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高产创建技术示范论文八篇

2024-07-22

小麦高产创建技术示范论文 篇1

1 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1.1 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选用伊农18、伊农20、新冬42 号等品种。要求种子纯度、净度分别为98%、99%, 含水量不超过13.5%, 发芽率不低于95%。播前剔除霉变、病虫粒, 选择晴好天气晾晒[1,2]。

1.2 播前准备

1.2.1 灌足底墒水。整地前灌水1 200~1 500 m3/hm2, 要求灌足灌匀, 使全田墒度均匀。

1.2.2 施足底肥。 坚持 “ 适氮、 稳磷、 补钾、 配微” 的施肥方针, 整地前施纯N 90~120 kg/hm2、P2O590~120 kg/hm2作底肥, 施农家肥30~45 m3/hm2, 施于土层10 cm以下。

1.2.3提高整地质量。休闲地、茬地、绿肥地深耕超过20 cm, 秋翻地用旋耕机整地, 深度超过10 cm, 要求使土壤达到“齐、平、松、碎、净、墒”, 保证土壤处于“上虚下实”的待播状态[3]。

1.2.4药剂拌种。根据药剂说明书, 统一用适量敌萎丹、适乐时种衣剂闷种或拌种, 防治雪腐、黑穗病、雪霉病等, 严禁过量用药, 同时现拌现播。杀菌剂、杀虫剂同时应用时, 先拌杀虫剂后拌杀菌剂, 先拌乳剂吸收晾干后再拌粉剂, 拌种率达到100%。

1.2.5 农机具的准备。播种前, 认真养护、 检修和调试播种机械[4]。及时更新引进播种机, 以提高播种质量。

1.3 播种

1.3.1 适期播种。日平均气温在12~16 ℃时播种为宜。伊犁河谷冬小麦播种适期为9 月26 日至10 月10 日, 其中:霍城县9 月26 日至10 月10 日, 伊宁县9 月28 日至10 月10 日, 察布查尔县山区9 月25 日至10 月1 日、河灌区9 月26 日至10 月10 日, 巩留县9 月26 日至10 月5 日, 新源县9 月26 日至10 月5 日, 尼勒克县9 月26 日至10 月5 日[5,6]。

1.3.2播量。播量最好不超过300 kg/hm2, “干播湿出”、播期略晚、整地质量和土壤墒情较差的地块适当增加播种量。晚播麦每晚播1 d播量增加7.5 kg/hm2, 但不要超过375 kg/hm2。

1.3.3播种方式、深度及镇压。田间土壤平整, 小畦播种, 畦宽可根据种植地的情况设置90、120、180 cm等。田间土壤坡度较大, 采取等行距条播, 行距为15 cm, 四沟六行或六沟四行沟植沟播, 播深3~5 cm。播后适当镇压[7]。

1.3.4 带肥下种。施磷酸二铵75~105 kg/hm2, 种肥分箱。

1.4 冬前管理

1.4.1 及时查看苗情, 科学补种。 播种后, 对田间小麦的出苗情况进行查看, 发现缺苗, 用浸水一昼夜的种子补种, 以缩小田间苗龄差距[8,9]。播后3 d内, 挖好毛渠。格田灌溉区, 则应及时扶好田埂。

1.4.2 冬灌。在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3 ℃, 当麦田土壤含水量低于15%时, 灌水900~1 200 m3/hm2。

1.4.3化控。生长过旺的麦田喷施矮壮素2 250 g/hm2进行化控, 促壮苗, 防后期倒伏。如群体过大, 7~10 d再喷第2次。

1.4.4禁止麦田放牧。小麦生长过程中, 严禁放牧, 以免对小麦造成影响。

1.5 春季管理

1.5.1 耙地保墒。春季为提高土壤温度, 改善土壤墒情, 小麦返青期前后, 根据小麦生长情况、土壤类型, 及时耙地。

1.5.2 返青期追肥灌水。根据小麦生长状况、土壤养分和水分情况追肥灌水。小麦返青前夕或初期追返青肥, 当小麦苗情旺、长势壮时, 不施或少施肥;弱苗多施。冬前小麦长势差, 总茎数不足600 万个/hm2, 在灌水前施尿素120 kg/hm2, 促其尽快转化升级。

1.5.3 破雪追肥和杂草防除工作。 早春及时进行破雪追肥施药, 防治雪腐、雪霉病。各县 (市) 要根据实际, 按照“摸清草情、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科学防除”的原则, 切实做好化除工作。小麦田间阔叶草用二甲四氯 (间作田不能使用) 、杜邦巨星、麦喜等防除, 同时注意不要对周边双子叶作物造成药害;麦田禾本科杂草防除以野燕麦、看麦娘、稗草、狗尾草等为重点, 用骠马、野燕枯、金马和彪虎等在杂草1 叶至拔节初期对水喷施等。化学除草原则上在小麦拔节前进行。

1.5.4 施拔节肥, 灌匀、灌透拔节水。壮苗追施尿素75~120kg/hm2, 弱苗追施尿素150 kg/hm2, 旺长苗不追肥。灌水量为1 050~1 200 m3/hm2。

1.5.5 化控防倒伏。对于高产的小麦田, 为防止生长过旺, 出现倒伏, 起身至拔节初期化控。

1.5.6 促控结合, 肥水运筹, 管好水浇麦田[10]。旺长麦田 (指年前基数达1 200 万株/hm2以上的) 以控为主, 坚持返青期镇压, 喷施调节剂, 一类苗 (指返青后总基数900 万~1 200万株/hm2) 控促结合, 施尿素75~120 kg/hm2;二类苗 (指返青后总基数675 万~900 万株/hm2) 促控结合, 施尿素150 kg/hm2;三类苗 (返青后总基数小于675 万株/hm2) 以促为主, 施尿素225 kg/hm2, 并适量补充磷酸二氢钾。

1.6 中后期管理

1.6.1 灌水。灌好孕穗扬花水和灌浆水, 复播玉米的地区灌好麦黄水, 做到一水两用。麦田灌溉量900 m3/hm2, 采用小畦灌或细流沟灌, 严防大水漫灌。小麦灌浆期出现刮风、下雨, 严禁灌水, 以免小麦发生倒伏。

1.6.2 根外追肥。在孕穗期和灌浆期, 各喷施1 次磷酸二氢钾, 用3 kg/hm2对水300 kg/hm2喷雾。

2 小麦防冻害高产栽培技术

小麦冻害主要有以下3 种表现:冬季冻害、早春冻害 (倒春寒) 、低温冷害。

2.1 预防措施

2.1.1 培育壮苗, 安全越冬。小麦冬前壮苗的植株内有机养分积累多, 分蘖节含糖量高, 壮苗与旺苗、弱苗相比, 抗寒力较强。即使出现冻害, 受害程度比弱苗、旺苗低。因此, 采取适期精量半精量播种、提高土壤肥力等措施, 以达到培育壮苗的目的。

2.1.2 镇压防冻。在小麦生产中, 常常使用镇压, 其作用如下:一是塌实土壤, 增加根层土壤的含水量;二是促进小麦健壮生长, 增强抗寒能力;三是平抑地温, 减轻冻害。早作麦田, 特别是砂土地和耕作粗放的麦田, 通过镇压能够明显降低小麦的冻害。及早对旺长麦田进行镇压, 控旺防冻的效果显著。

2.1.3 浇水防冻。 一是浇灌越冬水。 为增加年前分蘖成穗率, 促进次生根生长, 适时浇越冬水, 减少土壤之间的空隙, 提高土壤热量交换量。二是浇灌拔节水。小麦抗寒能力在拔节后显著降低, 若出现晚霜, 易对小麦生长发育造成影响, 出现冻害。雌雄蕊分化到药隔前期对低温冻害非常敏感, 此时要及时浇拔节水, 一方面防止霜冻, 另一方面, 增加穗粒数, 提高分蘖成穗率。三是冻前浇水。为降低霜冻对小麦的影响, 霜冻前浇水。

2.1.4 物理防冻。在小麦生产中, 为了防止小麦发生冻害, 可在霜冻来临前在麦田熏烟, 能够增加土壤温度1~2 ℃。

2.2 冻后补救

为使发生冻害的小麦及时再生长, 促进潜伏芽快速生长成穗, 在冻害发生后及时浇水补救, 降低小麦生产的损失。一般浇水量越大, 土壤水分越足, 小麦恢复快。补救冻害麦田, 必须讲究灌水质量, 冻后要立即灌足灌透, 灌水量最少900 m3/hm2以上, 最好采取畦灌。若小麦发生冻害非常严重, 用速效氮肥追施。

3 小麦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伊犁河谷小麦病虫害主要有小麦条锈病、小麦雪腐雪霉病、小麦一号病、小麦全蚀病、小麦白粉病、小麦赤霉病、小麦蚜虫、皮蓟马、负泥虫等, 其中发生严重的有小麦雪腐、雪霉病、小麦一号病、小麦锈病和赤霉病。

3.1 加强病虫害监测与预报

结合气象资料、病虫越冬基数、历年发生情况及近期病虫动态信息, 准确及时发布病虫害长期、中期、短期预报, 提前做好防控预案。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防治。

3.2 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 提高防治效果

(1) 药剂拌种预防小麦雪腐、雪霉病、小麦一号病。

(2) 小麦锈病是气传病害, 受温湿度影响大。早春气温偏高, 春雨早, 之后又多雨, 则病害发生早且传播蔓延快, 易发生流行。当田间出现发病中心, 及时进行喷药控制。如果病叶率达到5%, 严重度在10%以下, 用25%秀特乳油150m L/hm2, 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750 g/hm2, 或20%粉锈宁乳油600 m L/hm2, 或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225~450 g/hm2+展透助剂150~225 g/hm2, 对水450~750 kg/hm2喷雾, 同时可兼防白粉病。

(3) 小麦有20%发生蚜虫危害时, 喷施吡虫啉、抗蚜威、菊酯类药剂防治。

(4) 在小麦扬花、抽穗、灌浆期, 若出现连续的阴雨天, 田间会发生赤霉病。小麦赤霉病最佳的防治时期在小麦齐穗到扬花5%时, 若错过第1 次防治适期, 以后即使增加防治次数也难达到预期效果。

3.3 结合小麦一喷三防项目

在小麦抽穗期—灌浆期, 一次性喷施杀菌剂、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等, 每隔7~10 d喷施1 次, 连续喷施3 次, 达到防病虫、防干热风、防早衰、增粒重, 确保小麦增产增收。

摘要:从品种选择、适期播种、田间管理、防灾减灾、病虫害防控等方面介绍高产创建示范技术, 总结小麦冻害防治技术, 以为小麦增产增收提供参考。

关键词:冬小麦,高产,创建,示范,伊犁河谷

参考文献

[1]曹邦志, 孙付山, 郭光理, 等.襄州区实施小麦高产创建的成效与措施[J].农技服务, 2014 (10) :46.

[2]李志苹, 罗巨方, 孙本义, 等.小麦高产创建的经验和体会[J].种业导刊, 2011 (5) :27-28.

[3]申振宇.小麦高产创建活动的主要做法与成效[J].种业导刊, 2011 (3) :28-29.

[4]田文湘, 徐勤青.开展粮油高产创建的经验和启示[J].中国农业信息, 2010 (6) :45-46.

[5]姚晓红, 许彦平, 姚晓琳, 等.干旱对天水市冬小麦生产的影响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9 (24) :11478-11479.

[6]张淑娜, 崔日权.气候变暖对冬小麦生产的影响[J].农民致富之友, 2009 (12) :276-277.

[7]张珍, 陆建忠, 曹建云.浦东新区冬小麦投肥调查报告[J].上海农业科技, 2010 (2) :65-66.

[8]陈效庚.无公害冬小麦生产关键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 2010 (10) :175-176.

[9]孔少华, 李庆方, 薛登峰.冬小麦宽幅精播及综合配套技术培创超高产研究[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09 (11) :31-34.

小麦高产创建技术示范论文 篇2

近几年, 山西省闻喜县连续实施部级小麦高产创建项目, 面积达6 666.67 hm2。在高产创建过程中, 该县农业委员会将高产创建项目与农业综合开发、测土配方施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等项目有机结合, 采取“统一整地播种, 统一肥水管理, 统一技术培训, 统一病虫防治, 统一机械收获”的综合增产措施, 创造性地开展小麦高产创建活动。示范片平均产量达506.7 kg/0.067 hm2, 实现了该县小麦单产水平的又一次飞跃。闻喜县小麦高产创建的综合配套技术如下。

1 播前准备

1.1 品种选择

按照“三抗”、“三适”的标准来选择优良品种。“三抗”即抗寒、抗旱、抗逆性, “三适”即适宜当地产量水平、生态条件和农艺措施。所选种子质量必须符合GB44041—1996规定的要求, 即纯度≥99%, 净度≥99%, 发芽率≥85%, 水分含量不高于13%。按照品种标准, 选择穗型整齐、分蘖力强、丰产性好的良星99、金禾91-23、舜麦1718等品种, 全部实行统一供种。

1.2 种子处理

病害 (全蚀病、锈病、白粉病) 发生多的地块, 用质量分数2%戊唑醇 (立克秀) 按种子质量的0.1%~0.15%拌种, 或20%三唑酮 (粉锈宁) 按种子质量的0.15%拌种;地下害虫 (蝼蛄、蛴螬、金针虫等) 发生的地块, 用质量分数50%辛硫磷乳油拌种;病虫混发的地块, 用质量分数50%的辛硫磷乳油和20%的三唑酮乳油混合液拌种。

1.3 秸秆还田

闻喜县水地小麦主要推广小麦—玉米轮作倒茬栽培模式, 玉米秸秆主要用于还田。秸秆还田应注意以下几点: (1) 秸秆还田机要高速运转低速前行。用55 k W的动力携带秸秆还田机, 2档低速运行。 (2) 秸秆粉碎长度5 cm以下, 一定要切碎, 不留长节。 (3) 秸秆还田量不能太多。按照产0.5 kg玉米的秸秆量为0.75 kg计算, 产500 kg玉米就有750 kg秸秆, 建议只还田2/3量左右的秸秆。 (4) 还田地块水分适宜。玉米收获前要及早浇灌串茬水, 保证还田时土壤水分在16%左右, 便于还田秸秆腐烂。

1.4 整地与施肥

多年秸秆还田旋耕播种的麦田, 提倡隔年深耕或深松, 深耕深度25 cm以上, 深松深度35 cm左右, 彻底打破犁底层。施肥要掌握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 底肥与追肥相结合, 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相结合。一般每0.067 hm2麦田施农家肥3 000 kg, 纯氮12~14 kg, 纯磷6~7 kg, 纯钾5~6 kg, 硫酸锌1~2 kg。其中, 氮肥量的50%用作底肥, 50%用作追肥, 在小麦起身拔节期追施。

2 规范播种

2.1 播种时间

10月1日—10月7日播种, 播量12.5 kg/0.067 hm2左右, 播深3~5 cm, 播幅6~8 cm, 行距20 cm。要求基本苗达到25万株/0.067 hm2左右, 冬前植株达到总茎数70~80万根/0.067 hm2, 叶龄五六叶, 二三个株分蘖, 4~7条根/株。

2.2 播后镇压

玉米、小麦轮作田由于采取秸秆还田旋耕播种, 土壤悬虚, 播后一定要镇压, 起到压碎坷垃、塌实土壤、提墒保墒、促进出苗的作用, 防止吊根和死苗现象发生。

3 科学管理

3.1 浇好关键水

3.1.1 底墒水

浇好底墒水可保证小麦苗齐、苗全、苗壮及根系深扎。农谚“麦种泥窝窝, 来年吃馍馍”, 充分说明了底墒水的重要性, 不但要浇水, 而且要浇饱。

3.1.2 起身拔节水

拔节水是小麦的高产水, 此水可保证麦苗根系下扎, 培育上下均匀的根系结构, 调整合理群体, 保证单位面积穗数, 增加穗粒数, 成大穗。根据苗情, 错前搭后浇起身拔节水, 在春3叶至旗叶露尖时进行, 浇水量60 m3/0.067 hm2。做到群体偏弱的麦苗早浇, 群体偏大的麦苗迟浇。

3.1.3 孕穗灌浆水

孕穗期是小麦需水的临界期, 必须充分满足此时的水分供应, 良好的水肥条件有促进籽粒正常发育、减少不孕小穗和不孕小花、提高结实率、增加穗粒数、延长小麦灌浆期叶片绿叶功能的作用, 有利于籽粒灌浆, 增加千粒质量。灌水在旗叶伸出至完全展出阶段进行。在浇好以上3次水的情况下, 视苗情、旱情浇好越冬水和返青水。

3.2 适时追肥

冬前、返青期一般不追肥, 而应在麦苗起身、拔节期追肥。群体适中或偏小的麦田应重施起身肥;群体偏大的麦田应在拔节期追肥。追肥以尿素为主, 追肥量10~15 kg/0.067 hm2, 开沟追施, 促进植株分蘖成穗, 提高成穗率, 增加穗粒数。

3.3 镇压和划锄

冬前镇压, 能抑制麦苗主茎生长, 控上促下, 控旺转壮, 促麦根下扎, 使麦苗生长健壮;越冬期镇压, 可弥合土壤裂缝, 促进根土紧密, 有利于麦田保水、保肥、保温和防冻保苗;早春镇压, 可抑制麦苗地上部分的生长, 促进大分蘖成穗, 加速小分蘖死亡, 提高植株成穗率和整齐度, 缩短茎基节间长度, 使茎秆粗壮, 增强其抗倒伏能力。

3.4 化学除草

以冬前除草为主, 春季除草为辅。11月上中旬, 天气晴好时宜进行化学除草。阔叶杂草用质量分数10%苯磺隆 (或质量分数72%的2, 4-D丁酯) , 兑水30 kg, 喷雾防治;节节麦草用质量分数3%甲基二磺隆 (世玛) 乳油兑水喷雾防治;野燕麦、看麦娘等禾本科杂草用质量分数6.9%精恶唑禾草灵 (骠马) 水乳剂防治;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混发田块, 用质量分数3.6%阔世玛防治。

3.5 防治病虫害

3.5.1 小麦蚜虫的防治

4月上旬麦蚜初发期, 百株蚜量达200头时, 用质量分数10%吡虫啉, 或3%啶虫脒喷雾防治;扬花、灌浆期的百株虫量超过500头时, 用质量分数40%氧化乐时乳油, 或质量分数2.5%高效氯氰菊酯喷雾防治。

3.5.2 吸浆虫的防治

在吸浆虫蛹期, 用质量分数50%辛硫磷乳油制成毒土, 撒施于麦垄间防治;小麦抽穗期, 用50%辛硫磷乳油或菊酯类杀虫剂于傍晚喷雾防治。

3.5.3 病害防治

4月底5月初, 小麦白粉病发重时, 用质量分数20%的三唑酮乳油75~100 g, 兑水30 kg, 喷雾防治;小麦锈病发生时, 用质量分数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30~35 g, 兑水喷雾防治。

3.6 灾害预防与补救

3月下旬—4月上中旬, 闻喜县小麦易发生晚霜冻害或低温冷害, 应密切关注, 积极预防, 并做好补救工作。低温来临之前采取灌水、烟熏, 或施叶面肥、生长调节剂等来预防;一旦发生灾害, 应及时浇水追肥, 保证小麦正常灌浆, 提高粒质量。

3.7 预防干热风和“一喷三防”

闻喜县麦区5月中下旬—6月上旬经常遇到干热风 (气温>30℃, 相对湿度<30%, 风速>3 m/s) , 或雨后青枯病 (持续高温突然降雨, 又立刻天晴) , 易造成麦株早衰, 粒质量下降。因此, 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 搞好“一喷三防”, 提高小麦抗旱、抗热能力, 预防干热风, 提高粒质量。一般选用“杀蚜虫药剂+防治病害药剂+抗干热风增产剂”来预防, 每0.067 hm2麦田用“质量分数10%吡虫啉可湿剂粉剂20 g+12.5%烯唑可湿性粉剂30 g+加磷酸二氢钾100 g”, 兑水30 kg, 进行全田喷雾。

3.8 及时收获

小麦高产创建技术示范 篇3

关键词:小麦;高产创建;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4-0157-1

小麦是我区传统的小春作物之一,因其早熟不影响大春作物的种植,适应性广、产量较高,深受广大农户的欢迎。我区小麦在冬季种植,是山区、半山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因为水田和山地都可以种,常年的播种面积比水稻大,平均产量是188kg。产量水平相对较低,品种退化,种植水平落后是导致小麦产量过低的主要原因。为充分挖掘小麦的增产潜力,在乌龙镇实施了小麦高产创建示范样板展示项目,特提出如下高产综合配套种植技术:

1 实施的面积和规模

1.1 百亩核心样板 面积200亩,分布在乌龙镇店房村(属坝区、田麦,可浇水),马店村(属半山区,地麦不能浇水)两个村。

1.2 千亩展示 两个点,面积2000亩,分店房、跑马、碑棋等坝区田麦1000亩,马店、土城等山区地麦1000亩。

1.3 万亩示范 在乌龙镇种植10000亩的高产创建小麦,作为东川区小麦高产创建示范区之一。

2 目标任务

通过实施小麦高产创建项目,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实现农业增产、农村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百亩核心样板,亩产500kg以上,千亩展示,亩产450kg,万亩示范400kg以上。

3 实施的技术措施

3.1 技术培训 按照“工作措施到村,上下联动到户,技术指导到田,技术培训到人”的要求,全镇关于小麦高产创建的培训共分三个阶段进行,具体实施如下:

第一阶段:播种前技术培训,主要培训内容是预整地,种子的处理以及底肥的用量和方法。

第二阶段:苗期的管理、施肥,病虫草害防治等技术培训。

第三阶段:中期管理病虫害防治,以期收获等技术培训。

3.2 选用良种 全镇常年的小麦品种以德国吨麦为主,因其种植时间过长,种子杂、退化严重、产量低、品质差。因此选用良种是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主要措施。在乌龙镇适宜种植的小麦品种主要有:“昆麦4号”、“042-39、“宜麦1号”和“2003-27”等品种。

3.3 整地 前作收割后,即时翻犁整平,做到土壤疏松无大垡子。

3.4 种子处理 种子处理是有效减少病害传播,降低病害发病强度的有效手段。在播种前用多菌灵浸种,每25kg用50g粉锈宁拌种,可有效降低小麦锈病和白粉病的发病率和发病强度。

3.5 施足底肥 每亩施用农家肥1500-2000kg有机肥,翻耕入土,有利于肥效缓慢释放;每亩施用普钙50-80kg;钾肥5kg。

3.6 适时播种 乌龙镇小麦应在10月中上旬抢墒播种,可以提高小麦的出苗率。霜降前后播种结束,播种过早过晚都不利于小麦的生长和小麦产量的提高。播种量10-12kg/亩。播种规格:3m开墒,实施撒播或条播(条播14-16行,行距18-21cm)。

3.7 田间管理

3.7.1 施肥 分蘖期每亩施用15kg尿素;拔节期每亩施用25kg尿素和10-15kg硫酸钾,在浇水前撒施或对水浇施;灌浆期小麦长势,每亩施用5-10kg尿素。

3.7.2 锄草 分蘖期锄草一次,孕穗期深耕一次。

3.7.3 病虫害防治 小麦的病虫害主要是白粉病、锈病和蚜虫。拔节后期,每亩用100g粉锈宁(三唑酮)、磷酸二氢钾0.1g,对水50kg,在晴天早上9-11点,或下午四点以后进行喷施。扬花后,每亩用100g粉锈宁(三唑铜)对水50kg进行第二次喷施,严控白粉病、锈病的曼延。危害小麦的主要害虫蚜虫。应在蚜虫发生初期即用800-1000倍乐果液或其他杀虫剂适时喷施,防治蚜虫。

3.8 适时收获 应做到九黄十收,以免造成落料。选择晴天收割,用机械或人工脱料,及时晒干装袋。

4 项目完成情况

4.1 百亩核心样板 完成222亩,分布在乌龙镇店房村和马店村。店房村核心样板平均亩产504.6kg,最高亩产523.9kg,最低亩产496kg。

4.2 千亩展示区 面积2268亩,主要分布在店房、跑马、碑棋、马店和土城村。平均亩产455.3kg,最高亩产519.5kg,最低亩产389.7kg。

4.3 万亩示范区 分布在全镇 全镇小麦高产创建项目的实施活动,经东川区农业局组织东川区专业技术人员组成验收专家组,进行实地自测验收。百亩核心样板亩产达504.6kg;千亩展示区平均亩产达455.3kg。经省市有关部门组织验收专家进行实地抽测、复测,百亩核心样板最高亩产达508.8kg,最低亩产495.8kg,平均亩产达502.5kg,基本完成了小麦高产创建的目标任务。

5 效益分析

5.1 社会效益 通过此项目的实施,带动了全镇的小麦高产栽培,从而提高小麦的产量,既为东川的面条加工企业提供了原材料,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通过此项目的实施,对农民进行了技术培训,提高了农民科学种田的水平。

5.2 经济效益 全镇的小麦高产创建只有坝区的1168亩。坝区的千亩展示平均亩产达到455.33kg,总产53.18万kg,平均亩产比上年的188kg增产267.33kg,增幅142.2%,新增总产量312241.44kg。样板核心区坝区121亩,平均亩产达到502.5kg,总产6.12万kg,比上年的188kg增产314.5kg,增幅167.29%,新增總产量38275kg。全镇小麦高产创建总增产350516.44kg。按国家粮油收购价白小麦1.73元/kg计,新增总产值60.63万元,新增纯收益55.04万元。

5.3 生态效益 秸秆可作牲畜饲料,之后又以牲畜粪便有机肥还田,能改善土壤结构和通透条件;提高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养分。

小麦高产创建技术示范论文 篇4

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和伊犁州农技推广总站关于开展粮棉油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的部署和要求,伊宁县农技推广中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本县实际情况,积极开展了冬小麦万亩高产示范片创建活动,大力推广良种良法综合配套技术,以提高粮食产量为目标,促进粮食生产稳定,确保粮食安全。现将我县冬小麦万亩高产示范片创建情况汇报如下:

一、组织领导情况

为了将创建工作落实到位,我县及时成立了以县农业局局长吾尔开西为组长,县农技推广中心主任为副组长,以县站农业技术骨干为成员的高产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并整合县乡两级农业技术人员成立了包乡创建专家组和包乡技术服务组,制订了《伊宁县2009年冬小麦万亩高产创建方案》、《2009年农业技术重点推广项目实施方案》,明确了高产创建目标任务,将高产创建任务纳入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目标责任书和农业技术人员“三定三挂钩”目标管理责任书考核范围,将目标任务进一步进行分解细化到各乡镇场,为创建工作的开展起到切实的组织保障作用。

二、示范片落实情况

我县2009年冬小麦播种面积为30.5万亩,创建小麦高产示范田12万亩,实际落实面积为13.2万亩,其中小麦单产400-450公斤的高产田10万亩,小麦单产451-500公斤的高产攻关田为3.2万亩。13.2万亩小麦高产创建示范田主要集中在伊-巴公路沿线乡场及愉群翁回族乡(每乡有万亩以上),其他乡场有千亩以上,每个乡镇场均

有3-4块百亩以上连片示范区。冬播小麦品种主要选择伊农

18、伊农

20、伊农

21、中优9507等优良品种,为确保小麦高产,还专门编制了《绿色小麦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以维汉文字形式共印发了1万册,发放到乡、村及农户手中。在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我们的包乡单位及包乡技术干部都能深入到乡村、户及田间,具体指导农户进行田间管理。

三、示范推广片的产量情况

6月上中旬县农技推广中心组织技术员深入曲鲁海乡、阿吾利亚乡、青年农场、温亚尔乡、吉里于孜镇等八个乡镇场30个村(队)各示范田进行测产验收,曲鲁海乡冬小麦平均单产444公斤,阿吾利亚乡平均单产414公斤,青年农场平均单产504公斤,温亚尔乡平均单产502公斤,巴依托海乡平均单产488公斤,维吾尔玉其温乡平均单产459公斤,多浪农场458公斤,吉里于孜镇平均单产474公斤

五、主要技术配套措施

(一)做好播前准备

1、测土配方。为确保我县冬小麦生产实现高产高效优质的目标,进一步提高小麦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切实发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粮食生产中的节本增效作用,对全县30.5万亩冬麦地进行了测土配方,采集土样1220个,分析化验铵态氮、硝态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PH值等7320项次,发放配方卡6100张。

2、注重品种选择和种子处理。全县冬播小麦品种主要选择伊农

18、伊农20、伊农

21、中优9507等优良品种,同时注重做到种子精选、清选、晾晒和播前发芽试验,种子纯度达到98%,净度达到99%,发芽率不低于95%,种子含水量不高于13.5%。每百公斤种子用75%卫

福胶悬剂250克或适乐时每亩120毫升拌种防治小麦病害。

3、施足底肥。播前灌好底墒水,保证灌溉质量,在适墒期耕翻、耙耱、整平,达到待播状态。亩施尿素8-10公斤、二铵15-20公斤、农家肥1-1.5吨作基肥。

4、精细整地。结合秋翻,增施农家肥,整地质量达到“齐、平、松、碎、净、墒”六字标准。

(二)适期播种,保证播种质量

适期播种,播期为9月25日-10月15日;带肥下种,种肥为磷酸二铵,每亩5-8公斤;提高播种质量,亩播量18-20公斤,播种深度3-4厘米。播种质量达到播行端直、下籽均匀、接茬准确、深浅一致、覆土良好、镇压确实、行距不变、提放整齐。

(三)返青期田间管理措施

在春季小麦返青期,结合我县实际情况,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措施指导农户进行了返青期小麦田间管理。

1、春耙:由于冬季积雪少,春季气温回升快,土壤墒情较往年差,3月中旬至4月初,冬小麦返青至头水前,及时进行春耙,耙深3-4厘米,起到松土保墒的作用,对土壤水分不足的旱薄地,用镇压器把地压实,减轻风蚀跑墒。

2、及时追肥:结合雨水进行返青初期追肥。把握原则:弱苗多施、壮苗少施或不施、旺苗不施。亩总茎数不足40万、长势弱的麦田、晚播的麦田亩追施尿素8—10公斤。目前已追肥面积191578亩,占总播种面积的62.7%。

3、化学调控。冬小麦生长偏旺的地块为了防止倒伏,在返青—拔节期用50%矮壮素200-250ml/666.7㎡,兑水30-50㎏喷雾。

4、化学除草。亩用75%杜邦巨星1.2-1.5g或麦喜5.8%SC等除草剂兑水30kg,在拔节前喷施。有野燕麦的地块亩用野燕枯150ml或骠马70-80 ml在野燕麦2-4叶期兑水25-30 kg喷雾。

六、冬小麦高产创建示范推广工作措施

1、组织保障,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技术指导下,伊宁县创建活动领导小组认真履行职责,加强了冬小麦高产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和督促检查工作,技术小组认真抓好技术实施方案和技术规程制定,做好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服务,确保我县创建工作取得扎实的效果。

2、加强技术培训。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小组围绕创高产集成技术和推广高产主导品种,开展技术培训,利用“科技之冬”培训活动之机,开展了乡镇场农技干部培训活动,强化农技干部对冬小麦高产创建集成技术的应用和技术服务能力,以此推动村级技术培训活动的开展。今年以来,我县共召开冬小麦创高产技术培训班两期,培训县乡技术干部72人,培训新型农民1500人次,发放栽培技术规程1万份,召开现场观摩会2期,使广大种植户得到了技术更新。

3、加强科技入户。按照技术指导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深入各示范区地头抓好服务,使示范种植户全部掌握小麦高产栽培技术。通过科技进村入户,构建以示范样板为主要对象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平台,加速农业技术进步与创新,提高了全县粮食生产水平。

伊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小麦高产创建技术示范论文 篇5

孟州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 焦作市西南部, 东毗温县, 南濒黄河, 与孟津县、偃师市和巩义市隔河相望, 西与洛阳市吉利区、济源市接壤, 北与沁阳市为邻, 区域总面积541.6 km2, 耕地面积2.87万hm2, 岭区、平原和滩区约各占1/3。从2008年开始, 孟州市实施粮食高产创建项目, 历经小面积高产攻关、扩大示范推广、集成技术辐射带动和整乡、整县制推进4个过程, 高产创建效应突显。至2016年度, 孟州市连续8 a顺利完成创建任务, 并创出了集中连片种植小麦34、66.67 hm2和0.71万、0.88万、1.68万hm25项全国高产纪录, 平均667 m2产量分别达到728.9、683.4、665.1、659.5 kg和643.78 kg。全市小麦平均667 m2产量由2008年的不足530.0 kg, 增加到目前的约560.0 kg。

2 创建成效

2.1 小麦产量连创历史新高

2008-2009年度, 孟州市小麦播种面积2.13万hm2, 平均667 m2产量541.6 kg, 较上年增加10.8 kg, 总产量17.331 2万t, 较上年增加340万kg, 连续6 a保持增长;2009-2010年度, 收获小麦2.33万hm2, 平均667 m2产量550.6 kg, 总产量19.271 0万t, 分别比上年增产1.7%和11.2%;2010-2011年度, 2.53万hm2小麦平均667 m2产量554.6 kg, 总产21.074 8万t, 较上年增长9.36%;2011-2012年度, 2.53万hm2小麦平均667 m2产量556.7 kg, 较上年增加2.1 kg, 总产21.154 6万t;2012-2013年度, 2.54万hm2小麦平均667 m2产量560.2 kg, 较上年增加3.5 kg, 总产21.344 0万t;2013-2014年度, 2.54万hm2小麦平均667 m2产量562.5 kg, 较上年增加2.3 kg, 总产21.431 0万t;2014-2015年度, 2.54万hm2小麦平均667 m2产量达到565.0 kg, 较上年增加2.5 kg, 总产21.527 0万t;2015-2016年度, 全市小麦2.54万hm2, 平均667 m2产量566.3 kg, 较上年增加1.3 kg, 总产21.576 0万t。总体来看, 2009-2016年度小麦种植面积增加了0.41万hm2, 增长19.06%, 年均递增2.38%;小麦667 m2产量增加35.5kg, 增长6.69%, 年均递增0.84%;小麦总产增加4.586亿kg, 增长27.00%, 年均递增3.37%, 实现了粮食生产“十三连增”。

2.2 小麦生产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

在小麦生产技术上引进推广以百农207、周麦27、丰德存麦5号、百农419和丰德存麦5号为主的品种更新换代, 调整了品种结构, 小麦优质高产种子繁育基地发展到0.67万hm2, 孟州市小麦良种覆盖率已达100%, 为小麦生产水平的提高打下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全市以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为依托大力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工作, 年推广配方施肥面积超过34.5万hm2。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大面积应用, 年综合防治面积多达98.2万hm2, 节水灌溉面积都有了大幅度提高。科学播种技术应用面积大幅度提高, 以提高整地质量、适期播种、精少量播种为主的科学播种技术广泛应用, 全市推广应用面积已达95%以上。

3 技术措施

3.1 选用高产优良品种

优良品种是实现高产高效的前提和核心。根据孟州市的地力和管理条件, 小麦高产创建区玉米、花生等早茬麦种植半冬性品种, 可选择矮抗58、周麦22、焦麦668、平安3号、平安8号、漯麦9号和豫麦49-198等, 扩大种植众麦998、周麦26、周麦27、丰德存麦1号、焦麦266、郑麦379和百农207等。播种期10月10-20日为宜, 667 m2播量8~10 kg。地黄、山药、棉花等晚茬麦可种植弱春性品种, 选用偃丰21、怀川916、郑麦7698、濮麦9号和郑麦9023等。播种期10月15-25日, 667 m2播量10~13 kg。大力推广机播匀播和种子包衣等先进技术, 确保一播全苗, 积极提倡统一供种。

3.2 推广配方施肥技术

培肥地力是实现高产的基础, 在小麦高产创建区积极推广玉米秸秆还田、追施沼渣沼液和优质有机肥技术, 合理搭配氮、磷、钾、锌、硼和钼等养分, 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小麦田重点推广氮肥后移技术, 将氮素化肥的50%~60%作为底肥, 40%~50%作为追肥, 追肥时间后移至拔节孕穗之前, 提高氮肥利用率和千粒重。

3.3 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麦播前搞好土壤处理。小麦越冬前及时进行化学除草, 要根据不同类型的杂草, 在11月中旬-12月上旬选用对路除草剂防治, 冬前没有化除杂草的地块, 开春及早进行, 但拔节后的小麦田要谨慎施用化学除草剂。重视早春病虫防治, 2月中下旬-3月初, 667 m2用12.5%烯唑醇15~20 g或15%粉诱宁可湿性粉剂100~120 g, 兑水30~40 kg喷雾, 防治小麦纹枯病。小麦生长中后期实施好“一喷三防”, 小麦进入拔节孕穗期以后, 要重点做好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叶枯病、吸浆虫和穗蚜等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工作。

3.4 搞好科学应变管理

要根据小麦生长发育规律、病虫草害发生状况和气候变化特点, 制定应变管理措施。重视农机、农艺和农技相结合, 加强肥水管理和病虫草害统防统治, 推广深耕细耙、生态调控、化学促控、喷施磷酸二氢钾、“一喷多防”和全程机械化作业技术, 指导农民科学管护, 适期收获, 实现粮食减灾稳产高产。

4 经验启示

实践表明, 粮食高产创建项目的实施提高了粮食生产整体水平, 促进了农民增收, 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健康发展。

4.1 成立组织是保障

孟州市专门成立“孟州市粮食高产创建领导小组”, 分解任务, 落实责任, 强化考核, 保障了小麦高产创建工作落实到位。

4.2 技术指导是支撑

为了确保粮食高产创建技术到位, 为基层农技人员提供一个施展才华平台, 农技人员开展现场指导, 强化技术服务, 科学指导生产, 为小麦高产提供了强有力技术支撑。

4.3 创新体制机制是关键

依靠政府政策鼓动、项目拉动、服务促动, 调动创建单位积极性、创造性, 形成齐抓共管局面。特别是小麦高产创建, 孟州市是在种子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小麦优良种子繁育基地建设基础上进行的, 将良种繁育、品种展示、技术示范推广、高产创建联结成一体, 在企业化运作模式下良性互动、创建创新。

摘要:开展小麦高产创建, 有利于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对确保粮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介绍河南省孟州市小麦高产创建的成效, 提出小麦高产创建的发展技术对策。

小麦高产创建技术示范论文 篇6

关键词:玉米,高产创建,效果,实施技术,云南昭通,北闸镇,2013年

自2009年, 在省、市、区各级农业部门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 北闸镇连续4年成功举办了农业部玉米高产创建样板示范片的项目并通过验收。玉米高产创建, 为全镇科技措施的推广应用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

1 北闸镇概况及玉米高产创建示范样板基本情况

北闸镇地处昭阳区东北部, 距昭通市9 km, 东接太平办事处, 南接龙泉办事处, 西与靖安、青岗岭乡毗连, 北与盘河乡接壤, 区位优势独特, 交通便利, 内昆铁路、213国道和昭大、昭彝公路穿境而过, 素有“昭通北大门”之称。总面积131.75 km2。全镇辖9个行政村, 1个社区, 137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5 309户, 总人口56 421人。地势北高南低。南部坝区即高产创建示范片所处区域海拔1 998 m, 年平均气温11.8℃, 雨量830 mm, 日照时数1 980 h。全镇总耕地面积2 110 hm2。粮食主产以玉米、洋芋为主, 总产2.335 7万t, 人均有粮413.9 kg。

省部级玉米高产创建样板位于北闸镇利济河边, 核心区主要在邓子、新田2个村田坝地中心地带, 地块平整, 交通、灌溉条件非常便利。示范区涉及邓子、新田、海坝、白坡塘、北闸、红路6个村的田坝地块。由于规格要求高、要求严、任务重, 为确保样板创建顺利实施,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抽调精兵强将下到村组, 分片包干、责任到人。成立了以主要领导、站所长和所涉及村干部组成的高产样板创建领导组, 负责粮食高产创建的部署协调和检查督促工作;以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全体工作人员为成员的技术实施组, 全程负责样板创建的技术指导、措施落实、物资就位、中耕管理和测产验收等工作。

2 玉米高产创建样板技术措施

2.1 统一优良品种

玉米选用正规供种门市所售的生育期中偏晚熟、茎秆粗壮、抗倒、抗病的杂交良种:豫玉22号、改良通单2号、奥玉3202、先玉508、鲁三3号等品种。马铃薯选用会-2和威芋3号脱毒种薯。

2.2 统一种植节令

关键是保证在最佳节令播种。马铃薯在2月20日至3月10日种植结束;玉米在3月20日至4月5日开始播种 (清明前15 d左右) , 4月15—25日前移栽结束 (3叶1心时为最佳移栽时间) 。

2.3 统一种植行向, 规格化间套种

于农历正月初十前组织村组干部统一实行拉绳划线, 采用南北开墒, 东西定向。采用玉米与马铃薯“二比二”, 即2行玉米间作2行马铃薯, 有四大好处:一是由于玉米与马铃薯一高一矮, 对马铃薯而言, 由于马铃薯结薯期相对喜低温忌高温, 6—7月马铃薯结薯期利用玉米茎叶遮蔽, 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马铃薯行间温度, 对马铃薯结薯非常有利;二是与净种相比, 通过2种作物高矮合理搭配, 从空间布局上拉开了同种作物条带间距, 改善了通风透光条件;三是做到同作物每个双行之间相互隔断, 增加了边行优势, 又减少病害互相侵染, 增强植株抗逆性;四是由于实行间作, 比净种1种作物可增加50%~70%的塘株数, 最终实现比净种增产30%~50%。

严格按拉绳划线控制复合条带宽度及行间距、塘株距, 实现规范化种植。每个复合条带1.9 m下线, 马铃薯34 500塘/hm2 (小行距0.40 m、株距0.30 m、与玉米间距0.55 m) ;玉米45 750株/hm2 (小行距0.40 m、株距0.23 m, 与马铃薯间距0.55 m) 。

2.4 实行塑盘育苗单株定向移栽

玉米实行单株定向育苗移栽, 可避免因种子出芽率和春旱造成直播玉米缺塘、缺苗严重的情况, 实现苗齐、苗匀、苗壮。其主要技术是[1,2]:一是种子准备。选择成熟饱满、完整、无病、未受潮发霉的种子。二是营养土制作。按70%细土、29%农家肥、1%化肥 (0.3%尿素, 0.5%普钙, 0.2%钾肥) 过筛后充分混合均匀, 沤制2~3 d待肥料充分吸收后才可使用。三是苗床地选择整理。选排灌条件好、背风向阳的平地, 按1.3~1.5 m开沟理墒, 低墒高埂, 埂高15~20 cm, 墒面宽1.0~1.2 m, 做到土细平整, 用于摆盘。四是播种时将营养盘紧密排放于浇足水的苗床之上, 把混合均匀并沤制后的营养土装入盘孔内达3/4, 用喷壶浇水1次, 让盘土沉实, 然后下种, 每个孔内播入1粒种子, 凹口朝天入袋2~3 cm深, 播种后覆土抹平, 确保种子不外露。最后再在上面加盖松叶或稻草、薄膜等覆盖物保温保湿。五是苗期管理。主要是水分管理, 以幼苗不出现萎蔫为准。六是定向移栽。3叶1心至4叶1心时移栽。关键是保证成活、准确定向和控制密度。

2.5 统一地膜覆盖

针对样板区玉米播种至大喇叭口期3—6月气温低、春旱突出的特点, 玉米实行地膜覆盖, 以达到增温保湿的效果, 保证玉米正常生长[3]。

2.6 统一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玉米:按施足底肥, 轻施苗肥, 重施攻穗肥, 看苗施偏肥的原则进行, 结合样板区测土配方施肥建议数据, 基肥施农家肥22.5 t/hm2、普钙750 kg/hm2、尿素150~225 kg/hm2, 第1次追苗肥施尿素150~225 kg/hm2, 第2次追攻穗肥施尿素300~375 kg/hm2。

马铃薯:基肥施农家肥22.5 t/hm2、马铃薯专用复合肥375 kg/hm2一次性施足, 追肥应在马铃薯苗齐后15 d内进行, 施尿素90~150 kg/hm2。

2.7 统一病虫害综合防治和田间管理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 于6月中旬至7月上旬分2次用甲霜灵锰锌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用15%三唑酮粉剂防治玉米锈病, 25%三唑酮粉剂按种子量0.3%防治玉米黑丝穗病[4];用5%来福灵2 000~2 500倍液1 500~2 250g/hm2防治玉米粘虫;用5%定虫脒1 000~1 500倍液, 或10%吡虫啉3 000~4 000倍液防治蚜虫;6月下旬至7月上旬用65%代森锌、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800~1 000倍液, 分2次防治玉米大叶斑病、小叶斑病;发现有金龟甲幼虫、小地老虎幼虫要及时用防治地下害虫的粉剂直接撒在地里进行防治。所有作物病残体一经发现都要清除并集中深埋或烧毁, 以减少病害侵染源。

玉米应在播种同时多育10%以上的苗留作补苗, 以保证达到苗全、苗齐、苗壮、苗匀。玉米5~6叶时进行第1次薅锄;玉米10~13片叶进行第2次薅锄, 并进行追肥;在授粉基本结束时, 及时进行隔行去雄。马铃薯在苗高17~20 cm进行薅锄, 现蕾开花期进行高培土;春季注意抗旱保苗, 雨季做好排水防涝。

3 示范效果

2013年北闸镇再次办部级玉米高产创建样板, 项目通过创建百亩核心区、千亩展示区、万亩示范片3个层次开展工作。在百亩核心区内, 2009年、2010年连续2年经省、市、区农业专家现场测产验收, 平均产量达到或超过了农业部下达的产量目标。2011年、2012年虽然该镇遭受了极为严重的春、夏连旱, 但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抗旱保苗措施, 样板区喜获丰收, 全镇粮食总产量一直保持稳中有增。2013年玉米高产创建样板示范片实施“统一优良品种、统一种植节令、统一种植行向、统一规格化种植、统一单株定向密植、统一地膜覆盖、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技术措施, 项目经市、区农业局技术专家进行测产验收, 产量为:核心区玉米平均产量8 866.5 kg/hm2、套种马铃薯平均折产3 157.5 kg/hm2, 平均总产量12 024 kg/hm2;展示区玉米平均产量8 364 kg/hm2, 套种马铃薯平均折产2 916 kg/hm2, 平均总产量11 280 kg/hm2, 完成了目标任务。全镇大面测产产量为:玉米平均产量8 181 kg/hm2, 套种马铃薯平均折产2 844 kg/hm2, 平均总产量11 025 kg/hm2。核心区平均总产比全镇大面的平均总产高9.1%, 增产效果明显。示范样板圆满完成高产创建任务, 为农民增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并有效地提高了全镇大面的农业生产水平, 促进了全镇粮食生产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段迎先, 王学峰.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措施[J].种业导刊, 2010 (3) :28.

[2]杨利华, 张全国, 张丽华, 等.冀中南夏玉米进一步高产核心技术研究[J].华北农学报, 2009 (S2) :205-210.

[3]李传维.巴东县万亩玉米高产创建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 2013 (10) :177-178.

小麦高产创建技术示范论文 篇7

小麦优良品种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 能够比较充分地利用自然、栽培环境中有利因素, 减轻和避免不利因素的影响, 表现适应性强、生育期适宜、高产、稳产、优质、低成本, 并能有效地解决生产上一些特殊问题。选用良种既可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 又能更好地发挥栽培措施的增产效益, 对小麦增产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 选用品种要经过试验、示范

在生产上既要根据生产条件的变化和产量的提高, 不断更新品种, 也要防止不经试验就大引大调、年年换班。一个新选育或引进的品种, 应在当地多点试验、展示、示范, 经过2~3年, 确比对照品种显著增产, 才能推广应用。以免因盲目大引大调, 品种不符合南阳市的生态条件而造成重大损失。既要反对“多、乱、杂”, 又要防止品种“单一化”。品种要合理布局, 实行品种利用多样化。

2 品种的选择要科学合理

2.1 选用具备良好的生态适应性品种

南阳麦区地处过渡地带, 气候、土壤、水分等条件复杂, 小麦生育期间寒、旱、涝、病、虫和干热风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因此, 选择具备良好生态适应性的品种对南阳小麦生产尤为重要。尤其要注意小麦品种冬春性的选择。

2.2 选用一些半冬性品种作为搭配品种

在南阳市习惯早播的地方, 选用一些半冬性品种作为搭配品种也是比较合理的。特别是近年来, 南阳市的晚茬作物面积逐年缩小, 机械化耕种、收获大大缩短了备播和收获时间, 因此, 扩大半冬性品种可以有效提高光热资源的利用, 又可以提高小麦产量, 这应该成为南阳市今后小麦品种利用上的一个重要趋势。

2.3 选择播期弹性较大的品种

南阳市小麦播种期间, 旱涝年份较多, 导致不能适期播种, 品种的播期又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 尽量选择播期弹性较大的品种可以避免播期失当。品种的早熟性是一个很重要的优良特性, 主要是可以抗灾避灾。

3 根据生产水平选用良种

选用小麦良种时, 一定要注意它的丰产性及适应性, 也就是说, 应在同样条件下, 在产量结构上表现出明显的优越性。但是小麦的丰产性和栽培条件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所以, 选用良种时, 必须参考当地的生产水平和生产条件。如不考虑当地的产量水平, 不管肥力高低, 盲目种植高产潜力大的品种, 到头来只能是适得其反。因为高产品种只能说明其高产潜力大, 具备高产的遗传因子, 要获得高产还必须有良好的环境条件和相应的栽培措施。同时, 这些品种对肥水条件统统比较敏感, 肥水跟不上, 高产潜力就发挥不出来。相反, 如果把中产品种种在高产田, 由于其产量潜力有限, 不是产量不高, 就是抗倒伏性不过关, 实现不了高产。

南阳市目前大部分地方具备小麦生产条件, 达到排灌条件。尤其盆中灌区小麦生产已经进入高产阶段, 对小麦的丰产性状要求也相应提高, 高产品种一般应具备株高适宜 (80 cm左右) 、植株紧凑、叶片上冲、抗倒、产量结构均衡合理 (三要素一般为:每667 m2穗数35万以上、穗粒数35粒以上、千粒重40 g以上) 。

4 必须具有良好的抗病性

南阳地处环境条件多变地带, 小麦生产中病虫害种类较多, 发生频繁。当前危害南阳市小麦的主要病虫有条锈病、赤霉病、纹枯病、吸浆虫、麦蚜、麦红蜘蛛、地下虫等, 其中大部分病害和吸浆虫可以通过选择品种减轻甚至消除其危害, 因此, 选择品种必须是抗病品种。

5 必须选用优质小麦品种

提高南阳市小麦的生产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小麦生产目前不仅要追求高产, 还要追求优质, 做到高产和优质并重才能提高种粮效益。小麦品质主要决定于小麦品种的遗传基因, 环境因素只是起着辅助作用。种植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就奠定了生产优质强筋小麦的遗传基础。南阳市的土壤大部分为黄棕壤性黄胶土、沙礓黑土, 这类土壤后期保水保肥能力较强, 适宜优质麦生长发育。多年实践证明, 南阳市完全能够生产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优质强筋小麦。

6 坚持新老品种搭配使用

品种更换是保证小麦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建国以来, 南阳市小麦品种已经经历了8次更换, 每次更换都使南阳市的小麦生产步入一个新的台阶。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 选择表现优异的新品种作为搭配品种进行大面积种植, 逐步取代老品种, 可以保证南阳市小麦生产稳步发展。因此要加强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工作, 为南阳市小麦生产提供品种和技术储备。南阳市南北跨度大, 在品种利用上要分区域进行布局。由于南阳市田间设施条件不同, 标准良田建设与农民大田有梯度、旱地与灌区有差别, 所以, 在选择小麦品种上要坚持试验、示范、推广三步走的原则, 新老品种搭配, 弱春性与半冬性品种搭配使用, 区域布局、主导品种明确, 搭配品种适当, 科学利用品种。

根据品种试验展示及考察结果, 近几年南阳市秋播小麦品种布局总的要求有以下几方面:

(1) 东北部风口冷凉区, 以半冬性早熟抗病品种为主, 搭配弱春性品种。半冬性品种:西农979、衡观35、郑麦379、洛麦26、豫教5号、许科316、中育12号和新麦21;弱春性品种:兰考198、郑麦7698、漯麦18、中洛1号、先麦10号、郑麦9023。高产示范区内种植西农979、衡观35和许科316。

(2) 盆中平原高产麦区, 以弱春性品种为主, 积极扩大半冬性品种。弱春性品种:先麦10号、兰考198、郑麦7698、漯麦18、中洛1号、濮麦9号和开麦20;半冬性品种:西农979、洛麦26、中育9398、许科316和新麦21。高产示范区内种植兰考198和许科316。

(3) 浅山丘陵区, 以弱春性耐旱品种为主。主推品种:内农科201和郑麦9023。

(4) 稻茬麦区, 以弱春性早熟品种为主。主推品种:先麦12号、内麦988、先麦8号、邓麦996、宛麦98和宛麦18。

(5) 与湖北接壤的地区, 以郑麦9023为主。

摘要:在南阳市小麦生产上, 品种的选择尤为重要。南阳市地处中原, 属南北过渡地带, 选择品种的难度较大, 许多经过国审、省审的品种并不一定适合南阳市的自然生态条件, 必须经过种植试验、展示示范才能最后确定该品种的优劣。通过多年的试验展示品种考察和生产实践, 得出南阳市小麦品种利用的几条基本原则。

小麦高产创建技术示范论文 篇8

一、高产创建活动取得的成效

㈠超额完成了创建任务, 实现了高产、高效

2012~2013年, 甘肃省康乐县每年在附城、苏集、康丰、虎关、胭脂5乡镇建设冬小麦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1个, 每个乡镇平均2000亩左右, 累计完成冬小麦创建面积21380亩, 超计划1380亩, 超6.9%。经省、州、县三级专家组实地测产, 万亩示范区冬小麦亩产量达435~470公斤, 较目标产量亩增20~35公斤, 增5%~7%;核心攻关示范田平均亩产达到了485公斤, 最高亩产量达到了512.5公斤, 涌现出了一批高产高效典型。

㈡筛选确定了一批适宜的种植品种

根据品种比较试验与示范田测产比较, 筛选确定出了一批以“92362”“C4”“210B39”“02B5”“02B4”等为主的冬小麦优良品种, 该品种产量高, 品质好, 抗逆性强, 是适宜甘肃省康乐县种植的较理想品种, 经过近两年的示范推广, 以得到广大农户的一致认可。

㈢进一步完善了康乐县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在开展冬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精量机播技术的同时, 旱作农业区重点推广了膜侧沟播、全膜覆土穴播、一膜两年用等旱作农业节水技术, 灌溉农业区重点推广了间套带复立体种植等高效节水技术, 逐步积累了冬小麦创高产经验, 加快了小麦产业化进程, 为全县冬小麦生产再上新台阶奠定了基础。

㈣培养了一大批农民技术员和科技示范户, 辐射带动效应明显

示范区涉及5乡 (镇) 10个村42个社的2920个农户, 培养农民技术员84人, 培育科技示范户500户, 示范区农民至少掌握了2~3项新技术, 重点技术入户率和覆盖率均达到了98%以上, 激发了示范区群众学科学、用技术、依靠科技发展粮食生产的热情。

二、采取的组织措施

㈠加强组织领导, 确保项目实施

为确保高产创建活动取得成效, 康乐县农业局成立了行政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 行政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 副局长为成员, 主要负责项目任务分解落实、检查督促、资金协调及人员调配等工作;技术指导小组由县农技站站长任组长, 抽调10名专业技术骨干为成员, 主要负责示范区的试验示范及技术培训和指导工作。项目实施中实行行政人员和技术人员分片包干责任制, 各乡镇示范点行政上由农业局抽调领导负责, 技术上由各乡镇农技站站长负责;县农技站抽调10名技术人员, 每个乡镇2名, 分片负责技术指导。

㈡划定实施区域, 制定创建规模

在康乐县附城、苏集、康丰、虎关、胭脂5个乡镇的刘家庙、马家咀、马寨、高楼、杨台、段家坪、高集、二十铺、庄头、晏家等10个村建成冬小麦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1个, 面积1万亩。其中, 苏集镇高楼、马寨村为中心示范点。示范片要求相对集中连片, 每个示范片设立一块标牌, 并注明创建单位、工作责任人、生产目标、品种名称、技术要点等内容, 方便农民学习, 接受社会监督。同时, 建立高产创建档案, 做好生产数据和工作记录。

㈢加大宣传力度, 狠抓技术培训

冬小麦高产创建活动开展以来, 针对项目区农民文化素质低, 思想守旧, 重商轻农, 科学种田意识淡薄的现状, 项目组按照分级培训、逐村逐社提高的原则开展培训, 康乐县重点培训县乡技术骨干和示范片农民技术员, 乡镇农技站重点培训科技示范户和重点农户, 两年来累计先后举办冬小麦高产创建专题培训班4期, 集中培训基层农技人员及乡村干部78人, 在示范区进行各类培训40场次, 培训农民及科技示范户8500多人次, 发放技术资料17000份。同时, 在中心示范区制作技术推广宣传牌5个, 按农时季节出动宣传车2辆, 赶集宣讲20场次, 为搞好创建活动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㈣整合项目资金, 增加物化投入

为保障冬小麦高产创建活动有序开展, 确保高产创建活动取得实效, 在主管部门的协调下, 县农技站根据全县冬小麦高产创建活动示范面积, 整合冬小麦“一喷三防”、冬小麦全膜覆土穴播示范推广及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部分资金, 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综合抓建示范区, 向中心示范区群众补贴投放了地膜、肥料、农药等生产资料, 累计投放各类化肥40多吨, 微肥1.2吨, 农药2000公斤, 有力的促进了创建活动顺利进行。

㈤严格检查验收, 加强绩效考核

康乐县县农业部门对高产创建活动实行绩效考核, 与相关责任人逐一签订目标责任书, 在冬小麦各生育期, 对各乡镇冬小麦创建活动进行检查、督导, 年终对高产创建工作情况、实施成效进行综合评估, 对完不成任务的责任人以通报形式进行经济处罚, 年终不予考核, 对圆满完成任务的进行表彰奖励, 并作为年终考核评选优秀等次或先进个人的依据。

三、采用的关键技术

在冬小麦高产创建活动过程中, 康乐县按照统一整地播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病虫防治的“四统一”要求, 重点抓了以下几方面的技术措施。

㈠示范优良品种

结合高产示范片的生态特点, 重点推广了“92362”“C4”“210B39”“02B5”“02B4”等5个优良品种。种子部门结合良种补贴项目实施, 对示范区统一供种, 使良种普及率达到了95%以上。

㈡集成高产技术

康乐县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按照良种良法配套的要求, 对现有先进实用技术进行组装配套, 建立了适宜全县不同地区冬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体系。旱作农业区重点推广了以膜侧沟播、全膜覆土穴播、一膜两年用等旱作农业技术, 提高旱作农业生产水平, 灌溉农业区重点推广了间套带复立体种植等高效节水技术,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㈢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控

在示范片建立病虫害固定观测点, 固定专人, 对冬小麦进行全生育期监测, 重点抓了小麦条锈病、白粉病、地下害虫、麦茎蜂、麦蚜、小麦吸浆虫等病虫害的监测预报和综合防控工作, 将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

㈣开展测土配方施肥

按照土壤养分构成和冬小麦需肥规律, 在传统施肥技术的基础上, 结合国家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实施, 通过土样采集化验, 制定施肥方案和施肥建议卡, 亩施农家肥1500~2000公斤, 尿素12~15公斤, 过磷酸钙45~50公斤, 由技术人员上门向农户发放, 指导群众科学施肥。

㈤减少播量

逐步推广精量播种技术, 将常规的亩播量20~25公斤调减到15~20公斤, 亩减少5公斤, 既节约了成本, 又创造了合理的群体结构, 增产效果明显。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

甘肃省康乐县在冬小麦高产创建活动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作为一项综合性的工作, 在实际生产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由于康乐县是少数民族贫困县, 农民综合素质普遍偏低, 对一些新技术措施难以掌握应用, 给高产创建工作造成困难;二是良种应用率较低;三是尽管近年来中央连续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 但是农资价格的快速上涨和粮食价格的相对偏低, 影响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四是项目资金少, 主要用于项目中心示范区建设及技术宣传培训, 对生产中一些关键技术和较大面积的推广应用, 显得资金支持不够。因此, 在今后的工作中, 特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农技部门要加强科技培训, 提高广大群众的农业科技水平, 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农民技术骨干和科技示范户, 达到户户有一名科技明白人;二是加快新品种引进步伐, 建立良种繁育基地, 为冬小麦高产创建提供良种保障;三是各级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建立长效的投入机制, 对高产创建工作提供资金保障。

上一篇:护理药理学教学改革下一篇:社区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