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炼人群三篇

2024-08-25

锻炼人群 篇1

情绪管理锻炼要求个体在锻炼过程中以自己的锻炼情绪反应作为锻炼强度的调节指标, 并将情绪效价稳定于某个积极水平, 即《感受量表》 (the Feeling Scale, FS) 的+3或+1位置。FS是一个从-5到+5的11点双极量表, +5表示非常好 (very good) , +3表示好 (good) , +1表示比较好 (fairly good) , 0表示中立 (neutral) , -1表示比较差 (fairly bad) , -3表示差 (bad) , -5表示非常差 (very bad) [7]。为此需让被试熟悉FS量表, 在实验室锻炼时根据自己的感受自由调整锻炼强度。情绪管理锻炼尽管有效, 但都是在监测精密的实验室进行的, 如何将其用于特定人群的日常锻炼指导呢?本研究尝试将情绪管理锻炼用于重庆高校高知人群的日常锻炼指导, 并探讨认知与情绪对锻炼行为改变的作用。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重庆某高校高级知识分子 (具有硕士及其以上学历或副教授及其以上职称者) 38名, 年龄26~50岁;男性15人, 女性23人;博士2人, 硕士28人, 学士8人;教授4人, 副教授9人, 讲师20人, 其他职称5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19人, 两组被试的年龄、性别、学历、职称和文理科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研究方法

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测、后测设计。两组被试均被告知锻炼的一般注意事项, 包括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场地、时间和着装;循序渐进地推进锻炼;每周至少进行1次, 每次尽可能30-60分钟, 持续4周。为两组被试提供来自学校的锻炼场所和专业运动指导, 但不监督其实际的锻炼行为。对实验组给予情绪管理锻炼指导, 包括介绍情绪管理锻炼的由来、FS与锻炼强度调节之间的关系, 并确定将FS稳定于+3作为每次锻炼的目标水平。实验前、后同时测试两组被试的锻炼 (运动量) 和健康情况。运动量采用梁德清等修订的体育活动等级量表 (PARS-3) 测量[8]。该量表从强度、时间和频率3方面评定被试前一个月参加体育锻炼的运动量, 每个方面均分为5个等级, 强度和频率从1-5等级分别记1-5分, 时间从1-5等级分别记0-4分, 计算公式为:运动量=强度×时间×频率。该量表被广泛用于身体锻炼运动量的计算, 具有较好的信效度。以SF-36 (the MOS 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 测量被试的整体健康。该量表是美国波士顿健康研究所研制的简明健康测量量表, 涵盖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方面, 在国际国内研究中被证明具有较好的信效度[9]。SF-36包括生理机能 (PF) 、生理职能 (RP) 、躯体疼痛 (BP) 、一般健康状况 (GH) 、精力 (VT) 、社会功能 (SF) 、情感职能 (RE) 和精神健康 (MH) 8个维度, 其中前4个维度体现生理健康, 后4个维度体现心理健康。另外有一个题项单独评价健康变化 (HT) 。

1.3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6.0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 以两组被试的前测值为协变量, 后测值为因变量, 组别为自变量进行协方差分析。

2 结果

经协方差分析, 两组被试的健康后测值差异仅在生理职能维度有统计学意义, F=6.05, P<0.05;运动量后测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F=0.80, P=0.376。调整后的被试后测值中, 实验组的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运动量的数值上高于对照组, 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相比国外研究, 本研究中情绪管理锻炼指导未能在整体上促进高校高知人群的锻炼和健康, 与研究的目的、设计和方法有关。国外研究[3,4,5]的目的在于检验情绪管理锻炼对个体身体、情绪以及锻炼的影响, 使用实验设计, 被试需在实验室完成相应的锻炼, 动态测量锻炼过程中的情绪反应和代谢指标。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情绪管理锻炼在高校高知人群中的运用, 使用准实验设计, 告知被试情绪管理锻炼的由来与方法, 并鼓励其自行锻炼, 测量锻炼前后的运动量和健康。国外研究的自变量是情绪管理锻炼, 而本研究的自变量是情绪管理锻炼“指导”, 这种“指导”更可能是认知因素, 而不是情绪因素。

国外研究显示, 虽然认知不如情绪那么有效地预测锻炼行为, 但认知范式却主导着锻炼情绪反应机制的解释[10,11,12,13]。如果本研究中的“指导”实际上是认知因素, 却未能引发锻炼行为改变, 可能与认知改变的层次有关系。认知治疗是一组通过改变不良认知以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 这也是一个行为改变的过程。该疗法强调先检验来访者的表层错误观念, 再纠正核心错误观念[14]。核心观念往往表现为一些与自我概念有关的命题, 如“我很笨”、“我毫无价值”, 涉及到个体内在的自尊和自我效能。因此, 如果要从认知的角度改变锻炼行为 (从不锻炼到锻炼) , 也需要改变个体关于锻炼的核心观念。本研究中的认知改变很可能处于浅层认知, 没有进入到足以产生行为改变的核心观念。

锻炼人群 篇2

近年来, 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最新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 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重点提高青年就业能力。为贯彻执行《决定》精神, 我校体育教研室开展了《五年制高职校伏案类专业实用性体育课程设计———以无锡机电高职为例》课题研究。此研究通过调查统计无锡市区伏案工作人群的工作方式与体育锻炼情况, 寻找职业教育对体育教学的特殊要求, 为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体育教学目标提供理论依据。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主要选取无锡亿唐动画设计有限公司、中国银行无锡支行、无锡晟峰软件有限公司、无锡新区行政审批中心等单位中伏案工作人员200名作为调查对象, 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 对无锡市区伏案类工作人群工作方式和体育锻炼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无锡市区伏案工作人群工作基本情况

3.1.1 无锡市区伏案工作人群每天工作时间

表1显示无锡市区伏案工作人群的工作时间较长, 8小时及以内工作时间的人群只占调查总人数的16.40%, 9小时工作时间占51.31%, 10小时工作时间占26.98%, 11小时工作时间占3.7%, 12小时及以上工作时间占1.59%, 由此看出大部分受调查人员的工作时间是超过《劳动法》中劳动者每日工作8小时的规定。经过进一步调查访问发现, 他们在工作时间中持续一次伏案工作时间大约为3-4小时, 身体长时间保持在静止的书写状态。这种长期的慢性疲劳不仅给他们带来生理疾病, 同时也很容易形成心理疾病。

3.1.2 无锡市区伏案工作人群身体疲劳部位情况

表2显示无锡市区伏案工作人群工作中主要疲劳部位集中在头、颈和肩三个部位, 分别占75.66%、88.36%和79.89%, 将近六成的人感受到腰部疲劳, 近一半的人感受到背部疲劳, 这些部位都是伏案工作人群常见的身体疲劳部位。头部疲劳是由于长时间低头工作造成大脑供血不足, 以致出现头晕脑胀等症状;颈、肩部疲劳是因为头颈部长期处于单一姿势位置, 这是颈椎病的病因;腰、背部的疲劳是因为坐着的时候腰背所承受的重力远大于站立时, 加上有些人的不良坐姿使得腰肌劳损、骨质增生等职业病加剧形成;以上所说的这些职业病在进一步的访谈中也得到了证实, 而长时间久坐不动会造成下肢浮肿、静脉回流现象, 极易形成深静脉血栓等职业病, 但这样的危害却被人们所忽视。

3.1.3 无锡市区伏案工作人群上班休息期间主要娱乐活动情况

表3显示, 无锡市区伏案工作人群上班休息期间主要娱乐活动玩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 占调查总人数的42.33%, 其次为电脑上网, 占30.16%, 选择参加社交活动的占13.23%, 参加体育锻炼的仅仅只有5.82%, 选择其他的人占4.76%, 选择补充睡眠、午睡的人占3.7%。这说明无锡市区伏案工作人群上班休息期间参与的娱乐活动主要还是伏案类活动, 身体还是保持久坐状态, 疲劳部位得不到放松。通过深入访问了解到, 由于休息时间较短, 活动场地器材有限, 再加上现在网络诱惑很大, 使得受访者在休息时间内身体很难得到休息。

3.1.4 无锡市区伏案工作人群下班主要娱乐活动情况

表4显示, 无锡市区伏案工作人群下班后主要参与的娱乐活动是上网、打游戏, 占总调查人群的41.27%, 其次是在家看电视, 占23.81%, 出席各类社交活动的占14.29%, 参加体育锻炼的占13.23%, 选择补充睡眠和其他选项的人很少, 各占5.29%和2.12%。通过进一步访谈得知, 由于工作压力较大, 生活节奏较快, 受访者往往愿意选择一些轻松、休闲的娱乐活动,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无锡市区伏案工作人群参与体育锻炼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还是比较低的。

3.2 无锡市区伏案工作人群体育锻炼情况

3.2.1 无锡市区伏案工作人群体育锻炼频率统计情况

表5显示, 无锡市区伏案工作人群中只有4人平均每周参加3次体育锻炼, 占总人数的2.12%, 每周参加2次体育锻炼的人数有10人, 占5.29%, 每周参加1次体育锻炼的人占35.98%, 平均不到1次的占37.57%, 19.05%的人从来不参加任何项目的体育锻炼。这说明无锡地区伏案工作人群体育锻炼情况不容乐观。在走访中了解到, 大部分人都患有体育锻炼的拖延症, 他们明知道锻炼身体的益处, 自身也需要体育锻炼来强身健体, 但就是没有总够的动力参加体育锻炼, 同时由于自己的惰性, 心中又伴随着强烈的焦虑感和负罪感。

3.2.2 无锡市区伏案工作人群体育锻炼项目统计情况

表6显示, 无锡市区伏案工作人群参加体育锻炼项目主要选择跑步, 占到调查人群的52.38%, 其次是羽毛球, 占46.56%, 选择游泳的占42.33%, 选择乒乓球的占40.21%, 选择骑自行车的占21.69%, 经过进一步统计发现, 选择这5个项目的男女性别比例比较平均;选择足球的占14.29%, 篮球占19.05%, 由于这2个项目对抗比较激烈, 因此选择人群以男性为主;选择进入健身房健身的占30.69%, 主要以女性为主;而考虑到锻炼成本和场地要求, 因此网球和高尔夫这类贵族体育锻炼项目选择的人数并不多。这说明无锡市区伏案工作人群参加体育锻炼时更倾向于选择运动强度相对较小的休闲类体育锻炼项目。

3.3 无锡市区伏案工作人群在学生时期学习的体育知识情况

3.3.1 无锡市区伏案工作人群学生时期体育课程与就业岗位相结合情况

表7显示, 有11.64%的受调查人群认为自己在学生时期学习到的体育课程与专业结合程度较高, 选择结合程度一般的人群占21.69%, 而66.67%的人认为体育课程跟就业岗位结合程度较差。通过进一步走访得知, 大部分人都建议体育课程要与专业相结合, 他们希望职业学校的体育课程要体现职业特点, 这样能使学生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

3.3.2 无锡市区伏案工作人群学生时期学习过的体育课程类别情况

表8显示, 无锡市区伏案工作人群在学生时期学习的体育课程中耐久跑、引体向上这一类身体素质类课程和篮球、排球这一类竞技对抗类课程都是必修课程, 学习过健美操、单双杠这一类的表演类课程的受访者占53.44%, 学习过局部按摩、保健操等保健类课程的仅仅占6.88%。通过深入访谈得知, 由于学生身体素质数据每年都要上报国家数据库, 并且该数据的优劣与学校绩效考核挂钩, 因此各个学校的体育课程都将学生身体素质类项目作为自己的必修课程;三大球与乒羽球这类竞技对抗类课程一直是学校体育课程的传统课程, 场地和器材也能得到保证, 因此这一类课程也是学校体育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而类似健美操、单双杠这类表演性质的课程, 由于受到学生喜欢程度、体育教师专修方向和安全保障等制约因素, 这一类课程的推广程度较为一般;最后受访者在学生期间很少学习类似局部按摩、简易保健操这类保健类课程, 但这一类知识却是伏案类工作人群迫切需要的。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无锡市区伏案工作人群工作时间较长, 大部分人平均每日工作时间超8小时, 每次持续工作时间约为3-4个小时, 身体长时间处于静止的久坐书写状态, 工作强度比较高。

2.无锡市区伏案工作人群长时间工作后, 导致头、颈、肩、腰、腿等部位的不适, 极易形成颈椎病、腰椎病等职业疾病。

3.无锡市区伏案工作人群闲暇之余的娱乐活动以玩电脑、手机为主, 身体疲劳部分很难得到放松和休息, 生活习惯较差。

4.无锡市区伏案工作人群平均每周参加体育锻炼次数不到1次, 锻炼次数较少, 拖延症状明显, 锻炼项目主要以跑步、游泳、乒乓球和羽毛球等这类休闲运动为主。

5.无锡市区伏案工作人群认为自己在学生时期学习到的体育课程比较单一、传统, 缺乏专业针对性, 他们普遍觉得体育教学必须与“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相接轨。

4.2 建议

1.在教学目标中, 重视情感目标的培养, 在增强体质的同时, 塑造学生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在教学过程中, 建立以耐力素质为基础部分, 核心力量为中坚部分, 颈、肩、腰部锻炼为顶层部分的“金字塔”式身体发展方向。

3.在教学内容中, 增加休闲运动项目的教学比重, 使学生明确这类运动项目的锻炼价值, 掌握动作技能, 学会锻炼方法, 同时将保健类课程纳入正常教学, 便于学生在工作间隙进行简易的身心放松。

4.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 将“每天锻炼一小时, 健康工作50年, 健康生活一辈子”的口号落到实处, 确保两课两操两活动正常开展, 力争使学生在校期间便养成体育锻炼习惯。

5. 加大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力度, 课程目标要以就业导向为核心, 课程内容要与职业标准相对接, 评价体系要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评判, 设计出适合伏案类专业的校本教材。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无锡市区伏案类工作人群工作方式和体育锻炼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调查研究发现调查对象工作时间较长、生活习惯较差、体育锻炼主动性不足, 针对此现象对职业学校体育课程提出相关建议, 以便使学生能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 对伏案类专业体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无锡,伏案工作者,工作方式,体育锻炼

参考文献

[1]杨永立.无锡地区数控技术岗位工作人员工作方式及余暇体育锻炼情况调查研究[J].运动, 2014. (4) .

[2]张爱国.南京市部分机关伏案工作人群伏案时间与不适感的调查与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9, (9) .

[3]左成, 刘磊, 马庆.厦门市经常性伏案工作人群身体健康的调查[J].体育科学研究, 2008, (4) .

肥胖人群的锻炼行为和锻炼动机 篇3

关键词:肥胖;体育锻炼;动机;知识分子

中图分类号:G804.49

文章编号:1009-783X(2010)05-0089-04

文献标志码:A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的改变,以及体力活动减少和生活不规律等不良生活习惯导致我国超重和肥胖人口迅速增加。超重,肥胖与许多慢性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密切相关,是冠心病和缺血型脑卒的危险因素,肥胖和超重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问题,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肥胖明确宣布为一种疾病。体育活动具有明显的控制体重作用,对单纯性肥胖的治疗效果明,因此,促进肥胖人群参与体育锻炼对提高我国人民整体健康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关于肥胖人群体育锻炼的研究正逐渐增加,但基本上集中在体育锻炼对肥胖的影响和干预,还没有学者研究肥胖人群的锻炼动机。知识分子的健康状况一直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不断有学者指出我国知识分子存在严重的健康问题。一些研究指出:“知识分子缺乏恰当的和适量的身体锻炼,健康状况值得担忧,因此,需要加强对知识分子的体育服务,采取措施,促进知识分子加强体育锻炼”。关于知识分子身体健康和体育锻炼的研究较多,但研究知识分子的肥胖问题的文献却很少,了解知识分子中肥胖人群的锻炼动机有利于有针对性地促进他们参与体育锻炼,从而改善他们的健康状况,所以,本研究试图通过比较分析,探讨肥胖人群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特点,为促进肥胖人群参与体育锻炼提供理论参考。

1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北工大学等9所大学的正副教授或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在读博士生,及西安地区的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中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的科研、管理人员。调查问卷由课题组成员在被调查单位发放,每单位发放调查问卷30~50份,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696份,回收率87%,剔除无效问卷106份,共获得有效问卷590份,有效率为84.8%。590份有效问卷中,男性403人,女性187人。平均年龄40.44岁(23~69),其中教师36.7%,管理人员23.4%,科研人员18.7%,在读博士生21.2%。

1.2测量工具

数据收集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问卷包括了多个信效度较高的锻炼行为的心理量表。其中,肥胖程度和健康状况采用自评;锻炼行为的测量使用体育人口的三项指标(周锻炼次数、每次锻炼时间和锻炼强度)和测量锻炼坚持性的指标。

体育动机采用Frederick和Ryan 1997年修订的《身体活动动机测量》(MPAM-R)量表。量表测量了5类动机:乐趣动机、能力动机、外貌动机、健康动机、社交动机。所有题目采用Likert 5级量度,从“非常强烈”到“没有这种愿望”。各分量表的a信度系数在0.81~0.91之间。

1.3数据分析方法

数据统计使用SPSSforWindows 10.0版,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比较不同肥胖程度知识分子之间在健康状况、锻炼行为和锻炼动机之间的差异。

2结果与分析

2.1知识分子肥胖及健康状况

参照国家体质健康标准对身体形态的分类,本次研究将身体形态分为:肥胖、较胖、正常、较瘦和很瘦5级。调查结果表明(表1):知识分子在身体形态上的分布存在一定的偏态,肥胖和较胖的人数明显大于偏瘦的人数,肥胖和较胖人数合计为196人,占总数的33.2%。

问卷中健康状况评价分为:优秀、良好、中等、较差和差5级,另外,还询问了是否患有慢性疾病,可选择的答案依次为:严重的,较严重的,不严重,轻微的,根本没有。知识分子的健康状况和患慢性疾病的描述性统计见表1,不同肥胖程度之间的两两比较见表2,统计结果表明:不同肥胖程度知识分子健康状况自评得分呈“U”型,与身体形态正常的人群相比,偏胖和偏瘦人群的健康状况均较差,具有显著性差异;在患有慢性疾病一项,问题则主要集中在偏胖的人群,他们和正常人群,以及偏瘦人群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2.2不同肥胖程度知识分子锻炼行为比较分析

对锻炼行为的调查包括了4个维度,即:锻炼时间、锻炼频率、锻炼强度、锻炼坚持。测量题目为:1)你参加体育活动时间每次大约?15min内,15~30min,0.5~1h,1~1.5h,1.5h以上。2)你参加的体育锻炼的频率(平均每周)?三次以上,三次,二次,一次,不到一次。3、每次体育锻炼后身体变化?无感觉,全身微微发热,微微出汗,中等出汗,出大汗。4、有规律的锻炼是指为了促进健康而进行的有计划的身体活动,如:散步、慢跑、球类等活动。有效的锻炼应该是坚持每周3~5次、每次20min以上能使您出汗的运动。据此定义,您是否进行了有规律的锻炼:是,我坚持这样的身体锻炼已经超过6个月了;是,我坚持这样的身体锻炼还没有超过6个月;否,但我打算开始这样的锻炼;否,并且我没有打算开始这样的锻炼。

从表3的统计数据来看,与正常人群相比,肥胖和较胖人群每次锻炼的时间较短,每周锻炼次数较少,每次锻炼的强度较大(出汗较多),坚持有规律体育锻炼较差,但这4项指标的差异性检验均不存在显著性。体育人口指标中的运动强度是以出汗情况来衡量的,比较而言,肥胖人群更容易出汗,即便是进行较小强度的运动也会大汗淋漓,因此,这项指标的结果并不能表示肥胖人群的实际运动强度大于其他人群。

2.3不同肥胖程度知识分子锻炼动机比较分析

锻炼动机量表采用的是Likert 5级量度,从“非常强烈”到“没有这种愿望”,数字越小表示这种锻炼动机越强烈。从表4和表5的统计结果来看,肥胖知识分子的5种锻炼动机均比正常人群强烈,但只有外貌动机的差异具有显著性。

从5种锻炼动机强度的排序可以判断特定人群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动因。在本次调查中,体型正常的知识分子锻炼动机根据强度排序为:健康动机、乐趣动机、社交动机、外貌动机、能力动机,并且健康动机和乐趣动机比其他3种动机要强得多。肥胖知识分子动机的排序为:外貌动机、健康动机、乐趣动机、社

交动机、能力动机;较胖知识分子锻炼动机排序为;健康动机、乐趣动机、外貌动机、社交动机、能力动机。从排序可以看出,随着体型形态由正常到肥胖,锻炼动机中的外貌动机由正常人群的第4上升到较胖人群的第3,在肥胖人群中,外貌动机则排到了第1;除外貌动机的变化外,其他4种动机排序则相对不变。

2.4锻炼动机与锻炼行为的相关分析

锻炼动机是参与体育锻炼的心理动力,因此,锻炼动机与锻炼行为之间应该为正的因果关系。在一定的范围内,锻炼动机越强的锻炼者的锻炼频率越高,每次锻炼时间会越长,每次锻炼的运动量也越大,锻炼坚持情况越好。从表6的分析结果来看,Pearson相关系数的值并不大,但20个相关系数中有8个达到0.001的显著水平,4个达到0.01的显著水平,2个达到0.05的显著水平,占总数的70%,不显著的相关系数主要集中在外貌动机和社交动机,统计结果基本上能够证明主要的锻炼动机和锻炼行为存在较强的关系。从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来看,乐趣动机、能力动机和健康动机与体育行为的相关性要大于社交动机和外貌动机,提高这些锻炼动机有利于促进锻炼行为。

3讨论

3.1健康与肥胖的关系

肥胖是一种常见的、明显的、复杂的代谢失调症,是一种可以影响整个机体正常功能的生理过程。研究表明,肥胖本身就是一种慢性病,严重地影响人民的健康和身体素质,同时又和许多慢性疾病有关,例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都和超重、肥胖有密切的关系。儿童单纯性肥胖症则是成年期心血管疾病与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肥胖既是许多疾病的同一临床表现,又是诱发许多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这一论断在本次研究中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知识分子中肥胖人群健康状况明显差于体重正常的人群,是慢性病高发人群。

在美国,1600万糖尿病患者中90%为超重或肥胖,每年有28万余人因肥胖死亡,因肥胖导致的疾病医疗费用占总费用的5.5%~7.8%。尽管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人属于较瘦的人群,但中年人群的超重率和肥胖率正在逐年迅速增长,2002年我国居民超重率为17.6%,肥胖率为5.6%。在本次调查中,陕西省知识分子超重率(较胖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0.5%和2.71%,肥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也许和知识分子对肥胖的危害具有较正确的认识,并积极进行防治有关;但超重率却远远大于全国水平,说明较多的知识分子依然处于肥胖的边缘,在肥胖及其并发症方面存在较大的风险。减轻体重可以使血压、血糖、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胰岛素水平以及血清尿酸下降,保持身体的健康。因此,知识分子中偏胖人群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减轻体重,以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3.2体育锻炼对肥胖知识分子健康的影响

一些研究表明:体力活动是影响体重的关键因素;体重正常者的体力活动水平和活动次数均高于肥胖者。本次调查的结果也表现出这种特征,偏胖人群每次锻炼的时间较短,每周锻炼次数较少,坚持有规律体育锻炼较差,但差异并不显著。当然,我们并不能根据这次调查结果得出,体育锻炼对知识分子控制体重效果不显著。因为我们这次数据调查是一个截面数据,它并不能检验因果关系。同时,另一些研究表明:人们是由于超重肥胖后才有意去参加运动的,越是胖人参加锻炼的次数越多。因此,本次研究结果之所以差异不明显,很可能是这样一个因果关系,肥胖人群过去的缺乏体力活动造成了他们现在的肥胖,而肥胖又使他们产生了参与体育锻炼来控制体重的愿望,因此,他们现在的体育锻炼参与情况与正常体重的人群并元显著性差异。

常见肥胖者约95%属于单纯性肥胖,其中大都由于运动量不足,营养过剩或遗传因素而导致获得性肥胖。肥胖康复治疗的基本原则是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及日常生活的教育指导。大量的研究表明,运动具有明显的控制体重、减少体内脂肪的作用,适度的运动不仅可以增强过剩的热量消耗,还可以改善心血管功能,减少肥胖的并发症。实践证明运动训练主要使体内脂肪含量减少,促进脂肪代谢,瘦体重组织无明显变化,甚至有所增加,表明运动治疗肥胖在使体重下降的同时,使机体成分发生良好的变化,且无任何副作用。并且体育锻炼具有条件简单,效果明显等优越性。因此,肥胖知识分子减轻体重、促进健康的方法应首选坚持科学的体育锻炼。

3.3肥胖知识分子锻炼动机的特点

在一般的心理学书籍与研究中,动机是指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导使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作用。锻炼动机则是指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来满足的需要或需求,是人们参与和维持锻炼行为的心理动力。MPAM-R量表所测量的锻炼动机包括5类:1)乐趣动机(Enjoyment):指参加身体锻炼活动是因为它有趣、好玩、刺激,可以使自己感到快乐;2)能力动机(Competence/Challenge):指参加身体锻炼是因为希望获得新的技能和对自己能力的提高;3)外貌动机(Ap-pearance):指参加身体锻炼是为了控制体重、改善体型和外表,使自己身体变得更有吸引力;4)健康动机(Fitness):指参加身体锻炼是为了促进身体健康,获得强健的体魄和旺盛的精力;5)社交动机(Social):指参加身体锻炼是为了和朋友相处和结交新朋友。

在这5种锻炼动机中,肥胖知识分子的外貌动机和社交动机明显比正常人群强烈,且外貌动机排序在最前面,是肥胖知识分子参与体育锻炼最为主要的锻炼动机。行为动机是由个人的需要激发的,减肥显然是肥胖人群的主要健康需要,同时,肥胖知识分子具有较多的健康知识和锻炼知识,对自身肥胖的健康风险有足够的认知,从而产生比较强烈的通过体育锻炼控制体重的愿望。

动机研究中的一个主要的观点是:根据动机的来源,动机可分为内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和外部动机(Extrinsicmotivation)Fls]。一些研究者认为:在体育锻炼活动中,乐趣动机和能力动机是内部动机,并把健康动机、社交动机和外貌动机作为体育锻炼的外部动机C203。从肥胖知识分子5种锻炼动机排序和与普通人群的差异来看,肥胖知识分子参与体育锻炼的外部动机强于内部动机。Ryan等人的研究表明“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其内在动机越强,就越能坚持锻炼”,从表4锻炼行为和锻炼动机的相关分析也支持了这个论点。因此,肥胖人群具有强烈的外貌动机也许有利于激发他们参与到体育锻炼,但从长期看,如果他们在锻炼参与过程中体验不到锻炼的乐趣和能力的提高,内部动机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很可能中途退出锻炼,造成减肥失败。

4结论与建议

1)西安市知识分子中肥胖和较胖人数占33.2%,他们的健康状况明显差于体重正常的人群,是慢性病高发人群。

2)与正常人群相比,肥胖和较胖人群每次锻炼的时间较短,每周锻炼次数较少,坚持有规律体育锻炼较差,但差异不存在显著性。

3)肥胖人群具有较强的锻炼动机,特别是外貌动机显著性强于普通人群;外貌动机在他们的5种锻炼动机中强度排序第1,是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心理动力。

4)知识分子的锻炼行为与乐趣动机、能力动机、健康动机显著性相关,提高这些锻炼动机有利于促进锻炼行为。

上一篇:工程教育实践基地论文下一篇:经营租赁动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