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新农村倡导新生活论文四篇

2024-07-02

建设新农村倡导新生活论文 篇1

电气化给农民带来新生活

通过实施新农村电气化建设, 提高了农村电网供电能力, 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明显提高, 可靠的电能保障加快了农业生产和特色产业的延伸, 带动了各种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供电质量明显提高, 农村家用电器数量迅猛增长, 居民生活质量大幅改善;农村电网整洁美观, 农村环境得到优化。

仅以建成的电气化村双庙乡靳庄村为例, 刚走进村口, 就看到不少村民在村委会宣传栏前, 仔细地看着、讨论着新更换的用电注意事项和电费电价公开栏, 生动的漫画和文字介绍相结合, 一下子吸引了村民们的注意力。不识字的看画, 识字的看字, 简单易懂。抱着小孙子出来散步的杨大妈说, 这画还真让她学到了不少安全用电知识。

村庄四周防腐式电缆分接箱、高防护智能电能计量箱、架空绝缘线整整齐齐, 一排排路灯整齐划一, 下户线、集装表箱依次排列。说到新农村电气化带来的好处, 村民介绍:“过去村里建了一个塑胶厂, 可是由于电压不稳定, 供电质量差, 造成产量低、生产成本极高。如今, 塑胶厂能够稳定可靠用电, 村里还新建了个农产品加工厂, 带动了不少群众就业致富。”年过六旬的张大爷望着屋檐下新换的电线套管, 对着电力员工竖起了大拇指, 笑着说:“新改造的线路, 安全又好看, 睡觉也踏实。”

措施到位让农民用好电

结合县域经济实际, 制定科学合理的电网发展计划, 并纳入全县“十二五”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 分期、分批扎实推进。地方政府组织召开了由7个县直部门、企业 (城建局、土地局、交通局、林业局、通信公司、供电公司、广播事业局) 以及8个乡镇负责人参加的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启动会议, 成立了新农村电气化建设领导小组, 形成了“政府发动、电力推动、乡镇主动、群众互动”的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作格局。

在建设过程中, 将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与政府“百千工程”、“美丽乡村”、农村危旧房改造等工作相结合, 把示范村、整治村首先纳入到新农村电气化村建设范围。在农村电网建设中, 同“路面硬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家庭美化、环境优化”等“五化”工程相结合, 优化电网结构, 提高电压质量和供电能力。通过大量采用架空绝缘电缆、集束电缆、集中抄表系统、新型非金属电能表箱、智能电能表和三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等较为先进技术, 消除配电网安全隐患和“卡脖子”现象, 提升农村电气化建设质量, 确保了农民用上“安全电”、“放心电”。

为确保工程质量万无一失, 专门抽调生产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 对每个列入电气化建设的行政村进行实地查看, 查漏补缺, 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造方案, 做到建设不重复、不浪费、不走回头路。在设备施工质量上, 严把物资质量进入关, 对所购设备材料进行抽样检查, 确保只有合格的产品才能进入施工现场。加强工程的全过程质量监督, 严把检查、验收关, 专门成立了工程质量验收小组,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协同督审人员进行质量抽查。同时, 逐步完善工程建设的各项保障措施, 确保施工现场不出现任何纰漏, 为快速推进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

服务品牌惠及百姓民生

建设新农村倡导新生活论文 篇2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生活变化,生计转型

近几年, 昆山市以土地整理作为载体, 开始大力整顿农村环境, 加快推动农村城镇化与农民集中化的进程。通过开展科学的土地流转来大力推动现代化农业的发展, 壮大集体经济。经过几年的发展, 昆山市的农村居民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主要表现在:①通过对土地整理形成了现代农业生态系统, 提升了昆山市农业对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②在此过程中组织农户对宅基地、废弃荒地进行了复垦, 增加了耕地面积, 同时满足了机械化作业的需求以及农业产业化发展;③建设新的居住设施, 把分散居住的农民集中到社区, 有助于对农户实现社区化管理;④政府制定了一些优惠政策来帮扶农村个人和集体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以及股份制企业等, 使得小农经济和大市场进行了良好衔接;⑤通过开展有效的社区培训, 增强了对农户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 为他们到周边寻找工作创造了有力的条件。

1 居民居住与生活变化情况

1.1 居民居住位置更加优越

通过调查发现, 昆山市农户把以前的房屋称为老屋, 把当今的住房称为新居。新农村建设之前, 昆山市农村居民的居住位置比较差, 住在山坡上或位于交通不便的山区, 整体上他们的居住地离城镇繁华地带比较远。通过新农村的建设, 农村居民的居住位置明显更加优越, 缩短了他们和繁华市场之间的距离, 住在新居, 农户明显感觉到生活更加便捷。

1.2 居住质量与环境明显得到了提升

随着经济的发展, 昆山市农村居民的老屋结构比之前有了很大的提升, 但还有很多依然是土砖结构以及砖木结构, 这种结构的房屋隐患比较多。新居则是由当地政府进行统一规划、专业的建筑商进行城建的, 钢混结构房屋的安全性较之前有了非常大的提升, 增强了居民的安全感。

1.3 生活服务明显改善

在之前, 农民的生活燃料有很多种, 比如木柴、沼气、植物秸秆、煤炭以及液化气等;饮用水来源也可以分为自来水、喝水、井水等。在新居之中, 农户统一安装了天然气, 不但方便而且还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饮用水统一的由自来水厂进行供给, 提升了用水的安全性。另外, 有线电视、幼儿园、农贸市场等也都对农户的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1.4 结构与功能单一, 占地面积降低

农户传统生活的老屋并不只是为了居住, 而是集住宅、厨房、厕所、庭院为一体, 是一个多功能的复合型居住单元。这主要表现在:①老屋作为居住地, 具有生活的功能;②部分农户在老屋发展家庭养殖业以及备耕积肥, 强化了其生产功能;③老屋拥有专门用来存放燃料、农具、农作物等物资的房屋, 增加了其存储功能;④农户还会在老屋的庭院中栽种瓜果蔬菜, 节约开支。这种居住方式和生活习惯使得农户的居住面积与城市人口相比明显偏大。新农村建设之后, 农户搬到了新居, 新居的环境和构型根据城市人群的居住习惯设计, 大多为楼房, 没有庭院。所以农户无法在新居发展家庭养殖、栽种瓜果蔬菜等, 且社会化的小区也明文规定禁止居民如此做。新居的厕所是冲水厕所, 使得农户丧失了备耕积肥的便利施肥方式。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新居通过对功能的简化大大节约了居民的居住用地面积, 这是提升我国耕地面积的一种新途径。

2 居民家庭资产的变化

2.1 人力资产的变化情况

人力资产指的是人类个体拥有的知识、技能以及劳动能力等。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 人力资产的质量以及数量对农村居民的升级策略与适应能力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调查显示, 新农村居民劳动力较为充足, 但从整体来看, 其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 拥有职业技能或者手艺的人员相对较少。迁入新居后, 由于土地的减少以及地理位置的变化, 单纯从事农业生产的居民数量大大降低, 很多居民开始进入城市打工谋生。但是, 调查中发现, 虽然在城市中务工的农村人口很多, 但是由于受到文化素养和技能水平的制约, 大多数农民务工人员都是在从事一些重体力劳动, 前景堪忧。

2.2 传统的物质资产面临挑战

物质资产主要包括基础设施以及生产工具等。农户搬迁之前, 拥有宅基地、庭院、家禽圈舍等多种物质资产, 但在搬迁至新居之后, 这些物质资产基本归零。面对这种情况, 当地政府也采取了一些努力来提升农户的物质资产。比如, 当前已经有很多农户开始经营商店和微型超市, 并且拥有了三轮车、摩托车、汽车等交通工具。通过前后的物质资产对比我们可以发现, 新农村建设之后, 农户的非农物质资产增长速度很快。

3 居民的生计转型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 实现农户稳固的非农就业是非常重要的, 一旦无法有效实现稳固的非农就业, 那么新农村建设必将遭受重创。调查显示:①新农村建设改变了传统的农户在很多方面的自给自足能力, 提升了生活成本;②由于搬迁至新居后, 一些土地变得偏远和边际化, 所以很多农户选择将土地流转出去, 自己外出务工, 这极大地推动了昆山市机械化农业的发展, 有助于带动昆山农业的整体转型升级。“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小农经营生产局面, 促进了昆山农业产业链的发展形成;③与此同时还有的家庭不但没有因为新农村的建设受益, 反而在生活成本增加的重压之下加重了其贫困程度, 有一小部分居民在生活的压力下不得不在已经还耕的土地上重新搭起窝棚, 从事农业以及副业生产, 以便于保障最低的生活水平。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新农村建设给居民的生活和生计带来了很大的变化, 相关部门要重视这种变化, 合理的设置一些扶持性政策来帮助农村居民进行生计转型, 推动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石永明, 邱道持, 骆东奇.城乡统筹视角下农村劳动力转移驱动机理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2, (4) .

[2]阎建忠, 吴莹莹, 张镱锂, 等.青藏高原东部样带农牧民生计的多样化[J].地理学报, 2014, (2) .

[3]覃国慈.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建设的实践——来自巴东县石桥坪村的经验[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5, (5) .

建设新农村倡导新生活 篇3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20.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14.002

1 目前新农村建设基本状况

1.1 新农村建设扶持方式多样化

新农村建设是当前农村建设的新举措。新农村建设是国家在总结农村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展状况前景及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的新的农村发展建设方向。为了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党和国家经过不断探索,逐渐总结出一整套适合农村发展的新路径。当前,农村发展日新月异,各项惠农政策相继出台,老百姓真正感受到了党的政策带来的实惠,通过财政奖补政策进行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如标准化的村办公室,文化活动室,乡村水泥路建设,居民饮水工程,田间道路修建,桥涵建设等,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

1.2 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愿景

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终极目的就是要达到人民生活富裕、幸福指数增高、人人健康快乐,为此就要大力发展农村基础文化教育,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完善村级公共卫生环境和群众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行五保老人集中供养,引导建立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大农村道路交通、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医疗保险等公益事业的投入;对农村贫困家庭实行医疗救助制度等,为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以加快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最终达到小康社会的终极目标。

2 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扶持项目资金不到位,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相关的财务监督和审计部门没有及时进行检验督导。营私舞弊现象严重,项目盲目上马,不具备建设条件,群众得不到实惠。弄虚作假,套取国家资金现象时有发生。部分干部为了所谓的政绩,搞花架子,不顾客观条件因素,不能因地制宜,虚报夸大项目。

3 加强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1)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要持之以恒地推进农村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最大限度地增加农民收入;从各级党政机关选拔一批工作能力超群、综合素质过硬的干部派驻到村屯,指导帮助进行新农村建设;要做好典型示范工程,积极探索方式方法,总结经验,做到以点带面,引领和推动新农村建设向全社会纵深发展。

(2)新农村建设发展,要以培育现代特色农业为切入点,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农业建设的重点是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拓展农民增产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强化新农村建设的龙头产业支撑作用和经济基础;大力促进农村土地整体流转,走集约化、产业化经营之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能力,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3)推进新农村建设,要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发展为前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以国家小城镇建设为契机,进行农村城镇化,土地集约化探索;努力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和居住条件,重点改善农民饮水、居住、能源、道路、通讯条件等;积极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农村公益事业及公益设施建设,搞好农村垃圾及污水治理,改变农村环境卫生,围绕村容整治和环境美化,让群众居住和出行畅通无阻;依托现有的资源基础,突出特产乡村、旅游乡村等带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新型农村远景规划。

(4)坚持统筹规划和科学发展,要积极推进农村先进文化建设,以培养新型文化农民和拥有一技之长的农村实用人才为理念,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普及科技知识,举办以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为主要形式的多样化培训,努力培养造就一批有代表性的会经营、有文化、懂技术的新型农民。

(5)进行新农村建设,民主建设是关键。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要建立和健全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发扬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维护农民的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管理权,要实行村级事务“一事一议”制度,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强化村集体资产的监督,完善自律机制,增强村级组织的服务功能。

“三农”问题是事关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根本性问题。这些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充分表明了国家对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和信心,更集中反映了亿万农民的强烈愿望和根本利益。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把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放在突出的位置。党和国家统筹全局、着眼未来的重大决策,是对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深化、发展和升华。综上,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任重而道远,愿全社会齐心协力,积极稳妥地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

倡导新风尚,建设新农村 篇4

吕志勇

风尚是指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普遍流行的风气和习惯,风尚有新旧之分,旧风尚已经在社会上普遍流行,但旧风尚有许多糟粕和不合时宜之处,必须以新风尚取而代之。新风尚要通过宣传、倡导,使每个社会成员都能够认同,从而推而广之,流行于社会,所以新风尚现在不一定在社会上普遍流行,但将来必然要在社会上普遍流行。倡导新风尚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大的意义,因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乡风文明”,倡导新风尚,最终目标就是要达到“乡风文明”。

一、倡导婚育文明新风尚

婚育文明包括结婚文明和生育文明。在结婚方面,过去农村有许多不好的风气和习惯。一是早婚。认为早结婚、早生子、早享福,所以农村许多还没有到婚龄的青年男女不经民政部门登记就过起了夫妻生活。二是喜欢大操大办。女方家里要办丰盛的嫁妆,嫁妆越丰富,女方和女方家里越有脸面。男方不仅要准备好结婚用的新房和家具,更要大操大办结婚酒宴,把亲朋好友、左邻右舍全部请来,热热闹闹地喜庆一番。如果家财丰厚,结婚多花点钱,把婚礼搞得热闹一点、体面一点,也未尝不可,但往往是有些家财并不丰厚或家财尚紧缺的人,也东施效颦,打肿脸充胖子,有的甚至借贷款办婚宴,叫做“人生能有几回婚,何不潇洒走一回”,往往是一场婚宴,不仅花光家里所有积存,还债台高垒。有的为筹集结婚款,还参与违法犯罪活动,触犯刑律,“未进洞房先入牢房”。为了革除结婚方面 不好的风气和习惯,提倡结婚文明。一是提倡晚婚。凡符合晚婚条件的,要在生育指标的安排、责任田的分包等方面给予优先。二是反对不顾财力的大操大办。结婚以民政部门的登记为准,至于举办何种形式的婚礼,视具体情况而定,几对青年男女同一时期结婚,可举办集体婚礼,也可采取旅游结婚的形式,利用婚假,到名山大川、旅游胜地观光一番,领略大自然的风光,使婚假过得既愉快又有意义,何乐而不为呢?在生育方面,过去农村也有许多不好的风气和习惯。一是多子多福观念。认为有人就有世界,所以农村有些家庭不惜倾家荡产也要生二胎、三胎甚至多胎。二是重男轻女思想。认为女养下来是别家的人,不能传种接代,所以不生儿子绝不罢休。为了革除生育方面的不良风气和习惯,提倡生育文明。一是要少生优生,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二是生男生女都一样,男女平等。破除女孩不能传种接代的思想,女孩也有赡养父母的义务。对那些人为地鉴定胎儿性别,弱弃女婴的行为坚决予以打击。

二、倡导殡葬文明新风尚

在殡葬方面,过去农村也有许多不好的风气和习惯。一是基本上实行棺葬,打造一口棺材,需耗木材0.8m,棺葬一处需占地2 m,我国农村约8亿人口,每年按1%的人口自然死亡率,死亡人口800万,需耗棺木640万m,棺葬占地1600万m。这是一笔多大的资源浪费。二是葬礼过程封建迷信色彩较浓。要请和尚、师公做道场,请唱歌师唱夜歌,请风水先生择墓地,还要烧香、烧纸钱等,这方面要耗费不少的钱财。三是大操大办葬事。把葬事办得像喜事一样热热闹闹,农村办葬事最少不能低于1万元开支,多者要花几万元。为了革除殡葬方面不好的风气和习惯,提倡殡葬文明。一是提倡火葬。火葬耗木材少、占地少,可为国家节约大量的资源。二是一切带有封建迷信色

彩的活动都要废止。人死了,开个追悼会表示悼念就行了,搞一些封建迷信活动,既耗费钱财,又无实际意义,纯属多余。三是勤俭节约办葬事。提倡葬事从简,不该花的钱坚决不花,要引导村民把钱投入到生产建设上。

三、倡导生态文明新风尚

当前农村的生态环境及其恶劣,主要表现在:一是自然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利用。地下资源过度开采,特别是对地下一些不可再生的矿藏资源实行掠夺式开采,如我市某乡镇地下煤炭资源丰富,曾经一个时期,小煤窑遍地开花,挖得山上、地下到处千孔百疮。山上资源没有得到很好利用,该垦复的没垦复,如一些油茶林,山上茅草丛生,影响了油茶林的正常生长,致使油茶产量逐年递减。该绿化的没绿化,如一些紫色页岩地带,仍然是荒山秃岭。耕地资源荒废严重,农村一些家庭全家出外打工,承包的责任田土无人耕作,任意废弃。二是农村居住环境差。房屋乱建,垃圾乱倒,污泥遍地,路障丛丛,人禽混杂,饮水不卫生、不安全。根据农村生态环境恶劣的现状,必须大力倡导生态文明。一是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对一些地下矿藏资源要合理开采利用,切不可挪用未来资源,吃祖宗饭,断子孙路,从而剥夺和侵吞后代人应有的份额,危及后代人生存和发展的权益。对一些山上资源要综合开发利用,该垦复的要垦复,该绿化的要绿化,使山山变银行。对一些耕地资源要合理安排调整,切不可废弃。二是改善农村的居住环境。要树立科学的建房观念,按照村庄整体规划建房,突出生态保护、突出节能节地、突出地区特色、突出民族风格,切实改变只见新房不见新村的无序现象。同时要搞好“三清五改”即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水、改厕、改路、改厨、改栏,大力推行沼气池建设,要把沼气作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突破口来抓,提 倡家家户户建沼气池,建沼气池不仅解决了农户的能源问题,而且还解决了废物、废水、废料对环境的污染问题,这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好事情,要抓紧时间,积极组织推广。通过居住环境的改善,使农村做到屋里屋外干干净净,家家户户健健康康,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四、倡导休闲文明新风尚

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的休闲时间相对多了,叫做“一年十二月,三个月作田、三个月过年、三个月耍钱、三个月游闲”农村在休闲方面有个不好的风气和习惯,就是好“赌”,“赌”文化在农村已形成一定的势头,如果不好好整治,将会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农村的“赌”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买地下六合彩。虽然政府已组织力量多次进行打击,但地下六合彩活动仍屡禁不止。二是打牌赌博。现在农村打牌赌博成风,有钱的大赌,无钱的小赌,不分男女老幼,都参与其中并乐此不疲,打牌赌博已成为农村休闲的主要方式。根据农村休闲方面存在的不良风气和习惯,必须大力倡导休闲文明。一是要继续加大对地下六合彩活动的打击力度。对从事地下六合彩活动的大、小庄家,不仅经济上要重罚,而且还可实行拘役、管制、劳动教育等刑事处罚。二是正确引导农民从事健康的休闲活动。要积极发展乡村公益事业,大力兴建好农村的文化、体育、娱乐等农家活动中心,培植一批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乡村文学艺术,如秧歌、快板、渔鼓、皮影戏等,并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形式,不断邀请城市文艺工作者下乡开展送文化、送戏剧下乡活动,活跃村民文化生活。同时也可请农民进城参观城市新貌,观看文艺演出来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只有业余文化生活丰富了,才能使村民戒除打牌赌博的劣习。

五、倡导消费文明新风尚 过去农村在消费方面也有许多不良的风气和习惯。一是节日喜庆过度消费。农村在传统节日、红白喜事方面喜欢大操大办。二是平时抑制性消费。农村人有勤俭节约的习惯,平时捆着肚子过日子,有余钱剩米也舍不得用,慢慢积存,用于家庭大的建设。长期以来,由于经济短缺,社会产品不十分丰富,农村在消费宣传上灌输的是抑制消费和适度消费的观念,这种观念严重影响了农村消费水平的提升,加之农村社会治安秩序差,农民普遍存在着怕露富的思想,致使有的地方少数农户有钱也不敢购买中高档商品,同时农村的信贷消费也没有启动起来。为了消除农村在消费方面的一些不良风气和习惯,提倡消费文明。一是节日喜庆消费和平时消费要一个样。节日喜庆没有必要搞过度消费,要反对不顾家庭财力的大操大办。二是调整消费政策,改抑制消费为鼓励消费。过去抑制性消费政策是经济短缺时代为防止过度膨胀的消费需求而制定的,这在社会产品紧张时期曾起过一定的作用,在社会产品极其丰富的今天,仍实行这样的政策就起了反作用。因此要改革抑制性消费政策,采取鼓励性消费政策,以鼓励农民多购买生产、生活用品,从而拉动整个社会内需,促进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如农民添臵大、中型农机具,国家可给予适当的补贴,以鼓励购买。三要提倡适度的超前消费。主要是要加强农村信贷消费力度,开展农户住房建设,家用电器特别是农机具购买的信贷消费业务,直接启动消费。为了确保银信部门的贷款回收,可建立中小企业投资和农户贷款担保机构,并设立担保基金。适度的超前消费,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作者系湖南省常宁市委党校高级讲师)

上一篇:自体心理学下一篇:意象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