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顶撞案例三篇

2024-05-26

中职学生顶撞案例 篇1

1 中职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1 专业学习心理问题

一些中职校学生学习没有目标和方向, 没有支点;学习成绩差, 进入职业学校后, 存在混的想法, 只想学一技之长, 找个饭碗了事;对所学专业不认同, 不感兴趣;不会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 学习没有计划;觉得中职校没有什么意思, 学不到什么, 因自卑看不到自身的优势和潜力。

1.2 情绪、情感心理问题

中职校学生的情绪时好时坏, 冲动性强, 理智性差;遇到挫折很容易消沉, 感到前途一片黑暗, 这种自卑心理与强烈的自尊心交融在一起表现为行为上无所适从, 或有些怪异, 有时甚至用过激的行为方式去掩饰自己可能受到的伤害, 比如通过逃课、顶撞老师、打架斗殴等违纪、违规现象, 显示自己的勇敢;一些学生感觉自己活得很累, 闷闷不乐。

1.3 人际关系的心理问题

有的中职生过分以自我为中心, 自私自利, 要求别人太多;同学之间不说话, 甚至一个宿舍的也不说话, 彼此缺乏交流与了解, 同学感情不好, 对同学缺乏基本的信任, 总是看别人的阴暗面。

1.4 择业、就业心理问题

部分中职生对自己的事业方向不清楚, 不知道现在自己该干什么, 将来能够做什么, 为自己的未来和前途担忧, 不知如何适应未来社会的就业竞争;部分中职生总想挑一个体面轻松、收入高的工作, 在择业方面爱认死理, 钻牛角尖。

2 中职校班主任实施策略

中职校班主任是学生的精神关怀者, 针对以上心理问题应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1) 让中职生感受职业价值。班主任应经常性地追踪行业动态, 展示职业的美好前景, 把专业理念、职业价值教育渗透在班主任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中, 让学生时刻感到自己所学专业的价值;例如我所教授的物流专业, 由于我国起步较晚, 大部分学生根本不知道也不了解物流行业, 更无从谈起自己以后的职业规划。在这样的情况下, 班主任可组织学生参观学习, 观看行业发展影像资料, 安排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系列活动, 展示职业学校优秀毕业生的事迹等等, 让学生感受到职业成功的希望, 激发中职生爱学习、爱专业的热情。最初培养学生对物流行业的兴趣的时候, 我通过大量的港口作业视频、现代仓储作业视频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 我再带领学生到实际的工作场所参观, 真实的感受具体岗位的职责, 了解我们物流行业在重庆, 甚至在整个中国的发展规划。

2) 培养中职生的学习兴趣。班主任的积极期望会极大地影响中职生的发展, 根据罗森塔尔效应提出的“期望会产生奇迹”, 班主任应该对中职生充满期望和信心, 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他们:我一直期待着你们的进步, 你们一定能成才;你们本来是很不错的学生, 只要努力, 一定能做得更好。只有传达积极的信息才能增强中职生的自信心, 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班主任可通过班级活动或其他社会活动, 让每位学生都深刻认识到在21世纪, 学习已经不只是为了谋生, 要把学习作为生活的一部分, 作为提高生活质量的手段, 让中职生体验到学习的价值, 才会具备爱学习的心态, 才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在物流教学中, 我经常使用任务驱动法,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规划最优运输线路的时候, 我会给每个小组分配相应的任务, 让学生自己去设计相应线路, 小组分工合作, 设计完后进行模拟演示, 通过最后的演示效果来评比, 看到底哪组的设计更为合理、成功。我发现每次有这样的活动的时候,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 通过竞赛的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斗志,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3) 引导中职生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中职生往往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班主任应该帮助他们, 确立梯级学习目标:由浅入深, 由小到大, 由易到难, 由表及里。切勿操之过急, 急于求成, 如果要求过高, 容易造成学生的心理抗拒, 使他们丧失努力的信心, 最后连一个小小的要求都达不到。只有让中职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 才能让他们坚持下去, 达到自己确立的目标。“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 便会激起再一次追求成功的欲望。”在物流单证的教学中, 很多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很反感, 觉得初中都学不进去, 更不用说高中了。但是我没有放弃, 我给学生每天布置任务, 每天一个专业单词, 这个目标学生都觉得很简单完全可以接受, 但是必须坚持, 慢慢的, 学生自己不知不觉中已经掌握物流单证中相当量的词汇量, 供单证工作使用已经足够。小目标完成, 大目标就没问题了。

4) 指导中职生掌握学习方法。中职生的学习成绩不好, 并不是因为智商问题, 而是方法问题, 从根本上说是没有“学会学习”。班主任可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学习方法, 从这个角度来看, 不会用心寻找和运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那是一种无知, 而不懂得去借鉴别人各种好的学习方法, 那是一种浪费。班主任可结合自己的学科教学, 指导中职生, 从课堂学习的八个环节 (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课外学习) 入手, 逐个环节指导中职生的学习方法。在物流教学中, 我更注意引导学生在预习、听课、复习、考试等各种具体的学习情境中, 感悟、选择、借鉴和综合运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比如纸箱的堆码这堂课, 我并没有安排学生预习, 而是直接安排学生对一定量的纸箱进行堆码, 随便用什么方法, 只要自己觉得合适。学生通过亲自堆码、实验, 最终总结出几种比较好的堆码方式。

5) 培养中职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中职生一般不具备下列良好的学习习惯:先预习后上课, 先认真听课后及时复习, 先复习后做作业;定期整理听课笔记, 不断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选择最佳的学习时间和方法, 合理分配时间;科学用脑, 注意劳逸结合。因此班主任应及时抓住学科教学的机会,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指导学生如何预习, 如何复习, 如何做作业等, 帮助学生举一反三, 随着时间的推移, 这些好习惯、好方法便会渗透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

6) 做中职生职业生涯设计的引领者。班主任在职业生涯辅导中应帮助学生正确地进行职业定位, 将“我想干什么”与“我能干什么”有机结合起来。“先做能做的事, 再做想做的事”, 青春年少的学生有很多梦想, 这是应该尊重和保护的, 但是现实是必须首先面对的问题, 否则就可能整天在空想中度日。有的学生异想天开, 严重脱离现实情况, 生活在虚幻的生活中, 这种浪漫的理想主义和庸俗的现实主义都是不可取的, 积极的现实主义应是有理想、有规划, 同时又脚踏实地积极进取。其次让中职生明白“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中职生还处于可塑性较强的年龄阶段, 心理尚不成熟, 学习的机会还有很多, 所以班主任应引导他们本着发展和动态的原则选择自己的职业, 不要好高骛远, 从小事做起, 不断积累自己的专业素养与社会阅历。只有这样, 自己的职业能力和价值才能得到承认和肯定。

综上所述, 我们的职业教育不应进行机械的灌输和简单的说教, 而要能够理解、尊重、爱护、激励学生。我们的班主任要用一种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对学生一生成长负责的爱, 设法走进学生的心灵。用爱点燃中职生的人生希望之火, 用爱点燃中职生的事业发展之火。

摘要:中职生处于活跃而多彩的青春期, 在专业、情感、人际关系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中职班主任应积极把握中职生发展的特点和方向, 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采取适当的策略。

中职学生顶撞案例 篇2

案例一:杨喜(化名)是高二年级有名的“调皮大王”,但凡高二年级“有事”,他必定是参与者之一。班主任张清(化名)为此很是头疼。经常对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劝其凡事三思而后行,偶尔也用见家长、停课的方式对其施以威压。可是,效果总是微乎其微。今天下午他又以“学长”的身份,参与了高一年级的打架事件。班主任张清实在气不过,通知了其家长。谁知,杨喜得到消息后,怒气冲冲地跑到办公室,指着张清的鼻子道:“我爸爸知道我的事后,离家出走了,如果他有什么三长两短,我不会放过你。”说着就抡起拳头,摆出打人的阵势。幸好被在场的老师拉住。尽管家长事后向张清道了歉,我想张老师心里的余悸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消得了的。更让人气愤的是,有同事听到杨喜的妈妈居然暗地里这样教育他的儿子:“你怎么这么冲动啊?就是打人也不能当众啊。”我们无语。

案例二:我班学生曹顺(化名)每次上语文课总是无精打采,甚至睡觉。问及其他科任老师,情况也一样。前天课上,所有同学都在低头记答案,唯独他两手一插,连书都没拿出来,像听茶话会一般。我实在看不过去,就提醒他把笔拿出来记录。谁知他却给我来了一句:“没有心情,不高兴记。”事后,我了解到他家里刚刚拆迁,他无意于学习,只想混个毕业证书。

案例三:我校学生刘某,父母离异后和再婚的父亲一起生活,父亲忙于生意,无暇管教,又是女孩,很多事情上也不便于管教。刘某的继母生性懦弱,不敢严管。她的亲生母亲却是一个很强势的女人,总怕自己女儿吃亏,还对抛弃自己重组家庭的前夫心怀怨恨,免不了唆使孩子任性刁蛮。刘某后来变得言语粗俗刻薄,服饰轻浮另类,对老师的管教更是不以为意,稍有不顺就出言不逊,公然顶撞。

学生顶撞老师现象为什么频发不止?我想,一部分可能与老师处理问题的技巧有关,但更大一部分因素应该来自学生本人和他周边的教育环境。在此我就其中的家庭因素谈谈看法。

一、“四二一”家庭

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很多家庭出现了“四二一”的家庭结构,即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四个老人和父亲、母亲二人围绕一个“小太阳”转。因为只有一个孩子,长辈将家庭全部的希望和爱都寄托在孩子一个人身上,往往溺爱和娇惯孩子,形成以孩子为中心的家庭生活方式,孩子甚至可以支配长辈围绕着他转来转去。在这样的家庭,往往只重视孩子的智力和健康,忽视孩子的思想品德、劳动观念、生活习惯的培养,尤其忽视了对孩子的意志品德、挫折承受力和输得起的思想的培养。长此以往,孩子心目中自然就只有自己、没有别人了。自私、耐挫能力低、受不得一点委屈等问题也由此滋生了。有稍微不顺心,不管面对的是谁,都会言语反击、大打出手,甚至以离家出走或轻生相要挟。

二、离异家庭

离异家庭的父母往往因为自己的经历而形成不健康的心理,有的家长会把婚姻破裂带来的伤害转嫁给孩子;有的家长会因婚姻破裂而觉得亏欠孩子,所以对孩子更加溺爱;有的家长会把所有的希望强加给孩子,要求孩子尽善尽美。这类孩子往往心理不健康,要么随性出格,要么封闭自残,要么极为脆弱……所以,教师和他们的沟通要极为小心、细致,稍不留神碰其痛处,他们就有可能山崩地陷般地一发不可收拾,和老师怒极而吼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当然,面对此类对象,教师的沟通技巧就显得极为重要。

三、重组家庭

对父母亲再婚后形成的重组家庭而言,孩子适应新的家庭生活通常会有困难。继父母与继子女间的相互接纳需要彼此付出相当的努力,处理不好会导致彼此间失去信任,造成恶性循环使矛盾和冲突不断加深。重组家庭之外的亲生父亲或者母亲的作用也不能忽视,如果他(她)不能接受现实,正确面对家庭的破裂,唆使孩子在情感上排斥继母或者继父,则不仅不利于孩子迅速适应新的家庭生活、接纳继母或者继父,还可能导致心理问题。

四、外出务工家庭

这些家庭的孩子因父母外出务工而被留在家里,由亲戚托管、教育、监护。由于跟父母见面的机会少,与父母缺乏应有的交流,享受的父母之爱少,所以他们往往表现出任性、自私、孤独等个性,常常存在学习困难、纪律散漫、不服从管教等问题。所以,面对老师的“不合胃口”的管教,脾气上来,就会大加反击。

在这些家庭中,父母或过分宠溺,或过分专制,或过分放任,这些不良的教育环境必然会滋生出不良的心理,孩子有“出格”的言行也就不难理解了。

冲动顶撞型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篇3

心理因素在教育活动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天,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现在成长中的青少年面临日益增长的心理压力,在学校学习、生活、社会适应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作为班主任,在教育教学总会遇到各种心理有偏差的学生,因此作为班主任应该加强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学生承受各种心理压力和处理心理危机的能力,使学生认识自己,健全人格,正确地面对人生,一下是笔者对学生实施心理辅导的一个案例。

一、学生基本情况。

M,男,小学六年级学生,在家常常顶撞父母,情绪十分冲动,一有不顺就经常发脾气,一发脾气就不顾及后果,发脾气会随便骂同学、父母和老师。曾经因为发脾气离家出走走到高速路上,最后又让交警带回来,与父母关系不好,常年顶撞母亲,而父亲经常不参与家庭教育当中去。

1.1重视学业,不尊重师长。在校对班主任比较听话,对其他的老师都不大尊重,尤其是别班的生活老师,常年直呼其名,常常和其他老师开玩笑。其他老师批评他,第一反应就是反驳,我没有。M极少主动跟教师打招呼、接触,其他教师也有同感。M上课屡教不改,课间喜欢辩论、在家里也是只认道理不认人,反映出M的优点是,思维活跃、敏捷、口才比较好,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对学习还是比较认真,也热爱学习。

1.2人际关系困难——孤独。因为常常发脾气,没有同学愿意和他一起玩,他自己在作文中写到我是一个人际交往的白痴,做过非常多的努力,都不能和全班同学做朋友。圣诞节看着同学们交换圣诞卡,心里总不是滋味,严格来说,我从未正式收到过一张圣诞卡,除同桌可怜我才施舍的那张卡外,人生是多么无奈!同学送卡时为什么没想起我呢?这就可以证明我的人际交往是失败的!M的孤独感,使他抑郁、苦恼,由此可见一斑。

1.3蔑视纪律和规律

他常常会破坏规则,学校规定不能带钱和手机到学习,他却常常带回来,被老师发现他就说周六日在家拿的,现在忘记拿出来等等。

二、原因分析。2.1逆反心理

M快进入青春期,这是最为重要的心理成果就是发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由于自我意识已经举行并逐渐建立,他不再向往年龄和能力与自己过分悬殊的人,而是向往能理解和同情自己的人,讨厌那些干涉自己的人。如果家长打骂孩子,强力使之屈从,或者教师对其错误处理不当,使矛盾激化,都会导致M对师长的教导产生逆反心理,不尊重师长,蔑视纪律和规则。

2.2缺乏同理心

M自持聪明,不尊重别人,常常对人评头品足,在听别人说话以及理解别人的观点上感到困难。这是因为M不能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啦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也就是缺乏同理心。正视由于这一心理上的缺陷,导致M在别人交往时出现各种心理障碍和矛盾。当客观事物使他主观感受到挫折时,就容易产生顶撞、愤怒、骂人、暴躁、反抗、甚至攻击等不成熟情绪和行为,一寻求滋生暂时的心理平衡,这对自身和别人都是非常有害的。

2.3自我评价过高 M总是认为自己是最好的,不管是外貌还是智慧。快进入青春期了,也对身边的女孩产生了爱慕之心,他总是认为女孩子不选择他是因为女孩子没眼光。他也总是在各种场合表现出自己的特别之处。

三、治疗方案

“心病还须心药医”,作为班主任的我决定对M进行心理辅导,辅导策略如下:

3.1多接触沟通,建立良好关系

首先我找机会自然接近M,消除M对老师的成见,取得信任,使之打开心门,我选择了他最为苦恼的人际关系作为突破点,利用他渴望和同学正常交往的心理,告诉他我能帮他让他成为一个让同学喜欢的学生,从而给他更多的机会向我请教,并且我在其他同学面前给他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让同学改变对他的看法。帮助他摆脱孤独感。在这方面有所改进后,没有朋友的孤独感得到了相应的解决。除此以外我还常常和M个别谈话,鼓励和关心他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常常表扬他的进步。

3.2密切与家庭联系

父母与家庭治疗。主要是消除家庭教育的负面影响,劝导父亲放下暴力,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让他们父母常常和他沟通,经常性和他谈心,改变以前对他不是打就是骂,常常不关心他的心理过程的做法,多沟通、多理解、理解他的需要和想法,利用节假日带他去探亲、旅游、到外面吃饭,创造一个轻松、和和谐的氛围,把握适当时机与M沟通,讲道理,让M感受和理解父母的爱。M的父母表示要密切配合,耐心教育。通过家访、电话联络等方式,经常了解M家庭教育情况,及时掌握M的动态。

3.3认知改变策略 认知治疗。

首先应该让他明白冲动行为实际上是一种错误的自我保护。在非理智状态下,能感受到反抗的快感,实际上却是潜在的一种心理补偿。其次教给他自我疏导冲动情绪的方法。

推迟愤怒法——当某一事件触发了自己强烈的情绪反应,在表达出情绪之前,先为自己的情绪降降温,比如在心里对自己说:“我三分钟后再发怒。”然后在心中默默地数数。这三分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恢复理智,避免冲动行为的发生。

环境转换法——在情绪即将失控的时候,请赶快转换一个环境,值得提醒的是,你的行动必须及时,不要在消极情绪中沉溺太久,以免最终酿成情绪的失控。

描述感觉法——当你情绪激动的时候,可以试着把注意力放在你身体的感觉上,去感觉“我现在心跳很快”、“我现在脸很红”、“我现在呼吸局促”等,当你关注自己身体的时候,实际上是将关注点从事件上转移。

让冲动在运动中消失——心理学家发现,运动是有效解决愤怒的方法,尤其是消耗体力的运动,如爬山、打太极、武术等,让冲动的情绪随着汗水一起流淌掉。

3.4培养同理心 与M交谈,告诉他如果一个人习惯主观地看问题,以自己的经验和领悟标准判断,是很狭隘的,是难以甚至无法与别人沟通和相处的。如果一个人不能从他人的角度出发去理解别人,那么他自己也不会被别人理解。在人际交往中,首先要有同理心,就是为人处世时,不仅以他人的立场和观点或是思维方式来考虑,而且能站在对方的立场或处境、感受事情带来的情绪体验,这样就能避免消除交往中出现的心理障碍和矛盾。

3.5读书治疗法 介绍M阅读卡耐基的《心灵咖啡——使你成为处处受欢迎的人》、王亮的《沟通无极限》、沙白一的《为人处世交朋友》、林庆昭的《别为小事气不完》等书籍,并在读后进行了交友原则和技巧的研讨,使M增进了自我认识,了解人际交往方法和沟通技巧。

启示:

1.问题学生的家长更应咨询,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

上一篇:顾客金字塔模型下一篇:形成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