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技十篇

2024-08-06

信息科技 篇1

银监会为加强商业银行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 提升信息科技风险管理能力发布了一系列的监管文件后, 在2009年3月份银监会正式发布了《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 (以下简称《指引》) 。该《指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法人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贷款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等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参照执行。本文试图让中小商业银行的IT人员了解《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 以及如何建立满足《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的信息安全架构。

一、对《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的理解

本次颁布的《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共11章76条, 涵盖了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各个领域, 同时针对银行现有的组织架构, 对各部门也明确提出了风险管理的要求。下面将主要条款做一个深入的解析。

第一章总则, 明确了指引的目标和适用范围, 指出信息科技是指计算机、通信、微电子和软件工程等现代信息技术, 在商业银行业务交易处理、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等方面的应用, 并包括进行信息科技治理, 建立完整的管理组织架构, 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流程。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建立有效的机制, 实现对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 促进商业银行安全、持续、稳健运行, 推动业务创新, 提高信息技术使用水平, 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二章信息科技治理, 明确提出了信息科技治理的概念, 明确了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责任人和董事会的相关职责, 并明确要求商业银行应设立或指派一个特定部门负责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工作, 并直接向首席信息官或首席风险官 (风险管理委员会) 报告工作。此章最重要的是明确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部门、信息科技部门以及内部审计部门在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中承担不同的角色和职责, 互相协作、共同完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架构。

第三章信息科技风险管理, 明确要求商业银行应制定符合银行总体业务规划的信息科技战略、信息科技运行计划和信息科技风险评估计划, 制定全面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策略, 建立持续的信息科技风险计量和监测机制。本章是从信息科技风险管理部门的角度, 提出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事前控制 (第一道防线) 。

第四章信息安全, 明确要求信息科技部门负责落实信息安全管理职能, 负责建立和实施信息分类、保护体系, 通过建立有效管理用户认证和访问控制的流程保障业务安全, 通过设立物理安全保护区域保障物理安全, 通过将网络划分为不同的逻辑安全域保障网络安全, 通过操作系统和系统软件的安全控制保障系统安全, 同时加强信息系统、终端设备、传输控制、信息保护等方面的安全, 并对员工进行持续培训, 通过建立信息安全体系, 全面控制信息安全方面风险。此章是参考了国内外信息安全最佳实践 (ISO27000与等级保护) , 针对信息科技部门, 提出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事中控制 (第二道防线) 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五章系统开发、测试与维护, 明确要求对信息系统进行需求分析、规划、采购、开发、测试、部署、维护、升级和报废, 制定制度和流程, 采取适当的项目管理方法, 控制信息科技项目相关的风险。采取适当的系统开发方法, 控制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应制定相关控制信息系统变更的制度和流程, 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完整性和可维护性;应制定并落实相关制度、标准和流程, 确保信息系统开发、测试、维护过程中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等具体要求。此章是针对软件开发与项目实施部门, 提出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事中控制 (第二道防线) 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六章信息科技运行, 明确了商业银行数据中心物理环境要求、人员岗位职责要求, 并要求商业银行制定详尽的信息科技运行操作说明, 建立事故管理与处置机制及时响应信息系统运行事故, 建立服务水平管理相关的制度和流程, 建立连续监控信息系统性能的相关程序, 制定容量规划应及时进行维护和适当的系统升级, 制定有效的变更管理流程以确保生产环境的完整性和可靠性等。此章主要参考了ITIL最佳实践, 针对数据中心与运行部门, 提出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事中控制 (第二道防线) 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七章业务连续性管理, 明确要求商业银行根据自身业务的性质、规模和复杂程度制定适当的业务连续性规划, 以确保在出现无法预见的中断时, 系统仍能持续运行并提供服务, 定期对规划进行更新和演练, 以保证其有效性。此章主要参考了BCP最佳实践, 针对业务运营部门, 提出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事中控制 (第二道防线) 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八章外包管理, 明确商业银行不得将其信息科技管理责任外包, 应合理谨慎监督外包职能的履行, 针对外包方选择、外包谈判、外包协议, 外包执行中的信息安全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此章是针对商业银行各部门的外包合作, 提出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事中控制 (第二道防线) 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九章内部审计, 明确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应根据业务的性质、规模和复杂程度, 对相关系统及其控制的适当性和有效性进行监测, 至少应每三年进行一次全面审计。在进行大规模系统开发时, 要求信息科技风险管理部门和内部审计部门参与, 进行专项审计等。此章主要针对内部审计部门职责, 提出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事后控制 (第三道防线) 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十章外部审计, 明确商业银行在符合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的情况下, 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外部审计机构进行信息科技外部审计。此章主要从外部审计角度, 提出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事后控制 (第三道防线) 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指引》解析可以看出, 《指引》的编写借鉴了Cobit, ISO27000, ITIL, CMM, BCP等国内外的最佳实践, 为商业银行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明了方向。同时, 本《指引》从商业银行信息科技相关的每一个主要部门的角度出发, 分别提出具体的监管要求, 从而使得其具备非常强的可操作性。

二、商业银行的应对措施

依据IT风险管理原则与IT风险管理生命周期方法论, 综合通过差距风险获得的具体需求, 设计、规划IT风险管理的目标框架, 指导IT风险管理机制与体制建设。其目标框架如图1所示。

(一) 组织体系建设

建立IT风险管理组织, 采用条线与层级相结合的矩阵式管理模式;建立常设IT风险管理的专业团队, 采用虚拟团队的方式向全行提供IT风险管理专业服务;并设立必要的实体化专业支撑中心。

(二) 管理流程制定

融合IT风险管理生命周期与主要IT流程, 针对IT操作风险与信息安全风险, 建立总体与具体两个层面的风险管理流程, 明确各层面IT风险评估流程的触发机制, 将风险与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化、日常化, 确保其有效执行。

(三) 控制体系建立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IT风险管理原则及控制策略设计控制措施, 通过完善的IT风险制度体系加以明确, 并通过风险监测与再评估实现对IT风险控制的持续改进。

(四) 技术架构完善

完善信息安全规划的基础设施/技术架构, 设计IT风险管理技术架构, 并推动安全信息管理技术平台的建设以及推广;通过IT风险管理框架, 商业银行可以形成3道防线。

1. 第一道防线

由策略保障体系、组织保障体系、技术保障体系构成完备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体制与基础安全控制设施, 形成事前防范的第一道防线, 为业务运行安全打下良好的基础。

2. 第二道防线

由运行保障体系构成事中控制的第二道防线。通过周密的生产调度、安全运维管理、安全监测预警, 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确保业务系统持续、可靠地运行。

3. 第三道防线

由应用恢复保障体系与内外部审计构成事后控制的第三道防线。针对各种突发灾难事件, 建立灾难恢复与业务持续性计划, 进行应急演练, 形成快速响应、快速恢复的机制, 将灾难造成的损失降到组织可以接受的程度。通过内外部审计, 保障IT风险管控体系的有效运行。

(五) 利用两种风险控制手段

1. 事件识别

为获得组织的第一手的风险资料, 需要对IT风险事件进行分类, 建立IT风险事件的管理组织与流程, 制定风险事件响应机制。事件的收集与分析也可用于预测未来发生系统故障的可能性, 及时采取必要的控制。

2. 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风险评估是指从风险管理角度, 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系统地分析信息与信息系统所面临的威胁及其存在的脆弱性, 评估风险事件一旦发生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风险控制是对已经评估出来的风险要进行风险控制措施的规划与实施, 以建立有效的IT风险控制及日常运作机制, 把IT风险降到组织可以接受的水平。

(六) 利用两种监督措施

1. 风险检查

安全检查工作一般由风险管理部门和信息安全管理部门来负责实施, 经常性的检查有利于落实信息风险管理的方针与策略, 及时发现在技术、人员及流程方面存在的风险隐患, 也有利于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保证业务的持续运行。

2. IT审计

信息科技 篇2

航空测量专家Bluesky开发的一系列精细3D城市模型推动了应急响应预案编制技术的发展。这些新产品系列的开发辅助城市中心管理, 并提出建筑环境新见解。城市模型是利用3D软件垂直航拍技术研发的, 在办公桌上就可以展现出一个真实场景, 对地理位置进行交互式的建筑环境的精确陈述。该模型适用于英国所有人口超过10万人的城市, 包括伦敦、爱丁堡、加的夫、贝尔法斯特、布莱顿码头、诺丁汉、纽卡斯尔、格拉斯哥、布里斯托尔和剑桥等。

Rafiki公司可寻址火灾探测系统获LPCB认证

Rafiki公司研制的可寻址火灾探测系统Sita已经通过英国防损认证委员会 (LPCB) 认证。Sita200+火灾探测系统可在一个回路上连接多达200个探测器和声响器。该系统回路最长可达2 km, 每个设备上都安有一个快速短路隔离器, 还有一个大功率数字转换系统。Sita系统可在电脑或现场控制器上预先设定以增强适用性, 有15种感烟或感温探测器组合选择。Sita系统一个回路上支持200个多点组合探测器和声响器, 系统便于安装、调试和维护。

NFPA喷水装置性能最新数据统计

科技信息的查新工作 篇3

[关键词] 查新 检索 重要性

科技查新(简称“查新”)是在我国科技体制改革进程中萌生并发展起来的一项情报咨询工作。科技查新是由具备一定信息资源基础与相应查新咨询资质人员的查新站通过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等途径,运用综合分析和对比的方法,为评价科研成果、科研立项等的新颖性提供文献查证结果的一种信息咨询服务工作。科技查新的结果是为被查课题出具一份“查新报告”。

一、科技查新的发展

随着我国科技体制改革进程萌生并发展起来的。最早形成于1985年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情报研究所。此后,各级科研管理部门为了避免科研课题重复立项和客观正确地判别科技成果的新颖性,也开始了查新咨询工作。1990年10月8日,经国家科委上报国务院,国家发明奖励办公室于12月31日公布了首批19家一级查新单位(也称国家级查新单位);此后又授权了19家一级查新单位。卫生部、教育部、农业部等也先后授权一批查新点。发展至今,我国查新机构形成了三大系统,即全国省市级综合查新机构、各行业部委专业性查新机构和高校系统查新机构,它们构成了一个多级别、有分工的机构网,共同负责我国不同地区、不同专业、不同目的的查新工作。

温州市科技情报研究所成立于1978年,位于浙江省温州市九山北路。是以传播科技研究和提供科技文献与信息为主要任务的公益型事业单位;是温州市科技信息领域最大的研究机构和信息中心。

2000年,温州市情报研究所被确定科技情报中心查新检索单位,具备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科技查新工作的专业资质。目前所内有查新员8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6人),专业涉及农业、生物、电子、计算机等。十多年来,我所已为委托单位完成了近几千项科技查新项目,我们的检索工具和数据库齐全;工作人员熟练掌握检索技能并具有的一定的专业知识,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综合分析能力。

除科技查新工作以外,本所还开展论文被引用、收录情况检索,课题跟踪,专利检索,专题资料收集等检索咨询服务工作。

二、科技查新工作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随着科技管理机构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对科技查新的逐渐认同,科技查新工作已成为科研课题鉴定、新产品研发和申报科技奖励乃至科技立项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科技查新数量稳中有升,科技查新程序日益规范,科技查新报告质量也明显提高,但在大环境发展喜人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总结各查新机构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集中表现为六点:1)信息资源配置不足,还有许多文献未公开发表或未被数据库制作单位收录。2)人员结构不尽合理,查新人员水平参差不齐。3)服务内容缺少创新,缺乏信息的增值服务。4)信息分析水平不高,新颖性的评价极少,使用外文检索的能力仍待提高。5)科技查新机构没有统一的服务资格认定和考核指标体系。6)查新质量缺少有力的监控,查新报告质量无法定量定性评估。

但不同查新机构,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所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又不尽相同。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和体会,笔者认为,温州市科技情报所在科技查新工作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转

一方面,由于数据库资源众多,而温情所经费有限,目前尚不能购齐所有的数据库资源,这制约了查新信息检索的完整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查新报告的可信度和准确率;另一方面,我所现有已购置的几大数据库,因其所属的单位不同,常遇到一些文献几个数据库均有收录、而另一些文献几个数据库都未收录的问题,形成了资源重叠和缺漏并存的矛盾,重叠造成了资金的浪费,缺漏则影响了检索的效果。

查新人员结构需进一步优化,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首先,本所的查新工作人员,由于各人所学专业不同,理解力、判断力、分析力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不利于中心查新水平的整体提高;其次,受年度项目申请、专利申报、考核评奖等阶段性工作的影响,查新工作时常出现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为了合理分配工作,查新人员不得不跨专业检索课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查新报告的质量;再次,查新人员虽然参加过统一培训,但是查新工作是不断发展的,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需要对专职查新人员进行继续培训。

三、什么是科技查新

科技查新是文献检索和情报调研相联络的情报研究事项,(比如;企业需要进行立项、申请专利、成果鉴定、成果报奖时)它以文献为基本,以文献检索和情报调研为手段,以检出功效为依据,经由过程综合剖析,对查新项目的新鲜性举办情报学审查,写出有依据、有剖析、有比拟、有结论的查新呈报。也便是说查新因此经由过程检出文献的客不美观毕竟来对项目的新鲜性做出结论。是以,查新有较严厉的年限、领域和措施规定,有查全、查准的严厉要求,要求给出明晰的结论,查新结论具有客不美观性和鉴证性,但不是周全的成就评审结论。这些都是纯挚的文献检索所不具备的,也有别于专家评审。

四、科技查新的作用

科技查新是在科技管理体制不断改革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它主要服务于科技奖励、申报、科技立项、项目验收或成果鉴定、专利申报(专利查新)、技术引进以及国家、地方和部门规定的其它需要查新的科技活动,它的作用贯穿于科研活动及其管理的整个过程。所以,伴随着我国科研管理体制的改革深化,科研查新越来越受到科研管理部门和广大科研人员的重视。为了提高科研立项和成果评价的严肃性、公正性、准确性和权威新和提升科研项目管理的创新性,科技查新对科研项目创新管理的支持作用研究便成为一项很有意义的研究。

五、科技查新为科研、生产提供依据

1、为科研立项提供客观依据

立项查新是为科研人员选择课题、科研资助和科技管理部门在审批科研课题时必须清楚地知道该课题在论点、研究开发目标、技术路线、技术内容、技术指标、技术水平等方面是否有可行性、新颖性,目的在于科技人员确立课题时选择正确的研究方向,防止将研究过的项目立为研究课题,或者对正在进行研究的项目进行调整。立项查新同时还可以为主管科研主题的专家、领导提供一种客观评价指标,改变了以往课题无从参考凭经验或课题表面现象等盲目状态,为领导决策服务。同时通过科技查新为课题是否具有新颖性的判断提供客观依据。防止重复研究造成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和损失。

2、为科研成果鉴定提供可靠的依据

科技查新能保证科技成果、报奖等的新颖性、先进性、科学性和可靠性。目的在于帮助专家公正、客观地评价研究成果,减少失误,保证成果的质量,增强科学的严肃性,实事求是地放映科研水平。传统的成果鉴定是由专家来完成的,虽然专家们的评定意见有一定的权威性,而当今科技迅猛发展,即使专家也难以完全获得国内外的科技信息,科技查新的结论可以作为专家评审的有益补充,为科技成果的鉴定、评估、验收、转化、奖励等提供客观的文献依据,保证科技成果鉴定、评估、验收、转化、奖励等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3、为技术创新提供可行性依据

科技查新实质是对科研工作新颖性的鉴定,而新颖性则是技术创新的重要特征。技术创新活动通常具有强选择性,需要在多种技术方案进行选择,而技术的新颖性是选择的依据之一。因此,技术创新在一定意义上讲,主要不是比技术,而是比决策,谁的决策快速、准确,谁就能争夺竞争的主动权,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更是如此。在企业高层决策过程中,仅凭个人的才智是远远不够的,唯有以可靠的科技情报作为决策依据,才能降低创新风险,使企业持续、稳定地发展。企业在技术创新中需要,主要是信息咨询、分析、建议、反馈和预测等,用以弥补决策者能力上的局限,围绕企业的技术需求和竞争,我们可以确定科技情报工作在介绍产业发展中的定位,为技术创新提供综合性情报服务。主要任务是情报保障、情报分析和情报咨询。工作内容包括: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利用电子信息网络,进行清晰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加工、分析,提供准确、方便、快捷而科技查新是解决上述问题,科技查新机构在信息资源、技术、设备、智力资源等方面具有很大优势,也拥有大批专业的查新人员,他们具有较强的检索技巧和信息分析能力,能够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决策依据,使技术创新科学化和规范化。

信息科技教师信息素养(主讲稿) 篇4

信息素养的含义是非常广泛的。是指通过学习和实践所形成的在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发布和应用等方面的观念、意识、知识与能力。在数字化环境下,教师和学生获取信息的更加方便快捷,教师该如何利用这一渠道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呢?

1.建立良好的信息意识;

互连网是一个知识的宝库,曾经有句广告词说“有不懂,问百度”,互联网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信息科技教学中需要融入计算机的发展和最新的计算机动态,需要教师树立良好的信息获取意识,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多留意多想多记,将最新内容融入到日常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比如最近信息行业发生的大事:苹果公司前CEO乔布斯去世了,利用课上对乔布斯的生平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告诉学生,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勇于面对挫折和困难才能驶向成功的彼岸,利用乔布斯的经典语句“活着就为改变世界”,鼓励学生要勇于思考,勇于实践创新。

互联网上有很多优秀的教案和研究,信息科技教师在利用这些资源的同时,不能照搬照抄,依葫芦画瓢,必须先将这些有用的资源根据目前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加工处理,适时调整教学的进度,适合学生的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

2.掌握信息技术不断学习和提高的能力;

在信息处理能力上,对信息科技教师的要求更高。现在的学生在初中已累积一定的信息处理能力,并且部分学生表现出了较高的计算机水平。中学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实践操作能力的强弱,会直接影响教学的组织和教学的质量。一般来说,信息技术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体现在对硬件的维护和对软件的应用上。例如,学生在上机操作过程中,计算机或者网络发生了故障,教师最好能够及时排除和解决,保证教学正常进行;学生在操作应用软件时遇到了困难,教师要能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我们现在教授的是VB编写程序,学生在上机调试程序的过程中会发生各种各样的错误,有些错误是老师也始料未及的。学生往往不具备自己发现问题的能力,如不及时处理,程序就没有办法调试成功,这就考验了教师的基本功,教师要帮助学生去发现问题,指导他们解决问题)所以要求教师不但要熟悉和精通自己所教的学科软件外,还要掌握其他信息处理工具软件,和处理计算机突发问题的能力。

3.在教学中表达信息和使用信息工具的能力;

信息科技教师要精通课件制作,教学过程并不是一个格式可以规范得了的。不同教师课堂教学的思路固然不同,同一教师对同一内容也不见得是机械照搬,教师在不同的班级授课,内容、授课顺序也不可能完全相同。信息科技教师在现代教育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制作课件,使这些课件更好地体现教学理念,不是一层不变的,教师可以灵活选择。

4.探索和实践教育教学模式的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的最大特点是一门集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的基础性课程。根据知识点和授课的要求,需在日常教学中尝试多种教学模式:

(1)、讲练结合

对于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点,尝试使用讲练结合的方法,例如二进制十进制的相互转化、声音文件、图像文件的计算大小等。

(2)、演示教学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的功能,使学生机的屏幕信息与教师机一致,这样可以将教学过程中的操作步骤一步一步演示给学生看,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充分认识、了解课本中的理论知识是如何与实践相结合的,事实证明,以这种方式进行知识的讲授,学生掌握知识的效率非常高。在教学总结部分用演示教学讲解学生在上机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3)、小组合作 对学生可以通过自学或者小组互助就能自主学习的知识点或者小组合作完成一个项目,尝试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小组中充分与他人合作,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同学的帮助在实践中逐步掌握新的知识,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使学生的交流能力、自学能力等得到了有效地锻炼。

(4)、分层教学

根据高一新生入学信息科技水平的调查显示,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非常严重。有些同学能熟练使用计算机解决问题,有些同学对计算机的使用仅停留在会上网,会聊天。这就给计算机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有基础的学生“吃不饱”,很容易失去上课的兴趣;而后进生因“吃不了”常常会失去了信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分层次教学,(每次上机都会分为基础题和提高题,基础题为所有同学都必须完成得,提高题是学有余力的同学选做),这就让学生在自己原有的知识技能基础上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这样的模式提高了同学学习的兴趣,同学们都为能完成提高题而感到满足。这样即避免了同学吃不饱和吃不了的情况,同时避免了学有余力的同学在完成既定任务后,想要去上网和游戏。保证了课堂的秩序。

科技信息 篇5

拥有HTC血统的巨瞻(Band Rich)这次的摊位相当低调,竟然在世贸一馆的二楼,让笔者找了一下。现场展出的设备几乎都是跟4G(LTE)有关,像是行动热点与网卡,都已经可以正式支持LTE与HSPA+,Wi Fi也能支持到Pre-N。LTE下载可到100 Mbps,上传则有50 Mbps。

上图这款型号为“Bandluxe PR50”行动热点,除了上述功能外,并且具有AGPS与GPS数据功能,现在的行动热点尚不具备GPS分享的功能,因此i Pad Wi Fi版若使用现在的行动热点是无法使用定位服务甚至GPS功能的,PR50就可以解决前述问题,而且电池容量提升到2200m Ah

Computex 2011:J5 Create的Wormhole在两台电脑间打个虫洞

用USB线在两台电脑间传档案或是做KM切换(键盘鼠标切换)都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但市面上鲜少有简单、方便、便宜的选择。J5 Create的Wormhole就是希望能改变这一点,它的操作简单到两端各插上一点计算机,让里面内置的软件开起来,就可以分享键盘、鼠标和档案。键盘鼠标的部份两边都可以独立设定(即被连接的两台计算机都可以操作另一台),只要按中键或把鼠标移到屏幕的边缘,就可以「跳」到另一台计算机上去。不仅如此,两台计算机间还可以直接用拖放的方式复制档案,以及使用复制贴上,在很多时候感觉就像在用一台接两个屏幕的计算机一样。

Wormhole系列产品其实我们在一月就有稍微看过,这次的重点有两个,分别取名为「Wormhole KM Switch」和「Wormhole Station」。前者就是一条两端有一般USB随身碟大的USB线,所有需要的逻辑芯片和软件都装在里面;后者则是一条架在笔电后面的「散热dock」(虽然我对这种东西究竟能散掉多少热一直有些怀疑),提供两个额外的USB 3.0埠和一组卡片阅读机(Micro SD、SD、MS各一),当然还有上面提到的切换功能。

Wormhole KM Switch PC->PC版预计六月在台湾法雅客上市,售价约30美元,支持MAC的版本则要等到七、八月,售价约40美元;Wormhole Station上市时间是「很快」,售价约130美元。虽然我们不能说J5Create的Wormhole KM Switch是第一个这类的产品,因为早在2008年IOGEAR就出过功能极其相似的东西,但不论设计还是价格(IOGEAR刚推出时130美元!)都是Wormhole KM Switch胜出甚多。现场看起来KM操作的部份几乎没有Lag,不过传输实际表现如何就要再深入研究了。

高通指责NVIDIA阻碍Android平板上市

高通首席执行官雅各布(Paul Jacobs)日前表示,NVIDIA绑架了Android平板电脑的上市,妨碍了它与苹果i Pad的竞争。

雅各布说高通可以提供芯片,比NVIDIA更快地支持平板制造商。他说,推迟给Google争夺苹果市场份额带来了负面影响。雅各布认为:“它们无法形成规模市场,我们能。”

Google第一代平板设备选择了NVIDIA而放弃了高通。高通的营收是其三倍,它的芯片去年被745款新设备采用,包括数十款Android智能手机。

NVIDIA新闻发言人Hector Marinez对此表示不赞同。他认为NVIDIA的Tegra 2处理器已经被三星平板采用,到这个月底,NVIDIA将出货1000万片Tegrea 2处理器,尽管当中大多是手机用,而非平板。20大无线运营商中有14家提供Tegra芯片的设备。

雅各布说,尽管起步慢,到了今年假季(圣诞时期)会有更多的Android平板上架。

高通试图借Snapdragon处理器打入平板市场,目前它主要用在智能手机上,已经有40款Snapdragon平板正在开发中。

微软下一代操作系统会支持智能手机芯片,高通也打算利用这一机会,雅各布认为此举会给手机产业带来巨大机会,方便公司进入到个人电脑和平板市场。

雅各布还说,消费者希望电脑电池更好、一直连网、又轻又薄,这给手机芯片商提供了机会。对于其它电脑芯片制造商来说,平板是威胁,而不是机会。平板会蚕食传统PC市场。

2011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揭晓华为居首

2011年电子信息百强企业评选在广东省惠州市揭晓,华为技术、联想、海尔、长城科技、中兴通讯、海信、长虹电子、TCL、北大方正、比亚迪等分列前10名。惠州本土企业TCL、德赛、华阳、侨兴、光弘科技等5家企业入选百强。

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评选由工信部主办,从规模、效益、研发能力3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本届百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合计为1.5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届增长20%。其中,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的企业有27家;华为、联想、海尔三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0亿元。本届百强企业入围门槛为20亿元,比上届提高1亿元。

据悉,电子百强评选已是第25届。1987年首届百强企业中90%以上为从事彩电整机及配套件生产厂家,本届百强中从事软件、元器件、材料等企业数量达40余家。有数家企业凭借多晶硅、动力电池行业首次跻身百强行列;部分百强企业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机遇,已将战略重点转向移动智能终端、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领域。

工信部副部长杨学山认为,电子信息百强企业通过战略转型、科技创新、国际经营、兼并重组、生态发展成为推动行业增速回升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坚力量。但电子信息产业需要靠规模经济,中国电子信息企业相比较海外而言,在整机、元器件、软件等方面市场占有率不高,规模还不够大,希望企业继续做大做强,提高创新能力。

由19家从事OLED产品及应用研究、开发、制造、服务的企、事业单位及有关机构自愿组成的中国OLED产业联盟也于当天宣布成立。(文/中国新闻网)

中国成戴尔美国以外最大市场

戴尔大中华及南亚区总裁闵毅达(Amit Midha)今日表示,戴尔将通过并购来拓展数据中心业务。闵毅达还表示,中国已成为戴尔在美国以外的最大市场。

闵毅达说:“我们计划继续通过并购来推动创新,戴尔有意并购与数据中心相关的任何资产。”闵毅达透露,数据中心相关业务占到了戴尔利润的50%。

闵毅达称,戴尔获得了来自百度、腾讯和阿里巴巴等中国互联网公司的服务器订单,以支持他们的搜索引擎、社交网络服务和电子商务。在美国,谷歌和Facebook也是戴尔的客户。闵毅达称,在美国戴尔拥有云服务数据中心服务器市场70%的份额,在中国拥有该市场约60%的份额。

受数据中心运营商对服务器需求增长的推动,戴尔上一财季净利润翻番至9.45亿美元。今年2月,戴尔以8亿美元收购了数据存储公司Compellent Technologies。

闵毅达还称,今年戴尔计划将中国的服务中心数量增加一倍至2000家。同时,戴尔还计划拓展亚洲的销售网络,当前亚洲销售网络包括约1.5万个销售网点。

闵毅达还表示,近期中国已成为戴尔在美国以外的最大市场。今年晚些时候,戴尔将在中国销售屏幕尺寸更大的Streak平板电脑。此外,戴尔还计划在中国推出更多智能手机。

德瑞科学家计划十年内研制出人造大脑

德国和瑞士的一组科学家设定了一个独特的目标,计划创建人类大脑的电脑模型。这一项目名为“人脑项目”,参与项目的科学家可能不可避免地被媒体称之为“弗兰肯斯泰因团队”。目前,他们正与欧盟协商,希望能够获得10亿英镑(约合16亿美元)研究经费。(弗兰肯斯泰因是指脱离了创造者的控制并最终毁灭创造者的媒介或作品)

科学家表示成功创建人脑电脑模型有助于治疗帕金森氏症等一系列疾病,同时也有助于研制智能机器人和超级计算机,先进程度将远远超过当前的版本。瑞士洛桑联邦高等工业学院神经科学家亨利.马克拉姆将欧洲的9位顶级科学家组织在一起,进行此项研究。他在接受德国《明镜周刊》采访时表示:“这是人类面临的三大挑战之一。我们需要了解地球、太空和人类的大脑。我们需要了解何种因素让我们成为人类。”

参与人脑项目的科学家和研究人员认为,如果能够获得研究经费,他们有望在12年内“复制”大脑这个人类最重要的器官。如果创建人类大脑模型取得成功,将在一系列领域得到应用,例如制药行业。制药公司可以大幅缩短测试时间,利用这个电脑模型测试新型药物,无需进行人体测试。

科隆附近尤利希研究中心的超级计算机将在研究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马克拉姆表示此项研究涉及“数量惊人的数据”。尤利希研究中心神经科学家卡特林.阿姆特斯已开始绘制一幅详细的大脑地图。研究过程中,他需要将大脑切成8000片,而后利用扫描仪进行数字化处理。

马克拉姆说:“创建一个人脑电脑模型并非不可能,我们能够在10多年时间内做到这一点。一旦取得成功,这个电脑模型将为每年出现各种大脑损伤的20亿患者带去福音。”人脑模型项目组已经创建一个人造大脑皮层单元。大脑皮层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结构。人类拥有很多大脑皮层单元,它们与亲子关系和社会交互作用等复杂的认知功能有关。当时,研究人员利用电脑软件对数万个神经细胞模型进行数字化处理后创建出大脑皮层单元。

高通芯片将支持微软Windows 8

据国外媒体报道,高通CEO保罗·雅各布日前表示,Snapdragon芯片的优异性能将能给多种产品提供支持。此外,高通称该公司即将上市芯片将支持微软Windows 8操作系统。

据悉,高通双核Snapdragon处理器将在惠普Touch Pad平板电脑中首次高调亮相,同德州仪器和苹果出产的芯片一样,高通APQ8660也基于ARM架构。

据报道,本月高通还将开始下一代“Krait”MSM8960处理器的样品发货。高通副总裁拉杰·塔路里表示,其设计频率为2.5GHZ,并将3G和LTE(4G)整合在一块硅片上。高通对Krait抱有很大希望,宣布称该芯片专为运行Windows 8的产品所设计。

雅各布当日在高通会议上表示,高通还计划推出多种创意产品,包括蛤壳外形、可折叠以及平板,并在今年圣诞节前将推出一些基于Android系统的产品。

TDK展示透明OLED屏幕

透明屏幕已不新鲜,不过厂商们依然在这方面努力探索。据国外媒体报道,日本公司TDK近日展示了透明OLED屏幕UEL476。

据悉,该屏幕大小为2.4英寸,分辨率为240*320,透明度为40%,亮度为150 cd/m2。朦胧的亮光从屏幕前面通过,使他人无法从屏幕背面看清上面的文字信息。

目前我们见到的透明屏幕大多是AMOLED,而UEL476是PMOLED(被动式有机电激发光二极管),优点是比AMOLED更为省电,但反应速度比AMOLED慢,也很难做到大尺寸,也许将来会应用在一些走时尚路线的手机上。

X79芯片组走入笔记本

X79是用于Sandy Bridge-E高端桌面平台的芯片组,不过台湾ODM厂商蓝天(Clevo)却突发奇想,把它做到了笔记本中。

这款X79笔记本主板型号“P270WM”,整体尺寸和ATX标准板型差不多,只不过形状迥异。硕大的LGA2011处理器插座待在角落里,周围是7相供电电路,而那颗小小的裸露芯片就是X79。内存插槽只有一条DDR3 SO-DIMM(别急往下看),不过MXM插槽却有两条,足以支持Cross Fire X(以及SLI)。此外似乎还可以看到SATA接口。

翻到背面,我们看到了处理器插座固定背板、另外三条DDR3 SO-DIMM、一条全长和一条半长mini PCI-E插槽、Express Card/54插槽、读卡器等等。

再看侧面,接口相当丰富,有两个USB 3.0、IEEE1394b、e SATA、DVI、HDMI、Display Port、RJ-45,不过没有看到音频输出接口。

可以预料,这款主板将搭配Sandy Bridge-E处理器出现在Eurocom的超大型移动工作站中。

联想推Idea PadUltrabook U300s超薄本

在今年的台北国际电脑展上,英特尔公司展示了全新超薄笔记本电脑参考原型机,该型产品英特尔称作Ultrabook。从展会现场的情况来看,首款正式发布的Ultrabook笔记本是华硕的UX21超薄本,该本的轻薄程度已经给很多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今另外一款Ultrabook超薄本又亮相了,它就是来自联想的Idea Pad Ultrabook U300s。

联想Idea Pad Ultrabook U300s是一款基于英特尔Sandy Bridge平台的超薄笔记本产品,从现场的图片来看,这是一款相当精致的本本。

目前我们暂时还不清楚联想Idea Pad Ultrabook U300s超薄笔记本的详细规格信息,也不清楚它是否会采用英特尔最新的Sandy Bridge系列处理器。

富士通双面太阳能笔记本电脑

日益严重显露的能源危机给太阳能的普及提供了再好不过的契机,设计师Andrea Ponti设计制作了这个外型通透、时尚纤薄的笔记本电脑,虽然它目前只是一个超前的概念。它的背盖和键盘都是由可吸收太阳能的电子板制作而成,让它变成和植物一样,完全可以不用担心它的能源问题。不仅如此,纤薄和纯黑的设计让它格外高贵美观。这个设计也是专为Fujitsu富士通打造。

空客资助德国e Genius电动飞机首次试飞成功

由德国斯图加特大学飞行器设计系团队开发,空中客车公司资助的“e Genius”电力驱动飞机5月26日在德国明德海姆首次试飞取得成功。试飞过程持续20分钟,空中客车的未来概念开发团队则在首飞过程中负责收集和分析数据。团队成员还计划在29日进行2小时36分的第二次试飞。

“e Genius”电动力飞机的具体技术细节为:

-使用的电动力引擎最高转速2000rpm,最大推力60k W

-翼展长度16.9m,机体长度8.1m,座舱宽度1.1m

-重量850kg,可搭载2名乘员,总体重不超过180kg

-巡航速度最高235km/h,极限速度可达400km/h

除了资助这项研究外,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空气污染,空客还曾在生物燃料研发等方面做出过努力。

ARM总裁:ARM服务器推出仍需一段时间

日前ARM公司总裁为公众对基于ARM的服务器的期望泼了冷水,称2015年之前此类服务器不会量产,销售数量也不会很大。一些公司正在为服务器装配基于ARM的处理器,包括英伟达,Marvell和Calxeda。ARM之所以能够在服务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主要还是由于它比英特尔和AMDx86架构的处理器能耗更低。

ARM于2008年开始针对服务器展开研发工作,该公司坚信服务器将成为公司的重要业务。但ARM现在需要做的是,围绕其芯片产品,建立一套完整的产业链。

ARM在其下一代Cortex架构,A-15中添加了对虚拟机和64位软件的支持,这都是作为服务器芯片所必须的。但公司对于服务器芯片产品多久能够面世还没有发表声明,只是估计到2014或2015年。

技嘉推出内置SSD的Z68XP-UD3-i SSD主板

技嘉科技(Gigabyte)了解各位玩家对SSD的渴望,将于月底举办的台北计算机展中正式发表这款直接将20GB Intel SSD 331内建在主板上的Z68XP-UD3-i SSD,让各位不必再为该选购哪颗SSD而伤透脑筋。

目前并不确定我们能不能将这个内置的SSD当作普通一般的硬盘使用,不过至少一定会支持Inte Smart Response技术,也就是说这颗SSD至少能够用来暂存经常被使用到的数据。比如说:操作系统-以加快系统整体效能。据原厂的数据指出,开启这项技术后在PC Mark的硬盘效能测试值比纯硬盘系统快上四倍之多。而透过Lucid Logix的Virtu技术,这块主板具有快速切换内显及独立显卡的能力。平时使用低功耗的内显芯片,需要大量绘图运算时再切换给独立显卡全力冲刺。至于其它的特色还有USB 3.0、两个16x PCI-E、6GB SATA端口。

KINGMAX重回固态硬盘市场

早在2008年的Computex上,KINGMAX胜创就展示过自己的首批固态硬盘产品。不过三年过去了,他们的SSD产品线并未见什么起色,主打产品仍然集中在内存、闪存卡、U盘等领域。终于在Computex 2011,胜创重整旗鼓,发布了自己的SATA 6Gbps接口固态硬盘。

KINGMAX的新一代固态硬盘提供64GB到512GB容量,2.5寸标准规格SATA 6Gbps接口,支持NCQ,支持TRIM,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120万小时。全系列连续读取速度为415MB/s,64GB版写入95MB/s,128GB版写入175MB/s,256GB和512GB版写入260MB/s。

KINGMAX SATA III SSD提供3年质保。厂商方面称,其1.8寸SATA 3Gbps、2.5寸SATA 3Gbps和m SATA接口固态硬盘产品也将陆续登场。

分析师预测亚马逊平板电脑明年销量240万台

据国外媒体报道,虽然亚马逊尚未证实它是否真打算推出Android平板电脑,但已有分析师开始预测苹果i Pad潜在竞争对手的销量。据投行Piper Jaffray分析师吉恩曼斯特(Gene Munster)预计,亚马逊将在2012年售出240万台Android平板电脑。

曼斯特主要是根据另一位分析师提供的信息作出的上述预测。据近期有关报道称,Creative Strategies分析师提姆巴嘉宁(Tim Bajarin)预计亚马逊会在赶在今年年底圣诞节购物旺季来临之前推出至少一款Android平板电脑,巴嘉宁称亚马逊打算先推出一款10寸平板电脑,随后可能会推出一款7寸平板电脑。

巴嘉宁预计7寸平板电脑的定价为349美元,10寸平板电脑的定价为449美元。这些定价预期主要是根据亚马逊为Kindle电子书阅读器定价策略而推算出来的。

实际上,曼斯特认为亚马逊将利用平板电脑来接替Kindle运行Kindle电子书应用软件。同时,他预计亚马逊明年将要售出的240万台平板电脑不会对公司2012年营收或利润造成明显的影响。

曼斯特在研究报告中指出:“目前,Kindle(平板电脑和传统Kindle)的销售额只占亚马逊销售总额的3%,如果它真能在今年底推出平板电脑的话,这一比例将在明年升至4%。”

由于平板电脑的成本可能是Kindle的3到4倍,曼斯特预计亚马逊平板电脑的销量只会令Kindle销量减少少许,同时亚马逊将继续下调Kindle的售价。

曼斯特还下调了亚马逊Kindle明年的销量预期,他预计Kindle的销量将由今年的730万台增至1350万台,他原先预测Kindle明年的销量为1500万台。

曼斯特认为,至少在明年,亚马逊的平板电脑还不可能对苹果i Pad构成威胁,他预计苹果i Pad明年的销量为4480万台。

曼斯特还说,根据在i Pad2发行时对250名顾客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将近80%的i Pad用户没有考虑购买其他产品。他说:“由于苹果用户的忠实度很高,而且苹果产品已经获得了大量市场份额,因此i Pad2的众多竞争对手在2012年能够抢夺的用户市场份额只有30%左右。”

亚马逊平板电脑面临的难题还有很多,比如它的成本是多少?由哪家厂商提供生产服务和软件?亚马逊平板电脑是否支持谷歌的Android Market以及它自己的Amazon Appstore for Android?运营商会是谁?

自从亚马逊在3月份推出Android Appstore之后,业内人士就确信它正在开发平板电脑产品了。当被问及亚马逊是否在开发平板电脑产品时,亚马逊的首席执行官贝索斯(Jeff Bezos)的回应是“敬请密切关注”,这也进一步证实了业内人士的猜测。

搭载芒果1200万像素WP7新机HTC Mazaa曝光

还记得Murtazin透露的1200万像素WP7手机吗?我们之前一直很好奇这款手机是由哪个厂商生产的。现在,根据Murtazin在twitter发布的最新消息,谜底终于揭晓了。

从曝光的图片来看,我们可以很容易地认出这是一款HTC手机,而且外形酷似HTC Trophy。根据Murtazin的介绍,这款手机的型号为HTC Mazaa。而且正如Murtazin之前所言,这是一款1200万像素的手机,并且支持RAW格式。这也意味着,HTC Mazaa将成为首款支持RAW格式的智能手机。

苹果又添i Pad 2传感器生产伙伴

根据Digi Times报导,奇美电子科技近日前与苹果签署了一份技术授权协议,正式成为向苹果提供LCD显示屏的合作伙伴。除此之外,据可靠消息称,奇美已在研发触摸传感器,并计划于6月开始向苹果发货。奇美与富士康一样,是苹果的海外生产合作伙伴。据了解,由于目前已把IPS显示屏和触摸传感器增加到业务范围里,奇美正计划是把公司建立成为一站式服务生产商,为面板生产以及触摸屏部件。

众所周知,苹果i Pad 2之前的面板供应商是LG和三星。然而就在本周五有报导指出,由于三星的Galaxy Tab与i Pad在市场上相互竞争的原因,LG已成为苹果最主要的供应商。

微软称Surface 2.0平板电脑系统将登陆亚太

据国外媒体报道,微软Surface产品营销总监索马纳·帕拉坎达(Somanna Palacanda)日前表示,微软Surface平板电脑计算系统自数年前推出以来一直没有被广泛应用,不过即将推出的Surface 2.0产品将会吸引亚太地区的广大用户。帕拉坎达周五在媒体吹风会上表示,第一代Surface产品构建了Surface生态系统,使得微软收集了大量的用户反馈信息,了解了用户需要从平板电脑系统中实现怎样的功能。一些用户要求产品可以挂在墙上,价格再低点。第一代Surface产品的厚度为21英寸,售价为12500美元。

在此次活动中,帕拉坎达还展示了三星面向新加坡市场采用微软Surface系统的SUR40产品,该产品运行Surface 2.0系统,是一个宽40英寸,厚4英寸的触摸屏系统,预计9月初在新加坡市场上市,售价为8600美元。他指出,该产品主要面向商场、宾馆、汽车、银行以及保健等领域的垂直应用。

当被问及微软如何让Surface独树一帜,区别于其他触摸屏系统时,帕拉坎达表示,用户可以借助该系统在屏幕上实现更多的互动功能,普通的触摸屏产品可用来搜索信息,而Surface产品可以让用户实施和设计数字化工作。他指出,8600美元的价位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来说提供了许多价值,企业愿意购买这类系统,以增强它们的品牌推广。他还拿巴克莱银行作为例子说,该银行在采用了Surface 1.0系统产品后,营业额增长了50%。

帕拉坎达还表示,微软将不为Surface产品开设应用商店,因为企业更加愿意拥有个性化和定制的应用。不过,微软将为应用开发者提供帮助,以便他们的合作伙伴知道该产品可以应用于那些垂直应用。尽管Surface 1.0没有在市场上广泛应用,但是帕拉坎达相信,亚太市场将是Surface 2.0产品的主要市场。他认为,触摸屏产品的普及以及用户对触摸屏功能的了解将有助于Surface 2.0产品的推广。

联想Idea Pad K1换芯北美露面,Tegra 2处理器

我们已经知道联想的乐Pad将会在北美以Idea Pad K1的型号开卖,不过今天Buy.com泄露出来的信息显示,这款平板将配置NVIDIA 1GHz Tegra 2处理器,而不是乐Pad上的Snapdragon,1GB内存,32GB存储器,10.1英寸1280x800分辨率,micro SD和SIM卡槽,micro HDMI视频输出,2个摄像头,前面200万后面500万像素,10小时电池续航时间,系统将会是Android 3.0或Android 3.1,应该会升级到后者,而屏幕分辨率提到是1280 x 720或1280 x 800,也应该是后面的,价格没有明确标出,不过有看出来是510美刀出货,约3310元人民币,具体出货时间未知。

Panasonic接手Sanyo Xacti枪型摄相机产品线,一连推出3款新机

在Panasonic正式吃下Sanyo后,Panasonic似乎是不想把Sanyo当成子品牌经营,看来Sanyo的品牌也会渐渐淡出市场。但是Sanyo旗下仍有不少具有独特性的产品,例如脍炙人口的Xacti枪型摄相机产品线,在当时打破DV与数字相机的界线,具有相当的市场支持者。而Panasonic也正式将这条产品线复活,一连推出三款机型。

其中HX-WA10是Sanyo DMX-CA100/VPC-CA100的小改款,不过有效像素从14.4MP提升到16MP。另外两款机型HX-DC15以及HX-DC1的外型也是承袭Xacti系列的经典设计,有效像素分别16MP以及14.4MP,前者拥有16GB内建内存,后者则是搭配80MB内建内存。以上三款机型也都是防水机型设计。只有HX-WA10才有防水机制。

联想下半年发布智能电视

联想集团移动互联产业链条的重要产品之一,联想智能电视将于今年下半年正式发布。截止目前,联想已经储备了播放时长30万小时的片源内容。关于联想智能电视的命名方式,有业内人士向搜狐IT分析,联想或许会延用乐Phone和乐Pad的惯例,即取用乐TV这一名字。但截止发稿时为止,并没有得到关于这一命名的确切消息。

消息灵通人士表示,联想集团关于智能电视的重心,一方面是硬件产品的研发设计,另一方面是基于内容方面的打造,其中内容方面建设是联想智能电视的核心竞争力,由联想研究院负责大部分工作。

内容运营方面,联想主要有两个重大举措,一方面是打造智能电视应用商店,将联想研究院的成果平移到智能电视应用商店中,如乐Pad应用。另一方面,就是借助联想同上海文广集团的合作,不断充实联想新媒体库。

Llano APU迷你小板终于来了!

在之前的Brazos APU平台上,Mini-ITX迷你板型几乎是标准配置,而迄今为止曝光的Llano APU平台主板大多都是ATX标准大板,只有技嘉的GA-A75M-UD2H采用了micro ATX小板型。现在,大家期盼已久的Mini-ITX迷你板型终于来了——华擎“A75M-ITX”。

这款迷你板子采用了4相供电和全固态电容,看上去卖相还不错。中间是硕大的Socket FM1 APU处理器插座,周围环绕着两条DDR3-1866 DIMM内存插槽、四个SATA 6Gbps接口、一条PCI-E x16全长扩展插槽,而小小的白色铝质散热片下就是A75M芯片组。

背部接口倒是很丰富,有一个键鼠两用PS/2、四个USB 3.0、两个USB 2.0、一个e SATA、VGA、HDMI 1.4a、千兆以太网RJ-45、7.1声道音频口和光纤S/PDIF(支持THX)。

总的来说有些平淡无奇,不过按照华擎的传统这块迷你小板肯定会相当便宜。预计会有更多类似小板陆续出现。

Team推波普风格USB 3.0多合一读卡器

存储厂商Team日前公布了6月初参展Computex台北电脑展的新品阵容,首款主打产品为读卡器TR1151,不仅支持新一代的USB 3.0高速接口,设计也颇具特色。

TR1151尺寸为83.9x54.9x10.5mm,重量仅80g,号称当前业内最迷你的多合一USB 3.0读卡器。其外壳涂装有两种设计,均为波普艺术风格的手绘作品。

科技信息 篇6

iPhone4S上的800W像素摄像头的图像传感模块,索尼抢下了苹果传统图像传感模块生产企业Omni Vision的饭。而看起来索尼似乎对i Phone4S图像传感模块的利润感到满意,索尼执行副总裁吉网浩日前在东京接受采访时表示,索尼将专门成立一个图像传感模块产品部门,以增加图像传感模块的产量。iPhone4S采用来自索尼的800W像素摄像头,替代了OmniVision的部件。消息传出后,直接导致后者股价大幅下跌。OmniVision从iPhone3G时代起,就一直是苹果的摄像头传感部件的独家供应商,但由于其800W像素的传感器硬件升级一直未能完成,最终在i Phone4S上,被索尼抢过订单。

索尼预订将于12月1日,正式成立独立的图像传感器模块产品部门,对于这么小型的部件来说,索尼如此重视的举动,背后应该还是想争夺更多的苹果订单。

纳米结构新电极可充电4万次

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纳米技术开发出一种电池阴极,可反复充电4万次,且电池容量损耗不大。相关论文发表在22日《自然·通讯》杂志上。

新能源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能源行业对电池的需求不断增加。可大量快速充放电的电池不仅能够适应电力需求的周期性波动,还可以存储太阳能、风能等间歇性能源。然而,目前的电池技术要么过于昂贵,要么充电次数不足以满足实际的需要。

由于电网电池需要的是大型储能电池,因此新电极采用了价格低廉、自然储量丰富的物质。电极由铜及铁基纳米材料构成,使用水性硝酸钾电解液,充放电时,钾离子在电极间移动。研究人员首先用铜替代普鲁士蓝(亚铁氰化铁)的一半铁,然后将新化合物制成纳米晶体,覆盖在布状的碳基质上,最后将其浸入到硝酸钾电解质溶液中。研究表明,新电极充电4万次后,其电池容量依然可以保持83%。目前,铅酸电池可充电数百次;锂电池可充电1000次左右。

新电极也存在弱点,其充电容量相对较低,为60毫安时,而锰氧化物阴极的充电容量为100毫安时。此外,以铜替代铁也会相对提高电极的成本。对于电网而言,重要的是充放电的能源价格,新电极可充电上万次,可能会在充放电的能源价格上占据一定的优势。如果其充放电的能源价格低于钠硫电池,无疑将成为大赢家。此外,能源效率也十分关键,现在还不清楚新电极在充电时有多少能源损耗。

研究人员表示,该成果向制造新型低成本电池,使电网能够储存大量电能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目前他们正在调制电池阳极,并着手开发电池原型。

下一代Xbox概念设计:集成传感器+2TB硬盘+20倍速度

随着全新Xbox 360控制台即将推出消息的传出,各界开始不断报导关于下一代Xbox 360硬件的传闻,从新名字将可能是“Xbox 720”到微软将与电视机制造商签订协议,让Xbox Kinect传感器集成在屏幕里面,去除独立传感器设备,从而让无控制器游戏成为可能。近日,又有国外爆出了相关传闻,不过这次是关于设计师Joseph Dumary对下一代Xbox的设想。

Joseph Dumary是Yanko Design的设计师,他也对下一代Xbox控制台怀有无线设想,并且还作出了几张概念图。“100%数字Xbox Prestige以前360 Kinect为基础,形成了这款完全更少控制器游戏控制台,它甚至比Xbox Slim还小。”

100%数字是指,他的“Xbox Prestige”没有物理媒体驱动器,所有的内容接收都通过宽带完成。我们知道,到现在为止,关于游戏物理媒介将走向死亡的预言已经流传了一段时间,微软和任天堂两家公司都提供了广泛的在线商店。而索尼特别把钱花在刀口上,把即将推出的Play Station Vita掌机的焦点定在数字分配上,但媒体也将可以通过NVG卡和UMD获得。

当然,Dumary感兴趣的领域并不只是内容传输系统这一块。该概念还集成了传感器,去除了Xbox Kinect独立配件。另外,它还拥有一个2TB硬盘。微软开始向云服务转移,存储将主要用于下载游戏数据,而不是保存游戏程序。

如果远程服务让您感到新奇,它的配置就更是让人目瞪口呆:

“该控制台拥有八核处理器,超速表现,比目前的Xbox机子快20倍。它支持3D、4K2K、multi TV(DPConnect)、直播TV和网络摄像头,以及GPS,允许用户在活跃的地图上查看任何其他用户的位置。”

最后,我们还是要提醒一下,在你打算奔出房间、并卖掉你当前的Xbox 360而为这款设备付钱之前,请记住,这只是一个概念,无论微软最终将推出什么,它极有可能与Xbox Prestige非常、非常不同。

松下将在明年春季在欧洲市场推出Android手机

松下Panasonic在几年前还可以看到有手机产品,它们已经不做很久了,不过现在看来其打算重新进入手机行业。

根据Nikkei的消息,这个家电巨头将在欧洲推出其Android设备,北美或许是下一站。他们已经正在和欧洲几个主要的电信运营商进行洽谈,将会提供几款Android手机,如果顺利的话,北美和亚洲的一些国家也会有机会享用。这和上周传出的松下正在寻求公关公司帮其传播将要在欧洲推出智能手机的时间点吻合,所以我们有可能在即将到来的CES或者是MWC上看到这些机型。当然对于我们消费者来说,多一个产商就多了一个选择。

7.6英寸AMOLED全彩显示屏国内研制成功

“你可别小看了这块7.6英寸AM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面板)全彩显示屏,应用到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等中等尺寸显示应用终端,不仅色彩更逼真,耗电量也仅有TFT LCD(液晶显示器的一种)的6成。”技术人员28日向记者展示了最新研制成功的国内尺寸最大的AMOLED显示屏。

AMOLED被称为下一代显示技术,具有视角较广、更薄更轻、主动发光(不需要背光源)、高清晰、高亮度、响应快速、能耗低、抗震能力强和可实现柔软显示等特点,其中不少特性是TFT液晶面板难以实现的。包括索尼、三星电子、LG、友达都十分重视这项新的显示技术。i Phone等手机市场的热门产品,也都对AMOLED有兴趣。

据介绍,研制成功的7.6英寸AMOLED显示屏分辨率达800×480像素,色彩数为16.7M色,较之于目前主流的TFT-LCD平板显示器,其显示色彩更加逼真。此外,通过采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传输材料,大大提高了显示器件的发光效率,屏体功耗远低于目前同等亮度下的LCD产品。

据悉,在清华大学OLED技术支持下,昆山维信诺显示技术有限公司已掌握了完整的OLED材料技术、器件技术和生产工艺技术,2011年前三季度出货量居全球第二位,国内第一位。为加快中国大尺寸OLED显示器的研发和产业化,维信诺公司与昆山工研院等单位联合成立了专门从事AMOLED技术研发和产业转化的创新技术研究机构——昆山平板显示中心,并建成国内首条AMOLED中试生产线,先后成功开发2.8英寸和3.5英寸AMOLED全彩显示器。

此次,7.6英寸AMOLED全彩显示屏的成功研制,为中国自主研发中大尺寸AMOLED显示产品奠定了坚实基础。可预期,未来国产消费类电子产品将更趋轻薄和低能耗。

WP7入华微软借道苏宁

日前,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兼微软国际总裁古德华造访苏宁电器集团总部。据悉,此次微软与苏宁着重就Windows 8及Windows Phone手机在中国上市推广进行了沟通,微软表示将优先考虑苏宁作为其两大产品的首要销售渠道。

此前有消息称,微软计划在2012年销售出1亿部Windows Phone手机,而中国市场是微软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之一,并且中国已超越美国正式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消费市场。因此,Windows Phone手机在中国的推广显得迫在眉睫。

随着升级到芒果(Mango)系统,Windows Phone手机增加了对中文输入的支持,这次更新升级扫清了Windows Phone手机在中国大规模推广的最大技术障碍。

此外,随着Windows Phone手机的销售看涨及明年春天进军中国的消息流出,应用开发商对于Windows Phone的开发热情也愈发高涨,纷纷将目光转向WP7这一新兴市场。目前,在微软应用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众多中国本土应用的身影,诸如QQ、微博、人人、UC等。

广东联通称将适时升至84Mbps无线网络

11月29日消息,在中国联通3G商用两周年之际,作为中国联通发展的风向标,中国联通广东分公司(以下简称广东联通)透露,广东联通沃3G用户数已突破500万户,将花费110亿元建设高速无线城市群,并将适时将网络数据能力提升至84Mbps。

联通首批3G用户突破500万的省市

作为经济发达地区,广东一直是通信业发展的重镇,广东联通也是中国联通3G发展的重要标志。早就有人说过,广东联通如果3G商用成功,那就意味着中国联通3G有望成功。

从实际情况来看,广东联通3G商用已显现业绩。在28日举行的“广东联通沃3G十大运营成果”发布会上,广东联通宣布,广东联通沃3G用户规模在短短两年时间内突破500万户,实现了跨越式增长。

广东联通表示,之所以取得如此快速的增长,主要是由于几个方面,客观来说,中国联通拿了个好牌照,其所采用的3G制式WCDMA技术成熟、网络先进,全球5.2亿3G用户80%使用WCDMA制式网络;但中国联通也在运营方面有重要创新,资费方面,中国联通率先打破以往运营商各地资费不统一的惯例,创新性推出全国一体化资费体系,长市漫一口价,树立了行业的新标准。

终端方面,在继与苹果公司合作独家引进i Phone系列手机,引发全社会购机入网狂潮之后,又于2010年重新定义沃3G千元智能机,改写行业标准,让智能机得以普及。

品牌方面,联通在售3G套餐包括A、B、C三个系列,适合各种需求的用户。今年推出的面向青少年市场的“沃派”36元套餐,包含500M的定向流量,极大满足了年轻潮人的上网娱乐需求。

尔必达、东芝陷入库存危机金士顿伸出援手

业界消息称,金士顿正准备拉上游合作伙伴尔必达、东芝一把,以将他们从严重的内存颗粒库存危机中解救出来,而方法就是大规模的。

此外,海力士也是金士顿内存的颗粒供应商之一,后者同样打算增加来帮其渡过难关。

评论人士称,2011年对内存颗粒厂商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一年(这些年他们好像就没容易过),其中很多都面临严重的现金短缺,不得不想尽办法寻求资金。做为“一条绳上的蚂蚱”,金士顿显然不能坐视不管,但目前还不清楚金士顿的规模具体会扩大到什么程度,又如何去消化。

相关消息,由于供应商产能的缩减,DRAM内存颗粒现货价格近日略有反弹,而此前2Gb报价的一度逼向0.60美元,几近历史最低记录。NAND闪存颗粒的报价则因为季节性原因而不断走低,不过即将到来的中国农历春节有望推动明年一月份的市场需求。

HTC:明年推多款新机绝不做诺基亚第二

据国外媒体报道,台湾智能手机制造商宏达电周一承诺,该公司将在明年年初推出具有竞争力的新款手机。宏达电还表示,随着在智能手机市场脱颖而出后公司当前面临着最大的挑战,但是宏达电仍将会坚持自己的战略。

由于投资人担心宏达电在从代工制造商转变为品牌制造商之后,该公司可能已经失去了创新力,宏达电今年成为了表现最糟糕的智能手机制造商。在上周宏达电出人意料的下调了第四季度营收预期之后,市场的这种顾虑达到了顶点。因为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中,宏达电的营收一直保持着双位数百分比的增长。

不过宏达电表示,该公司绝不会成为诺基亚第二。作为全球最大的手机制造商,诺基亚的市场统治力一直处于下滑之中。宏达电首席财务官容觉生(Winston Yung)在周一表示,“我认为公司当前面临的问题没有那么严重。我们已经改进了6个季度,今年最保守的估计是手机出货4500万部,这远超过去年2500万部的出货数量。”

容觉生表示,“明年我们将专注于产品的开发,推出更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不光是针对美国市场推出采用长期演进技术(LTE)的手机,我们还将向全球市场推出新手机。我们将发布一些全球性的旗舰产品。我们对这些产品充满信心。”

宏达电股价周一在台北证券交易所以下跌1.3%开盘,随后股价跌幅一度达到5%。宏达电当前的股价约为新台币478元,远低于今年4月时新台币1238.1元的价格。当时的股价,也让宏达电创始人王雪红(Cher Wang)成为《福布斯》排行榜的台湾首富。

元富投顾(Masterlink Investment Advisory)副总裁汤姆·唐(Tom Tang)表示:“由于宏达电手里的牌不多,因此很多境外投资者仍在抛售该股。与上次下跌不同,宏达电本次并未回购股票。”

除了面临苹果i Phone和三星Galaxy系列产品的竞争外,宏达电还要应对苹果等公司的专利诉讼。德国专利公司IPCom上周五表示,计划尽快终止宏达电手机在该国的销售。宏达电曾表示,这一指控毫无依据,并在法庭判决后提出上诉,但该公司目前已经撤诉。

苹果欲明年初更新Mac BookAir:或新增15寸版本

为了应对Ultrabook轻薄本的挑战,今天台湾媒体报道称,上游产业供应商透露,苹果打算明年第一季度为Mac Book Air更新,而他们还会新增15寸版本。

内部人士表示,除了11.6英寸和13.3英寸外,苹果为了进一步占据轻薄本市场,所以会在明年更新中推出尺寸更大的Mac Book Air笔记本即15寸版,目前这些这三个尺寸机型都已经开始试生产。

目前外界对于这款15寸版Mac Book Air颇感兴趣,并预测苹果会为它配备功耗更低的Intel Ivy Bridge移动处理器。

前不久曾有消息称,15寸版的MBA将会和11、13英寸一样不包含光驱,同时依旧保持低价。

第四季度硬盘供应缺口高达35%

来自台湾PC厂商的消息称,今年第四季度全球硬盘需求量约为1.8亿块,而由于泰国洪灾的影响,实际供应量只会有1.1-1.3亿块,缺口达到了35%之多。

有些PC厂商仍然持乐观态度,认为硬盘短缺将在2012年第一季度得到缓解,但也有厂商认为得等到明年第二季度。无论如何,硬盘产业需要短则9个月、长则24个月才能完全恢复正常生产水平,因此2012年的整体情况会偏向于悲观。

宏基已经决定将计划于12月发布的笔记本提价2-3%,以应对硬盘成本的上涨,而华硕、戴尔也可能会采取同样的措施。

产地换中国希捷新Barracuda硬盘全面开售

希捷新的Barracuda系列硬盘推出后,单碟1TB、总容量3TB的产品本月首先在市场上开售。而之后不久此次新推出的产品中2TB(3碟,单碟666GB)与1TB(单碟1TB)型号也随即登陆市场。

新上市的两种硬盘具体型号为ST2000DM001与ST1000DM003,其中后者整体尺寸为20.17*101.6*146.99mm,重量仅为400g,比日立在9月推出的单碟1T硬盘还要轻50g。技术规格和之前报告的相同:转速为7200rpm,缓存容量64MB,最大内部传输速度210MB/s,正常运行功耗5.9W,待机时3.36W,睡眠状态下0.63W。

目前希捷新Barracuda 2TB与1TB的产地均为中国,在日本市场的售价分别为14980/9980日元,约合人民币1230/820元左右。而后者即单碟1TB型号ST1000DM003目前国内也有少量报价,在720元左右。

传微软与索尼等合作将Kinect整合到电视机

Kinect是微软转为Xbox 360游戏机开发的体感外设,它一经问世就受到了消费者的追捧,成为有史以来最畅销的电子产品。随着Kinect技术的成熟,微软希望将它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除了宣布明年将针对企业发布商用版Kinect for Windows SDK软件开发工具包,微软还将在明年针对PC发布专用的Kinect硬件。

微软并未止步于此,据国外媒体透露,微软当前正在同索尼、Vizio等厂商洽谈,可能会为索尼TV等电视机开发Kinect体感控制器,将Kinect技术授权给索尼等。即使你的客厅里没有Xbox 360,也能体验到Kinect那神奇的技术了。

据悉,配备Kinect的电视机将于运行下一代Windows系统的本地PC相连,支持基于手势的电视机操作,比如抬抬胳膊就能打开电视机、换台、调整音量,它还可能会识别不同的用户并自动为用户恢复上次关闭的节目或程序。

意法爱立信骤然换帅新CEO于12月1日上任

爱立信与意法半导体合资的移动芯片组制造公司意法爱立信(ST-Ericsson)周一宣布,该公司已任命迪德尔·拉莫奇(Didier Lamouche)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拉莫奇将于2011年12月1日正式履新。拉莫奇目前担任意法半导体首席运营官一职,从2011年4月开始担任意法爱立信董事会董事。

拉莫奇拥有超过25年的IT和半导体产业经验,拉莫奇将取代在转型期内担任意法爱立信首席执行官的吉尔斯·德尔法西(Gilles Delfassy)。在意法爱立信的转型期内,这家公司从传统的功能电话产品转向领先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平台。

意法爱立信董事会主席卫翰思(Hans Vestberg)代表公司全体董事表示,“我很高兴的宣布这一人事任免决定。迪德尔·拉莫奇的背景和丰富的产业经验,将会给意法爱立信在公司这一重要的转型期带来重要的价值。代表意法爱立信董事会,我感谢德尔法西为公司做出的巨大贡献。”

作为意法爱立信的母公司,意法半导体和爱立信都承诺将支持意法爱立信成为产业领军企业的战略。意法爱立信在爱立信的端对端战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是意法半导体成为多媒体聚合应用龙头愿景的组成部分。

在过渡期内,德尔法西将继续担任意法爱立信新任首席执行官的高级顾问,支持拉莫奇。拉莫奇将继续担任意法半导体的首席运营官,但将把精力投入到意法爱立信的工作当中。

苹果已钦点夏普提供新一代i Pad屏幕面板

之前分析师所称夏普将为苹果提供下一代i Pad的屏幕,你或许不买分析师的帐,那么今天《华尔街日报》也发表报道称,苹果已经点名要夏普为他们提供下一代i Pad的LCD屏幕。新款i Pad预计明年初发布,流传最多的发布日期集中在明年3月份。在《华尔街日报》今天的报道之前,已有报道揭露苹果与夏普签订了10亿美元的合作协议。传新一代i Pad配备的是Retina屏幕,这是应用在i Phone 4上的超清晰屏幕,另外,新一代i Pad将具有更快的处理器,更薄的外观设计。

《华尔街日报》称:“我们的消息人士透露,苹果已注资夏普在日本的面板制造工厂,具体投资金额不详。苹果计划与多家零件供应商合作,以确保i Phone和i Pad产能跟得上需求。总部在大阪的夏普公司主要生产液晶屏幕,他们的产品广泛应用于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和纯平电视机。据这位消息人士透露,夏普已经为苹果供应了i Phone LCD屏幕面板,并将继续为下一代i Phone供应面板,也就是明年发布的新一代i Phone。”

从《华尔街日报》我们采集到有趣的信息是:此前的报道只提到夏普会为第六代i Phone提供LCD屏幕,可是,《华尔街日报》的消息则称,夏普已经为苹果供应过i Phone屏幕面板,应用在当前款式的i Phone,例如i Phone 4S,或者是8GB的i Phone 4。

苹果招聘芯片工程师或为下一代处理器做准备

苹果目前正在积极地招贤纳士,继此前我们报道他们正招聘云计算方面的专业人士之后,国外媒体又有最新报道称苹果又发布了高级工程师的招聘启事。

该招聘启事要求应聘者必须具备条件之一是:在使用高新处理器技术进行芯片制造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报道称,这暗示苹果或许正在考虑为下一代移动设备开发新的处理器。而他们即将招聘的工程师则会投身到新的芯片集的开发之中,这些芯片会采用So C或者是System设计。

目前i Pad 2/i Phone 4S使用的A5处理器使用的是45纳米的处理工程,而以后的A6/A7处理器则可能会使用小于45纳米的处理技术。这就是苹果正在招聘的工程师必须拥有的专业知识。招聘启事要求“拥有So C系统级芯片的设计经验,该系统芯片的频率要大于1GHz,而且使用的是小于45纳米的工艺技术”。

今年年初有消息称苹果A5处理器制造商三星开始使用28纳米技术来生产四核的A6芯片,而且消息还称这款芯片会在被运用在i Pad 3身上。

RIM股价16美元创下7年新低或遭微软谷歌收购ww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科技博客Silicon Alley Insider创始人亨利·布洛吉特(Henry Blodget)周六撰文称,由于在智能手机市场不敌苹果和Android,RIM可能将会成为新的“Palm”。以下为文章内容摘要:

12年前,RIM借助推出黑莓手机革新了手机产品。如今,在智能手机市场已经远远落后于苹果和Android,可能会沦落成为新“Palm”。(早在大约18个月之前,布洛吉特就曾发表文章,称RIM可能会成为“新Palm”,当时RIM的股价在50美元左右。当然,RIM的管理层公开驳斥了这一观点,声称相对于市场中当前的产品,公司的产品很快将实现“质的突破”。但是不幸的是,许多人仍然相信RIM管理层的承诺。)

RIM股价在本周创出7年新低,当前的股价只有16美元。按照当前的股价计算,RIM的市值约为80亿美元。不过布洛吉特认为,对于一家像Palm一样即将消失的公司而言,RIM当前的股价仍然偏高。(惠普在去年收购了智能手机制造商Palm,并获得了Web OS操作系统,收购价格仅为12亿美元。)

但是随着RIM市值的持续下滑,该公司更有可能被竞争对手——微软、诺基亚、LG电子、宏达电,甚至是三星电子或者谷歌收购。当然,苹果绝对不可能会考虑收购RIM的问题。

对于那些钟爱了黑莓书记10多年的用户而言,该公司的灭亡确实令人心痛。虽然RIM仍然拥有一批忠实的粉丝,但是这阻挡不了RIM与Palm一道殊途同归的命运。

NTT DoCoMo今发布日本首部LTE4G手机

日本最大的移动服务提供商NTT DoCoMo公司今天发布了三星Galaxy SIILTE。

三星Galaxy SIILT是日本全国首个LTE兼容手机。虽然NTT DoCoMo从2010年底就开始提供LTE服务。

今天的发布标志着日本消费者首度可以购买到LTE功能的智能手机。

NTT DoCoMo LTE4G服务被称为“玺”(发音为“crossie”),NTT DoCoMo的LTE服务,其速度是日本3GFOMA服务速度的十倍,虽然日本4G网络尚处于起步阶段。

NTT DoCoMo公司总裁山田隆司今天在东京都千代田区的发布会上表示:“如果你使用它,你会满意它的速度。它可以与iPhone抗衡。”NTT DoCoMo是日本最大的三家运营商当中,唯一一个没有提供苹果手机的运营商。据称,苹果公司对运营商安装应用程序的强硬立场,让合作会谈不欢而散。

据报道,NTT DoCoMo希望年底前LTE兼容的手机用户可达到130万,到2015年达到300万。

NTT DoCoMo销售的Galaxy SIILTE价格为20,000日元(约合260美元),消费者需要和NTT DoCoMo签署1个为期两年的消费合同。

日立索尼联手为苹果研发4英寸显示设备夏普带来新技术

最新消息称日立和索尼正联手和苹果一道研发新的4英寸液晶屏幕面板,届时它可能会出货给下一代i OS设备,这两家公司将于2012年春季和东芝移动显示器公司的业务合并,共同投资发展下一代移动显示屏的产能。

一名熟悉内情的人还声称,苹果已经在夏普公司的龟山第二工厂开始生产IGZO(铟,镓,锌)材料的液晶面板,这可以为未来的iPhone和iPad改善性能,据称它可以提供近似OLED的功耗,并且成本更低,比OLED外形薄25%。

还有一个比较有趣的消息是,一个未指定的台湾公司将很快开始为苹果提供iPad 4上的“全新”LCD技术。

惠普寻求出售web OS亚马逊IBM颇感兴趣

消息人士透露,惠普正在寻求出售webOS业务,售价可达数亿美元,但低于惠普2010年收购Palm时的12亿美元。

美国美林银行表示,惠普正在试图找出如何收回其投资的方法,许多分析家和投资者认为惠普没有收回进入智能手机市场所花费的成本。

已经有数家科技公司表示对webOS的专利感兴趣,包括Amazon、IBM、甲骨文等。

科技信息 篇7

最新发现与创新

中国科技网讯不再伴有马达的轰鸣, 几乎就在悄无声息间, 一架以氢气为原料的纯燃料电池无人机, 缓缓驶离跑道, 跃向蓝天, 在空中展翅翱翔。由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上海奥科赛飞机公司历时一年多共同研制的我国第一架纯燃料电池无人机“飞跃一号”, 近日在上海奉贤海边首次试飞成功。

据介绍, “飞跃一号”翼展5米, 起飞重量20公斤, 有效载荷1公斤, 巡航速度30公里每小时, 飞行高度小于2千米, 续航时间2小时。它使用一个1千瓦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作为动力, 非常适合用于环境监测、战场侦察等领域。

“开发生物质能、氢能等新能源的飞行器, 已成为航空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之一, 特别是以氢气为原料、真正实现零排放的燃料电池电动飞机, 更是航空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项目负责人、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副教授许震宇介绍。

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自2008年起开始着手燃料电池飞行器的研制工作, 2011年, 航力学院牵手上海奥科赛飞机公司, 共建同济大学奥科赛新能源飞行器研究室。在无人机项目实施过程中, 主要负责项目总体方案、系统设计和分析、空气动力和结构计算、材料和结构实验等方面工作, 奥科赛公司主要负责无人机外形设计、制造和试飞等工作。

许震宇表示, 燃料电池无人机不仅绿色环保, 而且工作温度低、噪音小、易于维护, 非常适合用于环境监测、战场侦察等领域。其相关技术还可以用于指导燃料电池轻型飞机等新能源飞行器型号, 以及大型民机燃料电池辅助动力系统的设计。

下一步, 在试飞成功基础上, 校企联合研发团队将进一步优化并稳定“飞跃一号”的各项性能, 将连续航行时间延长至8至10小时, 并加快其产品化产业化步伐, 同时开始研制以燃料电池为动力的轻型飞机。

(中国科技网)

全国311个地级市开展数字城市建设

“智慧城市”时代即将到来

中国科技网讯记者从近日召开的全国测绘地理信息局长会上了解到, 我国已有311个地级市开展数字城市建设, 同时启动了100多个数字县域建设和3个“智慧城市”建设试点。不久的将来, 人们将尽享智能家居、路网监控、智能医院、食品药品管理、数字生活等带来的便利, “智慧城市”时代即将到来。

目前已有158个数字城市建成并在60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2013年,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将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试点工作, 每年选择10个左右城市进行试点, 每个试点项目建设周期为2—3年, 经费总投入不少于3600万元。

随着信息技术、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 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未来发展抢占国际制高点的必然趋势。“智慧城市”是在城市全面数字化基础上建立的可视化和可量测的智能化城市管理和运营, 包括城市信息、数据基础设施, 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网络化的城市信息管理平台与综合决策支撑平台。“智慧城市”将实现便民利民, 消除城乡差距, 提升政府效率, 促进经济发展以及治安安防等各领域的全面智能化。

会议同时透露, 我国将于2013年全面启动首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 计划投入11亿元, 3年内完成对我国陆地国土范围内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普查, 建成地理国情监测本底数据库, 形成揭示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资源环境空间分布与内在关系的地理国情普查报告。目前, 已有天津、河北、黑龙江、浙江、新疆等10个省区的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承担地理国情监测项目普查试点任务。

(中国科技网)

我国首台基于“龙芯3B”国产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研制成功

最新发现与创新

中国科技网讯我国首台采用自主设计的“龙芯3B”八核处理器和超多端口千兆以太网交换芯片的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KD-90”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深圳大学联合研制成功, 并于12月26日通过了以陆汝钤院士为组长的专家组鉴定。

这是我国高性能计算机国产化的又一次重要突破。此前, 陈国良院士团队成功研制出我国首台基于“龙芯2F”处理器的国产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KD-50-I”和基于“龙芯3A”四核处理器的国产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KD-60”。2010年, 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成功研制出面向高性能机和高端服务器应用的龙芯3B八核处理器。陈国良项目组依托国家“核高基”科技重大专项“高性能多核CPU研发与应用”项目支持, 经过近一年攻关, 成功研制出基于龙芯3B八核处理器的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KD-9。

KD-90采用单一机箱, 集成10颗龙芯3B处理器, 理论峰值计算能力达每秒1万亿次。系统硬件由1个前置服务器、5个计算节点、2个千兆以太网交换机以及监控单元组成。其中, 前置服务器和计算节点均采用龙芯3B, 主要互连部件采用了自主研发的面向高性能计算的超多端口千兆以太网交换芯片。系统软件以开源软件为主, 其中包括针对龙芯3B结构专门优化的数学函数库, 以及自主研发的图形化系统监控管理软件, 具有兼容性强、易升级、易使用等特点。

与KD-60相比, KD-90体积减小了4/5, 相当于家用微波炉大小;整机功耗低于900瓦, 降低了62%, 实现高能效、可移动的高性能计算的桌面化应用。特别适用于高性能计算教学、大规模科学与工程计算, 以及军事科学、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建设等。

专家称, KD-90在编程模型和互联网络等关键技术上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进一步提高了国产高性能计算机的自主创新能力, 有力推动了龙芯系列处理器在高性能计算领域和服务器市场的应用。

(中国科技网)

中美科学家揭开大脑神经信号传递新通路

最新发现与创新

中国科技网讯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马聪有关神经细胞信号传递的最新研究成果为进一步解开大脑之谜提供帮助。12月20日, 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科学》在线发表了题为《神经递质释放中Munc18和Munc13蛋白重要功能的重组》的论文。该论文由马聪和美国西南医学中心乔瑟夫·里索教授领衔的研究组合作完成。

“一直以来, 大家都知道神经信号传递离不开Munc18和Munc13。”马聪等研究后发现, Munc18和Munc13的活动贯穿于神经递质释放全过程。“我们的工作将这两类蛋白的功能和作用机制通过体外重组的方法完美呈现, 并提出了一条高效的严格依赖这两类蛋白相互作用的新通路。”

研究人员通过生物物理学手段, 结合体外人工膜重组技术, 第一次全方位阐述了参与神经递质释放的重要蛋白质和磷脂分子介导膜融合的分子通路机制。该研究结果改变了人们目前对神经递质释放机制的认知, 挑战了传统的膜融合分泌机制。

神经细胞间的信号传递是一个复杂过程。在神经细胞突触末端有许多装载着神经递质的囊泡。在动作电位刺激下, 钙离子内流, 囊泡以毫秒级的速度与神经突触前膜发生膜融合, 释放神经递质, 将信号迅速传递到下一个神经细胞。整个过程离不开蛋白质和磷脂分子的共同相互作用。

过去的研究认为, Snare蛋白复合体直接完成膜融合, 使神经递质得以释放。然而, 神经细胞内缺少Munc18或Munc13时, 神经递质释放也会完全被阻断。目前尚缺乏对这两类蛋白的认识, 膜融合分子机制也非常不完善。

马聪认为, 该工作是神经生物学领域里非常基础和关键的科学研究, 有助于人们在生物学分子水平上认识大脑如何进行学习、记忆和思考。研究中提出的神经递质释放通路是否具有普遍性, 是否同时存在“低效”和“高效”并行的膜融合通路, 还有待验证。

(中国科技网)

分析称太阳系有海洋的星球可能存在生命

太阳系拥有海洋的星球潜在孕育生命

腾讯科学讯 (悠悠/编译) 据国外媒体报道, 近年来, 美国宇航局向火星发射了由轨道勘测器、登陆器和火星车等组成的小型星际舰队, 它们的目的是寻找火星上的水资源。只要存在水的区域, 就可能存在着生命, 需要水作为一种溶剂集合复杂的大分子来构成生命系统。

火星具有地质证据显示它曾是一颗湿润的行星, 但是拥有水资源的历史并不长久, 迄今为止, 美国宇航局“好奇号”火星车最令人兴奋的发现是探测到数十亿年前火星曾有远古溪流, 但现今已干枯。距离火星数亿公里之外是太阳系的“霜冻线”, 在这个分界线之外存在着诞生之初就拥有大量水资源的星球。

至少有6颗卫星的地下海洋潜在孕育生命体, 它们是:木卫二、木卫三、木卫四、土卫六、土卫二和海卫一。每颗星球都拥有大量的水资源, 相比之下地球是一个水资源匮乏的星球。

恒星系统内宜居地带是指一颗行星表面稳定保持着水资源, 这一概念是迈克尔-哈特于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的, 由于太阳系内宜居地带非常狭小, 他广泛引用研究文献提出了“罕见地球假说”——复杂生命的进化很难在宇宙中复制。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的肯-汉德称, 宜居地带假说已过时, 现有许多方法通过潮汐引力交互可实现星球可居住性。

在地外星球海洋中发现生命样本并非易事, 这需要钻透地外星球数公里厚的冰层, 相比之下, 这比派遣工业钻探机和宇航员到火星表面挖掘地下蓄水层的难度更大。同时, 意味着生命是宇宙进化过程中的必然副产物。甚至更具深远意义的是, 如果木卫二微生物在生物结构上具有RNA和DNA结构, 这将证实趋同进化理论战胜了偶然进化理论, 后者认为生物进化形成是偶然性事件。

土卫二被视为最有希望的星球, 尽管它距离地球10亿公里之遥, 但可能发现神秘的微生物。汉德指出, 土卫二是一颗独特的星球, 类似间歇泉的喷涌物从包含水和有机物的表面缝隙中喷出, 这颗卫星通过潮汐引力受热, 形成海洋已有10亿年的历史。

木卫二与地球之间的距离仅是土卫二与地球之间距离的一半, 木卫二可能是最佳天体生物搜寻地点, 这颗卫星的水资源是地球的2-3倍, 地球海洋的平均深度仅是几公里, 而木卫二海洋的平均深度至少是地球的10倍。

欧洲宇航局计划2030年发射木星冰卫星探测器 (JUICE) 巡游勘测木星系统的3颗海洋卫星——木卫二、木卫三和木卫四。2030年之后, 所有从木卫二表面获得的自然样本将返回地球, 并发射一颗核能加热机械探测器熔化这颗卫星冰壳稀薄部分, 最终将木卫二海洋的样本送到地面5等级生物污染实验室进行研究分析。杀菌消毒并不是问题, 因为该探测器将遭受木星炽热的辐射带, 在探测器钻探冰层的过程中, 这颗卫星的过氧化氢将对该探测器进行消毒。但是类似的木卫二探测器的成本会较高。

太阳系内星球富含各种类型的海洋世界, 因此获得惊人发现可能仅是一个时间问题。

(中国科技网)

植物学家在阴暗洞穴发现荨麻科新品种

腾讯科学讯 (过客/编译) 有人或许不会预料到浅桃色花瓣的开花植物能够在一个黑暗洞穴的地面上生存, 但是研究人员确实是在中国南部的洞穴中发现了这样一种植物。

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植物学家亚历克斯-门罗声称, 当他的中国同事最初提到洞穴生存的植物时, 他认为他的同事一定译错了一个单词。但是随后门罗就亲眼看到了这种植物。

他在一份声明中说道:“当我们进入第一个洞穴, 我被深深的迷住了。它拥有一种怪异的外貌, 而且我所能看到的就是荨麻科的大片植物生长在非常阴暗的条件下。”

这种新发现的植物被称作Pilea cavernicola。研究人员声称, 它并不是完全生长在黑暗当中的, 在全光照0.04%的光照水平下它就能够在中国广西省的洞穴中生存下来。

这个团队同时在这一地区的峡谷中发现了荨麻科的另外两个品种。一个品种 (Pilea guizhouensis) 发现于马岭河峡谷的花瓣状石灰华中。另外一个品种 (Pilea shizongensis) 有着深粉色的花朵, 生存于凤凰峡谷的隐蔽地面上。荨麻科的冷水花属被认为在全世界拥有超过700个种类, 而且多达三分之一的种类还等待描述。

(中国科技网)

恒星吸收临星物质或与之相撞保持青春状态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2月28日消息,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 一些人即使步入老年也拥有看似年轻的身体, 也有一些人50岁不到就已显出老态。我们知道一个人的衰老速度不仅取决于实际年龄, 同时也与生活方式有关。根据借助欧洲南方天文台 (ESO) 位于智利的拉希拉天文台的MPG/ESO2.2米口径望远镜以及美国宇航局和欧洲航天局的哈勃太空望远镜进行的一项新研究, 星团也存在类似现象, 一些年代久远的星团外表看起来很年轻。

球状星团是大量恒星形成的一个球状集合, 彼此通过引力紧密“捆绑”在一起。这种星团内存在早期宇宙的残骸, 年龄通常在120亿到130亿年之间——孕育宇宙的大爆炸发生在137亿年前。银河系共有大约150个球状星团, 内有很多银河系最古老的恒星。根据MPG/ESO2.2米口径望远镜以及宇航局和欧洲航天局的哈勃望远镜获取的观测数据, 天文学家发现球状星团内的恒星虽然非常古老——形成于宇宙初期——但一些球状星团的心脏仍非常年轻。研究发现在12月20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

研究小组负责人、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的弗朗西斯-费拉罗表示:“虽然球状星团均形成于数十亿年前, 但衰老速度存在很大差异, 一些衰老速度较慢或者较快。通过研究球状星团内一种蓝星的分布, 我们发现一些球状星团的衰老速度更快。我们研发了一种方式, 测量它们的衰老速度。”

星团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形成, 这也就意味着星团内的恒星年龄大致相同。由于明亮的大质量恒星燃烧速度较快加之球状星团的年代非常悠久, 可能只有低质量恒星仍在发光。然而, 事情并非如此。在确定情况下, 球状星团内的恒星会上演第二春, 获得额外燃料, 大幅提高亮度。这种现象只有恒星吸收邻居物质或者发生相撞情况下才会出现。重新焕发生机的恒星被称之为“蓝离散星”, 质量大和亮度高是它们的主要特征。

随着球状星团走向衰老, 大质量恒星开始朝着星团中央移动, 这种过程与沉降类似。拥有较大质量的蓝离散星更容易出现“沉降”。由于亮度高, 科学家很容易对其进行观测。为了进一步了解球状星团的衰老过程, 研究小组对21个球状星团内的蓝离散星分布进行了测绘以及其他观测。哈勃望远镜对其中20个星团的拥挤中央进行了高分辨率成像, 地面望远镜则负责对恒星密集度较低的外部区域进行成像。

通过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 研究小组发现一些球状星团看上去很年轻, 蓝离散星分布广泛;更多球状星团显出老态, 蓝离散星集中在中部;还有一些星团正处在老化阶段, 距离核心最近的恒星开始朝中央移动。博洛尼亚大学的芭芭拉-兰佐尼表示:“虽然这些星团差不多在同一时期形成, 但演化速度却存在巨大差异。具体到快速衰老的球状星团身上, 我们认为沉降过层可能在几亿年内完成, 而那些衰老速度最慢的球状星团可能需要数倍于当前宇宙年龄的时间才能完成这一过程。”

随着质量最大的恒星沉降到中央, 球状星团最终发生核心塌陷, 星团中央的恒星密集度达到极端程度。科学家对导致核心塌陷的过程已经有了相当了解, 主要因素包括恒星的数量、密集度和移动速度。不过, 整个过程的速度仍是一个未知数。这项研究提供了第一个证据, 证明不同球状星团如何快速走向衰老。

(中国科技网)

数学大师曼德尔布罗与漂亮的分形几何学

《美国数学会会志》今年连续在9月号和10月号上刊发忆述文章, 回忆了美籍法国数学大师、“分形几何学之父”伯努瓦·曼德尔布罗的奋斗历程, 并高度评价他为科学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美国数学会会志》 (Notices of the AMS) 今年连续在9月号和10月号上刊发忆述文章, 回忆了美籍法国数学大师、“分形几何学之父”伯努瓦·曼德尔布罗 (Benoit Mandelbrot) 的奋斗历程, 并高度评价他为科学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曼德尔布罗的生平与奋斗

1924年11月20日, 伯努瓦·曼德尔布罗出生于波兰华沙的一个立陶宛犹太人家庭。父亲是成衣批发商, 母亲是牙科医生。由于当时局势紧张, 他的学业时断时续, 受的教育也很不正规。他声称自己从未认真学习过字母, 也没有系统地背诵过乘法口诀, 只背过五以下的乘法表。11岁时, 他跟着家人逃避战乱来到法国巴黎, 投奔他的叔叔、知名数学家佐列姆·曼德尔布罗。战争来临时, 一家人又逃到法国南部的蒂勒镇。曼德尔布罗做过一阵子机床维修学徒工后, 巴黎解放, 没有什么学术根底的他, 完全靠自己的天赋和直觉, 通过了巴黎高等理工学校长达一个月的笔试和口试。在该校学习期间, 他参加过法国著名的数学团体——布尔巴基 (Bourbaki) 协会, 但由于该协会摒弃一切图画, 过分强调逻辑分析和形式主义, 使得他无法忍受而成了一位叛逆者。那时候他已经意识到, 不管给出什么解析问题, 他总是可以用脑海中浮现的形状来思考。

曼德尔布罗1948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硕士学位, 1952年获巴黎大学博士学位。毕业后, 他的职业生涯并不顺利, 先是在瑞士知名心理学家让·皮亚杰 (Jean Piaget) 手下干了一段时间, 然后于1953年前往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工作了一年。1958年, 他在IBM公司的沃森研究中心获得一个职位。在那里, 他依靠自己的几何直觉去研究看似毫无规律可循的事物, 分析过棉花价格的涨落规律、尼罗河水位的变化情况、电话通路中自发噪声的本质以及英国海岸线的真实长度。在他看来, 自然界的规律并不总是通过简化为理想的图形才能发现, 往往复杂性本身也是有规律的。

与经典的描绘光滑、圆润对象的几何学 (如欧氏几何学) 相反, 曼德尔布罗创造了一种表现斑点、缠绕、破碎对象的几何学。他认为, 这种复杂性不是随机和偶然的, 这些奇形怪状是有意义的, 是自相似的, 是跨越不同尺度对称的, 而且这常常是理解事物本质的关键。他为这种复杂性引入了分维和分形 (fractal) 的概念, 并将分形理论归纳为一个简洁的公式:f (z) =z+c。在2010年春季的一次演讲中, 曼德尔布罗解释说, 如果你切开一朵花椰菜, 会看到一样的花椰菜, 只是小一点;如果你不断地切、不断地切, 你还会看到一样的花椰菜, 只是更小一点。

曼德尔布罗擅长于形象的、空间的思维, 具有把复杂问题化为简单的、生动的、甚至彩色的图象的本领。他是个数学天才, 又是个几何学与计算机科学兼通的奇才。1967年发表于美国《科学》杂志上的“英国的海岸线有多长”的划时代论文, 是他的分形思想萌芽的重要标志。1973年, 在法兰西科学院讲学期间, 他提出了分形几何学的整体思想, 并认为分维是个可用于研究许多自然现象的有力工具。

1982年, 曼德尔布罗完成了经典著作《大自然的分形几何学》。这本书将他对宇宙所知和所怀疑的一切都搜罗其中, 其销量超过任何一本其他高等数学书籍。曼德尔布罗的奇思妙想, 在当时主流科学家看来解决不了什么问题, 因为它既不能证明什么东西, 也不能创造什么东西。实际上, 分形在当今多种学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由于分形的引入, 一些学科焕发新的活力。在经济学领域, 人们用分形来分析股票价格;在生物学领域, 人们用分形来分析细胞生长规律;在物理学领域, 人们用分形来分析湍流和临界现象。

四处出击的曼德尔布罗, 曾经不被他涉足的所有领域所接纳, 即便是在数学家中间, 他也是被遗忘的, 直到其怪诞想法发展成为一门成熟的几何学, 他提供的技术和语言成为混沌科学不可分割的部分。到了晚年, 他获得的各种荣誉和头衔不可计数, 包括著名的沃尔夫物理学奖。沃尔夫奖委员会对他的评语是, “通过认识分形普遍存在和发展研究分形的数学工具, 他改变了我们的自然观。”有学者预言, 分形几何学可能具有如相对论一般的意义。

美国知名科普作家詹姆斯·格莱克 (James Gleick) 在《混沌:开创新科学》一书中评价曼德尔布罗说, 他始终是个局外人, 在数学的不时髦的角落里持着非正统的看法, 探索着一些并未使他受欢迎的学科, 为了把文章发表出去不得不把最伟大的思想隐藏起来, 主要靠着约克镇高地 (IBM总部所在地) 雇主的信任才得以存活。他对像经济学这样的一些领域搞过突击, 然后又撤走, 留下一些招惹性的想法而缺少论据充分的工作。

曼德尔布罗非常崇拜有“数学全才”之称的亨利·庞加莱 (Henri Poincare) ;他说, “一位极其伟大的数学家, 他开创了数学的许多分支。他曾经说过他本人从不去证明复杂的定理, 也不太在意这些证明, 他更注重的是概念。”他还说, “跟他相比我还差得很多。我的意思是我发现的许多真相并不是纯数学推导而来, 而是对数学图景的熟练掌握之后所提出的新问题而已。”

曼德尔布罗还说过, 如果把竞赛置于一切之上, 如果为了阐明竞赛规则而退缩到狭隘定义的专业中去, 科学就会毁灭。别人称他为“分形几何学之父”, 而他却戏谑自己是“流浪汉学者”, 又称自己是“特立独行者”和“按需先锋队”, 徜徉于自己爱好的天地中。他一直是哈佛大学、马萨诸塞理工学院的访问教授, 但1987年才在耶鲁大学数学系获得正式教职, 12年后才成为终身教授, 此时他已经75岁。

曼德尔布罗投身科学事业50余年来, 在许多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横跨数学、物理学、地学、哲学、经济学、生理学、计算机科学、天文学、情报学、信息与通讯、城市与人口、设计与艺术等学科和专业, 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博学家。

2010年10月14日, 曼德尔布罗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因病逝世, 享年85岁。法国总统尼古拉·萨科齐向曼德尔布罗家人表示哀悼, “法国对曾经接纳伯努瓦·曼德尔布罗、让他受益于最好的教育而感到骄傲”, “他的工作完全是在主流科学之外发展起来, 却成为现代信息理论的基础”。国际学术界也对失去这位勇于创新的天才数学家感到悲痛。

分形几何学的意义与应用

分形几何学的基本思想是:客观事物具有自相似的层次结构, 局部与整体在形态、功能、信息、时间、空间等方面具有统计意义上的相似性, 成为自相似性。自相似性是指局部是整体成比例缩小的性质。形象地说, 就是当用不同倍数的照相机拍摄研究对象时, 无论放大倍数如何改变, 看到的照片都是相似的, 而从相片上无法判断所用的相机的倍数, 即标度不变性或全息性。

例如, 一棵参天大树与它自身上的树枝及树枝上的枝杈在形状上没什么大的区别, 大树与树枝这种关系, 在几何形状上称之为自相似关系;我们再拿来一片树叶, 仔细观察一下叶脉, 它们也具备这种性质;动物也不例外, 一头牛身体中的一个细胞基因记录着这头牛的全部生长信息;还有高山的表面, 您无论怎样放大其局部, 它都如此粗糙不平等等。这些例子在我们的身边到处可见。正如曼德尔布罗在《大自然的分形几何》一书中写道:“云朵不是球形的, 山峦不是锥形的, 海岸线不是圆形的, 树皮不是光滑的, 闪电也不是一条直线。”

在欧氏空间中, 人们习惯把空间看成三维的, 平面或球面看成二维, 而把直线或曲线看成一维。也可以梢加推广, 认为点是零维的, 还可以引入高维空间, 人们通常习惯于整数的维数。然而, 分形几何学认为维数也可以是分数, 称其为分数维 (简称分维) ;分维是分形的定量表征和基本参数。曼德尔布罗曾描述过一个绳球的维数:从很远的距离观察这个绳球, 可看作一点 (零维) ;从较近的距离观察, 它充满了一个球形空间 (三维) ;再近一些, 就看到了绳子 (一维) ;再向微观深入, 绳子又变成了三维的柱, 三维的柱又可分解成一维的纤维。

德国知名数学家费利克斯·豪斯道夫 (Felix Hausdorff) 在1919年提出了连续空间的概念, 也就是空间维数是可以连续变化的, 它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被称为豪斯道夫维数。因此, 曼德尔布罗也把分形定义为豪斯道夫维数大于或等于拓扑维数的集合。

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分形热”经久不息。美国物理学大师约翰·惠勒 (John Wheeler) 曾说过:今后谁不熟悉分形, 谁就不能被称为科学上的文化人。由此可见分形的重要性。

中国知名学者周海中曾指出:分形几何不仅展示了数学之美, 也揭示了世界的本质, 从而改变了人们理解自然奥秘的方式;可以说分形几何是真正描述大自然的几何学, 对它的研究也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认知疆域。

分形几何学作为当今世界十分风靡和活跃的新理论、新学科, 它的出现, 使人们重新审视这个世界:世界是非线性的, 分形无处不在。分形几何学不仅让人们感悟到科学与艺术的融合, 数学与艺术审美的统一, 而且还有其深刻的科学方法论意义。

分形打开了一个完全崭新和令人兴奋的几何学大门。它不仅给人们以美的享受, 在实际应用方面也有重要的价值。例如英国的海岸线为什么测不准?因为欧氏一维测度与海岸线的维数不一致。根据曼德尔布罗的计算, 英国海岸线的维数为1.26。有了分维, 海岸线的长度就可以确定了。

海岸线作为曲线, 其特征是极不规则、极不光滑的, 呈现极其蜿蜒复杂的变化。我们不能从形状和结构上区分这部分海岸与那部分海岸有什么本质的不同, 这种几乎同样程度的不规则性和复杂性, 说明海岸线在形貌上是自相似的, 也就是局部形态和整体形态的相似。在没有建筑物或其他东西作为参照物时, 在空中拍摄的100公里长的海岸线与10公里长海岸线的两张照片, 看上去会十分相似。

分形几何学在数学、物理学、生物学等许多科学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甚至对流行文化领域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例如在1970年代后期曼德尔布罗集合成为一种文化符号, 被大量印制在T恤、棒球帽和帆布包上。今天, 人们可以在网络上, 浏览与欣赏各种不同风格且优美奇妙的分形作品, 这类作品一般是运用迭代法并通过计算机处理才能表现出来的;有的针对科学研究中要表达的一些特别的对象, 有的则完全是艺术。美妙惊奇的分形图画, 有时令人心旷神怡, 有时又令人眼花缭乱。分形几何使我们看到从《星际迷航》、《星球大战》直到《指环王》、《阿凡达》、《让子弹飞》中的一幕幕激动人心的特效场景, 把手机天线缩小到能够藏进机身, 把飞机仪表板设计得更加一目了然, 把屋内装修设计得更加舒适美观。最后一提的是, 英国的数学“极客”丹尼尔·怀特 (Daniel White) 利用特定的数学方程式, 经过反复运用迭代算法 (迭代算法是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种基本方法, 利用计算机运算速度快、适合做重复性操作的特点, 让计算机对一组指令或一定步骤进行重复执行, 在每次执行这组指令或步骤时, 都从变量的原值推出一个新值) , 最终创作出一组令人叹为观止的三维分形结构图案;这组图案被英国《自然》杂志评为“2009年度十大科学图片”之一。 (金炳南写于法国图卢兹大学)

(中国科技网)

美商业太空公司测试“蚂蚱火箭”可重复使用

据美国《洛杉矶时报》网站12月24日的报道, 美国知名火箭制造商太空探索技术公司 (Space X) 近日在互联网上发布了一段可重复使用的“蚂蚱火箭 (Grasshopper) ”飞行测试视频。如果该火箭最终研发成功, 将大大降低航天费用。

据悉, 测试是在Space X位于德克萨斯州的火箭研发基地进行的。“蚂蚱火箭”有10层楼那么高, 在整个测试过程中, 火箭一共飞行了29秒, 上升高度为131英尺 (约40米) , 随后采用闭环矢量推力和油门控制成功完成了盘旋和降落等动作。为了对比出火箭的实际大小, Space X公司还让火箭携带了一个六英尺高的牛仔假人。

“蚂蚱火箭”主要用于测试可重复使用的垂直起落技术, 而最终目的就是在将来实现火箭的回收再利用, 因为如果火箭能够像航天飞机那样实现重复使用, 将大大降低火箭的使用成本, 从而促进航天科技的更迅猛发展。

Space X公司一直在专注这方面的技术研发, 他们在今年秋季已经对“蚂蚱火箭”进行过一次测试, 当时的飞行距离为6英尺 (约1.8米) , 飞行高度仅为17.7英尺 (约5.4米) , 所以相对于上次测试来说, 本次测试的进步相当明显。

此外, Space X公司在今年10月成功完成了国际空间站货物补给任务, 这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NASA) 在航天飞机退役之后首次将空间站补给任务外包给商业公司。

(中国科技网)

BBC网站回顾2012年发生的重大科学事件

腾讯科学讯 (过客/编译) 这一年的科学新闻完全被希格斯玻色子的发现所左右, 这一发现结束了50年来我们对于最完善物理学理论基本原则的搜寻。但是2012年同样也因1吨重的漫游者登陆火星表面、北极冰层的有史以来最低点以及被称作霍夫的一种螃蟹而让人铭记。BBC新闻网站科学编辑保罗-林康回顾了这一年在科学和环境领域中的众多事件。

1月

奇莫罗、罗库和海克斯作为第一群取自不同个体细胞组成的猴子而被公布于世, 这样的动物从遗传学角度含有来自超过一个有机体的明显细胞群, 它们被称作嵌合体。在一月份英国科学家所发现的一种胸前长满绒毛的螃蟹物种, 为了纪念经常赤膊的美国演员大卫-哈塞尔霍夫而授予它“霍夫”的称号。

2月

2011年年底, 意大利的Opera实验或许成为21世纪最大的物理学故事, 它已经见证了被称作中微子的微粒传播速度超过光速。但是在2012年2月份这个团队发现有两个问题可能影响了他们的测试, 这件事情导致这项实验的首席科学家在几个月后辞职。

3月

美国宇航局的信使号发现水星极点存在水冰的诱人证据。尽管水星表面温度高达400摄氏度, 但是火山极点的一些火山口长期处于阴暗中, 创造出能够让水保持冰冻的寒冷环境。英国也开始启动用于击退蚜虫的转基因小麦的第一次试验。

4月

这一年当物理学家们正在忙于搜寻希格斯粒子的时候, 科学家们宣称他们可能发现了宇宙另一种难以捉摸的组成材料, 也就是马约拉纳费密子。

5月

在5月份创造了太空研究的一段辉煌历史, Space X公司制造的龙号太空舱第一次实现了由私人公司向太空站运输货物。与此同时, 瑞士研究人员能够通过向瘫痪老鼠脊椎注射化学物质并且通电刺激的方法, 成功让它们再次行走。进行西红柿基因排序的科学家们声称他们的研究能够在5年内带来更加鲜美的西红柿品种。

6月

从我们地球上观察到了很罕见的金星凌日景象。世界各地的天文爱好者共同见证了这一天文事件, 而且这种景象再次出现还要等105年。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呼吁各国政府消除世界饥饿并且对例如干净能源等问题作出保证。

7月

在希格斯玻色子的理论构建了几乎半个世纪之后, 大型强子对撞机实验室的物理学家声称发现了与神秘希格斯玻色子相符合的一种微粒, 这种微粒解释了为什么其它的粒子拥有质量。伦敦在7月上演了奥林匹克运动会, 并且宣称它的奥林匹克兴奋剂检测实验室是有史以来技术含量最高的。

8月

美国宇航局的好奇号漫游者经历了恐怖7分钟后成功登陆火星。宇航局使用了一种火箭动力的悬停式起重机将好奇号降落到地面。8月也是为一位太空飞行的杰出人物哀悼额月份。登月第一人尼尔-阿姆斯特朗死于数周前心脏手术的并发症。

9月

自从卫星开始观测以来, 北极地区的冰层达到它的最低点, 比1979年至2000年的平均值低50%。一个国际科学家团队公布了最详细的人类基因功能分析。他们的发现表明我们基因序列有很大一部分比我们之前认为的要更具生物活性。

10月

奥地利的菲利克斯-鲍姆加特纳成为第一个超越音速的跳伞运动员。但是在跳伞过程中可能出现水平旋转的危险, 幸运的是鲍姆加特纳能够在拉动降落伞之前稳定住自己, 并且被载入史册。诺贝尔奖是科学领域最富盛名的奖项, 今年的医学诺贝尔奖获奖者之一约翰-格登教授回味了自己糟糕的成绩单, 他的生物学老师曾经认为他的科学梦想是在“浪费时间”。

11月

目前为止海平面上升最明确的评估来自于两极冰川的融化, 在过去的20年里两极冰川已经为海平面增加了11毫米的高度。一艘巨大的油轮携带者液态天然气在11月份首次穿过北极地区。油轮所有者声称气候条件的改变和挥发性气体市场使穿越北极地区的航行有利可图。

12月

卡塔尔多哈的联合国气候会议确定富裕国家应当补偿贫穷国家由于气候变化带来的损失。但是环境保护者指责这场会议未能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意义行为。12月也因为广播领域的一位伟人的去世而被铭记。89岁的帕特里克-摩尔先生为BBC的夜空栏目主持了50年时间。天文学家马雷克-库库拉称, “他对于专业天文学家和天文爱好者的影响难以超越。”

(中国科技网)

奇特二氧化碳冰霜陨坑犹如迎来火星圣诞节

腾讯科学讯 (悠悠/编译)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 如图, 这个覆盖冰霜的陨坑以及冬季到来的感觉, 犹如迎来了火星圣诞节。

这些精美图像是由欧洲宇航局火星快车探测器高分辨率立体相机拍摄的, 清晰呈现了火星Charitum Montes地区的陨坑。该区域距离加勒陨坑不远, 显示季节性二氧化碳冰霜覆盖在火星表面。

Charitum Montes是一个大型崎岖山脉区域, 延伸1000公里, 边缘位于阿基尔碰撞盆地的最南端。图中显示的是Charitum Montes地区古老、高风化地形, 遍布许多大型陨坑, 整个地区被明亮的二氧化碳冰霜覆盖。

这个冬季仙境般的复杂多样地形, 使得圣诞老人很难找到安全着陆地点, 但像这样的图像将有助于行星地质学家进一步揭晓火星奇特的地形结构。

(中国科技网)

观测显示鲸鱼座τ星或存在孕育生命宜居行星

【搜狐科学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 鲸鱼座τ星成为近期科学头条新闻, 前不久科学家宣称这颗距离地球12光年的恒星拥有5颗行星, 虽然这些系外行星尚未证实, 但这项发现具有深远意义。其中一颗行星——“鲸鱼座τ星e”被认定为“超级地球”, 可能位于恒星系统中的宜居地带。

如果这颗行星的相关情况得以证实, 其它天文观测的后续研究将进一步证实这颗行星的轨道和尺寸, 这颗地球质量4.3倍的行星变得非常著名, 它是在另一颗恒星宜居地带中发现的最小行星。

鲸鱼座τ星不仅是未来天文学家寻找地外生命的重要目标, 这颗恒星也是未来人类星际旅行目标之一。Tau Zero基金会创始人之一的保罗-吉斯特称, 使用当前技术尚无法制造星际旅行的航天器, 当前无法满足一定的能量和速度, 但是相信不久的将来星际旅行航天器将成为现实。

由激光束或者微波推进力可使“光帆”在太空中飞行, 能够达到光速十分之一的速度, 意味着抵达鲸鱼座τ星需要100多年。吉斯特指出, 也可以使用反物质来达到“最划算的速度”, 但是当前仍无法生产足够的反物质作为星际燃料, 此外, 如何存储反物质以及在假定反物质发动机中控制反物质反应是非常难实现的。

(中国科技网)

火星发现粘土矿物:或曾存中性水环境

北京时间12月25日消息, 据国外媒体报道, 美国宇航局长寿的机遇号火星车近日在火星上发现一处含有水成矿物的地点, 这处地点的含水历史可能要远比科学家们此前的设想更加丰富。

该项最新研究所追踪的是由在火星运行的轨道器所探测到的矿物成分。轨道观测显示在机遇号所在的“奋进”陨石坑内部分布有多种粘土矿物成分。机遇号此前经过1000多天, 长途跋涉超过13英里 (约合20.9公里) 才抵达这里。在地球上, 粘土矿物的形成一般需要有水的参与。

机遇号和它的姊妹火星车勇气号于2004年先后着陆在火星上展开找水之旅, 后者目前已经停止工作。不过在这两辆火星车漫长的工作期间, 两者都发现了清晰的证据证明在火星地质历史上曾经拥有丰富的水。不过当时存在的水环境可能是偏酸性的, 有点像是蓄电池酸液, 这种环境对生命的生存并不友好。

然而美国康奈尔大学科学家, 火星车项目首席科学家史蒂夫·斯奎尔斯本月在旧金山美国地球物理学年会上表示, 粘土的发现表明了另外一种不同环境的存在, 其指示的是一种更接近中性的水环境。中性的水环境让人想到我们日常饮用的水。

如果机遇号还能继续坚持工作, 那么科学家们将会发现他们进入了一片富饶的发现之地。机遇号原本的设计寿命是90天, 但是它的实际寿命已经远远超过了当初的设计。正在火星轨道运行的美国宇航局火星勘测轨道器 (MRO) 搭载的CRISM相机获取的数据显示在奋进号陨坑周围和内部含有比原先认为的更为丰富的粘土矿物。

乔治亚工学院助理教授, 行星科学家詹姆斯·沃利 (James Wray) 表示:“如果机遇号能够找到一份样本并对其开展进一步的详细考察, 我们将有机会确定这块岩石是如何形成的, 比如说它是形成于水深较大的湖泊中, 较浅的池塘, 抑或是火山成因。”

科学家们现在希望最新加入探测队伍的好奇号火星车将能为我们提供有关粘土矿物的更进一步的信息。好奇号于今年8月6日降落在火星上的一个巨大的陨坑内部, 它的着陆地附近有一座3英里 (约合4800米) 高的高山, 观测显示这座山的山麓地区堆积着大量沉积物。

和机遇号不同的是, 好奇号搭载了一整套复杂的车载化学分析设备, 可以用于对岩石和土壤样本开展分析工作。对于机遇号来说, 问题还不仅仅是携带的设备比较少而已, 它还有两台车载设备已经停止工作。有关这项发现的论文已经发表在近期出版的《地球物理学研究通报》上。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 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 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 请与我们接洽。

(中国科技网)

NASA计划十年内捕获小行星作为固定太空基地

腾讯科学讯 (悠悠/编译)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 目前, 美国宇航局科学家计划“捕获”一颗500吨重的小行星, 重新改变它的位置, 使其变成一个“空间站”, 便于未来宇航员实现火星之旅。

未来几周美国白宫政府科学和技术办公室将考虑这项投资16亿英镑的小行星计划, 有希望在十年内被美国宇航局列入太空任务计划之一。这份可行性小行星计划报告是由美国宇航局和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起草完成的。

科学家描绘了如何有效捕获小行星, 一个“小行星捕获舱”将附加在一个老式“阿特拉斯V”火箭上, 发射朝向地球和月球之间的小行星。一旦抵达指定空间位置, 小行星捕获舱将释放一个15米直径的袋子包裹住小行星, 并使用拉绳牵引这个旋转的太空岩石。

之后该航天器将打开它的推进器, 使用大约300公斤的推进燃料来阻止小行星的轨道运行, 将它拖至一个引力中立区域。对于太空探索者而言, 这里将作为一个固定太空基地, 来实现更远的太空之旅。

研究报告指出, 探索小行星自然资源的构想可追溯至100多年前, 但直到现在这一技术才被认真考虑并付诸实际。捕获小行星的可行性需要具备三个因素:发现可以捕获和返回近地小行星的勘测能力;有效强大的太阳能电子脉冲系统来确保被捕获小行星的运输;21世纪二十年代实现人类存在于地月轨道空间, 对捕获的小行星进行深入勘测分析。

由于当前美国宇航局正与白宫政府进行谈判, 现拒绝评论这一太空计划, 但美国宇航局认为这项技术将在10-12年内实现。同时, 这项技术也将开启采矿其它小行星的可能性, 可用于开采金属和矿物质。

一些富含铁矿的小行星可用于制造新型太空站, 其它富含冰水物质的小行星可将水分解形成氢和氧, 来制造太空燃料。今年初, 美国行星资源公司提议在10年内对近地小行星进行采矿。同时, 奥西里斯-雷克斯计划是另一项类似的太空计划, 2016年发射太空飞船抵达1999 RQ36小行星, 并采集小行星样本返回地球。这将有可能增强人们对小行星的理解, 甚至揭晓地球生命的起源之谜。1999 RQ36小行星是早期太阳系一颗富含有机物的小行星, 它的平均直径大约480米, 事实上这颗小行星富含碳元素, 这是生命必需的关键性有机分子, 或将解释地球之外神秘生命体的起源。 (中国科技网)

南方古猿与最早人类有相同身体特征

研究人员说, 在南非某洞穴中出土的2副部分骨架属于一种从前未被分类的类人动物, 这对我们了解我们自身 (智人物种, Homo sapiens) 是如何进化的又增加了新的知识。这些新近记录的物种被称作Australopithecus sediba (南方古猿源泉种) , 它是一种会直立行走的类人动物, 并与最早的已知人类物种共有许多相同的身体特征。对其的化石记录可回答许多有关作为人意味着什么的关键问题。

这些化石的年份在195万年至178万年之前。在2010年的《科学》杂志中, 有2篇报告描述了这种新的南方古猿 (Australopithecus) 物种的身体特点以及其生死于斯的远古环境。它在人们面前浮现出的画面是一种骨骼结构与最早的人类物种相似的类人动物, 但它的骨骼结构更接近于某种南方古猿, 就像是有名的“Lucy”那样。

然而, 这些新的化石代表了一种类人动物, 其出现的时间比Lucy要晚约100万年。它们的特征意味着从较早期的原始人向人类的转化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 其中最先会出现的是各种类似人的物种。

《科学》杂志中的某一篇报告的主要作者Lee Berger写道:“人们不可能确立Australopithecus sediba与种系发生中的归属于早期人类的不同种类之间的确切关系位置。”“我们可以推断, ...与任何已知的南方古猿物种相比, 这种新的物种与早期人类共有更多的衍生特征。因此它所代表的可能是一种该物种的候选先祖, 或是一个与其关系密切的完全相同的群体的先祖, 而其在人类第一次出现之后持续存在了某些时间。”

许多科学家认为, 人类是从南方古猿进化而来的, 时间在略多于2百多万年之前, 但其起源却受到广泛的争议, 有其他的专家提出, 人类是从肯尼亚人属 (Kenyanthropus genus) 进化而来。这种新的Australopithecus sediba物种也许最终能够消除这些争议, 并帮助揭示我们的直系人类祖先。

Berger说:“在此发现之前, 人们几乎可以将这一时期的整个的人类起源的候选祖先化石记录安放到一个小的表格之中。但是, 随着Australopithecus sediba的发现, 以及我们已经找到的和正在寻找的大量化石极大地改变了这种情形。”

“sediba”名称本身在塞索托语中的意思是“泉水”或“源泉”, 这是在南非所说的一种语言。确实, 研究人员相信, 这些新的化石将为人们提供有关我们人类起源的大量的资讯。

如今, 这些原始人化石清楚地表明, 我们的祖先从体型小且可能多为在树上居住的状态演化过渡到较大体型且迈着大步的两足动物是一个逐渐的过程。

来自南非University of Witwatersrand的Berger及其来自澳大利亚James Cook University的Paul Dirks从2008年1月开始研究在人类的摇篮 (Cradle of Humankind, 这是一个因为其实体和文化意义而开辟出来的世界性遗产的遗址) 中的洞穴沉积物的分布。几个月之后, Berger在南非Malapa的洞穴沉积物中发现了2副部分的骨架, 并与来自美国、瑞士和澳大利亚的同僚对这些遗骨进行了分析, 其中包括新的物种的一个颅骨、骨盆及踝骨中的大部分。

这2个Australopithecus sediba分别是一个成年雌性和一个少年雄性。他们在一个洞穴中被发现相互很靠近。该洞穴没有受到食腐动物的打扰, 因此其化石获得了非常好的保存。研究人员描述了这些类人动物的身体特征, 并突出介绍了其独特的盆骨特征和小颗的牙齿, 这种特征与早期的人类一样。基于其体型, 他们提出, 这种新的物种是从Australopithecus africanus进化而来的, 而这种原始人的出现表明了效能更高的行走与奔跑开始出现。

Berger说:“这些化石可使我们对人类进化的一个新的篇章进行格外详细的观察, 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原始人类从依赖于树的生活定向变为在地面上生活的一个关键的时间之窗。看来Australopithecus sediba存在着一种复合型的特征, 证明它是一种在两个世界都能够应付裕如的动物。”

在《科学》杂志的另外一篇报告中, Paul Dirks及其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僚对Malapa洞穴系统进行了分析, 对化石沉积物进行了年代测定, 并描述了Australopithecus sediba在很久以前所居住的地质与生态环境。

Dirks说:“我们认为, sediba居住的环境在许多方面与现在的环境相似。例如, 这是一个以草原为主的环境, 而该草原被有着更多植被和森林的谷地所横断。但是, 那时的河流是流向不同的方向的, 而地形也不是静止的, 而是始终处于变化之中的。”

在Malapa的洞穴的分布并不是随机性的, 而是沿着该地形中纵横交错的断裂带分布的。它们的组成大多为石英、黑硅石、白云石、治疗泥矿, 尽管在岩石中还存在着外裹着氧化铁的颗粒、鱼卵、页岩和长石。

Dirks说:“这些化石是以近乎连接在一起的状态发生在一个深度侵蚀的洞穴系统的沉积残剩物之中。他们是被某个单一的土石流所冲倒的, 表明他们的死亡时间是非常接近的, 并且是在土石流将其带到他们的葬身处之前不久死亡的。”

研究人员在该洞穴中还发现了至少25种其它种类动物的化石, 其中包括剑齿虎、一只野猫、一只棕色的鬣狗, 一只野狗、羚羊以及一匹马。他们提示, 在Australopithecus sediba化石沉积的时候, Malapa洞穴有几十米之深, 他们还提出, 洞穴居住方式可能会成为寻找水的动物的一种死亡陷阱。

Dirks说:“他们进入该洞穴的一种可能的解释是他们需要水。要解释这些化石的组配状态以及为什么它们受到良好的保护, 我们猜测, 也许在他们死亡的时候, sediba居住的地区遭受了一场严重的干旱…各种动物可能嗅到了水的踪迹, 它们冒险进入过深的地方、在漆黑处跌落隐藏的地缝, 或因为迷路而死亡。”

(中国科技网)

华南化石猩猩牙齿研究进展

牙齿釉面横纹的分布与数目可以反映牙齿生长发育的时间和速率变化, 在化石研究中能为复原个体生活史提供重要依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赵凌霞及胡荣研究了华南化石猩猩前部牙齿的釉面横纹, 并分析了华南化石猩猩牙冠的形成时间, 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人类学学报》 (31卷第4期) 上。

牙齿的釉面横纹分布可以反映个体牙齿生长发育的时间和速率变化, 并具有一定的分类学意义。赵凌霞及胡荣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华南化石猩猩门齿、犬齿釉面横纹分布与数目。华南化石猩猩牙齿牙冠从牙尖至牙颈方向釉面横纹分布密度有疏密变化, 牙尖釉面横纹密度小于10条/mm, 中间至牙颈釉面横纹密度较尖部增大, 大约10-15条/mm;犬齿釉面横纹数目多于门齿, 雄性犬齿釉面横纹数目多于雌性。

根据釉面横纹计数及其生长周期的组织切片观察结果, 研究人员估算了华南化石猩猩门齿牙冠形成时间大约为2.97-6.66年, 犬齿雄性长于雌性, 分别为6.25-11.31年和4.28-7.29年。

赵凌霞与胡荣进一步对比了华南化石猩猩与一些古猿、早期人类、现代人以及现生大猿牙齿结构, 华南化石猩猩釉面横纹整体密度稍大于南方古猿和傍人, 小于黑猩猩、大猩猩、现代人和禄丰古猿;除侧门齿外, 华南化石猩猩釉面横纹数目明显多于南方古猿、傍人和现代人, 与大猩猩接近;华南猩猩前部牙齿牙冠形成时间与现生大猿、禄丰古猿差别不大, 与现生猩猩最相近, 长于南方古猿和傍人。

(中国科技网)

斯坦福大学发明即剥即贴型太阳能电池板

【搜狐科学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 斯坦福大学科学家发明了即剥即贴太阳能电池板, 这种新型太阳能电池板可以像创可贴一样被剥离下来粘附在任何表面上, 它能提供和普通太阳能电池板一样大小的电能, 重要的是, 该太阳能电池板不需要任何装配, 大大拓宽了太阳能技术的潜在应用范围。

有关它的介绍文章已经发表在了近期的《科学报告》 (Scientific Reports) 上。

斯坦福大学的郑晓林 (Xiaolin Zheng, 音译) 解释称, 这项新技术是一个由硅、二氧化硅和金属构成的“三明治”结构。

为了将太阳能电池从薄片上剥离, 薄片必须在室温下放置于水里, 热敏释放胶带会慢慢脱离, 让水渗入镍和二氧化硅界面, 太阳能电池就会慢慢地脱离硬片, 但仍附在热敏释放胶带上。

郑表示, 这个实验已经表明即剥即贴过程不会影响太阳能电池的功效。“而且不浪费, 硅薄片不仅不会遭到损坏, 而且还很干净, 太阳能电池剥离后, 它可以反复被使用。现在你可以将太阳能电池黏在头盔、手机、凸面窗户、可携带电子设备、衣服等任何东西的表面。”

研究人员还称, 这个过程可以应用在薄膜电子设备, 包括印制电路板、超薄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等。“显然, 薄膜电子设备和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结合使从智能衣服到新航天系统领域的许多新产品有了现实可能性。”

(中国科技网)

阿波罗40年:登月任务推动IT业发展令世界改变

1972年12月19日, 随着南太平洋上空传来的一声音爆, 小型太空舱冲破苍穹返回地球, 阿波罗计划画上了句号。阿波罗17号从月球返回的时候, 如今人口中的大半都还没有出生, 现在, 他们却在使用阿波罗计划带来的发明在自由沟通, 而无需顾及千山万水和文化差异。

被称为《蓝色大理石》和《地出》的两幅照片, 由阿波罗计划的宇航员所拍摄, 现在已经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具有标志性的照片。随着两张照片不断被使用, 40年以来, 它们一直影响着我们的心理思维、态度举止以及政治政策。

在《蓝色大理石》的画面上, 地球正倒挂着, 南极洲大陆张牙舞爪地盘踞在顶部;在南极洲之下是整块非洲大陆, 它弓似的指向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中东;欧洲南部的边缘正待在最底面。那些在发展中国家致力于环保运动的非政府组织, 常常使用这张照片。一位评论员曾说:“在去往月球的路上, 让我们重新发现了地球”。

摄于1968年平安夜的《地出》中, 生机勃勃的地球与荒凉灰朦的月球并列在月地平线上, 而这更让人重视地球的极度脆弱。美国诗人阿奇博尔德·麦克利什说:“我们现在已知, 我们是血脉相连真兄弟……地球上的人们应团结。”

《地出》照片也引起了和平活动家约翰·麦克尼尔的注意, 他把它印在国旗上送给了纽约中央公园。第二年夏天, 阿波罗11号首次完成登月任务。登月的完成也促使“地球日”的设立, 这个年度节日被用来庆祝对地球自然环境的觉醒与感激, 至今已有175个国家参与。不久之后, 戴维·布劳尔和其他活动者认为, 如果地球需要什么的话, 那应该就是朋友。于是他们创建了地球之友。

阿波罗9号的宇航员罗杰·史维考特有更深刻的感触, “中东数以百计的人们自相残杀, 只为了那些看不见的边界。”他如此描述。“从太空中, 你能看到的地球只是一个整体, 而且如此美丽, ”他回忆起俯瞰地球的时候, “我多么想能每只手都拿一个, 对有冲突的地区说, ‘从这个角度看, 它还重要吗?’”

史维考特的观点最终被作为太空探索者协会 (ASE) 的创立原则。ASE于1985年创立, 至今已有分别来自35个国家的375名宇航员。他们致力于树立环保意识与小行星管理。今天, ASE仍在研究推动器。

阿波罗还带来了另一个礼物:太空竞赛所带来的技术推动对人类历史的改变, 比任何一种曾经预言过的方法都要深刻。

随着20世纪60年代人类太空飞行进程的加速, 美国大学授予的博士学位, 特别是在物理领域, 几乎增加了三倍。阿波罗让美国更加有智慧。

NASA (美国宇航局) 知道整个月球探测挑战所依靠的, 至关重要的其实是导航。于是, 他们任命一些卓尔不群的麻省理工学院 (MIT) 博士来解决问题。为了在任务中协助宇航员控制新阿波罗太空舱里的电传操纵系统, MIT设计出一台小型轻薄的电脑。

在20世纪60年代早期, 电脑仍能占满整个房间。如果波士顿的研究人员想要把电脑缩小到足够尺寸, 装进飞船里的话, 他们就得需要一些新技术的帮助了。最终, 他们把目光投向了一种叫集成电路的新发明。飞兆半导体公司是当时少数几家实验这种新型电子元件的公司, 为NASA解了燃眉之急。他们完善了这种新型卫星电路的性能, 拿下了NASA的一百万份订单。

这样一个资金稳健的新兴企业, 加上阿波罗给予的第三件礼物——鼓舞人心——将在之后几十年成为改变社会的强大驱动。1969年, 从飞兆出来的两名员工将会创建一个新的公司, 他们会称它为英特尔。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 全世界的毕业生都目睹了阿波罗计划的工程师们, 是如何梦想出一个不可能的目标, 然后将其构建出来的。阿波罗将人类的聪明才智发挥到极致, 从而使其大放异彩。随后的一代人信奉此理念, 并将其付诸实践。他们利用阿波罗计划所驱动的微电子技术联接起了现代世界, 并重构了人类社会。

生于加拿大的空间企业家鲍勃·查理兹自称“阿波罗的遗孤”。在1980年代, 他发起了名为“太空探索及发展学生组织”的全球运动。杰夫·贝佐斯曾在这个学生团体中担任过一年的主席。贝佐斯最终用他自己的阿波罗方式改变了世界, 创造出卓越的电子商务网站亚马逊。

贝佐斯并不是独行者。很多高科技企业家建立了新的网络工具、计算机应用及通讯基础设施, 而激励支持他们的同样是阿波罗的鼓舞。

教授马丁·斯威廷创立了享誉世界的小型卫星公司SSTL (萨里卫星技术有限公司) , 它彻底变革了这个行业。以个人之力发射卫星的想法在当时被认为是“十足的疯狂”, 他说:“如果没有阿波罗计划的话, 我可能会在一个平庸的行当里浑浑噩噩。”

在斯威廷们的努力下, 1970年代的袖珍计算器、1980年代的简易家用电脑和互联网的雏形、1990年代的万维网、以及21世纪的视频流和社交网络, 无一不是由阿波罗计划推动出现的新型微电子技术所引领。

前NASA飞行指挥格林·鲁尼亲眼目睹了这项科技如何从阿波罗流向大众。“阿波罗的确带动了我们产业的发展。我们曾经要求手下所做的事情, 要有10到20年的提前量。他们知道初衷, 他们也迎头而上取得了成功。今天的手机、无线设备、i Pad等等, 无一不是美国在阿波罗计划上的高科技努力、创造出的大量成熟技术的成果。”

感谢登月留下的最终遗产, 今日的地球才成为宇航员在太空竞赛白热化的年月里, 回望家园时所看见的无国界世界。阿波罗计划的礼物已经馈赠了数十年, 但仍然有力量将我们凝聚、鼓舞起来。

(中国科技网)

中国科学家破解海豚基因密码揭鲸目动物进化史

中新网昆明12月24日电 (顾一航) 海豚是人们熟知的水生类哺乳动物, 大约于5000万年前从蹄类动物分化而来。记者24日从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悉, 该所科学家近日对海豚基因组进行了系统分析, 进一步揭示了鲸目动物的进化以及它们“入水的秘密”。

鲸目动物是哺乳动物中少有的水生物种, 海豚便是其中一种。它们是由陆生哺乳动物中的偶蹄目动物演化而成, 大约于5000万年前回到水中生活。

鲸目动物的“二次入水”事件是哺乳动物进化史中一次罕见的生活史转变, 它们的生活习性由陆生转变为完全水生。剧烈的环境转变导致它们在生理上及结构上都发生了显著的改变以适应水生生活, 例如具有增厚的皮下脂肪层 (“鲸油”) , 长时间潜水及回声定位的能力, 同时具有强大的肌肉系统支持水中运动等。尽管人们已经了解到很多生理形态上的适应性特征, 但是这些特征的分子基础并没有得到系统性的解决。

近年来, 随着基因组数据的迅速增加, 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及生物信息学的方法探讨物种适应性进化的遗传基础是目前分子进化的研究热点。

近日,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张亚平院士课题组针对已公布的海豚基因组, 通过与其他近缘物种的基因组进行比较, 系统地鉴定出海豚中经历正选择的基因及位点, 为理解海豚等鲸目动物的水生适应奠定了基础, 同时也为进一步研究这些基因的功能提供了线索。

负责该项目的研究人员介绍, 通过构建近缘物种间的高质量序列比对 (包括海豚、牛、狗、大熊猫、以及人, 共11, 838个直系同源基因) , 在海豚中检测到了368个经历正选择的基因。功能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 这些正选择基因显著富集于诸如肌肉收缩、ATP酶、脂肪转运和定位、感知声音、以及糖酵解等功能中。

该研究为进一步揭示鲸目动物的进化及其水生适应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中国科技网)

外来物种可能改变南极生态系统

中国科技网讯据英国国际广播电台在线版报道, 英国南极考察处一研究小组发现, 在越来越多人踏上南极洲的同时携带了很多非当地物种, 而这些外来物种入侵有可能彻底改变已被孤立数百万年的南极生态系统。

该小组通过持续多年的研究发现, 一种来自格鲁吉亚南部地区的昆虫——摇蚊在南极西格尼岛上大量繁殖。这种蚊可能是通过研究用植物进入南极。其在20世纪80年代被发现, 但似乎并未造成任何危害, 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初, 数量猛增。

该研究的主要负责人彼得·康维教授说, 该物种非常适合在极端条件下茁壮成长。摇蚊能分解垃圾, 可释放出大量营养物质渗入土壤, 改变本地物种的生活。研究人员表示, 虽然其发挥的作用是有益的, 但数量上的庞大可能会带来麻烦, 在最密集的地方每平方米可达40多万只, 超出其它所有节肢动物的数量。因此, 它基本上赋予生态系统的功能不是很积极的。

康维强调指出, 每年大约有5000名科研人员和3万名游客造访南极。当人们前往南极, 不管是游客还是像我们这样的研究人员, 先到达次南极岛屿之后, 所带来的最大风险是, 人们的靴子上会沾满很多的泥, 两天后到达南奥克尼群岛, 这时泥从靴下脱落, 尔后一天, 船到达南极半岛的尖端象岛, 这样就会一步步携带一些东西到刚抵达的地方。

信息科技期刊校对常见错误分析 篇8

[关键词]信息科技期刊 校对 校对差错 校对符号

校对是现代出版工作中一道工序,也是出版物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编辑工作的必要延续。作为信息科技期刊的责任编辑,一定要有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切实把好质量关,为读者和社会奉献合格的学术论文。

在校对中责任编辑必须努力做到:消除科学性错误,修正文字错误,统一编排格式。消除科学性错误既是校异同的主要任务,又是校是非的重要工作。工作严谨的责任编辑在校对工作中,能否及时发现和消除论文中的科学性错误,是编辑职业水平高低的突出体现。笔者通过多年的编辑工作经历,对期刊中一些常见符号书写错误及用语等的不规范表达加以整理分析,有针对性地介绍了信息科技期刊中一些常见量和符号的正确使用方法,供编辑同仁和作者参考。

一、信息科技期刊校对的特点

1. 专业性强

信息科技期刊属于专业性、学科性非常强的学术刊物。其专业术语、数据、和公式多,表格、插图等也较为复杂。在特定版式、参考文献、注释、索引等要求相对严格和规范化,计量单位必须采用法定计量单位,其论文需要内行及相关研究人员才看得懂。因此,信息科技期刊的校对工作比其他社科期刊的校对工作复杂,难度大,对责任编辑的要求更高。

2. 公式符号多

在信息科技论文中,公式函数、图表数据以及专业术语、物理代号、计量单位等特别多,各种符号又有不同的文种、上标下标、正斜体、黑体,非常复杂,难记忆易混淆,因此在校对中要求极其严格,不容许校对过程中混淆出错,必须准确无误,否则会在社会上造成“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笑话,导致期刊出版出现重大错误[1]。

3. 行业标准规则严格

信息科技期刊重在科技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质量高,因此专业期刊行业标准是极其严格的。同时,为了提高期刊编辑质量,必须认真贯彻国家和行业标准以及国际相关规范,从期刊外部的刊名、封面、版权标识、封底到期刊的版面编排、目次页、正文部分、参考文献等,都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二、编辑校对中常见的错误

1. 公式符号正斜体及大小写的误用。科技论文中的计量单位符号、化学元素符号、粒子符号、常数等都要求用正体,变量(例如x,y)及函数(例如f,g)用斜体[2],矩阵符号用大写黑斜体,几何图形中表示点、线、面、体的字母要用斜体。按照GB 3102.11—93的规定,如点A,线段AB,弧AB,△ABC,平面ABC或平面A,三棱锥体P-ABC等,这些要求用斜体,但作者在翻阅同行期刊中发现仍然存在用正体的情况。单位符号大小经常弄错,如易混淆的(c、k、o、s、w、z);或把km写成Km,把空集符号Φ排成希腊字母φ,把有限增量符号Δ排成三角形符号△等。

2. 形似易误的中外文及符号的区别。特别是拉丁字母与希腊字母的小写印刷体的区别,如:拉丁字母的A,a,B,b,d,E,e,n,T,t,K,k,P,p,v,r,u,x 与希腊字母的α,Β,β,δ,Ε,ε,η,Τ,τ,Κ,κ,Ρ,ρ,γ,μ,χ,κ是很容易混淆的。英文字母“l”变成了数字“1”,大写字母“O”用作数字“0”。校对遇到这些字母要特别留意,仔细检查校对。

3. 单位符号编写错误。单位符号的校对一定要搞清楚,相似的单位虽然两者之间只相差一个字,但却存在巨大的本质区别。如流量带宽单位Mbps、Mb/s、MB/s的区别,MB/s 的含义是兆字节每秒,Mb/s的含义是兆比特每秒,前者是指每秒传输的字节数量,后者是指每秒传输的比特位数。二者是完全不同的。Byte是字节数,bit是位数,在计算机中每8位为1字节,也就是1 Byte=8bit,是1:8的对应关系。因此1 MB/s等于8 Mb/s。因此,在论文校对时一定要注意B字母的大小写,此时B字母的大小真可以称为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此外,许多期刊的计量单位没有以统一单位符号来表示,文中经常8小时、8h和3天、62 2011.6观点 VIEW POINT2d这样的不统一的表示方法,应规范用8h、2d这样的表示方法。

4. 数字用法不规范。在科技期刊中要特别注意一条原则是,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而且又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因此,科技论文中应习惯用阿拉伯数字。科技期刊常常会出现数字的书写形式上下文不统一的现象,如“两人”和“12人”出现在同一段文字里;应该用汉字的地方却使用了阿拉伯数字,如“每1个人”、“同1样的方法”;还有的是应该用阿拉伯数字的地方却使用了汉字,如“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2]。

5. 参考文献不规范。许多信息科技期刊的参考文献,由于英文文献比较多,造成编辑校对工作量大,普遍存在文献不规范的情况。作者在校对中经常遇到:卷和期的位置混乱,文献标识码、文献作者名或文献题名有误,期刊名的缩写全刊不统一等。特别是英文文献的期刊、论文集的编辑校对,很容易出错。因此,对参考文献一定要认真遵循GB/T 7714— 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规定进行校对。

6. 基金项目名称不统一[3]。由于论文的基金项目名称和编号都是作者对照基金项目合同书输入的,特别是名称和编号容易出错,所以要认真检查核对,要求作者提供项目文件的复印件进行校对。基金项目表达形式要规范化,现在很多科技期刊中的基金项目表达形式比较混乱,对同一基金项目出现表达形式前后不一致的现象,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271049) 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10271049)”等,这些都是不规范的表达。科技期刊强调的是规范、统一和简洁,因此,作者建议按照以下形式进行规范化:“基金项目:科学基金名称+(项目编号)”。例如:“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271049)。

7. 专用名词、常用术语的误用[4]。校对工作中要注意习惯用语和规范用词的区别,如“面电荷密度”,正确的应为“电荷面密度”。 有些文中还出现把时间单位符号h、min、s用来表示时刻的错误表示。有些习惯用语很久以前已经废弃,如今应使用标准术语,如重量应为质量,比重应为体积质量、密度,浓度应为质量浓度。废弃的单位和量的符号及名称要禁止使用,如市制和英制的单位等。国标GB3100— 3102规定的科技名词术语、图形符号和项目代号内容庞杂,规定较多,例外规定也不少。只有深入地学习和全面掌握,才能在日常的校对工作中发现问题。

8. 其他常见的错误。比如:量和单位、函数符号和自变量符号之间没有适当的空隙,如把“25 ℃”排成“25℃”,把“ ”排成 " ";图中坐标单位没有执行如“传输距离/m”的表示方法,图中文字的大小、线条的粗细不规范;表格中的小数点没有对齐;文中的“式(1)”而不是写出“(1)式”;另起单独排行的公式都没有标点符号;“-”半字线和“—”一字线混淆,收稿日期、参考文献的起讫号和起讫页码、连接相关字母、阿拉伯数字组成的产品型号及代号等必须使用半字线。

三、产生错误的原因

信息科技期刊出版中的错误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录排的失误;二是作者或编辑的疏漏。同时在录排的失误会造成校样上的差错,即校样与原稿的局部内容不符。而作者或编辑的疏漏则会造成原稿上的差错。因此,责任编辑不但要对照原稿,纠正校样上的差错,使之与原稿完全相符,而且还要发现并协助编辑纠正原稿中的残留差

错。

四、提高校对差错率的方法

首先,要认真学习相关的技术参数和单位符号,熟练应用校对符号。提高期刊的校对质量,必须从责编自校、编辑互校、作者自校和主编终校几个方面入手[5]。

在责任编辑自校环节,论文中出现的技术差错,虽然是由作者直接造成的,但作为科技期刊的责任编辑却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责任编辑能够认真把好关,可以尽量避免出现错误环节。可见,责任编辑在把关期刊编辑校对质量方面责任重大。编辑通过互换校对稿件,减少稿件审美疲劳,减少差错率。在作者自校环节,由于作者对自己的论文非常了解,通过作者自校能尽量避免由于编排环节所造成的差错。主编终校保证期刊编辑质量最后的把关,主编一般是从总体上把握正本期刊的编辑校对质量,以避免出现重大的差错。

五、结束语

科技期刊编辑要认真按照国家标准和学术期刊编排规范,对稿件进行认真细致的编辑加工,综合运用责编自校、编辑互校、作者自校和主编终校等流程,力求每一个句子、每一个标点符号和图表都做到正确无误,把差错率降低到最低水平。这样才能及时发现稿件中存在的错误,并予以纠正。(本文为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科技期刊学研究基金项目[GBJXC1031],作者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编辑部)

参考文献

[1] 徐行. 高校学报的校对方法及常见差错分析[J]. 商洛学院学报,2008(4):83—87.

[2] 陈浩元. 科技书刊标准化18讲[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

[3] 郭建顺, 张学东, 沈晓峰,等.科技期刊论文基金项目表达形式的规范化[J]. 编辑学报,2006(6):422—423.

[4] 陶立方,杜利民. 微机排版校对中易出现的差错及对策[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104—107.

信息科技治理层面 篇9

一、信息科技治理架构

1、信息科技治理机构的建立与履职(信息科技管理委员会)

2、首席信息官的设立与履职

3、是否指定信息科技风险的管理部门与管理职责

二、信息科技战略管理

1、是否建立了与企业战略相匹配的信息科技战略

2、信息科技战略是否经董事会审批

三、信息科技风险管理

1、是否制定全面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策略

2、是否制定持续的风险识别和评估流程

3、是否制定了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制度、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等,并且定期进行更新和公示

4、是否建立了持续的信息科技风险计量和检测机制

5、是否把信息科技风险纳入全行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并且明确牵

头管理部门

四、信息科技的资源管理

1、信息科技的投资管理

2、信息科技的人力资源管理

3、信息科技的信息资产管理

科技信息 篇10

[导读]由机器人当侍应收拾碗碟, 或许不再是幻想。英国伯明翰大学与欧洲多个机构合作, 研发能提起不同物品的机器人, 他们前日公开展出成品, 这种机器人能迅速转换手势, 提杯、取碟皆轻而易举。

中新网9月13日电据香港《文汇报》13日报道, 由机器人当侍应收拾碗碟, 或许不再是幻想。英国伯明翰大学与欧洲多个机构合作, 研发能提起不同物品的机器人, 他们前日公开展出成品, 这种机器人能迅速转换手势, 提杯、取碟皆轻而易举。

这台名为“鲍里斯”的机器人, 使用由3部独立计算机组成的人工智能系统, 仅需10秒便能运算出1000种拿取对象的方法, 能在短时间内感应物品性质, 改变铝制手臂及手指关节, 拿起物品。由于制作工艺复杂, 机器人的成本高达35万英镑。

“鲍里斯”是机器人技术的一大突破, 此前机器人仅能提起固定形状及位置的物品, 当物品大小形状改变, 机器人便无法适应。

领导研究的怀亚特教授称, 研究团队以最难掌握及变化多端的碗盘作测试, 结果非常成功, “鲍里斯”甚至能以两只手指执起杯耳, 再提起量杯及垃圾铲。除辅助干家务外, 他们希望这款机器人在5至10年内能应用到工业及医疗等领域。

(中国科技网)

英制成廉价太阳能电池新材料

[导读]英国研究人员25日在《自然》杂志网站上报告说, 他们用氯化镁制作的薄膜太阳能电池比传统的制造方法成本更低, 且无毒性。

英制成廉价太阳能电池新材料

新华社伦敦6月25日电 (记者刘石磊) 英国研究人员25日在《自然》杂志网站上报告说, 他们用氯化镁制作的薄膜太阳能电池比传统的制造方法成本更低, 且无毒性。

现有的太阳能电池主要有硅电池和碲化镉薄膜电池两种, 后者更轻薄廉价, 因此被视为下一代太阳能电池的代表。但碲化镉在制备过程中需使用氯化镉, 这种物质有一定的毒性。此外, 镉在自然界中储量较少, 不足以保证大规模生产太阳能电池。

利物浦大学的研究人员说, 他们尝试用氯化镁代替氯化镉制作太阳能电池薄膜。结果发现, 用新材料制成的薄膜在光电转化效率等指标上与常规碲化镉薄膜相当, 但同等剂量的氯化镁在原料成本上要比氯化镉低得多。

他们指出, 氯化镁可从海水中提炼, 成本可以更低, 更重要的是它没有毒性, 这一特点使新型太阳能电池的生产和废料处理过程更易简化。

研究人员表示, 发展太阳能的一大困难是如何降低相关产品的制造成本, 而利用氯化镁制作的太阳能电池有望帮助解决这一问题, 从而加快太阳能电池的普及应用。

(中国科技网)

成人大脑具有自我修复的潜能

[导读]近日, 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发表新闻公报称, 该校研究人员领导的一项研究发现, 成人大脑的自我修复机制———神经发生, 有助于保护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症、朊病毒病或帕金森症患者的大脑功能。

成人大脑具有自我修复的潜能

神经发生的增加可部分抵消所受损伤

科技日报伦敦6月26日电 (记者刘海英) 近日, 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发表新闻公报称, 该校研究人员领导的一项研究发现, 成人大脑的自我修复机制———神经发生, 有助于保护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症、朊病毒病或帕金森症患者的大脑功能。

许多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生后, 大脑会逐渐退化和死亡, 这一过程不可逆, 且无法阻止。而人类大脑具有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 齿状回 (大脑中的一个简单皮层区域, 是负责控制学习和记忆的海马体的一部分) 中的一些神经元会不断更新, 即出现所谓的神经发生现象。过去有关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中曾发现有神经发生现象增加的情况, 但并未弄清这种现象的作用。而此次南安普敦大学研究人员则证实, 齿状回中神经发生现象的增加可部分抵消神经元所受的损伤。

利用患朊病毒病小鼠模型, 研究人员确认了这些新生神经元产生的时间进程, 以及它们是如何融入大脑回路中的。研究人员发现, 在疾病早期和中期阶段, 这种自我修复机制能够有效保护神经功能正常运行, 但是在疾病晚期阶段, 该机制的作用却无法维持。这表明, 在类似疾病的治疗过程中, 把握住治疗干预的时间窗口尤为重要, 这有助于维持增强神经发生的有益效果。

领导该项研究的戈麦斯·尼古拉博士称, 研究表明, 大脑具有自我修复的潜能, 继续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可有望最终确认哪些信号可用来促进神经源性反应的增强, 而以强化神经发生现象为目标, 或可成为一种促进神经元再生的有效治疗方法。

(中国科技网)

欧核中心找到希格斯玻色子直接衰变成费米子证据

[导读]欧洲核子研究中心 (CREN) 的研究人员在《自然·物理学》上报告称, 他们首次找到了希格斯玻色子直接衰变为费米子的证据。

科技日报讯 (记者陈丹)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 (CREN) 的研究人员在《自然·物理学》上报告称, 他们首次找到了希格斯玻色子直接衰变为费米子的证据。在此之前, 希格斯粒子只能通过其衰变成为玻色子来探测。这项新成果为2012年发现这种行为与粒子物理标准模型所预测方式一致的粒子再添强力佐证。

“这是向前迈进的重要一步。”参与分析数据的瑞士苏黎世大学物理研究所教授文森佐·奇奥奇卡解释说, “我们现在知道, 希格斯粒子可以衰变成玻色子和费米子这两种粒子, 这意味着我们可以排除某些预言希格斯粒子不会与费米子耦合的理论。”作为一群基本粒子, 费米子是构成物质实体的粒子, 而玻色子充当费米子之间传递力的工具。

根据粒子物理标准模型, 费米子和希格斯场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度必须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这个预言已经被证实了。”奇奥奇卡说, “强有力的迹象表明, 2012年发现的粒子的行为实际上很像该理论中提出的希格斯粒子。”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6月23日 (北京时间) 报道, 新的数据分析研究是由欧核中心大型强子对撞机 (LHC) 紧凑缪子线圈 (CMS) 小组的科学家进行的。他们结合希格斯向底夸克和陶子 (轻子的一种) 的衰变, 分析了LHC于2011年至2012年间汇集的数据。希格斯粒子的寿命极其短暂, 因此无法直接检测, 而只能通过其衰变物来测定。底夸克和陶子都属于费米子粒子群, 它们都拥有足够长的寿命, 可借助CMS实验的像素探测器直接测量。

研究结果显示, 这些衰变集中出现在希格斯粒子的质量接近125千兆电子伏 (Ge V) 时, 标准偏差为3.8西格玛。在粒子物理学中, 标准偏差达到5西格玛被认为是确认一项发现的水平。

总编辑圈点

费米子负责组成物质, 玻色子负责传递各种相互作用, 原本没有什么共同点的两类基本粒子在这项研究中神奇般地联系在一起, 这让物理学家十分兴奋———在过去的近半个世纪里, 希格斯玻色子和我们玩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捉迷藏游戏, 这个被称作“上帝粒子”的家伙实在让人难以捉摸, 而如果它当真可以直接衰变成费米子, 那么人们寻找和测量希格斯玻色子的任务将变得容易许多, 毕竟, 并不是所有粒子都像希格斯玻色子那样“短命”。

(中国科技网)

海外职业教育扫描

[导读]与我国的职业教育相比, 大多数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体系起步更早, 社会认同度更高, 为本国经济发展和维持较高就业率发挥着重要作用。

与我国的职业教育相比, 大多数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体系起步更早, 社会认同度更高, 为本国经济发展和维持较高就业率发挥着重要作用。

奥地利:近80%适龄学生选择职业教育

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 奥地利的中学生并不那么重视高等学历, 也不将其视作获得良好职业生涯的唯一途径。据2010年奥地利经济教育研究所发布的数据, 近80%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选择进入职业教育体系。奥地利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 以及在学生就业、收入、福利及岗位升迁等方面提供的相应保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奥地利《学徒法》规定, 在职业学校学习的同时, 学生也将进入企业实习并获得学徒工资。这些学生一旦毕业, 也意味着学徒期满, 之后学生实习的企业有义务雇用其至少3个月。因此在奥地利, 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不存在一毕业即失业的现象。

即便选择了职业教育, 学生们也可以在职业教育的最后一年, 有针对性地增加“综合性科技”知识课程, 毕业后依然有机会进入高等专科大学甚至综合性大学, 读取学士、硕士、博士学位。

德国:“双轨制”职业教育企业承担大部分开支

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 高失业率尤其是年轻人高失业率, 成为欧元区各国亟待解决的问题。相比之下, 2013年3月德国发布的25岁以下年轻人失业率仅为7.6%, 在欧盟国家中最低。这个耀眼的成绩, 很多人认为归功于德国的“双轨制”职业教育体系。

“双轨制”职业教育体系, 就是学生一半时间在职业学校学习, 一半时间在企业实习工作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体系可以让学生学习联系实际, 学前与企业签订协议, 学习期间同时获得工作经历, 还可挣到实习工资。

在德国, 企业承担职业教育学制的较大部分开支。这样, 学生从十五六岁开始便进入就业体系, 一定程度上节约了国家教育经费。企业负责承担学生在企业进行职业培训的所有费用, 并向学生支付一定的生活津贴。

日本:私立职业学校为主学生应聘公务员不受歧视日本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日本企业, 尤其是制造业企业内的大量高技能人才。而这些高技能人才的供应, 不能不归功于日本行之有效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体系。

日本的职业学校以私立为主, 但可以根据国家公共培训计划的大小从政府部门获得相应的经费。厚生劳动省和有关省批准和授权职业学校开展职业资格鉴定工作。许多行业协会和知名国际公司也与学校合作, 共同颁发资格证书。

为了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 文部省为专门学校毕业生颁发“专门士”称号, 相当于准学士学位, 在学生继续深造和应聘国家公务员等方面给予同等待遇。

(中国科技网)

防晒不能只依赖防晒霜

[导读]英国一项最新研究发现, 防晒霜对预防皮肤癌的功效有限, 要保护皮肤健康, 应该多种防晒措施并用。

新华社伦敦6月12日电 (记者刘石磊) 英国一项最新研究发现, 防晒霜对预防皮肤癌的功效有限, 要保护皮肤健康, 应该多种防晒措施并用。

恶性黑素瘤是致死率最高的皮肤癌之一, 也是英国第5大常见癌症。此前研究已知, 过度日晒是引发此类疾病的重要因素, 但紫外线对皮肤细胞内脱氧核糖核酸的破坏机制尚不明确。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自然》杂志上报告说, 他们通过动物实验对紫外线提升恶性黑素瘤风险的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 紫外线照射引发名为“p53”的基因出现缺陷, 这是一种重要的抑癌基因, 对于调节细胞周期、防止细胞出现癌变有重要作用。

进一步研究发现, 防晒霜虽然可以延缓紫外线对皮肤细胞脱氧核糖核酸的破坏过程, 但无法从分子层面为皮肤提供完全的保护, 也不能从根本上防止癌变发生。例如, 实验显示, 常用的SPF50级别的防晒霜最多可将实验鼠在日晒后患上皮肤癌的时间延长约30%。

研究人员说, 晒伤意味着脱氧核糖核酸受损, 会增加皮肤癌风险。有些人觉得, 涂抹了防晒霜就可以毫无顾忌, 从而在阳光中暴露更长时间, 其实这反而会增加患皮肤癌的总体风险。

这项研究首次从分子层面证实, 防晒霜并非万能, 采取多种防晒方法才能起到更好效果。

(中国科技网)

英国一博士生绘制Wi-Fi信号图

[导读]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博士生路易斯·赫南 (Luis Hernan) 日前绘制出一系列展现人类周围无形网络WiFi连接情况的图, 这些盘旋围绕的明亮光束犹如幽灵。

国际在线专稿:据英国《每日邮报》6月19日报道, 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博士生路易斯·赫南 (Luis Hernan) 日前绘制出一系列展现人类周围无形网络Wi-Fi连接情况的图, 这些盘旋围绕的明亮光束犹如幽灵。

赫南首先利用定制的仪器为Wi-Fi信号拍照, 以展现它们。这套仪器可持续扫描Wi-Fi网络, 然后将信号强度变成彩色发光二极管。赫南最终获得缠绕卷曲的彩色光线条纹。

赫南表示自己对看到人类周围隐藏无线网络的想法着迷。他说:“我称这些图为幽灵, 因为对我们来说无线网络就像鬼魂。尽管它们存在, 但肉眼却看不到。实际上, 我对人们日益依赖无线网络却又看不到它感到非常好奇, 我想找到一种方法显示我们周围的无线网络, 并展示其如何变化。”

赫南表示:“无线网络非常脆弱和不稳定, 它将我们的数字技术结合起来, 在数字世界中形成交互方式。许多看似无足轻重的东西, 比如在房间里走动, 都可能对其产生干扰, 导致力场重塑。如果关错门, 卧室都会成为无线网络的死角。”

赫南还开发出一款可免费下载的软件, 可以让人看到周围Wi-Fi网络强度。他说:“我希望其他人能参与进来, 利用这款软件创造自己的Wi-Fi信号图。”

(中国科技网)

“微虹膜”镜头让手机拍出“长枪短炮”效果

[导读]德国凯撒斯劳滕大学研究人员用“智能玻璃”材料开发出一种小型低功率的相机镜头“微虹膜” (micro-iris) , 有望装在下一代智能手机相机上, 让手机也能拍出那些“长枪短炮”的专业相机效果。

科技日报讯德国凯撒斯劳滕大学研究人员用“智能玻璃”材料开发出一种小型低功率的相机镜头“微虹膜” (micro-iris) , 有望装在下一代智能手机相机上, 让手机也能拍出那些“长枪短炮”的专业相机效果。相关论文发表在最近出版的《光学杂志》上。

人眼中的虹膜控制着瞳孔直径, 瞳孔就像相机光圈, 限制着通光量以控制到达视网膜的光线多少。一般的专业相机都有一组笨重的机械镜头, 靠人工转动来调整焦距和光圈。微虹膜相当于微型的组合可变镜头, 限制着到达感光元件的光线, 从而影响整个照片的焦点清晰度。

研究小组开发的“微虹膜”用的“智能玻璃”是一种电致变色材料, 当有微电流通过时, 会从透明状态变为不透明。据物理学家组织网6月18日报道, “微虹膜”由两片涂有电致变色材料PEDOT (聚乙撑二氧噻吩) 薄膜的玻璃制作, 下面连接着透明电极。“微虹膜”厚55微米, 当施加1.5伏电压、20微安电流时, 会变成不透明。

研究人员还对“微虹膜”的通光强度、由透光变为不透光的切换时间和焦点深度进行了检测, 其焦深效果与传统镜头的可变光圈相当。此外, “微虹膜”还有记忆效应, 无需连续通电就能维持不透明状态, 所以耗电功率极小, 是一种理想的广域摄像机组件。

目前, 摄像机的其他组件日益变得轻小便携, 但要把一套机械调焦镜头微型化还很困难。论文第一作者托比亚斯·多伊奇曼说:“目前还没有技术解决方案能满足智能手机对组合可变光圈的所有要求。许多用强吸收性材料的方案要求材料能运动, 以调节通光量, 而本研究中所用的电致变色材料能在静止状态改变对光的吸收性, 以此改变通光量而无需驱动调节, 这能让它适应更小装置, 使整个摄像系统微型化。”

多伊奇曼说, 他们将进一步探索电致变色材料最优化的潜能, 重点提高它的光学对比度和对焦深的控制———这是最重要的硬件参数, 决定着能否把它用到下一代智能手机上。

(中国科技网)

创意又环保球迷用品变鲜花

[导读]应用科学与艺术学院说, 这些兼环保与创意于一体的球迷用品已可推向市场, 但尚未找到合适的生产商和分销商。

创意又环保球迷用品变鲜花

新华社柏林6月18日电 (记者郭洋) 在世界杯期间走在德国大街小巷, 无论是汽车还是阳台都被国旗、花环等装扮一新。不过, 球赛过后, 这些用于装饰的球迷用品又将面临怎样的命运呢?或许可以开出鲜花?

球迷常用的国旗等物品通常为塑料制品, 难以降解或回收, 部分甚至含毒, 用完后随意丢弃无疑会污染环境。德国应用科学与艺术学院的几名学生日前提出, 使用能够生物降解的材料生产球迷用品, 并在其中“暗藏玄机”。

据介绍, 可降解材料的成分包含棕榈叶、水、玉米淀粉、糖等, 而藏在其中的“玄机”则为蜀葵、金莲花等花卉种子。由此制成的物品被丢弃后可在6周内降解并形成腐殖质, 变成养料供花卉生长。花种可根据国旗颜色选取, 例如, 德国球迷用品“变”出的花朵自然要分黑、红、黄三色。

应用科学与艺术学院说, 这些兼环保与创意于一体的球迷用品已可推向市场, 但尚未找到合适的生产商和分销商。

(中国科技网)

俄罗斯“格洛纳斯”导航系统又一导航卫星成功入轨

[导读]俄罗斯一颗“格洛纳斯-M”导航卫星15日凌晨成功进入预定轨道。这是俄罗斯今年发射的第二颗“格洛纳斯”导航系统卫星。

俄罗斯一颗“格洛纳斯-M”导航卫星15日凌晨成功进入预定轨道。这是俄罗斯今年发射的第二颗“格洛纳斯”导航系统卫星。

据俄罗斯国防部空天防御部队新闻发言人佐洛图欣介绍, 这颗卫星于莫斯科时间14日21时17分 (北京时间15日1时17分) 在俄北部普列谢茨克发射场发射升空, 大约3个半小时后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卫星所载系统运行正常。

俄罗斯“格洛纳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目前在轨运行的卫星已达30颗。俄航天部门计划, 年内再发射3颗。

“格洛纳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俄罗斯从20世纪70年代起自主研发的军民两用导航系统, 它与美国全球定位系统 (GPS) 、中国“北斗”系统和欧洲“伽利略”系统类似, 可以为全球用户提供陆地、海上及空中的定位和导航服务。

(中国科技网)

4000多万年前鸟类就传播花粉

[导读]这种鸟可能用它1.5厘米长的喙部吸食花蜜, 鸟儿嘴上附着的花粉有可能落到花朵雌蕊的顶端, 从而为它们授粉。

德国法兰克福森肯贝格研究所不久前在英国《生物学通讯》上发表报告说, 研究显示至少在4700万年前就有鸟类为植物传授花粉。20世纪末, 考古学家在德国西部的梅塞尔化石坑发现一种始新世中期的小型鹤形目鸟类, 其生活年代距今约有4700万年。该鸟的身体加上喙部的总长度仅有8厘米。在此次研究中, 科研人员在这种鸟的胃部化石中, 发现了很多大小不同的花粉化石颗粒, 这些花粉应来自不同植物。研究人员推断, 这种鸟可能用它1.5厘米长的喙部吸食花蜜, 鸟儿嘴上附着的花粉有可能落到花朵雌蕊的顶端, 从而为它们授粉。

(中国科技网)

睡眠环境太亮或导致女性肥胖

[导读]肥胖不只与吃得多、运动少有关。英国一项最新研究发现, 睡眠时周围光线过亮或许也是导致女性肥胖的一个因素。

据新华社伦敦电 (记者刘石磊) 肥胖不只与吃得多、运动少有关。英国一项最新研究发现, 睡眠时周围光线过亮或许也是导致女性肥胖的一个因素。这可能与光线对新陈代谢的影响有关。

英国伦敦癌症研究所科研人员在新一期《美国流行病学杂志》上报告说, 他们在调查乳腺癌与肥胖的关系时, 发现了睡眠环境中的光线对肥胖的影响。这项调查涉及11.3万名英国女性, 跟踪调查时间长达40年。在这项调查中, 睡眠环境中光线的强度被分为4级:可供阅读, 能看清屋内环境但不适宜阅读, 伸手可见但看不清整个屋子, 以及“伸手不见五指”的程度。

研究人员发现, 在较亮环境中入睡的女性, 其身体质量指数、腰围、腰臀比和腰围身高比等指标均高于在较暗环境下睡眠的女性。即使将锻炼身体习惯、睡眠时间等因素考虑进去之后, 这一相关性仍然存在。

参与研究的伦敦癌症研究所教授安东尼·斯维尔德洛说, 光线会对身体的周期性节奏产生影响, 进而影响到新陈代谢。这可能有助于解释新发现, 不过仍需进一步研究才能了解其中具体机制。

(中国科技网)

神奇帽子让飞行员用意念操控飞机

[导读]借助于欧盟资助的“大脑飞行”项目研制的大脑控制装置, 7名飞行员成功利用意念操控飞机, 让脑控技术达到全新的高度。

借助于欧盟资助的“大脑飞行”项目研制的大脑控制装置, 7名飞行员成功利用意念操控飞机, 让脑控技术达到全新的高度。德国科学家用事实证明这7名飞行员———部分此前没有任何飞行经验———使用意念驾驶飞机时能够达到令人吃惊的准确度。

参与者佩戴的脑控装置是一种特制的帽子, 装有数十个脑电描记电极。在一个飞行模拟器内, 慕尼黑科技大学以及柏林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要求参与者使用意念控制飞机。

在设计上, 这种帽子能够读取来自佩戴者大脑的电信号, 而后利用专门的算法将信号转化成电脑指令。

(中国科技网)

荷兰推出新一代住宅屋顶涡轮发电装置静音且能效高

[导读]新一代住宅屋顶涡轮机装置。文中提到的新型发电装置, 几乎完全静音且能与太阳能电池板组合, 更诱人的是还有稳健的收益。

新一代住宅屋顶涡轮机装置

科技日报讯 (记者华凌) 在住宅屋顶安装一台风力发电机自发电的想法的确令人心动, 但是当前涡轮机的转子叶片令人不堪忍受的嘈杂声, 以及较低的产能恐怕会让你说“还是算了”。而荷兰鹿特丹的阿基米德公司推出的“全新一代城市风力涡轮机———利亚姆F1”将一改传统涡轮机的弊端, 几乎完全静音且能效高, 还能够与太阳能电池板组合。

该公司表示, 这种新型涡轮机易于安装在住宅的屋顶, 如同安装太阳能电池板一样。它在风速5米/秒时可平均产生1500千瓦小时的能量, 类似于一个普通家庭能源消耗的一半。

这种涡轮机与屋顶上的太阳能电池板组合, 可完全支撑一个家庭的能源需求。阿基米德公司首席执行官理查德说:“当有风时可使用这种风力涡轮机发电;当太阳照耀时, 可使用太阳能电池产生的能量。”

新型风力涡轮机的设计解决了效率和噪声大的问题。据物理学家组织网5月29日 (北京时间) 报道, 发明者是这家公司的首席技术官马里纳斯, 他创建的这类涡轮机在运行时几乎是无声的, 其外形如同鹦鹉螺壳, 像三角旗自动指向风的最佳位置, 实现最大的产能。根据马里纳斯估算, 最大收益率达到80%, 理论上是可行的。

这家公司对其设计解释道:“当今大多数风力涡轮机需要前部和转子叶片背后之间保持压力差以便有效率, 但是, 这种压力差也有所谓的“拖拽”负面影响。新型涡轮机转子捕获风的动能是由于其速度, 以及通过扭转风和将其减少到几乎为零的风级来转换成机械能。转子上这样风速的影响 (动能上) 可达最大化, 并且通过旋翼机上风的加速度得到提升。”

这家创建于2006年的阿基米德公司还宣布, 已经开始开发相对较小的涡轮机, 可用于船只、灯柱和水中。

总编辑圈点:

近年来, 自发电在全球都很流行。发来的电, 不仅可以“自给自足”, 多余的还能出售, 这一举两得的事, 不心动都难。尤其是对于一些喜欢自己动手、鼓捣点事的人来说, 更是欲罢不能。唯有横亘在面前的两座大山———效率和噪音, 成为他们的一块心病。如今, 这两座大山, 或将夷平。文中提到的新型发电装置, 几乎完全静音且能与太阳能电池板组合, 更诱人的是还有稳健的收益。估计很多人已经摩拳擦掌, 跃跃欲试了。

(中国科技网)

英国发起“鸡窝”项目揭示禽类驯化历史

[导读]为了对鸡及其世系有更多的了解, 英国政府正在资助一个价值194万英镑 (330万美元) 的项目, 以确定鸡如何从一种数千年前漫步在东南亚丛林中的野禽变化为一种世界上数量最多的家养动物。

现代鸡源自于原鸡。

及何时被驯化却依旧是一个谜。而有关这些问题的答案将能够揭示有关驯化遗传学以及人类行为和人们如何改善对禽类饲养的很多信息。

为了对鸡及其世系有更多的了解, 英国政府正在资助一个价值194万英镑 (330万美元) 的项目, 以确定鸡如何从一种数千年前漫步在东南亚丛林中的野禽变化为一种世界上数量最多的家养动物。人鸡交互文化与科学认知项目 (以下简称“鸡窝”) 将从家禽的视角研究人类的历史。

诺丁汉大学考古学家Holly Miller指出:“从来没有人考虑过鸡, 这是一个巨大的错误。”她是从人类学家到遗传学家的24名研究人员中的一位, 上周, 这些研究人员在罗汉普顿大学参加了这一为期5个月的项目的第二次会议。

另一位杜伦大学进化遗传学家Greger Larson是该项目的高级科学家。他说, 研究驯化的研究人员往往忽略了鸡, 转而关注其他的驯化动物, 例如狗、牛和猪。

但Larson指出, 没有任何驯化动物像鸡一样被人类如此广泛地改造和重塑。这种动物被饲养用于食用、下蛋和打斗。而在一个特别的声用品种中, 这些动物甚至被绑在波利尼西亚船只的桅杆上作为号角。“鸡是‘学者’。”他说。

通过研究古鸡遗骸中的脱氧核糖核酸 (DNA) , Larson于2013年发现, 现代鸡其实具有欺骗性。之前的研究曾将现代鸡与对早期鸡 (例如原鸡) 的基因库作出过贡献的珍珠鸡的DNA进行了对比。研究显示在现代鸡中很常见的两个基因变异在珍珠鸡中却不曾存在。

当存在于两个拷贝中时, 其中一个基因变异使得现代鸡在食用富含类胡萝卜素的食物后长出了它们常见的黄色的皮肤和腿;这一特征在欧洲鸡中非常普遍。另一个则是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基因 (TSHR) 变异, 它改变了鸡的季节交配模式, 从而使其能够全年下蛋。这种变异在现代鸡, 例如罗得岛红鸡和肉鸡中很常见。

由于这些突变在现代鸡中很普遍, Larson研究团队和其他科学家曾推测, 人类通过在驯化过程的早期选择性繁殖, 从而对这些特征造成了影响。然而从遍及欧洲的考古学遗址 (时间从公元前280年至1800年) 恢复的鸡DNA彻底颠覆了这一假设。在上月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中, Larson研究团队报告说, 在25只古鸡中, 没有1只生有黄腿, 并且在44只野禽中, 只有8只携带了TSHR变异的两个拷贝。因此, 即便在200年前, 当时的鸡可能也与今天的鸡有很大不同。

在其他“鸡窝”成员的帮助下, Larson正在尝试搞清塑造现代鸡的更为广泛的进化动力。例如, 他想确定鸡为什么无法被疾病所消灭。这可能由于它们非常迅速的选择能力———大部分从20世纪开始———导致近亲交配, 并且通过削减免疫基因减少了对传染病的响应能力。

而“鸡窝”的其他成员则正在摸清这种禽类过去的不同特征。利用骨骼和蛋壳中的化学同位素, Miller打算分析古鸡的食物, 从而揭示那些养鸡人的可用资源信息。而莱斯特大学的另一个研究小组则会将考古遗址的鸡骨与现代鸡的骨骼进行对比。搞清现代鸡的病理学特征将能够用来确定随着时间流逝而发生的疾病与饲养方式变化。

伦敦皇家兽医学院的进化生物力学家John Hutchinson认为, 更好地了解禽类历史将帮助人们应对养鸡和养禽业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例如禽流感和肉鸡的下肢无力。他指出, 研究古鸡将帮助人们“更新肉鸡的遗传学特征”。4月, Hutchinson召开的一次会议———“向着鸡的未来”———便旨在解决这些问题。“科学通过强烈的选择让我们走进这个问题。”他说, “而它也能够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鸡是人类饲养最普遍的家禽。家鸡源于野生的原鸡, 其驯化历史至少约4000年, 但直到1800年前后鸡肉和鸡蛋才成为大量生产的商品。鸡的种类有火鸡、乌鸡、野鸡等。

(中国科技网)

橄榄油补充剂或可防雾霾侵害血管

[导读]大气细颗粒物还会导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而美国一项新研究提出, 服用橄榄油补充剂 (主要成分为橄榄油) 有助抵消空气污染对血管的这种不良影响。

新华社华盛顿5月25日电 (记者林小春) 雾霾天空气质量差, 人们都琢磨多吃哪些食物有助清咽利肺。殊不知, 大气细颗粒物还会导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而美国一项新研究提出, 服用橄榄油补充剂 (主要成分为橄榄油) 有助抵消空气污染对血管的这种不良影响。

负责这项研究的美国环境保护署国家健康与环境影响实验室首席研究员佟海燕对新华社记者说,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被认为是心脏病、中风等临床心血管疾病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而已知橄榄油和鱼油对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有积极作用, 如橄榄油可增加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促进血液凝块的分解。

为此, 佟海燕及同事招募了42名健康成年人并把他们随机分成3组, 分别服用橄榄油补充剂、鱼油补充剂及安慰剂4周, 每天3克。然后, 42人呼吸细颗粒物平均浓度约为253微克/立方米的污染空气两个小时。

研究表明, 安慰剂对照组与鱼油补充剂组的人在呼吸污染空气后, 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显著降低, 而橄榄油补充剂组的人变化则不显著。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降低意味着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橄榄油补充剂组在暴露于污染空气后, 参与血液凝块分解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立刻增加, 效果持续长达20小时。此外, 橄榄油还改善了与血管收缩和纤维蛋白溶解相关的血液指标。而鱼油则对内皮功能和纤维蛋白溶解没有影响。

佟海燕说:“我们的研究还在进行中。如果这些结果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得到证实, 使用这种补充剂可能会提供一种安全、成本低、可抵消部分空气污染对健康影响的手段。”

(中国科技网)

欧核子研究中心寻找“云”配方用于大气候预测

[导读]在气候变化的驱动因子中, 云和气溶胶对气候变化的影响程度是不确定性最大的部分。而云在地球气候形成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那么, 在目前的气候模型研究中, 寻找云的“配方”显得尤为重要。

在气候变化的驱动因子中, 云和气溶胶对气候变化的影响程度是不确定性最大的部分。而云在地球气候形成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那么, 在目前的气候模型研究中, 寻找云的“配方”显得尤为重要。

揭示云形成的第一步

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最新报告, 围绕云的很多不确定性因素源于其形成的复杂性。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和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研究人员揭示了云形成的第一步, 即新的粒子形成。该研究结果密切配合大气中的观察, 将有助于使气候预测模型更加准确。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

大气中的水汽可凝结成微小的颗粒形成小云滴, 这些颗粒直接来源于天然或人类活动的排放, 或者形成于最初的前体物排放的气态污染物。气体分子转化成群集, 然后变成颗粒, 称为“成核作用”过程。

据每日科学网、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 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 这个研究云形成的项目采用一个独特的设备, 腔体内部基本上是无污染、不锈钢的, 以允许研究人员重现典型的大气环境, 通过在“云室”精确控制环境进行实验。研究人员可以改变涉及成核作用的化学物质浓度, 然后极其精确地测量出新颗粒的形成速度。

一个不可或缺的成分

然而, 研究人员对相关的成核机制尚不清楚。虽然他们已经观察到成核过程几乎总是涉及到硫酸, 但硫酸的浓度不足以解释大气中新粒子的形成速度。这项新研究揭示了在长期寻求云形成“配方”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成分———强氧化有机化合物。

参与这项研究的科学家来自欧洲核子研究中心 (CERN) 和卡内基·梅隆大学。该大学从事环境教育研究的斯泰因布里纳学院主任尼尔·多纳休教授说:“随着新粒子的初步形成和生长, 我们详细测量出其中的氧化有机物。而就在一年前, 这个化学反应发生时我们还不清楚是怎么回事, 那是因为并没有真正理解这是有氧化学的一个完整分支。这真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他说, 我们呼吸的空气充满了有机化合物、微小液体或固体颗粒, 其来自数以百计的源头, 包括树木、火山、轿车、卡车和森林火灾。一旦进入大气, 这些所谓的有机物开始改变。

森林排放起基础作用

多纳休及其同事曾在2012年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研究成果显示, 由松树释放的α-蒎烯有机分子, 能在强氧化性的大气环境中被多次改变。此外, 多纳休实验室的其他研究表明, 无论是新粒子形成还是其随后的成长, 这种氧化有机物都有可能参与成核作用。于是, 他们与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进行云实验研究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开始着手检验这一假设。

在目前的工作中, 该研究团队采用二氧化硫和α-蒎烯的氧化产物填满“云室”, 生成在地球大气中占主导地位的氧化剂即羟基自由基, 然后, 观看这种氧化化学的变化。他们使用具有高分辨率的质谱仪能够观察到分子在不断成长, 从单一的气体分子成长为多达10个分子粘在一起的集群粒子。

多纳休说:“事实证明, 硫酸和这些氧化有机化合物异乎寻常的相互吸引。这可能就是在现代污染的环境下, 为什么有机物真正被硫酸吸引的重要部分。”

在大气条件下, 确认氧化有机物参与颗粒的形成和生长之后, 研究人员用其发现对颗粒形成的原有研究模型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新模型不仅能更为准确地预测成核速率, 还在过去一年的现场实验中, 在森林附近的测量中观察到成核作用的增加和减少。通过模拟实验, 他们确认了森林中的排放在云形成的第一个阶段起到最基本的作用。

(中国科技网)

英国新研究称膳食纤维通过作用下丘脑部位抑制食欲

[导读]如果能够在人体研究中得以证实, 那么这项研究的发现就预示着:增加可发酵的膳食纤维将有可能成为一项有效的体重管理方式。

科技日报讯肥胖人士最关心的一个话题就是如何“少吃点”, 因为食欲总是很难控制。近日发表在英国《自然—通讯》期刊上的一项研究显示, 膳食纤维在肠道中被消化后, 会释放出一种分子, 通过作用于大脑中一个已知的用来调节饥饿感的区域, 从而抑制食欲。这也让人们进一步理解了为什么富含膳食纤维的饮食是“健康”的。

大多数加工过的西式食物都含有大量的精制糖和脂肪, 却只有很少的可在肠道中发酵的膳食纤维。膳食纤维指不能被人体消化道酵素分解的多糖类及木植素, 这一词汇在较早的营养学中不曾出现过, 但近年来的动物研究显示, 纤维可让血液中的血糖和胆固醇控制在一个最理想的水平;且肠道中微生物发酵的膳食纤维, 可以减少总体食物摄入量和体重, 这种作用被认为和抑制食欲的肠道激素有关系。

现在, 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加里·弗若斯特和他的研究团队揭示了膳食纤维在发酵同时, 也可以直接对大脑产生抑制食欲的作用。他们的研究显示, 膳食纤维在经过肠道中微生物的发酵后, 释放出的短链脂肪酸乙酸盐会在小鼠下丘脑部位的神经细胞积累并转化, 而下丘脑部位是一个已知的会控制饥饿感的脑区。研究人员注意到, 直接给小鼠喂食膳食纤维或者乙酸盐, 可以立刻减少小鼠的食物摄入, 并且引发出脑部一系列和抑制食欲相符的神经元活动。

如果能够在人体研究中得以证实, 那么这项研究的发现就预示着:增加可发酵的膳食纤维将有可能成为一项有效的体重管理方式。

(中国科技网)

智能穿戴产品靠谱吗?

[导读]关键技术尚未突破以及产业生态系统不成熟, 暴露出了可穿戴式设备的发展隐忧。

在IT界, 2014年普遍被认为是可穿戴式设备高速发展之年。形形色色产品的出现和各路资本的涌入, 营造出一幅热闹景象。但在热闹之余, 关键技术尚未突破以及产业生态系统不成熟, 暴露出了可穿戴式设备的发展隐忧。

要去除“虚火”, 让可穿戴式设备健康持续创新并真正融入生活, 关键还在于找准自己的定位, 扎实解决技术难题, 做好专业细分领域, 使整个产业生态链条不断向前推进。

从眼镜、手环到衣物, 可穿戴式设备成为各类创意的试水平台

任职于某互联网公司的吴新是一位IT发烧友, 最近买的一款智能手表着实让他兴奋了好一阵:睡觉时, 它能测量脉搏和心率;运动时, 可以记录速度、距离等信息。此外, 它还能充当办公工具———演讲时, 无需点击鼠标, 手臂一挥, 就能让幻灯片翻动起来。

最新市场报告显示, 可穿戴设备将迎来发展良机。预计到今年底, 全世界将生产超过1900万个可穿戴设备, 相比去年增长3倍。

而在技术方面, 随着更小、更低能耗芯片的不断突破, 使得在有限体积下, 可穿戴设备有了更多创新的可能。

传感器研究专家、北京诺亦腾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昊扬认为, 随着智能技术的推进, 可穿戴产品必将成为未来智能设备发展的主流。创新性产品将不断出现, 未来可穿戴产品将与现在的手机一样, 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传感器、数据处理算法、人机交互等技术影响智能穿戴产品发展

关注度虽高, 但可穿戴式设备市场并没有看上去那么美好。经过数年研发, 谷歌眼镜最近才在美国公开发售。在国内, 智能手环、智能手表赢得了一些热衷于尝试的消费者, 但算上研发、市场费用, 实际收益并不大。而不久前, 耐克对旗下智能手环部门进行了小幅裁员, 更引起了本来就不“淡定”的市场的波动。

质疑者指出, 可穿戴式设备对用户来说是“伪需求”。智能手环测出的运动、睡眠数据, 最终要借助电脑或手机查看, 不过是一个配件, 况且通过手机应用, 现在这些也能方便实现。

刘昊扬认为, 可穿戴式设备确实还没有抓住用户的强需求, 但这并不代表用户不需要, 只是因为技术水平还不够好。

“拿传感器来说, 数据是否准确, 对于可穿戴式设备非常重要, 但大部分的厂家尚未解决核心算法问题, 很多数据不准确。市场有凑热闹的心态, 而没有扎实研究技术难题。”刘昊扬说。

因为传感器的不精确, 诸如手环、腕表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常被人怀疑。“有时候测量脉搏, 10回中可能有一半都不太准, 就不太想用了。”吴新说, 而像他这样, 新鲜感过后将产品束之高阁的不在少数。

果壳智能手表产品经理许鹏也表示, 市场推出可穿戴式设备试水性质较大, 产品的诉求点要么过多, 要么过少。“过多, 基本等于第二个智能手机;过少, 则只是作为一个配件, 功能开发少。”

精确性不足外, 数据收集后分析算法的不成熟, 难以给用户带来实质价值, 也是质疑者不看好的原因。

“对用户来说, 每天行走多少步, 每天睡眠多长时间, 这些数据因人而异, 设备即便追踪到数据, 但这对特定用户的健康状况来说意味着什么, 可以就此提供什么服务, 目前仍无法确定。”刘昊扬说, 收集后数据处理的算法还有待提高。

对可穿戴式设备的明星产品———谷歌眼镜来说, 从推出至今, 吸引业界眼球, 也带给市场很多想象空间。但刘昊扬认为, 各类智能眼镜仍没有解决用户的交互式体验这一关键问题。

“包括谷歌眼镜、3D头盔等在内的很多创新产品目前还没法令用户舒服、自然地使用, 用户甚至会在使用中出现头晕等不良反应。”刘昊扬说,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技术尚未成熟, 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此外, 可穿戴式设备缺乏类似智能手机的生态系统, 而被人称之为“伪智能”。不过, 不久前, 谷歌宣布开发专门为智能手表打造的全新智能平台, 与安卓类似, 它也是一个开放平台, 第三方厂商在该平台生产兼容设备。但是, 刘昊扬指出, 不同于手机, 可穿戴式设备覆盖面太庞杂, 服务于不同的需求, 不太可能发展出类似安卓的通用系统。“如果什么都能兼容, 又很难控制体积和能耗, 不符合穿戴式设备发展的趋势。”

可穿戴式设备的高能耗和相对高的价格, 以及缺乏设计美感等问题, 也常常备受质疑。但在刘昊扬看来, 这些都是比较好解决的, 难点是如何克服影响可穿戴式设备发展的关键技术。

从时尚走向专业, 运动和健康管理领域有望取得突破

让刘昊扬对穿戴式产品未来发展有信心的是, 虽然有诸多技术瓶颈, 但只要有足够多的人参与进来, 技术将快速走向成熟, 当前关键是如何找到有效的商业模式, 引导持续创新。

他认为, 未来可穿戴式产品形态一定将非常丰富, 具备小型化、低功耗、易连接和多传感器特点, 问题是怎么让它真正走进用户生活。

目前, 可穿戴式产品多数充当的是时尚产品。分析人士表示, 未来可穿戴式设备一定要专注细分市场, 向专业领域发展。

刘昊扬认为, 业界在对可穿戴式设备认识上存在一个误区, 即一定要在大众消费品市场实现突破。而实际上, 一项新技术和产品最初的发展, 更可能率先在某些专业领域获得成功, 然后再向大众推广并普及开来。而且, 可穿戴式设备的功能不必求全, 而应该强化自身特色。

“比如手表就没必要一定有通信功能, 应找准定位, 完全可以成为手机的周边设备。让用户与可穿戴设备之间形成黏性, 不在于功能的全面性, 而在于它真正切中了用户的某个需求。”刘昊扬说。

许鹏也认为, 可穿戴式设备发展的基础应保留原有具备的功能, 然后进行升级, 而不能本末倒置。

在诸多应用领域中, 运动和健康管理被业界期望成为市场突破口。刘昊扬说, 体育运动数据对有些人来说非常重要, 而对于慢性病监测或需要瘦身的人来说, 健康管理的产品也可能成为他们的刚性需求。

但分析人士指出, 单一功能可穿戴式设备面临的最大挑战是, 如何证明它们能带给用户长期价值。对此, 刘昊扬也表示, 未来没有服务的消费电子产品, 不能称之为好的产品, 可穿戴式设备要黏住用户, 一定要能提供专业、有价值的服务。

业内人士指出, 穿戴式设备还可以按用户群体进行细分, 比如老人、儿童、青年需求各不相同, 需要分别对待, 在功能上需要细分和聚焦。设计时从用户的必需品入手, 让穿戴式产品成为重要、有用的辅助工具。

不管如何, 以哪种方式突破, 推动用户建立真正的使用习惯, 让消费者切实地感受到物有所值是可穿戴式设备发展的当务之急, 这就需要研究者踏踏实实解决技术难题。

刘昊扬说, 技术发展和被市场普遍认可有一个发展过程, 智能穿戴设备行业全世界都还处在探索阶段。而让他担忧的是, 我们多是跟风式研究, 做的只是“亡羊补牢”的工作, 前瞻性不够, 而美国等发达国家, 有较好的资本支持技术, 能够对未来合理预判, 提前进行研究, 可能会占据发展的主动权。

吴新就告诉记者, 可穿戴式设备他还是喜欢国外品牌, 因为“它们看起来更实用, 也更好看。”

链接

可穿戴式设备是什么?

智能手表只是形形色色可穿戴式设备中的一种, 从谷歌眼镜到各种手环、手表, 甚至鞋和服装, 越来越多的可穿戴式设备走进人们的视野。

对于可穿戴式设备, 业界并没有一个完整的定义。总体上来讲, 它是借助传感器, 通过与人体的直接接触或交互, 服务或挖掘用户的特定需求。作为一种新理念诞生的智能设备, 它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并能够根据用户需求不断升级。

当前, 可穿戴式设备已经嵌入了拍照、语言操作、镜片导航, 以及对体重、血压、食物摄入、睡眠习惯等生命体征的监测功能。随着谷歌、苹果、三星等科技巨头的发力, 处于聚光灯下的可穿戴式设备引来各路创业者的关注。在资本推动下, 大大小小的公司想尽一切办法, 将各种传感器、电池和电子元件组合起来, 使可穿戴式设备成为很多创意的实现平台。

(中国科技网)

英国发现地球生命出现前海洋存代谢反应

[导读]对于有机生命来说, 新陈代谢是其生命延续的基本保证, 而酶的存在则被认为是生物体代谢反应的前提条件。

地球生命出现前海洋中存在代谢反应

或使科学家科学家重新思考地球生命起源的过程

科技日报伦敦4月26日电 (记者刘海英) 对于有机生命来说, 新陈代谢是其生命延续的基本保证, 而酶的存在则被认为是生物体代谢反应的前提条件。最近, 英国剑桥大学研究人员的一项新研究对这一结论提出了质疑。他们研究发现, 在无酶的情况下, 一些对生物代谢十分关键的化学反应可在地球生命出现前的早期海洋中自发地产生, 这一发现或使科学家重新思考地球生命起源的过程。

在这项由维康基金会资助的研究中, 研究人员根据多种科学文献对地球早期海洋沉积物的描述, 重建了生命起源前海洋化学成分的模型。模型显示, 早期海洋中, 铁是最常见的一种分子, 且其在海水中的浓度很高。

研究表明, 在40亿年前, 海洋中存在着丰富的二价铁, 它扮演着催化剂的角色, 对多种化学反应起着催化作用。在没有酶的情况下, 铁、其他金属和磷酸盐促发了一系列类似于细胞代谢核心的反应。在现代生物体中, 这样的化学反应对代谢物的合成至关重要, 所形成的有机分子, 如氨基酸、核酸和脂类等, 可以说是所有生物细胞代谢的关键。

研究人员共观测到29种类似代谢反应的化学反应, 其中包括类似于糖酵解和戊糖磷酸途径这样的可产生基础代谢物的反应。而通过这些化学反应产生的混合物中, 核糖5-磷酸盐 (ribose 5-phosphate) 的发现尤其值得注意, 作为一种RNA前体, 这种物质对于RNA分子的最终形成至关重要。

研究显示, 这些类代谢反应发生的环境温度在50摄氏度至90摄氏度之间, 这一温度与火山热液喷口附近的海水温度相似。在这样的温度下, 蛋白酶是不具活性的。

研究人员表示, 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 在地球生命发轫之前, 早期海洋中就存在着代谢反应, 现代生物代谢体系的基本构架很可能起源于地球生命出现前的化学和物理环境。而至于酶是如何参与到这些由金属催化的化学反应之中, 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

(中国科技网)

科学家破译采采蝇基因组或消灭昏睡病

[导读]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在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报告说, 经过约10年的努力, 他们终于成功完成了采采蝇的基因组破译工作, 这为减少乃至消灭威胁人畜健康的昏睡病 (又称非洲锥虫病) 带来希望。

采采蝇基因组破译可助控制昏睡病

新华社华盛顿4月26日电 (记者林小春) 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在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报告说, 经过约10年的努力, 他们终于成功完成了采采蝇的基因组破译工作, 这为减少乃至消灭威胁人畜健康的昏睡病 (又称非洲锥虫病) 带来希望。

联合国粮农组织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共同设立的食品与农业核技术部门在一份声明中说:“破译采采蝇的DNA (脱氧核糖核酸) 是一个重大科学突破, 为更有效地控制锥虫病铺平道路, 这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数千万农牧民来说是一个好消息。”

采采蝇也称舌蝇, 以吸食脊椎动物血液为生, 仅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存在。人畜被它叮咬后会引起锥虫病, 其中, 人类锥虫病感染者主要表现为过度睡眠, 又称昏睡病。受昏睡病威胁的非洲人高达7000万, 每年数万人因昏睡病死亡。动物锥虫病又叫那加那病, 非洲每年有300万牲畜被那加那病感染, 经济损失达数十亿美元。控制采采蝇的传统方法包括投放不育雄蝇、诱捕器和使用杀虫剂, 但成本高昂且效率不高。此外, 由于采采蝇携带的寄生虫可以躲避宿主免疫系统, 目前尚无有效疫苗预防采采蝇引起的锥虫病。在这一背景下, 来自美、英等10多个国家的78家研究机构约140名科学家于2004年启动“国际舌蝇基因组计划”, 旨在从基因学角度了解采采蝇及其引起的疾病。

采采蝇与实验室常用动物模型果蝇有亲缘关系, 但新研究表明, 采采蝇的基因组包含3.66亿个碱基对, 是果蝇的2倍之多、约为人类基因组的十分之一。

研究人员在采采蝇基因组中找到约1.2万个基因, 其中包括一个叫做RH5的感光基因, 它可以解释为什么采采蝇会被蓝光/黑光诱捕器吸引。研究人员还发现了一些视觉与气味基因, 这些基因会驱使采采蝇寻找宿主与配偶等行为反应。此外, 采采蝇唾液腺中还有一组TSAL基因, 可以帮助它们更顺利地吸宿主的血。

研究人员表示, “国际舌蝇基因组计划”所有研究数据已上载到一个基因组数据库, 全世界科学家都可免费使用。世界卫生组织热带病研究培训特别项目主任约翰·里德评价说:“这些信息非常有助于开发新工具减少甚至消灭采采蝇。”

(中国科技网)

欧美实验室强强联手测出迄今最精确顶夸克质量

[导读]欧洲核子研究中心与美国费米国家实验室3月19日在一个国际物理学会议上联合宣布, 科学家们通过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 (LHC) 实验与美国万亿电子伏特加速器 (Tevatron) 实验, 已成功测出目前最为精确的顶夸克质量。

科技日报讯 (记者张梦然)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与美国费米国家实验室3月19日在一个国际物理学会议上联合宣布, 科学家们通过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 (LHC) 实验与美国万亿电子伏特加速器 (Tevatron) 实验, 已成功测出目前最为精确的顶夸克质量。

夸克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 由比质子、中子更微小的物质组成。顶夸克则是科学家最后发现的一种夸克, 被认为是了解宇宙本质的最重要工具之一。顶夸克只在宇宙大爆炸初期的几分之一秒内以自然状态存在过;而顶夸克出现后, 会在观察者还来不及眨眼的瞬间就衰变为其他;顶夸克也是目前发现最重的夸克, 质量超过质子的100倍———其巨大的质量注定了只有很大的能量才能使其产生, 譬如借助Tevatron及LHC这一等级的人造粒子加速器的力量。

1994年4月6日, 正是美国费米实验室利用Tevatron首次发现了顶夸克的存在, 在欧洲LHC诞生前, 它也是唯一有能力使顶夸克“现身”的仪器。2009年LHC开始运行后, 制造了接近一千八百万个顶夸克事件, 以此成绩跃居为全球领先的“顶夸克工厂”。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报告称, 此次精确测定的顶夸克质量, 是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与美国万亿电子伏特加速器国际科研团队完成的首个合作成果。在此之前, 利用两大对撞机进行的4项不同的强子对撞实验项目———超导环场探测器 (ATLAS) 、CDF探测器、紧凑缪子线圈 (CMS) 与DZero探测器均测出了顶夸克质量, 但各自测量顶夸克衰败的路径不同。两大机构科学家在汇集并分析了实验数据后, 排除了其中的不确定性, 将顶夸克质量精确为173.34±0.76Ge V/c2 (Ge V/c2是基本粒子质量的一个单位) 。

此次对顶夸克质量的精确测量, 将可保证进一步验证并描述顶夸克、希格斯玻色子与W玻色子间量子联系的数学框架, 科学家们也将在此基础上寻找新物理的“暗示”, 即能更好理解宇宙本质的新理论。

四个实验的合作共有来自五十多个国家超过六千名科学家参与其中, 费米实验室主任奈杰尔·洛克耶说, 该成果乃领域内国际合作的一个极好范例。欧核中心总干事罗尔夫·豪雅则表示, 正是实验性的合作和实验室之间的竞争激励了科学家, 推进了我们对宇宙的认知。

总编辑圈点

就在科学家们为听到了“宇宙的第一声啼哭” (科学家捕捉到宇宙原初引力波) 而惊喜不已之时, 顶夸克的质量得以更加精确地测量无疑是“锦上添花”。尽管一般人既感觉不到顶夸克的存在, 也不会因为它生活受到影响, 但却可以协助科学家回溯宇宙的初始阶段, 进而了解宇宙由过去到未来的演化历程。6000名科学家齐心协力才得到的精确数据, 或将成为揭开宇宙之初“神秘面纱”的一大砝码。

(中国科技网)

世界最小自动鼓翼飞行无人机拥有蜻蜓般的3D视野

[导读]荷兰德究人员研制出世界上最小的自动鼓翼飞行无人机, 具有像蜻蜓般的3D视野, 由于它是自主飞行, 所以可以被送入密闭空间, 如混凝土建筑物或矿井, 用于搜寻伤亡人员。

科技日报讯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 荷兰德夫特工业大学研究人员研制出世界上最小的自动鼓翼飞行无人机 (Del Fly Explorer) , 具有像蜻蜓般的3D视野, 可以用于拍摄演唱会或者体育赛事、检测温室大棚作物成熟度, 以及扮演主题公园里飞舞的仙女, 或将彻底改变人们从流行音乐会到耕作的各种体验。

建造一个自动鼓翼飞行无人机的想法始于大约9年前这所大学航空航天学院的一群学生。他们最初设计出Del Fly I, 在随后的几年中, 他们让这种飞行器逐渐变小, 并且为其编写了特殊的运行步骤, 赋予最新的Del Fly Explorer“大脑”。较早机型的翼展仅有10厘米, 2008年在其上安装了最小的摄像头, 成为世界上配备摄像头的最小飞机。

德夫特工业大学开发人员吉多骄傲地说:“我们的灵感来自于现实中的小昆虫。Del Fly Explorer仅重20克, 在房间里盘旋时, 仿佛一只大蜻蜓或蚱蜢。在微型飞行昆虫机器人当中, 其是世界上最小的无人机, 可自动振翅而飞, 并能够绕开障碍物。”

该无人机由碳纤维等复合材料造成, 采用两个低分辨率的摄像机, 可以再现人眼的三维视觉, 并机载一个可以摄取周围环境状况的计算机, 以免撞上障碍物。

目前, 该无人机翼展达28厘米, 在家里绕着植物周围飞舞, 犹如昆虫一般。该无人机两个羽翼的每一侧都能迅速拍打产生升力。研究人员说:“它有自己的小型锂聚合物电池, 允许飞行约9分钟, 它在观测时采用机载处理器和配套开发的运行步骤来作出即时决策, 并通过无线模拟视频、陀螺仪和一个晴雨表计算所在的高度。”

该无人机可以确切地知道哪里存在障碍, 在演示飞行中, 其可以飘落在一堵墙边, 旋即优雅起飞离去, 寻找另一个路径。不同的运行步骤将允许它执行不同的任务, 由于它是自主飞行的, 所以可以被送入密闭空间, 如混凝土建筑物或矿井, 用于搜寻伤亡人员。

(中国科技网)

科学家开发出超分子组装新方法

[导读]英国和日本研究人员合作开发出一种超分子组装的新方法, 有望带来比硅材料性能更优越的分子电子设备, 比如用巴基球制造的柔软电视屏幕, 为人们带来全新的视听体验。

科技日报讯英国和日本研究人员合作开发出一种超分子组装的新方法, 有望带来比硅材料性能更优越的分子电子设备, 比如用巴基球制造的柔软电视屏幕, 为人们带来全新的视听体验。研究人员认为, 这种方法有着巨大应用潜力, 有可能推动新材料生产的变革。相关论文发表在6月22日的《自然·化学》杂志上。

相邻分子间存在微小的作用力, 超分子组装就是利用了这种非共价键的微小力的累加效应, 来形成有序的结构。新方法集中在研究分子间的作用力上, 特别是那些“两亲”分子。“两亲”分子包含亲水和憎水两个部分。如家用洗涤剂就是靠两亲分子之间相互作用来去除污渍:一端是亲水基, 容易与水结合形成分子键, 另一端是憎水基, 喜欢和油性物质结合。如把洗涤剂加入到脏水中后, 其分子会转动方向使憎水基朝向油污, 聚集在油污周围形成分子团簇。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6月22日报道, 新方法由英国基尔大学马丁·霍兰拜小组与日本国家材料科学研究所的中西隆 (音译) 小组合作开发, 他们借用了“两亲分子组装”的概念, 将其进一步扩展成“亲溶剂基”和“憎溶剂基”, 成为一种通用的普适方法。

实验中用的两亲分子是经过剪裁的“巴基球”, 但带着一条长尾巴, 就像“分子蝌蚪”。巴基球是由60个碳原子 (C60) 构成的足球状分子, 也叫富勒烯。将两亲分子加入溶剂中, “蝌蚪”尾巴会相互作用, 使分子形成巴基球的核心和碳链的外壳。在混合物中添加正烷烃, 分子组装成了胶束和含绝缘C60纳米线的六角形胶纤维;加入纯C60并提高π共轭材料的比例, 分子组装成了片装间层结构。这些结构含有很大比例的光电活性材料, 显示出一定的光导电性。

在这种灵活性的超分子组装新方法中, 化学结构和添加剂 (溶剂或C60) 的微小变化, 就能产生极为多样的结构。这种深入控制复杂分子自组装的程度, 是以往达不到的。

研究人员指出, 这一新成果有望对“分子电子学”领域产生重大影响, 碳基电子设备可能替代传统的硅技术产品。新的分子电子元件只需调整分子间作用力达到最优化, 就能大大提高设备性能, 使效率更高而能耗更低, 带来柔韧灵活、多功能的工具设备和更廉价的产品, 如智能手机、电视屏幕等。到2018年的下一届世界杯赛时, 人们可能就在用“分子足球”看足球了。

(中国科技网)

新材料可让太阳能电池板寿命延长

[导读]日本日清纺织公司日前宣布, 他们开发出一种新型薄膜, 可使太阳能电池板在实验中的“保质期”提高约50%, 从而延长太阳能电池板的使用寿命。

新华社东京6月9日电 (记者乐绍延) 日本日清纺织公司日前宣布, 他们开发出一种新型薄膜, 可使太阳能电池板在实验中的“保质期”提高约50%, 从而延长太阳能电池板的使用寿命。

这种新材料是日清纺织公司的一家专门生产光伏发电材料和设备的子公司研发的。研究人员利用一种特殊的橡胶, 开发出一种密封性很强的太阳能电池板保护膜。使用这种保护膜的太阳能电池板, 即使在高温和湿度很大的环境中也不易出现产品质量退化。

在85摄氏度、湿度达85%的实验环境中, 研究人员对这种带有新型保护膜的太阳能电池板进行了3800小时的高电压破坏性测试, 结果显示它并未出现质量退化。

日清纺织公司说, 在上述环境中, 优质的常规太阳能电池板能经受2500小时的破坏性实验仍不退化, 其实际使用期可达20年。据此评估, 这种带有新型薄膜的太阳能电池板的使用寿命可远远超过20年。

(中国科技网)

给即时通信工具“立规矩”

[导读]随着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 即时通信工具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社交生活, 中国有微信, 国外也有Whats App、Line等, 新的通信平台还在不断开发问世。

随着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 即时通信工具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社交生活, 中国有微信, 国外也有Whats App、Line等, 新的通信平台还在不断开发问世。

不过, 在给人们交往带来便利的同时, 它们也被一些人利用来发布暴力、谣言、色情、欺诈等不良信息, 危害公共利益, 给社会管理带来新的挑战。各国政府已逐渐意识到管理即时通信平台的重要性, 纷纷给其“立规矩”。

助长骚乱惊动英美

2011年夏季发生在英国多地的大范围骚乱, 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互联网传播被滥用后可能带来的危害:骚乱者在“脸谱”、“推特”等社交网站上发布各种骚乱信息和图片, 传播谣言并进行煽动, 还利用“黑莓信使”这种即时通信平台信息加密、不易被外界发现的特点, 使用其聚集人手、商量攻击目标和互通警察部署情况。

在街头骚乱愈演愈烈之时, 英国首相卡梅伦表示, 英国政府考虑在骚乱发生时关闭社交网站, 并禁止发送手机短信, 以阻止骚乱者利用这些通信工具串联。在苏格兰城市格拉斯哥, 一名16岁的男孩因在“脸谱”上发表煽动性言论而被捕。

“新媒体使得事情发展快速演变, 有时甚至使观念像病毒一样传播,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研究新媒体的教授罗宾·曼塞尔如此评论, “事情一旦发生, 新媒体就会把它放大。”

美国社交媒体研究专家马克·德拉波博士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 社交媒体能让人们快速有效地联系, 当伦敦骚乱等热点话题出现时, 人们通过网帖、电子邮件、手机等多种渠道加速传播信息, 步伐之快前所未闻, 这很大程度上是由网络社交平台的开放性、通信成本低廉等特性所决定的。

依法打击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色情、欺诈、谣言等是即时通信工具所传播信息中的“公害”。对此, 各国纷纷拿起法律武器“除害”。

对即时通信平台上的不良信息, 美国有项法律是2003年制定的《控制非自愿色情和推销侵扰法》。早在2004年, 当时美国最大的即时通信服务商“美国在线”就曾利用这一法律, 锁定20名被告针对垃圾消息提出诉讼, 目的是为阻止不受欢迎的垃圾信息。2005年, 一名18岁的青年也因向My Space用户发送垃圾消息被逮捕。

网络儿童色情一直是美国的重点监管对象。2012年, 佛罗里达州一名50岁男子利用即时通信工具向一“男孩”发送性骚扰信息, 谁知“男孩”却是警察装扮, 这名男子立即被逮捕。如今, 因利用即时通信工具引诱未成年人而被捕的事例, 不时可见诸于美国媒体。

即时通信工具Line在日本年轻人中盛行。不过, 利用Line传播儿童色情信息以及进行性犯罪的案例也明显增加。据统计, 2013年, 日本北海道未满18岁少女遭遇性侵的案例中, 九成以上是通过智能手机即时通信工具联系的, 其中大多数是利用了Line。鉴于利用Line的性犯罪事件越来越多, 日本警方要求服务商拿出防止违法信息传播的对策。

网络欺诈也搭上了即时通信的“东风”。一项调查显示, 去年一年英国共有100万人遭遇网络欺诈, 其中利用即时通信工具行骗的不在少数。为此, 专家建议在使用即时通信工具时多加注意保护个人隐私, 避免将重要信息泄露给他人, 同时在收到求助请求时通过打电话等多种渠道加以确认。

在韩国, 近年来随着Kakao Talk等即时通信工具的兴起, 通过其传播色情、暴力, 散布虚假消息和进行网络诈骗的案列层出不穷。韩国针对各种鼓吹网上暴力和散播谣言也制定了较为严格的法规。韩国《电子通信基本法》明文规定:以危害公共利益为目的, 利用电子通信设备公然散播虚假信息者, 将处以5年以下有期徒刑, 并缴纳5000万韩元 (约合人民币27万元) 以下的罚款。

网络自由责任为基

美国政府一直通过社交网络搜集各种信息。2011年, “推特”同意将用户发布的全部微博交给美国国会图书馆收作电子档案。可见, 虽然美国民众可以在网络空间发言, 但政府对这些言论并没有放任。如果网民言论涉及组织游行等实际行动, 并可能危害公共安全或秩序时, 相关部门会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在韩国, 对于以盈利为目的的网上散播虚假事实或持续捏造、散播毁损他人名誉的违法行为, 韩国检方表示一经查实, 将提起正式诉讼。对情节恶劣的事件, 检方将追踪其IP地址, 利用各种技术手段查找出虚假消息的最初来源, 并查清传播途径, 按责任分别惩罚。

即时通信平台传播的信息适时化、大众化、真假难辨, 监管部门主动介入、及早捕捉恶性事件苗头等至关重要。一旦等到虚拟世界中的零星谣言、煽动形成气候, 往往已错失解决问题的良机, 被动应对也加大了处理问题的难度。

有专家建议, 对即时通信工具的治理应从源头抓起, 强化责任意识。一方面要促使服务提供商承担责任, 过滤、屏蔽即时通信工具发布的不良信息;另一方面要提高网民对不良信息的辨识能力, 让更多网民有责任拒绝转发、传播, 并举报不良信息。此外, 还要提高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 让不能承担责任者受到惩罚。

(中国科技网)

日本开发新型机器人可识别出人类动作转换答案

[导读]日本日立制作所20日向媒体展示了一款可以识别人类动作的机器人“EMIEW2”改良版。这款机器人可以通过识别对方点头、歪头等动作转换答案。

日本日立制作所20日向媒体展示了一款可以识别人类动作的机器人“EMIEW2”改良版。这款机器人可以通过识别对方点头、歪头等动作转换答案。

在当天的展示中, 提问者向机器人询问“日立小平纪念馆这一名称的来历是什么”, 机器人回答“来历是小平先生”。当提问者歪着头表示不解时, 机器人补充道:“你不知道小平先生是谁吧。他是日立公司的创始人。”

据悉, 该款机器人载有可以检测人脸的摄像头。它可通过对方头部上下左右的动作推测对方的理解程度, 从而转换答案。而与问题有关的信息需事先输入机器人内部。

这款机器人高80厘米, 重14公斤, 通过装在脚部的车轮移动。2007年日立公司开发出了“EMIEW2”, 本次展示的改良版新增了识别动作的功能。

(中国科技网)

苹果手机装防盗利器窃贼“偷了也白偷”

[导读]为了遏制盗窃智能手机的猖獗势头, 苹果公司在其智能手机上加装了反盗“终止开关”功能。1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 此举取得显著成效, 微软和谷歌也在当日表示要仿效苹果做法, 在各自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上植入类似防盗功能。

为了遏制盗窃智能手机的猖獗势头, 苹果公司在其智能手机上加装了反盗“终止开关”功能。1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 此举取得显著成效, 微软和谷歌也在当日表示要仿效苹果做法, 在各自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上植入类似防盗功能。

随着智能手机在全球的普及, 其失窃率也激增, 盗抢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暴力行为还威胁着公众安全。在此背景下, 消费者权益倡导人士和执法人员对手机上设置“终止开关”的呼声日益高涨。

所谓“终止开关”是指智能手机反盗功能的统称, 这一功能使机主在手机丢失后, 可以遥控删除手机中存储的通讯录、照片、电子邮件等个人信息, 并锁死手机, 从而防止个人信息泄露或手机被转手盗用。而如果手机失而复得, 机主可以重新启动并恢复已删除信息。“终止开关”让被盗手机几乎无用, 让偷盗手机转卖的做法失去意义。

高端的苹果智能手机是被盗重点对象, 以至美国警察把偷盗苹果手机戏称为“摘苹果”。去年9月, 苹果公司率先采取行动, 在新版智能手机操作系统i OS7中新增了“激活锁”。这个功能可使机主在手机失窃后锁死手机, 即便小偷想关机重启或删除手机上的数据, 失窃手机也无法使用, 只有在机主用正确的苹果ID号和密码登录后才能重启。

反盗功能引入前后半年内苹果手机失窃率的统计对比表明, “终止开关”的确行之有效。19日, 美国执法机构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 苹果手机失窃率在美国旧金山降低了38%, 在英国伦敦降低了24%。

纽约州总检察长埃里克·施奈德曼和旧金山地区检察官乔治·加斯孔表示, 尽管智能手机失窃有多种原因, 但这些数据表明, “终止开关”是打击偷盗智能手机行为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

当日微软和谷歌宣布, 它们的新版视窗手机和安卓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也将具备“终止开关”的反盗功能, 新版操作系统的发布时间另行公布。

施奈德曼和加斯孔在去年6月联合发起了由执法部门、消费者权益组织等参与的“保障智能手机安全计划”, 鼓励无线通信行业开发更为广泛的技术解决方案, 防止智能手机被盗。这项计划取得初步成果———部分手机制造商和运营商承诺着手引入“终止开关”。

今年4月, 一些手机制造商和运营商签署了一份自愿计划, 承诺2015年7月之前让“终止开关”成为在美销售智能手机的标准设置。加入这项计划的苹果、三星、谷歌和微软已经或即将兑现承诺。自愿作出承诺的硬件制造商还包括HTC、诺基亚、摩托罗拉, 运营商则有美国电话电报公司、韦里孙通信公司等。

原先对“终止开关”持反对态度的美国无线通信和互联网协会改变态度, 也对这项计划给予积极配合。此外, 加利福尼亚州、明尼苏达州以及联邦层面也在讨论通过立法强制给在美销售的智能手机设置“终止开关”功能。

(中国科技网)

“神经桥”可让瘫痪病人首次用意念驱动自己的手

[导读]来自俄亥俄州都柏林的伊恩·伯克哈特成为迄今第一个能用思想直接控制自己瘫痪手的病人。目前, 他们正在检验人—机接口和互动, 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技术。

来自俄亥俄州都柏林的伊恩·伯克哈特成为迄今第一个能用思想直接控制自己瘫痪手的病人。

科技日报讯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威克什纳医疗中心和巴特尔研究所合作, 取得了一项创新性成果, 让瘫痪病人第一次用大脑直接驱动自己的手和手指!23岁的伊恩·伯克哈特成为第一个使用“神经桥” (Neurobridge) 的四肢瘫痪病人。神经桥是一种用于脊髓损伤病人的电子神经支路, 就像一种高清晰的肌肉刺激“管套”, 将病人的脑和肌肉直接相连, 让他们能按自己的意愿实现对自身肢体功能性控制。

伯克哈特4年前在一次跳水事故中瘫痪, 参与了这项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FDA) 批准的实验。据每日科学网站6月25日报道, 在实验中, 伯克哈特的脑信号能绕过受伤脊髓驱动他的手。“这很像心脏搭桥, 但不是血管支路, 而是脑电信号支路。”巴特尔研究所负责该研究的扎德·伯顿说, “我们是让脑部信号绕过受伤部位, 直接到达肌肉。”

“神经桥”结合了学习算法和脑活动解码, 能转译脑部发出的神经脉冲, 并把新信号传给瘫痪肢体。这项技术已经酝酿了很久, 研究人员花了近10年来开发算法、软件和刺激管套。

巴特尔研究所开发了非入侵式神经刺激技术———可穿戴管套, 能精确刺激手臂上的小肌肉, 驱动单个手指运动, 与软件相结合成为一种“虚拟脊髓”, 允许使用者协调手部和腕部运动。俄亥俄州立大学和巴特尔研究所合作设计了合适的电极序列, 电极刺激让伯克哈特能运动他的手指和手。当伯克哈特用脑发出不同的信号指示肌肉, 就能转动手部、握拳、收拢手指握住物体等。

上一篇:工艺系统设计下一篇:英语教学中的素质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