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有效教学策略十篇

2024-06-28

中学物理有效教学策略 篇1

一、影响因素

1. 前科学概念的消极影响

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之前, 对多种物理现象便已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正确的物理前概念是物理学习的良好基础和铺垫, 它的正迁移作用可成为物理概念学习的资源和概念学习新的增长点, 可使学生尽快地掌握新知识的概念和知识结构。学生在生活中同时不可避免地也形成了一些与科学知识相悖或不尽一致的观念和规则, 这些错误的、有缺陷的前科学概念具有顽固性和隐蔽性, 对科学物理概念的学习产生相当大的消极影响。

2. 感性材料的缺乏

有些物理概念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无直接的联系, 学生的头脑中无法产生直观的感性认识, 如“逻辑电路”“洛仑兹力”“双星系统”“原子能级”等, 这种知识与生活的距离造成学生对学习概念的目的不明, 短期内没有直接应用的可能性, 处在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下, 很难发挥宝贵的想象力, 对学习的目标没有亲切感, 在乏味的学习中渐渐失去兴趣。

3. 忽视概念表述的严谨性

物理概念是一种用特定的词语和逻辑结构表述的科学定义, 全面准确理解这些简约而精密的表述是概念学习的首要条件。有些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受教师教学习惯和自身思维习惯的影响, 未能注意概念完整的物理内涵, 对其表述断章取义或仅仅注重公式的写法, 从而造成概念理解的片面性、错误和应用时的盲目性。

4. 物理概念之间的相互干扰

随着知识的逐渐积累, 学生所掌握的物理概念越来越多, 其中不乏大量表述相近、公式相仿的概念, 有的所使用的物理术语有部分相同, 只是逻辑关系不同, 内涵不同, 有的外延存在交叉, 只是使用的物理情境各异, 这种概念之间的相似性无形中增加了区分的难度。

二、教学对策

概念理解得如何从根本上决定了学习效果。对概念教学, 教师在备课中不仅要备好概念内容本身, 还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智能水平和思维特征, 预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和问题, 预先设想有效对策, 以便在教学过程的实施中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有的放矢, 切实提高概念教学的质量。

1. 了解学习起点, 抓住知识的生长点

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认为, “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什么, 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前概念的状况去进行教学”。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反馈, 可以了解学生头脑中已有的前科学概念, 暴露出错误的观点, 教师要分析存在于同学当下知识体系中错误点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 通过实验、探究与分析, 让学生及时发现原先观点的错误, 自觉抛弃错误观点, 用正确的科学概念取代不正确的前科学概念, 促成新知识的生成;同时对已形成的正确的概念进行强化和巩固, 达到灵活应用的目的, 努力用师生的智慧变知识的阻碍点为跃迁点。

2. 理论联系实际, 变抽象为具体生动

物理概念渗透于生活的各个方面, 教师要结合物理学科特点, 善于寻找知识与生活的结合点, 努力使每个表面枯燥乏味的物理概念鲜活起来, 在学生缺少直接经验的情况下, 通过物理学发展历程中的故事和演示实验, 创设良好的物理情境, 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充分感受物理概念的美感和魅力, 充分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浓厚兴趣, 并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3. 重视概念运用, 在应用中内化与升华

物理概念的学习最终要落实到应用这个能力层面上, 脱离了应用, 学习过程就成了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毫无价值可言, 学习的主体也没有任何驱动力, 作为学习的指导者——教师也无法检验教学效果, 失去了调整教学策略的重要依据。教师要重视习题的选择与设计, 既要能巩固所学概念, 又要能充分暴露学生知识上的缺陷, 既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又要兼顾知识与能力的最近发展区。学生在应用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体会物理概念准确的物理意义, 在潜移默化中把严谨的、符合认知规律的学习过程内化成为指导新概念学习的法则, 增强其自主性与合理性, 避免依赖性与盲目性。

4. 培养科学态度, 善于分析、归纳、对比

中学物理有效教学策略 篇2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教学,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 花样众多的教学模式不断被开发利用。新课标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关注学生的发展, 实现有效课堂教学。初中物理作为一门自然学科, 学科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 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物理的主要阵地, 如何有效发挥作用, 激发学生兴趣, 实现有效教学, 是当前众多老师研究的热门课题。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兴趣是激活思维的良药。学生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和现象, 有天生的好奇心, 大脑会及时反馈学生“为什么? ”的信息, 激发学生强大的探究能量, 培养“刨根问底”的精神。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将抽象的东西生动化, 利用现象吸引学生的好奇心, 将课堂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 让学生产生对现象不陌生、对实质却很好奇的心理, 推进课堂教学进程, 顺利将学生带进“探究”的重难点环节。

比如, 在学习有关“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知识时, 就可以引入爷爷奶奶戴着老花镜看照片或报纸的生活情景, 大部分孩子都有玩老花镜的经历, 对老花镜的镜片有所了解, 这种熟悉的现象在学生的脑海中再现, 使学生产生疑问:为什么老花镜能让爷爷奶奶看得更清楚, 而我却看得很模糊还有点头疼? 学生很困惑, 想从老师那里得到答案, 这时老师的引导就变得顺其自然, 学生的思考也变得积极主动。通过创设与生活相连的物理情境, 让学生在不经意间习得物理知识, 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欲望, 做到让学生爱思考、乐思考, 实现有效课堂教学。

二、优化课堂, 探索新知

探索是课堂的重要环节, 是知识的综合运用。在讲述教材重难点时, 教师不能仅靠讲解解释一些物理理论, 这样学生即便记住了, 也不能深刻理解, 在应用上就不会灵活自如。关注学生的参与, 让学生在现象中找到解释原因的重点环节, 针对自己疑惑的问题重点探究, 才能化解重难点。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推导过程、演变过程时时会有疑惑, 并想着能够积极利用方法解决问题, 可以通过小组交流、师生互动, 帮助学生突破思维, 成功地探究新知识, 涉及新领域。

比如在学习关于“欧姆定律”的物理知识时, 利用问题进入探究:电流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学生已经学过了电压、电阻等物理概念, 就会很自然地猜想电流可能与电压、电阻有关, 那么它们有什么样的定量关系呢? 怎么利用数学函数关系表示呢? 接下来引导学生针对自己的猜想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受两个因素的影响, 制定实验时会因为指向不明确而使验证很模糊。在交流讨论中, 学生不断进行更新修复, 逐渐掌握了变量控制法, 顺利解决了问题, 深入理解了新知识。通过建立这样的探索过程, 学生综合利用已有知识, 将新问题在一步步的肢解下变为一个个小问题。学生在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活跃了课堂气氛, 提高了探究有效性。

三、多种手段, 提高能力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 多种教学手段的使用极大地丰富了课堂。学生不仅局限于“听课”, 还可以借助实验动手操作, 接触多媒体立体观看。物理作为一门实验性学科, 实验是最直接的教学手段, 学生在操作中进行思考、验证, 比如利用手影游戏让学生感受光的直接传播; 利用筷子在水中的现象让学生观察光的折射;还可以进行小组实验探究, 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中讨论、分享, 培养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多媒体的应用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视觉冲击, 生动形象的动画模拟、深入浅出的视频解析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多媒体的使用要灵活, 抓住学生的疑惑点, 让学生在困惑的基础上, 运用其他方法不能解决的情况下, 引入多媒体。比如在学习分子运动时, 学生都有在生物课上使用显微镜的经历, 很容易就想到了利用显微镜观察分子运动, 但是过于微小的东西显微镜是看不到的, 更精确的仪器只有较高层的科研才有, 学生都想利用那个仪器观看“微妙的世界”, 这时可以借助多媒体, 让学生观看高端仪器下所展示的分子运动视频, 积极性很高, 而且给学生形象地展示了知识重点, 发挥了多媒体应用的实效性。

中学物理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篇3

1有效教学的提出与发展

国外关于有效教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期,而综合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此时已经突破了只对教师品质和教师的教学行为所进行的研究,试图从多方面、多角度来考察有效教学.

我国对有效教学的研究起步较晚,主要是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主要方式是以继承和吸收西方的研究成果为主.其典型的研究是把有效教学分为基础性与发展性两个维度,但仅关注这两个维度的缺点很明显,一是把研究重心过多地放在课堂教学范畴,就课堂教学谈课堂教学,几乎不与其它方面相联系;另一个则是制定的标准过于宽泛,缺乏实际操作性.

有效教学与低效教学和无效教学是相对应的.物理课程标准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与传统教学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要有针对性的实施策略.

2中学物理有效教学之前端准备策略

2.1以教材为依据,合理有效备课

2011年版物理课程标准的教材观致力于中学生能力与素质的提高,强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也就是说通过传授知识、培养技能来最大限度地发挥挖掘教材潜能,达到提高中学生能力的要求.

然而,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目前中学物理教学中存在的一个缺陷是只关注学生的考试能力与成绩,因而物理教学滞后于培养中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发展.为了尽可能避免出现该问题,教师应在学期初,反复阅读并钻研教材,了解其指导思想、主要特征并且掌握知识体系,建立起知识之间的联系与迁移方向.因此,依据教学需求,科学有效性地使用好教材,从而做到有的放矢,使备课更有成效.

2.2以生为本,突出中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方法中教师采用注入式教学,即教师在课堂上大讲特讲,几乎占用全部时间,学生在课堂上听,根本没有时间去练习巩固,以至于教师越讲水平越是高超,学生越听物理越是折磨;教师怪学生笨,学生怪物理难,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只有进行了真正有效学习,教学才具有真正意义,因此,了解学生的原有认知水平,即了解学生的背景性认知结构,中学生的生活阅历和他们的学习方法、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等.

2.3合理安排,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目标

中学物理教学要行之有效,必须要有明确科学的教学目标,而科学有效的教学目标是物理教学的ghost(灵魂),实际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其导向功能,引导中学生将意识集中到以学习目标为核心的活动中来,达到激发中学生的有意义学习的目的,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了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强调在教学中要注重三维目标的整合,它们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融合的有机整体.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要从整体上进行学习领会,确立教学活动的整体目标,明确每一知识点具体目标,确定好钢用在刀刃上.

3中学物理有效教学策略的实施

物理学科的有效教学,就是要让中学生价值需要与物理理论知识建立起逻辑联系,提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他们的个性,培养并提高其综合素质能力,与此同时将物理思想与方法进行渗透,有效解决物理学习的问题和障碍.

3.1加强并改革物理实验,进行有效教学

物理是一门重视实验,在实验研究中分析整理归纳物理理论的学科,所以实验在整个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尤其重要,因其特有的直观性、趣味性,中学生对实验现象印象深刻,很容易产生外部诱因,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内部需求.

3.1.1教学内容与演示实验相融合的有效教学策略

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毋须多论,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演示实验,通过剖析讲解、学生练习,从中锻炼实验能力,掌握物理规律并理解加深,但切不可光注重其形式上的直观、表面的光鲜,一味贪多,反而会分散中学生的注意力,降低学习效率.教师应该专注于某一典型实验案例,尽量增加可见度,演示讲解相结合,使实验与教学内容水乳交融,让中学生在启发中思索,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3.1.2积极组织分组实验,提高学生实验能力与实验质量的有效教学策略

分组实验是物理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方式之一,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分组实验,掌握实验仪器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在实验过程中观察现象记录有关数据,经过科学有效的分析现象和数据,得到结论,从而提高中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验质量.

利用有效实验教学策略,让学生自主完成实验,综合提高了中学生的积极性、实践性和创造性,能够对相关联的物理知识产生足够的感性认识,以此获得发展,提高学习能效.

3.2改进教堂教学方式,提高教学实用性与趣味性

中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主要途径是课堂,以往的教学都是由教师掌控,学生很难获得学习知识的主动权,只能被动接受,其结果往往是教师完成了教学任务,而学生却收获甚少,这是及其低效甚至无效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要改进课堂教学方式,以此来提高学习效率.

3.2.1注重课堂有效提问方式的有效教学策略

提问法是课堂常用教学方式之一,教师在充分了解学情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前提下,应关注分层提问,即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难度不同的问题,遵循学习规律要有深度、由浅入深的提问,从而逐步引导中学生进行思考,学会思考,使之思维能力呈现阶梯式上升发展,最终提高学习效率.

3.2.2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关联,提高实用教学的有效教学策略

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学好物理,更能帮助中学生理解社会,适应社会.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将物理学史渗入课堂,并可以结合现代科学介绍最新科研成果或研究动态,拓展中学生的视野,训练其思维能力以及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3.2.3实行物理导学案方案,预习、合作、交流和提高的有效教学策略

导学案以物理课程标准为指导,经教师的集体研究、讨论制定而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和提高发展的学习方案.在教学活动之前,以学案方式将简单物理知识让学生进行预习整理,帮助中学生预习新知;通过导学案的反馈,教师掌握中学生的学习状态,便于在教堂上进行高效教学,并且中学生通过导学案,明确了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达到高质量的听课效果,促进新旧知识的衔接,进而形成有效教学.

3.2.4合理、科学认识和运用多媒体提高有效教学策略

现代教学手段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硬件升级优化,不仅是硬件的改变,更是内在的教育理念的升华.教师要对多媒体教学有正确的认识,它是教学辅助工具,不能替代教材;是用来加深学生认知,提高教学效率的手段,而不是摆设.使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以生动形象的图片视频吸引中学生的兴趣同时更能将直观印象印在学生脑海中,帮助其认识物理规律;将导学案中出现的典型案例进行展示,如典型错误、一题多解的思路,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深化解题思路.

3.3优化习题、渗透物理解题思想,指导中学生有效解题

物理教学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学生能运用物理规律解决物理问题,包括那些以非文字形式呈现的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中学生的学习中,最主要的还是解答物理习题.

实际上,解物理习题是知识的一种运用形式,用来检验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程度,进一步可以锻炼提高中学生理解、巩固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教师还可以通过练习指导,获得学生情况的反馈信息,便于调节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

3.3.1优选、精选习题,适合各层次学情的有效教学策略

为了减轻中学生的学习负担,适应各类层次的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必须合理选择习题.

基础题反映的是物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规律,综合题则是某些概念和规律的综合运用和深入研究,这两类题目在打好学生知识基础、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各有作用,相辅相成,因而需要妥善搭配;另外要搭配好其中的计算量与思考难度,计算题要分层设问,优化结构,理论分析题应结合相关理论与实验,层层剥笋,理清关系;实验题要在加强实验教学的同时,注重操作讲解、分析,叙述语言要完整、准确.

3.3.2锻炼解题方法、培养解题思维的有效教学策略

在实际物理习题教学中,要重视物理基础知识,更要重视科学合理解题方法的渗透,能够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目的,提高教学效率,如一题多解,从不同途径、不同的角度去剖析、思考和解题,引导中学生从多角度观察、联想,启发学生找出更多的思维途径,获得最佳的解题方法,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渗透多种思维方法,特别是需要将多种教法、思维方法有机结合到一起,使中学生学有所得,充分调动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为有效教学的实施提供厚实基础.

4中学物理有效教学评价策略

在物理教学中,对教学活动过程和结果做出判断评价是教学中必有的一环.它是教学过程的目标,也是教学结果的检验标准.

教学评价不但要关注中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发现并发展中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了解其发展需求,促使其认识自我,帮助其建立自信.也就是说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中考或高考,而是为了找到并完善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途径.

物理教师是物理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创造条件、搭建平台,让学生掌握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而通过独立探索,进行有效的学习,从而真正达成有效教学.

因为有效教学的研究对改变中学物理难教难学的现状有着重大的意义,其强大的包容性,吸收发扬了传统教学的优点,而同时又具有广阔的拓展空间,对物理教学各个方面的研究与实践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和实践意义.

浅谈中学物理课堂有效教学 篇4

----河南省焦作市山阳区教育局马久文

内容摘要:中学物理是一门部分学生感觉比较难学的科目,同时也是部分教师感觉比较难教的课程,目前中小学教学有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教学效率低,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课堂教学严重浪费,浪费的根源在教师。追其原因是没有摆脱应试教育而片面追求平均分,旧的教学理念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怎样才能有效的教学?笔者认为:首先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积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增强学生的学习乐趣;了解学生自身的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本文结合中学物理的特点及教学的现状,重点围绕中学物理课堂有效教学提出如下认识与大家探讨。

关键词:中学物理;有效教学;教学模式;教学策略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探讨中学物理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对加强和重视中学物理有效教学研究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很强的现实针对性。调查显示:并不是全部教学都是有效教学,发现还存在低效、无效或根本不讲成效等教学现象。如“机械教学”:其教学是教案是教材与教学参考书“搬家”,照抄照转;其讲课又是教案“搬家”,照录照诵。如“表演教学”:其教学是视教学为演讲,旁征博引,故作艰深,目中无学生,一意独自挥洒宣泄。如“填鸭式教学”:其教学不是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状况出发,而是从教师自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出发,视学生为容器,生灌硬注等等。如果上述种种低效、无效或不讲成效的物理教学现象不能得到根本的改变,那么素质教育的历史任务就会落空。所以我们要进一步使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踏踏实实地研究“中学物理有效教学”,使物理教学建立在有效地确保教学质量的基础之上。

所谓有效教学,就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它的内涵包括教学效果、教学效率、教学效益三个方面。其核心问题是教学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它的目的是实现学生学习内容由客观意义向心理意义转化,即使新旧知识之间建立有机的符合内在逻辑的联系,实现知识的有效建构,进而内化为能力。具体到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一、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兴趣。中学生对新鲜事物很好奇,而我们的物理实验课堂正好能满足他们的这种好奇心,所以物理课堂上我要珍惜每一次实验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尽可能地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实验的设计、操作、实验结果的猜想以及实验的结论的得出。这样的实验课比老师一个人在台上唱独角戏要有趣得多、有效得多。

2、通过幻灯片、多媒体课件使用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幻灯片、多媒体的形象直观正好能够吸引中学生的眼睛。所以物理课堂中,只要有机会我就会使用多媒体,比如在讲天体运动时穿插一小段“探索与发现”节目中有关天体奥秘的视频,这些看似简单的多媒体运用往往能够迅速地吸引住学生。

3、通过物理学家小故事的穿插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学生都处在追逐梦想的阶段,他们大多都有自己的偶像,或正在寻找自己的偶像。这个时候物理学家的故事往往能够很好地吸引广大学生,因为他们也同样期望将来自己能够成为像牛顿、爱因斯坦一样的名人。

4、通过物理教师自身的涵养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物理教师自身的涵养可以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如果学生讨厌这个老师的话,那么该教师教的这门课程学生就会很逆反,不再会有有任何兴趣去学习。所以做一个学生喜欢的教师很重要。我认为一个学生喜欢的教师主要必须具备如下一些条件:知识渊博,关爱学生,风趣幽默,乐观向上。这样才能让学生喜欢你,同样喜欢你所教的课程。

二、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1、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要全面地了解学生,承认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发现每个学生的独特性,这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例如有的学生对物理实验特别感兴趣,尤其喜欢动手操作;有些学生对物理与生活及社会问题的联系感兴趣、喜欢带着问题去做社会调查;有些学生对物理的概念和基本规律感兴趣、喜欢进行理性的思考和探索。因此,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解决问题不同的认知水平和认识方式,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问题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开展,练习的安排等要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主动参与,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学习物理困难的学生,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2、物理教学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相结合。物理作为一门实践型的自然学科,以大量实验为纽带,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教师在课堂上随时都要援引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物理实例来讲授知识,所以要注重适时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留意生活中的司空见惯的物理现象。要充分重视学生对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的体验,引领他们掌握概念的本质和规律的来龙去脉。在遇到问题时学会积极动脑独立地思考,然后学会搜集资料或动手实验验证,从而学会自己解决问题。以此来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勤于思考、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的良好习惯,增强将物理规律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三、积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让学生轻轻松松学习

1、设置悬念,引入新课

教师在进行物理知识教学前,让学生观察实物,模型,图像、幻灯或多媒体以此激发兴趣,在对直观材料的感知中,创设所研究情景,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物理问题上来。例如在讲万有引力定律时组织学生观看一段天体运动的多媒体图像,提出太阳系中的行星为什么能绕太阳旋转?行星绕太阳旋转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其向心力是由什么力来满足?以上问题,几乎所有学生感到迷惑不解,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这样便起到了激活全体学生思维,产生疑惑,急于求知的效果。

2、循序渐进,因势利导

学习是一个累积的过程。为了提高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中学物理的教学要特别注意循序渐进。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的问题:一个很简单的物理问题讲过很多次,学生却老是不会呢。这时我们的处理原则应该是:“允许犯错、耐心引导”。如果学生暂时没有学好,那一定是在某个方面出现的问题。这个时候教师一味地心急或者教训学生是起不到效果的,又或者教师当作不知道有这么回事继续按部就班,那同样只会让学生越来越害怕物理。正确的做法,教师应首先要有一颗包容的心,允许学生犯错误。然后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了解清楚问题出在哪里。问题的出现可能是多样的原因。可能是老师的进度太快;可能是以前的知识没有明白;可能学生畏惧物理;还可能是有其它方面的心理负担等等。教师应当依据问题的性质、程度针对性地解决问题,鼓励学生不被暂时的失败所吓倒。教师应该明白,宽容和鼓励是学生前进的无限动力。解决了遇到的问题,学生才不会从心理上远离物理。才能不断地找到学习物理的方法,今后的物理学习也就会更加轻松了。

四、了解学生自身的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1)教学生学会听课。向课堂要效益是所有教师的共识,而良好的听课习惯是听课质量的一种有效保证。上课时,老师不仅用语言传递信息,还会用动作、表情传递信息,用眼神与学生交流。因此,学生上课必须盯着老师听,跟着老师想,调动感觉器官参与学习。能否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学习,是学习效率高低的关键性因素。

(2)教学生学会提问。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比教师主观设计大大小小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能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以往等待教师传授知识的陋习,消除了学生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使学生成为主动探索者,把学生学习的潜力充分挖掘出来。

(3)教学生学会阅读、预习和自学。课本是无声的老师,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的主要来源,是学生模仿学习解题的典范。因此,我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和活动卡上的文字和图片表格等。坚持课前阅读,课内阅读,课后阅读,养成预习和复习的自学习惯。

(4)教学生学会独立作业。首先,引导学生在完成作业之前一定要认真看课本,至少阅读一遍全部文本、例题及课堂学习笔记,掌握解题规范与思路后再动手完成作业;其次,引导学生在动手完成作业时要仔细审题,养成认真阅读题目的习惯,全面领会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包括隐藏条件);最后,作业完成之后一定要自我检查,形成独立检查作业的习惯,不断减少作业的差错,同时提高作业的质量和自我检查修改的能力。

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析 篇5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设计多样化

课堂教学不仅是向学生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应该培养学生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科学观。 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要尽可能多地体现新课程理念: 自主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设置情景教学层出不穷,可以展示给学生一个“激情 、对话 、开放 ”的课堂 。 开放式学习 ,不是指 “放羊式 ”的教学方式,是在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下,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体验成功,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据物理学的知识特点,教学中可采用启发、疏导、类比、归纳等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任务、教学过程,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真正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疏导式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从复杂的物理现象中找出规律和实质,便于去伪存真。 类比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已学知识掌握新知识;通过常见现象,掌握深奥的理论。 归纳的方法可以引导学生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的语言表达,利用清楚的板书,有趣的绘图,结合各种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体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策略, 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可以进行讨论、交流,提高学生参与度。 在小组活动中,每个团队都有共同任务,通过不同分工,互助性地完成探究内容。 这是探究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参与形式,同时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主流。 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并结合实际,选择一些具有价值,又富有争论性,而且个人很难独自完成的课题,让学生对此分小组探究。 例如,在探究影响单摆运动快慢的因素时,可以把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进行实验,为学生提供绳子、剪刀、胶带、秒表及质量不同的重物,然后让学生分组实验。每个组自行制作一个单摆,并测出在20s内的摆动次数。 教师的任务一下达,每个小组的学生都纷纷行动起来,先设计方案,然后制作单摆模型。 实验时,有的测量,有的读数,有的记录数据,有的处理数据。 实验发现,每个小组的测量结果都不尽相同,这是怎么回事呢? 大家议论纷纷,提出不同意见。 有的说是由于测量不精确,有的说是重物的质量不同,还有的说是绳子的长度不同,有的说是摆动的起始位置不同,等等。针对大家的各种猜测, 再让各个小组选择一个因素进行探究。 通过实验验证过程,学生真正掌握了控制变量法。 最后由各小组进行交流、总结,得出结论:单摆的振动周期与振幅及物体的质量无关,只与摆长有关。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显示出较高的积极性,成功地完成了此次探究活动。 在这一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与同学的交流和沟通,而且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 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进行合理的监控和适时的点拨、引导,教学效果显著。

三、教学评价多元化

在教学中应尽量创造师生之间、 学生之间良好的互动环境,应使每个学生都可以评价他人也可以被别人评价。 当学生完成某一探究任务时,教师应对完成的方法和技巧给予指点,肯定学生的想法和观点,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养成勤于反思和总结的学习习惯。 又如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回答他人的问题时不能简单地以“对”或“错”为评价结果,而应注重其思考问题的思路正确与否,对“错”的回答,要指出错在哪个环节上,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想一想自己的思路与该学生是否一致? 当他人提出比自己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时,反省自己的思路在哪里出了问题? 以后应该如何避免?

四、深入研究用好教材

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课堂实施策略 篇6

一、课堂教学目标的实施策略

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 探索三维目标的最佳结合点, 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经验交流, 使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课堂教学方法的实施策略

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使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提高课堂教学的质效。

1.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 挖掘学科因素, 使学生会从学科角度看问题。

由于初中生的生活经验较少、思维发展程度有待提高, 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 把物理问题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帮助学生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 让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 实现认知迁移, 学会用旧知识去同化新知识, 促使学生化难为易, 从而学会学习。

2. 让学生掌握自由联想策略。

旧知识往往是学习新知识的原型和基础, 教师可以教给学生抓住契机引发类似联想, 促进知识的迁移。在教师的启发下, 学生可以由水流联想电流、由电流表联想电压表、由汽油机联想柴油机、由液体浮力和压强联想到气体浮力和压强, 这样通过联想很快解决新旧知识的同化, 构建起新的认知结构。

3. 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 鼓励学生质疑, 只要是学生自己开动脑筋想出来的办法就是最好的方法。

常言道:授人以鱼, 只供一餐所需, 而授人以渔, 终身受用不尽。教师要给学问题的“脑”, 鼓励学生敢于质疑。

4.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给每一个学生以同样的表现机会。

让学生获得主动表现的机会, 他们的学习热情会被调动起来。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 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讨论交流, 课堂提问要讲究艺术, 特别是要多给性格内向的孩子表现的机会。

三、课堂学习方法的实施策略

学生今天的学习方式就是明天的生活方式、生存方式, 新课程标准重视以人为本, 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 使课堂充满创新的活力, 达到提高课堂效益的目的。

1. 自主学习。

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任务的要求, 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提倡自主学习, 就是要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灌输”知识的特点, 实现“主导”与“主体”关系的平衡, 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和足够的活动机会,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从而有效地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 开启他们的心智, 使学习活动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 使学生得到自由、健康、充分和全面的发展。

2. 合作学习。

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完成共同目标, 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的学习。在合作学习中, 学生不仅可以相互间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 不断地扩展和完善自我认知, 而且可以学会交往, 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

3. 探究学习。

是指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 通过提出问题—进行假设或猜想—实验探究—分析论证—得出结论—评估交流, 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

四、课堂教学角色的实施策略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转换角色, 改变以往的教学行为, 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 使师生成为学习的共同体, 实现教和学的统一。

1.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营造课堂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给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和时间, 培养学科情感。

2.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要做到:引导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 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要的先前知识和经验, 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高水平发挥;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 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去感受、体验教学内容。

3.教师要打破旧思想, 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各抒己见, 在共同参与中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认识, 一道寻找真理, 勇敢地承认自己的过失、错误和不足, 实现师生互动, 相互沟通, 相互影响, 相互补充, 共同发展。

五、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策略

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 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更要关注实验设计与操作, 以及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信心。

1. 评价标准要多维。

学校里没有“差生”,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出色的, 教师要对每个学生抱以积极、热切的期望, 善于从多角度来观察、评价学生, 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既要重视知识技能的评价又要重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创造力、探究合作能力、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评价。

2. 评价方法要多样化。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注重形成性评价和质性评价, 除了笔试等量化方法外, 还要注意运用面谈、行为观察、行为记录、学习日记、情景测验、实验操作等质性评价方法,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 评价主体要多元化。

在自评、他评的过程中, 学生不再是消极的应付者, 在相互沟通过程中, 增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了解和理解, 易于形成积极、友好、平等和民主的评价关系, 既能使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发展进行有效的督促和指导, 又能使被评价者接纳和认同评价结果, 促进其不断改进, 获得发展。

中学物理课堂上教学策略一二 篇7

一、打破忽视实验的旧习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灵魂, 可是“应试教育”习气累累, 惰性重重, 对实验课过于忽视, 实验教学管理怠解、创新鲜见。和同行交谈, 都感叹物理难教。难在何处?——多数学生对物理学习兴趣低落。为什么兴趣欠缺?——教师忽视物理实验。拿什么手段提起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重视物理实验。实验是物理学习之基础, 是对课堂教学的辅助、补充, 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动手动脑的好习惯都赖此养成, 实验技能由此提高, 创造潜力借此显现,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升。

二、重视困难, 认真排除

大多数学校由于忽视物理实验, 所以在实验设备方面就吝于投资, 导致实验设备落后, 资源匮乏, 即使现有的实验仪器, 也由于对实验的忽视而忽略对其管理, 有些学校居然没有实验管理员, 仪器频有丢失与损毁, 造成实验仪器益发短缺。有的学校, 其图书馆、电字阅览室几乎封闭, 学生很难接触, 成为虚设, 学生难以利用。

在调查问卷中, 关于实验设备少的问题, 有68%的学生选择了物理实验用演示实验代替, 在利弊的选择方面, 在启发猜想、锻炼思维的选择框打钩, 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三、物理教学联系经历, 深入探讨

教师联系亲身经历或实例进行启示, 会使学生印象深刻, 比如笔者举例说, 2008年8月1日, 城际列车开运, 时速达到三百五十公里, 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了高铁时代, 我国由此成为法国之后, 世界上第四个有能力制造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移动装备的国家。“忽如一夜春风来”, 高速铁路技术发展迅速, 前景喜人, 高效率高功率是大势所趋,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快节奏的生活使我们对各种交通工具的速度有了更高的要求, 1997年4月1日至今, 火车的第六次大提速, 中国铁路开启“追风时代”, 学生听得入神, 下课了仍然意犹未尽。

四、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比比皆是, 以此引出物理知识

生活是万花筒, 也是一部巨大无比的物理书。很多学生喜食五香茶鸡蛋, 趁热食之其味犹美, 但热蛋难以剥皮, 怎么办?学了物理, 简单!做一个热蛋泡冷水实验, 剥皮极易。

1. 原理。

物质热胀冷缩, 密度小的东西比密度大的东西更易伸缩、传热快者比传热慢者更易伸缩, 烫蛋入冷水, 蛋壳温度骤降、收缩, 蛋白起初温度变化不大, 因而受到挤压, 随着蛋白温度降低而收缩, 加上蛋壳收缩的趋缓, 导致蛋白蛋壳分离。

2. 感悟。

选择材料时, 考虑其热胀冷缩的特性进行搭配。比如房屋的设计, 钢筋混凝土被广泛采用, 因为二者热胀冷缩的性质相近, 无论是烈日炎炎的夏季, 还是天寒地冻的冬天, 它们产生不了什么有害的作用力, 十分安全可靠。

3. 反其道而用之。

铜片的热膨胀大于铁片, 两者制成的双金属片, 由于受热相同膨胀不一而发生弯曲, 自动控制装置赖此制成;日光灯即是利用了此原理——“启动器”内置双金属片, 随温度变化而屈伸, 故能自动开启。

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篇8

关键词:准确目标;物理实验;解题技巧;讲课节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8-0168-66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18.019

课堂作为物理教学的主渠道、主阵地,教学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理学科的教学质量。然而高中物理教学难度比较大,学生的接受水平也不尽相同。大多数学生觉得物理难学,对物理望而生畏。我认为原因有二:一是物理学概念不易理解,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二是解决物理问题需要良好的数学基础。物理是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的学科,怎样开展行之有效的物理教学,我在工作中进行了如下尝试。

一 、教学目标要明确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回归点。教学目标的制订是否准确清晰,不仅影响着教学过程的展开,很大程度上也牵制了最终的学习效果。教学目标要明确,应从两方面入手。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明确我们的教学主体处于怎样的学习层次,他们的知识储备和接受能力如何。对学生不了解,会造成严重的教学分离,甚至是教学对立。其次,教师要对教学内容、教学难度有充分把握,明确如何实施教学设计,控制教学节奏,达到教学目的。在课堂教学之初,不做无效提问,要把握好提问的准确性,直接切入学习的主题,提问内容指向清晰,不能随意设置问题,让提问流于形式,否则学生的思绪很容易被教师人为分散。

教师要要求学生作好准备工作,指导学生做好所学知识的预习。学生反复阅读教材,对相关内容充分了解,找出重点知识和疑难之处。力求学生对新知识有全局把握,建立和旧知识的关联,学生可以有诸多疑问,带着疑问去听课,才有探究性学习的目的性。学生在读书过程中,抓住问题的关键,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边读书、边思考,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二、重视物理实验

我们日常进行的物理教学,处处蕴含着科学方法。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建立离不开观察和实验。通过对比和分类、分析和综合、数学和推理、建立模型等方法,在讲授电学知识时,将电势能和重力势能类比,学生理解起来就比较直观;在洛仑兹力教学中,先复习安培力再推导出洛仑兹力。在牛顿第二定律、玻-玛定律、楞次定律等规律的教学中,常采用观察和实验、数学推理的方法来研究。

物理是实验科学,课本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独立实验都要给予充分重视。教师的演示实验要精心准备,力求精简,不要在学生面前罗列过多实验现象冲淡表达主题。在进行实验操作时,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给学生思考和猜想的时间,帮助学生分析,也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多次重复实验过程,让学生对实验目的步骤、过程、结果都有准确理解。

三、 教给学生实战经验和解题技巧

教学不可避免地要为考试服务,测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利器。在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实战经验和解题技巧。我们不提倡搞题海战术,但物理学科特点决定学生必须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来巩固强化所学知识。学生必须独立思索,解决一定数量的有质量的练习题。通过解题对概念做进一步理解,把定理的内涵和外延搞清楚,建立起完整的知识网络,形成正确的物理情境。

在物理解题中注重不同方法的使用场合。整体法与隔离法,合成法与分解法,图解法与假设法多种应用。在解题时,教师要带领学生分析过程,找出问题关键特征,确定研究对象所对应的物理模型。抓住题目叙述中的转折提示,读出字里行间的含义。课本例题,比较经典的考题,学生常错的关键题都要反复练习。在一定量的训练之后,帮助学生总结经验教训,什么地方采用哪种方法解题灵活,哪些地方有不足之处。比如在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时,总结口诀:先重力,再弹力,再摩擦力,别忘电、磁、浮力。我们要给学生总结出常见的物理模型,比如在学习动量守恒的知识时,常遇到人在处于平静水面上静止的船内移动这类题目,此时,我们就提示学生建立人与船和为一体的模型:从能量守恒的角度看,当系统运动时,人体内化学能转化为系统动能。在力学综合题目中,掌握好“金三角”即速度,动量,能量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从力的角度,动量的角度,能量的角度给学生系统阐述。

四、 教学节奏要适当

教学中遇到疑点和难点,要放慢速度,控制节奏,使学生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在初次教学中不要急于求成,期望通过一次活动把知识传授到位。鼓励学生每学一处知识必须弄懂一处,对基本知识要真正理解,对物理学的分析方法和物理学的思考方式有深入理解。《摩擦力》教学就存在这种情况,虽然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摩擦力,但学生的理解非常单薄。在教学中我们要重点讲述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尤其是摩擦力的大小及方向是本节的难点。在教学上我们要在这里反复讲解,还应注意方法,由浅入深先讲物体对地面静止的情况,在充分掌握之后再讲两个物体在运动中的相对静止问题。重点讲解“相对运动趋势方向”和“静摩擦力”是个未知力,它随外力的增大而增大,随外力的减小而减小,且始终等于外力的特点,讲清最大静摩擦力可用公式计算。

反复性还表现在一些学生“顽固”地错误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且错误观点深深扎根于他们的脑海中,比如力和运动的关系,认为物体受力才运动,不受力就静止,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运动。错误观念严重影响物理正确概念的建立,使我们的教学受到很大阻力,学生固执己见,我们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多多积累这方面的经验,熟悉学生容易在哪些知识点上钻牛角尖,以便有的放矢,清楚他们的错误观念,针对性采取纠偏措施。

物理教学有许多不同方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无定法不但不否定研究教学法的重要性,更是对教学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我们要研究自己的学生,钻研教材,苦抓自己的教学业务,结合自己所处教学环境,因地制宜、因人施教。以上是我在教学活动中得到的一些教学体会,写出来与大家分享交流,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 许国梁. 物理学习指导用书[D]. 苏州大学出版社.

[2] 张伟.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 现代教育探索,

初中物理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策略 篇9

永泰县青云中学汪晓声

【摘 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的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教学过程要以人为本,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是主渠道,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构建一个有效的课堂,有效的教学设计是关键。

【关键词】教师、学生、毛坯、实验、兴趣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可以说,没有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即使有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其结果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当前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必须关注课堂,追求 “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育的质量。“有效教学” 是20世纪80年代形成的一种教育理念,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如何构建一个有效的课堂,有效的教学设计是关键。那么什么是有效的教学设计呢?通过这几年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有效教学设计研究的实践和反思,我觉得有效的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设计策略:

一、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学生主动参与和内心体验。物理教学设计是教师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指导下,以物理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的方法,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而进行的规划、安排与决策的过程。有效的教学设计不论怎样设计,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有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需要从本校、本班的实际出发,科学地处理教材、灵活地驾驭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尤其是要充分了解学生在课前学习已经“走”到了哪里,这样才会使设计与学生的最近发展互相吻合,使学生的发展更加高效。

例如从“测量电功率”教学新课导入,上课前出示安装好的一个电能表与灯座示教板,并提问学生:如何测出家用白炽灯实际消耗的电功率?学生讨论后会发现:利用电能表与秒表,测出白炽灯泡在一定时间内消耗的电能,然后根据电功率定义式P=W/t,即可求得。接着教师提出问题:对于实验室所用小灯泡,我们能利用电能表与秒表测量它某段时间内实际消耗的电功率吗?如果不行,是否还有其它测量电功率的方法呢?通过相互交流,大家都觉得实验室用小灯泡实际消耗的功率太小,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极少,用电能表很难测出其某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那就必须另辟溪径,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对于计算电功率,除了依

据定义式外,是否还有其它的计算式呢?学生很自然就想到电功率最常用的计算式P=UI,即利用电压表与电流表,测出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再根据电功率最常用计算式P=UI,即可求得小灯泡实际消耗的电功率。那接下来这节课我们就利用公式P=UI来设计并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采用这样的方法进行“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教学导入, 它既承接了上一节课的内容,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对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两种方法都能较好地掌握,但没能体现出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新课程强调“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因此,在新课程的导入时,应尽可能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在生产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事物、现象展示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新课程强调科学探究,倡导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所以在新课的导入时应改变过去以课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尽可能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提供有探究价值的现象、实验及问题,使学生能够积极加入到科学探究中来。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自己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是求知的开始,也是教师开展教学的最好开端。通过这次的教学设计、反思、再设计,我深刻体会教学设计一定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学生主动参与和内心体验,这样的教学设计才是有效的。

二、坚持“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紧密联系实际”,突出实践性,便于学生的操作。

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们主要是“听中学”、“看中学”,即学生听教师讲解、看教师提供的教具、图片或录像,在听或看的过程中思考、记忆。而新课程提倡“做中学”,这是美国进步教育家杜威倡导的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在操作实验或深入实际生活的过程中学习,让学生从自己的直接经验中学习。这是符合物理学科的教学特点,因为观察和实验既是形成物理概念和认识物理规律的基础,又是学习物理学的基本方法。

例如《16.1磁是什么》这一环节教学设计,由于直接让学生认识磁场和磁感线有困难。于是设计让学生做两个小游戏,游戏一:让小磁针动起来(生)可能采用的方式:用手拨、用嘴吹、用磁体去靠近小磁针。用手拨手使小磁针动(看得见的),且手与小磁针接触;用嘴吹,空气使小磁针动(可感知的),且空气与小磁针接触。可见,要有物质(物体)直接接触小磁针并产生作用时,小磁针才会动起来,磁体靠近小磁针时,能使小磁针动,说明磁体与磁针间存在着某种物质。这种物质叫“磁场”,它是由磁体产生。虽然它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可

以利用实验去感知它,包括感知它的某些特性。游戏二:让几只小磁针在“条形磁体”周围“排队”,感知磁体周围的磁场具有方向性。再让很多的小磁针在条形磁体周围排队。让学生用曲线画出小磁针排队路线。这时,教师指出,你们在无意之中已经找到了一种形象化地描述磁场的方法,你所画的曲线在物理学中叫做“磁感线”。不过,磁感线只是假想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这是课前设计的,上完课后发现实际教学和预设几乎完全一样,磁场这个难点就在学生的活动中化解了,学生对磁感线和磁场理解的很好。

因此运用观察和实验可以给学生提供精心选择的、简化和纯化的感性材料,使学生对物理事实、现象获得明确、具体的认识。同时由于实验具有真实、形象、生动的特点,对中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极易唤起他们的直觉兴趣。另外,实验是一种有目的性的操作行为,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操作欲望,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操作技能。因而这一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只要我们本着这个原则去设计每一堂课,那这一定是一个有意义的课堂。

三、坚持“毛坯思想、启迪学生思维”,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对知识内涵进行把握。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科学探究的能力,而设计实验的能力又是其中最重要的。如何培养学生的这项能力,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设计中就要有“毛坯思想”。所谓“毛坯”原指还没加工的原料,也可指成品未完成前的那一部分。在教学设计中的“毛坯思想”主要是指在实验教学中让学生选择相关的仪器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实验中用不同的实验方法解决同一问题,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具体实验方法的教学思想。例如在“研究电流和电压的关系”教学设计中:

师:同学们已经确定了采取控制变量的科学探究方法,那么在实验前应该准备哪些器材?又如何来设计实验呢?

生:实验要探究电压、电阻对电流的影响,即必须准备电流表、电压表和电阻;还要有电源,开关和导线。(毛坯)

师:下图提供的电路图是否合理,是否可行?是否方便?能否优化?

生:可以通过改变电池组中电池的节数来改变电阻R两端的电压;也可以使用学生电源,改变电源电压的取值来改变电阻R两端的电压。

生:还可以在电路中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通过改变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来改变电阻R两端的电压。

师:使用滑动变阻器来也是一个好方法。与上述方法相比,它有什么优点呢?生讨论后:使用滑动变阻器除了可以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还可以观察到电压连续变化的过程。另外,还能保护电路。

引导学生从解决问题的最初的毛坯设计通过评价逐步逼近目标,最后得到最佳答案。坚持这样的教学设计理念,肯定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而,这一特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坚持“建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用实物、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物理课程的改革,很多地方的物理课时也随着调整,那要如何让学生在这短而少的45分钟内掌握好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这就要求学生自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完成练习,而能够调动初中学生积极性的就是学习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便是创造良好的物理情境氛围。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情境可分为两种:实物情境和故事情境。

实物情境又可分为实验情境与多媒体情境。新教材与旧教材想比,实验的项目和数量都有所增加。教师要精心设计小实验、小制作及课外小实验,直观、形象、有趣的小实验能收到比任何语言描述都到的效果。而应用多媒体播放出来的课件在物理教学中起到积极的作用课件营造了一个立体的多维的生机盎然的物理教学情境,为学生提高丰富的直观的感性材料,调动学生的主动思维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故事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设计时,把握知识点,选取相关资料做“活化剂”,在上课发生或发展的过程中适时引入。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备课时重点注意以下几点:(1)挖掘物理知识与生活、生产的实际联系。(2)了解物理知识的发展过程及科学家相关的轶闻趣事。(3)联系所学知识设置悬念。例如,一位教师讲:在很久很久以前,北风刺骨,千里冰封,一个卖油郎沿冰过河,一不小心,“啪”一声摔倒了,这可惨了,油流了一地,更惨的是他怎么也爬不起来了,一起一摔,这时河岸上一只狗“汪、汪”地叫起来,卖油郎气不打一处来,捡起身边的空油桶向狗砸去,呵,奇迹出现了,(戛然而止,扫视学生),接着说:“他滑到了岸边,爬上了岸。”学生笑了,教师问:“这里涉及了多少学过的物理知识?下课后找出来。”一节课余味未尽,轻松愉快,印象深刻。

五、坚持“有效地教学设计要着眼于常态化的教学”,使教学设计更具有实

效性。

有效地教学设计要着眼于常态化的教学。公开课在展示、传播某种教育教学理念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对于一些有欣赏价值的教学内容的设计研究可以说较为充分了,但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不是靠那几节公开课,而是要靠平时持续的常态化课堂。因此我们应当多去探究常态化的课堂教学设计,调动自己的教育智慧,使这些教学设计能够服务于常态化的教学,使教学设计更具有实效性。

最后介绍我在平常的教学中常用备课方法与大家共勉,具体是一节课备三次:第一次备课,自己独立深入钻研,不参照任何名家教案或参考书;第二次备课,参照别人的备课,看看哪些是别人想到而自己没有思考到的,想想别人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吸纳别人的智慧补充自己的教学设计;第三次备课在上课后,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写出课后反思,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如果我们都能这样进行教学设计,我们的教学一定是有效的。

【参考文献】

物理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篇10

关键词:物理课堂,有效教学,学习兴趣

物理是八年级才开设的一门新课程,然而,对于这门新课程,很多学生在没有开始学的时候,就已经在心里将它定义为“很难学”的一门课程。虽然我们无法否认物理难学的事实,但一味地用难学来设置心理障碍,产生“畏难”心理,会给物理学习造成很不良的影响。事实上,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很多的难点都是人为造成的,主要是因为教师采取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缺乏有效性,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低下,从而造成难学的印象。因此,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我们要反思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模式,努力为学生构建一个更加科学有效的物理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有效教学中能够轻松的学好物理课程。

一、设计有效的课堂导入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我们都知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够将导入这个开始设计的有趣有效,会为接下来整体课的有效打下很好的基础。通过有效的导入,可以唤醒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注意力,让学生将自己的行为模式自觉调整为学习模式,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会做好学习的准备,这样教师再开始讲课,学生的理解力和吸收力当然会大大加强。在物理课堂上,采用什么样的导入属于有效导入并没有什么定论,只要导入的形式有趣、内容能够吸引学生,并且与接下来要讲的知识点息息相关,这样的导入就会成为有效的导入。例如,在讲到“大气压强”的内容时,笔者就采用了实验导入的方法开启了本节课的教学活动:首先给每个学生发了一个注射针管,让他们来回拉动针管内的活塞,体验一下拉动过程中的感受,接下来,再让他们将橡皮套套在针尖上,再重复刚才的拉动活动,让他们对比一下,套上橡皮套以后有什么不同的感受。根据亲身实验体会,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大气压的存在,并对大气压这个概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让教师借助于实验顺利地引入了本节课的讲授活动中来。除了实验导入,物理课堂上还可以采用故事导入、悬念导入、实物导入等各种导入方法,只要保证能够有趣有效地引入新课内容,都是有效的导入。

二、引导学生有效参与

教学活动的本质是教与学的互动产生信息传递,然而,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往往只会片面强调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导致教学活动变成了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这样的课堂要想实现有效教学也是非常不易的。因此,引导学生有效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是实现有效教学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从设计教学计划开始,教师就要将学生因素考虑进来,努力设计一些活动环节,让学生参与进来,与教师共同探究讨论,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潜能会更容易被调动起来,与此同时,各方面能力的提升也就会比较显著,而这正是有效教学追求的目标。例如,笔者在讲到“声音的产生”这个知识点时,在上课之前,准备了很多大大小小不同材质的水杯,到了课堂上,笔者将这些水杯一字排开放到讲台上,并在杯子中放入不同量的水。看到这样的阵仗,很多学生都显得十分好奇,与此同时,学生的关注度也变得高起来。接下来,笔者拿出了一根小木棍,开始敲打起讲台上排放的不同的杯子,结果杯子发出了各种不同的声响,散发出的声音竟然类似于一首美妙的乐曲。看到这个情景以后,学生的热情立刻高涨起来。接下来,笔者提议,让学生运用周围的任何事物,大家一起来一场造声比赛。听到这里,所有的学生都显出了兴奋的表情,大家开始发挥想象,摆弄起身边的东西,努力让他们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来。在造声活动过程中,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进来,在参与的过程中,学生想出了各种方法,提出了各种有趣的问题,就这样,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下,关于声音如何产生的问题就这样被解决了。这样的学习活动不但没有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枯燥之苦,反而,让他们发现了学习的乐趣,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所取得的教学效果当然不会差。

三、实施有效的方法指导

很多学生觉得物理难学,并非是内容本身有多难,而是没能掌握学习的方法,而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是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如何尽可能多地传授给学生知识上,而没有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与指导,这样,教师硬灌,学生笨学,就共同造成了物理难学的问题。如果教师能够花些心思,在方法上多指导学生,传授给学生一些有效的学习技巧,这样往往会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拿知识点记忆来说,因为物理概念规律的繁杂多变,很多学生就是倒在了记忆这个关口,事实上,我们有很多的技巧和方法可以将记忆工作变得轻松有趣,比如,我们可以采用归类的方法将一些知识点按照条件类、特点类、原理类、方向类等进行分门别类的记忆。按照不同的分类,将相应的知识点归入这些类别之下,就如同将不同的物体放在不同的储物空间一样,既方面收纳,又方便取用,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但效率高,而且理解的效果也很好。除了这些学习新知识的方法技巧以外,在分析解题中,也有很多的方法可用,例如,选择题中的“留可能”、“去一定”的方法,根据做题经验,在选择题中,含有“一定”字样的答案错误的可能性相当高,在解题的时候,要努力找出错误,而含有“可能”字样的选项通常正确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有效教学既是一种教学手段,也是一种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只有实现有效,才能实现素质教育目标,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掌握有效教学的实施方法,努力实现物理学科中的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毛栋钧.新课标下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点滴谈[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年11期

[2]刘存柱.浅谈如何进行初中物理的有效教学[J].成才之路,2010年01期

上一篇:营销管理的电力经济下一篇:UHMWPE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