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自主阅读培养十篇

2024-09-12

小学生自主阅读培养 篇1

自主活动时间是学生主体作用得以发挥的重要条件, 如果自主活动时间被占用, 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被挤掉,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会成为空话。因此, 必须彻底转变观念, 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创设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 让学生参与尽可能多自主学习的活动。

1. 让学生自主预习课文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学生初步养成预习的习惯。”以往的预习一般是学生读读书, 老师指定一些词要学生查字典, 做做课后思考题。这样的预习比较枯燥、呆板, 学生是被迫的, 觉得乏味。我尝试在预习时,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让学生自己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结合课文查查它们的意思, 我要求学生在初步了解课文时设疑问难, 划出不懂的词语、句子, 尝试解决一些课文后要求解决的问题, 每课都是这样预习, 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学习课文的兴趣就会得到激发。

2. 让学生自主学习生词

生字词一般是从音、形、义三方面去学习的, 有了低、中年级的学习基础, 到了高年级, 可让学生用已掌握的方法去自学, 然后老师检查自学效果, 有重点地指导。我在课堂上较重视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学生自主学习生词。做法如下:首先, 让学生四人小组讨论, 找出易读错易写错的字, 说说用什么方法去记这些字, 难写的字书空;然后, 让学生“开火车”到黑板上听写, 其余同学在预习本上听写;最后, 请一“小老师”到黑板上改分, 如果“老师”改完后仍有错漏, 就再请“教授”指导, 学生们都很喜欢当“老师”, 学习积极性较高, 觉得这样学字词很新鲜, 很有趣。

3. 让学生自主设计板书

好的板书, 以精练的语句、简洁的线条、严密的逻辑联系显示课文内容的条理和结构, 点破课文的主题。但是, 如果板书只是教师个人的杰作, 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主体投入。为此, 在“板书”设计上我让学生自主参与, 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4. 让学生自主设疑问难

过去, 在阅读教学中, 学生只是按照老师的“注入”式的、面面俱到的分析讲解, 没有思考价值的提问, 完成学习任务, 少数尖子“垄断”课堂, 造成阅读教学效率“少、慢、费、差”的现象。而让学生自主设疑, 则能激活学生的内在动因, 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把老师烦琐的“讲”和“问”变为“启”和“导”, 学生的“听”和“答”变为主动的“读”和“思”, 变少数学生的发言为人人参与的自主学习。

5. 理解课文, 自主学习

我引导学生在掌握学习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学习, 理解课文。例如:《蛇与庄稼》这篇课文, 讲完第一段后学生初步懂得如何抓住重点词句去认识事物的联系。我在第二段课文的教学中, 引导学生采用发现法来学习, 要求学生听第二段课文的录音后提出问题:你发现本段写哪几种事物?你发现这几种事物有何联系?你根据哪些词句发现这种联系?四人小组商议、讨论, 回答以上问题。然后, 各小组根据刚才的发现听得, 参照第一段的示意图, 把发现结果用图表示出来。看哪组设计得最好, 把几幅有代表性、有创新的示意图贴到黑板上, 让小组代表指图讲事物的联系。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究、交流协作的状态, 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活动得到了锻炼, 表现出强烈的主动探究精神。

二、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

1. 发挥小组合作的精神

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是让学生在平等、合作的基础上自主学习, 气氛显得宽松, 毫无拘束之感。连平时内向、胆小的学生, 也会放下担心说错被人笑话的思想包袱, 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在小组合作时, 学生也能取他人之长, 补己之短。

2. 发挥师生合作的精神

英国教育家洛克指出:“你不能在一个战栗的心理上写上平正的文字, 正如同你不能在一张震动的纸上写上平正的文字一样。”这说明学习的氛围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 师生之间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关系。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发展性活动的过程。我在教《火烧云》一文时, 让学生从听音乐, 观看幻灯图片、图画上感受到火烧云色彩绚丽和形状多变。讲颜色的静态美时, 采用师生合作的方式。

三、在活动或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适时、适度地给予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的机会, 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在教《田忌赛马》前, 先叫学生在家用纸皮做好三个等级的马, 上课时, 让学生在小组赛马, 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都很高。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 从中领会到:还是原来的马, 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 就能转败为胜。

整节课学生处于良好的学习氛围下学习, 师生互相配合共同活动, 建立了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关系。

小学生自主阅读培养 篇2

一、尊重阅读意愿,还自主权给学生

课堂教学中的教材内容是固定的,师生都没有自由选择的权力。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妨还学生学习的时间和思维的空间,做到学生自己能做到的事情,一定让学生自己去做。这样,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统一,又使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得以提高。可谓一举两得。

我在教学《生命生命》这篇课文时,发现大部分学生阅读这篇文章显得费劲,我就回避段落层次的理解,充分保证学生课堂自主阅读的时间。在预习交流中,让学生先说说他们所理解的生命是什么,注重了铺垫,学生带着各自对生命的理解阅读。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补充阅读作者介绍,再探讨“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的含义时,学生自然联系杏林子对生命的热爱。这样的阅读和过去费半天劲启发,得出结论总还觉得有点勉强是截然不同了。

二、加强诵读引导,激发自主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让他们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有了兴趣,学习就有良好的开端。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我经常在导入新知时就精心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催生学习者强烈的探究愿望,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叶圣陶先生曾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也即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在本学年接手三年级(3)班语文时,假期中备课组预定的第一课内容是《我们的民族小学》。发现学生不爱朗读,甚至都读不整齐。针对这种情况,在课堂教学中,我首先利用自己的特长声情并茂地示范朗读,激发了学生的诵读热情。再采用跟读的方法让学生模仿体验,感受到朗读的魅力。在学习第二篇《荷花》时,学生不按要求跟读了,原来是学生的朗读热情已经被激发了,不满足于模仿跟读了。

古诗文朗读的重点的是示范和情境的创设。如教学《杨氏之子》,就采用了这样的方法。我制作了只有一段音乐,三个问题的简单课件。采用配乐的示范朗读,而此时学生再个别朗读、自由朗读,在音乐的背景下,全体学生都读得非常投入。我想这也是因为调动了学生朗读和品味的兴趣,激发自主朗读、自主阅读感悟的热情。在教授《颐和园》《圆明园的毁灭》等文章时,我会运用录像。《苏州园林》类别的文章我就运用图片展示等。这样的阅读怎不让人着迷?

三、开展实践活动,引发自主阅读的需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从这段话可以看出,语文教师在关注课堂教学的同时,还应重视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亲自动手,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奥妙。利用课内外的时间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在教授《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时,我从网络上剪切编辑了一段录像,最后环节让学生分组编写一段配音解说,然后派小组代表上来展示,分组实践中产生新的阅读需要和动机。有专门弄点搞笑风格的小组,我也没有干涉。这节课最后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走向了高潮,学生也学会了使用不同的说明方法进行说明。

四、适时发挥引导作用,提升自主阅读的能力

新课程教学实践中,“以学生为主体”就像一些“彩色的泡沫”,在“自主学习”方面出现了不少误区,“自由选择”成为时尚。这种表面上的热闹实不可取。在实际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课文中,学生对父母呈现的两种不同的爱有尖锐的观点对立。总结时,我并没有给出学生结论,而是要求学生深入阅读课文,并阅读相关报纸,在周记上写出阐述自己观点的文章。这样,将课文的学习,引导到关注生活、认识生活上。将课内的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中去。

语文知识无处不在 , 教师不仅要传授课本知识 , 也要传授生活中学语文知识。我们学语文不能只局限于课堂和书本,要有意在生活中学语文,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语文内容极其广泛,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学习语文的广阔天地。一切新的、美的事物,周围发生的好人好事,有意义的影视节目、网络、新闻、广告、对联和各种自然、社会现象都有观察的必要。

五、结合说、写训练,展现自主阅读成果

阅读教学与听、说、读、写结合,是语文的工具性,也是展现学生自主阅读成果的途径。如学习《临死前的严监生》,我让学生写一篇自己最喜欢的文学作品的大概内容及喜欢它的主要原因;学习《神笔马良》,让学生写一篇《假如我有一支神笔》的想象作文等。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合理的拓展训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文本的阅读起到了促进作用。

总之,在课堂阅读教学中,为了激发自主阅读的兴趣,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教师要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当好“合作学习中的首席”这个角色。唤起学生自主阅读意识,激发学生的深层次动机。对于理解不准、不深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要把它们作为问题提出来,和学生共同探讨,关键处要做精当讲解。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在实践探索中体会自主阅读的乐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摘要:如何实现学生的自主阅读,提升阅读能力,从而为实现终身学习的目的提供基础?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三步法 篇3

关键词:小学教育;自主阅读;个性化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提倡个性化阅读,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彰显个性,张扬自我,将使课堂焕发生命的精彩。那么如何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演绎自己的个性化行为呢?笔者基于平时的阅读教学实践,认为有必要采用以下几条教学策略:

一、培养课前预习的习惯,让学生独立寻疑,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

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达到目的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叶圣陶说过:“一篇精读教材放在面前,只要想到这是一个凭借,要用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好习惯,就自然非教他们预习不可。”教师应先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初读课文时,按文体和“单元说明”从整体把握课文,深入理解课文时围绕思考练习自学。预习时还要画出重点词句,找出不理解之处,进行质疑、深究,营造积极求知的学习氛围,为课堂深入学习做好铺垫。如教《犟龟》一课,学习预习时提出并讨论:小乌龟没有赶上狮王二十八世的婚礼,而看了从未有过的最美丽、最盛大的狮王二十九世的婚礼,这算不算成功?等问题。通过课前研读,促进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叉吸引,设疑答疑,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

二、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学习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问学生答,是常用的教学形式。教师往往在提出一个问题之后,让学生依照教师所设计的方向来回答,答对了,就算知识掌握了。其实,长此以往,这很容易养成学生一种定向服从、保守自闭的人格特征。所以,教学中要尽量减少这种整齐划一的要求,尝试因人而异的个性化教学方式,在阅读教学中尤其这样。根据哈佛大学著名博士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也显示出独特的认知特征。这就一方面要求教师用多种方式呈现信息,为学生取得成功提供多种选择;一方面要求教师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语言智能发达的可以读一读、背一背;音乐智能丰富的可以哼一哼、唱一唱;空间智能超人的可以画一画、演一演;喜欢默读的默读,喜欢朗读的朗读;可以自己一人阅读,也可以同桌二人合作。只要每个孩子都能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中,体验到获得技能的乐趣,何乐而不为呢?因此,阅读教学,是“自助餐”而不能“一刀切”。

三、引导学生放飞想象,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提倡有创意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激发学生展开想象,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学生因其个性存在差异,因此,对同一情境,会产生不同的想象,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创设一个主体化、多边化、生活化的自由空间,设计开放而富有弹性的情境,使学生拥有一个放飞想象、展现个性的宽松氛围,促进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如《鸟岛》这一课,在学习六月是鸟岛最热闹的时候,各种各样的鸟儿聚在一起,它们会干些什么,说些什么呢?请发挥你的想象说说。学生的想象力可丰富了,众说纷纭,我在肯定学生的丰富想象的同时,让学生边在脑子里想象自己刚才说的情景边读这句话,结果,一句本来简洁概括的话却让学生读得有声有色。瞧!想象的作用可真大!再如我在教学《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结尾时,让学生接着课文中的省略号进行想象续写等等,这些或意境想,或补续想象,或再现想象,或补续想象,或再现想象的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思维,他们从自我出发,多元感受,多元体验,不管是用语言来交流,还是用文章来表达,都是那么丰富多彩、极富个性。

因此,教师要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实施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在阅读教学中始终关注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皮连生.知识分类与目标导向教学-理论与实践[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2.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反思 篇4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自我感悟。就一篇作品而言,教师不能先入为主给学生造成影响,反而可以让学生直接看课文,甚至可以不必看预习提示,练习之类的内容,让学生以自身的体验来感悟作品。

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体验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即个体不同),阅读同一篇作品,他们一定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比如《春》,读完课文,我让学生根据作品画一幅最喜欢的春景图。结果,有的`同学把春草画得生机勃勃,有的把春花演绎得娇艳动人,有的把春雨勾勒得充满诗情画意。可见同学们对春的感情各有侧重,角度也各异。同学们在绘画中表现出对春天的领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不是*教师的分析和说教能激发出来的。

如果教师对文章的内容逐句逐字地分析讲解,就会束缚学生的思维,只能让学生对春的理解支离破碎。鼓励学生自我感悟,实际上就是承认学生的原始感受,允许他们进行再创造的过程,这样就可以让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小学生自主阅读培养 篇5

一从预习入手,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习惯

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 提高阅读效率, 顺利地达到目的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 学生良好预习习惯的培养, 离不开教师循序渐进的指导。首先, 预习要有目标性。预习可以为上课作好知识上的准备, 从而起到提高上课效率的积极作用。课前预习需要同学们自己独立去接触新教材, 自己进行阅读和思考。教师在设计预习目标时必须切合实际, 既不能太高, 也不能过于笼统。当学生看到预习目标的时候, 就能明确预习任务。在预习完成之后, 预习目标还可以成为检验学生是否完成任务的标准和尺度。其次, 预习要体现指导性。教师要对学生的每一个时段、每一个预习环节进行具体的学习方法的指导。例如:在初学课文时,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按“导读”提示预习;在深入理解课文时教师可以设计有价值的思考题预习;在课堂中教师还可以围绕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质疑进行预习等。

二从习惯入手,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兴趣

学生要自主参与阅读就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良好的阅读习惯则是培养自主阅读兴趣的基石。叶圣陶先生说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 都要使它化成习惯。只有熟练成了习惯, 好的态度和阅读才能随时随地表现……一辈子受用不尽。” (1) 养成收集习惯。我把“勤于收集资料”的习惯训练, 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各个阶段之中, 不仅教给学生收集资料的方法, 更主要的是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他们收集相关资料, 使他们逐步养成勤于收集的习惯, 目的是加深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 拓宽视野, 增长见识, 受到更多的启发和教育。 (2) 养成摘抄习惯。阅读是小学生获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 而摘录笔记则是帮助小学生提高阅读质量和效率的重要辅助手段。摘录笔记最能体现孩子的阅读水平, 只有潜心于文本的阅读才会有高质量的摘录笔记。做好“我的摘录笔记”是我教学中的一个坚持, 指导学生写好“我的摘录笔记”, 不仅有助于知识的理解、记忆、积累和梳理, 还有助于良好习惯的培养、学习兴趣的激发、习作水平的提高。 (3) 增加课外阅读量。在语文教学中, 阅读是一切的基础, 只要阅读量多了, 听说读写能力自然就会提高。如果仅仅立足于语文课本, 那么一切都是无源之水, 学生会变成井底之蛙, 只能瞥见小小的一线天。课外阅读是开拓学生视野, 开阔学生思路的一条重要途径。

三从兴趣入手, 提升学生阅读品味

有人说, 在人性深处, 有一种最原始的东西, 就是喜欢得到别人的赞扬。《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 感受阅读兴趣”作为低年级阅读目标第一条。“兴趣”指的是对某种事物的喜好的情绪。当人们对某一类事情感到有兴趣时, 便精神饱满, 心情愉悦, 脑垂体分泌活跃, 新陈代谢加快, 整个神经系统兴奋水平提高, 情绪处于积极状态, 思维敏捷。让学生感到读书能够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 不仅得到丰富的知识, 还能得到别人赞赏。我的主要做法是:

第一, 精心设计课前导语,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俗话说一篇好的文章, 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就如遇到了一顿美餐, 让你垂涎三尺, 美美地享受一番。同样的道理, 一段好的导语, 能引起学生阅读的极大兴趣。小学生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种好奇心, 有一种不达目的, 誓不罢休的求知欲望, 我就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 精心设计阅读课文的导语, 积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雨》这篇课文时, 我引导学生说:“你们都见过‘雨’, ‘雨’对我们大家是再熟悉不过的事物, 它与我们的生活时时相伴, 就像我们的好朋友, 谁也离不开谁, 可你们知道下雨时天气怎样?风怎样?雨水是怎样的?庄稼又是怎样的这些情景吗?你们想了解吗?”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地回答:“想。”于是我就说:“好,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写‘雨’的课文, 课文详细地介绍了这些方面的知识, 请你们用自己的能力去阅读课文, 并寻求答案好吗?”话音刚落, 学生就情绪高昂地朗读起课文来。

第二, 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如班级故事会、古诗擂台赛、演讲比赛、手抄报展示等, 把竞争机制引入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 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因为自己的出色表现带来了他人一句赞许的话, 一道敬佩的眼光, 由此产生了一股持续阅读的动力, 促使他们去追寻书中的“颜如玉”与“黄金屋”, 领略书中无穷无尽的乐趣。这样, 学生的阅读品味就会在兴趣的海洋中循序渐进地得以升华。

四从阅读品味中, 陶冶人文情操

中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篇6

一、自我阅读评价, 激发阅读兴趣

自我阅读评价就是教会学生对自己的阅读水平进行自我考查。

正确地评价自我阅读水平, 可以有效调动学生阅读的主观积极性和能动性,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行为习惯和能力, 当学生可以对自己的阅读水平正确评价以后, 教师需要继续关注的就是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了。在这方面,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阅读兴趣点和阅读时的行为习惯进行简单的调查, 然后根据学生不同的阅读喜好, 有针对性地给学生推荐阅读的书目或者文章, 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文章来进行自主阅读。学生有了较强的阅读欲望, 阅读的意识就会加强, 阅读效果会更加明显。

二、自我阅读定向, 拓展阅读视野

1. 明确设定阅读目标, 做好自我阅读分析

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在设定阅读目标时, 针对自己的阅读水平来设定短期或者长期的阅读目标, 这样才能积极投入到阅读活动之中, 并且做好自我阅读分析。

2. 切实制订阅读计划, 做好自我阅读归纳

为了摒除学生在阅读时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制订切合实际的阅读计划, 包括每个学期所要阅读的文章数量, 并且坚持每天定时、定量阅读等。还可以要求学生建立自己的课内、课外阅读档案, 其中包括阅读开始和结束的具体时间, 阅读文章时的发现、感悟和困惑, 做好自我阅读归纳。

3. 合理安排阅读任务, 做好自我阅读总结

学生是自主阅读的主体。教师首先应该教会学生分析自己在阅读中擅长什么, 盲区又在哪里, 以便了解自己真实的阅读情况。当学生对自己的阅读情况有了清晰明确的了解, 就可以扬长避短为自己安排合理的阅读任务, 同时做好自我阅读总结。

综合以上三点, 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阅读定向, 才可能更加有效也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

三、自我阅读鞭策, 增强阅读感悟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 训练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材料以及自身的阅读水平, 用自己的角度和眼光设身处地去体会作品中的形象和情感, 整体感知并全面把握作品的深刻内涵, 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造性地建构文本意义。另外, 我们还可以通过下面介绍的几个小方法来不断推动学生进行自我阅读鞭策。

1. 课间朗读增强信心

要求学生挑选一些自己比较喜爱的课外读物、时尚短文、经典作品等, 利用课间向全班朗读。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独立自主选择读物的能力, 还能让学生开阔阅读视野, 逐渐锻炼阅读欣赏的能力。同时, 学生在朗读交流探讨中得到肯定与鼓励, 不断增强自主阅读的自信心, 达到自我阅读鞭策的目的。

2. 推荐名篇提升能力

要求学生之间每星期互相推荐一篇优秀文章并写出推荐理由, 那么学生就会为了写出合理的推荐理由, 主动去寻找课内、课外读物进行阅读, 并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思考文章深层次的内容。另外, 要求学生相互之间对所选文章进行比较和鉴别。

3. 小组合作阅读考级

阅读考级就是在教师指导下,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进行阅读能力考核。鼓励学生对相互之间在阅读中的态度、状态发表意见, 帮助自己以及他人及时发现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并且不断改进。这种做法充分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反思能力, 有效推动了学生自我阅读鞭策。

“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第斯多惠的这句话让我们明白, 教师有责任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当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功, 增强学生的阅读感悟和阅读自信心。而且, 实践也充分证明, 阅读经验的积累是一个人自主阅读能力形成的基本条件,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累的知识越丰富, 阅读的快乐体验就越强烈, 自主阅读的心理需求就会越高涨, 自身的语文素养提升得也就越快。教师要随时随地教学生学会自主阅读、自主构建、自主运用等学习方法, 把学习的金钥匙交给学生,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孙艳花.语文教学中实施自主阅读策略的背景[J].文学教育 (下) , 2015 (02) .

小学生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 篇7

一、培养小学生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1. 丰富小学生的文化视野

小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大量的文学名著, 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 还能领略到中外文人优秀的思想理念和大自然的神奇景观。培养小学生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让他们了解到生活的丰富多彩, 体会到更多的思想情感。比如, 阅读人教版小学语文中的《槐乡的孩子》, 让学生知道在中国有一个地方是槐乡, 那里生活着一群质朴、勤劳的孩子, 通过阅读感受孩子们摘槐花的欢乐心情, 体会劳动最光荣的思想情感。

2. 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般来说, 到了小学三年级就要开始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自主性阅读是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方式。因为小学生通过阅读一些有意义的文章来积累经典的字词句, 这些字词句就是以后写作用的素材, 小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能够学习到其中写作的奥妙。

二、小学生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途径

1. 激发小学生自主性阅读的兴趣

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 喜欢靠着兴趣去做事情, 阅读也是如此。要想培养小学生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 就必须从“兴趣”这两个字入手, 只有学生对自主性阅读有了兴趣, 便会积极主动地开展这项活动。在课堂上, 教师在给学生示范性阅读的时候, 可以用抑扬顿挫的普通话来进行, 声情并茂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就会产生模仿的兴趣, 逐渐融入到文章的内容中去, 进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打个比方, 语文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间组织办理的学生针对某一个阅读片段进行情景再现或者角色模拟。以《西游记》为例, 教师把某一个片段的阅读安排给学生, 告诉学生在几周之后利用这个片段进行角色扮演游戏, 学生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角色。这样一来, 学生就会在自主阅读中对自己喜欢的片段投入更多的精力。

2. 教授小学生自主性阅读的方法

众所周知,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与其面面俱到地告诉学生自主阅读的重要性, 不如教授给学生自主性阅读的方法。像质疑阅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质疑阅读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某个文章, 教师甚至可以先给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 让学生举一反三多提出疑问, 让学生渴望从文章中找出答案。比如, 在阅读《小摄影师》这篇文章的时候, 可以向学生列出几个疑问: 你了解高尔基吗? 小男孩为什么来? 小男孩为什么能进来? 高尔基是怎样听从小男孩吩咐的? 你觉得小男孩还会回来吗? 等等, 这样一来, 学生的阅读过程带着很多问题, 这样就能让他们更清楚、透彻的理解文章, 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培养了小学生的文章表达能力。

3. 培养小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学习贯穿人的一生, 古语“活到老, 学到老”就是表达的这个含义。小学生的学习虽然跟教师与家长的监督指导密不可分, 但是更多的还是要依靠自己的自学能力。小学生要进行自主性阅读, 工具书是必不可少的帮手。在小学生进行课外文章阅读的时候, 特别是那些低年级的小学生, 经常会遇到一些不认识的字和词语, 遇到生字就会影响阅读效果, 甚至不明白整个句子的意思, 这是对小学生自主性阅读的挑战。在处理这个问题的时候就需要老师的智慧, 如果直接告诉学生这个生字的读音和意思, 或者直接给学生解释整个句子的意思, 那么小学生就会对老师产生依赖感。这就需要老师去引导和鼓励, 告诉他们自己查找到生字词才能记得牢固, 要学会把这些生字词记在笔记本上, 养成查找工具书的好习惯, 再进行自主性阅读的效果便事半功倍。

4. 把自主性阅读与练习结合在一起

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最终的目的, 就是让学生学会运用, 如果只有自主阅读但是不能在生活中运用, 这样的自主阅读是没有任何效果的, 要把自主阅读的成效转化到生活中去, 把自主阅读跟练习结合在一起, 让小学生懂得去运用。比如, 可以让学生练习写读后感, 通过这种方式进行自主阅读知识的累积, 进而更好的去运用语言。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 还不能够很好地筛选适合自己的读物, 这就需要老师帮忙选择出适合小学生的阅读材料, 可以每周推荐一本读物让小学生写简单的读后感, 并跟学生家长进行沟通, 希望家长对学生的课下阅读起到一个很好的监督作用, 教师要对他们的读后感进行认真地批改, 选出优秀的文章给大家展示。

三、结论

综上所述, 自主性阅读能力是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生需要具备的能力之一, 在提高小学生的课外知识以及写作水平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作为小学语文教师, 要找出合适的方式来提高小学生自主性阅读的积极性, 为学生传授一些自主阅读的方法, 从而为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服务。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逐步深入人心, 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开始重视自主性阅读教学, 尤其是在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方面, 也是下足了功夫。在分析了培养小学生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的重要性的基础上, 从激发小学生自主性阅读的兴趣等四个方面, 提出了小学生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途径。

关键词: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庞晓兰.如何让孩子喜欢阅读, 产生阅读兴趣[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13, (09) .

[2]方幼红.加强课外阅读, 丰厚语言积累[J].小学语文教学通讯, 2013, (02) .

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 篇8

【关键词】准备 尝试 探究 小结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2-0151-01

阅读教学改革的重点是把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转变成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的过程;把重视传授知识改变成激发学生求知欲、好奇心、创新精神和开发学生潜能的学习活动过程。概言之,即进行自主阅读的过程。我在上《会摇尾巴的狼》这课时,教学是按读书准备、读书尝试、读书探究、读书小结的四个阶段来进行的。

一、读书准备

1.目标定向、激发动机

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目标是学习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要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上《会摇尾巴的狼》一课时,引导学生思考:看了课题想知道什么?学生很快提出:狼为什么会摇尾巴?这正是学生想从课文中学会的。它也是教师备课时所制定的教学目标,这并不是巧合,而是教师在备课时有意识换位思考的结果,即教师把自己看成是一名学生,以学生的认知水平来阅读课文,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他们想要知道的是什么?最想学什么?实践证明这种换位备课的方法具有可行性,由学生本体提出 的学习目标,就是教师的“教”的目标转换为学生的“学”的目标,使教学目标一致,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更大的激励性。

2.基础准备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相信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自学课文、自学生字词、汇报自学情况。教师只需要在此阶段检查一下。课文中的关键词,在此阶段解决。如《会摇尾巴的狼》一课,“陷阱”一词,为自主阅读扫清词义障碍。

二、读书尝试

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中应有一个初步感知的过程。根据学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在读书尝试阶段应完成两项任务:一是引导学生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初步感知全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找出疑难问题。二是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及使用该方法的原因。

三、读书探究

(一)培养学生质疑问题的能力是探究的基础。

创新意识来自质疑。“学贵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提问是一个人从已知的心里触角,是创新意识的具体表现。任何发明创造都是从产生问题开始的,可见主动提问的重要性。在长期师问生答的模式下,学生处在备答的处境、被问的地位,养成了较强的解答问题的能力,而缺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要培养自主意识的学生,必须要让学生经过由“会答”向“会问”的转变,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会摇尾巴的狼》这课的教学正是向这个方向努力的。根据课文对话多的特点,指导学生从狼和羊的对话以及他们说话的动作、神态中去提问。学生掌握了提问的方法,仿佛有了自主阅读的“钥匙”,这把“钥匙”不仅指导学生提出了很多不理解的问题,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发挥。

(二)培养学生释疑的能力是读书探究的目的。

1.变序释疑,启发思维

先“果”后“因”,把事情某个紧要部分提到前面解释,从而形成悬念,以此启发学生思维。在《会摇尾巴的狼》第一、二、三自然段的教学中:狼“怎么爬也爬不上来”,想象狼怎么爬?估计学生提不出来这个问题,解疑时,由学生的问题:狼为什么“连忙打招呼?”入手,通过抓住“连忙”一词引导学生读第一句话:狼掉进陷阱里,怎么爬也爬不出来。然后,读没有“怎么爬也”这四个字的句子,把这两个句子作比较分析,此时学生就通过抓住重点词语比较分析,在读书过程中解决了这个问题。再如在第七、八、九自然段的教学中,学生提出四个问题:(1)狼为什么说自己的的确确是狗?(2)狼为什么说它“还会摇尾巴”?(3)狼为什么要“使劲”摇尾巴?(4)“老山羊看到这条硬尾巴,心里完全明白了。”它明白了什么?实际上只需要解决第四个问题就解决了前面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往前读书寻找答案。

2.层层释疑,训练思维

根据《会摇尾巴的狼》这篇课文,句与句之间关系是很紧密的,一环扣一环,相互串联的特点,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揪住学生的心,促使他们立即进入思维状态。教这课时,老山羊为什么上当?可以这样释疑:因为老山羊看到了狼的硬尾巴,并发现狼前面所说的话都是花言巧语,这样就把全文串了起来,前面问题的“果”成为后面问题的“因”,促使学生不断地进行思维判断,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状态。

3.想象、讨论释疑,发散思维

根据文言金尽而意未尽的语言材料,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如《会摇尾巴的狼》一课的结尾:最后老山羊走了。让学生想象猎人来了后会怎么样,借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讨论,就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积极思考,相互交流,探讨,以求得认知的深化。讨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智慧,使思维迅速发散与集中,扩大信息交流和思维容量。讨论,还能促进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我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经常使用这种方法,效果相当明显,印象最深的是教学《会摇尾巴的狼》一课,有学生提出:狼说话中“为了救一只掉进陷阱里小鸡……”,小鸡很轻,很可能真掉进陷阱里去了。因此狼说的话中有真的一面。为此,我抓住了这一契机,让学生讨论,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同学们展开激烈的讨论,最后达成共识:即使小鸡真的掉进陷阱里去了,狼看见后也许会跳进去,但不会是为了救它,而是把它吃掉。从讨论中同学们进一步认识了狼的狡猾,说明狼在撒谎。学生从反面分析推理,弄清了事物间的因果关系,训练了逆向思维能力。

四、读书小结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学习目标进行检验、总结学法。学生通过自身积极参与,掌握了该掌握的知识要点,领悟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心中积蓄了一种强烈的表现欲望。教师可以抓住这一契机,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强化学习的方法,真正做到教法为学法服务,从而也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参考文献:

[1]樊洪敏.试论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04)

[2]刘凤宏.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相关问题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6(01)

[3]李红云.浅谈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6(04)

作者简介:

小学生自主阅读培养 篇9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东升小学 谢锡怀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培养创新精神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强化自主学习意识,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落实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创造型人才的需要。[1]所以我们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学习的积极性指人在学习活动中所具的认真、紧张、主动、顽强的心理能动状态。学生在学习中聚精会神、刻苦钻研、热情饱满、克服困难、坚持不懈,都是学习积极性较高的表现。可见学生自主探究地学习,能在教学上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地学习,笔者结合小学生语文教学,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认识:

一、营造气氛,增强自主学习意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可以使人思维敏捷、激情勃发,能充分调动积极智力因素,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因而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对激发学习自主学习意识尤为重要。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有赖于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在平等、尊重、信任基础上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学生的本位观,遵循民主的教学原则,尊重每一位学生,多给他们一些微笑,保护他们的意见和求知欲,并设法为每个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在课堂上都有发挥特长的机会,使课堂成为学生展示才华的地方。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要注意优化课堂气氛,首先做好自我定位,把自已摆在和学生平等的位置上,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以一个大朋友的身份融入到学生中去。在教学 过程中应只听到教师亲切感人的言语,耐心的诱导,正面的启发,恰到好处的点拨,而不应出现教师斥责声和师生之间的僵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水平、态度、情感进行适时适当评价,哪怕是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就一句“你真棒”!“你说得好”!“谢谢你的发言”!都是对学生莫大的鼓励。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就会表现自我欲望,就能自主探究地学习。

二、激发兴趣,改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

(一)主动参与学习的概念及方法

主动参与学习是发展创新性思维的前提和基础,只有主动参与才能充分发挥主体的能动作用,激发思维,发挥潜能,迸发创新思维的火花。阅读教学就得营造一种主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创造一个有利于探索创新的学习情境,形成一种互动发展的学习空间。比如:在教 《乌鸦喝水》一文中,可以让学生思考,还有什么别的方式可以使乌鸦喝到水,有些学生提出可以使瓶子倾斜,也有些学生提出可以在瓶子上戳个洞,有些学生甚至提出找一根麦管来吸,老师则把学生提出的方案一条一条列在黑板上逐一分析,并选择出最合理和可行的办法,不管形式如何,教师都应该鼓励和表扬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使其保持参与互动教学的兴趣。例如:教学苏教版教材《大江保卫战》一文,学生知道经过人民子弟兵的浴血奋战,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了,但是许许多多的乡亲却失去了苦心经营起来的可爱家园。笔者问学生:“如果你目睹了这一切心情会如何,又会想些什么呢?”学生的思路打开了,安静的教室顿时热闹起来,只见他们议论纷纷、交头接耳、各抒 己见:“我给他们寄去自己的压岁钱,还要写一封很长的信鼓励他们勇敢地面对困难,重建家园。”“我打算发动全班同学捐款。” “我准备给灾区小朋友寄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鼓励他们振作精神,克服困难。” “我想和父母商量,把失去亲人的孤儿接到家里来,和我一起学习生活。” “我要发奋学习,将来做一名水利专家,镇住洪水这害人的恶魔。” 可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是语文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好方法。

(二)因材施教,对学习较差的学生进行鼓励辅导

如果学生对学习的知识感到难学或自认学习不好,在这种心态下学生自然难以主动积极地学习。所以在教学中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树立坚强的信心,在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层次不同的学生都有收获,如让学有困难的学生解决基本问题,学有余力的学生解决难度大的问题,当学生回答有困难时教师要说“没关系,再想想”等鼓励语。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燃起自信的火种,激发自主学习的动机。

(三)改善传统学习模式死板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育是要求学生按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定向学习,无形中束缚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好奇是学生的天性,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心理需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求知学习领域的具体体现,求知欲是对新异事物进行积极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是学生主动观察事物、提出问题的强大内动力。[2]教师要抓住这一点,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尽可能挖掘能引发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之 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丰碑》一课时,先放映了红军过雪山时狂风呼啸、大雪纷飞的恶劣环境的有关录像,并问:在这样的环境中,红军队伍究竟能不能经受得住严峻的考验呢?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感受中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在教学《燕子》这一课时,我一改平常的教学方法,先在大黑板用寥寥数笔画出了几只燕子停在电线杆上,然后才板书课题,导入新课。这样一来,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激发了学习新课的兴趣,学习积极性也有了提高。在教学中,我常常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重点语句。如在教学《索溪峪的“野”》时,我让学生自主选择描写“山野、水野、动物野、游人变野”的任一段落自主学习。学生有了自主权,产生了求知的兴趣。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自然为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地学习能力铺好了基石。

三、善于倡导,培养学生自主探究

皮亚杰曾说过:“一切真理都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者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给他们。”作为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教会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探求新知。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是现代教学提倡的优良学习方式。正确的学习方法犹如一把金钥匙,学生一旦拥有,就能利用这把金钥匙,自己去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获得更多的知识。因而教学时,教师尽量少提问题,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让学生自读自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逐步使学生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具有创造性的思想和积极的求异能力。我们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指导学生进行 自主探究:

(一)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动质疑,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一个好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在质问难讨论争辩中达到蓦然回首,恍然大悟的效果,因此鼓励学生质疑。首先要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每学一篇课文,我都要引导学生课前阅读自学,在预习阅读时就要求他们提出问题,并在讲读过程中不断启发和鼓励学生质疑的兴趣 调动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并鼓励学生带着疑问自己去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积极思维 提高阅读能力的一种好手段,例如在教学伟大的友谊这一课时,一位学生质疑:既然马克思主义是恩格斯和马克思共同创造的,为什么只讲马克思主义,而不称马克思-恩格斯主义呢? 针对该生提的问题,我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指导学生抓住课题《伟大的友谊》这一中心,归纳形成这样一组辩论题:“马克思主义署上恩格斯的名字更能体现伟大的友谊”和“马克思主义不署上恩格斯的名字更能体现伟大的友谊”,引导全班学生进行讨论,我肯定了他们在辩论过程中得出的结论:“伟大的友谊是建立在共同的理想共同的奋斗目标基础上的”,这样既保护了学生大胆表达看法的积极性,又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了阅读文章的分析能力 但仅仅这样是不够的,还要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指点发问途径 教给发问方法,指导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解决,使学生善于提问勇于质疑和敢于创新。通常可引导学生分析课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中心词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根据课文重点句段提出问题,还可以引导学 生根据文章的类型特点和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

(二)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大胆想象,发展创造思维能力 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是概括世界的一切 同时想像力也是创新思维最重要的东西,它是一种酶,能够活化知识。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可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可对课文情节进行补描,可对故事结尾进行推理,也可对文章细节进行拓展等,让学生据图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想象,让学生在思维的天空中尽情翱翔,如教《小摄影师》一课,课本结尾言犹未尽,可让学生继续推理想象,启发学生: 从高尔基的语言动作中展开想象,小男孩还会再来吗?为什么?针对这样的问题,学生兴趣盎然,思维也就活跃了,他们可以联系上下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看法的依据有的说:小男孩再来的可能性很大,理由是小男孩给高尔基照相的愿望是那么的强烈,这一强烈的愿望促使他必须还会再来 有的说:高尔基如此热情地接待他,配合他,他相信自己再来,仍然会受到高尔基的热情接待。

(三)通过自主探究的阅读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自主探究的阅读对于学生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大有裨益,这是因为通过自主探究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发挥自己对问题和事物的想象,从而在阅读中提高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运用自主探究的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一些方式开展:第一,在课堂上,教师要给予学生主动探究、自主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在这里教师要注意为了确保自主阅读的有效 性和目的性,教师必须对自主阅读的主要内容有所限定,并事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去思考,在阅读中运用自己的想象来回答这些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第二,鼓励学生多阅读优秀课外读物。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以及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的需要,鼓励其多阅读优秀的课外读物,比如: 《十万个为什么》、《上下五千年》、《自古英雄出少年》等,把古今中外的好书变成学生的语文课本,鼓励学生从大量的课外读物中汲取更丰富的营养,从而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让学生在书的海洋里徜徉,使学生养成自主读书、自觉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习惯。

(四)利用现代阅读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教师应给学生时间与空间,让他们去寻找答案,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效果。例如在学习《鸟的天堂》时,同学们提出了“为什么黄昏的时候没有一只鸟,早晨就有这么多的鸟呢?”我没有回答,而是让他们自己查阅有关资料解答问题,很多学生已学会了利用网络查资料的学习方式去解难题了。通过他们的亲身查阅,讨论交流,学生自己从“不会”到“会”自己学会了课文。这样学生实践能力提高了,自主探究能力增强了,教学效果也提高了。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学生自然就成为学习的主人。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和多媒体等教辅工具越来越多的运用于各类学科的教学之中,教师也应该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网络并不陌生,我们可以建立个人博客或网站,通过网络与学生进行交流,把有 益于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读物或作文等放于网上供学生阅读。比如:可以在课外作业中留下上网阅读作文的作业,让孩子在家长的帮助下上网阅读,这样既增加了孩子语文阅读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也使孩子进一步拉近了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距离。

总之,追求教育的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还有很多,关键是我们能够树立创新教育的观念,引导得法,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合作和交流是现代社会公民应具有的基本素质之一。小学中年级学生正处于由“他主”向“自主”过渡的阶段。其学习活动已不仅是停留在看、听、观察、记住、模仿的层面上,更多的学生已不满足于被动接受和自觉适应,他们已经能够提出问题,通过参与感知、体验、讨论等活动得出结论,解决问题,在主动完成学习过程中发展自我。

合作探究能促进学生思想感情交流,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构建民主和谐气氛,养成良好个性品质。合作探究能让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分析透彻,然后获得清楚准确的结论。[3] 合作性探究活动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之间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不仅有所发现、学有所得,而且能培养其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一)合作性探究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在教学活动中构造互动平台,把学习的空间让给学生,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展现自我,互相交流,共同 提高。而教师此时则转变角色,从教学主体变为学习过程的促进者,引导者,将一些学习任务交由学习小组完成。而学生得到了自己选择学习方式的自由,被放到了学习主体的位置上来,自然而然地,就会产生“主人翁”意识,就会产生求知的欲望,在教师正确而巧妙的引导和鼓励下,更会把学习当作乐趣,在其中获取成就感,在成就感促使下又会产生更高的学习要求。由此,学习成为一种良性循环。

(二)合作性探究学习强调教师的参与性。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充当引导者,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还要积极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充当参与者。在教学中,教师不再是权威的主导者,也不是学生学习的旁观者,而是要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和学生一起共同思考问题,讨论问题,交流思想甚至分工合作。作为参与者,教师有两个作用:一是缩短和学生的心理距离,让学生在更融洽的氛围中接受知识,感受美;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给予引导,巧妙地帮助学生找到正确地学习方向;三是通过与学生的交流,进一步掌握他们的学习情况而不至于采用机械的考察方法。

(三)合作性探究学习注重一定的思辩性。

讨论是合作时解决问题的关键。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很可能有不一致之处,这就需要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从别人那里,看到解决问题的另一个角度,拓展解题思路。教师要抓住讨论的契机,留给充足的时间,在关键之处予以指导,让学生逐渐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合作性探究学习提倡互动,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在互 动的平台上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自主学习的空间,也为教师提供更自由更个性化的教学空间。

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心理充分自由安全的境界中进行探究学习,教师应提供便于学生合作探究的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合作探究的形式有三种:一是生生合作探究,二是小组合作探究,三是大班集体探究。教师可根据需要确定选用哪一种更好。如教学《草原》一文,我以小组合作探究形式组织小组讨论。我向学生提出以下自学要求:(1)读一读,想一想,作者是怎样用生动的语言描写景物的,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喜欢的语句。(2)在小组当中议一议,交流各自读懂和读不懂的问题。(3)讨论时,由小组长主持,并汇报小组讨论后读懂和读不懂的问题。讨论时,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气氛浓烈,井然有序。整个过程在问、想、说、议、悟的师生协作中进行,从而达到推陈出新,自主探究。

五、激励评价,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小学生自主阅读培养 篇10

一、创设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学习的氛围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所以我们在课堂阅读教学中, 必须努力创建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气氛,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为唤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调动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当我每学年接到新学生后, 我的第一个课外作业就是:请你为我们语文阅读学习的方法提一个“金点子”。学生见提的是“金点子”, 积极性很高。忘了只要求提的是一个建议, 结果有的同学一股脑儿提了好多。我有意识地重点选取了提倡让学生先预习这一类的建议。我在赞赏中, 表扬他们不仅懂得科学的学习方法, 而且还懂得新课程中所提倡的新的学习方式, 特别是有积极主动学习的精神。并顺势引导他们按照自己提出的自主学习方法尝试学习, 激励他们长期坚持下去, 就一定能提高自己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我所教的学生, 他们不仅在学年初就有了自主学习的意识, 而且人人都有一本阅读学习预习本, 每一课都能做到先自主学习, 从而形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

二、激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学习的目标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也就是允许“一百个读者, 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所以我在阅读教学中特别“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 并以此引导学生为自主阅读目标, 深入“体验和理解”。如学生预习《藤野先生》课文后, 我问学生:初读后, 你觉得本课写的是什么主题?结果有学生认为, 主要是赞美藤野先生优秀品质的;有学生认为是回忆珍贵的师生友情的;还有学生认为是赞美藤野先生和表达作者的爱国主义感情的。见此分歧, 我觉得是引导学生深入自主学习的好时机。便因势利导地说:“同学们能有自己的不同见解, 说明大家一是预习课文时就作了认真的思考, 二是平时语文知识积淀较深, 三是有自己“独特的感受”。那么大家就以自己提出的主题说为自主探究的目标来寻找依据。”同学们得到老师的肯定与激励之后, 人人都非常兴奋, 尤其是在初次学习交流时直接提出三种主题的同学阅读速度十分快, 不过五分钟的时间就纷纷地举起了手。“赞美藤野说”认为:题目就是藤野先生;“回忆友情说”认为文章主要是回顾藤野先生关心他的几件事的;“赞美与爱国说”认为是:爱国主义思想的抒写与赞美藤野先生的品质是交织在一起进行的。同学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不仅个个能自圆其说, 提高了自我分析能力, 而且真正做到了“有自己独特的体验”。还再现了春秋战国时“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

三、激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学习的方式

《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这一学习方式上来, 课堂上, 我允许学生根据自己学习需要来确定自己的学习方式:可以选择个人自主学习的方式, 自己独立去完成学习目标;也可以是合作学习的方式, 由学生找与自己学习目标相同的伙伴组成学习小组, 以小组自主学习的方式去共同完成学习目标;也可以是自己在自主学习中遇到了困难, 而去找自己信赖的同学一起自主探究。为激励大家都参与到自主探究中来, 我还引导学生如果有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 就将疑难写到黑板右下角, 由全班同学共同来探究。如学习《天上的街市》一课,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一学生举手示意有疑难, 并悄悄走到学习班委跟前交流了一会儿, 然后将“牛郎织女故事翻新不符情理”的质疑写到黑板上。十分钟后, 全班答疑时间到了, 有许多同学也与这位同学的质疑一致, 认为自古以来只有每年七月初七, 牛郎织女才得以鹊桥相会, 而本文却改成了他们获得了自由, 一家四口能够天天相见, 让人难以接受;但也有同学认为, 这正是文章闪光之处, 作者打破传统说法, 赋予新意, 以期作者寻求的光明与理想得以实现。为了让所有同学都能体会到这一情感, 我在这位同学发言以后, 便打出作者的写作背景, 从作者的写作背景中同学们领悟到了:噢, 原来诗人翻新传说, 是借此表达他追求光明、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四、激发学生自主阅读探究的精神

《新课程标准》要求:“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自主阅读中捕捉时机, 加以激励引导。如我在教学《斑羚飞渡》一课, 讨论课文主题时, 一学生想发言但又显得有点犹豫, 我便走到他的跟前, 拍拍他的肩膀鼓励他说。没想到的是, 他的发言让我眼前为之一亮。他说我们在赞美老斑羚们勇于牺牲, 临危不乱, 宁死不屈精神的同时, 也应谴责人性的残忍。人类仅仅为了个人的利益, 而把一群活生生的斑羚逼向死亡之路, 这难道不是一种地地道道的犯罪吗……?他的发言赢得了同学们的热烈掌声, 我也当即高度赞赏他多角度阅读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性阅读能力, 并引导全体同学在赞美老斑羚勇于牺牲精神的同时, 再也不能对人们肆虐追杀珍稀野生动物的行为而无动于衷了, 应该谴责与制止这种犯罪的行为。斑羚现已是我国二级保护动物, 我们青少年应该担当起保护的重任。这样我不仅激励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 培养了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而且还有机强化了学生的动物保护意识。

现在,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其自主阅读能力”这种新理念的课堂教学方式, 不仅使我的学生受益, 同时也为我增添了许多殊荣。在近年来的校教研和各级课堂教学竞赛中均得到了好评和褒奖。

摘要: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如何才能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并使之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呢?本文笔者试从四方面来阐述。

上一篇:沉降裂缝下一篇:英语的课堂导入艺术