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个性化作文教学十篇

2024-09-12

高中个性化作文教学 篇1

一、互换式合作作文

这种写作方法是, 学生首先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写作文, 并且对自己作文的初稿进行修改, 将作文中的文字、句式、内容进行完善, 然后在小组内互换阅读。一方面可以让小组成员对自己的作文给出建议, 另一方面通过看别人的作文, 将其中的优点吸取过来, 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 优化自己的作文。

例如, 在教师要求学生写一篇以“痕迹”为主题的记叙文时, 很多学生是直接按照时间顺序来叙述自己的成长经历, 从童年、小学、初中写到高中。在作文交换的过程中, 他们看到有的同学是用第二人称来写作的, 巧妙地借助老师的口吻来将自己的成长痕迹一一道来, 这种方式很有创意, 也很新颖, 在行文上也更有感情。于是就有学生也运用了这种巧妙的构思, 以母亲的口吻来描述自己的成长痕迹。比如有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写道:“回望去, 我的人生已走过大半, 留下的痕迹里最深的莫过于你。我亲爱的宝贝, 你让我体味了一个母亲的骄傲与自豪, 成就与挫折。宝贝, 如今的你才刚刚展开你人生的画卷, 尽情挥洒吧!让你的画布上留下你一生的彩虹印迹。这是妈妈对你最深的祝福, 孩子, 你听见了吗?”

学生在这种作文互换中, 取长补短, 开拓自己的思维, 优化了自己的作文。

二、剪辑式合作作文

这种方法是指将作文题目分成若干个小题目进行写作, 当然这种写作教学方式比较适用于内容比较丰富、涉及范围比较广的作文。小组成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拥有的资料以及写作特长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子题目。这样化整为零, 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自身的特色, 另一方面也可以确保所写内容的写作质量, 学生都在尽可能发挥自己的写作能力, 可以防止粗制滥造。

例如, 在写《黎明》的作文时, 笔者是这样做的。首先是选择一些不同的人物, 有老人、孩子、清洁工、小贩等, 选择不同的场景, 有公园、街道、家庭、学校等。然后将不同的人物分别布置给每一个小组, 小组成员再分别选择一个场景来进行细致的描绘。可以运用多方面的描写方式, 诸如动作、肖像、心理、神态等。这样在写作的过程中, 学生虽然只写一方面的内容, 但是要与小组其他成员配合, 那么就需要多方面来考虑。这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个性也从中表现出来了。

三、音乐人生作文

这种写作教学方式, 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 以及教师恰到好处的引导。在充满旋律和节奏的音乐教室里, 教师引导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想象力, 让学生将聆听音乐的感受用文字表达出来。当学生沉浸在音乐当中时, 整个心灵都会处于一个诗意的文学化的状态中, 这种体验用文字表达出来, 将是一种很好的意境, 也完全是自我感受的表达, 学生的个性化得到体现。

例如, 当教师选择以《命运》为载体来进行音乐作文教学时, 有一个学生在听完音乐之后说:“听完命运就像一条长长的河流, 有激流, 有险滩, 我仿佛看到一个人在奋力地划着船, 逆流而上。人生就是这样, 不可能都是坦途, 我们要靠坚强的意志, 战胜生活中的一个个暗礁……”

在作文教学中, 适当的引入音乐教学, 能够激发学生情感, 同时音乐的魅力也能感染学生, 唤起学生的联想。

四、总结

高中个性化作文教学 篇2

一、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概况

近年来, 我国的教学体制不断深化改革, 语文阅读教材内容不断更新, 个性化阅读教学开始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得到了应用, 虽然翻开了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崭新的一页, 占有了一席之地, 但是学生对知识的感受和理解无法达到教学目标, 特别是对语文知识的理解, 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往往受到限制, 不能更好地开发潜能, 改善现状是目前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趋势。

人类有史以来就是通过阅读获取知识的, 只有在阅读中, 才能体会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及所要表达的人生真谛。然而为了应对考试, 高中语文阅读已经不是真正的个性化阅读, 一味由教师代劳帮助阅读, 是无法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的。

三、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重要策略

(一)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对于个性化阅读来说, 学生必须有自己独立的时间, 创设良好的情境, 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营造良好的氛围, 让学生自主支配更多的时间, 通过对课文的赏析, 读出情趣, 切实地把握好语文课堂的文化气息。以《荷塘月色》为例,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 放映有关荷塘的画面, 同时配乐小提琴曲《夏夜》, 给学生打开一幅有声有色的画卷。这样才能更好地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切实地体会荷塘月色之美, 倾听这种美的感觉, 自由地鉴赏课文。

从有声有色的画卷中隐约可见向我们走来的是一个志行高洁、注重操守的正直的知识分子形象。第二段写荷塘周遭的环境。先写曲折幽僻的小煤屑路。通过“白天也少人走, 夜晚更加寂寞”的叙述, 暗写了在这种气氛环境中作者的一颗寂寞的心。继而实写荷塘四周的林木, 虚写没有月光时的阴森气象, 虚实相参, 勾勒出此刻荷塘的环境和作者的心境。

(二) 独立思考, 读后反思。

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 要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这就要通过想象阅读、体验阅读加以把握。教师要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让学生通过外在的媒介, 深入理解抽象的文字, 才能高效阅读。与此同时, 教师要根据课文的内容设问, 让学生独立思考, 发散思维, 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才能更好地把握课文的主旨, 充分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任何阅读, 都需要学生思考, 思考作者的写作目的, 体验作者的写作心境。很多阅读都是通过故事说明作者的不幸遭遇, 我们往往会被感动得痛哭流涕, 这就是读后的体验。教师往往让学生写读后感, 其实这就是读后反思的一种过程。只有通过独立思考、读后反思才能更好地实现个性化阅读, 达到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的真正目的。

(三) 强化训练, 尊重体验。

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是在强化训练的基础上,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新课改下, 教师不再采用“满堂灌”的模式教学, 强化学生个性化阅读训练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课题, 学生通过课堂上的自我学习和语文实践提高语文素养。

学生在强化训练中, 必须尊重体验。因为“一千个读者的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 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体验, 以自己特有的观点看待事物和理解事物, 体验对提高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非常重要。在强化训练中, 教师会设计各种问题, 让学生通过阅读找到答案, 但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教师并不能说谁对谁错, 阅读就是如此, 因为个人能力不同, 体验到的结果就不同。

随着文化产业的推进, 我国的语言文化业彰显了它的魅力, 语言一直都是我国文化的精髓, 但是有多少人能够体会语言文化中的乐趣, 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现状就是如此, 学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 阅读能力不强根本达不到高中教学大纲的要求。面对学生阅读方面的困境, 本文主要从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独立思考、读后反思;强化训练、尊重体验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更好地促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提高文化素养, 在训练中切实地实现个性化阅读, 引领学生欣赏课文的精妙之处。

参考文献

高中作文个性化教学探讨 篇3

关键词: 高中语文 作文个性化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3(c)-0000-00

1 前言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向前发展,《语文新课程标准》对高中学生的作文创作提出个性化的要求。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个性已成为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工作。如何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实施个性化的作文教学,成为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首先简要分析当前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并提出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引导学生深入实际生活、改进作文评估方法等措施,以期提高高中个性化作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主体的个性发展。

2 现阶段高中作文教学现状分析

2.1作文结构过于生硬呆板、大众化

在形式上,高中学生作文结构的布局过于机械化,表现方法过于单一,特别是写作用语,由于受语法相关规则的束缚,学生在写作上,容易表现出明显的雷同性,如句式结构、语句选择以及语调等方面均是大同小异。有大多数的作文,不管是从谋篇布局,还是词语选用、开头结尾,均是如出一辙,少见富有创新、个性的作文。总之,高中学生的写作思路以及言语方式过于大众化了。

2.2写作内容趋同化、模式化

文章写作最忌讳空话、大话、假话,而目前的高中学生为应付考试或是完成学习任务,随意编造一些大话、假话、空话,脱离实际生活,投入自身独特情感体验极少,自然难以创造出个性化作文。学生为获取高分数,写作内容往往是言之无物,千人一面。例如写母爱,常常会联系到祖国存亡;写教师,则还是比作蜡烛;写到蚂蚁搬家,常常是表达团结就是力量等等。这样的文章走的是老套路,说的是大而无当的假话,未运用自身语言、自身感受,内容模式化、趋同化,自然文章显得苍白无力,没有思想与灵魂。

3 高中作文个性化教学的实施

3.1提高教师素质

实施作文个性化教学,前提是教师应具有一定的教学特色,这样才能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师应按照语文教学的大纲要求进行教学,确保实现语文教学大纲目标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出自身个性特长,有侧重地选择教材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实现有所突破以及有所创新。卓有成就的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教学上均是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均是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均能在教学中将自己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最后带动学生进行个性化写作。由此可见,语文教师具有自身的个性特色是非常重要的。笔者认为,要形成自己个性的教学特色,教师应注重自身素质的培养。由于教师起到典范的作用,高中学生的模仿性较强,且可塑性较大,非常容易受到新事物的影响。教师实施极具个性特色的教学,将会对学生个性的形成及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从而促使学生的写作富有个性化。

3.2引导学生深入实际生活

对于学生作文内容空洞、脱离生活、无个性的现象,最佳的解决途径是引导学生深入到实际生活中,体验人生,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到复杂的实际生活中,让学生感受生活,积累生活经验,进而能结合生活实例选择富有思想韵味的题材,从而进行写作。教师给出的作文题目范围应尽可能放宽,以给予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在组织活动形式方面,应不做过多限制。深入实际生活中的学生,更能深刻了解世界万物,才能如某学生的《道德距离人类还有多远》,这篇作文的作者就是通过结合近段时间发生的“小悦悦”事件,深刻地揭示了当前人们道德沦丧的现象,提出拒绝冷漠,关爱生命的倡议。深入实际的作文,更具有现实意义,更能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3.3改进作文训练方式

深入生活,可积累到许多别具个性的素材,这需要学生能够以日记、随笔等此类方式记录下来。这些积累下来的素材,对日后的写作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教师应改进作文训练方式,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堂写作上,可通过随笔、日记等训练方式要求学生积累内心的独特感悟,学生的感悟正是对事物的一种独到见解。虽然这种感悟有时只是一闪而过的想法,但这是自己思维形成的结果,很有可能为以后的某一次创新提供帮助,因此学生应及时整理并记录下来。关注社会现实,是获得写作素材的最佳途径。例如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今年九月份我国公安部侦破的“地沟油”制售食用油案件,通过了解这方面的新闻案件,可为今后以“诚信”为主题的作文写作积累素材。日积月累之后,会成为一个思想宝藏,这对个性化写作的帮助可想而知。此外,应要求学生注重对自主阅读素材的积累,博览群书,以积累不同的写作素材,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个性。

3.4改进作文评改方式

作文评改在个性化写作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此应注重作文评改的个性化。传统的作文评改多以教师批改为主。在提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个性的教育理念下,除了采用必要的教师评改方式外,运用学生自审自改、学生互改互评及师生共评等评改方式,对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运用上述个性的评改方式,學生在评改过程中,不仅是评价者,还是被评价者,这对增强学生的参与写作的主体意识以及激发学生写作欲望有很大的作用。学生能在自评、互评中,可发现并学习到他人的独特的写作方法,还能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借鉴他人的方法,及时改正自己的不足。总之,只有运用个性化的评改方法,才能加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起学生的个性思维火花,进而启发学生的益智,从而激发学生进行个性化写作。

4 总结

总而言之,高中作文个性化教学,教师必须自觉提高自身的素质,以具有特色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此外,还应安排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以促使学生在写作时联系实际生活,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彰显其极具个性化的写作思想。

参考文献

[1] 代勇.高中个性化作文教学探微[D].河南大学,2008.

[2] 宋辉.高中个性化作文教学初探[D].曲阜师范大学,2011.

[3] 张雪冬.高中作文新课程教学准备过程分析及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高中个性化作文教学 篇4

定势,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它影响解决问题时的倾向性。定势使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具有一种倾向习性,并影响问题是否顺利解决。定虽然有时可以促进问题的解决,但从总体上来说是消极的,它使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变得呆板。

那么,定势在作文中的主要表现有哪些方面呢?

一是思维定势:其表现主要是思维的循规蹈矩,总把自己的思维定格在一个圈子里,不去冲破;总让思维在一处挪动,而不去四方发散。说白了,就是缺乏想象力和联想力。我曾见到过这样一则材料:一个教师问学生,冰雪融化了,变成了什么。学生们的回答大都是水和泥。只有一个学生说是春天,但结果却被老师给否定了,而事实只有这位学生跳出了思维定势,运用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由此可见,许多学生总是在作文时不假思索,只有简单机械的用已重复多遍的方法去完成,失去了应有的联想和想象。

二是思想定势:就是指在作文中,学生把先前已储备好的思想内容作为作文的思想基础和内核。看到一处美景立即想到赞美祖国、热爱祖国的主题;写一件难忘的事,即想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体验。更有人为高中生归纳了几大系列的内容,比如勤奋好学的、无私奉献的、友谊长存的等,学生不管遇到什么样的作文题目,内容尽管套,反正不出格。反过来,要是主题中心已定的作文,选择材料时又进入了另一个定势,写友谊吧,好友定已不在身边;写母爱吧,必定写我生病母亲细心照顾或下雨天为我送伞等内容。结果翻来覆去,跳不出那些老材料。

三是思路定势。这属于作文形式的问题。写记叙文吧,先写事,结尾写感受,写启发;写议论文吧,正反对比,事实理论一套,近似八股。所谓的波澜起伏也都是通过反复训练已形成的定势。而那些“××老师教作文”“ ××写作技法大全”之类的读物大都是培养定势的有效材料。

思维、思想、思路出现了定势,结果是什么样的,它们有着什么危害?最直接也是最大的影响应该是作文缺乏新意。文贵出新,文章的立意,选材和构思,如果没有新意,那么这篇文章就味同嚼蜡。比如写文章立意,写做好事一定要提到雷锋精神;写一件礼物,就写过生日收到一件早就想要的礼物,然后点明其意义有多深。这样的作文还有何新意而言。

文章要出新,贵在内容,内容的出新主要是文章要有创见和创造性。而如果进入定势领域,就势必会成为千人一面,众口一词。比如写《雨夜一人在家》,学生就写一个在家如何害怕如何紧张等。这种文章写一百遍与写一篇没有多大区别,可见,多写也并不一定就好。文章进入定势,不仅使学生作文水平不能提高,关键是影响了他们思想和思维的健康发育。没有了活跃的思想和思维,也就是说,没有了创造性的思想和思维,对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将会产生不利影响。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起源于拉丁语,它原意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论创新。创新在经济,商业,技术,社会学以及建筑学这些领域的研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口语上,经常用“创新”一词表示改革的结果。既然改革被视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促进创新的因素也被视为至关重要。作文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堪当大任,而作文创新,就必须解决定势问题。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注重情感,融入激情。学生作文定势的外在主要表现就是情感的苍白。文章没有了情感,就缺乏了伴随着激情而产生的灵感火花、创造之光。郭沫若就这样回忆自己写诗的灵感:“在晚上行将就寝的时候,诗的后半部分的意趣袭来了,伏在枕头上用着铅笔,只是火速地写,全身却有点作寒作冷,连牙关都在打颤,就那样把奇情的诗写出来了。”学生作文虽不像文学创作那样“惊心动魄”,但也要伴随着一定的情感波澜和涌动。而我们平时的作文,时间长,写作环境宽松,很难见到佳文。这就说明了学生没有倾注自己的情感,没有激情产生,没有出现作文最佳状态。因此,作文教学过程中,要多给学生创设一些情景,让激情驱动他们。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抛开平常固有的面孔,也才能使读者产生共鸣。比如要求学生写一篇以《父亲》为题的作文,老师可以先选取一二篇佳作(如朱自清的《背影》等)录好音,并配以音乐,让学生先进入一种亲情包围的氛围,尔后教师趁机进行激情的引导,使学生沉浸在激情的回忆中,自然作文中流露的情感就比以往的丰富真实得多了。

第二、善于联想,丰富想象。

高中生作文定势,归根到底就是缺乏想象力,特别是缺乏创造性的想象力。所以,加强这方面的指导训练对跳出作文定势实是意义重大。去年中央电视台举行了节目主持人大赛,其中有一个很有创意的内容,就是给选手任意三个词,准备30秒钟,想象一个特定情景,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以考评参赛者的艺术素养。赛题没有标准,全凭参赛者大胆想象,自由发挥。比赛中,参赛者所编的故事精彩纷呈,充盈着语言的魅力,张扬着艺术的灵气。

我认为这种形式用到我们对学生进行想象力培养上来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而且这种形式从基础的联词做起,再加上是编故事,学生的兴趣就会极大的调动起来。我曾经在作文课上进行过这方面的尝试,结果令人欣喜不已。当时我就先从这次大赛说起,然后引到作文课上,要求学生用“小猫、丝瓜、过年”三个词展开联想,编成一个生动的故事。没想到学生一下子来了创作热情,想象出了很有创意的内容。其中有一位学生就想象出一个下雪的临近过年的时节,小猫在雪后出来玩耍,那串串脚印,就像一根根长长的丝瓜。也有学生把这个故事放在太空,用拟人手法写出了丝瓜和小猫的一段相聚时光,向往过年可以再相会。这当中学生驰骋的想象已初露端 倪,这样坚持下去,于我们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不无好处。

当然,我们可以在以后的训练中,逐步提高要求,把词语由二三个增加到四五个,准备的时间也随之减少,要求故事情节生动,不能重复以前所编的故事。我想要求虽然提高了,可学生已对这种方法产生了兴趣,还是乐于去完成的。因为这种形式,切合了学生创意作文的实践活动中的“求趣、求新、求创、求成”的心理,满足了学生自由想象,吐露心声的需求;激发了学生由说到写的主动性;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作文的创新品质。这岂不是很值得一试的好方法?

第三、焕发个性,表现真我。

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初探 篇5

个性,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一个人比较固定的特性”。个性化阅读, 是指在课内和课外阅读过程中, 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遵循自己的思路, 通过对文本的品读获取自己独有的感受和体验, 从而养成适合自己的良好阅读习惯的过程。个性化阅读主旨在于尊重学生的个性, 尽可能地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 使教学活动更适应学生, 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发展。

当前高中阅读中有一些较普遍的不良现象:学生阅读面窄、阅读量少, 不喜欢阅读, 少量的课外阅读无序又低效, 对于文本阅读缺乏独立深入思考的耐心, 流于肤浅;教师把住阅读的霸权, 在阅读教学中主宰学生的思想, 讲解分析, 而不愿把真正的自主阅读权还给阅读的主人———学生;注重同样的阅读感受, 同样的阅读结果, 最终当然是对学生的阅读、思考权利的剥夺。阅读是学生个体的思维过程, 任何人都不可以包办代替, 以讲代读这种包办代替的做法只能是事倍功半, 学生永远不会自己阅读, 更不要奢望他们会有自己的见解。因此, 呼唤个性化阅读, 已经成为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的迫切需要。

个性化阅读, 是阅读机制的灵动闪现, 是个性化体验的自由释放。教师应该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 让学生在多层次、多角度、多智慧的阅读对话中深入感悟文本, 真正展示个性, 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尝试。

1. 自主选材,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面对高考, 师生们通常会对教材中的选文精雕细琢, 但对课外读本、推荐名著, 往往因为时间紧、任务重而疏于应付。但是, 阅读教学如果只拘泥于教材里的文章, 往往无法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更谈不上培养具有独立人格和独特个性的生命个体了。其实, 除了教材, 我们还可选一些古今中外的名篇名著, 这些经典作品对学生体验人物的情怀, 完善自己的人格有很大的帮助。

个性化阅读应建立在尊重学生个别差异的基础上。因此, 我们在提供丰富材料的基础上, 还应在一定范围内给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的权利。学生自己选择的阅读材料, 是其兴趣的集中表现, 且与其自身的阅读能力发展水平相一致。这样, 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自我体验和创造, 形成独到的见解, 提高阅读水平。鲁迅先生说过:“只看一个人的著作, 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在一次阅读课的教学中, 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必须用同一阅读材料, 可以根据学生兴趣的不同来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然后分成小组阅读, 小组间可以相互交流体会。

对处于不同阅读层次的学生, 我们应把阅读材料分成不同的级别, 由教师指导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选择。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开展就是要从开启学生的好奇心入手, 培养学生广泛、积极、健康向上的兴趣爱好。当阅读兴趣达到一定程度, 便会演化为一种热情。当学生以充足的热情投入到阅读中来时, 他们的个性心理特征也便会随时被激活, 并会以一种独特的形式展示出来。

2. 摘录点评, 过程中闪现独特的智慧。

我们常说, 阅读要用心, 让阅读闪现自己的智慧。德国美学家沃尔夫冈·伊瑟尔曾在《阅读活动·审美反应理论》一书中指出:“每一阅读瞬间都在刺激记忆, 而被激发的记忆则能够通过不断调整视角的方法使各个视角活跃起来, 并且逐一个性化。”学生在阅读过程中, 要随时留下自己的阅读点评, 随时摘录文章中的警句妙语。每一次点评, 每一句摘录, 都能体现自己的阅读智慧。摘录点评要成为学生最自由的阅读方式, 在内容、形式、时间等方面充分享有一个自由广阔的空间, 可以按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阅读点评, 可边阅读边摘录, 边摘录边点评, 让阅读的智慧随时闪现。摘录点评既是和作品的交流, 也是学生内心世界的自我反思, 它可以让学生的阅读变成一种精神上的主动需要, 真正促进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阅读中养成摘录点评的习惯, 才能积跬步以至千里, 积小流以成江河。

3. 读写结合, 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 写作是倾吐, 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 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的确, 写作是阅读后的实践活动, 是“我手写我心”。个性化阅读更要让学生用写作来表达自己的阅读独特感受。教师的一切引导、启发、讲解、点拨, 都需要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选择和应用, 才能内化为他们的智慧和能力。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以作品蕴涵的思想内容为基点联系生活实际写一些读后感, 这里的“写”正是个性化阅读的延伸。新课标强调“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任何他人都无法替代阅读主体的阅读感受。在阅读教学中, 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作品的基础上, 结合自己的感受, 写出自己的阅读心得。“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学生创造性地解读文章, 能得到多样化的主题阐释, 有些文学作品的意义不是唯一的和绝对的。如阅读杨绛的《老王》这篇课文, 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 写出了一篇篇阅读心得———《我身边的老王们》《一个人的社会责任》《发现老王的“美”》等, 这些作文, 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独立思考, 其中不乏见解深刻的优秀作文。

4. 阅读互动, 交流彼此心得感受。

学生阅读互动是指通过组建阅读小组,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 使学生之间的阅读相互促进, 相互影响。学生在阅读互动中提升双方的阅读水平, 感悟阅读的精彩, 共同成长。长期以来, 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 存在着关注个体阅读, 忽视互动阅读的现象。在阅读教学中, 在个体阅读的基础上, 开展互动交流活动, 如举行各种形式的讨论、论坛或者讲座, 让他们在小组或班级里讲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让学生彼此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阅读的动机, 驱动学生持久阅读。同时, 学生在阅读互动中, 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 交流思想, 获得学习的动力、自信, 生活的意义。学生的心灵彼此交融, 从而实现共同成长。

5. 设定目标, 引导个性化阅读的规范化。

个性化阅读教学强调学习个体的自主性, 但不意味着它就是完全的无序化, 自由化, 在强调个性的同时, 我们同样要做到规范。只有学生掌握了阅读的规律和方法, 能够比较独立地进行自主阅读, 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阅读。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可以适当地设置阅读目标或阅读习题, 来引导学生的阅读活动,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 把握文本自身所包含的基本知识、情感、道理, 做到对文本自身的基本认知, 才能实现具有超越性的个性化解读, 如果连对文本基本的理解都做不到, 那种更高层次的个性化的东西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个性化阅读教学与阅读规范化不是互相排斥, 而是完全可以互相融合的。

浅谈高中体育课的个性化教学 篇6

一、激发学生主动地去学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 要让学生爱上体育, 必须先动之以情, 枯燥的讲座、示范和反复无味的练习学生是不会接受的。我们的教师要摸准学生的脉搏, 想学生所想, 要创设个性化的教学情境, 发展学生的个性,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用灵活的手段, 努力达成的目标教学。因此, 教师要创造让学生感兴趣的, 充满智力和个性化的教学情境, 使学生的身心在健康、和谐中发展。

如:在篮球教学中, 学生体育知识的掌握、运动技能的形成和完善, 只有通过他们的活动才能达成, 我们在遵循篮球运动基本规律的基础上, 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 有的放矢地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尽可能地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去自由展示, 充分地表现他们的个性, 作为教师主要地提供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我们可以用少量时间进行基本技能的指导, 更多的时间是让学生自由组合训练和比赛。学生的兴趣在玩球, 他们注意力不在基本功, 如果我们花太多的时间去练基本功, 学生是很不开心的, 我们只有开放思想顺其自然的教学, 用情去激情, 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 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学生才更会虚心地听取教师的意见,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让学生自已选择喜欢的篮球游戏形式先去尝试着玩, 他们兴趣很浓, 在玩的过程中, 他们发现投篮不准、防守漏人、走步等犯规动作时, 他们会主动地来求教老师如何来解决, 当他们发现技不如人时, 会主动要求教师支招, 本来是教师想教的知识和技能现在都变为学生想学的本领,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 学生想学了, 自然学得很快。师生之间, 相看两不厌, 教和学都是幸福的。教学中, 教师以平易、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 最易激发学生主动地学习。

二、赋予学习内容选择的余地

有选择地进行学习是个性化学习的保障, 个性化的教学必须将师本、生本和文本三者圆融, 要学会用教材教, 而不是教教材, 要学会把教师的长处和教学相结合, 上出自已的特色来, 要和学生的内在经验相结合, 让学生“跳一跳可以摘桃子”。师本、文本和生本中其中特别要以生本为主,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 专业知识技能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学生服务。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人际关系中进行生动有趣的活动, 使学生的个性有一个展示的舞台。我们的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

如笔者在让学生做准备活动时, 常常让学生自已在教师的基础上创编动作, 然后, 让他们到队前展示, 有一个学生在前面做示范时, 不仅示范了教师教的徒手操, 还把自己的创意加进去, 加上了背后拉手的舞蹈动作, 这个动作融体育与娱乐与一体很受学生欢迎。他这样一做, 会做的同学立即和她一起做了起来, 不会的也在一旁打拍子, 接着, 再让其他同学上来表演创新改编, 很快一个新的有创意的花式徒手操的雏形就出笼了。这样个性化的体育教学, 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了大力的提高。

三、因材施教, 张扬学生个性

因材施教是基本原则, 他强调的个性差异, 要求根据不同的情况, 不同的学生, 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在教学实践中应根据学生的兴趣, 组成不同类型的团体。让学生享受运动, 享受快乐, 愉悦所有成员, 学生大多是爱运动的, 只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的。让学生全心地投入, 才能轻松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只有因材施教, 才可以方便地控制教学密度和运动量, 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在教学中因为教师担负着教学指导和教学活动组织等多项任务, 教师成为学生的审美对象。老师的举手投足, 会影响学生。我们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语言艺术, 让教学语言充满激情。教师在教学中要使用文明语言, 要以真诚的态度让学生认可, 要以优雅的姿态让学生欣赏, 当外表和精湛的教学艺术一结合, 教学的张力就会真正得到发挥。教师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形象, 和教学内容形成和谐的统一。老师应该对学生开放, 要不断地尝试新的教学模式。我们可以从电视上吸收好的综合方案, 开展体育知识竞赛, 激发兴趣, 让每个学生乐于体育课堂教学。

总之, 高中体育课程的个性化教学, 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 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间的关系, 实现教师个性化的教和学生个性化的学, 让学生全面发展、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祁英.新课程标准下中学体育个性化教育思想的审视[J].中国校外教育.2012 (08) .

[2]刘仲强.影响中小学体育个性化教学的因素与应对策略[J].卫生职业教育.2011 (02) .

试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个性化阅读 篇7

一、高中语文阅读现状

(一) 传统教学下的阅读缺乏情感

在传统的教学中, 教师在讲台上讲, 学生被动地听讲、做笔记; 教师注重的是文学知识、文意语法方面的讲解, 将课文分解成几个部分, 并没有将阅读放在语文教学的首位, 学生没办法做到对语文投入情感, 学习效果差。语文需要学生真正地投入感情去理解文章深处的涵义, 只有做到阅读, 才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理解能力。

(二) 没有个性的阅读

高中语文试卷中, 常常出现阅读理解这一题型, 然而这类的主观题却有着所谓的“标准答案”, 这种“标准答案”无疑消磨了学生的个性特点, 将学生的思想禁锢起来, 对学生的个性发挥有着很大的影响。长此下去, 会导致学生放弃对问题的自我思考和个性化的解决方式, 只依照标准答案来思考, 形成思维模式定式, 难以个性化的针对文章进行阅读, 最终持续降低学生的创新思维, 丧失了教学的意义。

二、个性化阅读的定义及特征

什么是个性化阅读?

所谓个性化阅读, 就是学生根据自身对于文章独特的体验, 在把握主要文意的同时对文章深层的涵义道理做出个性解读的过程。例如:在《项链》中, 女主人公在丢失了项链, 不得不一直工作来偿还时, 她的心态是否发生了变化;利用这种例子让学生展开阅读, 自主思考问题, 并进行讨论, 交流想法。

个性化阅读其特征主要为:首先, 个性化阅读追求的是学生自主自由的进行阅读, 对文章的理解阐述具有独特性, 通过自主学习来获取文章中的知识;其次, 个性化阅读强调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根据自身的经历, 并结合所学知识来对文章以及深层的涵义道理进行个性化解析。

三、个性化阅读的应用

(一) 自由活泼的学习氛围是基础

古人常说:“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在一个自由活泼的环境中学习, 学生没有压力负担, 可以自主地发现、思考并积极需求解决方法;相反, 在一个被动压抑的环境下, 学生无法有效地开通脑筋, 只会被动地接受教师所讲解的知识, 把自我理解变成了死记硬背, 不仅学习效果差, 甚至学生还会出现逆反、厌学等不良情绪。要在高中语文中运用个性化阅读, 首先就要创造一个自由活泼的学习环境。

(二) 交流与合作

苏联著名思想家巴赫金认为:对话是人的存在方式, 他曾经这样说过:“存在就意味着进行对话的交往”。在这之中, 主要有两种交流, 首先是师生与文章之间的交流;其次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彼此交流。无论是哪种交流都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创新意识, 因此, 在教学中要教师不断地鼓励学生与其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见解, 畅所欲言, 并适时地提出一些问题, 让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共同解决。

(三) 将教学主体转变为学生

传统教学中, 教师都是依照教学进度以及自己所认为的教学重点来制定教学计划, 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为出发点进行考虑, 导致课堂被动死板, 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 没有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而个性化阅读的语文教学, 要求教师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本, 有针对性地制作授课计划, 并要时常跟学生沟通交流, 了解其上课情况, 利用反馈回来的信息来对教学计划进行适当地调整, 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 在质疑中学会阅读

高中语文的个性化阅读, 要求教师要跳出课本这一小范围, 在宏观上把握大的概念, 将所学文章全部交给学生自己去预习、阅读, 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 学会提出疑问, 教师在学生提出问题后进行有针对性的解答引导, 然后再让学生重新阅读文章, 教师提出一些问题, 鼓励学生们去自主思考并相互交流讨论, 共同解决问题, 这样学生对文章会形成一个更深层次的个性化的理解。学生只有学会质疑, 才能更好地进行个性化的阅读。

(五) 语言的统一规范促进阅读的提升

我国国土面积大, 人口众多, 各地区都还保留着各地区不同的方言, 方言是一个地区的特色语言, 不能轻易就丢弃, 但是在学习中, 尤其是语文学习中还是要尽量使用标准语言——普通话。在高中语文教学中,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 对使用语言进行规范有利于提升高中生们的阅读水平。在课堂中, 教师与学生都要使用普通话;在课下, 教师与学生要尽量使用标准语言, 这样会更加加深学生对于书本上的文章理解, 使得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做好个性化阅读。

四、结语

高中语文作为高中的一门基础科目, 也是高考的重要科目之一, 对于高中生的未来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实用性人才的培养要求, 因此在高中语文中引入个性化阅读这一教学方式。个性化阅读有很多方面的优势, 但也是根据不同的地区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的实行, 切不可操之过急。

摘要:随着国家教育政策以及“新课改”的不断推进, 高中语文作为一门基础科目, 同时也是高考的重要科目之一, 其教学手法也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去进行调整。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引入了个性化阅读, 个性化阅读是一种高效的语文教学手法。本文就个性化阅读的定义以及应用作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个性化阅读,研究

参考文献

[1]陈在忠.个性化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阅读与鉴赏 (上旬) , 2011 (12) .

[2]黄佳声.个性化阅读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语数外学习 (语文教育) , 2012 (08) .

[3]刘洁维.个性化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新课程 (中旬) , 2013 (01) .

高中英语个性化教学初探 篇8

【关键词】高中英语个性化教学多元化

传统的教育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不论自己带几个平行班级,学生本身的差异有多大,教授的方式都是不变的,然后用同一张试卷去检测学习的成效,从而分出谁成绩好谁成绩差。而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这个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就是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个性化的教学。

个性化教学,不是今天提出的新名词。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提出“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思想。孔子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也用这一思想来指导实践,他根据他的每个学生的特性,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取得较好的成效。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教学主义思想家卢梭在他的教育论著《爱弥尔》就充满了个性化教学的思想。个性化教学就是尊重学生个性的教学,教学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兴趣、特长的需要进行施教。也就是说学生需要什么,我们便授予什么,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自主性学习。个性化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在课堂上,尊重每一个学生个人价值。教师适应学生是个性化教学的核心。21世界是一个“知识化时代”和“学习化时代”。作为教师,我们的教育工作重心不再是教给学生固定的知识,而是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劳作,学会如何与他人共同生活以及学会如何生存。个性化教学就成为二十一世纪的教学理念。

下面就此谈谈笔者个人的认识。

一、转变教学观念。

目前许多大学英语教师仍然存在严重的传统的应试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应用英语能力的提高。个性化教学观念的核心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教师就应首先改变自己的传统角色,由“教”变为“导”,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一般的语言知识与技能,又注重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的转变,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

二、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英语教师在开始制定课程教学计划时,可以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根据学生的需要、兴趣和潜能来进行教学设计。教师要依据不同学生的智力结构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结合“英语课程标准”由低到高,由简到难,递次螺旋式有层次提出,这样才能满足不同智力层次学生的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吃得到、吃得饱。如在制定新单词掌握程度的目标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英语基础,制定出不同的达标标准。对于大部分同学应要求每单元大纲上所要求的单词要全部掌握(包括发音、拼写、意义、词性及他们的一些常见用法);对于英语基础好的同学除了大纲词汇之外,还可要求他们把带有星号的词也要掌握好,甚至还可包括在word power、task和grammar中所出现的新单词以及在练习中所碰到的单词;对于一些基础较差的、背诵单词确实有困难的同学可适当放低要求,可帮他们缩小范围,要求他们背诵一些常用的、较重要的词汇,教师要设法使每个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感。有了多元教学目标,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和学习水平制定相应的个人学习目标,同时,教师还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达到目标,培养学生自信心,使学生的运动能力、表演能力、合作能力、应变能力、创造能力等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另外,教师要结合学生已有的优势智力,在培养优势智力的同时,要适应部分学生弱势智力的开发,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智能潜力。

三、依据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唤醒时,必将表现出极大的求知渴望和学习热情。而学生的兴趣是有个性的,这就要求教师做到:首先,要善于发现学生独特兴趣。教师应该善于在平时学生学习生活中观察,了解每个学生兴趣倾向;其次,要让学生拥有个性兴趣得到引导、启发,他才会将兴趣内化为更深层次的任务驱动,兴趣才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学习兴趣是一个坚持学习的内在动力源泉,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不断设计,启迪学生积极思维,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引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不断获得学习上的成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使学生个性得到张扬,潜力得到发掘,不断获得就的知识,从而激发创造精神。只有最大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教育才是尊重教育规律,才是真正富有成效的教育,而个性化教学正是做到这一点的开始。

四、采用分层教学。

学生的接受能力有差别,分层教学基本思想是从不同的学生实际出发进行教育,依据认识水平把学生分成好、中、差三个层次并相应采取不同的要求和方法施教。教师应该努力确定最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对不同层次学生确立不同的教学目标,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分类要求,分层评价,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让更多的学生都能够尝试成功的喜悦。

1、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知识传授。

学生的知识水平不同,已有的知识容量不同,接受新知识的速度和能力存在着差异,因此,选择同一角度向全体学生传授新知识,势必有的学生是不能接受。所以,不同的学生应选择不同的角度。例如:在英语教学中,对英语水平高的学生向他们提供更高一级能力要求的阅读材料、课外知识;对水平低的学生是放低原来人教版教材所要求的教学难度,以相当初中英语的难度解析、改编甚至提供原有教学素材,已供其学习。又如:在开展研究性课题学习方面,依据学生不同的能力要求,选择不同难度的研究课题,让学生对人教教材内容和自己的能力有针对性的开展课题学习。使学生抓住某一个方向指导自己在人教教材的单元学习,做到有的放矢。同时也是在自己学习前给自己确立了一个很好的学习任务和方向。在这项活动的操作中,教师可以放手让优等生进行课题研究,偶尔帮助他们解释几点,学生就完全可以进行课题研究了。而对后进生虽然已经为其降低了难度,但教师仍然需要给予很大的帮助和指导,有时甚至为其找好课题研究材料,帮其完成课题任务。虽然,教师会很辛劳,但我们相信这种帮助是巨大的,它使后进生体会了英语所带给他的巨大成功和满足。

2、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运用不同的练习方式和给予不同深度和广度的练习。

练习是巩固知识,掌握技能的有效途径,然而,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练习方式,能收到较好的效果。练习方式上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例如:为了不同层次学生对英语的需要,可以布置必做題和选做题,必做作业和选做作业;对后进生多布置笔头练习;对后进生多进行机械性、重复性练习;而对优等生则要经常变换出题的类型和练习角度。在练习的深度和广度上,由于不同的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不同,对他们的要求应当不同,因此,在练习的内容、深度和广度上应当有区别。例如:学生学习动词的被动语态的时候。这一项语法项目,对后进生可以要求其掌握被动语态的基本格式be + done和不同时态的变化,并要求熟记那种时态对应那种变化,加大了练习的深度和广度;而可以让优等生在掌握这些的基础上,掌握动词中主动表被动的各种形式,让其了解动词语态高层次的现象。这种做法使后进生和优等生都有所收获。

3、小组交流合作学习。教学应该是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

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最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投入自我探索,有利于师生间、生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学生个性品质的发展,为学生个体发展、个性张扬提供了更广阔自由空间。可以采用同桌交流,四人交流,六人交流,让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得到更多的参与机会。小组内优势互利,在讨论中达到取长补短,相互启发,不断完善的目的。教师在小组交流学习过程中要不断巡视指导和调控学习进程,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五、教学评价个性化。

传统评价的弊病表现在:评价功能单一,强调甄别和选拔功能,忽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评价指标单一,过于关注学业成绩的结果,注重对学生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考查,忽視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查以及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等全面素质的考查;评价方法单一,过于重视纸笔测验,这种测验注重对书本知识的考查,忽视对学生听、说能力的考查;评价主体单一,传统学习评价的主体是教师,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地位。

而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不同的学习个体,他们的学习起点不一样,认知水平和认知风格也截然不同,经常使用一把“尺子”去衡量,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从多方面观察、评估。评价形式应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自由选择和展示,如表演戏剧、演唱英语歌曲、朗诵英语诗歌、制作英语手抄报、进行小制作等。这样,每个学生都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特长,具有不同智力特点和个性的学生都得到平等参与竞争的机会,学生的情感态度、兴趣、自信等非智力因素也得到了积极的调动。教师可让学生直接参与评价活动,将学生的自评、互评与教师的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学生间的自评、互评,让他们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难点和不足之处,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问题和进步,从而开发和培养他们自我反省的智力,增强他们对自我的认识。

多元化评价要求教师必须重视个体之间的智能组合差异,根据学生的发展特征,开发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使评价结果最优化,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

六、多元的课外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为了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给学生更多的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机会,发展学生的个性,可以设计和组织多种难易适度的课外活动。如组织英文书写、朗诵、单词接龙等各种比赛;成立英语课外活动小组;演唱英语歌曲;开设英美风情知识讲座等。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互相帮助,互相感染,进而共同提高水平,长久保持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自觉学习的兴趣和习惯,提高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能力。

高中个性化作文教学 篇9

一、针对学生学习差异, 以分层模式促进学生整体发展

高中生物教学中, 学生的生物学习基础参差不齐, 部分学生进入高中阶段以后很有可能不能适应教学进度与深度。对于这样的状况, 教师可以采取分层教学的方式兼顾学生生物基础的差异性。

首先, 在教学目标上要体现分层。学生的生物学习基础不一, 所设定的学习目标任务就应当体现差别, 让不同基础能力的学生都能够充分活跃起来, 投入到生物学习之中。例如教学《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时, 对于基础较差学生的教学目标要求可以设定为“了解细胞衰老和个体衰老的关系, 明白细胞衰老的特征, 以及能够简单叙述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的区别”, 而对于生物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 则应当提高目标要求, 在此基础上增加社会老龄化问题分析研究以及数据搜集和整合的学习要求, 以体现不同层级学生的差异性目标任务。

其次, 在教学提问中要体现分层。教学提问是师生互动的有效形式,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面向优秀生进行深奥的提问, 发挥他们的示范辐射作用, 还要针对中等以下学生进行简单的提问, 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习参与程度。例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内容的教学中, 教师既可以从医学、食品工业、环境保护等方面要求学生列举出一些基因工程运用的案例, 以这样的一般性提问调动中等以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也可以从基因工程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风险防范等角度, 提出一些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开放性的问题, 要求中等以上学生进行回答。通过这样的分层提问, 实现学生因材施教和人尽其才的目标, 从整体上提升了生物教学成效[1]。

另外, 在作业考试上要体现分层。对不同层级的学生, 应当布置不同难度与容量的课后巩固作业, 使巩固内容与目标体系相吻合。在生物学习检测中也应当体现分层原则, 采取不同难度试卷进行考核的方式, 检测学生在自己目标任务内达标情况, 同时保护了学生的学习自尊心, 有助于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强化能力培养要求, 以合作模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高中生物教学应当体现学生的能力培养, 实现知识、能力与情感的三维一体目标。针对过去一段时期以来“满堂灌输”教学盛行的状况,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强化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 给予学生合作探究的机会, 依靠学生自己的努力完成学习目标。

首先, 要建立合作学习的载体。为了配合生物个性化教学的有效开展, 笔者对学生学习的载体进行了优化, 学生不再是单个进行学习, 而是通过小组集体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展研究。设计合作小组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集中学生的集体智慧, 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 并且在小组的集体学习活动中, 学生能够相互学习, 借鉴好的学习经验与思维方式, 有利于学生提高生物学习技巧。

其次, 要设置合作学习的线索。在每一部分生物内容的学习中, 教师都要设置学习的线索, 交给学习小组去开展深入研究。在学习线索的设置上, 教师要将全部的知识要点融合进去, 并且体现内在的联系, 保证学生能够按照思考题的提示, 逐层深入地开展学习, 并解决难点问题。例如在教学《我国人口的现状与前景》时, 笔者结合教学目标向学生出示了一组探究题:1.我国人口发展的现状是什么样的?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什么?2.我国在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效果如何?3.从不同角度分析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4、实现人口与环境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是什么?在这样的引导下, 学生对于我国人口发展的历史、现状及前景具有了充分的了解, 并且深刻掌握了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 及其应当采取的措施, 较好地掌握了教学内容[2]。

另外要开展合作学习的引导。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要深入到学习小组之中开展巡视, 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 并对学生无法解决的难点问题进行指导, 提高学生的学习有效性。此外, 在学生进行汇报交流之后, 教师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开展点评, 以提高学习成果的全面性。

三、整合生物教学资源, 以实践模式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高中生物教师在有效抓好课堂教学的基础上, 还要将教学活动积极向课外延伸, 拓展教学空间, 开展配套的课外实践活动, 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首先, 教师可以开展教学延伸活动。针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延伸, 理论联系实际, 提高学生的掌握水平。如教学《基因工程及其应用》后,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课后搜集生产生活中与基因工程研究相关的成果, 如杂交水稻等, 加深对基因工程广泛运用的认识。

其次, 教师可以开展课外调研活动。针对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内容,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后调研活动, 如教学《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后, 可以指导学生组成调研小组, 对本地区生态环境与人口增长之间的影响开展调查研究, 在调研中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并运用所学内容提出建议等, 培养学生调研能力。

综上所述,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创新, 改革教学方式方法, 更好地促进教学活动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1]冯建立.浅析高中生物教学中分层模式的运用[J].新课程研究 (教师教育) , 2010, 8 (4) :175.

高中数学教学发展学生个性的思考 篇10

一、让学生主动探究,发展学生个性

平时的数学教学,我们都感觉到高中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探究性不够.其中的原因比较复杂.提前结束新课,需要我们去做觅寻数学教学的捷径,在课堂灌输上加大力度.所以,一般说来,学生能够探究的都不出现在课堂教学上,而多出现在课余数学解题的训练上.这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应当值得每个数学教师警醒的.学生数学学习的个性发展,其主阵地当在课堂.让学生个性得以充分发展,其功也应当用在课堂.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必须思考如何让学生对数学问题主动探究,不能以自己的讲授去替代学生的探究.首先必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所以,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必须让学生有探究的时空,有探究的成功,有探究的喜悦.譬如一次应用题教学,我让学生去求一个式子的值域.从式子看,所求值域的最大困难是学生没有办法找出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如果能够为学生直接提供公因式,学生求其值域也就迎刃而解.但直接提供,学生失去了探究的机会.于是,引导学生去探究,学生便探究出所求值域式子隐藏着的关键词和条件,找出其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让学生进行解题的探究,从相关意义上说就是能够观察其中隐含的条件和关键的部分,进而找到相关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二、让学生积极实践,发展学生个性

实践是出真知的理想途径.高中数学教学很少让学生去实践,这似乎司空见惯.比较辩证地说,平时的数学教学,不让学生进行实践,学生也是可以去解决一些数学问题的.但如果根本就不给学生以实践的机会,那就无法发展学生的个性.“绝知此事要躬行”.为了高中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要给学生进行充分实践的机会.高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压力已经远远大于初中学生,这是我们所众所周知的.我们不可能让学生去做过多的实践,也应当是对学生的一种理解.但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乃至复习中去寻找规律还是完全需要的.平时的训练,我们要让学生从题海深渊里解脱出来.我们通过实践得出的经验是,与其让学生去机械重复训练,还不如让学生去做些寻找规律的实践.让学生去寻找规律,尤其不要放过学生对形成解题错误之规律的寻找上.学生如果能够从相关的习题训练上寻找到出错的原因,也就从一定意义上可以总结出正确的解题方法.譬如,学生在判断函数f(x)=x3,的奇偶性上经常出错.出错的原因在何?是学生没有考虑该函数的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学生找到其出错之原因后,在解决类似问题时,也就会认真、全面地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了.

三、让学生深入研究,发展学生个性

高中生学习数学还是能够比较注重研究的,也比较容易获取其研究的成果.但有一点我们不能小视,相当多的学生容易产生研究的满足感,不去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相当多的学生,缺乏深入研究的智慧和能力,不能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在一定的层面上制约着学生的个性发展.引领学生进行深入研究,必须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没有具体的教学内容,空谈也是谈不出结果的.所以,平时的教学应该引领学生深入研究为主.引领学生去深入研究,需要加强深入研究方法的指导.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具体体现,都有一定意义上的模式化和灵活性的特性.这就告诉我们,让学生进行深入研究,就应当让学生对模式化的数学和灵活性的数学进行研究.每一种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都有它适用的基本理论,在不同类型的数学题解题训练中,学生所运用的方法是否巧妙合理?学生又怎样实现解决问题的巧妙合理?需要学生能够进行深入的研究.但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认识数学解题思想和方法的引导.正如前面所说的学生作业训练错因分析,错题回顾和再利用,学生可以通过此类问题的深入研究去获取诸多课堂学习成果.学生经过深入研究其思维过程能够服从于严格的逻辑规则,考察问题时会更加严格、准确,进行运算和推理时会更加精确.

四、让学生智慧凝聚,发展学生个性

高中学生很少做到合作学习数学,他们往往显得比较自私.不少学有余力的学生根本看不到学有问题的学生在数学问题的解决上也会出现闪光的地方,小瞧这些学生,不愿意与其进行合作学习.不少学有问题的学生,老感到自己不如他人.这是学生数学学习个性得不到理想发展的症结.作为数学教师必须花气力去予以铲除.平时的数学课堂,我们要有意识地利用问题学生的潜力、闪光点,让他们都愿意进行合作学习,并在相互的合作中,尽情投入,尽兴表达自己的见解,学生的个性都可以得到张扬.

摘要:高中教学不仅仅直接面临着学生对考试的冲刺,而且也直接面临着学生对人生的冲刺.发展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学习上获取个性发展是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

上一篇:感兴趣的形下一篇:流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