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型企业十篇

2024-05-21

能源型企业 篇1

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转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要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实现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加强基础产业建设、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以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需要技艺精湛和掌握核心技术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2 高技能人才成长机制的界定

企业高技能人才成长机制是指在高技能人才成长相关理论的指导下, 在高技能人才成长环境分析、高技能人才成长机理分析的基础上, 构建一个高技能人才成长的动力牵引、培养、评价、激励和发展有机整合的一体化联动机制, 进而在不确定地外部环境下能自动地迅速做出反应、调整原定的策略和措施、实现目标优化。

3 研究设计与实证分析

高技能人才成长的过程受到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 人才自身的成长与他们赖以生存的时代环境密不可分, 并与外部环境之间互相制约、互相促进;这表明, 正确把握影响高技能人才成长的主要因素, 才会正确指引高技能人才健康的成长, 才会真正有效落实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

3.1 问卷设计与样本选取

通过对一些新疆能源型企业的高技能人才进行了访谈, 参考了大量宝贵建议对问卷的语句措辞以及量表进行了修订和完善, 最终确定了正式调查问卷《影响高技能人才成长因素的调查问卷》。

问卷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个人基本情况调查, 包括性别、年龄、最高学历等;第二部分为高技能人才成长影响因素部分, 分别从研究对象的自身创造力素质结构、家庭、学校、社会、组织及团队环境6个层面调查。

本问卷采用Likert 5量表级进行测量, 主要是因为Berdie (1994) 的研究认为5级量表是最可靠的, 当选项超过5级量表时, 一般人难有足够的辨别力。

本文以新疆能源型企业的高技能人才为样本。限于新疆能源型企业数量较少, 最终选取新疆5家能源型企业的高技能人才作为有效的研究样本。发放调查问卷300份, 回收218份, 得到有效问卷200份, 有效回收率66.7%。

3.2 研究变量的定义与测量

新疆能源型企业高技能人才要进行技能和工艺方面的研发创新的必要条件是自身同时具备良好的创造力素质结构, 从微观环境角度出发, 高技能人才成长的内在影响因素即为高技能人才自身的创造力素质结构, 而高技能人才创造力素质结构 (即自身条件) 是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构成。

非智力因素是智力因素之外的一切心理因素, 是指直接影响和制约智力因素发展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素质等意向性因素, 从心理学角度个性包含动机、兴趣、性格三个基本成分, 在本研究中采用的狭义的非智力因素包括: (1) 个性因素; (2) 情感因素; (3) 意志因素。

智力因素是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过程中形成的以思维为核心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 它的良好发展是创新能力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础, 而创新能力是高技能人才的本质特征之一, 是区别于一般技能人才的根本性标志, 是技术主体成功进行创新活动所必须的能力。包括: (1) 知识经验; (2) 一般创造能力; (3) 特殊创造能力。

3.3 新疆能源型企业高技能人才成长工作环境

新疆能源型企业高技能人才成长工作环境是指从中观环境角度出发, 直接地影响高技能人才成长的组织环境、团队环境等因素。

组织环境是指所有潜在影响组织运行和其绩效的因素或力量, 它调节着组织结构设计与组织绩效的关系, 决定着组织的生存和发展, 是组织管理活动的内在与外在的客观条件。影响高技能人才成长的组织环境因素主要有: (1) 组织文化。 (2) 组织管理理念。 (3) 激励创新制度。 (4) 领导者的素质。 (5) 组织的硬件。 (6) 员工晋升的机会。 (7) 组织对员工的态度。 (8) 对人才培训的重视程度。 (9) 员工收入的公平性。

团队环境是指对员工与管理层组成的共同体的成长发展过程中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的综合, 好的团队环境具有凝聚力、团队成员专长的合理配置、团队无我的精神、无往而不胜的士气等特征, 每位成员充分利用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 达成共同目标, 实现个人和团队共同成长。影响高技能人才成长的团队环境因素主要是: (1) 团队的管理状况。 (2) 团队的合作精神。 (3) 工作氛围。 (4) 团队领导、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程度。 (5) 让有能力的成员承担重任。 (6) 绩效考评体系的透明程度。

3.4 新疆能源型企业高技能人才成长外部环境

新疆能源型企业高技能人才成长外部环境是指从宏观环境角度出发, 长期地、间接地、潜在地影响高技能人才成长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等环境因素。

家庭环境。实践证明家庭是造就高技能人才的第一环境, 是指对人才的成长和发展产生影响的物质生活条件、家庭成员间的关系等各种家庭条件的总和, 它影响着人才的发展方向、成长的难易程度、制约成才类型等其成长的全过程, 因此良好的家庭环境是高技能人才成长的重要条件。

学校环境。学校环境对高技能人才成长的存在多方面的影响因素, 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 (1) 学校的历史背景; (2) 学校的教育理念; (3) 学校的学术氛围; (4) 教师创造力的影响; (5) 学校对学生世界观的培养; (6) 软硬件建设。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新疆能源型企业高技能人才成长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 其中主要的影响要素是: (1) 社会的安定与和谐程度; (2) 社会法律体系; (3)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即直接或间接影响高技能人才成长的生活方面、创造活动等方面的经济条件, 它影响了高技能人才成才的速度; (4) 社会人际关系; (5) 员工所处行业在社会的地位; (6) 社会价值观念与道德观念, 引导着高技能人才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及行为准则的形成。

3.5 结果分析

3.5.1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运用spass17.0得出下表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分析表1, 发现参与本次调查男性的比例远高于女性, 这可归因于新疆区内能源型企业本身特性 (通常情况下女性参与比例较男性低) ;而且他们间的年龄和教育程度都较集中, 这应归因于自己社交圈子的限制, 或者是技术行业本身可能更适合年轻人从事。

3.5.2 信度分析

为检测问卷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确定所调查的因素是否有必要进行研究, 本文采用SPPS17.0软件包进行相关的信度分析, 此信度测量其实是指测量结果反映出系统变异的程度, 对高技能人才成长的影响因素的研究中主要利用CITC指数来净化测量项目, 采用Cronbach’s a系数分别进行信度测量分析。

通过SPPS17.0分析, 采用Cronbach’s a值先对问卷所有题项整体做信度检验 (见表2) , 结果显示问卷总体的内在信度比较理想, Cronbach a值达到了0.904, 内部一致性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

按照上述原则和方法, 再对各个子部分的测量题项分别进行信度检验, 结果如表3所示:

综上, 问卷整体和各子部分测量题项的内在信度均大于0.80, 根据Cronbach a值介于0.60-0.85之间时就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的原则, 说明问卷各因素具有较高的信度, 其中成长工作环境指标的Cronbach a值最大为0.887, 而成长外部环境指标的Cronbach a值最小为0.803;同时, 对问卷总体及所有测量因素所做的重复度量方差F test结果的P值均在0.001水平上显著, 说明问卷的重复度量效果较好;总而言之, 本文所有测量变量的可信度较高。

3.5.3 相关性分析

相关分析是常用于研究变量间不确定关系 (即不能确定两个变量之间谁是因、谁是果) 的统计方法, 在本节, 为了进一步探寻以上所分析的影响新疆能源型企业高技能人才成长的外在成长环境与其自身创造力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 我们采用Pearson r系数分析来研究提取的9个合成因子的相关系数和其相关检验, 具体阐释如下:

(1) 成长工作环境因素与高技能人才自身条件的相关性分析。

**.在0.01水平 (双侧) 上显著相关;*.在0.05水平 (双侧) 上显著相关;所有的分析均是在不控制中介变量的前提下进行的, 下同。

分析上述结果, 显示组织职能因子和团队职能因子均与高技能人才自身条件中的非智力因子在0.0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 组织管理能力因子与高技能人才自身条件中的特殊创造力因子也在0.0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 这表明了组织良好的管理理念和文化、完善的激励创新制度、硬件设施水平的高低、领导者的素质以及团队成员间信任度、工作氛围和团队绩效考核完善程度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技能人才自身创造力素质的形成, 容易激发其创造力积极性。同时, 组织职能因子和团队职能因子又都与人才自身条件中的一般创造力因子在0.05水平上显著正相关, 也就是说组织为了有效实现目标, 应灵活运用多种方法, 如重视人才培训、提供更多的晋升机会、公平对待人才、让有能力的人承担重任、建立完善的制度, 营造轻松愉快的工作氛围等措施都能有效激发高技能人才的成长需求, 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和一般创造力, 实现个人与团队、组织共同成长。总之, 团队、组织等工作环境从成长的各个方面影响着高技能人才。

(2) 成长外部环境因素与高技能人才自身条件的相关性分析。

**.在0.01水平 (双侧) 上显著相关;*.在0.005水平 (双侧) 上显著相关。

分析上述结果, 显示学校教育因子与高技能人才自身条件中的特殊创造力因子在0.0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 而且, 社会关系地位因子同时与高技能人才自身条件中的一般创造力因子和智力因子也在0.0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 这表明了有着深厚文化底蕴背景、浓厚学术氛围的学校, 在具备良好的硬件基础条件的同时, 还拥有一批高创造力素质的教师队伍的学校, 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影响重大, 与人才成长中的创造力素质的形成有很大关系, 而且社会的价值观、道德观、人际关系等因素影响着人才的世界观的形成, 是人成才的重要条件。同时, 社会环境因子与高技能人才自身条件中的特殊创造力因子, 以及家庭背景因子与其中的非智力因子都在0.05水平上显著正相关, 也就是说, 高技能人才的特殊创造力因子, 不仅是基于个人的先天素质, 还在于后天教育、训练和社会实践的塑造, 而社会大环境的经济发展水平、安定和谐程度、法制体系的完善等各个方面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高技能人才成长的速度, 家庭环境又直接影响了人才的发展方向、难易程度。总之, 家庭、学校、社会等外部环境也从成长的各方面影响高技能人才。

4 研究结论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和研究成果归纳如下:

(1) 进一步明确了能源型企业、高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成长、高技能人才成长机制的概念, 同时建立了高技能人才成长的基本理论体系, 并从中得到相应启示, 作为后续人才成长机制设计的理论基础。

(2) 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环境角度出发, 以新疆能源型企业的高技能人才为调研对象, 对高技能人才成长的三大类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 分析解释了各影响因素与高技能人才成长的相关性, 并对各因素影响程度做了简要分析。通过以上的研究分析, 结合理论推演的方法建立了新疆能源型企业高技能人才成长发展模式, 为后续成长机制设计提供了实证基础。

(3) 新疆能源型企业高技能人才成长机制的研究主要有两个依据:一是理论基础, 以高技能人才人力资本理论、激励理论及高技能人才成长规律作为构建高技能人才成长机制的内在依据;二是实证基础, 对高技能人才成长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建立了高技能人才成长发展模式, 为高技能人才成长机制设计提供启示与应用依据。以此为基础, 最终构建一个基于高技能人才成长发展模型的人才动力牵引、培养、评价、激励与发展机制有机结合的一体化联动机制。

参考文献

[1]吴明隆.SPSS统计应用实务—问卷分析与应用统计[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

[2]黎志锋, 朱靖.知识团队的绩效控制与评价[J].人力资源, 2004, (6) :55-56.

[3]傅世侠, 罗玲玲.创造方法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0:218.

[4]曾建权.我国高技能人才开发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08, (6) :76-78.

能源型企业 篇2

作为一项创新商业模式, 我国的企业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准则均尚未对该项业务的会计核算方法作出明确的规范, 会计理论界对此研究也相对匮乏, 导致各企业对合同能源管理进行会计处理时比较混乱。本文通过对节能效益分享型合同能源管理业务特点进行分析, 结合IASB和FASB于2010年发布的《与客户之间的合同产生的收入》准则和《租赁》准则 (征求意见稿) 的相关内容, 对节能效益分享型模式下的节能服务公司和用能单位的会计核算提出规范的具体建议。

一、节能效益分享型EMC业务的会计核算现状及问题

由于目前仍然没有公认、规范的合同能源管理会计核算体系, 导致各节能服务企业会计核算混乱、会计信息不清晰, 因此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合同能源管理新机制在我国的推广实施。

理论研究领域倾向于适用租赁特别是融资租赁准则的观点较多, 但在实际工作中, 绝大部分将节能设备投资作为待摊费用或无形资产处理, 在合同期内进行摊销;如大连易世达新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简称:易世达, 股票代码:600590) 将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作为特许经营权管理, 初始成本按照公司实际发生的成本及费用确定计量。也有些节能服务公司则把节能设施作为固定资产核算, 按直线法以合同期为限计提折旧, 如深圳达实智能股份有限公司 (简称:达实智能, 股票代码:002421) 。销售自产节能产品同时提供节能改造服务的生产型能源服务公司则将节能设备作为存货核算;而按融资租赁处理的极少。

二、《租赁》征求意见稿和《收入》征求意见稿框架下规范节能效益分享型EMC业务会计核算的建议

2010年6月和8月,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针对现行关于租赁准则和收入准则的缺陷, 发布了《租赁》 (征求意见稿) 和《与客户之间的合同产生的收入》 (征求意见稿) 。在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背景下, 这二个征求意见稿将对我国未来会计准则的修订产生重大影响, 并对我国关于合同能源管理业务的具体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的建立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一) 节能效益分享型EMC合同的细分

节能效益分享型EMC业务包括能源审计、节能项目评估及节能改造方案设计、项目筹资、设备采购安装及工程施工调试、人员培训、设备运行、保养及维护、节能效益监测等内容。根据节能服务活动的主要工作内容, 可将节能效益分享型EMC合同的具体业务内容细分为以下三种情况:一是ESCo以提供外购设备或自产设备为主提供节能服务的情况;二是ESCo以建造、施工活动为主提供节能服务的情况;三是ESCo以后期运行管理服务为主提供节能服务的情况。

(二) 《收入》准则和《租赁》准则 (征求意见稿) 核心内容介绍

新的收入确认模型包含以下核心内容:新模型要求基于主体与客户订立的合同确认收入, 同时将租赁合同、保险合同、金融工具合同等排除在外。对于收入确认条件, 新模型要求, 主体履行了履约义务时确认收入, 即在客户取得对商品或劳务控制权的时点上确认收入。

2010年8月17日,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 (IASB) 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FASB) 发布了《征求意见稿———租赁》。这次租赁国际会计准则修订的核心内容是承租人不再区分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征求意见稿中引入了针对承租人和出租人的新会计处理模式, 相关建议将大大影响承租人和出租人对租赁合同所进行的会计处理。

征求意见稿提议, 包含服务和租赁成分的合同中的单独的服务成分, 在能够明确区分的情况下, 承租人和出租人应采用《收入》准则。如果包含服务和租赁成分的合同中的服务成分不是单独的, 则建议:一是承租人应对该合同采用租赁会计准则;二是采用履约义务法的出租人应对该合同采用租赁会计准则;三是采用终止确认法的出租人应当对该合同中的租赁成分采用租赁会计准则, 对服务成分采用《收入》准则。

(三) 规范节能效益分享型业务的会计核算体系的具体建议

从业务的三种细分情况来看, 前二种情况, 即ESCo以外购设备或自产设备为主提供节能服务的情况和ESCo以建造、施工活动为主提供节能服务的情况, 节能效益分享型合同能源管理业务从实质上更加符合租赁准则。

首先, 节能效益分享型EMC合同的履行依赖于节能服务公司所建造的设施, 符合第一个原则, 即履行该协议取决于某项特定资产的使用, 不管是ESCo以外购设备或自产设备为主提供节能服务的情况还是以建造、施工活动为主提供节能服务的情况, 这些设备、设施都成为了履行协议的基础。其次, EMC协议给了用能单位控制资产使用的权力, 用能单位有能力或权力指导他人运营资产, 并享受了节能设施的大部分效益。如果把节能分成看成是租金, 则用能单位几乎享受了全部的节能效益, 包括效益的分享和合同期满节能设施的无偿取得, 所以符合第二个原则, 即该合同隐含了用能单位使用资产的权力。

不存在建安活动或存在少量建安活动以外购设备或自产设备为主或以建造、施工活动为主的情况下, 节能服务公司和用能单位的会计核算可以根据《租赁》准则的意见进行处理, 如果未来运行期的服务成分和这些租赁成分是单独的, 而且可以对未来运行期间的服务成分明确区分的, 承租人和出租人都应当对该合同中服务成分适用《收入》准则。即将购建资产或租赁资产和后期节能服务分别核算, 节能服务成分适用《收入》准则。在上述两种情况下, 为了简便, 减少划分难度, 针对后期节能服务部分的规模较少的情况, 也可以规定用能单位只适用《租赁》准则, 不需要对服务成分适用《收入》准则, 除非这部分服务成分对作为承租人的用能单位的各期成本分布影响较大, 而且又能明显的区分和计量。

在以后期运行管理服务为主提供节能服务的情况下, 双方交易的实质内容是合同期的运行管理服务, 作为节能服务公司和用能单位的服务提供与享受服务是同时发生的, 从利益分享进度来看, 不存在延迟支付的问题, 所以节能服务公司和用能单位均可适用《收入》准则。

三、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 可将节能效益分享型合同的会计核算以《租赁》准则征求意见稿核心内容为主, 配合《收入》准则征求意见稿核心内容来进行规范设计。按照《收入》和《租赁》准则征求意见稿来建立合同能源管理业务的会计核算体系, 跟现有的各种处理方法相比, 可以做到规范统一、反映合同能源管理业务的经济实质, 对于促进产业的发展起到很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尹桂凤.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下的节能量保证支付型企业会计核算[J].税务与经济, 2010 (5) .

[2]穆林娟, 李肖.IASB改变租赁准则对我国企业产生的影响[J].商业会计, 2011 (19) .

[3]邓慧华.合同能源管理会计核算方法之我见[J].商场现代化, 2011 (4) .

[4]张明贤, 李德政.论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及节能效益分配型财务核算方法[J].中国总会计师, 2011 (5) .

[5]宋家兴, 赵团结.节能量保证型合同能源管理业务的会计核算——兼与尹桂凤老师商榷[J].会计师, 2011 (5) .

进取型的新能源基金 篇3

今年3月份,内地有了第一只定位于能源主题的基金——中海能源策略混合型基金,虽然贴的是“能源”标签,但由于内地可投资的能源类股非常有限,所以最终该基金将以“能源主题类行业”构建投资组合,投资范围遍及能源供给型行业、高耗能行业中单位能耗产出比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和低耗能行业。这与境外市场中能源基金的定位有很大不同。

在能源短缺的情况下,以能源类股票作为主要投资方向的能源基金成为近几年来资本市场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目前香港市场上主要投资于能源类公司的基金在10只左右。根据Momingstar Asia的统计,截至今年3月31日,在能源基金组别中,摩根富林明环球天然资源基金、景顺能源基金、宝源环球基金系列一环球能源、荷银基金一能源在3个月里的升幅在10.78%~5.74%之间,丝毫不逊色于新兴市场股票型基金。不过,美林新能源基金13.72%的升幅,还是将这几只主要投资于石油天然气公司的能源基金抛在了后面。

新能源基金在传统能源价格高企、新能源行业在政府鼓励下速发展的背景下,日渐受到投资者的关注。目前香港市场上专注于投资新能源的基金主要是美林新能源基金,不过,现在又有一只新能源基金——领先动力新能源基金在香港市场发售,新能源基金的队伍将得到壮大。

新能源产业前景光明

随着全球对石油及天然资源的需求不断膨胀,石油等天然资源的供应日渐捉襟见肘。有国际机构预测,按现有开采技术与经济效益评估,可供使用石油顶多还剩40至50年。加上环保意识增强,对新能源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

新能源包括比石化燃料对环境破坏及污染低的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以及可替代传统能源的天然能源,如生物燃料等。

目前,再生能源约占全球能源供应的13%。根据一项由德国政府顾问委员会作出的环境转变报告,再生能源占整体能源供应的份额将不断增加,到2050年可能占整体能源供应的50%以上。《中国新能源产业年度报告》也表示,中国将会大幅度提高风能、太阳能、生物燃料等新能源在整个能源消费中的比例,估计2050年,30%以上的能源需求将依靠新能源来满足。

新能源的价格多高于石油等天然能源的价格,不过在全球提倡环保概念、改善能源效益、减低对传统能源依赖的大背景下,很多国家已经开始实施新能源推广政策,比如美国、中国、欧盟等政府都已制定发展新能源的政策,以加速新能源行业的发展。美国对主要的再生能源采取补贴措施,比如风力发电公司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公司享有税收抵减优惠政策。税收优惠和补贴政策可缩小价格差距,有利于提高日后的成本竞争力。

在各国政府政策的支持下,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前景是乐观的。新能源产业在2005年和2006年开始蓬勃发展,风力发电和太阳能产业每年分别以25.3%及30%至40%的速度成长。当风力发电等的价格可以跟煤、石油、天然气和核能等旧能源相媲美之时,也将是新能源产业收获之际。市场认为,新能源股未来3至5年内,每年盈利成长幅度可达20%到30%。

乐观的盈利前景自然不会被敏感的投资资金放过,有统计显示,过去5年全球创投与私募股权基金,以及新股上市与二级市场资金投入新能源股的金额分别大幅成长4.4倍和10.7倍,投资金额也从2001年的6.23亿美元,增至2006年第3季的48.34亿美元。就连比尔·盖兹和巴菲特也加入投资新能源产业。以新能源股为投资对象的新能源基金便应运而生。

下面让我们先看看美林新能源基金的投资表现。

美林新能源基金业绩骄人

美林新能源基金成立于2001年4月6日,原名水星MST新能源基金。其将不少于70%的总资产净值投资在全球主要经营另类能源和能源科技行业的公司股票,特别关注主要石油替代能源相关企业,投资范围可分为四个方面,分别为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力及水力发电等;汽车能源,如燃料电池;以新技术储存能源;开发能源科技如能源工程及软件供应。

该基金目前总资产有40亿美元,2004、2005和2006年回报升幅分别为31.03%、21.09%和32.12%,远远超过基准指数MSCI世界能源指数的涨幅(5.71%、-5.11%、16.32%),也跑赢了所属基金组别——天然资源股票基金的平均表现(3.15%、-1226%、14.71%)。

今年以来,该基金的回报已经超过两成,其中一季度达到13.72%,主要得益于期间欧盟与美国公布利好能源业的法案,加上投资组合中荷兰和德国风力涡轮生产商股票表现不俗。

从3月底的投资组合看,该基金主要投资集中在再生能源和另类燃料,分别占资产的56.3%、21.2%,辅助能源科技、科技材料等都在8%以下。从资产地区分布看,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技术领先的欧洲和北美,分别占了44.2%和40.9%,其次是亚洲(不包括日本)、非洲/中东、拉丁美洲,所占比例很小,从4.1%到1.5%不等。在所持的76只股票中,前10大重仓股就占了资产的43.2%,其中欧洲和美国公司分别有4家。

在季报中,基金经理认为,油价回到60美元,使替代能源问题再次得到关注。世界各地政府之所以积极推动替代能源,并非完全因为油价上涨,而是新能源技术具有环保和充裕获得的优势。政府还会继续关注气候变暖问题,并不断立法,改善新能源行业的盈利前景。

领先动力新能源值得期待

从5月14日到6月14日在香港发售的领先动力新能源基金,由法国兴业集团全资公司领先资产管理公司管理。该基金旨在捕捉“世界新能源总回报指数”的增长潜力,并通过基金经理的交易策略,寻求优于指数的回报。

“世界新能源总回报指数”,由20只环球最大的新能源行业股票组成,从事业务包括再生能源(包括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及发热、水力发电、生物燃料)、能源效益项目(包括由于量度能源效益的能源计量器和能在低温环境下提供零电阻的超导体)及移动能源供应项目(包括通过燃烧能源推动的微型发电机和将化学燃料直接转化为电力及热能的燃料电池)。能够符合该指数条件的股票,都是行业中流通市值最大、流通量最高的公司。该指数每半年对成份股进行检讨,再每季重新调配其比重。从2004年1月至今,该指数的总回报达到了2.8倍,回报比MSCI能源指数高。

截至今年4月30日,这20家公司的总市值达到1280亿美元。其中,从事再生能源、能源效益项目及移动能源供应项目的企业分别有10家、4家和6家,美国和欧洲公司分别有7家,2005年底

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民营企业无锡尚德也是成份股之一。

领先动力新能源基金虽然与“世界新能源总回报指数”的表现相关,但并不是追踪该指数的指数基金,只是投资于该指数所代表的新能源行业,也可能投资于一定数量的指数成份股。

在实际运作中,该基金将留意指数波幅,调节股票和现金的比例,力争获得更理想的回报。在市场平稳时,通过运用衍生工具提升基金的表现(有机会最高达到指数1.5倍的表现);而在市场风险水平较高时,减低投资比例,通过分散投资组合提高潜在回报。

能源型企业 篇4

《商业现代化》 长春大学来源:尹桂凤

随着国家对节能减排工作的全面重视,各级政府、各行业都将节能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节能减排不仅是政府的要求和企业的需求,更是节能服务产业的追求。然而节能减排工作推广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障碍,诸如企业资金短缺、诚信度低下、现行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无法满足会计核算需求等,使得在国外普遍采用的节能新机制——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在中国还不能广泛地推广应用。为此,本文在分析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着重从会计角度探讨节能投资额的确定、节能效益分享型合同价款结算等会计处理上的问题。

一、节能项目投资额的确定

合同能源管理是一种由政府给予政策支持,通过市场化运作的节能技改新机制,由专业节能公司(以下简称“EMCo”)与用能企业签订节能目标合同。其实质是“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投资方式。这种节能投资方式允许用户使用未来的节能收益为企业单位节能设备升级,以及降低目前的运行成本。”

笔者认为合同能源管理具有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融资与融物相统一等特点。根据我国2006《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规定,可以将其认定为融资租赁。该节能模式是融资租赁的特殊表现形式,与现行准则规范的租赁企业至少具有二点不同:其一,EMCo是一个以提供节能技术而非向客户企业出售所需先进设备(甚至节能设备)的技术服务性企业;其二,EMCo为客户提供全程技术服务和设备维护。正因其具有融资租赁的主要特征,所以用节能收益支付的节能合同费用的核算就成为会计界争论的焦点。笔者认为耗能单位用节能收益支付的节能合同费用应予资本化,并形成节能投资成本。

为准确确定节能项目投资额,建议应结合节能项目投资回收特点,依据所签节能合同的不同类型进行会计计量。当节能投资合同期限较短,建议以购买节能设备的实际成本确定耗能单位节能投资成本;当节能投资合同期限相对较长,引进节能设备价款有可能会延期支付时,建议耗能单位节能项目投资额应当以购买(节能设备及技术)价款的现值为基础来确定。其具体做法可参考2006企业会计准则中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相关处理。

二、节能效益分享型企业会计核算方法

为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构建和谐社会,作为节能产业,在发现、挖掘节能市场过程中,还应结合用能单位对节能的认识不同等情况,采取不同的合作方式和费用结算办法,以求节能事业的快速、稳定发展。因合同能源管理双方采取的合作方式和费用结算办法不同,其会计处理方法也不尽相同。由于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下的会计处理比较简单,在此仅就现值计量模式下的会计处理进行探讨。

节能量保证支付模式适用于诚信度较高、节能意识一般的企业。其特点是节能改造工程的全部投入和风险由公司承担,在项目合同期内,公司向企业承诺某一比例的节能量,用于支付工程成本;达不到承诺节能量的部分,由公司负担;超出承诺节能量的部分,双方分享;直至公司收回全部节能项目投资后,项目合同结束,先进高效节能设备无偿移交给企业使用,以后所产生的节能收益全归企业享受。

(一)耗能企业会计处理方法

[例]2006年12月1日,A集团与某EMCo达成“节能服务合同方案”。EMCo提供项目资金150万元;提供项目设计、设备选购、安装调试、维修保养等服务,累计需耗资37.6万元。节能工程当年完工交付使用。确保每月节电量折合电费约为5万元,节能合同内含利率为6%。EMCo从节电效益中获取回报,超过承诺标准部分,其分成比例为6:4。合同开始日为2007年1月1日,期限3年。节能设备的使用寿命约10年。

1.2006年末,接受节能项目资产和节能技术服务。

最低服务费付款额现值=500000×2.6730=1336500(元)

引进节能资产入账价值=1336500 376000=1712500(元)

未确认融资费用=500000×3-1336500=163500(元)

借:固定资产——视同自有固定资产 1712500

未确认融资费用 163500

贷:长期应付款——节能项目应付款 1500000

——节能项目初始费用 376000

其中,376000元初始直接费用,按制度规定可以资本化。2.2007年末,支付节能服务费用、分摊融资费用并计提折旧。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配如下表所示:应计提折IB=1712500/10=171250(元)每年实现节能收益=50000×12=600000(元)按规定,合同期内实现的节能收益全部用于支付节能项目成本。

(1)借:长期应付款——节能项目应付款 500000

贷:银行存款 500000

(2)借:财务费用80190

贷:累计折旧 171250

(4)按合同规定,用达标的节能收益支付节能项目成本(或划归EMCo分成收益)时,应作:借:制造费用——节能收益分成转出 600000

贷:银行存款 600000

如果EMCo未能达到其节能量标准,其不足部分由EMCo补足。会计处理从上。

2008年及2009年用达标的节能收益支付项目成本、分摊融资费用并计提折旧的账务处理,可比照2007年相关账务处理。

耗能企业应留归的超节能量收益不需做会计处理,自然体现在有关的账户里。

3.节能合同期满时,无偿接受先进高效节能设备。此时不需要会计处理。

(二)EMCo会计处理方法

当EMCo提供节能项目融资时,其业务核算主要包括:节能项目投资、发生初始直接费用、取得超节能量收益以及针对达不到承诺节能量部分的补偿等内容。

[例]资料从前例。其具体会计处理如下:

1.提供节能资产及初始直接服务,形成应收款项。

借:应收节能项目款——某单位 1876000

贷:节能项目资产 1336500

递延收益——未实现节能项目融资收益 163500

银行存款 376000

2.分期收到节能设备投资成本;分摊初始直接费用时,应作:

借:银行存款 600000

贷:应收节能项目款——某单位 600000

借:递延收益——未实现节能项目融资收益 54500(163500/3)

贷:主营业务收入——实现的融资收益 54500

3.如节能量未达标,因赔偿发生的损失,应作:

借:管理费用/营业外支出

贷:应收节能项目款——某单位

4.每期分配节能收益时,应分摊初始直接费用,计当期损益。

借:主营业务收入——节能收益分成转入 125333(376000/3)

贷:应收节能项目款——某单位 125333

5.分得超额节能量收益时,应作:

借: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节能收益分成转入

能源型企业 篇5

一、国有综合能源服务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体制机制存在的问题

(1)组织复杂化的问题。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国有综合能源服务企业业绩实现高速增长,各个层级的组织机构的数量也随之快速增长。随着组织规模的快速增长,企业管理的复杂度也呈几何级增加。大量的三、四级公司的存在,导致的后果不仅是流程变长、信息传递层层扭曲减弱,公司执行力大打折扣的问题,随着产业的不断细分,组织机构的不断设立,用于管理的资源不断的增加,管理的幅度也将不断变宽,无形中就为公司制造了大量的沟通协调成本,进而影响公司的运营效率。

(2)管理模式低效的问题。复杂的组织机构必然导致管理的事务化和官僚化。企业的总部机关及二级单位机关在面对如此复杂的组织结构的时候,必然向事务性的方向发展,最终导致总部机关—二级机关—三级单位—四级单位呈现出管理中心—管理中心—利润中心—成本中心的格局,甚至某些三级单位仍然行使管理中心的角色,四级单位才是利润中心,四级单位下面的班组、站队、车间才是成本中心。这种复杂的管理层级模式,不但制造了大量的富余管理人员,增加了企业的管理成本;而且各个组织层级定位不清,大家都在忙于上传下达和处理一些日常审批性工作,公司的战略思考、精细化管理、资源整合、产业长远发展定位等却无人真正进行深入思考,导致企业投资四处开花,产业发展方向不清晰,内部资源重复投资及低效利用,给企业的长远发展积累了巨大的风险。

2、管理流程存在的问题

国有综合能源服务企业三级及以下单位承担了过多的管理压力,对宏观经济的走向、国家政策变化和海油的产业整体发展趋势等信息了解不足。由于处于作业层面,三、四级机关主要是处理事务性管理工作,管控能力有限,应对市场的反应能力有限,寻找资源的空间有限,在经营指标的压力下,三级及以下单位的一把手或整个领导班子主要承担“市场开发部”的职能,为了完成经营预算指标,经常在寻找一次性收入的机会,解决当前的经营考核过关问题,对产业发展质量的专注度不够。

二级单位机关各部门对本单位战略目标的分解不够,90%的精力放在简单处理上传下达的事务性工作上,未形成有效的资源管理、资源配置和市场反应能力。

总部机关各部门未深刻领会公司战略,80%的精力放在处理事务性工作,就本部门所管理的业务围绕公司战略目标责任分解不够,未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策略及方法,没有从战略层面带领和指导所属单位开展业务。预算作为公司战略分解最有效的管控工具,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二、管理流程优化的整体思路及路径

针对能源服务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就管理流程优化的角度,概括来讲,就是“升一、强二、减三、去四”。“升一”是指提升总部机关的战略引领、统筹布局、资源协调和专业指导能力,核心就是明确定位、提升能力,削减事务工作。“强二”是指增强二级单位业务管理和实施能力,核心就是明确职能、完善机构,做实管理。“减三”是指削减三级单位管理职能和人员配置,权限以上管理业务上移至二级,权限内业务实施预算控制,核心就是强化三级单位作业技术能力,减少管理审批。“去四”是指取消四级单位管理职能和权限,向技术倾斜,核心就是以技术为核心,提升作业能力。

在整体优化模式方面,机关战略引领,二级单位强化运营管理,三级单位强化操作运维。在各管理层级设计方面,强调的是塑造机关战略引领、专家指导、服务支持的职能,强化二级管理职能,落实三级生产执行职能。在流程设计方面,强调的是管理集中到二级单位,减除纵向冗余,改善横向效率。在权限分配方面,强调的是以职能定位和流程扁平化为目标,以业务工作量分析为基础,在权限向二级单位集中的前提下,适当给三级单位下放一定权限,提高基层反应速度。人员配置方面,强调的是学历、执业资格、专业工作背景、工作年限、职称并重。

在上述原则的指引,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核心流程分析,我们可以针对规划计划投资管理、财务管理、采办管理、市场管理、合同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六大管理流程设计流程和优化方案,同时辅以装备、信息化、动态评级三项配套措施,指引公司上下全面推动核心管理流程优化工作的实施。按照“枣核型”管理模式的要求,通过总部机关放权,强化管理中心职能;二级集中管理权限及资源统筹,强化利润中心职能;三级单位管理职能上收二级单位,定位为成本中心,强化技术服务能力,落实安全生产要求;逐步取消四级单位等手段,对主要的管理流程进行全面优化,具体设计见图1。

三、三大配套措施设计

1、装备管理配套设计

根据对某大型国有综合能源企业调研结果,当前装备管理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前端介入不足的问题。各级装备管理部门不介入前期的投资、采办管理,技术性能不掌握,技术把关缺失,对投资、对采办及市场没有形成有效技术支撑。二是人员能力不足的问题。装备管理人员主要做资产数量统计管理,不懂技术,人员配备结构不合理,技术支撑能力不够。三是设备不能共享的问题。下属各单位间装备、设备、生产用具、技术人员不共享,内部技术专家库及装备资源共享及统一调拨平台的建设工作需加强。

针对上述问题,为有效发挥装备对六大管理流程优化的支撑作用,根据调研情况,可以从六个方面进行突破。第一,在投资决策环节介入,重点从装备的角度对是否重复投资、所投装备是否对产业发展形成有效支持进行把关。第二,能力建设方面,对于拥有大型装备、技术含量高、经常涉及到装备更新改造、与采办紧密相关的单位,建议设置专门的装备管理部门,强化装备技术能力建设。第三,信息收集及分享方面,对装备发展趋势、新技术应用及时收集并掌握,从前端提供装备购置的专业化建议,帮助公司购买使用更简单、性价比更高的装备。第四,采办环节,建立基于技术层面的松散式平台,随时找专家,对设计、技术标准、设备选型等进行讨论研究。第五,市场方面,调查内部的装备及技术资源,推动内部资源共享平台的建立,整合内部资源助力市场开发;通过与兄弟单位、总公司相关部门的沟通交流,适时推介内部的装备运维优势产业。第六,资源有效调配方面,从装备完整性管理的角度提供装备技术型号、备品备件选购、库存、维修、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的管理建议;同一区域内,大中型、通用类的生产用具(汽车起重机、挂车、牵引车等)实现共享,统一采购、统一调配、统一维护。

2、信息系统配套设计

通过对目标企业的调研,发现在流程信息化建设与支持方面存在以下问题,即投资流程未信息化;财务SAP系统实现账目处理,财务流程未信息化;市场信息共享平台由各单位选填,导致信息不全面,信息指导不强;采办系统对装备、技术确认无管控,部分下属单位新开发系统补充采办申请前技术、信息的审批;合同信息平台只涉及支出类合同(在采办系统中),合同管理内容不全面。这些问题都将制约管理流程优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另外,还有一些系统设计及整合的问题,即各机关部门从本部门的角度推动各自业务信息系统的建设,业务流程的相关性没有考虑;企业自建的各类信息平台仅完成业务数据共享、统计管理的任务,涉及业务流程管控的功能少。针对上述问题,为有效发挥信息系统对六大管理流程优化的支撑作用,可以考虑投资、财务流程信息化,解决因项目材料不合格而反复跑流程问题,通过信息系统对审批时效进行跟踪管理,提高审批效率;对采办系统合同管理模块进行功能扩充,完善合同管理设计;强化市场信息平台的管理,内部市场机会通过信息平台及时将信息传递给内部有服务能力的单位,实现产业的协同发展,同时兼顾实现公司内部服务定价指引及监督,提升市场管理成效。

3、弹性授权管理评价体系配套设计

弹性授权管理评级体系设计思路是运用数理统计原理,选取采用特定的评价指标,对照相关标准,按照一定程序,通过定量、定性分析对比,对公司一定经营期间的管理业务操作效果进行客观、公正和准确的评判,并根据评价结果对各单位特定业务流程的管理授权实现动态调整,实现公司各项管理流程持续优化。

在评价指标选取方面,遵循四个原则。首先是全面覆盖原则,即指标应当全面覆盖各单位关键管控业务流程。其次是数据可获取原则,即指标应当与各管控业务流程相关并可测,选取的指标应能持续地获得完整的数据支持。再次是导向清晰原则,即指标应当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数量不必太多。最后是指标可控原则,即选取的指标应当可以通过可选的控制措施进行有效的控制。

在上述原则下,确定各项管理工作的关键指标,并设置相应的评分机制,根据评分结果,指导机关职能部门动态调整对下的授权。具体评分机制见表1。

摘要:由于体制机制及各种历史和现实原因,国有企业的管理效率一直都低于社会的平均水平,这直接导致了竞争力的羸弱。与此同时,由于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基本都被国有企业垄断,国企效率的低下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效率也是一种伤害。针对国有综合能源服务企业在发展中出现的突出管理问题,结合相关理论及实地调研分析,从管理流程优化的角度探索解决的方法,力求使企业通过横向压缩、纵向整合,做精总部的管理协同,强化管理中心,做实二级单位的资源整合,形成利润中心,做强三级单位的技术能力、服务水平和作业能力,减少专业细分,形成成本中心,通过将采办、投资、财务、市场、人力资源等核心职能上移聚合,逐步使企业组织更简单、业务更简单、流程更简单、管理更简单、沟通更简单,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关键词:国有综合能源服务企业,管理流程优化,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士永:稳步推进流程优化[N].中国邮政报,2009-08-29.

[2]AMT Consulting合伙人李彤:流程优化成功三部曲[N].中国计算机报,2007-10-14.

[3]岳澎、郑立明、郑峰:流程管理的定义、本质和战略目标[J].商业研究,2006(9).

石油企业能源审计方法探讨 篇6

企业能源审计的基本方法是依据能量和物质守恒原理、能源成本分析原理、工程经济与环境分析原理以及能源利用系统优化配置原理, 以企业油气生产、加工以及其他经营活动中能源的投入、产出账目和反映企业内部能源消费状况的台帐、报表、资料、记录及有关内部管理制度为基础, 以国家的能源政策、法规、法令、各种能源标准、技术评价指标、国内外先进水平为依据, 必要时结合现场监测, 对企业的能源使用状况系统地审计、分析和评价。

1 企业能源管理状况审计

能源管理是石油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建立和完善能源管理系统, 制定并严格落实各项管理制度, 对企业节能降耗、提高效益起着重要的作用。审计时通过座谈、查看管理文件、问询和现场查看的方式, 考察有无各项能源管理文件及其制定的合理性, 根据各项能源管理文件跟踪每一项管理活动, 并了解有关人员理解和贯彻执行的情况。审计内容主要有4项。

1.1 能源管理体系

(1) 是否确定了本单位的能源管理方针, 在此基础上确定能源管理目标, 并考察其合理性。

(2) 组织机构是否完善。

(3) 管理职责是否落实。

(4) 相关制度的制定是否完备并已贯彻执行。

(5) 审计其他能源管理活动。

1.2 能源使用过程管理

(1) 油气生产、加工工艺的设计和改造中是否考虑到工艺过程充分利用余能使生产过程能耗量最小;各系统是否通过优化、监测、能源环节分析等方法来降低能耗。

(2) 耗能设备是否为国家及集团公司推荐产品, 是否使耗能设备在最佳工况下运行, 是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并加强维护和检修。

(3) 是否合理地制定能源消耗定额并将能耗定额层层分解落实;是否对实际用能量进行计量、统计和核算;是否对定额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和奖惩, 是否对定额进行及时地修订。

1.3 能耗状况分析管理

(1) 查看能源管理部门是否定期对整个企业能源消耗状况及其费用进行分析, 各用能二级单位是否对所管辖的主要生产系统、耗能装置的能源消耗状况进行分析。

(2) 查看能耗分析报告的内容, 了解节能指标或能耗定额完成情况、能源消耗及其费用上升或下降的原因、单位或生产系统用能水平评价、改进对策等内容。

1.4 节能技术管理

(1) 查看油气生产、加工企业采用新技术的相关资料, 对采用的新技术是否有可行性研究报告, 内容是否包含节能效果、经济评估、技术评估等;是否制定实施计划, 落实责任。

(2) 固定资产投资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 是否包括节能篇章, 其内容、深度是否符合国家和集团公司的有关规定, 是否严格控制高能耗、低效益区块和新上项目的能耗增量, 能否做到“新上项目的能耗水平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或国际先进水平”。

(3) 节能技术措施实施后的效果评价。

2 能源计量和统计状况审计

能源计量和统计是节能降耗的基础性工作, 是进行企业能耗分析和能源审计的基础。审计时, 在查看能源计量网路图、计量器具档案、统计计量的各项管理制度和原始记录的基础上, 通过现场核查, 询问相关人员等方式, 审计能源计量范围、计量器具的配备、计量器具的管理、能源统计的内容和数据汇总计算等是否符合相关要求。

2.1 能源计量审计

(1) 审核能源计量器具的配置。

油气田企业配备的能源计量器具是否充分考虑现行国家标准、石油石化行业标准和集团公司企业标准的指导作用, 并满足生产工艺和使用环境的具体要求。是否满足能源分类计量的要求;是否满足用能单位实现能源分级分项考核的要求;是否满足关于用能单位设备能源利用监测的要求;是否配备必要的便携式节能检测仪表, 以满足对于主要用能部位自检自查的要求。

对油气田企业所属从事能源生产的采油企业, 其所配备的能源计量器具应满足评价其单位产品能源自用率的要求;对炼化、发电厂等用能单位, 其所配备的能源应满足评价其能源加工、转换、输运效率的要求。

(2) 审计能源计量器具的管理。

查看能源计量管理体系。各项管理措施是否形成文件, 并保持和持续改进其有效性。主要查看计量仪表的维护更新及计量器具是否满足生产变化的要求;查看管理人员和职责是否明确以及计量器具的订购、验收、保管、使用、检定、维修、报废处理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及落实情况。

2.2 能源统计审计

对企业能耗统计系统审计, 应从能源台帐、月报、季报、半年报、年报入手。可以将每一个环节分为若干用能单元。审核评价统计的内容、方法、采用的单位和符号及报表形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并满足集团公司及企业自身能源管理的要求。

(1) 审计能源供入量统计状况。

查看用能单位能源收支平衡表、能源消耗量表和与之相应的原始统计资料, 审核能源供入量的统计是否全面准确, 并折算其等价值和当量值。

根据能源收支平衡表, 按照供入能源种类统计各种能源外购量、自用量、外供量、库存量、损耗量、天然气制轻烃及甲醇减量、放空量, 并折算其等价值和当量值。能源供入量等价值用以反映国家对用能单位供入的能源资源量;当量值用于能源平衡, 分析用能过程, 不可混合使用等价值和当量值。折算原则上以实测单位发热量为准, 无条件实测, 可以参考能源折算系数表进行折算。

(2) 审计能源加工转换统计状况。

查看炼化企业能源加工转换单位时, 审核加工转换统计的内容是否包括:用能单位内部生产的各种二次能源和耗能工质的数量;生产各种二次能源和耗能工质所消耗的各种能源数量;所生产的二次能源低位发热数量;耗能工质的工作参数;加工转换设备输入输出能源相关参数和效率等。

(3) 审计能源消耗统计状况。

能源消耗统计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在油气田、炼化生产中消耗的各种能源和耗能工质的统计;另一部分是非生产单位、办公、职工生活和外供的各种能源和耗能工质的统计。

通过对计量和统计状况的审计, 对用能单位的计量和统计状况作出总体评价, 对不符合项应进行说明。如果发现主要指标缺少计量或计量的数据不可靠, 在下一步审计中要运用实际监测等方法对统计数据进行验证、修正或补充。

2.3 主要用能设备效率的计算分析

系统及设备运行效率是指生产系统以及这些耗能设备为达到特定目的, 供给能量利用的有效程度在数量上的表示, 它等于有效能量占供给能量的百分数。它是衡量系统及设备能量利用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性的一项综合指标。

石油、石化生产是复杂的大系统, 主要耗能设备有机、泵、炉等, 这些耗能设备贯穿于生产各系统、装置之中, 与各种工艺管道一起构成生产的工艺系统, 其运行效率直接影响着石油、石化生产的能耗水平。

审计时主要查看各项统计资料, 通过询问统计、设备人员, 审核设备供入能量、有效能量、损失能量的统计计算数据和设备效率的计算核实。

通过主要设备效率的计算, 与国家、企业标准、国内外先进水平、设备最佳运行工况进行比较, 找出差距, 分析原因。

3 核算综合能耗指标

计算综合能耗指标, 是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对地区公司的管理要求, 也是与同行业进行比较、寻找差距、挖掘潜力的重要手段。审计时主要审计企业综合能耗、单位产量综合能耗指标。

目前, 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对企业生产综合能耗评价指标有单位产量能耗指标和单位产值能耗指标两种形式。其中对油气田企业单位产量能耗指标主要包含:原油 (气) 生产综合能耗、原油 (气) 液量生产综合能耗、天然气生产综合能耗 (见表1) 。对炼化业务的单位产量能耗指标, 炼油用原油单位加工量能耗, 化工采用产品单位产量综合能耗;单位产值能耗指标包含2项内容, 分别是: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 (见表2) 。

3.1 计算核对企业综合能耗

企业综合能耗等于审计期内企业消耗的各种能源实物量与该种能源的当量值的乘积之和。

undefined

式中:E—企业综合能耗, 吨标煤;

еs —油气生产中消耗的第s种能源实物量, 实物单位;

ρs —第s种能源的当量值;

n—企业消耗的能源总数。

3.2 计算核对单位产量综合能耗

(1) 油气田, 计算核对单位产量综合能耗。

单位产量能耗指标主要包含3项内容, 分别是原油 (气) 生产综合能耗、原油 (气) 液量生产综合能耗、天然气生产综合能耗。

①原油 (气) 生产综合能耗。

undefined

式中:My—原油 (气) 生产综合能耗, kg标煤/t;

Ey —油 (气) 田企业生产能源消耗总量, 吨标煤;

Gy —原油产量, 万t;

Gq—伴生气产量, 万m3;

ry—伴生气折原油系数, 取ry=7.968×10-4, t/m3。

②原油 (气) 液量生产综合能耗。

undefined

式中:Myy—原油 (气) 液量生产综合能耗, kg标煤/t;

Gs—油 (气) 井产出液中产水量, 万t。

③天然气生产综合能耗。

undefined

式中:Mq—天然气生产综合能耗, kg标煤/m3;

Eq— (油) 气田企业生产综合能耗, 吨标煤;

Gq—天然气产量, 万m3。

(2) 炼油化工, 计算核对单位产量综合能耗。

原油加工量单耗, 采用炼油综合能耗、炼油单位能量因数能耗;化工一般采用单位产品综合能耗。

①炼油综合能耗。

undefined

式中:Mly—炼油综合能耗, kg标油/t;

Ely—炼油生产实际能耗, 吨标油;

Gyj—原油 (含原料油) 加工量, 万t。

②炼油单位能量因数耗能。

undefined

式中:Mde—炼油单位能量因数耗能, kg标油/ (t·因数) ;

Ef—炼油能量因数。

③某种石化产品单位产品综合能耗。

undefined

式中:Mcp—某种石化产品单位产品综合能耗, kg标油/t;

Ecp—某种石化产品生产实际能耗, kg标油;

Gcp—某种石化产品产量, t。

综合能耗指标体现用能单位的能源利用水平, 通过与消耗定额、消耗限额、国内外先进水平比较, 找出差距, 为用能单位提出节能目标、制定节能措施提供依据。

4 能量平衡分析

审计小组应根据油气生产、加工企业所提供的审计期内能量平衡表或能源消费实物量平衡表, 利用上述有关数据和各项统计数据审查平衡表的准确性。

通过对能量平衡表 (或能源实物量平衡表) 的分析, 审查各项损失的数量及原因, 对不合理或者损失大的部位进行原因分析, 挖掘节能潜力。

5 能源成本分析

根据消耗能源的种类、数量、热值和价格, 计算用能单位的能源成本。能源费用的计算应根据企业能源消耗收支平衡表和能源消耗量表, 只计算用能单位自已消费的部分。能源审计所使用的能源价格与用能单位财务往来账目的能源价格相一致, 在一种能源多种价格的情况下产品能源成本用加权平均价格计算。

通过对油气生产、加工企业能源成本分析, 可以直观地反映其能源消耗的成本与经济效益的对比关系, 提高节能降耗意识, 并通过自用油替代等措施节约能源、降低能源成本、提高效益。

6 节能量和节能潜力的分析

6.1 节能量 (节能综合指标) 计算

目前国内对企业考核以及中国石油内部节能考核指标主要是节能量;对节能效果评价通常也采用节能量进行。根据国家标准《企业节能量计算方法》 (GB/T 13234-91) , 节能量可分为产值节能量、产品节能量和技术措施节能量三种类型。其中:产值节能量是计算行业 (部门) 、地区、国家节能量的基础, 也是衡量企业节能经济效益的依据;产品节能量主要用于评价企业用能技术水平;技术措施节能量用于评价企业技术措施的节能效果。上述三种指标的计算方法、使用范围和约束目标各不相同, 每个指标都只能从一个方面反映节能的实际效果, 目前还没有一个综合指标能够同时反映企业节能各方面的效果。

6.2 节能潜力分析

节能潜力分析是预测或评价一定时期企业在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等社会上能接受的措施后, 可取得的节能量和节能效益的过程。

6.2.1 油气田生产节能潜力分析主要方向

(1) 工艺改进、系统优化节能潜力。

工艺改进、系统优化是挖掘油气田节能潜力的重要措施。通过各种成熟技术措施实施前后的耗能对比, 可以计算出节能潜力 (节能量) 。对于油田工艺改进、系统优化主要技术主要有:系统优化调整技术、低温集油、脱水技术、注入系统优化技术和推广应用高效设备。对于气田工艺改进、系统优化技术主要有:井口流程简化技术、高低压分输技术和天然气处理装置能量优化。

(2) 提高设备效率的节能潜力。

抽油机、注水泵、锅炉和加热炉是油气田生产主要耗能设备, 通过推广应用高效设备和相关技术、提高系统和设备效率具有很大的节能潜力。

(3) 减少油气损耗的节能潜力。

目前, 油气田生产减少油气损耗有很大的节能潜力。油气损耗包括原油损耗和油田气损耗两部分。原油损耗主要包括:原油集输、储存及装卸过程中挥发至大气中的戊烷及更重的烃类组分;外输气、自用燃料气及排放漏失的油田气中携带的戊烷及更重的烃类组分;含油污水经处理后的水中残余原油 (不分组分) 。油田气的损耗主要包括:在油气集输、处理的正常生产过程中, 由于排放或漏失而损失的丁烷及更轻的烃类组分 (非烃类气体不计入在内) 。

(4) 降低油田气放空节能潜力。

油田气放空是指由于产供不平衡、装置检修、生产故障 (如停电、生产事故等) 、滚动开发、地面系统不配套等原因引起的放空。虽然近两年在天然气回收利用上采取了一些措施, 但当前整个集团公司天然气放空量仍然以亿计。若继续加大原油伴生气回收以及生产设施配套力度, 进一步优化工艺, 提高技术水平, 将大大提高天然气回收利用率。根据回收放空气量, 可以直接计算出其节能潜力 (节能量) 。

(5) 综合节电技术。

积极推广实施DSM节电技术, 应用高、低压无功补偿、高耗能变压器节能改造、变频调速技术、节能防窃电装置、节能型抽油机、抽油机节电控制箱等综合节电技术。

(6) 通过加强管理, 提高管理水平挖掘节能潜力。

(7) 其他方面的节能潜力。

以上各类节能潜力之和, 即为该油气田的总节能潜力。

6.2.2 炼化业务节能潜力分析

一般采用类比估算和多因素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1) 趋势预测法。

根据炼油企业单因耗能等综合指标, 参考多年的统计数据, 综合考虑炼油企业各因素对能耗的影响, 分析其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 预测节能潜力。

(2) 指标对比法。

通过能耗指标对比, 根据能耗差距, 兼顾企业实际情况, 预测节能潜力。

(3) 目标法。

与设定的发展目标相比, 预测节能潜力。

7 节能改进建议及评价

通过对以上各项内容的审计, 对发现的问题应在充分与企业交换意见的基础上提出改进建议。

改进建议应从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的提高、余能的回收利用、能源结构改进、技术工艺水平的提高、设备的先进性、改进过程控制等方面入手, 通过广泛发动员工、与同行业进行对比、咨询行业专家等各种渠道全面地提出。

提出节能改进建议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对违反国家、集团公司有关各项节能法律法规和标准规定的, 应明确提出整改要求;

(2) 对技术方面的建议, 应根据技术的成熟程度和发展趋势提出意见;

(3) 对各项管理方面的建议, 应在与管理人员沟通的基础上提出改进建议, 可行的应立即实施。

对提出的节能技改项目应作出初步的财务分析和经济评估, 包括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中以动态分析为主。

8 结语

对企业进行能源审计, 应从以上几项内容全面进行, 但不是所有的用能单位, 都要完成所有项内容的能源审计, 要根据能源审计的目的和要求, 可以选择部分或全面进行能源审计工作。

参考文献

[1]方战强, 任官平.能源审计原理与实施方法[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

企业能源计量若干问题的探讨 篇7

就工业生产而言, “计量先行”是针对工业企业在产品生产中计量功能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的评价。也就是说, 计量采集的原始数据准确与否, 直接关系和影响到下游的生产运行和管理秩序。能源计量更是如此:伴随着产品生产, 能源消耗统计、计划分配、能耗分析、定额考核以及技术改造和节能效果评价都要依靠能源计量的数据支持。早在国家“六五”规划期间, 为实现工业现代化, 提高工业企业综合素质, 能源计量管理工作完成了建立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制定标准规范、完善量值传递系统、配备计量器具等项配套管理措施, 为建设现代化企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九五”规划期间, 我国已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市场对能源资源的配置作用已见成效, 政府对节能和计量等基础工作建设的推动作用趋于弱化。“十一五”以来, 国家再度强化节能管理, 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任务十分艰巨。2006年, 《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对工业节能提出了建立目标责任制、健全能源统计和节能评估体系、严格能源消耗定额考核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但是, 应起到基础保证作用的计量功能已经明显滞后。

2006年以来, 我们配合节能、计量和统计管理部门对全市钢铁、有色冶金、石化、电力、建材、化纤等行业的40户重点耗能企业进行了节能专项监督检查和节能目标责任制考核。通过检查和考核, 反映出了企业在能源管理方面的薄弱环节, 特别是能源计量的功能发挥问题, 以及由于能源计量手段不健全对能源统计等项工作的影响。从而导致企业的能耗计划、定额考核、节能效果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本文将根据对受检企业节能工作的评价的分析, 提出加强能源计量管理的几点意见及建议, 供商榷:

1 工业企业能源计量管理中若干问题分析

当前, 国家对工业节能的要求不断深化, 出台了一系列强化政策, 建立了目标责任制管理体系, 制定了各项标准和技术规范等。对于企业来讲, 要做到贯彻落实, 首先需要能源计量提供决策和管理依据。但是目前企业的能源计量手段已经明显不相适应。即能源计量的范围、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原则已经不能满足目前节能管理的要求。同时, 企业在能源计量管理上也存在一些共性问题。这种现状严重影响了能源统计的可靠性以及能耗定额考核的有效实施, 现分析如下:

1.1 装备老化、管理落后影响能源计量准确率

我国的钢铁、有色冶金、建材、采掘等重点耗能行业多为粗放型, 由于产能落后、设备陈旧、管理水平低, 能源计量的作用难于发挥。如蒸汽计量:由于管理问题, 热网布局不合理, 管网私接乱改破坏了热力平衡, 导致生产用热负荷调度困难, 蒸汽压力和流量频繁波动, 量程变化大, 造成计量误差。我市一户轻纺企业, 审计发现其蒸汽系统计量配备率完好, 但是由于上述因素影响, 计量准确率为零;又如燃料油计量:由于输配管道的保温不善, 受环境温度波动影响, 油品密度变化不一, 影响计量值;再如江河水的泥沙阻塞流量计量仪表等。

1.2 生产环境和工艺条件所限, 阻碍能源计量手段实现

由于冶金、建材、化工等企业炉窑、装置等工艺设备落后, 生产环境恶劣, 如高温、震动、腐蚀、粉尘及电磁波干扰等环境因素所限, 难于选择计量点, 无法装表计量或造成计量误差。如我市一户钢铁企业, 资源综合利用回收高炉荒煤气直接用于生产, 其输配管道安装了计量装置, 但管道中焦油、炭化物及粉尘等浮着流量计量孔板, 导致计量数据失准。

1.3 三级计量配备不完善, 不利于能耗定额考核

由于重点机台、设备安装条件和运行方式所限, 难于单机 (台) 计量。如机群设备共用电源;炉窑共用上煤、出渣、排烟系统;化工装置共用管路系统;多台生产设备生产的产品供用计量装置;生产照明、空调和采暖用能难于生产用能分开等, 使产品耗能、工序能耗和装置耗能难于实现单独计量, 严重影响单位产品能耗、工序能耗和装置能耗定额的制定和消耗考核。

1.4 能源品种的能量 (热量) 计量问题的提出

企业购入煤炭、焦炭、燃料油和煤气等, 进厂时测定发热值, 是确定其能量品质和测算标准煤量的依据。但是, 目前计量管理部门尚未将能源品种的能量 (热量) 计量纳入能源计量范围, 提出计量配备要求。大部分企业目前并无煤炭等能量 (热量) 计量管理制度, 配备量热计等计量仪器。从而使企业购入的煤炭等能源品种的能量值的确定其法不一。如我市一制药企业, 无煤炭质量检验手段, 供货方提供的煤炭发热值为20900千焦/千克, 而实际到货后, 委托媒质检测机构测定发热值为16700千焦/千克。虽然贸易结算未见亏吨, 但是, 按发热值折算, 供货为45000吨标准煤, 而实际为38700吨标准煤, 能量 (热量) 值减少14%。又如一户热电企业, 煤炭发热值测定不是在铁路运输入厂时采样分析, 而是在炉前采集。那么煤炭进厂后至炉前储运环节的水份、灰份、挥发份波动导致的煤质变化因素则被排除在外。该厂年耗285万吨标准煤, 如果入炉煤的发热值与进厂煤炭的发热值波动差为2%, 其偏差折合标准煤5.7吨。可见, 能源品种的能量 (热量) 计量意义重大, 从计量管理上亟待规范。

1.5 影响企业能源计量能力建设的若干因素

由于国产计量器具质量低下, 维护管理工作量大;计量检定部门收取的检定、调修费用较高, 抑制了企业对能源计量能力建设的积极性。企业往往为了节省资金, 降低生产成本, 不能对计量器具如期、如数送检。使部分计量设施形同虚设, 只可应对政府有关部门的例行监督检查, 而未发挥功能作用。

2 能源计量对能源统计及节能管理的影响

由于能源计量手段的不健全, 提供的原始数据有误, 给能源统计工作带来困难。导致贯穿于整个能源管理体系的统计数据链出现误差, 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能源管理秩序。同时, 也给政府主管部门掌握企业能源利用状况和辖区工业系统能源统计带来难度和不确定性。能源计量的准确性, 对能源统计工作产生如下影响:

2.1 能源计量与能耗统计的关系问题

目前, 工业企业除用电系统的次级计量手段比较健全, 其他能源品种, 如煤炭、煤气、蒸汽、燃料油等的次级计量, 尤其是三级计量都不完善。使生产统计环节不能提供准确的数据依据, 导致企业难于核定能源消耗量和计划分配;难于制定合理的消耗定额, 实行严格考核;难于把握自身的能源利用水平, 分析和挖掘节能潜力。最典型的事例是:企业统计部门要建立对外和对内两套统计台帐。一是根据一级计量 (贸易结算计量) 采集数据编制的统计台帐。以此为依据核定能耗总量和消耗定额, 并上报政府主管部门和统计部门。二是考核企业内部能源管理的统计台帐。由于企业内部的能耗统计只能依靠不完备的次级计量的数据进行日报统计或根据生产经验进行估算, 因此, 所编制统计台账水分极大。企业的内部管理就是根据这样的统计数据进行能源计划分配 (实际是分摊) 和消耗考核。这种现象在企业中普遍存在。

2.2 能源计量范围与能源统计口径

由于能源品种的能量 (热量) 计量管理尚未规范, 国家统计部门对煤炭 (焦碳) 折算标准煤只能推荐统一的折标系数, 如原煤的折标系数规定为0.7143 (按20900千焦/千克折算) 。同时也要求, 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自行测定煤炭 (焦碳) 的低位热值, 根据实际低位热值折算标准煤量。我们在能源检查中查实, 有的企业采用上述统一的折标系数折算标准煤量;也有的企业则是自行测定煤炭 (焦碳) 的低位热值折算标准煤量。这样在统计口径上就出现了问题:比如一户制药企业, 使用地方低质褐煤, 低位发热值为12540千焦/千克, 实际折标系数为0.4280。2006年企业消耗煤量按统一折标系数 (0.7143) 计算为29000吨标准煤, 而按实际低位发热值折算标准煤量应为17300吨标准煤。二者相差40%。吉林市消耗煤炭品种的低位热值一般为14130—16810千焦/千克, 折标系数为0.5—0.642, 与上述统一的折标系数差距甚大。如果企业既可以按统一的折标系数折算标准煤, 也可以自行测定, 那么我市年消耗2000万吨原煤, 按不同方法统计折算, 则会出现400万吨标准煤的不确定值。可想, 全国消耗的实物煤量折算为标准煤, 统计数字会出现多么大的误差。

2.3 能源计量与新能源及资源综合利用产品 (能源) 统计

目前, 工业企业的资源综合利用已非常普遍。如冶金企业高炉气焦炉气的自用、外供和购入;林木加工企业回收木渣锯末、石化炼油企业资源综合利用炼厂干气;再如余压发电、高温烟气转换的热力, 以及风电、太阳能、地热等新能源品种的消耗和购销关系已经形成了一个新的能源消费体系。由于新能源和资源综合利用不断深化, 使能源消费体系变化, 链条延长。因此, 能源计量范围要扩展, 计量器具配备原则要细化;能源统计方法要随之跟进。

3 思考与建议

加强工业企业的能源管理工作, 必须发挥“计量先行”和“统计准确”的功能。要不断完善能源计量和能源统计管理手段, 体现保证措施的作用。对此, 笔者提出以下几点设想与建议:

3.1 建立节能问责制度, 强化能源计量管理国家“十一五”期间的节能任务作为刚性指标已逐级下达, 各级地方政府已建立节能减排的责任制度。能源计量做为节能降耗的基础内容应纳入政府对计量主管部门和企业的责任目标和考核体系。

3.2 在工业建设项目的节能评估体系中, 应含括能源计量指标内容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的要求, 各级地方政府已经建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节能评估审核制度。对于年消耗标准煤量3000吨以上的新建工业项目, 应按《能源计量器具配备通则》的规定, 将能源计量配备率等技术指标纳入建设项目的节能评估审核要求范围;对于技术改造项目, 也应按照节能评估审核制度要求, 配套能源计量措施, 并确定相应的投资比例, 使能源计量管理随着企业的技术进步不断的完善。

3.3 能源利用监测、标定对能源计量和能源统计数据修正和补充企业要定期或经常性的对炉窑、装置和重点设备的生产运行参数进行测试、标定, 掌握分析能源计量值和相关控制参数的动态变化规律, 对不完备的次级计量采集的数据和能源统计数据进行补充和修正, 以便于能耗定额考核、能耗对标和实现生产优化控制。

3.4 能源计量要适应节能的发展趋势随着能源管理的不断深化,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已经由对能源消耗物量的计量、统计分析逐步过渡到对能量转换及能量利用过程物理能量和化学能量 (比如:燃料的发热量、放热体的传导和对流及辐射热量、载能体的热容量以及化学反应热量等) 的研究评价。尤其对炉窑、装置等重点设备, 需要评价能量利用的效果, 分析能量损失的流向, 研究节能潜力和方向。因此, 能源计量的范围应扩展。要适应企业深化管理和技术进步的趋势, 为工业节能提供措施保证。

企业能源管理系统 篇8

系统概述

随着政府、企业节能意识的提升和能源信息化市场的成熟,企业为了完成节能降耗目标,进行更好的资源调配、生产组织、部门能源结算、成本核算,以及争取政府节能技改资金支持,亟需建立一套有效的能源管理系统,对能源供应、存储、使用进行有效的管理。在用能在线监测系统的基础上,针对用能企业的工作性质和使用需求,我们进一步研制开发了功能更强大、更有针对性的企业能源管理信息系统。

该系统是一套综合能源数据获取、分析、管理的信息系统,提供了对企业能源的供应、存储、消耗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测跟踪功能,同时利用能耗分析模型对企业用能管理提供业务支撑,以满足企业实时掌握能源状况、加强管理节能的需求,同时也方便了企业能源计量和核算工作。使企业能及时掌握能源消耗情况,挖掘节能潜力,提升能源管理水平和效率。

该系统由企业能源计量器具管理、重点耗能设备管理、能耗在线监测、能耗预测预警管理、能耗指标管理、自主清洁生产、自主能源审计管理、综合报表管理、智能决策支持、能效自控等10个模块构成,通过与数据采集系统以及企业自动控制系统的有效集成,能够在企业内部实现能源在线监测和综合管理服务功能。

企业能源监测管理系统可以应用到大型集团用户、工业企业及大型公建用户中,可以满足不同类别用户能源管理的需求。

系统特点

发挥在线监测系统优势借助软件开展自主能源审计拓宽能源管理增值服务

量身定做运营维护模式节能与信息化相融合实现能效分析、节能潜力挖掘、节能解决方案

系统功能

计量器具管理

研发单一或集团类企业能源相关计量器具分类台帐、器具检定以及计量数据的综合管理。耗能设备管理

研发单一或集团类型企业能源重点耗能设备台帐、设备改造、设备用能数据统计的综合管理。

能耗在线监测

通过能耗数据采集终端的实时数据采集,研发不同能源在企业中实际使用情况的在线监测展现形式和监测方法。

能耗预测预警

通过制定不同的能耗标准和定额、以及特征阀值,研发企业用能的自动预测预警(并通过选装模块,短信通知预警信息)

综合报表管理

通过对多方式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研发企业能源信息的多种报表形式输出。

能耗指标管理

通过对企业历史能耗数据的分析和统计,制定详细的企业能源管理的指标体系,形成企业能源管理的核心和目标。

自主清洁生产

该模块和政府清洁生产项目审核相辅相成,提供企业自主清洁生产的项目申报、数据审核、以及能耗评估功能。

能源审计管理

根据能源管理法,实现企业自主能源审计管理,系统根据企业能源管理过程中产生的能源消耗数据以及分析结果,自动生成初级能源审计报告。

能源数据管理

该功能为系统标准功能,主要提供企业能源相关数据与政府能源管理平台的上传下载的传输。

系统管理

能源型企业 篇9

整体上看, 能源企业的审计制度主要是依靠内部审计, 才能更好完善相应的审计制度建设。而加强能源企业的内部审计管理工作将会明显有利于提升企业整体上的规划和发展, 所以, 加强能源企业的审计制度, 将会有利于加深企业工作管理的效率, 针对市场上的各种经济风险, 能够很好地化解市场的风险, 并能够为企业未来发展计划做出明确的方向引导, 使得能源企业的管理工作更有效率。

二、能源企业内部审计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分析

1. 管理控制的研究分析

现阶段, 我国内部审计工作的管理控制上, 通过审计制度, 能源企业领导人能够对自身的经营活动进行相应的审计和评价, 进而能够有效地掌握好自身的发展状况, 实现我国能源企业经营目标更好、更快地发展。而且, 审计制度不仅仅可以有效地监督能源企业的各项制度, 并得到有效贯彻落实, 进而能够为能源企业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更为重要的是, 能够更好地提升能源企业自身的管理工作效率, 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确保能源企业自身的财产安全, 有效地维护能源企业自身的合法经济效率。从更为宏观的角度上看, 能源企业自身的内部审计制度对其自身的结构调整有着显著地作用, 能够更好地让企业领导人做到科学有效的管理, 进一步借助科学的经营管理来提升能源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

2. 对企业监督作用

审计制度另外一层重要作用就是能够切实通过有效地的制度形式对能源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进行科学监督。在现代化企业审计制度上主要是有两层方面的含义, 其一, 就是能够有效地通过能源企业的股东和董事会等一些决策人员为代表, 能够对能源企业自身的财务会计机构和经济职能管理部门进行充分监督。同时, 若是要检查能源企业的经营发展政策上是否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 这就必须要要对相应的工作质量给予充分的重视, 而且, 在另外一方面, 就是能源企业在业务管理上一定要严格按照政府部门有关领导的指示, 有效地发挥出国家对能源企业经济活动的监督和评价作用。

3. 对企业评价和鉴别的作用

从某种程度上看, 能源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的另外一个作用主要是通过审核评鉴的过程体现出来的。一般情况来说, 任何的能源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中必须要存在相应的评价体系, 同时相应的审计人员必须要严格遵循一定的评价标准, 才能更好对相应的工作进行评价和鉴赏, 对能源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和绩效管理进行理性分析, 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能源企业的发展。实际上, 能源企业通过审计制度的评测, 可以有效地发现企业日常生活中问题, 并得到及时的纠正, 确保能源企业的正常运行。总体上看, 评价一个能源企业自身的水平, 必须要紧密依靠内部审计制度, 这是因为, 内部审计制度在能源企业管理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也是当前能源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作用发挥的重要方式。所以, 我们在进行相应的内部审计工作时, 我们就必须要对各类财务收入和支出等一些经济活动给予认真的审核, 才能更好的评价处能源企业自身所存在的问题。

三、能源企业审计工作可行分析

1. 能源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是决定企业市场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方面, 我们都知道, 能源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 这是当前能源企业对自身进行高效管理的重要手段, 我们可以通过对能源企业的整体经营管理和价值评估, 进而有效地建立合理的企业管理和咨询模式, 进而能够有效地确保能源企业在市场战略中的下一步走向, 确保能源企业市场活动的有效性, 而且, 更为重要的是, 这也是加强能源企业管理系统的规范化和调整控制的关键步骤, 确保企业自身内部系统评价效果的重要途径。能源企业领导人可以通过加深自身内部的治理和管理, 才能更好地实现企业自身发展的基本目标。为此, 我们在加深内部审计监管力度价值评估管理水平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确保能源企业整体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

2. 这是实现我国能源企业战略管理目标的有效方法

一般来说, 我们在加深企业内部审计的同时, 我们就必须要加强具有能源特色企业的战略管理方法, 尤其是要切实加强对能源企业自身的内部实际管理和未来发展的规划, 提升审查企业的业务经济水平和进一步分析企业的整体经济风险的问题, 才能更好的加强和控制企业的经济管理发展, 注重处理相关企业的风险评估和建议, 更好地加强对能源企业的审计工作简历的内部控制, 并进行相应的管理维护, 进一步完成企业自身的内部经济会计状况, 进行有效的控制分析, 才能更好完成能源企业的战略控制管理。

3. 能够进一步加强能源企业人员的有效管理

从现代的企业人员管理层面上, 我们可以通过加强能源企业的审计制度来进一步分析出战略管理和分析的关系, 能够让我们从企业的管理层面上对企业的审计工作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和评价, 这样就能够有效地确保能源企业具有较高的领导层管理发展。而且, 能源企业的内部审计已经能够逐渐发展成为审计委员会或者是企业领导直接管理的工作, 才能专门设立专门的特殊企业审计人员, 这样才能更好的确保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严密性, 进一步确保能源企业的审计委员会具有较高的审计职责, 这样就能够直接向领导负责和回报, 才能更好的完成能源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

4. 能够对能源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技术知识的储备

从某种程度上看, 能源企业通过内部审计管理职能, 才能更好的加强对能源企业的经营状况, 尤其是对资产情况等一方面的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 进而能够寻求一种较为合理的战略管理方法, 与此同时, 我们还可能对能源企业系统的战略管理理念, 逐步加深能源企业的现代发展风险审计分析, 能够从能源企业的风险审计导向问题进入深入分析, 这样就能够以战略化的分析方法, 以一种较高的经营分析环节, 逐步降低能源企业会计报表中的各类错误, 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地加强能源企业对市场经济风险的控制, 逐步加深能源企业的经济战略风险管理的指导意见, 有效地防范能源企业的会计报表中的错误风险, 才能更好地实现能源企业的审计工作, 更为高效的完成能源企业自身的内部审计工作。

5. 建立更为高效的审计制度, 确保能源企业的有效发展

在现代企业的管理过程中, 我们就一定要能够根据能源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 逐步加深能源企业内部管理的审计制度, 才能对能源企业内部各方面的审计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 加强了能源企业内部人才素质的审计管理, 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地建立科学高效的审计管理通用办法, 我们可以针对能源企业自身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审计工作报告, 更好地建立完善能源企业内部审计标准, 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的提升企业对各类问题的有效分析, 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地确保能源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 也就是能源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四、结语

现阶段, 从当前能源企业审计制度建设情况来看, 要想更好地了解能源企业审计制度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我们就必须要深入了解审计制度各方面的作用, 并对能源企业今后的发展做出详细分析, 才能更好地对如何加强能源企业审计制度对企业发展的作用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本文笔者就提出了当前审计制度, 能够进一步加强能源企业人员的有效管理, 而且能源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是决定企业市场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能够对能源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技术知识的储备作用, 以上就是笔者提出的一些看法, 希望能够更好地推动能源企业的审计制度建设。

参考文献

[1]全哲洙.民营经济三十年发展历程与贡献[J].农业工程技术 (农产品加工业) , 2012 (12) :3-10.

[2]孙文韬, 乔海燕.中国民营企业治理结构现状与第三次创业[J].经济师, 2012 (05) :40-48.

[3]吴智华.试论如何强化企业内部审计[J].决策探索 (下半月) , 2012 (03) :60-73.

[4]关渝.民营企业内部审计问题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2 (03) :7-15.

化工企业的能源管理和节能规划 篇10

一、能源管理体系的实施

1. 发布体系文件

体系文件是化工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相关工作正式进入到实践阶段的一种标志, 对于该文件来说, 其需要企业的主要管理者进行签署以及发布, 并以下发通知的方式将该文件能够及时的发布到企业同能源相关联的职能部门之中, 并能够使企业的所有工作人员都能够在学习文件精神之后能够更加明确的对文件中的相关精神进行执行, 尤其是对于按照文件执行的重要性进行把握。

2. 培训体系文件

在体系文件得到全面的发布之后, 企业也可以通过组织单位员工集体培训的方式对于企业中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员工进行集中的培训, 而对于培训的方式来说, 则可以通过企业内部教育以及聘请专家的方式进行, 其目的就是要通过适当的培训使员工能够更好、更为深入的对文件的相关要求进行理解, 从而更好的帮助自己开展后续的工作。

3. 执行体系文件

在文件体系内容正式开始实施的过程中, 单位的不同岗位以及部门都需要能够以严格的方式对体系文件中的相关要求进行严格的执行。首先, 需要各部门能够严格落实自身的职责, 并以正确、合理的方式对于部门中同能源具有关联的指标以及目标进行分解, 并严格的落实体系文件内容。同时, 企业中的不同部门也要同时能够保持之间的信息沟通, 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对作业指导书等相关的文件进行建立, 并随之做好记录。之后, 则需要对不同岗位间的职责进行落实, 并在对本企业能源以及管理指标进行理解的基础上对执行文件精神的重要性进行掌握, 同时对岗位控制相关的操作进行记录。

4. 监视测量

在该环节中, 所谓的监视主要是指企业在内部运转过程中对能源应用方面的操作进行监视以及测量, 其操作方式主要有检查、监督以及即时监控等等。而在测量方式方面, 则主要对设备实际运行过程中的参数以及相关运行指标等等进行全面的统计以及分析, 从而更好的对能源控制措施进行完善。

5. 纠正以及预防措施

在这个环节中, 对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没有符合体系文件需求的情况以及在企业正式开展能源管理体系过程中所发现体系文件同实际管理控制措施所存在不一致的情况, 就需要能够第一时间对问题出现状况以及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及时、全面的分析, 并能够在问题分析完毕之后在第一时间采取相关的措施对其进行解决, 而不能够立即解决的问题也需要能够立即停止当前操作, 并进一步的制定相关的纠正措施, 并能够在后续的操作过程中采取适当的措施对其进行预防。

二、节能规划

所谓节能规划, 就是我国的化工企业为了能够对年度的节能目标得到实现, 而所制定的一系列中长期的行动方案, 在该方案中, 我们更加明确了化工企业在一定时期范围内能够开展节能工作的重点环节。

1. 节能规划的编制

要在企业中良好的开展节能规划工作, 首先就需要对规划进行编制。在这项工作中, 主要需要采取的方式首先要对企业目前能源节能方面的现状进行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对企业能源未来节约的规划目标以及节能措施进行全面的制定以及评估。

2. 节能规划的内容

在节能规划的内容方面, 首先需要能够对企业的基本情况如编制依据、能源利用、企业概况以及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的节能资料进行全面的把握。之后, 则应当在对企业目前状况具有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对企业节能目标进行规划, 主要有能源节约的指导思想、规划目标等等, 而在我们对目标进行规划时, 也需要能够保证我们在对节能的总目标进行明确的同时也需要以一系列更加细化的方式对其进行实现。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重点节能措施对节能规划内容进行完善。而为了能够保证企业所制定的节能规划得以良好的实施, 就需要企业能够对其建立起完整的保障体系, 如加强节能宣传、交流以及资金投入等等, 来更好的对能源管理工作进行保障。

3. 节能规划的落实

在节能规划内容得到完善之后, 则来到了落实阶段。在这个阶段中, 我们首先需要得到企业领导的重视, 从而能够将企业的节能工作作为企业的重点工作来抓。其次, 则需要保证我们所开展的节能规划工作需要能够同企业自身的特点以及未来规划相互协调、相互融合, 并真正的能够将企业的节能规划纳入企业发展的重要统筹之中。其次, 为了能够保证企业节能规划得到最终的实现, 企业也需要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将不同能源节约的任务量细化到每月、每季度。最后,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企业的能源利用和管理状况等因素会不断变化, 在必要时要对节能规划进行调整, 以更好地指导企业节能工作。

结束语

总的来说, 对于我国目前的化工企业而言, 做好能源管理以及节能规划工作是一个未来发展的大方向, 能够更好的促进企业以健康、绿色的模式发展, 需要我们能够对其引起充分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渐玉芬, 徐美江, 侯波.浅谈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科技信息.2011 (05) :I0383-I0383.

[2]范德君.2012’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一季度报告[J].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2012 (05) :5-8.

上一篇:环巢湖旅游公路下一篇:律师说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