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的散文八篇

2024-09-11

欧阳修的散文 篇1

一.以道成文抒己怀

“以道成文抒己怀”是欧阳修散文的一大特色, 这不仅打破北宋初期四六骈文的空洞无物和旧风陋习, 而且继承了唐代韩愈的文学主张, 确定了散文的新格局。欧阳修的一生经历坎坷, 对社会人生有许多的感悟, 于是下笔成文抒己怀, 写就了一篇篇或针砭时弊、或抒发情怀的散文。这些文章可大致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 针砭时弊, 慷慨陈述。欧阳修为人耿直坦荡, 在政治上积极主张改革, 反对因循苟且, 在昏庸腐败的北宋统治集团中, 他是难得的清醒人物。于是他心中常常填满许多政治主张, 不吐不快。因此, 他写下了许多令当时朝野振聋发聩的文章, 以道成文。《上范司谏书》与《与高司谏书》就是这类文章。他在《与高司谏书》一文中痛斥高若讷:

“夫力所不敢为, 乃愚者之不逮;以智文其过, 此君子之贼也。今足下又欲欺今人, 而不惧后世之不可欺邪?况今之人未可欺也。”

此文言辞犀利, 将高若讷的伪君子面目一层一层剥离出来, 在此文中欧阳修不顾自己的身份地位, 也全然不顾写出此文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慷慨陈词, 畅所欲言, 这是真正充满道义的文章。正如黄庭坚所说:“观欧阳文忠公在馆阁时与高司谏书语言, 可以斥冲万里。”但文中更多的是体现了作者的理性、正直的性格、闪光的睿智和渊博的学识构成的道, 使文章大放异彩。

第二类, 感悟人生, 体悟人情。二十五岁时结婚刚两年的妻子不幸去世, 这对幼年就缺乏完整家庭的欧阳修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 于是欧阳修怀着极度的悲痛写下了悼念亡妻的《述梦赋》, 对亡妻的感情是如此之深, 对亡妻的思念是如此之长, 写出的文章才会如此之悲伤。对亡妻如此, 对亡友亦如此, 在《祭石曼卿文》中他呼喊道:

“呜呼曼卿!生而为英, 死而为灵。其同乎万物生死而复归于无物者, 暂聚之形;不与万物俱尽而卓然其不朽者, 后世之名。此自古圣贤莫不皆然, 而著在简册者昭如日星。”

欧阳修以无限的悲痛抒发了对亡友的深切悼念之情, 真是情之所至, 文之所成。我们可以把这类散文中的“道”理解为作者心中的亲情、友情这朴素而又真挚的感情。

二.以文显道炼风骨

欧阳修的散文继承了韩愈文以载道的思想, 他在散文创作中还十分重视文学形式与表达技巧, 因为他认为没有好的表达载体, 再好的思想内容或修养情操也是无法表现出来的, 他说:“古人之学者并非一家, 其为道虽同, 言语文章未尝相似。”可见欧阳修不仅要以道成文, 还追求以文显道, 炼成自己独有的风骨。以此我们可以归纳成两个方面:

第一类, 细致委婉, 以柔藏刚。欧阳修的此类散文表面上好似经过精雕细琢, 语言细致委婉, 但是整体上浑然天成, 看不出过分的雕饰之处, 同时以柔藏刚, 把自己对人生时代的独到见解蕴含其中。这类散文的代表是名篇《秋声赋》, 写自己夜读时, 闻听风声、雨声、涛声、鸣金声、人马声, 把它们比喻成无形的秋声, 作了绘声绘色的描写:

“初淅沥以萧飒, 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 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 瑽瑽铮铮, 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 衔枚疾走, 不闻号令, 但闻人马之行声。”

接着又采用了赋体的铺排手法, 从声、容、气、意、声等方面, 描绘了一幅万物萧索的秋景图, 文章的结尾处又自然而然地抒发自己对人生的感悟, 由秋天对植物的损伤而联系到人事忧劳对人的健康的损伤, 表现了对生命的执着与关注, 并且具有普遍的人生意义。此类文章还有《醉翁亭记》等。

第二类, 简而有法, 寓意深刻。简单而有法是欧阳修针对时文的繁冗艰涩而提出的创作主张。如《买油翁》一文仅135个字, 但把从容文章、循循善诱的买油翁和骄傲轻狂、夜郎自大的陈尧咨这两个人物形象刻画得十分生动, 同时又巧妙地揭示了“熟能生巧”这一道理。语言简洁平易, 意蕴丰满, 读后不得不令人惊叹欧阳修技艺之高妙。早期所作的《养鱼记》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欧阳修的散文 篇2

关键词:欧阳修,采莲词,咏莲词,艺术风貌

欧阳修 (1007~1072) 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 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字永叔, 号醉翁, 晚号六一居士。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 气势旺盛, 具有平易自然、流畅婉转的艺术风格。他的词主要内容仍是恋情相思、酣饮醉歌、惜春、赏花之类, 善于以清新疏淡的笔触写景, 偏重抒情的词, 写得婉曲缠绵, 情深语近。例如, 《踏莎行》中“离愁渐远渐无穷, 迢迢不断如春水。”“平芜尽处是春山, 行人更在春山外。”通过春水春山, 把感情抒写得非常深挚。

一、采莲女形象的刻画

“词之为体, 要渺宜修”, 欧阳修大力运用词体的优势, 刻画出许多鲜丽欲活的莲女形象。这些莲女形象可分为三类:

1. 相思恋女形象

爱情有时是甜蜜的苦思, 描写爱情的作品一直是文学长河中的千尺雪浪。采莲诗词谛视的柔目投向秀洁的莲女, 让我们听到风浪荷香上拂过的一丝心弦, 远了, 远了……

永叔写相思恋女的采莲词共计五首:《蝶恋花》 (越女采莲秋水畔) 、《蝶恋花》 (水浸秋天风浪晚) 、《渔家傲》 (荷叶田田青照水) 、《渔家傲》 (幽鹭谩来窥品格) 、《渔家傲》 (近日门前溪水涨) 。词中满浸着如藕丝的绵长思念和莲露一般的晶莹泪水。

她们看到“合欢枝上香房翠”引起的却是“合欢影里空惆怅”;她们嗔恨“双鱼岂解传消息”, 只好“年年苦在中心里”虽然“珠泪暗和清露滴”, 可却顿不下解不脱这相思扣———“条条不断谁牵役”。[1]

2. 感暮思妇形象

《渔家傲》词云:楚国细腰元自瘦, 文君腻脸谁描就。月夜鼓声催箭漏, 昏复昼, 红颜岂得长如旧。

醉拆嫩房红蕊嗅, 天丝不断清香透。却傍小阑凝望久, 风满袖, 西池月上人归后。

此词写一位苦思丈夫的莲女, 她是美的化身, 起句便可看出, 但这如花玉容却在时光之轮与相思之苦的交摧下快要凋零了。

3. 天真少女形象

昨日采花花欲尽, 隔花闻道潮来近。风猎紫荷声又紧, 低难奔, 莲茎刺惹香腮损。

一缕艳痕红隐隐, 新霞点破秋蟾晕, 罗袖挹残心不稳, 羞人问, 归来剩把胭脂衬。

———《渔家傲》

她们像夏雨润过的初莲, 透出自然天成的活力。她们或者胆怯羞涩:莲刺在秋蟾 (脸) 上划了一道霞般的红印, 为了遮人眼目, 她使劲往脸上抹涂胭脂, 岂不可爱!

叶有清风花有露, 叶笼花罩鸳鸯侣, 白锦顶丝红锦羽。莲女妒, 惊飞不许长相聚。

日脚沉红天色暮, 青凉伞上微微雨。早是水寒无宿处。须回步, 枉教雨里分飞去。

———《渔家傲》

或者略呈爽辣:爽辣的背后是善良, 她在微雨中可怜起被她惊飞的鸳鸯, 担心它们“水寒无宿处”, 自责自己“枉教雨里分飞去”。

花底忽闻敲两桨, 逡巡女伴来寻访。酒盏旋将荷叶当。莲舟荡, 时时盏里生红浪。

花气酒香清厮酿, 花腮酒面红相向。醉倚绿阴眠一饷。惊起望, 船头阁在沙难上。

———《渔家傲》

或者醉态可掬:采莲兴起, 以荷叶作杯啜酒, 正如同我们儿时以荷叶汲山泉而饮, 别有兴味。

二、浓愁深情的风貌状写

经统计, 欧阳修的十三首采莲词里除《渔家傲》 (花底忽闻敲两桨) 、《渔家傲》 (叶有清风花有露) 、《渔家傲》 (昨日采花花欲尽) 不涉爱情, 其余十首均写爱情, 而这十首里又仅有《渔家傲》 (一夜越溪秋水满) 写的是甜涩的爱情, 其余九首均抒爱情之苦思。

1. 写愁之作最能感发心灵, 激荡精魂。

雪莱在《致云雀》中云:“我们最甜美的歌, 就是那些倾诉最哀伤的思想的。”王充《论衡·超奇》亦云:“饰面者皆欲为好……文音者皆欲为悲。”[2]“离愁且莫翻新阕, 一曲能教肠寸结”《玉楼春》“明朝车马各西东, 惆怅画桥风与月”。《玉楼春》

2. 词是最宜于写“愁”的文体, 其“以悲感人”的力量最为浓烈。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之为体, 要眇宜修, 能言诗之所不能言, 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 词之言长”。

陈廷焯《白雨词话自序》说———“后人之感, 感于文不若感于诗, 感于诗不若感于词”, 欧阳修采莲词中的采莲女难免要一声声哀叹“莲断丝牵, 特地成惆怅”了。

三、清新脱洒的趣味审美

宋人好写哲理诗, 可因为词体的特殊要求, 在词中表现理趣的甚少。正因为特殊而可贵, 欧阳修的《蝶恋花》 (水浸秋天风皱浪) 和《蝶恋花》 (一掬天和金粉腻) 这两首词才让阅者为之惊喜。

“趣”不仅仅指“理趣”, 也指生活中有趣味的小片断, 可就是这些小片断经词人生香妙笔一点, 漾出醉人的漪沦。

《渔家傲》 (花底忽闻敲两桨) 里的可爱采莲少女以荷叶作酒杯, 喝得酒面似花红, 酩酊一场, 竟发生船头阁在沙滩上的趣景, 颇有些苏东坡“解鞍欹枕绿杨桥, 杜宇一声春晓” (《西江月》) 之致。

《渔家傲》 (叶有清风花有露) 中惊飞鸳鸯“不许长相聚”的莲女及《渔家傲》 (昨日采花花欲尽) 中被莲刺划伤香腮的心慌姑娘也让人乐沁心脾, 真能“状难写之景, 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 见于言外。” (欧阳修《六一诗话》) 。

王兆鹏先生在《唐宋词史论》中谈到晏殊欧阳修“第一代词人群”在题材上的开拓创新时说“如晏殊的《破阵子》 (燕子来时新社) , 将艺术镜头由传统的青楼歌妓, 红粉佳人移到了乡村‘采桑径里’的女伴, 形象描写生动传神, 一洗茖艳的脂粉气, 给词坛带来了一般自然清新的气息。”[3]欧阳修的十首采莲词便风神大迥了。相比之下, 欧阳修给词坛带来自然清新之气息拟人的修辞手法有助于把荷花写得婀娜盈姿, 娉婷迷人, 也有助于凸显出欧阳修词中“莲”的特殊品格:

1. 自然天成的明丽之美

欧阳修词中有很多警拔的状莲之句:“叶重如将青玉压, 花红疑是红销挂。”“夜雨染成天水碧, 朝阳借出胭脂色。”“七月芙蓉生翠水, 明霞拂脸新妆媚。”“翠密红繁, 水国凉生未是寒。”从此四例可知, 词人状莲多喜从绿叶红花着力以绘刻出莲花最传神的特点。这种明丽之美同时是自然天成的:“雨笔露笺匀彩画, 日炉风炭薰兰麝。”“夜雨染成天水碧, 朝阳借出胭脂色。”此美是摈绝人力的:“粉蕊丹青描不得, 金针线线功难敌。”这种“化工”而非“画工”的美, 可以用欧阳修《渔家傲》 (叶重如将青玉亚) 中的词句来绝妙地形容———“颜色清新香脱洒。”

2. 多色多香更多情之美

欧阳修笔下的莲亦复多情:《渔家傲》 (叶重如将青玉亚) 云:“天与多情丝一把, 谁厮惹, 千条万缕萦心下。”写其多“丝”, 怎不令人想起多“思”的少女呢!《渔家傲》 (七月芙蓉生翠水) 云“明霞拂脸新妆媚, 疑是楚宫歌舞妓。争宠丽, 临风起舞夸腰细。”将莲写为“争宠丽”的楚宫舞妓, 洵为神来之笔, 让人想起永叔采莲词中的“楚国细腰元自瘦” (《渔家傲》) 和“风定波平花映水, 休藏, 照出轻盈半面妆。” (《南乡子》) 。

欧阳修咏莲词的中“莲”的多情还有羞涩的一面, 在《南乡子》 (翠密红繁) 中他揭绘莲房“无端, 藏在红房艳粉间”, 着一“藏”字, 曲尽其妙, 羞涩其神态, 而境界全出矣。

参考文献

[1]邱少华.欧阳修词新释辑评[M].北京:中国书店, 2001.

[2]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卷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

欧阳修的散文 篇3

欧阳修的文章,常常是从平易近人处出发,从入情入理的具体事物出发,从极平凡的道理出发。及至写到中间,或写到最后,其文章所含蓄的道理,也是惊人不凡的。而留下的印象,比大声喧唱者,尤为深刻。

欧阳修虽也自负,但他并不是天才的作家。他是认真观察,反复思考,融合于心,然后执笔,写成文章,又不厌其烦地推敲修改。他的文章实以力得来,非以才得来。

在文章的最关键处,他常常变换语法,使他的文章和道理,给人留下新鲜深刻的印象。例如《泷冈阡表》里的:“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

在外集卷十三,另有一篇《先君墓表》,据说是《泷冈阡表》的初稿,文字很有不同,这一段的原稿文字是:

“夫士有用舍,志之得施与否,不在己。而为仁与孝,不取于人也。”

显然,经过删润的文字,更深刻新颖,更与内容主题合拍。

原稿最后,是一大段四字句韵文,后来删去,改为散文而富于节奏:

“呜呼,为善无不报,而迟速有时,此理之常也。惟我祖考,积善成德,宜享其隆。虽不克有于其躬,而赐爵受封,显荣褒大,实有三朝之锡命。”

结尾,列自己封爵全衔,以尊荣其父母。从此可见,欧阳修修改文章,是剪去蔓弱使主题思想更突出。此文只记父母的身教言教,表彰先人遗德,丝毫不及他事。《泷冈阡表》共一千五百字,是欧阳修重点文章,用心之作。

《相州昼锦堂记》是记韩琦的。欧阳与韩,政治见解相同,韩为前辈,当时是宰相。但文章内无溢美之词,立论宏远正大,并突出最能代表相业的如下一节:“至于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矣。”

这篇被时人称为“天下文章,莫大于是”的作品,共七百五十个字。

我们都喜欢读《醉翁亭记》,并惊叹欧阳修用了那么多的也字。问题当然不在这些也字,这些也字,不过像楚辞里的那些兮字,去掉一些,丝毫不减此文的价值。文章的真正功力,在于写实;写实的独到之处,在于层次明晰,合理展开,在于情景交融,人地相当;在于处处自然,不伤造作。

韩文多怪僻。欧阳修幼时,最初读的是韩文,韩应是他的启蒙老师。为什么我说他宗柳呢?一经比较,我们就会看出欧、韩的不同处,这是文章本质的不同。这和作家经历、见识、气质有关。韩愈一生想做大官,而终于做不成;欧阳修的官,可以说是做大了,但他遭受的坎坷,内心的痛苦,也非韩愈所能梦想。因此,欧文多从实际出发,富有人生根据,并对事物有准确看法,这一点,他是和柳宗元更为接近的。

欧阳修的其他杂著,《集古录跋尾》,是这种著作的继往开来之作。因为他的精细的考订和具有卓识的鉴赏,一直被后人重视。他的笔记《归田录》,不只在宋人笔记中首屈一指,即在后来笔记小说的海洋里,也一直是规范之作。他撰述的《新五代史》,我在一年夏天,逐字逐句读了一遍。一种史书,能使人手不释卷,全部读下去,是很不容易的。即如《史记》《汉书》,有些篇章,也是干燥无味的。为什么他写的《新五代史》,能这样吸引人,简直像一部很好的文学著作呢?

这是因为,欧阳修在《旧五代史》的基础上,删繁就简,着重记载人物事迹,史实连贯,人物性格突出完整。所见者大,所记者实,所论者正中要害,确是一部很好的史书。这是他一贯的求实作风,在史学上的表现。

据韩琦撰墓志铭,欧阳修“嘉祐三年夏,兼龙图阁学士,权知开封府事。前尹孝肃包公,以威严得名,都下震恐。而公动必循理,不求赫赫之誉。或以少风采为言,公曰,人才性各有短长,吾之长止于此,恶可勉其所短以徇人邪!既而京师亦治。”从此处,可以看出他的为人处世的作风,这种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必然也反映到他的为文上。

他居官并不顺利,曾两次因朝廷宗派之争,受到诬陷,事连帷薄,暧昧难明。欧阳修能坚持斗争,终于使真相大白于天下,恶人受到惩罚。但他自己也遭到坎坷,屡次下放州郡,不到四十岁,须发尽白,皇帝见到,都觉得可怜。

据吴充所为行状:“嘉祐初,公知贡举,时举者为文,以新奇相尚,文体大坏。公深革其弊。前以怪僻在高第者,黜之几尽。务求平澹典要。士人初怨怒骂讥,中稍信服,已而文格遂变而复正者,公之力也。”

韩琦称赞他的文章:“得之自然,非学所至。超然独鹜,众莫能及。譬夫天地之妙,造化万物,动者植者,无细与大,不见痕迹,自极其工。于是文风一变,时人竞为模范。”

道德文章的统一,为人与为文的风格统一,才能成为一代文章的模范。欧阳修为人忠诚厚重,在朝如此,对朋友如此,观察事物,评论得失,无不如此。自然、朴实,加上艺术上的不断探索,精益求精,使得他的文章,如此见重于当时,推仰于后世。

古代散文,并非文章的一体,而是许多文体的总称。包括:论、记、序、传、书、祭文、墓志等。这些文体,在写作时,都有具体的对象,有具体的内容。古代散文,很少是悬空设想,随意出之的。当然,在某一文章中,作者可因事立志,发挥自己的见解,但究竟有所依据,不尚空谈。因此,古代散文,多是有内容的,有时代形象和时代感觉的。文章也都很短小。

近来我们的散文,多变成了“散文诗”,或“散文小说”。

内容脱离社会实际,多作者主观幻想之言。古代散文以及任何文体,文字虽讲求艺术,题目都力求朴素无华,字少而富有含蓄。今日文章题目,多如农村酒招,华丽而破旧,一语道破整篇内容。散文如无具体约束,无真情实感,就会枝蔓无边。近来的散文,篇幅都在数千字以上,甚至有过万者,古代实少有之。

散文乃是对韵文而言,现在有一种误解,好像散文就是松散的文章,随便的文体。其实,中国散文的特点,是组织要求严密,形体要求短小,思想要求集中。我们从以上所举欧阳修的三篇散文,就可以领略。至于那种称做随笔的,是另外一种文体,是执笔则可为之的,外国叫做essay。和散文并非一回事。

欧阳修的散文名篇 篇4

欧阳修(10071072) 字号: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籍贯:吉州永丰(今江西永丰)人

个人简介: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是宋朝第一个在散文、诗、词等各方面都很有成就的杰出作家,当时公认的文坛领袖。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

【1】

醉翁亭记

【原文】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①。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②。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涂,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③。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④。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⑤。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⑥。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⑦。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注释】

①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

②林霏:山林间的雾气。暝:昏暗。

③负者:以背负物的人。涂:同途。伛偻(yǔ_lǚ):弯腰曲背。指老者。

④蔌(s):菜蔬。前陈:摆列于前。

⑤觥(gōng):酒器。筹:饮酒时用来计胜负的筹码。意谓饮宴时酒杯和酒筹交相错杂。

⑥颓:神情颓靡的样子,形容醉态。

⑦阴翳(y):指树林茂密遮蔽成荫。

【赏析】

本文是欧阳修散文的名篇之一。全文通过写景、写人,描绘出一幅太平盛世、官民同乐的谐和图景,从而表达了作者的生活和社会理想,展示了作者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治理滁州的政绩和才干。同时也寄托了其被贬后放情山水、外似超然实则郁愤的心情。

全文可分四段。首先交代醉翁亭方位和命名由来,段末点出乐字贯穿全文。次写山间朝暮四时之景,又以乐亦无穷承上启下。再写山中游人之多及亭中饮宴盛况,摆脱凡俗,各尽其乐。末写醉归之乐,在知与不知的映照中,衬托出作者乐其乐的愉悦心境。

【2】

归田录

【原文】

陈康肃公①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②。尝射於家圃,有卖油翁释担③而立,睨之④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勺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⑤者何异?

孙何、孙仅⑥俱以能文驰名一时。仅为陕西转运使,作《骊山诗》二篇,其后篇有云秦帝墓成陈胜起,明皇宫就禄山来⑦。时方建玉清昭应宫,有恶仅者欲中伤之,因录其诗以进。真宗读前篇云:朱衣⑧吏引上骊山,遽曰:仅,小器也,此何足夸!遂弃不读。而陈胜、禄山之语,卒得不得闻⑨,人以为幸也。

钱思公⑩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谢杀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其笃学如此。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京师诸司库务,皆由三司举官监当。而权贵之家子弟亲戚,因缘请托,不可胜数,为三司使者常以为患。

田元均为人宽厚长者,其在三司,深厌干请者,虽不能从,然不欲峻拒之,每温颜强笑以遣之。尝谓人曰:作三司使数年,强笑多矣,直笑得面似靴皮。士大夫闻者传以为笑,然皆服其德量也。

【注释】

①陈康肃公:陈尧咨,字嘉谟,阆州阆中(今属四川)人。善射,自号小由基,能百步穿杨。②自矜(jīn斤):自夸。③释担:放下担子。④睨(n匿)之:斜着眼睛看他射。⑤斫(zhu卓)轮:见《庄子?天道》中轮扁斫轮的故事。⑥孙何、孙仅:二人均是宋太宗时进士。⑦秦帝:秦始皇。陈胜:秦末农民起义领袖。明皇:唐玄宗。他曾在骊山上建造温泉宫。⑧朱衣:唐贞观四年规定四品、五品文官的服色为朱色。这里是说由高品级的宫廷服役人员导引。⑨卒得不闻:终于没有被真宗知道。⑩钱思公:钱惟演,字希圣,吴越王钱俶之子,从其父归宋后,官至使相,卒谥思。西洛:西京洛阳。洛阳在北宋东京汴梁(今开封)之西,为北宋西京。僚属:官府的佐助官。当时欧阳修、尹洙、谢绛等都是钱惟演的僚属。小说:在中国古代指神话传说、志怪志人、传奇讲史、杂言琐记之类的作品,与今天小说概念不同。谢希深:谢绛,字希深,宋仁宗时历任知州、知制诰。欧阳修友人。宋公垂:宋绶,字公垂,宋仁宗时官至翰林学士、参知政事,家多藏书,以读书敏慧强记著名。史院:史馆,宋代史馆称为国史实录院,有修撰、编修、检讨等官,属翰林院。琅(1ng郎)然:读书声清朗响亮。属思:构思命意,撰写文章。三司:宋朝主管财经的机构。田元均:田况,字元均,宋仁宗庆历年间任三司使。

【赏析】

《归田录》共二卷,是欧阳修的笔记集。成书于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当时作者辞去参知政事,仅以观文殿学士、刑部尚书知亳州。以《归田》为名,表示了作者希望及早引退,远离官场祸患的愿望。

笔记这种文体,是宋代特别繁荣的一种文学体裁,它们较全面地反映了有宋一代的时代风貌,文字也大多生动活泼,富于趣味性。《归田录》是其中较早出现的一部书。书中追记朝野遗闻轶事,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了欧公从容不迫的行文风格,不但可以增广知识,有些还颇具启发教育意义。此处因篇幅限制,仅撷取四篇加以品读。

第一则卖油翁的故事,说明人们熟知的熟能生巧的道理。作品中写了两个人物,一个是善射箭,以能够百步穿杨自觉了不起的陈尧咨,一个是走街串巷,酌油熟练的卖油翁。写陈尧咨,主要突出写其思想变化,写卖油翁则侧重表现其对事物的见解。

写陈尧咨的转变也是从卖油翁观察的角度写的。睨之,对陈的自矜略微显示出几分不以为然,至多不过是十中**,但微颔之。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流露出了陈的自许甚高,狂妄自大,目中无人。无他,但手熟尔,卖油翁这句漫不经心、平淡朴素的话,却包含着他对生活真理的深刻认识。任何技艺无论高下,都必须经过长期的刻苦锻炼,努力钻研,才能得心应手,技艺高超。这则故事,把熟能生巧的.道理,很自然地寓于故事之中,展示得具体生动,耐心寻味,令人信服。

第二则故事写孙仅作《骊山诗》二篇,歌咏骊山的史迹,因后篇有秦帝墓成陈胜起,明皇宫就禄山来的句子,竟被要陷害他的小人把他的诗和当时皇帝大建宫室联系起来,认为是影射宋朝江山不久,于是将其诗呈送到皇帝面前,幸亏宋真宗只读了第一篇,觉得写得不好,就丢在一边,没有读下去,这才幸免一场大祸。

欧阳修的这则故事,从字里行间流露出痛恨小人中伤告密的恶行,也折射出封建社会文字狱的现实。人以为幸也,也反映了众人同情孙仅,为他庆幸。

第三则主要记载介绍了钱思公和宋公垂这两个人的读书故事,并补充作者自己三上的写作经验。可见天才来自勤奋。

作者采用白描的手法,把三人勤奋好学的人的不同方法体现得淋漓尽致。钱思公,作者抓住坐卧上三个字表现他平生惟好读书,经史是圣贤的书,读时必须正襟危坐;小说差一等,可以卧读;小辞在当时还算不上文学正宗,所以上厕阅读。可以说,用字极准确形象。宋公垂更是分秒必争,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读古文就要这样大声诵读。故事富于趣味性,寓庄于谐。

第四则主要讲述的是田元均的宽厚老实。欧阳修选择了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材料,通过人物富有特征的片言只语,行动细节,以小见大,去表现其性格、心理和神韵。读起来如见其人,鲜活可爱。田元均一句作三司使数年,强笑多矣,直笑得面似靴皮,当了几年官,媚笑的太多,以致脸面都像靴子皮那么厚了。令人忍俊不禁,笑毕又发人深思。

【3】

秋声赋

【原文】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①:异哉!初淅沥以潇飒,忽奔腾而砰湃②。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铮铮,金铁皆鸣③。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④。予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予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乎来哉⑤?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奋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笼而可悦⑥。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一气之馀烈⑦。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为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⑧。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⑨。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⑩。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

【注释】

①悚(sǒng)然:惊惧之状。

②淅(xī)沥:细雨声。潇飒:风声。砰(pēng)湃:波涛汹涌声。

③□□(cōng)铮铮:金属相撞击之声。

④衔枚疾走:口中含着枚,急速地前进。枚,形如筷子,两头有带可系于颈,古时行军出击敌人,为行踪保密,常令士兵口中衔枚,以防喧哗。

⑤胡为:何为。

⑥缛:繁密。

⑦一气:天地之气,这里指秋气。余烈:余威。

⑧刑官:《周礼》按官职分天、地、春、夏、秋、冬六官。秋官为司寇,掌刑狱,故称秋为刑官。于时为阴:古时以阴阳配合四时,即春夏属阳,秋冬属阴。兵象:战争的气象。古时战事多发生在秋天,故称秋有兵象。金:古以五行配四时,称秋天属金。义气:指天地刚正之气。肃杀:形容秋气凛冽,使得草木枯萎。

⑨商声:古以宫、商、角、徵、羽五音分配四时,秋天属商声。夷则:古十二乐律之一。古以十二律与十二个月相应,七月属夷则。

⑩渥然丹者:形容面色红润,这里用以比喻青年。槁木:枯木,用以比喻衰老。黟(yī)然:黑貌。黟黑,形容头发乌黑,借指壮年。星星:头发花白貌,借指老年。

戕(qiāng)贼:伤害。

【赏析】

这是一篇具有散文的笔调,赋的铺陈手法以及诗歌的形象、意境、韵律的优秀散文赋。全篇文章,多层次多角度地描写了秋声、秋色、秋气、秋意,抒发了作者浓厚的悲秋之慨和对政治、人生的深沉喟叹,既是作者庆历新政失败以来政治上、思想上极度苦闷的一种反映,同时,也是自宋玉《九辩》以来悲秋之叹在宋代的一种继承和延伸,从而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学题材上的悲秋传统,影响颇为深远。

文章借秋声发端,摹声状物,惟妙惟肖。又于草之零落而有感于人事之推移、年华之易逝,转入悲秋本意。一起始,就突现主人公活动场所及其神态,给人以真实感。当一个万籁俱寂的夜晚,欧阳子正在书斋凝神诵读,室外传来了阵阵震撼心灵的声音。于是作者由声而听,听得认真,感到惊奇,因之产生联想,便采用一连串形象的事物来形容,化虚为实,而童子的回答又引发了主人公的深沉感慨。随之以秋声领起,以咨嗟惊叹渲染气氛。于是从秋之色、容、气、意等着力描摹,积蓄气势,以突现秋声肃杀之威、摧残之力。又从人事、时令、五行、音乐等方面,说明秋之威力合乎自然之常理,从而过渡到社会人生。欧阳修一生阅历甚丰,具有穷、达两方面的生活体验。文章的结尾,写出作者对人生的大彻大悟。正因为有动于中,有为而发,故写得生动感人。末句又从秋声中添出一声虫声,以作余波,蕴含着不尽的叹息。

欧阳修的作文 篇5

这学期我们又学了他的热门《醉翁亭记》,让我对这个能一边喝着酒,一边享受,一边醒来,用英语说话的醉汉有了更深的了解。欧阳修,字咏书,号醉翁,六一居士。北宋作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苏辙、曾巩都拜在他门下。苏轼是欧阳修杰出才能的受益者之一。成语的典故是欧阳修欣赏苏轼的.才华,告诉老朋友们在苏轼书汗出之前读一读。老夫在避路时,也让他出了一个头。可见他提拔了后辈。在政治上,他采取批评和训诫来缓解社会危机。他身居高位,依然坚持过节,不随波逐流。死后的头衔是一个非常忠诚的人。

我在《醉翁亭记》看到一个老人,贤惠,乐观,豁达。群山、森林和美优环绕,水声潺潺,泉水上有一座亭子。这是欧阳修一生中最多姿多彩的醉翁亭。面对凶险的运气,欧阳修很淡定,闲暇时经常和朋友在醉翁亭消磨时光,弹琴,饮酒,写诗,遥望清风。从北京到滁州,各种从荣耀到孤独的苦难,都在这狂野、芬芳、美丽、阴云密布的山水中慢慢飘散,向四季不同风景的琅琊山进发,黄昏归来,与人民同乐,享受无尽的欢愉,把自己高贵的灵魂寄托在滁州的山水间。欧阳修安于做太守,避世俗,远离污浊,勤政爱民,著书说通俗酒鬼的本意是不喝酒,关心山河。他的话千古传诵,让人赞叹,让人感悟,让人思考。

在我心目中,这个醉翁之意不在酒,平静地面对生活中的现实,不排斥我,平易近人,支持年轻一代。在文学方面,他的散文简洁、流畅、自然,开创了一代文风。

欧阳修的作文 篇6

欧阳修是我国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在当时居于文坛领袖地位。可他从未觉得自己了不起,总是虚心地学习别人的优点。 一次,洛阳有位口以钱惟演的官员修了座宅邸。为此,他邀请了尹师鲁和欧阳修来写篇文章记叙修建宅邸的事情。结果,欧阳修写了五百多字;而尹师鲁只用三百八十多字,便把钱惟演修建宅邸的情况表达得清清楚楚。欧阳修看了尹师鲁的文章,赞不绝口,深深地感到自己的不足。

当天晚上,他就提了酒,跑到尹师鲁家里,诚恳地讨教。他俩一边饮酒,一边谈文,不知不觉,红日东升了。就在这个晚上,尹师鲁诚恳地给他指出了文章中的.缺点。欧阳修虚心接受,并认真进行了修改,最后全文只用三百五十多字。

看了这篇又精练又生动的文章,尹师鲁拍案叫绝:“想不到你的长进这样快,真是一日千里啊!” 欧阳修的。一日千里,’,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我们在学习写文章的时候,不但要多读书、多练笔,而且还要多向别人学习。如果我们能够像蜜蜂采蜜一样,在同学的作文中吸取一点一滴的长处,那么,我们的作文水平的提高也会 “一日千里”的。

欧阳修的采桑子教案 篇7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欧阳修的采桑子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自学指导】

1,感受词中所描绘的颍州西湖的自然之美,领略其暮春时节静谧清疏的风姿。

2,了解这首词结构上的特点,及其作用:使清空幽寂的春天景象表现得优美可爱。

3,理解诗歌蕴涵的作者的感情之美,感悟作者对大自然和现实人生的无限热爱和眷恋。

【课文提示】

1,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

2,欧阳修是宋初著名作家,北宋古文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3,欧阳修的爱情词与晏殊并称为“欧晏”;抒怀词突破词的传统题材和表现手法,为苏轼豪放词开先路。

4,《采桑子》词牌名,取自唐教坊曲《杨下采桑》;又称《丑奴儿》《伴登临》《罗敷媚》《忍泪吟》《罗敷艳歌》等。前、后片各四句,共44字;前、后片均于第2、3、4句押平韵。

【正音正字】

写出下列汉字的拼音,记住每个字的.书写要点:

中学语文在线()

籍jí濛méng笙shēng栊lóng

【课文简析】

这首词是作者西湖组词《采桑子》十首中的第四首。

群芳过后西湖好:

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上片写景物。主要描写鲜花凋谢后西湖的恬静清幽之美,这是写色。首句是全词的纲领,由此引出“群芳过后”的西湖景象、春风物态。这几句,通过落花、飞絮、垂柳等意象,描摹出一幅清疏淡远的暮春图景。

下片写人事。先写郊外景。“笙歌散尽”,虚写过去湖上游乐的盛况;“游人去,始觉春空”,点明上面三句描写的景象所产生的感觉,道出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始觉”是顿悟之辞,这两句是写繁华喧闹消失后清醒过来的感觉,喧闹消失,既觉有所失的空虚,又觉获得宁静的畅适。首句说的“好”就是从这后一种感觉产生,只有基于这种心理感觉才能理解“狼籍残红”是“好”。最后两句,再写室内景,以人物动态描写与自然景物映衬相结合,表达出作者恬适淡泊的胸襟。从句式上看,这是倒装,本是开帘待燕,“双燕归来”才“垂下帘栊”。结句“双燕归来细雨中”,意蕴含蓄委婉,以雨中衬托清寂气氛,又以双燕归来制造轻灵、欢娱的意境。“双燕归来”与前面“游人去”互为映对。

这首词上片写自然,下片咏人事。作者写西湖美景,动静交错,以动显静,意脉贯连,层次井然,显示出不凡的艺术功力,字里行间婉曲地显露出作者的旷达胸怀和恬淡心境。群芳凋零,残红狼籍,常人对此,觉得索然无味,而作者不但不伤感,反而有安宁静谧的美趣。这种别具一格的审美感受,正是此词的独到之处。

【思维训练】

(根据自己情况,至少选做六题)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①狼籍残红()()

②飞絮濛濛()

③垂柳阑干尽日风()

④垂下帘栊()

2,词以“好”字提领全篇,表达了作者什么感受?

3,“群芳过后”的意思是什么?表现“群芳过后”时节的词语有哪些?

4,“西湖好”具体表现在哪里?(不要用词中的原句回答)

5,“始觉春空”中的“春空”指什么?

6,怎样理解“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描写的景象?

7,从整首词看,哪一句是本词的纲领?

8,最后一句写出了什么心情?以此结尾,有什么作用?

9,作者晚年退职闲居时写的这首词,上片刻画了,渲染了;下片描写了,抒发了。

10,作者从赞美的角度写残春,角度新颖。整首词表达了作者,而且体现了。

【课外作业】

1,完成“学习建议”。

2,通过图书馆、因特网,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作品。

欧阳修画眉鸟的阅读答案 篇8

②前两句(写自由自在,任意翔鸣的画眉)与后两句(写陷入囚笼,失去了自由的画眉)构成对比。

③表明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同时表达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答案:

这首诗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写自由自在,任意翔鸣的画眉)与后两句(写陷入囚笼,失去了自由的画眉)构成对比,结构明晰。表明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同时表达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2、本诗表现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从诗中能领悟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借物咏怀 林中鸟与笼中鸟不同境遇的对比手法 。 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个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

3、这首诗写了几种画眉鸟?是用什么手法表现的?(4分)

答:这首诗写了两种画眉鸟,一是林中的,一是笼中的。(1分)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描写画眉鸟。(1分)前者在林中 随意移 、自在啼 ,自由自在(1分);后者锁于金笼之中,完全没有自由(1分)。

4、作者写画眉鸟,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这首诗借鸟抒怀(2分),表达了对自由的赞美之情(1分)和对束缚个性、窒息性灵的憎恶之意(1分)

篇二:

①前两句表现什么内容:

答:描绘了画眉鸟在山林间的美好形象:自由自在,百啭千啼;山花烂漫,姹紫嫣红;画眉鸟翻飞于高高低低的树间,恣意欢畅。

②后两句用了什么手法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的:

答: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表达了对自由的赞美与追求的思想感情。

译文:

山林中的画眉鸟自由飞翔、到处欢畅, 任它在山花烂漫的高矮树丛中腾跃。

这时我才感觉到即使用金笼子来养它, 也不如由它自由自在的啼啭惬意。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既不同于咏花赏乌的消闲之作,又有别于一般咏物寄情的诗,它本是一首含有深邃理趣的哲理诗。诗中通过对画眉乌自由生活的赞美,抒发了诗人贬官外任后的忧郁情怀.表现了诗人向往和追求自由生活的热切愿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束缚个性、压抑人才的种种拘系与禁钢的强烈憎恶和否定。

这是。首追求人生自由的颂歌。诗中既有浓郁的济味,又有深邃的理趣。堪称一首真正的哲理诗。其主要特点有:

首先,情、景、理三者结合.理趣盎然。全诗四句、前二句写景,景中寓理;后二句言理,理不离景。而景和理又都体现并贯穿着诗人赞美大自然和追求自由的充沛热情,这种热情洋溢在全疗的字里行间。使情、景、理三者融合。既不离诗的特质,又富有意趣情韵,使诗味和理趣熔于一炉、不仅给人以艺术上的享受.而且能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

其次,以物喻人,寓意深远。这首诗表面上是写画眉乌,实际上是在写入。诗中以 金笼 喻官场,以鸟 锁向金笼听 ,比喻官场的受束缚和不自由;又以鸟在 林间自在啼 ,比喻摆脱官场后的自由和快乐。采取这种以物喻人的写法,蕴含丰富,寓义深远,收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上一篇:Word排版下一篇:中稻新品种对比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