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现代教育十篇

2024-07-31

高校体育现代教育 篇1

我国当前已经明确了教育现代化的目标,体育教育是其中重要组成,因此需要面临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问题,就体育教学的现代化来看,主要是通过科学的理论、科学方法或者先进技术等填充体育教育中的内容,由此完成体育教学的理想目标。教育现代化的目标指出,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出素质较高且综合型的人才,由此将体育教育思想升华到现代化水平,提升办学条件,提升师资队伍的水平,提升管理水平,最终实现以上项目的现代化。

一、现代教育技术对高校体育教育造成的影响

1. 对传统教育观念造成冲击

人的观念指引行动,因此一个人的教育观对人们教育价值的整体方向和教学方式等都会造成影响,现代教育技术主要应用在教育上,其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计算机教学的加入,校园网站的开办,国家教育网站的创立、网络课程等项目的出现,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传统教学观造成了很大影响,使高校体育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个性化,提升了课程教学的综合性,对高校体育教学提供了强大支撑,是对传统教学观和人才观的一种创新。

2. 促进高校体育教育内容的改革

分析体育教育的内容可知,其主要目的在于完成体育教育,利用身体训练、体育表演或者运动比赛的方式,通过组织的具体加工之后能够用于体育教育的有关材料。分析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来看,其是基于现代理论和现代思想的指引的一种教育策略,该策略应用于高校体育教育中,能够改变高校的体育教育内容,对传统的教学内容造成冲击。

3. 改变传统高校体育教育方法

由于我国教育长时间处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下,导致高校的体育教育不受重视,很多高校体育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等还都不达标,加之体育课程本来的时间就偏少,因此教师无法在有限的时间里仔细观察好训练动作的结构和特征。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面积不断扩大,尤其是当多媒体教学进入到体育课程中之后,学生的教学过程就开始发生转变,传统教师讲解、学生听课的方式已经不是唯一的教学渠道,学生的学习渠道愈加多样化。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 应用体育多媒体课件

简单看来,多媒体课件是教师上课期间用来辅助教学的一种工具,多媒体课件真正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等联系起来,将以上内容融合之后为学生呈现出生动的教学素材,提升多媒体技术应用的互动性。多媒体课件主要应用内容包含体育课程的课堂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动作动态过程,教师的解说结合动态图能够提升学生的记忆性,加深印象,还可以根据课件对动作进行反复训练。应用在体育训练的时候,教师可将运动训练过程录入计算机,通过计算机的分析来进行动作讲解和分析,总结学生的训练情况,录入计算机,学生通过计算机课件的播放可以了解到自身训练的劣势和优势,提升训练的针对性。

2. 应用体育网络教学资源

体育网络教学资源是开放式的,其应用在体育教学中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事为学生提供更加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个性化内容,良好的协调了高校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缓解了高校资源分配不合理的情况。利用体育网络教学资源来拓展学生的视野范围,使学生面对体育知识和健康知识的时候,能够了解更多的相关领域,弥补课本教学知识的不足。教师还可以通过体育网络资源的整合来完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感兴趣的知识。

3. 应用体育网络课程

当前我国网络课程的建设还处在发展的过程中,但是网络课程应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还呈现出显著不足,国内很多高校都有自己专属的网站,网站的建立十分有利于体育网络课程的开展,高校中网络课程的覆盖面积不断增加,多媒体课件也开始覆盖的时候,校领导开始注重体育教学的网络课程开展。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交互性的网络教学应运而生,就当前的教育环境看来,很多教师利用网络教学过多注重理论知识的传输、基础技能的介绍、欣赏比赛等,但是没有利用到网络技术的交互性,教师和学生完全依靠网络技术,缺少沟通。体育网络课程在顾及基础内容的时候,其还致力于建设综合性的教学平台和课程信息化建设,就体育网络课程应用层面来看,主要包含教师电子教案的设计、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材料、开展师生的网络平台讨论、拓宽教学资源的内容、完成体育课程的信息化管理。

三、结语

当前世界处在信息化技术不断创新的阶段,教育技术应用在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是时代进入信息社会的一种必然趋势,我国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实践可以向国外发达国家借鉴,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高校体育教育融合起来,帮助解决体育教学中的问题,完成教学课程的创新。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来提升高校体育教学的整体水平,促进体育教育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高校体育现代教育 篇2

1 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认识

高校中的体育教学是为了给学生一个强健的体魄去应付将来或者现在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 俗话说,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只有拥有好的体魄, 才能够在革命的道路上走的更久、走的更稳。

所谓素质教育, 就是要使得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而在素质教育中的高校体育教学, 就是要学生不光在学习上有个好的成绩, 在身体素质上也有个好的分数, 不止在身体素质上有个好的分数, 也要在心理素质上有个好的分数。运动是能够帮助人们排解心中不良情绪的一个重要的方法, 当人在不开心的时候去跑跑步, 做做运动, 心情也就会变的开朗, 在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中, 不止是为了帮助学生锻炼强健的体魄, 更多的是为了教导学生一个道理, 万事只怕坚持二字, 在跑步运动的过程中, 会有感到很辛苦, 很累的过程, 但只要咬牙坚持了那段时间, 接下来就会迎来一个不一样的局面, 个人的体力也会得到一定的提高。

2 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制约着高校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 只有解决这些问题, 才能够算是成功的进行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2.1 高校体育教学的不受重视

高校中的体育课始终是不受重视的一部分, 在高中或者初中的时候, 当学业紧张, 教师的教学任务过多, 教学课时不够的时候, 教师会抢占体育课来进行其他主要课程的讲解, 虽然在高校中不会出现这种问题, 但是高校中的体育课程也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单一, 学校对于体育课的教学不够重视, 专业技术课占据了学校绝大多数的视线, 而体育课在学校中只是处于不高也不低的尴尬地位。从高校中的体育设施就能够看出来, 高校中很少会有足够的专门的羽毛球场、乒乓球场、游泳馆等等, 只有基本的田径场所、足球场以及篮球场, 其他的运动项目要想找一个合适的场地是比较困难的一件事情。

2.2 健康体育教学不受重视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 稍微受重视的就是那些可以进行比赛, 帮助学校多的荣誉的体育项目, 而这些项目一般对于技术的要求都比较高, 并不适合大多数的同学进行学习, 更多的同学在这些需要技巧性的体育项目练习过程中感受不到体育带给人们的快乐, 从而更加厌烦上体育课, 这与进行健康体育教学的观念是截然相反的, 学生并不能在体育课中得到锻炼, 反而使得学生对体育锻炼产生了厌烦的情绪, 甚至造成以后学生都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体育运动, 之后都与体育绝缘的现象发生。

2.3 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在学校学习过程中, 学生是学习主体, 而在现在的高校体育教学中, 却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在体育课堂上教学的科目都是事先规定好的, 而不是学生自主选择的, 每个人喜欢的运动项目都是不一样的, 有些人就是觉得跑步是很累的, 有些人却觉得跑步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不同的学生兴趣爱好是不一样的, 所以在进行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 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 让学生选择他们喜欢的运动项目进行学习, 这样学生才能够在运动的过程中体会到快乐, 在快乐的运动中才能够了解体育精神, 得到身体和心灵的锻炼, 使得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都得到一定的提高。

3 高校体育教学的正确思路

高校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得到提高, 在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体育锻炼的快乐, 在体育锻炼中得到健康的身体和健全的心灵。所以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要树立“健康第一”的观点, 明白体育锻炼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得到健康, 获得锻炼, 对于健康体育的教学应该鼓励, 而对于竞技体育的关注应该适当的减少, 免得给学生带来只有竞技体育才是好的锻炼项目的错觉。体育教学改革之后,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 就更应该强调以人为本, 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自己选择他们喜欢的体育项目, 只有学生发挥了自己的主体作用, 选择他们喜欢的体育项目进行有选择性的锻炼, 学生才能从体育锻炼中察觉到快乐, 快乐的进行锻炼, 身体得到了锻炼, 心灵也得到了放松。

体育锻炼并不是只是在课堂上那么一点的时间就能有所效果的, 体育锻炼还是贵在坚持, 所以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之后还应适当的对学生灌输终身锻炼这个概念, 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使在学校体育课程上学习到的概念能够帮助学生形成一辈子受益的体育锻炼理念。

4 结语

现代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是为了高校学子在高校体育课堂中能够获得更加多的健康的体育知识, 并且得到适当的锻炼, 使得高校学生在高校学习过程中不止能够锻炼大脑, 发散思维, 还能够锻炼身体, 拥有良好的体魄, 但是,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在改革的过程中还会不断的发现问题, 这就需要持续不断的改进改革方案, 使得改革始终朝着最有利学生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宋书玮.高职院校体育课堂教学改革浅析[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刊, 2011 (4) :202~202.

[2]张新明.浅谈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J].科技创新导报, 2012 (1) :174~174.

现代教育技术与高校体育教育改革 篇3

一.高校体育教育现状

目前,虽然我国各大高校都开设了体育课程,但是很多学校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仅仅是为了完成国家下达的教育任务,因此在体育教学方面关注较少,教学理念十分陈旧,学生在学习中倍感枯燥乏味。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广泛,单一的教学方式和教学项目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过于简单的教学内容也阻碍了体育活动在高校的广泛普及,导致体育教学的作用难以得到切实发挥。

同时,很多高校体育教育的师资力量十分欠缺,体育教师数量较少,专业的体育教师更是少之又少,很多教师的专业素养不足,在教学过程中难以获得成就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育教学的质量。

另外,虽然目前很多高校已经为体育课程配备了相应的现代化教学设备,但是设备的应用程度较低。一部分体育教师信息技术水平不足以操作教学设备,另一部分体育教师则认为现代化教学设备操作复杂,不愿在教学中予以应用,导致了资源的极大浪费,也阻碍了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中价值的充分发挥。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中的作用

(一)促进体育教育知识更新

创新是当前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为了满足新时期学生多元化的需求,教育手段、教育内容等都需要不断更新。体育教育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了生物、数学等方面知识,而不同学科知识的更新也能够促进体育教育知识的更新和教育内容、方式等的创新。现代教育技术基于先进信息技术,能够为教师提供丰富的学科资源和最新的前沿研究成果,教师不仅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向学生展示更多的教学资料,同时也能够利用信息技术与各地体育工作者进行交流学习,加快了体育知识的传播速度和范围,对我国体育教育改革中教育理念、知识的更新有重要作用。

(二)实现远程继续教育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也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不断补充、更新自身知识,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才能切实满足高校体育教学要求。现代教育技术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时空限制,教师可以通过这一技术随时随地补充自身专业知识,与学生进行沟通,并为学生提供所需要的学习资料,实现了体育教育中教学方式的改革。例如在课后,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向教师请教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或是从教师处获得相关的参考资料,教师也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观看远程教学课程,及时更新调整自身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中的应用

(一)在体育教育教学方式改革中的应用

传统体育教学方式十分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兴趣,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够为体育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注入新的活力。例如在学习健美操时,教师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播放健美操的视频,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下,注意力会被视频吸引,能够主动关注视频中的健美操技术要点。同时,在学习分解动作时,教师也可以运用这一技术向学生展现分解动作动态图,使学生细致了解每一动作,并在反复观看中巩固记忆,消除教师亲身示范在时间和学生理解方面的限制。

(二)在体育教育教学管理改革中的应用

传统的体育教育中,往往需要教师自行记录学生动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指导,学生很难根据教师的描述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即使经过教师指导也难以立即纠正错误。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例如在学习羽毛球时,教师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学生实战对练的实况录制下来,并在训练结束后,要求学生一同观看视频,使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及时更正。

(三)在体育教育教学评价中的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中包含相关的教育管理系统等。学生能够通过管理系统自主选择需要的课程项目、上课时间等,教师也能够运用这一技术对学生平常课上表现情况、测试结果等进行记录、总结,并将学生成绩评价上传到网上,供学生查阅。同时,学生也可以运用这一系统对教师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等级性评价,为学校考评教师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结论:

在教育事业深入改革的大背景下,高校体育教育也亟待改革。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支撑力量,具有更新教育知识、实现远程教育等功能,学校应充分运用这一技术,实现体育教育教学方式、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改革,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满足学生学习需要。

现代信息技术下高校体育教学论文 篇4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技术绝对化中的问题及思考

有关调查研究表明,部分高校在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性,甚至出现了现代信息技术的绝对化问题。大部分的高校教师表明,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可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极大地刺激学生学习体育的欲望,从而帮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体育运动的动机,最终提高学生的成绩,所以,在进行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学中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应该是教学内容的主体,并且可以完全改变目前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从而把目前的体育教学现状发展为理想的教学目标。虽然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作为体育教学的补充,但是其不能完全取代体育教学,也就是说,教师板书式的教师模式并不能被完全取代。把现代化信息技术作为传统教学模式的补充是完全可以的,但是若完全依赖现代信息技术,片面追求高科技和教学方式的现代化而严重忽略其他教学模式,这样就容易造成计算机教学的表面化,从而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并不能起到好的作用。所以,计算机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并不是万能的,在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合理结合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现代化信息技术,从而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合理化发展。对于以上这些问题,应该注意以下的教学对策:现代的信息技术并不能完全凌驾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应该为传统的教学模式所服务,从而健全和发展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对于高校进行体育教学来说,身体实践才是主要的教学手段,不能过分的夸大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从而忽略亲身实践的意义,避免出现本末倒置的教学情况。仅仅是靠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是不能培养学生健康体质的,高校应该正确处理好现代化信息技术和体育教学的关系,并且在进行教学实践中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于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做出及时的完善和改进。

二、高校体育教学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整合问题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人们对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也代表着其适应社会的能力。在进行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对学生进行体育方面知识和技术的讲解之外,还应该注重对学生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的培养,从而让教师的教学模式从板书式向电子板书式转变。那么,是否就是说只有把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与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进行完全结合才是好的教学模式?根据有关调查研究表明,在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虽然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尽管其存在多么大的教学优势,板书教学形式也是不能被现代化的信息教学模式完全取代的,所以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高校体育部的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安排,从而把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整合到体育教学当中,并且应该对不同体育项目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适当的调整,选择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对于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越精美就说明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体育教学的整合就越好的观点是错误的,若是在进行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过分强调对于体育技术的学习和掌握,那么就忽略了学生学习的多样性,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高校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追求体育教学内容的健身性、科学性、娱乐性和文化性,培养学生养成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思想。

三、结束语

高校体育现代教育 篇5

1 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误区表现形式

1.1 体育教学内容一成不变

在大学体育教学制度中, 篮球、游泳等基本项目始终是其主要项目, 没有根据现代人们追求的体育项目和学校的需求进行整改。在教学内容上, 始终坚持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阶段, 对于实践部分的强调较少。教学目标主要以完成基础动作的教学和完成期末考核为主。大学已经具有较为自由的空间, 体育项目可供学生自主选择, 但根据调查, 不在少数的学生只能听从安排, 不能选择到自己所喜欢的项目。

1.2 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大学是人才培养的摇篮, 而要培养人才,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要尊重人才的发展方向, 并采取有效的办法进行引导。而在我国大学制度的影响下, 体育教学成为中小学阶段的延续, 教学中教师占据了主体地位, 无法满足现代大学生的猎奇心理与个性化特征。而实际上, 学生的体育需求与爱好具有差别, 这是必然的事情。学生有权利享受更丰富的教学方式, 这样也有利于高校教学的开展, 然而在多年的教学中, 受限于教师思维以及高校设备的更新慢等因素, 体育教师始终占据着教学主要位置, 并且采用单一的技术传授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其结果只能是学生与规定动作之间相差甚远, 综合体育能力越来越低, 并且对于体育的兴趣逐渐降低。

1.3 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综合素质不高

大学的扩招使其降低了对体育教师的需求, 从大学教师的组成可以看出, 高校对于教师学历的基本要求始终未降低, 而对于能力与个性化教学的要求却一直被忽略。这使得高校体育教学缺少活力, 无法完成教学改革。针对大学的教师结构调查显示, 多数教师在工作之前甚至是工作多年之后并未参加过社会实践, 对于体育的理解也仅限于单纯的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另外, 我国体育还体现为科研能力差, 针对科研的投入不多, 这对体育的整体发展来说是不利的。

2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策略

基于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 我们对于高校体育改革过程做如下分析。首先, 高校体育应进行重新定位, 对课程内容进行改革。其次, 改革技术方法与考核标准。最后是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质量。具体策略为以下几点。

2.1 重新定义教学目标, 修改教学内容

根据大学体制改革的需求, 高校应将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作为目标。在教学内容上, 应致力于全面性, 满足学生的自主选择需求。并且配备专业的设施,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 教师要做正确的指导。并要求学生参与运动, 在运动中培养其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将大学阶段的体育教学目标应与中小学阶段进行区分, 文化课与技能的训练不应成为多数非体育生的主要内容, 体育思维和体育文化才是教学的主体。根据大学生的具体需求, 还应引入先进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自身的传统概念得以改变, 以培养学生的目的为主要目标来促进大学阶段体育事业的发展, 发挥体育在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作用。

2.2 丰富课程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不仅是一种技能培养, 更是一种社会诉求与人文关怀。经济体育项目对于学生的身心都具有一定的帮助, 但随着大学改革与社会人才需求模式的改变, 在强调竞技体育的同时还应注重学生对于体育文化的了解, 对于体育知识的运用能力等。体育能力是学生生存的一种重要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 应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首先, 深化理论知识的学习可以通过实践竞技来完成。其次, 要增加适当的校内体育无法实现的体育项目, 如登山。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综合素质。在教学方法上, 还要注重方法的实用性, 将以往的教学方式作为基础, 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引导式教学法。

2.3 优化高校体育择师标准, 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 其综合素质应得到重视。首先, 要求高校体育教师要具有改革与创新能力, 适应新环境下, 新的教学法。体育始终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运动, 在某些运动中, 教师所要讲的是安全问题和基础性的失误问题, 而对于技术的完整性与流畅性, 则始终依赖于实际训练。因此, 在教师选拔上, 也要注重其具体教学能力的提高。

3 总结

总之, 大学制度下的高校体育教学要满足学生需求与社会需求, 存在教学误区在所难免, 问题在于如何通过教师与高校的共同努力, 对传统的体育教学制度进行改革。

参考文献

[1]沈世平.学校体育教学中常见误区的探究[J].学苑教育, 2016, (08) .

[2]周德来.基于素质教育视角下的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方法[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5, (34) .

高校体育现代教育 篇6

1 相关概念的厘定

1.1 学校体育现代化的概念

对于学校体育现代化的概念应该说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国内许多学者认为, 学校体育现代化现代化是一个目标, 同时也是过程, 是一个长期建设和发展的过程, 需要我们不断探索, 长期实践, 也可以说是由传统体育教育向现代体育教育转化的教育变迁活动。[1]经过对文献资料的梳理, 可以将学校体育现代化内涵归纳成三个方面, 一是学校体育思想和观念的现代化, 二是学校体育制度的现代化, 三是学校体育资源的现代化[2]。

1.2 职业核心能力的概念

1 9 9 8年, 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把职业核心能力分为8项, 称为“8项核心能力”, 包括: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革新、外语应用。职业核心能力是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 它适用于各种职业, 是伴随终身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3]本文所研究的体育教师职业核心能力是指, 为实现学校体育现代化目标, 高校体育教师在从事于高校体育管理、教学和科研等工作中所具备的基本能力。

2 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2.1 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

以“学校体育现代化”和“职业核心能力”为核心关键词, 对中国期刊、维普期刊、万方期刊等三大全文数据库进行网络检索, 共检索6 8篇学术论文, 同时研读了两本专著。

(2) 问卷调查法。

根据调查研究的目的和需要, 精心设计教师和学生调查问卷。并在三所普通高校中随机抽取了30名体育老师和80名二年级大学生, 共发放教师问卷30份, 回收2 6份, 其中有效问卷2 4份;学生问卷发放8 0份, 回收6 9份, 有效问卷为66份。问卷运用重测法进行信度检验, 在调查样本范围内, 一个月内进行了两次调查, 最终计算出相关信度系数得出r=0.88, 证明检验结果达到统计检验标准。

(3) 数理统计法。

首先, 对回收问卷进行了梳理, 删除无效问卷;其次, 对所获得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并制定数据表, 在此基础上利用E x c e l进行数据的整理、处理与统计分析。

(4) 专家访谈法。

针对本研究思路和内容, 对江苏省具有3名正高职称的高校体育专家进行走访和电话访谈, 为本课题研究打开了思路。

2.2 研究对象

本文以高校体育教师和大学生为调查对象, 以学校体育现代化目标下, 高校体育教师职业核心能力模型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新时期大学生对体育教师总体需求

从表1中数据可以看出, 大学生对体育教师能力需求大不相同, 排在前3位的是知识能力、教学能力和运动能力, 排在后3位的是科研能力、英语能力及其他能力。这说明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非常注重体育教师的知识储备和运动技能, 由此看出, 当代大学生对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的渴望置于首位;而对体育教师具备的科研能力和英语水平等方面不是很关心, 通过对学生访谈得知, 教师的学术水平和英语水平直接关系到体育教师自身发展需要, 跟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掌握没有直接联系。

3.2 新时期体育教师的能力需求

从表2我们可以看出, 高校体育教师对自身能力需求排在前3位的是创新能力、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而排在后3位的是裁判能力、英语水平和其他能力。产生这原因的可能是, 目前高校注重教师的创新工作, 尤其是高校体育教师依据职称评定的条件, 他们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教研能力, 尽力参加各种院级以上的教学比赛, 并试图申报院级以上课题, 从而努力达到高校教师职称评定中所规定的条款。体育教师在裁判能力和英语水平指标上不是很重视, 这说明绝大多数老师不看重裁判能力培养和学历的再深造, 认为这两个指标不能体现出高校教师的综合能力。

从以上两个教学主体对能力需求来看, 他们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关系, 产生这个主要原因的有可能是各自考虑的出发点和立脚点不尽相同。基于此, 本文试图构建高校体育教师核心能力模型, 并予以其剖析, 见图1。

3.3 高校体育教师职业核心能力模型构建和剖析

职业核心能力模型主要包括职业专业能力、职业方法能力以及职业社会能力三个一级指标。职业专业能力包括体育理论、运动技能、竞技理论和科研能力。职业方法能力包括信息处理、外语知识、现代技术和自我学习。职业社会能力包括道德行为、组织能力、创新实践能力以及人际关系。

(1) 职业专业知识。

它是指体育教师的体育理论、运动技能、竞技能力和科研能力等与体育教师职业相关的基础能力, 它是从事体育管理、教学和科研等工作的基本条件。体育理论由人体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以及学校体育学等多门学科理论知识, 教师只有在充分掌握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情况下, 方能让传授学生知识。同时, 体育教师又区别其他学科教师, 他们不仅具备必备的理论知识外, 还要保持健康的体魄和高超的运动水平, 因为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采用讲解法, 更多的是通过动作示范让学生感知, 再通过重复性的练习来巩固动作定型。所以, 体育教师的运动技能的高低可以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成果。

高校体育教师除了正常的教学工作外, 还有运动训练、竞技比赛等。如果教师没有掌握运动训练规律和竞技比赛规则, 此项工作就无法得以实施。科研能力是指体育教师在从事于本职工作中, 以科学的思维和正确的方法, 对未知领域进行科学探索的能力。它是教师专业知识深度和广度的综合体现。具体的说, 就是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职业方法能力。

它是指体育教师的信息处理、外语知识和现代技术掌握的能力。它是体育教师独立学习、获得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体现。对于学习来讲, 最重要的是方法掌握。这就必须要具备一定信息处理能力, 譬如, 上级主管部门下发关于教学的文件, 首要做的事情就是学习、剖析和消化, 这样才能够领会文件实质, 这就是信息处理能力。外语作为一门使用工具, 当今时期越来越被人所重视, 体育教师也不例外。教师通过查阅国外的文献资料, 借鉴发达国家体育事业的先进经验, 结合自身实际工作加以运用。现代技术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方法, 体育教师不仅要掌握常用的Word、Excel等处理方法, 更要掌握PowerPoint、Dreamweaver等软件。据了解, 目前大型教学比赛已经从传统的“现场教学”改成了“教师说课”的形式, 这要求体育教师首要的任务就是制作好精致的课件。

(3) 职业社会能力。

它是指体育教师从事于本职工作中所需要的社会行为能力, 即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主要包括道德行为、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和人际关系。职业道德是工作人员在自身的岗位所遵循的基本准则, 作为高校教师的身份倍受社会关注和学生的爱戴, 所以体育教师要用高尚的道德情操来感染学生。体育教学是教学、训练的综合过程, 更是受着多重因素导致的系统工程。其中, 组织协调是必不可少的主要环节, 也是确定了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创新能力是新时期出现频率最多的关键词, 体育事业也同样如此, 作为体育教授应该善于观察, 发挥主观能动性, 捕捉灵感, 将自身的想法投至与体育教学实践中去。

摘要:随着学校体育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学校体育师资作为学校体育现代化考核体系中重要指标, 如何重构体育教师的核心能力模型已成为现阶段学校体育学研究的重点课题。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 以高校体育教师、大学生为调查对象, 以高校体育教师职业核心能力模型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校体育教师职业核心能力模型构建共分成3个模块, 一是职业专业能力, 二是职业方法能力, 三是职业社会能力。

关键词:学校体育,现代化,体育教师,职业核心能力,模型

参考文献

[1]王湛.学校体育现代化的思考与展望[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4 (3) .

[2]夏成前, 姚为俊, 等.学校体育现代化的内涵与特点[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7 (3) .

[3]丘东晓.职业核心能力的内涵分析及培养[J].教育导刊, 2011 (5) .

[4]黄喆, 钱利安.男女高职大学生对新时期体育教师职业素质需要的比较研究[J].职业时空, 2011 (1) .

[5]许龙成.高校素质拓展培训师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模型的构建[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12) .

高校体育现代教育 篇7

美国课程理论专家小威廉姆·E·多尔(William E.Doll,Jr.)教授的后现代课程观的核心是“4R”。所谓4R,是指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严密性。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倡导平等对话与理解、强调开放与创造、否定中心与等级、重视差异与多元化、注重培养人的探索创新精神。它是在这些哲学思想和思维方式的影响下产生的。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倡导课程的多样性,多元化,鼓励创新与开拓,鼓励回归与结合,对我国新课程的实践余改革具有显著的指导意义。

2从后现代课程观视野下审视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现状

在对后现代主义课程观进行全面及系统的认知下,笔者对全国的高校进行了踩点调查,选取了江西省内几所典型的高校进行了体育课程各方面的考察与认识,了解到了目前我国高校体育课程中的实际现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剖析,以调查问卷的形式,总结出体育课程各方面现状的数据,具体如下。

2 . 1高校体育课程开展时间短, 内容单一

通过对江西省10所普通高等学校的调查研究,发现95%的高校都开设大学体育课程,但是有75%的学校只有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开设体育课程,有5%的学校在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依然开设体育课程,另外,部分学校体育课程项目少,很多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得不到很好的发挥与锻炼。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通过表1我们可以看到,当前高校体育课程的开设项目少,时间短,不能够使得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缺乏使得学生在对体育项目产生兴趣之后持续的环境存在。

2 . 2缺乏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衔接与联系

高校的体育课程往往容易与其他课程想脱节,不管是在体育理念还是在体育的实践过程中,都看似与其他高校课程存在很大的不可兼容性,使得我国高校的体育课程在进行课程设计与安排的过程中,只是单一的考虑体育课程本身,而没有将体育课程与其他方面的教学工作进行衔接与联系,使得体育课程缺少了一种多元化的形式,也没有更好的理论与其他实践的支撑。在后现代课程观的审视下,我们可以发现,这种现象脱离了现代化体育教学工作发展的现实,不能够满足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与发展的要求。

2 . 3封闭与传统的教学空间

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虽然经历了很长的时间,但是在教学方式与教学的理念等方面都没有较大的突破。在高校体育工作中,很多都是在固定空间内展开教学工作,不能够使得学生在一种开放式的教学空间内进行体育锻炼与成长。在教学方式方面,还是沿袭了传统的言传身教的方式,更多是听取老师给予的安排活动。在教学理念方面,没有考虑到学生对于课程的建议,根据学生个人的情况进行设计体育课程环节,没有开创性的学习与教学项目,也没有很完整综合的体育课程理念体系等。

3高校体育课程理论的构建

3 . 1确立体育课程目标体系

在后现代课程观的审视下,我国高校在体育课程理论方面想要进行1课题来源:江西省教育厅教改课题“后现代主义课程观视野下的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理论构建与实践研究”(编号:JXJG-11-15-22)重新构建,必须首先进行课程目标体系的重构,只有确立了明确的体育课程目标体系,才能够给体育教师和学生指引明确的方向,使得高校体育课程理论逐渐完善和成熟。具体如表2所示。

3 . 2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

纵观我国高校体育课程的具体实践工作,我们可以发现,我国高校在体育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形成了项目缺乏、内容单一的整体教学格局,不利于我国体育教学工作的有利开展和发展。因此,在进行高效体育课程教学工作构建的过程中,必须要进行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采用开放和多元的构建原则,通过多方取材,在学生和老师当中听取意见和建议,同时,开创更多具有创新性的教学项目来丰富学生的体育行为,使得学生能够全方位的增强自身的体质,改善自身的心智。

3 . 3体育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

针对目前教学体系不统一以及不完善的体育教学事业,在进行体育课程教学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必须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学形式,综合的教学方法,使得体育教学工作与其他科目的教学工作进行联系与合作,通过创新性的教育体系的构建,开展具有先进性的体育课程,使得学生能够在体育课程中,学到更多的体育知识,增强自身的体质,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发现自身的长处,改善自身身体和心理的双重素质。通过目标体系与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使得在体育课程教学体育的构建能够更加完善和全面,形成一套符合中国学生和教师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体育课程体系。

4高校体育课程理论重构后的实践探究

通过对高校体育课程体系的重新构建,能够使得高校体育课程逐渐建立起自身的一套完整的体系,能够引导我国高校体育课程的实践工作的开展。

4 . 1重构高校体育课程开展的实践利弊

通过高效体育课程理论体系的构建,使得在体育课程开展的过程中有了全新的方向,不仅有好处,也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首先,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能够给高校体育课程带来全新的动力与方向,指引中国体育课程的发展,同时,也能够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使得更多的学生在体育课程的实践过程中获利,包括身体和心理方面的成长和完善。但是,另一方面,使得高校体育课程的实践工作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难以适应和稳定,容易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4.2理论体系的构建引导实践工作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能够发展,高校体育课程开展的时间持续更久,项目更加多样,教师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也能够有更多的方式和理念,同时,通过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衔接与联系,使得体育课程的内涵更加深远,不仅使得学生得到身体上的锻炼,而且也能够使得更多的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治愈心理易出现的各种问题。

摘要:在后现代课程观的审视下,文章选取江西省内几所典型的高校进行了体育课程各方面的考察与认识,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剖析,了解到目前我国高校体育课程中的实际现状,以调查问卷的形式,总结出体育课程各方面现状的数据。高校体育课程的现状令人堪忧,开展时间短、内容单一,缺乏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衔接与联系,教学空间相对封闭和传统,有必要进行课程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教学体系的重构,给体育教师和学生指引明确的方向,使得高校体育课程理论逐渐完善和成熟。通过高校体育课程的重新构建,不仅能够指引高校体育发展的实践,更多的是有利于高校学生在体育课程实践中身心的全面成长。

高校体育现代教育 篇8

关键词 现代教育理念 高职体育 改革

体育课程,一直是教学当中不可忽视的一门课程。一堂良好的体育课程,可以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发展。在如今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引下,高职体育教育也迎来了新的要求和目标。改革的要求和目标,主要是为了顺应现代教育理念的要求,进而发挥体育课程对广大高职院校学生的巨大促进作用。

一、高职体育课程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和心智的发展

体育课程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体育课程的开展,可以起到增强学生的体质的作用。高职院校学生证处在一个特殊的阶段,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他们,需要一个健康的体魄来适应如今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体育课程的开展不仅仅是起到促进身体发展的作用,同时对学生心理,心智的发展也具有巨大影响。一堂体育课程的开展,可以锻炼学生观察力,记忆力等等的发展,这对于他们今后工作的需要,也是有巨大的帮助。

(二)有利于促进学生各种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首先良好的体育课程的开展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因为在体育课堂当中,学生必须付出大量的脑力和体力劳动来实现目标,这样就有利于培养的学生竞争意识,便于今后工作的需要。

同时,体育课程对促进学生克服困难的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的提高。在完成体育课程的要求时,学生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障碍,而他们在克服这些障碍的过程就是其克服困难的过程。此外,许多体育活动往往需要学生团体协作才能够开展和完成,因此这又在无形当中促进了学生团体协作能力的培养。而这些能力和意识,都是他们在工作之后急切需要的。

由此可见,体育课程确实对广大高职学生具有重大的影响,然而很多高职学生和教师往往忽视了这些重要性,因此导致如今广大的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展。产生了许多严重的问题。

二、如今高中体育课程当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理论课教学不重视,教学手段和方法比较落后

很多高职院校在开展体育课程时,往往忽视掉了理论课教学的重要性。而实际上,理论课教学和实践课教学同样重要。理论课教学就好像理论一样,实践课教学就好比实践,所以只要先把理论的基础打牢,在实践的时候才能體现出效果。而很多体育课程往往存在不重视理论实践课程的严重问题。

现如今很多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还是使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这就造成了一系列问题。学生缺乏积极性,体育课堂乏味无聊,最终严重影响了整堂课的教学效果。一些高职院校体育活动类别太少,教学器材缺乏,也加剧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二)体育课程教学目标不明显,没有很好结合专业特点

由于在思想上缺乏对体育课程的重视,因此直接导致了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不明显。一方面是教学对于体育教学态度的不认真对待,另一方面是一些高职院校缺乏相关的师资队伍。所以造成的结果是体育课程重点不突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结构,教学模式等等都没有符合相应的要求,这也就暗示着高职体育课程必须要做出相关改革。

以上了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开设体育课程时出现的一些比较严重的错误。由此可见,高职体育课程已经到了一个“不改不行”的地步。为了顺应现代教育理念的要求,为了改善如今广大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现状,必须要出台相关的实质性措施来针对以上的问题做出较大的修改。

三、解决高职院校体育课程问题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学校和教师首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力度,明确相关的要求和目标,结合实际给学生制定相关的目标,让学生在思想上重视起体育课程这门学科。同时,教师应当和学生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积极关系学生的需求,期望,便于相关活动的开展和体育课程的顺利进行。

(二)重视理论教学课程,转变教学方法和模式

教师要首先重视理论教学课程,增加相关的教学课时,让学生在思想上重视起来。在期末考试的时候,可以设置相关理论知识的考察。更为关键的是,教师要转变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大胆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增加相关体育课程的类别,添加相应的机械设备,同时要配备一批认真负责的教学老师,为良好的教学模式而服务。

(三)突出体育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和学生专业相结合

教师在教学当中要明确相关的教学目标,有重点,有侧重,在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结构等发面都要引起重视,使每一块内容的开展都要有实际意义。此外,体育课程的开展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点,专业的特点,大胆地和学生的专业相结合。一方面起到提升学生积极性的作用,另一方面方便学生今后的就业和工作,为促进学生各种能力,各种意识的形成和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高职体育教育改革,必须要从具体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到学生,教师,课堂,就业等等相关因素。相信在综合仔细规划之下的高职体育教育改革,一定会给高职体育教学,给广大高职学生带来“福音”。

参考文献:

[1] 许新,李莉.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多元化探究[J].大家2011(14).

[2] 曾杨剑.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思考及发展对策[J].黑龙江史志.2010(01).

高校体育现代教育 篇9

1现代教育技术下体育教学模式的优势

1.1打破传统教学改革难、创新难的局面

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体育教学过程中,能够弥补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弊端,使学生们获取知识的渠道大大增加,与此同时,还可以使教师教学方法呈现出多样化。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下,可以使学生们摆脱思想束缚,按照自身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升学习效率。该模式的推广及使用,使学生们的自主能力得以提升。另外,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能够有效改变以前的授课方式,使教学质量得以保证。

1.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众所周知,以前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教师大多以“灌输”方法来进行,在这种方法中,占据主要地位的是教师,学生思维得到了束缚,自主学习能力极为低下。但是,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以学生为主,在进行学习的时候,能够是学生们之间相互合作与沟通,发表自己的见解,共同研究问题,为学生们创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与此同时,使其自主学习习惯得以培养。

1.3有利于促进全方位教学的发展

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兴起,感到乏味,以至于成绩得不到提升。随着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体育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在体育教学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实现全方位教学,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最终提升了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水平。

2高校体育教学影响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因素

2.1教师计算机的应用能力较低

在开展体育教学的时候,教师占据重要位置,众所周知,教师计算机的应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体育教学效果。但是,由于高校的不重视,致使教师计算机的应用水平参差不齐。再加上一些教师年龄较大,计算机操作能力较低,都会使体育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2教师思想理念比较老旧

在我国教育发展过程中,体育教学至关重要,直接关系这学生的身体素质,与此同时也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但是,由于教师思想理念比较老旧,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现代教育技术无法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去。

2.3信息化技术程度低

浅谈现代体育课堂教学与创新教育 篇10

一、中学体育课德育教育与创新教育

近年来, 教学改革已经渗透到各学科的各环节中, 体育课也在探索组织教法的创新。一节体育课, 从准备、实施到课后小结等环节都可以体现创新改革。创新教育已有众多学者和教师进行研究改造并得以发展。所谓创新教育, 就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 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 造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及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 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即学生的观察力、获得知识信息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及创新实施能力等。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所有教育的基本指向, 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重要任务。因此,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打破常规, 勇于标新立异, 敢于质疑问难、大胆探索, 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核心。

二、提高运动兴趣, 激发学生创新精神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 才能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进行体育学习, 才能在学习中不断有所创新。如教学《龟兔赛跑》时, 情景一, 讲述故事, 创编故事, 以龟兔形象贯穿整节体育课。情景二, 热身运动做动物模仿操, 配以森林里各种动物声音, 自由发挥模仿。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创新精神有以下几点:

(一) 自由组合的分组形式

在教学中, 改变过去一般按男女学生高矮的分四组的形式, 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 目的是让兴趣一致、关系良好的学生结合在一起, 营造一种愉快、和谐、团结互助的课堂气氛, 增强小组的凝聚力和奋斗目标, 有利于学习和体育竞赛的顺利进行。

(二) 互帮互学的分组形式

在教学中, 教师根据学生身体素质优劣情况和对体育动作、技能掌握的程度, 调节各小组人员的组合, 使各小组都适当安排一部分好的学生和稍差的学生。在学习中通过组员间的互帮互学来提高学习质量, 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如在跳绳的练习中, 组员之间互相帮助, 好的学生在技术上对差的学生进行指导, 充当小老师, 让差的学生学有榜样、学有目标, 提高他们的体育成绩。

(三) 分层次教学的分组形式

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不同, 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的男女小组。遵守因材施教和从实际出发的教学原则,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相应的学习目标, 实行因材施教。这样, 有利于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好的学生能得到足够的训练, 差的学生得到相应的提高, 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在各自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三、创新教育是多样化的教学

(一) 教学模式的多样化

创新教育的教学有多种模式, 这些模式有的取向于各种模式的综合运用, 师生关系,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 教学安排, 技能学习与学生心理发展。这些教学模式追求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 从生理改造到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从学会到水平的提高。教学模式的多样化, 说明各种教学模式都有自己特定的适用范围。尽管这些教学模式还不尽完善, 但在体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将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 强调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灵活运用, 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多样化

如培养形式灵活, 培养层次结构多样化, 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教学形式以集体教学、分段教学、循环教学、提示教学、电化教学、分组考核、小组创编队形, 以及理论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为主。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多样化的生动有趣的活动来感染学生, 激发学生的情感。例如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录像、电影, 访问体育明星, 回顾我国体育发展史等, 对陶冶学生性情, 激发学生情感很有好处。

(三) 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与可接受性

课程设置应由单一的普通教学课向选项课、专项提高课、保健体育课等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未来的体育教学内容, 将从“以运动技术为中心”向“以体育方法、体育动机、体育活动、体育经验为中心”转移。但这并不意味着对运动技术教学的否定。不过, 具体的教学内容将根据社会体育的发展、学生个体的需要及学校的教学条件, 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非竞技运动项目、娱乐体育项目及个人运动项目的内容比重将加大。内容的广度将拓宽, 包括理论、技术、保健、素质等方面, 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内容的深度强调可接受性, 突出健身性、娱乐性、终身性、实用性, 以利于吸引学生主动地参加体育学习和锻炼。

四、创新教育是自主性教学

在体育教学中包含着各种要素, 如教师、学生、教材、组织教法、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以及场地器材等等。这些要素之间, 既互相对立, 又互相联系, 每一种要素的变化又都影响着其他要素的变化, 影响着整个体育教学质量的变化。因此, 要使体育创新教育获得最大效益, 必须从整体性的观点出发, 把握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弄清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 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论

创新教育就是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以创新精神为核心, 重点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习惯、基本的独立操作能力与实践能力。这是创新教育最为根本的目标和任务。要对学生进行创造力的培养, 教师本身必须有创造力。因此, 教师要依靠创新, 发展自己、充实自己、拓宽自己、延伸自己、超越自己, 要有高度的工作、要有强烈的创造意识热情、要有坚忍不拔、百折不挠、顽强的意志力。这对于教师来说十分重要。倘若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作为教育的目标, 那么实现的前提就是教师的创造性工作。教师的创造性主要受自身素质———知识、经验、智力、个性心理品质等因素的影响。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础, 是完成跨世纪宏伟大业的保证。

参考文献

[1]旷湘平.谈创新教学的课堂教学策略[M].湖南教育科研, 2003, (07) :12.

[2]唐厚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 2000, (02) :8.

[3]李焕萍.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M].北京教育, 2000, (05) :12-23.

上一篇:双端测距下一篇:数学创新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