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的优越性十篇

2024-09-10

法治的优越性 篇1

在汽车行驶过程中, 因外界干扰, 比如行人、车辆或环境等突然变化, 驾驶员采取一些紧急避让措施, 使汽车进入不稳定行驶状态, 即出现偏离预定行驶路线或翻转趋势等危险状态。装置E S P的汽车能在极短的几毫秒时间内, 识别并判定出这种汽车不稳定的行驶趋势, 通过智能化的电子控制方案, 让汽车的驱动传动系统和制动系统产生准确响应, 及时恰当地消除汽车这些不稳定的行驶趋势, 使汽车保持行驶路线和预防翻滚, 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ESP的实质

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院长管欣介绍, E S P最主要的功能就是通过纵向力适度地调整不平衡, 保证汽车能够按照驾驶员的指令进行转向。清华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副院长宋健也指出, E S P可以提高汽车极限行驶的性能如转弯、制动、驱动, 对防止侧滑、翻车等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正是因为E S P对汽车安全性能影响很大, 并成为了提升主动安全性能的最重要配置, 因此国内一些负责任的汽车品牌在旗下的中高级车上安装了这一装备。以东风雪铁龙凯旋为例, 其采用了博世最高版本的E S P®, 并辅以随动转向双氙气大灯、中央固定集控式方向盘等其他主动安全装备。周全的主动安全装备, 再加上近期获得的C-N C A P碰撞五星, 使安全成为了凯旋征战市场的重要砝码。但是在中国车市中, 即使是中高级车、高级车, 配备E S P的比率依然不高。凯美瑞、雅阁等多款主流车型全系上不见E S P踪影, 而在即将推出的第八代雅阁的配置单中, 依然没有E S P。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电子技术分会的一位专家告诉记者, 一些中国汽车厂商之所以迟迟不引入E S P, 主要是担忧成本因素。目前市场上A B S的零售价约为1000多元, 而E S P的价格大约为A B S的10倍, 也就是说如果安装E S P, 将会给企业增加上万元左右的成本。三方努力, ESP有望在中高级车上提前普及虽然面临一定的困难, 但中国汽车市场上仍不乏推动E S P普及的力量。消费者、博世等E S P提供商和东风雪铁龙等有远见的汽车品牌都在致力于推动ESP装配率的提升。消费者的需求无疑是推动各厂商加装E S P的原动力, 而这种强烈的需求来自于消费者在生活中的实际行车体验。据统计, 几乎75%的中国驾驶者都经历过紧急制动, 大约一半的驾驶者曾发生过车辆侧滑。而E S P正是防止紧急制动危险和侧滑的最佳主动安全装备。

不像A B S, 不同的汽车生产厂商和部门机构给予电子稳定程序不同的名称。但是尽管名称不同, 只要其具有A B S和T C S的功能, 并且同时具有防侧滑的功能那么和E S P®的功能便是一致的。比如美国F M V S S126将其称作E S C (Electronic Stability Control) ;戴姆勒·克莱斯勒、菲亚特、大众汽车、奥迪都用ESP®;马自达、宝马用的名字是DSC (Dynamics Stability Control) , 动态稳定控制;Nissan则称之为VDC (Vehicle Dynamics Control) , 车辆动态控制。其中ESP®用得比较普遍。

ESP的优越性

1. 减少事故发生

E S P系统是汽车主动安全措施的巨大突破, 它通过控制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来实现安全行车, 使汽车在极其恶劣的行车环境中确保行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自主动安全系统投入市场以来引起了广泛关注, 尤其是ESP®, 许多独立的国际机构, 例如美国高速公路安全保险协会、国家高速公路道路安全局、德国戴姆勒-克莱斯勒、大众汽车, 瑞典国家公路管理局、科隆大学、日本丰田汽车以及国家车辆安全及受害者援助机构都曾对ESP®的有效性做过研究。虽然数字之间略有不同, 但其结果都明确地显示了ESP®在提升车辆行驶安全性方面的巨大潜力:平均30%以上的事故可以避免, 50%的严重事故可以避免。

2.ESP®能够节省几十亿

如果所有的车辆装配了ESP®, 将对国家经济具有深远的影响。美国国家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 (NHTSA) 的研究发现, ESP®可避免交通事故的直接结果是为美国经济节省114亿美元。科隆大学交通科学院赫伯特·巴姆教授 (Dr.Herbert Baum) 也对欧盟成员国的成本作了计算并阐述:他的研究证实, 一旦所有的车辆都装配ESP®, 作为防止事故发生的直接结果, 将会是每年节省160亿欧元。

ESP系统的应用

在道路安全问题日益重要的现代社会, ABS和ESP®等主动安全技术在提高道路安全方面的有效性得到了全球各国政府和各相关组织机构的关注, 各地都纷纷推荐A B S和E S P®, 甚至是制定强行安装的法规政策。2006年7月开始, 欧盟25国生产的新车全部要求装备A B S系统。欧洲委员会就ESP®所作的公众咨询结果显示:在2011年9月开始对所有的新车实行ESP®的强制安装几乎得到了一致赞成。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2008年2月6日公布了一项新的道路安全战略, 其中就包括从2011年起, 所有新车都将装配电子稳定程序, 即ESP®。而美国从2007年6月5日起便正式实施了新的联邦机动车安全标准——F M V S S126, 此标准规定从2011年9月1日开始, 对于总质量4.5t以下的车辆强制标配E S C (即电子稳定程序, 也叫ESP®) 。

目前, 在全球的众多地区A B S已成为标准配置——全世界3/4左右的新车都装有这一系统。而E S P®全球装配率大约为31%, 其中欧洲E S P®达到46%, 美国最高达到了47%。

1.欧盟率先启动以E S P®为主题的交通安全活动

欧盟目标在2010年减少50%的致命交通事故。和欧盟相同, 日本也计划在2013年达到同一目标。电子安全系统, 如ESP®为实现这一目标扮演了重要角色。最新的实例由欧盟率先启动的“选择E S C!”活动, 该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说服汽车购买者购买只装配了ESP®的车辆。同时, 它也呼吁汽车制造商在所有的车辆里装配这一拯救生命的电子系统。许多著名机构, 例如英国的Thatcham (英国汽车保险修理研究中心) 测试中心, 德国A D A C (德国汽车俱乐部) , 及欧洲层面的Euro NCAP事故调查者积极地支持“选择E S C!”活动。国际汽车联合会总裁马克思·莫斯雷 (Max Mosley) 先生同意提供赞助。同样在中国,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也希望该安全系统在中国广泛的应用。联合国专家正起草计划书制定全球的ESP®技术标准, 目的是补充现有的制动系统要求, 使成员国能够并入各自的国家法规中。“越来越多的购买者意识到ESP®对车辆安全的重要性, ”博世底盘控制系统执行副总裁赫伯特·海明先生说, “最终结果, 我们希望2 0 1 0年E S P®在全球的装配率提高两倍达到50%。”

2. 美国成为全球首个强行安装ESP®的国家

美国将E S P®作为立法要求, 目的在于迅速提高该安全系统在车辆中的装配率, 从而进一步减少致命交通事故的风险。自2009年起, 55%的所有总重量少于4.5t的新型乘用车及轻型卡车必须装配这一拯救生命的安全系统ESP®。该比例将会在2012年增长到100%。此决定是基于美国国家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 (N H T S A) 所进行的全方位的研究, 该研究指出如果所有的车辆配备了ESP®, 每年美国将会防止9600起道路死亡事故及24万起交通伤害事故。

法治的优越性 篇2

1.1 矿井现有排供水系统

传统矿井水排放系统:采掘工作面涌水→采区水仓→井底水仓 (中央泵房) →外排或地面矿井水处理厂→用水地点。

传统井下供水系统:地面供水站→井筒供水管路→减压装置或结构 (深度较大的矿井) →井下供水管网→井下用水地点。

传统矿井排供水系统存在的问题:

1) 排供水循环路线长、排供水系统复杂, 对老矿井深部开采来说此问题更为突出。

2) 排水高程大、电力消耗大, 诸如开滦、邯郸、新汶等矿区开采深度大和排水量大的矿井此类问题更突出。

3) 占用设备多, 需要较多的管理、操作人员, 增加煤炭生产成本。

1.2 建立井下循环排水系统

依据矿井井下需水量, 在井底水仓附近建立矿井井下用水净化处理系统, 然后利用自然压差将净化处理的矿井水供给下部水平的生产采区、掘进迎头等井下用水点。

该排供水系统的优点是:1) 简化了矿井供水系统。

2) 矿井的井下用水由井下水处理站供给, 使部分矿井水无需向地面排放, 每年可节药大量的排水费用。

3) 实现部分矿井水的井下循环利用, 减少矿井水的地面排放, 节省排污费, 保护地面环境。

4) 矿井水的井下净化处理技术成熟, 如果采用浊清分流或预沉等措施, 井下处理成本会更低。

2 井下水处理的工艺

2.1 矿井水井下处理的传统工艺

矿井水的主要污染物为煤粉、岩粉和其它杂物, 属于轻度污染的工业废水, 其净化难度小, 净化处理后是廉价的再生水资源。矿井水井下净化处理系统可以采用传统的含悬浮物废水处理工艺传统的矿井水处理系统用于井下时需要注意:

1) 因系统均由各种池子或硐室 (井下通常称为硐室) 组成, 各种硐室的尺寸要受到地质条件的制约, 因此在施工设计时要首先考虑周围的施工条件, 尽量选择施工条件优越的地点。

2) 各种池子 (硐室) 的容量需按设计标准计算确定其长、宽比例按支护条件作适当调整, 以使确定的长宽尺寸便于井下施工和支护, 确保施工安全和硐室的长期稳定性。

3) 尽量考虑利用周围已有的硐室, 如回风巷、备用水仓或其它报废的硐室等, 尽可能减少新硐室的施工量。

4) 充分考虑沉淀硐室煤泥清挖、运输的方便, 如果有条件可考虑安装自动清挖系统和煤泥脱水系统。

上述工艺系统具有硐室施工量大、建设周期长等不利条件, 但具有处理量大的优点, 如果矿井井下用水量较大, 可以考虑选用此工艺系统。

2.2 处理设备为主的井下水处理工艺系统

上述传统的矿井水处理工艺系统虽然具有处理量大的优点, 但同时也具有施工过程复杂和硐室施工量大的缺点。如果在井下采取一些清、浊分流或预沉措施, 矿井水中的悬浮物比排至地面的混合水低得多, 因此, 其处理难度也小。为此兖矿集团南屯煤矿与山东科技大学合作, 对原设计的地面组合式矿井水处理设备进行改型, 变原来的组合式为分体式, 分别加工制造了井下用絮凝反应装置、沉淀装置和过滤装置, 用于南屯煤矿井下矿井水处理站以处理设备为主的井下水处理系统工艺流程。南屯矿井底水仓标高为-350m, 而目前的开采水平位于-570m以下, 通过方案比较确定其井下水处理系统置于井底水仓附近, 以便于实现对现有采掘区域的无动力供水。南屯矿井下水处理站的主要工艺参数及特点如下:

1) 按井下需水量, 设计处理能力2500m 3/d。

2) 设计选用沉淀装置和过滤装置各3套, 每套处理能力50m 3/h, 同时配备絮凝反应装置2套, 加药装置2套, 施工调节池 (硐室) 2个, 清水蓄水池1个, 污泥脱水系统1套。

3) 沉淀装置具有机械排泥系统, 系统排泥不影响沉淀装置的运行。

4) 絮凝反应、沉淀和过滤装置, 采取地面制造、井下安装, 大大减少了井下硐室的施工量和整个系统的施工安装周期。

5) 清水蓄水池的合理设计, 实现了井下无动力供水。

3 矿井水井下处理的经济效益分析

通过兖矿集团南屯煤矿井下水处理站供水系统的设计概算表明, 建立井下矿井水处理和供水系统, 不仅可简化矿井的供排水系统, 减少设备投资和现有设备的磨损, 而且还可节省大量的电费, 其经济效益非常显著。同时, 矿井水井下循环利用系统的建立, 可减少矿井水的地面排放量, 保护了地面生态环境, 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4 矿井水井下处理系统的济效益分析 (以南屯矿为例)

1) 南屯煤矿井下水处理系统的处理能力为2500m 3/d, 系统总投资为186万元。

2) 系统运行费用 (含电费、净水剂、工人工资、折旧) 每年共计34万元。

3) 每年节省排水费 (含电费、排污费和其它费用) 164万元。

4) 年效益额为164-34=130万元。

5) 投资回收期为 (186÷130) ×12≈17月。

5 小结

含悬浮物矿井水污染程度较低, 易于净化处理, 如果在井下采取诸如清浊分流、水仓预沉等措施, 会使矿井水的井下处理难度更低。因此建立井下矿井水处理系统, 改进矿井现有的供水系统, 使部分矿井水在井下实现循环利用, 在技术上完全是可行的。建立井下矿井水处理系统, 将矿井地面供水变为井下供水, 可节省大量的矿井排供水费用, 对开采深度较大的矿井来说, 其经济效益更显著。该工艺系统有利于保护水资源、促进矿井洁净生产, 保护地面生态环境, 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何绪文, 肖宝清, 等.废水处理与矿井水资源化[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信息技术教学的优越性 篇3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以教师讲授、使用粉笔加黑板为主的传授方式。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替代了静止、呆板的教具,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课堂教学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特别是对学生的形象思维起到了导引、刺激的独特作用。

本篇论文从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和运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问题两方面进行论述。

1、克服传统教学弊端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为我们提供了克服传统教学弊端的全新的教学方式,使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成形象的、有趣的、可视的、可听的动感内容,成为教学的发展趋势。这样不但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在讲解一些内容比较抽象的课文时,还可以为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场景,便于学生理解、记忆、矫正发音错误。多媒体的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没有愉悦的心情、浓厚的兴趣,学习就是学生沉重的负担。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一支粉笔一张嘴,教师从头讲到尾。这种教法单一,它使学生学习兴趣下降,直至厌学。而计算机辅助教学则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语境,使教学变得深动形象,我想应也是多媒体教学的最大优势.在教学中也不例外。现代外语多是功能式话题,新课标也强调任务式教学。把二者有机的结合我们便可应用多媒体课件制作也形象生动的教学过程。

2、电脑的交互性和智能化

多媒体电脑的交互性和智能化,成为医治中国学生“哑巴”这一通病的良药。利用多媒体电脑的强大功能,学生们不仅可以和多媒体电脑设置的虚拟人物对话,还能依据电脑的评判修正自身的错误。这对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3、减轻教师工作强度,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能增大课堂容量

知识有一个繁,多,杂的特点.因而个别同学若不注意方法,学起来就可能会逐步感到困难,甚至渐渐失去兴趣.由此我发现,通过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可进一步吸引学生,使学生置身于音像、语音、文字的环境中,节省了教师课堂大量板书的时间,只需用鼠标点击或用键盘操作,就可以使教学内容清楚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加快课堂节奏。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听说训练机会,有效地提高听说能力。可提供更多阅读、写作材料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让学生在一节课中获得的知识更多,更深入,更全面。如教学语法时态可能是大多数老师的一个难点,不但多而且内容繁多,但只要运用多媒体对比课件便可简单轻松解决,可以把中三年才学完的时态在一节课中轻松解决,并且到得很好的效果。

4、帮助教师自我提高,搞好教学

现代社会是信息大爆炸的社会,各种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各种新知识不断涌现,外语教学需跟上时代步伐,不断充实新内容,反映时代生活。外语教师的知识需要不断更新和扩充。多媒体成为教师获取知识信息最得心应手的工具。通过多媒体可以进行信息访问,可以收集到最新最好的图文并茂的教材,可以根据教学效果对教材很方便地进行动态组织和修改,对学生也可以根据其掌握的程度调整进度,从而做到“因材施教”。由于使用多媒体,教师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可通过多媒体这种“无墙的图书馆”看到最新资料,从而进行良好的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运用多媒体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

经过这一年多的实验研究表明,多媒体教学在英才学过程中的确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再从研究结果来看,多媒体教学也对学生成绩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多数同学的成绩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同时我也觉得教学变得简单了,学生觉得轻松了。但我同时也发现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也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 避免把课变成多媒体课件展示课

教师的渊博的知识和扎实的基本功是其人格魅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学生具有持续连贯的耳濡目染的影响力。但在教學中有的老师在教单词的书写过程不是自己板书,而是用多媒体展示笔画及书写过程,教读课文不是自己范读而是跟读课件录音。长此以往,在学生心目中教师如同一个放映员,其威信将大为下降,其教学效果也将大打折扣。偶尔的借用多媒体课件,是可以的,甚至达到的效果也不错,合理地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能给课堂教学在效率上带来 “几何级”的飞跃,这已为无数的实践所证明。但是,刻意地追求现代化,过多地使用多媒体,课变成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教师就成了 “放映员”, 就会带来过犹不及的后果。

2.避免只重多媒体而忽视常规教学媒体和手段

确实,一些教师在初尝使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甜头后,便唯其命而是从,丧失了自己多年来形成的鲜明的教学风格,却不知计算机多媒体固然有其它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其它媒体和教学手段的许多特色功能是它无法完全取代的,如实物、简笔画等在课堂教学中的功能不可忽视。所以,教师不应一味赶潮流,而应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媒体和手段,合理地使用多媒体与常规媒体和手段,发挥其各自的长处。根据学生实际、教学内容实际,恰当地选用媒体形式。

总之,多媒体在教学中的确有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多媒体设备的应用给教学输入了一股新鲜、灵动的风,它如教学活动的“催化剂”,它激活课堂、激活教材、激活师生,使课堂教学高潮迭起、节奏明快、层层推进,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充满情趣的语境,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视、听、说并举,真正感受的魅力,使他们学在课堂、乐在课堂。多媒体教学是一个新事物,在教学实践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让我们不断探索、交流,共同为教学的改革而努力,共同为培养出跨世纪的有用人才而努力!

参 考 文 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中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1年7月。

[2]高密市教科院整理,《初中教材培训材料》(内部版),2001年9月。

[3]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主办,《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1年第四期。

[4]胡春洞主编,《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994年6月。

汉字的优越性 篇4

第一、汉字是世界上唯一还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

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主要有四种:产生于西亚的苏美尔文字,产生于埃及的埃及文字,产生于中美洲的马亚文字,产生于中国的汉字。

有意思的是,在这四种古老的文字中,其他三种文字现在都已消亡了,只有汉字仍在使用。如果从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成熟的汉字——甲骨文算起,汉字已经有3300多年了;如果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符号可以看成汉字的始祖,那么汉字的年龄就高达8000岁了,称得上是一位老寿星了。因此,汉字可谓人类文字的活化石。

今天我们汉语所使用的每一个文字都可以到《康熙字典》中,《说文解字》中,到甲骨文中寻找其渊源。仓颉造字,开天辟地。汉字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伟大创造!

第二、汉字是世界上最简洁的文字。

现在国际通用的文字主要有六种:英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汉语,联合国的文件一般都要翻译成这六种文字,用英语,俄语等写的文件往往厚厚一大本,用中文写则要薄得多。同样的信息量,用汉字来表述最节省。比如见面时说“你好!”只用两个音节,英语说how  are  you ?三个音节。

也许有人要说,汉字总数六万多个,英文字母只有26个,为何汉字比英文还简洁。不错,但汉字再多,数量不再增加,并且真正常用的汉字非常有限,不会超过7000个。

英文字母虽然只有26个,但英语的单词一直在增长,它要是不增加就无法适应高科技时代的社会发展;汉语不同,不管科技时代的社会生活怎样飞速发展。随便从《康熙字典》中找几个汉字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衍生出新的词汇来表述科技方面的任何一个新发现,新概念,新名词。

也就是说,不管科技的进展出现了什么新玩意,现有的汉字已经足够使用了。哪像英语要不断地制造新单词。

第三、汉字是世界上最优美的文字。

汉字被称作方块字,它方方正正,四平八稳,横竖撇捺,结构匀称。汉字书法艺术更是世界一绝,无与伦比。其楷书如立,行书如走,草书如奔,实在魅力无限。不仅使中国人,海外华人着迷,连有的外国人,斗大的汉字不识一个,也把汉字条幅挂在中堂,以表示自己对中华文化的喜爱与向往。

汉字一个音节一个字,阴阳上去,平平仄仄,由此形成的对对子堪称文学艺术园地里的一朵奇葩。如: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雁,宿鸟对鸣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李渔)

第四、汉字还是一种智能型文字。

据我们新加坡的有关专家对7000多名年龄介于6至12岁的孩童进行的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新加坡孩童在智商方面的表现要比英国,德国和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的孩子突出。

专家们认为,学习汉字可能是其主要原因。这是因为汉字的象形特性对激发孩子的思考能力大有帮助。

专家们进一步研究发现,世界上绝大多数的拼音文字都属于一种“单脑文字”即这种拼音文字主要是音码刺激,这一刺激只在人的左脑发生作用。

相比而言,汉字则是一种十分奇特的“复脑文字”,具有音码,形码(平面排列),义码三种不同的刺激,需要人的左右脑同时发生作用。

同样的研究还有美国加洲圣约瑟大学心理学家米奥拉女士,她通过对亚裔学生的母语进行研究 ,肯定了学习汉语对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所起的正面作用。

第五、汉字对汉民族语言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的文化成果,大多都是靠汉字记录下来,传播四方,成为中华民族和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宝贵财富。

汉字也曾被我们的邻国,如朝鲜,越南,日本等国借去记录他们的民族语言。因此,汉字对保存这些国家的文化遗产,对促进我国同这些国家的交往与文化交流,也发挥过重要作用。

论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 篇5

一、简述我国的政党制度

(一) 我国实行的政党制度

我国实行的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政党制度, 由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一政党制度是我国经过了很长时间所形成的, 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的体现, 已经发展成为一项比较成熟的制度, 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多党合作条例中国基本国情, 也适应我们国家的国体, 具有显著特征。例如,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包括共产党领导、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合作和多党派参政的特点。

(二) 我国政党制度的形成

根据我国的历史和实际的发展国情, 通过完善形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政党制度。对我国近代的发展历程进行研究和分析可以看出, 在建立政党制度的时候, 对西方国家的多党制度和议会政治制度进行效仿并没有成功。如果建立政党制度的时候, 没有遵循历史的发展规律, 违背人民的意志就注定失败, 会被历史所抛弃。例如, 一党专制制度的实行。针对这一现象, 我国在建立政党制度的时候, 应该以适应我国的基本国情为基础, 让不同的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共同承担这份责任。

(三) 政党制度的重要性

共产党作为一个强有力的领导者, 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后改变国家和民族的悲惨命运应运而生, 在伟大斗争导致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建立了民主党派的。无党派人士经过一个相对长期的实践中, 自觉、郑重地选择, 也是历史的必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面临着较大的发展中国家的现实, 很多约束关系。在各种复杂的情况下, 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 会有强烈的民族危机。对中国共产党而言, 没有比这另一个强有力的领导历史地位的情况, 必须选择中国多党合作制度, 以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和广泛的民主同时保持一致性, 体现多样性, 也充分体现了“长期共存, 互相监督, 荣辱与共”的方针的精髓。多党合作从1949年9月在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磋商下正式成立领导, 在颠簸进步, 不断提高, 在国家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充分证明这种选择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参政党与执政党协商重要的是要在中国建立一个民主的政治制度, 这创造了和谐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 有生命力, 必须解决使这种协商既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民主党派和无人士在政治上解决这个问题党派的成员。中国在本次合作, 协商政党制度, 而不是对抗, 战斗, 避免造成与政权的相互变动频繁的政治争斗的政治动荡, 以提供社会和谐的根本保证。同时, 中国共产党的改革和发展的倡导者将与公众分享结果, 让中国的政治制度更具有生命力。这是中国的另一个多党合作制度, 促进合理性和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证明。

二、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

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包括中国共产党政党制度性质、特点相一致, 这一政党制度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例如, 同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合作与协商;人民代表大会中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各级人民政府和司法机关中, 共产党员同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一起共事;民主党派在人民政协中同样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 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合作、协商

我们国家执行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其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政治协商, 是我国科学民主决策实行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环节。政治协商的决定因素是我国的政治体制、人民政协的性质和政党制度, 是一项重要的途径, 可提升中国共产党执政力。共产党与各个民主党派间合作、协商, 是我们国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重大优势, 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相符合。

(二) 人民代表大会中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重要作用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也是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和发挥监督作用的重要机构。尽管民主党派成员在各级人大中不以党派的身份, 而是以人民代表的身份活动, 但并不影响他们作为参政党成员在管理国家、社会事务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确保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在人民代表大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国家政权中合作的重要体现, 同时也是民主党派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 各人民政府和司法机关共产党员同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合作共事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国家政权中的合作, 不仅体现在人民代表大会中, 也体现在国家各政府、司法机关。确保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国家、政府和司法机关中担任领导职务, 是实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也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建设的内在要求, 有利于加强政府机关与人民群众的联系, 促进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建设, 推动国家各项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

(四) 民主党派在人民政协中的重要作用

我们国家政党的制度中,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重要组织, 是我们国家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成。人民政协机构是我们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调制度中重要组成, 是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形式体现, 发挥了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在人民政协中, 最大范围地听取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等各方面的意见、建议, 充分发挥着人民政协作用, 对于发挥民主, 反映各方面的利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

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 保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实践充分体现在国家政治运行的各个环节之中。这项制度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繁荣社会主义经济中越来体现很大优越性。

(一) 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

我们国家进行革命与改革、建设的核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始终是我们国家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文化发展方向以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代表, 确保我们国家革命、事业改革、建设走向胜利条件。确保我们国家政党制度正确的方向, 坚持共产党领导地位。是我们国家政党制度正确方向, 一定要坚定党的领导地位。这是我们政治、政党制度与西方的根本区别, 也是优势。

(二) 多党合作制度的实施

在我国的政党制度中, 不论是执政的共产党还是参政的各民主党派, 其目标都是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准则以宪法为根本, 各政党团结、合作、努力, 聚合共同理想以及广泛运动民众, 可保证听取、尊重大多数人的意见, 还可吸收、容纳人数人意见, 填补机械少数服从多数的不足原则。

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半个多世纪里, 各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 不谋求取得执政地位, 也不谋求在各级人大和政府中占有多数席位, 而是参加国家政权, 积极发挥民主监督作用, 保持团结、稳定政治局面、创造轻松民主气氛。对维护国家的稳定, 民族的团结, 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都有重要作用。

(三) 确立共产党和各党派的地位

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 是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结成的荣辱与共的挚友关系, 是参政、执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合作、共事、团结关系。此关系有利共产党和各个民主党派在共同政治基础上加强合作、团结, 通过平等、公正、协商, 形成科学的决策力量, 可制约多党竞争造成的政治动荡, 同时也可避免一党专制, 形成了中国共产党执政和各民主党参政的地位。

参考文献

[1]浦兴祖.当代中国政治制度[M].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01-01.

[2]中国共产党大事年表[M].人民出版社, 1987, 4 (1) .

[3]王惠岩.政治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 (2) .

浅析10kV下井的优越性 篇6

1 理论上计算10kV与6kV供电性能比较

1.1 10kV与6kV的输电能力比较

在相同的电压降和负荷功率因数条件下, 同一线路两种

电压等级的输电能力比较可由图1导出。

线路中的电流I为:

式中:P-通过线路的输出功率k W;

UN-线路额定电压k V;

cos-负荷的功率因数。

电流流过线路时的电压降U为:

式中:&Á&Â-线路始端电压降和末端电压降k V。

Z-线路阻抗。

电压降的百分值U%为:

故得线路的输电能力P为:

由于给定两种电压等级下的U和cos相等, 故对于10kV和6kV两种电压的比较, 根据上式得:

即:在线路阻抗、允许电压降百分值和负荷功率因数均相等的条件下, 10kV线路的输电能力是6kV线路的2.78倍。同时可以看出, 在同样的条件下输送功率不变, 则10kV电压的输送距离是6kV电压的2.78倍。

由此可看出输电能力的明显区别。

1.2 10kV与6kV电能损耗比较

在相同的输送功率、线路阻抗及负荷功率因数的条件下, 线路的有功损耗P为:

式中:R-线路电阻Ω。

由于两种电压下的P R cos相等, 故根据上式可得出10kV于6k V线路的线损比为:

即在同等条件下, 10kV线路的有功损耗仅为6kV线路的36%;对于无功损耗的比较也是类似结果。

由此可看出节能效果明显。

1.3 10kV与6kV电压损失比较

设在两条相同的线路中分别流过相同功率因数cos?的电流I, 对于10kV和6kV两种电压, 其相量关系如图2所示。

图中U10U6为始端电压相量, U10U6为末端电压相量。显然, 此时10kV线路所输送的功率是6kV线路的 倍。在此条件下两条线路的电压损失必然相等。即

式中:R、X-线路的电阻和电抗Ω。

则两条线路电压损失百分值之比为:

上式可表明, 即10kV使输送功率是线路的 倍, 同样阻抗的10kV线路的电压损失百分值只是6kV线路的60%, 因而更好地保证线路末端用电设备的电压水平。

由此可看出两种电压损失有明显区别。

1.4 相同输送视在功率10kV与6kV的电缆截面选择

若在视在功率S相同条件下, 电压10kV输电与6kV输电电流

由上式可看出, 在相同的容量, 10kV线路与6kV线路的电流相差 倍。 (1) 电流降低 倍, 在线路上的各种损耗同时也会降低 倍; (2) 电缆的截面积是根据负荷电流计算的, 同理选择电缆截面也相应要小。在电缆长度相同的条件下, 电缆的截面积小 (细) , 所耗用的有色线材是不同的;在相同矿井的条件下, 使用不等级电压, 有色线材的使用就大不相同。我国20世纪70年代末就改造了井下低压380V升为660V供电, 并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由此可见降低损耗、节约成本、减少投资, 符合企业的利益和国家的节能政策。

2 将高压6kV改造为10kV的相关安全技术根据

2.1 矿长安全培训教材《中国煤矿安全生产技术与管理》下册第二十五章煤矿机电、运输、提升事故的防治技术的第一节, 煤矿电气安全事故预防技术726页中的:矿井高压10kV直接下井供电, 取消了地面10/6kV变电环节, 节约了大量的电力消耗, 提高了矿井供电的可靠性;随着矿井自动化和机械化的发展, 矿井电气设备的增加, 供电距离的增加, 6kV供电已受到了限制。将井下供电电压增高到10kV, 电网输送能力可增加3倍, 节约了投资、电力, 提高了可靠性。我国自1971年起在焦作某煤矿实施10kV直接下井供电实验, 1992年2月整套用于大型矿井的10kV矿用成套电气设备已通过原能源部的技术鉴定。经过长期运行考核证明, 10kV直接下井供电是安全可靠和经济的。2.2煤矿规程第四百八十条

井下各级配电电压和各种电器设备的额定电压等级, 应符合下列要求:

高压, 不超10000V (10k V) 。

低压, 不超过1140V。

照明、信号、电话和手持电气设备大的供电额定电压, 不超过127V。

远距离控制线路的额定电压, 不超过36V。

采区电器设备使用3.3k V供电时, 必须制定专门的安全措施。

2.3 据相关的资料, 一些发达国家早已高压10k V入井并输送至采区。

3 高压10k V入井在我国的使用实例

焦作某煤矿1971年实施10kV直接入井供电;洛阳伊川县开源煤业某煤矿;贵州永贵公司发祥煤业某煤矿;平顶山一矿三水平, 均采用了10kV直接入井供电, 目前仍在使用。仅以平顶山一矿三水平采用了10kV直接入井供电为例。初期投资减少约100万元, 电缆电耗费每年减少约20万元, 运行费每年减少约30万元, 有色金属消耗量减少了约30%。

经过多年的使用和考证, 目前还没有因电压的升高而引起相应的事故案例, 只要在选择电缆时, 按要求选择与其等级相符的合格煤矿双屏蔽电缆, 按工艺技术要求进行施工。大量的调查事实证明, 日常运行的维护和管理及使用与6k V相同。

4 结论

综上所述, 高压10kV直接入井供电, 第一, 符合《煤矿规程》的要求。第二,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千伏级矿用双屏蔽电缆的发展与矿用10kV电器设备的推行及成套电器设备应用技术的成熟, 在部分小煤矿已经使用了多年的经验和考核、证明, 满足矿井机械化容量提高和矿井发展的需求, 第三, 特别是将来10kV矿井机械化装备技术水平提高后, 为矿井机械化拓展提供发展平台 (井底大功率水泵10kV电机直接提供电源) ;第四、它的优点, 实现节能降耗, 减少投资, 符合国家节能政策和企业发展的要求。特别是现在, 因负荷增大容量不足需要改造的矿井和新建矿井, 比较适应高压10kV直接入井。据了解我国目前还有较多矿井采用高压6kV入井, 因而推行高压10kV入井较好的经济价值和发展使用空间, 符合国家的发展和矿井的经济利益需求, 具有良好的推广意义。

摘要:通过对煤矿高压10kV与6KV入井的分析, 很多6KV入井的矿井进行10KV入井改造后, 可以实现节能降耗, 减少投资, 为矿井今后机械化的拓展提供发展平台。

关键词:高压入井,输电能力,功率因数,电压损失,截面积,节能

参考文献

[1]景国勋, 李德海.中国煤矿安全生产技术与管理.

[2]杨建增.煤矿矿长培训教材.

[3]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工业出版社2010年出版.

[4]王崇林, 皱有明.高等学校规划教材.供电技术.

[5]赖昌干.矿山供电.

[6]何仰赞.电力系统分析.

[7]王志宏.煤矿井下用电与安全.

数字环境下非线编辑系统的优越性 篇7

关键词:非线编辑,数字环境,集合,优势

1概念

非线性编辑与线性编辑是相对而言的。线性编辑:是指利用摄像机、编辑机、字幕机、特技机等设备对视、音频信号进行加工和处理的过程。摄像机先将摄取的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再将电信号转化为磁信号记录在磁带上,在后期制作时要利用编辑机、字幕机、特技机、调音台等对录像带上的信号进行组接、特技合成、字幕叠加和音响合成等处理, 最后才形成包含视频、音频的素材。它是对视频或音频素材通过单一的时间顺序进行编辑。而非线性编辑:指对视频或音频素材通过随机存取的方式剪辑。与过去需要两台以上的录像机,从不同的磁带合成到一盘磁带的线性剪辑方式相比, 它能立即重新排列、替换、增加又能删除和修改影像数据, 在不损坏原始数据的情况下以达到快速编辑目标。

非线性遍辑是电影和电视后期制作中的一种现代剪接方式,它意味着能存取视频片段中的任意一帧。它的概念类似于最初使用在电影剪接中“剪”还有“接”的手段。视频和音频数据首先被数字化到硬盘或其它数字储存设备。数据既可以直接从储存设备中录制,也可以从其它素材中导入。一经导入,它们能被电脑在大量围的软件中进行编辑。所以单从概念上就很直接的看出非线性遍辑总体的优势。

2丰富影像的表现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影像后期制作由于非线编辑的介入,其表现手段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具体特点如下。

(1)传统线性编辑系统能够实现的效果较少,复杂的特技实现困难,通常不能对单镜头进行多层特技的叠加,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创作者的创作思维,无形中缩小了作品的创作空间。

(2)非线性编辑是将剪辑、特技、字幕、动画等多种功能集合在一起,它所产生的丰富美妙的特技、字幕、动画及音频特效,可以全方位的提高影像的质量,产生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可以随时激发创作者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创作者可以非常方便的对素材进行选取调用、浏览、 挑选、处理和组合。既可以将真实场景与虚拟场景即二维场景效果与三维场景效果完美的结合起来,也可以任意加入各种镜头转换的特技以完成某些特殊处理,制作出多种风格且令人惊叹的效果,极大地丰富了影像制作的手段。

3实现制作高效灵活

在传统的编辑模式下制作过程必须按照影像的先后顺序来进行。如果需要插入的新内容和需要覆盖的原始内容长度不一致,就得全部重新编辑。这样对于一些拍摄周期长,拍摄素材多,时长长的影像处理来说,就会很不方便。

而采用非线性编辑系统,在影像编辑时只是建立素材播放时间列表,可以随意调换窗口的任何片段的顺序,也可以反复修改其中的任意片段。而且在非线性编辑系统中可以做到同步预览,可以第一时间看到编辑效果。编辑效果可以随时演示并即时修改,在编辑的过程中还可以同时完成对影像素材亮度和色度的调整及字幕的生成,大大缩短了创作者的编辑时间。

另外,由于非线性编辑的数字化特性以及系统的易扩充性,可以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即在多台处理机上同时调用素材库中的素材,分段地对一个影像进行制作,这些制作不再需要常规的专用设备而只要依靠计算机基本的各种软件和硬件扩展来完成,大大节约了制作时间。

4非线性编辑的发展趋势

纵观编辑技术的发展,未来仍旧朝向网络化,高清化发展方向继续前行。一方面,网络化可充分利用网络实现影像素材的资源共享,由原来的一对一,点对点的互相拷贝变为一对多或多对多的数据共享,使编辑工作效率最大化,这是非线编辑的重要发展方向;另一方面,高清处理可以使影像信息更丰富,画面和色彩更加的锐利和鲜艳,使影像更加具有更强的吸引力。

试论中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 篇8

关键词:中国;政党制度;优越性

政党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过政党行使国家权力、干预政治、进行政治活动的方式和程序,达到干预目的、获得行使效果、取得活动业绩的总和。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政党制度才算是有优越性的政党制度?其核心就是:这种政党制度必须适应本国国情,适合信息化、工业化快速发展和社会群体利益多元化的要求,能够代表最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根本和长远利益,能够保证执政党很好地完成执政使命,有效地发挥执政党的作用和功能,不断地推动国家和社会的进步。

一、西方的政党制度不适合中国

1.资本主义政党制度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

政党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是私有制,生产资料主要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正是适应了这种私有制而产生和发展的,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是适应了这种生产资料公有制而发展和完善的。

各政党代表着资产阶级各阶层,各利益集团的利益,反映着他们之间的利益对立和矛盾冲突。执政地位的政党不仅受控于垄断资本集团,而且是壟断资本集团利益的总政治代表。我国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各部分劳动者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只是在具体利益上存在差别。历史经验证明,与此相适应的只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2.两党制或多党制的弊端

竞争是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关系的主旋律。在资本主义国家,竞选获胜的政党掌握政权为执政党,败者为非执政党,或称反对党。在野党为了竞选获胜,各政党间互相漫骂,互揭丑闻,金钱收买,暴力暗杀,不一而足。而通力合作是我国政党关系的主旋律,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没必要更不可能丢弃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政党关系而去选择西方那种你死我活的政党关系。

二、中国政党制度的优势所在

1.中国政党制度有利于团结各民主党派,提高党的威信

中国政党制度不同于西方的两党制和多党制,它的根本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中国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这种政治格局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八个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彼此都参加国家政权机构和政协组织,参加国家事务管理及政策法令的制订执行。二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对国家实行全面领导,在国家权力中居于领导核心地位。三是执政党与参政党之间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团结合作关系,没有执政党与在野反对党之分。在这种政治格局下,执政党和参政党及其各政党内部都努力发扬民主,不同意见可以讨论和争论,不存在派别斗争,国家政权相对稳定,避免了西方政党制度下多党纷争造成的社会动荡。同样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中国政党制度完全不同于苏联的“一党制”。由于苏联的政党制度设计不完备,党内民主缺失,使苏联共产党最终丧失了领导能力。

2.中国政党制度保证了社会的稳定、国家的统一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敢于承担和勇于革新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前后两次通过了历史问题的决议,深刻地分析和反思了自身的错误,并确立新的革命和建设方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为适应政党现代化的要求,中国共产党不断探寻自身改革的有效途径,以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比如,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任期都通过党章和其它制度加以严格规范,确立了领导任期制,保障了政治制度的民主性和稳定性,使政治体制的运行充满活力而又平稳有序。同时,建立在民主集中制基础上的干部选拔和任用制度进一步完善,保障了党内各级领导的正常交替,党内优秀人才能够被推荐、选拔、选举到领导岗位。与西方多党竞争、轮流执政相比,这种领导人的制度化交接更能保持社会和政治的稳定,可以有效地防止因过度竞争带来的政治派别之间相互恶性争斗、社会分化和分裂等各种消极后果。这也使中国政治体制的运作实现了低成本、高效率,避免了西方多党竞争、轮流执政过程中巨大的金钱和资源的投入与浪费。

3.中国政党制度有利于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

中国共产党以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为目标,动员和调配全社会力量,集中解决重大问题,带领人民集中力量办大事。中国共产党始终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而奋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要求,相继作出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重大战略部署,实施了“南水北调”工程、规模巨大的高速公路和铁路网建设、载人航天工程等特大建设项目,为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些举措,无一不是投入多、周期长、风险高的大手笔。在一些实行多党制的国家,由于政党轮替、多党纷争、组织松散、换来换去,执政效率低下,是很难在较短时间实施如此规模的重大举措的。

总之,我国政党制度总体上是与国情适应的,虽然我国政党制度也存在不足,但是,中国政党制度已经展现了强劲的活力,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我国政党制度也经实践检验具有很强的优越性,我们党也必将领导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成功。

法治的优越性 篇9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第二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懂得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客观要求,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定要从我国的国情和实际出发。(2)通过讨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什么不能照搬西方政体模式”,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西藏改革开放后所发生一系列变化中”,引导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和探究性学习活动,深化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越性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好形式,从而激发热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5条优越性

三、教学难点

1、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特别是实现党对国家事务的领导。

2、坚持与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定要从我国的国情与实际出发,决不能照搬西方那一

套政治体制。

四、教学过程

(一)学生时政演讲(5分钟)

(二)知识回顾

1,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2,我国的国体、政体是什么 3,人民大表大会制度的含义 【教师总结】这几个知识点回顾帮我们复习了上节课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内容,以及它的地位:是我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我们也知道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这个最根本的政治制度。那为什么我们要坚持它呢?它又何重要?这就是我们这节课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三)导入

【多媒体展示】西藏的今昔对比图 【问】比较这两幅图,说说你看到的变化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这两幅图展示的都是西藏人民,不同的是一个是解放前的西藏人民,一个就解放后的西藏人民。我们今天的任务就是:从改革开放后,西藏地区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中来探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也就是探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西藏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所发挥的重大作用。

(四)讲授新课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优越性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改革开放后西藏社会制度的变化

【多媒体展示】图:封建农奴制背景下的西藏人民的生活、西藏自治区的人民在为选举人大代表举行投票仪式

【问1】农奴制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给西藏人民带来的影响分别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从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农奴制背景下的西藏人民是没有人身权利和自由的,他们的权力都被农奴主所占有,他们的利益也被农奴主所占有,所以说农奴制背景下的农奴只是农奴主的一件附属品,是没有任何权利与自由可言的。而我们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给西藏人民最广泛的民主,让他们通过民主投票来选举产生自己的代表,来保障自己自身利益的实现,让他们真正享有了民主和自由,实现了“翻身农奴做主人”。

【问2】西藏人民“翻身农奴做主人”体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哪条优越性?(泛问)【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西藏人民“翻身农奴做主人”,正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优越性的体现。

【问3】为什么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因为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国体决定政体,所以我国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然也是为实现最广泛人民的民主,保障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而服务的。而且我们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要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这也有力的保障了全国各族人民当家作主,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广泛民主和自由。

优越性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动员了全体人民以国家主人翁的地位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改革开放给西藏经济发展的变化

【多媒体展示】西藏1959——2008年GDP和人均GDP变化示意图 【问1】这幅图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这幅图展示的是西藏1959——2008年GDP和人均GDP变化示意图,在这幅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从1959年到2008年,西藏的GDP和人均GDP都呈现出一个迅速增长的趋势,它说明了改革开放后,西藏的经济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

【问2】西藏经济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体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哪条优越性?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对经济具有巨大的反作用,从西藏经济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反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正因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西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确保了他们主人翁的地位,才能调动西藏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使西藏各族人民以主人翁的姿态迸发出创造美好生活的巨大热情,推动西藏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

优越性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多媒体展示】图: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历届人大常委

表: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少数民族的比例

【问】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都有一定比例的少数民族代表参加,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历届人民代表大会中,都有适当的少数民族代表名额,说明了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保障各民族的政治平等,保障了每一个民族的人民都有共同参加国家重大事务的商讨、决议的权利。而保障了各少数民族政治上的平等,是不是就对保证民族团结起到了重大的积极作用,从而维护了国家统一。所以说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另一方面的体现就是在我国在处理中央和地方关系的问题上,我国奉行的是一种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中央统一领导就保证了国家的统一,而中央与地方适当分权就通过让地方拥有了一定的自主权,从而发挥了地方在发展本地区各项事业建设上的积极性。

从西藏改革开放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和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中,我们已经体会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三条优越性。那我们再来看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剩下的两条优越性在我国的建设中又是怎样体现的呢?

优越性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多媒体展示】美国“三权分立”结构图

【教师】事例:美国政府因预算原因面临关门危机

【问1】为什么美国的每年的政府财政预算案都不能按时完成?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美国“三权分立”的弊端:三权分立使相当一部分权力在相互牵制中抵消,常常是议而不决、决而不行,从而导致了行政效率的下降。以致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浪费。(政府短暂关闭期间,美国曾发生国家卫生院的诊所不再接受新病人,数百个站点的垃圾无人处理、20万护照申请延请等乱像,给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巨大困扰。)

好了,现在我们来看看我国的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不是也存在这各权力机关之间由于矛盾,而导致行政效率下降的问题。

【问2】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规定的各权力机关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其实,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一定程度类似三权分立,它进行明确分权,将行政权、审判权、检察权委托给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具体展开工作,但不同的是这几个权力机关它是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的,所以它们始终要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其监督,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的一种民主集中制原则。【问3】这种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有什么优越性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能够同时兼顾民主和公平。关于国家的重大事务由国家权力机关充分审议,按照法定程序,集体做决定,从而保证了民主。而在具体执行上则实行严格的责任制,从而提高了效率。所以说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优越性五: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多媒体展示】“十二五”规划制定过程图

【问1】从“十二五”规划的制定过程中,说说党是怎么一步步把自己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的? 【学生回答】

【问2】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政治领导,中国共产党的政策、规划、意志通过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一系列决议然后上升为国家意志,进而变为全体人民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2、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客观要求。【问1】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需要坚持什么样的要求?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书本

【讨论】我国能不能照搬西方政体模式?为什么?

五、课后总结

1、为什么要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五条优越性

2、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定要从我国的国情和实际出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决不能照搬西方那一套政治体制。

六、作业

法治的优越性 篇10

关键词:农村电子商务,销售,网络基础设施

一、引言

农村市场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搞活农村商品流通、繁荣农村市场,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然而目前农村市场建设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例如生产的农产品销售不出去,农民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大规模的生产……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农民不能获得市场上有效的信息。

二、电子商务的时代必然性

电子商务目前已经成为国际及国内商品交易的主要手段之一,国际上每年网上贸易交易额超过1 5万亿美元,在我国网上交易额也达到了4 0 0亿美元以上,并且随着各地区网络的不断普及和深化,电子商务产生的贸易量正以迅猛的态势进行壮大,必将成为今后国际、国内贸易的新引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样离不开电子商务的作用。所谓农村电子商务就是指围绕农村的农产品生产、经营而开展的一系列的电子化的交易和管理活动,包括农业生产的管理,农产品的网络营销,电子支付,物流管理以及客户关系管理等等。它是以信息技术和网络系统为支撑,对农产品从生产地到顾客手上进行全方位的管理的全过程。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与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一致。

三、电子商务对发展农村经济的作用

电子商务作为现阶段最先进的交易方式,它的存在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强大的推动力。

首先,电子商务活动让农民更加及时的获得市场信息。农民选择生产作物的对象主要依靠自身的经验和往年的销售情况,可以说农民从来没有根据市场行情发展趋势或市场的供求关系进行生产,这就决定了农民生产具有很高的风险性。然而电子商务的开展将会给农民以更多可靠的消息,农民在网上可以了解现阶段市场上对各种农作物的需求情况、价格趋势以及各种原料的相应性质,进而通过可靠的市场动态来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怎样才能使土地利用效率最大化。电子商务业务为农民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支持。

其次,电子商务可以更好的解决了我国农业中出现的“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单个农民作为生产的主题,不能及时了解市场信息,造成农产品不适应市场需求。分散的独立生产者所生产的大宗农产品要汇集到城市中去,分销给众多的消费者,需要一套有组织的完善的销售网络体系、但农户家庭作为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组织单元,并不能支撑起日益庞大的农副产品市场的发展,单个用户和市场之间缺乏有效的连接机制,即中介缺失而非市场缺失。农村电子商务的出现就会很好的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将小农户与大市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再次,电子商务活动有助于农产品的销售。目前农村最困难的就是“卖难”,农民生产出农产品,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生产的农产品销售不出去,这就给农民造成了严重的损失。而通过电子商务,农民可以在网上公开出售自己的农产品,进而更多的采购商可以从网上获得农产品的信息,采购商和农民可以在网上进行讨价还价,在网上进行交易。

还有,电子商务提高农民的素质和生活质量。电子商务象征着网络和信息时代的到来,这不单是一种先进的交易方式,也是一种很有效的教育方式。农民可以从网上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从而更好地学习和生产,农民同样可以在网上进行购物,选择自己喜欢的商品,农民同样可以享受电子商务的优越性。

同时电子商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可靠的支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电子商务的发展有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建设,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与城市信息隔绝的现象。

四、衡量我国农村实行电子商务的困难

1. 农民思想束缚。

我国农村普遍比较落后,农民思想也比较保守,这就决定了农民很难迅速的接受新鲜事物,电子商务作为新型的交易手段,在城市还没有达到广泛的普及,在农村实施将更加困难。

2. 农村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尤其是网络的不健全。

进行电子商务活动的首要前提就是要有一套健全的网络设施,而在我国大部分农村,电脑的普及程度很差,有些贫穷的山区甚至连电话都没有,这就给农村建立电子商务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3. 农村生产规模小。

目前国内的农村大多采取的是家庭承包责任制,土地比较分散,农作物生产规模较小,这样就导致单个农民不能提供足额的农作物供给,进而丧失网上交易的竞争性。

4. 农民怕风险意识严重。

电子商务这种新型的交易手段存在着不能估计的风险,采购商可能毁约造成农民的损失,农民大多数惧怕风险,“小农意识”让农民不敢去尝试电子商务业务,从而阻碍电子商务在农村的实施。

5. 基层政府对农业电子商务缺乏足够的重视。

在农村电子商务的起步阶段,政府的支持和引导是相当重要的。据调查,基层政府在推进农村信息化和开展电子商务上的作为机器有限,一般的基层乡政府电脑数量都只有3-4台,而且利用率低,很多乡镇信息员的工作只是局限于收发信息,基本上不涉及农村电子商务方面的工作。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对电子商务的生产力的认识不够深刻。

五、我国农村运用电子商务的可行性分析

1. 存在着巨大的市场机会。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农业国,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谷物、肉类、禽蛋、水产品、棉花、水果、油料的生产与消费国,所有这些农牧渔业产品的生产、交换和消费,从生产资料的供应、工业加工到最终商品的批发、零售和服务,以及相关的交通储运和资金结算等,必然会创造大量的交易机会。这就为电子商务的开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2. 我国农村部分地区目前已经存在了电子商务活动。

如云南的花农就是依靠互联网将各种鲜花、棕竹和草类等特色职务销往国内外的,山东农民上网销售石材,四川农民上网卖辣椒等,不计其数。这些成功的例子给农村发展电子商务提供了很大的激励,也提供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3. 可以减少竞争阻力相对于大城市你死我活的惨烈商战,中小城市和农村市场存在着明显的竞争不足。

目前,占据这些地区商业领域的主要是一些地方的中小型商业企业以及为数众多的零散经营个体零售业者,普遍存在着规模小、布局混乱、组织化程度低、商品质量差等诸多问题。因此,我国商业零售企业正可充分利用自身在品牌、资金、管理等方面的优势轻松占领市场。除了直接投资开店之外,还可通过收购、兼并、嫁接、加盟等形式的资产重组吸纳那些当地不景气的商场、市场,并重新构建农村电子商务体系,协助农民及时获得农业市场和科技信息,买到货真价实的农资产品,把农产品及时卖出去,并卖个好价钱,让农民真正从电子商务中得到真正的实惠,从而实现低成本、大规模扩张。

4. 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

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生产者能直接和消费者进行交流,迅速了解市场信息并自主地进行交易。其信息获取能力、产品自销能力和风险抵抗能力大大加强,对传统中介的依赖性也大大降低。当然,电子商务可以减少中介环节,但还是不能完全消除市场中介社会分工的必然性,仍需要有专门从事农产品流通的组织。我们可以通过电子商务选择和保留附加值高的流通环节,合并或去除附加值低的渠道。

5. 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

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生产者能直接、迅速、准确地了解市场需求,生产出适销、适量的农产品,避免因过剩而导致超额的运输、储藏、加工及损耗成本等。以电子商务中介代替传统中介能节约包括信息搜寻成本、摊位费、产品陈列费用、询价议价成本等在内的交易成本和因信息不通畅而带来的风险成本

6. 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新农村开展电子商务提供了可靠的硬件设施。

我国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发展迅速,拥有计算机量、互联网用户和网站数近年来飞速发展。2005年国家发展新农村“十一五”中,计划在2010年全国农村开通电话、电视、各乡镇通宽带网路。随着国家的这些发展规划和一系列信息化工程的落实,为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点定了重要的网络基础条件。

7. 国内农业网站发展迅速。

到2005年我国农业网站已经达到了10000多个,其数量可以排在世界前十亿内,这些农业网站利用其行业优势、充分挖掘和整合农业的信息资源,丰富网上新闻宣传内容,疏通了农业的信息渠道和流通渠道,为农产品提供了市场行情,价格走势等服务,在促进农业、信息交流、提供农业信息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六、如何开展我国农村的电子商务

1. 建立网络机构。

电子商务的展开必须具有健全的网络配套设施。政府部门要积极做好农村网络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提高电话、有线电视的普及率,提高因特网的宽带服务,为开展电子商务创造有力的基础条件。同时加强网站建设,组织建立大型的综合性的农村信息化网站及乡镇一级的电子商务网站,引导农民积极进入市场,多层次,多渠道地参与电子商务,使其真正体会到电子商务的优越性。

2. 国家大力支持,基层干部大力实施。

政府机构要在政策上和资金上给予农村电子商务以大力支持,为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面对信息产业的发展,政府制定和健全有利于信息产业发展的政策、法律,加大在农村的教育投入,农村电子商务的投资是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3. 专业人士进行培训,捕捉市场信息,大规模生产。

我国农民整体文化素质不高,特别是边远的山区、贫困地区,很多农民缺乏基本的文化知识,更谈不上计算机和网络知识。在加强农村教育的同时,要积极引进专业人士现场培训,一方面使更多的人认识计算机,认识网络,另一方面指导农民如何使用电子商务,如何在网上搜寻信息,如何在网上进行交易,这是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必有步骤。

4. 建立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

我国农产品种类繁多,生产单位小,组织化程度低,法制不健全,配送需求属多点次,物流技术难度较高。正如人们所讲的: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真正实现物流配送体系的极少,几乎等于零”。因此,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农产品的配送问题,建设现代化物流配送体系,利用先进的信息手段和网络技术改造传统的农产品流通模式。优化流通机制和过程,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流通成本,提高生产经营效益,并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它们是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重要保证。

5. 积极借鉴国外或国内已成功的农村电子商务实例。

我国目前农村经济比较落后,对于农村电子商务的认识不够,很难一下子取得突破性进展。然而发达的西方国家早已开始普及农村电子商务,因此完全可以将国外先进的农村电子商务管理模式和经营经验应用到我国广大农村中去。同样国内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农村的电子商务实例也是要学习的对象。

6. 实行由集体向个人电子商务的过渡。

在实施农村电子商务的初期,农民自身的知识缺乏,承担风险的能力不够,此时需要基层政府出面,由乡村政府工作人员集体操作,这样首先可以聚集大规模的农产品,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其次由专业的操作人员进行调度,使交易的正确性和安全性更高。随着农村电子商务的逐步发展,农民对电子商务的认识加深,电子商务的操作可以由集体转向农民个人,这样可以增加自主选择性,也避免了由于集体操作带来的混乱和滞后。

7. 完善农村电子商务法律体系,加强农村电子商务活动的监管。

发展电子商务要建立健全的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市场监督,改善信用环境,使电子商务得到健康、有序地发展。充分借鉴在信息立法以及其他法规上比较完善的国家经验,逐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电子商务法律法规,用法律规范农村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同时加强农村网上市场的监督机制,保证网上交易渠道的正规化,形成良好的网上市场环境。

参考文献

[1]姚立新:新世纪商务——电子商务的知识.发展与运作[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9.9

[2]陈代昌,杨毓培.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创新[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4

[3]瞿振元李小云王秀清: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4]李志刚:扶植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条件及促进对策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7.1

[5]徐先海:电子商务: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快车道[J].市场透视.2007.8

上一篇:节约型园林发展研究下一篇:羌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