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鲜活的语文课堂论文四篇

2024-07-27

追求鲜活的语文课堂论文 篇1

一. 从文本开刀, 挖掘诗意。

诗意存在于生活中, 诗意蕴藏于文本中, 语文教师就应该做一个采矿工, 将散落于文本中的诗意“因子”拾收, 并串连成精美的项链, 呈现于学生面前, 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热情。《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 《爱莲说》中称赞的君子风度, ……一篇篇优美的诗文, 都是丰盛的文化大餐, 都值得用心灵去解读, 去体悟。教师领悟了, 才能以此引导、启发学生, 引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体味人类文化的精典, 夯实学生文化素养的大厦根基, 使语文学习走出单纯的知识传授, 进入一个充满诗意的、散发着文化馨香的意境。

诗意, 是语文教学的灵魂, 缺乏诗意的语文教学, 就好比一片荒草丛生的田野没有了鲜花的点缀, 荒凉而无生机。语文教学亟需诗意灌溉, 语文教师亟需诗意涵养, 这是新课改给我们提出的要求, 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

二. 从作品入手, 挖掘人文精神。

我认为, 语文教学的范文, 大多是人类文化的精神凝聚, 其中蕴含着丰富而博大的文化内涵, 语文教学就是借用这些文本引领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品味、感悟和运用, 并在这个过程中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 涵养他们的情操。文学作品独特的审美趣味可以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在学生的心灵中打下深深的烙印, 是任何行政手段、政治教化难以匹敌的。大凡有成就的人, 无不具有丰富的感情世界、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广阔的视野胸襟, 这与他们广泛涉猎人类精神文化产品并内化为自身的素质有密切关系。因此, 语文教学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就是舍弃了语文教育的精髓, 淡化了文化的育人功能。

因此, 古典诗歌的讲授如果变成了古汉语的学习便兴趣全无;哲理散文的研读如果牵强附会的理解, 就变成了政治的附庸;小说的教学如果一味的理解主题, 就会失却人物形象的鉴赏和性格的熏陶, 更不用说“性格即命运”的理解了。

三. 从情感出发, 重视审美鉴赏。

可以说, 教材中的很多篇章都是历经时间的淘洗而最后沉淀下的精华, 高中的学生再也不能满足于初中时表面的感知, 而应将思维的触须延伸到文章的深层, 使我们的学生在文化审美的天平上再多加一个砝码, 成为一个有涵养、有品位、有情调的健康的人。传统的审美观加上现代人的审美情趣, 都应当成为他们审美体验。让他们在比较中鉴别, 在鉴别中提高;在对比中取舍, 在感悟中反思。

四. 从个体出发, 多一点生命激情。

语文教学有别于理论学科的最大特点是其生动性与形象性, 这决定了语文教学形象思维高于理性思维的特点。看春花秋月, 喜意盈怀;观惊涛骇浪, 壮怀激烈;听高山流水, 叹知音难觅;歌大江东去, 抒壮志情怀……教师只有情动于中, 才能传情于外, 以情激情, 感染学生。

我曾听许多教师执教《荷塘月色》, 大多是先讲解背景, 再寻找线索, 后分析荷塘与月色的写作特点, 平铺直叙的讲解, 条分缕析的论证, 全则全矣, 但朱自清笔下荷塘月色的朦胧美与作者淡淡的忧愁交织的诗情画意则无影无踪。这样的一堂课, 除了给学生留下只鳞片爪的印象和枯燥的概念术语, 还会有什么?而新课改理念的运用, 更多的是学生对主人公内心的体味与揣摩。

其实, 语文教学中许多典范的文本给教师的再创造留下了无限的空间, 足以让我们激情奔放, 游目骋怀。《水调歌头·大江东去》的壮美与豪放, 《雨霖铃》的婉约与柔情, 《背影》的绵长回忆与感激, ……语文教师倘若不以激情去挖掘, 去表现, 那么再好的文本也会黯然失色。

追求鲜活的语文课堂论文 篇2

一、以人为本,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善于引导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回给学生。这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去思考。说到引导, 首要的是善于启发学生。比如:学习《使至塞上》这首诗时, 向学生发问:“这首诗哪些语句写得最好?”学生听到问题后, 反复地朗读后有些同学举手发言了。同学甲说是“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有的同学又否认。在几番争辩之后, 学生乙突然站起来说:“老师, 我认为是‘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这一句, 我记得《红楼梦》里提到过这个内容。”老师听到这, 心里很高兴, 但只是笑笑, 又问:“这两句写得好在哪里呢?”这样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开了, 从不同的角度去说明理由。老师一边听一边点评, 并时不时地点拨。最后, 大家一致认为有两个字用得最好, 那就是“直”和“圆”。经过老师的启发, 学生也领会了这首诗诗句凝练的特点。在讨论中, 学生学到了知识, 更重要的是, 学生是在掌握了主动权之后很自然地学到的。这种情形的出现, 是语文教师所期盼的, 这样的课堂是富有魅力的。

二、注意教学技巧, 尽情发挥个人教学技能

虽然语文教学的手段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但语文课的内容涉及面广, 包罗万象, 因此教好语文也是不容易的。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不能只是一个单纯意义上的语文教师, 他应该是“万金油”, 就是说, 得掌握不同的技能才有可能教好语文。

首先, 语文教师要是个“演员”, 要会表演。现在学生所学的语文课贴近生活, 交际性和实用性很强, 教师要想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那教师自己必须先做好表演示范。教师可以借助动作或表情进行模拟表演, 模拟生活中出现的一些情景。比如, 我在教学鲁迅的《故乡》这一课时, 为了让学生对“杨二嫂”这个人物有个比较深刻的理解, 我让两个学生扮演这个人物, 然后其他同学做点评。学生表演完了, 可全班同学都说感觉不佳。学生的言外之意是让老师亲自模拟一番。这个时候, 教师就得拿出点本领了。虽然我本人没有什么表演天赋, 但模仿“杨二嫂”说话还算凑合, “圆规式”的姿势也有几分相似。当我表演完, 学生笑得前俯后仰的, 说:“老师, 太像了, 这个角色非你莫属!”我知道学生借助我的表演更进一步地理解了人物的形象。学生在欢笑中收获了知识, 学习兴趣也在表演中被激发了。学生兴趣勃勃地投入学习, 师生间教与学是如此和谐, 这样的课堂当然是最受学生欢迎的。

其次, 语文教师还得是个“歌唱家”。学生大多喜欢唱歌, 语文课上, 歌声也是可以帮助学生记忆的。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时, 我对学生说, 这词已被谱上曲当歌唱了, 学生要求我唱一遍, 当时我确实不会唱, 学生也有些失望。后来在教到《诗经》两首时, 我又说:“《蒹葭》被改编成一首歌曲了, 我们可以唱着歌学语文了。”这回学生听了却是这样回答:“你又不教我们唱, 怎么学?”看到学生这样一种反应, 我知道是上次给学生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于是, 我对他们说:“今天老师教你们唱一唱, 怎么样?”学生听了, 高兴劲来了, 于是我先唱一遍, 然后让学生跟唱, 很快, 学生就把整首歌唱得很好了。那一节课下课后, 同学们都说:“奇怪, 这节课怎么过得那么快!”其实, 一节充满活力的语文课, 学生是不会觉得难熬的, 相反, 在那样的课堂里, 学生是很有兴趣的。

此外, 语文教师还得是个“画家”。对此我有感于地理课的老师画地图。老师画出个图形后, 学生学起东西来比较直观, 易记住。如果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也能伸手作画, 哪怕是粗线勾勒或是示意图甚至是漫画, 有图作媒介, 学生就会觉得有趣, 从而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极其浓厚的兴趣。再说, 教师自己不会画图, 也还是可以请会画图的学生来代替的。这样, 师生互动起来, 就给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从上面看来, 语文教师还真得是个多才多艺的人。

三、用丰富的语言, 独特的构思去上好每一节语文课

语文教学是一门特别讲究语言艺术的教学。整节课, 要想将学生的思维都集中在一起, 都能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 教师不拿出点语言功夫来是不行的。教师的语言要有鼓动性, 因为我们学生是比较容易被调动起来的。教师的语言要有感染力, 因为这样的语言能够对学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教师的语言要有磁性, 教师上课说话不能都是一个语调和语气, 如果语气平淡, 言语单调, 都会使学生感到厌倦。教师只有将丰富的语言运用到课堂上才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要想一节课出彩, 还得有个独特的构思, 课前教师得对本节课的各个教学环节做个巧妙的构思。比如, 如何开头;如何突出重点;要达到怎样的目的;教学中出现料想不到的情形时, 准备什么解救措施;传统教法还是使用现代化的多媒体, 这两种方法哪一种更能使学生易于接受知识, 等等。课前, 如果教师已做好通盘考虑, 那么一节生动的语文课就会出现。

追求鲜活灵动的语文课堂 篇3

一、让课堂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平台

要想让课堂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平台,我们就要灵活地使用教材,把握好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并注意向课外拓展和延伸。我们还要精心地设计教学方案,注意从教材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等方面去思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他们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使他们能够全体参与,全程参与。

在教《郑成功》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们对郑成功有更深的了解,我在网上搜集了许多有关郑成功的资料。学生们看了我为他们准备的“大餐”后,异常兴奋。他们通过这些资料,对郑成功有了更清楚的了解。他们也因为这些资料的预设,被郑成功不怕困难,不畏强敌坚决收复台湾的精神所折服。学生们无需催促,就主动地投入了学习。他们的表现让我欣慰。课堂真正成了他们学习的平台,他们积极地站起来发表自己的看法,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表达自己对民族英雄的崇拜之情。这样的课堂气氛非常融洽,学生们也特别开心,特别专注。

二、让课堂成为学生活动的舞台

课堂是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是他们学习、活动、发展的重要场所。因此,我们要把课堂中活动的权利交给学生,为他们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一片广阔的天地,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充分地锻炼自己,展示自己。对低年级的学生,我们可以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组织他们开展“故事大王”“小画家”“小老师”等活动。学生们喜欢听故事,喜欢自己编故事,而我们的语文教材也适合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想象去续编故事,锻炼他们的想象力。学生们喜欢画画,因为画能展现他们的生活,也能表达他们的想法。对低年级学生而言,一幅图文并茂、直观形象的图画胜过千言万语,他们不仅喜闻乐见,更热衷于自己动手作画。另外,小学生大都对老师特别崇拜,觉得站在讲台上讲课是件非常了不起的事,如果让他们走上讲台做小老师,他们会异常激动,也会感到无比自豪。这是一种快乐,更是一种自信。我们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站在老师的位置阐述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不仅能吸引学生,也能活跃课堂气氛。由于交换了角色,学生们学习起来会觉得新鲜有趣,思维也会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中。

对高年级的学生,在阅读教学时,我们可以让他们即兴表演,也可以让他们充分准备后进行表演。他们的表演不仅惟妙惟肖,俏皮可爱,还有许多创新的台词与歌舞穿插其中,会让你在欣赏之余,忍不住感叹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为他们喝彩,为他们鼓掌。

三、让课堂充满人文气息

在语文课上,教师要允许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对他们勇于表现、敢于创新的精神予以表扬;要尊重、爱护学生,倾听他们的心声,试着走进他们的心灵,这样才能形成融洽的氛围,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该是一堂倾注着教师真挚情感的课。只有在课中注入那涓涓的情感细流,让学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我们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芒和人性的魅力,此时学生们也才会受到感染,得到陶冶。

如学完《牛郎织女》后,我笑着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学了这篇课文之后,对文中的人物都有什么看法?你们喜欢谁?为什么?不喜欢谁?为什么?”有一位学生说:“我喜欢牛郎,因为他勤劳质朴。”我看着他点了点头。一位学生立刻站起来反驳说:“我不喜欢牛郎,他没本事,只能依靠别人。”我听了说:“嗯,你的想法很独特。”这时,一个女生站起来说:“老师,我觉得他说得对,牛郎的确有些欠缺,他保护不了织女和他的儿女,只是一个老实的好人。”我没有否定他们的另类想法,对每一位敢于站起来发言的学生,我都给予了赞扬和掌声。学生在课上发言更积极了,他们敢想,敢创新。这样充满人文气息的课堂,让学生的思维插上了翅膀,也让他们经历了一次人性的剖析,他们明白了努力的方向,也知道从现在起应该如何做才能做得更好,更出色。

让语文课堂教学鲜活起来 篇4

一、在课堂教学中,艺术性地运用儿童语言

和中高年级的学生不同,低年级学生词汇量少,语言稚嫩,有他们独特的表达、交流方式和方法。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避免使用成人化的语言,而要改用鲜活、有趣的儿童语言。这样,学生们不仅喜欢听讲,也能从有艺术性的儿童语言中汲取营养,充实他们的语言仓库。要做到使用儿童语言,而且具有艺术性,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儿童语言的使用,不仅能增进师生间的感情,也会使课堂气氛变得活泼、民主和宽松。

二、保留一颗纯洁无瑕的童心

陶行知先生说过一句话:“我们必须会变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实践,我深切地感受到,保留一颗纯洁无瑕的童心对于一个低年级的教师来说至关重要。

记得刚教一年级,在教汉语拼音时,学到字母“a”的读音,有几个学生总是口形小,舌位不正,发音不够准确。在教了多次仍无效果后,我忽然灵机一动,扮成医生的样子,手拿一块小木片,装作检查学生喉咙的样子,让学生在我面前张嘴发声,结果这一招很灵,他们很快学会了“a”的读音。课堂上,类似这样的镜头有很多。我真切地体会到,在课堂上让“童心”永驻,不仅能唤起学生的共鸣,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改变学习方式,让教学内容鲜活有趣

笔者认为,构建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更重要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一)让学生“乐”说

低年级学生词汇量少,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这些影响了他们说话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要根据他们对图片、故事、动物、游戏等感兴趣的特点,创设情境,激发他们说的欲望。一、二年级的语文教材中,配有大量的彩色插图,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选择其中一些合适的彩图,设计成几个相关联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来回答,这既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低年级学生十分喜欢听故事,于是,我就适时地给他们讲一些生动、有趣的动物故事和神话传说,讲完后,让他们表演一下,或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说一说。这样,儿童在听、说、表演的过程中就提高了说的兴趣。

只做到让学生“乐”说并不够,教师还要善于发现生活中可以用来训练“说”的语境,让学生时时处处都有“说”的机会。如春天来了,我带领学生们到校园后面的小梨园中去感受春的气息。学生们有的看刚钻出地面的草芽;有的捉刚爬出洞的小虫;有的数梨花的花瓣;有的闻梨花的花香;有的追飞来飞去的蝴蝶;有的听鸟鸣……回到教室,我让他们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学生有丰富的素材,发言十分踊跃,描述得生动而形象。又如低年级学生天生喜欢小动物,我就让他们仔细观察自家喂养的小动物,课上,让每个人用几句话对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外形、习性等进行描述。

小学生不仅可以在生活的大课堂学到更加直接、形象的知识,同时,它也在无形中充实了校内课堂的教学,使其丰富多彩起来。

(二)拓宽阅读面,加强积累

低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因此,要求他们每周阅读1—2篇小学生读物,并准备一个记录本,读完一篇文章,在本上记下它的题目并摘抄自己喜欢的好词或佳句,(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每周抽出一节课时间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阅读内容,表现好的给予表扬,稍差的也给予鼓励,以便让全班学生都参与到其中。

上一篇:生物实验探究下一篇:运行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