备初中阶段所有学科的基本知识,以更好地发现这种学科之间的联系性。而一旦做到这一点,就可以在学生的历史视野中种下其余学科的“种子”,这对学生的历史学习是非常有益的。

三、生动性

根据笔者所做的调查,以及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观察,相当一部分学生都认为历史学习是枯燥的。而之所以有这样的结果,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历史课堂缺乏生动性。

要想让历史学科变得生动起来,教师就必须坚持历史教学的生动性,通过史实的呈现、精彩的讲述,让学生产生一种身在历史情境中的感觉,感觉到自己就是历史中的一个重要人物。这样一来,历史就生动了起来,而历史一旦生动,学生对历史的感知就会完全不同,不再是年代的堆砌,而是鲜活的历史事件。

教材特点初中生物 篇7

(2013——2014学第一学期)

本次参加学校组织的生物新课标及新教材培训,经过老师们两周的新课程培训及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实践,结合对新课标、新教材的重新学习和认真总结,本人感触颇深,具体心得总结如下:

1、理解新课标的设计理念:

(1)面向全体学生

(2)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3)倡导探究性学习。

2、新课标凸显核心概念:

生物新课标有四十七个核心概念。“突出核心概念”是为了帮助学生用重要概念构建起一个知识框架,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一些事实性知识有条理存储在这个框架中,又可以为日后接受和建立新的科学概念提供平台。由此可见,“突出重要概念”是为了帮助学生利用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内存联系形成一个科学的知识体系,关注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发展性认识,保障了生物学知识在认识层次、范围深度上的连续性,体现了生物的科学性和发展性。

3、新课标要求教师应该转变教学理念:

新课标要求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由过去“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如何实现这一转变,关键是课堂是否能真正交给主体的学生,老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统治者、演讲者,而是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教师应该转变生物教学理念,加强生物理论的研究,不断提高适应新教材能力,才能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在学习的激烈争论分析中,既解决了问题,又学到了知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的艺术在于能激发出学生心灵的感情,而且这种工作做得愈细致,愈有感情,从孩子心灵深处涌出的力量便愈大。

4、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探究能力

江泽民同志指出:“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教育必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已是势在必行。新课标和新教材注重学生的各种能力培养,特别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就必须努力为学生创设宽容、理解、和谐、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

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探究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不断培养的过程。新课标的第一个内容就是科学探究,首先向科学家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及基本要求,接着尝试探究水温对金鱼呼吸的影响,在探究水分对植物生存的影响让学生科学探究的五个步骤内容,并知道怎样设计对照实验,逐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意识,长期不断的积累,学生的探究能力就会不断提高。在以后探究过程中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作出假设,并通过观察、实验和调查等手段获得证据和事实。学生通过探究来体验人们获取科学知识与认识世界的过程。由于实验过程由学生自己设计和操作,书上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遵循,因此,在探究实验中突出学生的思维方法,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求异思维。

5、重视课堂教学和解决实际问题紧密联系

现在的课堂无论是学生提出问题,还是老师和学生合作学习,都离不开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至用,让学生从身边的生活实际中体会到生物知识的重要性。比如在学习“人体对信息的感知”时:球场上的运动员是通过身体的哪些器官外界获取信息的? 眼球的附属结构分别对眼球的具有什么作用?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传染性眼病?这样预防这些传染性眼病?小孩翻“白眼” “白眼”是眼球的什么结构呢?光线强时瞳孔怎么变化?光线弱时瞳孔怎么变化?黑眼睛和蓝眼睛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外界一束光线在到达视网膜前,必须经过哪些结构?等等问题,学生平时经常遇到的困惑问题,在课堂上经过讨论、争论、在老师帮助解决了,学生的那种成就感溢于言表。

6、对学生的评价要科学:

以前对学生的评价主要学习结果的评价,不注意过程的评价,不利于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评价过程要重视对学生的探究能力评价,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重视检测学生的知识目标达成,倡导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档案夹”的形式记录形式的发展,肯定学生的点点滴滴成绩,从而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综合评价。

7、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学校教学设备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图书馆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利用社区课程资源,包括社区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动植物标本馆、动物园、植物园、少年宫、科技馆、高等学校、科研机构、良种站、养殖场等以及周围的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无形的课程资源。充分重视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利用,包括各种生物教学软件、网络上的生物科学教育资源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教材特点初中生物 篇8

关键词:教材插图;应用现状;存在问题;主要举措

一、初中生物教材插图的组成、分类和特点

可以说,生物教材中的插图非常多,可以根据不同的作用或者图片反映的内容分为几类图,主要有生物形态图、生态图、生物学的历史图、各动物的生育过程图、生物进化图、生物现象图、探究过程图和实验操作的过程图等。

如果从各个图片所含的内容来分:第一类就是生物基础知识类的插图,主要包括生物的结构图、形态图、解剖图、各类生物现象图,还有就是生理过程示意图;第二类就是生物的知识拓展类插图,如生态环境的景观图、工作原理图;第三类为实验探索类插图,如实验仪器图、基本操作示意图、实验装置图;第四类为生物科技类的插图,包括生物学史图、生物学肖像图、研究过程图。

生物学插图的主要特点:插图本身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能够得到学生的第一关注;插图直观、色彩亮丽,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精美的插图包含很多的知识难点,能够加深学生的记忆;生物学科的插图更利于学生对生物学基本知识构成学习的框架,有利于为孩子以后的生物学学习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

二、当前初中生物教学中运用插图的作用

随着生物教材中插图的不断增多,越来越引起广大教师教学的重视,由于从黑白到彩色,作用越来越明显,经调查,生物教材内的插图主要的作用有以下几点:能够帮助初中生更直观地掌握所需学会的知识,插图可以让教师突破一些教学难点,便于学生了解原理和生物学相关知识,可以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合理利用插图,培养孩子们浓厚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动力。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敲响知识大门的钥匙”,只有培养出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够让学生有足够的学习支持力,学生的心理特征就是对比较生动、形象有色彩感的东西和事物感兴趣,一般情况下,学生在拿到课本之后都会把课本里所有的插圖都看一遍,从头看到尾,所以,在课本中插入图片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好奇心理,通过图片对学生的视觉造成很大的冲击力,然后再把图片中蕴含的知识点通过语言的方式表达给学生。

正确利用插图,全方位地开发和解放学生的思维,培养创造力。古语有云“思维能力的提升和完善在不断地解决问题之后才能得以提升”。思维的培养和拓展是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插图来构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或者利用提问的方式,从而激发和开发学生的大脑,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运用自己已学的知识,进行合理的想象,举一反三,从而培养创造力,为其他学科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材插图应用的教学策略

生物教材里的各个插图的存在都有其特定的意义,每个插图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生物学信息,而且有着文字无法替代的作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生物教师要根据插图不断地深入挖掘和拓展,充分利用这种生动形象的课程资源,使教材插图能够真正地服务于教学,从而提高生物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和提高学生生物学的科学素养,为以后的学习培养浓厚的兴趣,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懂得利用图片解释其中的内涵,让学生理解生物学的重点知识,在看图时可以按照顺时针或者从上到下、从左向右,多角度,或者通过对比等顺序去观察图片,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清晰的思路,也便于学生理解知识点,并进行大脑的记忆存储。

再次,根据教材图片的类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具体分析,采用不同的讲授方法,通过看图片,抓关键,找重点,通过多多观察,找到看图的相关规律,了解生物学的各类知识。比如,统计图,尤其是比较抽象的统计图,要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明白看图的作用。

最后,利用图片,加强对比,增强学生的记忆。教材的插图本身具有直观性的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教材插图与相应的教材内容文字做对比,然后进行解读,比如,在讲解线粒体和叶绿素的细胞结构,通过平面图和剖面立体图进行相互对比,然后让学生理解文字,通过对比,从而对文字的内容有更深的记忆力。

初中生物教材中的插图不仅是表达生物知识的好方式,而且是学生了解各种生物学基本知识的辅助手段,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加大对插图的重视,尽量运用图片的生动、形象、色彩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和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想象力,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红霞.初中生物教材插图教学促进学习兴趣与效率的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上一篇:道路标线下一篇:泛在计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