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反思的意义十篇

2024-09-11

课后反思的意义 篇1

一、反思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要根据教学实践、学生实际, 反思教学目标是否全面, 是否符合新教材的特点, 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否有机地融入到教学中, 使其成为教学内容的血肉, 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

二、反思课堂情景创设

课后, 应对教学情景的创设进行回顾总结, 考虑你所创设的情景是否与上课内容相符?是否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引导过程中还存在哪些不和谐?从该课的教学体会和学生反馈的信息, 考虑下次课的情景创设, 并及时修正教案。

三、反思课程资源的开发

新的课程观认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 新教材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一本教科书、两支粉笔的做法显然行不通, 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 也是教材的建设者。本次教学是否依据课程标准, 注重联系社会的实际生活,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因时因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使教师、教材、学生成为课程的和谐统一体。

四、反思教法学法

课后应细心琢磨, 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 教法上有哪些创新, 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 启发是否得当, 训练是否到位等。对于本课中的得失, 及时总结, 考虑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 写出“再教设计”, 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 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五、反思学生的课堂表现

本次教学活动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学生是否对自己的教学内容保持较长的注意, 学生是否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课堂中, 能否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六、反思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教学中要以生为本, 因人施教, 实现分层教学。对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 设置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 对接受能力较弱的, 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下功夫, 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 体验成就感。一个成功的教学, 就是让基础好的学生“吃得饱, 跑得快”, 中等生“吃得好, 跑得动”, 让学习困难的“吃得了, 不掉队”。

七、反思教学中“闪光点”

“闪光点”就是自己在教学中的成功做法。每一次教学活动都会有成功之处, 比如:找准活动内容的切入点;巧妙新颖的课堂引入;师生互动的提问技巧以及留有悬念的教学延伸活动等, 这些“得意”之作, 将他们记录下来, 以便于以后教学中参考使用。

八、反思自己的“败笔之处”

俗话说:“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再完善的教学设计也难免会有疏漏失误之处, 比如教学内容安排不妥, 教学重点、难点处理不当, 某种原因造成对学生积极性的挫伤, 草草的收场等。这些“败笔之处”, 要对其原因做深刻的分析与探究, 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弥补与矫正, 使之成为以后教学中吸取的教训。

九、反思“教学偶得”

再完美的教学设计方案也不可能写出教学活动中的每一句话, 更不可能100%的预见学生的思维活动、师生思维共振、情感交流的情况。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问题情境的创设, 学生的一些“奇思妙想”, 偶发性事件产生的灵感, 是课堂丰富的素材, 是对课堂教学的完善, 这些往往是突如其来, 如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 加以重组整合, 就会转瞬即逝, 成为无法弥补的遗憾。

十、反思作业布置

作业内容要层次分明, 精选、精炼, 评价的主题是能否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更多地指向有价值的教学任务、教学活动, 能否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唤起他们的自信心, 能否发展学生思维、引导探究、迁移拓展提高学生能力。

课后反思的意义 篇2

“课后反思”顾名思义是一堂课结束后对课堂所进行的反思, 就我们教师教学而言, 很显然“课后反思”就是对一堂课教学后所进行的反思;具体地说, 一堂课下来, 总是有得失, 对得失的及时总结、及时记录, 特别是对不足甚至是失误、错误的反省, 通过反省能对本堂课有一个正确的定位, 通过反省能够对不足或错误找出一个弥补和改进的措施, 为下一步的课堂教学积累经验。

二、为什么要进行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意义)

写课后反思就是教师自我反省的一种方式, 它更侧重于对课堂教学艺术方法的反思, 它的意义在于:1.能不断完善和丰富教法, 使课堂教学艺术日臻完善;2.由于反思是基于实际教学之中的, 它对课堂教学全局有清醒的认识, 知道该做什么, 不该做什么, 所以课后反思能使教师不断适应课堂改革的新形势, 因为课堂教学无论怎么改革, 都要从实际出发;3.坚持写课后反思本身就是对教师意志品质的锻炼与考验, 它所形成的价值观, 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在影响着教师和学生, 这一点实质上超越了课后反思本来的概念范畴。基于课后反思以上这么重要的意义, 我们没有理由不要求教师写好课后反思。

三、课后反思列举

我在讲授完《练习使用显微镜》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一节) 后, 是这样写课后反思的:

【反思前言】

1. 上好本节课的关键是组织好学生进行

探究和操作, 教师最好课前培训几位学生做助手, 这样看似麻烦, 实际在上课时解决了不少问题, 以后的学习中还会用到显微镜, 所以在开始就要强调规范操作,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2. 教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 (知识) , 学会的目的是让学生形成能力, 学生有了能力就可以解决实际问题, 这是我的教学观。

3. 孔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同样, 教而不思则无益于教也。教, 然后知不足。这是我的反思观。

【反思】

课后冥思苦想, 想出以下问题: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1.准备充足。我于上课前三天在班内放置了5台显微镜、写有“e”的玻片等, 安排专人负责管理, 让学生课余时间预习自学这一节, 我观察到学生争先恐后地去练习, 效果很好, 大大提高了课题效率。2.胸有成竹。备这节课花费了我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阅读和参考了包括《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在内的多种书籍, 利用学校网络资源搜索查阅了关于练习使用显微镜的有关资料, 几经熟思拟写出《练习使用显微镜》的教学设计、学案, 制作出精品PPT演示文稿, 精选出练习使用显微镜的视频资料, 等等, 这一切使我信心倍增, 胸有成竹。3.教法上简、繁得当。简———显微镜构造与功能, 少讲;繁——规范使用显微镜, 多训练, 多指导。4.学法上遵循: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检查反馈———→讲解矫正。5.课堂效果显著。学生大体上了解了显微镜的构造与作用, 通过规范使用显微镜能观察到清晰的物象;课堂达标题目完成较好。

[本节课的闪光点]1.教学思路清晰, 能体现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简繁得当、紧扣目标的原则。2.体现了小组合作学习、互相评价 (尤其是评价表的设计可以说是匠心独运) 的自主学习方式。

[本节课的漏点]在练习使用显微镜的讲解中, 没有说明规范操作的原因, 即只交代了应该怎么做, 没有说明为什么这么做 (知其然, 没有知其所以然。) 。

[其他不足]1.个别指导做的不是很多;2.当堂达标题目数量不足;3.学生交互评价结果粗统计;4.其他的不足有待于进一步的反思

【弥补措施】对漏点的弥补拟下列简答题, 当做学生课外作业:1.取镜和安放显微镜时, 为什么“一只手握住镜臂, 另一只手托住镜座?”2.为什么要把显微镜放在试验台距边缘大约7cm处?3.对光时“转动转换器, 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原因是什么?4.观察时“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正面朝上放在载物台上, 用压片夹压住, 玻片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为什么?

四、如何写课后反思

上面的课后反思包括了【反思前言】、【反思】和【弥补措施】三个版块, 【反思前言】是对整堂课方法技术的总结体会, 言简意赅地指出处理课堂的方法策略, 还可以谈感想、抒情, 把自己在教学中的感悟写出来, 包括对治学态度甚至人生价值观的感悟等等;【反思】版块是课后反思的主体部分, 主要总结课堂教学过程的得失, 教师要挖空心思、反复推敲、缜密周全地考虑与总结课堂的每个环节、细节, 找出成功点、闪光点、漏点与不足、而且要分门别类列出详单, 能使人一目了然;【弥补措施】版块则是对课堂漏点与不足所采取的针对性措施, 用来弥补课堂上没有做到但学生还必须掌握的东西。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同样, 课后反思也无固定的模式, 以上列举环节较多, 其实我们在繁重的教学之余写课后反思不必面面俱到, 可以突出某一、两个方面, 做到言简意赅、切中要害, 但无论如何一定要结合课堂实际, 多找存在的问题,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弥补措施。只有这样, 我们的课堂教学艺术才会日臻完美。另外, 我们所做的这项工作, 目的是“三省吾身”, 所以我们要对形成的课后反思材料注意保存, 便于日后查阅, 避免出现同样的错误。

摘要:课后反思是在课堂教学结束后, 教师对课堂教学过程、方法、策略与效果等所做出的反思性总结, 它是教师“三省吾身”提高教学艺术的重要手段, 本文通过一实例谈及这一形式的写法。

课后反思的意义 篇3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科学、有效的反思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课后反思是教师对自身教学活动的回顾与梳理,是教师对教学价值进行沉淀、剔除的过程,是对自己教学行为和教学态度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

案例描述:走上工作岗位也已经十几年了,可以说在教学方面还算顺利。教学内容中的例题,习题,也都很熟悉,足够课堂上用了。所以,认真备课、备学生似乎也成了一句空话,随意性也增强了。这种日子持续了很长时间,直到有一天,我向以前一样看了几遍教材和教案就去上课了,上的是全等三角形,新课内容上完后,我给学生增加了一道思考题,是全等中带折叠的问题。题目出好后,我让学生分组讨论,最后看哪一组先能找到答案。同学们开始讨论,有的动手折纸,有的在画图,有的在计算数据。大家都在积极参与,我也下去巡视、指导。很快,讨论完毕,每一组都有一个代表说出他们组的结论。我在黑板上认真记录他们的解题过程,写完第三种情况的时候,我还很高兴表揚学生们考虑的很全面,以为这题就结束了,和我预设的答案也一样。不料,最后一组的代表王同学说,老师还有一种情况,有的同学说不可能,老师都说了只有这几种情况。我鼓励王同学说,既然你有不同的见解就不妨给大家解释一下吧。他听到我这话信心更足了。我按照他的思路把图像画出来,也是符合题意的,其他同学也都立刻集中精力思考第四种情况。可我怎样分析,计算,绕来绕去,也计算不出来答案。看到同学们正瞪着眼睛看着我,我有点慌了,额头上都有点出汗了,我真后悔当时为什么不仔细研究题目,把题目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全面考虑呢,救命的下课铃声响了,我不好意思的对学生说:“这节课我准备的不充分,让大家失望了,找时间我会给大家补上一节课”。同学们宽容的答应了我的请求。我急忙逃回办公室向其他老师请教,一起分析了结果,我明白了本题变化的规律,并且把与本题类似的题目找到,重新整理,准备很充分的去上了一节已经成为过去式的”新课“,同学们的眼睛不再茫然,我也如释重负。

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课堂上出现一些小插曲在所难免,关键是我们老师如何处理。通过这节课让我认识到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不再是高高再上的知识权威,不再是口若悬河的演讲者;学生不再是单纯的、被动的接收知识的容器,而是课堂学习的积极参与者,是学习的主题。教师的创新素质,不仅是体现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方面,更体现对学生创新精神的爱护和培养。鼓励学生敢于对教师质疑,敢于同教师教师展开思维对话。可见,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教学反思有利于促进教师有经验型教师向学者型教师转变

如果一个教师只满足于经验的获得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反思,那么他的旧有理念及不适当的行为就很难改变,其结果他的教学将可能长期维持在原来的水平而止步不前。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就像我这节课,我一开始仅仅是凭借着以前的经验,并没有细细去研究,所以才会出现这种情况。但是,课后向其他老师学习请教,通过反思,我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做了必要的追踪和设计,并写出了“再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我教育的过程

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以自己的教学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结果进行分析,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新课程改革要求每个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研究意识和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因此养成良好的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反思的习惯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捷径。通过反思,能够更加理智的看待自己和他人的教学经验,学会反思,是每个教师职业成长的必经之路。它有利于培养教师的思考和分析能力,钻研与创新精神;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进一步地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性。

《分数的意义》课后反思 篇4

花洲实验小学 刘建华

一、自我评价:

1、反思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全面参与举例,动手操作,自我创造等主动探究活动,学生理解了单位“1”的含义和分数的意义,并知道了分数单位的含义,整节课教学重点突出,难点也突破的很好,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基本达到教学目标。在整节课的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抽象、概括及实践能力获得了很好的发展,实际教学效果基本达到备课时的设想。实际教学基本按照原计划进行,只有在向学生介绍分数的产生这个环节,由于相关视频因设备原因无法正常播放时,我临时调整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62页的小资料来了解分数的产生。知识传授效果良好。

2、反思教法情况

教法的成功之处是,我综合运用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法、活动教学法,让学生通过举例、分一分、自我创造分数等,来体验得到分数过程,感悟分数的意义。从而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内化和建构。存在的问题是,在教学中我对留给学生动手、动脑、交流的空间和时间把握的不够合理。

3、反思学法指导工作情况

在本节课中,我在学生思维训练方法指导的比较到位,学生数学迁移能力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指导的还不够,学生小组内合作探究的意识和效率还有待于提高。

二、反思问题

1、反思教学中的不足

本节课的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

(1)在时间的安排上过于平均、松散,以至于出现前松后紧和拖堂现象;

(2)个别知识点学生已经掌握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教师还是心有余悸地展开讨论,占用较多时间;

(3)教师放手的还不够,在学生进行汇报时,语言表达不是很恰当时,教师有些操之过急,补充的较多;(4)对学生小组内合作学习指导的不够到位;

(5)课堂上教师激励性的语言比较缺乏,课堂气氛未能真正调动起来;

(6)课件没有完全调试好,介绍分数的产生时没能发挥多媒体资源的

优势进行教学。

2、反思课堂上突发事件及处理情况

在教学分数单位含义后,我发现学生注意力和学习兴趣有所下降,我及时采取了抢答分数的分数单位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注意力又回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三、课堂重建

1、我的收获和感悟 在本次教学实践中我不仅收获了很多,也悟出了一些道理。在认识单位“1”时,学生能先将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把一个整体用自然数1表示,这样为认识单位“1”,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数学概念还是抽象的。他们形成数学概念,一般都要求有相应的感性经验为基础,从许多有一定联系的材料中,通过自己操作、思维活动逐步建立起事物一般的表象,从而分出事物的主要的本质特征。

2、对不足之处的改进策略

对于本节课不足之处的改进策略及设想,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去改进、去思考:

(1)教师要相信学生,该放手时要放手,对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不要再花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强调,把宝贵的教学时间放在教学的重点;

(2)数学课堂上要尽可能精讲多练;

(3)教师要丰富自己激励性语言,对于学生好的表现要通过多样的形式去肯定学生,鼓励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3、对某些教学环节的改进设想

在经历了动手操作、自我创造等活动后,让学生归纳概括分数的意义这个环节还可以这样去设计:只给一个分数,如,让学生举例交流它的含义,之后给学生这样两个分数 和 让学生再去交流它们的含义,从而让学生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并理解“分成若干份”和“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这些关键词语。

初探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课后反思 篇5

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不但要根据课前准备的设计实施教学计划, 而且还要根据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情况随时调整教学方案

教师要立足学生中间, 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主动探讨和大胆质疑的气氛, 为学生提供较多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 及时帮助各组学生解决一些疑难问题, 让学生畅所欲言, 达到运用语言的目的。同时, 鼓励学生倾听彼此的意见, 学习运用知识资料, 证实自己的观点, 并充分地表达意见, 接受各种合理的解释, 通过学习, 欣赏其他同学的劳动成果。例如:讲解重点内容时选择的一些典型的例证;突破知识难点时引用的巧妙、鲜活的比喻;为提高学生某方面能力而采用的独特的教法;学生在解答问题时独到新颖的见解等。追思回忆时要及时把握住它们, 反复实践、推敲, 记忆下来。经过日积月累不断充实, 可以集腋成裘, 为以后的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如: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学习分词短语作状语时 (独立主格结构除外) , 很容易在逻辑主语上出错。我将其规律总结成顺口溜, 帮助学生加强记忆。“分词短语作状语, 逻辑主语要注意, 他就是他, 你就是你, 主动、被动要特记。”

二、反思教学中失误的原因, 及时补讲

教学的对象是一群在生理上和心理上有着较大差异的朝气蓬勃的青少年。他们在知识基础、能力程度和认知水平上各有不同。因此, 教师课前精心的设计和谋划与课堂教学实际总会有不相吻合之处。教师思之愈深, 发现问题愈准, 对提高教学质量的补益就愈大。在学习高一 (上) Unit 10 The world around us时, 里面涉及到hope的用法, 还有a number of和the number of的区别。由于这个知识点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学过了, 所以上课时我就没有详细讲解。课后, 有不少同学问到它们的用法。在后来的检测中, 我也发现很多同学没有掌握这两个知识点。所以教师应该学会多加思失, 对每一节课后、每一次考试后学生反映出的问题以及学生提出的共性问题, 都要认真加以考虑, 及时采取措施, 这样才能减少失误, 加速进步。

三、反思教学的实际效果时,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练习作业验

收检测、个别询问调查和对学生解惑答疑等手段, 从中获取反馈信息, 然后进行综合分析

作为教师, 不能一味地只管教而不管学生掌握得怎么样。只有学生掌握了, 教师的任务才算完成。具体地说, 一方面教师要知道学生对哪些基本知识和基础技能理解、运用得较好, 另一方面还要分析同一类知识哪些学生掌握得较差等等。

针对以上问题, 根据新课程标准, 教师必须优化教学环节, 在设计过程中注意以下几个重要方面: (1) 不虚设环节, 使每一个学习环节都是有效的、有目的的。问题的设置是有阶梯性的。 (2) 注重学生情感的直接感受、共鸣和刻意体验。从一开始的视听导入, 教师就着重于情感, 并一直贯彻到尾声部分的和谐画面体验, 因为新课程标准认为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3) 每一个任务环节都尽量让学生去做。这堂课中学生的活动贯彻始终。但活动前, 老师一定要指令明确, 并且还要做好示范, 这样才会使学生的活动更加有效。 (4) 新课标要求教师对教材的分析, 一要深刻, 二要全面, 三要独到, 这样才能揭示教材的本质。一节课中教师要尽量挖掘出学生在行为过程中考虑不到而又很重要的东西, 这样才更能增加学生的收获感。如文章中提到的飞毯的作用, 同学们就很难想到了, 这需要老师点拨, 升华, 飞毯可以代表任何可能的办法。 (5) 要让学生有可以自由选择的环节。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比如对话环节, 两个对话任选一个, 让学生的活动有自由的空间。 (6) 可有所不为, 但不可失效。课堂设计的尾声环节有三分钟的时间。比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宴会交谈, 不再设置学生上台呈现。其实这些来自不同层面、不同领域的生命体究竟谈了些什么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它们出现在了同一个总是和友谊相关的Party上。 (7) 让情感是真实的, 让收获是实在的, 让课堂是美丽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要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要素是:得体的教态, 视觉之美;和谐的教学节奏, 流动之美;亮丽的语言, 听觉之美。

四、采取有力措施, 改进教学

课后反思的意义 篇6

自己在从事教学工作的十几年中, 一直坚持写课后反思.使自己从能上课到现在能够轻松自由地驾驭一节课.从对教材的生疏到日渐娴熟.十几年的教学, 使自己深深地体会到:如果我们能长期坚持写好课后反思, 就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 发现自己的优势, 不断有序地积累经验, 提高教学质量, 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完善自身的能力.有利于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

写课后反思可作为再次备课的必要补充.诚然, 课前备课是相当重要的, 它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精细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但是, 只有课前备课还是不够的, 因为整个课堂教学是有师生双方共同完成的.是一项十分复杂、细致的工作.从教和学来看, 学生的学是很值得研究的, 好的教学方法往往是从学生的学习方法中悟出来的.教师只顾自己讲课, 不考虑学生听课, 这样的教学大多是事倍功半.只有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结合起来考虑, 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常会碰到这种情况:有时教师辛辛苦苦备好的课, 在班级讲授时竟是那样的不如人意;教师十分重视的问题, 有时反而会卡壳;而备课中没有特别注意到的内容, 课堂上某个地方有所感触, 脑中突然映现出有关联的知识, 却收到了意外的成功.成为这节课的得意之处.教师若把这些课上的失误与意外的“收获”记下来, 就会收到上一课进一步的功效.

写课后反思可使教师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当教师的都有这样的体会:每当教两个班时, 常常在给第二个班上课的时候, 觉得格外得心应手从容不迫, 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前一个班.原因在于教师上完第一个班的课以后, 习惯于对刚才上过的课做简短的思考, 对其不足之处及时进行了调整和补充.这些思考在短时间内仍能记忆犹新, 应通过反思对教案做及时的修正.否则时隔太久就会使一些颇有新意的教学体会从我们记忆的长河中白白流失, 十分可惜.美国学者波斯纳十分简洁地提出了教师成长的规律:“经验+反思=成长”, 并指出, 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 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 教师如果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 其发展将大受限制.我们有的教师虽任教多年但在某些内容的教学上总处于徘徊停滞状态, 原因可能在于此.

写课后反思可使教师发现课堂教学中的不足, 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检查和批改作业是教师获得课堂效果反馈信息的一条重要途径.教师从学生作业的检查和批改中可以直观地发现课堂上讲授的知识哪些被同学真正掌握了, 哪些还没有被掌握或掌握的不牢.问题的出现若是普遍现象, 说明教师讲课中有疏漏, 教师应及时地查找自己讲课中哪些地方讲的不透或方法失当.同时在作业中还可以发现一些好学生对某些习题的别解和对某些问题的独特的思维.作为教师我们应及时记下来, 以期在下一次教学中扬长避短.

写课后反思能更好地促进新型师生关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与条件, 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有的教师已从教数年, 但温馨感人的师生关系还有欠缺, 这与不够重视课后反思有直接的关系.作为一位教师, 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水平固然重要, 但从自己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 尊重学生, 发现学生的闪光之处, 真正形成沟通融洽的师生关系也很重要.如果缺乏对日常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和不断积累的意识, 教师很难发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优点.只有反思, 教师才会不断地剖析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优缺点, 细致地、冷静地加以推敲, 具体地对于课堂教学中某一题的解答, 某一教学环节中学生的置疑, 甚至某一个辩论回合展开思考.同时,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 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之处的见解, 这样一来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 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鼓励.同时, 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 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 提高教学水平.在反思中, 把学生的闪光点记录下来, 在下一次的教学中激励.学生与教师在共同学习中, 共同进步, 相互剖析.这样, 师生间达到琴瑟和谐的境界, 师生关系得到最好的和谐.

写课后反思, 没有固定的模式.惯用的形式一般有四种:旁注、点批、总评和串析.旁注:就是在教案旁边的空白处写反思.旁注的重点是教学的“细节”:由教学过程中, 某一具体内容或过程所引发的点滴感受, 及时用简要的语言真实的记录下来, 防止突如其来的感悟成为过眼云烟, 转瞬即逝.坚持旁注有利于灵感的积累.点批:点批就是在教案环节的中间处写反思.点批的重点是教学的“片段”: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令人难忘的东西, 或典型的经验, 或深刻的教训, 或独特的做法, 或失落的感悟, 进行深层次的剖析.坚持点批有利于“教艺”的提升.总评:就是在课时教案的结尾处写反思.总评的重点是教学的“整体”: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回顾, 从多个角度去透视教学实践.坚持总评有利于“风格”的形成串析:就是在章节教案的结尾处写反思.串析的重点是“归纳”:对一个阶段积累的教学反思进行系统的归类、比较、分析, 从多个特殊的现象中梳理出本质的东西.坚持串析有利于经验的提炼

语文教学应重视课后反思 篇7

一、反思教学预设与课堂生成的差异点

教学预设是课堂教学的蓝图, 但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流程, 它受到课堂教学中诸因素的制约, 教师必须灵活掌握, 或做内容上的微调, 或做方法上的变更。清代画家郑板桥说:“江馆清秋, 晨起看竹, 烟光、月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中间, 胸中勃勃, 遂有画意。其实, 胸中之竹, 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 落笔变相, 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这段话对教师颇有启示意义。如果说教学预案是“眼中之竹”的话, 那么实施教学预案就是“胸中之竹”, 而灵动的变化则成为“手中之竹”。

教学预设与教学效果之间是不能完全划上等号的, 这中间关系到实施过程中的灵动变化。有些教师的上课得心应手, 就是因为在实施过程中将“胸中之竹”灵动的变为“手中之竹”。虽然“竹”的形象未变, 但“竹”的神韵异彩纷呈。因此, 即便同一个教案, 执教的技术与艺术不同, 效果也就各有千秋。而寻找教学预设与教学效果的差异点, 就是要寻找预设与效果的落差在哪里, 寻找“驾驭”的异同在哪里。

二、反思自身教学与他人评价的结合点

“以铜为镜, 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 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 可以明得失。”个人的教学, 也需要一面镜子, 那就是他人的评价。诚然, 这面镜子不能变形, 变形了, 评价也就走了样。对于他人的评价, 也要作客观分析。看他的评价是否体现新的教育理念, 是否切中教学的要害, 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因此, 在教后反思时, 要寻找自己的教学与他人评价的结合点。

那么, 自己的教学与他人评价的结合点有哪些呢?其一, 表现在教学理念上, 看有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 以创新求发展”;其二, 表现在教学目标上, 看目标的定位是否切合教学实际, 目标与效果是否趋于一致;其三, 表现在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的安排上, 看是否体现由浅入深、由易及难、举一反三的教学原则;其四, 表现在教学形式上, 看师生互动是否默契, 合作学习是否卓有成效, 学生的思维是否得以激活。只有在这些结合点上反思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行为, 才能有效地将他人的评价化为自己今后教学的良策。

三、反思教学效果和重新设计的生长点

教学质量的高低, 取决于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课堂教学效果是指实施教学预案之后所实现的预期目标的程度。具体衡量的标准, 一是知识与能力, 二是过程与方法, 三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当然, 根据课型实际特点各有侧重。对教学实际效果的界定, 传统的观念侧重于知识与能力, 侧重于教学的过程, 而忽略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取向, 忽视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这与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相悖的。因此, 检验教学实际效果应以三维为指向, 做到“形神兼备”。在实际操作中, 有形的可以通过多种检测手段检验优劣, 无形的则要与三维目标中的参照物比较得失。

寻找教学实际效果与重新设计的生长点, 就是要根据教学实际效果的优劣得失, 扬长补短。在实际教学中, 我们常常发现教案虽好, 但效果欠佳。这主要是因为教学对象的实际水平与先进的教学预设落差过大。这就要求在重新设计时放缓难度, 做到既不降低教学要求, 又要使学生学有所得, 学有所乐。也有些学生虽成绩较好, 但平素习惯于传统的学习方式, 当学习方式变革之时, 他们一时不能适应。这时, 教师更要注意导而有度, 导而有序, 导而有效。因此, 在重新设计教学预案时, 要在新老方法的交替中架桥铺路, 让学生慢慢适应新的学习方式的变革。

可见, 寻找教学实际效果与重新设计的生长点, 一要考虑教学预案的先进性和可行性原则, 二要考虑教学对象的学习方式与实际水平的适应性原则, 从而使经过实践后的教学预案更具先进性, 更具可行性, 更具有效性。

四、反思设计的有效性与学生情感体验的融合点

有效的教学设计, 除了体现设计的先进性、操作的可行性外, 还必须体现教学效果的有效性。任何先进的教学设计, 任何灵巧的教学方法, 最终都必须落实在“有效”上。而有效的教学, 终究要通过学生的心灵感悟、情感的体验而获得。因此, 教学反思中必须寻找设计的有效性与能力发展、情感体验的融合点。如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叙事散文。那段对“背影”的描写, 朴实无华, 情真意切。然而, 有些中学生却体会甚微。为了加强情感体验, 在二次执教时, 我一改先读后写的方法, 变为先写后读, “未读背影先有情”, 即先写自己亲人的背影, 关爱自己的背影, 艰辛劳动的背影, 工作后疲劳的背影……再读朱自清的《背影》。由于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因素, 效果就迥然不同了。可见, 教后反思, 不仅可以弥补教学上的不足, 还可以使教学预案日臻完善。

课后反思的意义 篇8

一、成功之处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学生达到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的分层设计、分层教学、分层指导;先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如有位生物教师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多向选择性上,根据创造性思维的多向选择性从不同的角度想问题的特点,将实验教学的“验证型实验”改为现在的“设计实验”,以此来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选择性。教学实践中,他觉得要求学生独立将验证型实验改为设计型实验,对学生来说是件难事。因此,教师应予以启发,引导学生从实验原理出发,选择相应的实验器材,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这位老师还将学生实验中的优缺点认真记载,帮助学生不断总结,以此改进、完善,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不足之处

再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以便今后的教学引以为戒,不再出现类似的失误。记下这些失误,在反思中找出出现失误的原因,假如再教,怎样做才会更好。通过这样的反思,心里肯定觉得会豁然开朗,今后的教学肯定会变得更有底气,吸取了经验教训,就会更上一层楼。一节课要反思的内容比较多,应从大的方面着眼。

三、困惑之处

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出现一些偶发事件,诸如学生提出的一些疑难问题,与课外知识相当的问题等等,如果老师不能及时给予解答,课堂上往往会出现“卡壳”,这一类在教后才能知困的问题,特别值得教者去写、去记、去钻研。千万不能因为忙而忘记这些“困惑”,因为让老师“困惑”的这些东西,恰恰是学生“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的,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会令人遗憾不已。

四、感悟之处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见解,这样不仅能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对那些“难能可贵的见解”,教师不应该为了教学进度而忽视它的存在,应及时肯定学生所提出的有异议的问题和见解,并进行讲解或展开讨论,这样做能培养学生求异思维,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掌握知识。

五、再教设计

课后反思后要及时做到的“一设计”是:再教设计。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并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构建有效课堂,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班会课后的反思 篇9

班会课上,学生是主体。学生要进行讨论,自己进行点评,从中得到感悟。教师的作用是正面引导,总结亮点。班会课的灵魂是活动的质量,活动的深度,要具有真实性,深入学生内心,认识提高,情感共鸣,富有教育实效,真正达到班会的目的。会议上老师们也提出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又具创新性的活动,很值得借鉴。

7日那天,有一节主题班会公开课,我和支教的同学也去听了。那节班会课虽然进展得很流畅,但是,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这节班会课没有达到实效性,学生上完这节课,没有真正地领悟主题,没有触动到学生。

课后反思的意义 篇10

关键词:青年教师,英语教学,课后反思

教师, 是一种专业性极强的职业, 要想在专业领域取得突出成绩, 教学反思无疑是一种自我专业提升的重要途径。就英语课后反思的重要性, 美国著名的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教师成长=教学过程+反思;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公式。英语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反思, 才能使自己从“教书匠”逐步成长为“教育家”。

一、课后反思对于青年教师的意义

青年英语教师因为刚参加工作, 对于教学工作的基本流程不太熟悉, 特别是对于本学科的重点和难点知识没有形成完整体系, 除此之外, 青年英语教师在驾驭课堂能力和教学方法上缺少锻炼和经验, 往往会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 或者犯经验主义和本本主义的错误, 使得课堂失去活力和轻松的气氛, 从而影响到了教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 课后反思不但对于青年教师的自身专业能力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更重要的是课后反思可以打破传统课堂“满堂灌”的旧模式, 促进教学方法的提升, 从而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水平。本人已经从事了两年多的高中英语教学工作, 两年多的时间中, 深深地认识到青年教师课后反思的重要性, 课后反思的形式多种多样, 课后反思的形式应多采取自我反思, 真实记录教学活动中的情况和感受, 及时总结经验解决问题。

二、课后反思的基本内容

1. 回顾教学当中的失误和不足

教学过程是否精心安排, 是否合理, 是否完备, 有没有考虑到学生因素, 直接关乎到教学效果的达成与否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然而通过教学反思, 对于上一节课教学过程的回想, 总结教学中的得失和优缺点, 可以帮助教师发现新问题, 从而在以后的教学中改进, 同时也体现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责任心。记得高一时候开学上的第一节英语课, 因为初上讲台, 面对新的学生和教材内容, 心中难免有些紧张和不自信, 为了缓解彼此尴尬紧张的气氛, 因此第一节英语课让学生做了英文自我介绍, 由于词汇量有限的缘故, 学生自我介绍做的并不流畅, 课后反思总结出, 主要原因是教师缺少给学生必要的指导, 如果当时能够给学生一些必要的词汇和框架的话, 学生可能会表现得更好, 之后在备课中注意到了这一点, 在下一个班再做这个活动时, 我首先给学生做了一个英文的自我介绍, 然后让学生总结归纳英文自我介绍的基本框架, 将基础词汇列在黑板上, 这样学生就能畅所欲言, 条理清晰地用英文介绍自己, 那节课课堂气氛热烈,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因此, 课后反思是检测教学过程是否合理和完备的基本标志和手段。特别是对于青年英语教师来说, 它既是教师总结教学经验、摸索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 又是青年教师自我探究提升自我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

2. 总结成功的教育经验

课后反思不仅仅是反思课堂教学的失误和不足, 同时也可总结记录自己课堂中一些创新的思想和做法, 总结自己成功的教育经验, 体现了教师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体现了教师对于所教内容的大胆尝试和对教材内容的把握能力。课后反思则可以通过文字的形式, 将这些宝贵经验记录下来, 对于今后的教学将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以本人高二时上的一节词汇课为例, 考虑到大多数学生对于记单词都感到头疼这一事实, 我在单词课上经常给他们讲一些记单词的好方法, 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那节课讲到了一个单词scene, 为了帮助学生快速记住这个单词, 并且扩大自己的词汇量, 我鼓励学生进行联想, 列举关于此单词的相关词汇, 有同学提到scenery, 有同学提到evidence, 按照学生的思路, 我进行了整理和归纳, 有scene一个单词, 补充了crime, criminal, evidence, suspect, detective, be sentenced to death等相关词汇和短语, 最后让学生讲这些词汇连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学生将这些词汇连成了一个生动的场景, 通过联想和语境, 掌握了相关的词汇, 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通过那次大胆的尝试之后, 之后的词汇课, 只要有机会, 我就会用类似的方法, 帮助学生识记理解和运用一些词汇,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越来越多的学生也主动参与了课堂, 在之后的课后反思中, 我将这一成功经验详细地记录了下来, 从而指导我以后的词汇教学。

3. 记录学生的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

新课标明确提出, 教师要做学生的指导者, 组织者, 引导者, 课堂活动中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活动是一种双边活动, 包括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 教师或者学生单方面的教或者学都会使课堂失去活力, 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及时甚至提前了解学生的困惑, 设法改进教学方法, 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也就突破了教学难点。例如, 本人在一次写作教学当中, 讲授写作中的高级句型, 本以为这些高级句型能够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结果却出乎意料, 很多学生在写作中连基本的简单句都写不好, 或者出现好多重大的语法错误, 部分学生反映, 自己对于简单句的构成都不清楚, 更不用提高级句型结构, 那时自己才明白, 如果当时一味地一厢情愿的讲解, 只会挫败学生的自信心, 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因此, 那节课后, 在课后反思中写到, 备课一定要备学生, 正确地认知学生的英语实际水平, 了解他们学生中的困惑, 由简到难, 这样记录下来, 学生学习当中的困惑和薄弱环节就了如指掌, 因此才可以做到备课和教学中的游刃有余, 也丰富了自己的教学经验。

三、总结

上一篇:城市的声音论文下一篇:化学实验教学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