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晚期引产六篇

2024-09-12

中晚期引产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5月至2011年10月来我院自愿结束妊娠且无心肝肾疾病的的患者100例, 年龄21~38岁, 平均年龄27岁, 孕周16~30周, 均为瘢痕子宫, 均有剖宫产史, 剖宫产史为1~2次, 距前次剖宫产术时间1~6年, 术后切口为一期愈合。患者进行妇科检查、血常规、凝血常规、尿常规检查, 经B超检查确定孕周、胎盘附着位置正常等。排除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疾病, B超检查胎盘位置过低、前置或胎盘位于手术瘢痕的位置时禁用。将所有孕妇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剖宫产史为一年内, 两组孕妇在年龄、孕周、身体情况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给予米非司酮75mg, 每日早晨一次, 连用2日, 冷水空腹口服, 服药后禁食2h, 同时排空膀胱, 常规消毒外阴、阴道和宫颈, 孕中期给予米索前列醇150mg, 孕晚期给予米索前列醇50mg, 放置阴道后穹隆, 卧床休息,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8~12小时后可以重复给药, 一天最大剂量不超过1000μg。

对照组患者术前排空膀胱, 腹部进行常规消毒, 经羊膜腔穿刺给予100mg 1%的利凡诺注射, 然后用无菌敷料覆盖穿刺部位。观察两组宫缩出现时间、宫缩至胎盘排出时间、出血量、胎盘胎膜娩出情况。

1.3 疗效标准

(1) 完全引产:用药后, 胎儿及其附属物完整排出。 (2) 不完全引产:用药后胎儿自然排出, 胎盘未排出或部分排出。 (3) 引产失败:服药后几乎无任何反应, 胎儿及胎盘仍未排出, 采用其他方法终止妊娠。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见表1、表2。通过表1可以看出, 两组患者在宫缩至胎盘排出时间、出血量等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表2可以看出, 观察组患者完全引产48例 (96%) , 不完全引产3例 (4%) , 对照组患者完全引产37例 (74%) , 不完全引产10例 (20%) , 引产失败3例 (6%) , 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瘢痕子宫妊娠引产具有很大的风险, 子宫原手术处形成瘢痕, 愈合不良容易引发子宫穿孔、破裂, 胚胎附着于瘢痕处会发生粘连甚至植入, 导致吸宫不全。过去采用钳刮术进行流产, 但是妊娠中晚期时胎儿骨骼已经成形, 羊水增多, 钳刮术会发生感染、子宫穿孔、宫颈破裂、脏器损伤等并发症。利凡诺引产具有较高的成功率, 是临床常用引产方法, 但容易引发强直性和不协调性宫缩, 加剧宫缩疼痛, 并且强烈的宫缩还会导致未成熟宫颈乏力, 使产程延长、出血量增加, 胎儿及其附属物从瘢痕出或宫颈管强行排除, 进而引发宫颈撕裂或子宫下段破裂, 危及产妇生命。

米非司酮是一种合成的抗孕激素药物, 能够亲和孕酮受体和糖皮质激素受体, 从而干扰子宫内膜和蜕膜靶器官水平的孕酮, 减少蜕膜组织中孕酮受体的含量, 诱导和促进早孕蜕膜细胞凋亡使蜕膜组织变性坏死, 无法维持子宫内膜的蜕膜化, 导致胚胎发育停止, 具有低浓度就可发挥作用, 并且无不良反应等特点, 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终止妊娠。米非司酮还可以干扰前列腺素分解代谢, 提高内源性前列腺素水平和子宫肌层对外源性前列腺素的敏感性, 使宫颈的胶原合成减弱, 促使宫颈软化和扩张, 有利于妊娠产物排出。米索前列醇是一种合成的前列腺素E1类似物, 对不同时期的妊娠子宫平滑肌具有收缩作用, 随着剂量增加, 宫腔压力也不断增加, 终止妊娠。米索前列醇刺激宫颈纤维细胞, 使宫颈胶原加速裂解, 对宫颈有软化及扩张作用, 与米非司酮联合使用, 具有很好的效果。能解除孕激素对子宫的抑制, 增加子宫对前列素的敏感性, 使宫颈组织释放多种蛋白酶, 促使纤维组织软化, 增加子宫平滑肌张力, 促使宫颈软化, 兴奋子宫诱发官缩扩张宫口, 使蜕膜、绒毛细胞退化, 凋亡、出血、剥脱, 激活子宫肌引致节律性收缩, 宫颈扩张软化, 能提高完全流产率, 减轻米非司酮的不良反应, 孕妇比较容易接受。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联合应用于瘢痕子宫孕妇孕中晚期引产疗效可靠、使用安全、操作方便、高效, 适合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患者进行B超检查时注意胎盘位置, 如果胎盘低置或前置胎盘容易在引产过程中发生大出血, 尽量采取剖宫取胎较为安全, 胎盘前置做好输血抢救准备, 并告知患者及家属引产的风险。对于二次以上剖宫产史的患者后的再妊娠, 首先告知患者以及家属在引产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先兆子宫破裂甚至子宫破裂, 需要行剖宫取胎术或子宫切除术, 常用的方法为服用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 子宫切口避开原瘢痕, 防止原瘢痕处出血及术后切口愈合不好对于剖宫产时间不超过一年或二年的患者首先采用B超检查判断瘢痕愈合程度。密切观子宫瘢痕处是否有压痛, 以及时发现先兆子宫破裂征象, 一般宫产术后2~3年是子宫切口愈合的最佳时期

摘要:目的 探讨瘢痕子宫孕妇孕中晚期引产方法。方法 回顾来我院自愿结束妊娠的患者100例, 孕周1630周, 均为瘢痕子宫, 均有剖宫产史, 经B超检查确定孕周、胎盘附着位置正常等。排除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疾病, 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观察组给予米非司酮, 加阴道后穹隆放置米索前列醇, 对照组给予利凡诺羊膜腔穿刺注射引产。观察两组宫缩至胎盘排出时间、出血量、胎盘胎膜娩出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宫缩至胎盘排出时间、出血量等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完全引产48例 (96%) , 不完全引产3例 (4%) , 对照组患者完全引产37例 (74%) , 不完全引产10例 (20%) , 引产失败3例 (6%) , 两组孕妇在引产结果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联合应用于瘢痕子宫孕妇孕中晚期引产疗效可靠、使用安全、操作方便、高效, 适合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关键词:瘢痕子宫,孕中晚期,引产

参考文献

[1]彭鑫美.瘢痕子宫孕妇孕中晚期引产的方法探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20 (14) :1752.

中晚期引产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1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来我院分娩的晚期妊娠的孕妇1 541例作为观察对象, 年龄19~34岁, 平均年龄 (25.02±4.45) 岁, 孕周37~40+6周, 引产前无阴道分娩的禁忌证, 有引产的指征, 无引产禁忌证, 胎心监护正常, 在不同的宫颈评分条件下采用缩宫素、欣普贝生、其他方法 (包括人工破膜、温肥皂水灌肠) 引产的妊娠结局。所有孕妇均为头位, 具有引产指征, 排除有阴道分娩的禁忌证, 无前列腺素药物禁忌证。由专人行阴道检查, 根据宫颈Bishop评分法进行评分, 了解宫颈的成熟度, 减少因人为因素导致宫颈检查的差异性。

1.2 给药方法

1.2.1 欣普贝生组:外阴消毒后, 将欣普贝生1粒、10mg放置阴道后穹窿深处, 并将其旋转90°, 使其横卧于后穹窿, 静卧30min后可适当自由活动, 严密观察胎心、宫缩、阴道出血、阴道流液情况, 如出现宫缩过强、过频、胎心改变, 或头昏、头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时, 立即取出阴道内药物, 若放置12h未临产, 胎心监测情况良好, 可推迟12h取药。

1.2.2 缩宫素组:缩宫素2.5U加于生理盐水500ml内, 使每滴含缩宫素0.33mU, 从4~5滴/min即1~2mU/min开始, 根据缩宫素强弱进行调整, 调整间隔为15~30min, 每次增加1~2mU/min为宜, 最大给药计量通常不超过20mU/min (60滴/min) , 使宫腔压力达到50~60mmHg (1mmHg=0.133kPa) , 宫缩间隔2~3min, 持续40~60s, 对于不敏感者, 可酌情增加缩宫素剂量。

1.2.3 其他方法组:对于宫颈评分≥7分, 有人工破膜、温肥皂水灌肠指征的孕妇, 采取相应的引产措施。

1.3 临床疗效评价所有孕妇如进入产程, 按产程常规处理。产程中如出现剖宫产指征, 则立即剖宫产终止妊娠。本文所有观察的孕妇, 产钳助产和胎头吸引术助产虽属难产, 仍归类于阴道分娩。观察在不同宫颈条件下使用不同引产方法的妊娠结局:剖宫产率及阴道分娩率。

2 结果

阴道后穹窿放置欣普贝生引产组阴道分娩成功率在宫颈评分4~6分、≤3分分别为66.44%、54.50%, 使用缩宫素引产组在宫颈评分≤3分、4~6分、≥7分阴道分娩成功率分别为8.50%、38.10%、80.72%, 其他方法 (包括人工破膜、温肥皂水灌肠) 引产组在宫颈评分≥7分的病例中阴道分娩成功率为80.62%, 在同样不成熟宫颈条件的情况下, 使用欣普贝生引产阴道分娩的成功率明显高于使用缩宫素引产阴道分娩的成功率, 在宫颈条件越接近成熟的情况下, 使用同样的引产方法, 阴道分娩的成功率越高。宫颈条件成熟后, 使用缩宫素引产阴道分娩的成功率与其他方法引产阴道分娩的成功率没有明显的差别。详见表1。

3 讨论

在妊娠晚期常常因为胎儿或母亲的原因需要通过人工方法诱发子宫收缩而终止妊娠。包括:妊娠高血压病、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合并肾脏病、妊娠合并糖尿病、急性羊水过多出现压迫症状、胎膜早破、过期妊娠、死胎、母儿血型不合等等。宫颈是软产道的一部分, 临产前宫颈渐渐变软、缩短、抗张能力下降, 宫颈口慢慢开大, 使分娩顺利完成, 所以宫颈的成熟度决定引产的成功率。宫颈不成熟时, 缩宫素引产的失败率非常高, 同时对不成熟胎儿的损害也非常大[1]。宫颈成熟度有许多评价系统, 其中最熟悉的是1964年Bishop提出的宫颈评分系统, 包括5个方面的指标:宫颈管的消失, 扩张, 宫颈的位置, 质地, 先露的高低, 总共13分, ≥7分为宫颈成熟, <7分宫颈不成熟。对于有引产指征宫颈未成熟的孕妇, 必须先促进宫颈成熟。临床比较常用的促宫颈成熟的方法有机械性扩张和药物性扩张, 机械性扩张促进宫颈成熟方法的局限性是造成感染、宫颈出血、损伤和胎膜早破的危险因素, 国内尚未普遍应用[2]。药物的方法包括缩宫素和前列腺素制剂。现有的研究表明缩宫素静脉滴注没有促进宫颈成熟的效果, 因此最近的英国和加拿大引产指南 (2008) 已经否定了缩宫素静脉滴注用于促进宫颈成熟[3]。控释前列腺素E2即欣普贝生用于促进宫颈成熟和引产, 在国内外应用已有多年的经验, 已经证实其用于引产既方便又作用确切, 目前在国内备受推崇。促宫颈成熟的同时也可以诱发宫缩。目前认为普贝生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剖宫产率, 增加了阴道分娩的可能性, 其用于足月引产安全有效[4]。与观察组的结果相符。在宫颈成熟的条件下, 使用缩宫素与其他 (人工破膜、温肥皂水灌肠) 方法引产, 促进阴道分娩的成功率无明显差异, 是有效的方法。在临床工作中, 根据不同的宫颈评分条件, 采取不同的、相应的引产方法能有效地促进阴道分娩、降低剖宫产率。

摘要:目的:观察宫颈评分在妊娠晚期引产中的指导意义。方法:在2011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来我院分娩的晚期妊娠的孕妇1 541例, 观察在不同的宫颈评分条件下采用缩宫素、欣普贝生、其他方法引产的妊娠结局。结果:阴道后穹窿放置欣普贝生引产组阴道分娩成功率在宫颈评分46分、≤3分分别为66.44%、54.50%, 使用缩宫素引产组在宫颈评分≤3分、46分、≥7分阴道分娩成功率分别为8.50%、38.10%、80.72%, 其他方法引产组在宫颈评分≥7分的病例阴道分娩成功率为80.62%, 在同样不成熟宫颈条件的情况下, 使用欣普贝生引产阴道分娩的成功率明显高于使用缩宫素引产阴道分娩的成功率。宫颈条件成熟后, 使用缩宫素引产阴道分娩的成功率与其他方法引产阴道分娩的成功率没有明显的差别。结论:在不同的宫颈条件下使用有效的引产方法, 可以提高阴道分娩的成功率, 降低剖宫产率。

关键词:宫颈评分,欣普贝生,缩宫素,阴道分娩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喻玲, 丁依玲, 胡艳.胎膜早破425例临床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 2010, 20 (1) :64-66.

[2]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 (临床版)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318.

[3]张为远.中华围产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1000.

中晚期引产 篇3

【关键词】利凡诺;米非司酮;中晚期妊娠;引产

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是传统中晚期妊娠引产的主要方法之一,然而其具有排胎时间过长、胎盘膜以及蜕膜残留率较高、容易引发产后出血等弊端。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米非司酮具有较为优良的软化宫颈的功能,可以将其应用到中晚期妊娠引产[1]。我中心自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对收治的中晚期妊娠引产产妇采用了利凡诺配伍米非司酮治疗,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中心自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62例中晚期妊娠引产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1例。其中对照组年龄23~42岁,平均(26.8±3.3)岁,初产妇19例,经产妇12例,孕周15~27周,平均(21.08±1.36)周;观察组年龄24~44岁,平均(27.1±3.2)岁,初产妇18例,经产妇13例,孕周16~27周,平均(21.17±1.24)周。两组患者在年龄、孕周及孕次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可以进行统计学比较。

1.2 方法 观察组产妇在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100mg,并给与米非司酮50mg,产妇每间隔12小时服用1 次,直到胎儿娩出。对照组产妇单用利凡诺100mg,采用羊膜腔内注射。

1.3 引产成功判定标准 (1)完全引产:产妇在用药72小时内顺利娩出完整胎儿和胎盘,经B超检查显示产妇宫内未出现任何残留物者;(2)不完全引产:胎儿顺利排出,但是经B超检查显示存在胎盘和胎膜残留;(3)引产失败:产妇用药72小时后胎儿胎盘没有被娩出。

1.4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处理,用t检验。如果P<0.05,则说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引产结果比较 如表1所示,观察组引产完全引产83.9%,优于对照组的35.5%(P<0.05),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观察时间和出血量情况比较 如表2所示,观察组在宫缩发动时间、排胎时间、产程以及产后出血量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

3 讨论

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由于具有相对安全范围大、引产成功率高的优势,经常用于临床中晚期妊娠引产中。利凡诺在进入产妇羊膜腔内,能够导致其胎盘以及蜕膜组织变性而形成一种内源性前列腺素,起到加强前列腺素优势的作用,从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体内的孕酮和前列腺素的平衡状态而引起宫缩现象,同时还能够作用于产妇胎盘,导致子宫内膜蜕膜细胞出现严重破坏,进而促使细胞分解、坏死,胎膜剥离到胎儿死亡。然而由于利凡诺导致的宫缩并非处于自发性质,因而极易导致强直宫缩以及不协调性宫缩问题的出现,加上中期妊娠宫颈成熟度差,产妇体内的蜕膜绒毛板发育尚不完善,也极易造成宫缩剧烈、产程延長,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胎盘胎膜残留的发生率,提高了清宫率。本组研究中,对照组单纯使用利凡诺,无论是在宫缩发动时间、排胎时间还是在产程等时间方面和观察组相比,均明显有所延长,这和皮艳春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2]。

观察组在给予利凡诺的基础上,配伍口服米非司酮,后者属于一种新型抗孕激素,和孕酮受体亲和力可以超出孕酮的5倍左右,可竞争性和孕酮受体结合后能够形成一种拮抗功能,导致孕酮失活,对于胎盘供血带来一定影响,进而引发蜕膜变性、水肿或者坏死,与此同时还能够起到滋养细胞凋亡,促进胎盘、蜕膜和子宫较快分离的作用,在上述机制下能够有效缩短产程。另外,米非司酮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子宫平滑肌对缩宫素的敏感性,导致产妇子宫颈胶原合成减弱,造成胶原分解加强,使产妇发生软化扩张宫颈。同时由于能够增强宫缩规律,也大大减少了产后出血[3]。对中晚期妊娠产妇采用米非司酮与利凡诺的配伍,能够起到协同作用,不仅有效弥补了利凡诺无法协调宫缩、胎盘以及胎膜残留的问题,还能够解决米非司酮不足以激发子宫活性,导致不完全流产的问题,从而能够起到促进宫颈成熟,缩短产程以及降低清宫率的作用。

综上所述,利凡诺配伍米非司酮在中晚期妊娠引产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引产时间短,孕妇痛苦小,有效提高了引产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钱香平,陶士梅.米非司酮加米索前列醇用于中孕引产的疗效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3, 20( 16) : 2532 - 2533.

[2]皮艳春.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在中期妊娠引产中的应用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4):181.

中晚期引产 篇4

关键词:足月妊娠,引产,米索前列醇,催产素,宫颈评分

足月妊娠引产始终是产科医务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是产科工作重要组成部分, 以往临床上常用的药物为催产素, 但是长期临床使用结果显示其效果一般。目前米索前列醇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尤其在足月妊娠引产方面, 米索前列醇有软化宫颈、促进其成熟的作用, 并且能刺激子宫诱导宫缩, 从而达到缩短产程促进分娩的作用, 是临床应用中比较有效、简便易行的引产方法。我院自2010 年10 月至2011 年10 月对100 例足月妊娠单胎头位的初产妇应用米索前列醇作为促宫颈成熟药物实施引产, 与传统的催产素组100 例进行了比较,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 年10 月至2011 年10 月在我院分娩的200 例健康初产妇, 年龄21 ~ 34 岁, 孕周37 ~ 41+ 6周, 随机分为米索组和催产素组各100 例。

1. 2 用药方法

常规产科检查评估胎儿大小, 骨盆测量排除胎儿和骨盆因素可致难产, 宫颈评分后消毒窥器暴露宫颈, 将阴道穹窿分泌物用消毒棉球擦试干净, 再按妊娠晚期促宫颈成熟与引产指南[1]的要求使用, 将米索前列醇25μg放置于阴道后穹窿, 用软枕抬高臀部, 平卧半小时后起床活动。观察并记录用药后的反应, 如无宫缩, 间隔6 h后再次放置25μg, 每日总量不超过50μg。催产素组以催产素2.5 U加入5%葡萄糖液、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用生理盐水500 ml加催产素2.5 U, 以8滴·min-1速度开始静脉点滴, 根据宫缩调整滴速, 最大剂量不超过30滴·min-1。如仍未临产于次日再次宫颈评分, 重新用药, 累计5 U。以上两组在用药前后均不给予人工破膜、灌肠等促进产程的措施, 等有规律宫缩后用产程图来监测产程进展情况, 并定时听取胎心音、观察宫缩、宫口扩张、先露下降、羊水等情况, 必要时进行胎心监护。引产效果的评定以末次用药后24 h内临产并在48 h内分娩为引产成功。临产标准为产妇10 min内出现3次宫缩, 每次时间能持续约30 s同时伴有宫口扩张、胎儿先露下降。

1. 3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以率 ( %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 P <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引产效果比较

见表1。

两组引产效果相比较, 米索组成功率为95. 0% , 催产素组成功率68. 0% ,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χ2= 24. 18, P < 0. 001) , 说明米索前列醇引产效果优于催产素。

2.2引产前宫颈评分与引产成功的关系

见表2。

宫颈评分≥7 时引产成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χ2= 3. 51, P = 0. 061) , 评分< 7 时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χ2= 22. 52, P < 0. 001) , 说明米索前列醇在低宫颈评分中促宫颈成熟作用效果优于催产素。

3 讨论

米索前列醇为人工合成的前列腺素E1衍生物, 放入阴道后穹隆后药物逐渐溶化经阴道黏膜直接吸收, 可促进宫颈组织释放大量蛋白酶, 进而使胶原纤维降解、宫颈软化, 最终引起子宫肌肉收缩而达到分娩效果[2]。产生的子宫收缩同临产后自然收缩, 是足月妊娠引产中比较简便易行的方法。因经阴道用药, 且剂量又小, 避免口服时的不良反应发生。米索前列醇有软化宫颈促进其成熟, 并且能刺激子宫诱导宫缩, 从而达到缩短产程促进分娩的作用, 这是米索前列醇用于引产的优越性所在。催产素可以引起子宫体肌肉收缩, 间接影响宫颈成熟, 因此促宫颈成熟作用效果较差。此外, 催产素引产成功率低, 剖宫产率高, 究其原因与催产素引产几小时或十几小时卧床造成生活不便及心理上负担, 影响产程进展, 多数孕妇不愿坚持用药有关[3]。另外, 因催产素引产时需要静脉点滴, 还要有助产士专门看护, 增加了助产士的工作量。应用米索前列醇后, 产妇不需要在待产室留观可以在病房自由活动, 减轻了心理负担, 减少了助产士的工作量, 节省人力。能使产程明显缩短, 减少了产后24 h的出血量, 并且引产成功率也比催产素高, 减轻了孕妇因催产素引产而引起的疲劳、紧张, 减少了难产的几率。本研究结果显示, 米索组引产成功率达95%, 而催产素组引产成功率达6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米索前列醇在低宫颈评分中引产成功率达91.7%, 而催产素为52.7%, 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 因此认为米索前列醇用于足月妊娠引产是有效的, 但子宫收缩过频或过强有一定的发生率, 除在引产过程中加强监测, 适当处理外, 在给药时控制好药物剂量可有效降低其发生率。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妊娠晚期促宫颈成熟与引产指南 (草案) [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8, 43 (1) :75-76.

[2]王泽华, 李慰玑, 欧阳为相, 等.米索前列醇促宫颈成熟的效果及安全性评价[J].中华妇产科杂志, 1997, 32 (6) :326-328.

中晚期引产 篇5

关键词:米索前列醇,催产素,晚期妊娠引产,效果对比

临床医学上, 常规的晚期妊娠引产主要以催产素为主, 如果产妇的宫颈没有足够的成熟度, 引产极易失败, 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剖宫产的几率。米索前列醇也可以应用于晚期妊娠引产中, 它能够起到促进宫颈成熟和诱发宫缩的作用[1]。为了比较米索前列醇和催产素在晚期妊娠引产中的应用效果, 现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晚期妊娠患者160例作为观察对象,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晚期妊娠产妇160例, 随机分为A组和B组, 每组80例;年龄20~40岁, 平均年龄为 (25.8±7.1) 岁, 孕周37~42周, 平均孕周为39周, 所有晚期妊娠产妇均没有肝肾功能异常, Bishop评分均不足6分, 均无头盆不对称、米索前列醇禁忌证等症状。

1.2 方法

A组产妇选取原则上无合并羊水过少及胎膜早破, 采用米索前列醇进行治疗, 先对阴道进行消毒, 再给予米索前列醇0.025mg塞在穹窿部, 每4~6h根据宫缩情况可重复进行用药, 直至宫缩规律方可停药。如果产妇使用米索前列醇后胎膜过早出现破裂, 要立即将阴道冲洗干净, 避免米索前列醇过快吸收而致宫缩过强, 如果产妇在用药2d后仍未正式临产或宫颈条件无改善, 这种情况则视为引产失败。B组产妇则采用静滴催产素, 500ml葡萄糖或氯化钠液体配伍缩宫素2.5U, 从4滴/min开始调滴数, 调到40滴/min仍无有效宫缩则更换催产素浓度 (500ml葡萄糖或氯化钠液体配伍缩宫素5U) , 在采用催产素进行引产的过程中, 要根据产妇宫缩的实际情况进行用药, 且用药的浓度和滴速要进行适当的调整, 同时还要了解产妇对于药物的敏感性。如果产妇连续3d用药之后未出现规律宫缩则为引产失败。

1.3 疗效判定标准

采用Bishop评分方法对检查结果进行评分, 如果在初次用药后24h内出现宫缩伴宫口开大先露下降者则为有效;如果开始用药48h内没有发生有效的宫缩现象或者用药后宫颈条件无改善, 宫缩过强, 胎儿宫内窘迫, 最终采用剖宫产进行, 这种情况视为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处理,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临床疗效以率表示, 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和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用药的总有效率比较

A组产妇引产有效例数为72例, 引产无效失败例数为8例, 总有效率为90%;B组产妇引产有效例数为60例, 无效失败例数为20例, 总有效率为75%, 对比两组产妇的应用效果均有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产妇临床疗效对比

A组产妇用药后宫颈评分、用药至临产时间间隔和总产程等临床疗效要优于B组, 即采用米索前列醇在晚期妊娠引产中效果较为明显, 两组患者有明显差异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详见表1。

2.3 两组新生儿情况

两组新生儿的相关情况对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 无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3 讨论

由于妊娠晚期引产主要是通过药物等方法产生规律宫缩, 进而达到分娩的目的, 因此, 引产是否成功直接和宫颈成熟度息息相关, Bishop评分越高, 则宫颈越成熟, 引产的成功率就越大;如果Bishop评分不足6分, 则宫颈处于不成熟状态, 这时就需要采用药物使其成熟[2]。在临床医学上, 采用米索前列醇和催产素均在晚期妊娠引产中起到一定作用。但大多数情况下, 医学上还是选择以催产素作为晚期妊娠引产的主流药物。

催产素也称为缩宫素, 它主要通过催产素与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但催产素对于宫颈的作用比较小, 能够直接促进宫颈的成熟进而使产妇产生分娩, 但这种方法比较容易出现引产失败的现象, 且住院时间较长, 很容易使产妇失去耐心, 进而产生焦虑现象。而米索前列醇能够刺激宫颈内的多种蛋白酶释放, 进而软化宫颈。因此, 适量的米索前列醇是一种有效的引产和促进宫颈成熟的方法[3]。从上文可以看出, 米索前列醇在晚期妊娠引产总有效率为90%;催产素在晚期妊娠引产总有效率为75%, 对比两组产妇的应用效果均有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从表1可以看出, 米索前列醇在晚期妊娠引产的总产程为 (5.1±1.6) h, 催产素在晚期妊娠引产的总产程为 (7.6±2.2) h, 其中有3个产妇在使用米索前列醇过程中出现强直性宫缩发生胎儿窘迫急诊行剖宫产术结束分娩。米索前列醇的引产有效性显著优于催产素, 对于缩短产妇的总产程和引产时间具有重要作用。但米索前列醇出现强直性宫缩的几率较催产素组高, 两组产妇在新生儿出生情况方面没有明显差异 (P>0.05) , 无统计学意义。所以, 采用米索前列醇在晚期妊娠引产中的应用效果要优于催产素的应用效果, 且价格便宜, 无需静脉持续给药, 产妇依从性高。

综上所述, 采用米索前列醇在晚期妊娠引产具有价格低廉、性质稳定、操作简便、作用时间较长等优势, 因此, 在晚期妊娠引产中, 应用适量的米索前列醇有助于缩短产妇的总产程, 促使宫颈加快成熟, 避免产妇因分娩时间过长承受较大的痛苦, 但这个过程中, 比较容易发生子宫过度刺激及胎儿窘迫现象[4], 这主要和采用米索前列醇的剂量及个体敏感性有关, 因此, 适量的米索前列醇对于晚期妊娠产妇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力, 陈淑兰.米索前列醇与催产素用于晚期妊娠引产比较[J].中国临床医生, 2001, 29 (10) :36.

[2]胡珊, 胡燕.米索前列醇与催产素在晚期妊娠引产中的应用分析[J].重庆医学, 2012, 41 (17) :1687-1692.

[3]刘珺, 高清兰.晚期妊娠引产中米索前列醇与催产素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外医疗, 2013, 12 (7) :100, 102.

中晚期引产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产资料

2006年1月至2012年9月, 有90例出现终止妊娠指征和要求终止妊娠并且延误妊娠至中、晚期的产妇, 年龄在17~39岁, 平均年龄在27岁;孕周处在28~42周;存在71例的胎儿畸形或是计划外妊娠的情况;49例未婚先孕的孕妇;33例的初产妇, 57例的经产妇。90例产妇都没有青光眼、癫痫以及哮喘等疾病;肾、肝脏等功能都不存在任何的异常;血小板的计数、血分析以及出血与凝血的时间都处在正常的范围内;没有出现药物引产的禁忌情况。按米非司酮的使用剂量进行分组, 每组30例, 分别是小剂量组 (25mg×4片) 、大剂量组 (25mg×8片) 以及羊膜腔穿刺引产组。

1.2 方法

小剂量米非司酮组:在每天早上的8点和晚上的8点服用25mg的米非司酮, 一天服用两次, 同样的方式服用2d, 总的使用剂量为100mg, 每次服药后禁止饮食2h。大剂量米非司酮组:在每天早上的8点和晚上的8点服用50mg的米非司酮, 一天服用2次, 同样的方式服用2d, 总的使用剂量为200mg, 每次服药后禁止饮食2h。在服药之后的第三天早晨, 孕妇保证空腹状态, 在外阴进行严密的消毒之后, 对宫颈的成熟度进行观察并对其记录, 服用0.2mg的米索前列醇。假如4h后没有出现宫缩, 对剂量进行调整继续服用, 直到自然娩出胎儿。常规情况下, 胎盘自然娩出以后对孕妇注射催产素5u+5%葡萄糖500m L静脉滴注, 这能够提高子宫的收缩程度, 并减少出血量[1]。羊膜腔穿刺引产组:在子宫底的两、三横指下的中线或是中线两侧进行垂直穿刺, 进入羊膜腔, 在注射器中提取少量的羊水, 使其和利凡诺药液进行混合, 之后呈现的形态为絮状, 注入100mg的0.5%利凡诺[2]。

1.3 统计学分析

进行统计学分析时, 可以使用SPSS16.0软件, 对计数资料的检验使用χ2, 对计量资料的检验使用t, 组间分析比较使用方差法, 当P<0.05时, 说明存在明显的差异。

2 结果

2.1在服用药剂后的6~8h内, 在小剂量米非司酮组中, 成功娩出胎儿有27例, 成功率为90%;在大剂量米非司酮组中, 成功娩出胎儿为29例, 成功率为96.7%;在羊膜腔穿刺引产组中, 成功娩出胎儿为30例, 成功率为100%;对三组进行两两比较发现, 小剂量米非司酮组和另两组之间存在的差异比较明显 (P<0.05) , 羊膜腔穿刺引产组和大剂量米非司酮组相比, 没有显著的差异 (P>0.05) [3]。小剂量米非司酮进行引产的胎儿娩出成功率能够满足临床的标准。

2.2产妇出现规律宫缩以及胎儿娩出时间如表1所示。通过对各组之间进行比较发现, 小剂量米非司酮组合另外两组之间的差异比较明显 (P<0.05) , 其中, 在大、小剂量米非司酮组中的产妇并发症的发生率比羊膜腔穿刺引产组低 (P<0.05) 。使用大剂量米非司酮的孕妇在产后出现的并发症主要是产道的损伤和出血, 这有可能是由于使用大量的米非司酮所引起的宫缩太强的关系[4]。使用小剂量米非司酮的孕妇在产后出现的并发症主要是出现胎盘滞留, 这有可能是由于宫缩力比较差的关系。大、小剂量米非司酮两组之间产妇的总并发症的发生率没有明显的差异 (P>0.05) , 如表2所示。

3 讨论

米非司酮对于宫颈胶原纤维具有降解作用, 并且对宫颈成熟以及宫颈的扩张有促进作用[5]。在妊娠的早、中期, 比较广泛使用的是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米非司酮具有抗孕酮和抗皮质酮两种生物活性, 和子宫内膜的孕酮受体之间具有比较强的结合力。米非司酮是一种作用于受体水平的新型孕醇药物, 能够在受体中产生比较强的抗孕酮。米索前列醇能够使子宫颈纤维组织软化, 胶原降解能够使子宫平滑肌出现收缩, 二者进行配合使用, 能够促使排除宫内的妊娠物,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操作使用比较简单, 能够减轻患者的病痛, 提高引产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在晚期妊娠时期, 如果采用羊膜腔穿刺技术进行引产, 那么对技术的要求较高, 成功率较低, 如果患者有过剖宫产史的, 使用羊膜腔穿刺技术容易误伤膀胱, 并且由于宫缩时容易造成宫缩不协调的情况, 从而导致引产的失败, 从而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在临床中, 临床工作者并不需要一直加大药物的使用剂量, 引产药物剂量的适当就能够引起宫缩, 并且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因药物引起的并发症, 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罗继琼.米索前列醇用于晚期妊娠引产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 (11) :155.

[2]曹玲.米索前列醇用于孕晚期促宫颈成熟的临床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09, 2 (24) :I0001-I0038.

[3]袁丽婧.米索前列醇晚期妊娠引产300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 3 (2) :118.

[4]李爱玲.米索前列醇晚期妊娠引产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 2008 (18) :135-136.

上一篇:土壤和种植可持续发展下一篇:学生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