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数学的教学艺术十篇

2024-08-25

高等数学的教学艺术 篇1

高等数学同其它学科一样, 具有自身的艺术的特征。提高高等数学教学的艺术水平, 就要像建造高楼大厦一样对教材中的知识、方法进行精心加工和设计。教师对知识的讲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 选择恰当的方法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教学实践, 我认为, 应重点把握好三个关键。一是教学设计应灵活多样, 富有弹性。在概念或理论引入时可适当利用历史典故和数学家的故事等数学史知识, 以增强课堂的生动性。例如, 讲解数列极限概念时可借助刘徽的“割圆术”;通过介绍牛顿、莱布尼兹的生平及其对微积分理论的贡献引入微积分的概念等等;在讲解和阐述概念或理论时恰当利用类比和对比, 讲解二元函数微积分时注意比较与一元函数微积分相关概念和计算的异同点, 并切实注重知识的递推性———如后次复习前次概念, 重要定理证明注意铺垫, 预备知识的合理阐述等。在课程结束时及时归纳总结本课内容间的联系, 指出重点和难点。在此过程中还要注意把握好课堂提问和释疑的时机, 调节好课堂互动的节奏等。二是要有课堂应变能力, 机智地进行教学调控。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密切注视学生的情绪变化, 不论是学生期待的眼神, 还是不安的表情, 都应及时察觉, 知他们之所思, 释他们之所疑, 灵活机智地处理好随机因素, 以避免因学习困难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复合函数的求导是重点也是难点, 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也是为学好积分打好基础, 在这个知识的教学上, 从批改学生作业, 加大课堂习题量两方面着手, 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达到大纲所规定的基本学习要求, 这也是学生学习数学自信心的基本保证。三是要结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如数学实验, 多媒体辅助教学等等, 弥补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在空间解析几何的教学中, 有时可借助拼插类积木形象直观的给出三维空间图象。总之, 注重设计教学过程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提高教学的艺术性, 取得较好地教学效果。

二、注重兴趣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 智力因素形成个体的各种能力, 是学习活动的“硬件”;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则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在《高等数学》课的教学中, 最能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的是数学内生的思想, 是课堂的生动活泼。为此, 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创造条件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发挥教学的艺术性, 创设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 构建一种有情感的学习环境, 使学生学有所得, 愿学乐学。有时候, 一堂课, 一个定理, 乃至一句话都可能使学生对数学产生终身的爱。而在兴趣培养中, 加强情感交流, 创造积极的教学氛围是重要的一环。教学本身是互动的, 是人与人心灵的交往, 哪里有成功的教育, 哪里就有炽热的情感在升华。教学既是包括感觉、知觉和分析信息以便理解的认知过程, 又是包括感觉、知觉驾驭情绪以便获得感受和评价的情感过程, 教学的对象是有情感的学生, 他们有丰富的内心世界。成功的教学总是以融洽的师生情感,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的。要提高教学的艺术性就必须注重师生的情感交流。首先, 教师要有丰富的情感世界。对教学工作充满激情, 用自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对渴求知识的学生的热爱, 对所教学科知识的热爱, 创造一个有情感的学习环境, 诚如斯卡特金所言:“未经人的积极情绪强化和加温的知识, 将使人变得冷漠, 由于它不能拨动人们的心弦, 很快就会被遗忘”。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就是要选择恰当方法把理论原理变为活生生的思想和情感;教学艺术化的关键就在于教师的教学应具有真情实感的爱, 真才实学的教, 真心实意的帮, 才能达到愉悦的效果。

三、讲究语言艺术

讲课的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就表现为语言的艺术, 要提高教学的艺术性就需要精心修炼课堂的语言艺术。教学语言艺术具有表演性, 而表演性的语言具有感情色彩, 能够提高语言的表现力。因此修炼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数学教学语言主要有符号语言、图像语言、文字语言、口头语言等。准确、规范的符号语言, 形式的简洁性、内涵的概括性、方法的科学性, 不仅会使学生看到数学知识表示的简洁性和规律的真理性, 更能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优美、合理的图像语言, 视觉的直观性, 感受的具体性, 知觉的深刻性, 不仅使抽象的数学知识表现为看得见的形式, 更能给学生以赏心悦目的美感;流利、潇洒的文字语言, 遣词用语的准确性、严谨性, 逻辑性, 既能使学生了解到数学的严密性, 又能使学生体味数学所包含的哲学思想;生动、准确的课堂艺术语言, 能使深奥难懂的数学知识表现得明白易懂, 就能避免数学课的枯燥乏味。所以, 从一定意义上讲, 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是提高教学艺术的关键所在。

摘要:教学不仅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融会贯通, 更取决于对教材的设计水平, 本文就提高高等数学教学的艺术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教学,兴趣,语言艺术

参考文献

高等数学的教学艺术 篇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型, 以及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蓬勃发展, 但是近年来生源质量和教学质量呈现了下滑趋势也是毋庸置疑的。 大学的连续扩招、生源的逐渐减少、地方教学质量的不均衡, 以及高等职业院校单独招生规模的扩大, 使得高职院校的录取分数线连年下降, 学生的数学素质、数学水平以及学习兴趣也在逐年减低。 为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实现“因材施教”的目标,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使学生学有所用, 2014年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 以下简称“学院”) 对 《高等数学 》课程进行了分类教学的尝试, 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下面笔者就对学院分类教学的实践举措进行简要介绍。

二、《高等数学》分级教学的具体实施

(一) 原则和思路

《 高等数学 》 分级教学的原则是: 以学生为主体, 体现个体差异, 服务专业需要, 培养创新人才, 提高高等数学教学质量。 以根据专业需要进行教学分类, 设置不同的教学模块为基本思路。

(二) 教学类划分

学院是全国唯一的邮政类高职院校, 学生就业主要面向邮政企业, 学院的专业设置主要面向邮政、邮储、速递物流三大邮政板块以及电信方向。 根据分类思路, 将学院全部专业划分为5个教学类, 分别是:物流类、电信类、财会类、管理类和计算机类, 每个教学类对应不同的专业和不同的教学系。 由于各教学类的专业特点以及生源质量、数学素质、高考成绩等存在很大的差异, 所以它们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掌握程度等方面也有很大的不同, 因此在学时、学分的设置和教材的选择上都有所不同, 有所侧重。

下面是各教学类所对应的专业、教学系以及不同高等数学课程名称一览表, 各教学类高等数学课程的学分、学时、教材一览表。 (见表1、表2)

(三) 模块授课

由于各教学类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有着很多相同, 又有很大不同, 在授课过程中实行模块授课的模式。 实行模块授课是把教学内容划分为不同的教学模块, 考虑到不同专业的要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专业需求, 增加相关模块的教学内容, 变革选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根据模块划分要求把《高等数学》教学内容划分为11个教学模块 (表3) , 物流类涵盖了函数与极限、导数与微分、微分的应用、不定积分与定积分、定积分的应用、无穷级数、微分方程、数学实验等内容, 授课学时多, 教学要求高, 希望学生通过学习, 培养较好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更好地为专业学习服务。

财会类包含物流类所有的模块, 但在掌握程度上要求较低, 要求常规掌握, 避免较困难的逻辑推理和理论证明, 侧重于微积分的应用, 并根据专业特点, 增加了经济学应用模块。

电信类、管理类和计算机类的学生以高职单独招生学生为主, 学生基础差, 学习兴趣不高, 针对这类学生, 我们一方面削减学习内容, 另一方面强调基础训练, 要求他们掌握最基本的概念和计算, 对逻辑推导和理论证明不做过多要求, 但由于专业的要求, 适当增加管理学应用模块或积分变换模块。 (见表4)

三、分类教学的教学质量保障

(一) 修订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

分类教学和原来整齐划一的高等数学教学有很大的差异, 各教学类间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掌握程度、重点难点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所以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成为保证教学质量的首当其冲的任务。 制定适合各教学类的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 更加注重基础理论和方法的教授, 突出重点内容, 突出与专业相结合的内容, 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提升, 适当调整教学内容, 满足各专业的需要。

(二) 注重教学过程管理

学院在试点实行分类教学的一年中, 严抓教学过程管理, 时时进行分析和调整。 在教学任务的分配上, 每个教师至少承担两个不同类别的教学, 注重不同类别学生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方法上的区别与比较。 落实教学讨论和集体备课制度, 在讨论和备课的过程中, 分析对比不同类别的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等方面的异同, 进一步调整教学方法、手段, 切实保证教学效果。 加强教材建设, 教材对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校本教材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完善, 编写了配套练习册, 学生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三) 改变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应用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好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课堂的参与度。 改变灌输式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和类比式教学方法, 突出学生思维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培养; 更好地使用多媒体教学, 有选择的制作PPT,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增加多种教学辅助手段, 如线上线下教学、反转课堂教学、制作微课资源等手段;增加数学实验模块, 强化以学生动手为主的学习方式,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对数学的应用意识, 培养他们用数学知识和计算机技术去认识问题、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高等数学教学, 在教学中突出数学思想的来龙去脉, 揭示数学概念和公式的实际来源, 使学生了解问题产生的背景, 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 领会数学的精神实质。

(四) 加强过程考核

分类教学在考核方式上进行了较大的改革, 改进了过去期末考试一张试卷定成绩的考核方式, 加大了过程考核的力度。 设定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各占50%, 并在第一节课时跟学生传达清楚。 平时成绩的构成一般分为考勤、课后作业、小组作业、小测验、数学实验、课堂提问、课上表现等几个组成部分, 分别规定好次数、所占比例。 不同的教学类平时成绩各项的次数、比例上可能略有不同、略有侧重。

过程考核的方式一是加强了对学生的约束, 学生的出勤率明显上升, 课堂参与度也明显提高;二是给学生以希望, 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 可以通过平时认真学习, 认真参与, 即使期末考试表现平庸, 也可以得到满意的成绩, 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

四、教学效果

通过2014年 《高等数学》 分类教学的实践, 把总评成绩与2012年、2013年进行了对比。 从总体上来看, 优秀比例和不及格比例有所下降, 中等比例和及格比例有所上升, 总体成绩趋向于正态分布, 有效改善了“两头大、中间小”的不良现象;平均分数趋向于较为合理的75分, 避免了分数过高或过低的现象;计算机系的学生基础较差, 2014级在考核中不及格率下降了近6个百分点, 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 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不足之处在于各教学类考核情况不均衡, 个别教学类分数太高与其他教学类不和谐, 需要在下一步的实践中制定更加详尽的教学计划和考核要求, 加强教师的交流研讨, 进行调整和改进。 (见附表5)

五、小结

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改革的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永恒话题。经过分类教学, 《高等数学》的教学过程将逐步完善, 由于多方因素, 目前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具体有:模块划分后, 不同模块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没有明显的差异, 需要通过认真仔细的调研, 确定不同专业对高等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 确定不同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加以体现;教学手段还不够先进, 关于线上线下教学、反转课堂教学、微课教学等新兴的教学方法手段还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和实践, 网上资源平台也要做好开发和应用;另外,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学生考核评价体系还要进一步探索。

《高等数学 》分级教学经过一年的实践, 效果已经初步显现, 在今后教学实践中还要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克服不足、提高效率, 使分级教学的过程更加完善, 特色更加鲜明, 优势更加显现。 (见附表5)

摘要:介绍了学院《高等数学》分类教学的实践情况, 着重从具体做法、教学质量保障措施、成绩分析等几个方面, 分享了分类教学实践中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

关键词:高等数学,分类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马纪英, 焦永宁.对90后高职学生教学管理创新的实践[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 (6) :7-8.

有关高等艺术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篇3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学改革;服装设计;实践教学;高等教育

0 前言

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是一门艺术和技术相互贯通的专业,目前我国服装市场发展迅速,高校根据现实市场需求开设和扩招的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确实为服装市场输送了大批服装设计人才,但服装设计在教学方面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高校服装设计是一门对技术和实践要求很高的专业,由于受市场发展和社会经济文化需求的影响,服装设计专业一方面要满足服装市场的用人需求,一方面还要承担向社会输送高级服装设计师的重任,所以,服装设计在教学上可能急于求成,忽视了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过度强调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出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不足以满足市场需求的现状。因此,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我们要顺应时代潮流,发挥专业特色,有选择的借鉴国外优秀的教学经验,着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

1 当前高等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现状

我国艺术设计学科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所以,它的发展历史并不很长,但恰逢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大发展的机遇,艺术设计在我国各领域发光发热,没有时间冷静下来审视自己已经出现问题的教育体系。目前,我国高等艺术设计教育过于强调专业知识的学习,科学且长期的专业操作并不在教育课程设置中,导致培养的学生大多缺乏发散性思维,创新能力不足,创作的作品没有太突出的个性特点。

2 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现状

2.1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生满意满足企业需求

不同院校的服装设计专业陆续开设,目前至少有几十年的历史,它们已形成自己的一套教学模式,而他们传统的教学模式都只是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没有花费太大精力在学生的实践能力上,所以,当前服装设计专业的毕业生面临企业的实际需求,感到自己无力承担。国家教育部下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教育模式的改革,服装设计是一门与市场紧密联系的专业,所以,为了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教育模式的改革刻不容缓。

2.2 教师没有超前的观念

有些教师还是习惯照本宣科,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教授完,并不在意学生是否理解和真正能实践出来,导致学生的理论与实践从在严重的沟壑。有些教师并没有到企业实践考察过,对于一类企业的生产和发展仅仅停留在课本介绍中,这种没有创新的简单讲授,学生在接受时就容易枯燥,更不用提思维上的创新。所以,任课教师需要走出教室,深入企业,获得一线的设计理念和大众的消费观念,这样的教师素养才能上好服装设计课。

2.3 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低,就业困难

由于过多的注重理论知识和缝纫技巧等基础的训练,学生只是擅长模仿,而不是创造。所以,我们要从培养观念上改变,我们培养的是服装设计人才而不是娴熟的技工,注重学生技术能力的培养,学会、擅长创作才是我们的目标。

3 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

3.1 制定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的培养目标

服装设计专业当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使其与社会需求相对应,成为真正的具有产品开发能力的技术员。随着服装行业的快速发展,行业竞争愈演愈烈,企业对设计人才的要求自然就提高了,需求从青睐纯技术人员向管理型人才转变,尤其是技术和管理复合型的设计人才成为企业的新宠。既然服装设计具有市场性强的特点,学校就要结合社会的现实需求,强调学生专业素质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質,会思考和能动手才能在服装设计行业出彩,所以,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目标。

3.2 教学形式要灵活多样

服装设计是一种应用性设计,其教学过程应该是由理论向实践的转化、设计思维到作品物化的转变,所以,这样的课堂教学形式需要灵活多样,才能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首先教师和学生都要明确教学目标,课堂教学不仅仅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明确自己学习目标和能力的时刻。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传授学生学习经验、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变被动学习到主动探索,双方的共同努力是课堂教学出现最好的效果。其次教学形式要灵活多样。课题训练是让学生实践能力得以锻炼的有效形式,窗外的树叶、窗户的线条等一些普通事物能很好地发散学生的创新能力。案例分析法也是锻炼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让学生形成调查小组,查询案例或实地考察一些企业或采访设计大师,总结他们的设计方法,完成对服装设计专业实践和创新思维的现实认识。

3.3 采用校企结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服装设计专业最终是向企业输送设计人才的,所以,我们要了解企业竞争需要什么人才,采取校企合作教学,让学生锻炼实战能力,目前已是学校必须面对的教学方式。下面是实际调查得到的两点企业对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期许,一是企业需要有实践经验的实用型人才。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从事加工、工艺制作环节的生产,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企业认为他们不够了解自己的品牌特点和发展方向,所以,一般不会任用学生在一线生产。二是企业需要德才兼备、敬业奉献的技术人才。刚毕业的大学生很难在一个地方待下去,频频跳槽的现象很常见,而企业则渴望人才能与他们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共同成长。

4 结语

艺术设计是社会文化生活的一部分,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社会对于艺术设计产业的需求正在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逐渐扩大,面对市场提出的新型艺术设计人才的要求,许多高校也在积极地调整和改革自己的教学模式,探寻适合时代和本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道路。作为当前艺术设计专业中受市场影响颇为明显的服装设计专业,正在就培养创新设计能力和市场意识的全面人才的教育目标而实行教育改革,诚然,学校是培养服装设计行业人才的摇篮,只有学校做出教育教学上的改革,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才能中国服装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段卫红.围绕职业性、技术性服装设计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科技信息,2005(21B):235.

[2]李楠.关于中职服装设计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J].神州旬刊,2012(30):87.

高等数学的教学艺术 篇4

关键词:艺术,多媒体,教学,初探

现在, 多媒体教学日益成为每个高校特别是艺术类院校老师的重要教学手段。其与艺术设计创作过程本身联系的非常紧密, 相辅相成, 多媒体教学已然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为此, 笔者就当前高等职业院校特别是各综合类高校的艺术院系或独立设置的高等艺术类院校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进行初步分析和探索, 以期能给艺术教育在多媒体教学方法方面的研究提供些许借鉴。

1 多媒体教学与艺术设计

多媒体教学在一般情况下, 实际上指的就是计算机辅助教学 (CAI) , 将计算机广泛应用于教学、科研和管理中, 尤指计算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一般意义上的多媒体教学是教师将计算机、投影仪和其它电子设备作为教学媒体, 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的环境, 学生通过使用计算机互动对话是一个形式教学, 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计算机不仅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文字、数字和其他字符的教学信息, 并能输出动画, 视频, 图像和音频, 可以很容易在教学信息中呈现图、文、声、像等多维教育信息, 提高信息意识的现实感和表现力。同时, 计算机作为教学媒体, 学生可以使用特定的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通过“人机对话”的方法学习, 人机交互是计算机媒体独有的特征, 这是单向电教媒体如幻灯机、电视等无法比拟的。

多媒体教学在艺术类院校的教学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除去中国画、油画等纯绘画类专业之外, 几乎所有艺术设计类的相关专业都与之相关。与艺术设计相关的各个专业教学, 从教师授课、指导直至学生进行作品创作, 完全可以凭借计算机及相关软件来完成。这样, 学生们在编辑、整理、设计创作作品等方面就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并能得到最好的结果。

与艺术设计相关的专业和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 而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又与计算机有着天然的关联, 可以说, 计算机技术是多媒体教学应用的基础。例如, 作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在室内或室外的设计过程中, 均可以通过计算机来完成, 特别是显示一系列全方位的轴测图、平面布置图、工程结构三维图、规划模拟图, 室内外效果图等方面, 显示效果逼真、生动、直观, 具备严谨、整洁的优点, 最大的好处还在于其可以无限制的复制和修改, 这种优越的性能是无与伦比的, 较之于以前的耗时费力的手工绘图优势明显。同时, 该专业在学生们达到透视、专业表现技法等基础课程要求的基础上, 已将三维制作软件3D Studio MAX、工程制图软件Auto CAD等纳入学生的必修课程, 以此强化学生们的多媒体制作手段和实践能力。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几乎所有的工作程序诸如产品外包装、广告设计、书籍装帧、中英文字体等都可以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来完成, 无论是平面设计和绘图过程, 还是三维造型设计过程, 都取代了手动绘制, 且计算机的这种生产方式和印刷过程直接连接, 呈现的效果和产生的效益也是前所未有、显而易见的。此外, 产品造型艺术设计专业的产品模型设计, 服装艺术设计专业的服装风格设计、打板、分层设计和图案的织物图案设计等, 雕塑艺术设计专业的骨骼、头像的设计等, 均可以通过计算机完成基本图形;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以及动画设计与制作专业等更是无需多言。总之, 目前在艺术类院校中, 多媒体教学已然与艺术设计成为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而且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和倚重。

2 在艺术类院校进行多媒体教学的体会

通过十余年的教学实践, 笔者深深体会到了多媒体应用于艺术领域的重要性。在艺术设计各个专业的教学中, 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因此很受学生们的欢迎。艺术设计各个专业的公共课均安排了信息技术基础课程, 一般为一学年两个学期共72课时。根据课程教学要求, 学生们不但要理解和掌握信息、信息技术、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多媒体等相关基本知识, 而且必须能够熟练进行操作系统、文本、图形图像、表格、幻灯片等基本操作。

此外, 从事艺术设计的专业教师在教学中, 其软件使用和专业设计思想是分不开的。教师在教学中能够让学生在熟练使用多媒体软件的基础上提升其专业水平, 使其在软件的使用与设计水平上共同进步, 最终要求学生在计算机上设计并绘制出自己的作品。例如对于装潢专业的学生, 要求学生用计算机设计和绘制包装、LOGO、VI形象等, 在平面为主的设计中, 使用了诸如C o r e l D r a w、P h o t o s h o p、Page Maker等软件, 它们在处理复杂字体、符号与纹饰等方面的问题上尤其方便。2015届视觉艺术设计系的装潢艺术设计专业曾遇到一家外资公司征集企业标志, 该专业学生们充分使用计算机的优点进行艺术构思和设计, 创作出来的作品风格各异、丰富多彩, 受到征集公司的广泛好评。这种实践不仅使多媒体教学达到了预期目的, 也使学生们增加了社会实践的经验。

在环境艺术设计的相关课程中, 专业教师通过3D MAX、Auto CAD、Photoshop等软件对学生们进行辅助教学, 严格要求学生们掌握用计算机绘制轴测图、室内平面图和布置图、室内/外效果图、结构图等专业图纸。这种辅助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加直观的掌握其专业知识。在本次2015届大专毕业设计作品展中, 环境艺术设计系学生们设计了形式多样的作品, 如住宅室内设计、商业空间设计、办公空间设计、建筑外观设计、景观园林规划以及建筑巡游等, 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赞誉。服装艺术设计专业的设计内容主要涉及各类服装的款式和造型等。以往, 服装设计专业在设计的过程中仅手工绘制剪裁草图, 难以直接想象作品完成后的最终效果。而在服装专业的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使学生们掌握了计算机辅助设计后, 通过诸如服装C A D (至尊宝纺) 、P h o t o s h o p、Corel Draw等软件的教学, 使学生们在服装设计中能够对服装作品的造型、款式、材质等方面进行充分的推敲, 这种推敲能够使学生们更加直观且深入的了解及完善其设计。

在产品造型艺术设计专业中, 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应用同样重要。例如2015届一位学生在毕业设计中设计了一套可以自由拆解组合的橱柜。如果设计作品作为实物来进行展示的话, 只能展示其中的一种组合形态, 设计特色无法完全展现出来。因此学生通过3D Studio MAX、犀牛等工业设计软件制作了一部展示动画, 使其设计的各种组合模式能够以动画的方式来进行展示, 成为了该专业引人注目的设计之一。

在雕塑艺术设计专业中, 以往学生们需要通过制作雕塑小样的方式来琢磨设计作品, 但由于尺寸的差异, 这种雕塑小样对于反映最终作品放置在诸如公园或广场等环境空间中的最终效果有所不足。因此学生们利用3D Studio MAX等软件制作其雕塑作品的三维模型, 之后可以贴上不同的材质来观察不同的材质对雕塑作品的影响。同时也可以用软件来模拟雕塑周围的园林环境, 使雕塑置于其中, 这样就可以更加直观的感知雕塑作品与环境的关系, 为作者提供了可靠的设计依据。

以上都是教师们通过充分研究多媒体教学与各专业的特点而设置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内容和要求。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 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刻的掌握其专业知识, 反响良好。现在学生们积极的要求增加和开设多媒体、计算机等相关基础课程, 我们正在研究将多媒体教学的相关内容更加契合的纳入到正常的设计教学中, 力争使学院的教师和学生都能够充分的利用多媒体来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

3 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展望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也认识到了许多问题和不足, 除了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掌握新软件的知识欠缺之外, 还有各种各样的制约因素。当然, 事情的完善不能在一个短时间即可达到其自身的条件。这不仅是资金和设备的问题, 也是专业教师教学理念更新和迅速转化的问题。在一些设计工作中, 计算机仍然没有像手工工作一样可达到良好的效果, 有时会显得刻板、机械而过于工业化。

其次, 多媒体课件是在课堂上教师一般事先根据教学要求和设计确定好的, 而现在大多数的多媒体课件忽略了这一点, 仅仅简单的追求直观、生动, 恰恰被遗忘的却是学生这个主体, 片面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 所有的教学设计理论都是集中在如何“教”而没有把如何“学”放在正确的位置。根据这一理论设计出来的课堂多媒体教学软件, 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较少, 大多数都是被动接受, 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难发挥, 非常不利于培养创新人才的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 很容易就会陷入一个新的课堂教学的误区中。而教师亦会受到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影响, 完全围绕着多媒体课件传授知识, 缺乏课堂教学环节中最为美妙的“即兴发挥”, 从而将原来的“多媒体辅助教师”变成了“教师辅助多媒体”, 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 但却真实存在, 值得我们尤其是高职学校艺术院系的老师们深思。

第三、多媒体教学虽然有许多突出的优点, 并在教育实践中得到了有效的证明, 但也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已形成成果的开发的多媒体教学系统的一次性投资大, 成本高, 课件的制作远没有传统教学过程中备课这样灵活、自由, 这是大多数老师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事实上, 目前最重要的任务是如何利用现有的软件使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最大化。需要指出的是, 在这里所说的“软件”是不是就是指一个特定的课件而已呢, 答案是否定的。其应该是面向学科的工具软件, 如多媒体应用平台或多媒体数据库等等。事实上, 近年来, 有这样一批教学应用价值较高的软件。如果老师能基本掌握使用计算机的能力, 稍加训练就可以自由使用, 他们根据自己的意愿做出小软件, 而且达到与教学进程密切合作的目的, 从而实现真正的多媒体教学。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 有的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作用要求太高, 不能根据实际教学要求设计课件。课件制作由原来的“满堂塞”变成了现在的“电子灌”, 所以教师设计的课件不仅要注意到软件设计技巧, 更应专注于理论学习和教学设计方法, 这有助于将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应用于艺术教学当中。

在我国, 多媒体应用软件开发的教学和设计这一方面还不是很完善, 亟待提高。通过互联网和联合参与交流互换的发展成果, 使艺术类院校拥有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因此, 它可以使计算机的设计、绘图的效率大大提高, 使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更加广泛。艺术类院校的教学中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性, 已普遍得到人们的关注, 可以说, 在21世纪, 对于这一问题的理解将直接关系到艺术类院校尤其是艺术设计等相关专业能否飞速发展的首要所在。与欧美发达国家的美术教育相比, 无论是在教学手段应用、教学设备规模, 还是在教学软件开发与教学的社会融合等诸多方面, 我国还是很落后的。在此, 作者真诚地希望与兄弟艺术院校一起工作, 让艺术类院校的多媒体教学水平在一个新的高度上腾跃。

参考文献

[1]何克抗, 李克东.计算机应用基础[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2]祝智庭, 瞿堃.多媒体CAI课件设计与制作基础[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1998.

[3]王治文.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及其软件设计[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

[4]朱万森, 梁楚材.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CAI课件设计与制作[M].北京:地质出版社, 2000.

[5]徐平.积件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国电化教育, 1998 (7) :14-17.

[6]韩芳.高等院校多媒体教学质量保障研究[D].重庆大学, 2007.

高等数学的教学艺术 篇5

关键词:声乐专业,教学,多元化,室内乐

近些年来,我国的声乐艺术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严肃的思考:我们的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专业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不表现在歌唱技术方面,而出现在语言及音乐风格的把握和与声乐其他声部、乐队和合唱队之间的配合上。很显然我们的声乐教学中忽略了一些重要能力的训练,我们的教学领域还有某些不足。室内乐训练是丰富教学手段的有效方法之一。

在国外的专业音乐院系里,室内乐一直是声乐专业不可或缺的学习内容。而每个音乐历史时期都涌现出许多经典作品。但在我国普通高等艺术院校的课程设置中相关声乐室内乐的训练课程仍处于薄弱环节和不被重视阶段。根据笔者了解有大部分音乐院校没有这个课程只有歌剧选段课程。原因是老师缺乏对室内乐排练重要性的了解, 学生也对室内乐缺乏热情。只注重发展个人独唱技巧, 而忽视“合作训练”的问题是普遍存在的。

当前我国的声乐教学主要分为民族和美声两个教学专业,其教学曲目主要与由艺术歌曲、民歌和歌剧组成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也这有独唱,而合唱只在合唱课中加以训练,对声乐教学内容的效果并不明显。从教学目的来看,独唱曲目更适合训练独唱技术和个人的单独表演。有关室内乐方面的内容我国发展还比较缓慢,文献也少,处于弱势地位。在研究领域方面, 同其他学科一样涉及作品的曲式及介绍演唱家演唱风格方面的文献较多但是有关演唱配合和训练方法步骤等方面还没有任何文献, 说明对这一学科研究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上述现状在我国主要音乐院校普遍存在, 在普通高等艺术院校更为突出。很多声乐专业的学生不明白声乐室内乐训练的重要性和意义, 更不是很清楚声乐室内乐训练的实用性, 以及这种训练对于专业声乐学生能力素质培养的必要性。声乐室内乐教学和演唱可以丰富学生的演唱风格、拓宽教学内容,可以强化演唱者丰富而细腻的音乐感知和表现能力,培养演唱者的协作意识和配合能力。有助于增强演唱者的群体意识、培养团队的合作精神。

声乐室内乐演唱与独唱相比,既是独唱者又是伴唱着,演唱者一方面要密切注意各声部总的进行同时又要以某一声部作为调整自己的基础;与大型合唱相比,室内乐的人数少,易于教学和演唱,强调团队精神,突出锻炼了个人的能力,又不至于滥竽充数,声乐室内乐演唱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群体意识,培养团队的合作精神。 也就是说演唱者在平等协作的基础上共同努力揭示作品内涵,合作中应当避免过分的张扬个性、音准、节奏、 力度也不能由着个人的性情而随意发挥。

声乐室内乐的形式常有男声二重唱、女声二重唱、 男女声二重唱、女声三重唱、男声四重唱、男女声小合唱,还有不常见的是室内乐的合唱(人数在36人以下)。 声乐室内乐的演唱,能展示音乐的清晰、细腻,它讲究声音的共鸣点小、清晰度极高的美感,声部均衡的和谐美,和声变换形式的和声色彩美,声乐室内乐演唱,作为一门艺术表演形式,是一种音乐会式的表演艺术,可作为人声的声乐室内乐音乐形式交流和作为文化进行学术探讨;室内乐合唱演唱,用声上十分讲究,由于人数少、不允许有任何颤音出现,全部是直声(相对)演唱, 每个声部以清晰、透彻、声音透明、纯净和声转换清楚, 声部平衡为目的。

目前我国普通高等艺术院校中音乐表演专业如何开展声乐室内乐训练, 室内乐训练的手段方法还没有更多的尝试, 而这种状况正是需要我们的学生和老师来反思和探讨的。

高等数学教学方式的探讨 篇6

一明确教学目的,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使学员了解所学学科的实用价值,各种知识技能对他们有什么直接或间接的用途。当学员能够意识到学习是他们达到某种重要的目的手段时,他们就会产生求知欲和认识的兴趣。事实证明,在教学中帮助学员明确学习的目的是激发学员学习兴趣,提高学员学习成绩的有效办法。

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在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激发学员学习数学兴趣的重要手段。以下介绍几种在高数教学过程中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1]教学法又称创设情景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员不是将所传授的内容讲述给学员听,而是通过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让学员展开讨论,从而引导和启发学员自己发现要学习的知识。

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能有效地激发和培养学员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创设一种紧张,活跃和谐生动,张弛有效的理念气氛。例如在学习定积分的物理应用这一部分内容时,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了一潜艇在海中航行的情景,提示学员考虑潜艇在海水中受到的巨大压力,从而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接着将问题数学化,从而给出利用定积分求液体压力的方法,促使学员思维活跃,记忆力加深。可见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创设情景的方法,能提高学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学员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体验成功法

学习成功是导致学习兴趣的重要原因,往往是学习的某些成功或某次成功导致学员最初的学习兴趣的萌发,并在兴趣的推动下取得更进一步的学习成功,从而增强了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实践中应充分肯定学员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点滴进步和成绩,化批评指责为鼓励表扬,让学员不断取得学习成功的快乐体验,为他们创造一些使他们获得学习成功的机会,使他们能重新建立起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例如在课堂提问时,当学员回答正确时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即使回答错误也尽量避免直接的批评,而是采用提示和鼓励相结合的方法,使学员动脑思考,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另外,在测验时为避免学员产生望而却步的心理,可有选择的出一部分较简单的、大部分学员都能做的题目,学员在取得较好成绩的同时会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经过这样反复的表扬与鼓励,增强学员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主动性,能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3讨论法

讨论法[2,3]是学员在教员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进行探讨、辩论,从而获取知识的方法。其优点在于,能较好的发挥学员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员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养成学员的合作精神。例如在学习利用微元法求解一些几何和物理问题时,可先举出一个用微元法求解平面几何图形的例子,从而指导学员进行讨论,并最终得出使用微元法的一般步骤。这样在加深学习印象的同时,提高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

所以,教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讲授结合适时的讨论能有效地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因材施教,利用有效的教学形式

除了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员学习的兴趣,还可以根据各类学员学习基础的不同情况,利用有效的教学形式来增强学员学习兴趣。

1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要根据学员基础高低和兴趣差异,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方式进行教学,以适应不同需要,使各类学生能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基础差的学生讲课时要注意浅显易懂,对基础好的学生则可寓理深刻一些,布置的练习也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分层次,对基础差的学生多练一些基础题,对基础好的学生可布置一些灵活题目和难度较大的思考题,使每人学有所获,有所进步;同时认真做好辅导工作,通过个别辅导帮助他们越过学习上的障碍,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要随时注意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的深浅,教学节奏的快慢,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语言的轻重缓慢,都应由课堂上学生对数学教学信息反馈来确定,以保持教学课堂上学习数学的效率。

2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教学[4,5]可产生优良的视听效果。其特有的优势对学员产生一定强度的刺激,引起学员的注意,使学员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

多媒体能使学员不由自主地集中全部注意力,引起学员的浓厚兴趣,激发学员强烈的情感,从中获得直接、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教员在授课过程中,恰当地选用教学媒体,能更好地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员,加快师生间的信息传递,优化教学过程,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先进教学手段。多媒体的恰当运用,使课堂教学活动更加符合学员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促使学员始终在愉悦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学会学习,提高能力。学员当堂学习新知识,当堂消化吸收,无须课上损失课下补,减轻了学员的学习负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事实表明,许多好课使学员久久不忘,对学员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利用有效的教学形式,能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修春.论启发式教学[J].教书育人.2000,No.9:20-21.

[2]邬叶琴.讨论法在高数课堂上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8,No.23:248.

[3]周家全,李向.“讨论法”教学模式在大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初步探析[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No.21(3):91-93.

[4]易治萍.浅谈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J].中国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2006,No.4.

高等数学课程分层教学的思考 篇7

【关键词】高等数学 分层教学 必要性 策略 成效

【中图分类号】O1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46-02

前言

高等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对学生后继课程的学习和思维素质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这一课程的教学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的下降。造成这一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教学策略上考虑,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忽视学生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不同需求,只强调统一,施行“一刀切”的教学模式,是使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然而,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能够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这种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以学为本的教育思想,能够为不同程度学生的教学学习创造良好学习条件,有益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因材施教,多样化、多层次、多规格地培养学生,是教学改革的一个有益探索方向。基于此,为使各专业学生学好这门课程,文章就对高等数学课程分层次教学进行了探讨,包括实施的必要性、分层方式以及取得的效果等方面。

1.分层教学实施的必要性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教育需要生命的培育。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点,尊重每一位学生,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找到自身的最大价值。高等学校扩大招生后,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发展到大众教育阶段,使得高校各专业入学人数在激增的同时,生源质量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而且学生来自全国各个省市地区,入学的数学成绩、水平参差不齐;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发展方向各不相同。而我院相同专业所使用的教材、教学计划、教学大纲都是一样的,学生和教师基本没有选择的余地。这种统一的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高等数学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目前,这一课程的教学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的下降。而造成这一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忽视学生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不同需求。因此,根据学生的数学成绩、兴趣爱好、发展志向在适当尊重个人意愿的前提下对学生实施不同要求,不同方式的教学方式,就势在必行。本文以科学理论为基础,本着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既要使教学内容在深度、广度和进度上适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又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性特点:既要适当考虑高等数学课本身的系统性,又要充分考虑我院学生的教育特点,以“必需、够用”为度。正确处理好学生对知识的共性需求与个性需求的关系,以便使全体同学得到充分发展。因此我们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对高等数学的教学在局部实行了分层教学,取得了一定成效。

2.分层教学的基本阶段

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掌握学习”是指在教学条件适当和学习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所有学生都能掌握教师所教的绝大部分内容。分层次教学就是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合适的教学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掌握所学知识。 分层教学通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摸底阶段:掌握学生情况,通过和学生座谈、让其自我介绍、调查表等方式了解情况,这一阶段使分层的前提。动员阶段:同学们对分层有疑惑、不理解、担心,心理压力比较大。因而我们把分层的准备情况、理论依据、分层的目的意义、分层目标、分层对后继学习的影响等方面的情况告知同学使同学们知道分层教学是因材施教,发展每个同学的不同个性特点,这一阶段是分层的基础。分层阶段:考虑学院的人力资源、学生人数、资源配置最优化及学生自愿的原则决定分两层(A层B层)。A层是基本知识掌握、理论灵活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等方面要求较高的层次,教学计划和内容以考研和在专业领域进行深入研究为目标;B层相应要求较低,但是以打下扎实基础,使数学成为后继专业课学习的有力工具为基本原则。

在授课时,对不同层次的同学要求不同,先把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定理等基本需要掌握的内容传授给全班,要求都必须掌握。然后提高部分、较高层次的内容只要求A层的同学掌握,B层的学生不要求。分层的依据有客观依据和主观依据。客观依据是学生的数学成绩水平,一方面参考高考成绩,另一方面,在新生入学伊始,进行一次数学“摸底”考试。“摸底”考试的试题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来出,大部分是一般难度的题目,但有少数较难题,由此可看出学生的数学成绩高下。分层的主观依据即是学生自己对数学课程的兴趣深浅程度和要求高低。比如,有的学生虽然成绩一般,但是对数学很感兴趣,或者有考研等在本专业领域继续研究的意向,我们对这部分学生高要求。反之,有的学生考试成绩虽高,但是对数学兴趣不大,只是当做一门必修基础课程来修,那么,就可以征求该生的意见,对他们要求降低。分层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因材施教,因此,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结束后,一些学生的数学成绩、对数学的兴趣态度等可能已经不再适合原来的所在层次教学目标,这就需要对这部分的学生进行调整,也就是说,分层教学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调整时也遵循上述分层依据,因为调整也是再一次分层。一方面是学生的试卷成绩,另外兼顾学生的主观意愿。但是实践证明,波动不宜过大。

3.分层教学的教学策略

学生分层后,教师也要分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要制定科学的、适宜的、合理的方案,解决好各层次学生的教学问题,教师要深入了解和研究各层次学生的一般特点和个别差异,有针对性地承担起分层教学的重任。

在教学内容选择上,依纲参本,适当赋予弹性。相关老师讨论研究教学大纲,明确各层次学生应了解的内容、应掌握的内容、应学会的内容、哪些是选讲的内容、自学的内容及不讲的内容;同时对教学内容从认知、能力、情感三元教学目标进行分类分层,明确哪些是“双基”内容,哪些是提高素质的内容,哪些是专业相关知识,哪些是拓展的知识;对每个知识点各层次教师应将受到什么程度,学生应掌握到什么程度,教师要如数家珍。

在教法和学法上,根据学生的特点、知识的特点及目标的要求,选择适当的课型。根据学生的基础层次情况,以学生获得知识的程度最大化和能力提高显著化为教学目标,一方面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与培养;另一方面注重学生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广泛的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以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课型可采用“研究型“、“参与型”、“案例型”、“辩论型”、“体验型”“咨询型”六种课型之一进行某项内容的教学。教师要精心设计双案(教案和学案),同时应用现代教学媒体,以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完成。

在对学生学习成效评价上,应打破传统的一卷定成绩的观念,要体现素质教育理念的评价观——发展性评价,注重学生个体过去和现在的比较,着重于学生的成绩和素质的增值,不是简单的分等排序发展性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课堂教学的改进、促进学生的进步,职能是诊断教学中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有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习质量。对优秀的学生来说,评价后要增加学生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激发学习动机,支持学生创新。促进学生的发展,巩固成绩;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评价后使学生得到帮助,提供咨询的机会,改进其学习,提高和恢复其自尊心,让学生感到自己在进步。

学生学习成效评价的方法可采用日常检查法,试卷测试法和表现型评价法。日常检查法包括课堂练习、课堂提问、课堂总结、写数学小论文、出测试卷、搞实践调查等。试卷测试法注意命题能反映学生知识应用能力、思维能力、语言概括和组织能力等的差异,适当拉开梯次,并且给分标准尽可能的客观一致。表现性评价使通过实际任务来表现只是和技能成就的评价,注重知识和技能的结合。

4.分层教学的成效与思考

分层教学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找到学习高等数学的成就感和学习方向,并有益于培养学习兴趣。分层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较之14级以前不实施分层教学的学生成绩,不及格率有了较大幅度的降低。60-69,70-79分数段的人数有显著增加,而90分以上的优秀率有小幅增加,平均分明显提高。成绩分布呈正态分布。由此可见,分层教学符合大多数学生的愿望和要求,应当坚持和完善。分层教学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因学科本身的抽象枯燥造成的负担。使一些对数学没有信心,失去学习兴趣的学生达到了大纲的要求,较好解决了大学生数学学习两级分化太大的矛盾。14级以后的学生对分层次教学的认可度越来越高,适应数学学习的能力和学习数学的信心也大大地增强。实践证明,分层教学保证了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做到了“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差等生吃得了”,同时,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行之有效的途径。

结论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的目标是按照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要素进行优化,使之更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是处理个体差异等问题的有效途径,谋求全体学生的最优发展。实践证明,分层教学的确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积极性,学习目标更加明确,数学应用能力有所提高,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成绩及思维能力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当然,实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仍需要广大教师们在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地完善与改进教学方法,并注重学生个体过去和现在的比较,有的放矢地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吉莉霞.五年制理科类高等数学分层教学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3(20)

[2]屈哲;常辉;郭辉.民办高校高等数学分层教学模式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5(07)

高等数学的教学艺术 篇8

( 一) 理论依据方面

2000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一套“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书系”中有一本张楚廷教授著的《数学文化》,书中指出,“确信数学学习是能够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完善起重要的作用”,而一个相对成熟的数学教学模式必须要有基于数学观、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哲学理论四个普遍视角的理论基础,基于数学文化的数学教学模式契合了现代教学研究的生命视角及文化路向,将课堂教学从认知领域向生命全域展开,充分让学生感受到高等数学的产生与应用.

( 二) 现状趋势方面

目前,关于数学文化和数学教育的理论研究较多,主要围绕“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展开,但没有现成的教学模式,相关的教学方法有Ladson( 1992,1995) 提出的文化相关教学法,要求教师能够发现、思考文化传统,并将之作为上课的素材呈现出来,吕传汉和汪秉彝等提出的数学情景教学模式,包括“创设数学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注重数学应用”四个环节. 在“教育人文化”的大趋势下,高等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明确说明数学与数学以外的文化相结合的概念,将生活需要的对专业有帮助启发的内容作为高等数学的教学主题,注重高等数学的应用.

( 三) 探究意义方面

在数学文化的理念下结合高等数学知识研究教学案例,可以平衡数学文化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之间的差距,改进事实灌输式教学,从而丰富高等数学教学模式的研究; 可以促进背景丰富的高等数学教学形成“教学文化”,深入“人文教育”,不仅掌握了高等数学的“工具”,还懂得了数学思想和精神,尊重学习者主体价值,同时对于高等数学教学课程改革也是有推进意义的.

( 四) 探究内容方面

教学目的方面,在传承知识的同时,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开放性及向其他各个领域的广泛渗透性,进而体验到数学本质上是一种文化,使学生达到对数学学习的文化陶醉与心灵提升,最终实现数学素质的养成; 教学过程方面,明确说明数学与数学以外的文化相结合的概念,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建构、分析理解数学思想,将生活需要的对专业有帮助启发的内容作为高等数学的教学主题,注重高等数学应用; 教学案例方面,将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从“学术形态”向“教育形态”转变,教学顺序从“逻辑顺序”向“历史顺序”转变,对高等数学教师更有操作意义的系列化案例进行研究.

( 五) 学科结合方面

数学文化观点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强调数学与其他科学的密切联系,理工类院校面不同专业的学生,高等数学的课程目标一直以来都比较含糊和笼统. 不同专业的学生他们所需要的数学是不同的,他们学习高等数学的目标也应当有所差别. 在制定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目标时,除了从学生整体发展的角度考虑以外,教师还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专业方向,顺应学生的专业培养目标,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学有所用.

( 六) 教学方式方面

在课时紧、高等数学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的情况下,提升教师自身的数学文化内涵,从观念上逐渐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从以上三个“转变”的角度整合与数学文化理念有关的高等数学优秀教学案例,从高等数学教材中进行一课一评式、专题研究式的教学案例选题及设计,并形成完整的辅助教学的教学案例.

( 七) 实施方法方面

通过学生访谈,调查大学生对高等数学相关数学文化知识的普及程度; 经过文献研究,收集数学文化理念有关的高等数学优秀教学案例; 通过课堂观察,实践探索改进基于数学文化观的适合专业特色的高等数学教学模式; 任课教师尽量以老带新,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知识沉淀丰富,而新教师年轻具有活力,使得该教学团队在教学模式的转变上有较大的施展空间.

关于高等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 篇9

近年来,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大学教育不再是面向少数的‘精英’, 而是日趋普及化、大众化。作为大学基础课程的高等数学, 也不再仅仅是学习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 为其他学科提供工具, 更重要的是传授数学思想、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数学的作用日益突出, 不仅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离不开数学, 人文社会学科的许多领域中数学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社会对人才的数学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全国高校大部分专业的学生都在接受不同层次的高等数学教育。但是, 高等数学教学质量的问题也凸现了出来, 很多院校的教师反映说, 学生中无故旷课、迟到早退、课堂上不认真听课、抄作业等现象严重;即使考题非常简单, 不及格率也在30%左右, 有的高达40%以上, 而且两极分化现象非常严重[1]。在课堂听课方面, 多数大一新生不能适应大学数学教学方式和方法, 普遍反映高等数学难学[2]。高等数学课程不及格率居高不下, 学生厌学和逃课现象严重。高等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教什么?怎么教?如何确保高等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成为广大教师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二高等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大学数学教育是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课堂教学是学校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 是人才培养工作的主要环节, 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主要途径, 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基础性因素。课堂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密切相关,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首先是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是高等数学教学的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 是学生获得高等数学课程知识的主要渠道, 是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主要途径, 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中心环节。作为大学重要的基础课程, 高等数学教学时数多、授课时间长、基础性强, 大多数高校把高等数学课程放在大学第一学年, 授课对象都是刚刚结束高考离开中学的大一新生。对这个阶段的学生而言, 课余时间不多, 自学能力也较弱, 学生没有能力按自身需要进行课后学习, 加上高等数学中高度抽象的数学概念、丰富的数学内容和大量抽象的数学符号, 增大了学生认知的难度。所以, 高等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数学思想主要靠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传授、引导和启发获得。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取课程知识最快捷有效的途径, 课堂也是学生接受数学思维训练的主要场所。大学新生能否学好高等数学, 课堂教学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 教学质量的优劣, 直接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专业的发展, 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确保并不断提升高等数学的课堂教学质量是提高大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三当前高等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教学观念落后, 教学模式单一, 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普及, 过去黑板、粉笔加讲授的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普遍被PPT播放加上教师讲解替代。教学手段和教学技术现代化了, 但教师的教学方法仍旧是老的一套, 课堂教学以讲授为主, 教师和学生之间缺少互动, 有的教师一节课下来几乎没有提问。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本应以教师分析引导, 学生同步思考, 师生互动交流, 却被PPT的快速放映和教师的解说所代替。另一方面, 由于新的人才培养目标下各专业课程设置的变化, 导致高等数学课时进一步减少, 面对高等数学的大容量、少课时的困惑, 教师不得不对部分内容作淡化处理, 让学生课后自己看书。由于数学是一种抽象符号系统, 在一定公理规则下的推演技术, 这种教学模式更增加了学生对数学认知的难度。而我国高校现有的重科研轻教学的评价方式, 在某种程度上也导致教师不重视课堂教学, 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向科研, 更多关注论文著作的发表。教师落后的课堂教学观念、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和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 使得高等数学课堂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2学生数学基础下降, 对数学失去兴趣, 不能适应大学数学的学习方式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 新生录取线下调, 学生数学基础较差。现行中学数学教育的过分应试化, 使得学生普遍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素质, 透支了学习热情, 现在的大学新生对数学要么失去兴趣, 要么视学数学为畏途, 害怕上数学课。相当多的大学新生难以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和老师的课堂授课方式。据相关的问卷调查, 对大学数学教师的课堂授课方式仅有1.4%的学生能够完全适应, 另有25.4%的学生基本能够适应, 大部分新生对大学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不能适应[3]。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及投入学习上的时间远远不够, 且处于非常被动的学习状态中[4]。由于受教学时数和教学进度的限制, 高等数学课堂教学容量大, 大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更关注的是数学知识系统性和逻辑性, 注重概念的讲解和定理的推导, 很少腾出时间给学生巩固练习和思考提问, 课堂上师生缺少对话和交流。另一方面, 由于高校扩招和师资紧缺等因素, 高等数学课常常是大班教学, 课堂管理难度大, 除了显性逃课, 更多学生存在隐性逃课, 上课玩手机、打瞌睡的现象较为普遍, 学生课堂参与率较低, 教师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3高等数学的高度抽象性、严密逻辑性和广泛应用性特征, 以及新课标下高中数学与大学数学的教学出现部分脱节现象增大了大学新生学习高等数学的难度

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相比, 理论性更强, 内容更抽象, 无论是数学概念、数学原理, 还是数学方法上更加丰富, 一堂高等数学课往往包含了多个数学概念、公式以及大量抽象的新的数学符号, 使得学生一时难以适应。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与现有的高等数学课程使用的教材出现了部分脱节, 如高等数学的求导运算和积分运算中经常涉及到三角函数, 在定积分应用中要用到的极坐标和参数方程, 在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里都降低了学习要求, 其中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和积化和差公式、反三角函数、极坐标和参数方程等内容在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里作为选学内容或者被删去。现在高校的数学教师中很多是理工科专业的博士毕业生, 对新课标下中学数学教改并不熟悉, 对高等数学课程与现行高中数学之间出现的衔接问题不太清楚, 加大了高等数学课堂教学的难度。

四提升高等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对策与建议

1高等数学课堂教学首先要坚持教书育人的教学原则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任务,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 大学课堂是一个神圣的殿堂, 大学课堂是答疑释惑的地方,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 而这些任务的完成主要通过课堂教学的途径。在课堂教学中, 起主导作用的教师传授给学生的, 不只是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 更有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和情怀。高等数学课堂上面对的都是刚刚离开中学的大学新生, 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形成, 教师的言传与身教甚为重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言一行、仪容仪表和精神面貌, 对数学问题理性的思考方式和对数学命题严谨的推理论证, 都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对学生的思维方式, 乃至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 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质, 在课堂教学中, 坚持传道、授业、解惑的内在统一, 坚持教书育人的教学原则。教师应以高尚的师德、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教师应按照课堂教学要求, 加强课堂组织管理, 规范课堂教学秩序, 确保高等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2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 明确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灵魂的教育思想

提高高等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必须要有现代的教育教学理念, 树立以学生为本、以提高学生数学素质为灵魂的教育思想。数学不仅是一种工具, 一种思维模式, 更是一种素养、一种文化。高等数学的高度抽象性、严密逻辑性和广泛应用性的特征, 对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科学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数学教育的目标除了传授给学生继续学习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培养理性思维外, 还有人文素质方面的教育。尤其对理工科学生而言, 人文教育往往是个薄弱环节。数学教育不能只注重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 应该把培养大学生的基本人文素质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素质教育观要求我们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避免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重知识结果、解题技巧讲授, 轻知识发生过程、数学思想方法讲授, 重应试能力培养, 轻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要勇于创新, 善于发现新问题、探索新方法, 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和数学能力。

3重视高等数学绪论课, 为高等数学的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在绪论课上, 教师应将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与特点一一介绍, 让学生清楚高等数学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高等数学研究的对象和理论基础是什么。明确高等数学与中学数学之间的区别, 以及学习高等数学的重要性, 高等数学对后续课程、特别是对今后专业课程的影响等。在高等数学绪论课上, 教师应该将本课程中较难的章节, 以及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向学生介绍, 便于学生后面的学习。在绪论课上, 教师还应向学生公布本课程的考核办法, 明确平时成绩所占比例及相应考核指标, 包括平时作业完成情况、课堂到课率和听课情况, 课堂上回答老师的提问和完成课堂练习情况, 以及占课程总评成绩的比例, 等等, 都应告知学生, 减少学生因惧怕高等数学, 担心考试过不了而产生的数学学习焦虑, 帮助他们建立能够学好高等数学的信心,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为高等数学的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4更新课堂教学内容, 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 提高高等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必须改变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 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传统的高等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是注入式的静听教学, 教师是教学的主角, 学生处在十分被动的地位, 很少有机会参与讨论。而教师的教学又往往是形式的、抽象的, 只见定义、定理、证明、计算, 很少讲数学与专业课程、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学生只是听课、记笔记、做练习, 感受不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相反容易因数学的枯燥、晦涩难懂而产生厌学的情绪。这样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难以培养学生主动的学习精神, 不利于数学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中应强调启发式教学, 根据内容强化问题方式的教学, 结合教学内容, 创设问题情景, 从实际中提炼数学问题, 抽象化为数学模型进行教学。课堂上应尽可能地激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鼓励学生提问、探究。在教学内容展示的手段上, 应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方式, 比如对一些抽象的内容, 可以采用计算机软件模拟演示的方法, 展示内容的内在规律性, 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5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有机结合,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科学技术的发展, 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 为数学这一思维的体操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课堂教学模式。高等数学课堂教学中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模式逐渐被以PPT课件为主要手段的多媒体技术所替代。多媒体课件在复杂图形和较长篇幅的概念表述上, 有着不可替代的优越性, 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大大地丰富教学内容, 增大教学信息容量。借助多媒体演示功能, 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模型直观地展示出来, 学生更容易理解。但是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只能起到教学辅助作用, 起主导作用的仍然是教师。由于高等数学是一门推理性的学科, 数学思维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性, 多媒体课件大容量的课程信息和教师快速度的播放, 常常使得学生的思维跟不上老师讲课的节拍, 只能被动地接受, 这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 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技术, 对于一些定理证明、公式推导和复杂计算, 粉笔和板书仍然是高等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大学课堂是大学数学教育的基本载体, 是大学生接受数学教育最重要的场所, 也是保证高等数学教学质量的直接因素。我们应充分认识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客观面对高等数学课堂教学现存的问题, 更新课堂教学理念, 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才能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不断提高大学数学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非数学类专业数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关于大学数学教学现状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建议[J].中国大学教学, 2005 (2) :9-11.

[2]雷刚, 慧勤.大学新生数学学习现状调查分析[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4, 35 (2) :12-14.

[3]季素月, 袁洲.高中与大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比较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 2005, 14 (3) :63-66.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 篇10

关键词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应用型人才

一、现状分析

首先,在学生素质方面,独立学院的学生与一本、二本等高校的学生相比录取分数较低,整体数学基础相对较弱,就我院的学生来说,选择艺设、服设等专业的学生的比重最大,据调查,这些学生在作出专业选择时考虑的首要问题是希望上大学后可以从此摆脱数学的学习,真可谓谈数色变。其次,我院学生专业布局方面,经济类专业的学生占到了全院学生的30%左右,课程内容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线性规划、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好这些课程对培养经济人才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文科生普遍认为开设数学课与自己本专业的学习没有很大的联系,对数学毫无兴趣,抱着无所谓的态度,逼迫于怕挂科的压力,痛苦应付地学着,加之,高等数学的抽象性,使其学的似懂非懂,从而不能顺利地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由此带来的挫败感使本来脆弱的坚持逐渐开始动摇,也极大地削弱了学习的信心。到高年级的时候,很多课程需要用到高等数学知识,例如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统计学等课程就需要用到大量的概率论知识,同时也极大程度阻碍了专业课老师课程的开展。针对以上存在的众多问题,我们有必要进行教学改革。

二、教学方法的改进

(一)研究型教学

推行研究型教学,强调知识是载体,通过知识的传授向学生传授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

学科能力,为此,课堂讲授要深挖知识背后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体验思维和问题求解的乐趣。通过深层问题、扩展问题的提出和辅助材料的提示,鼓励和引导学生开阔视野,主动探索,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实践教学

高等数学的教学设施相对其他课程而言要陈旧和落后很多,但在科技发展迅速的今天,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改善教学环境,能更好地展示所教学的内容,变抽象为具体,大力推广一些数学软件的应用,这对经济类、计算机类专业学习是大有裨益的,只有让人觉得数学不再是沉闷、枯燥无味的,是与时俱进的,同样能和前沿科技挂钩,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变被动为主动去学习。

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数学思想不但有助于学习者系统地看待问题、批判性地分析问题,更有助于创造性地分析问题和辩证的看待相关性教学、对新知识与技能的兴趣培养,是使数学学习成为有意义学习的关键,否则只能机械的学习,从而对高等数学产生兴趣。

在每个学期应该举行一次数学方面的竞赛,这样随时敲响学习数学的警钟,同时也能为学院参加级别更高的比赛发现和储备人才;另外在讲解数学知识的同时,作为任课教师,应该多去查找资料,尽量找一些和学生所学专业紧密联系起来的例题或我们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子,这样才能让学生觉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并不是那么的遥不可及。其次考试作为检验教学的手段,不应把它当成威逼学生学习数学的工具,考试成绩除了要和平时出勤、作业、课堂表现等挂钩,还可以将参加数学竞赛活动及在活动中所取得的成绩按一定比例计入平时成绩,这样让学生学得目标明确,一定有所收获。再次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的假设和推理,允许学生对自己所传授的知识和方法进行怀疑,禁忌用教师自己的思维对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行限制,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真正主人,通過思考和碰撞产生出来的火花将照亮学生发现数学并不是他们想的那么枯燥。

四、教材的选择要恰当

教材的选择十分关键,是提高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教材的内容选择上应注重适合独立学院的学生特点。比如结构要合理,思路要清晰,由浅入深,简明易懂,尽量引用实例以助理解内容;淡化运算的技巧,并适当减少一些烦琐的定理证明和公式推导,代以较多的例题;增加一些简单的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等。

五、结束语

高等数学是一门传统的基础学科,如何教好这门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是广大数学教师探索和交流的课题。在目前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如何因人施教、因势施教,也应该成为广大教师密切关注的问题。随着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手段的优化,师资队伍的加强,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质量也会不断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严永仙.高等数学学习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26(2):202-205 .

[2]李媛.关于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科技资讯, 2006 (26):144-145.

[3]张孝理.论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1).

[4]杨春艳,韩志华.财经类高职高专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的改革研究与实践[J].鸡西大学学报,2008,(12).

[5]富爱宁.高等学校文科数学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8).

上一篇:磁带录像机下一篇:影响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