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交流三篇

2024-09-13

内外交流 篇1

一、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成熟模式与实践

1. 签订局部和综合性合作协定。

第一, 签署局部合作协定。如2011年河南省与台湾发展农业合作, 由河南省农业厅与海峡两岸农业发展促进会在郑州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 内容涉及引进台湾当局农业科技, 发展台湾休闲农业等。2013年10月, 贵州与台湾两地企业签订旅游合作协议, 双方约定在开拓市场、互送游客、宣传推介方面深化合作。2014年2月23日, 在第二届“中国美丽乡村.万峰林峰会”开幕之际, 贵州省黔西南州与台湾两地农业交流座谈会在兴义召开。会上, 黔西南与台湾签署了《农业发展合作框架协议》、《黔西南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安龙核心区战略合作协议》、《黔西南州国家农业科技园招商框架协议》, 取得了初步交流合作的成果。第二, 签署综合性合作框架协议。2005年,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与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会谈后共同发布了“海峡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 其中提到“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 经过充分准备, 于2010年6月29日, 大陆与台湾方面签署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ECFA) 。ECFA对大陆与台湾合作发展贸易、投资、金融作了较为全面的规定, 并就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出台了“早期收获”清单, 对早期收获产品的双方保护措施以及临时原产地原则也一并做了说明。ECFA实施4年, 现已取得初步成效。据国台办资料, 截止2014年6月底, 大陆自台湾进口ECFA早期收获产品累计减免税18亿美元;台湾自大陆进口ECFA早期收获产品累计减免关税1.8亿美元。

2. 建设两岸交流合作平台。

第一, 举办两岸论坛。源于2005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和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的共同“愿景”——“建立两党定期沟通平台”, 2006年4月, 首届“两岸经贸论坛”在北京召开, 本次论坛有500多人参加。本次论坛主要讨论了两岸农业合作、两岸直航、两岸金融合作、企业全球布局的影响、两岸观光交流等五个主要议题。论坛通过了《两岸经贸论坛共同建议》, 其中提出了惠及两岸的15项措施。除了2006年一年举办两次, 其余为每年举办一次, 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九届, 已形成固定的两岸交流平台, 每一届都提出了有价值的建议, 出台了一些举措, 成为两岸交流合作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交流平台。在福建和台湾民众心中颇有影响力的另一论坛当数海峡论坛。首届海峡论坛于2009年在福建厦门、福州、泉州、莆田等市举行, 至2014年已连续举办六届。海峡论坛拥有官方网站, 现已积累相当人气, 是一个主要为两岸民众搭建的交流平台。以第六届海峡论坛为例, 本次论坛于2014年6月14日至20日在福建举行, 安排的交流活动内容相当丰富, 包括论坛大会、基层交流、文化交流、经贸交流共4个版块18项活动。这些活动涉及两岸影视交流、妈祖民俗文化交流、两岸传统武术交流、两岸“同名村”交流、海峡百姓论坛、海峡妇女论坛、海峡金融论坛、乡镇农业交流、两岸茶会等, 这一系列“论坛群”汇聚成所谓“海峡论坛”。这一届主办方阵容也很强大, 涉及台湾37家单位、大陆36家单位共同主办。参会人员规模庞大, 仅参加“妈祖文化”交流的台湾同胞就超过万人。第二, 建设信息发布平台。如建设“中国台湾网”、“投资台湾网”、“海峡论坛官方网站”、“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海峡两岸婚姻家庭服务网”等网站, 及时发布两岸政治、经济、文化信息, 以加强信息沟通, 推进双方交流与合作。第三, 设立台湾研究中心, 发行纸质刊物。如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 于1980年成立, 是全国最早成立的研究台湾问题的学术机构。该机构还于1983年创办了《台湾研究集刊》, 主要发表台湾问题的学术成果, 该刊为2012-2013年CSSCI选用期刊, 在海峡内外较有影响力。还有如福建省台湾农业研究中心, 其发行的刊物为《台湾农业研究》, 1984年创刊, 在台湾农业研究领域有一定影响力。第四, 两岸联合举办赛事。2007年, 桂林、台湾联合主办第三届“旅游杯”高尔夫友谊赛, 参赛者选手约80名, 其中台湾选手38名, 这种大陆与台湾联合举办赛事的活动, 在海峡两岸可以起到宣传旅游目的地的效果, 同时也能加深两岸旅游交流与合作。

3. 建设两岸经济特区。

两岸积极发展经济合作以来, 大陆共推出多种类型的两岸经济特区, 主要包括:台商投资区、海峡西岸经济区、平潭综合实验区、昆山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台湾农民创业园、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等。目前在大陆建设的台商投资园区较多, 如南京海峡两岸科技工业园、沈阳海峡两岸科技工业园、武汉吴家山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成都国家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厦门杏林台商投资区、福州台商投资区、厦门集美台商投资区、厦门海沧台商投资园等, 目前运行良好, 如两岸农业经济特区已取得一定成效, 截止2013年3月, 大陆涉台农业创业园和试验区总投资已近60亿美元, 涉及企业超过5000家。如福建漳浦县依托创业园, 实际利用台资2.99亿美元, 引进台资农业企业246家, 年产值26亿元。上海自贸区的成立也为台商投资大陆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根据上海自贸区的规定, 凡未列入负面清单且在上海扩大开放的服务业领域范围内的都属准入之列。这表明, 在ECFA早期收获清单之外, ECFA服务协议之外, 而属于上海自贸区准入之列的服务业为可对台商开放投资领域。2014年6月10日在台湾举行的“台湾.上海自由经贸园区合作论坛”正在就上海、台湾自由经贸园区的进一步合作进行探讨。

4. 内部协调措施。

第一是交通协调。福建省平潭县是大陆距离台湾最近的县域, 距离台湾新竹县仅68海里, 是两岸隔绝以来最早对台开展贸易的大陆地区之一, 但平潭的交通受到限制, 汽车出行需要等候轮渡, 这增加了人民出行的时间, 给平潭经济对外交流与合作造成极大障碍。为了打通这一关节, 平潭县提出了建设平潭跨海大桥的规划, 并于2007年正式动工, 2010年正式通车, 总投资逾11亿元。平潭海峡大桥的建设与平潭综合实验区的构思在时间上不谋而合, 这也体现出加强对台交流之前必须进行自我完善, 改善交通, 加强协调。第二是出台政策, 营造市场环境。台湾地区由于历史原因, 深受美国、日本思想与理念的影响, 自由经济特点更明显。大陆与台湾政治体制不同, 大陆改革开放之前深受计划经济影响, 政府对市场、企业管理得比较具体, 对于两岸经济合作, 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市场环境。为了适应1987年海峡两岸政治、文化往来出现的新局面, 大陆各省、市先后出台了鼓励台商投资的经济优惠政策。1988年6月, 国务院第十次常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鼓励台湾同胞投资规定》, 其他部分省、市也出台了相应鼓励性政策, 如山东省于1990年出台了《山东省鼓励台湾同胞投资的优惠政策规定》, 云南省于1991年出台了《云南省鼓励台湾同胞投资的规定》, 江苏省于1991年出台了《江苏省关于鼓励台湾同胞投资的若干规定》, 大连市于1997年5月出台了《大连市鼓励和保护台湾同胞投资的规定》, 并于2008年3月进行了修订。

二、大陆以外与台湾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成熟模式与实践

1. 经济援助。

战后台湾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美国援助, 即所谓“美援”。1951-1965年的十五年间, 美国对台湾通过援助形式实际投资额达14.4亿美元, 占当时台湾国民收入的5%-10%。战后台湾外汇缺乏, 机器设备不足, 急需原材料和工业品。美国则农产品过剩, 于是美国把对台援助与处理农产品过剩结合起来, 在这十五年期间输往台湾的农产品价值达3.49亿美元。美国援助的实际投资额主要是通过赠与和贷款两种形式实现的。援助的对象包括:军事援助、防卫援助、技术合作、开发借款。这种援助式的经济合作, 对战后的台湾经济恢复, 以至于日后成长为“亚洲四小龙”起到了重要的“输血”作用。美国以援助形式产生的美台贸易使台湾产生贸易逆差。由于战后一段时间美对台援助形成的密切的美台关系, 美国对台湾一直采取“最惠国待遇”, 形成了美国与台湾长期的友好经济合作关系。

2. 项目合作。

日本一直是台湾引进技术的重要地区之一, 绝大多数年份, 其技术合作项目数均超过美国、欧洲。新世纪以来, 台北至高雄的高速铁路堪称日台技术合作的最大项目。这条高速铁路全长345公里, 最高时速300公里, 总投资16 000亿日元。该项目引进了日本新干线技术, 同时, 日本给予台湾出口信贷以支持该项目实施。

3. 建设交流平台。

第一, 金融交流平台。“上海银行”通过历史与人文的关系, 分别在台湾、香港建立起“上海银行”金融机构, 港、台两地的上海银行建立起金融虚拟平台, 为台湾和香港客商提供金融服务, 为两地贸易、投资等经济往来提供结算方便。第二, 举办会议、会展。1994年, 香港举行了首届“海峡两岸及香港特区经贸合作研讨会”。2002年澳门也加入进来, 会议名称改为“海峡两岸和香港、澳门经贸合作研讨会”, 这一研讨会轮流在香港、北京、台北和澳门召开, 成为两岸四地经济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还有2000年澳门首次举办的“澳门台湾经济合作研讨会”以及“台澳关系研讨会”等都发挥了交流平台的作用。

4. 提供更便捷服务。

澳门特区非常重视与台湾地区的经贸合作, 主动提供由澳门中转往来台湾的便利。2002年1月, 澳门发布新闻稿, 表示愿意为那些需要通过澳门中转至台湾的人员提供方便, 同意驻澳台湾机构为那些需由澳门中转往来台湾的外国人、大陆居民以及澳门居民办理入台证件及提供观光服务。

大陆地区幅员辽阔, 当前, 部分沿海省、市与台湾的经贸合作进展比较快, 但大部分内陆省、市与台湾的经济文化合作还有较大发展潜力。在“城镇化”战略背景下, 特别是内陆广大的农村区域, 还有相当部分的基础设施项目急需启动, 但多存在资金不足的瓶颈, 而台湾是我国第四大实际投资地区, 这些省、市需要不断学习大陆、香港、澳门、美国、日本等大陆内外对台交流与合作的成熟模式与实践, 积极开展对台经济文化合作, 争取更多的发展机遇。

参考文献

[1]方生.中国大陆与台湾、香港的经济合作与联合[J].特区经济, 1991年第1期.

[2]陈险峰, 王建民.海峡两岸经济特区合作:障碍和路径研究[J].国际经济合作, 2014年第3期.

[3]林长华.战后美台投资关系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1年第3期.

谈内外交流 篇2

新一届政府总理温家宝在会见中外记者时指出,今后要继续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并把这个政策进一步概括为内外交流,坚持以扩大内需为主,同时抓住加入世贸的大好机遇,继续推进对外开放。

五年来的实践证明,扩大内需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保持增速的不竭动力。可以说,在相对不利的世界经济环境中,中国经济之所以依然保持GDP年均7%以上的较快增速,关键在于坚持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适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扩大投资需求要同扩大就业、改善人民生活、促进消费结合起来,实现投资和消费双拉动。

今后我们的工作首先要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在目前情况下,这比增加投资需求更重要。要继续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的收入,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切实解决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

保持投资较快增长要考虑各方面因素。调整国债资金使用方向,首先用于续建项目和收尾项目,还要安排一些必要的新开工项目。加大对西部开发、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企业技术改造、生态环境建设和科教文卫事业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拓宽社会投资和企业融资渠道,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国家鼓励的产业和建设项目。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对房地产投资增长过猛、高档房地产开发过多的现象,应引起高度警惕,避免盲目开发带来的风险和损失。

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我国加入世贸的条件下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使扩大内需有了更广阔的视野。我们要坚持扩大开放,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发展壮大自己。

大量外资的引进和外商投资企业的建立有利于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就业和提高出口增长率,进而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

今后,我们应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稳定鼓励出口的各项政策措施,扩大商品和服務贸易;培育和支持国内优势品牌,提高国际竞争力;继续积极利用外资,支持国内企业与跨国公司进行合作;努力改善投资环境,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企业开展跨国经营。

内外交流 篇3

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影响的因素之一是学生的学习方法。心理学研究表明,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终身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纵观学习困难的学生,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学校的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既要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更要帮助和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方法,我认为,初中数学教师应该重点从课堂学习和课外作业两个方面入手。

一、数学课堂学习方法的培养

学生学习活动的主阵地是课堂,课堂学习的方法直接关系到学生知识的掌握和学习的质量。良好的课堂学习方法主要表现为会思考、会提问、会笔记、会发现。

1.在思考中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和思维品质

所谓会思考指的是,对数学各种定义、定理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将一系列比较相似的概念加以区分和类比如“三视图”和“展开图”,“线段”和“射线”等概念,通过这样一个区分和类比的过程学生就会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运用起来就会得心应手,这一系列的活动就是思考。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点拨、启发,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活动方式和思维品质,养成会思考、勤思考的学习方法。

2.在提问中深层次理解数学概念

所谓的提问就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发现和寻找出思维上的困难、疑点,并将存在的困难和疑点在课堂上向教师发问。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获取知识的重要学习方法就是积极提问。学生积极提问了,教师便能及时而且有针对性地排除学生的思维障碍,帮助学生学得知识。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能极大地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提问,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使学生懂得,只有理解和清楚数学中的各种概念,才能深层次发现问题。

对学生不管提出怎样的问题,即使是相当幼稚和离奇的问题,教师也要给予鼓励,因为这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具体表现,教师要促使学生的这种学习行为在以后的学习中持续发生。教师还要在课堂内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进行思维,更广泛、更深刻、更精确地探求“是什么”、“为什么”的答案。

3.在做笔记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课堂上做笔记并非是重复地将教师的板书抄写而已,而是要把听课中所得到的知识进行去粗取精的整理,着重记下重点、要点、难点、疑点,同时也要记下教师思维的过程和方法。做笔记的过程是大脑积极思考的过程,能培养和强化人的思维能力,做课堂笔记能促使学生听课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课堂学习效率因此而更好。如讲解例题:已知△ABC中,AB =5,BC=8,求△ABC的第三条边。通过审题分析得知,△ABC的第三条边的取值范围在大于3小于13之间。同学们都及时地将这一发现的结果记在笔记本上,这样,学生对知识点理解就更深刻,掌握的就更牢固,收获就更大了。

为使学生养成记好课堂笔记的方法,教师要在课堂内督促,课堂外检查,还要经常性地进行个别指导,促使学生记课堂笔记持之以恒。

4.在发现中全方位拓展数学思维

所谓发现讲的是寻找规律,教师通过启发和指导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入观

察、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从而归纳得出一般性结论,使知识更加条理化和系统化。指导学生学会“发现”,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启发学生发散思维,积极探索,让他们在掌握一般性题组的基础上,再进行一系列探索、变式性质、综合性质和发展性质等题组猜想的练习,形成从试算到归纳,到猜想,再到论证的学习模式。教师还应把“一题多解”、“一题多法”、“一题多变”、“一图多用”方法教给学生,以全方位拓展学生的思路,开阔学生的视野。通过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指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学会和运用从引出问题到形成猜想,到演绎结论,再到知识运用的科学思维方法,逐渐形成自己发现规律的科学思维方法。

为了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的状态之中,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由于学生的注意力具有不持续、容易转移等特点,因此教师要控制好上课的节奏,做到张弛有度,使每个学生都在思维,都在认真学习。

二、数学课外作业方法的培养

学生学习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课外作业,课外作业包括口头作业、书面作业、预习教材等几个方面。

1.及时复习巩固知识,增强记忆效果

认真地阅读课本,精心地整理笔记,及时地进行复习可以巩固和加深对当天获得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复习可以保持和增强对知识的记忆效果。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最短时间内对学习的知识及时地进行复习,这样保持的效果最好,反之效果就越差。

2.认真完成作业,促进数学知识内化为认知结构

认真及时完成好数学课外口头作业和书面作业可以使数学知识内化成认知结构。一定数量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性的、质量较高的作业能促进和强化这种内化作用。良好的作业习惯必须是先复习课文,再做作业,要及时、独立地完成,并且对作业进行自我检查。

养成学生完成数学课外作业好方法的另外一个因素是作业布置问题,教师布置的作业必须切合教学要求,有助于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知识。作业的数量和难易要适中,避免使学生感觉到负担过重而产生厌倦的心理。因为是课外作业,所以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可以根据情况作适当的提示,以免学生在做作业时出现不必要的挫折,致使对完成作业失去信心。教师要及时认真地检查和批阅作业,并及时向学生反馈作业情况和学习成果,以强化学生持续学习的动力。反思是作业之后的重要环节,做完作业后,要反思一下它的主要特征和要点,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还要重要”,学生这样的提问不仅仅是解决了这一问题,而且促使了他们更深一层理解了概念。

对学生不管提出怎样的问题,即使是相当幼稚和离奇的问题,教师也要给予鼓励,因为这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具体表现,教师要促使学生的这种学习行为在以后的学习中持续发生。教师还要在课堂内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进行思维,更广泛、更深刻、更精确地探求“是什么”、“为什么”的答案。

3.在做笔记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课堂上做笔记并非是重复地将教师的板书抄写而已,而是要把听课中所得到的知识进行去粗取精的整理,着重记下重点、要点、难点、疑点,同时也要记下教师思维的过程和方法。做笔记的过程是大脑积极思考的过程,能培养和强化人的思维能力,做课堂笔记能促使学生听课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课堂学习效率因此而更好。如讲解例题:已知△ABC中,AB =5,BC=8,求△ABC的第三条边。通过审题分

析得知,△ABC的第三条边的取值范围在大于3小于13之间。同学们都及时地将这一发现的结果记在笔记本上,这样,学生对知识点理解就更深刻,掌握的就更牢固,收获就更大了。

为使学生养成记好课堂笔记的方法,教师要在课堂内督促,课堂外检查,还要经常性地进行个别指导,促使学生记课堂笔记持之以恒。

4.在发现中全方位拓展数学思维

所谓发现讲的是寻找规律,教师通过启发和指导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入观察、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从而归纳得出一般性结论,使知识更加条理化和系统化。指导学生学会“发现”,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启发学生发散思维,积极探索,让他们在掌握一般性题组的基础上,再进行一系列探索、变式性质、综合性质和发展性质等题组猜想的练习,形成从试算到归纳,到猜想,再到论证的学习模式。教师还应把“一题多解”、“一题多法”、“一题多变”、“一图多用”方法教给学生,以全方位拓展学生的思路,开阔学生的视野。通过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指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学会和运用从引出问题到形成猜想,到演绎结论,再到知识运用的科学思维方法,逐渐形成自己发现规律的科学思维方法。

为了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的状态之中,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由于学生的注意力具有不持续、容易转移等特点,因此教师要控制好上课的节奏,做到张弛有度,使每个学生都在思维,都在认真学习。

初中学生数学课内外作业经验交流材料

上一篇:关注实验教学高效学习下一篇:载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