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定制论文五篇

2024-09-10

人才定制论文 篇1

关键词:“两定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体系,动物科学与技术专业

“两定制”人才培养模式即一年级定行业, 二年级定工种或岗位。具体而言, 就是动物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经过专业基础课学习后, 根据自身条件、能力、兴趣爱好确定一种就业方向 (三个方向供学生选择:技术服务与营销、饲养技术、疾病防治技术) ;二年级根据学生的就业方向、企业的岗位 (工种) 需求, 学院与企业共同设计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环节, 学院与企业建立校企合作班, 学生在全面掌握企业岗位群技能的基础上, 重点加强对某一或几个岗位实践技能的强化训练;三年级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两定制”人才培养模式对现行的实践教学进行了大胆改革, 打破传统的课堂实验、校内外实习、毕业设计的三段式, 对课堂实验、校内实习、校外实训、毕业设计、社会实践等实践教学环节进行合理配置, 做到“四个结合”, 即教学与产业结合、学校与企业结合、顶岗劳动与专业学习结合、实际生产与理论学习结合。“两定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体系经过多年的创新和优化,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确保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两定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重点

“两定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前提是实验室及教学实训基地的建设。农业类院校, 特别是地方院校经费投入不足, 实验仪器设备短缺, 实验教学基地建设滞后, 不能为学生提供较为优越的实践教学环境和条件, 给实践教学的开展带来了诸多困难。因此, 实验室及实训基地建设, 既是“两定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前提, 也是建设的重点。我院选择在本地区同行业、同专业中技术条件比较先进、能满足学生实践教学要求的企业, 优化校内和校外两种实训教学基地建设, 让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学习实用技术, 感受真实的职业环境, 提高职业能力。

(一) 建立紧密型校企合作方式———工厂学校

传统的松散型合作方式是学校与企业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 以合同的方式将实训基地固定下来, 学校向企业提供学生, 学生在企业得到锻炼。紧密型的合作方式是使学校与企业成为一体, 我院动物科学与技术专业依照合同法在企业建立实践教学基地 (我们称这种模式为工厂里的学校, 简称“工厂学校”) , 其途径有以下几种:利用我院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对企业工人进行培训及技能鉴定, 使企业工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在安徽强英鸭业有限公司建立科研机构及实验室, 进入企业创新的主战场, 使学校成为企业的研发中心;在淮南金鸽养殖合作社以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形式参股等。紧密型的合作方式———工厂学校, 有利于教学计划的实施, 是“产、学、研”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企业会拿出更多的资源及资金来参与人才培养, 实现校企共赢。

(二) 共建学校教学工厂———动物科学实训基地

一是依靠行业、企业的深度参与共同建设实训基地。2007年, 我院动物科学实训示范中心被教育厅确定为教学质量工程重点项目, 在教育厅重点项目建设的基础上, 宿迁大北农有限公司、宿州雨润肉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及宿州市农委种羊场等企业先后为实训示范中心投资, 累计拨付专项建设经费220万元, 建立动物科学实训示范中心 (我们称这种学校内教学实训工厂为“学校教学工厂”) 。校企双方共同确定实训示范中心建设规划, 共同进行实训示范中心项目建设, 按企业车间形式进行建设, 按企业的标准进行管理。实训示范中心的设备均为技术含量高的生产型设备, 学生学习专业实践课程都能同时在“学校教学工厂”中得到锻炼。

二是依靠宿州市埇桥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 建设农科教学培训中心, 包括淮北麻鸡养殖场、畜禽疾病控制中心、饲料加工及检测中心、畜产品加工厂等。学生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进入农科教学培训中心所属工厂, 学校教学工厂在没有学生学习和实践的时候就是企业, 在有学生学习和实践的时候就是教学工厂, 学生实践的内容就是进行畜禽养殖及疾病防治。学生经过基本技能训练后, 直接送到企业生产岗位进行实践和锻炼。

“两定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 “两定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总体设计

“两定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总体设计, 在于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形成以企业需求为目标的教学理念, 即以“两定制”人才培养模式为主线, 以工学交替、校企合作为突破口, 进一步带动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带动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带动学生实践技能、职业素质的提高。主要包括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组织保障体系和实践教学评价监督体系四个环节。实践教学体系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 采取分层次培养: (1) 一年级实验模块, 包括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 为学生定行业培训层次; (2) 二、三年级实践实训模块, 包括校内外生产和认识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专项技能训练等, 为学生定工种或岗位培养层次; (3) 第二课堂活动, 包括社会实践、各种学科竞赛、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各种证书获得, 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二) “两定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建设

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形式的选择、教学技术与设备的利用、教学团队的构建、教学质量的评价与监控六大环节。为确保实践教学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人才资源和技术资源, 积极和企业行业联系, 聘请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及参与专业教学的教师一起成立“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 使其参与指导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运行与监控。

实践教学目标动物科学与技术专业对应的行业, 主要包括畜禽养殖、疾病防治、饲料生产与销售、畜产品加工业等, 其特点可能是小规模企业, 也可能是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就业岗位可能是管理、销售, 也可能具体到生产中某一个环节。因此, 实践教学目标定位在就业岗位群技能需求, 紧紧围绕职业能力的养成而展开, 通过专业认知实习 (定方向) 、专业核心课程综合实验及实训 (定岗位) , 培养学生具有营养饲料、育种繁殖、疫病防治、加工流通、环境保护等技能和创新能力, 基本胜任未来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 (主要包括基本职业能力、专业技术能力与岗位职业能力) 。

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建设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发课程, 主要做法是:依据社会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制定教学计划;邀请行业专家、有现场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按照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共同参与教材的编写, 教材内容吸纳本专业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 反映区域经济的特点, 使教材更具有针对性、职业性和实用性;在教学内容上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 按职业岗位技能要求组织教学内容。如, 现代养猪生产企业中广泛利用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等新技术, 我们就将这些先进技术贯穿到《养猪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去, 让学生能及时掌握和应用这些先进技术。近两年在全国发生并对家禽业生产影响最大的“禽流感”病最新的防制技术, 也安排到《养禽与禽病防治》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中, 让学生掌握该病防治的新知识及新技术, 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食品安全事件时常发生, 公共卫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社会对具有创新能力的食品检验专业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我院在动物科学与技术专业开设《肉品安全技术》课程, 针对畜禽养殖环节、流通环节以及畜产品的加工环节生产第一线肉品安全岗位技能需求, 提出安全隐患主要来自于养殖环境、饲料、饲养过程、动物疫病传播、微生物污染、滥用抗生素、兽药残留、化学物质污染和残留等, 同时还包括营养、食品质量、标签等问题, 我们将危害肉品安全关键控制点及岗位技能融入课程体系中, 并与企业合作编写了《肉品安全技术》实验指导书。实践教学内容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 满足经济和企业发展的需求。我们根据岗位特点及学生个性化技能需求, 实行“菜单式”教学, 设置了专业限选课、任选课, 如《特种动物养殖实验技术》、《宠物疾病诊疗实验技术》、《养鱼与鱼病防治实验技术》、《畜禽产品加工实验技术》等, 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自主选修课程, 这样不仅充分有效地利用了学校的教学资源, 还拓展了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 满足学生学习个性化的要求, 培养的学生具有知识通融与迁移能力, 这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学生的就业渠道。“两定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内容 (见图1) 。

实践教学形式“两定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的教学形式, 是实践教学体系富有活力的源泉。一是在实践教学时, 采取认知实习、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等多样化教学形式, 使学生既能在校内课堂学习, 又能置身于企业生产现场, 既动手, 又动脑, 以此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学生第二学期学习专业基础课的同时, 学生先到企业一线实习, 使学生了解企业的技术岗位要求, 提高认知能力;第三学期再到企业实习, 以验证理论技术与生产技术之间的吻合程度。如此交替, 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素养, 实现与企业需要之间的无缝对接。二是全过程实行“产学研结合制度”, 做到“师生与企业技术、生产人员相结合, 教材与产品相结合,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技能鉴定和顶岗实习相结合, 毕业设计与企业技术创新相结合”, 每年举行学生技能大赛及科技创新大赛, 教师辅导学生开发新产品, 如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淮北麻鸡品质改良研究, 在提高鸡肉品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创造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三是引入企业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 编写了《养殖业企业文化手册》, 与企业联合举办“协尔班”、“大北农”, 将企业的职业道德要求作为学生的学习要求, 营造真实和仿真的职业环境, 将企业文化理念贯穿到教学全过程, 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四是全面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实施教学、训练、考核、鉴定一体化管理, 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学生技能训练与职业技能鉴定。

实践教学评价监督体系为了保证实践教学质量, 确保实践教学体系按预定方式运行, 学院形成一套完整、科学、公正、实效的监控和评价机制, 人员主要由学院专业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和企业的相关专家组成, 采取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两种方式, 由学生自评、企业指导教师评价、学校指导教师评价三种形式相结合的评价监督体系。评价监督实践教学体系既要对实践教学过程实行全程督导监控, 及时发现问题, 又要通过学生的职业技能状况、企业对学生工作表现以及学生就业情况的反馈, 研究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充分发挥评价监控机制的激励、导向和诊断作用, 在不同阶段针对不同问题做出反馈, 及时调整实践教学内容, 发挥过程改进功能, 既能保证高职教育实践教学考核体系的有效执行, 又能促进实践教学体系不断创新, 使实践教学体系持续、健康、有效发展。

“两定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体系取得的成效

(一) 全面提高学生实践技能, 就业能力与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近年来, 我院大胆进行实践教学改革, 积极探索“两定制”人才培养模式, 动物科学与技术专业经过“两定制”模式训练的学生, 上岗适应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专业技术水平、企业文素养等得到全面提高, 就业能力、就业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动物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先后获得全国高职院校技能大赛二等奖一次、三等奖一次, 学生职业资格证书和毕业证书双证率高达98%以上。该训练模式下的学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许多用人单位慕名到实训基地招聘毕业生, 一批农牧企业集团, 如大北农集团、正大集团等连续几年来我院选聘动物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 并给予我院毕业生踏实肯干、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好评, 平均就业率为98.4%。

(二) 教学团队教科研成绩突出

“两定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体系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 在合作办学的过程中, 学校和企业已经逐步实现师资队伍资源的共享, 教学团队教师成为新产品开发、新工艺研发的技术顾问, 教师科研能力、创新能力、教学水平全面提高。动物科学与技术专业为省级示范专业及省级教学团队;教师主持的“两定制”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获2010年度省级教科研二等奖;与宿迁大北农有限公司、北京中谷饲料有限公司、阜阳市黄牛改良中心、灵璧宝迪良种猪场等企业深度合作, 联合编写《畜产品加工技术》、《内科病诊疗技术》、《畜禽繁育技术》、《畜禽饲养技能》等17门实训教材。教师在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同时, 加强了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 充分利用自身强大的研发能力提供社会服务, 教师主持的《淮北麻鸡营养需要参数研究》、《皖北地区肉山羊小规模饲养模式探索》一批有影响力的研发项目, 提升了企业产品的竞争力, 为企业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结语

“两定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体系以专业认知实习 (定方向) 、专业课程综合实验及实训 (定岗位) 为主线, 以就业能力培养为目标, 系统规划实验教学体系, 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使学校共性培养的广泛性与学生个性发展的独特性得到有机结合, 学生毕业后能迅速进入岗位角色。随着现代畜牧业的发展, 新技术在遗传育种、营养、疾病防治和管理等方面不断渗入, 畜牧业对人才的培养目标提出了更高要求, 实践教学体系需要在学校高度重视、企业积极参与、广大师生共同努力下进一步完善及创新, 这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任务。

参考文献

[1]张堂田.高职院校“两定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教育学术月刊, 2009 (5) :103-104.

[2]郭南初.教学工厂模式在苏州地区的创新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 2011 (2) :162-163.

[3]郑昌江.校企合作“定制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探索, 2006 (11) :54-55.

[4]来景辉.高职院校“五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 2010 (5) :14-15.

[5]吕永平.肉品安全质量体系的建立[J].安徽农业科学, 2011 (15) :9270-9271.

[6]王洪荣.以实践教学改革促动物科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 (22) :29-31.

人才定制论文 篇2

WMH公司在已有设备有限的占地空间中, 对陈旧、低效的烧烤架单元进行了更换, 使得生产线的产量有了明显提高。可控的红外线面板使得烧烤架单元能够在1分钟内上升到开启所需的工作温度, 并能够实现快速的温度变化和强度变化, 从而降低生产线之间的停机时间, 并允许在休息期间关闭生产线以降低能耗。

烧烤架有三块独立控制的加热板, 使其能够根据各个产品的特征, 提供最恰到好处的烧烤室内热分布, 从而提升产品的质量, 保证其一致性。这一点对工厂而言尤为重要, 因为该单元需要处理的产品从着色意式宽面到小屋馅饼, 五花八门。产品尺寸也各不相同, 有些是单份、有些是半份, 还有些是多份组合。

该项目一完成, 工厂便提出新要求, 即提供一套方案来为纸板托盘上的烧烤产品服务。WMH公司在这方面具备经验, 曾经为另外一位客户研发过一套用于CPET托盘烧烤食品的全自动方案。但是在这个项目中, 他们需要给出成本更低的改造方案。采用内测的烧烤架单元, WMH公司的工程师研发出一套简单的防护罩系统, 来保护纸板托盘使其在烧烤过程中完好无损。这套方案被采用到了生产线中, 并且卓有成效。

众智+定制:释放“人才红利” 篇3

开启“众智化”时代,激活每个人的内在能量

发掘知识、信息、创新等关键词的商业价值已成为互联网时代企业竞争的主战场。作为组织智能的根本载体,人力资源的战略性价值也由此被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从用好员工的手脚,到用好员工的头脑,充分挖掘人才的心智能量,成为中国企业释放人才红利的重要方面,中国的标杆企业在强化组织的全员创新的实践,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类机制:

一、强化群策群力,让群众智慧充分涌现。

“员工合理化建议”、“去边界管理”、“群策群力(Workout)”等机制,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已成为东西方企业激发员工智慧的管理举措。在互联网时代,这些传统机制得以爆发出更广泛、更强大的活力。

互联网进一步打破组织内的层级边界、部门间的流程边界、组织与外部产业相关方的互动边界,以及跨时空的物理和文化边界,提供了更加充分的技术条件。由此,每个员工都可以成为组织的知识节点和创新源点,组织通过各种群策群力机制将这些知识节点充分链接激活,将群众的智慧汇聚成为组织自下而上涌现的创造力。

如新希望集团的HR成为创新的牵头统筹管理部门,搭建支持全员创新的孵化平台和创新基金,让人人有机会参与创新、有渠道贡献创意、有资源转化创新。吉利集团通过“提案管理”、“问题票制度”等机制让人人都可能成为“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让职能部门为一线员工服务;中兴通讯则基于自主研发的企业信息化平台,实现了组织沟通的全面网络化,员工的声音跨层次、跨部门地即时传递,极大地释放了员工建言的生产力。

二、权力重心下沉,让员工自主驱动。

除了把发言权释放给员工,不少标杆企业还以更大的力度来重构企业组织及权力结构,把更多的经营管理权受让给组织终端和一线人员,以充分强化一线部队面对市场和客户时的黏着力、灵活性和创造力。

如华为和海尔都曾不约而同地推动“倒三角”的组织结构,让“听得见炮声”的市场一线人员来发号施令,拉动组织的资源配置。海尔集团则在组织权责下放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自主经营体”模式,让员工自主驱动“做自己的CEO”、做企业的“小微创客”。其组织载体可能最终会成为许许多多有竞争力的小微企业的网络化链接平台。

华为则将前端的活力团队作为“轻骑兵”,在全球市场长驱直入;将重大项目作为“重装旅”,实现重点突破;而将传统的管理职能平台化,为前方提供资源支持。

三、以合伙人机制替代雇佣关系,激活人力资本产权价值。

人力资本权益性价值的放量,是创新经济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近年来我国的标杆企业都开始在治理结构层面探索针对核心人才的权益性激励机制。

如阿里巴巴开始探索将治理结构中董事会层面的合伙人制,进一步在员工层面推开,让更大范围的核心员工有机会成为“公司的运营者、业务的建设者、文化的传承者以及公司的股东”。万科也在推行以其项目为利润分享单元的“项目合伙人制”;新希望集团通过内部的孵化平台鼓励职业经理人通过创新和内部创业,蜕变为“事业合伙人”等等。

此外,与合伙人制相匹配的股权、期权、虚拟期权、绩效单元奖励以及收益分享等多种形式的激励机制,也亟待在企业实践,特别是在混合所有制中的逐步发展。这也为进一步实施基于人力资本产权的权益性激励机制提供了契机。

深度“定制化”,向差异化、个性化管理迈进

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深度定制化,也是近年来我国标杆企业所体现出来的一个显著的共性特征。深度定制,意味着人力资源机制的设计更具针对性和匹配性,更加契合产业、企业战略以及不同人员群体的特征,通过管理精益化水平的提高来创造更高的边际红利。

一、定制匹配产业与企业特征。

标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模式开始具备越来越突出的产业特征,人力资源管理者也要求对产业和企业的体制特征等具有更准确和深入的洞察。

如东软集团作为一家以数据为核心业务载体、以数据分析为核心技术的科技软件企业,其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天然地具备了“数据化”的典型特征。如针对人才的招聘、培养成长等效果形成了精确评估和预测的数据模型;针对所谓“90后”等新生代员工群体的心理行为特征展开严谨的实证研究,基于实证结果来设计有高度针对性的管理机制;员工的自主学习和知识分享皆在自主开发的I-learning平台、移动端及社交网络平台上展开等。

人力资源体系的定制不仅越来越有产业特色,而且会更紧密地匹配企业自身的战略、文化甚至体制特征。特别是针对国有企业而言,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性方法往往更需要定制化地植入到体制性特征之中,化合出均衡的模式特色。如上海联通过去几年来薪酬体系的改革,则是在国有企业薪酬总额控制的体制局限下,引入总体报酬框架、充分活化薪酬结构及各类激励要素的效力,有效化解了国有企业激励体系严格管控与人才价值回报增长之间的矛盾。

二、定制匹配人力资本特征。

除了产业企业的特征之外,人力资源群体的差异化特征也成为标杆企业定制其人力资源机制的重要维度。

人力资源的多样性或所谓人力资本的异质性是一种客观存在。标杆企业大都已越过一刀切式的管理模式,开始越来越精益化地评估和区分不同人员群体价值创造的差异性特征,进而针对不同群体定制更有针对性的管理机制,挖掘细分化的人才红利。同时,更加理性地将资源有侧重地配置给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高的核心人才,实现组织人力资产的优化配置。

这种人群聚焦的定制化也体现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方面,如华为一直强调的以“奋斗者”为本,则以人员的价值创造作为各种组织资源要素配置的根本基准。再如上海通用汽车公司的领导力开发项目,从具备领导潜质的储备人才到高管团队的再提升,针对各个层次人才的领导力特质皆有着明确的梳理和界定,并精准定制了多层次的领导力开发项目。

企业人才定制协议 篇4

甲方:

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人:

联系电话:

乙方:

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人:

联系电话:

双方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原则,在平等自愿,诚实信用,互利双赢的基础上,经友好协商,双方一致同意建立人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达成如下协议:

一、合作的期限

本协议有效期 叁 年,从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

二、合作的方式

采取订单人才培养方式:

1.甲方通过订单培养方式,向乙方提出其相应职位的计划和具体人才需求标准,提供软件工程师相关工作岗位;

2.乙方通过自己的体系宣传甲方提出其相应职位工作岗位的相关信息,并招收愿意进

入甲方(或甲方合作伙伴企业)工作的学员;

3.乙方根据甲方的用人要求在乙方课程体系内定向招生,通过乙方的培训,完成培训合格后,提供给甲方;

4.甲方针对乙方招到的愿意进入甲方(或甲方合作伙伴企业)工作的学员进行职业素质初次面试,甲方或甲方合作伙伴企业与通过初次面试的学员签订工作合同;

5.乙方根据甲方的用人技术要求针对通过初次面试的学员进行技术培训;

6.甲方针对乙方完成培训的学员进行技术考核,通过考核的学员甲方负责根据工作合同安置相应的工作岗位;

7.甲方负责针对通过技术考核并入职的学员实施企业文化与工作流程方面的专业培训。

8.甲乙双方做好录用员工的思想稳定工作,降低员工的流失率。

三、合作的人数

经过协商,双方确认:

1.定向培养: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甲方按照计划,订单式聘用乙方软件人才人数为5人(乙方至少提供3倍以上的人员备选);此人数为合作的参考人数,具体的有效人数以甲方实际到岗人数为准;

2.甲方所需求人才的具体项目与用人数量可以通过书面通知的形式通知给乙方,由乙方负责进行宣传与招生。此书面通知具备与合同同等的法律效力。

四、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1.甲方有权明确用人的要求与条件以及学生面试,到岗的时间;

2.双方合作后,甲方根据自己的用人需求,每月第一周向乙方以书面通知的形式向乙方提供招聘,订单培养与实习的安排计划;

3.甲方提供的就业岗位,年总收入不低于3万元;就业岗位的保险及福利待遇应该满足当地的国家标准;

4.甲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向乙方提供岗位培训方案,以方便乙方协助完成岗位培训;

5.甲方需要配合乙方推进实习项目的实施,并需要为参加实习的学生提供实习报告及实习机会;

6.视乙方培养学生需要,甲方有义务在乙方与学生签订就业协议后组织学生参观其工作场所;

7.甲方提供的就业岗位没有达到合同约定的薪资水平或无正当理由辞退就业学员,并对乙方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由甲方负责相应的经济损失。

五、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1.本协议生效后,乙方有义务为甲方提供规定范围内的合适人力资源;

2.根据甲方提供的人才条件,向甲方推荐北大青鸟的毕业学员;

3.乙方有权向学生宣传甲方的背景及要求,并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初步筛选与评估;

4.乙方有权了解甲方的招聘,订单培养与实习安排计划,以方便提前为甲方进行相关的准备工作;

5.乙方可以要求甲方提供岗前培训,组织学员参观企业,以方便为甲方提供符合要求的人才;

6.乙方可以要求甲方来学校进行学员面试招聘,组织行业类讲座,就业双选会活动等造势活动。

六、保密义务

1.未经对方书面许可,甲乙双方对在合作期限内所了解,知悉的对方的任何商业秘密,秘密信息等,不得向第三者透露,双方也不得为自己之用途或其他任何本合同规定之外的目的而使用对方的保密信息;

2.上述保密义务是无限期的,直至相关保密信息已经实际合法公开为止。

七、协议终止与争议解决

1.本协议有效期满前一个月,双方可以协商续签事宜,否则本协议于期满之日自动终止;

2.如双方就本合同内容或其执行发生任何争议,由成都市人民法院裁决。

八、其它

1.本协议自甲乙双方盖章之日起生效;

2.本协议未尽事宜,双方另行签订补充协议加以约定,并作为本协议的附件;

3.本协议包括双方以书面形式确认的所有协议,解释和附件,但不包括协议未明确写明的其他口头或书面,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期限及义务;

4.本协议的附件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5.本协议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乙方:

代表人签章:代表人签字:

移动终端定制趋势分析 篇5

终端定制, 是指运营商提出终端软硬件方面的规范, 作为终端厂商产品研发与生产的标准, 由运营商把终端销售给用户的行为。终端定制将数据业务和相应的手机捆绑在一起, 以促进数据业务快速发展, 是3 G运营成功的关键。

终端定制的历史在2 G时代已经开始出现, 其发展也经历了浅层次的只针对手机LOGO、接口、配件规格等制定定制规范, 到根据品牌的和业务发展的需要, 针对手机菜单、快捷键设置等制定终端规范。NTT Do Co Mo从1999年开始定制手机, 并以手机定制的模式快速拉动数据业务的应用, 形成完全有运营商为主导的产业链;SKT以及Vodafone也凭借手机定制成功的整合了产业链上有内容供应上游和下游手机终端厂商的资源。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也以集中采购的方式不同程度上尝试了终端采购。

二、运营商的定制策略研究

终端定制已经成为各运营商差异化竞争和吸引新用户的新营销手段。

NTT Do Co Mo、VODAFONE、H3G、SKT等海外运营商在不同程度上采取了以手机为主的定制。其中以N T T D o C o M o最为成功。Do Co Mo深度介入终端和渠道, 紧密结合通信业务销售渠道和终端销售渠道, 采取终端与服务的捆绑销售, 对中低端用户进行终端补贴。Do Co Mo提出定制需求, 并与制造商讨论确定FOMA终端应用和功能, 然后由运营商向制造商订货, 标以运营商品牌。Do Co Mo采取了向厂商提供“补贴”的方式, 负担厂商一半开发费用。因此大大吸引了终端厂商, 加快了F O M A手机性能的改进速度, 也降低了终端的价格。

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在终端定制上采取了大致相同的策略, 都对终端的外观感受、使用界面、业务应用及附加功能、终端硬件指标性能及质量、客户延伸服务、客户成本等进行统一要求, 价格上采取终端与业务资费捆绑与终端补贴相结合的策略。在渠道建设上, 自建营业厅与加盟店弹性结合, 并与渠道商进行业务分成。

在3 G时代, 移动通信市场的主流是多样化、个性化、有特色的业务, 并且各种业务要求不同终端的支持, 3 G终端只有采用定制的方式, 才能最好的满足用户对3 G业务的需求。运营商也可以通过定制, 更好的迎合用户需求, 使终端和业务更能有机结合, 引导用户使用增值业务。终端定制将毫无疑问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运营商的定制策略也将从浅度定制走向深度控制, 甚至完全控制。

1.3 G时代终端定制将成为主流

运营商定制的范围在不断扩大之中, 除了高端智能手机外, 也开始青睐中低端市场。终端定制数量也在迅速增加, 20 04年国内GSM市场6%和CDMA市场20%的市场份额采用手机定制, 2006年仅在第二季度, 中国移动定制手机销量已经达到G S M市场的1 3.5%, 中国联通上半年更是一次性集中采购超低端C D M A手机2 0 0万部。终端定制将成为终端销售主流。

2. 终端产业链将呈现整合趋势

定制终端是运营商拓展业务的必要之举, 也是进一步控制整个终端产业链的必然举措。运营商为了增强其根据用户需求变动而调整定制策略的能力, 会加大定制力度, 整合产业链, 加强对整个产业链的掌控。在3 G时代, 运营商更需要整合价值链, 更好地操控数据业务的发展方向, 以业务为导向调整产业链的终端环节, 将产业链上游的芯片厂商、软件厂商、DESIGN HOUSE等资源整合到自己的需求中, 以用户需求和业务发展为驱动实行逆向控制。

3. 推出自有品牌终端

实力雄厚的运营商将在定制终端的基础上推出自有品牌的终端产品, 来更好的控制产业链。运营商将主导终端研发、设计与制造, 终端厂商只负责实现, 成为O E M厂家。

中国移动是世界上用户数最大的运营商, 且我国的手机普及率仅为3 5%, 潜在用户是中国运营商最大的资本。而中国移动完全可以凭借强大实力和垄断寡头地位, 学习S K T自建厂商和渠道的成功经验, 将终端、运营合而为一。中国移动加入的Google的Android开放手机系统联盟, 对终端一统之心昭然。

三、终端定制对终端产业链的影响

终端定制的这些发展趋势对终端制造商来说, 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旦终端厂商的产品入选运营商定制的名单, 就可以借助运营商的强势力量, 利用其业务推广来扩大产品销量, 在终端市场上占据有利地位。但是手机定制化发展路线将使终端制造商的自主权和自由度受到影响, 竞争格局更加复杂;同时随着运营商向终端厂商定制手机, 并以自己的品牌销售, 将会造成稀释品牌, 影响力下降的负面效果。此外, 从产品利润来看, 定制终端对厂商来说也并非极佳选择。终端厂商面临维谷之选, 一方面不愿将市场让与他人, 另一方面, 又不甘心失去主导产品和渠道的自由度以及品牌影响力。

1. 终端产业链成员作用将以运营商为中心转变

终端定制化发展将使整个产业链在深层次上的配合, 从芯片厂商、软件厂商到DESIGN HOUSE、终端厂商, 需要对这些运营商定制规范进行匹配研发。

运营商更多参与终端厂商的设计及生产层面, 甚至可以根据自身业务发展让芯片厂商重新设计芯片, 并参与芯片的设计过程。如D o C o M o不仅为手机终端制造商提供具体的业务平台标准, 还参与了手机芯片的制造过程, 与日本瑞萨科技、美国德州仪器合作开发3 G手机芯片。产业链上其他成员通过各种方式与运营商协作, 改善3 G手机的多媒体能力、电池使用时间、芯片体积和重量的减小等方面性能, 利于终端的发展。

2. 终端软硬件模块化

定制化要求产品模块化, 要求软硬件接口和标准统一, 要求终端厂商的市场反应时间最小化。3 G终端已经出现了硬件和软件向通用化发展的趋势, 契合了大规模定制要通过产品模块化来降低成本与内部多样化的要求。这就要求厂商具备雄厚的技术和科研力量, 能够及时针对用户需求和业务变化开发出新型终端。目前国内大部分手机厂商缺乏关键技术和研发实力, 都是通过购买终端上游厂商提供的终端模块或硬件平台芯片组, 再由手机设计公司设计出整套解决方案交给厂商生产。终端硬件平台提供商和手机设计公司将从幕后走上前台, 为运营商的不同苛刻需求提供最快、最完美的解决方案, 这样也为运营商推出自有品牌终端提供了可能。

3. 终端市场重新洗牌

目前运营商定制手机的数量在整体市场的份额仍比较小, 随着终端定制的不断深入, 定制手机将成为终端市场上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国内手机市场而言, 由于运营商定制终端在产品价格、手机资费、应用功能等众多方面都有一定的优惠政策, 这使得定制终端对现有终端形成较大的冲击。相反, 一批在T D-S C D M A时代成长起来的终端厂商, 有了自己的核心技术和研发实力积累, 在与运营商的合作中更能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 能够在竞争激烈和瞬息万变的市场求得生存发展。

更进一步, 移动推出自有品牌的终端将具有更低的价格、更贴切的业务, 更加全面的服务。传统的终端厂商将难以应对。这些都会加速部分厂商退市, 终端市场将重新洗牌。

4. 对传统商业模式的影响

原有的渠道营销模式在定制的发展下, 改变了单纯的商业模式。定制终端在产品价格、手机资费、应用功能等众多方面都有一定的优惠政策, 用户更愿意选择在运营商渠道购买。运营商有丰厚的现金流, 往往在定制时付款条件较为宽松, 首付比例较大, 这与传统的渠道商经常克扣厂商货款相比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在如, 此次中国移动在T D-S C D M A系统设备招标中, 部分首付甚至达到了8 0%, 缓解了设备厂商的资金压力, 有利于T D-S C D M A的长久发展。传统的营销渠道将受到冲击, 运营商将成为未来的终端销售渠道主角。

四、结束语

上一篇:检修施工的技术要点下一篇:光波导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