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十篇

2024-05-20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 篇1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要精心的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 使学生学习情绪达到最佳境界。例如, 在教学“10的认识时”我用一个有趣的故事调动学生的兴趣:有一天, 0~9几个数字娃娃做起了排队游戏。9最大当上了队长, 就骄傲起来, 看不起别的数字娃娃。他神气的对0说:“你呀, 表示一个物体没有和我比起来真是太小了。”0听了, 圆圆的眼睛里流出了眼泪。看到9这样欺负0, 1很不高兴。他牵着0的手走过来对9说:“你看, 如果我和0站在一起比你还要大。”9听了非常吃惊。那么1说的话到底对不对呢?这样创设出学习情境课堂显得生动有趣, 学生的积极性大大的调动起来, 老师也不用担心学生一上课就走神。学习效果自然很好。

二、精心设计新知教学调动学习的主动性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激活学生的思维。“爱动”是孩子的天性, 在教学中, 我抓住这一特点引导学生主动操作, 使其在操作中, 理解新知的来源与发展, 体验到参与的快乐, 思考的乐趣。例如, 在教学分与合时, 我让学生自己用小棒分, 请他把4根小棒分成两堆, 看谁的分法多。学生们十分开心, 马上动手分摆, 有的还边摆别念叨:一边分3根, 一边分1根, 两边各分2根。欢快有趣的动手活动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了学习。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建立起了有关分与合的表象, 通过仔细的观察, 积极的思考, 得出每个数字的分成与组合。这样, 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 促进了学生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主动发展。

其次, 还要鼓励学生主动多进行自我尝试。数学知识的联系非常紧密, 新知往往是旧知识的引申和扩展。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思维方法, 尝试解决新问题, 通过自己正确的推理、判断、概括,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成功的喜悦, 增强学习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三、巧设练习使学生能活用知识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知识形成技能的一种基本的活动方式, 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重要的手段。

在练习中, 教师除了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外, 还可设计一题多解的练习, 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在课堂练习的设计中, 还要注意练习题组的多样形式, 如改错、竞赛、抢答、填写必答卡等等, 通过这些形式新颖趣味性较强的练习题, 变学生被动做题为主动参与。既能增大练习面, 又能使全体学生主动参与。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 篇2

一、创设新颖的教学情境

教师要善于积累素材, 活用身边的各种资源, 创造性地、适时地变换情境, 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 充分感受体验。让学生的学习时时保持新鲜感、亲切感。例如, 在教学“时、分的认识”一课时, 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特点及兴趣爱好, 虚拟“喜羊羊的一天”这一新颖、独特的情境。学生新奇地发现自己最喜欢的动画片竟然出现在了课堂上, 立即兴奋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很自然地被激发出来了, 新知在快乐的情境中很快为学生所理解、接受、掌握了。教学情境极好地促进了学生的有效学习。

二、在童话故事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小学生常常沉醉于迷人的、动听的故事情节之中, 在他们稚嫩的心灵深处有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因此,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教师可以给学生讲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 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数学是快乐的。例如, 在教学“10的认识”时, 我讲了一个故事:有一天, 0-9这些数字娃娃出去郊游。9最大, 当上了队长, 他命令大家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站好。他看见0最小, 站在队伍的最前面。于是他走过去, 神气地对0说:“你呀, 没头没脸的, 和我比起来, 真是太小了!”0听了, 非常难过。这时, 聪明的数字娃娃1勇敢地站了出来, 很有礼貌地对9说:“不对, 如果我和0站在一块儿, 比你还要大呢!”9听了非常吃惊。故事讲完, 我说:“同学们1说得对不对呢?”学生说:“1说得对, 1在左边, 0在右边就成了10, 10就比9大了。”我说:“你真聪明!说得好极了, 我们一起来看看。 (电脑显示数字娃娃1和0站在一起) 我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0。”我板书课题:10的认识。这样, 课的伊始, 利用了故事引入,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既复习了9以内数的大小, 又很自然地引出今天要学的新课:10的认识。

三、在游戏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根据小学生好玩好动, 注意力集中不持久的特点, 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学习与学生乐此不疲的游戏有机结合, 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养成乐学的习惯。例如, 在教学“确定位置”时, 我设计了一个“找座位”的游戏, 请学生根据教师发的座位卡片找座位。看哪些学生能正确、快速地找到自己的座位。学生兴趣高涨。不一会儿, 大部分学生都找到了自己的座位。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 感受到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快乐。

四、通过多种活动探索发现, 获得成功的快乐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 智慧从动作开始。”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导作用, 给学生创设更多动手实践的机会, 让学生在动手中思考, 去享受发现的快乐。例如, 在教学“认识半时”时, 课件动画播放勤劳的小蜜蜂起床、发现蜜源、找小伙伴、采花蜜的四个钟面时刻的画面情景。之后, 我请学生帮助小蜜蜂写一篇日记, 并问:“你能正确地说出钟面上的时刻吗?”生动的动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帮小蜜蜂写日记的请求”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的情结。最后, 每个学生为自己设计一个快乐的星期天。每项活动环环紧扣, 并且富有生活情趣。全班学生以快乐的心情在看一看、拨一拨、说一说的活动中经历探索、发现知识的过程, 快乐地实现了“认识半时”的教学目标。

五、在幽默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教学幽默本身就新鲜刺激、生动活泼, 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教学幽默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 能把晦涩难懂的知识变得浅显易懂。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遇到难以理解的知识, 不妨来点幽默, 化难为易, 使学习变成一种享受。如在教学“退位减法”时, 像“1000-243=?”的问题, 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为了让学生突破难点, 饶有兴趣地学习, 教师运用幽默, 打比方说道:“今天, 数学王国来了一家人, 这家人十分有趣, 你瞧:‘0小个’是个穷光蛋, 减了不够, 向‘十叔叔’借钱。‘十叔叔’也是个穷光蛋, 可是他乐于助人。于是就向‘百伯伯’借。‘百伯伯’也是个穷光蛋, 但很热情, 于是就向‘千爷爷’借。‘千爷爷’把仅有的1千钱, 借给了‘百伯伯’, ‘百伯伯’马上把它换成10个百, 拿出1个百借给‘十叔叔’, ‘十叔叔’又把它换成10个十, 自己留了9个, 拿出1个, 借给‘0小个’, ‘0小个’欢天喜地, 马上用借来的10减3……”借助幽默, 学生很容易就跨过难点, 学会退位减法的运算。这样一个抽象而有难度的问题, 通过教师比拟化的幽默点缀, 变得浅显、生动而有趣。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写作 篇3

【关键词】学生心理;快乐;写作

学生害怕作文是一个普遍现象,作文课难上也是众多教师的共识。那怎样才能做到让学生抛开对作文的畏惧心理而在快乐中学写作呢?下面就我的一堂下乡支教课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巧引入,拉近师生心理距离

我下乡支教面对的是一群初二的学生,对于他们而言我是陌生人,因此在心理上他们就与我有距离。而且,这个阶段的学生一般性格活泼,思维活跃,因而注意力也易分散。如果我一开始就给学生讲概念,学生肯定会觉得枯燥无味。要想上好这堂课,我首先要做的就是拉近师生心理距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在上作文课《人物的外貌描写》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

“大家平时都喜欢看动画片吧,那我说几个动画片里的人物看大家认不认识?黑猫警长、白雪公主、奥特曼、虹猫蓝兔、阿童木。(学生回答:认识。)那如果我把他们放在一起,大家还能不能把他们区分开来呢?(学生异口同声:能。)那你们是怎样区分的?(学生争先恐后回答:他们的样子不同;身材不同;打扮不同。)其实,刚才大家所说的人物的容貌、身材、衣着打扮、神态等的描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外貌描写。”

这样我就抛开一开口就讲概念的念头,转为从学生都喜欢的动画片人物形象入手,从而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水到渠成地得出了外貌描写的概念,进入了学习的主题。

二、低起点,贴近实际激发兴趣

由于初二的学生知识储备不太丰富,因此教学起点不应太高,否则会打击学生自信心。因此,在教学中应尽量举一些学生熟悉的例子,逐步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引导。

例如,我在讲“描写人物外貌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这一点时就以冰心《小橘灯》中“小姑娘打电话找医生”的段落为例,让大家找出其中的外貌描写。由于以前学过,所以学生操作起来得心应手,从而达到了我的教学目标。

三、设场景,师生互动共同参与

我们知道,一个人只有在特定的情境氛围中,才会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才会勇于表现自我,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得到发挥。因此,教学中要多给学生创设一些主动活动的场景,让学生“动”起来。这样才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落实,实现由重教到重学的真正意义上的转变。所以,我在《人物的外貌描写》的作文课上设计了三个活动环节:猜一猜、比一比、演一演。

1.猜一猜。我选取了两个人物形象,让学生猜猜他们是谁,例句如下:

(1)只见他黑脸短毛,长嘴大耳,圆身肥肚,穿一件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衣服,提一柄九齿钉耙。(猪八戒)

(2)他身穿金光闪闪的战袍,头戴金冠,手持从东海龙宫掠来的金箍棒,显出一副威武霸气的样子。一对火眼金睛炯炯有神,透露出铲除一切妖魔的决心。浑身透露出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孙悟空)

2.比一比。全班同学分为男生和女生两组。两组分别朗读例句,让另一组归纳人物性格特征。两组互相比赛,看哪一组反应最快回答最好,我当裁判。例句如下:

(1)金豆才七岁,头发披散着,垂到脖子边,见人就羞得把头低下去,或者跑开了又悄悄地望着人,或者等你不知不觉时猛然叫一声来吓唬你。(怕羞但天真、活泼)

(2)女儿长得像她娘,眼睛长得尤其像。白眼珠鸭蛋脸,黑眼珠棋子黑,定神时如清水,闪动时像星星。(聪明,纯真)

3.演一演。我给学生设置了以下几个场景:

场景一:当你考试考了第一,老师和爸爸妈妈都表扬你的时候,你是什么样的表情?比如说,当时你的眉头、眼睛、嘴巴是什么样的?

场景二:当你在别人家作客感到不好意思的时候,你又是什么样的表情?

然后让学生自主地上去表演,其余的同学就用语言描述“演员”的表情。

四、巧练习,趣味之中检查落实

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这才是我们教学的根本所在。学生的兴趣已被充分调动起来了,他们对于课堂的知识到底掌握多少则需课堂练习来检验。

例如,我在同学们对人物的外貌描写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后,设计了这样一个片断描写:每个同学用3—5分钟的时间描写本班一位同学的外貌,200—300字,不要把他(她)的名字写出来。写好后读给同学们听,让同学们猜猜他写的那位同学是谁,然后大家一起找出他描写中的优缺点,发扬优点,改正不足,共同进步。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篇4

——锦龙小学英语教研活动

为了让我校英语教师能够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与英语教学质量,我校英语课教研组于4月16日进行了一次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由支教教师林怀琴进行了课堂展示,校领导、全体英语教师参与了听课和课后研讨活动。

林老师秉承了她一贯的认真务实的风格,精心备课。对《I like》中每个知识点都处理得非常细致。在课堂教学中,林老师注重结合生活实际,认真贯彻新课标理念,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对话、表演、绘画等多种形式锻炼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整堂课学生被林老师风趣幽默地的教学语言所感染,快乐地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

课后,在教研组长洪老师的组织下,展开研讨活动。首先由林老师进行了深刻的教学反思,全体英语教师仔细地对林老师的课给予中肯的评价,并提出了宝贵的教学意见。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 篇5

一、以“境”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应试教育使得很多学生认为数学是枯燥无味的。一提起数学课, 仿佛就是无休止的计算。其实, 数学应该是小学阶段最容易吸引学生的有趣的科学。因为它不仅具有工具性, 而且具有较强的人文性, 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在教学中, 我就灵活运用各种手段, 如形体语言、课件、录音录像、简笔画、故事表演, 等等, 再现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涉境体味, 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面积和面积单位》等课时, 我借助教学课件, 分别以生动的小故事、有趣的小游戏导入新课, 让学生在娱乐的同时复习旧知识, 产生新问题, 接下来便主动地投入到探究学习中, 教师和学生很自然地明确自己的角色, 学习效率很高。

二、以“动”增进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育之父赫尔马特说过, 任何个体在获取知识时, 其兴趣都要发生四个阶段的变化即注意、期待、探究和行动。可见最后要真正获取和巩固学习数学的兴趣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行动。我们的数学教学要在立足课堂教学这个主战场的同时,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组织教学, 建立一个开放式的课程体系,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 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我通过开设数学活动课等形式,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统计知识》时, 让学生统计学校内的事物;在教学完《年、月、日》知识时, 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2008年的年历;在教完《长、正方形面积》时, 让学生动手测量生活中的长正方形面积……我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数学活动使学生感觉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消除了学生对数学的厌倦感, 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给孩子选择学习的权利, 提高学生的主体性

教育要促进人的发展。在过去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过分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成为容纳知识的容器。至于选择怎样的学习内容、选择怎样的学习方式, 这都是教师的权利, 学生只是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指令性的活动, 学习就是为完成教师布置的一系列任务。我们要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 让学生真正认识“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特性”时, 我首先为学生创设“小明家到学校哪条路最近?为什么?”这一研究问题的情境, 让学生思考、猜想、讨论?从而让学生产生迫切研究三角形的特性和这一问题的欲望与需要, 让学生通过在生活情境中产生疑问, 小组合作探究“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问题, 并运用各种方法来加以验证, 说明、证明自己的猜想与假设。当规律得以发现, 猜想得以证明时, 学生的创造性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学生无比激动。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让学习生活做到“学有兴趣, 学有方法, 学有疑问, 学有主见, 学有时间, 学有伙伴”。

四、让孩子把握学习的时间, 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在平时课堂教学中, 教师惟恐学生的研究不如自己讲得精, 使课堂时间的主动权仍为教师所拥有, 教师的讲解仍占有主要地位, 不愿放手让学生自主去探索。数学新课程标准一再强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应成为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特性”时, 我给学生一些小木棒, 让学生自由组合一个三角形。在拼三角形时, 有的可以拼成, 有的不能, 让孩子自己发现问题, 并通过指引, 让学生自己寻找规律, 解决问题。确实, 我们给学生的不是一个起早贪黑、聚精会神得来的沙金, 而是一个点石成金的手指, 不仅仅要“学会”, 更要“会学”, 让学生再次亲身经历“数学家探索数学之路”, 经历数学化与再创造的过程, 让学生品尝探索后成功的欢欣。

五、给孩子学习的机会, 让孩子体验数学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 因为这种发现, 理解最深, 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

在学习“三角形的特性”中, 有这样一组数据:

能拼成6、8、9 3、9、7 10、5、9

不能拼成1、2、8 4、8、3 5、6、14

让学生把自己能拼的及不能拼的数据照样子写入数列中, 这样激起了学生进行探究的兴趣, 开始自发讨论、研究、寻求规律。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 体验成功的喜悦, 学得轻松, 学得快乐。规律便在愉快的过程中轻松地掌握了。

六、给孩子自主的学习的方式, 让孩子学会共享

在学习方式上,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 通过讨论、争辩, 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小组的组合上, 没有必要指派学习小组, 让他们进行自由组合, 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学生自愿组合、自愿分工、自愿选择汇报的方式, 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热情。成员在民主平等的合作中坦诚相见, 合作中时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让学生为解决某一个问题而去学习,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主动、积极。合作与讨论能为学生提供群体思考的机会, 学生在群体思考的过程中进行思维碰撞、互相启发、互相补充。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 篇6

中专护生, 大多数是15~18岁的少女。对于“分娩”这个生理现象, 大部分学生通过网络、影视媒体等, 略有目睹耳闻, 但给她们脑海里留下的印象无疑均是“很痛”!为给学生创建一个接纳的、丰富的、轻松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消除其“绝不生孩子”的不良阴影;让学生充分认识分娩是一个“痛并快乐”的生理过程, 白衣天使应尽可能地去做好护理, 减轻产妇的痛苦, 升华其准妈妈的快乐!

【教学实施过程】

1.激情导入。多媒体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很自然地导入。师:是谁给了我们生命?生:是妈妈。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妊娠生理, 知道妈妈孕育生命的过程, 那么妈妈又是怎样把小生命降生到人间的呢?生:她们面面相视、无言以对。

2.播放分娩过程录像。教师观察学生表情:静静观看 (好奇的眼神) ——逐渐恐惧 (有的从手指缝里看、有的咬牙咧嘴、有的相互簇拥等) ——七嘴八舌 (太痛苦了、不能结婚、绝不生孩子……) 。

3.师生互动。

师:同学们, 我想此刻你们也许才能理解:“我们的生日, 即是妈妈的受难日。”这句话的含义。

生:是, 妈妈太辛苦了!

师:作为女儿, 我们是不是要孝顺母亲?

生:当然!义不容辞!

师:大家讨论一下, 近期你们的感恩计划。

同学们七嘴八舌讨论。

师:现在课堂上回报母爱的无疑是好好学习, 同学们表示认同。

师: (进一步启发) 作为白衣天使, 你是不是应该采取科学的护理方法, 尽可能地去减轻产妇的痛苦。同学们异口同声回答:是!

4.多媒体展示各产程的护理措施。

(1) 播放第一产程的护理措施后, 学生分组抽一名学生, 依次到讲台上演示触摸宫缩、听胎心音、给产妇喂饭、心理护理等专科技能。

课堂展示是个舞台, 学生在展示自己的操作时, 很投入似乎忘却了刚刚的不爽, 老师的及时鼓励与赞赏认可, 激发着学生的兴趣。

(2) 多媒体展示第二产程接生技能后, 老师启发询问:助产士接生, 我们护士做什么?稍有停顿有同学举手:给产妇加油、做心理工作、准备接孩子等;老师讲正确指导产妇运用腹压的方法、与产妇沟通的技巧等, 妙趣横生的语言、喜剧般的案例使同学大笑、不良感受释怀。

(3) 多媒体展示第三产程胎盘剥离的征象及助产士协助胎盘娩出的方法后, 随机提问学生。

师:思考一下, 第三产程的护理对象有没有变化?

生:有, 增加了一个, 是新生儿。

师:刚才录像上看了, 谁记得, 助产士与护士的护理分工?

生:助产士主要是协助胎盘娩出、结扎脐带。

生:护士与助产士一齐用吸痰器清理呼吸道。

生:护士主要对新生儿评分、体检、保暖、辨识等。

老师将准备好的气门芯、布娃娃、止血钳, 交给一个同学, 请她到讲台上模仿气门芯结扎脐带的方法;老师通过学生示教, 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老师用教具讲来讲授新生儿阿普加评分标准, 既直观、易懂易记, 又活跃了教学气氛。

(4) 多媒体展示病例, 分组讨论。刚结束分娩的产妇会有哪些心理变化?能否立即送回病房?为什么?如何护理?

各组发言后, 老师归纳总结。重点强调心理因素与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关系、产后留观的时间及内容;产后30分钟亲子互动意义。

5.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与课后作业, 师生共同认可目标达成度。

6.多媒体音乐“亲爱的妈妈”声中下课。

【教学反思】

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讲授“分娩期产妇护理”这次课, 我们往往是先讲授理论知识、然后观看分娩教学录像, 护生生平第一次见到完整的“生小孩的录像”这不仅增添了“分娩痛”的程度以至于情绪激动甚至直言不讳“长大决不能生小孩”。课后与同学交流, 多数同学把学习目标转移到“分娩时撕心裂肺的痛!”之感受中, 不仅不能如期完成教学任务, 更为今后做“准妈妈”埋下了阴影。

而这次课, 变以往的教师讲, 学生记的弊病, 改只传授科学知识, 不考虑学生情感的缺憾;通过师生互动, 教师的人文教育,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在学习中成长, 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学会发现、学会表达;知道理解、感恩;能正确认识分娩, 明确一个产科护士的职责。

多媒体的直观、自己动手的乐趣, 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操作技能在轻松中做、在做中规范。

恰如其分运用案例教学法, 学生们通过真实病例的讨论, 亲身感受了临床分析思考、推理和判断的全过程, 充分体会到主动参与、探究发展、交流合作、乐观向上的学习方法带来的乐趣与帮助。“以例激趣——以例说理——以例导行”有利于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培养出合格的实用型人才。

三尺讲台上, 只有真正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教师的主导作用, 进行师生、生生交流, 合作和探究, 创造学生自主学习平台, 坚信学生的学习潜能、给学生发散思维的机会, 才能为每个学生提供一个相对个性化的、多渠道的获取知识的机会, 在紧密结合实际的理论学习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让学生在快乐中作文 篇7

一、观察

生活是写作材料的源泉, 观察是写作的门径。学生的生活环境是丰富多彩、天真烂漫的。地上的绿草、草地的野花、水中的游鱼、天上的白云、飞鸟, 一年四季带给人间的各种不同, 与不同的人之间发生的事等等, 什么都可以写。但是如果没有人引导, 学生便不知道去观察、体味、感悟。教师应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及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例如,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安排小练笔的时候可以布置《……熟了》, 作业的时间不要太短, 一周内完成就可以,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走向田野, 去观察、去体验、去思考。因为学生亲临了要写的东西, 所以会有丰硕的收获。有的学生写了《玉米熟了》:“玉米妈妈吃力地抱着自己的娃娃, 娃娃长得又胖又可爱, 从衣服里露出了黄黄的小脑袋……”有的学生写了《山楂熟了》:“山楂树的叶子可绿了, 绿的发黑, 叶子中间挂满了一簇一簇的山楂, 红红的, 真可爱!”这样训练下去, 就会培养出学生留心观察的好习惯, 逐渐提高写作水平, 学生的作文就不会“内容空洞, 言之无物”了。

二、积累

积累是汲取语言营养、丰富语言的有效办法。《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目标”中十分强调语言的积累, 并对此进行了量化的规定。从课标对阅读积累的具体要求可以看出, 积累对于引导学生学习、写作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 积累词语。

现在的语文课文中有很多优美词语, 我们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理解句子的同时, 也要注重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如课改五年级语文《红树林》一课, 有风和日丽、绚丽多姿、纵横交错、盘根错节、贫瘠、陶醉等词语。学完一课后, 引导学生学会并记忆这些词语, 再把它们用到作文中去, 长期坚持, 作文的词语一定会丰富。

2. 积累优美句子或片段。

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地去品读、理解、感悟文中的精彩句子和片段, 达到变“人之文”为“我之文”。

清代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说:“文章读之极熟, 则于我为化, 不知是人之文, 吾之文也。作文时, 吾意所欲言, 无不随吾所欲, 应笔而出, 如泉之涌, 滔滔不竭。”因此, 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背诵。当然, 课外还有很多值得记忆的美文、古诗、警句等, 都可以是学生积累的材料。当这些书面语言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储备和积蓄时, 他们写作文时便会很有底气, 从而达到“在积累中创作”, 提高写作能力。

三、仿写

仿写可以降低学生的写作难度。对于初学作文的学生来说, 不懂得如何下手写。这时, 让他们仿照范文, 结合身边环境, 相对来说作文可以从容一些。如学习了小学五年级上册《这儿, 原来是一座村庄》以后, 可以结合“综合活动”要求, 让学生参考着写一首小诗, 反映今天的时代, 我们身边突飞猛进的变化;学了《中国一日》, 可以仿照着写“班级一日”或“我家的一日”等。尽管仿写最初会使学生有一定的依赖, 但是, 时间一长, 他们会自然形成作文技巧, 有了作文的冲动, 写作文就不会犯愁了。

四、修改

好的作文是修改出来的, 每个名家的作品都是经过许多遍修改而成的。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的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 是作者先后用了“过”“入”“满”“到”之后, 才改为“绿”的。一个字, 作者反复推敲, 使“春风又绿江南岸”成为文学史上的佳句, 而王安石千锤百炼炼字炼意, 也成为文学史上的佳话。名家尚且如此, 何况我们的学生?

首先, 学生写完作文后, 自己读读, 看有没有不合适的地方, 自己改一改;其次, 互相评改, 博采众长。每一名学生无论他的成绩好坏, 他的作文都有值得别人学习的地方。成绩好的学生能从成绩差的学生作文中找到闪光点, 成绩差的能在成绩好的学生作文中学习到写作文的方法及好词好句。这样, 他们就可以互通有无, 取长补短, 把优点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长期这样训练, 让每个学生的作文水平和修改鉴赏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五、评价

赏识评价能塑造作文灵气。周弘说:“赏识导致成功……不仅仅是因为孩子需要赏识, 而是赏识教育能使孩子变得越来越好。”把赏识的评价理念应用到作文评价改革中的奥妙在于唤起学生乐于表达、主动作文的兴致。

例如, 今年我们五年级开学后的第一篇作文是《未来的马》, 有个同学的作文标点用的很乱, 不通顺的句子也不少。但文章的条理比较清楚, “飞翔”这个词用得不错, 这样写到未来的马:“……马的生命力很强, 即使天气很热, 水源又缺乏, 也不会渴死, 这是因为马的舌头可以保存水, 在它喝水时就存在舌头里了。”这段文字对于优秀作品来说, 可能不是什么值得欣赏的, 但对于这个学生来说, 在整篇文章里是最通顺的话了。我在这几句话的下面画了圆圈, 并抓住这一亮点, 写了激励性评价:“志远同学, 真没想到, 你的作文想象力这样丰富, 用词挺准确, 思路很开阔, 把未来的马的样子、作用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希望你以后注意标点的用法, 回去再读读你的文章, 把不通顺的地方改通顺, 争取下次写出更好的作文, 好吗?”批语里没有挑剔、指责, 有的是欣赏、肯定和修改的方法。这种赏识性的评语, 能坚持下去, 会更好地发挥学生作文的潜力, 让儿童的灵气能得到充分的展现。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 篇8

关键词: 快乐学习 引导 数学教学

愉快教学能够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必须要把实施愉快教学,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作为基本要求,使我们的数学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乐而忘返。那么如何引导学生乐学呢?

一、以良好的教学面貌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数学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学得愉快主动,并从中获得乐趣,数学教师的情绪a状态,或者说是精神面貌,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教育实践证明,当教师的思想感情灌注在教学内容中激起了学生的情感时,学生就能更好地接受教师讲解的知识。”因为“教师的情感对学生具有直接的感染作用,特别是年龄较小的学生,这种感染作用更为突出。”这番话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尤为适宜。从许多好的教学经验中,我们同样可以深深地感受到这一点。教师宽广的知识面、旺盛的热情、浓厚的求知欲,尤其是发自内心的积极(不是做作乃至虚伪的)的教学情感(其外在表现于教师的表情、动作、语言等方面),就犹如让学生服用了强烈的兴奋剂,使他们自始至终兴致盎然。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满腔热情地去热爱学生,必须全力以赴地投入教学,必须要饶有兴趣地和学生度过每一分每一秒的教学时光。唯有这样,数学教学才能成为充满情感活动富有吸引力的生机盎然的课堂学习生活。所谓愉快教学才能成为可能。

二、利用积极有效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乐中求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愉快教学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教师应调动一切适宜的手段,通过多种策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1.利用先进的教学媒体创设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通过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把数学特有的严谨、抽象、简洁、概括等属性,借助于多媒体课件的声、色、光、动画等丰富的视听媒体优势,充分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强化了学生的感知。而根据需要设计的交互式多媒体课件,学生手眼脑齐动,兴致浓厚地进行自主探究,效果更显著。

2.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德国教育家W.A.拉伊在他的《实验教育学》一书中指出:“通过游戏进行的教学是所有教学活动的典范,因为这种教学合乎自然。”因为“游戏是一种本能驱力的表现。”所以,“所有的教育活动都必须以本能驱力为基础,建立在通过游戏获得的各种能力之上。”乐于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同时也是认识世界的最重要的途径。引入游戏化的教学活动,不仅使数学学习趣味横生,而且有助于最大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比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的认识时,让学生在限定的一分钟内展开拍球、跳皮筋、记成语、默单词、背诗词等活动,在活跃的氛围中,学生们既体验了一分钟时间的长短,又感受到了时间的珍贵。尽可能地使我们的教学游戏化,不只是乐学的需要,更应该是我们改革数学教学的一种发展方向。

3.适当地组织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竞赛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国外许多心理学家的实验研究表明,在竞赛过程中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因而多数人在比赛的情况下,学习和工作一般比没有比赛的情况下要好得多。”在数学教学中,导入阶段的竞赛活动,可以引导学生从胜负原因分析中寻找规律,从而激发探究新知的欲望;教学新知过程中的竞赛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勤于动脑的钻研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巩固阶段的竞赛,对于促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是十分有益的;拓展延伸阶段的竞赛活动,则属于数学兴趣活动的范畴,可以培养学生将数学运用于实际生活能力,以及多种实践能力。当然竞赛不能太多太滥,要根据需要灵活组织,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竞赛的胜负,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力避竞赛的不良影响。

4.组织动手动脑的操作活动,强化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利用学生手中的学具、常见的实物,以及电脑等各种凭借,引导学生多种器官协同活动,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强化学习主体意识,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操作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意义建构过程。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这种效果要比单纯的抽象感知和记忆要好得多。比如,进行关于长方体的教学时,教师让学生利用自带的土豆进行实际的削切,在操作中具体地观察感受思考长方体棱、面、长、宽、高等特性,认真填写观察记录。操作完成了,关于长方体的知识也不知不觉中学会了。这样的教学,学生自始至终兴趣十分浓厚。

三、展开适宜的教学评价,强化学生的成功意识

真正的快乐莫过于希望的实现和努力的成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使学生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体验学习过程中艰辛劳苦的同时,通过积极的教学评价,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和欢乐,品尝到甘甜的学习成果,获得心理上极大的满足,从而激发更持久的学习动力。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 篇9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怎样让学生学得快乐、学得高效呢?我以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下工夫: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喜欢学习。新课程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通过教学互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知识的转化、能力的提高。

在英语教学中,精心设计主体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成为我们的首要任务。如我在教有关Postcards这一单元中,先让学生预习,通过网络收集有关中外节日的名称、日期、庆祝内容等相关知识,然后指导学生通过筛选、整合,制作成幻灯片,配好录音,课堂上再由学生上台讲解自己熟悉或感兴趣的节日。整个活动,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兴趣,而且学生在搜集、整理、表演、制作的过程中听说读写的能力都得到了全面的训练和提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利用生动活泼的直观教具,如实物、图片、幻灯、录像等,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效调动起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身临其境学习语言。

二、培养自信,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向学生提供体验活动,不断创造成功机会,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英语教学中,我认为应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交流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比如,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开展小组讨论,讨论后派代表上台汇报本小组讨论的观点和意见。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每周评选出优秀小组、优秀个人。这些成功的体验会给学生带来愉悦、带来自信、带来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在英语课堂中,我们应该做到“三个提倡”:提倡学生多开口,提倡学生上讲台,提倡学生标新立异。我每两周都要设一堂英语自由课,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发展自己的特长,鼓励他们大胆、无拘无束,唱英语歌曲,上台用英语说简短的话,通过英语互相谈论兴趣爱好、新闻趣事、学习成绩等。这样一来,学生敢想、敢说、敢做,同时又给学生提供了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学生锻炼了能力,培养了信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乐学”。

三、师生和谐,让学生敢于质疑。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仅是教学的指导者、组织者,而且是参与者,是学生的朋友和学习伙伴。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的教学气氛。

具体来说,要优化英语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必须坚持活化教师主导作用和强化教师主体地位的辩证统一,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

1.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要彻底改变单纯教师“问”、学生“答”的状况,把课堂变成学生“问”的天堂。

2.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多读,在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每课学生自读单词、句型、课文,互相纠错,纠正发音,必要时跟录音读,模仿纯正的语音语调。

3.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要更多地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机会。每节课都要留给学生交流以及汇报的时间。

4.把练的安排纳入课堂。培养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能力,自觉培养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勇于创新的能力。

这样一来,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变被动为主动,不仅学习积极性大为提高,而且敢于开口、勇于质疑了。

让学生在快乐中获取知识 篇10

一.教师要把课堂教学当作一种乐趣

现代教育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 教师在师范学院里所接受“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的理念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要让自己所教的学生真正能够在愉快中获得知识, 教师不但要敬业也要乐业。教师要对自己所从事的教学工作全身心的投入, 乐此不疲, 并从中获得愉悦的享受。当教师每次走进课堂, 带着愉快的心情, 面带微笑给学生讲课, 教师那愉快的样子会感染学生, 快乐就会传递到教室里的每一位学生, 让学生如沐春风。学生在愉快的状态下学习才最有效果。

二.让兴趣为学生愉快求知引路

斯宾塞说过:“任何生命都会对某些对象表现出特别的兴趣。一旦他们发生兴趣时, 也就是教育的好时机。”教师要了解每一位学生对这堂课的知识兴趣点, 然后进行归纳。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围绕学生普遍有兴趣的知识入手, 并有序地展开对本节课知识的传授。例如:学生普遍对“鱼”产生兴趣。那教师就可以围绕这条鱼的知识展开一系列问题的讨论, 学生就会积极寻求问题的答案。一旦他们获得了知识, 那么这种知识在他们的脑子里就会根深蒂固。兴趣总会带来快乐。因此, 在教给学生某方面的知识时, 教师先让学生产生兴趣, 兴趣可以激发出学生潜能, 那么以后的课堂教学工作就会事半功倍。

三.教师要让学生多一些友好和鼓励

很多教师奉行:严师出高徒。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扮演“屠户”的角色, 总是用严厉的面孔对着学生。即使教师是父母之心, 真的在内心很爱学生, 但学生对你所说的和要求的也会厌倦。很多教师常常对自己的学生这样的抱怨:“我真的受不了, 他学什么都非常慢, 又不专心, 尤其可恨的是他居然上课睡觉。”甚至有的教师用侮辱性的语言骂学生:“真是个猪脑子啊。”如此等等。可能很多教师都花了很多心血在教学上, 但学生的成绩却丝毫没有改变, 这是为什么呢?从动物学的角度来说, 学生和其他动物一样都对恶劣的, 否定性的环境有着天然的反感。这种反感的情绪尽管会因为害怕教师的惩罚而有所克制, 但是这是不利于学生接受知识的。相反, 如果在一种友好和鼓励的气氛中学习, 不但可以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 而且学习的效果也会好许多。相信大多数教师都有这样的经验, 在一个班级里, 成绩好的学生总会受到教师的宠爱, 而这种宠爱又会促使这些学生成绩更好。究竟是成绩好而受到宠爱, 还是因为被宠爱而成绩好?相信教师和学生都不太清楚。而大多数学生是不会有这么幸运的。笔者认为:友好和鼓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最佳方法。“野蛮产生野蛮, 仁爱产生仁爱”, 这就是真理。

四.改变过去灌输知识的老毛病,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 从而获得心灵的愉快

在记忆方面, 从前流行的死记硬背的方法已经过时, 并证明这对孩子无用而有害。相反, 注重原理和应用是有益的。比如乘法表也应经常从运用中来让学生记忆;比如语法也应尽量让学生在语言的自发环境中学习。即使要硬记, 也只能选择那些被长时间证明是不朽的格言才让学生背。孤独的记忆尽管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但很快就会忘得精光, 而那些只是如果被学生所理解, 就会永远归学生所有。如果学生自己去发现了知识, 则解决新问题同解决老问题一样容易。当然并不真的是让学生自己从无到有的去发现, 那样的知识积累太慢了, 而是教师要给予帮助的去发现。一个只能靠记忆获得知识的学生是没有创新能力的, 而一个发现过知识的学生就会形成有效的研究习惯, 形成创新能力。大家都知道, 发现知识比记忆知识更愉快。

上一篇:英语笔译教学下一篇:混合输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