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中的护理技巧十篇

2024-05-26

静脉输液中的护理技巧 篇1

1 静脉输液

1.1 配制液体的技巧

配制液体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三查七对”制度,避免使用不合格药液防止发生输液反应。

1.2 排气的技巧

排气时把滴壶下段输液管在手中盘好顺提上举,使滴壶倒转向上打开输液管调节器,当液体流入滴壶1/3时关紧调节器放下手中输液管,待滴壶下少量空气自动逸上滴壶里的液面后,打开调节器使液体成滴状流下而不能成线状,因成线状压力大,可将滴壶上部气体压入下段管而形成较多气泡;当药液从针头流出时,可将调节器向上推至滴壶下关紧,排气成功。静脉穿刺时,应该视患者的静脉情况选择是否需要握紧拳头。当患者的静脉不能瞬间充盈但是清晰的情况下,可以先将患者准备输液侧肢体下垂,再扎止血带,然后嘱患者放松肢体,不用握紧拳头,操作者常规消毒局部皮肤后,可用左手大拇指绷紧注射部位下面的皮肤,右手进行快速的穿刺,成功率较高,也能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2 浅静脉输液方法

浅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中最基本的给药方法,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能否顺利地给患者进行输液,关系到医护质量,甚至影响到医护患关系。在临床工作中,常常会碰到以下问题:加药后输液瓶中产生大量气泡,影响加药量;加药针头堵塞或瓶塞微粒进入输液瓶,微量空气进行静脉,造成患者的心理负担;一次穿刺不成,多次穿刺给患者造成痛苦;拔针后滴血污染皮肤、被单等。

2.1 加药后输液瓶产生大量气泡

是日常加入产生泡沫药物较多见的问题,容易影响加药量,通过总结发现,抽取药液时应将针头全部浸入药液中,缓慢抽取减少气体吸入,加药前排尽针内空气,将液体瓶倾斜以使针头没入液体中,缓慢将药液直接注入液体,就不会产生大量气泡,从而保证药物的剂量。

2.2 加药针头堵塞或瓶塞微粒进入输液瓶也是临床输液中常见的问题

减少此类问题关键在配制瓶装粉剂时,不要将空针垂直穿入瓶塞,可使空针与瓶塞保持30度斜角,以针头顶部面积最小锐利的针尖部分顺瓶塞凹迅速穿过瓶塞,可明显减少针头堵塞率,减少瓶塞微粒的污染。

3 留置针静脉输液

3.1 合理选择血管

选择走向直且粗大的血管,远离关节和静脉瓣的血管。

3.2 熟练掌握浅静脉穿刺技术

穿刺前检查好留置针,严格无菌操作,手持留置针与皮肤呈30°角,直刺静脉血管。穿刺时见到回血后针芯回退0.5cm。如回退过多,软管腔内无支撑,造成送管时针体折曲,导致穿刺失败或不能维持较长的输液时间。力求一针见血,避免反复穿刺使软管粗糙易造成外渗。

3.3 穿刺成功后留置针的固定

穿刺成功后,将透明的无菌贴膜固定在穿刺部位,贴膜一端紧贴在进针点前上方旁2cm处,从左向右将贴膜与肤贴拉紧,使皮肤显现轻度皱纹为宜,将贴膜另一端紧贴在皮肤上,拉紧进针松弛的皮肤,使留置针固定更牢固,为了便于每日换输液器,贴膜勿将肝素帽与输液器针头连接处盖住,可用一条胶布固定输液器针头在皮肤上,防止患者活动时连接部脱离。

3.4 运用正确的封管方法

将肝素盐水或生理盐水2~3ml,缓慢推注1.5ml后边退边注入,使针头在退出过程中导管内始终保持正压状态,以解决导管长期留置引起的堵塞现象。

3.5 封管后的留置针启用时的注意事项

静脉输液中的护理技巧 篇2

1 持针手法技巧

静脉穿刺时, 右手拇指、食指持针柄上下面, 刺入皮肤后, 拇指、食指持针柄前后面, 穿刺成功率高, 患者痛苦轻。因为在进针的开始, 手持针柄的上下面, 接触面积大, 用力均匀, 针头稳定, 针头进皮速度快, 痛觉作用时间短, 患者疼痛轻。针头刺入皮肤后改为拇指、食指持针柄的前后面, 以暴露针梗的尾部, 便于观察静脉回血, 以免刺破血管。

2 选择部位及针头技巧

静脉穿刺时, 选择部位及针头技巧很重要, 可以减少患者的疼痛感。 (1) 要选择静脉弹性好、回流通畅的血管。手背静脉穿刺时宜首选桡骨茎突、尺骨茎突及第3掌骨头所形成三角形区域, 该处神经分布稀疏, 对疼痛的敏感性低于其他区域。同时疼痛还可能与皮肤的松弛及张力大小有关, 如有人临床观察发现手背桡骨侧静脉穿刺时痛感明显高于尺侧静脉; (2) 选择合适的针头也可减少穿刺时的痛觉, 一般儿童选用4.5~5.5号针头, 成人选用7~8号针头, 但在无需快速输液时, 成人也可选用4.5~5.5号针头。大角度进针 (60°左右) 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 (3) 穿刺后逆时针翻转针柄180°至对侧固定[1], 不但解决了输入刺激性药物所致疼痛问题, 同时也解决了斜面紧贴血管壁出现液体点滴不畅的问题。

3 不同患者的静脉穿刺法技巧

对血管粗而明显易固定者, 应以20°角从正面或旁侧进针;对皮下脂肪少、静脉易滑动者, 左手拉紧皮肤以固定血管, 以30°角从血管右侧快速进皮刺入血管易成功;对脱水或血管充盈不足的患者, 先采用热敷使血管扩张, 针头从正面以25°角快速进皮, 然后轻轻挑起皮肤, 当针头进到1/4时, 针头稍向下倾, 再挑起静脉慢慢进针到位, 这样使上下血管分离, 以免刺破血管;对水肿的患者应选择粗血管, 用拇指沿血管走行按压使之暴露, 消毒后快速进针;对头皮静脉穿刺的患者以5°角直刺, 进皮后沿血管方向缓慢下落, 见回血后前进少许即可成功。

4 掌握易见回血法技巧

静脉穿刺时, 操作者在判断针头是否进入血管时, 往往凭借回血或针头刺入血管腔的感觉来判断, 带有一定盲目性。笔者经过多年临床实践, 探索出两种易见回血技巧:一是调节器高调法, 即调节器置于紧贴墨菲滴管下端;二是调节器高调输液瓶低位法, 即调节器在高调的基础上, 输液瓶挂于输液架调节旋钮上, 成功率高。这两种方法, 由于输液管内充满液体和液体瓶的位置降低, 具有一定的虹吸作用;调节器位置高, 输液管内承受回血余地增加, 所以, 头皮针一旦进入血管, 血液就很容易回到针管内。此外, 采用负压进行穿刺法, 也易见回血[2]。穿刺时, 患者由于无进食或体弱而导致血管充盈不足, 虽然针头进入血管但不见回血, 操作人员继续进针则易穿刺血管壁致穿刺不成功。按常规输液排气后夹紧调节器, 调节器下部的输液管前端返折, 并挤去前端液体0.2 m L或0.5 m L, 固定对折处, 穿刺针进皮下后, 松开对折处, 按常规法穿刺血管, 一旦刺入血管, 可见快速回血。若血管不见回血时, 可用手向远心端挤捏头皮针塑料管, 增加头皮内的负压即见明显回血。

5 采用非握拳穿刺法技巧

患者手背向上自然平伸, 护士掌心向下, 紧握患者手指根部及手指, 拇指、食指分别在患者手背两侧[2], 将患者的手固定成背隆掌空的握杯状手, 这样可以充分暴露手背各部位血管, 再绷紧手背皮肤, 选择血管进行穿刺, 穿刺角度5°~15°。此法穿刺血管暴露明显, 易于穿刺成功。

6 使血管更好地显示技巧

(1) 两边扎止血带法[3]:在肘关节上及腕关节上各扎1根止血带于肘窝部行静脉穿刺, 此技巧不仅适合儿童, 也适合成人中消瘦、血管不固定、不充盈、肌张力低下、衰竭及无力握拳患者。用于脑血栓致偏瘫、结核性脑膜炎后遗症致肢体麻木等不能配合握拳患者的静脉抽血, “一针”成功率达98%, 并在此基础上, 扩大到手背 (止血带1根扎在腕关节内关穴处, 另1根扎在2~5指的第1指节处) 、足背 (止血带1根扎在踝关节内踝6 cm处, 另1根扎在足部1~5距骨小头处) 静脉输液, 效果好[4]。对明显水肿及肥胖难以进行静脉穿刺的患者, 用2根止血带, 上下相距约15 cm, 捆扎肢体, 1 min后松开下面1根止血带, 这时该部位即可看到靛蓝色的静脉, 利于穿刺。

(2) 热敷法:局部热敷能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 改善血液循环, 血管扩张, 静脉充盈暴露[5]。热敷局部穿刺法与常规穿刺法对比观察, 结果穿刺成功率热敷法高于常规法[6]。对指 (趾) 静脉穿刺, 对小儿腹泻导致循环差、静脉塌陷, 难以穿刺的患者, 均主张配合热敷法, 有助于提高穿刺成功率。

(3) 扎止血带前, 先让患者手自然下垂, 操作者双手交替向下推压患者前臂下段, 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推行5 cm左右, 以患者不疼痛为度, 然后扎紧止血带, 回心血流减少, 血液暂停留在手部使血管充盈, 这样血管更容易暴露, 有利于穿刺成功。

7 提高一针见血, 达到无溢血、无渗漏药液技巧

选好血管后, 不要急于对着血管穿刺, 这样容易穿破上下两侧血管壁, 造成药液漏渗, 应在血管侧穿刺, 先进皮肤后进血管内, 见回血后松止血带, 推药后无渗漏方可继续静脉给药。

8 拔针后正确按压法技巧

在静脉穿刺时皮肤针眼与血管针眼往往不在同一点, 两者距离与进针角度及皮下脂肪厚度有关。因此, 输液完毕拔针时将棉签与血管平行直压在血管上, 棉签顶端超过皮肤针眼近心端1 mm~2 mm, 使皮肤针眼及血管针眼同时被压[7]。切勿用力按压血管时拔针, 因按压力与快速拔针时针尖的锐角会产生切力, 导致切割血管的机械性损害, 增加患者痛苦。同时, 拔针时与患者交谈, 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 然后轻压皮肤, 迅速拔针后再稍加力量按压2 min~3 min, 这样能减少皮下出血的发生。肘部静脉穿刺后让患者伸直前臂, 棉签与血管平行按压3 min~5 min即可, 切忌曲肘压迫止血, 以免形成皮下瘀血[2]。

另外, 静脉穿刺时应注意保护血管, 通过临床观察, 在同一部位进行静脉穿刺, 针头进入血管短的, 对血管的损伤小, 血管使用寿命长, 患者疼痛反应小, 反之则相反。说明进针长度对血管壁的损伤有大小之分, 这主要是因为注射针头对血管壁的局部机械性损伤所致。进入血管的针头越长, 对血管的机械性刺激和损伤面积越大, 对血管壁的损伤越严重, 红细胞及其血浆成分渗出越多, 血管淤血越明显, 由于大量血管内皮细胞被破坏, 胶原暴露, 极易激发血栓形成及血栓极化而阻塞管腔。提示临床上静脉输液穿刺时见回血后, 确定针头在血管内, 能达到牢固固定好针头的前提下, 应尽量减少进入静脉的针头长度。特别是长期输液的危重病、慢性病、肿瘤化疗患者, 对延长患者静脉的使用寿命、减轻患者的痛苦、预防静脉炎的发生有着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综上所述, 掌握静脉输液技巧, 不仅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 还能使静脉穿刺方法尽量做到无痛、微痛。无痛技术在静脉穿刺中的应用, 避免了对血管的机械性、化学性损伤, 使输液技术向快捷性、准确性、安全性方向发展。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也增强了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 使医患关系更加融洽, 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范作升, 孙丽荣, 薛宗勇, 等.纠正静脉补钾疼痛的临床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 2001, 17 (12) :1-2.

[2]李爱芳.浅静脉穿刺成功的技巧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 2007, 21 (6C) :1885-1886.

[3]马俊英.为儿童做静脉穿刺扎两根止血带好[J].中华护理杂志, 1990, 25 (1) :43.

[4]张清智, 叶启芳, 赵万淑, 等.对“为儿童做静脉穿刺扎两根止血带好”一文的补充[J].中华护理杂志, 1991, 26 (6) :283.

[5]张秀兰, 马正莉, 盛杰, 等.创伤性和失血性休克患者静脉穿刺方法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 1995, 30 (11) :652.

[6]陈英.206例指趾静脉穿刺[J].护理进修杂志, 1992, 7 (4) :42.

静脉输液治疗中的护理体会 篇3

【关键词】 静脉输液;综合护理;体会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38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174-01

静脉输液治疗中的护理非常重要,良好的综合护理,不仅可以预防或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减少纠纷,而且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笔者近年在静脉输液治疗中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措施,护理效果明显,现回顾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300例在我院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门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组),两组均150例。其中观察组男80例,女70例,年龄在13-78岁,平均(50.62±7.80)岁;对照组男82例,女68例,年龄在14-79岁,平均(51.24±8.17)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资料相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按医嘱执行护理常规静脉输液;观察组患者根据患者处于不同年龄段。不同情况给予相应的静脉输液综合护理措施干预,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2 护理措施

2.1 心理护理 因为门诊静脉输液的患者,大多数为体质虚弱的老年人、儿童、妇女、少数为急症患者,因此做好输液患者的心理护理,及时与他们沟通,对消除患者心理的恐惧,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老年病人因子女工作忙,可能不能陪同,因此容易产生恐惧、焦虑心理。护士要有端庄的仪表,热情的工作态度,熟练的护理技术和一流的服务,让患者真正感受到亲人般的关怀和家庭般的温暖,对护士有一定的信任感,消除恐惧心理,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1]。

2.2 特殊人群的静脉输液护理

2.2.1 小儿输液的护理 小儿静脉输液的主要难度在于静脉穿刺,由于小儿的静脉比较细小短浅;患儿好动,影响穿刺及固定,给穿刺造成困难[2]。所以给小儿静脉穿刺时要掌握小儿静脉走向,选择合适的针头,穿刺成功后固定好。在静脉输液过程中要加强对小儿的巡视,因为小儿天性好动,会造成脱针、渗液、刺伤等不良时间的发生,因此不仅要加强对小儿家属的沟通,加强监护,还要随时巡视观察患儿的输液情况。

2.2.2 老年静脉输液护理 老年患者由于脏器功能退行性改变,存在不同程度血管硬化、静脉管壁增厚变硬,血管弹性降低、脆性增加,皮肤松弛,血管不易固定以及回血缓慢、凝血较快等特征。静脉输液血管一般选择四肢浅静脉,尤其是手背静脉进行穿刺[3]。由于老年患者常有记忆力减退,听力下降,视力下降,感觉、动作反应迟钝等现象,所以静脉输液过程中,护士应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定时巡视,主动询问患者有无不适,细致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出、疼痛、肿胀、静脉炎等不良反应。严格掌握滴速,防止输液过快出现不良反应。

2.3 静脉输液过程中的护理 输液过程中要注意加强护理,注意预防静脉输液相关的液体外渗、静脉炎、发热反应等不良反应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护理人员要增强责任心,输液过程中要定时进行随访,密切观察患者精神、神色等的变化及静脉输液的肢体的变化,如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另外还要掌握特殊药物静脉输液的应用原则的。输液过程中应根据药物理化性质和治疗要求等调节滴速,降颅压及降眼压药物,如甘露醇可控制在80-120滴/分,硝普钠、硝酸甘油等滴速要根据患者的血压变化随时调整滴速;注意合理安排静脉输液顺序,对于配置好的抗生素类药物失效易降解,导致药效降低,同时易产生过敏物质,所以抗生素类药物做到现配现用,以免发生不良反应[4]。对于输多组液体,尽量将高渗或刺激性较强的液体提前输注,必要时进行生理盐水冲管;注意药物配伍禁忌,以免造成药物的浪费或产生不良应,临床常见呋塞米针与盐酸氨溴索,西咪替丁与头孢匹胺钠等[5];更换液体时注意观察,排静空气后,放开手指上输液管,打开输液管调节器调节滴速[6]。

2.4 拔针护理 拔针时掌握正确的拔针技巧,也可明显降低静脉穿刺部位皮下淤血的发生率[7]。输液完毕后,嘱患者放松,用无菌棉球按血管走行方向纵向按压,并嘱患者把棉签竖着按,不要揉针孔,按压3-5分钟,并向患者说明短时间内不要活动输液手臂,以免引起皮下瘀血或局部肿胀。

3 结 果

经过对患者在静脉输液中的护理后,观察组穿刺失败1例,静脉炎0例,皮下淤血0例,外渗1例,发热1例,其他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3.3%;对照组穿刺失败3例,静脉炎2例,外渗3例,风热1例,皮下淤血5例,其他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2.6%,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经χ2检验(P<0.01),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

4 体 会

静脉输液是护理人员所应该掌握的一项基本护理操作,不但包括静脉穿刺,还包括静脉输液过程中的护理,静脉输液过程中如果护理措施不到位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会影响到患者及家属的情绪,从而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同时还是关系到患者疾病治疗和抢救是否及时的关键因素。所以我们每位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静脉输液过程中的护理措施,只要我们在输液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把好各个环节的质量关,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就能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输液安全[8],给患者减少痛苦。减少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发生,提高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王英.浅谈静脉输液的护理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09,17(4):128.

[2] 谢利珠,黄国清.小儿头皮静脉穿刺难点分析及技巧[J].医学信息,2012,25(2):353-354.

[3] 王莉琳.老年患者门诊静脉输液护理体会[J].中国健康月刊,2010,29(12):153-154.

[4] 徐淑君.合理安排靜脉输液顺序的护理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9):7132.

[5] 赵玉玲,张务霞,王钦玉,等.西咪替丁与头孢胺钠存在配伍禁忌[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9):68.

[6] 戴淼,张静波,王丽丽,等.浅谈静脉输液方法研究与护理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11,19(9):97-98.

[7] 李佳佳.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静脉输液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12,12(24):137-138.

小儿静脉输液的护理技巧体会 篇4

摘要:目的:探讨总结小儿静脉输液的护理技巧,为临床护理小儿静脉输液提供更多的理论参考依据。

方法:对我院在2011年02月―2012年03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患者的特征进行分析,总结护理措施。

结果:所有的100例患者全部顺利进行了静脉输液,没有任何异常情况发生。

结论:在进行静脉输液前,对患者进行宣教以及心理护理,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保证一次性输液成功,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

关键词:小儿静脉输液护理技巧体会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5.356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5-0223-01

目前,在小儿门诊科室,静脉输液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方法[1]。现实中,由于患者年龄较小,无法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想法,更无法与相关的护理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一般情况下,小儿头皮处的静脉分支最多,而且是在身体的表层,很容易被发现,为了让患者能够便于肢体的活动,医院护理人员多采用在小儿头皮进行静脉输液,但是患者家属对静脉穿刺的要求越来越高,希望护理人员能够一次性地穿刺成功。在小儿临床治疗中,静脉输液是最为常见的抢救方法,为了确保能够有效地进行静脉输液,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采取各种特殊措施,以此来提高穿刺成功率以及患者家属的满意度。为了探讨总结小儿静脉输液的护理技巧,同时也为了能够为临床护理小儿静脉输液提供更多的理论参考依据。我院对在2011年02月―2012年03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患者的特征进行分析,总结护理措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在2011年02月―2012年03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患者,男性患者60例,女性患者40例,年龄最大的是5岁,年龄最小的2个月,他们的平均年龄是(2.5±1.2)岁。所有的患者均经过临床确诊为各种病因造成的疾病,需要及时进行静脉输液,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1.2方法。

1.2.1穿刺前的宣教。由于患者年龄较小,而且医院里陌生的环境以及陌生的人群都会让患者产生害怕心理,往往会哭闹不止,护理人员无法进行静脉输液,与此同时,患者的家属也会不知所措,所以护理人员要先做好宣教工作,阐明输液的必要性,让其配合工作,主动接受输液,以此来提高穿刺的成功率,以便减轻患者的痛苦;对于年龄稍大的患者,穿刺前的心理疏导能够有较好的作用,本组所有的100例患者中,3岁以上的患者,经过耐心的激励与表扬,哭闹现象大大减少,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有显著提高。

1.2.2位置的选择。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开头对血管的选择[2]。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比如:年龄等进行探讨以及分析。对于年龄在1岁以下的患儿,头皮处是首选,因为患儿容易躁动,头皮处的静脉比较容易显现出来,方便护理人员穿刺;对于年龄在1岁以上的儿童,足部或者是手部都可以作为静脉输液的穿刺部位,对于那些特别肥胖的患者来说,内踝大隐静脉是最佳选择。

1.2.3局部固定。输液最为关键的是如何固定针头,对于头皮穿刺来说,需要在穿刺之前将患者局部毛发剔除,穿刺成功之后,用四条胶布将其固定,再将头皮针的一端固定在患者耳朵一侧,如果夏天较热,容易出汗,可先将汗液擦干净后再固定,也可以用胶布固定患者头部一圈。如果穿刺部位在四肢,还需要用小夹板来进行固定,但是不能固定太紧,以免影响患者四肢血液循环。

1.2.4拔针方法。由于患儿年龄较小,很容易哭闹,所以护理人员在拔针时,要尽量减少胶布的粘性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我们通常会用石蜡来进行润滑,以此来降低胶布的粘性,让胶布很容易的离开患者皮肤,减少患者的疼痛以及哭闹。方法:用石蜡油浸泡棉签,把它轻轻涂抹在胶布粘贴的边缘,然后轻轻揭开胶布,这样做,患儿就不会大声哭闹,同时也增加了护理人员拔针的成功率。

1.2.5输液中注意事项。① 输液之后,要准确记录时间并且签名,并嘱咐患者家属如果患儿有不适的时候要及时的告知护理人员,并让患儿注意针头的位置,以免被挤压;②对于病情比较严重的患儿,护理人员要全程监控,确保无碍;③要密切关注患儿是否有不良反应的情况出现,比如:气短、胸闷,如有此情况,应该立即停止输液,患者端正坐位、减少静脉回流,以此来减轻患儿痛苦,并及时告知医生;④对于那些输液为抗生素的患者,护理人员必须要观察半个小时来确定有无异常情况出现。⑤巡视病房时,要注意患者针头有无阻塞和脱落的现象。

2体会

医学上,小儿静脉输液是护理工作中一项最为基本的治疗方法,几乎所有的患儿都会遇到,但是,小儿输液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比如:小儿静脉的特点、小儿不宜合作,所以,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能够有足够的耐心以及高超的穿刺技术,以此来减少患儿的痛苦,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要学会随机应变,处理突发的情况。

我们在输液的过程中,良好的心理支持是对患儿的最佳鼓励方法[3]。我们要采取不同的交流方式,正确引导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让他们能够消除心理障碍,安心地接受静脉输液,也能够有效地提高穿刺的成功率。作为护理人员,要能够掌握患者的心理,合理的与他们进行心理上的沟通。

参考文献

[1]高少琴,陈慧琼.小儿静脉输液的护理技巧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020): 179-180

[2]周静瑛,艾红秀,彭婉婷.小儿静脉输液注意事项及护理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2(35)

心理护理在患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篇5

1选择对象

选择2008年1~4月在输液大厅留观的患儿228例, 4个月~1岁43例;1~3岁91例;3~6岁94例。

2患儿的心理护理

2.1输液前的心理护理

0~1岁的患儿很多没有输液的经历, 安抚好焦急的家长, 取得其配和最为重要。肠炎及发热脱水患儿先给予补充水分, 将患儿四肢和身体固定, 护士选择穿刺部位, 左手固定头部, 右手持针快速穿刺, 未等患儿反应已穿刺成功。操作一定要温柔, 不要让婴儿感到压迫或疼痛。穿刺后, 母亲温暖的怀抱和轻声爱抚, 是对刚刚遭受了疼痛经历的患儿最好的安慰。患儿吸吮着母亲甘甜的乳汁很快就安静了;不能母乳喂养的, 给予食物和水同样也是有效的。这有助于患儿与家长形成安全型依恋关系。

1~3岁的患儿静脉输液是最不容易配合的。此年龄的患儿较1岁内的患儿力量大, 对外部世界有了一些认知, 但仍无法准确表达, 与外人沟通也存在着一定困难, 怕见陌生人。有些已有过输液的经历, 见到护士就会哭闹。及时与家长做好沟通, 告知家长此阶段患儿的特点, 取得配合, 快速穿刺, 减少停留时间。有些不配合的患儿, 则需要两名护士与家长配合固定。

3岁以上患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沟通能力, 会哭诉不想输液。护士的和蔼可亲, 主动热情, 会缓解患儿和家长的紧张情绪。护士应鼓励患儿, 如“扎针是有点疼的, 疼可以告诉阿姨, 但不能动, 要配合阿姨。”让孩子明白对扎针的恐惧是正常的, 告诉患儿真实的情况, 不欺骗, 把痛苦的感受说出来, 心理压力就会减轻些。不要说“你别哭”等消极的暗示, 这会诱导患儿加剧恐惧心理。如果真的疼哭了, 给予患儿安慰和积极的鼓励会更有意义。

医护人员对患儿友爱、尊重、关怀, 使患儿的恐惧不安得到缓解, 情绪稳定。这样穿刺时患儿就能够很好地配合。避免了因哭闹扭动导致穿刺失败的危险, 减轻了患儿的痛苦。

穿刺成功后对患儿表扬并感谢, 给予小贴画作为奖励, 使患儿有一种战胜疼痛后的成就感, 有利于下次工作。

2.2输液中的心理护理

患儿静脉输液不仅是穿刺难, 输液中的看护同样是个难点。患儿好动, 自控力差, 扎好的针不小心就会脱出, 重扎患儿受罪, 家长心疼, 增加了护理工作量, 还为下次穿刺选择血管增加了难度。护理重点是要使患儿保持安静, 减少运动。0~1岁的患儿, 以母亲拥抱轻声安抚为佳, 患儿在病痛中, 安静一会儿就睡着了。连续几日输液的, 提醒家长调整患儿作息时间, 使输液和睡眠时间同步, 这样家长看护就轻松一些。大一点儿的患儿, 让家长给他 (她) 讲故事, 玩玩具, 分散患儿对穿刺部位的注意力, 同时做好制动。

2.3输液后的心理护理

输液完毕拔针时, 睡着的患儿要轻轻唤醒, 并叮嘱回家后要好好休息。医护人员对患儿的爱心, 鼓励, 使患儿感到被重视、被尊重, 再次输液时患儿就容易配合。

3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

现代家庭通常都是独生子女, 孩子生病, 家长着急, 情绪波动大, 心情矛盾, 既盼望孩子通过输液早点康复, 又心疼孩子扎针受罪。家长的紧张焦虑无疑会影响孩子的情绪, 所以作好家长的心理护理是非常必要的。

患儿年龄小, 尤其是初次输液, 家长没经验, 异常焦虑。护士要安慰家长, 如:“别太紧张, 孩子小时候都爱生病, 大人镇静一些, 会对孩子有安抚作用, 要给孩子做个好妈妈的榜样”。

有些家长看孩子哭闹又缠大人, 就骗孩子:“不给你扎针, 妈妈扎”;或说“扎针不疼”。告诉家长不要骗孩子, 否则孩子会对家长和医护人员产生信任危机, 不利于以后工作的开展。要让家长明白让患儿了解真实情况, 面对并接受疼痛。这是成长之路必须要经历的。

有些孩子经常生病, 家长较为烦躁, 容易批评指责孩子, 自己上班已经很辛苦了, 还要陪他来看病。这个时候, 护士的心里辅导很重要, 要让家长意识到生病并不是孩子的过错, 疾病已经导致了孩子身体的痛苦, 不要再给孩子增加心理的负担, 家长应该保护孩子身心健康。

个别家长心疼患儿, 护士给输液, 告诉孩子“打阿姨骂阿姨”, 护士要善意地提醒家长:要让孩子学着面对痛苦。这样的教育方式, 会导致孩子的攻击性, 长大后会有暴力倾向, 对孩子的成长发展不利。

与家长基于有效沟通建立的良好护患关系, 不仅提高了穿刺成功率, 促进了患儿身心健康, 更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和成就感。[2]

4结果

4个月~1岁患儿43例中, 哭闹5例, 1次穿刺成功40例;1~3岁91例中, 哭闹12例, 1次穿刺成功83例;3~6岁患儿94例中, 哭闹4例, 1次穿刺成功91例。

心理护理在患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十分有效, 注重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 对改善医患关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减轻患儿及家长的痛苦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摘要:患儿静脉输液是护理工作中的难点, 做好心理护理取得患儿和家长的配合, 是提高穿刺成功率的基础和关键。

关键词:心理护理,患儿静脉输液,配合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5:188.

静脉输液中的护理技巧 篇6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在门诊静脉输液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324例, 其中男性159例, 女性165例;年龄19~72岁, 平均年龄 (41.8±7.9) 岁;患者均血管条件良好, 神志清晰, 前臂静脉适合留置针的使用, 同时排除血液性疾病史者;静脉输液时间3~7 d, 药物以抗生素为主。

1.2留置针应用: (1) 选择穿刺部位:首先选取患者上肢前臂中部或下部1/3处, 手背血管若弹性较好、直且粗者也可选择, 为利于患者活动, 关节部位尽量避开[3]。 (2) 选择血管:选择弹性较好的浅静脉血管, 直而粗, 充盈性好, 血流量大。皮肤表面呈炎性反应、滑动、有静脉瓣或瘢痕血管不要选择[4]。 (3) 材料:美国BD公司生产小型号和大型号留置针, 6 cm×7 cm无菌透明敷料 (3M公司) ;留置针的选择以对输液速度不影响为前提, 尽量选用有创程度小、满足患者输液要求的最小型号[2], 使静脉炎发生率尽最大程度降低;1~2块医用纱块, 医用胶布, 弹力网绷带等。 (4) 留置针操作:排空输液器内的空气, 确定留置针在保质期内, 输液器针头插入肝素帽, 空气排尽, 穿刺部位皮肤0.3%碘伏消毒, 直径超过5 cm, 右手持针与皮肤保持15°~30°角向皮下血管刺入, 回血后角度为5°~15°, 继续进针2 mm, 将软管送至血管内, 右手将针柄固定, 左手将外套管沿血管快速送入, 直至软管完全进入血管, 止血带松开, 拔出针芯;透明敷料将留置针固定, 留置针柄与软针头间用2~3 cm宽医用胶布固定, 穿刺部位用1块医用纱块盖上再将弹力网绷带套上, 确保留置针固定, 将置管日期写上。 (5) 封管:输液完成后, 先行冲管 (3~5 m L 0.9%Na Cl溶液) , 再封管 (5 m L肝素液) , 采用缓慢注射正压封管法, 推注同时将留置针小开关关闭, 拔出针头, 使封管造成的血管壁冲击力降低, 也可保证小开关至针尖部位正压的维持, 以免血液倒流后发生堵管[5]。 (6) 再次输液:首先对穿刺部位是否出现肿胀、渗血、渗液及炎性反应等进行查看, 穿刺部位一旦出现以上症状立即拔针并及时处理;确认穿刺部位正常后, 5 m L Na Cl溶液对肝素帽消毒, 注射器抽取0.9%Na Cl溶液与头皮针连接并插入肝素帽, 先回抽, 确定针头通畅后将少量0.9%Na Cl溶液推入冲管, 将静脉输注针头插入肝素帽输液;回抽未见回血者可加推肝素液5~10 m L, 力度适中, 通畅者可输液, 不通畅者将留置针拔除, 更换穿刺部位。 (7) 留置时间:通常3~5 d。

1.3护理:由于门诊应用留置针输液的患者, 在输液完成后要回家, 不便于留置针的观察和护理, 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及其家属做好宣教工作, 包括:向患者详细讲解留置针护理的意义、目的、护理知识, 尽量取得患者的信任, 使其积极配合护理工作, 嘱患者穿刺部位保持清洁、干燥, 肢体禁止过度活动, 穿刺部位一旦出现异常立即来院处理。

2结果

2.1穿刺成功率: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318例, 成功率98.15%;并发症发生率为5.56%, 其中静脉炎3例, 皮下血肿5例, 液体渗漏3例, 导管堵塞7例。

2.2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见表1所示, 3 2 4例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8.15%。

3讨论

静脉留置针操作简单, 由于减少了穿刺次数, 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护理得当可以保留7 d左右, 使患者的穿刺痛苦大大降低。由于穿刺次数减少, 使血管通路得到维持, 患者接受率高, 利于临床用药, 同时使护士的工作量降低, 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但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在为患者带来益处的同时也会发生并发症, 因此护士要严格各项无菌操作, 置管前将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意义、目的、注意事项、护理要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预防方法详细告知患者。本研究证实, 324例门诊静脉输液患者中, 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98.15%;并发症发生率为5.56%, 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8.15%。

总之, 对门诊静脉输液患者应用留置针, 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可以获得满意效果, 得到患者及护士的认可。

参考文献

[1]李佩兰, 芦雅琳.静脉留置针在门诊输液中心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 (21) :62-64.

[2]毛春华, 林玉连.陈焕弟.大小型号留置针临床应用效果比较[J].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1, 1 (17) :121.

[3]郑喜璇, 熊会林.静脉留置针在门诊的应用和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 32 (9) :1494-1495.

[4]朱粉芳.持续质量改进在静脉留置针规范护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 2012, 27 (03) :279-281.

静脉输液中的护理技巧 篇7

关键词:双人核对护理模式,急诊静脉输液,应用效果

在临床上,静脉输液是治疗疾病的常规手段之一,也常用于急诊患者当中,急诊静脉输液要求操作速度快,高准确性和安全性,此方法适用范围广泛,但由于患者数量的增加,施药剂量的不同及工作量较大等因素,可能会引起一定程度的风险[1]。差错事件的发生,对患者疾病的治疗产生消极作用,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导致患者与医院产生纠纷,从而影响医院的名誉。为了避免静脉输液过程中出现差错事件,对患者实施多人护理模式取得不错的临床效果[2],本文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进行急诊静脉输液的360例患者为对象,评价双人护理模式在急诊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12月进行静脉输液的360例患者,男210例,女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80例,观察组男100例,女80例,年龄12~88(42.6±11.3)岁,对照组男102例,女78例,年龄14~90(43.2±10.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在急诊静脉输液中实施常规的单人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双人核对护理模式,方法如下:由医院护士主管负责在输液卡上填写患者的资料,包括:姓名、年龄、床号、药名、用药剂量、用药时间等,确保资料详细无误后签字确认;核对护士和执行护士在实施静脉输液前,必须严格遵守“三查七对”原则,对患者信息进行严密的核对,包括用药名、药品有效期、用药剂量、用药时间、药品配制比例等,确定无差错后,执行护士和核对护士在输液卡上签字确认;然后进行急诊静脉输液,输液过程中,由护士主管监督执行护士随时关注患者的剩余药量,及时进行补液,并做好记录,签字确认。

1.3 评价项目

分析比较两组在输液过程中的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率,差错事件包含:漏加续加、药剂量出错、补液出错、同名患者;调查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程度,采用医院自制护理质量评分表,满分100分,打分越高说明对护理质量越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差错事件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均没有出现漏加续加、药剂量出错、补液出错、同名患者的差错,出错事件发生率为0%,对照组出现漏加续加8例,药剂量出错2例,补液出错3例,同名患者4例,出错事件发生率为9.44%,观察组差错事件发生率远远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

2.2 两组护理满意程度对比

观察组满意程度评分为(95.6±3.2)分,对照组为(78.4±4.9)分,观察组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研究表明,在急诊静脉输液过程中,发生差错事件主要是由护士的不当护理引起,因为护士在日常的护理工作千篇一律,每天重复大致相同的工作,易产生负面情绪;护士的责任心不够,护理工作不够严谨;经验不足,对其他护士依赖性较强。这些因素在急诊静脉输液过程中都容易引发差错事件的发生[3,4,5]。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在疾病治疗中,对静脉输液护理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差错事件的发生,对患者疾病的治疗产生消极作用,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导致患者与医院产生纠纷,从而影响医院的名誉,对患者和医院均有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因此,提高医院在急诊静脉输液过程中的护理质量至关重要[6]。

本研究在“三查七对”原则的基础上,采取双人核对护理模式,患者的信息进行双人核对,核对人签字确认,保证患者的信息详细且准确,避免患者在急诊静脉输液过程中,发生漏加续加、药剂量出错、补液出错、同名患者的差错[7]。本文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12月行急诊静脉输液的360例患者为对象,评价双人护理模式在急诊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实施双人核对护理模式,差错事件的发生率(0.00%)远低于对照组(9.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程度评分为(95.6±3.2)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8.4±4.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实施双人核对护理模式,避免了差错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护理的安全性,提高护理的质量。

综上所述,双人核对护理模式在急诊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显著,避免了差错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护理的安全性,提高护理的质量,患者满意程度高,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1]谭巧君,杨春霞.临床护理路径在急诊静脉输液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5):84-85.

[2]杨间平.门诊小儿静脉输液的护理安全隐患及防护措施[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4):955-956.

[3]张琴.改良查对法在急诊静脉输液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5):104-104.

[4]陈育存.护理管理干预对门诊、急诊静脉输液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24):24-25.

[5]李虹.双人核对制度在预防门诊注射差错中的应用体会[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2,3(2):232-232.

[6]吴莹嘉,何晶晶,郭素萍,等.双人核对静脉输液流程临床效果的观察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2):133-134.

静脉输液中的护理技巧 篇8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345-02

静脉留置针因其有快速、安全、方便[1-2],有利于保护血管,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工作效率等优点,已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留置针一般可保留3 d~5 d,小儿活泼好动,不会很好合作保留留置针,如何固定好留置针并使患儿更舒适、安全是儿科护理的一项基本技术[3]。因复合外伤术后的儿童血容量不足,血管条件差,加之患儿好动、不配合,留置后针眼处经常会出现渗血、留置针移位、液体渗漏、意外脱管等现象。针对这些情况,我科从2013年1~6月在固定留置针敷贴外加配纸胶布和3M自粘式弹力绷带固定包扎,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6月住院患儿72例,其中男48例,女24例;年龄6月~12岁。均行静脉留置,穿刺部位为手背静脉、头静脉、大隐静脉和足背静脉。

1.2 材料与方法

1.2.1 材料 常规输液用物、BD公司的24G留置针、3M留置针敷贴、纸胶布和3M自粘式弹力绷带。

1.2.2 操作方法 科内对每位護士进行培训,严格掌握操作规范,按静脉留置针操作规范进行留置针穿刺。使用常规输液用物及留置针穿刺成功后,以3M留置针敷贴固定,接着用纸胶布在贴膜上下边缘再次固定,纸胶布长度超出贴膜左右边缘约2~3 cm,纸胶布固定时要将留置针敷贴的上下边缘都覆盖,然后避开穿刺点将标有留置日期的胶布贴在纸胶布上,以便为定期检查,更换贴膜、拔管提供依据。最后在两条纸胶布(包括两条纸胶布)之间包扎3M自粘式弹力绷带。包扎手背弹力绷带时可在弹力绷带1/2处剪一个比患儿大拇指直径长0.5cm的小口,将大拇指从小口中穿出来,从手背向手心缠绕一圈半固定留置针。将留置针针柄及肝素帽外露,再用纸胶布将肝素帽固定在弹力绷带上,另用一条纸胶布压在敷贴针柄处,胶布两端固定在弹力绷带上。

1.3 结果 本组72例中70例患儿留置时间为(5±1.16)d,2例患儿发生穿刺部位液体渗漏,留置期间未发生留置针移位、意外脱管、堵管现象及静脉炎。

2 护理

2.1 置管前护理 向患儿家属介绍留置静脉留置针的优点,并告诉患儿及家属穿刺过程中的配合方法,置管后的观察及注意事项,使其乐于接受。

2.2 静脉选择 选择血管要直、柔软、有弹性、易于触及、充盈良好,有完整弹性的皮肤支持。避免靠近神经、韧带、关节、受伤、感染的静脉,尽可能从血管的远端开始,避开静脉瓣,不用末梢循环差的血管[4]。另外应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

2.3 置管后护理

2.3.1 在留置针置管期间,应做好健康教育,经常观察巡视穿刺部位皮肤颜色有无发红、肿胀、渗液,血管有无痉挛以及局部有无炎症的发生,发现异常立即拔出留置针,局部用50%硫酸镁湿热敷。消毒穿刺部位,并覆盖无菌敷料,抬高患肢、制动,48h内防水。

2.3.2 发生导管堵塞导致液体输入不畅时,正确的方法是回抽[5],即用注射器将血凝块抽出。不能加压推注或用力挤压输液管,以防将血凝块的血栓推人血管内导致其他并发症的发

生。如果注射器抽吸无效,应立即拔针,更换部位重新穿刺。

2.3.3 输入高营养液前后应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并冲洗彻底,以避免因冲洗不彻底残留而导致导管堵塞。应用刺激性强、渗透性高的液体时,封管前用适量的生理盐水冲管,可达到杜绝或减少药物对局部血管的持续刺激,不致引起静脉炎,尤其是输液结束时输注的是高渗液体或刺激性强的液体,先冲管后再封管的方法更有意义[6]。

3 讨论

输液是临床上最常用、最有效、最快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给药方法。使用纸胶布和3M自粘性弹力绷带固定留置针,患儿不易拔出,降低了二次穿刺率,既减少患儿的痛苦和护理人员的工作量,还降低了患儿家长的不满情绪。这种方法更安全、经济、有效,临床效果满意,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素真,尹玉梅,张丽.可来福接头与肝素液在输注甘露醇中的对比性研究[J].临床护理杂志,2006,5(4):7-8.

[2]喻燕敏. 可来福输液接头在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J].江西医药,2001,36(3):236.

[3]张银川,沈芳,沈晶晶.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探讨[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5(4):67-68.

[4]姚艳,槐宇,薛菲.小儿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J].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9):2518-2519.

[5]刘占娥,迟文俊.COPD患者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2012,4(14):303—304.

静脉输液护理最佳方法创新进展 篇9

【关键词】静脉输液;护理方法;护理创新进展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469-01

为使病人获得安全有效地治疗,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减轻痛苦,笔者通过对静脉输液穿刺工具的应用概况、中心静脉导管输液的优势、改良静脉输液操作技巧(静脉穿刺法、进针长度、针柄固定法、拔针时机及按压方法、一次性排气成功法)等方面综述如下。

一静脉输液穿刺工具的应用概况

静脉输液穿刺的工具一般有头皮钢针、静脉留置针、中心静脉导管、静脉输液港等几种。当前,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静脉输液在临床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常用于测量中心静脉压,进行大量而快速的静脉输液,长期肠外营养途径,作为血液透析的管道等。它减少了浅静脉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减轻了护士的临床工作量。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PA),又称植入式中央静脉导管系(CVPAS),是一种可植入皮下,长期留置在体内的静脉输液装置,主要由注射座和静脉导管组成,可用于输注各种药物、补充液体、营养支持治疗、输血、血样采集等。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后把导管送入上腔静脉,导管的另一端和穿刺座相连埋置胸壁皮下组织中,并缝合固定,患者体表可触摸到圆形穿刺座。需要输液时,将无损伤针头经皮肤垂直刺入注射座即可。

二中心静脉导管输液的优势

中心静脉置管主要穿刺途径为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和股静脉。锁骨下静脉置管穿刺技术高,容易出血,但导管留置时间长,血流量充足,感染发生率低,不影响美观;颈内静脉穿刺难度相对较大,血流量充足,但影响休息及美观舒适,有时可遗留瘢痕等;股静脉穿刺置管较容易,不易出血,但血流量相对不足,感染率高,影响肢体活动。樊桂娟[7]对上述3个不同部位深静脉置管在血液净化中的应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3种穿刺途径各有不同的优点,可根据患者的外周血管情况、具体治疗要求采取不同的置管方式。

三穿刺方法的改良及其进针长度

传统静脉穿刺法为斜刺法:下面介绍几种静脉穿刺的改良方法:①针头斜面向上直刺法:吴晓莲等[9]采用右手持头皮针小柄,使针尖斜面与血管纵轴平行,针头与皮肤成40°~60°,利用腕部力量,以轻快地动作在静脉上方快速穿过皮肤直刺血管,针头进入血管后见回血或感觉有突破感后,迅速将针柄放平,再沿血管进针少许。与传统静脉穿刺法相比能减轻患者疼痛,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且能减少对静脉的损伤,延长静脉的使用寿命。②针头斜面向左静脉直刺法:张成[10]采用针尖斜面向左静脉直刺法,即右手拇指、食指分别持针柄上下两面,针柄与皮肤垂直,针尖斜面向左进针,针体与皮肤角度为30°~45°,见回血后,立即压低针柄将针头沿静脉进针少许。与传统静脉穿刺法相比能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对穿刺的疼痛反应及对组织血管的损伤。③增大角度进针法:谢玉凤[11]采用右手持静脉穿刺针头在血管上方或侧面与皮肤成60°快速进针,穿过皮肤,再呈约20°沿血管方向送入,见回血后将针头沿血管进针少许。与传统静脉穿刺法相比能减轻患者对穿刺的疼痛反应,改善护患关系。④手背自然放松进针法:孙玉红[8]等采用让患者自然放松,不需握拳,操作者左手紧握患者的四指或五指,使之向手心方向弯曲成弧形,然后右手持针,针尖斜面向上,针头与皮肤呈45°左右,向心方向,在血管的上方直接刺入静脉,见回血沿静脉走向向前推进少许。与传统静脉穿刺法相比能减轻患者对穿刺的疼痛反应,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

四针柄固定改良方法

传统的静脉输液针柄为右侧固定,当针头进入血管后,针头与血管间均形成一夹角,当角度很小时,针尖斜面与血管内上壁几乎贴近,往往造成液体不滴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常将针尾部垫起,如遇到较小的血管,针尖可直接抵碰血管下壁,根据力学原理,针尖着力方向正好斜对血管下壁,稍有外力作用,往往造成血管被刺破,液体渗漏,引起肿胀疼痛。而洪晓珍[14]采用针柄左侧固定法,即穿刺针进入静脉血管后轻轻旋转针柄至左侧后固定,针头与血管间的角度使针尖着力方向正好与血管上壁斜行背离,不易刺破血管上壁,由于斜面朝下,针尾端并未垫起,针尖往往位于血管较中间的位置,不易触碰血管下壁。与传统的针柄右侧固定法相比能减轻患者疼痛,保护血管不易刺破,维持输液管道通暢。另外,针柄左侧固定时,针梗阻挡血流形成的旋涡在针尖斜面的背后,针头内流出药液可以很快被血流冲散稀释,单位时间内接触血管的血药浓度相对较小,不易造成血管疼痛。

五按压时间及拔针方法

传统拔针按压法(称传统法)相比,该法能减轻拔针后疼痛、减少皮下瘀血发生率。孟维玲等[19]采用无创拔针法,即揭开固定针头的输液贴(保留带小纱块一条),用左手食指在针尖的上方约2 cm处绷紧病人手背皮肤,拇指虚按输液贴的小纱块,右手反折输液管并持针柄,将针柄抬高10°~15°,快速拔针立即用左手拇指沿血管纵向按压。与传统的拔针法相比,患者痛感反应明显降低。而通常在临床上,患者静脉输液完毕用常规方法拔针后,护士即用原无菌敷贴按压穿刺点,迅速拔针(约0.5 s),用左手(患者为输液对侧)拇指沿血管纵向按压穿刺点片刻,此拔针法常出现局部皮下瘀血、出血、疼痛等现象,给患者带来痛苦。鉴于此,刘滨泉[20]采用缓慢拔针法即护士用左手指尖上方2 cm绷紧皮肤,右手持针柄抬高10°~15°,缓慢(1~2 s)拔针。拔针后用无菌敷贴覆盖针眼处,并用左手或指导患者用输液对侧手的大鱼际按压针眼及上方皮肤,中等用力,持续按压5 min左右。

综上所述,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基本护理技术操作,是医院治疗抢救患者的重要手段,如何做到安全、有效、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轻病人痛苦,还需要在临床护理实践中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小儿科静脉输液反应的护理及预防 篇10

关键词:小儿科 静脉输液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3-0145-02

小儿科静脉输注药物进行治疗是常用的方法,由于各种原因经常出现输液反应并发症,输液反应是临床输液时引起的各种非治疗效应。输液反应可能导致病情迅速恶化,甚至死亡,给患儿造成极大的危害。引起输液反应的原因主要有热原反应、液体污染等[1]。所以我们要寻找预防输液反应的方法,现就小儿科的输液发热反应的因素分析及护理预防对策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我医院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科室共11例患儿输液反应的资料。均为静脉输注药物进行治疗的患儿,其中男5例,女6例,年龄6-12岁。多数患儿表现为于输液后15min~60min突然出现发冷寒战,口周发绀,恶心呕吐,皮肤有花纹,四肢凉,随后体温骤升至39℃以上。

上一篇:英语否定论文下一篇:聚焦土地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