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超越十篇

2024-06-29

创新超越 篇1

(四) 切实抓好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

学习培训, 是各行各业各类工作人员永恒的主题, 只有学习培训进入常态的、持续性的有计划性和有目的性, 承担着具体工作责任的人员才能处于积极的工作状态, 适应本 (上接81页)

据分析时发现, 该站采用的10KV隔离刀闸为GW-10型, 动触头与静触头采用铜导电带连接。因受腐蚀性气体长期侵蚀导电带失去弹性, 从而在长期操作中使铜导电带断股, 导致实际载流能力下降, 引发过热, 影响设备安全运行。为彻底根除这一隐患, 我们对徐集站进行了技术改造, 采用50mm2多股铜芯电缆代替导电带,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几年来, 我们通过红外测温发现了多起电力设备隐患, 由于发现早, 处理及时, 有效避免了设备事故的发生, 保障设备安全运行。

三、安全管理人性化

安全生产是我们电力工作的永恒主题, 安全是变电检修的保障。变检工区抓安全管理工作, 注重从人性化出发, 让员工更加清楚为自己、为家庭、为单位, 一定要有良好的安全意识和遵章守纪习惯。

(一) 抓设备本身的安全

对管理的设备遵循“到期必修, 修必修好, 到期必试, 试必试准”的宗旨, 确保设备健康运行。

(二) 抓安全意识和有效预控, 防范人员责任性失误

将安全的重点放在超前防范上。定期开展事故案例分析活动, 每月从事故案例中选取一篇, 组织职工认真学习, 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 谈如何结合实际采取防范措施。

(三) 注重检修现场的安全监控神, 能够在本职工作岗位上, 以对学校发展负责的精神, 保持旺盛的工作激情和创新力、执行力。

【参考文献】

[1]王桂华.浅谈中职学校财务管理.财经界, 2010年1期.

[2]吕江峰.千禧中职学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现代商业, 2011年1期.

尤其在预防性试验、技改增容、新建安装等大型施工现场, 人员多, 工作点多, 涉及专业多, 如何在这种施工条件下保证安全工作, 是我们探索的方向。以预防性试验工作为例, 班组到达工作现场后, 全体人员列队, 由工作负责人宣读工作票, 交代安措, 然后由工区安全员指出当天工作的危险点、难点, 讲解措施和对策, 所有人员均无疑义后, 开始分组工作。工作中工区安全员进行全方位流动检查, 控制全面安全情况, 班长、班组安全员随时具体负责本班的安全情况, 提醒班组成员注意安全, 防止因工作忙, 造成安全意识薄弱, 出现习惯性违章现象。通过多方位、立体化的安全管理, 在施工现场杜绝了违章现象的发生, 保证了安全生产。

多年来, 检修工区以勇于创新、重在创效、敢为人先的修试精神, 在实践中探索, 在探索中发展, 积极总结运用新的理念, 完善巩固新的工作方法, 逐渐成长为一个具有较强的凝聚力、战斗力的集体。也正是在这种不断自我变化、自我提高、自我创新和自我完善中, 我们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和荣誉。2010年2月, 检修工区二次班被评为“信阳供电公司巾帼建功示范岗”, 工区连续数年获得先进单位等殊荣。然而, 我们也不能忽视目前存在的严峻问题——技术断层、技能人才匮乏。在以后的工作中, 我们会更加关注技工培养问题, 为企业未来发展提供更多的优秀建设者。

站实现了综合自动化, 包括两座无人值守站。多油、少油开关已基本更换为真空开关和SF6开关, 电磁机构逐渐被弹簧机构所替代, 传统的检修模式显然已难以适应电网的发展要求。我们不断调整工作思路, 创新工作方法, 从加强设备管理、检修管理和安全管理等方面出发, 以提升变电检修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保证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

一、设备管理精细化

电气设备是电网的主要构成部分, 设备管理是电网坚实的基础。“一强三优”目标的提出, 对电网的主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仅要实现安全可靠运行, 而且要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和设备完好率, 才能达到电网坚强和供电可靠。变检工区不断提高设备精细化管理水平, 意在持续改进, 使设备管理达到一个更高的目标。

(一) 完善设备资料, 为检修工作提供比较高效的信息

一方面要保证设备在初始时是处于健康的状态, 在投入运行前不应有这样那样的隐患。另一方面, 对设备有比较清晰的了解, 掌握尽可能多的信息。包括设备的铭牌数据、型式、试验及特殊试验数据、出厂试验数据、交接试验数据和检修调试记录等信息, 这不仅有利于安装检修, 更有利于运行维护。

(二) 加强设备管理, 努力做到管理与技术紧密结合

以设备资产为核心, 以设备安全可靠运行为主线, 建立而不安排全站停电。编制计划时, 工区协调有关单位将定检预试任务和全年的变电设备治理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提前进行设备摸底调查, 做到心中有数。在进行设备停电检修预试的同时, 考虑设备缺陷治理等具体工作, 做到停一次电, 一次完成各类检修工作, 全力消除缺陷隐患。

(二) 完善现场作业流程

创新超越 篇2

作文,是学生自己心灵的发现。特级教师管建刚主张“让学生主动地、愉快地学会作文,创造性地写好作文,享受作文”。作文指导,要激发写作兴趣,开拓行文思路,让学生说真话,表真情。下面,以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习作1”的教学指导为例,谈谈笔者是如何实施超越,引导学生学习、研究、运用,激发作文创新火花的。

一、超越固定思维模式———指导选材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写作的“金矿”,习作是学生自己开发金矿的过程。学生的生活,自由奔放,个性飞扬,但其作文,常常因为教师定势思维的指导,陷入千篇一律、无病呻吟的泥淖。

本次习作,先回顾课文《师恩难忘》的主要内容;接着列举例文片段:老师纠正“我”的写字姿势;最后提出要求:选择一位你印象深刻的老师,可写他某些方面的特点,也可写他帮助、教育你的一两件事,题目自定。研读文本后,很多教师认为,本单元主题为“园丁之歌”,教学时间在教师节前后,故习作应选“师爱”类题材,走赞美老师的路线。这种解读窄化了习作要求,老师是普通人,也是有缺点的真实的人;有喜怒哀乐,也有是非美丑观念。我们不能以偏概全,一厢情愿地拔高老师,把他们供奉在“高、大、全”的神坛上。韩寒说过一句辛辣的话:说假话是从写作文开始的。学生作文造假,教师的思维导向难辞其咎。因此,本次习作,教师应纠正这种唯师是尊的作文观,指导学生可交流其感人之处,可表现其风趣幽默,可谈论其严厉管教,还可评价其美中不足……这样,学生的思维才不会被绑架,描摹的人物才不致失真、虚假。

基于以上思考,课堂上,笔者播放师生生活照片,创设情境:“一句鼓励,一次表扬;一回开导,一次批评;一张笑脸,一个爱抚……无不凝聚着老师的心血。闭上眼睛,你想到了哪个老师?想到了他的什么事?”一张张照片,一个个场景,引发了学生的思维:“我想起蔡老师曾送给我一份特别的礼物———亲吻。”“胡老师经常用眼神鼓励我上课大胆发言。”“有一次,李老师教育我上课要认真听讲。”“钱老师捉螃蟹时,向我请教……”瞅准时机,笔者连忙表扬引导:“写作,要有一种追求,别人写的,我不写;我写的,别人想不到。这位同学想到的事情来自校园外,他追求与众不同,好!”接下来学生的发言,讲台上下,课堂内外,无所不及;多样情感,各种感受,无所不有,真是思路拓展天地宽。

指导选材,超越固定的思维模式,引领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走进生活,就能挖掘到素材的“真金”,写作的对象就不再片面狭隘,表现的事例自然真实鲜活,创新的火花也会闪烁其间。

二、超越教材原有范例———引导描写

福建师范大学潘新和教授指出:“写作教学之难,难在教材不但未能提供较为科学的教学框架与操作系统,而且在教学观念、内容、方法上存在诸多问题,有些认知甚至是错误的。这就要求教师自力更生,苦力思索,基于教材、超越教材。否则,不但教学低效、无效,甚至还会对学生造成误导。”由此可见,习作指导要真正有效,教师就必须正确解读教材,不仅要在认知上纠偏、纠错,而且要善于深化、细化教学要求。

本次习作,对写作方法的指导较简约:“可以写他在某些方面(如外貌、性格、教育方法等)的特点,也可以写他帮助、教育你的一两件事。”这些描述,如何化为学生由浅入深的理性认知?如何化为教师一系列的课堂实践?教学中,笔者采用“学研用”三位一体的教学策略,超越教材原有范例,引入课外新鲜资源,举一反三,由“整体”到“局部”,由“外在”到“内在”,学习、研究、运用,层层推进,引导学生从感受到实践,从“把老师写真”走向“把老师写活”。

1.举一反三,学习构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立意、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学生找到写作的“米”后,笔者这样引导:“写作像造楼房,造楼房要先打图,写作要先构思,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不是‘危房’。”随后出示构思框架图,归纳写人的常用方法:一件事写一个人的一个特点,几件事写一个人的一个特点,几件事写一个人的几个特点。请学生联系刚才的选材,先用第一种方法,说说构思。在交流探究中,大家学会了用“时序法”“空序法”“事序法”“类序法”等结构方法,交待事情的前因后果;以“人”“物”“事”“情”等设置线索,凸显老师特点。之后,再让学生自由选择后两种写法,谈谈构思。评价引导时,落实事例的选择要“相互搭配”、事例的安排要“详略得当”等要点。

如此,学生通过对相同题材、不同构思的探究,触类旁通,找到共性与个性特点;举一反三,掌握文章谋篇布局规律,并从中认识到积极思考、善于探索的重要性,为培养创新精神打下坚实的基础。

2.先学后用,研究细节

批阅很多学生的作文,往往会发现其整体构思清晰,但局部表达像流水账,描写欠生动。如何突破以上难点?《语文课程标准》给出了写作之道:“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的确,引导学生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大脑想,用心灵感应,抓住自己的独特感受来写,平常事也不会平淡,小事中也会蕴藏着美丽的风景。

本次习作,提到“以貌写人”,但对其写作要点没有涉及。教学中,笔者自选例文片断,为细节描写支招。首先出示课内文本———四年级课文《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番茄太阳”》中主人公的外貌描写,让学生猜猜这是谁,并说出理由,达成共识:成功的外貌描写必须抓住人物特点来写。接着,出示一段课外文本,引导学生发现其外貌特点与下文事例特点呼应,因此十分精彩。由此,外貌描写“抓住特点”“和事关联”的方法深入人心。

如习作中“以事写人”的例文片段,运用动作和心理描写,表现老师的关爱。但其寥寥数语,描写单薄,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有必要超越教材,增加范例,深化认识。笔者经过搜寻整理,出示两个描写老师事例的精彩片段,和学生一起欣赏,感受其中语言、神态描写的好处,体会正面描写侧与面烘托结合的巧妙。

此时让学生实践运用,就能调动多种感官,描摹自己的独特感受,因此表达细腻灵动。如“教室门口,杨老师正一脸寒霜地站着,冷眼瞧着还在讲话的同学,可那些家伙竟还叽叽喳喳讲得欢。杨老师几步跨到讲台前,满脸通红,两只眼睛瞪成了鸭蛋,喉咙里‘呼哧呼哧’直喘粗气。那些同学这才发现情况不妙,立马闭嘴,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这样的描写,让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学生具有无限的发展性,先学后用的研究实践,正是提升学生习作水平的重要手段,借助例文的表达技巧和语言感召,能够提升学生遣词造句的水平,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3.品味题目,运用表达

宋代诗人杜耒有诗云:“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这梅花是什么?是给人与众不同的形象冲击。这形象如果用最简洁的文字表达,就是文章的题目。俗话说:“题好文一半”,题目拟得好,正如“梅花开得艳”,读者第一眼就能激发起强烈的阅读欲望。,

本次习作题目自定,这给学生留下了创新的空间。但回顾以往写人的作文,多数同学拟题缺乏新意,只能用“我的老师”“难忘的一个人”等比较直白的题目。教学中,笔者按“听故事感受”“品题目鉴赏”“起题目评价”三步走:先给大家讲一个老教授修改题目,使专著销量大增的故事,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拟题的重要性;再出示一些题目品评鉴赏,如课内的“闪光的金子”、“大作家的小老师”等,课外的“表‘帝’”、“白胡子雷锋”、“你有这样的‘麻辣烫’老师吗”等。学生们仔细品味,道出了心中所爱。笔者顺水推舟:“拟题,可运用比喻、夸张、反问、对比、谐音等方法;好的题目,或动人心弦,或令人好奇,或给人画面感……”最后,自主拟题,学生活学活用,智慧迸发:“黄衣天使”、“‘另类’老师”、“李老师是‘大侠’”……

从最近发展区出发,针对普遍性问题,选择易懂易学的范例,有效补充教材不足,让学生自悟自得解决策略。如此指导,“既见树木,又见森林”,不仅关注一篇作文,更关注一类作文,容易实现读写迁移,给学生插上创造的羽翼。

三、超越教师单一指导———同伴互助

最具实效的习作指导,来自教师,还来自学习同伴。师生、同伴之间的交流碰撞,常常能砥砺出创新的火花。课堂上,笔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各个环节让他们相互评价指导。

如一学生这样描摹细节:“分饭时,我们一窝蜂地跑上去,张老师边盛汤边说:‘小心点拿,当心烫。’我回到座位,津津有味地吃起来,把硬硬的肉排挑到了一边。这时,张老师来到我身边,让我把肉排吃下去。”交流时,很多学生认为作者能用上语言、动作描写,反映老师的细心,但也有人提出异议:“老师是怎么让‘我’把肉排吃下去的?说了什么话?‘我’有什么反应,还可写得细致些。”这一建议提得好,前者经过思考,马上添加:张老师拿过我的勺子,把肉排切成小块:“小李,不能害怕一头‘猪’,赶快消灭它!”我一边偷笑,一边迅速吃下猪排。”后者频频点头,甚为满意。如此同伴互助,能有效延展习作指导的广度,正是同伴强烈的心理认同感和期望值,使学生“情动于中而行于言”,作文自然越写越好。

创新:超越的捷径 篇3

谈到新星项目,张久兴认为它是个伟大的计划,两次申请失败的教训使他懂得科学研究要紧密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对科技成果的需求。张久兴描述了当时北京工业大学的金属材料系:“整个系的研究经费少得可怜,科研经费主要集中在几位老的学术带头人手中,青年学者几乎都是白手起家搞科研,新星项目对我来讲恰如雪中送炭,既有了研究经费,也证明了我的研究方向对北京市经济发展是具有前瞻性和重要应用价值的”。

在左铁镛院士和周美玲教授的指导下,基于新星项目开发的新型电子发射材料,利用我国富产的稀土和钼资源研制成功稀土钼阴极材料可代替已经使用了100多年,具有放射性污染的钍钨阴极材料,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拥有6项国家发明专利,2003年获得国家五部委颁发的重点新产品证书,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2004年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在张久兴的积极推动之下,与企业开展合作,获得了国家计委批准立项,总投资9461万元的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合作成立了洛阳大川钼钨科技有限公司,建设高性能稀土钼钨功能材料国家示范生产线,形成年产500吨高性能稀土钼钨功能材料与制品的生产能力,为高校科技成果提升传统产业,促进我国优势资源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探索出一条新路。

北京工业大学新型功能材料学科虽然发展迅猛,但毕竟起步晚,基础相对弱于其他重点院校,如何在日渐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呢?张久兴认为,有特色才能形成优势,并以此为突破口,于2001年全面开始了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与新材料的研究工作,牵头建设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与新材料研究开发平台,经过科研团队的共同努力,已取得了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采用新技术只需3~5分种即可完成传统材料制备需耗水、耗能几小时的烧结过程。

张久兴长期从事新型功能材料及其制备加工技术的教学、研究与开发,不仅在学科前沿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而且致力于以创新的思维指导教育教学改革。张久兴任材料学院院长之初,材料学院的招生和就业率在全校排名倒数第二,经过3年的教学体制改革,2003和2004年,学生就业率连续两年全校第一。究其原因,以学生为本、适应就业市场的要求是张久兴转变教学观念,打好漂亮翻身仗的主导思想,张久兴仔细研究和分析了近年北京市的高速发展和具有发展潜力的优势产业,瞄准信息通讯、城市建设、现代制造业3大支柱产业进行专业课改革,把专业课知识与未来就业紧密联系起来,将传统的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等专业课进化成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新型建筑材料与装饰设计、材料加工新技术等新的就业模块,在每个模块里,学生都要系统地学习金属、无机非金属、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等5门课程,以全方位的知识结构应对严峻的就业市场。这种符合北京市人才培养和学生特点新的办学模式使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张久兴也因此获得了2004年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

传承 创新 超越 篇4

在瑞升工作已有一个月,一个月的适应,一个月的自我调整。万事开头难,一份新的事业的开始会伴随着无限的思考,思考做什么,思考怎么做,思考做是为了什么。突然一封邮件,一段富有诗意的文字让我释怀了,我找到答案了——传承,创新,超越。

自我发展,传承先行。我觉得这是我应该立刻去做的。俗话说的好,来的早,不如来的巧,529瑞升十周年庆典如同一幅长卷画册展示给我的是瑞升创新十年的辉煌成绩,活动筹备期间让我体会到了无数瑞升人无私奉献的精神。作为一个瑞升新人,我为此而感动,感动之余我也默默铭记,铭记瑞升的风雨历程,铭记瑞升精神。

价值创新,做事核心。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在想自己应该怎么做事?有很多词语在我的脑中不断涌现,努力?认真?但是当我看到瑞升十年的发展,十年的创新历程,我找到答案了,我明确了创新就是我的做事之本。在不断创新中,积极学习各项基本技能,更深层发掘自己的内在潜力,寻求自身的业务方向。

目标明确,超越自我。当今社会,每个人都面临着许多现实问题,这些问题曾让我迷失过,找不到生活的动力。在瑞升的一个月里,我不断接受着一种全新的思想,这让我有些清晰地认识到了生活的意义所在,甚至生命的意义所在。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开启心智之门,体悟生命智慧,忘却一切烦恼,小小的收获让我尝到了活着的精彩。是的,人都会有现实压力,但是在内心我们应该有一块小小的绿洲,一块让我们在现实中体会生命智慧的绿洲。

传承优秀,我要向各位瑞升人学习,学习你们的博大,学习你们的无私奉献;创新做事,我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创新自己的工作思路,为瑞升事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超越自我,我要不断进取,在越过一座一座山峰的同时,体悟生命智慧带给我的快乐与激情。

超越交流,超越设计,超越空间 篇5

展示空间设计与多媒体技术应用、开发如何融合?三维展示空间如何塑造?

梅赛德斯奔驰是一个汽车行业的神话, 它们的展厅设计师是否也与众不同?

本次《第一人物》带您走入梅赛德斯奔驰车展指定设计公司首席设计师的设计世界, 探寻他在设计中的设计思想、理念、设计方式、技术应用, 为中国“Spatia communication”这个亚行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主要经历

2010年至今达姆施塔特应用科技学院建筑教授

2006年至今马格赋 (德国) 设计师事务所首席创意设计师及常务董事

2002-2009年美国俄勒冈州大学、尤金大学、波特兰大学建筑设计及数字媒体设计副教授

1999年成为德国注册建筑师及规划设计师

1996-2006在马格赋 (德国) 设计师事务所从事建筑及展览设计

1996年斯图加特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工程学博士

1995年俄勒冈州大学建筑硕士

1994年美国加利福尼亚Morphosis Architects建筑事务所

1993年斯图加特Auer+Weber+Partners建筑事务所

1992年Fulbright奖学金

精选项目

斯图加特梅赛德斯奔驰“Legend 6”永久性展览

慕尼黑柏林梅赛德斯奔驰艺术馆概念商店

德国法兰克福IAA 05梅赛德斯奔驰展厅

巴黎、伦敦、米兰、北京梅赛德斯奔驰展厅

梅赛德斯奔驰Bionic巡回展“Copycats welcome!”

德国莱比锡波恩“At 17...”展览

达姆施塔特德国电信体验中心

汉诺威德国电信展厅Ce BIT pavilion 2007

德国达姆施塔特德国电信Futurezone, T-Online AG

德国汉诺威戴姆勒Expo 2000 LAB.01

德国慕尼黑德国博物馆“Transport Center”展览

住宅项目:Presche Stuttgart;Haus Kaiser Ludwigsburg

主要奖项

ADC, DDC, IF Design Award, Deutscher Designpreis

作品发表

作品曾经在美国Interior Design杂志, 阿姆斯特丹Frame, 汉堡HAUSER, 巴塞尔form, 斯图加特AIT design report发表

近期评委工作

斯图加特Quartier am Karlsplatz建筑设计比赛, 与诺曼福斯特事务所Rafael Vinoly, Richard Meier, Sauerbruch Hutton,

伦理的超越 篇6

关键词:亨利.詹姆斯,文学伦理学,伦理道德

19世纪后半期, 随着内战以北方军的胜利结束, 美国的劳动力和市场问题得到解决, 工商业得到空前的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蓬勃发展。随着疆土的迅速扩张, 美国的经济似乎处于全盛时期, 恰如马克·吐温描绘的“镀金时代”。在这里, 传统的理想主义被抛弃, 社会习俗、道德习惯都被置于不顾。[1]因此, 许多现实主义作家认为文学应当正视、如实反映日常生活中的种种问题, 从而突出道德的社会地位。亨利·詹姆斯就是这些作家当中的一个, 而和其他作家不一样的是, 詹姆斯在他的作品中, 对道德的强调与重视更为, “他努力使生活中道德伦理方面的内容能借助于高度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2]亨利·詹姆斯是美国19世纪后半叶小说家, 他在小说里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 如中篇小说《黛茜·米勒》里的黛茜、长篇小说《一位女士的画像》中的伊莎贝尔和《金碗》里的麦琪等。这三个主人公都天真纯洁、美丽聪慧, 有着独特的个性。她们都符合亚里士多德的伦理道德标准, 符合柏拉图的有关“好人”的哲学理念———“正直、儒雅、好学”。但是, 从文学伦理学的角度去研究, 就会发现她们的行为或思想在很多地方、很多时候是不符合当时, 甚至不符合现在社会的伦理道德的。

在罗马, 黛茜与一个名叫乔万尼利的意大利男子打得火热。黛茜还与她的朋友沃克太太约定, 将带她的意大利朋友去参加沃克太太的社交聚会。之后, 黛茜便在“车辆、行人、漫步者极多”[3]的时分, 由温特伯恩陪伴去见在大街上等她的乔万尼利, 打算一起前往品钦花园散步。黛茜把两个青年男子分别向对方作了介绍, 然后便在两人中间徐徐漫步着, 一路谈笑风生。这在当今社会也许不足为奇, 可是在19世纪的欧洲, 在维多利亚时代, 这种惊世骇俗之举必然被视为伤风败俗的行为。在欧洲旧世界里, 妇女的行动受到陈规陋习的束缚和压制, 已婚女子如果在大庭广众之下露面, 身边得有丈夫跟着, 以保持尊严。而像黛茜这样一个未婚女子, 如果没有女保护人的陪同, 更是不能在光天化日之下随意与男人相伴而行了。更何况黛茜的行为还要过分, 由两个男人, 还是陌生的男人, 相拥而行。很明显, 黛茜的行为已经严重地违背了当时欧洲的伦理道德了。在黛茜身上, 存在着一种混合的性情:她表面上是无辜的, 可她同时又是无知和鲁莽的。生于长于美国的黛茜, 根本捕捉不住欧洲这一充满了经验的土地上的世故。[9]如果黛茜能去适应她所处的新环境, 她也许就可以和在她的祖国一样, 生活得很快乐。不幸的是, 她美国式的道德观阻止了她这样做。又比如说沃克太太在看到黛茜的行为后, 为了挽救她, 驱车前往黛茜在的大街, 希望把她带回家去。在几次善意地劝说无效后, 沃克太太要求黛茜上她的车, 结果黛茜回答道:“我从来没有听见过这么死板的话!如果这样是不成体统的, 沃克太太, 那么我整个人就是不成体统的, 那你就该不理睬我。再见;我希望你一路顺风。”[3]沃克太太的好心被黛茜浪费了, 也被黛茜伤害了, 暂且不说黛茜的举动在当时的欧洲社会是怎样得不合适, 即使是在现在的社会, 这种行为也会被认为是没有教养、不懂礼貌的。甚至我们可以说, 黛茜最后的“凋零”根本上是由她的这种“违背伦理道德的行为”所导致的。

而伊莎贝尔, 虽然在欧洲的行为要比黛茜收敛许多, 但是她居然拒绝了富有的沃伯顿勋爵、能干的戈德伍德, 却接受了奥斯蒙德, 一个“没有职业, 没有名声, 没有职位, 没有财产, 没有未来, 没有一切”[4]的人, 一个所有求婚者中最可能不仅毁掉她的自由而且毁掉她个性的人。当然, 她的这一选择也并没有触犯到他人的利益, 被爱情冲昏了头脑, 不顾一切, 这在当今社会也是常有的。可是她的选择是所有人反对的。她的姨妈阻止她, 她的表哥劝说她, 沃伯顿勋爵和戈德伍德苦苦地追求她, 可这些都没有使她放弃自己错误的选择。而且所有的人都知道, 奥斯蒙德是非常不合适的人选, 他娶她只是为了她的财产, 而只有她被奥斯蒙德虚伪的外表所迷惑了。她情不自禁地想他就是她的梦中王子, 决心与他共同步入神圣的婚姻殿堂, 为他奉献自己的一切。然而, 她却就这样伤害了所有爱她的人, 也许她对于自己的结婚怀着很好的目的, 可是这却导致了很坏的结果, 即她最后的悲剧。她最初的自信看来是一种轻率和幼稚;嫁给吉尔伯特·奥斯蒙德的决定表明她无可挽回地上了当;无力弃绝奥斯蒙德也没能公然反抗他, 只能说明她的儒弱。归根结底, 最后悲惨的结果虽然不是伊莎贝尔一手酿成的, 但是与她的自由观和个性密不可分的。直到最后, 她才认识到:在这样一个走向毁灭的世界中, 自己幸福的破灭是一场很自然的灾难。[4]

而麦琪, 因为母亲去世, 从小和父亲相依为命, 所以她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和父亲在一起度过的。婚后, 麦琪不想让父亲觉得受到冷落, 因此, 更多地与父亲在一起, 照顾父亲, 尤其是小王子出生以后, 父亲亚当更是取代了丈夫阿美力购的位置, 常常与麦琪和小王子呆在一起, 在其他人的眼中, 形成了一种半乱伦的、畸形的关系。例如, 兰斯夫人就认为, 麦琪应该像其他女人一样更多地与丈夫呆在一起, 而威威先生 (即亚当) 的大门也应该向其他女性敞开。兰斯夫人的到来他们意识到了这一点, 麦琪也发现自己和父亲把其他人拒之门外, 实际上使他们自己沉浸在自恋的情绪当中。于是, 她建议父亲娶她的同学夏洛特, 而她的父亲为了取悦女儿, 也就真的娶了夏洛特;可是他们谁都不知道夏洛特曾经是阿美力购的情人。虽然他们采取了行动, 让他人也进入他们的生活, 可是实际上, 父女俩仍然保持着他们的“默契”而不是建立新的自我之间的关系, 所以在他人的眼中, 他们的关系仍然不正常, 仍然是乱伦的。[6]显然, 麦琪虽然并不想, 但是她的行动在别人看来却是违背了当时社会的伦理道德。结过婚的女人, 不论是在什么时代, 都是应该多和自己的丈夫在一起, 而不是和父亲在一起的时间多于和丈夫在一起的时间。正是她的这一违背伦理, 导致阿美力购和夏洛特的旧情复燃, 最终私通。其实, 像他们这种情况, 被他们弃之一边的配偶, 即使不是旧情人的关系, 也自然地会结成同盟, 发生通奸, 出现实际的乱伦。显然, 麦琪虽然并不想, 但是她的行动在别人看来却是违背了当时社会的伦理道德。这样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是非常严重的, 即使是在现今的社会, 这样的行为也是不可取的。

但是如果我们把三个女主人公放到一起进行和对比, 我们可以看到三个女主人公伦理道德的一种发展与超越。

在沃伯顿勋爵住在花园山庄时, 有一天晚上, 花园山庄的主人和客人在愉快地交谈着, 时间不知不觉地就到了深夜了, 那晚, 杜歇夫人提醒伊莎贝尔该去休息了, 可伊莎贝尔意犹未尽, 杜歇夫人像《黛茜·米勒》中的沃克太太一样进行干涉了。可结果却是完全不同的。当伊莎贝尔最终跟随姨妈上楼去休息时, 她们进行了一小段对话:

“你当然会对我的干涉感到恼火。”杜歇夫人说道。

伊莎贝尔仔细考虑了一下之后, 说道:“我并不感到恼火, 只是有些意外———非常困惑, 留在客厅有什么不妥吗?”

“噢, 不, 在这儿, 在体面人家, 年轻女孩是不能单独和男人待得太晚。”

“您告诉我这些太对了, ”伊莎贝尔说道, “我不懂, 但我很高兴知道这些。”

“我会常提醒你的, ”姨妈说道, “无论什么时候我看见你行为过于任性, 我都会提醒你。”

“恳请您这么做!……”[4]

同样是善意的提醒, 同样是为了自己好, 可黛茜和伊莎贝尔两人采取的态度却完全相反。一个根本不听, 另一个非但不恼火, 还恳请自己的姨妈时常这样做, 以便她可以知道这些以前她所不知的习俗礼仪。如果黛茜像伊莎贝尔一样乐于学习, 那么她便不会以一种些许无知和粗鲁的形象展现出来, 也就不会客死异乡了。

而在故事的结尾, 伊莎贝尔选择回归罗马, 也体现了伊莎贝尔为他人着想的一种伦理思想。当时欧洲社会所盛行的是边沁和穆勒的功利主义的伦理思想, 而伊莎贝尔体现的恰恰是穆勒的伦理思想, 因为穆勒的伦理思想中包含有利他的因素。穆勒不仅把“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作为每个人的道德行为准则, 而且把牺牲自己的福利而获得的高尚道德看作是最高的幸福。[2]伊莎贝尔重回罗马, 就是穆勒“把牺牲自己的福利而获得的高尚道德看作是最高的幸福”伦理思想的体现。伊莎贝尔虽然不得不重回罗马, 可是在经历过生活的严峻考验之后, 她已经明确意识到:自由同时也是一种承担和责任, “一个人必须接受自己行为的后果。当着全世界人的面我嫁给了他, 当时我未受任何约束。再没有比那更慎重的考虑了, 我已不可能改变”。[4]生活对于伊莎贝尔来说, 依然是痛苦的, 可是她却在痛苦的背后看到了因美德上升而所得到的幸福与希望。伊莎贝尔回到奥斯蒙德身边:第一, 对她自身而言, 是她个人追求快乐和幸福的体现, 虽然她回到的是自私、虚伪的奥斯蒙德身边, 两人之间也毫无感情可言, 但她成熟了。在心理上, 她已站在新生活的起跑线上;在思想上, 她变得更为自由了, 因而也更为快乐和幸福;第二, 对帕茜来说, 伊莎贝尔的决定有利于帕茜的幸福, 帕茜需要她;伊莎贝尔对帕茜的教导, 会使帕茜成为像她一样纯真、善良而又富于道德感的姑娘, 而不是像她亲身母亲莫尔夫人那样奸诈、工于心计的人。而这在一定程度上, 是伊莎贝尔牺牲自己的福利所带来的结果;第三, 对于莫尔夫人, 她也会因为伊莎贝尔的选择而感到幸福的, 因为她一开始“谋划”这场戏, 就是希望伊莎贝尔的到来, 能给自己的女儿帕茜一份丰厚的嫁妆;而现在, 她的愿望也因伊莎贝尔的决定而有望实现。

但是, 伊莎贝尔也并不是就完全很好了, 她置身于古老的欧洲文化氛围, 无形中又接受了欧洲的传统价值观念, 她向往自由, 然而她缺乏冲破传统约束、抛开顾虑大胆追求自由的勇气, 同时并不反对社会的正统权威强加在女性身上的传统价值及品德规范。[7]正是她这种对传统的价值既肯定又否定的矛盾使她深陷传统势力的泥淖。

而在麦琪身上, 在延续了伊莎贝尔这种利他的功利主义伦理道德的基础上, 又明显地展示出由于具有较高道义而承担四人之间被破坏的道德次序的一种高大的形象。她一方面开始关心丈夫, 了解丈夫, 并对之报以持之以恒的信任, 使丈夫回心转意;假如她发泄“直接的报复性的观点、怨恨的权力、嫉妒的怒火和激情的抗议”, 那将“意味着放弃他们 (夏洛特和王子) ”。[5]放弃他人, 就意味着放弃两个家庭。显然, 她不愿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另一方面她采取了两面的态度, 既同情夏洛特的痛苦, 同时与她说话又缺乏诚意。其实麦琪这样做并不是出于报复, 而是替夏洛特着想, 给夏洛特留面子。她不想使夏洛特感到难堪和紧张, 而这就是麦琪的“我为他人”的思想在起作用, 这是一种无私与大度的表现。[6]而这引起的最终结果就是威威先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和夏洛特回了美国, 而麦琪和阿美力购王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麦琪很聪明, 她轻易地解决了伦理上的难题, 既孝顺了父亲, 又挽救了自己的婚姻。

我们可以看出, 詹姆斯在作品塑造黛茜、伊莎贝尔和麦琪这三个主人公时, 虽然赋予了她们各自不同的特点, 但从发展过程上看, 她们不论是人物形象、道德观、伦理观还是个人素养都是在层层递进、不断提高的, 这显示了詹姆斯在不同时期所持有的不同道德标准。从黛茜到伊莎贝尔, 再到麦琪, 我们发现, 詹姆斯的思想是在进步的, 要求也是在提高的。他希望用自己的文学作品来唤起人们对于伦理道德的重视, 以此改变社会中“过分强调个人利益, 缺乏同情心”、“冷酷无情, 极端自私”的现象。在这样的一个行为过程中, 他本人的伦理观是在不断超越的, 就好像他的作品一样。

参考文献

[1]史志康.美国文学背景概观.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8:95.

[2]聂珍钊.英国文学的伦理学批评.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616, 25.

[3]亨利.詹姆斯著.赵萝蕤, 巫宁坤, 杨岂深译.黛茜.米勒.亨利.詹姆斯中篇小说选.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8, 45, 52.

[4]亨利.詹姆斯著.吴可译.一位女士的画像.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2000:569, 222, 563, 71.

[5]Henry James.The Golden Bowl.Wordsworth Edi-tions Limited, 2000:459.

[6]王敏琴.亨利.詹姆斯小说理论与实践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7:150, 151, 152.

[7]陈丽.伊莎贝尔的自由观——亨利.詹姆斯的《一位女士的画像》.外国文学研究, 2002, (12) :84, 85.

[8]吴彩亚.清新而执著的雏菊——论《黛茜.米勒》中的黛茜形象.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9, (6) :13.

自我完善自我超越 篇7

在我国改革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 我国会计改革与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会计准则、内部控制规范、会计信息化等会计标准体系基本建成, 并正在持续平稳地有效实施;会计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注册会计师行业蓬勃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财务会计理论体系初步形成, 有力地支持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 一段时期以来, 我们的会计标准建设, 以及会计学术研究和会计实务, 考虑外部投资者、社会公众和外部审计较多, 而服务内部管理决策不够, 管理会计发展相对滞后, 为单位发展提供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的作用未得到充分有效发挥。

管理会计是会计的重要分支, 主要服务于单位 (包括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 内部管理需要, 是通过利用相关信息, 有机融合财务与业务活动, 在单位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管理活动。管理会计工作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 是顺应会计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是实现中国特色会计体系的自我超越和自我完善的必要举措, 是推动中国会计工作转型升级的重点所在。大力发展管理会计, 一方面是服务于单位内部管理, 为决策提供支持的需要, 另一方面也是进一步深化会计改革的总体需要。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此前曾指出:打造中国会计工作“升级版”的重点就在于大力培育和发展管理会计, 其重要方向就是建设中国管理会计标准体系。随着管理会计日益重要, 其顶层设计也要升级提升。

此次财政部出台《指导意见》, 已将管理会计上升为一项系统工程而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 奏响了我国管理会计大步向前发展的开篇序曲, 还为随后一系列具体举措的出台奠定了基调, 标志着我国管理会计体系建设顶层设计的纲领性文件已完成, 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指导意见》提出“坚持立足国情, 借鉴国际;坚持人才带动, 整体推进;坚持创新机制, 协调发展;坚持因地制宜, 分类指导”这四项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原则;而“4+1”理论框架体系包括:理论体系、指引体系、信息化建设、人才培养加咨询服务, 争取在3~5年内, 在全国培养出一批管理会计人才, 力争通过5~10年左右的努力, 基本建成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 理论体系建设是基础, 指引体系建设是保障, 信息化建设是支撑, 人才培养是关键, 咨询服务是外部支持, “4+1”理论框架体系的各个部分既自成一体, 又相互融合, 共同构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总体部署, 在会计领域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改革要求, 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要大力加强管理会计工作, 通过强化管理会计应用, 推动企业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实现管理升级, 增强核心竞争力和价值创造力, 进而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推动更加科学、全面地衡量企业绩效, 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指导意见》作为建设我国管理会计体系的纲领性文件, 为我国管理会计体系建设规划了科学的蓝图。这份纲领性文件是我国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和完善的起点, 更多更好的期待是实务工作者的操作方案和实际行动, 理论界系统整合理论研究资源、总结提炼实践做法经验、研究开发管理会计课程和案例。

创新超越 篇8

要通过“狼文化”实现企业创新的提升,就必须“知其形、建其质、营其境”,全面系统地认识和构建“狼文化”。

“知其形

狼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种形态,是企业人具有的“狼性”色彩的群体性格,不仅体现在为人津津乐道的高度的危机感、敏锐性洞察力、激烈的进取心、高度的团队凝聚力等几个特点,而且还表现为心态积极、行为主动、勇于挑战、不畏困难、信念坚定、全力以赴等具体行为上。

然而在纷繁复杂的行为表征背后,“狼文化”更深层次隐藏着的是:对挑战性目标的激情追求、战胜困难的顽强作风、以工作为中心的奉献式努力、富有谋略的团队配合、卓越业绩的持续突破等五个方面的信念。

这五个信念包含了工作动机、工作态度、行为方式、行为风格、目标达成的系统化内容,体现了企业创新全过程的文化要求。所以要想通过“狼文化”的学习和培植促进创新,就要确保狼文化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不能“学表不学里”,不然就会陷入“有其形无其神”的尴尬境地。如某些企业严格化工作纪律、强调高绩效目标压力、强化负激励,这些都仅仅制造出企业内部的高压氛围,背离了初衷,不但没有培育出企业的“狼文化”,还会伤害原有员工工作积极性和企业认同感,导致骨干人员流失,最终影响企业的经营业绩。

建其质

要想让“狼文化”真正落地,使员工具备自动自发的创新行动,必须在更深层的文化内容上下功夫。

“狼文化”不仅仅需要口号、制度、领导者意志、示范和倡导,也不仅仅是某些高压的制度规定。“狼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其背后是对企业与环境、目标与行动、付出与收获、个人与团队、工作与家庭的基本假设和逻辑推理,是对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工作方式上约定俗成的规范的遵守。可以说,这些基本的假设、逻辑推理、规范、心理契约、预期及兑现等才是“狼文化”的本质性和根源性内容。

只有具备这”狼文化”的本质基础,才能与员工形成了心理契约,使员工树立起对未来的预期,“狼文化”才能真正衍生出令人惊叹的狼性精神,令人瞩目的经营业绩。

在“狼文化”培植过程中,企业要以明确的制度、规则、示范、信息传播、培训、奖励等方式强化这些假设和规范。

营其境

“狼文化”的外层之境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企业的发展环境和发展目标,另一个是企业的价值平台打造和共享机制的形成。

狼在丛林里或荒野中才是狼,而在笼子里或人们的家里就会变成狗。高度竞争的环境和挑战性的目标更易形成企业的狼性文化。华为的“狼文化”也是在国内外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形成的。华为没有政府关系、没有垄断性资源、没有技术储备,只有华为人。华为面对丛林里的老虎、荒原上的猎豹和狮子,他们的力量确实太小,随时都有被吃掉或者被饿死的危险。而在这样的生存条件和生存环境下,华为才诞生了狼性精神,开始了拼搏进取、奋发有为的伟大征程。

所以,要想真正形成企业的狼性文化,就必须营造出公司的危机感,提出富有激励性和鼓舞性的目标,为狼性文化获得合理性和合法性。如百度等公司没有面临生存的危机,也没有提出富有前瞻性、挑战性的高远目标,所以百度新设立的某些富有狼性精神的制度性约束在员工群体中并没有得到响应,反而遭到了强烈的抵制。因为员工没有感觉到狼性文化的必要性和必须性。

另外,要想打造狼性精神,还要建立起良好的价值创造平台、完善工作支持体系和价值分享机制。

对于员工来说,企业是个人财富积累和自我价值实现的平台,而只有看到了这些“猎物”,员工才会显露出狼性精神,竭尽全力追逐目标。而企业也必须不断完善企业价值创造平台,为员工的价值创造提供相应的条件和资源;要打造公平而富有激励性的价值共享机制,使员工可以预期到胜利的果实、成功的喜悦和自己的光辉,从而激发出更多的自豪感、上进心和奋发前进的热忱。目前很多企业采用股权和期权的鼓励方式,将员工利益与公司利润捆绑,并富有成效。

“狼文化”固然可以成为创新的动力,但“狼文化”的形成却有着较为复杂内涵和深层结构,企业只有感悟到狼文化的真谛,通过系统化的思考、科学理性的方法、综合性的措施才能够建构出优秀的“狼文化”,才能激发出企业的创新力,也才能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创新才能不断超越四年级作文 篇9

我的生活就像一场不断竞争不断超越的游戏,比如体育竞技赛跑,没有永远第一,运动员在一次次比赛里不断的刷新记录,还有好多其他的比赛如游泳,跳水,自行车......总之,只有不断竞争不断创新才能打破记录,创造新的纪录。

在一次游泳赛事,孙杨比赛失败只获得了第四名,可他在第二次比赛上吸取教训,调整新的.方案,能让自己更有效的达到最好,使自己在这个游泳比赛中获得了冠军。我就开始想自己,我能在在什么地方创新呢?我可以在学习上创新,可以吸取别人学习方法的优点,按照我自己的学习制定一个新的学习方法,我就能超越其他同学,作出更好的学习成绩。我也可以在美术,体育.......创新。

5G:超越4G的存在 篇10

在今年2月举行的西班牙巴塞罗那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 5G仍然延续着1月份美国拉斯维加斯电子展上势不可挡的热度。华为、中兴通讯、爱立信等全球领先的通信厂商和各国的电信运营商一起, 纷纷宣布5G研究和测试的各种进展, 集体为5G造势, 对5G的重视和共识可见一斑。从目前进展看, 距离4年后的2020年实现5G商用的目标已经不远。

5G的意义并不仅局限于“面向2020的移动通信技术”, 它的作用一方面是先导性的——5G的出现, 让物联网真正成为可能, 也让用户对“云”的访问变得没有时间和空间的差异感;另一方面, 只有5G网络才能承载物联网产生的庞大的井喷式网络流量和在同一瞬间产生的海量网络请求。

点评:5G是超越4G的存在, 其意义不在于网络速度有多快, 而在于与物联网的契合, 可以说是连接人与智能系统、智能系统与智能系统之间的部件。

上一篇:补充工伤保险下一篇:变频工作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