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林业建设十篇

2024-09-12

现代林业建设 篇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行, 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 如何构建追求卓越的文化氛围, 已经成为市场竞争对每个企业的内在要求。特别是在进行现代林业建设的新世纪, 感悟现代企业文化, 加强林业企业自身文化建设, 对于实现我国林业企业改革与发展目标, 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二、林业企业进行文化建设的原因

(一) 历史原因

林业是国有的, 这一观念已深入人心。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许多国有林业企业不愁吃、不愁穿、稳拿工资, 那时一切按国家计划行事, 加上森林资源丰富, 不愁来源, 不愁销路, 于是不思进取, 也不用客观分析, 往往企业就是一哄而上。体制的僵化导致项目的重复建设, 项目的重复建设必然导致恶果的产生。而当前, 资源优势消失了, 市场竞争激烈了, 于是许多企业就用超额砍伐森林, 超标排污来降低成本, 这无疑也是行不通的。

(二) 新形势的要求

林业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林业企业的兴旺期是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 但随着木材市场的开放, 替代品的出现, 进口木材的增多, 加上市场进入疲软状态, 使得林业企业陷入了一个经营的困难期, 尤其是那些规模小、独立性强的中小企业, 发展后劲明显不足, 加上产品雷同现象十分普遍, 而且这些产品多属中低档产品, 科技含量低, 林业企业走入困境。现代林业建设以构建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为目标, 只有进行与其相适应的文化建设才能促进现代林业建设的进行。

(三) 环境恶化

环境污染、生态被破坏、沙尘暴肆虐对我们来说已不再是陌生的名词, 面对每年相当于一个福建省面积被风沙吞噬的现状, 林业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人们把目光聚焦在林业身上, 此时, 林业企业更加举步维艰。生态危机给林业企业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林业企业要积极努力, 从文化建设的高度上着手推动企业发展, 以发展带动企业走出困境。

三、目前林业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 对文化建设的投入不足

林业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上, 仍停留在初级阶段, 且在近两三年内没有对企业文化进行持续、深入、有效地传播和推广, 具体措施不足。企业员工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也认识不足, 企业员工的企业价值观尚未形成统一, 企业文化观念也没有深入员工心中, 不能自觉规范员工自身的行为, 不能使其与企业的发展目标保持一致。

(二) 忽视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将企业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的基本价值观灌输给全体员工, 通过教育, 整合而形成的一套独特的价值体系, 是影响企业适应市场的策略和处理企业内部矛盾冲突的一系列准则和行为方式, 这其中渗透着创业者个人及其创业集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以及形成的经营理念, 然后将这些理念和价值观通过各种活动和形式表现出来, 才是比较完整的企业文化。林业企业如果只注重表层的形式而未表现出内在价值与理念, 这样的企业文化就是没有意义的, 也是难以持续的, 所以不能对林业企业形成推动力, 对林业企业的发展也产生不了深远的影响。

(三) 缺乏个性化的企业文化

现在的林业企业进行文化建设, 很多带有雷同性, 没有突出自己鲜明的个性特色, 这样的企业文化也没有生命力。现代企业文化是在某一特定文化背景下产生的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 是企业的个性化表现, 不是标准统一的模式, 更不是迎合时尚的标语, 企业的构成成分不同, 面对的竞争压力也不同, 所以其对环境做出反应的策略和处理内部冲突的方式都会有自己的特色, 不可能完全雷同。同样属于日本文化, 索尼公司的企业文化强调开拓创新, 尼桑公司的企业文化强调顾客至上;同样属于美国文化, 惠普公司的企业文化强调对市场和环境的适应性, IBM公司的企业文化强调尊重人、信任人, 善于运用激励手段。这说明, 企业要基于自身发展阶段、发展目标、经营策略、企业内外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而确定自己的独特文化管理模式。

(四) 缺少开拓和创新的思维

有的企业管理者认为, 即已建立起企业文化就不能轻易更改, 以免影响企业的稳定。然而事物是发展变化的, 与时俱进, 变革创新才能使企业不断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 企业文化中的某些思想观念已不再适应当前或未来发展的需求, 就必须摒弃、改造或创新。不能不断完善和发展自身企业文化的企业就可能走向衰落或灭亡。我国林业企业曾经认为林业“资源丰富, 取之不尽”, 并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经营理念, 面对今天资源匮乏的不利形势, 如不与时俱进, 转变思想观念, 塑造新的企业文化, 就不可能实现在新世纪的腾飞发展。

四、对于构建基于现代林业建设的企业文化的几点建议

(一) 创新中华传统人文精神

中华人文精神是林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思想源泉。中华人文精神是指古往今来海内外中华民族各种文化现象中所蕴含的基本的文化精神, 也就是以人文文化存在为本, 着重通过人自身以及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恰当把握来化成天下的一种文化精神。而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集中反映了一种忧患意识, 它认为保持天人关系的和谐发展, 万物才能顺利发展下去, 它促使人们对人及人与世界的关系进行全面的反思, 这种哲学影响了中国的各行各业, 也对林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使先人以森林为荣, 以森林为福。

但随着人口增加, 人类对自然的开发超过了一定的限度, 就会使环境恶化。当今人们热爱森林, 爱护资源的意识也日益加强, 保护母亲河的呼声日益高涨, 我们林业企业要利用这个良机, 充分发挥林业企业优势, 利用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方法, 大力调整产业结构, 生产出科技含量高的环保型的绿色产品, 大力发展森林旅游, 开发森林公园, 让“无烟工业”发展其最佳效用,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而一些已具规模的龙头企业, 还应强化品牌意识。品牌需要过硬的质量, 还要有更深层的文化底蕴, 包括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 文化水准, 销售人员的文化涵养, 策划人员的文化品位, 无论是创名牌, 还是保名牌, 都离不开文化, 而企业文化恰恰能通过全体员工共同塑造出一种企业氛围、企业精神和高度的凝聚力, 在这样的环境中, 使林业企业达到新的高度。

(二) 树立和谐与统一的理念

长期以来,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 我国林业经济发展一直以粗放的外延发展为特征, 通过高投入、高消耗来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 导致大量森林遭砍伐, 造成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林产品品种少, 质量差, 档次低, 含金量低, 有效需求不足。当前林业仍未能从根本上摆脱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 据全国第三次工业普查资料表明, 林业企业的亏损面多达39%, 其中木材加工企业的亏损面已超过1/2。严峻的现实迫使我们林业企业必须改变以往的经营观念, 依靠技术创新, 管理创新, 文化创新, 逐步建立起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造、采、运加工一条龙, 林、工、商一体化, 技、工、贸, 内外型相结合的林业新体制。

知识经济时代是社会全面知识化的时代, 是重视学习、重视创新的时代。因此在林业企业管理中要树立和谐统一的观念, 寻求个人、组织、社会之间的和谐协调, 追求的人与自然的统一。

(三) 倡导绿色环保型的文化

林业企业文化应该有自己的独特性, 而这种独特性应表现为一种绿色文化、环保文化、回归自然的文化, 是人性的复归。先人早就懂得森林是人类的摇篮, 认为种树可以致富, 造林就是造福。而如今, 许多地方已青山不在, 绿水断流。保护森林, 保护水源, 就是保护人类自己。林业企业更应适应这一时代趋势生产出具有高科技含量的环保型绿色产品, 依靠绿色文化这张牌, 使林业企业走出低谷, 走出困境, 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四) 形成开放与合作的思维

改革开放已进行了30年, 现代林业建设正在全国展开, 林业企业应以开放合作的姿态走出国门, 学习国外林业企业丰富的管理经营经验和理念, 加强科技交流, 人员往来, 这不只是技术学习过程, 更是一种文化交流, 环保意识的灌输。只有这种环保意识在员工脑海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林业员工们才会想尽办法, 努力降低林业原材料的消耗, 增加产出, 使有限的森林资源得到合理、高效利用。林业企业要从过去主要依赖国内资源, 逐渐发展成为依赖国内和国际两种文化资源, 做到天下财富, 为我所用;天下人才, 为我从善。凡是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 并且付诸于实践的文化企业, 才能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中有所作为。

参考文献

[1]王树锋.关于现代林业建设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 2008, (5) .

[2]周灯君.论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J].经济研究, 2006, (2) .

[3]梁继英.深化企业文化创新, 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J].新疆林业, 2008, (5) .

[4]王建华.与时俱进, 建立林业企业文化[J].新疆林业, 2002, (4) .

现代林业建设 篇2

关键词:现代生态林业工程,认识,思考

1 概述

生态林业工程主要是指根据生态学、林学及生态控制论原理, 针对自然资源环境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所进行的以木本植物为主题, 并将相应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群人工匹配结合而形成的稳定而高效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过程[1]。其目的在于保护、改善与持续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建设现代生态林业工程是新时期林业、环境可持续发展理念中的重要环节, 尤其环境保护意识、生态理念逐步深入现代社会发展洪流中。面对荒漠化、水土流失、噪声污染越来越严重的今天, 人们因为盲目而过度的追求经济利益, 不断的向自然、向森林索取, 导致森林毁损严重、林业生态系统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人们必须要冷静的思考如何协调林业生产过程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基于此, 建设现代生态林业工程越来越重要的凸显在现代林业、环境、社会发展的过程中。

2 对现代生态林业工程的认识

生态林业工程概念的提出, 主要是随着林业发展战略的转移、国家生态环境工程建设需求而通过继承、交叉形成的一门新的工程。现代意义上的生态林业工程, 已经摆脱了过去单纯的通过保持水土资源、林木与草原资源相关的方式方法来探讨生物措施保持水土的模式, 而是逐步的向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研究林业发展的措施[2,3]。这种研究模式的着眼点主要是利用生态建设的理念, 辅之以工程技术的措施, 配合经济学角度的认识, 开展以生态环境改善为目标的林业生态建设, 以期达到整个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实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经营的目的。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深远影响及历史性变化回顾我国林业的发展历程, 逐步使林业发展为提供林产品, 同时兼顾生物多样性、自然文化遗产等方面的保护, 以及提供森林文化载体的多重功能, 实现现代生态林业建设的新局面。

3 建设现代生态林业工程问题的主要思考

3.1 加强政策的落实和引导, 兼顾集体与个人的双重利益

现代生态林业的建设, 尤其涉及到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封山育林等措施, 以及相关的生态保护型、生态防护型、环境改良型等类型的生态林业工程建设, 农林复合、灾害地植被恢复、河岸道路防护、海岸防护等防护林的配置与构建等必然会影响到部分地区政府及集体、个体的利益, 因此, 开展现代生态林业工程的建设首先就是要协调好各方的利益, 提高建设的积极性。比如各级财政预算要向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倾斜, 加大放宽和完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优惠政策, 适度减免相关税费, 拓宽生态林业工程建设所需资金的融资渠道, 多措并举的为各企事业单位、个人开展生态林业工程建设提供方便, 比如与银行协调适当延长贷款还贷时间、充分利用民间信贷、担保融、股份合作等途径。而且要坚持“谁建设、谁受益”的原则, 积极推进各单位参与到现代生态林业建设中来。

3.2 加强现代生态林业工程的理解, 正确区分传统林业与现代林业的认识

传统森林培育和经营技术关心木本植物与环境的关系, 木本植物的种间和种内关系以及林分的结构功能、物流与能量流, 目的在于提高林地生产率, 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营。甚至还有不少人认为林业就是“木头”, 认为用材林才是林, 造林就是刨坑栽树, 农出防护林就是大小方田林网[3]。这种传统意识严重限制了现代生态林业工程在这些地区的开展, 落后的林业观念使得林业的概念被划分的越来越细, 一些工程的开展得不到当地人民群众的支持。比如, 在一些地区为了提高对空气污染的修复、林下空间的利用、种间特性的利用等种植一些林下的灌木、园林树木、中草药等, 很多地方的群众认为“不实惠”, 都是摆设, 没什么实际用处。因此, 我们在开展现代生态林业工程的过程中, 需要加强宣传力度, 培养人民群众的现代林业意识, 使人们可以正确区分传统林业与现代林业。

3.3 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促进现代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规范化

完善的法律制度, 是开展现代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基础, 是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因此, 各级政府需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 及时完善和补充相关的法律法规, 保障现代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实践操作中, 各级政府可以把现代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开展力度, 开展情况, 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纳入领导的工作业绩考核中来, 对于由于领导方式、能力、态度等问题导致的现代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工作开展不力, 甚至是造成工期延误的, 要给与相应的惩罚[3]。而对于能积极履行职责, 能够认真协调组织好生态工程建设的实施, 保障工程顺利开展的要给与适当的奖励。因此, 建立奖罚分明的制度措施, 对于各级主管林业领导职责加以明确, 并且对于管理要形成机制。各级现代林业工程建设的承包单位也要有相应的制度进行约束, 能够保质保量完成的, 不能完成的, 都要有明确的管理措施, 有事对重点工程要严格按规划设计施工, 加强考查工期进展, 确保各项工程按照规划目标顺利实现。

结束语

生态林业是指遵循生态经济学和生态规律发展林业, 是充分利用适当地自然资源和促进林业发展, 并为人类生存和发展创造最佳状态环境的林业生产体系[4]。开展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符合国家环境建设的需要, 符合林业长久持续发展的需要, 符合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 因此,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需要切实负起领导职责, 加大宣传力度, 用科学的思想引导, 积极的促进现代生态林业工程发展, 协调社会、经济、生态三种效益, 最终实现我国林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秦玉莲.浅谈林业生态工程的原理与发展[J].中国财富科技, 2011 (3) .

[2]宋春东.关于林业生态工程的几点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 (8) .

[3]赵兴.浅谈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保障措施[J].China's ForeignTrade, 2011 (12) .

探讨林业发展现状与现代林业建设 篇3

【关键词】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发展现状;营林造林

从新中国建立以后我国林业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传统的、粗暴的林业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我国加紧发展国民经济,大力发展工业,恢复被战争破换的国家和社会,因此林业要为我国进行工业建设而服务,所以大量的天然林被破坏,大量的数目遭到砍伐,虽然在这一时期我国的工业建设有所发展但是林业发展却被阻碍和破坏。第二个阶段是在文化大革命介绍之后,是我国进行不断发展的探索时期,但同时也是林业发展的摸索阶段,因为在这一时期各项有关林业发展的政策和规划仍然不是十分明确,但却开始进行一些长远发展计划的制定,对于林业的发展十一个春天的时间。最后就是在追求经济利益和效益的今天,建筑业、交通业等等现代行业的不断发展,对于森林资源的占用和利用程度明显上升,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加剧了林业的破坏和生态环境的恶化,林业的发展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

一、目前我国林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林业发展的支持力量薄弱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意识从认识自然界发展到利用自然界,在利用的过程中不符合发展实际的改造自然,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后果。森林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及发展,它为人类提供了各种生产和生活的原料,是起球生态平衡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更可以说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目前我国的林业可开采区正在逐渐减少,同时人类对于木材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生态环境在人类的破坏之下也越来越脆弱,严重影响着林业的发展。森林资源的逐渐减少对于林业的发展产生众多不良因素,并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二)缺乏一定的责任心和长远的眼光

现代社会的生存着,他们放弃了前人的精益求精,开始追求在任何事情上面的随意效果,管理中不专心。比如,认为已经管理了就一定会收到效果,不注重细节。使得那些偷偷砍伐树木的人,有更多的机会获利,在一定成度上破坏了生态林业的建立。在追求经济利益的今天,人们的目光变的肤浅,只重视眼前的利益,没有深思熟虑的去做一些快速得到金钱的行为,忘记了将会带来的严重的后果在环境这一方面就表现为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自然资源的极度浪费。乱砍滥伐,破坏森林植被,成为今天林业发展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

(三)缺乏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法制保障

尽管我们处于科技发展的时代,但是面对我国广阔的土地,不同类型的质地,人类的难题就更多了 ,技术不能得到广泛的普及,技术无法很好地利用,面对在林业中遇到的问题,人们无法形成一个非常适合的发展模式。林业发展中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模式单一,有些地区只是停留在传统的林业发展中,过分的注重对于木材的培育和采伐,经济林规模较小等等。我认为这是林业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的问题。尤其是在目前我国林业的发展当中,有关林业发展的制度和建设十分落后和不完善,林业法规较为缺失,林业发展中没有相关的制度规定和保障措施,缺乏严明的执法机构和部门,所以在林业发展中的制度建设仍需不断完善。

二、现代林业建设中的措施探讨

(一)大力发展生态林业

生态林业是要求我们在发展时要做到生态和经济的有机统一,就是我们人类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保证我们生存的环境不被破坏。换句话来讲,就是我们人类的各种发展活动都要有一定的限制,保证自然环境下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通过我所了解的知识。生态林业可以划分为山区林业和平原地区的林业,对于不同的林业也有不同的功能。山区林业它更注重的是在保护环境下达到经济收益的最高,这种保护生态环境方法是要我们根据不同地区的状况采取不同的发展方式,并结合当地的一些特色产品,促进经济的反展。平原林业所注重的是环境的保护,他所要求得经济效益就较低。在林业的发展中要加强生态林业的建设,走可持续发展的林业发展道路,转变林业发展方式,并且要提高对于天然林业的保护,实现人类的长远发展。

(二)转变林业发展观念

在现代林业发展中应该革新人们的观念,把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新的日程,每个人都应该做出自己的努力。政府要起到带头作用,比如颁布一系列促进林业建设的法律措施,防止偷盗者的不断增多。我们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努力奉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建设合理的产业结构、空间格局、生产以及生活方式,建设生态环境的保护红线,提高保护森林的意识。

(三)加强相关林业管理制度的建设

在目前我国的林业发展中存在的巨大问题就是缺乏相关制度的保障和约束,以致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为了追逐经济利益和大量的破坏森林,为了金钱而做出很多违反犯罪的行为。在目前我国林业的法制建设当中主要依靠的法律法规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母的在于更加有利的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林业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实现长远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但是我认为在林业发展法当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就是,虽然这一法律法规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人们的不良行为,胆却没有做出具体的规定。比如说要加强对于森林资源的生态功能和经济功能的分类,可以按照商品林、经济林等分类对于资源资源进行不同程度的利用和开发,因地制宜的进行开采,不断加强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程度。同时在林业的发展当中要不断提高对于木材经营加工等过程的管理和监督的力度,实现科学合理的利用森林资源。

(四)奉行预防为主,引进先进技术

近年来国际之间的交流不断的加深,林病虫害也在不断的扩大它的危害范围。比如说美国的一种病虫就是通过运输而传到了我国东北地区的辽宁省内,并且通过铁路等多种运输扩大了它的危害范围。所以我们应该严格自己的监察制度,防止病虫通过机场和车站等密集的地方传入国内,我们要设立严格的法律法规,使病虫的范围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从而推动林业的发展。比如我们可以采取生物防治的措施,采用微生物剂来杀死危害森林的害虫,也可以利用天敌的功效,用最环保的方法保护森林。也可以利用物理中的超声波,热处理,射线照射等方法消灭害虫,控制林木发生重大的病虫害;正确的使用农药,还可以用飞机超低容量的喷雾防治技术的应用,防治为主,保护森林。

三、总结

林业是自然资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林业的发展和管理对于维持生态环境的平衡和经济的发展都有不可磨灭的作用,在追求经济效益的今天,我们要重视生态环境的平衡,保护身边的自然资源,保护林业资源,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不断的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为建设美丽的中国而努力。

参考文献:

[1]萨日娜;孟宪龙;滕玉;井洛丛,林业发展现状与现代林业建设对策的几点思考.

[2]农民致富之友 2013-05-25.

[3]祝伟友,九三管理局生态林业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吉林大2012-12-01.

[4]费本华;樊宝敏,中国现代林业建设及其产业发展浅析,世界林业研究 2007-10-15 .

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 篇4

来源:作者: 洪海园林

据测算,全球生物量的99%分布在陆地,其中森林生态系统占89%。湿地在提供水资源、促淤造陆、保护物种等方面作用很大,被誉为“地球之肾”。生物多样性可以有效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首次对建设生态文明作出了全面部署。四川是长江上游的主体,林业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建设生态文明着力于增加生态产品生产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生态产品”是指能够满足人们生态需求的产品,包括美丽的森林、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可爱的动物、宜人的气候等,是人类生活必需的消费品。比方说,大树结的果实算是物质产品,释放的氧气就是生态产品。与其他产品不同的是,生态产品靠自然生态系统来生产。随着物质文化产品的日益丰富,社会对生态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生态产品越来越短缺,甚至成为“奢侈品”。十八大将生态产品生产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建设生态文明的核心概念和根本任务。

然而,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必须改善生态,实现生态良好。香樟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具有固碳释氧、杀菌降噪、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等多种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肺”。据测算,全球生物量的99%分布在陆地,其中森林生态系统占89%。湿地在提供水资源、促淤造陆、保护物种等方面作用很大,被誉为“地球之肾”。生物多样性可以有效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地球的“免疫系统”。荒漠生态功能较弱,但是面积广大,并可以通过治理挖掘其潜力。林业承担了建设森林生态、保护湿地生态、改善荒漠生态以及维护生物多样性的职责,是社会生态产品的最大提供者。

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突出作用

经过多年发展,香樟林业已由物质生产为主转型为生态建设为主,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也是非常突出。首先,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林业建设生态系统的类型最多、力度最大、面积最广,涉及我国陆地面积的64%,是自然生态系统的最大建设者。离开了自然生态系统,生态文明建设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次,发展林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途径。十八大报告提到的生态空间、生态环境、生态修复、生态产品等等,都与林业密切相关。规划生态空间以林业生态用地为基础,保护生态环境以保护自然生态为优先,生态修复以林业生态工程为依托,增加生态产品必须发挥林业的主体作用。第三,发展林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主要任务。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林业工作,赋予了林业“四大地位”、“四大使命”。保护森林资源、加强林地管理、修复自然生态、发展林业产业、保护野生动物等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发展现代林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抓手。

四川地处长江、黄河的发源地,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主体,拥有除海洋外的各类生态系统,生态资源丰富,生态责任重大。近年来,四川依托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重点工程,持续推进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有效改善了生态状况、维护了生态安全。全省森林面

积2.55亿亩,森林蓄积16.66亿立方米,分别比十年前增加37%和11.5%;森林覆盖率35.1%,比十年前增加近10个百分点;现有林业自然保护区125个,管理面积1.17亿亩,森林和湿地公园133个;森林植被年储碳量7700万吨,森林和湿地年生态服务价值1.6万亿元,居全国首位。监测显示,四川境内输入长江的泥沙十年来减少了46%。

承担起林业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使命

建设生态文明,香樟林业重任在肩,必须切实承担起五大历史责任。首先,要承担起维护生态安全的历史责任。要立足四川、服务全国、贡献世界,努力构建起科学合理的生态安全格局,不断优化人居生存空间。其次,要承担起保护自然生态的历史责任。要增强主动意识,自觉当好自然生态系统的看护者,为建设生态文明奠定坚实的本源基础。第三,要承担起建设重大工程的历史责任。要通过生态建设重点工程,有效扩大森林、湿地面积,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治理,保护好生物多样性,恢复提升灾区生态功能,促进生态状况持续好转。第四,要承担起参与绿色发展的历史责任。要充分发挥林业产品绿色、低碳、可循环的特点,依托地区特色和资源优势,做强做大林业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第五,要承担起引领生态文化的历史责任。森林孕育人类,林业传承文明。要充分发挥林业资源的多样性、直观性、生动性、有效性,通过繁荣生态文化引领强化社会生态文明意识。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修复自然生态是扭转生态恶化的主要措施。当前四川省生态状况总体好转、局部恶化,川西北土地沙化、湿地退化问题严重,川南地区石漠化较为突出,干热河谷地区植树造林困难,地震灾区生态修复任务仍然繁重,一些重要的水源地、自然保护地生态面临退化的严重威胁,必须主要依托重点生态工程来解决。各级林业部门要组织实施好已有工程,适时谋划启动新的生态工程,有效恢复和提升生态产品生产能力。

全面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贯彻十八大精神,四川香樟林业要以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绿色增长、实现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改善生态、改善民生为主线,努力实现由维护生态安全向建设生态文明提升、由传统数量林业向现代效益林业转变、由森林资源大省向林业经济强省跨越。全面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同步确保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围绕这个总体目标,要着力构建五大支撑体系。一是构建科学的生态空间规划体系。优化生态建设布局,加强生态用地管理,保证和拓展生态空间,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科学的规划基础。二是构建完善的自然生态建设体系。加大生态保护与建设力度,努力建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备、效果显著的林业生态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三是构建发达的绿色产业富民体系。加快发展现代林业产业,实施山区林业扶贫开发,推进香樟林业惠民工程,促进林业助农增收。四是构建繁荣的生态文化引领体系。着力推进城乡绿化、生态旅游、生态创作,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引领社会生态文明意识。五是构建有效的政策制度保障体系。健全林业法治,落实科技兴林,深化改革开放,完善绩效考核和制度规范,推进四川现代林业持续发展。

四川省将重点依托四个方面、十大工程来开展生态屏障建设。生态保护方面:重点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重在通

现代林业建设 篇5

1 新基层林业站在现代林业建设中的作用

1.1 宣传我国林业建设方面的法律法规

基层林业站利用跟百姓接触最深入、最直接、最密切这一优点, 广泛宣传林业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使党和政府有关林业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在基层得到落实, 是林业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宣传工作站。基层林业工作站的工作人员不仅具有专业的林业素养, 深入理解当合国家的有关林业的法律法规, 而且他们更加了解他们身边与他们朝夕相处的老百姓, 了解当地的林业发展现状, 了解当地的乡土民情, 因此他们可以更好的跟老百姓宣传国家的林业法律法规。

1.2 保障我国的林业资源的安全

基层林业工作站承担着保护和发展林业资源的重要职责。基层林业站不仅要配合有关部门进行林业资源调查, 检查验收植树造林情况并逐一登记备案;基层林业工作站还要管理当地的林业采伐工作, 监督林业采伐的合法性和采伐过程中出现的纠纷进行调处;基层林业站还要做好森林防火, 以及林区病虫防治工作。

1.3 确保各项林业生产任务的落实

基层林业站是造林绿化工作在基层的具体组织和实施者。在人工造林、封山育林、森林抚育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特别是在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中发挥了突出作用。基层林业站组织、指导林业生产, 制定林业发展规划、推进林业重点工程的顺利实施、检查验收造林质量、推广林业科学技术、开展林业社会化服务等, 可以说基层林业工作站是林业工作技术推广工作站。

1.4 推动林业产业的发展

基层林业站可以向基层群众传播先进林业种植技术。林业站可以通过宣传、定期培训等手段, 提高当地群众的林业生产技术, 提高基层林业生产水平, 推动基层农林产业的发展;基层林业站帮助当地建设林业产业基地, 实现当地林业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基层林业站可以充分利用手中的资源, 对当地市场进行仔细调研, 结合当地农林经济发展状况, 利用林业站自身技术优势帮助当地政府建立规范的农林产业基地, 从而将分散的小型农林产业集中起来, 实现基层农林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提高当地林业产业的市场份额。

2 加快基层林业站建设的措施

2.1 健全并完善林业管理体制, 稳定林业站机构

根据我国现行的林业相关法律法规, 各级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应采取有效的对策完善林业机构的各方面改革, 加强基层林业站垂直领导管理体制, 稳定基层林业站机构, 实行条块结合、双重领导、以条为主的管理体制, 明确片区林业站作为县林业主管部门派出机构, 充分发挥公益性基层事业单位行政执法职能, 从而为基层林业工作站的发展营造出一个稳定、良好的社会与工作环境。

2.2 加大资金投入, 完善林业站基础建设

实现现阶段基层林业站规范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和目标, 应当从以下几个步骤着手。加强基层林业站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 以现代化高标准来要求林业站的建设工作, 完善站房内的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办公设备, 并给工作人员配备好的机动交通工具, 从而优化基层工作站的硬件设施;建立林业站建设投入机制, 力争用国家财政投入稳定和增加来带动地方政府财政投入的增加, 促进当地财政部门和林业主管部门对辖区内林业站建设的资金投入量, 并且要在工作中逐步提高基层员工的经济收入, 改善相关的补贴政策, 使得员工在物质方面得到保障, 从而拿出更多的精力来投身工作。

2.3 加强培训学习, 不断提高基层林业站队伍整体素质

新时期的基层林业站建设, 应主要加强现有员工的技能培训, 提高不同岗位职工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从而为基层林业站开展具体工作奠定好人力基础, 也可以在当地百姓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基层林业站可采取分级负责的原则, 加强站长系统培训和站员的岗位培训, 并建立其岗位绩效考核制度, 将工作业绩和工资待遇、奖金以及相关处罚措施等联系起来, 鼓励全体职工自发的参加学历教育和培训活动, 通过不断完善自身业务水平来满足于现代化林业站的发展需求, 最终创建出一个管理有序、执法有力、工作有为、服务有方的人民满意的基层林业站。

3 结语

浅谈林业苗圃的现代化建设 篇6

苗圃是繁殖和培育苗木的基地, 是林业建设的基础。其任务是用先进的科学技术, 在较短的时间内, 以较低的成本, 根据市场的需求, 培育出各种类型、各种规格、各种用途的优质苗木, 以满足林业生产和绿化的需要。

2 苗圃建设的必要性

由于林业工程全面建设, 林业事业关系到良好的生态环境, 所以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要求林木种苗生产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需求种苗向多品种、多规格、多色调、多品味发展。生物多样性和景观生态性设计理念的升华, 使得绿化不再是简单的绿, 而是朝着高品位的方向发展, 也就要求种苗将朝着高品位、大规格、多品种方向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 人类对城乡的绿化和环境的建设要求更高, 所以林业将发挥巨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所以种苗是林业的基础, 苗圃是种苗的载体, 进一步加强苗圃建设, 将更好地促进林业发展。为推进林业事业的发展, 加快苗圃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是势在必行的。

3 苗圃建设的理念

苗圃建设应该按照“以林为本, 生态优先, 分类经营, 可持续发展”的方针, 以安全、高效、生态、节能为主要目的, 通过科学规划、科学管理、科学选育, 规模化, 品质化生产出适合林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健康苗木, 最大限度地满足现代林业建设和城市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为进一步加强森林资源保护, 提高生态建设水平, 推进现代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充分发挥苗圃种苗基础作用。

4 苗圃现代化建设的实现

4.1 苗圃位置选择的科学性

从苗圃经济效益的创收途径来看, 位置的选择直接关系到苗圃今后生产经营的好坏和可持续性。因此, 必须慎重考虑、谨慎确定。苗圃位置选择的科学性, 要综合考虑经营环境与自然环境两个方面的条件, 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选择地点建设苗圃, 才能培育出优质苗木, 同时可使苗圃创造出较高的经济效益。

第一, 苗圃建设坚持科学性, 要考虑经营环境, 即运输的问题, 因为只有便捷的交通, 才能为今后的现代化经营管理提供科学、有效的支撑。因此, 苗圃位置的选择一般靠近公路、铁路或水路的地方。其次, 还要保证劳务输出的最优化性。以靠近村、镇的地方为最佳, 这样可能有效地解决劳力、畜力、电力等问题。特别是在后续经营管理工作开展较为繁忙的时候, 可利于有效地补充劳动力。在一些条件较为允许的地方, 可以把苗圃地选择定格在相关的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等地附近, 这样很大限度地得到有效的技术保证。在考虑这些因素之外, 还要注意环境污染问题, 尽量远离污染源。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才能保证苗圃经营管理的科学化。

第二, 苗圃建设的自然条件。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1) 苗圃自然环境的选择, 要以背风向阳、排水性良好、地势较高、地形平坦的开阔地带为主, 同时要考虑坡度、坡向等问题。一般坡度以一到三度为宜, 坡度不宜过小, 坡度过小不利于排水, 容易造成灾害。具体坡度问题应该因各地区、土质不同而异。对于坡向的选择, 则应考虑当地具体自然条件和苗木的种类特性以及栽培设施的应用程度, 有针对性地进行坡向地确定。 (2) 对于苗圃来说, 土壤条件十分重要, 因为植物种子发芽、伤口愈合、组织生根和苗木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和空气主要是由土壤供应的, 同时土壤又是苗木根系生长发育的场所。 (3) 水是植物生长的重要生命线, 在其生长的每个阶段都需要充足的水源。所以, 在苗圃建设的选址中, 要把水源及地下水位作为选址的重要参考对象。一般要把苗圃位置选择在靠近江、河、湖、塘、水库等天然水源的附近, 一方面便于饮水、灌溉, 能有效的发挥喷灌、滴灌等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另一方面这些水源的水质较好, 非常有利于苗圃中植物的生长。相关的研究表明:沙壤中一点五米到两米的地下水位和壤土中二点五米到四米的地下水位为理想可借鉴水位。同时, 对于水源的选择, 要求水中盐的含量在零点一到零点一五之间, 淡水中能存活有小鱼虾为最合适的灌溉水。 (4) 病虫害也是苗圃建设重要的考虑因素, 在培育植物的时候, 往往由于病虫害的侵蚀而导致培育工作功亏一篑。所以, 在建立苗圃之前, 要预先采取措施, 避免病虫害的蔓延。总之, 苗圃地理位置条件的选择, 在一定条件下应考虑各个基本因素。对于个别地区和特殊情况的, 应做具体分析, 对不利的因素要采取适当措施, 加强预防和治理, 从而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4.2 苗圃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苗圃是林业产业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多快好省搞好林业工作的重要条件之一。做好苗圃建设的现代化经营管理, 必须要对建立的苗圃数量、用地面积和位置做一定的可行性分析, 使其生产的苗木既能满足林业产业需要, 也能满足城市建设的需要。使其均匀分布在城市近郊, 交通方便之处, 便于分别供应附近地区所需要的苗木, 以达到就地育苗, 就地供应, 减少运输, 降低成本, 提高成活率的效果。同时, 要考虑所建设的苗圃为苗木产业化项目, 绿化环保是其特点, 以人工方式培植苗木, 不能产生废水、废气、废渣等排放物, 而且苗圃投入生产后有大量的树木有利于林业产业发展, 也改善了周边生态环境, 有较强的公益性。苗圃建设可行性分析应该从建立苗圃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方面进行分析。如果能满足林业产业需要和满足城市建设的需要以及市场的客观供求关系, 此项目既是生态环保项目又是社会公益项目, 还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因此, 该苗圃的建设是具有可行性的。

4.3 苗圃建设的准备工作

苗圃建设在设计前应对苗圃周边范围的历史、现状、地形地貌、土壤、植被、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和居民点、交通等社会经济条件进行勘察与调查论证工作, 提出苗圃建设设计的基础资料。首先, 勘探是苗圃建设准备工作的首要。勘探应该由设计人员、经营人员来进行, 到已经确定的建设地点范围进行实地的勘探和调查访问工作, 具体细节包含了苗圃所在地的地势、土壤、植被、水源、交通地理、病虫害、历史背景等等。勘探工作是为了苗圃建设工作的开展做好铺垫。其次, 勘探之后进行必要的测绘地形图, 地形图的设计是进行苗圃规划的重要依据。地形图的设计, 要尽量囊括与苗圃建设地周边相关的所有物, 比如说苗圃范围地点的山、丘、河、沟、湖、井、道路、桥、房屋、高压线等地上物。最后, 绘制完地形图之后, 要进行建设地土壤成分的分析。根据苗圃地的自然条件和地势, 选定典型地点, 分别挖取土壤剖面, 观察和记录土壤厚度、组成成分、p H值和地下水位等。必要时可采样分层进行分析, 弄清苗圃地范围内土壤的种类、分布、肥力状况和土壤改良的途径, 并在地形图上绘出土壤分布图, 以便合理使用土地。此外, 对苗圃范围内病虫害的调查工作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土壤中的金龟子、地老虎、金针虫、鼠类等都是重点要调查的对象, 做完调查后, 要完成调查对象的标记工作。

4.4 苗圃建立的综合化考虑

苗圃的建立涉及到许多方面的工作, 在现代化经营管理中, 考虑所涉及的范围也日益多样化。第一, 管理用房应集中到外人方便联系的地方兴建, 水、电、通讯应该安装引入。第二, 苗圃路的选择, 首先确定主干道的实际位置, 为了合理使用土地, 便于生产和经营管理, 根据本地条件, 树种生物科学特性要求、育苗方法和经营管理水平综合考虑, 整个苗圃必须围绕着主干道进行其他功能区域和岔道的定点放线工作, 各个功能区域必须方便运输, 这样所确定的苗圃路方可进行修缮。第三, 在现代化经营管理理念下, 节约用水成为苗圃建设的重点工作。由此, 根据实际情况, 可选择采用喷灌、滴灌和水培等不同灌溉方式进行育苗, 以达到节约用水, 降低成本的目的。此外, 排水沟的选择也有一定科学性, 一般先确定总排水沟的位置并进行挖掘工作, 然后在进行修路的同时, 把道路两侧的边沟做为中排水沟, 结合修路工作来完成。对于作业区内的小排水沟可结合整地进行挖掘, 也可以利用略低于地面的步道来代替。为了避免苗圃路的塌陷, 致使排水沟堵塞, 可以选择在排水沟挖掘成功之后, 种植一些能固土的护坡植物。第四, 为了保证苗圃防护作用的尽快展现, 在上述所有工作竣工之后, 要立即投入到防护工作的构建中去。在防护工作营建中, 要综合考虑到树种的习性和环境条件, 一般以大苗为主, 种植在苗圃周围, 树种的选择、栽植的株距、行距根据实际情况栽植, 栽后要注意及时灌水, 并注意经常养护, 以保证成活。也可以使用铁网进行四周围护。第五, 除了上述因素之外, 还要综合考虑苗圃地的土壤性质。特别是有不适合苗木生长的情况时, 要积极积极着手土壤的改良工作。一般来说, 盐碱土、沙土、重黏土或城市建筑废墟地等多不适合苗圃的建设。改良盐碱地, 可采用开沟排水, 引淡水冲碱或刮碱、扫碱等措施加以改良;对于轻度盐碱土, 可采用深翻晒土、蒸发盐碱、雨后及时进行耕草等有效措施及时进行改良;对于沙地, 可以适量地增加泥土, 结合着有机肥适量的添加以及适当的栽植防护林等措施来进行改良;对于那些重黏土, 则应该采用混沙、深耕、多施有机肥料和开沟徘排水等措施进行改良;对于城市废墟或城市拓荒地, 应该围绕着除去耕种层中多余地砖、石、木片、石灰等建筑废弃物为主, 对于清理过后的土壤, 应该及时进行平整、翻耕、施肥, 进而进行育苗工作。第六, 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苗圃建设人才是关键, 种苗培育是林业科技水平的集中体现, 苗圃建设是一项技术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随着现代林业发展, 林业科技的不断进步, 对林木良种繁育基地建设, 林木繁育、驯化等工作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迫切需要对苗圃建设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加强培训, 不段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苗圃更要加强队伍建设, 要聘懂技术, 会管理的专业人才, 通过科学规划、科学管理、科学选育, 达到苗圃的规范、科学地发展。

5 结论

苗圃建设只要做好规划, 定好方向, 即能满足林业产业需要, 也能满足城市建设的需要, 既是生态环保项目又是社会公益项目, 还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因此, 苗圃的建设就具有可行性。

参考文献

[1]王永安, 郝国玲.开展苗圃管理升级活动的经验和方法[J].林业科技, 1989 (, 06) :43-45.

[2]马酉寅, 郑毅.对陕西国有苗圃建设发展的思考[J].陕西林业科技, 2008 (, 02) :162-163.

现代林业建设 篇7

1 凸现优势是省直林区建设现代林业的现实基础

1.1 区位优势

中条林区位于山西省南部, 中条山脉的中东两段, 东接太行、西与华岳相望, 南临黄河、北连临汾、运城盆地, 是山西南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生态屏障。所辖范围分布在经济较发达的三市十县 (市) , 森林资源占有量比重较大, 生物多样性丰富, 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地区道路四通八达, 文化繁荣厚重, 社会安定有序, 可以为中条林区建设现代林业提供强力的经济社会支撑。

1.2 资源优势

中条林区现有林地总面积25.53万hm2, 是山西省树种最多的一个林区。其主峰舜王坪海拔2 358 m, 为林区制高点最低处, 位于垣曲县古城的黄河谷地, 海拔250 m。复杂破碎的地形, 温暖多变的小气候, 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中条山森林植物群落, 其具有暖温带与亚热带双重性质, 过渡性特征比较明显, 被誉为“华北地区动植物资源宝库”。同时全区已初步开发舜王坪周围的圣王坪、蟒河等八大景区, 周边县市旅游景点众多。植物、动物、旅游等丰富的自然资源, 将为中条林区建设现代林业提供坚实的基础。

1.3 产业优势

中条林区近年来依托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 大力开发林木种苗、森林旅游、绿化工程、林下资源利用等林业产业, 产业框架雏形初显, 效益不断提高。如2008年, 林业产业总收入就达到3 000多万元, 创历史最好水平, 全局干部职工以自营经济开发林业产业的意识不断提高。目前, 活化机制, 稳步做大做强产业将为中条林区建设现代林业提供现实的增收保障。

1.4 文化优势

中条林区区域内尧文化、舜耕文化、原始森林文化等独特的历史文化见证着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辉煌历史, 是山西省重要的历史文化聚集地。同时晋南又是山西现代文化的中心, 现代文化与历史文化交相辉映, 相互借鉴、相互融合, 形成了积淀深厚的中条山森林文化、生态旅游文化、绿色消费文化, 为中条林区发展现代林业提供了广阔的文化空间。

1.5 人才优势

中条林区自1949年建局以来, 伴随着共和国的进步和发展, 一代代务林人发扬“艰苦奋斗, 无私奉献”的行业精神, 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科技管理人才, 科技创新人才。全林区专业技术人员占到了50%以上, 并且长期以来注重与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获得知识和技术。合理的人才结构和专业的科学技术, 将为林区发展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

1.6 管理优势

中条林区坚持在继承中发展, 在发展中创新, 在森林资源管护、植被恢复工程和产业开发建设中不断进行探索。林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营林实践中总结出了在全国具有推广价值的“明穴暗圪瘩栽植法”。近年来, 又创造性地组织实施了资源管护“十个统一”、植被恢复“十个一工作法”、“场所共建”等具有推广和借鉴价值的先进管理经验和办法, 工程管理水平始终走在省直林区前列。成功探索并合理运用管理优势, 将为中条林区建设现代林业提供丰富的管理经验。

2 制约因素是省直林区建设现代林业的主攻方向

2.1 林区现行体制与现代林业建设不相适应

林区长期沿袭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性质和肩负的公益性事业单位的目标任务影响着现代林业建设的进程, 体制机制问题需要得到妥善解决, 理顺关系, 明确性质, 是建设现代林业的当务之急。

2.2 产业发展规模效益与现代林业建设不相适应

林区产业规模小、效益低、投入不足、产出少, 只停留在小打小闹阶段, 且市场化特征不明显。加之森林资源潜力挖掘不够, 利用率不高, 产业投资渠道不畅, 规模化、集团化、市场化、组织化的龙头企业尚未形成, 与建设现代林业产业体系相差甚远。

2.3 科技水平和职工素质与现代林业建设不相适应

现有林区职工绝大多数是从采伐木材的产业工人过渡而来。其自身的文化水平以及掌握科学技术的能力是有限的。同时, 由于政策调整, 林区面临减员的压力, 在特殊时期采取了“三不动”政策, 基本处于“不流动”状态。高素质的科技和管理人才没有得到及时的补充, 人才短档、短缺问题较为突出。由于存在着严重的人才问题, 导致林区科技水平得不到提高, 在林区相对封闭的环境下, 以科技支撑林区发展只是纸上谈兵。科技水平和职工素质的现状, 已经成为制约应用现代装备和先进科学技术建设现代林业的瓶颈。

2.4 现有生态质量和社会期望值与现代林业建设不相适应

从人与自然和谐的观点出发, 生态质量一定程度上反映人们的生活质量。就中条林区现有森林资源分布状况和质量来看, 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低, 林分质量差, 林地生产力低, 不能满足社会对生态产品的需要, 制约着现代林业要求生产出满足人类生存、生活的必需品, 影响着现代林业要求的高质量的森林生态复合系统的实现。建设现代林业, 还需提高生态质量, 满足社会需求。

2.5 森林经营机制与现代林业建设不相适应

林区现行的经营机制仍有计划经济的烙印, 以公有制和集体经营为主体, 私有经济和股份合作制等其他经济成份相对较少, 经营机制缺乏灵活性和可塑性。缺乏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起调节作用, 那么森林经营难免出现活力不够, 效益不高。目前, 森林经营统得太死、管得太严, 这不仅影响着建设现代林业的积极性, 而且影响着建设进度。林区亟需创新机制, 提升能力, 打开山门, 迎接投资兴业者, 为林区发展注入活力和生机。

2.6 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与现代林业建设不相适应

林区现有基础设施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建设的, 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 进行过不同程度的改造、改建, 但由于受资金、观念、管理等因素的影响, 目前, 仍然存在着局、场、所、站旧房多, 面貌差;林区基层职工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这与建设现代林业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影响着现代国有林场的自身形象和职能履行。

2.7 挖掘生态文化内涵的力度与现代林业建设不相适应

目前省直林区对生态文化缺乏深刻的认识, 基本上没有进行系统整理, 没有把生态文化作为一个产业来提到议事日程, 直接影响了干部职工对建设现代林业的认识, 已成为制约林区发展的因素。需要组织各方面的人才研究, 挖掘生态文化, 促使全社会形成共识, 促进现代林业建设。

2.8 全方位、多角度开发林区资源的力度与现代林业建设不相适应

开发是全方位、多角度的, 林区森林资源十分丰富, 但开发力度不够。目前只停留在林业产业的开发, 集中在林下资源的利用上做文章, 对森林景观的开发、生态环境的开发、森林与人类健康的开发、延伸绿色食品产业链开发还有待进一步挖潜, 丰富建设现代林业的内容, 推动建设进程。

2.9 社会参与的广度、深度与现代林业建设不适应

建设现代林业是全社会的事情, 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广泛支持。目前, 省直林区还处在一个较封闭的工作生活环境下, 自成体系, 自我发展, 同社会多渠道、多层次合作的广度、深度不够。在一种“怕吃亏”的思想影响下, 不敢闯、不敢试、不敢冒, 思想保守, 创新不足, 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现代林业建设。就目前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而言, 林区显得措手不及, 应对能力较差。

3“三轮驱动”是省直林区建设现代林业的根本出路

省直林区位于建设现代林业的前沿阵地, 在建设现代林业的过程中起着先锋作用。结合现代林业的特点和中条林区凸现的“六大优势”和要破解的“九大”难题, 中条林区建设现代林业的切入点是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在生态体系建设上克难攻坚;着力点是运用循环经济理论, 在产业体系建设上寻求突破;支撑点是把握生态文明理念, 在生态文化体系上挖潜。

3.1 全面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构建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

在生态工程建设上“啃骨头攻坚”。随着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的进一步深入、省级重点公益林的全面启动, 省直林区营 (造) 林的难度持续加大, 面对自然基础更加薄弱, 立地条件更加恶化的营 (造) 林区域, 工程建设进入了全面“攻坚”阶段。此时务必做到:一是坚持科技优先。即工程建设必须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采取不同技术措施, 对工程建设中发现的新问题加强技术研究, 破解干旱严重、立地条件差、遭受兔 (鼠) 危害的造林难题, 整体提高成活率和保存率。二是实行科学封育。即封山育林工程要同天然林保护工程、省级重点公益林管护结合起来, 关键是严格封、科学育、坚决管。在人员活动相对稀少的区域, 通过采取科学的封育措施增强自然修复能力。三是突出多种效益。树立效益优先的原则, 提倡实施生态工程时, 按照立地条件营造多功能、多树种的多效林, 保证生态工程建设的实用性、经济性和艺术性, 把生态工程在省直林区建设成为一条“经济走廊”和一道“绿色长廊”。

在资源保护上“接短板克难”。随着林区经济的日益复苏和社会发展的全面进步, 森林资源管护的难度越来越大。单纯依靠职工徒步巡护已经无法满足管护资源的需要, 管护手段单一已成为森林资源管护的“短板”, 管护质量和管护效益难以得到质的提高。因此, 按照现代林业的构想, 省直林区建设完备的生态体系管护手段重点应放在三个方面:一是全面建设资源保护视频监控系统。监控体系按照“重点突破、分区实施、由易到难、全程监控”的原则, 力争在较短时间内, 完成省直林区全覆盖视频监控体系的建设并投入使用。森林资源保护视频监控系统的建立, 既有利于掌握资源保护动态, 又有利于形成新的“证据链”, 提高对破坏森林资源犯罪分子的打击力度;不仅可以大幅度减轻职工劳动强度, 而且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置自然灾害对森林资源的威胁, 全面提升资源保护质量。二是建立森林资源管护快速处置分队, 快速处置突发事件。原则上林局50人, 林场30人, 管护站10人, 灵活调动, 一人多能, 反应迅速, 处置及时。三是实行承包经营管护。根据资源状况和立地条件, 在产权不变的情况下, 把林下资源经营权、处置权、收益权交给承包户, 让其既管好资源又得到利益。

3.2 灵活运用循环经济理论, 构建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

3.2.1 区域综合治理园区建设上要有新突破

省直林区要实现转型发展必须以区域综合治理园区为突破口。区域综合治理园区, 就是对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地域明显、四界清楚、发展空间潜力巨大的地域, 通过工程措施进行管理。充分利用林区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优势, 逐步建立与市场接轨的发展机制, 不断提高职工和林区群众的经济收入。区域综合治理园区既要有鲜明的产业特色, 又要有准确的市场定位, 既要立足于改善环境, 又要着眼于提高效益, 充分体现园区建设的综合性、特殊性和社会性。目前, 中条林区已经逐步建设和发展十大园区, 即固县安沟连翘生态经济园区;北坛西大石沟白皮松培育基地;横河石板沟华山松育种基地;中村涧河生态旅游开发区;端氏佛庙岭生物质能源林综合园区;大河松树沟天然氧吧休闲区;泗交栓皮栎综合利用园区;皋落不落泉食用菌科研培育中心;三交红凹狩猎场综合利用园区;南樊棋子沟林下资源综合利用园区。这十大园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把生态工程建设与产业发展进行了有机的结合, 体现了以站建基地、活化产业机制的特点, 有力地拉动林场后续产业发展。园区经济建设特色明显, 定位准确, 是拉动林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通道。

3.2.2 森林生态文化旅游要有新思路

省直林区的森林旅游既要重视生态文化内涵, 又要打造特色生态旅游品牌;既要具有丰富的生态旅游精品线路设计, 又要满足人们多层次、多元化的休闲娱乐需求。第一, 建设高品质的生态旅游圈。中条林区地处山西南部, 旅游资源相当丰富, 有着其他行业无可比拟的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在建设“历山生态旅游圈”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和发展, 通过与地方资金流、信息流、人才流、交通流的融合, 打造独树一帜的森林旅游品牌。第二, 规划设计特色精品旅游线路。中条林区森林旅游设计要凸现林区生态特质、历史文化特质及休闲娱乐特质, 可以根据人们的需要设置假日游、周末游和一日游不同需求、不同特色线路, 以满足不同类型游客的需要;第三, 转变森林旅游服务模式。鼓励游客采取小团体、自驾游模式, 按照游客要求灵活配置旅游资源, 大力拓展“林家乐”、“森林人家”、“森林探险”等新型生态休闲服务旅游线路, 实现森林旅游功能和效益最大化。

3.2.3 林下资源综合利用要有新成效

林下资源综合利用的目的是充分发挥林下土地资源和环境优势, 大力发展林草、林菌、林药、林禽、林畜等林地立体复合经营。要以林区职工自营经济为主, 推进林下种植、养殖业, 实现资源共享, 循环相生, 协调发展, 全面提高林地产出率。林下资源利用的特点是投资小、见效快, 难点是如何形成规模, 提高效益。结合中条林区的特点, 林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通过国有林地责任承包或林地竞拍, 在林权上活化机制, 借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在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 把林地使用权、收益权交给林区职工, 支持发展自营经济, 探索建立林地林下资源综合利用的长效机制, 提高林区职工收入;另一方面, 要通过山上建基地、站上深加工、场外创市场, 对林下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实行定单回购制度。林区要建立综合加工企业, 实行产、供、销一体化经营, 通过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 提高产品附加值, 以加工业发展带动林下经济发展。

3.3 准确把握生态文明理念, 构建繁荣的森林生态文化体系

3.3.1 国有林场独具特色的基础设施建设成为“亮点”

要紧紧抓住国家和省重点工程给省直林区带来的发展机遇, 在国有林场场部改造、贫困林场建设、卫生院建设、中心管护站和标准化管护站建设中超前思维, 科学谋划, 突破传统建筑的思维定式。目标是国有林场要贴近现代文明, 建筑风格要多元化、多样性, 要有艺术品位、林区特点。通过国有林场改造与建设, 推动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林区森林文化建设的一大特色, 一大亮点。

3.3.2 充满活力的森林生态文化旅游成为“热点”

要通过森林生态旅游进行森林生态文化渗透, 开展生态文化教育, 使森林旅游成为森林生态文化传播的平台和载体。随着森林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 森林生态文化将在潜移默化中“入脑入心”, 持续升温。

3.3.3 寓教于乐的森林文化宣传基地成为“重点”

江西上饶市现代林业发展建设探析 篇8

关键词:上饶市;现代林业;生态建设

中图分类号:F32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4-0251-2

林业是实现环境发展与社会发展统一的关键纽带,是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和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路。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整个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加以强调,是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执政理念的一次升华,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祉理念的重要体现。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绿色生态江西”,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了造林绿化“一大四小”重点工程,以实现森林覆盖率65%为目标,全省上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当前良好的林业发展大环境,无凝是上饶市现代林业发展难得的好机遇。

1 林业发展背景

“十一五”期间,上饶市新一轮林业重点项目全面启动,通过实施退耕还林、长防林、血防林和公益林等重点项目工程,营造了一批高质量的森林,保护了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了林业生产力布局,带动了全市林业经济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形成了林业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林业建设的速度和效益明显提升。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阻碍林业发展的问题:①全市森林资源较为丰富,但低产林、针叶林面积大,森林资源质量较低,整体生态功能脆弱;②林业产业规模小,起点低,结构不合理,缺乏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林业经济实力不强;③林权制度改革以后,很多配套措施没有到位,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④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乱砍滥伐林木、乱垦滥占林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乱采滥挖野生植物等违法现象时有发生。

为了实现上饶市林业由“恢复和发展阶段”向“可持续发展阶段”跨越,上饶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把上饶打造成赣浙闽皖四省交界区域中心生态经济强市”发展战略,以实现把上饶建设成经济文明与生态文明、精神文明高度和谐统一的“生态经济强市”。

2 现代林业发展

2.1 建设理念

绿色生态环境是上饶最大的优势、最大的品牌和最大的潜力,为了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优势,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绿色生态上饶”战略目标,紧紧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以林业改革为统领,以生态建设为主体,以重点工程为载体,着力构建现代林业体系。上饶市在狠抓森林生态体系建设的同时,重点加大投入了速生丰产林基地、油茶丰产林基地、毛竹丰产林基地、以优质梨柚为主的果林木基地等一批集约经营的商品林业建设项目。特别是在鄱阳、余干、万年等县大力实施泡桐林基地和雷竹基地。以努力构建规范有序、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稳定、健康的生态林业体系。

2.2 建设目标

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和深化林业改革,加强森林科学经营,继续做好林改成果的保障体系,带动上饶市重点项目的实施,基本建成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实现上饶的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民更富,努力把上饶建成四省交界地区的生态经济强市。

2.3 总体布局

森林生态体系建设:以林业重点工程为“框架”,以全市城镇绿化、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保护小区为“点”,以信江、乐安河流域,沪瑞、九景、景婺黄、景婺常高速、320、206国道,浙赣、皖赣、横南铁路等为“线”,以滨湖区、丘陵区、山区等为“面”,构建“点、线、面”结合的全市森林生态网络体系。

林业产业体系建设:重点抓好毛竹、油茶、森林旅游、木材精深加工、苗木花卉、药材、果业、森林食品等八大林业产业。要在浙赣线、沪瑞高速上饶段两侧辐射展开产业布局。加快建立集竹木加工产品、森林食品、森林药材、苗木花卉交易等规模大、品位高的赣东北林产品交易市场,努力把上饶建成赣浙闽皖四省交界林产品交易集散地。

林业生态文化体系建设:以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国有林场等为载体,完善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好生态文化资源,丰富生态文化内涵,充分发掘森林文化、竹文化、湿地文化、野生动植物文化、生态旅游文化以及林改文化等的美学价值、游憩价值、科普价值和艺术价值,增强生态文化服务功能,逐步建立起繁荣的林业生态文化体系。

2.4 区域布局

2.4.1 山区 本区包括婺源、德兴二县(市)和武夷山脉、怀玉山脉山区。林业建设的主攻方向是加强天然林保护,提高森林蓄水保土能力,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水土流失治理。

2.4.2 丘陵区 本区包括信州区、上饶县、广丰、玉山、铅山、弋阳、横峰七县(区)的大部分地区。林业建设的主攻方向是积极培育以针阔混交林为主的水土保持林,合理调整林种、树种结构,提高林分质量,控制水土流失。

2.4.3 滨湖区 本区包括鄱阳、余干、万年三县的大部分地区。大力推进以泡桐、杨树为主的工业原料林和以黄栀子、黄檗、杜仲、厚朴等为主的森林药材基地建设,促进装饰型材加工业和药材加工业的发展。

3 重点建设區域和内容

3.1 生态重点建设区域

结合上饶的林业发展特点,在坚持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十分注重山上质的提高和山下量的扩张,即在进一步加快山上造林的同时,抓好山下的平原造林绿化工作,把造林主战场重点放在交通主干线两侧、城镇绿化、农田林网和“四旁”绿化上。

3.2 林业产业建设重点区域

在浙赣铁路、沪瑞高速上饶段两侧展开林业产业布局。人造板、木竹家具、木竹地板等主要产品和林产工业精深加工产品布局在主要铁路、公路沿线;半成品、粗加工产品主要布局在林区。加快建立集竹木加工产品、森林食品、森林药材、苗木花卉交易等规模大、品位高的赣东北林产品交易市场,努力把上饶建成赣浙闽皖四省交界林产品交易集散地。

3.3 生态文化建设重点区域

以上饶集中营,弋阳方志敏纪念馆,横峰闽浙赣苏维埃政府旧址、闽浙赣省军分区司令部旧址、闽浙赣省委机关旧址和列宁公园等一大批红色景点为主,将上饶生态文化资源与红色资源相结合,重点发展红色旅游项目,把红色旅游产业做大做强,使之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以“三清山”、婺源生态游为中心,努力提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部分省级森林公园的级别,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林业重点县,发展相配套的竹文化、油茶文化、茶文化等。

4 保障措施

4.1 广泛宣传,开创全社会办林业的新局面

大力宣传林业在国家建设中的战略地位,使全社会广泛认识到林业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在生态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牢固树立保护森林、发展林业就是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观念;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关于林业建设的方针政策,抓住林业建设中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推动林业重要问题的解决。

4.2 提高科技贡献,发展现代林业

加大对各级林业行政部门管理人员和各科研院所、林业科技推广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抓好各类林业人才的培养工作,提高林业科技服务水平。实施科技兴林,保障林业新品种、新技术层出不穷,提高林业发展的科技贡献能力,巩固林业建设成果,保障现代林业建设的顺利实现。

4.3 落实领导责任制

充分认识林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切实加强对林业工作的领导,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政策到位、工作到位。根据林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加强各级政府的林业行政机构建设,完善林业管理体系,强化林业管理职能。

4.4 资金保障

坚持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筹集资金的原则,采取财政投入、部门整合、吸引外资、企业投资、群众自筹及义务植树等多种形式,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造林绿化多元化投入机制。

5 小结

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对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减轻污染、美化环境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富民工程,是一项融经济、生态效益于一身的生态项目。而且林业建康的发展,对全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及上饶林业乃至整个上饶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拉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上饶市林业规划院.上饶市二类资源调查成果[Z].2010.

[2] 上饶市林业规划院.上饶市林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Z].

2007.

现代林业建设 篇9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林业工作全局, 全面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 以推动林业科学发展为主题, 以加快转变林业发展方式为主线, 以确保如期实现“双增”目标为核心, 以兴林富民为宗旨, 以十大生态工程为载体, 以林权制度改革为动力, 加大资源管护力度, 加速林业产业发展, 加快改善辽西地区生态环境, 进一步提升全省生态建设水平, 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资源增长、社会增效, 全面推进现代林业建设, 努力实现绿化辽宁的奋斗目标。

二、“十二五”林业发展的目标任务

到2015年, 全省完成人工造林面积1600万亩;完成工程封育面积800万亩, 其中设置工程围栏3000延长公里以上;完成森林抚育500万亩;完成全民义务植树5亿株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42%, 林木绿化率达到48%;活立木蓄积量达到3.35亿立方米, 每公顷林分蓄积量达到63立方米以上, 林地保有量达到1.05亿亩, 进一步增强碳汇能力;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2650万亩以上, 保护重要湿地面积达到800万亩以上;林业年产值达到2000亿元, 年均增长19%以上;集体林权制度综合配套改革进一步深化, 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三、实现“十二五”林业工作目标的主要措施

1. 坚持把重点生态工程作为现代林业建设的重要载体

积极争取国家十大生态屏障中的东北森林屏障、北方防风固沙屏障、东部沿海防护林屏障、中小河流及库区生态屏障、平原农区生态屏障和城市森林生态屏障建设任务, 抓住国家编制三北和退耕工程规划的机遇, 进一步扩大我省投资规模。抓住十大重点生态工程这重要载体, 突出抓好荒山造林、辽西北边界防护林和沿海经济带绿化拓宽、公益林与天然林保护、农村和城镇绿化、通道绿化、封山禁牧以及种苗保障等重点建设任务。

2. 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现代林业建设的强大动力

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现代林业发展的意见》, 完成主体改革收尾完善工作, 加速深化集体林权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加快完善“五个一”工程, 加速建立完善“一个体系和四项制度”, 建立政策完善、服务健全、管理规范、经营科学的集体林业良性发展体制机制。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以及全社会参与发展林业的积极性, 为现代林业建设提供强劲的发展动力。

3. 坚持把资源管护作为现代林业建设的关键措施

充分发挥森林公安职能作用, 按照《辽宁省封山禁牧规定》要求, 加强封山禁牧监管, 加大工程封育力度, 加快转变养殖方式, 确保封得住、不反弹;编制各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确保到2020年我省林地保有量达到10650万亩, 林分蓄积量提高到66立方米/公顷;进一步完善森林采伐管理制度, 改革采伐管理方式, 简化审批程序, 推行限额分配公示制度, 加快编制村级森林经营方案, 控制不合理的森林资源消耗。进一步加大林权管理和木材流通管理力度;加强森林防火预警监测、森林消防队、森林防火道、重点火险县以及物资储备库等重点基础工程建设, 实施森林公安“五化工程”, 建立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应急体系;不断提高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 进一步巩固扩大天然林和公益林管护成效, 加强重要湿地和自然保护区建设, 坚决杜绝毁林复耕。

4. 坚持把森林经营作为现代林业建设的重要手段

森林经营是发展现代林业的永恒主题, 是转变林业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我们必须把森林经营摆上突出位置, 加大资金投入, 健全管理机构, 科学经营森林, 精心抚育森林, 使我省森林资源质量、功能和效益都有一个大的提升。

5. 坚持把产业富民作为现代林业建设的重大举措

今后五年要进一步加强第一产业, 提升和改造第二产业, 大力发展林业生态旅游和休闲服务业等第三产业, 重点发展商品林和工业原料林培育、种苗花卉、果材兼用林和经济林、森林中药材、森林食品、野生动物繁育利用、林产品加工及林业生态旅游和休闲服务等八大主导产业。新增以果材兼用林和经济林、森林中药材、森林食品等为主的林地经济开发基地500万亩;新增规模以上企业300家, 总数达到1000家;新增省级以上名牌林产品60个、地理标志和森林认证20个。“十二五”期末, 涉林农民人均林业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6. 坚持把夯实基础作为现代林业建设的重要保障

实施重大科技攻关, 建立完善的科技推广体系和成果转化平台, 科技成果转化率和科技进步贡献率分别达到70%, 林业科技总体水平走在全国前列;进一步扩大林业职业教育规模, 提升质量, 突出特色, 创建一流;进一步加快依法行政、依法治林步伐, 力争再出台一部地方性法规和一部省政府规章, 稳步推进林业综合行政执法工作, 提高林业队伍依法行政能力;进一步加强林业站建设, 重点林区实现县林业局对乡镇林业站垂直管理;进一步加大优质种苗保障能力, 林木良种使用率达到66%以上, 造林苗木供应率达到95%以上;稳步推进国有林场改革, 加快发展职工自营经济。

7. 坚持把队伍建设作为现代林业建设的重要基础

高度重视、积极推动学习型团队建设, 提高队伍的综合素质。要进一步加大能力建设、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 学习并大力发扬伟大的塞罕坝精神。

四、2011年工作重点

2011年林业工作的目标任务是:全省计划完成造林绿化556万亩, 其中, 人工造林443.4万亩, 封山育林79.4万亩 (不含国家重点工程) , 飞播造林33.2万亩;完成超坡地造林63万亩;完成森林抚育50万亩;完成全民义务植树1亿株以上;林业产值达到1050亿元;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1‰以下;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3‰以下。

1. 紧紧围绕造林绿化这个中心任务, 进一步加快生态建设步伐

把国家和省重点生态工程有机结合起来, 紧紧抓住十大生态建设载体, 进一步加快荒山绿化、河滩地绿化、绿色通道建设、清理小开荒还林、迹地更新、村屯绿化、城区绿化、部门单位绿化步伐。把科尔沁沙地南缘困难立地造林作为重中之重, 要按照“工程化造林”的要求, 切实把好规划设计、优苗选育和栽植关口, 突出1~4个重点造林地块, 力争建成全国同类立地条件的样板林和示范林;进一步拓宽辽西北边界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进一步拓宽沿海经济带绿化工程, 加快沿海两公里范围内的造林绿化步伐, 突出抓好可视范围绿化, 把沿海经济带打造成一条靓丽的景观带;高质量实施阜新、朝阳坡地造林绿化项目, 完成今年63万亩的计划任务;完成全省退坡地造林地块统计和造林规划设计, 做好造林前期准备工作, 明年发起四年绿化辽宁的总攻;进一步调动绿委会成员单位积极性, 广泛开展绿化达标活动, 确保完成大规模造林年度任务, 实现全民义务植树1亿株的目标。要通过强化各项质量管理措施, 年度造林绿化合格率力争达到85%以上。

2. 突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这个重点, 进一步增强林业发展动力

一是抓好主体改革收尾完善工作。加快建立县级林权纠纷调处联席会议制度和林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机构, 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加快确权发证工作, 进一步建立完善林改档案。二是进一步深化配套改革。按照省委省政府《意见》要求, 加快“一个体系和四项制度”建设, 加速完善“五个一”工程。今年要新建林业综合管理服务中心5个;新建林业合作组织100个。要选择产业基础好、经营效益高、带动林农多的林业专业合作社, 给予重点扶持指导, 培育典型, 积累经验, 加快推广;加快编制森林经营方案, 突出抓好村级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工作, 推进科学经营, 放活经营;要积极引导扶持融资担保机构建设, 进一步扩大以林抵押贷款规模;要进一步加大林业贷款贴息争取力度和政策性森林保险实施力度。加速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 提高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水平, 提高市场竞争力。

3. 突出林业产业这个重点, 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进一步落实好林业产业扶持激励政策, 进一步发挥各级产业协会作用, 完善产业统计工作, 努力实现林业产业实现新突破。一是重点推进10个“一县一业”产业示范县的林业产业发展, 全省新增林地经济项目开发150万亩;二是力争再引进一批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入驻彰武等林产品加工园区;三是进一步抓好招商引资工作, 积极做好财政奖励兑现工作;四是加大品牌培育力度。

4. 突出资源管护这个重点, 进一步保护好林业建设成果

认真贯彻《辽宁省封山禁牧规定》和陈政高省长指示精神, 落实各级政府责任和配套保障措施, 严厉打击违规放牧行为, 加强基础工作, 确保封山禁牧收到更大成效;认真落实《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 如期完成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加强征占林地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防止毁林复耕事件发生和蔓延;进一步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 加强物资储备, 强化培训和实战演练, 加强防扑火综合能力建设, 确保不发生大的森林火灾;积极做好重点林业有害生物除治工作, 防止松材线虫传入辽宁, 遏制美国白蛾蔓延;适时开展专项行动, 严厉打击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启动新一轮天然林和公益林保护政策, 总结推广多重管护模式, 把补偿资金落到群众手中;进一步加大重要湿地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力度。公布省重要湿地名录, 大力推进国家湿地公园建设, 做好湿地资源调查收尾工作。加速辽西地区自然保护区新建和升级工作, 新建3个省级示范保护区;要妥善处置涉林非法集资, 防止发生群体性突发事件。

5. 努力实现森林经营工作新突破, 进一步提高林地生产力

2011年要完成50万亩森林抚育补贴试点任务。各级林业部门要高度重视, 认真组织。积极引导林农加大中幼林抚育力度, 加强森林经营模式和关键政策研究, 把森林经营作为转变林业发展方式、提升森林资源总量和质量的重要途径。

6. 努力实现科技法制建设新突破, 进一步提高支撑保障能力

在项目申报、实验室建设、基地建设和专家服务方面要进一步整合资源, 形成合力。紧密围绕大规模造林、森林经营和产业发展开展科学研究,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结合科技特派工作, 打造科技示范精品工程, 引领农民增收致富;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加快林职院创建省级示范院步伐;力争将《辽宁省生态公益林管理条例》纳入立法计划, 争取完成《森林防火实施办法》修订工作, 做好林业行政执法监督和普法宣传工作。

7. 努力实现种苗林业站和国有林场建设新突破, 进一步夯实林业基层基础

积极争取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和保障性苗圃项目, 加快良种基地和骨干苗圃建设, 确保育苗20亿株以上, 良种使用率49%以上;按照省委省政府《意见》要求, 尽快将基层林业站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 加快理顺林业站管理体制, 推进标准站和服务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国有林场改革试点, 全面完成危旧房改造任务, 要做到公开、公正、公平, 要确保工程质量优良、职工群众满意。要千方百计发展职工自营经济, 提高职工收入。

8. 努力实现林业发展长效机制新突破, 进一步完善强林惠农政策

围绕贯彻落实林业“十二五”规划、省委省政府《意见》和省政府《关于继续加强天然林保护建设工作的通知》精神, 加快完善各项配套政策, 尤其是完善好林木采伐、贷款贴息、森林保险、营造林补助、林地经济方面的政策措施, 进一步完善林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加大落实林业各项政策的力度, 进一步加大争取资金项目的力度, 力争在去年各级财政投入基础上, 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各地要结合实际, 创造性地把强林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进一步实现强林惠农的目标。

9. 努力实现林业信息化建设新突破, 进一步提高现代林业水平

按照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标准, 加快示范省建设步伐。积极参与国家“金林工程”和“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着力打造国内一流的政务商务一体化门户网站。加快物联网平台建设, 进一步提升应用系统运行效率, 提高林业管理水平。加速林业信息化示范市建设, 按照建设标准和实施方案, 加大检查评比力度, 进一步总结成功经验, 迅速在全省推广铺开。要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 把我省林业信息化建设再向前推进一步, 确保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1 0. 努力实现生态文化建设新突破, 进一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充分利用报纸、网络、广播电视等媒体, 进一步营造生态建设的良好氛围, 尤其是要进一步形成全民参与造林绿化的强大舆论氛围;组织开展好“关注森林”活动;组织开展各种人们喜闻乐见的生态文化活动, 尤其要组织开展好森林服务功能高层论坛活动;继续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活动, 协助大连市办好第八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 推动其他城市开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活动;继续加强生态文明基地建设, 充分发挥基地、电视台和网络电视的生态文化传播功能, 不断完善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教育功能。

1 1. 努力实现林业团队建设新突破, 进一步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

现代林业建设 篇10

关键词: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现代林业

1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在现代林业建设中的地位

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在林业发展中占据了很大分量, 森林资源是一切林业发展的基础, 没有森林何谈林业, 生态文明的建设也是依靠森林来完成的, 森林中的生物链是天然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存在为森林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在对森林资源进行经营管理的同时, 也是对林业建设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林业的发展离不开对森林的经营管理, 这项工作是保证林业发展能够顺利开展的核心。林业建设的核心任务就是要对森林资源进行保护与发展, 在过去的生产生活中, 由于人们对生态系统的忽视, 对生态系统造成了很大程度上的破坏, 所以在对森林资源进行管理的时候就会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不仅要对现有的资源进行保护与发展, 还要对以前遭到破坏的森林资源进行恢复建设, 这将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程。对森林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 就要加强森林资源在数量上增加, 在质量上的提高, 在生态系统功能方面的增强。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脚步, 要全力的经营管理好现有的森林资源, 加大投入力度, 提高全民意识, 使人们充分的认识到森林资源在我们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为经济建设提供有力的便利条件。

2 加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措施建议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奋斗目标, 为林业工作指明了方向, 也为森林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显著、任务更加繁重。要做好新时期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工作, 就要牢牢把握经营管理森林生态系统, 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利用, 突出抓好天然林和重点生态公益林保护, 着力加强林地林权保护管理、森林资源消长与生态状况综合监测、森林资源利用管理三项工作, 全力推进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林业产权制度、森林资源使用权流转和采伐限额分类管理。

2.1 建设和培育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

要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工作, 必须把提高森林资源质量, 优化森林资源结构, 建设和培育稳定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 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作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工作的战略目标。目前, 我国林地单位产量很低, 森林每公顷蓄积量仅为84.7立方米, 比世界平均水平低15立方米左右;每公顷林分年均生长量仅为3.55立方米, 只有林业发达国家的一半左右。必须大力强化森林资源经营管理, 走森林可持续经营道路, 为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2 执行“十一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

严格执行“十一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特别要保护好天然林资源, 保护好生物多样性, 要管好公益林, 搞活商品林。森林经营管理的重点要放在提高林分质量上, 注重建立森林生态系统, 多培育混交林、复层林, 人工林、工业原料林的采伐管理, 要继续进行探索和改革。要继续严格对天然林的采伐管理, 研究放宽人工林的采伐管理政策。要进一步加强各项核查检查工作, 通过改进营造林综合核查、征占用林地检查、采伐限额核查的方式方法, 不断提高综合分析评价水平, 为林业宏观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要积极推进全国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 切实加强领导, 加大投入, 力争在3-5年内基本建成上下一体、互联共享、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2.3 抓好林地林权管理

林权管理是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工作的核心, 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 推进现代林业建设的进程, 我们要切实加强林权制度改革。一是要做好林权登记发证工作, 严格审查把关, 确保登记依据充分, 内容准确, 程序合法;同时, 要按照《物权法》的要求, 尽快出台配套规定, 进一步稳定和完善林权登记制度;要尽快完成对尚未发证的林地确权发证工作。二是要促进和规范林权流转管理,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后, 林权流转日益活跃, 必须加强监管, 积极推进林权流转办法的出台, 真正做到林权流转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三是要做好林权纠纷调处工作, 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 建立健全调处工作机制, 尊重历史、尊重事实, 积极开展扎实有效的林权纠纷调处工作, 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4 强化森林资源监督机构和队伍建设

在对森林资源进行建设的同时, 还要加强对森林资源的管理与监督。如果只是一味的把精力投入到森林建设中, 而忽略了后期的监督管理, 那么前期所做的工作将会有很大程度的损失, 所以加强后期的监督管理实质上也是对森林资源进行有效的建设管理。在执行这项工作的过程中, 将是非常的艰巨的, 由于森林资源的自身特点具有分布范围特别广, 视野范围小等, 加之对其投入的监督管理人员少, 使得这项工作开展起来非常困难。所以要加大对森林监督队伍的建设, 提高监督队伍的工作效率。由于森林地处比较偏远的山区, 交通信息都比较落后, 当地人们的生活状态还很封闭, 与社会的思想脱节, 没有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对当地的森林资源滥砍乱伐, 肆意的进行放牧, 加大了森林资源的流失, 树木的毁坏将会形成水土流失, 以点带面, 恶性循环, 又会使更多的森林资源遭到破坏, 如此又会给森林在监督保护上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从这方面来看, 要加强对地方民众的教育宣传, 提高人们的意识, 向他们灌输一种思想观念, 讲解森林与他们的生活有着息息相关的利害关系, 保护森林就是保护他们自己的利益。同时充分的重视当地百姓中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才, 发挥他们在百姓中的带头作用, 调动他们保护森林的积极性, 只有机构联系大众, 才能更加彻底的对森林进行有力的监督保护。

结语

综上所述, 在对林业建设中, 森林资源的经营管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国家已经把这项工作放在了首要位置来实施。新的历史时期, 赋予了我们新的任务, 在和谐社会的号召下, 在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下, 人与生态文明和谐相处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的重心。保护现有的森林资源, 发展森林资源的多样性, 在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上都要有所提高, 构建一个和谐稳定的生态系统, 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与可持续发展, 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创造有利的条件。积极的响应党在“十一五”期间对森林资源赋予的重任,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陈节江.简述我国现代林业发展的内涵[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 (3) :124.

[2]唐宏宇, 李娜.浅谈现代林业的思想内涵[J].民营科技, 2008 (1) :68.

上一篇:实践教育下一篇:预警监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