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差原因论文七篇

2024-09-11

偏差原因论文 篇1

关键词:矿石,矿石样品,矿粉,180目筛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碳硫分析仪的使用已经越来越广泛, 碳硫分析仪的性能也到了巨大的提高, 但在实际的操作中, 还是会存在个别的测量误差的现象。这也是很多企业和员工都困惑的地方, 毕竟测量结果对于产品的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那么, 怎样才能避免碳硫分析仪的测量误差?怎样才能保证碳硫分析仪的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呢?

1 矿石加工过程分析

矿石样品的准确性, 按规程取样或缩分后, 粉磨是矿石加工的最后一道工序, 也是极其重要的环节。按要求, 1000g-500g矿石经粉磨机粉磨后, 要全部通过180目的筛网, 然后按缩分网络法取每份不少100g的样品多份, 送化验室分析和备用。但由于现有设备装备技术水平不高, 有相当一部分厂矿是用人工拖锤研磨来完成。磨完一个样需要25分钟左右, 而且磨样过程要分小量, 经几次磨筛才能完成, 同时工作过程产生的粉尘较多, 如抽尘风机配备不当和操作人员不按规程操作, 就会造成样品偏高影响产品质量的准确度。

2 矿粉全部通过180目筛的原因

在矿石粉磨加工过程中, 游离态的赤铁矿、磁铁矿及双透石先易破碎而通过180目筛网, 而被石英、石榴子石等有害物质包围着的赤铁矿、磁铁矿就较难磨, 其因杂质含量多而铁品位逐渐降低, 并要经多次粉磨后才能通过180目的筛网。另外, 这两种有害物质是不能被盐酸直接分解的, 检验分析全样时必须加入Na F, 因为Na F在盐酸环境中先发生下列反应:产生的氢氟酸 (HF) 把分解, 分离出铁离子, 这样分析全铁才是比较可靠的。把低品位的矿粉抛弃后, 会使整个样品铁品位偏高。所以, 粉磨后要求全部矿粉要通过180目筛网, 混匀后送化验室分析才能保证样品的准确性。

3 采掘 (剥) 工程质量控制及测量验收标准设计

3.1 矿山一切工程和生产的成品、半成品, 均须通过测量人员进行验收。

3.2 未经验收的作业量, 不得作为统计数据上报。

3.3 测量人员对验收的结果负全责, 确保数据真实、可靠。

3.4 验收结果以书面报表、报告为准, 并经单位负责人审核签字、盖章后, 方为有效。

3.5采准平巷验收

3.5.1先检查平巷导线点及中线、腰线是否完好, 坑道中心偏差以测设中心为准, 向左右偏差超过允许限度 (±0.2m) , 连续达3m以上, 即为不合格。

3.5.2坑道坡度偏差用腰线来控制, 采准巷道、切割巷道为±0.3m。连续达5m以上, 即为不合格。

3.5.3检查断面规格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宽、高均为±0.2m。

3.5.4坑道进度数字以米为单位, 取至厘米。

3.6硐室验收

3.6.1小井允许偏差±0.3m, 平硐允许偏差±0.2m。超过允许偏差的, 限期整改。

3.6.2药室必须按设计施工, 不允许小于设计, 药室超设计部分在+0.2m以内, 按实测报量。只要一个药室不合格, 整个硐室不报量, 按测量通知单整改合格后方可报量。

3.6.3未掘完的硐室当月不报量。

3.6.4因矿体破碎不能继续掘凿且已掘部分不能使用的硐室, 必须经生产指挥中心安全办、生产计划部门现场确认后, 按实测报量。

3.7深孔验收

3.7.1设计排面位置与实际排面位置, 不得超过±0.2m, 超出允许误差, 则为不合格孔。

3.7.2设计角度与孔实际角度允许偏差≤3°, 角度偏差在3°-4°按50%报量。4°以上则视为废品。

3.7.3单孔深度允许误差±0.5m, 超出允许误差, 则为不合格孔。超出设计的孔, 按设计孔深报量。小于设计的透孔按实测报量。超出设计的透孔, 则视为废孔。

合格率

中深孔合格率:深度≥95%、角度≥90%、排间距≥95%。

采准巷道合格率≥95% (中心、巷道规格、底板) 。

硐室、天溜井、设备井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4 解决策略

4.1 加强质量基本知识和质量责任心教育, 进一步提高全员质量意识, 准确掌握和理解相关质量管理制度, 做到质量管理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切实落实“截止品位和出矿总量控制”相结合的出矿管理制度, 确保质量指标的均衡稳定和回采率稳中有升。

4.2 强化采场质量监督管理, 现场管理以穿与穿之间的配矿为重点, 对沿脉、穿口收尾、岩石夹层及切割等重点部位实施重点跟踪监控, 力保采区溜井的质量稳定。

4.3 认真落实周配矿计划。进一步强化中段运输配矿管理工作, 运输作业班组要随时掌握各溜井的矿石质量状况, 克服一味地追求产量而不重视质量的思想, 保证运输矿石质量的均衡、稳定。

4.4 强化采掘工程作业人员的质量意识, 使采准工程质量、深孔工程质量、开拓工程质量进一步提高。加强测量管理, 做到工程质量检查、服务指导及时到位, 杜绝采准超计划带岩现象的发生。

4.5 做好预选工艺技术管理工作和预选抛出废石的控制检查工作, 确保抛出废石品位控制在14%以内, 充分发挥预选工艺效能。

4.6 做好保温矿仓自动布料系统维护、运行、检查工作, 使其充分发挥均匀布料, 均衡稳定输出矿质量的作用。

4.7 黑沟矿要进一步加强基础地质质量工作, 作好钻孔取样化验、数据统计分析、矿体圈定、矿量计算、回采率统计计算等工作, 进一步加强相关质量信息的及时反馈。

4.8 协助相关单位开展桦树沟和黑沟矿的生产地质勘探工作。

5 结束语

实际的测量中, 还要注意矿石元素分析仪的日常维护和保养, 避免碳硫分析仪零部件的腐蚀和氧化。不要乱动碳硫分析仪的零部件, 不要因为人为的原因使得碳硫分析仪的测量数据出现误差。一旦发现碳硫分析仪出现故障, 一定要第一时间联系厂家或者相关专业人士, 碳硫分析仪进行诊断, 跟厂家售后服务部联系分析出原因来让他们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案, 不要认为小毛病而不管不问, 仪器的各个程序都是有一个连贯性的, 一个环节接不上就会导致仪器的不正常, 测量结果不准确, 所以我们的化验员不能麻痹大意。

参考文献

[1]梁振武.矿石化验质量的偏差原因与对策[J].海南矿冶, 1999 (02) .

[2]王磊, 潘永信, 李金华, 秦华峰.黄铁矿热转化矿物相变过程的岩石磁学研究[J].中国科学 (D辑:地球科学) , 2008 (09) .

[3]王贵成, 曹平, 张钦礼, 陈金法.河南省铁山庙式铁矿床的形成过程与“二铁”矿床氧化作用特征[J].矿物学报, 2006 (04) .

[4]张颖.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矿石中金[J].有色矿冶, 2011 (04) .

偏差原因论文 篇2

1 测温原理

1.1 最高温度表的构造和测温原理

最高温度表的构造与一般温度表不同, 其感应部分内有一玻璃针, 伸入毛细管, 使感应部分和毛细管之间形成一窄道 (图1) 。当温度升高时, 感应部分的水银体积膨胀, 挤入毛细管;而温度下降时, 毛细管内的水银, 由于通道窄不能缩回感应部分, 因而能指示出上次调整后这段时间内的最高温度。

1.2 最低温度表的构造和测温原理

最低温度表的感应液是酒精, 其毛细管内有一哑铃形游标 (图2) 。当温度下降时, 酒精柱便相应下降, 由于酒精柱顶端表面张力作用, 带动游标下降;当温度上升时, 酒精膨胀, 酒精柱经过游标周围慢慢上升, 而游标仍停在原来的位置上。因此, 它能指示上次调整以来这段时间内的最低温度。

2 造成偏差的原因

2.1 客观因素

地温场土壤潮湿程度、土壤颜色、土壤热属性及周边环境, 气象要素、仪器热滞效应及观测时间等都对地温日极值产生偏差。一是土壤颜色。深色土壤的白天反射率比浅色土壤的小, 夜间的辐射和冷却强, 因此最高温度偏高, 最低温度偏低, 浅色土壤则相反。因此, 深色土壤的场地会使地面最高温度偏高, 最低偏低。据有关资料统计, 深色土壤与浅色土壤的温差达2~5℃。二是土壤热属性。土壤热属性即导热率、热容量。导热率大的土壤表面在获取热量时会把更多热量传递到土壤深层, 使地面最高温度偏低。当土壤表面降温时, 深层热量上传, 使地温最低温度偏高。而导热率小的土壤正相反[1]。土壤热容量大小的影响与土壤导热率大小对地温的影响一致。三是周边环境因素。公路、铁路、工厂、丛林、大型水体及大型障碍物等距观测场较近时, 会对气象要素观测产生影响, 地温日极值也不例外。若距大型水体较近, 因水汽的调节作用, 会使地温最高偏低, 最低温度偏高。四是观测时间。地面最高、最低温度观测规定在每日20:00进行, 对地温最高有影响, 因此时地面温度低于最高值, 最高刻度值因温度下降而缩短, 使最高偏低。五是气象要素。云、降水和风对地温日极值影响很大。例如14:00前后地温达到高值后突然浓云密布、有降水或刮大风, 会导致地面最高温度表突然降温以致失真。六是仪器热滞效应。任何测温仪器所反映的温度变化, 都将滞后于其所在环境本身温度的变化, 这称之为测温仪器的热滞效应。地面最高、最低温度表在测量极值的过程中, 其感应元件同样存在滞后性。七是土壤潮湿程度。降水、霜和露融化等造成的土壤潮湿 (排除积水现象) , 使土壤的湿度增大, 当降温、冻结时会释放凝结潜热能, 使地温最低偏高。

2.2 人为因素

一是土壤松密程度。在不受天气因素影响的情况下, 松软的土壤比紧密的土壤白天反射率差, 使最高地温偏高, 而夜间辐射量大, 使最低地温偏低。因此, 地温场应保持土壤松动[2]。二是地温场地凸凹不平。凸起的地温场, 因其乱流交换旺盛, 通风良好, 使最高地温偏低, 最低地温偏高。而下陷的地温场, 因其乱流交换弱, 通风不畅, 白天热量不易散失, 夜间辐射冷却及冷空气聚集, 使最高地温偏高, 最低地温偏低。因此, 要随时平整场地。三是地面温度表放置。地温表感应部分及表身, 1/2埋入土中, 1/2露出地面, 埋入土中部分的感应部分与土壤必须密贴, 不可留有空隙;露出地面部分的感应部分和表身, 要保持干净。如果放置不正确, 因土壤白天吸热、夜间散热作用的缘故, 当地温表少部分露出地面时, 会使最高地温更高, 最低地温偏高。当地温表大部分露出地面时, 会使最高地温偏低, 最低地温更低。四是地面最低温度表收放置时间。因夏季高温天气时8:00观测后收起, 当有降水来临时, 若不及时放回, 也势必影响最低地温的观测, 漏测由降水产生的降温, 影响日最低地温的真实性, 使最低地温偏高。五是观测方法正确与否。按规范要求正确读数和调整, 若观测方法不规范或调整不到位, 都会影响地温日极值的真实性。

3 日常观测注意事项

3.1 温度表的观测地段和安装

一是地表应保持疏松、平整、无草, 并与观测场整个地面平行, 雨后造成地表板结时, 应及时将表土耙松。二是必须经常注意地面温度表感应部分的安装状态, 切实做到1/2埋入土中 (球部与土壤需密贴) , 1/2露出地面;露出地面部分要保持干净, 及时擦拭掉沾附在上面的雨、露、霜、尘土等[3]。

3.2 掌握正确的观测方法

一是观测地面温度时, 应俯视读数, 切忌把地温表取离地面。二是在夏季高温时, 为防止地面最低温度表失效, 应在早上温度上升后观测1次地面最低温, 记入观测簿8:00栏, 随后将地面最低温度表收回, 并使其感应部分向下, 妥善立放室内或于阴蔽处。20:00观测前巡视时再放回原处 (游标需经调整) 。若遇雷雨天气, 因可能发生显著降温, 应提前将表放回原处, 以免漏测最低温度[4]。

4 结语

总之, 观测地温极值时会出现偏差, 既存在客观因素, 也有主观原因。在现有客观条件下观测的资料基本上反映出当地的实际气候状况。而主观原因需要克服, 即及时松动土壤, 随时平整场地, 严格按规范要求调整和放置地温表, 杜绝人为错误, 以获取准确的地温日极值。

参考文献

[1]刘万俊.影响地温日极值的要素分析[J].四川气象, 2002, 22 (4) :316-322.

[2]叶利民.引起地面最低温度表数值偏差的几点原因[J].福建气象, 2006 (3) :31.

[3]杨建利.人工与自动站地温观测差异[J].陕西气象, 2005 (2) :45.

偏差、原因及对策 篇3

关键词 物理;实验教学;偏差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9-0166-02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很多物理规律的得出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依托于物理实验。对于好奇心强烈的初中学生来讲,物理实验还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等,物理实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广大教师中已被充分认同。但在应试教育唯分数论英雄的评价机制及其他多种因素影响下,物理实验教学与其他文化课程一样走上了应试的歧路,逐渐偏离了应有的功能目标。

1 实验教学偏差的主要表现

实验教学应试化 物理实验除了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找出规律、得出结论、强化印象等,还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就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相比之下,后者更需要得到重视和强化。然而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为了挤出更多时间用于讲解实验注意点,为了向学生呈现重要的实验考点,往往会把学生实验改成演示实验,以教师的演示和讲解来代替学生的动手和思考;还有的教师甚至不通过实验操作,把实验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要求学生记住实验的操作规律和重要步骤,记住实验的结论和注意事项,把本来需要通过动手动脑掌握的实验内容与其他知识一样粗暴地推送给学生。在教师眼中,这样的实验教学方法高效且易于操作。“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成了一些教师提高实验教学成绩的经验之谈。

实验过程人为因素过多 有些实验由于仪器精度不高,测量要求不严密,器材选择不合理,等等,导致实验数据误差比较大,有时甚至不足以从数据中得出正确结论;还有些实验由于受条件限制,实验现象并不明显,结果与事实存在一定的差异。于是教师就会想方设法进行人为干涉,以确保实验“成功”。如何让实验效果更明显,让实验数据更精确,让实验更吸引人,是教师理应思考的问题,着力点是如何通过改进实验来达到以上目的,而不是通过人为因素来影响实验结果。还有的教师过度参与学生实验,实验前怕出错而讲很多注意点,实验中帮学生选择调试仪器、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实验后代替学生分析不足,等等,整个实验学生被边缘化了,教师的作用不是“引导”,而是“包办”。实验中不当的人为因素很可能滋长学生马虎了事、弄虚作假的行事方式,影响学生的诚信品德。

2 实验教学偏差的产生原因

教师的教学理念出了问题 理论指导实践。教师显性的教学行为背后必定受到隐性的教学理念支撑和影响,如果教师的教学理念本身不够正确积极,教学行为就会在实践中迷失方向。课程(包括课堂)改革提出并实施好多年,但对于实验教学的理念培训,包括实验教学类的比赛,相关的活动少之又少,加之应试教育下教师“温水煮青蛙”似的不断被课堂教学所累,被提高成绩所惑,使教师对实验教学的理解不断被提高考试成绩所影响,逐步失去对实验目的的坚守,不能很好地指导实验课的有效开展。

单一的学业评价机制使然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应试教育唯成绩为考核目标的驱使,首要考虑的是如何提高正确解答实验题这一片面的显性的“课堂效益”,而实验需要达到的其他教学功能只能屈居其次,进而被无情地忽略。特别是有些学生实验比较耗时,一堂课中学生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实验的操作和探究过程中,虽然动手、协作、交流、分析發现问题等能力均可通过实验有所提高,能够达到较好的实验预期,然而视课堂时间为宝的教师也会怀疑这样的实验课是否高效?往往会权衡这样的学生实验是否非做不可?能否以演示实验来代替学生实验?能否不做实验直接结合视频来讲授实验?因为教师考虑的首先是让学生会解题,课上能省时,其次考虑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等。

客观条件的限制 近年来,国家在教学上的投入达到前所未有的力度,从实验器材的装备到管理人员的配备,都有了明显的改观。但实际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实验的正常有效开展。比如上级部门配备的实验器材与教材不十分匹配,导致需要做的实验与书本上的实验存在差异,影响了教师实验的积极性;很多课外小实验需要自行准备实验材料,为此教师需要花很大精力采购实验物品,改装实验器材等,缺少专职实验员的配合,便会增加教师的额外负担,也会影响他们实验的积极性;专职实验员的配备普遍还不到位,配备到位的也并不一定能很好地胜任这一岗位;还有实验室与教室间距离较远,实验室数量配备不足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也为教师创造了“讲实验、背实验”的客观理由。

教师职业倦怠等因素的影响 上好物理实验课,不仅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还要思考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有时还要花费大量的工余时间来准备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流程等。这就要求教师不能有任何倦怠松懈,始终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进取心、事业心和责任心,要把每一堂实验课都上成精品课的夙愿。然而实际上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整天起早贪黑重复着同样的工作,彷徨于学生成绩的好坏,受压于领导家长的期盼。教师职业倦怠不仅影响了心理健康,也会失去深入钻研实验教法、改进实验操作的动力。

3 解决偏差的有效对策

端正教师实验教学的目标观是解决偏差的关键 教师要明白实验教学到底为了什么?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等与解题能力到底哪个重要?解题能力的提高难道不能建立在有效的实验基础上吗?如果教师短视地只关注眼前的解题能力,不能为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进行长远考虑,那么实验教学的现状是很难改变的。提高实验解题能力只是实验教学很多任务中的一个,不是最重要的任务,更不是唯一的任务。所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让教师正确对待实验目的,是当前最为重要和迫切的任务。

配齐实验员并发挥其积极作用是解决偏差的重要保证 教师压力大、工作繁忙是不争的事实。如果没有实验员的协助配合,教师从实验器材的准备到实验的操作验证再到器材回收整理,每一个实验都意味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在时间精力有限的情况下,难免会想办法把分组实验改成演示实验,把动手操作实验变成黑板上讲实验,以“偷些懒”。

通过考试方向来正确引导是解决偏差的重要手段 要通过考试方向的改变让讲实验、背实验没有用武之地,只有通过实验的具体操作才能达到提高解实验题的目的。考试中要多突出对实验能力的考查,注重对客观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多一些实验设计的原理分析,多一些实验的创意改进等。用考试这根指挥棒对实验教学起到导向、反馈和调节的作用。

家庭教育产生教育偏差的原因 篇4

一、家庭教育方式不合理

现在,不重视子女教育的家长已经不多了。然而,不懂得教育方法,不会教育子女的家长却大有人在。不合理的家庭教育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权威型

家长对子女期望过高,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要求过高,严格控制和支配孩子,不允许孩子有不同的意见和行动,动不动就训斥、体罚和打骂。这种教育的结果使学生往往从开始的表面上屈从,内心默默抵抗,发展到难以服从,寻找发泄机会,最后发展到对家长的粗暴态度十分反感,并且采取抵抗态度,甚至有可能走向极端。

2.娇惯型

法国教育家卢梭说:“你知道怎么使你的孩子备受折磨吗?这个方法就是百依百顺。”由于独生子女的“独”,家长对孩子都是关爱有加。家长过多地呵护、过多地包揽,不仅有碍于孩子思想品德的发展,而且会助长孩子的随意性,使其从小无拘无束,无法无天,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粗暴地对待人和事。人们常说独生子女具有不良的人格特征,如自私自利没礼貌,缺乏独立性,怯懦等,其根源可能都在父母身上。

3.放任型

这种类型在职校学生的家庭教育中比较常见。家长认为孩子读职校没有前途可言,甚至觉得自己的孩子注定没有出息,干脆放弃对孩子的教育,对孩子放任自流。孩子由于得不到必要的教育指导,容易受到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染之苍则苍,染之黄则黄”,向不同方向发展的概率往往难以估计。

4.矛盾型

矛盾型的教育方式主要是指家庭成员对于子女要求不一致:一个过分限制孩子的独立性,另一个却是有求必应,事事以孩子为“中心”,这种管教,往往造成孩子两面性,甚至寻找机会,想方设法钻空子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这种不一致还表现在:有的父母对孩子采取无所谓的态度,高兴时对孩子有求必应,甚至看到孩子的某些缺点也等闲视之;不高兴时,对孩子吹毛求疵,这也不是,那也不是,使孩子左右为难,无所适从。这种教育方式也严重地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家长的自身素质不高

大多数父母仅有中等学历水平,工作岗位集中于工人、小个体户和办事员,家长教育能力薄弱或丧失、教育水平的低劣,容易使子女产生不良行为。家庭成员的不良思想、不轨言行、一些恶习甚至违法犯罪行为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不良影响,如赌博、烟酒无度、结伙斗殴等不良行为,甚至让孩子参与其中等现象,不但丧失了家庭教育的功能,而且抵消了学校教育的效果,以致出现“5+2=0或5+2<0”的现象——即学校正常的教育被家庭不正当教育抵消的现象。

还有一些家长的教育水平低下,虽然对子女的不良行为又气又恼,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教育方式和能力,只能干瞪眼、白生气,结果只能是听任子女的不良行为不断恶化。

三、家长与孩子之间缺乏沟通

一方面在和孩子沟通时家长缺乏主动性。有的家长是需要沟通时才进行沟通,或对沟通并不在意;有的家长以自己工作繁忙为由或过于重视自己的娱乐需求而忽略孩子的沟通要求,或在沟通过程中心不在焉,敷衍了事,这些都是在亲子沟通的主动性上做得不够的家长。在跟学生交流时发现绝大多数的“问题学生”都很少跟家长沟通。有个“问题学生”对我说:我跟父母没啥好说的,有点什么事,父母非打则骂或惩罚,所以我有什么事一般都去找哥儿们,寻求他们的帮助。孩子也是一个人,也需要一个忠实的听众,也需要一个交心的朋友,但是很多家长却主动放弃了做孩子朋友的机会。

另一方面尽管父母主动和孩子沟通,但在和孩子交流时很不适应。信息时代,孩子的`知识接触面比较广,和孩子相比,父母不善于学习,不愿了解新鲜事物,在知识、观念的更新上显得相对滞后,所以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也得不到孩子的尊重。对新的语汇、新的兴趣、新的焦点话题、孩子谈话的兴奋点,父母都很茫然,这必然导致父母与子女之间无话可谈。

四、家庭的不和谐

在现实生活中,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不断变化,一些家庭的矛盾冲突也在不断加剧,甚至导致家庭的破裂。离婚作为生活中的一个重大事件,对未成年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都有很大影响。离异单身家庭学生容易产生许多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离异单身家庭的学生,找不到双亲家庭的温暖,再加上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常常情绪低落,意志消沉,心事重重,极易形成孤僻、自傲、不合群的心理疾患。

2.父母离异对孩子来说,意味着被抛弃,孩子自然觉得比别人低一等。常常表现为自卑、多疑、情感冷漠,常常感到命运不公,因而不愿付出爱与关怀。

3.通常情况下,离异家庭的孩子非常憎恨离开的一方,又因无法对离开的一方表达愤怒,常常迁怒于养父或养母身上,把他们当作发泄的对象,从小就有仇恨、自私心理,滋生出一种对社会、对家庭、对人生的冷漠和悲观,甚至产生敌意,对自我和他人充满不信任的情绪。

偏差原因论文 篇5

关键词:挥发分测定,偏差,加热温度,解决途径

煤的挥发分产率是一项重要的煤质指标。一方面可根据挥发分的大小大致判断煤的变质程度;另一方面可依据挥发分的大小和焦渣特征确定煤的工业利用性质。因此, 准确测定煤的挥发分产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 由于煤的挥发分产率测定是一项规范性很强的试验, 影响因素很多, 一般化验室测试结果与标准值存在测试偏差, 如何消除偏差, 尽快全面提高煤的挥发分测试水平显得尤为重要。结合现行国标GB/T212-2008《煤的工业分析方法》, 阐明影响煤的挥发分产率测定准确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并结合工作实际经验, 提出准确测定煤的挥发分产率的正确途径。

1 煤的挥发分的概念

GB/T3715-2007《煤质及煤分析有关术语》中指出:挥发分是指煤样在规定条件下隔绝空气加热, 并进行水分核正后的质量损失。GB/T212-2008《煤的工业分析方法》规定, 加热条件是从样品放入炉内至取出样品的全部加热时间为7min, 其中, 在900±10℃范围内加热时间不少于4min, 所谓“隔绝空气”是指样品放入规定的加盖挥发分坩埚中加热。在这种条件下, 空坩埚容积约20ml, 装入样品盖上盖后, 坩埚内约有19ml空气。加热过程中, 样品挥发物大量逸出驱除了坩埚内空气, 底部样品的热分解相对处于隔绝空气状态。

上述条件下, 挥发分产率Vad包括:

1) 有机质, 即纯煤物质受热裂解析出的挥发物V有机, 如烃类、芳香类化合物和硫化氢等。这是煤炭挥发分的主要成分。

2) 无机矿物质受热分解后的气态产物V无机, 如碳酸盐中二氧化碳, 黏土、石膏中的结晶水等。国标规定, 当煤中碳酸盐含量超过2%时, 应对此进行校正。

3) 有机质燃烧产物V燃烧, 如二氧化碳、水汽等。

4) 坩埚内挥发物逸出时的带出物V带出, 如燃烧的煤粒。

Vad=V有机+V无机+V燃烧+V带出

其中, V有机和V无机是客观存在的, 而V燃烧和V带出通常是微小的, 实际操作中应当努力控制和避免。

2 挥发分产率测定的影响因素

2.1 加热温度和时间

加热温度和时间是两个重要影响因素, 它决定了样品分解反应的完全程度。为了验证温度和时间对结果的影响, 曾进行了对比试验, 见表1。

由表1可见, 加热温度870±10℃比900±10℃平均低0.4%~0.5%, 温度为930±10℃比900±10℃平均高0.3%~0.4%。当加热时间为6min时比7min约低0.3%, 加热时间为8min时比7min约高0.1%~0.2%。为准确测定煤炭挥发分, 必须控制好加热时间和温度。加热时间易控制, 比较熟练化验人员使用检定合格秒表, 样品加热时间误差可控制在2~5s内, 这样的误差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是微不足道, 但加热温度难控制。

2.2 坩埚及坩埚架

国标对坩埚的形状、尺寸和质量均有严格的规定。目前市场上严格符合标准要求的挥发分坩埚数量很少, 较常见的是盖的尺寸不规范, 坩埚壁过厚等使其质量为20~22.5g (略大于标准规定15~20g) 。有关资料介绍了标准坩埚和非标准坩埚的对比试验统计结果, 使用标准坩埚和非标准坩埚的测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其差值的置信范围为-0.24%~+0.22%, 小于挥发分重复性精密度。非标准坩埚可以代替标准坩埚使用。根据经验, 坩埚盖与坩埚口的配合程度不可忽视, 如果不严, 在煤样加热后期, 由于气体析出完毕, 坩埚内压力下降, 空气将进入坩埚内, 使煤的燃烧损失增加, 造成测定结果偏高。

坩埚架材料、规格尺寸国标有严格的规定。若坩埚架不符合标准规定, 受热时掉皮沾在坩埚上影响测定结果。

为此, 应选择符合国标规定的坩埚和坩埚架进行挥发分测定。

2.3 煤种

当测定低变质程度的煤如褐煤、长焰煤挥发分时, 由于它们的水分和挥发分较高, 如以松散状态放人900℃炉中加热, 则挥发分会骤然大量释出, 把坩埚盖顶开 (产生爆鸣声) 带走碳粒。另外, 对某些挥发分较高的炼焦用煤, 加热过程中, 坩埚外表面周围有紊状物凝聚, 这也是由于挥发分太高、逸出速度过快形成, 这些都是不正常现象, 使结果偏高, 而且重复性差。为此, 应按规定先将煤样压饼并切成3mm的小块后测定。

2.4 煤样粒度

试验表明, 煤样粒度不均或粒度过大, 直接影响挥发分产率, 使Vad降低。为此, 粒度一般在<0.2mm为好, 且要平铺坩埚底部, 使煤样受热均匀。

3 测定中加热温度控制

如前所述, 加热温度是影响挥发分准确测定的关键因素, 但将温度控制在国标规定范围内有一定难度, 主要原因是:1) 马弗炉及控温仪选择不当;2) 样品在加热中的吸热放热效应。

3.1 马弗炉及控温仪的正确选用

国标对测定挥发分用马弗炉的技术要求是:带有高温计和调温装置, 能保持温度在900±10℃, 并有900±5℃的恒温区。炉子的热容量为当起始温度920℃时, 放入室温下的坩埚架和若干坩埚, 关闭炉门后, 在3min内恢复到900±10℃。根据试验情况, 一般功率为4~5kW, 炉膛尺寸为300×200×120或325×200×125 (mm3) , 加热元件为镍铬丝的电阻炉即可满足热容量和加热温度要求, 但电阻丝分布的均匀程度和炉膛外围敷设的保温材料的绝热性能, 对炉内恒温区的影响很大。因此, 选购马弗炉时, 除注意加热功率、炉膛尺寸外, 还应向厂家了解和查看炉丝缠绕情况及保温材料敷设情况。马弗炉使用前, 还应进行恒温区的测试。

与马弗炉配用的测温控温仪表, 应选用偶丝直径为1.0或1.2mm (其长期最高使用温度为900℃或1000℃) , Ⅰ级镍铬-镍硅k型热电偶, 其在900℃时允许误差为±3.6℃, 最好选用偶丝直径为0.3或0.5mm的S型 (铂铑10-铂) Ⅱ级热电偶, 其在900℃时允许误差为±2.3℃;测温控温仪表则选用精度为0.5级, 分度值为1℃, 冷端补偿误差小于±1~2℃的微处理器数字控温仪, 其测量误差达到±3~5℃。选用时应注意热电偶型号与仪表的正确配合。

3.2 马弗炉实际加热温度的动态校验

尽管对马弗炉和其配用的测温控温仪表进行了精心选择, 并经计量检定合格, 但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 仍然不能保证挥发分测定的实际加热温度在900±10℃内, 因此, 在日常试验中, 应定期对控温仪的温度读数和控温精度进行动态校验。方法如下:选用经计量检定合格的一支二等标准铂10-铂热电偶和1台0.05级直流电位差计。将马弗炉配用热电偶固定在通常使用的正确位置, 再将标准热电偶从炉后部通气孔伸人炉内, 用细镍铬丝使之与工作热电偶捆在一起, 并使其热电点尽量靠近, 标准热电偶冷端置于冰水混合物内, 把马弗炉温度升到900℃, 用配用的控温装置控温, 使其达到稳定状态0.5~1h。然后每隔0.5min同时读取仪表显示稳定T和电位差计的mv数并转换成温度T0, 持续20min, T-T0小于技术规格要求, 则说明控温仪控制温度准确, 可以使用;反之则须通过调节控制仪表或更换控温仪主控板, 使之达到使用要求。

4 准确测定煤的挥发分实际工作经验

1) 测定煤样前应以标样进行检查是否存在系统误差, 标样测定值与标准值之差应落在标准值的不确定范围之内。否则应检查马弗炉恒温区、热电偶以及其他等是否有问题。

标样的测定也可在测定煤样过程中同时进行, 在这种情况下, 应选择和煤样Vd相接近的标样且在坩埚架上交叉排列。结果计算:Vd=Vd0×Vd1/Vd2

Vd:煤样干基挥发分最终测定值, % Vd0:两个煤样重复测定值的平均值, %

Vd1:标准煤样标准值, % Vd2:两个标准煤样重复测定值的平均值, %

2) 根据试验, 马弗炉中的恒温区应为两炉壁间的中部1/3区, 炉门与后壁间的后1/2区, 若加热时把坩埚架放在该区, 则试验结果偏差最小。

3) 试验中, 坩埚架能放6个坩埚, 每次试验如果只有1个或6个以下单样, 这时, 都要用恒重的带盖空坩埚摆满坩埚架。若未摆满, 其测定结果将偏高。一个煤样做两个平行样, 两个坩埚在坩埚架上相邻摆放, 误差较小;相间摆放, 误差较大。

5 结论

影响挥发分测定结果准确度的主要因素和控制难点是试样的加热温度。应该从马弗炉及其控温仪的选购、炉内温度校验、恒温区的测定、升温速度 (包括马弗炉热容量和热惯性) 的控制等几方面采取措施, 确保炉内样品的最终加热温度控制在900±10℃内。同时应不断采用和积累提高挥发分测定结果准确度的有效经验, 提高测试人员的素质和操作水平, 以保证煤的挥发分测定结果持续准确可靠。

参考文献

[1]李英华.煤质分析应用技术指南[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9.

浅谈偏差 篇6

企业的生产经营、销售业绩、经济效益对企业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知识经济和创新加快的当今时代,要想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有“质量是生命”的意识。全面的质量,包括产品质量、服务质量、成本质量。其中产品质量是企业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治病救人的药品,尤为重要,因为它和人的生命息息相关。药品的质量涉及到我们的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需要我们建设强有力的质量保证体系,并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来确保药品的质量。

2011年3月,新版GMP的执行,它吸取了国际先进的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经验,贯彻质量风险和药品生产全过程管理的概念。力求达到与世界卫生组织药品GMP的一致性。其核心是“旨在最大限度的降低药品生产过程中的污染、交叉污染以及混淆、差错等风险,确保持续稳定地生产出符合预定用途和注册要求的产品。”那么,如何减少污染、交叉污染、混淆和差错等质量事故的发生,来保证产品质量呢?新版GMP提出了变更、偏差、纠正预防措施、风险评估等几个亮点,这是质量管理工作中常常用到的管理工具。想想在新版执行以前,这些方法我们在日常生产活动和质量管理工作中遇到问题,也会运用类似的手段去解决,只是没有系统的形成书面的材料或没有系统的纳入文件体系去评估和管理而已。偏差、CAPA在日常生产和质量管理工作中起到关键作用。

偏差,直白的说就是“错了,不合适”。是对于各种规定性文件(包括SOP、方法、方案、记录、文件、标准等)的计划外的偏离,也是对于说明、工艺、标准及正常情况和临界状态的偏离。也就是没有按照规定做,或者说结果不合格。

药品生产活动是动态的,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偏差的存在是必然的,存在的原因各种各样。不必害怕发现偏差,应正确对待偏差,认真进行偏差调查,及时进行纠错及预防措施和变更执行。这样不仅有利于改进产品质量,提高标准,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而且可以提高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其中重要的是我们处理问题的方法和态度。处理方法的目的是保证最终生产出符合要求的药品,并采取措施确保类似情况的再次发生。这就需要我们有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去分析、去关注、去改正,才能最终解决问题。

偏差调查和追踪管理的目的不是找茬,而是通过查找原因制定解决问题而且保证质量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防止偏差的再次产生。

通过日常工作中的汇总,偏差的来源主要体现在过程控制、物料缺陷、物料转运和储存、取样、设备、过程、参数、程序、人员、环境、产品稳定性试验数据等方面。如生过程中,物料的平衡率、物料的收率、中间产品的质量控制、生产过程的参数控制、人员失误等产生偏差会对产品质量产生影响。取样过程中如取样的均匀性、代表性产生偏差会对检验结果造成偏差,继而影响到物料的使用。转运储存过程中物料的贮存条件、状态标识偏差等会对产品质量产生影响。物料的内控标准制定、产品的内控标准制定、包材的变化会引起产品稳定性试验数据中的偏差产生。偏差处理的程序:发现偏差-现场控制-纠正措施和审批-偏差调查-纠正预防措施-纠正预防措施的追踪。

发现偏差-发现偏差应立即报告,不得隐瞒。

现场控制-防止偏差对产品质量产生影响,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下一工序。

纠正措施和审批-评价偏差的级别进行分类,通过风险评估,制定纠正措施。

偏差调查分析-进行偏差的调查和分析,首先涉及因素分析完整,不能一针见血指出表面原因,要根据因素进行排查。

纠正预防措施-纠正措施,就是为消除已发现的缺陷而采取的措施,将目前偏离了标准和要求的状态纠正至符合要求,将缺陷事件改变为合格事件。而预防措施,就是为消除已发现的缺陷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就是防止偏差再次发生而采取的措施,有持续改进的作用。比如,马路上有个坑,甲走过来掉了进去摔伤了,别人把他扶起来送医院,这是紧急纠正措施;然后道路交通部门把这个坑填了,这是发生事故后的纠正措施;而且道路交通部门对所有路段进行检查,这就是预防措施。类似这些事情在我们生活中很多见。但是在生产过程中,我们有时觉得这些事情很繁琐,影响生产进度,没有效益,所以不被重视。其实不然,这是磨刀不误砍柴功。

举例

1、某颗粒剂中间产品颗粒水分不符合内控标准,需要从和该样品有关的各个工序进行排查,逐一分析确定,最后找出根本原因。那么我们想想,列出和颗粒水分有关的因素有生产设备、烘干时间、温度控制、储存条件、贮存容器、取样过程、样品保存、检验过程等方面。

现在对列出的项目逐一排除,对于工艺、生产设备可能引起的原因,设备已进行验证,温度探头已经校验,设备无故障,设备参数进行校验,该产品工艺稳定。

粘合剂、投料量无变化,物料烘干时间和以往比较无变化,烘干温度达到要求。

生产结束后物料及时收料,扎口密封保存,存于车间中转站,储存条件、贮存容器符合要求。

取样过程是否对样品的水分产生影响,取样环境符合要求、取样代表性符合要求,取样后样品包装严密及时存放于干燥器中。

检验过程无误差,平行样偏差小,计算过程无误。

通过以上分析,逐一排除以上影响后。考虑其他因素,由于该产品吸湿性较强,对生产环境湿度要求较高。当日生产过程中车间湿度较高,需要适当增加烘干时间。

对需要采取的措施进行风险评估,如返工再次烘干,延长烘干时间,产品中是否有热敏性或挥发性物料受到影响,需要评估确定该返工方案是否可行,制定纠正措施进行审批,并通过稳定性试验、加速试验、对比试验等追踪纠正措施执行后对产品质量是否有影响。

通过这个偏差调查直至CAPA的追踪,我们最终的预防措施是修订流程和相关文件:需要在生产该产品时关注生产时温湿度和烘干时间的相应变化,找出差别较大不同温湿度情况下该产品的烘干时间变化,提高产品一次合格率,提高工作效率。

有时候偏差不是一次就能找到根本的原因,不是一次就能解决的,需要我们持续性的关注和调查。

举例

2、某胶囊剂铝塑包装工序在胶囊剂铝塑后,发现个别铝塑板泡罩内的胶囊上有药品内容物细粉,胶囊壳漏粉了。于是对充填和抛光的胶囊进行检查,外观光滑完好无异常。

这时偏差产生了,为了不影响生产进度,而且已经充填好的胶囊重新返工很麻烦。所以经过简单的风险评估,制定紧急纠正措施,继续铝塑已经充填好的胶囊。铝塑包装工序和外包装工序对铝塑板进行严格挑拣后再进行装盒。已经发现的坏板就只能浪费工时和物料重新返工了,这些都是偏差的纠正措施。

偏差需要继续调查解决。然后分析查找原因,这个原因很简单,一般首先会考虑胶囊壳的囊体锁合的原因。这就是供应商需要解决的问题了,需要和供货商进行沟通了,需要供货商在生产胶囊的过程中进行解决,保证下批次胶囊质量,并且改进后继续关注。这就是偏差的预防措施。

但是在随后的生产中我们发现,同一批次的胶囊,铝塑包装时偶尔有一批产品会有漏粉现象。于是我们就进行分析,关注颗粒的质量。该胶囊剂装量为0.45g的0号胶囊,对于0号胶囊装量偏大了,这就对颗粒的情况要求较高,需要装量恰到好处。另外一个原因找到了,查找批次之间颗粒的差异,细化制粒工艺参数,确保颗粒质量的均一性。这又是另外一个预防措施了。

往往我们很多文件的修订、流程的改变、制度的制定、变更的执行,不是来源于质量事故的教训,就是来源于关注偏差和关注CAPA的结果。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对于自检过程中发现的偏差和缺陷,由于忙的借口,我们可能会忽视自检提出来的一些问题,比如培训的问题,清场的问题,可能觉得对于产量是小问题,但是对于质量,确是大问题。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些都是古人总结出来的至理名言,也是说明了这个道理。

行为偏差学生个案分析 篇7

08(23)班 蓝秋金

由于现行的教育体制,高中分层教学编班,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可能在一个班内接受教育。加上不同的家庭教育环境,学生不同的性格、行为习惯,每个班都会产生个别跟不上班级整体水平的后进生。

其实每个学生都有梦想,每个学生都想成功,但怎样才能美梦成真,实现理想呢?老师就是他们人生道路上的指航灯,垫脚石,帮助他们看的更高、更远。而成才的过程首先是学做人的过程,但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所以教育必须也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策略,这就是教育学中所阐 述的“因人而异”的方针。尤其是对于存在行为偏差的学生,他的教育转化过程是漫长而艰难的,为他建立一个小档案,随时记录和分析教育策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以下是我对我班黄某同学的个案分析:

一、个案基本资料

黄某,男,现在高一(0823)班就读。

二、问题行为概述

1、经常违反校规班规,当老师指出其错误时,他表面上答应老师很好,可背后又照样我行我素。

2、常与高年级言行不良的学生交往,与班上同学相处不佳,甚至一些不良行为出现,如抽烟等。

三、背景资料及分析

1、心理特质

(1)外向、好动,交友广泛

(2)在同学中喜欢引人注意和好出风头

(3)急躁,有时难以控制(4)自我反省能力差,缺乏毅力。

2、家庭状况

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有时过年才能见上一面。家人对黄某的成长应该是关心的,每次的家访过程中都能体现出他们对他成绩的担忧,并经常询问在校表现。对于老师的反馈能及时教育子女,但由于你母不在身边,家长无力也无暇顾及黄某,虽离外婆家比较近,但由于老人年事已高,他根本不听他们的劝说教导,家长对黄某的教育是有心而无力,有时甚至是比较放任的。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学校身上。

3、学习状况

学习情绪低落,只听某些感兴趣的课程,其他课程上课睡觉或者说话,自习堂看课外书或者听音乐,作业不认真完成,更不用说做预习和复习工作了。虽然说脑子比较灵活清晰,但不肯在学习上花时间和工夫,怕吃苦,好逸恶劳,所以成绩属于中等偏下。本学期段考成绩排到班级的40几名,与入学排名差距很大,但其仍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造成差生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也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仅就差生的外在表现和行为特点进行诊断教育是不够的,因此我觉得还得从心理方面着手研究,特别是初入高中的学生,由于青春期成长危机和长期的学习困难和失败,使得他们在学习动机和态度、学习习惯、人格适应及学习技能等方面产生诸多障碍和困扰,从而造成心理偏差,并通过思想品德、学业成绩和行为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象我班黄某同学就是属于个性心理偏激型差生——个性刚强、好动、暴躁、易怒、好胜心强。

具体特点:怀疑、刚愎、固执己见,通常自以为是、自视甚高;较武断、冲动、激进;而且急躁易怒、缺乏自制力;无责任感;心理不健康。

这类差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思想狭隘,偏激。感情易冲动,自我控制能力差。在自负的外表里潜藏着较重的自卑心理;并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环境的不良影响,尤其是家庭的不良教育与不良环境。这类差生大多属品德不良,如果教育不及时,很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通过这些心理方面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的抓住教育突破口,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刚开始接触黄某同学时我也做了不少细致的工作,但效果都不太明显,有时往往事与愿违,好心办坏事。原来我们并不真正了解这些学生的个性特点,后来我借助了心理学上的有关知识,在做思想工作,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也取得了 一定的效果。

四、辅导措施

1、晓之以理

帮助黄某了解自身思想品德状况同社会要求之间的差距,启发他认识自己接受教育影响,实现思想转化的需要,从而产生接受教育和进行自我教育的内在动力。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帮助他理解和掌握社会要求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分清是非善恶,明白事理,提高思想品德认识。

2、动之以情

具体的说就是要真诚地尊重、信任、关怀他,不管他犯了什么错误,都首先应该尊重他的人格,从而实现情感沟通,防止和消除他在心理上的隔阂和障碍。

3、树之以信

指出他的爱表现,爱出风头的心理原因,这是青春期的正常现象,但怎么把握适当的度是关键,在什么地方表现,怎么表现很重要,要想得到大家的尊重靠的是自己的实力。比如我从他的作业中,发觉他写字很不错,字体工整大方、笔画有力,于是就安排他进了班级黑板报宣传小组,并及时肯定了他的成功,通过搞班级活动时多给他发挥自己能力的机会,并积极支持他的合理想法,在同学中树立他的新形象,也能给他自信心。

4、导之以行

向他提出明确的行为要求,并说明要接受老师和同学的监督,给他制度和环境的约束。指导行为方式,使他掌握完成任务所必须的技能、方式和方法,明确如何正确有效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使他从“他律”向“自律”转变。

五、效果:在心理上,由“孤独自弃”变为“乐观进取”;在行为上,由“我行我素、自暴放纵”变为“尊师守纪,关心集体”,在家能主动与父母交谈学习上的事,主动要求同学、老师帮助他,欠交作业、上课睡觉、看课外书的现象比较少了,能做到勤学好问。各科成绩也明显好转。他已由一名差生转化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

【偏差原因论文】推荐阅读:

最小偏差04-29

偏差控制04-30

学习偏差05-13

归因偏差05-21

认知偏差06-17

装配偏差06-23

安装偏差06-26

偏差管理07-02

系统偏差07-10

偏差控制管理08-02

上一篇:植物种群下一篇:自传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